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唐诗三百首邮票解读与赏析
《唐诗三百首》邮票解读与赏析
《唐诗三百首》邮票,在方寸之内做出了大文章,引中华文化之源泉活水,培育出一朵令人耳目一新的邮苑奇葩,实现了“图书邮票”和“多媒体邮票”的全新创意,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创造了一种新的形态,既传统、高贵、高雅,又富有现代感,富有趣味。其形式之新,容量之大,制作过程之复杂,为中外邮票所少见,在文学、艺术、科技、印刷工艺和集邮等诸多方面都展现出迷人魅力。其“可视可听、可触可闻”的多媒体、多感官的欣赏方式,能激发人的好奇和兴趣,吸引人与产品产生互动,实现彼此之间的对话和交流,从中得到唐诗之美与邮票之美的双重享受。
本文从内容和形式两个主要方面,对《唐诗三百首》特殊方联册邮票进行了全面解读与赏析。
<引言>
在国庆60周年盛大节日到来之际,全国各族人民和各行各业纷纷献礼,拿出自己最好的产品和作品,展现风采,赞颂伟业,祝福祖国。中国邮政充满想像力和创造力的邮票创作者们,此时也满怀激情,运用最新科技成果,精心打造了全球首套多媒体邮票——《唐诗三百首》特殊方联册,为海内外千千万万喜爱唐诗、祈盼盛世的朋友,特别奉献上一件十分特别的礼物,与全国人民一道,共同奏响“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华采乐章。
<概述>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深刻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一定要“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注1>正是遵循这一思想,邮票创作者们发现并无比珍惜《唐诗三百首》特殊方联册这一宝贵选题,施展无限创意,终于引中华文化之源泉活水,培育出了这朵让人耳目一新的邮苑奇葩,其全新的多媒体、多感官的欣赏方式,充满趣味,能激发人强烈的好奇和猜想,进而吸引人的参与、互动,实现彼此之间的对话与交流,使之不论出于好奇、欣赏、趣味,还是学习、研究、收藏的任何目的,最终都能获得唐诗之美和邮票之美的双重享受。
这套邮票在如何表现传统的历史文化题材方面,取得了多方面的创新突破,第一,新在对传统优秀文化价值发掘得比以往更深,并且尝试赋予其积极的现实意义,坚持古为今用,强调服务大众,注重普及,争取社会效益的最大化。第二,新在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使邮票版的《唐诗三百首》特殊方联册具有了可视可听、可触可闻的新鲜形式,再叠加上邮票“国家的名片”和“袖珍百科全书” 的独有优势,赋予其一种全新的传播形态,使之成为一种独具魅力、他人无法替代也难以模仿的优秀文化产品。第三,新在其全程一体化的创意和策划,始终围绕产品概念,从技术设计,到内容设计、艺术设计,统筹兼顾,相得益彰,坚持形式为内容服务,为发行目标服务,最终实现了多方面比较完美的结合,打造出了一套精品和珍品。第四,新在从一开始就在邮票的发行与经营的紧密配合上加以通盘考虑,发行与集邮部门就积极沟通,预留手段,谋划如何充分利用《唐诗三百首》中众多诗人和诗作所涉及到的空前宽广的时空地域,对地方的文化资源潜力和邮品开发潜力进行发掘,通力将该套邮票打造成一座集邮富矿,争取经济效益的长期化和最大化。
<邮票基本信息>
为让读者对这套邮票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先将邮票的基本信息做一介绍。邮票名称:《唐诗三百首》特殊方联册。发行日期:2009年9月13日。邮票志号2009-20。邮票规格:28毫米×50毫米。全套枚数:6枚。各图名称和面值分别为,一图:李白《下江陵》,1.20元;二图:杜甫《望岳》,1.20元;三图:白居易《琵琶行》,1.20元;四图:李商隐《无题》,1.20元;五图:张九龄《望月怀远》,1.50元;六图:王之涣《登鹳雀楼》,3元;全套面值9.30元。版别:采用丝网版、胶版、雕刻凹版混合印刷。齿孔度数:13×13.5度。这套邮票共有版票和四方连邮票折两个品种,其中版票每版含1套6枚邮票,成品尺寸为135毫米×220毫米;四方连邮票折含各图四方连1个,成品尺寸为95毫米×165毫米,面值37.20元,专用于中国集邮总公司邮品。
邮票解读与赏析>
上篇:邮票上的唐诗之美——关于创意和内容的介绍与赏析
本篇将要介绍主要内容包括:唐诗之美是《唐诗三百首》特殊方联册邮票之美的根基。唐诗之精神价值主导了《唐诗三百首》特殊方联册邮票表现视角的选择。“一册邮票一本书”创意的实现,首先得益于科技支撑,同时也得益于《唐诗三百首》特殊方联册的诗集特点和比较居中的篇幅。《唐诗三百首》特殊方联册选本在海内外流传之广、对国人影响之大,决定了《唐诗三百首》特殊方联册邮票面向大众和面向世界的发行**。
一位大历史学家曾经有过一个伟大的发现,说“中国史如一首诗”,一首诗可在和谐的节奏中,转移到一种新的阶段,令人不可划分。所以,诗代表中国文化最美的部分。<注2>以上精彩论述,说出了诗在中国的地位之高和对中国的影响之大。而唐诗则历来被认为中国诗歌的一座高峰。
