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时间:2019-05-12 23:22: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版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版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第一篇:新版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第71—73页。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从条件出发展开思考,分析并解决相关问题。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价值,发展分析、归纳和简单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板贴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有9个小朋友要过一条河,河边只有一条小船(船上没有船夫),船上每次只能坐5个人,小船至少要运几次,才能使9人全部过河?

你们能想到好办法帮助他们过河吗?

一、导入新课

刚才同学们用我们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其实解决数学问题也需要策略。(出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导学探究

(一)理解题意

1、出示条件:“小猴帮妈妈摘桃,第一天摘了30个,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

从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数学上把已经知道的信息称为条件,有了这两个条件就可以提问题了。出示问题:第三天摘了多少个?

学生口答。

指出:老师刚设了个陷阱。根据这两个条件只能求出第二天摘的,不能求第三天摘多少个!

2、如果我把其中一个条件改一下,(出示修改条件“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

摘5个”)现在可以算了吗?

看来这条件挺神奇的?一起来看看。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什么意思?

预设1: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第三天比第二天多摘5个…… 同学们看,这个条件看上去很简单,但他却能从中找到这么多的隐含条件,并把它有序的表达出来。厉害!谁能像他这样有序的说一说?

指名说,结合多媒体出示: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第五天比第四天多摘5个。

追问:还能往下说吗?(出示:第六天比第五天……)还能再往下说吗?太多了,这么多条件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一起说(多媒体变换,所有内容整合为“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

过渡:同学们真会思考。这句话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吗?

引导出示:第一天摘的+5=第二天摘的,(课件出示)你们能明白他的意思吗?老师明白了,他是倒过来想的,比前一天多摘5个就是后一天摘的,看得懂吗?谁能继续往下说。(结合回答,出示第二天摘的+5=第三天摘的……)

这么多条件其实也是一个意思,(所有条件隐去,变换为“前一天摘的+5=后一天摘的”),一起读一读。

预设2:

(没人能说。)以后每天可以是第二天吗?如果是第二天,那就比第几天多摘5个?(手指着板贴),也就是说: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以后每天可以是第三天吗?如果是第三天,那——第三天比第二天多摘5个(板贴)

预设3:

(学生回答30+5。)

30是第几天摘的?加5是想求什么?也就是说第一天摘的+5等于第二天摘的,(课件出示)你们能明白他的意思吗?

……

过渡:同学们真会思考。(大屏上留下: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这句话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吗?(接预设1过渡前的话)

小结:看似简单的一个条件,给大家一挖掘,竟然找到了这么多连续的隐含

条件,这就是数学的魅力之处。

(二)分析数量关系

有了这么多的条件,能解决我们的问题吗?你打算怎么解答?先思考,再跟同桌说说。

(三)列式计算

1、都有办法了吗?把你的想法写在自己的练习本上。(1)学生自练.(2)交流:

展示1(列算式):你来说说是怎么想的。

结合学生介绍,相机板书算式。35指的是什么?这个5呢?求的是?你们看,第一步的结果,作为第二步的条件参与运算,帮助我们求出了下一个问题。数学就是这样,在已知、未知之间不停地转换。问题解决了吗?齐答一下。

展示2(出示表格):这个同学的方法,能看得懂吗?谁来说说。(生说)他列了个表格把每天摘的个数依次写了出来。这个方法怎么样?

2、出示问题:第五天摘了多少个?

(1)要求:不讨论,自己独立解决。先想想怎么做,想好了吗?拿出作业纸,第一题,可以填表,也可以列式计算,时间1分钟,开始。

(2)学生完成计算,教师巡视。(3)展示交流。

展示1:一起看大屏幕。他选择的是填表,看一看,填的对吗?

展示2:他是列式解答的。第五天摘了50个,对吗?考考你们,求第四天摘的,用到了哪两个条件?根据第三天摘的,就能算出第四天摘的,有了第四天摘的,就能算出………

展示3:(出示:5×4=20(个),20+30=50(个)

预设①有个同学是这样做的,这个方法正确吗?5×4算的是什么呀? 预设②老师是这样做的,你们觉得有道理吗?5×4算的是什么呀? 第五天比第一天一共多20个,对吗?怎么想的?

第一天暂时不看,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一个5,到了第五天一共比第一天

多了几个5?也就是20个。知道了这个多的20,再加上第一天的,就算出第五天摘的。方法怎么样?也不错吧?

(四)反思总结

1、归纳方法。

刚才我们一共想到了3种方法(多媒体出示3种方法),其中有两种方法解题思路是一样的,你们发现了吗?他们都是怎样算的呢?

小结:他们都是从第一天摘的这个条件想起,加上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的,就算出第二天摘的。有了第二天的,再根据这个条件算出第三天摘的,就这样,依次算出第四天、第五天。同学们,像这样从条件想起,一步步计算求出问题的方法,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出示箭头)。

再来看第三种方法,是根据这些条件发现第五天比第一天多摘了4个5,然后加上第一天的,就解决了问题。这种方法虽然思路不同,但也是从条件想起的策略。

2、回顾感悟。

同学们,我们一起解决了一道比较复杂的问题,让我们回顾一下解决问题的过程,都分了哪些步骤?

