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研究宪法的意义
研究宪法学的意义
中国宪法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法科学,它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导,适合中国的具体国情。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基本政治制度,并实行政治协商与民主监督;国家结构采取单一制形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制度,以及“一国两制”的高度自治的特别行政区制度;实行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和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以及社会文明;赋予公民广泛而真实的自由权利,又要求履行相应的义务。宪法学的基本问题是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因为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宪法学范畴体系中最基本的一对,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及其关系是宪法规范最主要的规定;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关系问题是宪法思想流变最基本的线索,宪政实践中最基本的关系,宪事法律关系中的最基本内容: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的良性协调关系是宪法实现的最根本标志。
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研究宪法学就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第一,有助于大家遵守宪法和维护宪法。我国现行宪法典在序言中宣告了其国家根本法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对于全体公民和一切组织的要求,即“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社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社会主义法制原则的权威性和统一性要求举国上下,无论东西南北,无论男女老少都要一体遵行而不得违背,因此要反对任何特权人物和特权现象。为了保障国家宪法的有力与有效的贯彻实施,就应当认真学习宪法的原理、原则,掌握宪法的精神实质,明确我国现行宪法所确认的国家任务,所规定的国家根本制度以及公民应有的基本权利义务,这一切都与自身有着极为直接而密切的关系。为此,既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收到前人“子率为正、孰敢不正”的守法效果,又要切实地加以宣传与监督。
第二,通过学习宪法学,为学好其他法律专业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根本法的特征决定了宪法在法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宪法学为其他法学奠定了基础。例如财产关系与人生关系是民法学所研究的对象,公民的这种财产权与人身权是从属于、派生于国家的根本制度的;而被称为“民告官”的行政诉讼,其直接的依据是现行宪法的第41条等有关条款,这便从程序方面保障了宪法典中一部分宪法规范的准确实施。由此,我们便可从更深层次认识我国宪法的社会主义本质属性,了解宪法与普通法的“母子”关系,从而为学好各门宪法专业课程提供良好的条件,对于学好其他法学课程很有帮助。
第三,学习与研究宪法有助于推进我国的改革开放大业以及民主政治的发展。现行宪法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产物,充满了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对于改革开放作出了选择规定。改革就是在宪法的指引和保障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我国宪法为改革和开放提供根本法的依据,改革又使宪法获得活力,增强宪法的适应性,扩展宪法的原则精神。现行宪法的发展及其实施的成就与经验表明,他不愧是改革开放的根本法律保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我国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学习与研究我国现行宪法就具有特别重大的现实意义,既要求坚持我国宪法确认的根本制度与根本任务,又要求我们必须适应新的情况,研究新的问题,在宪法科学的领域中探索怎样采取有效措施对改革开放事业作出根本法律保障,以及如何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建设法治国家。有助于大家更好地探索完善各种制度的方法途径、推动各项改革的深化进行。
第四,学习宪法学是为了推进宪法学的实施及其理论的发展。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基本治国方略已明确载人宪法,宪法的充分实施,将会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但也应看到,宪法学本身要适应客观的要求,就必须要发展和创新,只有大家努力学习宪法,研究宪法中的各种问题,发展理论,推进实践,就能使宪法学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第二篇:研究意义
研究意义
从提升知识型员工能力、改善绩效角度看,必须加强对知识型员工工作满意度的研究。在任何组织中,人的因素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政府绩效的高低、形象的好坏、政府能力状况,直接取决于公务员素质的高低及其对工作的态度。国际调查研究公司亚太
项目总监陈国雄博士指出:满意的员工会把满意的心情带到工作中,从而实现满意的绩效。因此研究公务员工作满意度,有利于激发公务员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开拓性,进而改进政府绩效、提升行政能力,展示新时期公务员形象。从公务员职业发展与激发公务员献身精神角度看,工作满意度研究是关键的环节。事业生涯发展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职业发展作为一种激励手段,通过事业生涯规划,满足雇员不断上升的职业发展要求以此来激励雇员留在组织和激发雇员的献身精神,己经在许多世界著名公司中得以成功运用。公务员由于制度特性,其职业发展有自身的职业路径。加强公务员职业发展与工作满意度的研究对于激发公务员敬业奉献精神有积极的作用。
工作满意度调查结果为政府部门的管理决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工作满意度调查结果对于政府部门的管理工作可以起到预防作用,成为管理的一种早期警戒指针,它为人事行政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了解公务员的需要和其对行政机关的满意程度,从而制定出能激励公务员积极性的内部管理政策和措施,有利于建立优势的工作环境,激发个人才干,使其为公共事业竭智尽力。同时防止公务员情绪低下,人员外流的现象,为政府管理决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知识型员工工作满意度研究有利于员工身心健康。20世纪以来,工作与健康问题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也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领域。随着职业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加大和工作环境的变化引发了一系列健康问题己经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研究知识型员工工作满意度及其构成因素,有利于激发员工工作热情,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营造优美的工作条件,有利于员工的身心健康。
第三篇:研究意义
校后勤国有资产是国家资产的重要
组成部分,是学校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学校教 学、科研活动和整体事业发展必要的物质保障。高 职高专后勤社会化改革虽然已走过了七、八个年头,但实际上改革仍处于起步阶段,真正的现代企业制 度尚未建立,后勤服务经营受学校行政干预较多,未 成建制地脱离学校或独立于学校的经营实体,也未 真正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企业化运 行体制。所以,资产管理部门在分离之初,虽然也曾 进行过后勤国有资产的登记造册,但工作进行得比 较粗,更谈不上资产评估,后勤实体基本上在无偿使 用,正因如此,后勤实体对后勤国有资产管理较松,对后勤国有资产的使用存在短期行为,不关心它的 保值增值,甚至出现不爱护的情况,一定程度造成后 勤国有资产的流失。后勤国有资产不能实现保值增 值,将会阻碍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进而影 响学校的发展和稳定。因此,如何确保高职高专后 勤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已成为高职高专后勤国有 资产管理的重要课题,也是高职高专管理者的重要
第四篇:国家社会二元论及其宪法意义
国家社会二元论及其宪法意义
问题思考与讨论
一.何谓国家社会二元论?二元论过时说有何主张?试加批判。
二.黑格尔对国家社会有何理论?马克思如何批判此种理论?