说来唐诗之美,本与邮票无关。但当唐诗被展现于邮票之上,却又增添了一种新的、特殊的美。这种美首先从6枚邮票扑面而来,一下映射到人们的眼前。尽管版面不足尺幅,虽然只有6枚邮票,但通过对6枚邮票内容的精心选择和布局,循其踪迹,您却可以踏歌下长江,“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也可以登楼唱黄河,“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您可以登临泰山望岳,询问“岱宗夫如何”,听答“齐鲁青未了”,也可以凭栏遥望星空,与对岸同诵,“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您可以低吟无题的缠绵,“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也可以聆听琵琶声声,和其中不解的心弦,“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就是这看起来小小的6枚邮票,竟穿越时空,跨越古今,陡然形成一股巨大的审美张力,已经足以让人领略唐诗之雄奇豪迈,万千气象。而且所选6首诗歌,都是脍炙人口、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名篇,读来不禁让人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品格之形成铸就,的确是源远流长。今人之想像力,创造力,其开放进取,重情重义,怨离别重团圆,爱河山,爱家园,以及对生活对和平对自由对爱情的追求、憧憬和向往,这一切美好品格,千百年来一直在唐诗的吟诵中,不断地传承和发扬。
在《唐诗三百首》特殊方联册邮票创作过程当中,所遇到的第一个大难题就是到底应该选那几首诗上邮票最好。其选择视角非常多,譬如可以按诗人的成就和知名度选择,也可以按唐诗的不同风格不同类别选,按诗歌体裁选,按唐诗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选,等等。每种视角都有其可取之处,但也都存在某种问题,譬如,要为诗人排个“座次”就不是一个简单的事,关键是某些名诗并非出自超一流诗人之手,按座次排就可能上不了邮票。经过反复讨论碰撞,最终确立了“偏重思想主题、兼顾其他方面”的表现视角,即强调古为今用、文化传承和现实意义,让人强烈感受到唐诗的活力,感受到历史的传承,引发今人共鸣,让人更深刻地体会到,文化到底是如何“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中华文化到底为什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千百年来,这唐诗的品格,已经熔为中华文明之品格;这唐诗的华美,已经构成中华文化之华美<注3>。所以,才千百年传诵,千百年流芳——在中国,在东方,在全世界,在任何只要有华人和有人讲汉语的地方。不知有多少中国人,从咿呀学语,到晚年垂暮,都会有唐诗相伴。也不知有多少外国人,如果学汉语,总免不了读几句唐诗,以表达对中华文化的喜爱和敬意。
通过以上介绍可以发现,《唐诗三百首》特殊方联册邮票与以往历史文化题材邮票的最大不同之处,就在于其表现视角与以往有所不同,不再是单纯地去讲故事,讲历史,讲文学艺术成就,而是要在讲故事的同时,注意与当今时代主题相联系,更加讲求邮票发行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效应。具体讲就是要将当年的“大唐盛世”与今日之“中华复兴”两者关联起来,由此构建出《唐诗三百首》特殊方联册邮票总体策划的出发点、兴奋点和支撑点。譬如《登鹳雀楼》的选用,就是要弘扬中国人民积极向上、永无止境的哲学思想和进取精神,而《望月怀远》则早已经成为一首用来呼唤民族亲情的光辉诗篇。这套邮票发行时机选择在国庆六十周年之际,也别有一番深意,目的就是要扩大邮票发行的社会效益。
《唐诗三百首》特殊方联册邮票与以往历史文化题材邮票的另一个显著不同之处,是变得既有局部,又有整体,不再以“点”代“面”,局限于某几个经典的环节,只能让人了解到几个比较精彩的段落,而是充分利用版票边饰的空间,呈现整部诗集的内容,让人一览无遗,更加尽情尽兴。
当出于通盘考虑,确定了6枚邮票将要表现的6首诗作之后,有不少人为自己喜欢的唐诗不在其列而扼腕叹息。好在这的确是一套非同一般的、有着超大信息容量的邮票。当您拿起为此套邮票特地制作的“青花瓷”放大镜,或者手持“会说话”的点读笔,在这6篇名诗周围采用雕刻版超精细印刷的缩微文字中寻觅,还可以读到或者听到《游子吟》对伟大母爱和赤子之心的吟诵;可以跟随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梦境,去追赶诗仙想像力的极限;可与杜甫一同《春望》,倾听诗圣忧国忧民撕心裂腑的疾呼;可加入《出塞》将士的行列,领略他们戍边报国的万丈豪情;可听《静夜思》,思不尽的亲情乡情;可唱《渭城曲》,唱不完对朋友的厚意深情;可去《春晓》美妙无比的田园做客,也可回《乌衣巷》,沉思历史之沧海桑田,存废兴亡。总之,这几百首诗,可以把人带到成百上千个地方,但决不是简单地去旅行,而是带着您到诗境中去呼吸、散步、徜徉……
《唐诗三百首》特殊方联册邮票与以往历史文化题材邮票的第三个不同之处是,在选题侧重大众性、普及性的同时,也充分兼顾了学术性、专业性。唐诗中最有成就的作品,不少都是那些妇孺能诵、千年流传、影响中外的篇章。所以,“侧重普及”本身丝毫没有降低专业的评价和欣赏水平。的确,有不少优秀的唐诗并未选入《唐诗三百首》,也有人认为某些被选入的诗比较浅显或者缺乏代表性。但一个明显的事实是,这本诗集的流传程度和被人认知的程度,很难为他种版本所取代,因为人们对“唐诗三百首“这5个字太熟悉了。不论男女老少,也不论是学者还是从来没机会进学堂的人,都有可能谈论起这个话题。这种独有的地位决定了这个版本的被选用,并且直接以《唐诗三百首》特殊方联册取作邮票的名称,为的就是借助其空前的普及程度扩大邮票的发行效应。再加上“图书邮票”和“多媒体邮票”的两个全新概念,这套邮票的影响力预期不会只在大陆,在港澳台,在东亚南亚,甚至不会只限于华人圈,而是将传播到整个汉文化圈,传播到全世界。此时的邮票,就会变成为一个肩负“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光荣使命的十分出色的文化使者。