①生:我们要从条件想起。

师:是啊,从条件想起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根据对应的条件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这个步骤就叫做——分析数量关系。

②生:我知道可以填表做,也可以列式算。

师:恩,这个步骤就是计算解答(板贴)。在解答问题时,方式可以多样,既可以填表,也可以列式。

③预设1:生:解决问题前要先找到条件。

师:不仅要找到条件,还要找到——(问题),对于比较复杂的条件,还要弄清每个条件的含义。这个步骤就是(理解题意),它是其他步骤的基础。

预设2:生:要找到条件和问题。

师:对,首先要找出条件和问题,对于比较复杂的条件,还要弄清每个条件的含义。这个步骤就是(理解题意),它是其他步骤的基础。

预设3:学生想不到看题。师:没有了?老是觉得有一个步骤也挺重要,就

是理解题意(出示)。你们知道理解题意是什么意思吗?对,就是看清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对于比较复杂的条件,还要弄清每个条件的含义。这个步骤是其他步骤的基础,可不能忘了。

总结:要能很好地解决一个数学问题,至少得有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计算解答这三个步骤。

三、导练应用,增强认识

看来同学们的收获还真不少。特别是掌握了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这是一个新本领。想用用这个本领吗?好,试一试。

(一)“想想做做”第1题。

1、第1小题。

(1)出示第一幅图。这是一个天平,看出了什么条件?还有吗?也就是——(出示:4个苹果重400克)

真不简单,从天平上发现了两个条件,能求什么问题?会解答吗?(2)出示第2幅图,仔细看,又看出了什么条件?那根据这两个条件,又能求出什么?

(3)(出示两幅图)刚才,我们先根据4个苹果重400克求出了平均每个苹果重多少克;再根据橙子比苹果重20克求出了橙子的质量。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也是从条件想起。

2、第2小题。(出示题目)有三个条件了。你能根据这些条件提出问题吗?(1)学生提问,相机出示问题。

(2)你觉得哪个问题最简单?根据哪两个条件来解决?怎么算?(出示算式)钢笔支数求出来了,下面我们可以求出(圆珠笔的支数),怎么算?

圆珠笔支数知道了,这个高难度的问题也可以解决了吧,谁来?

(二)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老师拿出一个皮球,师生互动,感知球的多次下落与弹起。(2)出示题目,认识条件。“一个皮球从16米的高处落下,如果每次弹起的高度总是它下落高度的一半。”

有2个条件,你觉得哪个比较复杂(学生说后,多媒体划下横线)“每次弹起的高度总是它下落高度的一半”,怎么理解?

学生口答。

结合图观察:如果这里是16米,第一次下落后弹起的高度大概在哪?谁来指一指?

第二次弹起的高度大概在哪儿呢?

(3)(出示问题:第三次……):理解了题意,你能自己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吗。拿出作业纸,完成第2题。

交流汇报。第一次弹起?第二次呢?

反思:看第三次弹起的高度是?如果没有前两次的结果,你能直接得到第三次的结果吗?那有了第三次的结果我们就能进一步推断出第四次弹起的高度是几米?数学就是这样一环套着一环往下延伸。

四、自主实践,导悟提升

1、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1)指名读题。

(2)有谁会做这个题目吗?

(3)(出示圆圈)一个圆圈表示1个小朋友,那18个圆圈就表示……?请同学们按照题目的要求,先找出芳芳和兵兵的位置,再解答。

(3)谁来汇报一下。芳芳和兵兵之间有几个人? 生:这是芳芳的位置?

追问:你是怎么想的?芳芳的位置在哪儿,你是根据什么条件确定的?兵兵呢?

(4)从条件想起,我们顺利的解决了问题。你认为画图对解决这个问题有帮助吗?

指出:有时难以理解的问题,画画图就变得容易理解了。

2、拓展延伸

过渡:同学们都很棒,老师想送给大家一个礼物,想要吗?谁第一个解决我的问题,我就把这个礼物送给他。准备好了吗,我要出题了。开始!

出示:妈妈买来3箱苹果,每箱5千克;又买来4箱梨子,共比苹果多40千克。梨子和苹果一共买了多少箱?

组织交流。

追问:这么多条件,为什么只用了两个条件?

指出:解决一个问题也不一定都要从条件想起,有时从问题想起也很快捷,这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你有什么收获吗?

板书设计:

第一天摘了30个

解决问题的策略

件 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第三天比第二天多摘5个第四天比第三天多摘5个第五天比第四天多摘5个…… 问 题 第三天摘了多少个? 第五天摘了多少个?

第二篇:新苏科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专项练习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的练习题

1、一个果园里栽了125棵苹果树,梨树的棵数比苹果树的4倍少20棵。这个果园一共栽了多少棵树?

2、一段路长324米,已经修了240米,剩下的计划4小时修完。平均每小时修多少米?

