第一篇: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
全面总复习
一、倍比问题
7.金童学校的学生要参加背诵国学经典《弟子规》,背诵<入则孝>的有38人,背诵<出则悌>的人数是背诵<入则孝>人数的3倍还少8人,请问背诵<出则悌>比<入则孝>多几个人? 1.妈妈今年35岁,比爸爸小4岁,爸爸的年龄是明明的3倍,明明今年多少岁了?
2.小刚有12张邮票,小花的是小刚的3倍,小强的比小刚的少8张,8.图书馆购进一批书,其中成语42本,寓言比成语多18本,童话问他们三人一共多少张?、3.三二班的图书柜中有图画书86本,音乐书是图画书的3倍少7,问音乐书多少本?一共有多少本图书?
4.一辆小客车可以乘坐17个人,一辆大卡车乘坐的人数是小客车的2倍,请问大、小卡车一共乘坐多少人?
5.学校有246本科技书,故事书比科技书的3倍少20本。学校有故事书多少本?
6.同学们去博物馆参观,上午去了3批学生,每批169人,下午又去了213人参观,这一天一共去了多少人呢? 的本数是寓言的3倍,购进童话多少本?三种书一共多少本?
9.电动车每分钟行驶560米,小轿车每分钟行驶的路程比电动车的3倍还多57米,小轿车每分钟行驶多少米?
10.果园里有桃树106棵,梨树·比桃树的4倍少8棵。两种树共多少棵?
11.卡车有26辆,客车比卡车多18辆,轿车的辆数是卡车的3倍。① 卡车比轿车少多少辆? ②客车和卡车一共有多少辆?2
全面总复习
剩下的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二(周长,装裱物品,加边框,跑操场,铁丝,篱笆,)
长方形周长=(长+宽)×2=长+长+宽+宽=长×2+宽×2 长+宽=周长÷2(周长的一半)正方形周长=边长×4 边长=周长÷4 一面靠墙的至少=两宽+一长 一面靠墙的至多=两长+一宽 操场问题,跑一圈为一个周长。半圈为周长的一半。5.从一个长9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纸剪下一个最大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剩下的长方形周长是多少厘米?
6一根铁丝正好可以围成一个长方形后,长12厘米,宽6厘米,如果用这个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那么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注意:剪切或者拼接图形时候,要先画图,然后标出数据,再计算!7.一块菜地是长方形,它的长8米,宽5米。
1.一个正方形的操场,边长为80米,小红绕着操场跑了3圈,请问小红一共跑了多少米?
2.一个长方形操场,长46米,宽25米,小明沿着操场的边跑了4圈,一共跑了多少米?
3.一个长方形操场,长55米,宽35米,杨昊然沿着操场的边跑了4圈半,他一共跑了多少米?
4.从一个长10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纸上剪下一个最大正方形,(1)菜地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几米?(2)如果菜地一面靠墙,那么篱笆至少需要几米?(3)如果菜地一面靠墙,那么篱笆至多需要多少米?
8.张大爷想靠墙围一个长12米,宽8米的长方形鸡舍,他至少需要多少米栅栏?
9.王大爷想围一个长20米,宽13米的长方形猪圈,接头处需要2米,他至少需要多少米栅栏? 3
全面总复习
10.一根铁丝长1米,如果围成一个长24厘米,宽27厘米的长方形,那么这根铁丝够不够,如果不够的话,还差多少厘米?
11.一根长2米的红绳,围成一个长42厘米,宽19厘米的长方形,还剩下多少厘米?
12.一根铁丝长18米,用它围成一个长方形,请问可以围成几种长方形?他们的长与宽分别是多少米?
三、间隔排列问题
《注意:间隔数=两端物体总数-1》 1.幸福路有一边有47个电线杆,每两根电线杆中间有两个广告牌,一共有几个广告牌?
2马路一边有25根电线杆,每两根电线杆中间有4个广告牌,一共有多少个广告牌?
