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独立董事的发展与完善
我国独立董事的发展与完善
摘要 由于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想象非常严重、上市公司中、大股东侵害股东的利益现象非常严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在2001年正式确认独立董事制度,独立董事制度的目的在于推进公司治理,保障公司决策的公正性和准确性,减少公司重大决策的失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上市公司中小股东的权益。但是在实际运用中,独立董事制度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的发展所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和改善意见。
关键词 独立董事制度 问题 改善措施
一、独立董事的概述
(一)独立董事的来源
独立董事(Independent Director)又称作外部董事(Outside Director)、独立非执行董事(Non-Executive Director),是指排除执行董事、关联董事(Affiliate Director)、灰色董事(Gray Director and Gray Out-sider)后的董事会成员,也是独立于公司的管理层、不存在与公司有任何可能严重影响其做出独立判断的交易和关系的非全日制工作的董事。
独立董事制度首创于美国,最早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但是,真正兴起并且构成英美公司治理模式的重要特色则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达到改善公司治理结构,降低代理成本,实现公司价值与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目的。
(二)中国独立董事制度的引进
中国证监会于1997年12月发布了《上市公司章程指引》。其中第112条将独立董事设置为“非强制性条例”,指出:“公司根据需要,可以设立独立董事。”随后,1999年3月29日,国家经贸委、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境外上市公司规范运作和深化改革的意见》要求境外上市公司都应逐步建立健全外部董事和独立董事制度。此后,上海证交所在2000年11月3日发布了《上市公司治理指引(草案)》,明确指出未来的上市公司“应至少拥有两名独立董事,且独立董事应占董事总人数的20 %”。2005 年 10 月 27 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明确规定:上市公司设立独立董事。至此,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得到法律确认、纳入《公司法》,正式上升为法律制度。2006年 3 月 16 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章程指引(2006年修订)》的通知,对独立董事也又做出了进一步的规定。中国证监会于 2006 年 5 月起草了《独立董事条例(草案)》并报送国务院审核,具体规定了独立董事的资格、任免、职权、义务、工作制度、监督管理等内容。
二、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的实施现状
我国上市公司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有两个。第一,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下,董事会是由第一大股东所控制的,在这样的股权结构下,董事会中形成了由大股东控制董事会的“关键人”的局面;另外,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中“内部人”控制的情况也同样普遍。在相当一部分企业中,董事会成员大多同时兼任公司经理层要职,监事会人员也来自工会或经理层领导的其他组织。第二,上市公司中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利益问题严重。长期以来,我国上市公司在运作中存在着严重的违规行为,如中科系崩盘后引出幕后庄家,康赛集团大股东虚假出资,并且,有些上市公司为了达到某些目的,肆无忌惮地在财务会计信息方面弄虚作假,致使虚假信息泛滥成灾,内幕交易屡禁不绝。上市公司利用虚假信息披露,伪造公司业绩,人为地制造题材,为内幕交易提供了温床,使得我国证券市场投机性过强,股价操纵现象严重,极大地损害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导致投资者对市场失去信心,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股市的诚信危机。设立独立董事,最主要目的就是要解决监事会监事不力的问题,对内部人进行一定程度的监督,提升董事的代理能力,确保董事有能力履行信托义务,进一步完善股东与董事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从而克服内部人控制问题。另外,建立独立董事制度,还可以切实维护中小股东的利益,在这种制度下,中小股东可以推举自己的意在将其安排为中小股东的代理人,对上市公司现有的治理结构实施必要的改造,从而制约经营者和大股东,保护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
中国证监会在《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中指出:“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是指不在上市公司担任除董事外的其他职务,并与其所受聘的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不存在可能妨碍其进行独立客观判断关系的董事”。根据《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独立董事具有相应的任职资格要求,并认真独立履行其职责,不受上市公司主要股东、实际控制人或者其他与上市公司存在利害关系的单位或个人的影响,保护上市公司整体利益,尤其要关注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独立懂事由于种种原因其在上市公司中并没有发挥上述实际作用,而只是“花瓶”,导致独立董事制度低效,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独立董事“不独立”。在提名和任免方面,在我国上市公司中,“一股独大”现象非常普遍,大部分公司的独立董事是由大股东或大股东控制的董事会、监事会提名产生的。此外,在独立董事的罢免问题上,很多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信奉任人唯亲的原则,致使独立董事的独立性荡然无存。独立董事的经济地位不独立。这一问题是独立董事设置上最具矛盾性也是难以有效克服的问题,一方面独立董事是受聘于企业,工资报酬等都是由企业承担,这就使得独立董事在运用自己的职权时可能会受到经济利益的影响,使决策判断容易出现各种偏差;另一方面独立董事的职责地位要求其对公司内的事物做出客观独立的判断,但是由于经济上的联系是客观存在的,报酬的高低都会使得独立董事受其他股东的影响。第二,相关法制待健全。在法律方面,没有给独立董事充分的保障。现有的《公司法》和《证券法》没有给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董事以存在的空间和条件。目前我国唯一有关独立董事制度的规范性文件为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该文件是指导性的,而非强制性的,很难从法律上保证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第三,法律责任不明确。独立董事是公司治理中的重要一环,有职权就应当有相应的义务和责任。但《指导意见》在规定了独立董事如何行使权利的同时,却无与之相应的法律责任的规定,只是简单地提及“,上市公司可以建立必要的独立董事责任保险制度,以降低独立董事正常履行职责可能引起的风险。”从目前已经聘请独立董事的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来看,也没有涉及独立董事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问题。最终导致独立董事承担法律责任的原因有:一是其主观上被收买,帮助公司大股东和高管人员从事违法行为;二是本人知识构成和判断能力有限,并未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导致违法的后果。但法律是不区分主观和客观的,如果我国高管人员对此问题予以回避或者不作具体规定,将很难保证独立董事能客观、公正地行使职权。第四,信息的不对称。独立董事,特别是兼职的独立董事,或者在数家公司兼职的独立董事,对公司的实际运营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大多数是通过公司管理层提供的各项报表及资料进行审阅和判断,甚至不知道自己所面临的风险。
三、独立董事制度完善
此外还包括独立董事自身能力问题,政府介入,强制性实行等原因导致独立董事制度的低效,针对我国目前的独立董事制度的现状,我提出以下几点完善措施:
(一)健全的行业自律
要建立健全包括独立董事事务所和独立董事协会在内的行业自律体系。建立独立董事事务所,独立董事以加入事务所的方式执业,将独立董事的自然人责任转化为独立董事事务所的法人责任。建立独立董事协会不仅能够统一保障独立董事的合法权益,还可以通过制定内部管理制度的方式实现内部规范完善相关的外部监督和信息公开机制。通过制定完善的股东证券诉讼、股东衍生诉讼、对股东诉讼有利的风险诉讼机制,对公司独立董事进行有效的监督。建立有效的信用评估体系。有效的评估体系有助于培养独立董事的信用意识,拥有不良信用记录的独立董事任职的机会将大大减少,不遵守信用的独立董事若有违法行为或其他失职行为都将留下不良记录,而且该不良信用会影响其以后的执业经历以及未来发展。提高独立董事的市场透明度。上市公司在披露信息时,应披露包括独立董事的个人信息、其否持有公司的股份以及可能引起利益冲突的相关信息。
(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法律制度是确保独立董事制度得以顺利实施的基础,公司法中关于独立董事制度的制定不仅可以促进公司内部决策的科学性,而且可以制定限制独立董事的行为的政策,以促使独立董事认真行使自己的职权,对于违反自身义务的人要求其承担一定的法律后果。比如,在美国的独立董事制度中,独立董事必须要承担受托人的义务,即注意义务和忠诚义务,然而,在实际的实践中,很少还有因为独立董事不承担相应的义务而接受处罚的状况。为此,为了确保独立董事制度的有效实施,在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层的监督管理之外,还应该注意细化独立董事自身的职责和应尽的义务。在我国现有的《公司法》中对于独立董事的权利、义务以及责任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定,比如独立董事的人数应该是董事会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以此细节性的规定,给独立董事以应有的法律地位。此外,我国还可以通过制定《独立董事法》要求每一家上市公司依法建立独立董事制度,完善企业内部独立董事的职责,维护独立董事的合法利益,促进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的继续发展完善。
(三)保障独立董事的知情权
在我国,独立董事之所以会在企业决策中遇到诸多问题,与独立董事在企业内部获取信息的范围较小有很大关系。然而,在美国大多数企业都会定期举行只有独立董事可以参加的会议,在会议中,董事会成员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下对企业内部的管理层的决策行为作出客观独立的判断,并相互交流对公司未来发展方向的政策和建议。此外,为了帮助独立董事进一步了解企业的运营状况,企业可以经常组织各种企业活动,让独立董事可以深入到企业的实际运中,与工人进行深入交流,与企业的合作伙伴见面等。
(四),完善独立董事选任机制
独立董事制度能否发挥作用,科学合理地选任独立董事是关键,建立独立董事的准入机制。为使独立董事脱离控股股东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控制,应设立由独立董事组成的提名委员会,由其提名独立董事的人选,并经由股东大会采用累积投票制进行表决,同时实行控股股东表决回避制度。其次,明确独立董事的职责与权限。我国目前采取的是在董事会下设立监事会来履行监督职能,同时辅以独立董事。应明确两者监督的界限、事项,处理好监事会和独立董事两者之间的关系,注重两者在功能上的互补性,发挥两者各自优越性,提高监督实效。再次,建立并完善独立董事薪酬激励机制和法律责任追究机制。独立董事的薪酬模式应采取物质报酬和精神激励。针对目前我国独立董事薪酬偏低,不能形成有效激励的现状,应该提高独立董事的现金报酬,建立股票期权的激励方式,使独立董事的收益和公司长期的业绩挂钩。
希望通过以上措施,能真正实现独立董事的初设理念,做到法规制度日益健全,形成上市公司治理的较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 优化董事会的构成,有效地减轻内部人控制带来的问题; 发挥独立董事的决策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完善公司内部的经营机制; 发挥独立董事在公司治理的监督作用,尤其是公司的关联交易等方面,从而不断推动上市公司的良性发展,保护中小股东的投资热情,提升股市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参考文献
【1】 陈宏辉,贾生华.信息获取、效率替代与董事会职能的改进———个关于独立董事作用的假说性译释及其应用.中国工业经济,2002,(2).