3、红光印刷厂装订一批日记本,前三天共装订了960本,后16天平均每天装订420本。这批日记本共有多少本?

4、一个打字员4分钟输入200个汉字。照这样计算,输入3000个汉字需要多少分钟?

5、3袋面粉共重75千克,8袋面粉重多少千克?

6、一个钢铁厂,炼300千克钢需要用2吨水。照这样计算,钢铁厂一天节约5吨生活用水,可以炼钢多少千克? 7、5箱蜜蜂一年可以酿375千克蜂蜜。照这样计算,9箱蜜蜂一年可以酿多少千克蜂蜜?

8、两个年级的同学去买书,三年级有48人,每人买2本,四年级每人买3本,四年级买的总本数和三年级一样多。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买书?

9、小明重32千克,妈妈比小明重20千克,爸爸的体重比妈妈重25千克,爸爸的体重是多少?(先画线段图,再解答)

10、学校举行队列广播操比赛,每排站18人,能站8排。如果每排站9人,要站多少排?

11、学校买了340本故事书和520本科技书,要把这些书分在4个书架上,平均每个书架放几本书?

12、商店里一袋花生原价20元,活动期间一律半价,那么现在去买4袋花生要多少元?

13、沿小河的一边栽了75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可以栽桃树多少棵?

14、学校买15盒彩色粉笔,每盒50枝,用去10盒。还剩多少枝没有用?

15、海天机械厂第一,二,三车间各生产了6箱零件,每箱120个,一共生产零件多少个?

16、明明看一本故事书,每天看20页,5天看了这本书的一半。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17、老师买来6枝钢笔,钢笔的价钱是圆珠笔的3倍,一枝圆珠笔的价钱是2元。老师买钢笔用了多少元?

18、修一段324米的路,前6共修了240米,剩下的要在3天内修完,平均每天要修多少米?

19、一年级有24人参加运动会,二年级的人数是一年级的3倍,三年级的人数如果少5人就和二年级的一样多,三年级有多少人参加运动会?

20、小明和小红一共有120元,小明用掉20元后,这时二人身上的钱一样多,小红原来有多少元?小明原来有多少元? 21、12只小朋友排队做操,每相邻两人间隔2米,这支队伍长多少米?

22、一台织布机一小时织布21米,5小时4台同样的织布机共织布多少米?

23、汽车从南京开往上海,每小时行60千米,3小时行了全程的一半。因车上一人生病,剩下的路程要2小时行完。平均每小时要行多少千米?

24、工厂要加工360个零件,小王5天可做完,用这样的速度,做8天能加工多少个零件?

25、明明看一本故事书,每天看20页,5天看了这本书的一半。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26、老师买来6枝钢笔,钢笔的价钱是圆珠笔的3倍,一枝圆珠笔的价钱是2元。老师买钢笔用了多少元?

27、啄木鸟一天能吃645只害虫,青蛙8天能吃608只害虫。啄木鸟每天比青蛙多吃害虫多少只?

28、工程队铺一条路,计划每天铺90米,20天可以铺完。实际只用了18天,平均每天铺多少米? 30、某校三年级有4个班,共为残疾人捐款576元,平均每人捐3元,平均每班有多少人?

31、修一段长324米的路,前8小时共修了240米,剩下的每小时修21米,还要几小时才能修完?

32、订一份电视节目报半年需要15元,张叔叔想订阅三个季度的电视节目报,需要多少钱?有线电视收视维护每月16元,全年要多少钱?

第三篇:三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

三年级上 数学解决问题

1.一个果园里栽了125棵苹果树,梨树的棵数比苹果树的4倍少20棵。这个果园一共栽了多少棵树?

2.一段路长324米,已经修了240米,剩下的计划4小时修完。平均每小时修多少米?

3.红光印刷厂装订一批日记本,前三天共装订了960本,后16天平均每天装订420本。这批日记本共有多少本?

4.一个打字员4分钟输入200个汉字。照这样计算,输入3000个汉字需要多少分钟?

5.3袋面粉共重75千克,8袋面粉重多少千克?

6.一个钢铁厂,炼750千克钢需要用5吨水。照这样计算,钢铁厂一天节约55吨生活用水,可以炼钢多少千克?

7.5箱蜜蜂一年可以酿375千克蜂蜜。照这样计算,19箱蜜蜂一年可以酿多少千克蜂蜜?一年要酿1725千克蜂蜜需要养多少箱蜜蜂?

8.两个年级的同学去买书,三年级有48人,每人买2本,四年级每人买3本,四年级买的总本数和三年级一样多。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买书?

9.工人们修马路,原计划用40个工人,实际用了45个工人。计划要修路90天,实际修了多少天?

10.小华从学校步行回家要20分,骑自行车回家要10分。小华步行每分走45米,他骑自行车每分行多少米?

11.学校买15盒彩色粉笔,每盒50枝,用去10盒。还剩多少枝没有用? 12.海天机械厂第一,二,三车间各生产了6箱零件,每箱120个,一共生产零件多少个?