3.一条小路的一边栽种16棵松树,每两棵松树之间栽种3颗竹子。一共栽种多少棵竹子?
4.金童小学走道一边栽种了38棵杨树,每两棵树之间放了3个花木箱,一共有几个花木箱? 金童的餐厅桌子上摆放有19个盘子,每个盘子中间放了2个碗,请问有几个碗?
6.溜冰场周围挂了彩旗,其中黄色有96个,每两个红色旗的两边要挂3个黄旗,请问红旗有多少个? 4
全面总复习
第一棵跑到第200棵,一共跑了多少米?
7家长会场上,一共有860名学生,每两个家长中间站了4名学生,请问有多少名家长?
8七彩课堂70页,在96米长的公路上一侧栽种松树,每隔3米栽种1棵松树,请问一共可以栽种多少棵?
9在门口长84米的大路上插彩旗,从头到尾插了8面,每相邻的两面旗之间的距离是一样的,请问每相邻的两面彩旗之间距离是多少米?如上图所示,从左边数第68个是什么图形?第80个又是什么图形呢
11新年到来了,街上要挂600个彩灯笼,按照一盏红、两盏黄的规律性。最后一盏是什么颜色的,黄色灯笼共有多少盏?
12.湖滨路种了一排柳树,每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5米,小明从
四、时差(乘法--除法)
第一步先求时差,第二步确定用乘法还是除法。时间同上同下不用变,直接来相减,一上一下先变24时计时法再相减。1.商场大甩卖,从上午7时卖棉衣卖到下午2时,一共卖了840件棉衣,请问平均每小时卖了多少件?
2.星期天到果园摘苹果,从上午8时摘到下午1时,一共摘了960个,问平均每个小时摘多少个? 5
全面总复习
3.李师傅上午8时上班,下午4时下班,上班时间内他共做了96个零件,平均每小时做了多少个零件?
4.一辆货车早晨6时从汝州出发,下午1时到达郑州,平均每小时
五、够不够的问题(购买东西,搭帐篷,租房,乘车,乘船,)
1.一个影院有318个座位,东华小学附近1200名师生分4场观看电影,能都有座位么? 行驶了800米,请问汝州到郑州有多少米?
5.一辆汽车上午11时从甲地出发,下午4时到达乙地。这辆汽车的速度是380米/小时,求甲乙两地相距多少米?
2.水果市场有30吨水果,一辆货车的载重量是4吨,8辆货车能
一次运完吗?
3.汝州的天鹅宾馆推出活动:今日房价:单人间-98元,双人间-128元,三人间-148元,(1)宾馆有59个三人间,180位女游客全部住三人间,够不够?(2)住3个三人间和一个单人间,一共需要多少元?
4.快过年了,奶奶买一根5米长的红丝绳来编织中国结。(1)编织一个中国结需要105厘米,那编织两个需要多少厘米?(2)编织好两个中国结后,这根红绳还剩多少厘米?还够编织3个中国结么?
5.超市进来了9箱红茶,每箱24瓶,(1)每瓶卖3元,共可以卖多少钱? 6
全面总复习
(2)张老师带了150元,打算买两箱红茶,够不够?
6.三二班的任老师和桂老师带着38名学生去动物园,动物园的门票
六、往返问题
1.红红家离学校430米,如果每天在学校吃饭,这样她每天上学和放学一共需要走多少米?
如下:成人票:14元/人,儿童票9元/人,一共带400元够不够? 如果中午在回家吃饭,这样她每天一共走多少米?
7.张老师带49名学生到北京鸟巢去参观,成人票每人15元,学生每人8元,张老师带了400元,请问够买门票么?
8.三(2)班同学38人去玩“激流勇进”,每条船最多坐6人,每条船的租金是58元。至少需要租几条船,共付租金多少元?
9.三一班39个同学和2个老师进行户外野营,晚上需要搭帐篷,每个帐篷最多住7个人,请问至少需要多少个帐篷?