【2】.杜胜利,张杰.独立董事薪酬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会计研究,2004,(9). 【3】 胡奕明,唐松莲.独立董事与上市公司盈余信息质量.管理世界,2008,(9). 【4】 谭劲松.独立董事“独立性”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03,(10). 【5】杜琰.我国独立董事制度低效问题实证分析.商业时代,2009,(8).
【6】 吴淑馄,刘忠民,范建强.非执行董事与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01,(9).
【7】 王跃堂,朱林,陈世敏.董事会独立性、股权制衡与财务信息质量.会计研究,2008,(1).
【8】伊志宏,杜琰.独立董事制度有效性实证研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11).【9】罗党论,唐清泉.独立董事制度实施效果分析———基于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证据.南方经济,2006,(9).【10】申明浩.上市公司控制性家族的隧道行为研究.暨南大学学位论文,2007.【11】 庞梅.法律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与作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位论文,2007.【12】任惠光.中国 A 股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构建及实证研究.山东大学学位论文,2007.【13】 倪建林.利益制衡机制的构架:公司治理结构的法理研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位论文,2001.【14】杨晓军.证券投资基金治理:信息披露与制度安排.厦门大学学位论文,2002.
第二篇:浅析我国独立董事制度
浅析我国独立董事制度
胡超405409409072
【摘要】独立董事是股份公司两权分离条件下为防止“内部人控制”和“一股独大”、保护公司内部弱势群体而产生的,独立董事的设置合权利行使是行使是法律强制的结果,独立董事作用的有效发挥,在我国应该依赖于独立董事的声誉机制,并取决于有效的激励机制设计。被立董事不是要剥夺公司决策者的权利,而是要对决策过程中可能的失误进行纠偏,以保证决策者更好地行使决策权。由此可见,独立董事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本文介绍了独立董事的定义、独立董事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概况,提出了政府在立法、激励与监督三个方面的构想。
【关键词】独立董事;公司治理 1
Analysis of the Independent Director System Abstract
Independent directors is a stock company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separation of ownership and to prevent “internal control” and “due to the dominance” to protect vulnerable groups within the company resulting from the independent directors to exercise the right to set the combined exercise of law enforcement results, independent effectively play the role of directors in the country should rely on the independent directors of the reputation mechanism, and depends on an effective incentive mechanism design.Li directors is not to be deprived of the right corporate decision makers, but decision-making process may be correcting the mistakes in order to ensure that policy-makers to better exercise their decision-making authority.This shows that the independent directors in corporate governance role is immeasurable.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definition of independent directors, independent director system overview of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proposed government legislation, incentives and supervision of three ideas.Keywords: Independent directors;Corporate Governance
一、独立董事制度概述
独立董事(通常由市场、财务或法律方面的专家出任,故又称为专家董事),就是在其任职董事的公司中不同时担任经营管理职务, 不持有公司的股份并与公司或经营管理层没有任何重要的业务或专业联系的董事。
独立董事制度最早出现在美国,早在1940年的美国《投资公司法》中,就规定至少需40%的董事由独立人士担任。1979年成立的由大型公司的200名总裁级人物组成的“企业圆桌”组织(Business Roundtable)积极认同独立董事机制,并建议外来董事的人数应足以对董事会决策产生重大影响。1977年经批准,纽约证交所要求每家上市的本国公司在限期内设立一个专门由独立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独立于管理层,独立进行判断。到1989年,对《财富》杂志前1000家公司董事会的统计,74%是外部董事,83%的公司中外来董事占多数,这表明独立1我国从上世纪90 年代末开始,着手引进独立董事制度。1997 年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章程指引》中就规定“上市公司可以根据需要设立独立董事”。2001 年8 月16 日,中国证监会又专门发布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对上市公司设立独立董事制度提出了强制性要求。2006 年1 月1 日起施行的新《公司法》第123 条明确规定:“上市公司设独立董事,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董事在美国已形成制度。
当前,在世界许多国家, 独立董事制度的影响不断扩大,发挥独立董事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监督,评估与平衡作用已被现代企业确立为一个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基本原则之一。
二、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的发展
四年多以前,广东科龙集团在香港上市,按港方要求聘请了四名独立董事。此后,我国国内在境外上市的企业也大都设置了独立董事。为此,我国对境内企业到境外上市在董事会人员结构方面还有特定的要求(外部董事名占1/2 以上, 并有2名以上独立董事),并对独立董事的任职资格和职权范围作了规定,但对国内A 股上市的公司董事会人员构成并没有做出明确规定2。不过,随着公司制改革的推进,对于公司治理结构认识的深入,如今不少国内公司制企业也开始主动聘请经济、财务或法律专家担任独立董事,其中不乏成功案例。
1999年,广州白云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请来两名独立董事,并根据其意见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突出主业。在房地产等领域收缩战线。企业当年主营业务收入因此增加80%多,并一举扭亏为盈。对于独立董事,白云山公司的感受是,就如同伸出了一根天线来接收更广阔的信息,企业决策有了监督,减少了失误。
鉴于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的积极作用,我国经济界、法律界已对其普遍认同。2008年4月召开的全国企业改革与宏观工作会议上,国家经贸委明确提出今后在大型公司制企业中逐步建立独立董事制度。在肯定独立董事制度积极性和必要性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当前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我国许多企业聘请独立董事的目的主要是改善董事会形象或仅仅将其作为聘请顾问的新形式,而没有真正认识到它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重要地位。独立董事数量少、地位低、权力小,在董事会中只是一种点缀而已。
三、独立董事制度的完善
从我国目前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制度实施的情况来看,独立董事的独立性远没有形成。目前88.27%的独董是由大股东及其派出的董事提名的,独董与控股股东实际上存在着“ 雇佣”关系,充其量只能算是个外部董事。在许多大型企业及上市公司中,大股东“一股独大”以及“吞噬”小股东的现象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独立董事正常工作和基本职能的实施,影响了公司治理秩序和社会的和谐。
因此,对于政府来说,必须为规范市场秩序采取相应举措,不断完善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我建议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立法完善。
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人数和职能的设置。
首先必须确立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的法律地位,以便独立董事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师出有名”。明确规定大型公司制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必须在董事会中设置独立董事。
其次,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应占有足够的数量和比例以保证其决策地位和发言权,从而是董事会能更好地发挥决策和监督的作用。
第三,在经理的工资薪酬,公司财务预算,审计等一系列需要独立进行的重大决策确定应由独立董事全权负责。工薪和财务等独立性问题的决策公正性和客观性是关键而且与日常经营无直接联系的,因此独立董事所特有的善良动机、独立判断和良好远见能有效保证决策的公正和客观。我建议参照美国的作法,在董事会下设全部由独立董事组成的薪酬委员会、审计委员会等机构来专门负责这些事务。2 根据2008年2月20日召开的2008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修订的国内A股上市公司章程中没有明确规定这类公司的董事会人员构成情况。
(2)任职资格。
规定独立董事的任职资格,即规定独立董事的出任条件。我国《公司法》第57条、第58 条规定董事任职的禁止性条件,但没有积极条件的规定。
我认为:
首先,为保证独立董事保持“独立”,在任职禁止条件中除包括《公司法》的原有规定外还应增加“无利益性”条款。即独立董事必须从与公司不存在利害关系的人士中产生。具体判断标准可借鉴美国律师公会的界定:只有董事不参与经营管理,与公司或经营管理者没有任何重要的业务或专业联系,才可以被认为是独立的,以下情形不符合“独立性”:与高级管理人员存在密切的家庭关系或类似关系;与公司具有重大意义的业务或专业联系,以致经常与高级管理人员进行交涉,如公司和投资银行或公司律师之间的关系。
其次,独立董事要给董事会带来外部经验、知识并为公司提供科学稳妥的决策。其自身就必须拥有丰富的知识、良好的专业素养。
