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养老保险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时间:2019-05-14 17:36: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外养老保险制度对我国的启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外养老保险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第一篇:国外养老保险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养老保险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由于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社会文化传统的差异,各国建立的养老保险制度也不尽相同。纵观世界各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可以大致划分为四种类型,即投保资助型养老保险、福利国家型养老保险、强制储蓄型养老保险和国家统筹型养老保险。

世界各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概览

借鉴国外养老保险的成功经验和教训,针对中国现行养老保险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建立和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应当采取以下对策。

(一)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国外成功经验表明,养老保险制度越完善、服务越到位,投保者的热情就越高,保险基金也就越充足;反之,投保者越没有热情,保险基金就越不充足,周而复始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我们应积极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建立包括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交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等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

(二)合理设置个人账户 国外养老金个人账户制的成功经验表明,采用资本积累的个人账户制,能使公民建立对自己未来负责的观念,并促使长期储蓄制度的形成。智利改革的成功,证明了个人账户制不仅适用于像新加坡那样的城市国家,同样可以在一个幅员较大的国家实现。同时,可以鼓励建立各种补充养老保险基金,以此来弥补储蓄机制的再分配功能不足。我国虽然在养老保险中设立的个人账户,但从实际运行来看,并不是十分成功,个人账户资金亏空严重,完全失去了个人账户的资金积累作用。面对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空账”运行,有必要对个人账户制进行适当改造,并根据我国国情来合理设置个人账户。

三)探索多种筹资方式

探索多种筹资方式总结各国的实际做法,我们可以发现,养老保险筹集资金的方式大致包括社会保险税、单位交费、个人交费、政府补贴等几种。我们应当借鉴别国的做法,确立适合我国的养老保险筹资方式。如何确立适合本国养老保险需要的筹资模式,以及所选筹资模式是否能够体现公平与效率标准,是各国政府在构建本国养老保险制度过程中所追求的目标。

(四)完善基金投资运营机制

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压力不断增大,确保基金的保值增值应是缓解供给不足的最具潜力的途径。在控制风险前提下,允许养老保险基金有条件、有步骤的进入资本市场,可以使养老保险基金更好地分享我国国民经济和证券市场发展的成果,实现保值增值。

(五)合理确定养老保险水平由于养老保险需求是无限的,而资金筹集的水平是有限的,所以应当有效地控制养老保险基金的支出规模,确保养老保险水平保持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其最低应高于职工退休后生存的需要,最高应低于劳动力的边际收益。养老保险水平高于劳动力的边际收益,将对劳动效率产生抑制作用

(六)创新养老保险管理方式 养老保险管理方式,是指各级政府在介入养老保险是如何明确各自的责任范围。西方国家养老保险管理,实行分层次管理方式,各级政府的养老保险责任非常明确。借鉴他们的经验,我国也应当选择与运用恰当的管理方式,作为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实现的手段。

(七)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险基金监管体系

国外发达国家普遍依靠立法来保障制度的实施,我国需要借鉴国外经验,尽快形成社会保障制度立法,或者加快养老保险制度立法。以法律的形式将养老保险各方的权利、义务明确下来,对于不依法执行者可以追究相应的责任,对于企业可以追究其欠缴费的责任,对于政府部门也可以追究其管理不善的责任。@在实现管理与监督分离的基础上,加强对社会保障基金运营机构的监管。

确实,在当前条件下,要完全放弃现收现付制是不现实的,但国际经验告诉我们,完全坚持现收现付制必将使养老保险体制陷入危机。我们当前也不具备完全积累制的条件,同时由于完全积累制缺乏代际间的分配功能,与传统的中国养老制度也不相容。所以,我们在探索中应不断完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模式,不断完善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

第二篇:浅谈德国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摘要: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以比较完备的立法确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其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德国首相俾斯麦时期。1889年颁布的《伤残和老年保险法》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养老保险法律。根据1957年7月颁布的《农民老年救济法》德国建立起了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德国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已经非常完善,为维护德国社会的稳定、经济繁荣、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发挥了极大的作用。通过分析德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制度设计和历史革沿,旨在推动我国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健康发展,对我国今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德国、农民、养老保险、家庭养老、养老基金

目 录

一、德国农民养老保险制度概况………………………4

二、德国农民养老制度的特点…………………………6

三、对我国农民养老保险的启示………………………8 参考文献…………………………………………………11

浅谈德国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德国是个工业大国,农业份额只占国民经济总额的1%左右,全国从事农业劳动的劳动力比重大约为7.8%。德国政府从上世纪50年代加大了对农业的保护与发展的支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优秀人才从事农业生产。建立完善的农民养老保险体制是其中的优惠政策之一。

一、德国农民养老保险制度概况

德国现行养老保险体系基本上是按职业工种而设立的,它由雇员养老保险和独立经营者养老保险两类大系统组成,分别分为工人、职员和矿工保险系统以及手工业者、农民和自由职业者保险系统。这与其他发达国家(如英国、瑞典、美国等)不同,农民养老保险在德国是作为一个专门的部分相对独立的。

德国农民养老保险制度是根据1957年7月颁布的《农民老年救济法》建立起来的,投保范围是指农场主夫妇及一起专职从事农场劳动的亲属,如果只是与农场主是雇佣关系的工作人员是不能投保农民养老保险的。

原则上,所有农民都有义务参加养老保险,经费由参加保险者交纳和联邦政府补贴,即农民养老保险金的资金来源主要为两个部分: 投保人缴纳的保险费和国家的补助金。这里面多数的养老基金由投保人承担,而政府只有在养老基金入不敷出的情况下才给予援助。在德国,农民养老的第一负责人是其本人,而德国政府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是次要的,是以辅助和补充为宗旨的。所有的农场主缴纳一样的保险费,而且只缴纳一份费用,保险费数额也是以法律形式确定,也就是说所缴纳保费额度与农场的大小以及经营状况没有关系。每一个共同劳作的家属必须缴纳保险费,如果依法或根据申请被免除保险义务保险费则可以不交。所缴纳的保费为农场主的二分之一,且由农场主缴纳。当然农场主在一定的情况下也可申请共同劳作家属保险费的补贴。

农民要得到养老金需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第一、男女分别年满65岁和60岁;第二、必须交满180个月(即15年)保险费者方有资格享受标准养老金待遇;第三、要求农民除按规定缴费外还必须在50岁以后就开始通过继承、出售或长期租让等方式转移他的农业企业,脱离农业劳动成为农业退休者。这一规定的目的是鼓励农业由中青年人经营。养老金的发放主要是以现金的形式进行,包括老年年金、丧失劳动能力年金等。除此之外,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可以要求实物或劳务的援助,比如说,在年迈、疾病已经或将要丧失行走能力时,可以要求一些能够帮助老年人行走或辅助恢复的器械。如果农场主由于身体状况限制无法维持农场的正常运作,那么农村养老保险机构可以提供劳务来维持农场的正常运营。这种多样化的给付方式,在保障了农民基本生活的同时,也创造了工作岗位,扩大了就业。各种政策的 实施保证即使农场主处于死亡或行动不能的状态仍能确保农场的正常运作。农村养老保险应累计缴费大于等于180个月,丧失劳动能力养老金应累计缴费大于等于60个月。只有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领取养老金才能得到全额给付。

在德国有13家农村养老保险管理机构,他们不仅组建了一个自己的总联合会,而且他们在当地的农村设立工伤事故保险机构,即农村养老保险机构总联合会。当然,总联合只是起到一个协调的作用,其下属的各个养老保险管理机构都是相对独立的个体,统一由国家进行指导和监督,这样有助于降低决策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它们由内部选举的代表大会和理事会进行管理,其成员由雇主和劳动者按一定比例选举组成。除此之外,德国联邦政府会派出代表参加进理事会当中,他们会指导和监督事务的正常运作,但没有表决的权利。

