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时间:2019-05-14 17:46: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生“村官”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调查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生“村官”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第一篇:大学生“村官”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大学生电脑主页】—— dxsdianano.com友情提供,欢迎您的访问!

大学生“村官”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崔 杰

实现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迫切需要一大批密切联系群众、带领农民致富、推动农村发展的基层干部,迫切需要一大批有现代知识、现代思维、现代眼光的优秀青年才俊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学生村官”就是二者的最佳结合。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有利于改善村干部队伍结构、促进农村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形成面向基层就业的良好氛围,有利于让大学生在农村基层丰富阅历、磨炼意志、提高能力、全面发展。为此,各级组织部门应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认真搭建平台,推动此项计划有成效地深入开展;“大学生村官”应立足基层,开拓思路,发挥才能,为新农村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笔者以丰都县为例,在调查了解该县农村发展和“大学生村官”现状的基础上,找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个人的几点肤浅建议,仅供决策参考。

一、“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发展历程

(一)自发探索阶段。1995年,为解决“三农”问题,江苏省率先开始招聘大学生担任农村基层干部。1999年,海南省推出“大学生村官”计划,同年,浙江省宁波市采用公开招考方式,成为全国首个推行“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地区。2000年3月,广州市天河区公开招聘52名“大学生村官”,全国各地3000多名大学生前往求职。到2004年底,全国启动这一计划的省市区发展到10个,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地区。

(二)规模试验阶段。2005年7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2006年2月,中央组织部、人事部、教育部等八部委下发通知,联合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此后,大学生村官工作进入大范围试验阶段。从2005年起,北京、重庆、四川、青海、辽宁、陕西、山西、上海、吉林、湖南、内蒙古、云南等省市区先后启动“大学生村官”计划。截至2008年2月底,全国共有28个省市启动了“大学生村官”计划,其中包括重庆在内的17个省市区启动了“一村一大”计划。

(三)全面推广阶段。2008年3月,中央组织部会同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召开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座谈会,部署了从2008年开始,用五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大学生村官”工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重庆率先尝试面向全国招录优秀大学生到村任职,并享受公务员相关待遇。

二、“大学生村官”对促进新农村建设的作用

一是优化农村干部队伍。选拔优秀大学生到农村担任村官,打破了人才的城乡壁垒,有效地推动了人才资源向农村的流动和倾斜,弥补了一些村干部年龄偏大、文化较低、观念陈旧的缺陷,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增添了新鲜血液,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促进了农村人才的合理配置和流动,有效改善了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提升了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二是倡导农村文明风尚。大学生村官观念新,文化高,才艺多。他们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主动开展各项文体活动,破除陋习,弘扬正气,大力倡导文明村风,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带到了农村。他们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和广播,坚持每天播放新闻和农村节目,组织群众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提高了农民的政治觉悟和文化修养。

三是促进农村和谐稳定。农村发生矛盾纠纷后,当事人对当地村干部普遍存在一种戒备心理,担心他们顾及乡里乡亲情面,调解时有个亲疏之分,一碗水端不平,处事不公。我们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法律知识多、见识广、群众比较信任的优势,让他们发挥专长,采取法律讲座、以案说法、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与村民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积极参与调解各类矛盾纠纷,积极化解、灵活处理农村的各类矛盾和问题,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的和谐稳定。四是助推农村经济发展。“大学生村官”入村任职后,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挥农村远程教育网络作用,大学电脑主页 —— dxsdianano.com —— 大学生的百事通 【大学生电脑主页】—— dxsdianano.com友情提供,欢迎您的访问!

通过互联网、会议宣传、专题讲座、举办夜校等形式,积极普及科学知识,大力推广农业实用技术,主动为群众提供致富信息和市场信息,强化农民的市场意识,把先进的知识和技术带到了农村。他们在如何实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选择经济发展模式等问题上,积极开展调研活动,为村上发展出谋划策,为农民出点子,想办法,寻求致富门路,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丰都县“大学生村官”在基层的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

最近,就丰都县第一批58名“大学生村官”半年多来的工作、生活情况,通过向农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发放调查问卷、面对面听取意见、网络对话等形式进行了调研,基本了解了“大学生村官”在基层的现状。据调查统计,只有11.2%的“大学生村官”每周3天以上在村上,大部分的“大学生村官”从事的是乡镇工作,且是村级或乡镇的事务性工作,如打印材料、整理档案、收发资料、接听电话等,创新性开展工作的没有;86%的大学生村官对新农村建设有好的想法和建议,对农村怀有感情、想成就一番事业,但是认为想象与现实差距很大,一些好的想法实施起来很困难,阻力很大;有23%的大学生村官认为村干部对其工作不支持。主要表现为“三难”:

(一)工作深入难

“大学生村官”进入农村,与村民密切联系,是他们发挥优势、有效开展工作的基本前提。调查发现,少数村村民和村干部本位思想和排外心理严重,对新来的“大学生村官”不熟悉、不认识、不了解,或是认为大学生村官在村上呆两年就走了,是一个过渡,干不干事都一样,对他们不抱任何希望。

据统计,80%以上的“大学生村官”认为自己很难与当地村民和其他干部交流,难以深入开展工作,其中感到专业不对口的占30.7%、村里矛盾很复杂的占15%、村里人缺乏认同感的占23.3%、工作无从下手的占21%。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农村人际关系、利益纠葛纷繁复杂,农村工作琐碎、敏感、环环相扣,作为新来者,“大学生村官”很难在短期内被农村社会一下子接纳;二是“大学生村官”自身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大多数村官经历单纯,有的甚至根本没有农村生活的经历,对农村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不够了解,甚至对农民的一些生活习惯感到厌恶。

(二)能力提高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人才是关键。但“大学生村官”知识结构和社会阅历欠缺,阻碍着他们优势的发挥,加之有的“大学生村官”不明白自己下村任职的目的、意义是什么,找不准奋斗目标,把握不好工作的重点、难点,下村后由于种种原因便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工作中不能积极主动的要任务、挑担子、扛大梁,缺乏克服困难和做好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问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缺乏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人际沟通能力较弱,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和业绩;三是组织管理经验缺乏,从目前“大学生村官”构成来看,大部分刚刚离开学校,没有或极少拥有相关社会工作经验;四是自我激励能力有待提高,农村环境复杂,工作繁琐,面对困难和挫折,更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

(三)推动发展难

“大学生村官”下村的首要任务就是推动当地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但是,在调查中多数“大学生村官”反映,在农村想有所作为难,想更好地推动农村发展更难。主要体现在“三不”:一是实施项目不易。尽管我县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大学生村官创业,发展养牛、大棚蔬菜、兴办工厂等项目,但是政策牵引力还不够,资金的筹集还有一定难度,贷款申报程序比较复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农民的积极性难以调动,许多技术性问题也难以解决,缺少专业人员指导“大学生村官”创业。二是领导重视不够。个别村把“大学生村官”仍视为“座上宾”,长时间不分配具体工作,有时仅安排一些临时性任务或只交给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对于“大学生村官”提出的建议和意见不予理睬,不能更多地为大学生村官创造多途径的实践锻炼机会,不能更快地使大学生村官进入角色,不能更好地让大学生村官发挥作用,从而导致大学生村官在农村有劲使不出、有才显不出、有话吐不出。三是人员借用不少。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大学生村官”都是在镇级部门工作,这就大大减少了他们调研村级发展问题、谋划村上发展思路、与村民和村干部沟通的时间,削减了他们推动农村发展的力量,也违背了我市考录“大学生村官”旨在进一步充实基层农村干部队伍、改善农村干部和年龄结构、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意图,使计划的初衷得不到实现。

四、“大学生村官”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建议

大学电脑主页 —— dxsdianano.com —— 大学生的百事通 【大学生电脑主页】—— dxsdianano.com友情提供,欢迎您的访问!