13.一台织布机一小时织布21米,5小时4台同样的织布机共织布多少米?

14.汽车从南京开往上海,每小时行60千米,3小时行了全程的一半。因车上一人生病,剩下的路程要2小时行完。平均每小时要行多少千米?

15.刘师傅23天共加工4255个零件,王师傅平均每天比刘师傅多加工18个。王师傅每天加工零件多少个?

16.李伯伯家的一头牛,10天吃草50千克。照这样计算,有155千克草够这头牛吃多少天?

17.湖滨公园有18条游船,每天收入1008元。照这样计算,现在有26条游船,每天增加收入多少元?

18.工厂要加工360个零件,小王5天可做完,用这样的速度,做8天能加工多少个零件?

19.明明看一本故事书,每天看20页,5天看了这本书的一半。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20.老师买来6枝钢笔,钢笔的价钱是圆珠笔的3倍,一枝圆珠笔的价钱是2元。老师买钢笔用了多少元?

21.农机厂一车间分3个组加工3420个零件,每组12个工人。平均每个工人加工多少个零件?(用两种方法解)

22.工厂租用10辆汽车运480吨货,每辆汽车都运了12次。平均每辆车每次运货多少吨?

23.啄木鸟一天能吃645只害虫,青蛙8天能吃608只害虫。啄木鸟每天比青蛙多吃害虫多少只?

24.一堆煤160吨,4辆卡车3次运96吨。照这样计算,4辆卡车几次才能运完这堆煤?

25.工程队铺一条路,计划每天铺90米,20天可以铺完。实际只用了18天,平均每天铺多少米?

26.强强8岁时,他父亲32岁。当父亲的年龄是强强的2倍时,父亲多少岁? 27.某校三年级有4个班,共为残疾人捐款576元,平均每人捐3元,平均每班有多少人?

28.修一段长324米的路,前8小时共修了240米,剩下的每小时修21米,还要几小时才能修完?

29.订一份电视节目报半年需要15元,张叔叔想订阅三个季度的电视节目报,需要多少钱?有线电视收视维护每月16元,全年要多少钱?

30.一堆煤,计划每天烧45千克,可以烧32天,由于节省用煤,实际烧了36天,实际每天烧煤多少千克?

31.学校买来5盒羽毛球,每盒12只。用去20只,还剩下多少只? 32.学校买来3个篮球,共花了96元;又买来一个足球,花了40元。买一个篮球和一个足球需要多少元?两种球的单价相差多少元?

33.王霞买来一本140页的故事书,已经看了86页。剩下的计划6天看完,每天要看多少页?

34.一把椅子的价钱是25元,一张桌子的价钱是一把椅子的3倍。买一把椅子和一张桌子共用多少元?

35.班里图书角有58本故事书、34本科普读物。要放在一个4层的书架上,平均每层要放多少本书?

36.李丽和王敏同时做纸鹤,李丽每小时做12只,王敏每小时做14只,做了3小时,两个人一共做了多少只纸鹤?

37.同学们参加爬山比赛,女同学分成了4组,每组有15人。参赛的男同学有76名,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爬山比赛?

38.王大伯进县城卖了9只兔子,每只22元。还卖1只羊,得160元。(1)王大伯的兔子和羊一共卖了多少钱?(2)王大伯用卖兔子和羊的钱买了4瓶农药,每瓶13元。王大伯还剩多少钱?

39.一桶3Kg的油42元,一桶5Kg的油65元,哪种瓶装的油便宜? 40.一件上衣65元,一条裤子28元。(1)买4件上衣比4条裤子多花多少钱?(2)用150元钱买2套衣服,够吗?

41.有两根铁丝,第一根长35米,第二根的长度比第一根的4倍多2米。第二根长多少米?

42.修路队修一条长1500米的公路,已经修好了300米,剩下的要在6天修完,平均每天要修多少米?

43.运动场跑道一圈是400米,王叔叔每天坚持跑2圈半。他每天跑多少米? 44.小丽走一步长约5分米,她从家到学校一共走了540步,算一算,她家到学校大约有多少米? 45.兰兰身高134厘米,东东比兰兰高5厘米。东东身高是多少厘米? 46.红领巾小学三年级有男生257人,女生235人,已经体检身体的有387人,没有体检的有多少人?

47.图书室借出456本图书,还剩207本,现在又还回285本,图书室里现在有多少本?

48.红领巾小学买来皮球380个,足球70个,课外活动时借出去423个,现在学校还剩多少个球?

49.三(2)班捐赠图书400本后还剩273本,现在又买来125本,现在三(2)班有图书多少本?

50.冬冬想买一辆310元的滑板车,已经攒了200元。如果他每月攒30元,再攒几个月就够了?

51.东方红小学的学生为希望工程共捐赠900本书,其中故事书326本,科技书475本,其余的是连环画。连环画有多少本?

52.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8厘米,如果把它的边长增加10厘米,那么它的周长增加多少厘米?

53.一个长方形的操场周长是400米,长是宽的3倍,这个操场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米?

