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诗经》的经典地位与现代价值
《诗经》的经典地位与现代价值
演讲人:张中宇 演讲地点:重庆师范大学 演讲时间:2016年5月
作者:张中宇 《光明日报》(2016年08月25日 11版)
●从《诗经》选诗经周初到春秋中叶约500年的时间跨度来看,《诗经》无疑经过了历代多次编集的不断积累才最终成书,但孔子很可能是《诗经》最后的编定、校定者。
●周代诗人们对历史进步的高度敏感,对现实的清醒认识,是非分明的价值判断,从先进的文化层面,夯实了西周和东周共延续近800年的基业。
●“风雅”即《诗经》中风诗、雅诗融入广阔社会、民间,并提升其文化内涵的现实主义传统。“风雅”成为唐代诗人的主要标准,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等,都在他们的诗篇或诗论中,推崇源自《诗经》的“风雅”“比兴”。
《诗经》的编订问题
西汉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最早提出“孔子删诗”说:“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始于衽席,故曰‘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根据司马迁的记载,孔子做了两项与《诗三百》编订相关的关键工作。第一项是“去其重”,即在3000余篇诗中,去除重复,校订错讹,编成了一个文献意义上的“善本”。第二项是“取可施于礼义”,即进行选择,也就是说,《诗三百》是以儒家理想作为编辑标准进而形成的新的“精选本”,与孔子所依据的此前的各种文本,具有根本的不同。司马迁显然认定《诗三百》是孔子依据流传的大量文献重新“编定”,而非仅进行文献整理。东汉班固、王充,唐代陆德明,宋代欧阳修、程颢、王应麟,元代马端临,明代顾炎武等,均沿袭司马迁说。司马迁、班固、王充等,都是时间距孔子最近的汉代著名史学家或思想家,他们可以依据更多、更可靠的调查和取证,来做出史学或诗学的理性判断。
学术界一般认为唐代孔颖达主持编撰的《五经正义》,其中最早对司马迁“删诗说”表示怀疑,认为先秦典籍中,所引《诗三百》以外“逸诗”数量相当有限,由此推测当时不可能存有3000余篇诗供孔子删选。南宋郑樵、朱熹也不相信“孔子删诗”。但这些“有限的怀疑”,并没有动摇时间更早的司马迁以来的基本判断。转折点在清代,朱彝尊、赵翼、崔述、魏源、方玉润等均否定孔子“删诗”说。由于否定者众,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一论题的方向,也相当程度上影响到现当代学者。这里需要指出,清代对“删诗”说人多势众的否定,有一个重要的时代背景。就是在清朝文字狱的重压之下,学者无不噤若寒蝉,唯有回头翻检古籍,寻求发展空间。随着时间的流逝,证据的模糊,这就为疑古思潮留下了巨大空间。但章太炎、郭沫若、郑振铎均坚定支持孔子“删诗”说。郑振铎在《文学大纲》中指出:“如无一个删选编定的有力的人出来,则《诗经》中的诗决难完整地流传至汉。这有力的删选编定者是谁呢?当然以是‘孔子’的一说,为最可靠,因为如非孔子,则决无吸取大多数的传习者以传诵这一种编定本的《诗经》的威权。”郑振铎这一段论述很值得注意,因为怀疑、否定孔子“删诗”说的一个显著缺陷,就是无法找到孔子以外可以编定《诗经》的人,《诗经》的编定于是成为“无主公案”,这正是疑古主义必然要走向的陷阱。和近、现代学者大多沿袭清代学者的疑古思潮不同,当代学者显然更为自信,对传统文化则更多尊重和接受,支持删诗说的学者更多。初步统计,近40年数十位学者发表的专题论文,近四分之三支持孔子“删诗”说,且这些论文多发表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史哲》等重要期刊上,反对“删诗”说的论文基本上不见于重要专业期刊。从2012年到2015年共四年间,支持孔子“删诗”说的专题论文15篇,反对孔子“删诗”说的论文仅1篇。这个比例是很有说服力的,表明支持孔子“删诗”不断有新材料、新证据发现,而反对孔子“删诗”说很难发现新材料、新证据,只是在概念上重复一些质疑。近四分之三的巨大比例,意味着有必要反思清代以来的相关结论。
尤其是,司马迁“删诗”说描述了一个关键史实:从孔子逾战国至汉武帝时期——距离真相最近的400余年间,包括战国时期墨、道、法诸家,当时社会均对儒家编定《诗三百》无异议,否则司马迁及班固、王充等,不可能不从历史的角度记载相关争议。“判案”有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谁距离“现场”更近,谁的证据就更可靠。在《诗经》编定这一个争议中,距离“现场”最近的,无疑是墨子、司马迁、班固等,司马迁、班固还是公认的“良史”。表示怀疑的唐代的孔颖达,距离“现场”已经超过1000年,距离司马迁也有700余年,更不用说清代学者距离“现场”已经超过2000年。当代否定“删诗”说的学者多引《左传》中的“季札观乐”这条材料,来说明在孔子年幼的时候,已经形成了规模差不多的《诗经》选本。可是,汉代专治史学的司马迁、班固,不可能不精研《左传》,像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为何不采用这条材料?撇开这条材料的真伪不说,它无论如何也无法证明在孔子年幼时存在一个可以称之为“诗三百”的选本:这条约700字的“观乐”材料,连“诗”这个字都没有出现!正是考虑到司马迁、班固治史学的严肃性,以及他们更接近相关事实等因素,“删诗”说不宜轻易否定。当然,在孔子“删诗”之前,还经过了一些大大小小的相关的阶段性“整理”,孔子应该是在前人“整理”的基础上,进行最终的编定、校定。即《诗经》的编纂,还是一个融合了群体智慧的综合性工作。
《诗经》的思想与艺术价值
《诗经》的思想艺术价值有多高?据统计,出自《诗经》原文和《诗经》诗句经过简化形成的成语就有150条以上,平均每2首诗就有1条成语,留下了许多今天仍然鲜活的语言形式及其承载的文化意绪。例如《周南·关雎》的“窈窕淑女”“求之不得”“辗转反侧”,《邶风·击鼓》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王风·采葛》的“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等。这些富有活力和凝聚深厚文化内涵,同时也相当程度凝聚着民族品格且十分精辟的成语,至今仍丰富、充实中华文化的血脉和语言库。这在中国诗歌史上是仅有的,即便《全唐诗》或精选本《唐诗三百首》,也无法超越这样的典范水平。
第一,《诗经》对当时社会政治、征战徭役、经济活动都有细致、深入的描绘,具有极为宝贵的历史文学价值。
《诗经》对贤能的执政者表达了深厚的爱戴,例如《召南·甘棠》,诗中说那一株郁郁葱葱的甘棠树,是贤臣召公当年面向百姓公开处理政务和休息的地方,要永远保护好,不能损毁,由此可以推测西周早期政治风气及其与人民的亲近联系。不过《诗经》也有不少诗篇在总结教训、警醒执政者,像《大雅·抑》指出“颠覆厥德,荒湛于酒”,《大雅·荡》指出“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还有不少诗篇揭露了统治者的恶行和对残酷压榨、贪腐的痛恨,这一类诗篇如《鄘风·相鼠》讥讽“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魏风·伐檀》批判“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魏风·硕鼠》控诉“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誓言“逝将去汝,适彼乐土”。周人对现实的清醒认识,是非分明的价值判断,对丑恶的严厉批判,从先进的文化层面夯实了这一个时代延续近800年的基业。《诗经》的征役诗,尽管其中不少诗篇描写长年在外,为王征战,不能奉养父母,不能安居乐业,内心痛苦忧伤,但一旦国家遭遇外敌入侵,则同仇敌忾,义无反顾,如《小雅·采薇》描写“岂敢定居,一月三捷”,《秦风·无衣》犹如军歌:“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豳风·七月》是《诗经》的标志性诗篇,它描写周人终年劳作、艰辛度日的境遇,几乎反映了那一个时代农业生产的全景。