二、德国农民养老制度的特点

1、明确农民特殊属性。德国农民养老保险制度把农民从“公民”队伍中剥离出来,使其具体化。客观上承认城乡差别,但是能够保证农村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农村人口基本上都在农村养老保险的范围内。

2、明确农民退休体系。德国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合农业特点提出了农民退休的有关规定及其相应措施,从而使得农民养老金的领取同雇员一样也必须以退出就业活动为先决条件。德国在农村养老保险政策出台之前,农场主为能够给自己的老年生活提供更多保障,通常不愿意过早转让农场,或私自留拥一小部分土地,以法律不允许的形式 转让农场,从而获得更多的养老支持,但是这样就导致了接班人无法按时接手企业,先进的农场经营理念也无法及时的发挥作用,不利于农业的发展。而农村养老保险法的出台,及时的改善了这一切。由此可见,农村养老保险不仅在养老方面发挥作用,还牵扯到了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而且缩短农场的管理周期,有助于对农业提供新鲜血液,加速农业的发展。

3、明确政府功能。联邦政府负责制定法律,地方政府负责执行。政府对保险基金提供选择性的补助。德国农村社会保障中的政府补贴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给保险基金提供补贴,目的是为了减少农场主所付的保险税额,减轻其经济负担。考虑到因为结构变动引起保险纳税人和保险赔偿领取人之间的不利情况,政府参与资助农业事故保险便是合理的。第二种就是为农民养老保障中收入低于一定限度的农民提供保险费津贴。

4、明确监督管理。有务实、专业的农村养老保险机构,专门机构的设立保证了政府对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实施的监管和协调,德国从联邦政府到各个州政府,都专门成立了农村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实行自治管理,拥有独立法人。

5、明确自由方便转保。农村投保者可以通过工作的改变,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灵活的转向普通社会保障体系。随着德国产业结构的转型以及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民放弃了农业生产,转向了其他职业。为了保证投保人的利益,德国允许投保人可以灵活转保。如果一个农场主放弃农业劳作而进入城镇企业工作,那么他之 前在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所缴纳的费用不会作废,而是转为普通养老保险继续累积。这种人性化的政策有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也极大的保障了农村居民的生活。

三、对我国农民养老保险的启示

在我国社会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农村养老保险一直是一个难点。原因也很多:农村人口多、基数大、依靠家庭养老的传统观念、政府财政投入不足、农村自身收支状况的不平衡等等。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农村养老保险的相关政策,在中央的推动下,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已经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初步建立起了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并在实际运行中结合农村实际,逐渐地发现、解决和改善现有制度存在的问题。德国属于设立单独的农民养老保险的国家,其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和农业现代化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其制度的分离性和多样性也与我国相似,对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1、抓紧开展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立法建设。德国1957年的《农民年金救济法》就从国家层面对农民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明确立法,而我国关于农村养老保险的相关制度都是政府的规章条例和地方性法规,立法层次较低,普遍地缺乏明确的法律责任,这种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立法状况已经影响到了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应该就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尽快立法,制定并颁布相关法律,以立法的形式促进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和体系的健全,从国家层面明确农村养老保险社会化的法律地位,给存在问题的解决提供足够的法律依 据。

2、建立合理的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德国的经验是鼓励农民在基本的养老保险外参加其他的补充或是附加的农村养老保险,形成多层次的农村养老保险体系。我国的农村地域分布广、经济水平参差不齐、人口数量大,各省区的财政收入和资金投入的能力也存在差异,各地区的重视程度也不一样,因此,我国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也应该考虑设计多层次的农村养老保险体系,首先由国家统筹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基本的农村养老保险,其次是各个地区也要根据地区差异因地制宜设计本地区的农村养老保险补充条款。经济发达地区,政府和社会可以多投入一些资金,建立地方的补充保险体系,采取结合个人资金等多方筹集资金的方式,为农民设计出多类别、全方位的农村养老保险的附加保险类别,有效补充国家的基本农村养老保险。欠发达地区,国家可以适当给与政策和资金上的倾斜,甚至是补贴,吸引农民参保,最大程度上保障这些更需要保障的人群,对于参与这类投资的企业给予相关的优惠政策。在农村养老保险的给付形式上,建议可以采用多样化的做法,对于失去自理能力、无人照看的老人,具体资金的给予,往往不及人工陪护的服务,这样才能真正给农村老人以晚年的保障。

3、加大政府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扶持。德国养老保险的资金来源是由个人承担,政府进行辅助的养老保险模式。德国多年的实施经验证明了,这一措施既可以有效地降低国家财政压力,又能在注重效率的同时兼顾公平,是一个聪明的、符合德国发展实际的有效措施。在中国新农保的推广和实施中,政府是主体,应该加大在农村 社会养老保险的制度创新和管理,政府投入方面的关注力度,在农村中多多宣传新农保相较于老农保的优惠条件,以说服收入不高的农民们拿出自己小部分积蓄来保障自己的老年生活,从而加快新农保的推广速度,提高参保率。政府的现如今的首要任务是加大投入,缓解养老基金不足,提高养老金发放标准,同时增强管理,提高各个养老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让农民们真正意识到新农保是有利可图的。只有做到这些才能使新农保政策成为真正的利民惠民的政策,真正的成为一个具有普惠性质的好政策。政府应该也必须负起应该的财政责任,建立起中央和省两级财政主导的农村养老保险的有效资金投入来源机制,制定相关优惠政策的吸引社会资金投入,保证农村养老保险的正常运转,确保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也能够不断完善。

4、加快建立统一的养老保险管理制度。在德国 , 任何一个投保人员都具有社会福利号码 , 并且接受福利的状况不受地区、企业性质的限制,从业情况变化后可以很方便的更改社会保险。我国也应重视尽快建立统一的养老保险号码 , 广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 建立覆盖全国的社会保障信息网络 , 准确掌握保障对象的参保情况及动态变化 , 实现养老保险管理的现代化。尤其是对常年在外打工的农民工,要在政策上给予支持,进城务工期间参加城市社会保险,回家务农之后转为农村养老保险,参照德国不同社会保险之间可以自由转换,考虑到城市缴费标准较高,应该明确计算方法坚持多交多得,确保农民工在城市参保缴费部分的收益。

5、设立专门的农村养老保险管理机构。德国农业社会保障的主管机构是农村养老保险管理机构,其实质是相对独立的公法人团体。但是就目前的中国来说,很多地方没有专门的机构来负责养老保险业务的管理工作,这直接影响了新农保的推广工作。加上中国在养老保险方面各个部门责任不明晰,多个部门都有涉及,都管就等于都不管。在这方面,首先我们可以效仿德国的模式,建立具相对独立的养老保险管理机构,根据各省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政策;其次,应该放宽养老基金管制,加强养老基金监督,允许养老基金入市,建立专门负责养老基金保值增值的年金银行来缓解政府财政压力,使新的农村社会保障政策能够惠及我国千万农民,以此来保证农民在年老时得到妥善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和春雷.当代德国社会保障制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2]刘翠霄.中国和德国农业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分析.中国养老保

险.2010(1).

[3]和春雷.社会保障制度的国际比较.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4]郑春荣.德国农村养老保险体制分析.德国研究.2002(4).