54.有两个同样的长方形,长是8分米,宽是4分米。如果把它们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分米?如果拼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分米?

55.冬冬借了一本科技书有40页,一周后归还,他每天准备看6页,能按时归还吗?

56.三(2)班有44人,老师准备分成8个小组讨论,每组可分几人,还剩几人?

57.用一段长4米的布料可以裁5件同样大小的背心。做一件背心要用多少布?

58.一头小象重4吨,用一辆载重10吨的大货车运,一次最多能运几头小象? 59.红旗连锁店原有瓶干632袋,卖出385袋,又运来200袋,这时店里有多少袋瓶干?

60.学校买来810本练习册,一年级领走168本,二年级领走165本,还剩多少本?

61.一列火车的第10号车厢原有116人,到某站后,有58人下车,有45人上本。再开车时,这节车厢有多少人?

62.一台VCD要238元,一台扫描仪要458元,爸爸带了800元钱。够不够?

63.张大爷打了700斤鱼,上午卖出523斤,下午比上午少卖出394斤。(1)下午卖了多少斤?(2)这一天一共卖了多少斤?(3)还剩多少斤?

64.小明和姐姐一道去书店,姐姐买一本《英语辞典》用去87元,小明买一本科技类的书用去24元。姐姐付给收银员150元,应找回多少元?

65.要给一幅长30厘米,宽26厘米的画做画框。画框的周长至少是多少厘米?

66.用两个长4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大长方形的周长可能是多少?

67.向阳小学的操场是一个长方形,长100米、宽65米。小强围着操场跑了2圈,小强一共跑了多少米?

68.有学生31人,老师2人。每船限乘4人,至少要租多少条小船? 69.一副中国象棋16元,一副跳棋12元,一副围棋是一副中国象棋与一副跳棋价钱和的3倍。小明带80元,买一副围棋够吗?

70.同学们倡议捐400本图书给“手拉手”学校。一至六年级各捐了58本,还要捐多少本就达到了400本?

71.春季植树。五年级植树12棵,六年级植树16棵,全校植树的棵数是五、六年级植树棵数的3倍,全校共植树多少棵?

72.原来有30个同学,又走来15个。这些同学5人排一行,可以排几行? 73.用一根36厘米的铁丝正好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74.一根绳子长25米,先剪下10米,剩下的每两米做一根短跳绳。可以做多少根短跳绳,还剩多少米?

75.把一张长36厘米,宽18厘米的长方形纸片,剪成两个最大的正方形,其中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76.一根绳子的5倍是45米,一根铁丝是这根绳子的7倍。这根铁丝长多少米?

77.修一条945米的路,第一个月修了354米,第二个月修了276米,第三个月还要修多少米才能修完?

78.超市上午卖出大米153千克,下午比上午多卖出56袋,这一天工卖出大米多少袋?

79.水果店运回54筐水果,其中48筐是苹果,其余是梨,问苹果的筐数是梨的多少倍?

80.一辆汽车每小时行55千米,照这样计算,4小时可以行多少恰千米? 81.饲养小组养32只白兔,26只黑兔,养的灰兔比白兔的总数少18只,养会灰兔多少只?

82.修路队修一条路,已经修了550米,剩下的是已经修的4倍,剩下多少米?这条路全长多少米?

83.明明有42张油票,芳芳的邮票比明明多14张。他们一共有多少张邮票? 84.校园里有水杉树24棵,松树的棵数是水杉数的3倍。水杉和松树一共有多少棵?水杉树比松数少多少棵?

85.黑天鹅有35只,白天鹅的只数比黑天鹅的3倍还多8只。白天鹅有多少只? 86.王阿姨去买3个足球,每个足球28元,付给营业员100元,找回多少元? 87.一个长方形操场,长55米,宽35米,小华沿操场的边跑了两全圈,跑了多少米?

88.三(1)班借29本,三(2)班借了38本,三(3)班借的书比一班和二班借的总数少34本,三(3)班借书多少本?

89.水果店运来850千克苹果,上午卖286千克,下午卖354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90.一根绳子长25米,先剪下10米,剩下的每两米做一根短跳绳。可以做多少根短跳绳,还剩多少米?

91.小红、小英、小兰、小平四人进行一次乒乓球比赛。每两人打一次,一共要打多少场?请把他们写出来。

92.水果店运回650千克苹果,卖出了385千克,有运回270千克。水果店现在有苹果多少千克?

93.红星小学三年级的同学乘四辆汽车去春游,前3辆车各坐68个同学,第4辆车坐74人,这次春游一共去了多少人?

94.一篇文章600字,小芳的爸爸平均每分钟能打67个,9分钟能打完吗? 95.操场上有26人在条高,跑步的人数比跳高的3被多10人,跑不的有多少人?

96.超市上午卖出大米176袋,下午比上午多卖出43袋,这一天共卖出多少袋?

97.一段铁丝长84厘米,做了一个边长是16厘米的正方形框架后,还剩多少厘米?

