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古典音乐卡农乐评
有时候我常常在想,真正的平静来自于内心而不是表面.就像林徽因所说的那样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世事变化总是无常,能引起内心波动的事情太多,能带来恐惧的因素太多,.尽管如流往事,每一天都涛声依旧,只要我们消除执念,便寂静安然。
曾经的你有没有那么一段时间因为孤独而流泪,因为困难而沮丧,因为分别而伤心,因为重逢而欣喜,因为坚强而欢笑,因为拥抱而温暖。这样的你是不是渴望着被一个声音而感动,你,是否听过卡农纯净的声音.这是一首送给恋人的乐曲但同样的卡农在不同的心境下听出的确是不一样的感觉.初识卡农是在:”我的野蛮女友”中,第一次那是她奏给他的百日纪念曲,平日的野蛮霸道的一幕幕在这一刻化成了指尖的温暖敲打在他的心里.第二次代表着回忆在那棵树下她静静的挖出时间囊享受着思念和回忆, 身边的老者看着天空说:知道命运是什么吗?为你心爱的人建造一条机会之桥.而第三次代表着重逢,他和她的重逢是那么平静,却已经把所有的爱意写在了眼里,就像村上春树曾经说过的那句话: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我们 从来不曾去过,但它一直在那里,总会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在泰国潘婷的广告片中,赋予以奋斗的内涵,,不屈不挠,经过努力终于破茧重生,羽化成蝶,看了会让人激动不已,完全是另一个含义。卡农的旋律并不华丽却总是可以轻易的就扣动心弦,也许是因为它背后的那个与爱有关的故事,也许是因为有太多相同的感动相同的等待于是便在乐曲飘入耳中的那一刹那,与帕海贝尔心心相惜.在夜里卡农的旋律慢慢展开,那伴随着雨点前来的节奏,那一点一点由轻转重,从慢至细地敲进心房的旋律。淡淡的喜欢和隐隐的忧伤,在一人独处的午夜来访,乐与痛,悲与苦在时间的寂静中渐渐化开,成为生命的滋味。黑暗中放下白天的面具,就算欢笑流泪也请轻轻的吧,不要吓着以为早已成熟坚强的自己。琴声在稳重矜持的旋律下缓缓歌唱,为了蓝天,为了清风,为了午后的阳光和森林,为了微风轻送的隐隐钟声和钟声中流传已久的幸福。
世界原来一直如此,从未褪色的诚实和感动潜伏在岁月里头永远跳跃着心之旋律。在梦想中消磨的慢慢变得不再勇敢和天真的生命,总能在一次次跌倒,爬起后找到属于自己的平静恬淡和真实.?
或许可以这样理解:人生,即使是在平淡而单调的重复中,生命的和弦却凑出永恒的迷人曲调。虽然日复一日近乎规律性的重复,过着少起波澜的沉闷生活,但与他人的情感和心灵交会也能谱写出毫不单调的幸福。
也许有很多事努力了却不一定达到预计的效果,也许有的时候人生会面临很多无助和无可奈何,很多事情不是我们可以掌握的.不过没关系,生命必须有裂缝,阳光才能照的进来.O(∩_∩)O
第二篇:读书笔记卡农
《读故事听音乐》读书笔记之——
百年悲伤
牛丛
2011-11
一、音乐背景:
最出名的卡农由十七世纪德国作曲家Johann Pachelbel(帕海贝尔, 1653-1706),当年年轻的帕赫贝尔,忍受着爱妻孩子死于鼠疫的巨大痛苦,创作出一组不朽的音乐,以纪念往逝的死者,其中的一首变奏曲,就是后人所称呼的D大调卡农(Canon in D Major)。准确地说,作为一种曲式名称,卡农并非特指一首曲子,其原意为“规则”,卡农并非曲名,而是一种曲式,字面上意思是「轮唱」,原意为“规律”。指的是复调音乐的一种写作技法。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追随着另一声部,数个声部的相同旋律依次出现,交叉进行,互相模仿,互相追逐和缠绕,而声部几乎是单调意义上的重复。