(一)组织部门需增添措施,创新推行“四制”

建议该县“大学生村官”工作领导小组应加大宣传力度、培训力度、指导力度、督促力度。一方面,向大学生村官们宣传和展示全县长远的经济、社会、农村等事业发展战略规划,使大学生村官们静下心、站稳脚、放开胆、创佳绩;另一方面,向基层各级宣传灌输中、市、县有关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的目的、意义、要求等,让各级领导真正认识到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全面意识到其有效性和操作性,转变思想观念,切实共同解决“大学生村官”下村后面临的诸多问题和困难,为“大学生村官”服务新农村建设、推进农村发展扫除一切障碍。笔者认为,组织部门在认真贯彻落实现有各种措施、各项制度、各类政策的基础上,建议创新推行“四制”。

第一,创新培养方式,突出重点,推行“交流制”。

组织部门应有效地为“大学生村官”提供多种发展渠道和学习深造机会,对特别优秀的、各方面能力较强的、潜力较大的、已有2年基层工作经验的“大学生村官”进行重点系统培养,确保2年后培养出一批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人才进入公务员队伍,甚至走上领导岗位,增强丰都县的人才力量。

一是实行定职定责。在明确他们担任副书记或主任助理的基础上,结合他们的专业特长,安排工作岗位,明确工作职责和分工,有意识地让“大学生村官”挑担子,直接参与到村级事务决策、管理和处理繁杂工作中去,增强他们分析解决问题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

二是实行挂职学习。在“大学生村官”中可以试点实行交叉任职和异地挂职。即“大学生村官”在原分配村干满半年后,工作成绩、个人表现突出的,可以与相对落后村的“大学生村官”进行交叉任职3-6个月,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如条件允许,还可以到其他区县新农村建设搞得好的村挂职学习锻炼3-6个月,学习先进村的发展理念,借鉴先进村的发展模式,汲取先进村的发展经验,来推动丰都县的新农村建设。

三是实行顶岗锻炼。针对“大学生村官”缺少农村工作经验、缺乏农业相关知识的实际,建议选拔一些“大学生村官”到县级农委系统相关部门科室顶岗锻炼,目的有二:一是通过顶岗锻炼、专题教育,加深他们对农业农村理论知识、文件精神、政策法规的理解,尽快实现角色转换,提升综合素质与农村工作能力;二是“大学生村官”可以更好地与农委系统人员进行沟通、交流、联系,尽量得到他们的支持、信任和帮助,便于了解发展农业项目的具体操作程序和要求,积极争取项目,发展农村产业。

四是列席重大会议。采取多种渠道跟踪培养,把“大学生村官”当作子女关爱、当作人才使用、当作后备干部培养,建议让他们列席县委全委(扩大)会议、县(镇)人代会、县农业农村工作会等重大会议,让他们了解全县的发展思路,聆听县委政府对农村工作的战略部署,并邀请县委领导定期不定期地与他们进行面对面交流,增强他们服务我县新农村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第二,落实有关措施,强化责任,推行“导师制”。

一是明确导师助成长。针对大学生对农村工作不了解、缺乏基层工作经验的实际情况,可以实行“导师制”,为每位大学生村官指定一名镇级领导、镇级干部、村社干部专门负责指导。不能将此项工作只停留在文件上、口头上,要落实到行动中去,要制定配套的考核办法和监督机制。建议:“大学生村官”每月要向导师提交上月工作小结和本月工作计划,并说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导师要对工作小结进行点评,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并安排相关工作任务、提出工作要求,且半年为“大学生村官”布置一篇调研课题,真正起到“传帮带”的作用。通过采取“传帮带”等多种措施,帮助“大学生村官”了解镇情和村情,培养“大学生村官”处理复杂问题和完成急、难、险、重任务的实际能力。同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大学生村官从小事做起,在一点一滴中培养与群众的感情,在工作中尊重农村、尊重干部、尊重群众,在与干部群众融洽相处的基础上发展自我。

二是聘请导师建社团。整合所有“大学生村官”资源,发挥“大学生村官”年纪轻、有文化、见识广的优势,着力组建“大学生村官”社团组织,充分调动“大学生村官”的积极性,变“一个人服务一个村”为“一个团队服务一个村”,努力形成人才共用、资源共享、新农村共建的局面。建议由县委组织部、县人事局、团县委等单位牵头,聘请县级相关部门专业人员为指导老师,根据“大学生村官”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分别成立义务家教辅导队(主要是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家教服务,由当地的村官了解情况、收集信息后,报辅导队,再由辅导队统筹安排队员利用周末时间在指定地点或学生家中对一些课程进行大学电脑主页 —— dxsdianano.com —— 大学生的百事通 【大学生电脑主页】—— dxsdianano.com友情提供,欢迎您的访问!

义务辅导。)、政策文化宣传队(主要是将一些政策等内容彩排成喜闻乐见、积极向上的文艺节目,由大学生村官深入农村进行文艺表演,这样既能够宣传政策,又能够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农忙助耕服务队(在农忙季节,帮助无劳动力的农户突击搞好播种和收割,使农民不误农时,确保生产正常发展;组织生产大户和科技示范户,帮助生产方式落后、农业经济效益差的群众转变生产观念,调整产业结构,引导科技生产,提高科技能力和经济效益,实现生产发展的目标。)、爱心援助帮扶队(建立生活困难群众与“大学生村官”一帮一结对子的救济机制,一是组织和发动“大学生村官”在重大灾难、春荒和春节等重要时节进行及时的生活资料上的救助,确保困难群众度过暂时困难;二是加强科技知识、文明知识、卫生知识的教育和培训,变“输血式”帮扶为“造血式”帮扶,通过科技救助、产业帮扶,文明引导、环境整治等方式提高困难群众的生产能力、文明程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逐步实现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目标。)等四支队伍,积极开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活动。第三,注重考核奖惩,创新载体,推行“评比制”。

一是建立动态考评机制。改变年终综合考评“一锤定音”的现象,实行动态考评制度,定期和不定期组织村干部、村民代表和乡镇干部对“大学生村官”进行民主测评,并把考评结果记入本人档案作为任用、选拔、评先的重要依据。同时,对个别表现不好、工作松懈、骄傲自满的“大学生村官”进行提醒教育,对群众意见较大、工作不胜任、考核不合格的,解除合同,确保出口畅通。

二是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广泛开展以“比学习、比能力、比创新、比业绩,争做优秀大学生村官”为主要内容的“四比一争”活动和以“开展一次专题调研、联系一个企业或农户、提出一条合理建议、传授一条致富信息、帮扶一名留守儿童”为主要内容的“五个一”主题实践活动,激发“大学生村官”的活力,让“大学生村官”融入农村、喜欢农村、发展农村。

三是宣传推介优秀人物。建议每年组织开展一次县级“优秀大学生村官”评选活动,采取基层推荐、县委确定、群众评选、结果公示、表彰奖励的程序,将在基层农村作出突出贡献的、为人民群众默默奉献的、推动农村发展有所作为的“大学生村官”的先进事迹利用各大媒体进行大势宣传,特别典型的,要向中央、市委推荐,全面掀起全社会支持、关心、尊重“大学生村官”,树立我县“大学生村官”的光辉形象,并推荐优秀“大学生村官”参加各条战线先进人物评比活动,增强我县“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激情和昂扬斗志,为更好地推动“大学生村官”计划营造良好的氛围。第四,激发创业热情,加强引导,推行“创业制”。

为推进农村又好又快发展,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鼓励大学生村官发挥所长,提高参与发展的主动性,县委组织部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引导大学生村官创业。目前来看,效果并不佳,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村官”并不多。笔者认为,组织部门应树立起“宽容失败者、褒扬试验者、鼓励干事者,反对不动者”的思想,营造需创业、想创业、敢创业、能创业的氛围,加大宣传引导力度,要求每一位“大学生村官”两年内必须要发展一个项目,或引进、兴办一家企业,或领办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其一规模不限,可以投资几万元至几十万元不等,县上要落实专人具体负责“大学生村官”创业的服务工作;其二内容不限,可以发展养殖业、种植业、加工业、民营企业等,重点发展我县主导产业,重点围绕土地流转和林权改革两篇文章下功夫;其三体制不限,可以采取民间资本股份制、个人独资、农民土地入股等方式,只要能够为农民提供增收渠道和就业岗位就行,从而切实做到以产业促进农村发展,以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二)“大学生村官”应主动作为,力争当好“五员”