“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从秋收天凉写起,严冬的酷寒,衣食的贫乏,作者对劳动者的同情以及人道主义精神,都跃然纸上。“同我妇子,馌彼南亩”“春日载阳,有鸣仓庚”“七月亨(烹)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一年的劳作、艰辛,当时的农业耕作、粮食品种,劳动间歇难得的聚会,对未来的期盼,写得栩栩如生,因而今天还能看到约3000年前中国农民的生产、生活图景。对这首诗的学术研究也取得了很多新进展。这里略举一例。《豳风·七月》最后一段开头写道“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汉代毛亨注:“凌阴,冰室也。”历来都认为,这是描写劳动者在冬季凿冰,然后放入冰窖,以供夏天取用。这个理解有合理性,但也偏于狭隘。豳是周部落迁居之地,周代始祖后稷的曾孙公刘,带领周部族从今陕西武功北迁至豳,其地大致在今陕西彬县至甘肃庆阳一带。后来古公亶父又带领周部落从豳南迁到陕西宝鸡东北岐山下的“周原”,周部落从此发展壮大为西部强大的诸侯国。有一位当代学者李子伟正好在甘肃庆阳长大、工作,其地正是商周时代的“北豳”地区,那里至今还存有公刘的享庙。这位学者详细考察了甘肃庆阳的历史地理环境,指出这是早在商周甚至更为久远的时期,就是中国最缺淡水的地方,河里流的水是咸的,既不能饮用,也不能浇地。到了冬天,河里结冰,冰是从咸水中析出的淡水,因为只有纯度较高的淡水才能结冰。结冰的时候,当地人就要到河里去“凿冰”,至今如此。这些冰一部分直接挑到地里,春暖之后融化浇地,另一部分放入“凌阴”。只有这样才能解释,“二之日凿冰冲冲”,为何“三之日纳于凌阴”。因为周历二月的“凿冰”,很可能大多挑到地里,优先满足农业生产需要,“三之日”才把更多的冰存储起来。豳人的冰窖是有限的,不至于需要两个月才能存满;但他们在当时的土地却是广阔的,这才需要辛苦劳作数月“凿冰”。这样就对历时两月的大规模“凿冰”的目的做了更全面的阐释。这一类文学地理学、历史学研究,以调查、实证,拓展了文学的视野,文学研究也打开了新的空间。
第二,周人多姿多彩的情爱婚恋,以及乐观、坚韧的品质,树立了重要的社会典范。
《诗经》里和婚恋题材有关的诗篇,约占三分之一,是数量最多的。如果说“生存”和“延续”,是人类及文学艺术两大永恒主题的话,那么,《诗经》中以“延续”为主题的婚恋题材诗篇,则以它的丰富与厚重,展示了2500多年前周人的风采。《周南·关雎》是《诗经》第一篇,描写“君子”“淑女”的恋爱经历。从诗中“君子”的含义及贵重器物“钟鼓”等来看,《周南·关雎》显然不是奴隶或普通平民的恋歌,其中的主人公显然是商周时代高级贵族和位高权重的统治者。这首诗的典范意义在于,它描写了平等、自由恋爱模式。须知在商周时期,不少部落还流行群婚或野蛮的抢婚,像《周易》的卦辞、爻辞等文献还记载了这些与历史进步相悖的现象,“乘马班如,泣血涟如”表现了抢婚制度的残酷性。但《周南·关雎》是彬彬有礼的“君子”与“淑女”的恋爱,即便位高权重的“君子”,“求之不得”也只能“辗转反侧”。婚恋方式的转变,是历史进步的一个缩影。文学以它的选择和方式表现了时代的进步。
周人的婚恋诗大多坦率直露,自由奔放。例如《郑风·狡童》:“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王风·采葛》:“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郑风·褰裳》:“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卫风·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卫风·木瓜》还描写了当时的婚恋习俗:“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这应该是后来华夏各地“抛绣球”习俗的原始版本,就地取材,以“木瓜”“木桃”“木李”为“绣球”,男士则以各种玉为信物。这仍然是周人自由恋爱的一种形式。值得一提的是,周人的婚恋也有挫折,但是却没有像《孔雀东南飞》那样极端的悲剧描写。例如《卫风·氓》,描写一个女子被无辜“休”回娘家,她的经历和刘兰芝类似,可这位周代女子并没有选择“举身赴清池”,而是毅然与负心人、与过去告别,选择从头开始,其风格“哀而不伤”。究其原因,周代女子所受礼教束缚应该相对较少,自由度和选择空间也更大一些,所以他们的情爱诗篇洋溢更多的欢乐,几乎不见极端决绝的诗篇。
这里谈谈《邶风·击鼓》:“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其中“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在今天广为流传。但却有不少人误以为它是“战争诗”,例如网络上或一些注本随处可见“本诗描写兵士久戍不得回家的心情,表达渴望和平的强烈愿望。诗从出征南行写起,再写了战后未归的痛苦,又写了战士之间执手相约,一直到最后发出强烈的控诉”。但南宋朱熹在《诗集传》里指出:“从役者念其室家,因言始为室家之时,期以死生契阔,不相忘弃,又相与执手,而期以偕老也。”朱熹说得很清楚,这首诗写的是“从役者念其室家”,“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当初成婚时的誓言,是夫妻的“牵手”,不是“战士之间执手相约”,因此这是一篇周代军人的情爱诗。这里再进行一些考察。先说“偕老”一词,查《诗经》里一共出现4处,其他3处分别见于《卫风·氓》:“及尔偕老,老使我怨。”“及尔偕老”跟“与子偕老”是相同的表达方式;《鄘风·君子偕老》:“君子偕老,副笄六珈”;《郑风·女曰鸡鸣》:“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女曰鸡鸣》的“与子偕老”与《击鼓》全相同。首先要指出,这4首出现“偕老”的诗均在邶、鄘、卫、郑地区,相当于今河南东北部、河北南部这样一个很集中的地区,在其他地方没有发现使用“偕老”,说明它的地区性很强,是当地的一个习惯用语。其次,《卫风·氓》《鄘风·君子偕老》《郑风·女曰鸡鸣》都是没有争议的情爱诗篇,表明“偕老”一词仅用于夫妻之间,根本不用于战友之间。由此推断,“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也不能例外,只能是爱情的强烈表达。其实,《邶风·击鼓》里“不我以归,忧心有忡”,就指出了在外战士想念家人的强烈感情。“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则表达天各一方(“阔”是分离的意思)、无法履行“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诺言。如果写的是“战士之间执手相约”,以上用词、诗句都无法解释,因为战友就在眼前,何来分离?这些误读、误传,应予更正。这里还要做一点补充,《邶风·击鼓》诗句整齐,音韵优美。按照北京大学古汉语专家王力考证,“阔”“说”上古同属“月”部,同韵;“手”“老”上古同属“幽”部,同韵。正因为如此,“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才以它的忠贞、优美,精炼、警辟,穿越近3000年时间,在今天仍然广为流传。