下篇:唐诗邮票之美——关于表现形式的介绍与赏析
以上对邮票的内容设计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和赏析,让人尽享邮票上的唐诗之美,如果再把下面介绍的唐诗邮票之美结合起来欣赏,就会让人感觉更加精彩。
首先从画面来看,邮票和版票都采用竖幅构图,下方的山水图,配合当中6枚邮票,取势剪裁并铺金印刷,整版邮票顿生挺拔向上之势。再看6枚邮票,大多以“诗”“书”为主,辅以“画”“印”,主题突出,简明大气,匠心独运。设计中特别值得称道是对票形的推敲,一开始构想的30毫米×50毫米的规格,特地减窄为28毫米×50毫米,但保留原在位置大致未变,由此,相邻邮票左右被分开,但上下仍保持相连,此一来不论单看邮票还是作整版观赏,都可感觉气势贯通。古籍装订线图案的运用,也产生强烈的装饰效果,直接道出“一册邮票一本书”的立意。此外,借助金光幻彩珠光油墨随角度变光的特性,画面在一个角度尽显古雅大气,而在另一个角度又格外绚烂辉煌,一方面表现出唐诗的古老久远,博大恢宏,另一方面又能让人感到其不息的生命力和照耀古今的光芒,这种云蒸霞蔚、光华闪耀的效果,奠定了邮票的基调,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诗意油然而生,看过的人都说很喜欢。
除了艺术设计,在邮票的表现形式方面,最有新意、最具创新水平也是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唐诗三百首》特殊方联册为当今邮票带来的两个全新的概念,一个是“图书邮票”的概念,即“一版邮票一本书”,另一个是“多媒体邮票”的概念,即“可视可听,可触可闻”。
首先,《唐诗三百首》全书三百一十三首诗篇,多达两万五千字,通过当代最高科技的制版印刷技术,被悉数镌刻于方寸之上。当您得到这套邮票,您就拥有了一本新版的《唐诗三百首》特殊方联册,一册从未有过的“邮票版”的书,既是一册邮票,同时又是一本能够真正阅读的,一册流传四海、家喻户晓、印入国人心底的诗集。当欣赏邮票的精美画面,享受唐诗的不尽美妙之时,您也一定会为今天在印刷术的故乡诞生了如此精湛的印刷“作品”而赞叹!之所以称之为一项创新,并不是说雕刻版缩微印刷是新技术,其在以往国内外邮票或者其他高端印刷品上也有所应用,但是《唐诗三百首》特殊方联册邮票却将之发挥到了极致,将一整部诗集印在区区一册邮票之上,就视野所及,前所未有,令人不可思议和感到震撼。最最重要的是,这种极致被用在了最值得用的地方,也就是中国独有也是世界独有的这脍炙人口的“唐诗三百首”。因为全部诗篇都是采用雕刻版印刷,所以每个字都可以如同碑刻一样可以被触摸到,此时不免让人从心底感受到唐诗的伟大与不朽。
另一点比较有意思的是,围绕“书”的概念,为了能使之成为了一本真正便于阅读的书,还特地对二万五千字进行了非常人性化的、十分周到细致的安排,譬如,为避免换行不便,特地做了分栏排版,其中大部分分栏是规则的,仿佛书中的一页,也有一些是不规则的,随边饰图案的掩映而自然成形。此外,为了便于区分相邻的诗篇,特地把作者、诗作标题以及诗序换用了与诗文不同的字体,既起到了区分作用,也没有影响缩微文字背景的画面效果,思路很巧妙。
如果您真的有兴阅读全书,随着图1所示的索引栏号顺序,就可以从头一直读到尾。如果您只想读表1所示选读目录中的某一首诗,那就先到该目录中找到要读的诗和所在的栏号,然后按照索引图上指示的栏号位置,到邮票上与之对应的分栏里就可以找到这首诗。
“一册邮票一本书”,已经令人难以想像,但更令人惊奇的是,这本书不仅能够用眼睛阅读,而且还能用耳朵聆听!借助当代最新数码点读技术,“图书”邮票,又进一步拓展到“多媒体”邮票,其音源采用的是中国当代首屈一指的朗诵表演艺术家们的配乐朗读版本,当那声情并茂、诗意浓浓、感人肺腑的朗诵在耳边响起,您一定会随之进入诗的意境,为唐诗的伟大力量所震撼!同时,也为这套邮票叫好,为选题的文化底蕴如此之厚重,所承载的信息容量如此之大,形式如此之新之奇之特,特别是为邮票内容和形式结合得如此之贴切完美而叫好。几乎所有听过这些唐诗朗诵之后的人,都会觉得真是“看诗不如读诗、读诗不如听诗”,那的确是一种难得的听觉艺术享受。
借助点读笔听读唐诗的方法与上述的阅读方法稍有不同。当点读笔在工作状态,如果直接点击邮票内浅色背景的任一位置,即可听读该邮票上的诗篇。如果点击边饰左侧的红色印章,可连续听读全书,此时,可通过短按翻页键,跳选上一首或者下一首。如果点击某一栏缩微文字,可以听到位于这一分栏的某一首或者某几首人们比较熟悉的诗作。如果您想听选读目录中的某一首诗,那就先到选读目录表中找到自己喜爱的诗,确定其栏号,然后到索引图里确定该栏所处位置,之后,点读邮票上相应位置,就可以听到所选的诗。因为某些分栏所列入选读目录的诗有多首,这种情况下,这几首诗将顺序播放,如果短按翻页键,也可快速跳选到想要听的那一首诗。除了可以听读诗作,点击邮票边饰右侧装订线区域,还能听到《唐诗三百首》特殊方联册邮票的介绍。