“大学生村官”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新生力量,应找准坐标,立足实际,主动作为,为农村带来新思想、新观念、新思路、新举措,认真分析农村内外形势,着力借鉴先进地区农村发展经验,大力推广适应农村发展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围绕转变农民封闭思想,提高农民自身素质,带领农民增收致富,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四大目标,尽力当好“五员”。第一,充分发挥优势,当好“宣传员”。

一是做好政策内宣。大学生村官下村的首要任务是大张旗鼓地宣传党的各项惠农政策、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方针政策和总体目标任务,达到入户、入院、入人心,激发广大农民群众建设新家园的劳动热情,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努力在全村掀起新农村建设的新高潮。二是搞好对外宣传。大学生应该借助大学电脑主页 —— dxsdianano.com —— 大学生的百事通 【大学生电脑主页】—— dxsdianano.com友情提供,欢迎您的访问!

报刊、网络等现代多元媒介,宣传村上的基本概况、人文历史、自然风光、特色产业、发展优势、发展思路、招商引资项目简介等,为村上搭建一个宣传推介的平台。三是培育新型农民。大学生村官应以县上组建的社团组织、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系统和互联网为载体,以村级公共服务中心为阵地,充分利用现代资源、发挥人才优势,在忙闲、周末、节假日、晚上等空余时间,开办新型农民培训班。在深入调查民意的基础上,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口头讲解、观看教育片等形式,实行课程预安排制度,定时公布课程安排,定期组织收看、学习,为农民传授农业科学技术、市场经营管理、预防自然灾害、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实用知识,让更多的人逐渐认识、了解和接受“大学生村官”,自觉地参加学习和培训,不断扩大培训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为培养新型农民奠定基础。第二,立足当地实际,当好“参谋员”。

村级决策关系到一个村今后一段时间甚至长期发展的方向。限于农村干部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对外界了解不多,村级决策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大学生村官”进村后,应把外面的新鲜事物和专业文化知识带进村里,深入到各家各户,通过座谈、聊天等方式,全面系统地掌握所在村情况,摸清所在村的家底,对所在村的人员结构、土地面积、现有资源、可开发利用资源、劳动力状况等基本情况做到了如指掌,并完成一篇关于所在村基本情况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的调研报告,为村级的经济发展出谋划策,帮助村上制定切合实际的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第三,加强村务管理,当好“勤务员”。

村级“两委”作为我国行政机构的最基层组织,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中央的一切战略决策都需要基层农村贯彻落实,尤其是在新一轮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和起步阶段,更需要农村干部顺应形势、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大学生村官”理应如此,努力协助村干部搞好村务、党务、廉政建设、重点工作等,积极推行村务信息化管理,高质量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热心为广大农民提供各类信息,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严格按照村民事务代办制、限时办结承诺制、“三会一评”制度、廉洁自律制度开展工作,增进与农民的感情,提高自己的威信。

第四,深入了解民意,当好“调研员”。

“大学生村官”身在基层,面对基层,直接与农民打交道,了解农民的想法,倾听农民的心声,能够方便快捷地收集到“三农”的第一手资料,围绕农村改革发展开展调查研究,摸清经济发展的底数,找准经济薄弱的症结,并将收集到的情况和问题加以整理、归类、分析、思考、研究,提出个人的一些观点和群众的期望,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如实反映、建言献策,打通信息不畅的“瓶颈”,为市、县、镇三级制定政策提供参考性建议。

第五,围绕农村发展,当好“导航员”。

“大学生村官”应充分发挥自己知识新、观念新的优势,把发展农村经济作为工作的重点,在学习、服务、参与经济工作中展示才华。一是积极引导返乡农民工创业。当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部分外出务工农民工纷纷返乡,其中有许多农民工是有资金、有技术的,他们很想到家乡来干一番事业,就是不知道干什么?怎么干? “大学生村官”应多走访返乡农民工,了解他们的想法、创业意图,帮助他们制定《项目可行性报告》,为他们办执照、建厂房、引人才、找市场给予大力支持,做到创办一个,成功一个,带动一片,壮大一村。二是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学生村官”应向农民宣传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意义,澄清一些模糊认识,鼓励懂经营、善管理的能人和村干部创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或者“大学生村官”自己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挥农村发展“领头雁”的作用,并勤奋学习相关知识,加强与县供销社的沟通联系,争取他们派专人支持,具体解决在实际创办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指导合作社内部的运行机制和内部管理,使之达到规范、科学的要求。通过专业合作社,农民可以联合起来,扩大生产规模,促进农业的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生产经营;可以联合起来从事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可以联合起来从事农用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业机械的租赁、农产品的贮藏和销售,以及农业技术信息服务等,促进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

大学生村官力量有限,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农村的发展需要各级政府的不懈努力,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持,需要农村干部和农民的参与配合,更需要“大学生村官”的积极有为。笔者相信,只要“大学生村官”在农村一线历练意志,在农村舞台上磨砺成才,把理想付诸于行动,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大胆实大学电脑主页 —— dxsdianano.com —— 大学生的百事通 【大学生电脑主页】—— dxsdianano.com友情提供,欢迎您的访问!

践,发挥才干,必将成长为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者和推动者,必能为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推波助澜。(作者单位:丰都县兴义镇杨柳村党支部)

大学电脑主页 —— dxsdianano.com —— 大学生的百事通

第二篇:新农村建设调查与思考

中共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构建和谐社会,这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是“十一五”规划的重要部署。人民法院作为国家的审判机关,担负着打击犯罪,调节社会经济关系,定纷止争,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的重要职责,是调处矛盾纠纷的最后一道防线,是促进和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在全国上下轰轰烈烈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热潮中,农村平安建设是一个综合治理的系统工程,基层人民法院如何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深入开展农村平安建设,更好地服务于新农村建设,已经成为摆在人民法院面前的现实问题。下面,笔者结合审判工作实际,分析新农村平安建设中涉农案件的特点、形势以及司法需求,提出基层人民法院深入开展农村平安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建议,供大家商榷。

一、在新农村建设中,基层人民法院审理的涉农案件的特点和形势

(一)土地问题成为农村矛盾的重点。

农村土地权属纠纷,土地补偿纠纷等案件大量增加,纠纷呈现出涉及面广,数量居高不下,矛盾纠纷日益复杂化的特点。在农业税费免征之前,大量农民外出,将承包地弃耕,或由他人代耕,对土地没有什么利益之争。农业税费免征之后,国家出台了很多惠农政策,耕地也有了补贴,农民纷纷争田要地,因此产生多种土地纠纷。加之,在新农村建设中,乡镇招商引资、征用土地、拆迁房屋时没有及时处理好农民的切身利益而产生的矛盾和纠纷。特别是国家建设征地补偿标准低于经营性项目征地,使群众不满,使大量矛盾纠纷集中到基层人民法院,产生较多不稳定因素。

(二)农村债务纠纷增加。村级债务问题不仅制约了村级集体经济和公益事业的发展,而且严重影响了基层组织的正常运转,成为引发农村矛盾纠纷,危及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许多农民借钱给集体使用,村集体长年无钱还债,使农民不得不走到法院,寻求公平和正义,然而基层法院判决后,因村集体无收入,造成无法执行,增加了许多不稳定因素。