除了以上数量最多、影响最为深远的两个方面,《诗经》里还有史诗、祭祖祭神的颂歌、哲理诗、宴饮诗等。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分别是后稷、公刘、公亶父、文王、武王的传,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生民》描写周人始祖后稷诞生、成长及带领周部落进入农耕时代的故事。颇有意味的是,周人只知道后稷的母亲是姜嫄,却无法知道后稷的父亲是谁,只是描写姜嫄从神庙祈求得到了后稷。在它的神秘面纱背后,具有极为真实的民俗色彩,同时也是中国进入父系氏族关键转折点的文学写照,其价值无与伦比。《周颂·天作》歌唱太王、文王带领周人建设岐山下的家园,要他们“子孙保之”。《小雅·鹤鸣》的主题有不同解说,其中“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蕴含的意义,后来被荀子借用:“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显然也蕴含深沉。由此来看,《鹤鸣》更突出的,或许是哲理的追寻。《小雅·鹿鸣》虽是宴饮诗,表达的却是“乐至友,求贤才”的主题,这个主题后来被曹操在著名的《短歌行》中借用,在“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感叹之后,表现曹操求贤若渴以实现“天下归心”的理想。丰富的题材拓展了《诗经》的宽度、广度,多维展示了它的选择与倾向的进步性。
《诗经》的典范意义与影响
《诗经》虽然到汉代才被正式确立为“经”,其实它发挥经典的影响,却可以上溯到汉代以前。《诗经》的典范意义与现代价值,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察。
首先,是内涵层面的典范意义。《诗经》表现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社会生活面貌,内涵极为丰富。周代诗人们对历史进步的高度敏感,对现实的清醒认识,对丑恶的严厉批判,是非分明的价值判断,从先进的文化层面,夯实了西周和东周共延续近800年的基业。两周成为中国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王朝,开创了许多重要典范,为历代推崇和沿用。《诗经》的征役诗既表达了周人爱好和平、反对穷兵黩武的强烈愿望,同时也表现了他们同仇敌忾、保卫和平的坚强决心,同样具有极强的典范意义。《诗经》表现人民四季劳作、期盼和贫困,显示两周时代诗人关注民生、关注底层的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诗经》中的婚恋题材诗篇,表现了合乎历史进步潮流的新典范,展现了周人的活泼、开放、大胆追求,以及经受挫折的坚韧,也对历代社会基本单元的构建、和谐,产生了深远影响。《诗经》的流传不衰及其经典地位表明,诗歌从来都不只是聚散悲欢的个人抒写,同时也是时代风貌的深情展示,甚至是时代进步的重要推力。
其次,是诗歌艺术的启迪。《诗经》开创了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正是由于对社会、民生的强烈关注与深情且精心的抒写,数千年来,诗歌赢得了社会和读者的推崇及巨大声誉。《诗经》艺术探索还有两个方面极为宝贵。其一是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使《诗经》避免了单一的平铺直叙而更为丰富多彩,具有极强的表现力、穿透力。初唐时期,陈子昂提出了著名的“魏晋风骨”“兴寄”“风雅”说,力图匡正六朝以来内容狭隘颓靡、表现形式单
一、追逐词彩华丽的歧途,为唐诗设计合理的方向和基本的理论标准,这被视为唐诗繁荣的理论保证。“风雅”即《诗经》中风诗、雅诗融入广阔社会、民间,并提升其文化内涵的现实主义传统。“兴寄”即源自《诗经》的比、兴手法,明显针对初唐诗歌表现形式多为平铺直叙的“赋”法,以致太过单
一、贫乏的现状。有唐一代,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等都在他们的诗篇或诗论中推崇“风雅”“比兴”。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反观今天的新诗,大致也是平铺直叙为多,运用“兴寄”进行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创造不足,与初唐时期整体上还比较狭隘、单一乃至浮躁何其相似。就像曾经引领唐诗的繁荣一样,《诗经》的“风雅”和“兴寄”,或许也可为现代新诗指明方向。其二,《诗经》大多为相当整齐的四言诗,整齐使深情、厚重的内涵更为凝练、精粹。我曾指出,整齐是汉语的特质,世界上没有一种语言可以达到汉语的整齐程度。即使现代汉语,随便看宣传语、流行语,整齐、对称的文句比比皆是。汉语的这种特质,在诗歌中最为鲜明。不要说整齐的《诗经》、格律诗,即便是长短不一的宋词,其实里面也有很多整齐、对称的诗句。由此来看,尽管新诗以自由活泼著称,但若要为汉语与文化发展作出贡献,为汉语和文化注入新鲜血液,仅追求自由而缺乏锤炼、精辟与必要的严谨形式,显然是有限的。新诗也需要在自由活泼的基础上,一方面追求贴近社会的深厚思想感情的抒写,另一方面把其中一些诗句提炼成厚重而精辟的“文化因子”,让一个时代的风采以更优雅的形式进入文化的深层积累。因为过分散漫的形式不符合信息流通的“效率原则”,不利于语言、文化的高频传播、高效接受和长期积累。
张中宇 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中国诗学与文化学。诗学研究集中于《诗经》、唐诗和现代新诗,文化研究主要涉及儒家智慧与中华文化的优势互补、文学与文化的关系等。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汉语诗律的语言基因与文化传统研究”。(本版图片均由演讲者提供)
第二篇:现代校园爱情经典诗经汇总
现代校园爱情经典诗经汇总
失恋: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拍拖: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单相思:草木本有心,何求美人折?
斗嘴后: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
女友生气: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讨好女友: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女友生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大学情侣: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大一女生: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大二女生: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大三女生: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大四女生:秋已无多,早是败荷衰柳。
大一男生:强整帽檐欹侧,曾经向天涯搔首。
大二男生:一片宋玉情怀,十分卫郎清瘦。
大三男生: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
大四男生: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
网上情人: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前任女友: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第一封情书: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情人节礼物: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
楼下等女友:日照头颅生紫烟,九楼小姐不下来。
女友傍了款:昔人已乘奔驰去,此地空余多情郎。
第三篇:诗经的文学价值