[5]张忠利,刘春兰。德国养老保险体系及对中国的启示[J].哈尔滨 工业大学学报,2007(2)

[6]杨来发。德国社会保障制度评析及启示[J].改革与战略。2007 10(6):29-31.[7]王川,邢慧玲,陈涛。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现状以及对我国的启

示[J].行政与法。2008(1):36-38.11

第三篇:国外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

国外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

作者:袁建华发布时间:2011-05-17 12:12:0

4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及文化传统存在差异,社会保障制度各具特色。西方发达国家的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可分为三种类型:单一型、复合型和过渡型。

一、单一型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

单一型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是指政府为公务员制定独立的养老保险制度,其交费方式、给付标准、给付条件都与社会雇员的养老保险制度存在明显区别,公务员也不参加针对其他雇员的社会养老保险。

德国和法国是实行单一性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的主要代表。德国养老保险制度的主干是法定养老保险,覆盖了除公务员和法官以外90%的从业人员,德国公务员不参加法定养老保险,公务员的养老保险按照《联邦公务员社会保险法》的规定执行。

法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分为四大类:普通保险制度、农业保险制度、非工资收入者保险制度、特殊保险制度。这四类保险制度几乎覆盖所有的行业,前三类保险制度分别为非农业工资收入劳动者、农业经营者和农业工资收入劳动者、非农业职业与非工资收入劳动者设计的。为公务员设计的保险制度称为特殊保险制度,服务于公务员、职业军人、地方公共机构人员、铁路公司(国营)、电气煤气工作人员、矿工、海员等。

二、复合型养老保险制度

复合型养老保险制度是指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由两种以上制度构成,不同的制度在交费方式、给付标准、给付条件上各不相同,公务员要同时参加数种保险。英国及日本是实行复合型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的代表。

英国覆盖所有退休公民的养老金制度是政府主办的国家养老金制度,由基本养老金制度和补充养老金制度构成。基本养老金制度的参加者不论收入高低,个人缴纳的保险费标准完全一致,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数额完全一致。补充养老金制度是在基本养老金之外为退休者提供的补充养老金保险待遇。英国公务员既要参加覆盖全体国民的国家养老金制度,还要参加专门为公务员设计的退休金制度,以保证公务员享受更优厚的养老保险待遇。

日本公务员养老保障制度由两项制度构成,一项是国民年金制度;另一项是共济年金制度。国民年金又称基础年金,是指凡达到一定年龄的国民均须加入的养老金制度;共济年金是公务员在参加基础年金的基础上,还必须参加的与收入联动的养老金制度。

三、过渡型养老保险制度

过渡型养老保险制度的代表国家是美国。这里所谓的过渡是指由单一型养老保险制度向复合型制度的过渡。美国目前之所以处于两种制度的过渡阶段,是由于公务员养老保障制度建立早于全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美国公务员退休金计划建立于1920年,而全社会养老金制度1935年才建立。当时因为大多数联邦政府雇员已经参加公务员退休金计划,就未将公务员纳入社会养老金制度。1986年美国政府颁布一项新法案,制定了新的公务员退休制度,其基本框架与全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基本一致,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政府社会保障养老金;第二部分是公共部门退休金计划;第三部分是联邦节俭储蓄计划。新制度规定1983年

12月31日以后参加工作的公务员执行新制度,此前参加工作的公务员可在新旧制度间自行选择。

第四篇: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国际比较与启示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国际比较与启示

引言:我国经过计划经济、“文革”、改革开放,对养老保险制度不断探索,当前正处于由现收现付制向以国家基本养老保险为核心,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职工个人储蓄性保险相结合的多层次的,以“统帐结合”为管理模式的养老保险制度之下。这一制度的特点是,当期筹集的资金一部分用于支付己退休者的养老金,另一部分为现在的就业者预留下来,作为积累基金用于今后的养老,是部分累积制。我国进行养老保险制度转轨的原因在于,在现收现付制下,国家财政以“以支定收”为原则,实现短期内的保险基金收支平衡,但人口老龄化给财政带来了巨大压力。我国采用这种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其探索过程是值得肯定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下面将就不同角度与各个国家所采用的不同的养老保险制度相比较,总结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启示。

一、养老保险制度概述

养老保险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分别为传统型、国家统筹型、强制储蓄型。传统型也可以称为自保公助型或投资互助型,最早由德国创立,后为美国、日本所采纳。它强调以被保险人自保为主,国家提供一定资助为基本原则;是一种体现互助互济的养老保险制度,也是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实行的养老保险方式。

国家统筹型由以“福利经济学”和“国家保险”两种理论依据为基础,分别形成了以英国、前苏联为代表的福利国家型和国家保险型。以英国、瑞典为代表的北欧国家采用的福利国家型,得以贯彻实行的基础是国民收入和物质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劳动生产率高于国际水平。它基于“普遍性”原则,福利保障范围之广有着“从摇篮到坟墓”之称。国家保险型养老保险制度,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一种社会养老制度,由前苏联创建,后为蒙古、朝鲜以及我国改革以前所采用。与福利国家型养老保险制度相似,都是由政府统一包揽养老保险活动和筹集资金,不同在于国家保险型的适用对象并非全体社会成员,而是在职劳动者。

强制储蓄型以新加坡和智利为代表,强调自我保障。采用建立个人账户的方式,由企业和员工缴纳保险费,而国家不进行直接投入,只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新加坡、智利所不同的是在个人账户的管理上,新加坡模式通过中央公积金局统一对账户进行管理和运营投资;而智利模式中,个人账户的管理完全交由自负盈亏的私营养老保险公司。

二、基于不同要素的养老保险制度的国际比较

将养老保险制度分为自保公助型、福利国家型、国家保险型、强制储蓄型是建立在综合考虑各个国家的政策取向、养老基金的来源、养老金覆盖面等因素之上的。下面将就以上因素,针对各国的具体情况,进行比较。1.国家政策取向比较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价值取向不同,导致养老保险政策也不同;在当地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下,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养老保险模式也就不同。

由德国、美国所代表的自保公助型养老保险制度在“国家干预主义”理论基础下,主张适度保障的养老保险政策。他们认为,政府提供过多的社会福利会滋生懒惰情绪,不利于个人激励,不利于促进竞争机制的发展。

英国、瑞典等北欧国家实行的福利国家型养老保险制度,强调普遍性和人道主义,其理论依据是英国剑桥学派庇古的“福利经济学”。这种制度通过各项政策对各种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普遍化、法律化,强调所有公民的平等。显然,这种福利制度给社会稳定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因为国家财政负担过重,过度发展的福利水平削弱了经济增长的动力,影响了效率的提高。马克思的国民收入再分配理论是国家保险型养老保险的最早理论渊源,认为由国家统一筹集保险基金,统一管理,劳动者无需缴纳。但是前苏联时期的养老保险制度,把公平混同于平均主义,既牺牲了效率,也助长了社会惰性和依赖性,同时也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新加坡、智利政府在政策的制定上十分注重效率,强调个人对社会贡献,并将福利与个人贡献相挂钩。因此强制储蓄型的养老保险制度由国家立法规定由企业和员工按期缴纳固定养老金,体现出自我保障功能。2.养老基金来源比较

养老基金的来源有很多,包括个人或企业缴纳的养老保险费、政府开征的社会保障税、个人账户的投资运营收益、社会慈善捐助。具体的负担模式有三种:第一种,企业与员工共同负担;第二种,企业与政府共同负担;第三种,企业、员工、政府三方共同负担。

我国现行的模式为第三种,即企业、员工、政府三方共同负担。这种模式下,在政府依法给予适当财政拨款作为保险基金的一部分后,参保企业与个人需要另外分担保险基金的缴纳。由三方负担的方式使养老保险基金来源多元化,为多数国家所采用,也是较为合理的方式,这有利于形成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同样采用该种方式的有德国、日本。

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模式是企业、员工共同负担养老保险的典型例子。采用收入关联模式,按照个人工资的一定比例缴纳保险费,对于征收的最高收入规定一个限额,超出部分不再征收。公积金模式根据个人账户中缴款多少的不同,实行差别待遇,这给受益人提供了激励机制。员工为了获得可靠的保障,就要努力工作,取得更多的收入并在个人账户中积累更多的存款。这种方式提升了效率,注重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有个人激励作用。

