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十篇 工程环境影响分析
泸溪县S252、S254能滩至浦市公路改造工程 第十章
第十章 工程环境影响分析
10.1沿线环境特征
10.2推荐方案对工程环境的影响 10.3减缓工程环境影响的对策
湘西自治州工程咨询公司·湘西自治州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 泸溪县S252、S254能滩至浦市公路改造工程 第十章
第十章 工程环境影响分析
10.1沿线环境特征 10.1.1自然地理
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等情况见第五章。10.1.2生态环境
泸溪县境为低海拔山区,气候适宜。县境处于武陵山脉和雪峰山脉过渡地带,境内有大小山头2700多座,一般海拔300~500米,最高处为县西南八面山主峰海拔高884.3米,最低点为老县城武溪镇东北大龙溪出口海拔为97.1米。在总面积中,山地占66.04%,丘陵占25.3%、岗地占2.31%、平原占3.43%,水面占2.92%。
境域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6.9℃,近20年年均无霜期285天,日照1432小时,年降水量1326毫米。气候温和,雨量较充沛,无霜期长,适宜于各种动、植物的生长繁衍。境内成土母质较多,土壤可分为7大类,其中以紫色土居多,占总面积的65.85%,通气性能良好,但不利水土保持。土壤中酸碱度适中,有利于各种农作物的生长。
境内自然资源比较丰富。水资源:有大、小溪河127条,分属沅水、武水、辰水和酉溪四大水系,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客水在内,全县水资源总量年均为240亿立方米。全县有林地45922公顷,无林地24419公顷,森林活立木蓄积量7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45.2%。县域有野生动物130种,野生植物616种;境内发现各种矿藏资源有45种,其中探明储量的有24种。
县境自然灾害频繁。境内夏秋少雨而多干旱,有“十年九旱”之说。又处于沅水中游,溪河纵横,土质松散,故遇上大雨或上游暴雨,易造成河水陡涨、山体滑坡,形成洪涝灾害。自然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农作物病虫害及气象灾害等四种。
湘西自治州工程咨询公司·湘西自治州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
10-1 泸溪县S252、S254能滩至浦市公路改造工程 第十章
泸溪山水毓秀,人杰地灵。自然环境优美,是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是中国盘瓠文化的发祥地,东方戏曲活化石辰河高腔目连戏的保留地,屈原流放期间的栖住地,沈从文解读上古悬棺之谜的笔耕地,沅水风景胜地,中国是年轻的氧吧县城,古朴神秘的民俗风情。人文景观众多,有盘瓠庙、辛女祠、悬棺、绝壁仙舟、盘瓠文化民俗村、屈原村、能滩吊桥、浦市“小南京”等。自然风光秀丽,有马嘴岩、辛女岩、箱子岩、盘瓠洞、天坑群、十里画壁、天桥山等。10.1.3社会环境
泸溪为五强溪电站库区淹没县,1995年泸溪县人民政府等机关迁入新县城办公标志着移民搬迁的历史性任务完成。近年来,泸溪实现了常吉高速公路过境、白沙至武溪一级公路建成通车;泸溪(1000吨级)码头、省道S252、S336线泸溪白沙-辰溪潭湾(泸溪段)已开工建设;电力、水利等设施不断完善;农业基础雄厚:土地肥沃,生产条件较好,通过定方向、转观念、创环境、育龙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
泸溪县投资环境日臻完善:良好的基础设施环境,优惠透明的政策环境,高效优质的服务环境,稳定安全的社会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规范严明的法制环境,为招商引资创造了积极的条件。
现在的泸溪政通人和、社会稳定、秩序良好、经济活跃。勤劳质朴、勇于开拓的泸溪人民真诚欢迎各界朋友来泸溪投资兴业,旅游观光,共图发展大业。10.1.4土地利用
路线不可避免地要占用一定数量的农田和建设用地。本项目新增用地102.67hm2。因此必须采用一定的工程措施,配合绿化工程,确保沿线生态环境不受或少受人为破坏。10.2推荐方案对工程环境的影响 10.2.1对生物环境可能的影响
(1)公路占用土地,减少了耕地总量和植被的数量,将对当地的生 湘西自治州工程咨询公司·湘西自治州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
10-2 泸溪县S252、S254能滩至浦市公路改造工程 第十章
态造成一定影响;
(2)施工管理过程中,可能破坏征地范围外的植被;(3)填挖路段由于防护不当可能产生水土流失;
(4)施工人员及车辆的进出以及工程施工痕迹的产生,将对物种的入侵和扩散提供条件,影响当地物种的生存,并对生物多样性构成潜在的威胁;