98.少年宫的舞蹈队有48人,乐器队有27人,合唱队的人数是舞蹈队和乐器队的总数2倍。合唱队有多少人?

99.有38个糖果,平均分给7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 100.一根藏19米的绳子,先剪下8米,剩下的每两米做一根短跳绳。可以做多少根段跳绳,还剩多少米?

第四篇:新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1》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教学内容:

71页 例1,72页--73页想想做做.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体会从条件开始想起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能运用这一方法,正确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主动运用有关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进行有条理和富有个性地思考,并清楚地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的能力。教学重点:

掌握从条件想起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方法。教学难点:

将本课学习的策略内化成自己的问题解决策略。学习目标:

1、生活中遇到问题要积极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2、学会从条件出发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师说:大家请看这两张图片,出示课件两张,你们知道乌鸦如何喝到水的吗?司马光如何救到小朋友的吗?他们是如何做的?他们想的是什么办法?学生说出他们想的办法是什

么,师接着问生活中有许多问题,我们该如何做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出示学习目标:

1、生活中遇到问题要积极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2、学会从条件出发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三、出示自学指导:

1、用5分钟的时间自学课本71页例1。

2、题目中的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是什么意思?

3、自学时注意要想知道第三天摘了多少个?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

4、想知道第五天摘了多少个?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

5、用你喜欢的方法表示出来?

四、开始自学:

1、请同学们按照上面自学指导开始自学,5分钟以后我们开始检查,看谁自学最棒,现在开始吧!

2、看课本71页的例1的内容,认真想一想自学中的要求,自己先试着做一做,72页上面的表格及下面的空白内容。

五、后教:

1、生教生:我们现在开始比一比我们自学情况:谁先来?师指三位学生上台演板。

演板结束后,让三位学生一个一个说方法是什么,第一位学生说

第一天30个,第二天35个,第三天40个,第四天45个,第五天50个,这时师问大家同意吗?学生说同意,师又问你的方法是什么?这位学生说我算时后面一天加上5就可以了,请问大家是这样吗?师又问题目中的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是什么意思?谁知道?

2、小组议一议?

师引导以后每天,生说就是后一天比前一天多5个,一天多加上5个。

3、师教生

师问刚才这位同学讲完后大家明白了吗?师又问第二天:30+5=35(个),大家看第三天:35+5=40(个),第四天:40+5=45(个),第五天:45+5=50(个)。请大家开动脑筋想一想:用别的方法能不能做?同桌之间讨论一下?师又指导大家能不能跳过第二天,直接求第三天的,需要知道哪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第一天30个,第二个每件是以后每天多加5个,第三天多少个?用什么方法?这时同学说老师可以这样做,5+5=10(个),10+30=40(个)。还有学生说先用5×2=10(个),30+10=40(个)。老师问第五天能不能用这样的方法呢?生说可以的,5×4=20(个),20+30=50(个),这时师说同学们你们真是太聪明了,老师这么一引导你们想出这两种方法,这一下就有了四种方法可以解决这两个问题了,你们太能干了。通过刚才我们做这个题目请大家回想一下,你们能把这个题目

做出来,方法是什么?谁 给大家说一说。小结:师板书

1、弄清题意

2、从条件想起

3、可以列式计算,也可以列表找出答案。

4、检查,带上单位名称,写出答句。

下面试一试这节课你们学的怎么样?现在开始当堂训练。

六、当堂训练: 1、5个文具盒30元,一只钢笔的钱数是一个文具盒的钱数加5元钱,请问文具盒多少元?钢笔多少元? 2、18个小朋友站成一排,从左往右数,芳芳排在第8;从右往左数,兵兵排在第4。芳芳和兵兵之间有多少人?

3、一个乒乓球从16米的高处落下,如果每次弹起的高度总是落 高度的一半,第3次弹起多少米?第四次呢?

4、拓展练习活动要求:

1、第1个正方形里摆2个圆片。

2、以后每个正方形摆的圆片个数都是它前一个正方形里的2倍。

3、所使用的圆片一样大,并且不能相互重叠。

七、全课总结: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们的收获是什么?(点名回答)

八、布置作业:72页1题73页4题

教学反思:

配套练习题

1、根据已知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说说怎样解答。

(1)5组同学跳绳,每组12人,拔河的人数比跳绳的少16人。(2)美术组有26人,书法组比美术组多8人,合唱组的人数是书法组的3倍。

2、小力说我身高136厘米,小英说我比你矮了15厘米,小军说我比小英高21厘米,小军身高多少厘米?

3、今年署假,小丽和爸爸、妈妈去旅游。在全部支出中,交通费是540元,景点门票是380元,食宿费比前两项费用的总和少130元。食宿费是多少元? 4、5支钢笔60元,1本笔记本比1支钢笔贵4元。1本笔记本多少元?

5、一盒巧克力和4盒饼干73元,一盒巧克力和2盒饼干49元,一盒饼干多少元?一盒巧克力?