因此,规定独立董事任职的积极条件是必要的。拟借鉴我国仲裁法的类似规定,独立董事必须在财务、经济、法律等专业领域有足够的从业经验和良好业绩。明确规定最低从业年限或者必须具有专业高级职称,以确保独立董事的素质。
(3)选拔制度。
为避免独立董事由内部产生而丧失其特有的“独立性”,建议仿照美国模式,允许董事会下设提名委员会,并主要由独立董事组成。独立董事的选举可考虑采取累积投票制和大股东表决权限制两个方法:
第一, 台湾地区《公司法》第198条第1项规定,“股东会选任董事时,每一股份有与应选出董事人数相同的选举权,除集中选举一人,或分配选举数人,由所得选票代表选举权多者, 当选为董事”。此项立法一般称之为“累积投票制”。累积投票制起源于美国,系摄取国会议员之比例代表制精神,而应用于公司董事之选举,其基本思想乃源自于“公司民主”理论。经过此一制度的设计,可以防止股东会中多数派以其优势地位而把持选举,使少数股东也有将自己的利益代表选入董事会的机会,以示公允。
第二,表决权的股东基于股东权的持有对于股东会决议事项为否可表示之权利。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股东表决权以所持有股份为计算标准,即“一股一权”。为限制大股东操纵,可以借鉴台湾公司法中对于限制大股东表决权制的立法精神。(台湾“行公司法”第179 条中有如此规定“一股东持有已发行股份总数3%以上者,应以章程限制其表决权”。)并拟应于公司法中明文规定限制之标准,其效果才能真正起作用。
(二)激励机制。
建立激励机制,是为了给独立董事提供更好的“舞台”,让独立董事在其中能“心甘情愿”地为公司带来“精彩的演出”,使企业呈现出一排派“热闹而祥和”的氛围。
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一定的激励对独立董事自身是有利的的。但如何把我激励的一个“度”,仍然是一个难题。“度数太高人易醉,太低又起不到效果”,因为,每一个独立董事个体是一个理性的经济人。因此,如何把握这个度呢?例如,很多大型企业都有直接薪酬制度。这在一方面,满足了独立董事的需求,但“金钱不是万能的”,很多时候我们不能把人的行为来量化,因为,从人类行为学及心理学的角度看,量化不一定会起到很好的激励效果。在此基础上,陈欣(2009)提出了“间接薪酬”制度这一概念。他认为,“独立董事的劳动报酬不从公司直接领取,而是由非赢利的自律性中介行业组织根据一定的规章发放给独立董事的一种薪酬制度。”并强调,“独立董事的职责是以外部人的身份介入公司事务,监督内部人的经营决策,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保护中小股东和其它利益相关者权益。”有人建议给予独立董事一定的董事费。而关于董事费给付方式,目前还没有通行的作法,有些企业考虑是不是给独立董事一些期权或股权,让他们与企业发展有更密切联系,但同时又有影
响他们独立性和公正性的担心。这还有待理论界进一步探讨。
(三)监督约束机制。
虽然,我国《公司法》第59条和第123条规定了董事的义务,其立法目的主要是防范董事的“私心”,防止以权谋私,相对业务执行董事而言,独立董事的“责任心”问题则更为关键。因此,明确董事的“善管”义务成为立法必要。在明确董事“善管”义务时,应注意建立一套对董事主观状态的评判标准,譬如,判断董事善管义务的履行,以普通谨慎人在同类公司、同类职务、同类情形下所应具有的注意、知识和经验作为衡量标准。并同时规定董事违反善管义务的责任和责任追究主体,这样就能使董事善管义务更具可操作性,能有效约束独立董事。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完善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工作中,国家政府机构背负的担子是沉重的,各级政府必须发挥其应有的职能,让独立董事们既独立又“懂事”。
参考文献
[1]傅建英.独立董事制度浅析.法制与经济,2008(1):93~94
[2] 刘燕鸣.独立董事的生命力在于既独立又“ 懂事”.合肥 ,企业改制:10~11
[3] 张运所.独立董事界定标准探析.天津, 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1):49,51,53
[4]朱志砺.独立董事手记.广州,改革与理论,2002(2):11~15
[5] 陈欣.独立董事薪酬制度的完善.佛山,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33~35
[6]周涛.独立董事制度与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优化.武汉,当代经理人,2006(3):3~4
[7]阚京华.独立董事制度与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南京,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4(1):86~90
[8]王平心,吴清华,殷俊明.独立董事制度之弱化治理效应:一种理论假说及其证据.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37~42
[9]罗跃龙.关于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四个问题.经济体制改革,2004(1):98~100
[10]王新驰.论独立董事制度对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作用的有限性.当代财经,2002(3):57~60
[11]沈明.论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完善.法学研究,2009(1):87~88
[12]刘钦.浅析我国独立董事“不独立”现状及其出路.长沙,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2007(9):49~52
[13]张治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制度安排.北京,商业研究,2002(10):33~34
[14]周仁仪.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缺陷与运行机制的改革.企业管理,2009(22):167~169
[15]何问陶,王金全.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实证分析.财贸经济,2002(9):61~64
[16]王海民,王宏武.我国独立董事制度设计中的若干缺陷分析.当代经济科学,2002(3):59~62
第三篇:试论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的完善
目录
内容提要..................................................................1 关键词....................................................................1 引言......................................................................1
一、我国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背景与意义......................................1
(一)独立董事含义与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依据..............................1
(二)我国独立董事实施的背景............................................2
(三)我国独立董事任职条件与资格........................................2
(四)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的实施意义......................................3
二、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实施的成效分析........................................3
(一)上市公司已经全部按照要求配置了独立董事............................3
(二)独立董事的人员结构情况显示高级管理人员人数正在增加................3
(三)独立董事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3
三、目前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的问题........................................4
(一)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很难得到有效发挥..................................4
(二)独立董事与内部董事之间信息不对称..................................4
(三)独立董事履行职责所需有效时间难以达到..............................4
(四)独立董事的综合素质难以满足上市公司发展的要求......................4
(五)独立董事的激励机制尚未健全........................................5
(六)外部环境对独立董事缺乏约束机制....................................5
四、完善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建议与对策......................................5
(一)从制度上消除大股东对独立董事的影响................................5
(二)尽快建立和完善独立董事制度法律法规体系............................6
(三)建立独立董事约束机制,强化独立董事的责任..........................6
(四)加强独立董事队伍的建设............................................6
(五)建立独立董事激励机制..............................................6
(六)强化公司的治理文化,营造良好氛围..................................7 结束语....................................................................7 参考文献..................................................................7 英文摘要..................................................................8
试论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的完善
学生姓名:王颖 指导老师:苑改霞
内容提要 完善独立董事制度,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是我国证券市场近些年来研讨的热点问题之一。虽然我国证监会已于2001年8月制定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对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设立做出了很多规定,但其中关于独立董事的资格、选任、独立董事“独立性”的维持、独立董事的薪酬、权责等方面的规定还不尽周全、完善。本文重点对如何补充与修改当前对独立董事的资格、选任等的法律规定,解决独立董事“独立性”的确定和维持与对独立董事的激励与约束问题,完善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发表浅论。
关键词 独立董事 独立性 激励与约束机制
引言
独立董事制度发端于美国,现已风行于西方发达国家,成为当今世界公司法制中三大监控机制之一。我国证监会于2001年8月颁布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境内外上市公司应当在2002年6月30日以前,按照本指导意见的要求修改公司章程,聘任适当人员担任独立董事。目前,独立董事制度正在为全球的公司治理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独立董事在我国的特殊环境下,独立性难以得到有效体现,职责不明确,激励机制尚未健全,综合效应难以充分发挥。许多问题还亟待我们积极探索。