(5)施工期间,施工人员进驻及施工“三废”排放,将对野生动物产生影响。首先是工程占地将减少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其次是施工“三废”排放,将对野生动物的生存产生影响;另外施工人员的进驻也对野生动物的生存构成潜在的危险。10.2.2对水环境可能的影响
公路施工期和运营期会产生各种生产及生活污水,如不加以处理会产生对项目沿线水体的污染。
施工期可能产生的水污染有:
(1)施工机械跑、冒、滴、漏的污油及露天机械被雨水等冲刷后产生一定量的油污水;
(2)施工机械漏油、施工泥浆、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生活固废、施工物料和化学品受雨水冲刷入河后,将影响水质。
运营期可能产生的水污染有:
(1)降雨冲刷路面产生的道路径流污水排入河流,造成水体污染;(2)道路辅助设施(停车场、管理住所、加油站)产生的污水造成的水体污染;建议这部分废水经隔油池和化粪池处理后,结合地方城镇规划,排入下水道;
(3)装载危险品的车辆因交通事故泄漏、滴漏或翻入河流后产生严重的水污染;
(4)铅尘落水对水体的污染。其污染途径有两种:一种是地面径流随雨水排入水体的,铅的排放速率为0.0057~O.00758J/s;另一种是由空气落入水中引起,车流量大时,落入水中的量也多。
湘西自治州工程咨询公司·湘西自治州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
10-3 泸溪县S252、S254能滩至浦市公路改造工程 第十章
10.2.3对声环境可能的影响
公路在施工期间和运营期间,对周围的声环境的影响表现为:(1)作业机械品种较多,如路基、路面、桥梁施工机械,都属于突发性非稳态噪声源,将对附近的学校、医院、居民的声环境产生影响;
(2)筑路材料运输道路和便道线路设计不当,运输车辆产生的高噪声将影响沿线人群的正常生活;
(3)运营期间,在公路上行驶的机动车辆噪声,为非稳态噪声源。车辆行驶中,发动机、冷却系统、传动系统等部件会产生噪声,行驶引起的气流湍动、排气系统、轮胎与路面的摩擦也会产生噪声,由于公路路面平整度等原因而使高速行驶的汽车产生整车噪声。10.2.4对空气环境可能的影响
公路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空气可能的影响:
(1)路基施工中,粉状物料的装卸、运输、搅拌过程都将有大量的粉尘散逸到周围的大气中;道路施工时,运送物料的汽车引起的道路扬尘污染;物料堆放期间由于风吹等引起扬尘污染,尤其是风速较大或装卸汽车行驶速度较快的情况下,粉尘的污染更为严重;
(2)施工材料、设备的车辆、内燃机械等施工机械的运行会产生尾气造成大气污染。
公路营运中对环境空气的影响:
a.汽车废气的污染:汽车废气污染物主要来自曲轴箱漏气、燃油系统挥发和排气筒排放,大部分碳氢化合物和一氧化碳都来源于排气管。一氧化碳燃料在发动机内不完全燃烧的产物,主要取决于空燃比各种汽缸燃料分配的均匀性。碳氢化合物产生于汽缸壁面淬冷效应和混合气不完全燃烧。目前由于国内使用无铅汽油,因此铅的影响可以忽略;
b.公路上行驶的汽车的轮胎接触路面而使路面积尘扬起,从而产生二次扬尘污染;
c.运送散装含尘物料时,由于洒落,风吹等原因使物料产生二次扬尘污染。
湘西自治州工程咨询公司·湘西自治州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
10-4 泸溪县S252、S254能滩至浦市公路改造工程 第十章
10.2.5对社会环境可能的影响
公路建设对沿线区域的社会经济环境必然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公路建设带来的主要问题是征地拆迁和分隔的影响。公路的建设造成了土地利用功能的变化,使沿线居民的社会活动习惯发生改变,使居民生活、文化教育及基础经济发生改变;公路占用大量的土地,造成必要的征地拆迁与再安置工作,影响到沿线居民的生活,改变他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数量;同时,施工中堆场侵地和因工程需要,使一些水利渠道填埋或改线,破坏了农民的原有水利灌溉设施,施工也影响沿线群众的出行和安全。
(1)本项目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项目建成后,为区域人民发展经济,扩大就业,加速脱贫致富创造了条件。
(2)对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项目建成后,将促进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经济繁荣,经济的发展会使人民的生活环境得到改善,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本项目实施后,将带动沿线诸多产业兴起和资源开发利用,由此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同时,改善沿线交通运输条件,加快城乡贸易流通,尤其是丰富的农副产品,林业资源,矿产资源转化为商品进入市场,从而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此同时,沿线对社会基础设施的需求将不断上升,为满足这些社会需求,相应的能源、通讯、文化、娱乐以及教育卫生事业将会被更加重视,并将成为重点投资方向。