诗经的文学价值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笙诗六篇,有目无辞。《诗经》共分风、雅、颂三大部分。《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诗经》的文学价值主要表现为它的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从思想内容上看;
首先,诗经是反映生产劳动和恋爱婚姻的诗篇。《诗经》的民歌作者是劳动人民,因此他们的作品要描写从事田猎、畜牧和农业生产的劳动情景,如《周南·芣苢》《魏风·十亩之间》《小雅·大田》。而《诗经》中的爱情诗,多方面的反映了男女恋爱生活中的场景和心理描写,也反映了围绕恋爱婚姻问题而产生的各种社会矛盾,如《周南·关雎》《邶风·静女》《郑风·溱洧》。一对热恋中的情侣,有相会时的欢乐和幸福,也有分离时的痛苦和不安,如《王风·采葛》《秦风·蒹葭》。青年男女正当的恋爱生活,在剥削阶级的社会里,常常遭到礼教的束缚和干预,如《郑风·将仲子》《鄘风·柏舟》。《诗经》民歌中还有一些弃妇诗,反映妇女被丈夫欺凌和遗弃的悲剧,写出婚姻生活的现实。如《卫风·氓》《邶风·谷风》。
其次,反映征战,徭役,社会黑暗和离乱的诗篇;如《齐风·东方未明》,《小雅·何草不黄》等,写出了战争与徭役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这种痛苦还表现在思妇诗中,写出了妻子对出征丈夫的思念,如《卫风·伯兮》,《王风·君子于役》。战争具有两种不同的性质,对抵御外族入侵的正义战争,人民总是全力支持的,甚至不惜做出巨大的自我牺牲,如《秦风·无衣》《鄘风·载驰》。
再次,反映阶级压迫、剥削和社会不公。如《豳风》中的《七月》、《魏风》中的《伐檀》《硕鼠》。这部分诗歌或揭露当时政治腐朽、黑暗,或讽刺统治者的丑恶行为、肮脏的灵魂,如《邶风•新台》,《齐风》中的《南山》《载驱》等。“国风”中还有一些暴露统治阶级残酷行为的诗篇,如《秦风•黄鸟》。
最后,歌颂祖先创业的史诗和古老的祭歌。《诗经》中的一组古老的史诗,它用简朴的语言记载了周人发祥和创业的历史,歌颂了周民族在黄河流域开垦土地、建立家园的光辉事迹,如《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尊天敬祖的宗教性祭歌,大都是为统治阶级歌功颂德和祭神的乐歌,大部分保存在“三颂”中。这些颂歌,虽然表面上堂皇庄严,音调铿锵响亮,但是内容空虚肤浅,形式呆板单调。
从艺术成就上看; 首先,《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其“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创作精神,启发和推动了后世作家密切关注现实、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如汉乐府诗缘事而发的特点,建安诗人的慷慨之音,都是这种精神的直接继承,后世诗人往往倡导“风雅”精神,来进行文学革新。
其次,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为后世文学的创作提供了成功的艺术借鉴。《诗经》所创立的比兴手法,经过后世发展,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独有的民族文化传统。《诗经》中仅作为诗歌起头协调音韵,唤起情绪的兴,在后代诗歌中仍有表现。《诗经》中触物动情,运用形象思维的比兴,塑造鲜明的艺术形象,构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对我国诗歌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诗经》中的形象、意境等也对我国诗歌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最后,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确立了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诗经》中的诗歌绝大部分是民歌,朴素清新,生动活泼,和谐自然,给后世文人学习民间文学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从文学史发展看,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常常是先从民间孕育,然后由文人予以加工发展,历代一些有成就的作家,也多是通过向民间文学学习,丰富自己的创作。向民间文学学习,这是我国文学发展历史的优良传统。
《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奠定了我国诗歌的优良传统,我国诗歌艺术的民族特色由此开端而形成。《诗经》可以说主要是一部抒情诗集,从《诗经》开始就显示出我国抒情诗特别发达的民族文学特色,从此以后,我国诗歌沿着《诗经》开辟的抒情言志的道路前进,抒情诗成为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诗经》对我国后世诗歌体裁结构、语言艺术等方面,也有深广的影响。总之,《诗经》牢笼千载,衣被后世,是我国古代诗歌的光辉起点。
第四篇:现代女性价值与使命
现代女性价值与使命
男女同权不同质,男女平等只能说是立足点平等、机会平等,不能够分高低。(所有传播媒体只有一个原则就是狗咬人不算新闻,人咬狗才算新闻。电视所讲的太多太多假的,物以稀为贵,为了满足大家的好奇心,它不知道危害之大是不可计数的。所以现代的小孩不好教,受很大的影响。今天的人不知道电视是什么东西,它是神经的破坏器,把每个人的磁场整个扰乱。)
男不男,女不女,我们尊重他,尊重每个人。宇宙人生的规律只有一条就是:自作自受(无褒贬)。人生就是自作自受的过程。只要有邪念恶念,最终吃亏的会是你。不要想办法盲目的推卸责任,也不要逃避责任,完全没有实际的作用。
人类最有兴趣的其实不是骗别人,是骗自己。我们一天花很多的时间骗自己,不会骗自己的人也不会骗别人。
男人应该有男人的气概,女人应该有女人的温柔。一个是阳光,一个是阴柔。大男人喜欢小女人,小男人喜欢大女人;反之,大女人喜欢小男人,小女人喜欢大男人。选男人要看他的责任、理想、胸襟,最后是执行力。结婚前睁在眼睛,结婚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女性的五关:
一、情关。
要从小开始教导,培养成一个优美的女性,而男生应该培养他的责任感。看到小女孩好看不要说她好可爱,好好看,这是诅咒她命苦。很多事情有困果,有法则。教课书是从男性的角度设置的,所以会读书的女性,慢慢的就男性化了。
二、婆关。
与婆婆的相片,80、90%都过不了这关。
三、产关。
生产是很危难的,尽管如今医药很发达。
四、异性关。
你的男人可能有外遇,或者自己可能看上别的人。
五、守寡关。
女性命比男的长,有福之人夫前死。你要让一个不工作的男人,很勤奋工作;让一个男人不负责任的男人,很负责任,不是一种很容易的事情,但伏羲氏做到了。
男人是很奇怪的,他自己在外面粘花惹草,不觉得有什么不对,可是他的女人万一跟别人有什么来往,他的醋劲就很大。问男人为什么要结婚?十个有九个都会答不出来。
男性的五关:
一、金钱关。
如果一个男人开口是钱,闭口是钱,他这辈子很可怜,连人生的第一关没有过。当有了一点钱,开始不再谈钱,不想钱时,钱关过了。
二、名关。
名片拿出来,头衔一大堆一面不够印两面,名关没过。
三、美人关。
只看眼前,没看以后。
四、宗教关。
要无分别心,不要让宗教迷失了自己。求神不如求人,求人不如求已。
六、艺术关。
花几百万买个石头回来,有必要吗。这是男人糊涂的地方。
母亲在小孩心目中是最重要。成功的男人背后一定有一个强而有力的女人,这个女人有可能是你的妻子,也有可能是你有母亲。
做一个人最要紧的是有价值。就好像我们经营一家公司,做大做强,不如做久;做大做强做久不如做得有价值是一样的道理。现代女性因为受了外界不正观念的引诱,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使得我们方面迷失掉了,我们的角色扮演出现了严重的偏差;因此我们要及时地扭转过来,确保这辈子应有的价值。