(三)婚姻家庭、相邻关系、损害赔偿等民事纠纷增加。

随着经济发展,农民夫妻双方或一方常年在外务工,已是常事,夫妻双方逐渐缺少沟通,加之外界富裕生活的诱惑,双方不能同甘共苦,而是追求个人物质享受,导致大量离婚案件涌向法院,而且婚姻家庭案件更多的涉及财产分配。因双方矛盾尖锐,常有损坏财产,人身伤害等恶性事件的发生。相邻关系纠纷多是积怨较深,双方敌意较大,有些甚至发展成多人乃至家族之间的矛盾和斗殴。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多数农民都购买了农用车、耕田机等,一方面给他们生活带来许多方便,但由于缺乏专业培训,交通规则意识淡薄,产生大量交通事故案件。

(四)农村刑事案件增多,农民违法犯罪案件上升。从类型上看,多涉及盗窃、赌博、抢劫、故意伤害、放火、及破坏生产经营等。从行为主体上看,因父母在外务工,青少年缺乏教育,认知能力差,法律意识淡薄,违法犯罪现象增加,另外是流动人口违法犯罪的比例居高不下。以致农村社会治安环境令人堪忧。

二、新农村建设司法需求分析

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过去的新农村相比,有着显著的不同。其建设目标就是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真正把农村逐步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通过近年司法实践和调研分析,笔者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司法的需求是全方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特别是人民法院司法工作密切相关。

需求之一: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是和谐的农村。

要求法院在审判工作中多做调解工作,化解农村矛盾。坚持“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案结事了”的原则,实现办案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政治效果的高度统一。

需求之二: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是社会安定的农村。

人民法院应当积极参与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建设平安乡村,为创建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治安环境作出积极努力。通过运用审判职能打击农村社会治安犯罪、丑恶现象;通过积极处理好农村的涉诉来信来访有效解决矛盾;通过就地公开开庭、送法进村等活动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普及农村生产生活常用的法律知识;通过指导乡村民调组织提高其解决民间纠纷的能力水平。

需求之三: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是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有序发展的农村。

生活水平提高、经济发展,需要井然有条的经济秩序为基础和保障。作为基层人民法院,就要高度重视涉农案件的公正高效审理。通过公正审判,并以实际办案效果,为确保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一方面要对破坏农业生产、破坏经济发展犯罪进行重点打击。另一方面还要对迅速增多的与农村经济生活息息相关的土地承包、土地流转、土地权属、涉农经济往来合同等纠纷案件重点研究与审理、执行。

需求之四: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是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受到有力司法保护的农村。

要求人民法院,在坚持公正司法的同时,还应牢固树立便民利民理念,在工作细节上千方百计为当事人着想。切实加强司法救助,尽力简化诉讼程序,做到坐堂立案与电话立案、巡回立案等形式相结合,书面起诉与口头起诉相结合,坐堂问案与巡回办案、办案进病房、办案到田间地头等形式相结合,进一步方便农民,减少诉累,降低诉讼成本。

需要之五: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是弘扬社会主义道德的农村。

法院应把审判活动作为倡导优良道德、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通过正确审理婚姻家庭案件,积极倡导尊老爱幼、家庭和睦的优良传统。通过对农村公序良俗的采纳支持农村良好风尚。通过公正审理各种违约案件,树立诚信意识。通过妥善处理相邻关系纠纷,提倡农村团结互助的邻里关系。通过追究各种犯罪的刑事责任,弘扬正气,营造守法光荣违法犯罪可耻的氛围。在就地开庭、案件调解、做当事人思想工作、解答当事人疑问、送法进村、法制宣传等活动中,以法律和道德为基点广泛宣讲,使社会主义道德深入人心。

三、基层人民法院如何深入开展农村平安建设的建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全社会的支持,需要各行各业的共同努力。基层人民法院只有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结合审判工作实际,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推进农村平安建设。除以上分析外,在当前,需要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增强开展农村平安建设的意识

人民法院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自觉把审判工作置于党和国家中心工作之中,找准审判工作为大局服务的结合点、着力点,使法院工作始终与大局工作合拍、同步。农村的社会稳定,农民能安居乐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提和基础。人民法院必须充分认识所肩负的重大职责,真正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切实增强为新农村平安建设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贯彻“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指导方针,努力践行“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牢固确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牢固树立司法为民理念,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充分发挥职能优势,通过深入农村贴近群众,努力做到不因案件的审判影响、妨碍农业生产,及时发现并平息可能激化的矛盾因素,最大限度地维护好农民的各项合法权益,积极为新农村平安建设服务。

(二)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深入开展农村“严打”整治斗争

打击制裁犯罪、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人民法院在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

一是 依法从重从快打击农村各类严重暴力犯罪和黑恶势力犯罪以及多发性犯罪等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安全感的犯罪;严惩侵害农民利益、损害农村集体财产的刑事犯罪;坚持打击与预防并重,积极参与平安乡镇、平安村庄建设,有效预防农村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的发生,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

二是认真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在“严打”斗争中,坚持罪刑法定、罪刑相适应等刑罚原则,依法正确地定罪量刑,确保罚当其罪;对刑事犯罪区别对待,做到既要有力打击和震慑犯罪,维护社会安定有序,又尽可能减少社会对抗,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以取得更好的社会效果。对具有犯罪情节轻微、主观恶性不大、积极挽回损失、受害人谅解等情节的犯罪人员,尽可能地给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依法从轻或减轻处罚。

三是积极参与“严打”集中整治行动。与有关部门积极配合,根据辖区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社会治安形势和违法犯罪态势,采取集中打击、专项斗争、专项治理、重点整治等多种有效形式,有针对性地打击突出犯罪活动,增强打击效果。

(三)不断创新司法为民措施,依法审理好各类民事案件,及时调处农村社会矛盾,促进农村平安建设

一是不断创新审判工作方式。积极推行巡回审判制度。在立案、排期开庭、审理和执行的各个环节,都要充分考虑农民生产季节性强的特点,合理安排开庭时间、地点,以保证生产不受影响。与时俱进地发挥和丰富“马锡五审判方式”的便民精神,对有典型意义的案件和当事人因特殊原因不便到庭的案件,承办法官要主动携卷下乡,到当事人所在地开庭审理。

二是进一步落实好各项为民、利民、便民措施。对各类涉农纠纷案件,要依法及时立案,为相关争议的解决提供司法救济。要认真落实司法救助措施,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农民,符合法定条件的,应当给予减、缓、免交诉讼费,让有理的农民打得赢官司,让无钱的农民打得起官司,彰显人民司法为人民的优良传统,体现司法的人文关怀。

三是在方便诉讼上下功夫。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尽量扩大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缩短办案周期,及时化解纠纷,避免讼累。与此同时,还要针对部分农民文化水平比较低的实际情况,做好裁判文书的改进和规范工作,力克文书篇幅冗长、表述繁琐、说理深奥的弊病,提倡文书制作简洁,说理明了,让农民当事人一目了然。通过制定各种有针对性的举措,真正让广大农民享受到司法为民的实惠。

(四)强化调解意识,及时化解农村矛盾纠纷,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平安建设提供有效保障。

调解出和谐,提前一步化解矛盾,从源头上化解矛盾,在基层化解矛盾,成为农村平安建设的着力点。

积极探索建立以调解为核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调解集法、理、情于一体,能较好地平衡当事人之间的利益,有效节省司法资源,是解决民商事矛盾纠纷的最佳方式。基层人民法院要按照最高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遵循“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案结事了”的要求,不断加大诉讼调解力度,既当定纷止争的裁判员,又当辨法析理的宣传员,引导群众采用正确的态度理解法律、对待纠纷、解决矛盾。及时妥善地处理人民群众申诉信访中反映的问题,疏导化解矛盾纠纷,实现司法效果和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的统一。

在调解程序上,把调解原则贯穿于庭前、答辩、开庭、宣判前的全过程;在调解时间上,建立双休日、夜间法庭,只要当事人愿意,随时随地进行调解,在调解方式上,不拘形式进行电话调解、面对面调解、背对背调解等。实现调解工作在调解理念、程序、时间和方法上的突破,做到案结诉息。