(3)对基础设施的影响:项目建设不会破坏沿线现有水利设施。对于水利规划要求,在路线设计时将予以考虑。但是,施工期间必然拆迁一些照明线,输电线,通讯电缆等。这给沿线照明、通讯及企业用电带来一定影响。
(4)对文物古迹及旅游资源的影响:本项目路线走廊带未直接涉及文物古迹和旅游景点,故对文物古迹及旅游风景区不发生负面影响。相反,本项目的建设,对加快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湘西自治州工程咨询公司·湘西自治州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
10-5 泸溪县S252、S254能滩至浦市公路改造工程 第十章
10.3减缓工程环境影响的对策 10.3.1路线方案的对策
路线布设将尽可能与自然景观协调,在遵循“近城而不进城,利民而不扰民”及优化线形的原则下,少占农田、少拆房屋,保护自然资源,保障人民健康,使居民生活受到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本着改善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条件的原则进行工程设计。
路线设计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迅速的前提下,使工程数量小,造价低,运营费用省,效益好,有利于施工和养护。
在施工前全面踏勘电力、通讯设施,并与有关部门协调,共同做好这些公用设施的保护与拆迁工作。拆迁前妥善重建或临时组建电力、通讯线路,保证周围居民生活及企业生产不受影响,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拆迁,结合地方城市建规划进行设计。
桥涵孔径将满足泄洪水流畅通,不淹没农田,不冲毁道路和民用建筑,以及农田水利设施。
路线两侧宜林地带,尽量植树造林,使道路形成绿色林带。10.3.2路基边坡防护对策
路基防护主要是依据工程地质、水文条件及填挖高度分别处理。路堤通过水塘、水库及受洪水浸淹地段将设置浆砌片石护坡,其它路堤采用草皮护坡或骨架护坡,路堑防护主要采用护面墙、骨架草皮、喷播草籽等型式。
路基路面排水采用边沟、排水沟、截水沟、引水沟、急流槽等设施,对地下水丰富地段,利用明沟、暗沟、渗沟等设施排除地下水。
通过水塘、水库和江河两岸等浸水或受洪水冲刷的地段均设置浆砌片石或砼防护工程。路堑地段以边坡自身稳定为前提,根据边坡岩土的工程地质情况和边坡高度,适当设置防护工程,以防止边坡出现冲沟、滑坍、崩塌等工程病害。为改善公路沿线环境,路基尽可能多的采用植被防护。
10.3.3土石方工程及水土保持对策
湘西自治州工程咨询公司·湘西自治州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
10-6 泸溪县S252、S254能滩至浦市公路改造工程 第十章
本项目借方尽可能采用其它填筑材料,避免借土,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弃土将设置专用场地堆放,并做好相关防护和绿化。
本项目将作好路基排水设计,以保护路基。沿线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暴雨强度大,为防止路基边坡冲刷,确保排水畅通,将设置必要的边沟、截水沟,排水沟,急流槽、肓沟等排水设施,将水排到路基外的天然河沟中。
施工时,先做好坡脚挡土墙,沿河挡水墙,并做好边坡防护。在雨季来临前,在填筑路基坡脚边缘,取土场及弃土堆边缘,设置土工布围栏,避免拦截工程引起的水土流失,并不在雨季开挖、修筑路基。
为保护水资源,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不随意倾倒,以防流入取水地点;生活垃圾集中处理,防止污染水源。含有害物质的建筑材料堆放点将远离水源地,并用防雨材料遮盖,工程废料及时运走。施工机械、运输车辆的清洗水,经隔油沉砂池处理后排放。在大桥施工时,水中桥墩扩大基础施工的岩石、砂土及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渣按工艺要求,在规定地方堆放,不得任意丢弃在水中。10.3.4绿化恢复植被对策
沿线自然景色优美,在这种背景下镶嵌一条线形优美的公路,可以说是锦上添花。同时,道路修建是长距离的带状土建工程,在某种程度上必然要破坏原有的自然环境和地貌,因此,保护环境和进行防护工程及美化景观是必要的。如在公路边坡上植草,边坡外带状植树,施工结束后,恢复原貌,对碾压的农田松土,施工前将路基及施工占地表面耕作熟土铲在一起堆放,施工结束后,将熟土覆盖于耕作的土地表面。经过精心设计和工程的实施,能使公路建成后与自然环境相协调,保持生态平衡,从而对沿线的环境必将起到改善和美化作用。10.3.5其它对策
加强制度建设、政策支持力度和各项管理措施,使本项目实施过程中及全生命周期内,能实现其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10-7 湘西自治州工程咨询公司·湘西自治州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