三.史坦因(Stein)如何从国家社会受不同原理支配,建立欧洲基督教社会主义理论,形成日后社会法治国基础?
四.国家社会区分之资产阶级国家人民,马克思何以认为其过着天国与尘世双重生活?
五.在代议政治、三权分立、人权与公民权之建立,马克思何以认为系国家社会二元论之结果?
六.何谓多元国家?多元国家中国家与社会是否仍有区分之必要?
七.国家与社会在功能角色有何差异?
八.宪法上是否及在何种范围内,认国家与社会不能混同?
九.基本权保障何以须以国家社会区分为前提?
十.何谓国家补充性原则?此与现代宪政国家理念有何关联?
十一.国家与社会意思形成与决策过程,有何不同?
十二.国家与社会职权不明时,宜归何者?理由何在?
十三.现代租税国家何须以国家社会二元论理为前提?
十四.基本权保障之领域,系国家或社会?
十五.政党系属国家或社会领域?
十六.市场经济体制何以须以国家社会区分为前提?
进一步讨论课题
一.一般国家宪法区分为国家组织与基本权两部份,有无国家目标与任务之宪法例子?宪法如无明文,有无讨论之必要?宪法有明文,如何适应时代变迁?
二.最小政府思潮是否已过时?「疑则归社会」是否即最小政府?社会法治国是否为全面国家?
三.国家民营化趋向与国家任务有何关联?
四.租税优惠何以要求其达成之财政目的,须在宪法层次?是否即为国家任务?
五.基于国家社会二元论,国家何时得介入社会?
六.以人性尊严与人格发展为宪法基本价值国家与国家社会二元论有何牵连?
第五篇:课题研究意义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近年来,我校的现代教育技术设施有了质的飞跃,已建有现代化的多媒体网络教室2个,配制了投影仪、实物展示台、电视、音响等先进的教学设备。学校每学期都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校本培训,教师均掌握了较高的现代教育技术,部分教师能熟练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逐步实现了理想的教学环境,从而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
从我校全体师生的调查显示:我校20名教师中有18名教师家庭安装了宽带网络,教师间可以利用博客、QQ、微博等网络工具实现实时交流。而且我校已经创建了校园专题网站,并对网站内容及时更新,师生可以借此实现资源共享。现在,大部分学生认为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具有深刻印象,这种教学模式逐渐被师生所认可与接受。因此,我校有针对性地申报了“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这一课题。
二、课题研究价值
通过深入研究努力让教师将学科内容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不断探索出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创新性的有效模式,形成在教学过程中合理有效、适时有度的使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良好课堂氛围,从而使信息技术在小学学科教学中发挥它应有的积极作用,更有质、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现代信息素养。
三、课题研究目标、内容、主要观点
1、课题研究目标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设计出符合新课程标准的以信息技术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的实施方案。这种有效教学设计方案,即有一般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和程序,但更具有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学习的有效性、开放性、选择性、自主性、互动性、丰富性、形象性等。如何充分吸收一般学科教学的优势,巧妙利用信息技术的特点,在丰富的教学个案中归纳出小学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学习模式,这是本课题需研究的范畴与重点。
2、研究的主要内容、主要观点
研究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新的教学环境中,从教学目标、内容、教学策略、学习方式等多方面探究信息技术对课程的影响力。通过研究,努力让教师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入到具体的学科教学中,从而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重点子课题的项目
①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 ②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 ③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 ④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
四、研究思路、方法(1)研究思路、步骤:
①加强资源库的建设,每个教师建立自己的资源包:课件、教学设计、试题、图片等。
②加强校本培训,实现学校师资培训进一步信息化。
③努力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不断反思、探究、寻找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的有效对策,创造整合的内、外条件策略。
④创建校园网站及学生、教师个人空间、博客、微博。(2)研究方法
①个案研究法 选取具有典型性的课例、课堂教学设计等为研究对象,研究现代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实效性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规律。
②行动研究法 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进行整合,不断从研究案例中反思、探究、寻找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模式。
③积极开展培训活动(如文字录入、文本处理、课件制作、资源收集、学科融合课例)
五、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
1、准备有关研究材料,申报、立项。
2、成立课题组,制订相应的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明确分工,明确方向。
3、开展课题理论学习,统一思想,统一认识。
4、收集资料为实验提供信息。
(二)、实施阶段:
1、根据各子课题实施计划、方案展开研究
2、定期召开教师会议,开展研讨活动,交流经验。
3、收集、整理研究过程中各种案例,有针对性的撰写研究文章,汇总阶段性研究成果。
(三)、总结阶段:
1、各子课题小组提交研究报告,进行试验总结。
2、撰写结题报告,总结论文。
七、完成本课题的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
我校目前已建有多媒体网络教室2个,并配有投影仪、实物展示台、音响等先进的现代化教学设备。课题组成员每天上网至少1小时,并建立个人教育信息资源库。为保证本课题研究能顺利有效的实施,学校优先考虑,提供充分的财力保证,让研究组成员外出学习、研讨,解除后顾之忧,有其经济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