由企业、政府共同负担养老保险的模式中,国家通过建立特定的税收制度向企业筹集养老金,而政府负责的养老保险资金来自财政收入。意大利、瑞典、挪威等以福利国家型为养老保险制度的国家采取这种分担方式。由于税收是这种模式下的主要资金来源,随着福利水平的不断提高,税收也必然增加。以高税率为基础的高保障,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和增强社会稳定,但同时也使厂家成本提高,资本收益下降,挫伤厂家的生产积极性。3.养老金覆盖面比较

养老金支付的覆盖面与养老金制度的选择、国家经济基础等因素有关。

加拿大的养老保险覆盖面很广,除临时工和农业短工外,几乎包括全体居民,所有雇员和独立劳动者都参加了保险。智利的强制储蓄模式更是要求所有正式部门雇员都必须加入养老保险,只有独立劳动者和非正式部门的从业人员可以自愿选择参保。新加坡实行的是中央公积金制度,在改革后保障对象由原来的部分企业雇员扩大为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所有雇员、所有自雇人士以及自愿交纳公积金者。

我国养老金覆盖范围比较窄。主要体现在:第一,基本养老保险主要覆盖在国有企业与集体企业,面临着一些民营企业不愿参保或逃避参保,外商投资企业未及时参保的问题;第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任务艰巨,农村老年人积蓄少、社会抚养压力较大,导致农村老年人投保一时欠缺,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虽然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我国的经济实力不足覆盖全体居民的养老保险支出;第三,灵活就业人员与农民工没有完全被覆盖,我国关于这部分人群的养老保险制度还未完善。

三、养老保险制度的国际比较对我国的启示

1.合理设置个人账户,解决隐性债务

我国虽然在养老保险中设立个人账户,但从实际运行来看,并不是十分成功,个人账户中的资金被挪用支付“老人”与“中人”的养老金,亏空严重,失去了个人账户的资金积累作用。

借此,我们可以参照瑞典的做法,在个人账户中引入“名义账户”,即在我国现行的“统账结合”养老保险制度的基础上,将个人账户划分为名义个人账户和积累制个人账户两部分,积累制个人账户仍然是发挥原有的资金积累作用,而名义个人账户部分暂时只是一个虚拟账户,没有资金积累,其资金来自一部分社会统筹资金和个人账户资金的划入。

设定名义个人账户的目的,就是为了很好的解决“老人”和“中人”的个人账户“空帐”问题。一方面,可以明确地将政府责任限定在对名义个人账户债务的承诺方面。政府通过诺言或者是行动,承诺民众能够从政府方面得到养老保障,引导民众将自己行动或者生活计划建立在了这个承诺之上,那么制度转轨以后政府就应该对民众负有一系列的道德责任,补偿民众因此遭受的损失。另一方面,在名义个人账户制下,向部分累积制转轨中的转轨成本能够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分摊,可以有效减轻财政压力,有效地解决历史债务问题。2.完善基金投资运营机制,实现保值增值

随着养老保险基金规模的日益扩大,以及支付压力的扩大,应该采取灵活又不失稳妥的投资策略,在控制风险前提下,允许养老保险基金有条件、有步骤的进入资本市场,把死的这部分资金投入运营,既可以使养老保险基金分享我国国民经济和证券市场发展的成果,又可以应对通货膨胀的风险,避免资金缩水,实现资金的保值增值。

在完善基金投资运营机制时,需要考虑以下几点:第一,通过制订严格的有关养老金投资法律和法规,对养老金的投资工具和资产组合进行严格限制,确保养老金投资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第二,拓宽社保基金的投资渠道,在保障基金安全性的同时,为了获得更高、更多的基金收益,可以在经过严密精算之后,将资金投资于风险相对较大的投资工具;第三,进行多样性和多元化投资,多样性的投资方式可以大大分散风险,使基金投资运营在总体上保持相对安全。3.扩大我国养老保险覆盖面

当前,我国正试点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市居民养老保险,从理论上会在几年之内将我国养老保险覆盖率提高一倍以上。更为重要的是,不仅要重视覆盖面,还要重视受益质量,这就要求:第一,重点解决新农保和新城保难以覆盖的灵活就业人员、下岗职工、农民工的参保问题,对于这部分人群需要考虑其缴费承受能力;第二,加强新农保和新城保的宣传力度,培育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险意识;第三,对已经参保企业进行监督检查,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要加强刚性制约。

第五篇:国外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趋势

国内外养老保险制度比较研究

摘要: 养老保险是一种社会保险,是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对达到退休年龄的老年人,由国家和社会提供物质帮助以保障其晚年生活所需的社会保障制度。本文纵观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史,针对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及特点,比较我国养老保险与国外养老保险制度的差异,借鉴国外的一些相对成熟的经验,从而逐步完善现有的养老保险制度并努力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养老保险制度。

关键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一、国外养老保险制度简介

由于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等,历史传统各异,不同国家之间养老保险制度存在较大差异。世界各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都比较晚,但发展却很迅速。目前世界上已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不同类型的养老保险制度,按照其覆盖范围、保障水平和基金模式,大致可分为以下类型:

(一)收入关联型养老保险。收入关联型养老保险以美、德、法等国家为代表,贯彻“选择性”原则,即并不覆盖全体国民,而是选择一部分社会成员参加,强调待遇与工资收入及缴费(税)相关联。保险对象一般为工薪劳动者,养老保险费由雇主和雇员共同负担。待遇水平适中,如美国的平均基本养老金替代率为43%左右。待遇支付方面,一般有利于低收入人群。

(二)储蓄积累型养老保险。储蓄积累型养老保险以智利、新加坡等国家为代表。这些国家的政府强制性规定公私单位的所有雇员都必须参加养老保险,政府的养老基金监管局负责规范与监督基金的管理,不具体参与实际管理事务。私营性质的养老基金管理公司作为法定的经营管理者。政府对养老基金管理公司的设立标准、财务状况、资产结构进行监管,并要求其交纳风险准备金;养老基金管理公司严格按照分散化、透明化和独立化的原则来进行管理,基金可以用于购买政府债券、企业证券和民营化的公共设施;基金所有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可以从自己选择缴费的养老基金管理公司领取养老金,或者将积累的养老金连本带利转向人寿保险公司以支取年金。

(三)福利型养老保险。福利国家型养老保险以英、澳、加、日等国家为代表,贯彻“普惠制”原则,基本养老保险覆盖全体国民,强调国民皆有年金,因此称为“福利型”或“普惠制”养老保险。在这一制度下,所有退休国民,均可无条件地从政府领取一定数额的养老金。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普惠制的养老保险待遇,一般水平很低,不足以维持退休者的基本生活;退休者要维持自身的基本生活,必须同时加入到其他养老保险计划中。

(四)国家型养老保险。国家型养老保险制度曾经在大多数计划经济国家实行,以前苏联、东欧国家为代表。按照“国家统包”的原则,由用人单位缴费,国家统一组织实施,工人参与管理,待遇标准统一,保障水平较高。这种养老保险制度不利于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不利于劳动力的流动,不利于培养劳动者个人的自我保障意识。目前,正在退出国际社会保障领域。

二、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发展概述、现状及主要特点

(一)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发展概述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历史沿革主要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1951年在苏联模式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国社会保险制度。该制度持续实施到1956年底。

第二阶段,恢复性改革阶段。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工会制度被废除,劳动保险基金被用于其它用途。这一时期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实际上是企业办保险,其特征是:企业职工的退休养老资金有企业从生产收益中筹集,并在企业营业外项目列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发放养老保险金,而职工个人不承担缴纳养老保险费的义务。第三阶段,探索性改革阶段。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计划经济体制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有企业全部展开,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所以迫使养老保险在内的社会传统保障制度进行改革,建立社会化的养老保险制度。