直到最后„„最后的一个小结,最后的一个和弦,它们会融合在一起,永不分离。缠绵至极的音乐,就像两个人生死追随。用卡农手法写成的乐曲就叫作“卡农曲”。卡农Cannon虽不像浪漫派作品那样高潮起伏、惊心动魄,但在看似反复平常的进行中,却交相共鸣出多种音色效果。平凡的韵律脉动着瞬息万变的生命力,如同天使一般让人迷醉和沉静。我们熟悉的轮唱曲就是卡农曲的一种。卡农出现于十三、十四世纪。后人常采用古代曲调作为卡农主题。如巴赫的《五首卡农变奏曲》。十九世纪的交响曲、奏鸣曲也常用卡农手法,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乐曲全名是《Canon and Gigue in D》(D大调卡农)。因为有一部被提名为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电影《凡夫俗子》采用它作为电影配乐,这首曲子便广为人知,《我的野蛮女友》同样也在场景中运用了这首作品。这是个德国作曲家,但德国实在很难让他产生如此美丽的灵感。这是作者在意大利威尼斯时写的音乐,用了回旋曲曲式,有无穷动音乐的元素在里面。而这个音乐之所以在所有卡侬里面特别有名,因为它带着一丝意大利式的忧伤,甜蜜宁静的忧伤。
二、作曲家:
帕赫贝尔(Johann Pachelbel,1653-1706),帕赫贝尔是17世纪后期的德国管风琴家和作曲家,是在巴赫前一代中伟大的管风琴家之一,风格融会南北特色,以他为代表形成了中德学派。曾在维也纳、斯图加特任管风琴师。1695年起任纽伦堡圣塞巴尔杜斯教堂管风琴师,在此终其一生。其作品有简朴的对位风格,同时显示出他对意大利曲式的精通。他的众赞歌前奏曲把北德宗教性较强的旋律移植到南德较为抒情的音乐气氛中去,自成一体。但他最有名的作品还是《D大调卡农》。全名——D大调为三把小提琴和巴松管的卡农和吉格。
三、聆听感受:
每个人听卡农,都能听出许多不同的感受。因为卡农里承载的东西太多。悲伤,欢喜,愉悦,关于生和死轮回的不可捉摸。
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刻听卡农。都会有不一样的心情吧。乔治温斯顿的卡农,应该是比较接近原版的一个了。以轻柔的和弦起音,慢慢加重,回忆和往事会这样随着音乐慢慢的涌上心头。前一部分,是从容而温柔的低语,仿佛在询问自己,还记得那些时光么,还记得那些或者美好,或者忧伤的故事么?或
者是和爱情有关,或者是和成长有关,而那些都已经成为了回忆。
卡农并非只和爱情有关。循环往复的是时间,不可回来的也是时间。在时间的洪流里,宇宙的洪荒里,有些事,虽然已深深沉淀,但却有一道伤痕,不会磨灭。只是在细细回忆时,恐怕已是风烛残年。
从来没有哪一首音乐能象卡农,伴随你生命过程中的所有快乐与忧伤。有个同样热爱卡农的国外朋友,说道:“它能让我感受到一种穿透脊骨的颤抖,直达灵魂”------对我来说,每次聆听卡农,感受是同样地刻骨铭心,尽管我已经听了它不下数千遍,尽管我有近40个不同的演奏版本;而每次我都会按照不同版本,一遍又一遍地听,让自己沉醉,然后莫名感伤,接着沉默,思绪开始发呆,沉溺在感动之中。在帕赫贝尔的卡农诞生后约三百年,好莱坞将其改编成电影《凡夫俗子》的配乐,首次进入流行文化和大众视野,至今魅力不减,成为最受现代人喜爱的器乐作品,却也因此被美国作家保罗福塞尔在其名作《恶俗》中列为恶俗音乐。尽管如此,人们丝毫不减对卡农的热爱,在生命的某个幸福或不幸福时刻,仔细聆听卡农,体会其中包含的无穷音乐元素,一种淡淡的忧伤油然而生,却又携带着一丝甜蜜和安静。《诗经》里说,执子之手,与子携老,此般安宁的追求,地老天荒的爱情,又何尝不是卡农所要表达的呢?
