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借代及其练习
借代手法在古诗词中的运用
借代是不直接说出或写出事物的本名,而是借用和它密切相关的事物名称来代替的修辞手法。恰当地运用借代手法,既可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又可以避免用词的重复,使文章语言富于变化和有幽默感。借代在古诗词中运用十分广泛,在解读时,要注意领略诗词运用此手法的妙处。下面列举几种古诗词中常见的借代手法加以分析,所用例句均出自(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5)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张先《天仙子》)..
(6)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苏轼《水龙吟》)..(7)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寻?
(姜夔《鬲溪梅令》).用“绿”代指树叶,用“红”代指花。
初高中课本。
1.以特征、标志代本体(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朱门”古代王侯贵族的住宅大门漆成红色以示尊贵,古以“朱门”为贵族邸第的代称。这里代指富贵人家。
(2)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晏殊《蝶恋花》)
“朱户”即朱门,代指富贵人家。(3)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陈毅《梅岭三章》)“旌旗”,旗帜,这里代指军队。(4)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李煜《虞美人》)
“雕栏玉砌”,雕花栏杆和玉石台阶,这里代指故国的宫殿。(5)玉勒雕鞍....游冶处
(欧阳修《蝶恋花》)“玉勒雕鞍”,玉制的马衔,精雕的马鞍;代指华贵的车马及乘坐的人。(6)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杨炯《从军行》)
“凤阙”,汉武帝曾在长安建造凤阙,凤阙成了长安的标志,这里代指长安。(7)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李白《将进酒》)
“钟鼓馔玉”,鸣钟鼓,食精美的食物。代指富贵利禄。(8)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赵嘏《长安晚秋》)“南冠”:戴着楚冠的楚国俘虏。后代指囚徒或战俘。(9)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寻?
(姜夔《鬲溪梅令》)
“玉钿”:用珠玉制成的花朵状的女子首饰。这里代指落梅。(10)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红巾翠袖”:女子装饰,代指美人。
2.以颜色代本体
(1)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2)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杜牧《江南春绝句》)(3)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欧阳修《蝶恋花》)
(8)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翠”:绿色,代指绿草。(9)是处红.衰翠.
减,苒苒物华休。
(柳永《八声甘州》)(10)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黄”,指代黄狗;“苍”,指代苍鹰。
3.以部分代整体(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2)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温庭筠《忆江南》)
“帆”是船的一部分,这里代指船。(3)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樯橹”,樯,挂帆的桅杆。橹,一种摇船的桨。樯橹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4.以具体代抽象(1)故人具鸡黍..„„把酒话桑麻..。
(孟浩然《过故人庄》)“鸡黍”是鸡肉和黄米饭,代指丰盛的饭菜;“桑麻”桑树和麻,代指农家生活。(2)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陈毅《梅岭三章》)
“烽烟”是烽火之烟。古时边防设烽火台,外敌入侵时,举烽火报警。这里代指战争。(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
“烽火”代指战争。
5.以工具代本体(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行。
(刘禹锡《陋室铭》)“丝竹”是乐器的两种,这里代指音乐。(2)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文天祥《过零丁洋》)
“干戈”本是两种武器,这里代指战争。(3)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晏殊《蝶恋花》)(4)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秦观《踏莎行》)“尺素”,汉代用素绢写信,通常为一尺,称为“尺素”,后来成了书信的代称。(5))牙璋..
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杨炯《从军行》)1
“牙璋”,古代出兵用的兵符,由两块合成,分别掌握在朝廷和主帅手中,相嵌合处呈牙状。
3.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借代”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这里借指将帅。
6.以专名代本体(1)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高适《燕歌行》)(2)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杜甫《兵车行》)(3)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白居易《长恨歌》)“汉家”、“汉将”、“汉皇”中的“汉”都是代指唐。(4)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周邦彦《苏幕遮》)
“吴门”:原指春秋吴都阊门,这里泛指家乡。“长安”:汉唐时都城,这里借指北宋都城汴京(开封)。(5)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6)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吴钩”:古代吴国所制弯形宝刀,后泛指刀剑。7.以人名代本体
(1)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曹操《短歌行》)“杜康”是酒的发明者,这里代指酒。(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婵娟”就是嫦娥,代指月亮
8.以结果代原因(1)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蝶恋花》)“衣带渐宽”是指人瘦了,是“人憔悴”的结果。(2)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松了金钏”是指人消瘦,是“恨”的结果。
(王实甫《西厢记》)
借代练习
1.选出运用了借代手法的一句()(3分)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B.桑之未落,其叶沃若。C.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D.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2.下列熟语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A.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B.人皆可以为尧舜 C.化干戈为玉帛
D.情人眼里出西施
A.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B.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C.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D.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4.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A.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B.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C.住近湓江地低湿,终岁不闻丝竹声。D.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5.选出对所用修辞手法说明不正确的一项()A.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夸张、拟人)
B.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比喻、夸张)
C.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互文、借代)
D.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对仗、夸张)
6.对下列词句中加横线词语,所含手法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
霜雪:比喻,用白色的霜雪比喻卷起的浪涛,以静写动。B.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凤池:借代,凤池即凤凰池,对中书省的美称,这里代指朝廷。C.留恋处,兰舟催发
兰舟:借代。兰舟是木兰木做的船,对船的美称,这里代指舟子。D.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清秋节:借代,用凄清的秋代指中秋节。
第二篇:借代专项练习
借代专项练习姓名;减少: 字
1、这是心底的呼唤”中的“这”()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良苦用心”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牙疼不可说》这件事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鸿鹄之志”从字面上解释是_____________,在文中具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