10.3位老师带着43位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可以乘4个人。那么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2.小花离学校820米,小云离学校380米。小花中午不回家,在学校吃饭,小云中午回家吃饭。
问他们两人每天上学和放学,比一比谁走的路多?
3.小新家离学校850米,一天上学走到总路程的一半时发现忘带书了,于是她返回去拿书,再回学校,请问这天她一共走了多少米?
4.小敏从家到体育馆,每分钟走60米,走出2分钟后,有事返回家,然后又马上去体育馆,这样小敏一共走了9分钟才到。小敏家离体育馆大约有多少米? 7
全面总复习
七、行程问题
1.已知李老师的家到邮局一共有357米,李老师走这段路需要用7分钟,求李老师的速度是多少?
2.校车从学校出发到数学老师家一共用了40分钟,校车平均每分钟行驶200米,求学校和数学老师家的距离是多少米?
3.小明从家到超市9分钟走了585米,照这样的速度,小明从家到学校走了8分钟,请问小明走的路程有多少米?
4.小辉从家走到公园,5分钟走了365米,小辉以同样的速度又从公园走到了学校,要走657米,请问他从公园到学校小辉用了多长时间?
5.一列火车3:30从西安出发,10:30到达兰州,火车每小时行驶120千米,西安到兰州多少千米?
八、还原问题
1.甲、乙两桶油共重118千克,甲桶倒出了2千克油后与乙桶油同样重,请问原来的甲桶,乙桶各重多少千克?
2.小雨家养鸡和鸭一共54只,卖掉20只鸡后,鸡、鸭的只数一样多。请问原来的鸡、鸭各多少只?
3.停车场12辆卡车,客车是卡车的3倍,汽车开走7辆后就与客车同样多。请问汽车多少辆?
4.李明家养了435只兔子,卖掉67只白兔后,白兔和黑兔的只数同样多,李明家原来养了多少只白兔? 8
全面总复习
九 先加后除 先乘后加
每组有多少人?
2.新华书店有漫画书342本,童话书308本,把这些书借给三年级的 五个班级,平均每个班可以分到几本书?
3.庆祝元旦,同学们做了65朵红花和25朵黄花。每5朵扎成一束,同学们一共做了多少束花?
4.某车间生产一批零件,平均每天生产372个,生产了6天后,还有150个没有生产。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5.工厂一共做了48个玩具熊,送给幼儿园15个,剩下的平均分给一年级3个班,每班可分得几个?
6.小华读一本92页的故事书,已经读了4天,还剩下16页,小华平均每天读多少页?
7.用去30厘米,剩下的剪成同样的5段
1.三年级(1)班有男生27人,女生28人,把这些同学平均分成5组,1米
剩下的彩带每段长多少厘米?
第二篇: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评课稿
10月29日上午,学校领导分配到四个学校的教学和学习社区,第二个教学和研究活动,一个早上学习两三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课,因为它是一本新教科书,二因为我是一个六年级的数学课,对教材的掌握可能不够准确,所以两班老师,更不用说评价,而是向你自己收获报告。
这两个班有自己的优势,每个都有自己的特点,王敏老师专注于学生解决问题,王毅老师专注于培养学生学习形成学习方法。王敏老师这一类的学习内容是在学生中探索一些隐性的事物法则,掌握一些在学习的基础上寻找法律的方式。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两个对象逐一间隔安排的法则和所得到的量化关系,为未来学习更多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打下基础知识。教师在课堂上专注于学生以学生为中心,例如:让学生亲自操作(放一个小方块和晶片,一个一个间隔做一个等等),一个圆圈一只兔子和一个蘑菇圈成一个小组等),动手绘画,计算这些活动的数量,都是为了培养学校 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培养学生参与课堂学习能力,值得我学习,我通常在这方面不够好。但是我认为这一课教师说的多一点,学生说的太少,低年级的学生喜欢表演,学习一点他们喜欢的知识炫耀,练习应该鼓励他们让他们学习内容对老师来说,学生表演一个好展示,所以不符合年龄的初中学生的特点?