一、我国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背景与意义
(一)独立董事含义与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依据
独立董事(Independent director),是指在其任职董事的公司中不同时担任管理任务的董事,并且在经济上或者相关利益方面与公司及经理层没有密切的关系。独立董事不受制于公司控股股东和管理层,从而可以比较有效的制衡控股股东和监督经营者,确保董事会所做决定考虑了所有股东的利益,从而达到减少内部人控制和大股东操纵的目的,使中小股东利益得到保护。
2001年8月21日,中国证监会颁布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意见要求,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中应当有1/3以上为独立董事,其中应当至少包括一名会计专业人士。各境内外上市公司应当在2002年6月30日前,修改公司章程,聘任独立董事。这表明独立董事制度作为规范和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制度,已在谨慎而积极地进入我国上市公司。2006年1月1日实施新的《公司法》中已经规定上市公司要建立独立董事制度,至此,独立董事制度得到了法律层面的肯定。
独立董事制度
(二)我国独立董事实施的背景
独立董事制度作为公司治理结构中一种有效的制度安排,正成为一种世界潮流,如美国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市场都全面实行了独立董事制度。根据经合组织(OECD)1999年的调查,独立董事占董事会的比例:美国为62%,英国为34%,法国为29%。另据科恩—费瑞国际公司(kom-Ferry)2000年5月发表的研究报告,《财富》美国公司1000强中,董事会的平均人数为11人,独立董事为9人,占81.2%,内部董事只有2人,占18.2%。这一现象决不是出于偶然。而是经济发展和资本市场不断成熟的必然选择。
独立董事制度在美英等国家的流行,与这些国家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权力设置有着极大的关系。美英等国公司权利属于一元模式,即股东大会选举董事会,董事会任命主要经营者,公司内部没有一个常设的监督机构。
我国属于二元权利模式,公司内部存在着一个监督董事会和管理层的常设机构———监事会。我国《公司法》已就监事会的组成和职权作了明文规定,“检查公司财务”和“对董事、经理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监督”,但事实上,我国上市公司数量已经超过千家,出现问题的也很多,但在当时披露的公告中没有发现一家具有独立性的、敢与董事会和公司管理层有不同意见的监事会报告。所以,独立董事制度的建立有必然性。(不过在制定独立董事制度时也考虑到了监事会的现实,同时制定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使监事会能够有效运行,独立董事与监事会在监督方面应各有侧重,功能互补)。
(三)我国独立董事任职条件与资格
1、担任独立董事应当符合下列基本条件
(1)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具备担任上市公司董事的资格;(2)具有《指导意见》所要求的独立性;
(3)具备上市公司运作的基本知识,熟悉相关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及规则;(4)具有5年以上法律、经济或者其他履行独立董事职责所必须的工作经验;(5)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条件。
2、独立董事任职资格限制与任期
根据《指导意见》的规定,下列人员不得担任独立董事:
(1)在上市公司或者其附属企业任职的人员及其直系亲属、主要社会关系(直系亲属是指配偶、父母、子女等;主要社会关系是指兄弟姐妹、岳父母、儿媳女婿、兄弟姐妹的配偶、配偶的兄弟姐妹等);
(2)直接或间接持有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1%以上或者是上市公司前10名股东中的自然人股东及其直系亲属;
(3)在直接或间接持有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5%以上的股东单位或者在上市公司前5名股东单位任职的人员及其直系亲属;
(4)最近一年内曾经具有前三项所列举情形的人员;
(5)为上市公司或者其附属企业提供财务、法律、咨询等服务的人员;(6)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人员;(7)中国证监会认定的其他人员。
独立董事每届任期与该上市公司其他董事任期相同,任届期满,连选可以连任,但是连任时间不得超过6年。独立董事连续3次未亲自出席董事会会议的,由董事会提请股东大会予以撤换。
(四)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的实施意义
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的建立,一方面,独立董事不受制于公司控股股东和管理层,从而可以比较有效的制衡控股股东和监督经营者,确保董事会所做决定考虑了所有股东的利益,从而达到减少内部人控制和大股东操纵的目的,使中小股东利益得到保护;另一方面,优秀而忠于职责的独立董事可增强公司董事会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可以提高董事会的透明度,使外部各方更容易的了解公司决策流程,吸引优秀的合作伙伴和潜在的投资者;还可以在一系列需要独立进行的重大决策(如审计委员会和薪酬委员会)上发挥重要作用。
二、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实施的成效分析
从我国的实践来看,当前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已经实施10余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上市公司已经全部按照要求配置了独立董事
2001年8月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2003年6月30日前各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中至少应包括三分之一的独立董事。目前,我国所有的上市公司均已按要求配置了独立董事。
(二)独立董事的人员结构情况显示高级管理人员人数正在增加
根据Wind资讯数据,通过对3839名独立董事统计资料的分析,独立董事的人员结构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专业化,在这些独立董事中,属于财会经济类专业的有2067人,占总数的54%;属于法律类专业的有438人,占11%,这部分人员懂法律和财务,熟悉资本市场,对上市公司的经营决策有较大帮助;二是知识化,从学历上看,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有2058人,占54%;三是年轻化,从年龄分布上看,30至50岁年龄段的人员最多,共2268名占到总人数的60%;四是多元化,在这些独立董事中,大学教授和专家学者有1689人,占总数的44%,中介机构工作人员906人占24%,公司管理人员480人占13%,显示来自中介机构和其他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人数正在增加。
(三)独立董事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独立董事开始对一些重要事项发表独立意见,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按规定的要求对董事的提名与任免,主管人员的聘任和解聘,董事及主管人员的薪酬,重大资金往来等重要事项发表独立意见。如2003年4月,某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向公司董事会提出了免去公司董事长董事一职的临时提案,由独立董事提请罢免公司董事,在一千多家上市公司中尚属首例;二是对一些可能影响中小股东权益的事项主动发表意见,如公司重组、股权转让、重大投资等事项。如浙江某上市公司2002年来和2003年初连续实施重大资产置换进行产业转型,对此,独立董事从事业角度和维护公 司整体利益的角度出发,对转型目标产业的发展前景和方向,产业转型的具体运作、产业置换涉及金额的计量等多项多次发表独立意见。总体来看,大多数独立董事按照相关法规履行了自己的职责,独立董事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对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等方面初步呈现了效果。
三、目前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的问题
虽说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实施已经将近十年,但是目前独立董事还停留在表面文章上,实践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很难得到有效发挥
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很难得到有效发挥的原因有三:一是独立董事大部分是由大股东或控股股东挑选聘用的,因为我国对独立董事的选择程序是:上市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单独或者合并持有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1%以上的股东可以提出独立董事候选人,并经股东大会选举决定。据2002年5月南开大学商学院“基于公司治理的企业信用内部约束机制研究”项目组联合深圳证券交易所所作问卷调查,公司董事候选人的提名人主要是大股东和董事会,占78.08%,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选择权还是在大股东手里。设独立董事的初衷是为了监督大股东,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结果造成被监督的人有权选择和解雇监督者的局面。如果独立董事对公司高层或大股东提出太多批评的意见,就会面临被解雇的危险,这种情况让独立董事如何保持独立性?因此,“人情董事”、“花瓶董事”、“橡皮图章”情况时有发生。二是独立董事的报酬来自聘任他的公司,如果报酬太低,独立董事很难有积极性去从事责任很大的工作;如果报酬太高,就很难保证独立董事的独立性。三是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的人数比例不合理。在我国上市公司中,独立董事只占董事会成员的三分之一,不能在公司决策中起主导作用。不仅影响其独立性,而且影响其监督作用的充分发挥。
(二)独立董事与内部董事之间信息不对称
独立董事履行的职责的前提就是事先需掌握决策所需的充分信息。而独立董事掌握公司信息只有两个途径,一是查阅公司高层提供的信息,二是亲自接触股东,进行调查。这两种途径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而我国的独立董事大多是兼职的外部董事,他们自身精力有限,而且相应的法律法规并没有明确具体的规定独立董事享有的知情权,在这些背景下,独立董事对公司的监督质量可想而知。关于独立董事的知情权,独立董事与监事会的差异,就在于一个是参与决策,事中监督,一个不参与决策,是事后监督。独立董事对公司事务介入太深,可能无法独立,不介入又难以保障知情权。在拟制订的独立董事条例中,对于上市公司应该给予独立董事任职所需的知情权,为其提供必要的材料。今后独立董事也可能不一定是兼职,而是专职,一个很好的接合点是董事会下面的战略委员会。
(三)独立董事履行职责所需有效时间难以达到
独立董事要获取充分的真实信息,必须要以足够的精力和时间作为保障,有了信息,在实施监管的时候也需要一定的精力和时间作为支撑。而现实是:大多数的独立董事为兼职,有的还身兼多家公司的独立董事,每个独立董事花在一个公司的时间和精力都是相当有限的。
(四)独立董事的综合素质难以满足上市公司发展的要求