男人要结婚只有一个真正的理由:就是为了当家长,没有领薪水的家长。人类一定要分工。女人离婚就是有男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如果男人在外面有外遇就装作不知道。你要跟我离婚,免谈,看谁拖的久。只要男女双方一对一,那没有什么不对。那些珍贵的动物都是一对一,比如鸳鸯。
在小孩面前尊重先生,把所有问题都推给他。小孩问什么什么?等爸爸回来你问他,他比较有学问。多少妈妈都这样,你要是再不乖爸爸回来你就知道了。用爸爸来威胁他。做为女性应记住一个原则:你就成功了。
爱是不长久的,因为人会老。你要让他敬重你,但不是一天到晚跟他讨人情。必须知道的是:人情不讨人情永远在,人情一讨什么都没了,连本带利都讨回去了。
在子女面前树立爸爸的尊严,父严母慈。在职场工作的女性,你千万记住不要把白天的事情留给职场,不带回家。没必要带回家,回家就是个新空间,就是过不同的生活,不需要做职场的延伸。
在中国,结婚是两家人的事情。一个男人只要取错了一个太太,他们这家有九代人都要受到连累。所以作为女性,不要因为你一个人使得他整个家庭产生很大的困扰。应该一个做主一个陪伴,何为结婚?就是:
人发牢骚的时候,发完就算了。人闷在心里头的东西他会很难受,他的目的只是想讲出来而已,你让他讲就好了。你不要会错意,当他问你问题的时候,他不想得到你的答案。他只是说出来,他就解决了。你偏要给他很多答案,他觉得很奇怪。除非他正式问你,你还不一定马上给他答案,不用急着回。
一般离婚以后,再去找另一伴跟前面那个一模一样。因为你怎么看都喜欢这一类型。而且警告各位,离婚会成为习惯,离了一次不容易离第二次,离第二次就有第三次。反正 离那么多次再离也无所谓,这些事情都应该好好去想想。你就知道婚姻其实是很神圣的,不要当做儿戏。
老天爷让男人强壮就是要让他多做事情,你就让他多做好了。不要跟他抢
我们让男人当家长,是加强他的责任。使他更加卖力,我们把家里安好,而没有任何人情,他就会敬重你。只要他一敬重你,他就不敢在外面乱来。这个叫做:,可是心是看不见的,所以先抓住他的肚子。以前的女人很会做菜,做到让先生在外面都吃不饱,都吃不好,一定要回来吃,她就成功了。抓住男人的肚子,他跑不掉。这样各位才知道为什么做一个女人你要会烹调,要会刺绣,会针线。让男人依靠你,这才是你的能干。先生不依赖你,他随时会离开你;先生过分依赖你,他就没有自尊心了也不好。
我们现在要记住,抓住男人的心只有一个办法就是:
你怎么去关心他,他的心就交给你。要关心一个人最好的办法就是:
记住一句话:
当他没有抵抗力一下子就关起来了,关起来他就跑不掉了。就非常简单,让他开心,然后关心,最后抓住他的心,他就跑不掉了。你把人关住没有用,关不了他的心。你关他的心,他人跑不掉,跑再远心还在你旁边。
管得越紧,他花样越多。因为他心想:反正你不信任我了,我让你信任干什么呢。不要去想这些事情,要想办法让他自己好好表现而不是严看他,你管,管不是了。
如果每个人自由就大家都没自由,每个人都有一部分自由就大家都有自由。一个人的时候,你有100%的自由,两个人的时候就减少了一半,三个人就只有1/3的自由,四个人就只剩下1/4的自由。先有不自由然后才有自由。
夫妻永远是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感受,叫做个别差异,你不能用你的感受覆盖她的感受。不要勉强对方要跟你有一致的感觉,一致的行动。
我们要忍耐才有自由,有了小孩后夫妻还有什么自由。
现在喜欢男人的年轻比女性高,然后男人又早死,那女性通通当寡妇。很多事情大家去衡量一下,到底喜欢走哪条路。
我们人生求的一个不后悔而已,女性要受的不自由就是你不可以跟任何先生以外的男人在一起。婚前如果有其它的对像,结了婚以后不要提就不要提。婚前的事情根本就是过去的,提它干嘛。你从现在开始做就对了嘛。
门当户对是绝对必要的。
男人迟早长得跟他爸爸一样,女人迟早长得跟她妈妈一样。跟男友聊天的时候跟他说:我姑父好有钱哦,然后观察他的反应。他两只眼睛睁大了亮了,你就知道他死爱钱,瞳孔放大了,谁都骗不了。人看到或听到自己喜欢的,瞳孔会放大。所以中国有成就的人,他眼睛都很麻木的,都没有表情,是有必要的,要不然会泄漏他的秘密。
好处是:
第一. 别的女人不敢动脑筋,不会趁虚而入。
哪怕在家里不中他说话,出去也要对他很客气,防止第三者进来,同时也是你的修养。太太好,先生有面子。因此,一个会做人的人,是在人前无论如何要让先生有尊严,要让他像个家长。然后回家关起门来,这个时候你才可以跟他讲:“你今天有几件事情,我不太赞成”,你可以讲。而不是在外面就开始讲这些话,因为你让一个男人没有面子的时候,他会恼羞成怒的。那么他就会完全不讲理,给他面子他就讲理,不给他面子就不讲理。
在他父母面前要记住,尽量以先生为重,他的父母就会觉得这个媳妇真的很好,如果处处跟先生为难,最不喜欢的就是婆婆,因为婆婆总觉得我这个儿子很委屈,怎么娶到这样的太太。人的胳膊肘总是向内弯的,夫妻吵架在婆婆的心目中,一定是媳妇的不对,他不太会去说儿子不对。
作为太太,在子女面前尽量尊重先生,让他拥有最后的决定权,他就会负起很大的责任;在外人面前,你要表现得很温柔,很重视你先生,使得第三者不可能趁虚而入;而在父母面前,你要扮演一个好的媳妇,以先生为重,他们一家人就会全力支持你。
这是女人应该有的修养。
未来男女之间的平衡点:
第一、每一个人对过去的一切一切,都不需要后悔。因为后悔是没有用的,我们要的是展望未来。从今天开始有一个新的出发点,要怎么做未来才对得起自己,其实我们不用对任何人去交待,要对自己有个交待。过去的把它当作经验好好地反省,有哪些优点今后要发扬,有哪些缺失今后要调整。明白自己立足是什么?如果生了小孩,你就不能对不起他,一定要好好照顾他,做到尽父母的责任;还没有生小孩,那你更自由了,就可以开始好好去想,我要不要有另外一次的婚姻生活,我可以要,也可以不要,这个时候你就要反省自己:我适合婚姻生活吗?把自己的前后都想想,自然知道该走什么路。如果你找不到合适的另外一伴,你情愿不要结婚。天底下不是说每个人都要过同样的生活,你有自己的选择,了解自己,对你最合适的,就勇敢地去走,不必太顾虑别人的想法。如果你要过婚姻生活,那你要注意三种事:一、二、三、人漂不漂亮,是内心表现出来的才是真实的,外面加上去的都不可靠。
人最重要的是生活规律,心情愉快,懂得怎么安排生活,不要老去想以前的不愉快的事情,那你自然容光焕发,自然相处得好。
西方的单位是个人,中国的单位是家庭。
社会的乱源就是过分自我,把父母摆在一边,然后你什么都可以做。
中华文化讲究一字
学校基本上只教它知识,很少教道德修养。家庭教育不重视知识,不重视技能,所以做妈妈的一定要:
在品行方面做子女的表率,做小孩的榜样。
所以我们找一个人要看看他家里是什么样子,要去打听打听。
不要用钱来激励小孩做事。
不要在家人很纯洁的感情当中,亲情当中去掺入这种东西。你可以给小孩零用金,也可以作为奖励,但不能说做家事拿钱。
生男生女是男人决定的,因为男人有一个染色体是女人没有的,小孩选到男人的那个染色体他就变男孩,选到男人的另外一个染色体他不变女孩。跟女性一点关系都没有。
天底下一定要男女双方配合,互相协调。生男生女都一样好,生得少更要教得好。
男人要能够做的事情,尽量让男人去做。女人能够发挥的地方,尽量让女人去发挥。夫妇之间有两个字,叫做:你比我行,我就成全你,让你更行。
而不是很有礼貌。
两个人在不同的环境成长,在一起没有意见是不可能的,在一起不吵架也是不可能的,问题是两个人脑海里面有没有离婚的概念。
夫妇两个人当中一定要有一个重家庭。既然结婚就表示你对家庭有一份承诺,这时候就要注意了,优生是从选择对像开始。
机会永远都有,只是我们要选择轻重缓急,先末先后。
分清亲情、友情、爱情,不可混乱。
夫妻的状况就是,一个家里面的所有人都有血缘关系,只有夫妻没有。婚姻其实是天注定的,该是谁就是谁,母亲一定要比男人有更坚强的意志,所以家庭的平安大部分是靠母亲,而不是靠父亲。
女人的一生有几次改变:
第一、来月经的时候,就是她改变体质的最好机会。妈妈应该在这个时候去调理她,本来不好看的会变漂亮;本来虚弱的会变得更壮。
第二、生产后,做月子。
母亲跟女儿要好好沟通,心连心。
母亲应该拥有
一、问心无愧就不必在乎别人怎么看。