第三篇:《卡农》听后感
毛泽西2015212《卡农》听后感指导老师:周长征
一曲《卡农》,一把辛酸泪
毛泽西
卡农的作者,德国作曲家帕海贝尔(1653-1706),是巴洛克时期相当重要的作曲家,他的音乐影响了音乐之父巴哈。“卡农”是现今为止最受全世界的喜爱的古典音乐作品,曾称霸美国告示牌流行音乐排行榜长达百周以上。据统计,到目前为止世界上重新演绎的卡农版本达2000余种!如果帕海贝尔还在世的话,可能是全世界版税收入最高的音乐家。“卡农”并不是曲子的名字,而是一种音乐曲式,照字面上是“轮唱”的意思。简单说,就是有好几个声部的旋律重复出现,交织着演奏互相追随,让人有无退延伸的感觉。“卡农”全长仅五分钟,旋律简单朴实,却具备精密完美的音乐结构,十足表现出对位法的严谨与平衡,它不仅是一首男女老少雅俗共赏的曲子,也是初次接触古典音乐的最佳入门曲。为了庆祝帕海贝尔350周年诞辰,BMG唱片公司特别邀请全世界不同音乐领域的知名乐手、乐团,以15首不同编曲、配器与演奏曲格的《卡农》演出版本,纪念这位音乐家,汇成一张珍贵的“卡农绝赞”!专辑囊括了许多顶尖音乐家和极具时代意义的标志性演出版本,更被赋予了电子、吉他独奏、多方乐器演绎等十五种新的生命,专辑收录十首全球首度重新编录版本,加上24bit-96khz的超音质呈现,绝对让听众从头听到尾,一遍又一遍,乐此不疲。
(一)亲身感受
Canon(卡农)——复调音乐的一种,原意为“规律”。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追逐着另一声部,直到最后······最后的一个小结,最后的一个和弦,它们会融合在一起,永不分离。缠绵极至的音乐,就像两个人生死追随。
每次听卡农,心里就说不出来的感觉,而且每次听都有不一样的感受,就像是两个人,一个追着另一个,一直追不到,直到最后到一起,宁静的忧伤,到底是悲伤,欢喜还是愉悦我也说不上来是什么。真想一直陶醉在这旋律中,不管它,继续去感受“那一段已逝的永不分离那一段变奏不停的追逐,和那一片结束之后的空洞·······”
帕赫贝尔是巴赫的老师,这首最著名的曲子里,一样带着巴洛克时期的虔诚与庄重。即便如此,依然难以抑制曲子里体现的款款深情。众所周知的,这是一首纪念亡妻的曲子。创作之时,他必定承受着深切的怀念和巨大的悲痛。这是足以压垮人精神的重负,而他扛着这样的重负写出了这首全世界最受喜爱的曲子。我们无法解释支持他的那种力量,只好称之为爱情。
也许对他而言,有回忆,有信念,还有上帝天堂和重逢,心有所得,心有所托,便不苦了。寂寞对他而言,只是一座桥,通向理想的彼岸。只是尽管如此,思念仍然是思念。
某人说,爱是一件千回百转的事情。当可以作为这首曲子最好的注脚。纷繁复杂的离离合合,时过境迁再回首总变得简化,无非爱了不爱了聚了散了。那些不可言状的心情呢?也许散落了,也许珍藏了,有什么关系呢,都是过去了。也许,我只是一段简单的旋律,你只是一段简单的旋律,在你追我赶纠结不清回环反复中,不知不觉就写成了华美的乐章。幸福是动人的,不幸也同样动人,只是欣赏后者的人很多,都为之深深感动却敬而远之。
在旋律形成的庞大磁场空间里,上演着一出永不落幕的爱恨情仇。音乐穿越
时空的阻隔,任凭年华来去自由,保护着我们青春的容颜不曾老去。当用心去聆听的时候,你也能找到那种心心相印的感觉。
我觉得我不刻意去想写了些什么。只是不可抑制的,这首曲子在耳边脑海萦绕;不可抑制的,思绪千回百转在思念;不可抑制的,敲出了这些莫名其妙的文字。
脑海中又响起那旋律,我可以一直听下去...(二)爱到深处,生死相随