在国外,独立董事不仅要求具有专业技能、知识、经验、个性、品质及能力,而且还要求具有法律、财务会计、工商管理、科学技术等以满足上市公司发展的要求。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多是经济学家和一部分大学教授,他们的介入对上市公司拓展视野确实非常有帮助,但难以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履行公司董事职责,有时一人同时担任多家公司的独立董事,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了解上市公司的情况,甚至没有时间参加公司董事会议。而且他们并不一定具有技术、商业、管理等方面的综合素质,这不但不利于上市公司重大项目的决策,反而有可能因此而加大风险。2006年
3月27日《第一财经日报》报道:“证监会此前是把独事例董培训授权给证券业协会,但现在证监会将独立董事和董秘的培训授权给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这主要是出于逐步完善上市公司高管培训体系的需要。今后,这些取得‘上市公司独立董事资格证书’的人才都将纳入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人才库’管理系统。”这种制度的安排对于独立董事的素质有着很大的加强。①
(五)独立董事的激励机制尚未健全
根据Wind资讯数据,约有八成半的独立董事2009的薪酬在10万元以下,其中,有658名独立董事2009年未从上市公司领取报酬。由于报酬较低,不少人身兼多家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在4568名独立董事中,除了上述5位独立董事身兼6家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之职之外,还有39位独立董事身兼5家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之职,96位身兼4家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之职,215位身兼3家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之职。我们筛选出其中身兼5家及5家以上的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一职人员名单,制成榜单。具体来看,薪酬超过100万元人民币的独立董事仅4位。过低的报酬难以激发独立董事的积极性,但是如果实施过高的报酬则可能令独立董事因担忧失去其职位而规避风险,从而失去独立性。
国外独立董事制度的激励机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薪酬激励机制,另一种是声誉激励机制。然而在我国这些激励机制还没有运用到位。一方面,目前独立董事的薪酬没有统一标准,其收入与公司业绩无关,也不能体现收益与风险的相关性,这种不合理的薪酬制度可能使独立董事丧失独立性。另一方面,我国目前还不适合实行声誉激励机制,因为“独立董事”这一头衔还没有像西方国家一样得到广泛的认可,还不能作为独立董事诚实正直的象征,因而也就难以为独立董事带来额外的非货币收益。⑴
(六)外部环境对独立董事缺乏约束机制
由于独立董事大都是由大股东提名选举的,客观上为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又披了一层“公正”的外衣,分担了本应由控股股东承担的道德责任和法律责任。对独立董事作用的考核标准模糊。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一名独立董事的作用,这是令我国很多上市公司头疼的事情。尽管我国很多上市公司,如宝钢股份等公司所施行的独立董事制度很有成效,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些公司对其聘请的独立董事其实并没有一个系统的或者规范的考核标准,在这些独立董事都很敬业的情况下,你好我好,大家相安无事,似乎没有考核标准也算不上什么,但是,在那些问题公司,加强独立董事考核标准工作就显得非常迫切了。
总体上看,我国上市公司聘请独立董事,还主要停留于表面形式上。但是,我们要用谨慎积极的态度来面对这些问题。
四、完善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建议与对策
根据我国独立董事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完善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从制度上消除大股东对独立董事的影响
建议免除持有公司一定比例以上股份的大股东在决定有关独立董事利益方面的权利,包括独立董事的提名、聘任、津贴标准的制定等方面。消除大股东对独立董事利益的影响,从而使独立董事在保持“独立性”上没有后顾之忧。中国证监部门在界定独立董事的独立性时,也应该充分考虑上述公司治理特征,从以下四方面强调独立性:1.独立于大股东(尤其是控股股东),约束大股东对独立董事的提名权和选择权;2.独立于可交易股份中的相对大股东(主要是机构投资者);3.独立于经营者;4.独立于不正当、不合理的行政干扰。⑴郑娟,苏海雁.《再论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时代经贸,2007年 ,79期,第21页-23页(2007.04)
(二)尽快建立和完善独立董事制度法律法规体系
新的《公司法》对独立董事制度采取强制性的立法规范,明确引进的立法选择,弥补了原《公司法》的不足,但还需要制定相关的配套实施细则。独立董事行使职权,不受任何干涉,即:监督主体享有充分的监督权限,享有独立的地位,能够独立的开展监督活动。要进一步细化现行《公司法》中独立董事的知情权,明确管理层应向独立董事详细、如实、全面、及时告知公司重要信息的义务,对拒绝、隐瞒信息的公司管理人采取明确的法律措施,使独立董事的知情权得到法律层面的充分保障。另外,独立董事应积极主动地深入公司内部,及时获取公司的重要信息,以便全面了解公司真实的营运现状。法庭是被动的执法者,正所谓“民不告官不究”不可能对市场的违法行为予以终止,只有在行为发生后起作用,法庭的威慑力使得违规者认为违规成本太高,得不偿失。但法庭作为独立董事发挥作用的保证,还需其他措施配合。
⑵
(三)建立独立董事约束机制,强化独立董事的责任
在履行职责时,能够自觉地保持客观性、公正性,要对其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除明确规定与其权利相对应的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外,还要对公司的重大关联交易等重大事项发表独立的意见并签字,如若日后发生重大问题,对公司和股东造成的损失承担连带责任,并承担民事责任。公司所配备的独立董事必须有半数是专职的董事,另外,召开重要会议时加强对全体独立董事的考勤管理,并且出席率与薪酬要直接挂钩。
(四)加强独立董事队伍的建设
虽然我国目前独立董事制度在形式上已经确立,但他们大多没有担任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经历,也缺少独立董事制度方面的知识。加强独立董事的培训教育,使他们具备正确行使独立董事职责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形成能够满足需要的独立董事队伍,就成为当务之急。可以考虑建立独立董事行业自律协会。第一,协会设国家级和地市级,选择有志于担任独立董事并有能力担任的人进入人才库。各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不再自己聘用而是向独立董事协会申请,协会根据上市公司的地理位置,行业的实际情况,派给合适的独立董事。第二,每个上市公司向协会缴纳会费,由协会向独立董事发放津贴。第三,如上市公司提出要解聘独立董事,需向协会申请,并说明理由。独立董事本人可以申诉,协会必须公平的为他们裁决。在做到保障其合法权益的同时,制定行业规范,执业守则,对独立董事会员的资质和绩效进行评估,定期对独立董事会员进行培训和考核,为独立董事人才的储备打好基础。“评估可参考标准有:(1)董事的个人特征:正直和责任心;见多识广的判断;财务知识;成熟理智的自信;较高的业绩标准等。(2)董事会的核心能力:财务会计;判断力;管理能力;危机反应;行业知识;国际市场;领导才能;战略∕远景。(3)董事本人的承诺:愿意付出足够的时间和努力;专业知识和持续的教育;不过多的兼职;持有相当份额的股份;连续的足够长的任期。(4)团队和公司的考虑:平衡公司贡献;多样性;公司状况。”
⑶
①
(五)建立独立董事激励机制
风险和收益相对称,职责和权限相配比是市场经济一个基本规律。要马儿好,又要马儿不吃草,这是与经济规律相悖的乌托邦似的幻想。所以有能够产生足够激励的报酬也是独立董事制度成功的关键。我们需要通过适当的报酬浮动激励政策,并与公司业绩挂钩等使独立董事的时间价值得以承认,使他们愿意抽出时间,把精力投入到公司具体事务中。另外,声誉激励也会促使独立董事积极工作。如果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表现出独立和公正,将会极大地提高其声誉,在市场中留下良好的形象,进而促使独立董事更加出色的工作,以实现个人价值的不断提升。但是报酬激励在实际的操作中有一个悖论:假如报酬很少,不会激起独立董事努力工作的意愿;可是如果报酬多,又会使独立董事因不愿对公司的事务发表反对意见,害怕失去这份优厚的待遇。因此得出结论,不管是激励还是约束机制,“度”的把握最重要;适中的激励和约束是独立董事制度激励和约束机制的最佳方案。⑶李建伟《独立董事制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320——321页(2004.11)
从独立董事个人方面,参考独立董事的年龄,职业背景和投入时间;从公司层面,参考公司规模,公司绩效,公司治理特征方面设定薪酬额度的标准,并落到实际。
(六)强化公司的治理文化,营造良好氛围
公司治理文化是有效治理的信用基础,是公司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任何一个公司的业绩都是与其治理水平相关的。大力宣传诚信、勤勉的文化理念,把公司利益、股东利益以及社会责任义务与独立董事个人的价值联系起来,营造一种人人都为企业整体利益着想的公司治理氛围,使独立董事充分掌握公司的信息,在行使职权过程中不被“独立”起来,充分发挥独立董事制度应有的监督作用。
所以,良好的公司文化在无形中加强了对独立董事的约束,使得他们自觉的负起起责任。另外,在文化熏陶的同时需要加快制定针对独立董事系统的或者说规范的考核标准,让独立董事的行为有章可循,并可以对他们的工作给予客观合理的评估并依此形成约束。
需要指出的是,独立董事制度只是对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一种补充和完善,不能盲目高估其作用。独立董事就算积极努力的参与公司管理,但毕竟不可能像执行董事那样对公司的事务有很深的涉入,他们能做的只是在对公司重要事项的决策中,以公正、客观的立场发表意见、参与表决。因此,我们不能把解决公司治理及中小投资者的保护这些重大问题全部托付在独立董事身上。
结束语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深入发展,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只要我们充分认识到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对上市公司、中小股东、以及对整个市场经济的作用,针对问题有的放矢,独立董事制度就会越来越完善,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会更加科学合理,发挥更大保护中小股东的效应。当然,本人的研究是最初步的,还有很多未能详细研究及解决的问题,今后还需要我们更多地关注独立董事发挥的作用的变化,针对新问题及时提出对策并实施,独立董事制度一定会更加完善供我们选择,使上市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加规范的前进。
参考文献
[1]陈建新.《完善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的建议》[J/OL],证券时报,2009,4,18 [2]郑娟,苏海雁.再论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经贸,2007 ,79 [3]杨侠.论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实践与完善[D].贵州:贵州大学,2007 [4]陈建新,完善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的建议[J],证券时报,(2009.4.18)