在调解过程中,一是坚持热心、耐心、细心的工作方法,感化当事人。二是充分争取一切可利用的条件,邀请当事人所信服的人、说请人参与调解,细心把握稍纵即逝的和解机会,及时促成和解。三是坚持巡回就地办案,引导当事人的邻居去疏通其思想,借助当事人周围邻居的舆论促成和解。

(五)改革执行方法,加大执行力度,维护法律尊严

以实现当事人合法权益为目标,努力破解“执行难”。不断加大对影响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的案件、事关经济发展的案件和金融纠纷案件的执行力度。改进执行方法,穷尽执行措施,探索建立执行威慑机制,积极开展执行和解的协调引导工作,促进当事人自动履行生效裁判。逐步规范执行财产评估、鉴定、拍卖、执行款物管理等执行行为;依法适用执行强制措施,加大执行力度,提高执行案件的兑现率,最大限度地使当事人的合法权利落到实处。

(六)全面加强人民法庭工作,切实抓好农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

人民法庭是人民法院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和窗口,它同老百姓距离最近,接触最多,不仅审理着基层法院一半以上的民商事案件,而且还承担着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指导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在广大农村进行普法宣传教育等繁重任务。因此,加强人民法庭建设,不仅是人民法院基层建设的重中之重,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需要。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人民法庭建设要抢抓机遇、狠抓落实,“软、硬”件建设一起上,基础建设和审判管理一齐抓。重点是按照方便当事人诉讼、方便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原则,体现人民法庭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要求,进一步调整人民法庭的设置,努力实现布局规范化的要求。要加强法庭规范化管理,针对人民法庭工作的特点和人民群众诉讼的实际需要,完善人民法庭的立案和审判流程管理制度、巡回审判制度等,确保实现公正和效率。

进一步健全完善矛盾纠纷预防、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加强司法调解,完善解决农村争端的机制。高度重视和解决农村因土地承包、土地征用、拖欠农民工工资、邻里纠纷问题等引发的矛盾纠纷,依法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妥善处理好农民群众最关心的各种利益关系,理顺农民群众情绪,努力把社会不稳定因素解决在萌芽状态,有效预防和减少因矛盾纠纷激化而引发越级上访事件、群体性事件和 “民转刑”案件。

(七)结合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积极做好法制宣传工作

开展“服务新农村、送法进万家”活动,既向人民群众宣传了诉讼法律知识,又锻炼了队伍,增强了人民法院工作透明度和社会公信力,充分利用法院熟悉法律和政策的优势,积极开展公开审理、公开宣判、以案讲法等各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活动,提高农民群众学法、守法、用法、护法的意识,让农民了解怎样打官司,增强其依法办事能力。同时,与各行政村人民调解组织建立定点联系制度,指导帮助他们开展调解工作,将大量民事案件和矛盾解决在村内。结合司法实践,认真研究农村平安建设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向党委、政府及农村基层组织提出加强和改进工作、解决突出问题的司法建议,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

(八)加强和改进信仿工作

一是热情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妥善处理各种治安隐患。为来访者排忧解难。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依法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在处理来访中,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方针,注重对信访人做疏导、说服工作,采取以案释法、循循善诱的方式,解决纠纷,化解矛盾。

二是妥善化解矛盾纠纷。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和依法纠错的原则,努力解决涉诉信访案件。建立健全“三化”管理:信访网络化,以信访接待室为主体,案件承办庭为依托,纪检组监察室为协助,院长预约接访为保证的信访网络;运作机制化,实行接访流程管理,信访接待室负责来访登记,初访处理,分流督办,案件承办庭限期处理,对涉及工作人员违纪的案件,由监察室调查处理,对上访老户和易引起矛盾激化和群体性事件的,由信访接待室办理院长预约接访;责任明确化,从案件承办人、庭室负责人、信访接待室到院长,所承担的责任都进行了明确划分,形成了信访工作人人有责,互相配合,齐抓共管的大信访格局。对可能发生上访的重大案件,严格实行定案件、定人员、定措施,院领导包案的“三定一包”责任制,确保问题能得到及时妥善解决。

三是依法处理好上访问题。把信访工作当成体现司法为民的第一窗口,认真对待群众上访,对信访中发现的审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坚决纠正。改变信访方式,将信访窗口前移,变上访为下访,结合巡回办案、法制宣传等进社区入农户,开展信访工作,及时了解情况,化解矛盾。

(九)强化支持和指导人民调解工作的力度,深入开展“和谐农村”、“平安农村”建设

人民调解制度是我国解决社会矛盾纠纷机制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又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符合当前多元化、多途径解决民事纠纷的世界潮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各类民事案件的不断上升,人民调解不但不应弱化,反而应该加强,充分发挥作用。

一是完善程序。针对全院调解工作状况,结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的实施,组成人民调解工作指导组,指导全县各级调解组织逐步规范调解程序,确保调解协议受到法律保护。

二是建章立制。指导各级人民调解组织相继建立五项制度:一是纠纷管辖责任制度。基层发生纠纷,村调委会在第一时间掌握信息,主动工作,争取纠纷不出村、不上移。二是疑难纠纷转办报告制度。调解未果的案件,及时移交乡(镇)调委会做好调解工作。三是定期排查报告制度。村调委会建立健全月报、季报、年报制度,及时向上级上报各类报表及信息。四是集中排查调处制度。集中人力、集中时间定期解决重大疑难矛盾纠纷。五是回访制度。组织有关人员对已调处完毕的矛盾纠纷特别是重大疑难纠纷进行回访。

三是加强培训。充分利用乡(镇)召开的各种会议,见缝插针,向人民调解员讲授民法通则、合同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继承法、婚姻法等常用的法律知识,提高人民调解员的法律水平和调解纠纷的能力。聘请部分调解员担任人民陪审员,轮流组织参加旁听庭审,使每一个调解员都有机会亲临法庭,潜移默化地传授调解经验。

总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当前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社会和谐离不开广阔农村和广大农民的社会和谐。基层人民法院深入开展农村平安建设,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减少农村不稳定因素,体现司法为民的根本宗旨,不断开拓法院工作新局面。

第三篇:新农村建设与大学生村官政策

形势与政策期末(论文)

新农村建设与大学生村官政策

年 级: 学 号: 姓 名: 专 业:

指导老师:

二 零 一 三 年 五 月

摘要

2008年10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引导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大学生村官政策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培养党的接班人、使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的重要举措,对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深远和重大的意义。

论文将以三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为新农村建设中大学生村官政策的意义,第二部分为,目前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的困境,第三部分为如何改善这一困境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大学生村官; 政策;

正文

1、新农村建设中大学生村官政策的意义

我国农村发展非常缓慢,相对城市而言,无论是从速度还是从质量上来说都明显滞后。造成农村与城市发展差距拉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在众多的问题和原因之中,农村精英的严重流失成为了农村发展出现恶性循环中主要的一环。

目前,我国农村干部普遍存在年龄偏大、文化较低、观念陈旧等特点,大学生村官为高知识、高文化的群体,在高校接受过系统的教育,他们视野开阔、知识丰富,他们的加入使该地区的基层组织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活力,他们活跃的思维、先进的见识和意识,都能给村里的经济带来发展。

首先,大学生拥有比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活跃的思维以及很强的适应能力,积极向广大农民群众普及科学知识,传播先进文化,大力推广农业实用技术,主动为群众提供致富信息和市场信息,强化农民的市场意识。积极开展调研活动,为村两委出谋划策,为农民出点子,想办法,寻求致富门路,能够有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

其次,实行大学生村官政策,不仅仅对农村建设有意义,对于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也具有长远意义。就业问题是当前大学毕业生面临最大难题。实行大学生村官计划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一条新的道路。