第五篇: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案

第五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1课时 从条件想起的策略

(一)教学内容:第71-73页例1和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依据条件寻求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方法及回顾反思的过程。

2、使学生初步体验解决问题的步骤,体会两步计算实际问题条件于问题的联系。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方法可以解决实际世界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方法的价值,产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问题。教学难点:策略的体验与理解。教学过程:

一、体会策略,引入课题。

用司马光和曹冲的故事开始,引出课题。

二、解决问题,体验策略

1、看条件提问题。

1)小华买了20棵树苗,已经栽了12棵。2)杨树苗有20棵,杉树苗比杨树苗多8棵。3)柳树苗有12棵,松树苗有6棵。让学生读条件,提出合适的问题。板书课题。

2、学习策略。1)、理解题意。

出示例1,学生读题,找处条件和问题。2)交流算法。

交流:怎样求出第三天摘的个数,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在根据什么求处第五天摘了多少个? 追问:小朋友的算法是根据什么想到的? 3)列式解答。

学生解答,交流:你是怎样想,怎样填的? 4)回顾概括。

三、巩固应用,内化策略。

1、想想做做第1题。

1)让学生看第1)题的图,想想有哪些条件

请说说:感觉什么条件可以提出哪些问题,接着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你能说说怎样解答提出不同的问题? 2)让学生看第2)题的图,想想有哪些条件,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

2、想想做做第2题

交流:你填写的依据是什么?

3、想想做做第3题 交流:为什么这样标?

4、想想做做第4题 追问:你用了什么策略?

5、想想做做第5题

四、课堂总结,交流收获。

第2课时 从条件想起的策略

(二)教学内容:第74-75页例2和想想做做1-4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依据条件寻求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线段图表示题意的方法,进一步学会从条件想起分析数量关系的策略,并能正确应用策略解决连续比较的两部计算实际问题。

2、使学生借助线段图进一步体会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条件与问题的联系,感受从条件想起球问题结果的分析推理过程,发展集合直观,培养分析、判断、推理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知识和方法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学过程:

一、引导: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可以用线段图来表示题里的数量关系。这里可以画一条线段表示绿花的朵数,(画线段)那黄花的朵数是绿花的2倍 就应该画多长呢?(画线段)表示红花朵数的线段要画得比黄花的线段怎新条件和红花比黄花多7朵求出红花有多少朵。这样从条件想起,以很清楚地找到先求什么再求什么。4.再次感受策略。

引导:那如果把条件改成“红花比黄花少7朵”,(出示条件)求红花有多少朵又该怎样想、怎样算呢?自己独立思考,列式解答。学生独立解答,指名一人板演。交流:计算过程对不对? 你用了什么策略,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从条件想起,说明解题思路)5.回顾反思收获。引导:同学们已经解决了两个实际问题,现在回顾、比较一下两题分析数量关系和解题的过程,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互相讨论讨论。

交流:能说说解决两个问题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了吗?那两题中求红花朵数的方法为什么不同呢? 小结:解决这两个问题,我们都用了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先根据前两个条件求出黄花有多少朵这个新条件,这是解决问题关键的一步,这样才能联系另一个条件求出红花的朵数。因为两题中表示红花和黄花朵数关系的条件不同,所以第二步的算法不一样。

三、内化策略

1.做“想想做做”第1题。(1)让学生看图说说第(1)题的条件。你能根据条件提出哪些问题?(板书问题)这里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2)提问:第(2)题的线段图表示什么意思? 让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板书问题)提问:求苹果树有多少棵可以怎样想? 指出:明白了实际问题的条件,就可以找有联系的条件提出可以计算的问题,这样就能知道可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正确解答。2.做“想想做做"第2题。让学生读题。

提问:你知道谁游得最快、谁游得最慢吗? 相的引导:这道题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呢?

四、策略总结

互相讨论一下,说说是怎样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哪些问题,你有哪些体会和收获,再对同桌说一说。

提问:这节课你又有哪些体会和收获?

五、作业

完成“想想做做’’第i题的问题,第3题和第4题。你是根据什么知道小丽游得最快、小华游得最慢的? 讨论“想想做做”第3题。让学生说说题目的条件和问题。

第3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

(一)教学内容:《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6页练习十第1~5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图表 的题意,进一步掌握解决解决问题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能从条件想起说明书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思路,能应用策略正确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从条件想起求问题结果的分析推理过程,体会解决 两步讲算问题的关键是确定先求什么样,培养根据条件间的联系分析、推理的思维能力,发展提出问题的能力,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实际生活里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方法、策略的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由下面每组条件能求出什么问题?(1)读一读条件,说说能想到什么。①红葡萄有25箱,绿葡萄有30箱。②男生有30人,女生比男生少12人。

③小明买了6支铅笔,王老师买的铅笔支数是小明的4倍。让学生读条件提出问题、口头列式,并板书算式。说明:如果两个条件有联系,就可以提出能解决的问题。

通过练习,小朋友要进一步熟悉这个策略,能用它分析问题,找出怎样解答,并正确列式解决。

二、策略练习

第1题,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之后,要让他们说清楚是根据哪些条件想到这些问题的,相关的问题之间有什么联系。例如,根据第(1)题中的条件能够提出的问题有:跳绳的有多少人,拔河的有多少人,跳绳和拔河的一共有多少人,等等。其中,求出跳绳的人数后就能接着求出拔河的人数了。