第四阶段,个人养老保险基金账户实行试点阶段。2000年12月,国务院第42号文件《关于印发完善城镇社会保险体系试点方案的通知》,我国在东北三省进行了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在做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提高统筹层次、加强养老保险规范化和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在全国范围内完善这个制度积累了经验。

第五阶段,全国覆盖改革阶段。2005年12月3日国务院正式颁布《国务院关于

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这一决定主要针对随着人口老龄化、就业方式多样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现行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显现出的一些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在总结我国20多年来在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探索和实践经验,经过充分的调研论证和2001年以来东北三省试点实践的基础上作出了改革决策。

(二)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

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由三个不同层次的养老保险组成,即基本养老保险计划、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计划和个人储蓄型保险计划,由此初步构建了我国现代养老保险体系的制度框架。

第一个层次是基本养老保险。它是按国家统一政策规定强制实施的为保障广大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养老保险制度。我国对城镇企业职工强制实行统账结合、部分积累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其保障水平较低,覆盖面较广。在部分有条件的地区,我国政府鼓励当地政府开展农村养老保险的探索和试点。

第二个层次是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计划。它由政府政策鼓励,企业自愿建立,企业或企业和职工个人共同缴费为职工建立个人账户,通过商业机构运营,给付水平由缴费和投资收益率决定。企业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在国家规定的实施政策和实施条件下为本企业职工建立的一种辅助性养老保险,由国家宏观指导,企业内部决策执行。目前我国只有极少数效益比较好的企业为职工办理了补充养老保险,尚处于零星发展的状态。

第三个层次是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它是由职工个人自愿参加、自愿选择经办机构的补充保险形式。后两个层次中,企业和个人既可以将养老保险费按规定存入社会保险机构设立的养老保险基金帐户,也可以选择在商业保险公司投保。

(三)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主要特点

我国是一个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众多、经济水平较低,是一个典型的二元结构社会,工业比较落后,农业比重较大,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结构的差异很大,加上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原因引起的各种利益差异,使新旧矛盾相互交织,情况极为复杂。在这样的基本国情下,造就了我国特有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为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该制度在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上采用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的形式,社会统筹部分由国家和企业共同筹集,个

人帐户部分则由企业和个人按一定比例共同缴纳。其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如覆盖范围不够广泛,大量的城镇个体户和灵活就业人员还没有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空帐运行,没有真正实现部分积累的制度模式,难以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需求;基本养老计发方法不尽合理,缺乏参保缴费的激励约束机制;基本养老金的调整机制还不健全,养老金总体水平还不高;统筹层次比较低,基金调剂能力还比较弱;企业年金发展滞后,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等等。

三、国外与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比较分析

(一)我国社会养老保险统筹层次偏低 在养老金方面,瑞典和英国两国的养老金制度都包括统一标准的国家的养老金,与收入相联系的补充养老金,各种职业津贴等制度层次。日本的养老保险也分为三个层次:国民年金、厚生年金和共济组合年金、厚生年金基金。德国养老保险包括:法定养老保险、企业补充保险、个人养老保险。美国有多种养老保险,其中企业年金和个人年金比较发达。截止2007年底,我国已有北京、天津等13个省市实现了养老保险省级统筹;辽宁、安徽等7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市级统筹为主;其它省份仍以县级统筹为主。我国的养老保险基金分散在全国1800多个统筹地区,成为世界上一道独特的“景观”。养老保险基金的分散管理,在实践中导致了很多问题:一是限制了保险的社会共济作用,低层次统筹的格局加剧了资金供求的结构性矛盾;二是加大了基金管理的风险,增加了基金监管的难度;三是过低的统筹层次,导致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困难,阻碍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

(二)我国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过窄

瑞典养老金的覆盖面具有普遍性,凡是达到在瑞典居住或工作的法定年限者都可以参加基本养老金制度。英国的国家基本养老金制度也具有普遍性,它的条件是所有满足国家基本养老金制度所规定的年龄和资格标准的老年人都可以领取。德国养老保障的受益人涵盖普通雇员、矿工、公共部门、雇员、自雇者;农民、农业工人,被排除于制度之外者很少。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一般限于全民所有制的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的固定职工,而占人口较大比重的农民群体和数量逐渐增多的灵活就业者,还没有被纳入养老保险的框架之内,养老保险的覆盖面依然较窄,说明我国的养老保险体系社会化程度不够,其所应有的保障功能还未实现。

(三)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没有专门的法律规定

从国外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的发展实践来看,尤其是总结美国、新加坡等养老保险法制建设比较规范的国家的先进经验,养老保险必须建立在一整套严密的法律体系支撑下有效地发展下去。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不完善是与国家养老保险立法不完善密切相关的。我国养老保险法律体系不完备,完善养老保险立法已是当务之急。迄今国家对养老保险尚未单独立法,代而行之的是各种政策、暂行规定、通知、决定等低层次的行政法规模式,且经常变动的政策文件,缺乏整体性和权威性。导致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缺乏原则性的依据,不少退休劳动者的养老费用被拖欠,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法律维护,使《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缺乏实施的物质基础。

(四)我国养老保险的资金来源渠道单一

国外的养老保险资金一般说来有三条渠道:劳动者缴纳受保工资的一个比例,雇主缴纳工资总额的一个比例,政府做出一定贡献。发达国家中采取双方负担的标准模式是雇主和雇员共同缴费。缴费通常与收入水平相联系,受保工资有一个最高限额。雇主和雇员的缴费比例可以是相同的,但大多数国家雇主比例更高。政府的贡献来自于国家总收入,也有少数国家取自专项税收(如烟草税、酒精饮料税)。我国养老保险资金的主要来源是征缴养老保险收入及其利息收支、财政补贴,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养老保险费的欠缴与流失情况十分严重。另一方面,由于老年人口数量的不断上涨,享受养老保险的人数不断增加,养老金的支出逐年增加,导致部分地区的收不抵支,原有的积累逐渐减少。此外,养老保险管理费用的不合理增加导致养老金开支更加“吃紧”。

(五)我国领取养老金年龄过轻

为了适应21世纪老龄化社会,1994年日本把领取养老金的起始年龄推迟到65岁,对没有工作或低薪的劳动者,可在60~64岁期间支付部分养老金。瑞典基本养老金和与收入相联系养老金的年龄资格未满65岁。美国通过一项国会立法,将退休年龄从65岁推迟到67岁。我国现行法定退休年龄规定是男60岁,女干部55岁,女工人50岁,特殊工种职工可以提前5年退休。更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地区和企业为减轻职工下岗和事业压力,通过采用提前退休的方式解决就业的矛盾,实际上就是把就业的压力转移给养老保险,把近期问题推向远期。篇二:国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根据联合国老龄化社会标准,一个国家6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便称为“老年型”国家或地区。截至2009年底,我国老龄人口已达1.67亿,占总人口的12.5%,表明我国开始进入“老年型”国家,并且社会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养老人群的扩大,给我国养老保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国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概要

目前,有代表性的养老保险模式有四种,即美、德、法等国的传统型养老模式,英国、日本、瑞典、加拿大等国的普惠制福利型模式,俄罗斯、东欧诸国的国家型保险模式,智利、新加坡和瑞典等国的储蓄积累模式。

1.传统型养老保险。传统型养老保险以美、德、法等国为代表,选择性覆盖部分社会成员参加保险,强调待遇与工资收入及缴税相关联。德国作为现代社保制度发源地,一直备受国际社会关注,其养老保障体制发展时间较长,已形成较为完备的养老保障制度体系。德国养老保险目标在于保障退休者及其配偶生计,维持其购买力。目前,其法定养老保险覆盖率已达从业人员的85%左右,包括年老养老金、职业康复待遇、职业能力或就业能力丧失养老金及遗嘱养老金。法定养老保险机构共27个,具有独特法律地位并享有资金管理权,与国家公共预算相脱离。