Pachelbel(原作者)在他10几岁的时候,流浪到英国被英国一个小村庄的琴师收养,之后他天天听那个他弹琴,也学会了钢琴。在他们旁边的镇上上有一个女孩子叫Barbara Gabler,家里有钱有势,Barbara Gabler也是镇上最漂亮的女孩,自从到教堂听Pachelbel弹的曲子,就爱上了他。很多有钱人上门向Barbara Gabler提亲都被拒绝了,因为Barbara Gabler心里只喜欢Pachelbel。但女孩比较害羞,从小被宠到大的Barbara Gabler一直不敢向Pachelbel表白,后来Barbara Gabler就找了个理由,说要去Pachelbel那里学钢琴,她对Pachelbel说自己热爱音乐,希望可以拜师学艺。Pachelbel很高兴的收下了这个徒弟。但Barbara Gabler她的目的并不是弹琴,所以几乎不把精力花费在钢琴上,遭到了Pachelbel一再的责骂。Barbara Gabler心里委屈,但还是一直跟Pachelbel,希望Pachelbel能明白自己的心意。终于有一天Pachelbel对Barbara Gabler说:“你走吧,你真的不适合弹钢琴。而且你也不喜欢钢琴。”Barbara Gabler听后,对自己说:“不要说我不行!Pachelbel。我回去一定要好好弹琴,半年后我要拿到本地的钢琴第一名的!”半年里,Barbara Gabler天天练习,饿了就叫家里的用人送些吃的,困了就趴着睡一会。半年一转眼就过去了,Barbara Gabler参加了比赛,果真的拿了奖。Barbara Gabler想拿这个奖杯去Pachelbel向他表达自己的爱意Pachelbel已经走了。当时正值战乱,Pachelbel被征去打仗,Barbara Gabler说:“好,我等他回来。”就这样Barbara Gabler等了Pachelbel3年多。
在这期间村长的儿子看上Barbara Gabler,村长的儿子很清楚Barbara Gabler已经心有所属,就叫人从前线运回来一具碎尸体,说那就是Pachelbel,但没有人可以对证,Barbara Gabler相信Pachelbel真的已经死了,趴在“Pachelbel”的尸体上哭了3天3夜,那时,村长的儿子买了很多的礼物去找Barbara Gabler提亲,Barbara Gabler没有理睬。在3天后晚上,Barbara Gabler割腕自杀了。而Pachelbel在Barbara Gabler离开的半年里,他发现没有Barbara Gabler在身边,自己少了很多很多的快乐。Pachelbel在Barbara Gabler离开后才发现原来自己已经不知不觉的爱Barbara Gabler,只是因为她学琴不努力所以就埋没了对她的喜欢。当时他准备写一首歌,做为向Barbara Gabler求婚的礼物,当他完成了卡农的1/3的时候。他被招去打仗了,在战乱中,自己的生命多次都是九死一生,每当心中不舒服的时候都会想到Barbara Gabler,想到教她弹琴的日子......那段时光真是值得怀念啊。之后他完成了卡农剩下的2/3。在Barbara Gabler自杀后了第2个月,Pachelbel回到了村里。他从村民的口中知道了Barbara Gabler的故事和她为自己做的所有事后,他咆哮着,放声大哭。他找到了Barbara Gabler的家人,问她现在葬在哪。她家里人都不肯告诉Pachelbel,随后的一次礼拜,Pachelbel招集他们村和Barbara Gabler村上所有的人,他坐在钢琴前强忍着泪水,弹出了卡农“Canon(D Major)”。之后,在场的所有人都落泪了。
看了这个故事才明白作者演奏时的意境,难怪卡农成为爱情的千古配音,原