第2题,根据图意,小力的身高是136厘米,小英比小力矮15厘米,小军比小英高21厘米。

第4题,要适当帮助学生理解表中的信息,知道表中每一竖栏分别表示一个公交站点的上、下车人数。其中,西门站由于是始发站,所以没有下车人数的记录,而只有上车人数的记录。计算公共汽车从每个站点开出时的总人数时,应考虑到汽车从前一站开出时的总人数和本站上、下车的人数。例如,从建设路站开出时乘客人数,应等于从西门站开出的16人,加上本站上车的9人,减去本站下车的1人,得24人。三`、练习总结

今天练习了从条件想起的策略,你觉得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要怎样想?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关键是什么?通过练习你还有哪些体会?

第4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

(二)教学内容;三年级上册第77练习十第6~11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解决问题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能理解线段图表示的数量关系,能从条件想起分析两步计算实际问题,解决稍复杂一些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从条件想起求问题结果的分析推理过程,培养根据条件分析、推理的思维能力,发展几何直观和形象思维,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实际生活里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方法、策略的价值;培养分析、推理和反思的意识。

教学重点:从条件想起分析问题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做练习第6题。让学生口算,写出得数。

交流得数,教师板书,结合交流,选择乘法和除法说说怎样算的。(如16×3,先算10乘3得30,再算6乘3得18,30加18就等于48;96÷6,先算60除以6得10,余下36除以6得6,10加6等于16)

二、策略练习

第7题,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因为“苹果比香蕉的2倍还多70千克”,因此算出280千克的2倍后,再加上70千克,就是苹果 的千克数了。

第8题,要通过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小汽车开走7辆就与大客车同样多”,就是指小汽车比大客车多7辆。

第10题,要适当帮助学生理解“卖掉20只鸡后,鸡和鸭的只数同样多”这个条件的含义,知道从54只晨去掉20只之后,剩下的34只里有一半是鸡、一半是鸭,因此原来鸭有34÷2=17(只),而原来鸡的只数则是17与20的和。

第11题,要重点帮助学生理解“一律半价”这个条件的含义,知道所谓“一律半价”,就是指每样商品的售价都是原价的一半。而由此即可先算出每样商品现在的价钱。思考题,左图表示的意思是“一盒巧克力和4盒饼干共73元”,右图表示的意思是“一盒巧克力和2盒饼干共49元”。比较这两组条件,则可发现:2盒饼干共24元。由此,一盒饼干的价钱就是24÷2=12(元);一盒巧克力的价钱就是73元与4盒饼干价钱的差,或49元与2盒饼干价钱的差。

三、练习小结:提问:通过这堂课的练习,你有哪些收获?

第5课时 间隔排列

教学内容:P78――79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发现并理解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并能根据间隔排列的特点,由一种物体的个数知道另一种物体的个数。

2使学生体验发现规律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体验数学的奇妙。逐步积累探索规律的经验。

教学重点:探索并发现间隔排列中物体个数的规律。教学难点:发现和概括规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动机

1出示篮球,足球实物图和几何图形。2引发探究动机。

谈话:小朋友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了这里两组物体的排列规律。如果你在进一步观察,是不是会发现更有价值的规律呢? 二主动探究,发现规律 1初步观察,发现特点。2自主探究,发现规律。3深入思考,加深认识。4回顾过程,突出思想。5应用规律,巩固认识。

小结:刚才我们通过观察,比较,数一数,圈一圈等方法找到了两端物体相同时,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间的规律;还通过一一对应的思想,明白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律。三应用思想,拓展规律 四回顾反思,交流体会

总结:我们平时看到的许多情境里,经常会有一些数学规律。只要同学们做个有心人,平时注意观察,分析身边的一些事物和现象,常常思考一些为什么。

下载新版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版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教学设计白米中心小学丛尤生 [教学意图]: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新课程的理念,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为学生营造宽松和......

    新版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1)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张修强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科书p56-58,例1,练一练1、2,练习九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2013-204学年度财神镇中心小学 公开课教案四年级(3)班:陈孟2013年11 27日 月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财神镇中心小学:陈孟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

    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继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列举的策略,会用这种策略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陈露霞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80页,例1。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从而巩固所学的新知......

    浅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 单位:鳌江镇东岱小学 姓名:刘佐文 浅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 摘 要 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起点和基础,而解决问题在小学数学中占有非常重要......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解题策略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解题步骤 防城区峒中镇小学 韦达良 【内容摘要】: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解决问题(也说应用题)顾名思义就是利用数学方法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最简单的建模就是我......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整理和复习》精品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整理和复习》 设计理念 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在长期数学教学中不断地培养的,是通过各个领域内容的教学逐渐形成的。在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活动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