2.福利型养老保险。福利型养老保险以英国、瑞典、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为代表,贯彻“普惠制”原则,基本养老保险覆盖全体国民,所需资金完全源于政府税收。但是,其保险水平偏低,退休者必须同时加入其他养老保险计划,才能维持基本生活支出。日本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老龄化形势极为严峻,低迷的经济形势、过高的保障水平以及家庭结构变化等因素,使得日本必须对现收现付为主、基金为辅的“跨代抚养”制度进行改革。

3.国家型养老保险。国家型养老保险制度曾在多数计划经济国家实行,前苏联、波兰、匈牙利、捷克等东欧国家实施“国家统包”原则,由用人单位缴费,国家统一组织实施,工人参与管理,待遇标准统一,保障水平较高。我国在计划经济时代也曾采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统包”的社保体系已逐渐退出国际社保领域。4.储金型养老保险。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储金型养老保险制度在一批发展中国家实行,以新加坡、智利等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为代表,强调“自我保障”原则,实行积累基金模式,建立了不同类型的个人养老保险账户或“公积金”账户。该模式保险费用由雇主和雇员共同分担,在参保人退休或有特殊需要时,将个人账户基金定期或一次性支付给个人。但是,这一制度无法充分发挥社会保障的互济互助功能,同时存在基金保值增值压力,在出现持续通胀和金融危机时将面临困难。

二、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现状分析

1.养老保险制度。目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采取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模式。随着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和制度的缺陷,社会统筹账户的资金已不足以支付老年人的工资费用,以致将大量个人账户资金挪用,个人账户“空账”现象严重,据统计目前我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规模已达1.3万亿元;由于统筹资金不计入个人账户,有些人会认为自己在职时缴纳的养老金没有记录、没有凭证,将来也不会得到保障,从而引发缴费者的“不信任感”,以至拒绝缴费。同时,企业作假账、拒不缴费和欠费现象频发,以上种种问题导致养老保险资金“缺口”越来越大。

2.资金管理与运作。目前,我国养老保险的资金管理缺乏相应法规,资金的收缴、管理和支付环节不规范,无章可循,再加上社会保障资金由隶属于政府部门的机构负责增值和营运,难免会在运营过程中掺杂政府部门行政干预因素。根据劳动与社会保障部会同审计署、财政部对1986~1998年间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和失业保险基金的清查结果显示,12年间仅仅基本养老保险资金被挤占挪用部分高达100多亿元,其中已核准损失的达2 000多万元。近年,各地养老保险资金被挪用、挤占、透支现象时有发生,管理不善导致社保资金损失惨重。同时,由于养老金管理统筹层次低所引发的系列问题层出不穷。经济实力较弱、财政相对困难、收支有缺口的地区无法足额发放养老金,而经济实力较强的地区养老金数额较大;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职工的养老金待遇差距明显;各自为政的养老金管理体系严重影响劳动力流动和养老保险覆盖面的扩大,无法彰显养老保险的“社会公平”作用。

国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3.养老方式和养老设施建设。我国主要实行的是以“家庭养老”为主的模式,然而面临人口众多、老龄化加剧的严峻趋势,社会养老是政府必须承担的责任,应确保养老设施投入跟上现实步伐。同时,很多民营养老机构收费水平很高,普通老人根本无法入住,经常出现养老机构“一床难求”和“床位空置”现象。所以,发展全新的家庭养老模式,建设配套基础设施成为必需。

2.35亿,按全国劳动人口7.7亿计算,其覆盖率仅为31%。中国的社会保障投入和养老保险的覆盖率偏低,与很多发达国家政府“高投入”、养老保险“全覆盖”相比,我们确实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另外,养老保险体制不健全、管理运作比较混乱、养老产业和设施建设较为落后等问题也很突出。

三、国际经验借鉴

1.理清思路,明确养老保障发展模式。各国构建养老保障体系的出发点不同,如日本强调受益人对社会贡献的大小,而瑞典强调以公民权平等为基础,美国则更注重效率。社会公平与互助是建立养老保障制度的基本目标,我国必须根据不同职业和不同阶层的劳动者设立养老保险,理清养老保险发展思路,建议发展以家居养老为主、设施养老为辅的养老模式。借鉴日本介护制度,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家居养老模式。政府可发行养老国债,建设围绕家居养老、社区养老所需的组织和设施,建设专门的老年人护理学校,培训专业护理人员,使“家护事业”走向职业化。政府可采取价格补贴方式,吸引社会资金投资养老产业,逐步将其转让给民营企业承办;集中社会慈善资金和闲散资金,投入养老事业;出台维护老年人权利的相关法律措施,建设老年维权、心理诊室等机构,兴建老年大学、老年活动场所,提供适合老年人发挥余热的就业岗位等,为老年人的生活增加保障、增添乐趣。

2.规范管理,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统账结合仍然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方向,借鉴智利账户管理方式,科学设计制度层次,在每个层次上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整合记账模式,对各个层次重新定位功能,相互配合,构建多元化的功能丰富的养老保险制度。同时,逐渐增大个人账户资金比例,最终将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都纳入个人账户,统一记录,统一管理,避免基金管理过程中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在中央政府层面形成一个“资金池”,为集中投资管理创造条件,或由中央委托基金管理公司代为管理,促使资金有效保值增值。建立多层次制度体系,包括基本社会养老保险、强制性完全积累个人账户和自愿商业养老保险。基本社会养老保险需政府通过强制性收取税费来提供,制定各阶层税费率和发放标准来实现公平的分级给付制度;强制性完全积累个人账户由个人和企业共同承担,国家制定税费率,储蓄资金完全进入个人账户,为老年人退休后提供生活保障;自愿商业养老保险作为补充,随个人意愿选择,强调激励,体现差别。

3.提升层次,科学引导资金流向。学习德国提升养老金统筹层次,避免各地养老保险资金被挪用、挤占、透支现象,有效集中运作资金,大额资金可投资资本市场,也可投资前景较好、资金安全性较高的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充分引入市场机制,推行投资对象、投资工具的多元化和投资管理的分散化。我国金融市场及市场配套机制发展较晚,但发展势头好、速度快,随着完备的金融投资工具体系的逐步建立,只要在合理运用传统投资工具的基础上,巧妙地利用各种新的投资工具,就会有效规避补充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的风险,基金增值就能得到可靠保障。同时,把全国的养老基金分散到多家管理公司去组织投资,这样就会出现集中投资给资本市场带来的负面影响。

4.加大投入,扩大保险覆盖面。2009年我国的社会保障投入仅占财政收入的3%~4%,投入养老保障的资金更微乎其微。目前,瑞典的养老保障支出占gdp的38%左右,而我国政府在基本养老保险中甚至未承担社会统筹基金不足支付时的兜底责任。国家财政不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养老保障改革永远是一句空话。在“十二五”计划中,国家应加大养老保障事业的资金投入,为建立“多层次、宽覆盖”的养老保障体系奠定基础。

5.加强配套制度建设,保障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成效。隐形债务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各国主要通过调整退休年龄、改变养老金给付比例、变现国有资产、发放认可债券、提高财政拨款、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等措施弥补隐形债务。建议我国采取开征社会保障税、发行特种国债、变现部分国有资产、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等方式(当然更重要的还是通过提升我国经济实力、增加财政收入、促进人均收入增长),从根本上解决隐形债务问题。制定实施相关监督保障法,也是养老保险制度监管的重要依据。各国多采取综合立法和专门立法模式,通过国家建立统一的社保制度立法,规范各类社保事务,根据社会经济环境变化的需要,提出新的法律制度调整。我国特别缺乏综合或专门性立法,使得养老保障制度发展不够规范,建议尽快建立养老保险法,对政府、企业和个人在养老保障中的责任做出明确划分,并明确主体权利和义务,规定政府监管手段、方式和目标。同时,配合出台相关基金运营法,详细规定机构职责、入行资格、监管措施、投资限制、信息披露以及政府兜底责任等方面,为降低养老投资运行风险提供法律依据。篇三:国外养老金形式发展趋势及启示

