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旗下演讲:勤以修身,俭以养德
勤以修身 俭以养德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勤以修身,俭以养德。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李商隐曾说过,“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历史也反复证明了这个道理。从夏桀穷奢极欲而亡国到古罗马帝国因贵族们的奢侈无度而衰败,从满清八旗子弟的蜕变之痛到前苏联“共产主义贵族”们的特权之祸,一个个政权的兴亡史无不深刻地昭示我们:奢,能败国、败家、败自己。勤俭使一个国家得以繁荣昌盛,勤俭使一个人得以自立自强。春秋季文子,贵为上卿,以俭为荣;五代李存审,“赠簇教子”,唤醒沉溺浮华享乐的孩子们。
鉴古知今,奢则成糜,糜则促败,勤以修身,俭以养德。有人说,当下的中国式奢侈,是一种炫耀式奢侈,严重到一定地步,往往会让人陷入“玛尔蒂德”陷阱,给家庭和自己带来可怕的后果,甚至灾难。可是,面对这种陷阱,我们仍然可以看到有些同学过分追求所谓的潮流,盲目追星,购买超出家庭经济承担能力的奢侈品,去满足自己扭曲的虚荣心。这样的同学,把注意力放在攀比与炫耀上,一心追求享受,又怎么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呢?要知道,奢侈与怠惰从来都是相伴相生的。
同学们,“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不仅是一句古训,更是一种生活的智慧。当我们丢弃了勤俭的美德,也就忘记了生活的真谛。
勤俭是一个永恒的生活话题。勤俭,自然要建立在“勤”与“俭”的结合上,“勤”让我们追求和创造财富,“俭”让我们珍惜和积累财富。自古圣贤多节俭,从厉行节约的晏婴到“一钱太守”刘宠,从一代名相魏征到民主革命家孙中山,无不为我们留下了一份份勤俭自励的珍贵遗产。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鞠躬尽瘁、艰苦朴素的光辉事迹,更是彪炳千秋。是的,唯有勤奋,使人志向坚定,不屈不挠;唯有节俭,使人道德高尚,淡泊致远。作为新世纪的青年,作为新海园的学子,我们更应将勤俭二字落实到学习生活中的每一个细微之处。在食堂点餐适量、不浪费粮食,不浪费手边的一张纸、一支笔,不用水时及时关紧水龙头,随手关灯,不再出现“长流水”、“长明灯”的现象。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应当形成一种认识,那就是,节俭二字不只适用于物质,节俭的也可以是时间。每天争取提前十分钟起床,吃早饭时顺便收听清晨新闻,利用餐后散步的间隙多背几个单词,跑操信号响起后不磨蹭拖沓、尽快到达集合点„„诸如此类可列举的有太多太多。看似寻常的小事积聚在一起便成了不寻常,而新海园学子的独特气质也从中显现。
同学们,我们应当时刻铭记,勤以修身,俭以养德。在世界勤俭日的这一天,让我们问一问自己:我,践行勤俭了吗?
第二篇:勤以修身,俭以养德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我是中州大学经济贸易学院2013级物流管理1班的甘道祥,今天很荣幸能作为学生代表在庄严的国旗下发言。上周四,也就是10月31日,是由联合国确定的“世界勤俭日”。该节日的确立旨在号召人们勤俭节约以共同应对日益严重的资源危机,进而促进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勤俭”之于每一个中国人而言,是再熟悉不过的了,中华民族自古就是勤劳节俭的民族,无论是“勤以修身,俭以养德”的古训,还是“绿色环保,低碳生活”的如影随形,无不说明勤俭需要时时刻刻铭记,更需要点点滴滴做起。“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至今仍被人们吟唱,无论岁月如何变迁,中华民族从未忘记“勤俭”的千古美德,然而时至今日,我们是否仍然秉承着先辈们的训诫呢?我们是否跟从了别人的车轮而忘记了自己原来也可以走的路?
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家庭条件越来越好的现在,追求时尚和潮流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但,盲目追求时尚会使同学们在人生之路中迷失方向而不思进取,不分轻重。一味追求潮流,却往往把自我丢掉了。我们是学生,俭朴大方就是学生该有的美,让我们在潮流生活的杂乱中返璞归真吧!