5、“她所料的那样”在文中具体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内容上看,“善举”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比寻常”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2自然段中的“如此”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第4自然段“这样的感叹”指儿子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8自然段“这个人”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改变一生的闪念”中的“闪念”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额上有着圣洁的印迹”指的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但它们都不像这头牛这般倔强”中的“它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般”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这是心底的呼唤”中的“这”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他“一下子懂得了许多”,他懂得了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录 向大树道歉第4段 向大树道歉第4段 母爱第2段 母爱第3段 母爱第4段 母爱1-4主要内容 爱心无价 爱心的传递 耐磨的人生 心底的呼唤 不要伤了好人的心 改变一生的闪念 时间 谁 地点 起因 第一步 经过 第二步 向大树道歉主要内容
第三篇:·借代
·借代
(一)概念:
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方式。这种修辞方式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
(二)借代的种类:
1、用事物特征代本体事物。例如: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
2、具体代抽象,例如: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3、专名代泛称。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4、形象代本体。例如:上面尘着两个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
5、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同元写处,月光如水照绍衣。
6、结果代原因,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捧腹”是“笑”的结果)
7、资料代本体。例如: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三)借代的作用:
1、以简代繁;
2、以实代虚;
3、以奇代凡;
4、以事代情。
(四)运用借代需要注意。
必须抓住事物的最典型特征,对于所借代的事物一般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所交代。另外,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事物不能同时出现。
(五)借喻与借代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相同点:它们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
2、不同点: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力本体,其只代不喻;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的某些方面的相似。借喻可改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能。
第四篇:借代和象征
2.借代
(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
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其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2)借代的种类
①特征代本体。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②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③专名代泛称。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⑤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头)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⑥结果代原因。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
⑦原料代成品。例如: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⑧地名代本体。例如:延安还是西安?要划清这种界限。
3.象征——文艺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指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以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比喻——修辞学上辞格之一。思想的对象同另外的事物有了类似点,就用那另外的事物来比拟这思想的对象,叫比喻。
从上面的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二者的相同点是:二者都是通过选择一个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形容、比喻另一客观事物,即二者都要借助于具体形象,二者都有喻体。如红旗象征革命,把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人比喻为老黄牛。前者借助“红旗”这一具体事物,后者借助“老黄牛”这一具体事物;前者的喻体是“红旗”,后者的喻体是“老黄牛”。
但象征绝不等同于比喻。它们的不同之处主要有以下四点:
1、“象征”是文艺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而“比喻”则是修辞学上的修辞格之一。二者的这一根本区别确定了二者的性质和使用范围:象征属文学范畴,比喻属语言文字范畴;象征的使用范围小——只限在“文学”范围内,比喻的使用范围大——包括“文学”在内的一切语言文字范围。
2、“象征”往往以某一具体的喻体来表现一相似或相近的抽象事物(概念、思想和感情),它绝不停留在某一具体事物上。而“比喻”的喻体和本体都是具体的事物.“象征”的本体往往是抽象的——即便本体是具体的,也不停止在一物一事上,而有着深广的内涵,这一点与比喻不同。如高尔基的《海燕》,以海燕象征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本体可以说是“战士”,正是这一战士的光辉形象展现出了俄国1905年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前夕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宏大图景和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无私无畏。
3、象征是通过某一具体事物表达一种概念、思想和感情。它贯穿在一个句群、一个段落甚至整篇文章中,是含蓄深沉的;而比喻则是打比方,仅是为了使要说明的事物更加鲜明生动,局限在一个具体的句子中。如鲁迅《药》的结尾,茅盾《风景谈》的结尾,整个段落是象征。高尔基的《海燕》,陶铸的《松树的风格》,茅盾的《白杨礼赞》等,更是象征贯通全文。
4、象征中的喻体是作为一个实体来写的。像《白杨礼赞》就写白杨,《海燕》就写海燕,《松树的风格》就写松树;而比喻中的喻体明显地显示出它的“借助性”,完成使命,一闪即逝,不像象征中的喻体那样给人留下它就是“主人翁”的假象
第五篇:借代修辞手法
指的是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而是借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这种辞格也叫做“换名”。其中,用来代替的事物叫做借体,被代替的事物叫做本体。
借代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特征代本体
指的是用借体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
(1)风筝花花绿绿,各式各样,有“老鹰”,有“鹦鹉”,有“仙鹤”,有“蜈蚣”„„
(2)“原来你家小栓碰到了样的好运气了。这病自然一定全好;怪不得老栓整天的笑着呢。”花白胡子一面说,一面走到康大叔面前。(鲁迅《药》)
二、专名代本体
是指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作借体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例如:
(3)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4)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
三、具体代抽象
指的是用具体事物代替相关的抽象事物。例如:
(5)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用小米加步枪,打垮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6)模范不模范,从西往东看,西头吃烙饼,东头喝稀饭。(赵树理《老杨同志》)
四、局部代整体
就是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代替本体事物。例如:
(7)几年来的文治武力,在我早如小时候所读过的“子曰诗云”一般,背不上半句了。(鲁迅《一件小事》)
(8)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中的一条。
借代和借喻的区别
借代重在事物的相关性,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借体和本体之间仍然有直接的关联;借喻重在事物的相似性,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借体和喻体之间就不再有任何关联。例如:
(1)先生,给现钱,袁世凯,不行么?(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
(2)恶意的批评家在嫩苗的地上驰马,那当然是十分快意的事;然而遭殃的是嫩苗--平常的苗和天才的苗。(鲁迅《未有天才之前》)
上例(1)中用借体“袁世凯”代替本体“印有袁世凯头像的银元”,二者之间有明显相关性,是借代;例(2)中用喻体“嫩苗”代替本体“天才和常人”,二者之间只有相似性,是借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