国外养老金形式发展趋势及启示 2006-7-6 15:20 社会保障制度·蒋岳祥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摘 要:世界各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使得原有现收现付制下的养老金发放和领取形式发生了变化。各国改革的趋势是为个人建立可投资的养老金储蓄账户,使得个人养老金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始终与资本市场保持紧密的联系,成为资本市场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未来养老金将朝着有形化,资产化的方向发展,大大增加了个人支配养老金的包由度和控制权。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又使得个人管理自己的养老金储蓄账户和退出本国的养老金计划而参加别国养老金计划成为可能。

一、引言

人口老龄化和低出生率以及人类自身寿命的增长和退休年龄的提早等人口结构变化,再加上现收现付制缺乏养老资金的增值渠道,直接导致在现收现付制下巨额养老金难以支付的结果,迫使各国进行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同时,民众思想观念的改变,西方政治界、经济界的学者和政府首脑的认同,特别是拉美各国代表和英国养老金制度改革的成功,世界银行多次的权威推荐以及基金制本身所表现出来的如养老金财产化和自愿选择的一些优点,增加了养老保险向基金制改革的可能性。将现收现付的社会保障制度私有化,对于民众、西方政治家和国家首脑几年前还不敢想象的事,如今却得到了越来越多社会各阶层、特别是政界的支持,各种改革方案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世界各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使得原有现收现付制下的养老金发放和领取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探讨未来养老金形式的变化和发展趋势,有利于我们把握国际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方向,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和改革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二、各国养老金制度改革和养老基金管理发展趋势 1.各国养老金制度改革发展趋势 养老保险制度按受益形式的不同可划分为两种:一种是规定受益制,另一种是规定缴费制。规定受益制(defined benefit)是指,养老金项目的主办者做出承诺,按照特定公式决定参加者的养老金的受益,只要参加者按规定缴费和缴足一定的年限,参加者就可以得到一笔年金(annuity),或进行一次性(lump—sum)支付的制度。它通常是现收现付制支付养老金的形式。规定缴费制(defined contribulion)是指,养老金项目主办者,为每个参加者设立养老金个人账户,参加者可以在主办者规定的限额比例内向基金账户缴费,在参加者退休有资格领取养老金时,按照其账户的资金情况向其发放养老金的制度。它通常是基金制支付兑现养老金的形式,而且个人账户多余的资金可作为财产,继承给相应的受益人。

目前的趋势是逐步取消规定受益制,采用规定缴费制,这样可以为每个职工建立可投资的个人养老基金储蓄账户,将养老基金直接推向资本市场。个人在工作期间的缴费以及养老金投资到资本市场后的回报都可以记录在账户上,到工人退休时,根据其账户上的资金账面情况,安排受益形式。

智利政府早在1981年就开始实施基金制,打开了通往基金制的大门。通过准确定义原有养老制度下的养老金的价格,使个人拥有相应份额的资产,为每个职工建立可投资的个人养老基金储蓄账户,成立相应的基金管理机构,专项管理经营该基金,提供投资方案和渠道,鼓励和刺激投资,使得养老金成为刺激经济增长的因素而不是相反阻碍经济的增长;并且提高了个人支配养老金的自由度等措施,建立了基于可投资的个人养老金账户的私有制。由于智利的养老金改革较为成功,在最近几年里,相继有7个拉美国家,如秘鲁(1993)、哥伦比亚(1994)、阿根廷(1994)、乌拉圭(1996)、玻利维亚(1997)、墨西哥(1997)和萨尔瓦多殿(1996)等国家,也不同程度地仿效智利政府的做法。1999年3月,波兰成了第一个东欧的国家,率先采用了智利的养老金制度的做法。

英国政府1978年在建立第二个层次(其第一个层次是统一比例的基本养老金计划)的与收入关联的养老金计划serps(state earnings related pension scheme)时,同时也制定了鼓励职工参加个人养老金计划的条款。如果职工退出serps而参加个人养老金计划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养老保险税率的优惠,按优惠的税率将资金直接存入个人养老金计划。这个优惠的税率比例目前是工资的4.6%,比serps的税率低很多,它是这样计算出来的:按现有资本市场的平均年投资回报率4.25%,使得参加个人养老金计划的职工到退休时购买退休年金的收益与serps的受益相当。这样参加个人养老金计划的职工的以前的缴付就不归还了,政府就没有义务支付这些职工在旧体制下的养老金债务了。英国政府的这种养老保险转制的安排最大的优点就是使得政府的转移支付达到较小的程度。

也有些国家如瑞典、意大利、拉脱维亚等国则采用了名义账户养老金制度转型模式。波兰在采用了部分拉美养老金制度转型模式时,在解决转移费用问题时,也采用了名义账户的转型方法。

瑞典名义账户养老金制度转型模式的基本特点是:

(1)将原有现收现付制中的规定受益改为规定缴费,但整个养老保险体制仍然按现收现付制运行。这些做法的优点在于使得政府不再承诺养老金的受益,养老金的受益依赖于缴费的情况,使得受益与此前的贡献更为接近。

(2)账户上可以明确记录个人所缴费的情况,以及基金投资后的回报,但由于整个养老保险体制仍然按现收现付制运行,所有的资金或大部分资余已经支付给退休的人员,其账户上的资金是虚的,故称为名义帐户。

(3)名义账户的设计,使得养老保险制度在转型过程中不产生转移费用,而使得原有的养老保险制度下的退休者继续得到支付。

我国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上采用传统型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模式,即由国家、集体和个人共同负担,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行社会互济;在基本养老金的计发上采用结构式的计发办法,强调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刺激作用和劳动贡献差别。建立个人账户的目的也是为进一步向基金制改革打下基础。但我国还没有寻找到一条很好的解决转移费用问题的方法,许多账户上虽然有缴费的记录,但这些基金已经用于支付退休一代的养老金了,所以,这个账户也具有名义账户的意义。我国目前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也属于此种模式。智利和英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成功,为其它国家和地区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提供了可参照的范本。有些采用参加新制度的职工在一定时期内还需向旧的体制缴纳一定的费用,或归还一定比例而不是全部的旧体制下的权益,据此来减轻部分转移费用的支付压力。2.养老基金管理

改革养老保险制度的关键在于如何将养老基金推向资本市场,同时又能确保养老基金的安全。各国都有不同的管理模式。

智利在建制之初,就专门由养老金管理纪经人afps(administradoras de fondosde pensiones)专项经营的私人公司管理(afps用英语表述是pension fund administretors),可以进行如证券,股票和其他金融产品的投资。afps和其经营管理的基金是完全分开独立的实体,所以如果afps破产,也不影响养老基金。作为服务的代价,也是afps的惟一收入来源,afps收取客户每月固定的0至2.11美元固定佣金以及按工资的百分比计算的可变佣金,目前 afps收取的佣金在2.49%~2.95%不等。其中可变佣金包括afps从中提取出来为工人代交的寿险和伤残险在内。为确保养老基金的增值保证,afps必须为客户提供不低于一定数额的回报率。@ 英国和美国的养老基金可直接由成千上万的各类私人投资公司经营。这类公司与其经营管理的基金也是完全分开独立的实体,作为服务的代价,投资公司向客户收取一定比例的佣金。