第二篇:10 工程环境影响分析
文昌市发射场配套道路东郊至龙楼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环境影响分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交通部第17号令发布关于《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法》的有关规定,为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防止大气污染,在公路工程前期工作阶段及勘测设计中,应综合考虑公路建设期与营运期对公路沿线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沿线。本报告仅对前期工作中所涉及的环境影响及沿线敏感问题进行初步分析。
10.1 沿线环境特征
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开发建设活动是维持人类生存、争取发展的手段,伴随着人类开展建设活动,必将产生对环境的影响。道路新建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包括由拟建项目直接引起的初级影响和由拟建项目对环境造成的间接的或诱发性变化的次级影响,其内容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为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0.2 推荐方案对工程环境的影响
本项目的建设实施对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为对社会经济、对居民生活等社会环境影响,对生物环境、水环境、水文地质、大气质量、噪声等生态环境的影响。
1.对社会环境可能的影响
社会环境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人类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加工和改造了的自然物质、创造的物质生产体系、积累的物质文化等所形成的环境体系。
(1)对区域社会经济的影响
本项目实施后,改善了当地的公路运输条件,为沿线区域的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形成区域优势。本项目的建设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 促进旅游业的的发展
本项目实施后,为现有的旅游景点、旅游区提供了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同时带动一批旅游景区和旅游小镇的开发建设。因此,本项目必将促进沿线旅游业的形成和发展。
② 促使沿线商业的繁荣
公路的建成,带来便利的交通条件,可以促进商品的交流,带动集贸市场建立,活海南省公路勘察设计院
10-1
跃城乡商品交流,推动农林业和旅游产业的综合开发,逐渐向城乡一体化发展。
③ 促使沿线产业结构优化
便捷的交通条件将加速产品的输送和信息交流,促使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促使人口及劳动力的转移,由农业转向非农业,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逐渐接近产业发展的合理结构。
(2)对居民生活环境的影响
由于交通的便利条件,可以推动区域经济布局及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信息、物资及人员的流动,提高当地居民的整体素质,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
公路在建设过程中将占用耕地、林地、鱼塘、绿化带和其他附属设施,这些将会对沿线居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包括了:
① 征用土地、拆迁房屋以及再安置问题,直接影响民众的生活和生产。
公路工程建设占用一定的耕地、林地,造成了土地利用形式的变化和耕地、林地的减少,拆迁部分房屋,造成一定范围的人口迁移,给当地社会的经济和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
② 封闭公路造成的“分割”问题,修建封闭公路直接产生阻隔影响,给沿线两侧民众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不便。