来前面1/3是“I”,中间部分是“Love You”,最后1/3是“Forever”。
(三)艺术魅力无穷
这首很经典的曲子,叫做《卡农(Canon)》。很简单的谱曲,却引得千千万万的人为之痴狂、为之着迷。第一次听的就是Canon in D。
先讲了一下它的历史。卡农小组说:“《Canon in D》原名《Canon and Gigue in D》,由帕赫尔贝尔作于1680-1690年。它其实是一种曲式,数个声部都会依次出现,交叉进行,相互追随,单调的旋律却呈现丰富的感情。悠扬缠绵的旋律,甜蜜而宁静的忧伤,自然感动,它无时无刻地伴随着我们,鼓励着我们,给我们空气、阳光和水份。”
其实,我已经快要把它遗忘了。那天,在某个精品店,看到了小小的音乐盒,木头做的盒子,有点复古;但不是全金属机械机芯,又显得那么功利。老板说,这几个音乐盒只有天空之城的调调了,卡农进货少,已经卖完了。我拿起其中一个,靠近耳朵,轻轻摇动音乐盒的把手,音符就仿佛落地的珠子,一个接一个地蹦了出来,跳跃着跑进耳朵,钻进心里。八音盒的魅力真的很大。
Canon——复调音乐的一种,原意为“规律”。一种纯以模仿手法构成的复调音乐形式。当先后进入的各个声部自始至终在相同或不同的音高上演奏(唱)一旋律时,即称为卡农。其最先出现的声部称为起句或主句,随后进入的各声部称为应句或答句。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追逐着另一声部,直到最后„„最后的一个小结,最后的一个和弦,它们会融合在一起,永不分离。缠绵极至的音乐,就像两个人生死追随。
因为乐曲优美,表达的像美丽的爱情一样,赋予人丰富的想象空间。从乐曲本身来讲,卡农是最基本的复调音乐的一种,一般好多作曲家在学复调音乐时都要作一大堆卡农去练习技巧,不过都是练习罢了,编了号算作品的好像不多,而且是什么乐器都有,兴德米特的教程里就有不少,长笛和钢琴的,中提琴和钢琴的„„在许多地方都可以听到卡农,好多的交响作品里都会有用卡农的技巧作的部分,只是没有单独提出来像帕赫贝尔那样单独算作一首作品罢了。因为帕赫贝尔创作的这首卡农非常出色,流传甚广,三百年后,魅力依然不减,成为最受现代人喜爱的器乐小品。那么关于乐曲的起源,作者的创作动机,也给人丰富的联想,出现这个故事也不足为奇。但从帕赫贝尔的生平来讲,这个故事不是真的,也许只是后人编出来的爱情故事罢了。
帕赫贝尔创作了优美曲子,可以用来表达强烈的感情,人们用丰富的想象力来诠释这首曲子,以凄婉的爱情故事,赋予乐曲以新的内涵,使得乐曲更加动人。不要想这故事是否真实,欣赏的是乐曲本身的艺术魅力。
第四篇:《卡农》赏析
《卡农》赏析
外语系09级对外汉语班马金连20091032144
摘要:卡农曲式经久不衰,其独特的风格深受人们的喜爱。本文通过对古典卡农曲《D大调卡农》的赏析,结合此曲所呈现的画面,应用作品情感上的流露与表现方式,从而展现出卡农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卡农简介 赏析感受
一、卡农简介
“卡农(Canon)”这个词原意是指教规、宗教法规、规则或者经典之意,在音乐上是指复调音乐的一种写作技法:各个声部有规则地互相模仿,也就是后面的声部按一定的时间距离依次模仿前一声部的旋律。用卡农手卡农有许多类型,主要有:①正格卡农。主句和答句在方向上、节奏上完全一致,一般根据它们之间的音程距离称呼,如同度卡农、四度卡农、五度卡农等。在正格卡农中,除同度、八度外,其他音程的卡农常用自由模仿,以免形成调性重叠;其中四度、五度卡农除用自由模仿以保持调性统一外,也可采用严格模仿,使答句转入下属调或属调。②变格卡农。