王毅老师是从出发条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个内容不是给学生打造空亭,学生不仅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些从知识的条件,而且在八年级单位内10个加减法的第一课,渗透了这方面的知识,例子是图中有两个孩子在浇水,来了三个孩子,问了几个孩子总共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条件出发(但也来了),但后来学生思维仍处于经验阶段,不知道解决隐藏在后面的问题,而且还支持应用问题解决策略。和王毅老师在处理这个内容时,他把条件的条件一个展示,每个节目 一个条件,在下面标记一条红线,标记和写一个条件给学生适当的提示,老师不直接产生问题,但要求学生从这些条件,你得到这些数学信息?你能问什么数学问题?教师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解决策略的问题,这个地方无论是教材的处理还是学生的指导,都值得学习,也许对于一些老师不知道如何解释到学生这是从条件,分析问题来解决的策略,教师的内容是如此不知不觉地抓住这一课的重点,突破困难,多么美妙的学习餐!
学习我最大的感觉的两个教训是:如何教师只能教一种形式,如何让学生学习内在吸收的知识是根本。
第三篇:新苏科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专项练习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的练习题
1、一个果园里栽了125棵苹果树,梨树的棵数比苹果树的4倍少20棵。这个果园一共栽了多少棵树?
2、一段路长324米,已经修了240米,剩下的计划4小时修完。平均每小时修多少米?
3、红光印刷厂装订一批日记本,前三天共装订了960本,后16天平均每天装订420本。这批日记本共有多少本?
4、一个打字员4分钟输入200个汉字。照这样计算,输入3000个汉字需要多少分钟?
5、3袋面粉共重75千克,8袋面粉重多少千克?
6、一个钢铁厂,炼300千克钢需要用2吨水。照这样计算,钢铁厂一天节约5吨生活用水,可以炼钢多少千克? 7、5箱蜜蜂一年可以酿375千克蜂蜜。照这样计算,9箱蜜蜂一年可以酿多少千克蜂蜜?
8、两个年级的同学去买书,三年级有48人,每人买2本,四年级每人买3本,四年级买的总本数和三年级一样多。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买书?
9、小明重32千克,妈妈比小明重20千克,爸爸的体重比妈妈重25千克,爸爸的体重是多少?(先画线段图,再解答)
10、学校举行队列广播操比赛,每排站18人,能站8排。如果每排站9人,要站多少排?
11、学校买了340本故事书和520本科技书,要把这些书分在4个书架上,平均每个书架放几本书?
12、商店里一袋花生原价20元,活动期间一律半价,那么现在去买4袋花生要多少元?
13、沿小河的一边栽了75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可以栽桃树多少棵?
14、学校买15盒彩色粉笔,每盒50枝,用去10盒。还剩多少枝没有用?
15、海天机械厂第一,二,三车间各生产了6箱零件,每箱120个,一共生产零件多少个?
16、明明看一本故事书,每天看20页,5天看了这本书的一半。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17、老师买来6枝钢笔,钢笔的价钱是圆珠笔的3倍,一枝圆珠笔的价钱是2元。老师买钢笔用了多少元?
18、修一段324米的路,前6共修了240米,剩下的要在3天内修完,平均每天要修多少米?
19、一年级有24人参加运动会,二年级的人数是一年级的3倍,三年级的人数如果少5人就和二年级的一样多,三年级有多少人参加运动会?
20、小明和小红一共有120元,小明用掉20元后,这时二人身上的钱一样多,小红原来有多少元?小明原来有多少元? 21、12只小朋友排队做操,每相邻两人间隔2米,这支队伍长多少米?
22、一台织布机一小时织布21米,5小时4台同样的织布机共织布多少米?
23、汽车从南京开往上海,每小时行60千米,3小时行了全程的一半。因车上一人生病,剩下的路程要2小时行完。平均每小时要行多少千米?
24、工厂要加工360个零件,小王5天可做完,用这样的速度,做8天能加工多少个零件?
