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史》读书报告(范文模版)

时间:2019-05-14 17:37: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西方哲学史》读书报告(范文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西方哲学史》读书报告(范文模版)》。

第一篇:《西方哲学史》读书报告(范文模版)

《西方哲学史》读书报告

斟酌再三,选择了这本书作为我的读书报告,因为就个人而言,本人对西方哲学的逻辑和思辨很感兴趣,感觉中国的哲学就少了这份严密的逻辑。而且中国的伦理学这些我们在读书生涯中都是多多少少接触了很多,所以本人难免对新的、西方的哲学伦理学这些更感兴趣一些。

说实话这本书真的很枯燥,我没有那种一口气把它读完的冲动,断断续续看了差不多,不敢说全部内容都看了,至少大部分内容我还是有点印象的。因为本人首先看过《苏菲的世界》这本更加生动有趣的哲学通俗读物,所以再看《西方哲学史》的时候还是能够看懂很多的,至少讲的某某哲学家我心头都会有所印象。其次,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有很多作者本人的看法,经常能看到作者本人对某某哲学家或哲学理论作出评论,我的意思并不是这书因此就不好,而是要知道这点,以警惕的眼光看待罗素的评论,以后有机会或许应该看看哲学家本人的著作,看原著。

咱先不谈伦理学,就说说哲学,毕竟这是一本哲学读物,肯定能够说出很多关于哲学的话题。首先,结合本人之前看的更通俗的哲学大众读物,我更能理解相关哲学家的思想和观念。给我很大震撼的一点就是哲学就是一套理论化的世界观,就是解释世界的一种方式。我接触了哲学之后才发现原来还可以这样解释世界,还有这样完全与我本人的世界观完全迥异的世界观,而且还能完全说得过去,哲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圆融自通,有强大的逻辑思辨,能够说服人不是吗?真的,当我了解了另外一派的哲学观点的大致的时候,我首先的感觉就是,是啊,这样完全说得过去啊,原来还可以这样看待世界,而且我觉得也很有说服力。我们之前一直接触的是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在我们的基础教育中完全没有理论化地介绍其他流派的哲学,我们也无从比较,觉得世界就是那样,其他流派的哲学——比如唯心主义,就是个渣。我们的教科书里介绍唯心主义的时候,我们感觉唯心主义说的就是某人心里想要什么可以变出什么,世界只存在我的心中。我们看待唯心主义就像看待一个傻子一样,我觉得完全没有必要,我们辩证唯物主义也是一门很强的学说,完全没有必要这样打击对手。只是我们选择了唯物主义而已。

哲学除了让我看到了完全不同的世界观,开拓了视野以外,哲学家们的精神也深深让我为之折服。首先,哲学家和孩子是同一类人,对这个世界无比好奇,对“我是谁”、“这世界从哪里来”、“我从哪里来”这些终极问题都是充满好奇的,好奇我们这个世界为什么会是这样,而不是像普通人一样随着年岁的增加就忘掉了这份好奇心。并且他们不满足于现成的答案,先贤或是宗教都给出了相应的回答,可是他们不相信,他们不接受现成的答案,去追寻自己的答案。可以说,哲学家们的这份怀疑精神贯穿着整部哲学史。苏格拉底不满足希腊宗教和当时的哲学给出的对于这个世界的解释,偏要去找自己的理念世界;笛卡尔怀疑整个基督教对于这个世界的解释,创立自己的哲学……这些哲学家们有着整个人类文明最为聪明和智慧的头脑,我是这样认为的,他们的思想和观念流传于世,让我们更清晰的认识这个世界,从而改造世界,他们是人类文明的先锋和领路人,他们的思想引领着我们更加大步的走向世界。抱歉,我忍不住洋溢我对哲学家们的赞美之词。他们那永不妥协的批判和怀疑照亮了这个世界,他们勇敢的探索精神激励着我们。

不管正在读我写的东西的你曾经有没有受到过激励,反正我是受到了。看到了哲学家们的怀疑精神,我忍不住被传染,我的怀疑和思考的劲头也被激发出来了。我发现我对于现有的世界观、人生观不是很坚定,而且大部分都是这样被动的接受,很多都是经不住逻辑的推理,我对我的人生意义产生了怀疑,甚至不知道自己为何而活。比如,我之前的人生观也是以后就毕业、找工作、发展事业、结婚生子,我以后就这样就行了。可是,我为什么要这样,我真的像这样吗?我用我仅有的人生去干这些?这无非是父母、老师、社会等潜移默化对我灌输的这些观念。我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还是很牢固的,我刚才说了,我们辩证唯物主义是一门很强的学说,可是用怀疑精神来审视我自己的观念的话我发现我原本很多对这个世界的看法都站不住脚,经不起严密的逻辑推理,我为什么要这样看待世界,我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多问几个为什么我就完全糊涂了。不是我脑子有问题,而是到最后就没有什么答案或者说就是“父母告诉我的”、“我也不知道”这样的答案。可是说读哲学对我很大一个功用就是启发民智,启发我去思考,而不是人云亦云。我为什么要这么说?