使用点读笔,有一些小技巧很实用。首先,持笔的角度,不一定非要垂直,但注意偏斜不要超过45度角。其次,“点”的动作,不一定非要接触到邮票笔才会响,而往往是接近邮票的时候笔就能响了,此时可注意观察位于点读笔下方的蓝色指示灯,一旦快速闪动,表明此次点击已经成功,这时最好把笔随即抬起,否则就可能形成多次点击,造成反复从头播送的麻烦。
作为中国邮政专用点读笔,虽然上面印有“唐诗三百首”特殊方联册的篆刻图案,但并非只能用作这套邮票的听读欣赏。如果受到欢迎,今后就有可能不断推出新的多媒体邮票和邮品。届时,通过互联网可将新的音源文件下载到这只点读笔内,就可以听读新的邮票内容了。此外,这只点读笔还具有U盘和MP3的功能,可以兼顾人们学习、工作和娱乐的多种需求。
这套邮票,除了可读可听,而且还古色古香。当用手指轻擦李商隐《无题》邮票中的书版画面或者边饰上的山水图案,邮票就会散发出檀香幽雅的香气。如果用光线照射片刻,随即将邮票移到暗处,《望月怀远》邮票上的那轮明月就会当空照亮,别有情趣。
如果您购买了中国集邮总公司《唐诗三百首》特殊方联册配有点读笔的邮品,还可以发现其中的“选读索引图”别有新意,有助于对《唐诗三百首》邮票内容分类赏析。借助这张图表,读者可以在“亲情、乡情、友情、爱情”、“山水、边塞、田园”和“抒怀、感怀、叙事、咏史”等不同的主题板块中,寻找自己所喜爱的诗篇,或者去读,或者去听,尽情享受其中乐趣。这种通过邮品对邮票内容进行延展、辐射的尝试,相信也会引起集邮爱好者的兴趣和关注,进而对促进邮票的文化消费。可以预见,随着邮票在内容和形式两方面不断地创意出新,出于“玩邮”、“赏邮”目的而“购邮”、“藏邮”的人群比例就有可能增加,邮票发行和集邮事业就可能出现新的生机与活力。
通过以上对邮票表现的形式的介绍和赏析很容易发觉,《唐诗三百首》特殊方联册邮票的几个亮点,都是以工艺设计和现代科技为支撑而得以实现的。如果没有当今世界上最高水平的雕刻制版印刷技术,“一册邮票一本书”的概念就无法实现,如果离开高科技数码点读技术和在点读编码无色油墨印刷试验上取得的突破,“多媒体”邮票的构想也就无从谈起。所以说,这是一套以工艺设计和技术设计先行的邮票,是一套反常规设计的邮票,即,先知道了哪些新技术,能产生哪些新的表现形式,能实现何种功能与何种效果,然后,去进行内容设计和艺术设计,去寻找最适宜表现或者说表现效果最佳的内容题材,再进一步设计能够与这些工艺技术相匹配的艺术图案,最终通过相互磨合协调,完成整个产品的设计,实现一次创意和创新活动。这种对邮票进行综合设计的新模式,既带来了《唐诗三百首》特殊方联册邮票的成功,也为今后邮票在表现形式方面实现更多的创意和创新,带来一个有益的启示,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结束语>
《唐诗三百首》特殊方联册邮票,在方寸之内做出了大文章,其选题厚重,策划巧妙,发行**准确,表现视角新颖,借助现代科技,实现了“图书”邮票和“多媒体”邮票的全新创意,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创造了一种新的形态,使之既传统、高贵、高雅,又富有现代感,富有趣味。其形式之新,所含信息容量之大,印制工艺之复杂,为中外邮票所少见,在文学、艺术、印刷工艺和集邮等诸多方面都展现出迷人魅力,尽管还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和遗憾,但的确称得上是一套充满无限创意、真正令人耳目一新的精彩邮票。真心希望这套邮票能像《唐诗三百首》一样广泛流传,让人一样喜爱。
第二篇:邮票中的《唐诗三百首》(定稿)
邮票中的《唐诗三百首》
邮票中的《唐诗三百首》
国家邮政局于2009年9月13日发行《唐诗三百首》特种邮票,一套六枚,每枚邮票都是竖票形,形如一本平放的古代线装书。
邮票的右边竖写着票名和邮票铭记,犹如线装书的书名。邮票正中为唐诗的书法,每枚邮票又都根据诗意配有相关图形,或云月,或山石,或流水,或楼台,或草木,或琵琶,或古书,或人物。邮票图案中的所有图形也都是选择古代绘画作品。
每首诗后标注作者的姓名,用印章的形式体现。印章的形状也不相同,有葫芦形、椭圆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不规则形。
诗歌、书法、绘画、印章四元素在每枚邮票中都有展现,诗书画印相映成趣,以中国古典文化的语言共同营造了诗情画意的唐诗韵味。
小版张采用塑构图,中心位置是六枚邮票,底部为北宋范宽的《景雪寒林图轴》,边饰配以唐代传统图案宝相花。以一朵祥云将邮票烘托出来,祥云似流水状自由洒脱,寓意行云流水,正切合了诗歌的意境。
《唐诗三百首》邮票小版张
第一枚《下江陵》:
作者李白,七言绝句。这首诗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所创作的,是李白诗作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诗人是把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来表达的。
全诗不无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但又不假雕琢,随心所欲,自然天成。
邮票画面所用字体为草书,采用唐代书法家怀素的作品集字。怀素的草书称为“狂草”,用笔圆劲有力,运笔流畅,奔放自由,一气呵成。怀素草书气质与李白的性格以及李白这首诗相得益彰。
邮票的画面以古版画为背景,表现了诗中的意境,远处是层峦叠嶂、云雾缭绕,近处是树木人舍,江中一叶扁舟,顺流而下,呈现出“千里江陵一日还”的气势。
印章的形状采用葫芦形。因为诗仙李白爱喝酒,就将他印章做成葫芦形。