25、明明看一本故事书,每天看20页,5天看了这本书的一半。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26、老师买来6枝钢笔,钢笔的价钱是圆珠笔的3倍,一枝圆珠笔的价钱是2元。老师买钢笔用了多少元?
27、啄木鸟一天能吃645只害虫,青蛙8天能吃608只害虫。啄木鸟每天比青蛙多吃害虫多少只?
28、工程队铺一条路,计划每天铺90米,20天可以铺完。实际只用了18天,平均每天铺多少米? 30、某校三年级有4个班,共为残疾人捐款576元,平均每人捐3元,平均每班有多少人?
31、修一段长324米的路,前8小时共修了240米,剩下的每小时修21米,还要几小时才能修完?
32、订一份电视节目报半年需要15元,张叔叔想订阅三个季度的电视节目报,需要多少钱?有线电视收视维护每月16元,全年要多少钱?
第四篇: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案
第五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1课时 从条件想起的策略
(一)教学内容:第71-73页例1和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依据条件寻求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方法及回顾反思的过程。
2、使学生初步体验解决问题的步骤,体会两步计算实际问题条件于问题的联系。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方法可以解决实际世界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方法的价值,产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问题。教学难点:策略的体验与理解。教学过程:
一、体会策略,引入课题。
用司马光和曹冲的故事开始,引出课题。
二、解决问题,体验策略
1、看条件提问题。
1)小华买了20棵树苗,已经栽了12棵。2)杨树苗有20棵,杉树苗比杨树苗多8棵。3)柳树苗有12棵,松树苗有6棵。让学生读条件,提出合适的问题。板书课题。
2、学习策略。1)、理解题意。
出示例1,学生读题,找处条件和问题。2)交流算法。
交流:怎样求出第三天摘的个数,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在根据什么求处第五天摘了多少个? 追问:小朋友的算法是根据什么想到的? 3)列式解答。
学生解答,交流:你是怎样想,怎样填的? 4)回顾概括。
三、巩固应用,内化策略。
1、想想做做第1题。
1)让学生看第1)题的图,想想有哪些条件
请说说:感觉什么条件可以提出哪些问题,接着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你能说说怎样解答提出不同的问题? 2)让学生看第2)题的图,想想有哪些条件,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
2、想想做做第2题
交流:你填写的依据是什么?
3、想想做做第3题 交流:为什么这样标?
4、想想做做第4题 追问:你用了什么策略?
5、想想做做第5题
四、课堂总结,交流收获。
第2课时 从条件想起的策略
(二)教学内容:第74-75页例2和想想做做1-4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依据条件寻求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线段图表示题意的方法,进一步学会从条件想起分析数量关系的策略,并能正确应用策略解决连续比较的两部计算实际问题。
2、使学生借助线段图进一步体会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条件与问题的联系,感受从条件想起球问题结果的分析推理过程,发展集合直观,培养分析、判断、推理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知识和方法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学过程:
一、引导: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可以用线段图来表示题里的数量关系。这里可以画一条线段表示绿花的朵数,(画线段)那黄花的朵数是绿花的2倍 就应该画多长呢?(画线段)表示红花朵数的线段要画得比黄花的线段怎新条件和红花比黄花多7朵求出红花有多少朵。这样从条件想起,以很清楚地找到先求什么再求什么。4.再次感受策略。
引导:那如果把条件改成“红花比黄花少7朵”,(出示条件)求红花有多少朵又该怎样想、怎样算呢?自己独立思考,列式解答。学生独立解答,指名一人板演。交流:计算过程对不对? 你用了什么策略,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从条件想起,说明解题思路)5.回顾反思收获。引导:同学们已经解决了两个实际问题,现在回顾、比较一下两题分析数量关系和解题的过程,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互相讨论讨论。
交流:能说说解决两个问题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了吗?那两题中求红花朵数的方法为什么不同呢? 小结:解决这两个问题,我们都用了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先根据前两个条件求出黄花有多少朵这个新条件,这是解决问题关键的一步,这样才能联系另一个条件求出红花的朵数。因为两题中表示红花和黄花朵数关系的条件不同,所以第二步的算法不一样。
三、内化策略
1.做“想想做做”第1题。(1)让学生看图说说第(1)题的条件。你能根据条件提出哪些问题?(板书问题)这里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2)提问:第(2)题的线段图表示什么意思? 让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板书问题)提问:求苹果树有多少棵可以怎样想? 指出:明白了实际问题的条件,就可以找有联系的条件提出可以计算的问题,这样就能知道可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正确解答。2.做“想想做做"第2题。让学生读题。
提问:你知道谁游得最快、谁游得最慢吗? 相的引导:这道题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呢?