好了,我们这门课既然是伦理学,读书报告虽然是哲学的书籍,我们肯定要来谈谈伦理学的。说实话,我这书看的有点马虎,伦理学的部分我现在并不能回忆起多少,虽然伦理学部分我都看了不止一遍。我真正记下来的内容是亚里士多德的中庸点的伦理学,而且各阶层有自己的伦理学的要求,比如奴隶主和奴隶的道德要求是不一样的。其次是斯宾诺莎的伦理学,斯宾诺莎作为一名理性主义的哲学家,他的伦理学的特点也是具有非常逻辑严谨这一特点。特别是翻开《斯宾诺莎伦理学》的时候就崩溃了,伦理学也能写得像数学公式,“【命题48】……【证明】……由命题29可得……”其内容我倒没有记住多少,只记得这种证明方式了。然后是康德的伦理学思想,肯定读者都只知道康德那句著名的名言:“这世界有两件事我越思考越觉得敬畏,一件是我头顶的星空,一件就是人们心中的道德律。”按照康德的道德观念,我们现在那种做好事是为了别人报答和夸赞,或是做好事仅仅是因为社会要求这么做,这些统统算不上真正的道德。我本人也是这样认为的,待会儿我会说说我本人的道德观。就像孟子说的,人们看到一个快要掉下井的小孩都会去救,这是恻隐之心,我做这个是因为我就想去做,并不是外界对我的要求,我也不是为了什么,做这个只是因为这是我的道德观,此乃谓真道德也。

之后我感觉还真没什么可是谈的伦理学观念了。值得一说的或许就是尼采的“重估一切道德”,这我会在后文中提及,还有就是尼采所提倡的强者道德和弱者道德,及精英道德。强者是鼓励,弱者是才是怜悯。

现在来谈谈本人的道德观念,本人在长期的看书和学习的过程中自形成了一套自己的道德观念,只是在看这本书、思考伦理学的过程中丰富和拓展了而已。我认为我们这些研究和学习伦理学——及研究道德的科学,的这些人应该要具备一项很重要的要素就是客观的看待每种不同的道德观念。要有尼采所说的那种“重估一切价值”的观念。因为纵观历史,各个朝代,各个文明,各个国家总有自己不同的道德观念。从历史上来看,以前裹小脚是符合道德的,现在就道德吗?以前忠诚于君主是道德的,现在就道德吗?以前婚姻父母做主是道德的,现在就道德吗?……从横向来看,夏威夷海滩赤身裸体是道德的,我们这里就道德吗?中东一夫多妻是道德的,我们这里就道德吗?西欧等过卖淫合法是道德的,我们这里就符合道德吗?……以此种种,还有很多例子,我并不是说,我们就不要相信道德,或许我们今天符合道德的东西明天就不符合道德了,而是认为我们研究伦理学的人要要更高的立场和角度来看待道德这回事儿,客观的看待道德,要有“重估一切价值”的魄力。对待道德要有一种警惕之心,站在更高的地方看它。

最后,本人认为的真正道德的事情就是既要照顾到集体又要照顾到个人的道德,我们宣扬的集体主义的道德观本人觉得真的有点极端。为什么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冲突的时候,个人利益要完全服从集体利益?我认为真正的道德是就是康德所宣扬的那种真正深入人心的道德律,那种我做这个就是因为我想做,我不做这个就是因为我不想做,这是我内心道德律的要求,并不是要为了什么外在的利益或是为了躲避处罚而已,这才是真正的道德,我们要宣扬的无非就是这样的道德。这样的道德要深入人心肯定有一点就是能够被大众所接受,让他们真正信服这东西,怎样才能让大众真正打心眼里接受这样的道德观念,这就是我们研究伦理学的人真正要做的。在这里我也说说我本人一些粗浅的看法,那就是照顾到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把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协调好,要把短期和长期利益协调好等,然后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有很强大的逻辑思辨,能够把正常人说服,或许是利益之间的比较,或许是人性的共鸣等等。这样的道德观念我想是会利于社会的,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好了,我的读后感想杂七杂八写了这么多也算结束了。

第二篇:浅谈西方哲学史

浅谈西方哲学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什么是哲学后分析了西方哲学的本质及特征,侧重阐述了西方哲学的分类,最后简单比较了传统西方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

关键词:西方哲学、本质、特征、分类、传统西方哲学、现代西方哲学

一、什么是哲学

哲学是指对一些基本信念的基础进行的检视和对表达相关信念的基本概念的分析。哲学亦被定义为反映人类经验的多样性,或对所探讨的人类极具关怀的主题予以合理的、有序的及系统的考虑。哲学的探索是有史时期诸文明之学术史的核心要素。要把这个学科的定义达成一致是极困难的,但这一部分反映了哲学家们通常从不同领域及其意欲对不同经验范畴提出见解的现象。[1]

二、西方哲学的本质及特征

西方的“哲学”一词源于古希腊文,原意是“爱智慧”的意思。那么,什么是智慧?智慧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心理或心灵的属性。它不同于其他的一些直接可观察的属性,如红、方、圆、香等。它类似于玻璃的“脆”那样的属性,正常情况下看不见、摸不着,但在一定的条件下却可以表现出来。如用锤子一砸,玻璃就会破碎,这样,“脆”的属性就表现出来了。这并不是说锤子没有砸以前,玻璃的“脆”的属性就不存在。在没有砸之前,玻璃“脆”的属性就已经在那里了。一个人的“智慧”也是一样,平时看不见,但在一定的条件或环境下就会表现出来。比如,古力下围棋的智慧就远超常人。这种智慧平常看不见,但一到比赛,这种能力就表现出来。这并不是说他没下棋时就没有这种智慧。在没有下棋的时候他的这种智慧就已经在那里了,下棋只是提供了表现这种“智慧”属性的机会罢了。类似“脆”和“智慧”这样的属性还有诚实、善良、勇敢等。这类属性有时称为“倾向性属性”或“心理倾向”。[2]

那么西方哲学的智慧究竟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能力呢?按照“智慧”的希腊文的原义和在古希腊的用法,一个有哲学智慧的人往往具有如下三方面的特征:

第一,不受人们普遍接受的看法的约束,敢于挑战权威和一般人认为理所当然的意见和看法。一个有哲学智慧的人是一个具有怀疑和批判能力的人。

第二,善于摆事实、讲道理。疯子或神经有问题的人也会挑战人们普遍接受的观念,也会

挑战权威。但具有哲学智慧的人和他们不一样,具有哲学智慧的人有理性,甚至比一般人更有理性。所谓有理性,一是说他们凡事都有理有据,凡事都能举出理由来,二是说他们善于推理和论证。