答句是主句的变形。若将主句的时值成倍扩大,则成增时卡农,反之,则成减时卡农;若将主句各音作反向的模仿,称为倒影卡农或反向卡农,若将主句各音出现的次序颠倒模仿,称为逆行卡农或蟹行卡农,答句若为主句之逆行并倒影者,称为逆行倒影卡农。此外,还有一些其他形式的卡农,如二重或三重卡农,即同时有两对或三对不同旋律的卡农进行;无终卡农,即卡农的结尾与乐曲开始相衔接而使音乐循环不已者;有终卡农,即答句不再进行模仿,另加结尾部分以构成终止者。卡农的最早历史,可以追溯至13世纪的民间音乐形式,如狩猎曲、轮唱曲等。轮唱曲是一种小型声乐曲,其形式为各声部以相同间距进入的同度无终卡农,13世纪以后流行于英国。15世纪出现了完整的卡农曲,并为佛兰德乐派的作曲家所喜用。此后,卡农经常作为一种独立的小型乐曲或大型乐曲中的一个段落而被运用。
二、卡农分析
《卡农》是现今为止最受全世界人们喜爱的古典音乐作品,被改编成现代乐曲后,曾称霸美国公告牌流行音乐排行榜长达百周以上。据吉尼斯世界纪录统计,到目前为止世界上重新演绎并出版的《卡农》版本达2000余法写成的乐曲叫做“卡农曲”。我们经常听到的轮唱曲就是卡农曲的一种。
种!而实际上,《卡农》仅仅是一首全长仅5分钟左右的音乐小品,但它却带来了331年的奇迹,而且还会经久弥新。
许多交响作品里都会用《卡农》的技巧部分,比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巴赫的《五首卡农变奏曲》等。无论忧伤还是快乐,总有适合各种情绪的《卡农》版本能满足双耳与心灵的需要。
下面我们来具体看一下它的旋律,分以下四个乐章:
1.G大调,序奏为如歌的慢板,由弦乐回答木管以三度平行的问句始,低音弦反复应答动机,小提琴则以上行半音阶增加紧张度。主部为活泼的快板,奏鸣曲式。第一主题为仅两个动机构成的极单纯的乐句,而第二主题以只有4小节没有旋律的切分节奏音型始,再由这个节奏音型中除去切分因素,在其上方由第一小提琴及长笛表现音形化音型。发展部的发展以第一主题动机为重心,以D大调呈示主题旋律后,巧妙地完成转调,并有强烈的和声变化。再转入B小调,进入主题再现。终结部很庞大而充分显示出海顿的架构才能;
2.行板,C大调,单纯的C大调旋律,8小节各重复两次,第二次重复后,主和弦突然以主体管弦乐强奏出现。然后是它的4个变奏,最后再接12小节强奏的尾声。其第三变奏以16分音符的旋律开始,后半有长笛与双簧管隔六度的优美助奏。这个乐章的中间插入小调部分,使全乐章构成3段体;
3.小步舞曲,很快的快板,G大调,小步舞曲部分以二段体构成,后半部的技巧已非常出神入化。一面重复单纯的动机,一面呈现由属调开始而回到同调并经过巧妙对比的和声。中段由8小节与19小节二段体构成;4.终曲,很快的快板,G大调,奏鸣曲式。第一主题以二段体构成,主题节奏轻快,同样由两部分构成。第二主题也是两部分,在轻快节奏下,12小节的旋律加13小节小结尾。发展部以C音齐奏回复为原调。第一主题发展后以B小调结束,又回复G大调、第一主题再现时变成G小调。
历史上的各种卡农曲中,帕海贝尔《卡农》最为著名,一般人说起《卡农》都是指这首。这首曲,一般的演奏法是以大提琴启奏,三把小提琴间隔八拍先后加入,小提琴全部拉奏完全相同旋律,前后也只有三段不同的旋律,每段更是仅有两个小节的旋律供重复拉奏;大提琴的调子从头到尾只有两个小节,重复达二十八次之多,可是听者却陶醉在这旋律之中,丝毫不会感到单调。能御简如繁,作者可以说已臻化境。同时,此曲注重对位、编排,如同自然、数学公式般以演绎的方式,纺织永无止境的理性之路,给人以宁静、平和和鼓舞,被称为“人类理性在音乐上的代表作”。帕海贝尔《卡农》是一首精美的古典音乐小品,全长5分钟左右,与其他很多旋律复杂、篇幅冗长或者内涵深奥的古典名曲相比,它因简单明朗轻快悦耳的旋律而普遍被应用,更