最后,实行大学生村官政策,还有利益对青年人才培养。有利于让广大高校毕业生熟悉国情了解民情不断增强热爱农村、扎根基层、服务人民、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利于让他们在艰苦的基层经风雨、见世面,丰富阅历,磨炼意志,提高能力,全面发展,成为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希望。

2、目前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的困境

困境一:在政策中有留村任职这一出路。这条是鼓励优秀大学生村官参加村里的选举。然而,在中国大陆农村实行的是村民自治制度,按照选举法的规定,只有本村的人才有资格参与选举,而大学生村官基本上不是本村人,即便少数是本村人,但由于农村复杂的宗派关系,一个不怎么被群众熟悉、才来没几年的大学生也很难选上。如果大学生村官是中共正式党员的,一般安排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助理职务;是中共预备党员或非中共党员的,一般安排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职务;是共青团员的,可安排兼任村团组织书记、副书记职务。

困境二:大学生在校学的专业往往与农村所需要的村官能力是不相符的。许多‚大学生村官只拥有一个大学生的光环,而缺乏农村工作的知识背景和农民迫切需要的实用技术,所以不能很快与农民沟通和建立感情。更有甚者,一些地方的村干部不想让大学生“村官”插手本村的事,一般就安排其打打字、写写报告,报送材料诸如此类的琐碎之事。担任助理这样的职务,并没有多少实权,最终的决定权还是掌握在支书或者村主任手里,有什么想法,想要开展工作,要是得不到其他村干部的支持也只能无可奈何。大学生自身的专业不对口,又得不到重用,这就很难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其优势。

困境三:大学生自身的利益没有得到更好的保障。大学生村官第工作期间的年总收入不高,各类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的单位缴纳制度不够完善,也没有人才开发基金用于大学生村官的培训和培养,更没有设立创业基金用于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的启动和运行,大学生进入村官这一行业的对大多数家庭条件不好,而并没有相关的政策为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创业提供免息或者低息贷款。

困境四:大学生步入这一行业的动机各异,有不少大学生从一开始就不是冲着扎根农村的远大理想,不是自愿地、主动地、发自内心地、真心真意地想服务农村,而是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下的无奈选择;更多的是为以后可以进入公务员行业做的一个跳板,大学生认为只要待上几年,到时候就会有机会到其他地方去工作,这样的想法使他们并没有真正地做到为人民服务。他们不会留在农村一辈子,做村官只是权宜之计,是退而求其次的无奈选择。这些动机各异的大学生“村官”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发挥作用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去落实科学发展观,则有待时间和实践的检验。

3、如何改善这一困境

一是谨防诱发新的矛盾和不稳定因素。

大学生村官,宣传时红红火火,被社会所高度期盼,聘期结束时,却无力解决他们的出路。当初缓解就业压力的初衷,现在不仅重新爆发,更有放大的趋势。处理的不好,几十万的大学生村官必将是新一波影响社会稳定的因子,而且由于其受过良好的教育,不容易被糊弄,处理起来就显得更棘手。

二是明确大学生村官的身份

进一步明确大学生村官的身份角色定位,这样大学生村官就不会因身份尴尬、角色定位模糊而困惑,也使他们有安全感和自豪感,能安心扎根农村建功立业。为此,可以用统一规范的法规和制度及公务员的待遇来规范确定大学生村官的标准,用好的明确的政策和待遇留人,使之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

三是提高福利待遇,设立专项基金,成立专管机构,搭建交流平台 大学生村官是一个特殊群体,应单独设立人才开发基金用于大学生村官的培训和培养;设立创业基金用于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的启动和运行;建立更专业、规范的大学生村官网和论坛。加强大学生村官之间工作和情感的交流,大力宣传做出突出业绩的大学生村官的典型事迹,邀请优秀大学生村官回校与校友座谈交流,形成倡导到基层建功立业的氛围。

大学生村官无论是在职还是离职后政府都应给予一定的福利保障优惠措施这样才可以使大学生村官们安下心来放手去工作去创业致富。才能使大学生村官更好地在农村发挥才智为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

四是各级帮扶,绩效绑定。

确定乡镇、村、农村工作指导员三级与大学生村官自身的结对帮扶制度,全方位、多途径地帮助指导大学生村官,向其传授农村工作经验,使其尽快了解农村实际情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各级在考核过程中可将大学生村官的业绩与其帮带者的业绩直接挂钩,并制定相关奖惩措施,确保帮扶制度的落实。

对大学生村官的考核要尽快建立可量化指标体系,并严格按照该体系进行月评、季评、半年评、最终按一定比例进行年终考评,考核方式实行自评+互评+政府相关部门评分按比例相结合的模式,其中互评包括村民意见和其他村官意见,每年考核结果张榜公示并预留意见反馈时间,考核机构组织人员对反馈意见进行审核并将最终评定结果公布且记入大学生村官管理档案。配合考核体系建立多重激励制度,确保大学生村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是后期保障措施

大学生村官合同期满离职后,政府要给予一定的优惠措施,让他们在其他领域竞争有一定优势。目前政府也做了相关工作,但政策仍需进一步完善。政府要进一步落实出台的相关政策,为其提供更多帮助,一、尝试与教育部门及高校协商推荐部分优秀的大学生村官进入高校免试就读研究生进行进一步深造。

二、提供公务员考试选拔优惠政策,对于年考核优异的大学生村官建立加分制度,有些公务员岗位可以专门从大学生村官队伍中进行考核选拔。同时邀请相关专家学者授课,免费为大学生村官提供指导和帮助。

三、对于有意向继续在农村创业的大学生村官,有针对性地为其提供相关创业培训,对可操作性、可行性强的项目政府提供相关技术、信息、资金支持,并给予适当优惠政策。创业培训指导要形成一个有效的、定期、长期的培训机制。

大学生到村任职是一项全新的工作需要在实施过程中深入进行研究不断总结经验这样才能确保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健康开展并取得扎实成效。

参考文献:

1、实践“大学生村官”计划的问题及出路

2、推行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践与思考

3、“大学生村官”发展研究报告

4、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中存在的认识误区及解决对策

5、大学生村官为何不愿扎根农村

第四篇:新农村建设关于我市农村金融服务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改善投融资环境 助推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关于我市农村金融服务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2009-11-16 09:45:19

翟居兴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建设新农村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如何调动银行和社会资金支持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既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晋城的必然要求。

一、建设新农村蕴涵着金融业发展的巨大商机

从我市一年多来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效果看,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不仅证明了“三农”工作的有效开展,同时也为晋城市金融业服务支持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巨大的商机。

(一)新农村建设项目的启动,为金融业支持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服务介入基础。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我市初步创出了现代文明、城镇带动、工矿支撑、生态家园、旅游拉动、移民搬迁、凝心聚力七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模式。随着新农村建设力度的加大,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业项目相继启动,农业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农业基础得到巩固。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在国家粮食直补及综合补贴政策的激励下,随着综合生产能力的逐步提高,2006年,粮食生产在播种面积较历史最高年(1998年)减少约20万亩的情况下,总产突破17亿大关,达到17.06亿斤,创历史最高水平;单产突破250公斤大关达280.6公斤。总产及单产分别较1985年增长96.32%和88.5%,年平均递增3.3%和3.1%。

在农业产业化经营方面,我市目前共有各省各类龙头企业128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8家,市级35家,全市目前共建农村专业协会、农村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29个,覆盖农民3万户。同时还推出了21个“十一五”农业技术推广示范项目,建设投资额共计1.82亿元。

农村基础设施水平也明显改善,生态环境逐步好转。目前,全市2270个行政村,通公路的2251个,通电的2268个,通电话的2256个,安装有线电视的村2095个,通达率分别达到99.16%、99.91%、99.38%和99.29%;饮用水通过净化处理的村有516个,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的村826个,养殖区有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设施的村65个,有沼气池的村480个,分别占到行政村总数的22.73%、36.39%、2.86%和21.15%。