第三,能够发现事物的本质和真相。著名的“山洞之喻”说明只有哲学家才能接触到事情的本质和真相,发现事物的本来面目,或者说,发现事物的真相和本质是哲学家的任务和使命。

三、西方哲学的分类

西方哲学分类的方法很多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分类方法极其优缺点:

1、按地域分:

英美哲学和欧陆哲学。好处:突出现代哲学与近代哲学的联系。现代英美哲学主流——分析哲学与英国经验论有直接的承袭关系;现代欧陆哲学的现象学运动(包括存在主义)则受笛卡尔到康德、黑格尔的法国和德国前辈们的影响。五六十年代,分析哲学与存在主义已达到了相邻为壑的地步,似乎在西方哲学形成了两大地域集团。但实际上,分析哲学与现象学运动的起源、内涵和影响,都不局限于地域。分析哲学的三个主要创始人除了罗素是英国人,弗雷格是德国人,维特根斯坦是奥地利人,分析哲学的最早学派——逻辑实证主义是在德语国家产生的。同样,胡塞尔早期也受经验主义的影响现象学运动在英语国家的传播也非常广泛。70年代以后,英美和欧陆哲学的交流和对话更加广泛和频繁。局限性:不能反应西方各国哲学家对各种哲学流派的全面参与,按此标准写出的哲学史只是国别哲学的堆砌。[3]

2、按阶段分:

分成四个阶段:19世纪后期,本世纪初到二次大战前,二次大战后,70年代后。优点:反应社会环境对哲学的影响。19世纪后期黑格尔哲学面临崩溃,自然科学的挑战以及这一时期哲学家对哲学传统的批评,使哲学面临深刻的危样,于是才有二十世纪初的“哲学革命”,产生出两大新的哲学运动:现象学和分析哲学。但这两大哲学都未实现革命的目的,陷入了理论危机。后来的发展阶段中,这些哲学走出纯理论、纯思辩,走向社会,面向生活的语言,对传统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展开抨击。70年代以后的新流派沿续着对传统的批判,但走向了跨文化的批评,而非反文化的批评。把西方哲学分成四个阶段,有利对各个时期的思想特征和时代背景作出合理性的解释,不利于解释一些始终在起作用的哲学思潮在各个阶段的连续性。比如,在第二个阶段的现象学在第三阶段发展为存在主义,而在第四阶

段表现为解释学;在第二阶段的逻辑分析哲学与第三阶段的日常语言哲学有一脉相承的关系,还与第一阶段的实用主义相结合,形成了有美国特色的经验逻辑哲学。

3、按本质特征分:

唯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以及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优点:突出了现代哲学与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的关系。一般说来,唯科学主义自认为与自然科学是同盟军,而人本主义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唯科学主义是以科学理性为标准的一种特殊的理性主义,而现代人本主义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非理性或反理性的倾向。但这只是一种大致的划分,任何一种本质都来自笼统的概括,都不足以囊括一切。有一种流行的说法:现代英美哲学是唯理性主义的,欧陆哲学是人本主义的。事实上,现代英美哲学只有逻辑实证主义才是唯理性主义的,日常语言分析哲学是自觉抵制唯科学主义的;即使在英美哲学里,也有非理性的因素。另一方面,欧陆哲学也有反人本主义的立场。并且,很多欧陆哲学在唯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之间也并没有采取“非此即彼”的立场,而是试图解释适合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统一原则。[4]

4、按流派分:

现代西方哲学的主要流派有:新托马斯主义、新黑格尔主义、新康德主义、意志主义、生命哲学、实用主义、分析哲学(包括逻辑原子主义、逻辑实证主义、日常语言分析哲学),以及现象学、存在主义、社会批评理论、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解释学等。比本质特征更有弹性、宽泛。但并非每一个哲学、每一种哲学观点都可以归属于一个哲学流派。派别只倾向,不能概括一个哲学家的全部观点,甚至不能概念他的主要观点。现代哲学家很有个性的自觉,海德格尔说他不是存在主义者,福柯说他不是结构主义者,维特根斯坦不愿与任何一个派别为伍。不愿自己的思想被贴上任何的标签,为了突出自己思想的独特性。

5、按研究对象分:

现代西方哲学分为语言哲学、科学哲学、政治哲学、社会哲学、生命哲学、心理哲学、存在哲学、道德哲学、艺术哲学,其余诸如经济、法律、历史、文学、教育、女性主义等等学科或领域,也都有各自的特殊哲学。哲学以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各个领域为具体研究对象,进行“元”理论的研究。——研究对象的二阶关系:科学的科学、方法的方法、言谈的言谈、语言的语言。其原则、方法与结论并不局限于研究对象之中,而具有更普遍的意义。语言哲学在分析哲学中的地位相当传本体论与认识论在传统哲学中的地位,科学哲学在很多方面也取代了传统认识论的地位。存在哲学与分析哲学也是有本体论和认

识论意义的普遍理论。但有一些“元理论”并不具有普遍意义,是名副其实的“分支哲学”:经济哲学、法哲学、文学批评理论、教育哲学、体育哲学、女性哲学等等。缺点:给予哲学以philosophy of x的形式,其中x是任意的对象,但却不告诉人们,哪些“元理论”深入到了哲学的基础与核心,哪些达不到这一步;而且也不易反映一个哲学家或流派的全貌。逻辑经验主义既是科学哲学,也是语言哲学,还是心理哲学,并且这些类别的哲学互有联系,若把这一流派的思想分派到这三类哲学中,则它的统一的原则和方法就会被所处理的对象公割开来。要言之,哲学研究的对象多是全方位的,把他们的思想分派到按对象划分出来的各部门中,难免会有重复之感。