③ 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而带来的社会问题。公路施工和营运阶段,对沿线区域自然环境产生明显的影响,如噪音、大气、水体和生态等,这些影响直接给沿线一定范围内的人、单位、企业、学校已经居民等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④ 对景观产生的影响问题。公路建设对于一些自然景观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反映在制备破坏,对植物、动物的种类和生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2.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对生物环境可能的影响
拟建公路沿线地区没有野生动物保护区和原始森林,建设项目在施工期和营运期对生物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土石方填挖等工程行为,对沿途地形地貌的改变及原有植被的破坏。本项目有填挖方路段,因此要注意水土流失的问题,否则会造成土壤肥力下降、水质变差等。
汽车尾气中的铅,经沉降、碰撞、降雨或吸入转移到土壤和植被中,由于重金属不能被微生物降解,经过沉淀作用和吸附作用,将使周围环境浓度逐渐增加,会使铅
在人和动物体内富集,给人和动物造成伤害,所以要高度重视本项目引起的重金属污染。
(2)对水环境可能的影响
① 施工期:沙石材料冲洗、混凝土搅拌等排放的生产废水和施工队伍的生活废水,分散排入沿线施工场地附近的河渠、草场及农田,影响农田和草场灌溉水源。路面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分散排入附近的沟渠,影响了局部水域。
② 营运期: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主要为悬浮物、油及有机物)及大气颗粒物沉降于公路的表面,降雨时随着雨水的冲刷被带入附近的沟渠、农田及草场,造成路侧附近的部分水域污染负荷增加。停车区及综合服务区的生活污水和洗车废水,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石油类污染物。B005、CODC及总悬浮物均可能超过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还有大量的含油泥沙,若不经处理直接排入附近的水塘和沟渠,水体将遭受严重污染,从而也影响农业生产和附近居民生活。
(3)公路建设中处理水文地质不良路段,可能会引起土壤质量的改变,造成水土流失和地质条件的不稳定。
(4)对空气环境可能的影响
汽车的尾气污染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本项目的实施,将不可避免地产生汽车尾污染,并随大气的流动,对周边地区造成影响。
① 施工期:施工中的土石方开挖、运输、装卸、堆放,灰土的装卸、运输等易产生地面扬尘。
② 营运期:机动车尾气排放的污染物有:CO、NOx、THC、pb以及多环芳烃化合物等,用四乙铅作汽油的防爆剂,排出的铅有97%直径小于0.5μm,分布广,危害大。线源排放高度越低,对人类污染越大,尤其是在停车区和综合服务区。另外,若路面的清洁程度不够,机动车行驶引起扬尘,再加上被其吸附的尾气污染物,被人吸收后,危害更严重。
(5)对噪声环境可能的影响
道路噪声和汽车尾气污染一样,也成为日益引人关注的社会问题。
① 施工期:作为施工噪声的一种,爆破对环境将产生不利影响。首先是爆破产生的粉尘将对大气环境产生危害,其次是爆破产生的较大的噪声对环境的危害;各种施工机械动作时也产生强大的噪声。
② 营运期:由机动车排气、引擎运转、车轮与路面的摩擦等原因产生噪声,对沿线环境敏感点、景点、村庄等有一定影响。尤其是在公路沿线的停车区和综合服务区范围内影响更甚。
10.3 减缓工程环境影响的对策
本项目路线长,沿线多为农田,间或穿越村庄,如何在施工过程中减少造成对环境的破坏,对沿线居民生活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问题。因此,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缓工程环境影响。
10.3.1 路线方案的对策
优化设计方案,把建设项目对沿线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对沿线房屋、电力设施、通讯设施、水利设施的拆迁设施的拆迁改建,要重视听取和采纳公众合理意见,力求把影响度降到最低,以求长远协调发展。
公路线位尽可以调整到远离环境敏感点的位置,合理使用、规划公路用地。重视路基、路面排水系统设计,避免明显改变地表水径流的机制,桥梁位置及结构不应明显改变河流机制。
10.3.2 路基边坡防护对策
本项目所处地区附近多为农田,间或穿越村庄。在路基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两点。
(1)为避免路基、路面水直接排入农田、村庄、水渠造成污染和危害,在填方路堤护坡道外侧设置边沟,断面形式为梯形,底宽0.5米,深0.5米,边坡坡度1:1.0;边沟采用土边沟。
挖方路段视需要设置底宽0.6米,深0.6~0.8米边沟;当路堑上方坡面汇水面较大,于坡口不小于5米外设矩形截水沟,底宽0.4米,深0.4米;截水沟其端部采用急流槽排入自然沟渠。填方边沟、控方边沟以及截水沟等汇水可通过设置排水沟而排到离路线较远的天然沟渠;排水沟采用与填方边沟相同的断面形式。