[5]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培训工作指引及相关实施关于细则的通知[R].北京:2009 [6]中国商业电讯.上证所举办06年第四期独立董事培训班[J/OL].上海PRNEWS.cn 2006,8,16 [7]第一财经日报.《证监会强化独董能力 持证上岗纳入人才库》[J/OL].上海PRNEWS.cn 2006,3,27 [8]陈玉荣.我国上市公司实行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的障碍及对策[J].投资与证券,2004,01
[9]陈晓红、黄勇《独立董事报酬水平和薪酬结构设计分析》[D].湖南长沙:中南大学商学院,2010,08,18 [10]寇晓宇《中国独立董事监督机制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5)[11]王天习《公司治理与独立董事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3)
[12]李建伟《独立董事制度研究》[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380——382页(2004.11)
[13]廖理《公司治理与独立董事案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12)
[14] McCabe, Margaret;Nowak, Margaret The independent director on the board of company directors[M]Managerial Auditing Journal, Emerald Group Publishing LimitedVolume 23, Number 6, 2008 , pp.545-566(22)[15]Pearl Tan and Gillian Yeo
Accounting scandals and implications for directors: Lessons from enron[M] 2006, Part 27, 643-648, DOI: 10.1007/0-387-26336-5_2265
[16] Brooks, Albie;Oliver, Judy;Veljanovski, Angelo The Role of the Independent Director: Evidence from a Survey of Independent Directors in Australia Australian Accounting Review, [M] Wiley-Blackwell
Volume 19, Number 3, September 2009 , pp.161-177(17)
英文摘要
Discussion on the independent director system Abstract Independent director is helpful to enhance the independence of board of directors of listed company and improve corporate governance.More and more countries introduce the independent director system.The paper analyzes the close relation between the independence of independent directors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 and gives two examples, namely, U.S.A.and Hong Kong.Based on the preceding analysis, the author provides the conclusion: in China, the independent directors should be independent from large stockholders, senior manager and government。
Keyword
independent director system discussion
第四篇:完善我国独立董事制度之若干障碍因素探析
完善我国独立董事制度之若干问题思考
中共湘潭市委党校 李 锋
内容提要:
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对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具有重大意义,但目前我国在建立与完善独立懂事制度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和障碍,本文主要分析了其中最为重要和关键的六大障碍因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思路。
关键词:独立董事
公司
治理结构
股东利益
2001年8月,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以来,独立董事制度成为了社会焦点,被誉为是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良药。不可否认,引入董事制度,对于改善董事会结构,保护中小股东利益以及保证公司规范运作,起到积极作用。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认识到一项制度的建立到健全往往需要很长时间的探索。美国最早在70年代出台类似规定至今已有几十年历史。我们仍然可以发现其独立董事制度仍有诸多不足之处,公司丑闻不断。所以我们应认识到完善我国独立董事制度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也应看到在完善我国独立董事制度过程中至少存在六大障碍因素,本文以下将就这些因素略做分析。
一、功能定位因素
在我国完善独立董事制度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合理地对其功能和使命进行定位。我们不能期望独立董事完全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公司,这就决定了他们不可能为公司或股东做很多的事。因此我们应该注意给他们的任务要少而精,明确,这样也许能使他们发挥应有的作用。
美国公司治理结构设计主要是要解决内部董事和高层管理人员与股 东分离的治理问题。独立董事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董事会中基本是作为被选择的股东代表,根据股东和社会的利益去监督和监控公司的管理层,并且被期望利用它的诚实和能力去审视公司的战略、计划和重大的决策。美国著名学者马切的研究显示,美国公司董事所做的非常少,不做的惊人的多。董事往往疏于确定基本目标、公司策略、或公司总政策,甚至懒于对提交他们批准的政策提出一些有洞察力的问题。因此,很多学者建议放弃董事会在决策方面发挥作用的幻想和假象,能够在监督方面发挥一定作用就不错了。美国公司法理的现实情况也确实在朝这个方向发展。尽管存在不同看法,但可以说在美国人们已经普遍认为监控即使不是董事会的唯一职能,也是其主要职能。1997年美国商业圆桌会议的声明指出:“首席执行官、公司高层管理团队的选择和评价大概是董事会的最重要的功能”。
我们在上市公司中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它的功能和使命的定位和制度设计应该与美国实行的独立董事制度是不一样的。我国上市公司中控股股东对公司的控制权还没有受到挑战。虽然董事会与经营层基本重合的现象相当普遍,但基本上不存在内部人控制问题。如果独立董事能够对控股股东及其派入上市公司的董事、经营管理人员的违规行为起到制约作用,使控股股东在上市公司的利益只能通过上市公司的价值提升和利润分配来体现,就可以使控股股东与公司利益和其他股东利益一致,那么剩余的事情就可以由控股股东与公司内部董事、经营管理层来完成。控股股东出于对自己利益的关心,会有足够的激励促使其对公司董事、经营管理人员、公司员工等损害公司和股东利益特别是其自身利益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而且由于其控股地位及其在公司股东大会上行使表决权的影响,他完全有能力和力量实施有效的监督。因此,“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的功能应该集中 定位于对控股股东及其派入上市公司的董事、经营管理人员与公司关联交易的监督和审查。”①这一点对于独立董事制度的完善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二、立法执法因素
这体现在相关法律制度的滞后、不完善和已制定的法律执行不到位两个方面。一方面,现有的《公司法》没有给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董事以明确的生存空间和条件。而中国证监会《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目前还没有上升到法律这个高度,其效力、作用自然无法与法律相提并论。在美国不但有专门法律对独立董事有规范,而且独立董事的董事会中属强势群体,占董事会成员的2/3,这样可以有效实现独立董事的作用。而我国公司董事会中独立董事在人数上不占优势,在法律上又没有被赋予特殊表决权,属于弱势群体。目前,国内一些企业设立独立董事其实中是一种顾问性质,有其名而无其实。因此首先应通过立法使独立董事的责任与权力相统一,使独立董事真正成为全体股东利益的保护神,使独立董事不仅仅出于本身的觉悟行事,而应通过制度、法律来保证。另一方面我们已制定的法律往往不能有效执行,导致制度流于形式。比如《公司法》规定,凡董事会作了错误决定,如果法院认为确实是他的责任,这个时候,没有投过反对票的董事都要负责。但这个规定并没有被执行。反过来可以这样设想:如果这个规定能被有效执行,那么现在被暴露出如此多的上市公司极大侵害股东权益的局面恐怕也不会出现了。而在国外,有利益机制使《公司法》、《证券法》必须认真执行。比如一些律师事务所和中介结构时刻在关注公司的经营情况,如有异常便可邀集股东通过法律程序来起诉董事会。所以在国外担任独立董事还要买保险,以免受蒙蔽而出差错。而在我国,一些独立董事似乎是“无忧无虑”,出了什么问题也没有丝毫的恐惧与忧虑。因此,要使独立董事制度真正发挥作用,在迫切需要 制度相关法律的同时,同样迫切需要加大执法力度,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独立董事制度才不会流于形式。
三、选任机制因素
为保证实现独立董事的“独立性”,证监会在《指导意见》第三条规定了不得担任独立董事的情形。此规定看似较为完备,实际上难以真正起来作用。因为对于保证独立董事“独立性”的选任程序,《指导意见》忽视了一个事实:独立董事候选人由谁来提名,如何选举产生、决定着他们将代表谁的利益,以何种立场去作出判断和行事。因此,如果说独立董事是作为公司整体利益和中小股东利益(或许还可以说是作为社会利益和与公司利益相关者)的代表进入公司董事会,以控制股东及其派出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其他在公司中代表控制股东利益者为主要监督对象,那么就不应该由控股股东或其控制的董事会选择或决定独立董事候选人。在选举投票时,控股股东及其派出的董事应该回避表决。否则,如果让控股股东及其派出的董事在独立董事选举中发生决定性的影响,而选出的独立董事所要重点监督的正是选择他们的控股股东及其派到公司的代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能指望他们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呢?当然,这个问题在具体操作上会有许多困难,但有困难并不代表不需要解决,至少我们应朝这个方面去努力。
除了推荐和选举独立的董事的程序以外,要完善独立董事制度,还要明确规定独立董事的任职资格和条件。独立董事的任职资格和条件应该与其承担的任务相适应,独立董事应当具有基本的法律、经济和财务知识,才可能真正对关联交易作出有自己主见的判断。
四、人才能力因素