以上是按照严格的哲学标准进行的分类,很多时候我们只是简单地把她分成西方传统哲学和现代哲学。

四、西方传统哲学与现代哲学

现代西方哲学是19世纪中叶以来主要流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各种哲学流派的总称。现代西方哲学一般指黑格尔之后至今的西方哲学。它的特点是新流派众多、思想方式变化深刻、与现代科技与人文众学科的关系密切、对中国的现实思潮影响巨大、与未来哲学的发展息息相关。

它们带来了西方哲学两千年来最为深刻的思想方式的变革:反形而上学、反基础主义、反主体主义、向语言的转向,对境域的关注,等等,令人耳目一新,极大地丰富了人的哲学思维。这种变化使得现代西方哲学具有了很强的向其他学科渗透、与之交叉的能力,以及建立新的次级学科的能力,比如科学哲学、环境伦理学、医学伦理学等。

所以,现代西方哲学与科学技术与不少人文学科、社会科学学科和文学艺术实践之间形成了更为密切的互动关系。而且,由于思想方式的转变,相比于传统西方哲学,现代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的距离拉近,有了更多的、更深入的对话可能。[5]

传统西方哲学主要包含以苏格拉底为代表,主要是研究宇宙的结构、运行,大体属于宇宙本体方面的,大有科学的土壤的意思。最著名的是《物性论》,这部书很难界定,可以看作是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人生观的一次尝试。托马斯阿奎时期的神学天下,宗教笼罩一切。影响最大的是培根的科学,斯宾诺莎的泛神,笛卡尔的哲思,莱布尼茨的单子。

参考文献:

[1] 大英袖珍百科(中文版)2008年版词条:哲学(philosophy)

[2] 陈 真《对西方哲学本质的再认识》宁 波 大 学 学 报(人 文 科 学 版)2008 年11 月第6 期第21 卷

[3] 江怡《近20年英美哲学的最新进展(上)》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

[4] 陈冬花 《科学主义与唯科学主义》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年7月号

[5] 孙伯镑扬思基《怎样玖农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传统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的关系》 山东社会和科学 2003年第一期 page38~44

第三篇:西方哲学史读书心得

读书心得——《西方哲学史》

罗素在本书的绪论中提出:“哲学,就我对这个词的理解来说,乃是某种介乎神学和科学之间的东西。”哲学,从远古以来,就不仅是某些学派的问题,或少数学者之间的论争问题,它乃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书的开始分别是美国版和英国版的序,由此也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这本书的价值。美国版的序更多探讨的似乎是作者研究哲学的方向以及哲学家可能对社会甚至世界产生的影响。而事实上也是,云云哲学家,并不是每一位都能够为人们所熟知,有的哲学家可以影响一代人甚至更深远,而有的只能真正打动身边人的心。但我想不论属于这两类的哪一种,我们都不能否认作为每一个哲学家的思考能力。他们在生活中更多地关注了人,及本身,并且提出自己的看法,他们都对社会的透析做出了贡献。至于英国版的序,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对于此书完成的感慨,也就是在这其中,罗素不断收集史料以及得到的他人也包括了他的妻子的帮助。我想,要面对一种可以说并没有什么生命力的资料时,他反而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去深入了解,这样的精神是完全值得我们借鉴学习。这就好像,其实生活中那么多抱怨的人,观众那么多,如果是真正投入去做某件事,观者肯定会体会到其真诚的心意的。

“既然我们并不是不死的神仙,则凡写这样书的人,其对于书中任何一部分所花费的时间,势必比一个集中精力于一个作者或一个短时代的人所能花费的时间要少。有些对学术要求严格而毫不宽贷的人们会断言:涉及广泛范围的书根本就不应当写,或者,如果写的话,也应当由许多作者的专题论文所组成。但是许多作者的合作是有其缺点的。如果在历史的运动中有任何统一性,如果在前后所发生的事件之间有任何密切联系;那么,为了把它表述出来,对前后不同时代所发生的事情就应在一个人的思想中加以综合。一个研究卢梭的学者在正确叙述其和柏拉图与普鲁塔克书中的斯巴达的关系方面可能有困难,一个研究斯巴达的历史家未必就能先知般地意识到霍布斯、费希

特和列宁。本书的目的正是要显示这样的关系,而这一目的只有通过进行广泛范围的考察才能完成。”关于罗素笔下的西方哲学史,并未像梯利一样,对书的脉络非常清晰,分别有:古希腊哲学、早期中世纪哲学、中期中世纪哲学、晚期中世纪哲学、近代哲学、文艺复兴时期哲学、中期近代哲学、德国古典哲学以及现代哲学。如此清晰的条例并非罗素想要表达的哲学的历史,而只能作为了其参考书籍形式的出现。作为罗素来讲,我想更多针对的是部分哲学观点而不是对历史顺序的追究。

早期的罗素是个研究数学的科学家,他的《数学原理》一书时二十世纪重大的科学成果。而后,在他踏上德国的土地,开始阅读马克思的《资本论》,随后发表了《德国的社会民主》,在此后的多年间,罗素都并未忽视对哲学领域的探索。他于1905年在《心灵》杂质上发表了《论指谓》这一名文,该文确实出自他对逻辑学的研究并奠定了他著名的摹状词理论基础。他于1911年发表的《亲知的知识和摹状的知识》首次阐明了这两种知识间的重要区别。1912年,他在“家庭大学丛书”中出版了《哲学问题》一书,他对这部篇幅不大的著作感到满意,因为它包含了他的许多基本哲学观点。1914年3月,罗素赴美国,在哈佛大学开课,为诺威尔讲座作系列讲演。他的讲演受到了热烈欢迎,讲演稿以《我们关于外间世界的知识》为题于1914年8月出版。该书所采取的是彻底的经验主义立场,它把罗素置于约翰·洛克、贝克莱、大卫·休谟和穆勒的继承者的行列。哲学上罗素最大的贡献是和G·E·摩尔一起创立了分析哲学,此外他还在认识论、形而上学、伦理学、政治哲学和哲学史方面做出过贡献。在剑桥大学时罗素信奉唯心主义和新黑格尔主义,但是在1898年在摩尔的影响下罗素放弃了唯心主义,转而研究现实主义,并很快成为“新现实主义”的倡导者。罗素此后始终强调现代逻辑学和科学的重要性,批判唯心论。罗素的分析哲学由此诞生:通过将哲学问题转化为逻辑符号,哲学家们就能够更容易地推导出结果,而不会被不够严谨的语言所误导。罗素认为哲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的不同只是在于其研究的方向哲学研究更广泛的内容),但他们的研究方法应该是相同的。哲学和数学