全诗如下: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下江陵》邮票极限明信片《下江陵》首发纪念封
《下江陵》首日封
第二枚《望岳》:
作者杜甫,五言古诗。该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邮票所用字体为楷书,采用唐代颜真卿书法作品集字。颜真卿创立的“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洵并称“楷书四大家”,和柳公权并称“颜筋柳骨”。这首诗集用颜真卿的楷书气质与与杜甫的细腻性格正好契合。
邮票的画面以俯视的远山为背景,表现了这首诗中最精彩的一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全诗如下: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邮票极限明信片
《望岳》邮票首发纪念封
《望岳》邮票首日封
第三枚《琵琶行》:
作者白居易,七言古诗。白居易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唐代诗人和文学家,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琵琶行》作于他贬官到江州的第二年。作品借叙述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和她的凄凉身世,抒发了作者个人政治上受打击、遭贬斥的抑郁悲凄之情。
在这里,诗人把一个琵琶女视为自己的风尘知己,与她同病相怜,写人写己,哭己哭人,宦海的浮沉、生命的悲哀,全部融合为一体,因而使作品具有不同寻常的感染力。邮票画面所用字体为篆书,采用《说文解字》一书集字。邮票画面远处是一丛丛芦苇,画面中心是一个斜放的琵琶形,虚实结合的琵琶轮廓中,有《琵琶行》全诗的微缩文字,琵琶女斜抱着琵琶,孤独中带着悲伤,标出了诗中的意境以及白居易当时的心情,把白居易在诗文中的伤感——“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形象地描绘出来。
全诗如下: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低眉信手续 大弦嘈嘈如 间关莺语花 别有幽愁暗 曲终收拨当 沉吟放拨插 十三学得琵 五陵年少争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 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琵琶行》邮票极限明信片
《琵琶行》邮票首发纪念封
《琵琶行》邮票首日封 第四枚《无题》:
作者李商隐,七言律诗。
李商隐是晚唐著名诗人。这是一首感情深挚、缠绵委婉、咏叹忠贞爱情的诗篇。诗人情真意切而又含蓄蕴藉地写出了浓郁的离别之恨和缠绵的相思之苦。
邮票图案是一本打开的线装古籍唐诗三百首,书上正印着李商隐的《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体现了爱情的坚贞,意境新奇,已成千古名句。全诗如下: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无题》邮票极限明信片
《无题》邮票首发纪念封
《无题》邮票首日封 第五枚《望月怀远》:
作者张九龄,五言律诗。
古人对月有着深厚的感情,联想丰富,望月怀远,常常成为古诗词中的题材。
此诗乃望月怀思的名篇,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意境幽静秀丽,情感真挚。结构深入不紊,语言明快铿锵。其中“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为千古佳句。
邮票画面以升起的明月和水的古版画为主要背景,表现“海上生明月”的悠远,用行书写就的诗文在画面中心,使人一边诵读诗文,一边体会画中所蕴涵的更多的意境。
邮票画面采用王羲之书法作品集字。王羲之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唐太宗极为推崇王羲之的书法,将其书法作品视为国宝,号召天下临摹他的字体,其书法成为代替魏笔法的书体正宗。
全诗如下: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望月怀远》邮票极限明信片
《望月怀远》邮票首发纪念封
《望月怀远》邮票首日封
第六枚《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五言绝句。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鹳雀楼是唐代河中府著名的风景胜地,它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齐名,被誉为我国古代的“四大名楼”。
邮票画面以鹳雀楼和云雾为背景,与诗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契合。画面本身虽简洁,却有千般意境在诗外,留给读者很大想像空间。
邮票画面所用字体为隶书,采用“史晨碑”集字。“史晨碑”为著名汉碑之一,诗文采用“史晨碑”中的隶书,字体方整,端庄典雅,笔势中敛,波挑左右开张,疏密有致,行笔圆浑淳厚,有端庄肃穆的意境。全诗如下: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邮票极限明信片