是乐迷票选最喜爱的古典入门曲目。喜欢Cannon的人知道,现在网络上有上百种卡农的版本,包含有各种乐器演奏的版本和各种曲风。同一首曲子在不同的乐器演奏起来却有不同的韵味,这体现了卡农严格的曲风中蕴含的随意性,我想这也是Canon这首曲子的魅力所在。
这首卡农是偶然在泰国的一个广告中听到的。听着曲调,能够让人的心灵为之一震;看着广告,更能让人融入其中。广告讲述了一个不能说话的小女孩追逐音乐梦想的过程,在其音乐道路上,她受到了别人的攻击和排挤,在其为之而迷茫之时,是流浪艺人为其指点迷津。最终,这位哑女孩在音乐道路上成功了。飞扬的卡农从残破的小提琴中破茧而出,震动了所有人的心。卡农曲时而激昂时而舒缓,盘旋而上围绕听众之感,给这支广告带来了听觉上的灵魂感受。自从第一次听见这首曲子便爱上了它„„悠扬的风格,优雅的旋律,美妙中带着汹涌的情感与隐隐的伤痛,仿佛绝望后的重生,燃放着对生命的无限热情„„
三、欣赏卡农之感
听完这样一首曲子,看了其中的画面,犹如一碗心灵鸡汤,能滋润人的心灵,让人受益匪浅。确实,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我们总是会碰到各种的困难、障碍。但有时候就是因为这样一些阻碍,才让我们在追逐梦想的路途中不那么单调、乏味。这些有时也会让我们化悲痛为力量,从而更加奋进。结合我们现在的处境来看,就业难犹如挥之不去的幽灵般压得人喘不过气,大学生不再是过去的天之骄子,有时候,对于未来,我们也想逃避,但就是由于各种责任,使得我们不得不继续坚持、继续努力。也只有更加努力才能给予我们更多安慰、更多帮助,不然,我们还能指望什么呢?用这样一个小女孩的励志成长故事来诠释,疑似告诉人们,只要坚持我们的坚持,你就能行!
在生命的某个开心或不开心、幸福或不幸福、得意或不得意的时刻,聆听卡农,体会着它包罗万象光怪陆离的音乐元素,不管听过多少遍,都能让人感受着同样的一种穿透脊骨的颤抖,它直达人脆弱的灵魂,让人刻骨铭心,一遍又一遍地聆听和思绪,一点一点的忧郁和沉醉,感伤莫名又沉溺在感动之中。贯穿在这样音乐里的故事注定是让人感动的,而小女孩坚韧顽强成长的故事,让观众感同身受地契合到这个物欲社会的竞争环境里来,感触加感动,给人以太多完美的契合和思想暗示,让你伤感着、感动着、振奋又莫名地期待着。广告中小女孩说:“Why am I different from others?”流浪艺人说:“Why Do you have to be like others? Music is a visible thing.Close your eyes.You will see.”是的,为什么我们就一定要和别人一样呢?我们也完全可以活出自己的本色。年轻就要坚持自己的坚持。纵使在我们眼前的路有多么的不堪,但怎样都必须坚持走下去,你不优秀怎么办、你受人欺负了又怎么办、你放弃自己了怎么办„„唯一能做的就是坚持下去,选择了的路即便是匍匐着也要走完。最后看到小女孩站在舞台上用自己的小提琴感染了所有的人,我觉得她真的很棒。就像画面里那只破茧的蝴蝶一样,经过一季黑暗的摸索最终都会迎来自己绚烂的色彩,尽情的在天空中飞翔。我们为什么不坚持下去、为了我们那个五彩斑斓的梦,有梦就有希望、不要轻易放弃梦想、放弃缤纷的世界。做一只飞翔着的蝴蝶而不是一直在茧子里的蛹。
卡农的魅力在于百听不厌,让人心情舒畅,而且还可以缓解压力。卡农因为它的曲调规律,让我感觉很理性,但是理性的同时又有种感性的冲动。无论心情好,心情不好,都可以听卡农,无论何时,它都能让人平静!聆听它不禁让我联想到无数激昂拼搏的画面,那是年轻人面对事业的那股内敛的拼劲,无声无息地咬牙力争上游。