一样,通过应用逻辑学的方法就可以获得确定的答案,而哲学家的工作就是发现一种能够解释世界本质的一种理想的逻辑语言。

作为一本史书,我想《西方哲学史》确实可以接触西方哲学的平台。作者罗素在这之中阐述很多个人观点,有些甚至沿用至今。个人来讲,哲学作为一项追溯至世界本源的学科,完全值得大家去亲身体会并对其加以思考。很多人都觉得哲学抽象,没法被融入生活。而实质上,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即是哲学的一方面,哲学是个大范畴。而看这本书给我最大的体会,也是让我铭记于心的是,诚然我们生活可能做了很多努力,偶然也会停留做片刻休息,只是休息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想过,不断地做的过程中我们是否有想过事情本身的意义。如果意义不大的时候,那就成了无用功。倒不如有时候借着一股巧劲去完成。这本书带来的最大的价值我想还是思考,它会透过历史的角度告诉你如何思考,这就是教会你怎样变得更明智的方法。

第四篇:《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

《西方哲学史》是一部在全球知识界影响巨大的学术名作。自20世纪60年代初期介绍到我国后,在知识分子中产生了普遍影响,不少人都曾焚香静读。将其视为案头的必备哲学读本。其叙述年代从希腊文明的兴起一直到现代的逻辑分析哲学。在这部哲学史中,罗素特别对他认为对西方哲学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辟专章作了较详细的论述。

罗素,当今时代理性主义和人道主义的代言人,是西方思想解放与言论自由的见证人。二十世纪最有影响的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之一,分析哲学创始人,同时也是活跃的政治活动家,并致力于哲学的大众化、普及化。作为哲学家,罗素的主要贡献在于数理逻辑方面,是逻辑原子论和新实在论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以此为基础的现代分析哲学在西方近代哲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罗素出身于英国一个贵族家庭,是罗素伯爵的第三代继承人,其祖父曾两次出任英国首相。1945年,罗素在美国出版了《西方哲学史》一书,该书不但为罗素带来了丰厚的收入,还是罗素获得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代表作有《西方哲学史》、《神秘主义与逻辑》、《怀疑论》、《婚姻与道德》等。

Book One

CHAPTER II The Milesian School

№.1-The Greeks were rash in their hypotheses, but the Milesian school, at least, was prepared to test them empirically.Too little is known of Thales to make it possible to reconstruct him at all satisfactorily, but of his successors in Miletus much more is known, and it is reasonable to suppose that something of their outlook came from him.His science and his philosophy were both crude, but they were such as to stimulate both thought and observation.【译文】希腊人是勇于大胆假设的,但至少米利都学派却是准备从经验上来考查这些假设的。关于泰勒斯我们知道得太少了,因而不可能完全满意地恢复他的学说,但是关于他的米利都学派的后继者们,我们知道的要多得多;因此设想他的后继者们的看法有些得自于泰勒斯,这是十分合理的。他的科学和哲学都很粗糙,但却能激发思想与观察。

【小编评注】米利都的泰勒斯是古希腊第一个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希腊最早的唯物主义学派——米利都学派的创始人。泰勒斯生于米利都,他的家庭属于奴隶主贵族阶级,所以他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短语笔记】make it possible经受,遭受;使处于„„的控制下;使接受,使容忍

【举一反三】subject oneself to supervision使„„缓和

【举一反三】be sharpen by特别地,尤其

【举一反三】同义词:particularly

【例】

(1)The risk is that Europe will get hit harder , in particular its financial system.(2)Cummings actually boldly experimented with this principle and he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the linguists, particularly a linguist named Dell Hymes.

第五篇:《西方哲学史》我(模版)