勤俭是一种品德的修养,你的一举一动都会被无形的记录下来。在物资匮乏的年代理应勤俭,在物资富足的时候同样不能忘记“勤俭”,看似关乎物资,其实关乎精神,勤俭也不仅关乎空间,更关乎时间,当你有条理的做事时,你的生命在延续,正如俭以养德的古训和当下流行的“低碳生活”每一点的节俭都是地球生命的延续,我们的生命也因此而精彩。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以勤奋踏实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培养自己的高尚品质。让我们铭记这句话,“勤以修身,俭以养德”,努力做一名勤俭节约、品质高尚,勤奋踏实,全面发展的当代大学生!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第三篇:国旗下讲话——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国旗下的讲话】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曾经说过:“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唐代诗人白居易也曾经说过:“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勤俭节约是具有五千年历史文明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都有许多勤俭节约的故事,如厉行节约的晏婴、一钱太守刘宠、敬爱的周总理等,他们都为我们留下一份忧苦万民、勤劳天下的珍贵遗产。
勤俭节约还是我国的建国方针。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要使我们国家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其中包括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一勤俭建国的方针。
然而,我们真的做到勤俭节约了吗?在我们身边有没有浪费的现象呢?课间,有的同学乱拿老师用的粉笔,甚至还打起了粉笔仗,一盒粉笔往往用不了两三天;有的同学有很多的学习用品、衣物鞋袜等生活用品、玩具等,仅仅是因为旧了一点,就把它们丢弃不用了„„如此种种浪费现象,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更为可悲的是,有相当部分的同学看到这些现象并不以为耻。相反,节约倒成了小气被人笑话,节俭被当成是贫穷的表现。其实,这是一种不良习惯,是一种虚荣心理,是一种铺张浪费、相互攀比的不健康心理。
我们需要重新认识老祖宗留下的优良传统和美德,把勤俭节约的美德发扬光大。劳动果实来之不易啊!我们怎能不好好珍惜呢?我们必须从小处着手,从不浪费一粒米、一滴水做起,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只有这样,才能让时刻关心我们的父母放心;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党和人民放心!
谢谢大家!
第四篇:国旗下讲话稿: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国旗下讲话稿: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国旗下讲话稿: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我是来自高二(3)班的廖xx,今天我在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静以修身身自清,俭以养德德自成”。修身养德是做人之本、成事之基。在当前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的社会中,我们更要重视自身道德修养,正如诸葛亮有说:“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静以修身”是“思”。它要求我们在这复杂喧嚣的社会当中,以平和安宁的心态涵养提升自己,我们要致力于增长学识、提升素养的要求。它需要我们在“静”中自我思考、自我反省,不断审视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发现学习中的不足,做出客观分析来及时弥补、修正和改进。
面对生活节奏快的今天,我们心中难免会有烦闷和焦虑。浮躁,将使我们不能冷静的思考,清醒地反思。一个人如果不能“吾日三省吾身”,那么他的思想就不能逐日得到进步和升华。因此,“静”十分重要,“思”不可缺少。“想拥有才识就要学习,学习必须静心。沉迷滞迟就不能励精求进,偏狭躁进就不能冶炼性情”。唯有在紧张的学习中做到“思己之所缺”“静以修身”,才会自我的外在和内在的提升。
“俭以养德”是“行”,它要求我们要以一种勤俭朴素的生活作风来培养自己的德行,这不仅是指金钱,还指时间,言行举止。“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足以体现古人视勤俭节约为做人之本的重要性。即便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朴素持家、勤俭兴业的品德依然是被人们称赞的。对我们而言,要时刻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来警醒自己,让自己在面对任何人和事时,心静下来,于纷繁的世事间拨云见日,不盲从迷失。
《左传》有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我尊重苏东坡,以节俭来提高自身修养,他在生活上坚决反对奢侈浪费,以“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度过了各种难关。我还敬重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绝唱。