中国证监会在《指导意见》中规定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中独立董事应 占到1/3强。目前深沪两市有近千家上市公司没有选定独立董事,即使按每家2人计算,至少还需要两个千名独立董事。而对独立董事的要求和其应具备的素质使之不能“粗制滥造”。这将是一个巨大的人才需求缺口。从各公司已设立独立董事的情况看,主要是聘请国内一些知名的经济学家、大学教授、证券从业人员担任独立董事。由于人力资源的稀缺,这些专家学者往往同时受聘为多家公司的独立董事,那么,在时间和精力上恐怕很难达到证监会所要求“独立董事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履行公司董事职责”。
独立董事不但需要时间和精力去经营公司,要需要一定的专业素质。在英美国家,由于存在的相当发达、完善的经理市场,独立董事一般都是由本公司退休董事、其他公司的董事或退休董事担任的,也就是说是由专业人员担任的,进而形成了一个细分的独立董事市场。独立董事的信誉是他通过长期的管理成绩得到的市场评价,尽管关于独立董事自身的能力问题也会引起人们的争议,如一个独立董事可能在其本行来是成功的,那是否能保证他也有在其他行业所必须的专业知识呢?而在中国由于缺乏完善的经理市场,更别谈独立董事市场了,虽然很多独立董事是由经济学教授或法学教授担任的,“我们不否认他们在其本专业的素质,但其对公司经营、对公司财务是否是具有一种敏感性却是让人怀疑”②。而且,目前的独立董事对其职务的重视程度和对其责任的理解也是值得探讨的。因此,就是远来看我们需要积极培育经理市场和独立董事市场,形成良好的市场选拨机制,减少选择的随意性,保证独立董事的质量。
五、激励机制因素
为了激励独立董事的主动性、积极性,《指导意见》第7条第5款明确了“上市公司应当给予独立董事适当的津贴”,从经济的角度对独立董事的 劳动价值予以了肯定。但其中又规定,“津贴的标准应当由董事会制订预案,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并在公司年报中进行披露。”这就可能带来以下的问题:
首选,缺乏统一的津贴标准将会挫伤独立董事特别是小公司独立董事的积极性。因为不同规模、不同经济水平的上市公司,其给予独立董事的津贴肯定不一样,但独立董事们付出的劳动却是大致相同的,长此以往,小公司独立董事的积极性可能会受挫。
其次,过于强调报酬激励可能在效果上适得其反。如果独立董事的经济上依赖于公司所给的的报酬,其独立性就可能受到影响以至削弱。当公司经营状况良好且独立董事的报酬颇丰时,独立董事可能会为保住自己的职位而在一些关键性或有争议的问题上依附于董事会,不发表独立意见。这样独立董事的价值无从体现。因此,在独立董事的报酬标准的确定以及支付的保障规定上要充分考虑对其独立性及公司利益的影响。
六、责任承担因素
中国证监会《指导意见》第7条第6款规定:“上市公司可以建立必要的独立董事责任保障制度,以降低独立董事正常履行职责可能引致的风险。”这是《指导意见》中对董事法律责任承担仅有规定。而且用词为“可以”并非“应当”,可见独立董事权利义务严重失衡。从目前上市公司的实践中来看,也没有涉及独立董事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问题,甚至独立董事们对其职务的责任尚缺乏足够的认识,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曾坦言“我当初在某些公司担任独立董事时对独立董事的职责理解还不够充分。”国内经济学界泰斗人物尚如此、何况其他人。而在独立董事制度相对完善的国家,独立董事当选后第一件事就是买保险,因为独立董事责任重大,职权重大,义务同样重大。独立董事承担法律责任一般是如下情形:一是被公司大股东及管理层收买而共同从事违法、违反公司章程的行为;二是因为 本人知识能力的局限,而行违法之事。独立董事承担法律责任的实例在国外举不胜举。这一定程序上促使独立董事尽最大的注意义务、勤勉义务及忠实义务。能较有效保障股东利益和公司利益。因此,在我国独立董事区别于公司内部董事应尽到的注意义务、忠实义务、勤勉义务、竟业禁止等具体内容为何,违反之应承担何种法律责任等等都应该进一步明确、细化、否则将难以真正保证独立董事能客观、公正、准确地行使职权。在独立董事承担责任的归责原则上,应区别于董事,经理,宜采用过错类责任原则即“董事会的决议或董事的行为虽然给公司赞成损失但只要独立董事能证明其已经合理地尽到了相应义务的,可不承担赔偿责任”。③因为无错责任对独立董事来说风险很大,可能遭受到的损失会大大超过其可能的利益。这虽然可以增强其责任心,但反作用也十分明显,独立董事顾虑过重,压力过大,不敢行使职权。
参考文献:
① 殷少平:《关于独立董事制度的思考》,载于《中国证券报》2001年4月25日; ② 李哲、董海峰:《独立董事制度:在中国现实下的思考》,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2年第一期;
③吴建斌:《我国公司法移植独立董事制度的思考》,载于《南京大学学报》2003年第二期
联系地址:中共湘潭市委党校理论信息室(411100)
联系电话:0732-8284636(办)*** Email:xtlffz@sina.com
第五篇: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及其完善建议
我国的公司治理结构迫切需要改革,这也是公司法修改过程中大家争论激烈的一个问题。我国现行公司法规定的公司治理结构由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组成,符合各国公司法的通常规定,其中监事会专门行使监督职能。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中引入了独立董事制度。独立董事也是行使监督职能,在实践中产生了与监事会的职能发生冲突和协调的问题。
一、国外独立董事制度的发展现状及我国建立该制度的作用
在公司制企业中建立独立董事制度,起源于美国和英国。英美等国的公司治理结构中,没有设立监理会,对董事、经理的监督主要依靠成熟的市场运作机制、社会中介机构和股东的投票选择权。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膨胀发展,运营业务、经营规模呈巨型化趋势,对公司董事、经理的监督、约束,尤其是事关公司生存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的选择,越来越需要进行事前、事中的监督和更多地听取外部专家的意见。
所谓外部董事是相对于内部董事而言的,外部董事也叫非经营董事, 是指非公司雇员的兼职董事,他们的职责是作为公司董事会成员,参加董事会会议,为公司决策、财务审计、业务控制提供咨询,监督内部董事和经理人员。而且要求外部董事必须对公司战略、经营和资源配置,包括对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任命,作出独立的判断。由此派生出独立于公司经营管理层的独立董事。要作出“独立的判断”,必须符合以下几个条件:(1)独立董事必须由股东会选举产生,不得由董事会任命;(2)独立董事必须具有5 年以上的商事、法律或财务工作经验;(3)独立董事在过去3 年内不是本公司或子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或雇员,与公司没有10 万美元以上的交易,与公司雇员没有直系亲属关系或利害关系;(4)独立董事在公司任职不得超过3 年,满3 年后,独立董事可以继续作为董事留任,但失去其独立董事资格。相关法律规定, 独立董事有以下的特殊权力:(1)由独立董事批准的“自我交易”,法院可免除审查。(2)独立董事有权批准对董事因遭到指控所作出的费用给予补偿。(3)独立董事有权撤销一项由股东提起的派生诉讼。(4)独立董事不同意董事会大多数人作出的决定时,有权直接与股东联系,其费用由公司支付。
国外实践证明,独立董事制度是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很多国家的机构和组织都积极实施了独立董事制度。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1999 年世界主要企业统计指标的国际比较”资料显示,在美国企业中,独立董事占董事会成员的比例为62 %;英国为34 %;法国为29 %。美国是施行独立董事制度较早的国家之一,美国全国公司董事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orporate Directors)在1996 年就曾指出,董事会的成员应当大多数是独立董事,甚至还建议在公司中只需设立一名内部董事,即首席执行官(chief executive officer ,以下缩写为CEO),其余的均可为独立董事。这一点可以从1997 年标准普尔(S &P)公司对美国500 家企业的调查中得到证实。在当年接受调查的企业中, 有将近56 %的董事会其成员大多为独立董事,内部董事只有1 至2 名;而仅仅有2 %的企业董事会成员主要由内部董事组成;在大部分企业的董事会成员构成中,独立董事占大多数;还有不少企业独立董事占绝大多数。另外,美国的机构投资者委员会(Council of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 1998)在其公布的一份报告中,也要求企业董事会中独立董事人数的比例至少应该占2/ 3。
美国独立董事制度要求建立在完善的外部市场监控机制和外部权力监控机制基础上。在美国, 独立董事运作于以股权分散、股东间没有明显差别的股权模式为基础的一元制框架下。独立董事在美国运作目的仅在于密切投资者(股东)与经营者的关系, 其监控对象在于经营者的经营活动。
我国引进独立董事制度,始见于国内上市公司和在境外上市的公司。1997 年12 月, 中国证监会在《上市公司章程》指引中,首次明确在上市公司中“可以设立”独立董事并提及公司股东和股东单位任职人员和有利益关系的人员不得担任独立董事,这是我国资本市场首次触及独立董事概念。2000 年11 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在《上市公司经理指引(草案)》中,提出在上市公司中至少拥有两名独立董事。2001 年8 月,中国证监会在《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中,规定在2003 年6 月30 日以前, 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应当至少包括1/ 3 的独立董事。从“选择性条款”到上市公司治理的必备条件,逐步形成了独立董事在上市公司治理中的制度安排。
在我国建立独立董事制度具有如下的重要作用:
1.独立董事制度可以制衡控股股东,监督经营者。我国众多上市公司的董事会由大股东控制,大股东董事受股东方委派,以维护大股东利益为重,从而产生了严重的“内部人控制”现象,对中小股东不利。2001 年发生的大股东公司侵占挪用上市公司资金的事件充分表明了董事会无法有效消除“内部人控制”的现象。而在董事会设立独立董事,有助于保持董事会独立性,限制大股东的权利,维护所有股东利益(特别是中小股东),增加股东价值。
2.独立董事制度可以解决政企不分现象。在我国的上市公司中,国有股、国有法人股占总股本的60 %以上。由于国有股权所有者缺位,导致所有权和经营权混为一团,政企不分现象严重,一些行政部门习惯用行政命令行使股东权利,干预企业决策。另一方面,由于国家对上市公司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公司董事会、管理层不履行对国有股的经营权,甚至以权谋私的现象屡见不鲜,导致公司效益的低下,国有资产流失严重。建立独立董事制度可以减少行政部门对董事会的控制,加强上市公司的独立性,在一定程度上弱化行政部门的干预作用;同时还可以强化对国有资产的监督。
3.独立董事制度可以提高上市公司的专业化运作水平。企业的科学决策,既涉及到本企业的专业知识,也需要许多政策、法律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当前我国上市公司普遍经营业绩不佳,就与公司决策质量低下密切相关。过去许多上市公司为提高决策质量,采用外委咨询的办法,但是费用过高,并且只能适用于关系公司长远战略的部分。在董事会中设立独立董事,可以利用独立董事的专业知识及独立的判断为公司的发展提供有建设性的意见,增加董事会的信息量,调整董事会的知识构成,增加决策的科学性、提高决策质量,提升公司经营业绩。
可以说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引入以来,对我国股份制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和规范化运作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在很多方面还非常不完善,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急待进一步解决和完善。
二、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制度方面的问题