浅谈《西方哲学史》

在老师的推荐下我看完了这本巨著——《西方哲学史》(罗素著)。这是一部在全球知识界影响甚大的哲学名作。它并没有把哲学纳入到一些条条框框中,而是顺着西方历史发展的进程揭示出哲学活生生的发展,显示出了哲学的活力。它结合了每一个时代的思想、政治思潮和重要历史人物,真实反映那一个时代的社会思想和哲学本质。它几乎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人们对于哲学的看法,并正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也必将会把它的哲学光辉投射到人类的未来社会。现在我对这句话“要了解一个时代或一个民族,就必须了解他的哲学;而要了解她的哲学,首先就应该从哲学史入手”似乎又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在介绍这本书之前,先来了解一下这本书的作者,以便对这本书有更全面而透彻的理解。它的作者叫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1872—1970),是二十世纪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分析哲学创始人之一。1950年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多样且重要的作品,持续不断的追求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罗素一生所涉及的研究领域极其广泛,著述颇丰,其首要建树在数学和逻辑学领域,同时对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此外,他的研究还涉及道德、政治、教育、和平等方面。主要著作有《西方哲学史》、《意义与真理的探究》、《数学原理》、《物的分析》、《心的分析》、《数理哲学导论》 等。对于绝大多数分析哲学家来说,他们都是缺乏历史感的。他们往往会忽略历史问题和历史研究。然而罗素却对历史和历史理论终生嗜之不倦。他写过不少历史论文和著有三部历史专著,这三部是分别是《自由和组织》、《1902-1914年协约国政策》和《西方哲学史》。其中,《西方哲学史》是一部脍炙人口的哲学史著作,其全名是《西方哲学史及其与从古代到现代的政治社会情况的联系》。它在很大程度上力图从历史的角度来观察哲学思想和发展。其引人入胜的原因在于作者的历史眼光不亚于作者的哲学见解。该书出版后很快成为西方读书界的畅销书,确立了罗素作为一位历史学家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有许许多多的年轻人,正是被这本书的独特魅力所吸引而走上了哲学道路。伯特兰·罗素认为,“我们不能忽视历史知识的价值和意义”。其原因在于历史学能“开阔我们的想象世界,使我们在思想上和情感上成为一个大的宇宙公民,而不仅仅是一个日常生活的公民而已。它采用这种方式,不仅有助于知识,而且有助于智慧”。哲学不仅追求知识,而且追求智慧。历史在这个根本点上与哲学是相通的。罗素的历史哲学或他对历史的解说,既不是思辨的历史哲学,也不是分析的历史哲学。一方面,他并不凿空立论,想要为历史构造出一套思辨体系来;另一方面,他并不对历史命题进行逻辑或语言分析,也从不讨论历史认识的性质、可能性和客观有效性等问题。历史对于他只是朴素的事实,他经过对这些事实进行反思后,得出自己的理论和理解。像心理分析学家解释梦一样,罗素对历史学所做的工作,就是把错综复杂的历史现象,用人心之中最深邃的欲望作为一把钥匙来解开。因此,他对历史的理解,是根据他对人性的理解的一种看法,基本上是常识性的看法。他认为,人类历史是不断前进的,由专制而民主、由愚昧而启蒙、有残暴而宽容、有迷信而科学,他的这个基调乃是得自反思的信念,而不是从某种思想体系或逻辑分析推导出来的结论。在罗素看来,历史生命的内容是如此之丰富,乃至不可能被纳入到任何一个人理论框架内。人生的各种因素,如饮食、男女、贪婪、追逐享乐、权力斗争、虚荣心、创造欲等,都是本能,都在起作用,所以就都是人的行为的动因,从而也就是历史的动因。他无异于并且认为也不应该把这些都归纳为一个一元的理论结构。哲学大师写哲学史的在历史上并不多见。而且,不管有意还是无意,他们都不可避免地将自己的哲学观点带进哲学史,所以,他们所写的哲学史,或多或少都寄托了自己的哲学理念。在这本《西方哲学史》中我们也不难发现伯特兰·罗素那多元的人性论、实在论、分析哲学等的痕迹。

这本凝聚天才哲学家深沉哲学思想和饱经历史考验的《西方哲学史》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古代哲学(卷一)、天主教哲学(卷二)和近代哲学(卷三)共三卷。卷一又分三篇分别讲述了前苏格拉底哲学,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以后的古代哲学;卷二介绍了教父(第一篇)和经院哲学家(第二篇)。卷三又将近代哲学划分为从文艺复兴到休谟(第一篇)和从卢梭到现代(第二篇)两个时期来论述。整本书作者从人类的第一个哲学学派——米利都学派着笔,向读者描述了自公元前6世纪以来,直到近代哲学的发展轮廓;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几乎任何一个重要的哲学观点我们都可以在这部著作中找到清晰的评述。在书中,作者对这些哲学观点的评述清晰而明智,表现了一个哲学天才深邃、精湛的思想,令人深深叹服。如评述柏拉图关于闲暇产生智慧的表示质疑。对此,作者作了详细而深刻的分析。首先拿柏拉图的这种思想与近代思想作比较,推出柏拉图该种思想存在的明显问题。然后作了一系列的假设,假设柏拉图的思想或者说假想成立。经分析和推理,作者最后顺理成章地得出结论:找出一群“有智慧”的人来,把政府交托给他们,这仍然是一个不能解决的问题。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拥护民主制度的根本原因。作者把由奥古斯丁到文艺复兴时期为止的支配着欧洲思想的天主教哲学分为了两个时期。他认为天主教哲学应该以黑暗时代为界,划分为两个时期,而在这段时期里西欧的精神活动足迹几乎没有。与古代世界相比,中世纪世界具有不同形式的二元对立的特征。比如僧侣与世俗人的对立,拉丁与条顿的二元对立,天国与地上王国的二元对立,灵魂与肉体的二元对立等等。所有的这一切都可以在教皇和皇帝的二元对立中体现出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瓦解了中世纪的综合思想体系。该卷的主题便是这种清晰、完整的综合思想体系的成长和衰落。在谈到近代哲学这部分时他说“人们的思想见解和中古时期有诸多不同,其中最重要的两点是教会威信的衰落和科学威信的上升”。不过,近代哲学大部分却保留下了个人主义的和主观的倾向。例如在15世纪的意大利,人们从教会的威信中解放出来,使个人主义得到了发展,甚至发展到了无政府状态。这在笛卡尔的身上又得到了突出的表现。洛克的气质是彻底的客观气质,也不由自主的陷入主观论调。而康德和费希特伦学说和论气质都是主观的。