《登鹳雀楼》邮票首发纪念封
《登鹳雀楼》邮票首日封
第三篇:唐诗三百首 名诗赏析
(杨尚霖,孟祥桢)唱:床前的月光,窗外的雪。高飞的白鹭,浮水的鹅。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唐诗像清泉,流进我心窝,床前的月光,窗外的雪。高飞的白鹭,浮水的鹅。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唐诗像清泉,流进我心窝。(从舞台左侧上场)
(张佳琪,陈芮琳)唱:相思的红豆, 吴山的雪。边塞的战士,回乡的客。唐诗里有乐,唐诗里有苦。唐诗是祖先在向我诉说。(从舞台右侧上场)
(杨尚霖):“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多诵读诗词,不仅能让我们在诗词中体会语言之美、韵律之妙,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陈芮琳):还能让我们透过诗词了解历史知识、学习古人的高尚情操,今天我和我的伙伴们向大家介绍一部浓缩了唐代古诗精华的著作——《唐诗三百首》
(张佳琪)《唐诗三百首》共选入唐代诗人77位,计310首诗,其中五言古诗33首,乐府46首,七言古诗28首,七言律诗50首,五言绝句29首,七言绝句51首,诸诗配有注释和评点。
(孟祥桢)它是中小学生接触中国古典诗歌最好的入门书籍。它还被世界纪录协会收录为中国流传最广的诗词选集。
下面就让我们跟大家分享几首这部书中的诗词吧!1张佳琪:我分享的是
鹿寨 唐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这是首王维的诗,描绘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诗的绝妙之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笔时先写空山寂静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的声响来。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最后,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诗中虽有禅意,却不诉诸议论说理,而全渗透于自然景色的生动描绘之中。
这也是我喜欢它的原因。
2孟祥祯:下面我来给大家分享一首
送朱大入秦 唐 孟浩然
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我喜欢《送朱大入秦》这首诗,它是唐朝诗人孟浩然所写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简明易懂,用浅显的字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深情。“分手脱相赠”,痛快淋漓。“平生一片心”,语浅情深,似是赠剑时的赠言,又似赠剑本身的含义。只说“一片心”而不说一片什么心,妙在含浑。却更能激发人海阔天空的联想。总而言之,它表现了双方平素的仗义相期,令人咀嚼,转觉其味深长。
3陈芮琳:我最喜欢的诗是
早发白帝城 唐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在乾(qian二声)元二年流放途中遇赦(she四声)返回时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它是李白诗作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全诗把诗人遇赦(she四声)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运用夸张和奇想,写的流丽飘逸,惊世骇俗,又不假雕琢,随心所欲,自然天成。这就是我喜欢这首诗的原因。
4杨尚霖:我来给大家推荐一首
山居秋暝 作者:王维(唐)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山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蓬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我喜欢这首诗,是因为这是一首著名的田园诗,描写了山村秋日雨后晚晴的迷人景色和居民的生活。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之情。这首诗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法,是以自然美来表现世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托了自己的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张佳琪): 谢谢伙伴们的精彩分享!
(孟祥桢):《唐诗三百首》收录了唐诗中最为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陈芮琳)这些作品立意新颖、语言精练细腻,读起来琅琅上口,极富韵律感。(杨尚霖):诗人笔触优美、诗词意境悠远,诗情与画意的完美结合使我们能全面感受中国古典文化的艺术魅力!