四、总结
每个人听卡农,都能听出许多不同的感受。因为卡农里承载的东西太多。悲伤,欢喜,愉悦,关于生和死轮回的不可捉摸。先不说作者当时是怀有怎样的情感来创作这首曲子的,我那时我知道自从他创立之初它就注定是不平凡的。它不仅开创了一地新的曲风、更是为以后众多的音乐家创作音乐提供了灵感,从这以后卡农彻底征服了人类、并且我们也深深地被它吸引着,无数的电影、电视剧里都有它的影子、它似乎已经成了我们生活中的以及调味品了。有酸的味道、甜的味道、苦的味道、甚至是辣的味道„„我们大家都需要这样的味道、世界需要这样的声音。
从一个小小的广告引发了我一系列的遐想、或者说是这首曲子给了我前所未有的感动。这种感受关乎自己、关乎生活、关乎生命、关乎我对未来的思考、关乎„„我想我已经不能表达自己的感情了,唯有细细地聆听这首音乐才能涤荡我的心灵、摒弃一切的尘土,朝着梦想的彼岸扬帆出发„„听,那温婉的前奏蕴含着的无限的能量,这股能量指引着我们。
参考文献:1、2、3、上海文艺出版社编.音乐欣赏手册.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9.10.2915-16.刘悦 西方古典音乐欣赏指南 宁夏 宁夏人民出版社 2005.06.0133-35 汪毓和 中国现代音乐史纲(1949-1989)华文出版社 1991.06
14-15
第五篇:卡农读后感
这应该算是我给自己的读后感吧?
周四的晚上和大咸咸在网上浪荡了一会儿,由于我今天去瞧中医,她刚好放假,所以我们阴差阳错的体验到了为数不多的一天相约互联网,卡农读后感。感觉隔着网络比见面要更亲昵,文字是有着怎样的魅力我们都心知肚明。
很久很久的以后,我又开始写起了小说。
那篇《卡农》其实是我这么久以来唯一一个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人物。因为那就是我。是我辗转反侧的躯壳,是我艰难坎坷的血肉,是我颠沛流离的灵魂。我是那么厌恶它,同时又是用任何人也取代不了的感情深爱着它,直至灰飞烟灭。
而我最真实的,剖析深刻的灵魂,拱手托着它的弱点,统统都塞给你了,芍药。我认真地过滤了一遍我的人生,发现在这种事情上一个让我承认的人,读后感《卡农读后感》。我的密友啊,都是那些头脑简单反应迟钝的人,其实你也一样,但是我觉得你好像离我还更近一点。不是大家的思想不深刻,是偏离的方向不同,而咱们俩,正好是往差不多的方向走了走,所以才会有殊途同归的幻觉。
总而言之,我是愿意相信你的。心脏部分的骨头就给你好了。
我在《卡农》的后记里写到:
“小说的魅力在于当你承受不住太多感情的时候,你可以统统把它们释放在另一个人身上,而且不用对任何人有一个解释。他们只是单纯的以为是‘虚构的小说’。而不知道那里住着一个怎样深情的你。”
反复读了几遍这句话,发现我确实是变了。以前的时候会拼命想把这句话给每个在我心里很占分量的人看看,但是现在似乎那种冲动越变越少。要不就是因为我灵魂的节奏开始变慢,要不就是因为心里已经没有人占什么分量了。我猜测是第一种,因为我希望。
《卡农》是我最珍视的一个短篇,因为它最真实。现在我就把它托付给你了芍药,这是我们的秘密。
现在我已经没有什么遗憾的可以去死了,哦,是去等死吧。
也不知道还有多久。
愿这世上的一切生灵,都能找到最干净的归属。
后记以后的读后感。
拥抱自己。
2012.2.10
Claris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