介绍完整本书的梗概我们来分析一下其间的几个具体问题。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人们对于天主教哲学一部分的认识总是不够的,尤其是中国的哲学系的学生。正如前文介绍的,按照罗素的定义来说,这一时期包括了上起奥古斯丁、下至文艺复兴之前的时间阶段。这是欧洲思想与文化史上一个极为特殊的阶段,此前与此后,希腊精神(以及与其有关的政治、思想和文化形态等)都较为显著地统治了西方人的生活;而这一漫长的,经常被冠以黑暗、蒙昧等形容词的历史时期却在西方社会的核心深处打上深刻的希伯来烙印。两种文化根源在发展过程中彼此交缠融会,才最终形成了今天的西方模型。忽视这一历史时期的哲学或者给其一个较低的评价,是无法帮助我们正确理解今日西方人心中一些根深蒂固的、几乎成为文化上的集体无意识的东西的。哪怕这一时期的哲学从任意角度来看也与其他时期显示出更大的不同。理性与信仰,哲学与神学(或者宗教)的关系不断引起思考和争论,也给历来的哲学史撰写者增加了难度。为了避免一种陌生与无目的的盲目(也许与中世纪的世俗政治经济制度的建立同等盲目),罗素首先考察了教会制度以及教皇制的成长。以次为开端,不但僧侣们在修道院中苦思冥想所得的见解得到关注,中世纪的普通人群或说是平信徒们的思考和信念也通过教权王权之间彼消此长的大势得到了间接的体现。

关于这部分,我将以经院哲学家为例来深入分析。整个第二篇章(经院哲学家)以教皇制的兴盛为开始,以教皇制的没落为结束。我们知道,“教皇”一词,是中国人的独创,既包含了“教”之圣洁,又兼有“皇”之尊贵。这个译名要比英文或拉丁文原文作“牧养者”或“父亲”并加以大写的那个词汇要更加传神和贴切。和秦始皇的那个“朕”一样,原本这个词语是某些宗教人士的通用名称,后来随着时间的流逝才逐渐成为罗马主教的专用称呼。至此,“罗马主教”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词汇淡出,慑人眼目的变成“教皇”这样一个霸气十足、光芒四射的词汇。历史上有着无数的罗马主教,也有无数的教皇。当然,其中也有天纵奇才,将教会发扬光大,让教民安居乐业的英明人士。当年,“上帝之鞭”阿提拉兵临罗马城下,让整个欧洲谈黄祸而色变之时,正是一位勇敢的罗马主教利奥一世出面与之谈判,才避免了已经疮痍累累的罗马城经受又一次的劫难。当时他们在罗马城外谈判了些什么到今天也没有人能够得知。若无什么重大历史发现,可能会成为人类的又一个千古之谜。当然对于虔诚的教徒来说,毋宁坚定地相信是吾主庇佑。严肃一点的历史学者可能会从当时基督教传播的迅猛势头和匈奴民族本身信奉的情况加以分析,但是至少有一点可以确定,就是当时这位准教皇仍然是与民同甘苦共患难的真正意义上的宗教领袖。

了解西方历史的人就知道被历史公认的教皇之父,即教皇制的真正开创者是590-604在位的格列高利一世。蛮族大举入侵,却又对城市管理和权利分配兴趣不大(这点上与我们东方人尤其格格不入。从希腊到罗马再到蛮族时代,似乎没有人将民族的统一、帝国的昌盛当成至关重要的事情,更别说什么家天下、完善的继承制度云云。倒是当皇帝当得不耐烦要将国家一分为几去给别人治理的大有人在。事实上,在教皇之前,无论恺撒还是屋大维都未曾拥有过绝对的权利。)于是,相对而言在兵荒马乱之中仍旧保有了相当的体系和控制力的教廷教会就义不容辞地担当起了管理城市的义务。而教会积蓄的钱财则刚好拿出来作为军队的粮饷。逐渐地,教会成为了控制原西罗马帝国范围的唯一物质与精神支柱。再加上格列高利大力加强中央集权和推进修道院制度,教皇的权威凛然建立起来,不可侵犯。马乱之中仍旧保有了相当的体系和控制力的教廷教会就义不容辞地担当起了管理城市的义务。而教会积蓄的钱财则刚好拿出来作为军队的粮饷。逐渐地,教会成为了控制原西罗马帝国范围的唯一物质与精神支柱。再加上格列高利大力加强中央集权和推进修道院制度,教皇的权威凛然建立起来,不可侵犯。无论是丕平献土还是君士坦丁赐予,教皇再入世再嚣张到底基于其宗教身份无法实际干涉俗世的事务。蛮族纷争尘埃落定之后,教廷立刻与法兰克王国结盟,谋取双赢的结果。此时的基督教廷,并非我们意味中的文化的戕害者与启蒙的反动者,而事实上古希腊古罗马仅存的文明的最后幸存者和承担者。但是,随着权利的稳固,越来越大的教会系统已经不满足于目前的状态。教权面前俗权必然此消彼涨地退却。而独揽大权的教廷也注定走向文明的背面,在绝对权利之下自身和对象双重荼毒于绝对的腐败。

未必所有人都甘心事事遭受控制。宗教改革为时尚早,国王们只能依靠策略周旋。当然,任何一个真正强大的帝国也必然同时收到教廷的拉拢与尊敬。查理大帝在时,诸多的加冕礼使得欧洲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不止一个的皇帝。西方人眼中甚为重要的“皇帝”和“国王”的明确分野每每令中国人不解。但是“皇帝”这个宛如苹果般诱人的称号却使得英名神武的拿破仑也一失足成千古恨。加冕礼制度的确是个天才的设想;它一边阻止了任何觊觎者军事政变的可能性,另一边却也为有一天教皇把皇帝踩在脚下铺好了红毯。终于,曾经挑战教皇权威(绝不是最后一个)的亨利带着全家在严寒的冬季赤脚站了三天才得到了神与教皇的宽恕。