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中某些固有的制度性问题严重阻碍着独立董事制度的发展。独立董事制度产生于英美法系“一元制”公司治理结构模式。即股东大会选举董事会,董事会任命、监督管理层, 业务执行机构与监管机构合而为一,董事会既是决策机构又是监督结构。这就必然造成了董事会监督职能和决策职能的激烈冲突。在这种情况下引入独立董事行使监督职能,比较好地改造了董事会,从而形成了董事会实施决策职能,经理层实施执行职能,独立董事实施监督职能的良好格局。
我国公司立法上基本上采用的是大陆法系的“二元制”公司治理结构模式,即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分别设有董事会和监事会,分别实施决策权和监督权。我国《公司法》明确规定:监事会是独立于董事会和经理层之外,由股东代表和职工代表共同组成的对公司经营决策机构行使监督检查的监督机构,负有检查公司财务,对公司董事经理违法违规行为进行监督并要求纠正的责任。而独立董事的主要作用也恰恰在于监督经营者,制衡大股东,检讨董事会和执行董事的表现等方面。很明显独立董事的职能与监事会的职能存在着明显的交叉和冲突。对于引入独立董事后,如何协调独立董事与监事会之间的关系,深交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回避了这一问题;上交所《上市公司治理指引》却将财务检查权同时赋予两者,造成双头监管的浪费;而中国证监会的《指导意见》则根本没有提及独立董事与监事会的关系。
法律方面没有赋予独立董事明确的责任和权利,对独立董事也未给予充分的保障,无法可依。从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中独立董事运行情况看,不少独立董事没有真正起到独立董事应有的作用。由于独立董事不对股东或任何其他人负责,因而也就不存在对他们有效的监督或制约,这与他们肩负的关系企业经营的重大责任不相适应。当独立董事参与的决策出现重大失误时,没有明确的依据对他们追究责任。
(二)人才方面的问题
具备担当独立董事素质的人才稀缺。被聘为独立董事的人,一般都是专家学者或地方名士,他们的时间价值比较高。由于现有的观念和制度,独立董事的津贴和报酬较低,不足以弥补他们在参与董事会决议损失的时间价值,因此他们往往不愿花费时间去了解他们所供职的公司所在产业及其公司的具体情况。有的名人同时担任几家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 由于工作时间上的局限性,无法保证行权公正性,尚未达到通过外部力量加强公司决策准确性的目的。作为独立董事不仅应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准和良好的敬业精神,还必须要对公司的法人治理、资本运作、企业管理等具备较深入的理解。由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起步较晚,专业经理人队伍尚不够壮大,真正能够符合条件的独立董事的规模更是难以满足需求。
(三)独立董事的独立资格难以保证
为确保我国独立董事的独立资格, 我国证监会规定:下列人员不得担任独立董事: 1.在上市公司或者其附属企业任职的人员及其直系亲属、主要社会关系(直系亲属是指配偶、父母、子女等;主要社会关系是指兄弟姐妹、岳父母、儿媳女婿、兄弟姐妹的配偶、配偶的兄弟姐妹等);2.直接或间接持有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1%以上或者是上市公司前十名股东中的自然人股东及其直系亲属;3.在直接或间接持有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5%以上的股东单位或者在上市公司前五名股东单位任职的人员及其直系亲属;4.最近一年内曾经具有前三项所列举情形的人员;5.为上市公司或者其附属企业提供财务、法律、咨询等服务的人员;6.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人员;7.中国证监会认定的其他人员。
从以上我国证监会的规定我们可以看出, 尽管其详细规定独立董事任职条件, 但仍有漏洞。如其对亲友关系未理清只注重强调亲人, 并未明确朋友。这一点很重要, 中国是个重感情的国家, 亲情、友情、爱情在我们心中都是很重要的。如果我们没有明确感情这一层关系, 那么独立董事的资格独立也会失去意义的。
三、完善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建议
(一)健全法律法规。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独立董事制度的相关法规,独立董事制度要想完善,没有一套完整有力的司法体系作保障是不可能做到的。但目前我国的《公司法》并没有明确独立董事任职的资格和职责范围,也没有赋予独立董事特殊表决权,独立董事难免名不正言不顺,其权限受到了很大的制约。所以应抓住当前修改《公司法》的契机, 增加规范独立董事制度的条款, 将《指导意见》和《准则》中对独立董事的相关规定上升到法律层面, 赋予独立董事制度以应有的法律地位。明确独立董事的职能范围和相应的法律责任。在自律性准则层面上,证券交易所、机构投资者和中介组织对独立董事制度也应提出相应的要求和建议,通过修改上市规则和制定公司治理方面的准则与指引,来增加行业自律性和指导性。此外在公司层面上,上市公司应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关于公司治理和独立董事制度的最佳做法,对独立董事制度的运作做出具体规定。另外还要切实加强对各项法规、制度落实的监督。必须要有监管部门定期对法律、法规的落实情况作检查,对违反或不执行法律法规的要追究其责任,做出适当处罚。
为了使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建设具有权威性,保证赋予独立董事的权利与其承担的义务相当,保证独立董事职责的有效行使,我国还可以通过制定《独立董事法》强制要求上市公司必须依法建立独立董事制度,并依法保证独立董事正常履行职能,确保其独立性。第二, 制定《独立董事法》。根据独立董事制度的实践, 对独立董事的权利、责任、义务、人员来源、组织方式及薪酬安排等予以明确规定, 并明确在上市公司董事会中独立董事人数要达到的比例, 使独立董事能充分发挥作用, 承担起相应的责任。第三, 应尽快明确独立董事与非独立董事的法律责任, 并建立起对独立董事的法律保障制度, 使独立董事在什么情况下该承担法律责任, 什么情况下不该承担法律责任, 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都有章可循。
(二)协调独立董事与监事会的功能。从形式上看,我国现有的法人治理结构可以说是完备的,在监督机构方面有监事会、财务总监等。但事实上,由于对各种监督机构的职责没有细化,使监事会等监督机构处于虚无状态。因此在建立独立董事制度时,应从法律层面和公司层面,对独立董事职责及其运行规则作出详细的规定,使监事和独立董事的分工明确,职责合理。尽量协调好独立董事和监事之间的职能冲突,尽量避免监督的缺位和重复。政府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第一,将审计与财务监察权赋予监事会,提高监事会的独立性,确保监事会的监督功能,改变成员大部分由工会主席和职工代表构成,以及监事会成员普遍不熟悉财务规则的现象,加强监事在财务等方面的专业能力,确保其合法性监督与妥当性监督两个主要职能的发挥。第二,强化独立董事在公司战略决策、提名、薪酬等方面的地位和作用,以此来增强公司董事会在决策上的独立性。这将有利于理顺上市公司各治理机构之间的关系。在理顺两者职能的基础上,公司治理效率会在现有条件下得到最大的提升。另外,我国的独立董事也应该积极完善自身的知识背景和商业阅历,争取能够全面了解所任职公司的全面情况,从而作出更有价值的商业判断。为公司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为其所代表的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的利益提高更为有效的保障,以此来促进独立董事制度本身的发展。
(三)加强对独立董事人才资源的培育和选拔。目前我国还未形成一支职业化的独立董事人才队伍。从实践来看,大多数的独立董事身兼数职,其履行独立董事职责的时间和精力难以保证, 因此,培养一支受过良好的经济、法律教育,又有一定的财会基础知识,并具备综合性的品质和能力的职业化独立董事人才队伍就成为当务之急。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三方面的对策:一是尽快建立独立董事人才的选拔机制,加大选拔的力度;二是维持现有董事会的规模,这样可以在上市公司之间聘任外公司原有的内部董事为本公司的独立董事;三是要从我国目前情况出发, 在独立董事的人选上除了考虑那些著名学者、专家、高级研究人员和大学教授等高素质人才以外, 还可以考虑从注册会计师、执行律师和证券机构中的一些资深管理人员中加以选择。可以在证监会下设立专门机构,通过此机构向上市公司委派一定数量的独立董事,并对独立董事的报酬采取统一管理的方式。独立董事管理机构还将负责对独立董事进行信誉考察和记录,组织独立董事“上岗”前或“上岗”后的必要培训等,使独立董事制度的运作规范化、制度化。
(四)确保独立董事的独立性。(1)独立董事必须由股东会选举产生。因为独立董事是作为中小股东利益的代表进入董事会, 以大股东及其代言人为主要监督对象, 如由大股东或其控制的董事会、监事会来决定独立董事人选, 其客观性、公正性就会大打折扣, 所以, 应建立起由股东大会选举独立董事的制度。随着股权分置问题的逐步解决, 股权结构会逐步多元化和分散化, 这将为股东大会选举独立董事奠定良好的制度基础。(2)逐步完善独立董事的资格认定标准。独立董事必须具备独立履行职责的个性、品质、知识、经验及能力, 坚持这一标准, 才能克服目前我国上市公司选聘独立董事的随意性和盲目追求名人效应现象。(3)确定独立董事的合理任期。独立董事任期太长会影响其独立性, 因为长时间的共事, 独立董事有可能被其他董事或高级管理人员同化。我国《指导意见》第四条规定, 独立董事每届任期与该上市公司其他董事任期相同, 连选连任时间不得超过六年。该规定的可担任独立董事的时间过长, 有待改进。
(五)强化独立董事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应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方面。有些业内人士认为,建立独立董事基金是改善激励制度的有效途径之一。它是将用于独立董事的收入由原来的各上市公司单独发放集中在一起,改为以专项基金的形式进行管理,由独立董事协会发放,其发放的标准由股东大会决定,但发放必须由管理监督机构或组织根据其履行职责的情况评判后进行。如果独立董事在任期内没有能够履行职责,就得不到相应的收入,其留下的薪酬可以用来奖励称职或优秀的独立董事。独立董事协会在评判过程中还必须听取中小股东的意见和社会的反映。发放时间一般以半年或一年为一个周期,具体就是以中报和年报为基础,这样一方面可以与管理层对上市公司的监管结合起来进行,另外一方面可以借助社会的智慧一起监督独立董事的行为。设立独立董事基金,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可能在于,难以采取一定的可量化标准来对对立董事是否履行职责进行客观的评价。实际上也就是如何界定独立董事权利和义务问题的一系列完整的标准考核体系,这也是影响该设想实际操作性的重要因素。精神激励应成独立董事激励机制的重要部分, 对那些独立、公正、勤恳工作的独立董事, 应使其获得更多的积极的社会评价, 应通过评奖、表彰等方式, 给予良好的名誉, 这是保证独立董事不掉入高薪陷阱, 不丧失其应有独立性的关键。
(六)创造良好的公司治理氛围,完善外部监督机制。加强上市公司的企业治理文化建设,改善上市公司的治理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努力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拓展企业的持续发展空间,不仅关系到企业自身的成败,而且对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我国独立董事缺乏履行职责的良好环境,社会、企业和个人对独立董事的作用认识不足,因此,应大力宣传公司治理文化。首先,应在整个社会范围内,为公司治理文化的发展与推行创造有利氛围。在全社会范围内,推崇与鼓励包括独立董事在内的所有董事在董事会决策时担负起代表全体股东利益的责任与义务,使其与公司的利益保持一致,并以此作为其整体的行为准则,引导其自觉加以实践。其次,从个人角度出发,独立董事应必须保证向全体股东履行职责,包括在时间和精力方面的足够投入,在董事会的运作过程中应保持其独立的判断。建立和完善外部监督机制, 如强制的信息公开制度、股东衍生诉讼、股东证券诉讼、证券交易所的自律规则、以及对股东诉讼极为有利的风险诉讼机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