三、未来养老金形式的变化

各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使得原有现收现付制下的养老金发放和领取形式发生了变化。1.养老金有形化和资产化

在现收现付制下,职工的死亡就意味着本人享用养老金的结束,而基金制为个人建立了可投资的个人养老金储蓄账户,使得养老金的形式有形化和财产化,增加了个人支配养老金的自由度和控制权,并且可作为财产继承给有关受益人。2.养老金发放方式的变化

工人退休时的养老金类型可能的支付方式有下列三种形式: 1)生命年金

工人用个人养老金储蓄账户上的资金购买保险公司的年金,再由保险公司提供其生命年金。

2)计划提取

第二个选择是按计划从账户上提取金额。如果个人在死之前账户上还有钱,则剩余的钱可作为其财产,按法律分配给受益人。3)计划提取与年金结合

这实际上是第一种和第二种方案的组合。

这种养老金发放的形式使得个人养老金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始终与资本市场保持紧密的联系,成为资本市场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3.提前退休将成时尚

在智利如果职工的个人养老金账户上有足够的资金购买相应的年金,或个人的账户上有相当于最近十年工作期间的平均工资的50%和达到政府规定的最低退休金的110%,就可以选择提前退休。表格一是1982-1997年年底新制度下支付的养老金人数,选择早退休的人数已经逐年增加,职工在选择继续工作还是退休后从事自己的爱好有了很多的自由。同样,职工如果满龄后继续工作,也有同样的自由。

有些人想工作一辈子,而有些人都迫不急待不要工作而想从事自己想要做的事业和爱好,像写作或垂钓等,未来的养老保险制度使得这种个人的爱好可由个人自主决定而如愿以尝。4.个人管理自己的养老金账户

国际进一步开放的投资规则和政策,使得个人管理自己的养老金账户成为可能,使具有承担风险能力的客户选择他们所喜欢的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方式。养老基金账户由职工本人自己管理,则可以免交佣金,减少管理成本,增加投资回报。自己可以选择不同的投资方案,如在工作期间,将账户的资金投资到较高风险的基金,当自己临近退休时承担风险的能力和耐心会减少再改变投资方式,将资金投资到低风险基金,以安度晚年。5.参加别国的养老金计划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养老基金与国际资本市场的联系必将进一步增强,国际资本市场成了各国养老金联系的纽带。一国为了吸引更多的资金,一个可能的趋势是接受另一国的职工参加本国的养老金计划而另一国也会由于本国的职工放弃政府的最低保障而同意其参加别国的养老金计划。更进一步的发展,最终你会发现国家的养老保险计划和商业人寿保险如此接近,以至于你很难区分。参加别国的养老保险计划也就意味着购买别国的养老保险;而别国的养老保险的最终支付形式可能就是商业保险的年金,也即购买了别国的商业保险。

四、启 示

国际养老金制度改革和养老基金管理发展趋势以及由此带来未来养老金形式的变化,对我国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有着重要的启示。

启示之一,商业保险对不同社会保险制度的有着不同作用。

在现收现付制下,隔代间转移财富,劳动者在工作期间想尽量少交养老金,而在退休时又想尽量多得到养老金,养老基金增值的可能小。一个直接的结果是,职工如果有钱则更愿意将钱投资于商业人寿保险。然而在没有社会保障作为基础时,商业保险的繁荣会导致许多社会问题,如进一步拉大贫富差距,进一步导致两极分化,影响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进程。这种情况对于没有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也是一样。

在基金制下,为个人建立了养老保险账户,把养老保险基金推向资本市场,实现了养老保险基金的有效增值,使得养老保险有了商业保险的投资功能,投资商业保险与参加社会保险体现了相近的投资价值。由于基金制提供客户政府的最低保障,使得参加社会保险的职工又多了一层保护伞。一个直接的结果是,鼓励了而不是强迫了职工参加社会保险。启示之二,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迫在眉睫。

目前,我国的养老基金仅局限在购买国债,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经济发达的地区,经济建设缺乏资金,资本市场需要资金,然而养老基金又没有合适的投资渠道,于是挤占和挪用养老保险基金,企业和个人拖欠养老保险金等违犯法规的事件较为普遍。

按照我国各级审计机关每年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审计结果统计,查出的主要问题有:1)出借养老保险基金;2)将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经商;3)用养老保险基金购建固定资产;4)未专户存储,用养老保险基金搞定期存款等。也许这些违规的社会保险机构本意不坏,目的是为了养老基金的增值更快。所以,新的养老基金管理办法,应该顺从满足养老基金增值的要求,顺从资本市场的运作规律拓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渠道,形成养老基金和资本市场的互动,确保养老基金的有效增值。

另外,目前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险统筹制度的覆盖率很低,仅仅局限在企事业职工还远远不够,我国的绝大多数农民、个体户、私营企业职工、三资企业职工和自谋职业者,都游离在社会养老保险统筹体制之外,没有参加到社会保障体制中来。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制定相应的政策,吸引和鼓励全社会各阶层加入到保障体系中来,大幅度提高覆盖率。再者,我国城乡居民贫富差距悬殊,国内的一个抽样调查推算,不足百分之五的富人,占有全国居民储蓄存款总额的将近一半(超过6万亿)。如果在开放保险市场之前,还没有建立起畅通的社会保障体系,各国的商业保险公司进入国内金融市场会直接挑战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那些现在还不在社会保障制度覆盖内的绝大多数农民、个体户、私营企业职工、三资企业职工和自谋职业者,如果有钱将直接购买这些商业保险公司的人寿保险以防老、养老、安度晚年。而其他在社会保障制度内的职工也只会应付养老保险的缴费义务而将多余的资金投资到商业保险公司,对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有直接的负面作用。另外商业保险的繁荣会进一步导致贫富两极分化等许多社会问题,那些现在还不

在社会保障制度覆盖内的绝大多数农民、个体户、私营企业职工、三资企业职工和自谋职业者,如果没有钱购买这些商业保险公司的人寿保险,将面临更贫困的局面。

所以,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统筹和个人养老金账户相结合的覆盖全社会各阶层社会保障制度,拓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渠道,形成养老基金和资本市场的互动,确保养老基金的有效增值,已经迫在眉睫。

下载国外养老保险制度对我国的启示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外养老保险制度对我国的启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初稿

    浅析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内容摘要: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与此同时也面临着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老龄化现象。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受城市化的发展,家庭结构......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浅论[精选合集]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浅论 目前我国养老保险体制改革的政策取向是由现收现付制逐步向部分积累制过渡,但是养老保险资金的筹集与支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资金缺口,严重制约了养老......

    国外经验对我国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启示[5篇]

    国外经验对我国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启示 一是混合制的多层次养老保险模式。强调个人责任和自助的美国,为最大限度地减少政府干预而推行的以私营个人账户模式为主体的混合......

    国外医疗保险制度探究及对我国的借鉴

    国外医疗保险制度探究及对我国的借鉴 一、国外医疗保险制度概述 医疗保险,也称医疗社会保险,是疾病保险的核心,它是指劳动者非因工患病、负伤、残疾和死亡时为劳动者本人提供医......

    瑞典 美 德 日的养老保险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五篇范文

    瑞典 美 德 日的养老保险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上) 2016-03-01 摘要: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关注人口老龄化问题。随着各个国家的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大量出现的老年人口对各国自身......

    国外养老经验对中国养老的启示

    国外养老对中国养老的启示1欧美国家法盛全球资产管理公司根据各国财务状况、物质福利、健康和生活质量等指标评出全球退休指数。评出世界上最适合养老的十大国家,位居榜单前......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探讨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探讨 内容摘要: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关系到我国新农村的发展,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十七大针对社会建设内容中的社会保障......

    近年来我国逐步完善养老保险制度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摘要: 养老保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国家对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也存在一些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