上述发展不仅为我市新农村建设的招商引资和农村经济的腾飞创造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金融业支持“三农”建设提供了良好的保证。

(二)农民人均收入出现持续增长,为金融业推出面向农村和农民个人金融产品提供了

良好的市场基础。

到2006年底,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3939元,比上年增长9.6%,高出全省平均水平759元,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52元;农民可支配收入达3874元,全面小康的实现程度为44.1%。

由此得出,当前我市农村广大农民正在经历着由“温饱型”小康向“宽裕型”、“富裕型”小康的重大转变,这也是金融业开辟农村市场的良好时机。金融业不仅可以为转型期的农民提供个人理财、结算工具,同时,随着我市农业产业保障体系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逐步到位,金融保险行业也可以借此大力开拓“三农”保险,提高面向农民的保险保障能力。

(三)政府财政投入力度加大,为金融业服务新农村经济建设提供了良好的信贷投资导向和代理业务市场。

2005-2007年全市共安排各级各类财政资金30.6亿元用于新农村建设,其中,支持农业生产资金10.4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资金6.3亿元,用于社会事业资金13.9亿元。财政投资既帮助金融业进一步确定了对农村经济的信贷政策投资导向,也为金融业拓展代理政府投资农村经济项目创造了条件。

二、农村金融市场发育存在诸多制约因素

近几年,我市新农村建设虽然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从农村金融服务的状况看却并不乐观。城乡金融资源配置不平衡,农村金融竞争不充分,农村金融服务缺位等问题仍是困扰新农建设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其表现:一是县及县以下农村地区人均金融网点的资源占有率低。虽然县及县以下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网点占全市机构网点总量的70.43%,但县及县以下农村地区平均每万人拥有机构网点数只有1.94个,而城市则达到了2.96个。二是金融服务资源难以延伸到乡镇一级的农村地区。虽然平均每个县(市)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达到54个、每个乡镇(办事处)的银行业网点平均2.94个,但乡镇银行网点资产管理规模偏小、大部分的金融资源仍主要集中在市区金融机构。三是乡镇的金融市场没有形成有效竞争。分布在非县城所在地乡镇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主要是农村信用社或邮政储蓄机构,部分县区仅有1-2家国有银行机构,当地金融市场基本处于垄断经营状态,难以形成有效竞争。四是人均贷款水平差距极大。全国县及县以下农村地区的人均贷款额在5500元左右,而城市的人均贷款额已高达4万元。五是农户贷款难、新农村建设“等米下炊”和各银行金融机构放农业贷款难、“有米难炊”的两难困境。我市金融机构普遍缺乏足够的服务“三农”的原始信息的积累,也缺乏放贷必须的担保物,加上服务对象较为分散,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放贷的交易成本,最终导致很多大银行退出农村市场。

一面是农村金融竞争不充分、服务功能不完善、资源配置不平衡,另一面,从我市金融机构尤其是各国有商业银行自身看,也普遍存在着以下隐忧:目前建、中、工行已成功实现上市,农行的改制上市也正在进程中。上市在给国有银行带来巨大活力的同时,也为银行经营管理人员和基层员工带来直接的经营服务压力。对股东银行要保证相当的股东投资回报,银行业绩的增长、盈利能力的提高、市场份额的扩大、综合竞争能力的提升,成为银行经营管理的重头戏。而对已有目标市场的占领方面,几大银行已是用劲浑身解数,市场蛋糕的总量虽然随着国家经济总量的增长在逐步加大,但同国家经济增长速度相比,银行业绩的进一步提升则遭到了明显的阻滞压力。银行在经营方面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两大挑战,一是银行的高存差。截止2006年末,晋城市各金融机构的存差规模已经达到363.16亿元,大量银行资金由于找不到合适的信贷项目和渠道而不得已转为上存资金;二是银行信贷的高集中度。几大银行不约而同地将信贷资金投放的竞争重点放在了全市仅有的几家大企业上,对这些大企业的信贷竞争不仅不能促使银行提高对企业的服务水平,还极容易滋生恶性竞争、不正当竞争,大企业拥重自挟,与数家银行谈判压低服务价格,银行则屈从于业绩提升的压力,不得不违心降低服务价格,对银行长期可持续发展和创建全市平安金融形成了负面影响。面对这种情况,各金融机构应主动出击,面向市场,找准商机,在积极提供金融服务的同时实现自身的战略转型与“二次创业”,争取“双赢”的局面。

三、加快建设新农村必须着力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构建和谐的金融服务体系,推动农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需要各级部门积极有效地配合,按照城乡一体和谐发展的要求,各司其责、共谋发展,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

(一)政府部门要引导各类金融机构主体和社会资本参与,培育发展适合“三农”发展需要的农村金融组织,稳健发展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

政府部门要适时出台有关优惠政策。利用政府的公众形象,广泛向社会推荐各项新农村建设优势项目。应势力导、采取主动,凝聚政府财政、金融银行机构、境内外投资团体与个人、民间资金和社会闲散资金等各级、各种个体资金形成合力,投入到新农村经济建设中来。政府性资金,包括财政拨款、国债投资和政策性银行贷款投资重点应重点放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信息公路的建设。这是保证我市农业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与保证。

在金融环境的建设方面,则应密切关注国家对农业银行的改制、农村信用合作社的规范转型、村镇银行的设立以及农村信用数据库的建设上。目前国家已基本形成了以农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为主,农业发展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金融机构为辅的支农金融服务体系构想。我市要全力关注其发展动向,顺应改革形势,引领农村金融改革风气之先,为农村金融体系改革助一臂之力,也为新农村建设燎原之势添一把干柴。

(二)财政、人民银行、银监局等职能部门要加快监管力度,为服务“三农”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财政部门要积极贯彻中央有关扶农助农支农惠农政策,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的方针,集中有限资金加大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不断增加投入的比重,在财政预算与执行上进一步向“三农”倾斜。同时要发挥好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引导银行、民间和外部资金进入农村市场,进而形成支农资金的多元化。

人民银行、银监局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农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健全机构,完善机制,增强功能。综合发挥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金融以及其他金融组织的作用,建立健全完整配套、科学高效的农村金融运行机制,包括“三农”贷款定价机制、“三农”贷款风险分担转移机制、农村金融合作与适度竞争机制、农村金融机构资本金补充机制、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政策扶持机制、农村金融有效监管机制、强制性的存款保险机制、市场化的农村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农村信用和支付清算机制、“三农”信贷投放考核评价机制、农村金融知识普及教育机制和改进贫困地区金融服务的机制等。加快推进各类农村金融机构

内部经营机制和公司治理改革,打造一批运行高效、竞争有力、功能齐全的农村金融机构,增强整个农村金融体系的功能。市县两级人民银行要用好用活现有的再贷款政策,充分发挥支农再贷款的引导作用。加大对农村信用社使用支农再贷款的监督检查,严格审核农村信用社的信用状况、风险情况和还款能力,严防各种风险的发生。

同时还要发挥窗口指导功能,鼓励国有银行将相当的资金投入到有效益的农业产业化企业集团中;各级政府也应通过建立农业产业投资项目库等方式,引导商业银行对有一定经营基础的重点龙头农业经营实体进行扶持。

(三)各级各类金融机构要积极贯彻“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搞好金融创新,完善服务方式,拓宽服务领域,在支持服务新农村经济建设的同时实现“共赢”。

1、各级各类金融机构要充分利用当前政府对农业、农村、农民的一系列积极的财政政策,积极探索和创新适合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新产品,加大对“三农”中有效益、有市场的产业和项目的资金投入,加快和改进对龙头企业的信贷服务,促进农业生产向产业化迈进。