四、策略总结
互相讨论一下,说说是怎样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哪些问题,你有哪些体会和收获,再对同桌说一说。
提问:这节课你又有哪些体会和收获?
五、作业
完成“想想做做’’第i题的问题,第3题和第4题。你是根据什么知道小丽游得最快、小华游得最慢的? 讨论“想想做做”第3题。让学生说说题目的条件和问题。
第3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
(一)教学内容:《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6页练习十第1~5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图表 的题意,进一步掌握解决解决问题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能从条件想起说明书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思路,能应用策略正确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从条件想起求问题结果的分析推理过程,体会解决 两步讲算问题的关键是确定先求什么样,培养根据条件间的联系分析、推理的思维能力,发展提出问题的能力,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实际生活里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方法、策略的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由下面每组条件能求出什么问题?(1)读一读条件,说说能想到什么。①红葡萄有25箱,绿葡萄有30箱。②男生有30人,女生比男生少12人。
③小明买了6支铅笔,王老师买的铅笔支数是小明的4倍。让学生读条件提出问题、口头列式,并板书算式。说明:如果两个条件有联系,就可以提出能解决的问题。
通过练习,小朋友要进一步熟悉这个策略,能用它分析问题,找出怎样解答,并正确列式解决。
二、策略练习
第1题,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之后,要让他们说清楚是根据哪些条件想到这些问题的,相关的问题之间有什么联系。例如,根据第(1)题中的条件能够提出的问题有:跳绳的有多少人,拔河的有多少人,跳绳和拔河的一共有多少人,等等。其中,求出跳绳的人数后就能接着求出拔河的人数了。
第2题,根据图意,小力的身高是136厘米,小英比小力矮15厘米,小军比小英高21厘米。
第4题,要适当帮助学生理解表中的信息,知道表中每一竖栏分别表示一个公交站点的上、下车人数。其中,西门站由于是始发站,所以没有下车人数的记录,而只有上车人数的记录。计算公共汽车从每个站点开出时的总人数时,应考虑到汽车从前一站开出时的总人数和本站上、下车的人数。例如,从建设路站开出时乘客人数,应等于从西门站开出的16人,加上本站上车的9人,减去本站下车的1人,得24人。三`、练习总结
今天练习了从条件想起的策略,你觉得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要怎样想?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关键是什么?通过练习你还有哪些体会?