古人尚如此,那么昂首挺立的翠园学子是否更应该躬身自问“今天的我们是否继承了’勤俭节约’传统美德?”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家庭条件越来越好的现在,追求时尚和潮流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但盲目追求时尚会使同学们在人生之路中迷失方向而不思进取,不分轻重。“俭以养德”正是要告诫大家做到俭朴节约,纯真朴实。
我们作为一名翠园的学生,应该学习前辈们对勤俭价值观,学会以俭修身、以勤养德,在今后的成长中践行这种道德品质,学习这种人格力量,也是为将来自己的出彩人生赢得基础。(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五篇: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漫谈诸葛亮的《诫子书》
毕宝魁
杜甫《蜀相》中颈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最精炼地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出处和丰功伟绩。“两朝开济”四字便概括出诸葛亮佐助刘备开创基业,辅佐刘禅拯救危局的大智慧,真令人叹服,诗圣就是诗圣。《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已经深入人心。杜甫是诗圣,而诸葛亮可称之为“智圣”,诗圣当然最理解智圣,因此杜甫的这首诗可以说是歌颂咏叹诸葛亮诗歌中的第一。
人需要自身对于人生的感悟和有成功的体验才可以对他人进行有价值的教诲,父母也如此。诸葛亮的人生非常精彩,正因为如此,他留下的《诫子书》便更值得深味,我每次阅读时都会受到高度的感染而精神为之振奋,灵魂为之洗涤。诸葛亮《诫子书》传世有两个版本,两个版本只有一个字不同,没有什么原则的分歧。下面我们介绍比较流行的《艺文类聚》的版本。先看原文:《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悲叹穷虑,将复何及!([唐]欧阳询撰 汪绍楹校《艺文类聚》卷二十三 人部七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1月新1版 1985年3月第二次印刷421页)
翻译过来就是:作为君子的处世行为,要通过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通过节俭来养育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则无法明确前进的志向,不宁静淡泊便无法排除外来干扰而达到远大的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则来源于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懒散懈怠漫不经心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理性地控制自己的性情。年华随着时光飞驰而去,意志随着岁月而流逝不居。最终使人的生命之树枯败零落,只能悲哀叹息焦虑而没有任何办法,到那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需要说明一下,本文出自《艺文类聚》,文字有一些不同,没有“不接于世”一句,“悲叹穷庐”则是“悲叹穷虑”,意思上也稍有不同,但区别不是太大。“慆慢”是无所用心而懈怠的意思。
本文当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元234年),是诸葛亮晚年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当时诸葛瞻才八岁,故本文写得平实而简单易懂,人生道理却简明易见而极其深刻,具有实用理性,又易于实行。诸葛亮一生为国事日夜操劳,根本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才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文章主要讲明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指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人生苦短,在漫长的宇宙中转瞬即逝,能够实现生命价值的机会很少很少,故抓紧时间,修身养性,尽早建立道德和功业便非常重要。建立功业的前提是要有极其丰富的知识和见识,知识见识非通过刻苦学习不可。而学习的前提是静心专注。静心专注的前提是内心纯净没有杂念。故淡泊而不为眼前的利益所诱惑是能够进入学习境界的关键。只有宁静而沿着人生的正确方向不断前行才可以到达很远的地方和很高的境界。而散漫懒惰、偏激急躁则不能静心学习与思考,目前社会最普遍的问题便是过于轻浮焦躁,急功近利,不择手段,不能踏踏实实学习,不能光明正大行事,不能堂堂正正做人。因此,牢记诸葛亮本文中“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话并实行之,便是疗治当今社会浮躁焦虑之流行病最好的药方。我看很多地方都悬挂着这八个字的条幅,说明人们对其高度的认可。但认可是一个方面,而真正能够实行才是关键。
人生苦短,转眼就是百年,不抓紧时间进德修业,一旦到四五十岁还不能闻道,这一生可能就会默默无闻,如同草木一般枯萎凋零。“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那种强烈的生命意识永远都在激励人们奋发努力。孔子还说:“四十五十无闻,斯亦不足畏也”(《论语·子罕》),都会激励我们抓紧时间刻苦读书,努力工作,做好自己本分内的一切
请永远记住:“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