我们发现修道院在持续不断的斗争和冲撞中成为了一种不可忽视的力量。这种原本被作为苦修之地的场所被赋予了过多的使命:有时它是学校,有时又是堡垒和军队。蒙特·卡西诺修道院被称为“西方修道院之母”。著名的托马斯·阿奎那在那里接受了5年的正统神学教育。然而他未及毕业,因为第5年时某位国王御驾亲征,足足花费了三个月的工夫终于打败了这所伟大的修道院。所有的修道院都直接属于教皇,俗权和地方教会都管不到它。一个一个自成体统的修道院就像一个一个大大小小的钉子,插在王国的土地上。格列高利七世时,教皇权利达到顶峰。盛极必衰,这以后教廷逐步开始走下坡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曙光双双在目,新教很快将占据压倒地位,瓜分走大块基督的领地。再以后,教廷唯一剩下的遗产就只有矮子丕平所献的那一小块土地了。

当深入分析这段历史和细细领悟这段时期的哲学思想时,我们可以准确地捕捉到天主教有兴盛到衰落的发展过程,并能了解沿着这条主线不断呈现的各种哲学思想之间的碰撞和融合。

其次,我们不妨回过头来重新审视伯特兰·罗素在《西方哲学史》中所运用的方法论。罗素在《西方哲学史》的绪论中对哲学下了一个定义(与其在其它场合所下的定义并不完全一致),“哲学,就我对这个词的理解来说,乃是某种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它和神学一样,包含着人类对于那些迄今仍为确切知识所不能肯定的事物的思考;但是它又象科学一样是诉之于人类的理性而不是诉之于权威的,不管是传统的权威还是启示的权威。”他认为哲学的作用在于使我们避免因为过于相信科学而变得麻木不仁或者因过于依赖神学而变得狂妄傲慢。这也是一个罗素并没有说出来的,而在《西方哲学史》中处处可见的对哲学家的评价标准,例如对康德和杜威的批评。罗素在哲学上的目标,是要在经验主义的基地上,运用高度发展了的逻辑分析技几术,寻求人类知识牢固而坚实的基础,以及科学可靠无误的根据。这表现在《西方哲学史》一书中,是他在很大程度上采用了“内在无矛盾性”作为评价一个哲学家的哲学思想和体系的优劣的标准。例如洛克,如他所说的,对后世也对他本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但在逻辑上是缺陷的。因此尽管他在洛克身上花了不少篇幅,还是认为洛克的哲学思想从纯粹意义上来说是算不上优异的。

我们知道罗素对后世哲学的影响,主要在于他研究哲学的方法——逻辑分析。这一方法对英、美哲学发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首先,他提供了从事分析的工具。其次,他自己为从事这种逻辑分析的实践提供了典范。这同样也成为他解读其它哲学家所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他常常使用“奥康剃刀”(正如他在建造自己的哲学思想时常常使用的一样)把该哲学家的体系和思想中不必要的项目一项一项地剔除掉,从而得到该哲学家的最基本的概念,整个体系的基石后,再去考察这一作为基础的概念的确实无误性。当然就这个创作手法的话题我们还有其他方面讨论,这里就不在赘述了。

最后,对于《西方哲学史》中的一些细节片段我们也不能一掠而过。例如,在接受法庭的最终审判的时候,苏格拉底说:“离别的时候已经到来,各走各的路。而我去死,你们取火。哪一个更好,唯有神知道。”《申辩篇》而起诉书说苏格拉底不仅否认国家的神,而且还宣扬他自己的那些神;但是美立都却说苏格拉底是一个彻底的无神论者。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样来认识这种众说纷纭的现象?到底苏格拉底说的神是什么?以及为什么他就能那么坦然的面对枉死„„

读完此书,与其说罗素在介绍哲学,毋宁说在撰写与哲学有关连的历史。我们对于看清历史巨人的全貌感到无能为力,但是我们决然可以同先人一样进行思考。这既是先天注定,也是我们努力的结果。罗素说:“哲学是诉之于理性而不是权威(这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新教主观主义是不同的,区别在于罗素诉之于理性,而新教是唯心的。理性能让人清醒地看到他人的可取之处,而唯心让人傲慢)。”这是我对罗素最欣赏的一句话。它教人理性,激励人们无所无忌的去学习哲学,研究哲学。

下载《西方哲学史》读书报告(范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西方哲学史》读书报告(范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西方哲学史》课程标准

    《欧洲哲学史》 课程标准 一、 课程概述 (一) 课程地位 西方哲学是哲学门类中的二级学科,是哲学系的一门主干基础课。主要揭示西方哲学从古希腊自然哲学到德国古典哲学的各种哲......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 在书的绪论中:罗素说,哲学乃是某种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它和神学一样,包含着人类对于那些迄今仍为确切的知识所不能肯定的事物的思考;但是它又像科......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 来朴新参加培训也有一周了,培训第一天时,学校就给布置了《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这个作业,当时一看到书名就感觉有些头疼,哲学史,我看过的所有书还没有看过......

    《西方哲学史》教案

    《西方哲学》教案课程名称:西方哲学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考核方式:闭卷考试周学时 :4授课对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第1 教学周/第1-2 节(第1 次课)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使学生初步了......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一) 《西方哲学史》是英国哲学家罗素享誉世界的一部学术巨著。它以其精湛的思想,深邃、广博的学识在全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罗素有一句名......

    西方哲学史习题集(范文模版)

    《西方哲学史》习题 一、填空 1.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位哲学家是,他提出是万物的本原。 2、希腊人最初也是最主要的哲学研究对象是,因此叫做“( )哲学”。它的核心问题是宇宙万物的( )......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txt爱情是彩色气球,无论颜色如何严厉,经不起针尖轻轻一刺。一流的爱人,既能让女人爱一辈子,又能一辈子爱一个女人! 本文由yxyy1992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

    西方哲学史讲稿

    “西方哲学思想”讲稿 一导论 1、西方哲学的源流;古希腊是西方哲学的精神家园。(黑格尔)(希腊得名于神话:普罗米修斯生丢卡利翁和皮拉,他们是大洪水后仅剩的两人,他们的儿子希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