(2)为了防治路基病害,保证路基稳定,改善环境景观,保护生态平衡,全线路堤、路堑均进行防护。路堤边坡主要采用网格护坡、种草等防护。路堑边坡一般采用植草防护。水田地段采用矮墙防护坡脚,一般路堤设置护坡脚防护。填高小4米以下路堤采用草皮防护。填高大于4米以上路堤采用浆砌片石网格防护。
10.3.3 借方、弃方及水土保持对策
(1)取土场的选择:取土时,首先考虑利用挖方路段土石方,其次结合当地的国土资源综合开发规划选择贫瘠地段集中取土,保护当地的植被和水资源,将取土坑与地方牧场种植、农田排灌结合起来,综合利用,创造条件进行复耕。
(2)弃土的堆放:沿线弃方须合理处治。施工的弃方应尽量减少毁坏植被、侵占农田,尽量利用山凹等有利地形,应对弃土堆及时整平复垦或绿化以及进行综合利用,以提高土地的使用价值。
(3)水体的保护
本项目区域内水系众多,在深入调查研究项目区域内水系的分布情况及利用性质后,项目设计时考虑到绕越、避让水源提,不占用城镇居民集中地区的饮用水水源。同时,对于灌溉及养殖水产品用的水库、鱼塘等应注意避让,保持水质免受污染。
(4)天然水系的保护
设计时应注意保护自然水流,路线跨河时的桥梁应以不改变水流防线,不压缩过水断面,不堵塞、阻隔水流为设计原则。排水系统的设计应注意水流方向,尽可能与原有沟渠相通,形成完整的排水系统。
10.3.4 绿化恢复植被对策
公路途经居民密集区、厂矿区等,应加密种植树木,并使之形成绿化立体屏障,从而减少大气污染和噪声的影响,同时要加强环境检测,在CO、NOx等超标路段的道路两侧种植对气体吸附力强的树种,一般情况下,常绿阔叶林的吸附力较大。在CO、NOx等严重超标路段,应加密种植林木,设置绿化林带,使之形成绿化立体屏障,既可进一步降低噪音,又可吸附汽车尾气,净化空气。
本工程的施工临时占地及取弃土用地破坏了原有植被,公路建成后必须进行绿化恢复植被工作,尽可能的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具体绿化恢复植被的对策如下:
(1)路基边坡、护坡道及边沟、排水沟外侧路基用地范围进行绿化。
(2)对施工临时用地,按原有土地功能予以恢复;荒地、闲置土地进行绿化,恢复植被,以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环境。
10.3.5 其他对策
(1)加强施工管理,降低施工引起噪声、大气、水土污染。
① 施工场地勤洒水,施工作业区尽量远离大气敏感区。
② 对机动车运输过程严加防范,以防洒漏。通过用蓬布遮盖、拌合设备配除设备可减少粉尘污染。
③ 科学安排施工场地、时间和运料通道,降低噪声影响。
④ 合理安排施工进度,优化工程挖方和填方,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
(2)强营运期管理,减少环境污染。
① 严格执行现有的机动车排放标准,控制车辆污染源。
② 公路营运后,机动车辆行驶产生的噪声污染将是长期的,其危害较大。在公路两侧噪声敏感点应修建声屏障、进行绿化等其它相应措施。
③ 合理规划拟建公路沿线新城镇区。
④ 严格选择铺路材料和加强公路路面保养。施工中加强对路面的质量把关,营运后加强路面的养护工作,保持路面平整以减轻轮胎噪声,选用适宜的路面材料以尽量减少噪声的产生。
⑤ 加强营运期交通管理,严格执行《机动车辆允许噪声标准》。
⑥ 公路两侧合理种植农作物,加强公路两侧绿化林地和草皮的营造和保护,切实发挥防护林的作用。
(3)强环境管理,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
① 制定环境保护规划,贯彻实施各项环境保护措施。
对沿线的大气、地表水、噪声污染及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要切实可行、落到实处。② 对公路沿线环境污染进行检查和督促治理,发挥环境管理在控制污染中的职能作用。
③ 贯彻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和各项制度。
公路工程对环境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较为重要的是自然生态、声环境、大气质量、社会经济、水环境、交通运输方式、美学、农业生态、野生植物等影响。但只要措施得当,采取相应的绿化、排水设施等综合治理措施,同时加强取土坑、弃土堆的植被恢复、复垦和绿化的监督管理,可使项目队周围环境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从而起到保护沿线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另工程对环境影响的评价将编写专题报告,届时以专题研究的结论为依据,指导设计和施工。
第三篇:环境影响分析123
八、环境影响分析
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及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1、大气环境影响
本项目竣工投入使用后主要的外排废气污染源有餐饮厨房产生的燃气废气、车库的汽车排放尾气等。