女性应该不应该骄傲。也就是说,男孩子如果对你不礼貌,不应该理他。要有女性的尊严,虽然体型不如男人,但是你少欺负我。
环境在改变,人心不可测。知人知面不知心,人心隔肚皮,你永远不知道他要动什么歪脑筋。我们不可以骄傲(=孤芳自赏),也不能随便(=自暴自弃),要谦虚、温和,体谅别人,高度地保护自己。
这是最起码的修养。不说出来内心会很愉快,一说出来痛苦就跟着来。父母没有资格去讲别人的笑话给别人听,小孩要做什么父母也没有权利完全剥夺他的自由。你要把你的经历传授给小孩,帮助他走出一条很愉快的路来。小孩跟大人的区别就是一个说得清楚,一个说不清楚而已。因此,要让小孩能够帮忙的就多帮忙,做了好事不要到处去宣扬。
现在小孩跟以前小孩不一样,现在小孩接触面比较扩,他看来看去懂了很多东西,但是应该管的。
任何事情你要把它的来龙去脉搞得很清楚,你就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应该怎么去改善。
由父母做给他看,而不是讲给他听。
男人很爱面子而且很敏感,你在他面前笑,他会知道其实你是忍耐,是给他面子,就会更争气,希望有一天能够真正地让你笑。要告诉他其实你不比人家差,然后他就会奋发图强。
最好的是大家一起奋斗,然后让他不断地成长,他内心会非常地感谢你。他要顾他的面子,不要拆穿他,给他一个美好的未来,他就会盲目地去冲拼。所以脸上要经常挂着笑容,不要讲。讲话其实不太有用,我们也不太会相信人家讲什么,我们很相信自己内心的感觉。
但是不要对每个人都笑,要内外有别。在家里对家人要笑,大家会很感动;到外面要保持尊严、矜持,不随便笑才对。在职场上和在家里的笑基本上是不一样的,有空时照照镜子,看看同样的笑有什么不同的内涵。
天底下最难的事就是:
我们比较容易了解别人,却很难了解自己。所以为什么要有镜子,不是要你看发型美不美,化妆均不均匀,而是让你充分了解内心的变化,怎么投射到你的脸上。同样的笑给人家的感觉是什么样的,千万不要笑错了引起男人的误会。
如:小孩淋雨了,先别骂他,而是赶紧去拿衣服给他换好,防止感冒,再去问他怎么回事。先生从外面回来,先别急急忙忙跟他讲东讲西,打听外面的事情,应该有东西帮忙接过来放在垫位,倒一杯给他,心平气和,要讲什么再来,不要急。
每个人的立场不一样,他的感觉就是不相同。
要改变先生唯一的办法就是自己改变,你一改变他就跟着改变,你不改变他永远不会改变,要改变小孩唯一的办法就是父母自己改变。
一个聪明的人是夸奖别人的小孩而不是自己的小孩,有的事情别人可以讲,但是自己不能讲。如减肥,一个有修养的人听到人家说:你减肥成功了,这时你回答:没有。那么人家就会想明明就是有嘛,所以你说没有,人家就说有,你说有人家就说没有。
一个人说什么话做什么事,先把反应的结果抓住。
第五篇: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与当代价值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与当代价值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渊源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先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当以新的视角拓展毛泽东思想研究新视野,挖掘毛泽东思想理论宝库,发挥毛泽东思想的恒久魅力。20世纪中叶,在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的指引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历经艰辛,开辟了波澜壮阔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使中国社会历史发生了具有世界意义的深刻变革。毛泽东思想教育、哺育、影响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和无数中华儿女,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深深地融入我们的血液之中。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与当代价值早已载入史册,随着历史的推移、时代的变化和形势的发展,人们对毛泽东思想的认识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学术界和理论界需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对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当代价值进行深入研究。
一、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开辟伟大历史新纪元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在宏观上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是从毛泽东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地位来把握,二是从毛泽东思想在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历史功绩来定位。
从毛泽东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地位这一理论层面来说,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这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认识和理解:
第一,正确认识理解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从党的文献来看,对于毛泽东思想科学内涵的阐述比较严谨的有三次:其一,刘少奇在七大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正式阐述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他指出:“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之统一的思想,就是中国的共产主义,就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在目前时代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民族民主革命中之继续发展”。这些论断充分揭示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民族化的结晶。其二,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科学评价并论述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现在所通常采用的就是该决议。邓小平在领导这个决议的起草过程中,反复地强调这个决议的核心就是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这是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历史条件分不开的。在粉碎“四人帮”、批判“两个凡是”、经过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历史转折的重要关头后,中国社会面临着两个课题必须回答:一是中国向何处去;二是如何科学认识和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这二者密不可分,其中关键就是如何科学认识和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这是关系到我们党兴旺发达和国家前途命运的至关重要的问题。