(张佳琪):《唐诗三百首》是中国儿童成长的必读诗词,是中国诗词文化的经典之作。(一起):这部书展示了唐朝的历史,描绘了唐朝人的生活,它向我们诉说着唐代的苦和乐,将像清泉流进我们的心窝,陪伴着我们成长。
第四篇:对古诗词的解读与赏析
对古诗词的解读与赏析
对古诗词的解读与赏析
对古诗词的解读与赏析,不是孤立的鉴赏评价,它要求与认读、理解、分析能力综合在一起。对作品形象的感知和对情感的审美把握。
诗歌鉴赏要从诗歌内容、语言、结构、写作技巧及作品风格、鉴别其所表达的主旨、思想情感及社会意义,掌握了这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要领,就能很好地帮助我们理解和阅读古诗词,提高我们的赏析能力。
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
1.诗眼是诗词的语言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是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悟意。
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
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
歌——如唐代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诗人在轮台写的一首送别诗,色彩瑰丽浪漫,气势浑然磅礴,堪称盛世大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这首诗抒写塞外送别、客中送客之情,但并不令人感到伤感,充满奇思异想,浪漫的理想和壮逸的情怀使人觉得塞外风雪变成了可玩味欣赏的对象。全诗内涵丰富,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写咏雪的千古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并非写冬天)写作者对友人的不舍之情的: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这是描写雪景的,但这其中融入了伤感的因素,为下文下送别作铺垫。摘录原文如下: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行——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行,又叫“歌行”,源于汉魏乐府,是其名曲之一。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歌、行、引(还有曲.吟.谣等)本来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曲名之一,后来成为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白居易任谏官时,直言敢谏,同情民间疾苦,写了大量的讽谕诗,触怒了唐宪宗,得罪了权贵。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被藩镇李师道派人刺杀。白居易情急之中上书请捕刺客,触犯了权贵的利益,被指责越职奏事,贬为江州刺史;又进而诬陷他作《赏花》《新井》诗“甚伤名教”,再贬江州司马。江州当时被看成是“蛮瘴之地”,江州司马虽然名义上是刺史的佐史,实际上是一种闲散职务,这对白居易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嘲弄。他的被贬其实是一桩冤案,他连遭打击,心境凄凉,满怀郁愤。次年(既元和十一年)送客湓浦口,遇到琵琶女,创作出这首传世名篇。摘录原文如下: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虾蟆(há má)陵]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吟——如唐代诗人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在被排挤出长安的第二年,即天宝四年(745),准备由东鲁(今山东省南部)南游越中时,写了这首向朋友们表白自己心情的诗。全诗既写梦境,也写现实,构思缜密,极富想象,将神话传说和实境奇幻地交织在一起。这是诗人迭遭失意后对神仙世界的向往,觉得只有梦境才更值得流连;然而梦总是要醒的,一旦接触到现实,只能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呼喊。全诗兴到笔随,酣畅淋漓地倾泻感情,完全不受形式的束缚,只有李白这样的伟大诗人才有如此磅礴的气势。这首诗又题作《别东鲁诸公》。摘录原文如下: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词又称长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诗余(由诗歌发展而来)。根据词的长短,词又分单调(也叫小令,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中调(一般分上下阙,58-96字)、长调(96字以上,三阙以上)。词有词牌,词牌严格律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
曲:即散曲,分为“小令”、“套数”。是宋金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新诗体。曲与词的最大不同,是曲可在词规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从而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与情感。
三、把握不同的诗作题材
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等。
写景诗:无论是触景生情还是以情生景或是借景抒情都是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如《渔家向晚》夕阳斜照小舟横,野渡青山霭暮生。流水清清留翠绿,渔人何处晚炊行?
咏怀诗:叙事抒怀,通过具体的事件的叙写来抒写胸臆,抒写个人的恨别、怀远、思乡、离愁、感时等情怀的作品。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甫的《春望》。
咏史诗:诗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一般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以史咏怀,以史诵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如陶渊明、刘禹锡、杜牧等都是咏史诗的作者。
咏物诗:主要特点是托物言志。这类古诗中的“物”多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如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等等,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内蕴。