措施:
本工程采取以下的措施,减轻废气对环境的影响。
(1)居民油烟经家庭式油烟机处理后,经内置烟管(须进行隔热处理)引至各自楼顶天面高空排放。
(2)地下室停车场机动车尾气:地下停车场汽车尾气通过机械排风系统抽排出地面,避免在地下室内聚集;排风口地面排风口朝向绿化带,避开人群通道或集中活动区。
综上,本项目废气防治措施是经济可行的。
2、水环境影响
措施:项目产生的生活污水排入城北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入常浒河,污水厂尾水的排放不会改变当地的水环境质量。
3、声环境影响
措施:本项目将水泵、风机等高噪声设施及用房设置在地下;对机动车产生的噪声,通过限速、禁鸣及加强道路绿化等措施来控制。通过以上措施,项目各噪声源产生的噪声传至项目边界可达到《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2类标准。
4、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
本项目的固体废物主要是日常生活垃圾。
措施:建设单位应将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并交由环卫部门统一收集处理;建设单位还需对垃圾集散点进行消毒,以免散发恶臭。本项目的固体废物不会对外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5、外环境对本项目的影响
建设项目周围主要道路为建设项目周围主要道路为西侧的香山路,南侧的丹桂路(在建),北侧的开元大道及东侧的金山路(在建),汽车尾气和噪声对本项目影响很小。
措施:交通噪声对项目的影响可通过设置绿化隔声带、临街住宅楼窗户配置双层或中空玻璃和封闭阳台、禁止鸣笛等措施以确保交通噪声对住宅区居民的影响达到最小。
第四篇:施工环境影响分析
5.1施工期影响分析
施工期对环境产生的主要影响有施工期废水、施工期扬尘、施工期噪音、施工期固废和施工期生态影响。
5.1.1施工期废水
(1)生活污水
主要为施工建筑队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施工期长12个月,施工期高峰人数为100人,其用水量按50L/人.d,排放系数区0.8,则施工期生活污水产生量为4m3/d,整个施工期生活污水最大产生量约1440m3,废水可以有附近居民做农用肥料利用,生活污水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2)施工废水
施工生产废水为砂石料加工系统污水,砼现场搅拌产生废水、混凝土拌合冲洗污水、施工材料被雨水冲刷形成的污水以及施工机械跑、冒、滴、漏的油污随地表径流形成的污水。施工污水的特点是悬浮物含量高,含有一定的油污,据类比调查,施工污水的悬浮物浓度约为1500-2000mg/L,肆意排放会造成周边河道的污染,必须妥善处置。通过临时隔油沉淀池处理后部分回用于施工生产,其余可用于灌溉培育绿化植物。
5.1.2施工期扬尘
施工期扬尘主要在开挖、堆积土方时,遇大风天气产生的扬尘;另外在原辅材料的运输过程中也会对沿途的居民和农作物产生一定的扬尘污染。建议采取以下防尘措施: 建筑材料堆积、施工场地、施工车辆通道应该经常洒水;
遇到大风天气,应该喷洒水降尘,且精良不施工,并用帆布压盖堆积的土方; 施工原料运输车应该采取帆布压盖
评价认为,采取以上污染防治措施施工后,施工扬尘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较大影响。
5.1.3施工期噪音
施工期的噪音主要为施工机械设备和运输车辆,其中高噪声的机械设备主要包括挖掘机、混凝土搅拌机、打桩机等,其声源值在70~95dB(A)之间,环评建议建设方加强施工期管理,打桩机等高噪音设备禁止夜间施工。
评价认为,建设方采取以上措施后,施工期噪音满足GB12529-90《建筑施工厂界噪音限值》的要求,最近的敏感点为距离项目最近的张牙头村,经距离衰减施工期噪音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5.1.4施工期固体废物
施工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是施工过程产生的废砖、废混凝土等建筑废物和生活废物垃圾。评价建议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应该及时处理,施工期结束收,及时清理厂区内遗留的建筑垃圾,送往建筑垃圾填埋场;生活垃圾一起由环保部门统一收集处理,送往范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施工期固废对周围的环境影响较小。
5.1.5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在工程建设阶段,施工活动对厂址地区环境生态的不利影响在生物多样性、土地利用、水土流失、植被覆盖率、土地生产等多方面均有体现,但因为本工程厂址地处预留地,地表基本无生物植被,故结合本工程厂址地区的环境生态现状,工程开工建设不会对厂址地区环境生态带来的不利影响。