第4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
(二)教学内容;三年级上册第77练习十第6~11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解决问题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能理解线段图表示的数量关系,能从条件想起分析两步计算实际问题,解决稍复杂一些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从条件想起求问题结果的分析推理过程,培养根据条件分析、推理的思维能力,发展几何直观和形象思维,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实际生活里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方法、策略的价值;培养分析、推理和反思的意识。
教学重点:从条件想起分析问题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做练习第6题。让学生口算,写出得数。
交流得数,教师板书,结合交流,选择乘法和除法说说怎样算的。(如16×3,先算10乘3得30,再算6乘3得18,30加18就等于48;96÷6,先算60除以6得10,余下36除以6得6,10加6等于16)
二、策略练习
第7题,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因为“苹果比香蕉的2倍还多70千克”,因此算出280千克的2倍后,再加上70千克,就是苹果 的千克数了。
第8题,要通过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小汽车开走7辆就与大客车同样多”,就是指小汽车比大客车多7辆。
第10题,要适当帮助学生理解“卖掉20只鸡后,鸡和鸭的只数同样多”这个条件的含义,知道从54只晨去掉20只之后,剩下的34只里有一半是鸡、一半是鸭,因此原来鸭有34÷2=17(只),而原来鸡的只数则是17与20的和。
第11题,要重点帮助学生理解“一律半价”这个条件的含义,知道所谓“一律半价”,就是指每样商品的售价都是原价的一半。而由此即可先算出每样商品现在的价钱。思考题,左图表示的意思是“一盒巧克力和4盒饼干共73元”,右图表示的意思是“一盒巧克力和2盒饼干共49元”。比较这两组条件,则可发现:2盒饼干共24元。由此,一盒饼干的价钱就是24÷2=12(元);一盒巧克力的价钱就是73元与4盒饼干价钱的差,或49元与2盒饼干价钱的差。
三、练习小结:提问:通过这堂课的练习,你有哪些收获?
第5课时 间隔排列
教学内容:P78――79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发现并理解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并能根据间隔排列的特点,由一种物体的个数知道另一种物体的个数。
2使学生体验发现规律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体验数学的奇妙。逐步积累探索规律的经验。
教学重点:探索并发现间隔排列中物体个数的规律。教学难点:发现和概括规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动机
1出示篮球,足球实物图和几何图形。2引发探究动机。
谈话:小朋友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了这里两组物体的排列规律。如果你在进一步观察,是不是会发现更有价值的规律呢? 二主动探究,发现规律 1初步观察,发现特点。2自主探究,发现规律。3深入思考,加深认识。4回顾过程,突出思想。5应用规律,巩固认识。
小结:刚才我们通过观察,比较,数一数,圈一圈等方法找到了两端物体相同时,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间的规律;还通过一一对应的思想,明白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律。三应用思想,拓展规律 四回顾反思,交流体会
总结:我们平时看到的许多情境里,经常会有一些数学规律。只要同学们做个有心人,平时注意观察,分析身边的一些事物和现象,常常思考一些为什么。
第五篇: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后反思范文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后反思:
学生在四年级已学习了列表和画图的策略,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所以教学过程中,首先通过预习题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一一列举题目,课上稍加点拨即可导入新课。例1的教学,围绕“引发需要——填表列举——反思方法——感悟策略”这根主线展开。首先,让学生小组合作用22根小棒代替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分成3个层次教学。一是,学生尝试去围。这个过程中,有的是慢慢尝试去围,直至22根小棒全用上;有的是动了脑筋才去围的;有的可能只想到一种围法;有的可能想到多种围法。二是交流围法。学生在交流中发现有好几种不同的围法。适时追问“你在围时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发现“长方形的一条长与一条宽的和是周长的一半”。三是引发列举的需要。在学生明确“长+宽=11”后,进而提问: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动手摆出不同的围法,但花了较多的课堂时间,最后引导学解决问题的过程稍显仓促。从教学反馈来看,学生交流的不到位,可能是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不够具体。设想,可以在全班交流时,教师引导下:“解决这个问题时我们是怎么想的?”“怎样列举的?”这样反思总结的效果可能要更好些,学生对一一列举的策略体会可能要更深入一些。
例2较例1要复杂一些。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发学生主动用一一列举策略解决问题的需要。关注更多的是让学生体会到例2的复杂所在,让学生深深体会到列举要有序,以保证列举不重复,不遗漏。例题学完感觉学生对分类还是有些迷茫。
巩固练习的教学,开始放手让学生用自己思考的形式去列举解决问题,发现多数学生用列表的形式整理,不少学生参考例2的表格形式,但表格设计的有问题,不利于学生找到答案,而且在绘制表格的过程中,花费较多时间。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想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多的思考:“如何有序的一一列举?” “还可以怎样有序列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