山水田园诗:写田园生活和山水风景,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边塞诗:描写边塞生活与民族矛盾,还有一系列与边塞有关的东西形成于盛唐,最高成就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
四、分清各种风格流派
“风格”是指诗人在选择题材、塑造形象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形成的创作特色。如陶渊明的诗恬淡平和,王维的诗诗中有画,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
流派主要指诗歌的流派和词的流派。
1.诗歌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源头:《诗经》;代表作家:杜甫、白居易、陆游等。
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的热烈追求,用热情奔放的语言、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手法、神话故事来塑造形象。源头:《楚辞》;代表作家:屈原、李白、李贺、龚自珍等。
2.词的流派:豪放派、婉约派豪放派:气势磅礴,格调高昂,意境雄浑,感情激荡。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笔调柔和,感情细腻,委婉缠绵,韵味深远。代表人物:刘永、姜夔、秦观、李清照。
五、注意分析各种表达技巧
1。如推敲方面的炼字、炼句、炼意。
2。选材方面的虚实结合(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也即眼前之景、可观之景;虚景是诗人通过感觉、联想或想象而虚拟出的景物,也即心中之景、可想之景),虚实结合往往是古诗词意境的基本方法。
3。选材方面的反衬:古诗词表达技巧中的反衬是相对“正衬”而言的一种表达技巧。在作品中为了使对某事物的描写更清楚、突出,而采用相反的、相对立的事物从旁陪补的方法。它与“对比”不同,对比的两个事物间的关系是并列的,结果是突出对比双方;反衬却可以明显地分出衬托的事物和被衬托的事物,突出被衬托的一方。
4。内容方面的动静结合:有时可理解为“以动衬静”,“动静相对”。
5。结构方面的伏笔与照应:诗作者在读者不经意处的暗示交代,使诗歌结构严谨,首尾呼应,文题呼应。
6。结构方面的对比:对比是指在作品中把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互矛盾的两方面并举出来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适于突出形象特征,揭示形象意义,对于主题的表达也易产生犀利、深刻的效果。
7。结构方面的设问与悬念。
8。寓意方面的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古抒怀、意在言外,等等。
古诗词的艺术手法在更多的情形下,并不都是单一的,往往是综合复杂地运用。我们在鉴赏的时候,要注意在具体语境、整体诗境中分析艺术特点,不要简单地陷入术语、概念的怪圈,有时候还要根据不同的类型,不同的要求,从规定的角度,作出正确的判断。
第五篇:《简爱》作品赏析作品解读
《》是19世纪英国杰出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夏洛蒂的代表作,她强调女性的地位,精神上的独立性,个人人格的发展,女主人公简爱是在当时时代下被压迫的妇女,得不到基本的教育、经济的情况下争取个人的自由平等,敢于揭露抨击那个压抑的资本主义社会。
女性意识的唤醒:主人公简爱生活在社会底层,受尽磨难,但有倔强的性格和勇于追求幸福的精神,简爱忠于理想的渴望势必与传统社会产生冲突,因此简爱在对爱情的追求上更表现在她对不公正现象的反抗:学校制度,传统婚姻制度,宗教。这部小说以浓郁抒情的手法和心理描写,简爱是一个自尊自爱又自立自强的新女性形象,摆脱一切就习俗偏见,从她小时候反抗自己富有而虚伪的舅妈的时候就体现出她的独立思想,而后遇到“疯女人”的时候选择了出走,是因为她不愿意降低人格,只有爱和人的价值结合在一起爱才能升华到更高的层面,她代表着19世纪正处于萌芽状态的欧美新女性运动,表达了来自平民女性渴望和男子平等的愿望,她捍卫自己独立的人格和尊严,自由表现自己的爱憎,追求自食其力的生活和自由的爱情,爱上贵族却又地富裕生活的诱惑,坚持自食其力,这都表现了她对人格尊严的追求,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位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的妇女形象,以及表达了她的新式女性主义思想:自尊,理性,追求平等,独立,自强自爱,在夏洛特描写主人公的相貌上,她有很大的突破,与其他作家笔下的女性完全不同,更注重于宣泄自己的感受,深入女性世界,凸显女性的自尊、自爱。
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抨击:《》全篇贯穿对人权的自由平等的呼唤,简爱无法忍受资本主义的压迫,首先对“慈善事业”进行了揭露,通过对孤儿院的描写来暴露资产阶级社会,其次还有对罗切斯特庄园里的上流社会的讽刺描写都揭露资本主义的腐朽性;再者通过圣约翰揭
露宗教伪善和欺骗。
罗切斯特是父权文化的产物,他被安排了一桩巨大财富的婚姻,同时他的大男子主义体现了当时封建思想的根深蒂固,因此罗切斯特这个人物形象可以说是一个与简爱新女性主义完全相反的旧时代封建的映照,而经由他们爱情的产生传达出作者想突破世俗的陈旧观念的强烈愿望。小说体现出维多利亚时代的某些思想观念的认同,作品采用第一人称在历史语境中具有一定的叛逆性,;夏洛蒂之前的家庭女教师的故事的叙事者用回顾性的视角拉开与小说人物间的距离,而《》叙述者与主人公在道德观念上没有分歧,可以体现出对维多利亚时代某些思想观念的认同。U
在写作风格上,夏洛蒂也独树一帜,文笔简洁传神,却质朴生动,第一人称的叙述语言更加贴近读者,根据“我”的经历安排结构。小说在细节描写也很有特色,简爱在表格圣约翰的屡次要求下答应她和他去印度传教,这时表哥像上帝找回了“迷途的羔羊”似地将她搂住,简爱听到“简!简!简”,风景描写中,对五月大自然的描写写得美好绝伦衬托了孤儿的不幸命运。小说体现了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特点的同时也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现实主义作品,作者在小说中使用了梦境、幻想、预感、象征等使得情节扣人心弦
《》通过一个孤女坎坷的经历,塑造了一个不安于现状、敢于抗争的女性形象,反映一个平凡心灵的坦诚倾诉,它阐述了一个主题—就是人的价值等于尊严和爱,女人公的人生追求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坚持不懈的反抗精神,一个是对人间幸福的追求,小说的结尾是罗切斯特的庄园毁了,罗切斯特成了一个残疾人,简爱在这样的结局中同时获得了爱和尊严的满足,但这样的结局过于完美,也体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