2、利用银行本身管理投资项目的品牌优势,积极争取开办代理财政资金支农项目贷款管理。

3、积极开办新农村建设项目资金贷款。跟踪政府支农推荐项目,及时进行可行性及盈利性分析,一旦确定即可提供项目资金贷款和配套金融服务。在信贷方面,要积极探索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等新型承贷组织的贷款方式;积极探索粮食、生产资料市场放开后,适合现代物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方式下的粮食收购、大件农机具的贷款新方式;随着小城镇建设的步伐加快,积极探索和发展农户住房贷款业务;农村信用社要很好地总结和完善近几年推行的农户小额贷款和“信用工程”工作,处理好风险防范与方便快捷的矛盾,进一步简化贷款手续。

4、树立“无大不强”、“无小不稳”的发展理念,研究市场,探索创新,推出金融服务小企业的信贷品牌。乡镇企业、农业企业天生具有小企业的特征,但规模养殖种植、秸杆气沼气等项目却是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绿色行业。在国际银行纷纷履行“赤道原则”的今天,努力开拓面向“三农”的绿色信贷,不仅利国利民利行,也能借此树立金融企业良好的社会公众形象。在实践中,金融机构应在严格防范风险的前提下,逐步建立适合小企业信贷业务经营管理制度。量身定制小企业评级、授信办法,多方完善农村抵押担保机制,为乡村企业获得金融信贷支持提供“绿色通道”。同时,在建立农民信用数据库的基础上,充分吸取国外小额农户贷款管理经验,采取农户联保等形式,面向农民发放小额农户贷款,降低单个贷款管理成本,取得规模效益。

5、大力开拓“三农”保险市场,重点是创新推出适合农村特点、符合农民需求、适应农村发展的各类保险。可积极参与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促进当前我市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小额贷款人意外保险、设施农业保险、农村机动车辆保险、火灾保险等险种,提高农民的保险保障能力;要结合国家政策大力发展农业保险,积极进行农业保险试点,探索多样化、最适宜的农业保险发展模式,在化解农村金融风险的同时,进一步构建我市农业产业保障体系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6、积极进行金融创新,为农民提供一揽子多功能、有特色的银行资金结算、理财产品与工具。积极开展国债销售下乡、代发基金下乡、代理保险下乡等市场开发活动,拓宽农民投资和增收渠道。金融机构可将在城市范围内已日趋成熟的金融产品结合农村实际和农民心理进行二度创新,为农民提供额度消费信用资金和分期归还信贷资金的“农民信用卡”,适合乡镇小批发、零售市场和乡镇物流市场需求的资金清算卡等,进一步提高农村资金周转率。

7、支持农村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各级各类金融机构要积极开发支撑服务农村社会保障事业的银行资金运转服务系统,向农民推出符合农村社保要求的保障资金结算卡,同时为农村社保机构提供资金管理配套管理系统服务,在保证社保资金的安全运行管理的同时拓宽银行对社保领域的服务渗透。

8、借助银行信息、资金渠道优势,为资金富裕单位推荐新农村建设项目,吸收、引导民间资金,发放委托资金贷款,开展投资银行业务。各级各类金融机构可在政府职能部门的协助下,建立新农村建设项目备选库,充分挖掘已有的公司客户和个人客户,向其推荐相关优势项目,发放委托贷款。也可利用自身内部的投资银行业务功能,将单个或数个新农村建设项目进行打包,采取资金募集等形式,向重点资金富裕单位和个人发售该类金融理财产品。

第五篇:大学生村官“组团”服务新农村

大学生村官“组团”服务新农村北京市怀柔区北房镇宰相庄村书记助理刘婷婷大家好,我是北京市怀柔区北房镇宰相庄村的大学生村官刘婷婷,非常荣幸能参加第八届大学生村官论坛。我想大家成为大学生村官以后,来到村里,在完成基本工作以后,都想着怎么能更好地为村民服务,更好地和村民进行沟通交流,服务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是怎样的方式是最直接的,最有效果的,值得我们探索。

一、探索便民服务的新模式——成立北京怀柔北房镇红伞房志愿服务站

为进一步发挥我们镇大学生村官的积极作用,我们向民政局申请,注册成立了北京市首家以大学生村官为主体的北京怀柔北房镇红伞房志愿服务站,属于民办非企业单位,为村民提供无偿服务。服务站设理事会和监事会,我担任服务站站长和理事长,服务站成员全部是大学生村官,我们服务站有章程、有制度、有办公场所、有独立银行账号、设会计出纳等财务人员,每年接受相关部门的财务审计。在成立之初,我们服务站就得到了各相关部门领导的大力关注和支持,也得到了广大村民的支持和认可,有40多家媒体进行了相关报道,成立服务站以后,更加方便了我们大学生村官为村民服务。

二、打造七支金牌志愿服务队伍

(一)APEC会议志愿服务队。为迎接2014年APEC会

议(在怀柔召开),由我镇全体大学生村官组成APEC会议志愿服务队。定期开展英语专题培训班、开通英语空中课堂专题等,更多地提高村民们的英语水平,更好地为外籍游客服务。

(二)“法晴”法律咨询服务站。定期在我镇各村开展法律咨询活动,免费为村民们解决法律问题,撰写法律文书,现场发放法律宣传手册。

(三)“e起来”电脑义诊服务队。由具备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大学生村官定期到我镇各村为村民免费维修电脑,发放《电脑维修小常识》,记录维修台账。

(四)环境保护先锋队。定期组织开展“小广告清扫”、“低碳先行者”、“我劳动我光荣”等环境整治活动,制作和发放环保宣传单,提升农民环保意识。

(五)“暖夕阳”助老服务队。针对农村中的“空巢老人”、“独居老人”等弱势群体,开展上门服务、陪伴聊天、做“温馨饺子”等志愿活动,实现在生活上照料老人,精神上抚慰老人,帮助解决老人的实际困难。

(六)“金羽翼”智障儿童服务队。专门针对全镇的智障儿童开展“1对1”、“2对1”的志愿服务活动,帮助智障儿童智力开发、学习部分知识,为智障儿童服务。

(七)科普宣传队。建立政策咨询服务平台,根据大学生村官自身专业和特长,通过开展讲座、提供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服务形式,为农民提供惠民政策、法律法规、农业信息技术、医疗保健知识等咨询服务。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们为村民普及平日中接触较少的知识,让村民从中受益。我镇大学生村官在助人的同时,也不断完善了自我,提高了素质。在实践工作中,我们会不断提升红伞房志愿服务品牌的影响力,展示大学生村官的新形象,打造一支素质高、能力强、懂技术、能打硬仗的新型农村后备人才队伍。

下载大学生“村官”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调查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学生“村官”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调查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村官与新农村建设的对接

    大学生村官与新农村建设的对接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大学生村官与新农村建设的对接2010-06-29 18:31:44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大学生村官与新农村建设的对接大学生村官与新农......

    大学生村官与新农村建设的对接

    大学生村官与新农村建设的对接 2006年,xxx首次向社会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工作,到2008年已基本落实“村村有大学生”计划。大学生毕业后到农村既是新生事物,又有历史渊源。......

    大学生村官,与新农村建设共前行

    大学生村官,与新农村建设共前行转自 新华日报2008年5月7日2007年7月,1000余名大学毕业生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号召,奔赴苏北1000多个经济薄弱村,开始了新农村的建设历程。一年来,从......

    大学生村官的现状调查与思考

    大学生村官的现状调查与思考[摘要]:“大学生村官”政策,是培养优秀农村后备人才,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大学生村官”在农村,是党......

    大学生“村官”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调查与思考

    大学生“村官”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调查与思考 相对偏低的人口素质、落后的思想观念、单向的青壮年劳动力转移,使农业农村现代化面临人力资本的低水平陷阱。选聘大学生“村......

    肥西县新农村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肥西县新农村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一、肥西县新农村建设现状 肥西县在新村建设中,采取改造型、新建型、保护型三种模式。各乡镇在实际工作中,采取各自的方式进行新农村建设的尝......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确定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但是现在农村在关于新农村建设方面存在许多......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调查与思考(合集)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近年来,我省阳江市平地村实施固本强基工程,大力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思路,创新组织制度,创新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