以集体智慧,经反复斟酌修改,《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终于做出定义性的科学论断:“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这次阐述与七大时的阐述没有原则的不同,但也有很大的差别,表述中有两个创新之处:一是增添了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二是强调毛泽东思想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据此,毛泽东晚年坚持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显然不属于毛泽东思想的范畴,因为是被实践证明完全错误的理论。这就把作为科学概念的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个人晚年的错误思想区别开来,让我们能够完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理论体系,排除了对毛泽东思想采取语录式机械式的运用、使其神圣化教条化的错误。其三,党的十五大在十一届六中全会的基础上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和评价又有两个创新之处:一是把毛泽东思想置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强调指出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二是把毛泽东思想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进一步指出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马列主义基本原理是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基础,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其主体是新民主主义理论。新民主主义理论是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引下,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主要是国家与革命学说、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理论以及“两个策略”和“左”派幼稚病中的思想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并创造性地丰富发展的理论结晶。其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国家与革命学说认为: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其实质是剥削阶级镇压被剥削阶级的机器,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宁指出:“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不弄清这个问题,便谈不上自觉地参加革命,更不用说领导革命。”所以,被剥削被压迫阶级要改变自己的政治和经济地位,就必须首先夺取政权,革命阶级只有掌握了国家政权,才有可能实现革命的最终目的。无产阶级必须坚持暴力革命原则,必须用暴力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不用暴力破坏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并用新的国家机器代替它,无产阶级革命是不可能的。”这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基本原则。其二,列宁的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理论告诉我们,被压迫民族的无产阶级革命不是一般地反对本国资产阶级,而是反对国际资产阶级压迫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因此,无产阶级要联合本国的资产阶级反对共同的敌人。“殖民地革命在初期并不是共产主义革命,然而,如果它从一开始就由共产主义先锋队来领导,革命群众就将逐渐获得革命经验,走上达到最终目的的正确道路。”民族殖民地问题理论明确指出了被压迫民族和殖民地、半殖民地革命的基本道路和共产党在民族民主革命中应采取的基本方针、基本策略,这些对于中国革命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特别是对党的二大影响深远,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制定了最低纲领;二是通过了《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议决案》,为国共第一次合作奠定了的基础。其三,列宁“两个策略”和“左”派幼稚病中的思想理论。1905年列宁面对俄国革命的新形势强调指出:无产阶级只有积极参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同农民结成联盟,才能够掌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夺取民主革命的胜利;无产阶级在取得民主革命胜利后,应不失时机地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在民主革命阶段要与资产阶级作必要的妥协。上世纪30年代初,毛泽东第一次阅读《两个策略》、《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等著作后得到了深深的启发和教育,并把书送给彭德怀。据彭德怀回忆,1933年“接到毛主席寄给我的一本《两个策略》,上面用铅笔写着(大意):此书要在大革命时候读着,就不会犯错误”。后来党内有人犯了“左”派幼稚病,毛泽东又和彭德怀说,如果早得到这本书,我们就不会犯“左”倾冒险主义错误。
第二,正确理解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毛泽东最早提出来的。1938年10月,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作了题为《论新阶段》的著名报告,其中
第七部分《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深刻地指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这就在党的历史上首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并强调它是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实际上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要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中国气派代替洋八股和教条主义,以民族语言形式来表述。根据毛泽东字里行间的叙述和历史经验的实际来看,人们在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上主要取得两点共识: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观,反对教条主义;二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比较特殊,主要指中国的社会性质,当年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现在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当然,还包括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经验的总结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等。用一句话概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的成果。