本项工程施工期的环境影响是局部的,暂时的,将随着施工的结束而结束,评价认为在认真落实评价建议的措施后项目施工期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
第五篇:大桥工可的工程环境影响分析
常山紫港大桥建设工程
活设施的调整。本工程征地26.67亩,拆迁房屋679平方米,因此,给土地利用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6.3 减缓工程环境影响的对策
6.3.1 路线方案的对策
1、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本项目全线共占地26.67 亩,均为新征用土地。本项目方案处于常山县城区规划用地范围上,路线基本沿着规划预留的道路线型布设。同时,尽量降低路基设计标高,以充分节省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2、设计控制
路基取坑、弃土堆放应考虑复耕以及防止水土流失的措施,采用合理可行、美化路基的防护措施,加强路基、路面排水系统设计。桥孔和基础设计要不压缩过水断面,不阻水、不改变水流方向。6.3.2 借方和弃方及水土保持对策
取土时,应结合当地的国土总体规划,选择贫脊地段集中取用,注意保护当地的植被及水土资源,并将弃土和取土坑结合起来,综合利用。施工时的废方弃堆应尽量少毁植被、少占农田,并不得阻塞原有的排水系统或污染水源。弃土场要及时整平复垦后绿化,以提高其使用价值。
路线布设时,注重保护自然水流,尽量不压缩过水断面、不堵塞和阻隔水流。路线经过养殖水域时对排水应作专门设计,防止路面水、边沟水直接排入饮用和养殖水产品的水塘、鱼池。
坡面需进行绿化防护,设计的沟渠应进行加固,以防止冲刷和水土流失,破坏公路占地以外的植被需及时给补种。
6.3.3 绿化恢复植被对策
公路建设必然造成对环境的破坏,但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后会给沿线环境带来一道新的景观。破坏和改变了的环境要通过新的环境意识给予补充和修饰。公路美化、景观绿化设计不仅要满足防护、加固等工程的需要,还要从美学、景观等方面给予更多的考虑,要突出交通文化的现代内涵和品质,这是社会经济发展和文明进步对公路建设的要求。6.3.4 其他对策
1.施工期间的环境保护
施工时要严格控制工程破坏植被面积,完工后迅速用草皮或其他防护材料进行覆盖。一般宜先种草再种树。取土、弃土场除统筹安排外,还应将所弃土方及时整平和压实并覆盖草皮后再种树。所有路堑边坡、路堤边坡、排水设施都应在施工完成后迅速防护并加固,以防止水土流失,促进植被的恢复并形成多层植被形式。施工单位完工离场前,应对临时建筑予以拆除,对临时用地填平复垦。
2.施工期间噪声和空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加强对各种筑路机械、车辆的维修保养,包括安装有效的消声器。凡施工现场200m以内有居民区时,应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尽可能将噪声大的作业安排在白天施工,避免夜间施工对居民生活的干扰。必须在夜间施工的项目,要有安民告示和计划。采石场、采砂场要经常洒水。石灰、水泥仓库要密封。运料车辆要尽量避开大的居民区,车辆要用帆布、盖套遮盖。临时施工便道要经常洒水、整修。水泥混凝土拌和站、沥青拌和场要定点,并选择在人烟稀少的杂地上,离居民区至少500m。桥梁上部构造应尽量采用预制件。施工场地和施工
人员生活区要文明、卫生、生活污水、粪便必须进行集中处理,禁止直接排入水体。施工过程中,如发现有价值的化石、钱币、文物等,要及时上报和加以保护,防止工人或其他人员移动或损坏。干旱季节施工,还要注意山林防火。
3.公路营运期间的环保措施
除从路线、路基、路面、桥梁等构造物的技术指标,和施工质量保证路基稳定、路面平整、各种防护、排水设施齐全,降低汽车噪声,防止空气、污水等污染外,还需对噪音超标路段采取降噪等处理,如设臵声屏障以及大面积种树。本项目沿线可设养护工区,专门处理各种污染、道路养护维修等。同时,还要利用各种立面标志对司机、旅客进行各种环保宣传。此外,由于车辆运输中,个别汽车运输有毒有害的化学品和危险物品,这些车辆除应在公安部门进行登记和标有记号外,本项目建成后的管理机构还应成立专门的部门,配备专门车辆,组织专门的人员对万一发生的事故进行应急处理,使事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应急部门、车辆、人员、药品平时可设在养护工区内,建房时要考虑此部门有足够的空间,配备养路工人时要考虑此项工作的人员。
总之,在本工程建设、运营过程中,加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其污染的程度将会比一般公路轻。随着时间和车流量的增加,按照目前的汽车性能来预测对远景环境的影响,噪声、废气超标的范围会有所扩大,但车辆性能也将随时间而改变,且各类环保设施的作用也将不断完善和健全,可以认为,本工程带来的各种污染是可以控制在人们生活环境可接受的范围内,而其产生的社会进步和国民经济发展效益是远远不可估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