第三,正确理解历史性的飞跃。按哲学观点,飞跃系指量变到质变的突变过程。历史性的飞跃是把哲学的概念运用到社会科学领域,把飞跃引申到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系指解决重大历史性课题,在理论上有重大突破性跃进,用以表述毛泽东思想,更彰显出它伟大里程碑式的历史地位和恒久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历史性课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的历史课题是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因此必须解决中国革命走什么道路、这个道路怎么走的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用以指导中国革命实践,开辟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并在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的指引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功地解决了近代百年史上从未解决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重大历史性课题,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起点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在这之前虽有结合,但不能说是飞跃。而标志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完成则是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此后都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第一次飞跃后继续丰富和发展的问题。毛泽东也曾经提出第二次结合的思想,探索如何在落后的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遗憾的是探索中没有完全取得成功,甚至出现了曲折和错误,第二次结合并没有实现。
总结这三点可以得出一个科学结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上面三点是正确理解这个结论的前提基础和思想起点。
二、毛泽东思想的当代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渊源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先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最有现实意义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武器。毛泽东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系列基本理论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渊源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先导。
从毛泽东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说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群众路线。毛泽东坚持运用并发展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在领导革命斗争中形成了群众路线。毛泽东把群众路线提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化为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如今,“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等等,都是群众路线的运用和发展,已经成为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不可须臾离开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第二,矛盾分析方法。毛泽东特别强调辩证法,并熟练运用在他的日常工作和领导革命斗争的过程中。他在总结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用中国的话语方式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大众化。毛泽东对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的关系、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等的深刻阐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即矛盾的普遍性与中国社会主义实际即矛盾的特殊性有机结合的光辉典范,也是毛泽东矛盾分析方法的最佳运用。新时期“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四位一体”战略布局的实施,均衡发展、统筹发展、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等,都是对毛泽东矛盾分析方法的具体运用和发展。
第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倡导的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的集中体现,是贯穿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历史表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每一个重大发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的每一次巨大进步,都是坚持毛泽东奠定的党的思想路线的结果。改革创新,科学发展,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都必须始终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这一根本性的思想武器。
综上分析,我们加深了对毛泽东思想的认识,并将更加坚定地拥护毛泽东思想在我国政治中的核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