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 供应链管理:食品企业生存与竞争必由之路(5篇)

时间:2019-05-14 17:58: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企业管理] 供应链管理:食品企业生存与竞争必由之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企业管理] 供应链管理:食品企业生存与竞争必由之路》。

第一篇:[企业管理] 供应链管理:食品企业生存与竞争必由之路

[企业管理] 供应链管理:食品企业生存

与竞争必由之路

食品工业在世界经济中一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食品行业也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之一。中国的食品工业在连续十余年保持上扬势头的同时,在今后5~10年内仍将持续发展,潜力巨大。但他们会面临越来越多的市场竞争,面对如此这多的经营挑战,中国食品企业应该如何应对挑战呢?有关专家指出,企业导入供应链管理战略,实施供应链协同管理,实现产品供应链的整体效益,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供应链管理创造中国食品行业新业务模式与协同效益供应链管理是对产品从原材料生产、物资采购、产成品制造、商品批发分销、零售的所有企业协同过程的管理,它不同于企业内部管理,更不同于一般的管理信息系统。

上海国通供应链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通过对我国目前食品企业供应链应用情况的调查研究认为,目前供应链管理对于中国食品企业来说是一种新的业务模式,也是协同效益产生的根源。具体表现在:

一是食品业的价值链正由上游向终端倾斜,谁最接近消费者、谁最能把握消费者需求,谁就能在整条价值链上有更大的发言权。而企业对终端的掌握,只有两种方式:直销和渠道,对于食品这种特殊要求的产品,渠道的能力就是对终端的需求把握能力。

二是中国国内经济区域特点和地理分布,使得食品销售渠道,还是以多品种、小批量、分销网络形式为基本特征。有别于国外大型零售商直接与品牌商交易的扁平模式。如何管理逐级放大的渠道组织和销售渠道,是中国食品行业供应链管理侧重点所在。

三是长期的战略或伙伴式的联盟关系逐渐取代合同式短期的供应关系成为供应渠道主流,同样在销售渠道上,品牌商也将更加依赖稳定强大的一级批发商来掌握诸多的2级、3级分销商。

四是企业的明确定位、消费人群的细分、产业链的专业分工,使得不同食品产品的供应链呈现差异性个性化特征。渠道的建立、渠道的交叉、渠道的掌控,成为食品业供应链管理的制胜点。

五是食品的安全、保质等要求使得食品的产品生命周期比较短,物流与计划、订单信息传递的迅捷性要求高。渠道响应能力最集中的表现在渠道订单上。

渠道管理是食品业供应链管理的本质根据我国食品企业的特点,研究人员认为供应链管理是使得中国食品行业摆脱现有弱点,强化自身优势的最好武器,而针对食品行业的特定性,渠道管理,尤其是渠道订单的管理又是供应链管理的本质所在。渠道能力是一种持久的、不可购买的、不可转移的、与中国消费市场现状密切相关的能力,而正是它的不可替代性,使得渠道能力成为中国食品行业核心竞争能力。而且中国企业对本地消费市场的熟悉,也使得渠道能力是中国食品企业的比较优势所在。

法国达能参股娃哈哈、乐百氏,重在其市场份额和广而深的销售网络,他们看重的是渠道,借助这个成熟的渠道把自己的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

食品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渠道协同模式也可以分成“战略伙伴”模式,“重要伙伴”模式,“大众市场”模式,“复合”模式与“低回报”模式。产品品牌商根据公司的规模、技术支持能力选择合适的模式与多家供应商建立合适的战略协同关系,这是决定供应链绩效的主要因素。

为了在供应链业务协同上获得成功,企业必须要清楚地了解供应链上伙伴的类型和特点,以及支持合作关系所需要的技术。合作强度不同,采用不同的经营模式。食品行业以往的合作更多是“大众市场”模式,其将成本作为合作中的最重要因素,他拥有很多个供应商选择,合作的深度非常有限。关键的问题是力求获得物料和交易成本最小,同时在合作关系支持流程和基础设施方面无需大量投资。然而未来的供应链协同发展方向应该是由“大众市场”转向“重要伙伴”,通过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降低供应链上协同成本,通过信息共享、高效业务处理降低渠道库存、加快资金流转、加快产品开发与推出速度,最终实现供应链上新价值的创造。

业务协同的深度和对渠道伙伴的控制力,是决定供应链竞争力和价值链价值分配权重的主要因素。比如,嘉士伯是全球第五大酿酒集团,他采用了供应链协同管理系统后,使得其瑞典的130个订货商能够直接通过爱立信WAP电话把订单输入公司系统,而这些订货商面向1500个零售商店。增强经销商的供应链协同后,瑞典嘉士伯由原来的5个电话销售中心和销售部门减少到1个客户中心,客户记录、库存水平以及供应链其他方面的情况一目了然。而且客户可以最快时间确认自己订单状况,嘉士伯也能确定最有效的运输路线和时间,并很好计划管理自身的生产与库存。

订单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供应链是价值链物理上的实现形式,供应链管理以整个供应链作为管理对象实现对最终客户的价值提供。订单是最基础的渠道行为,订单流程是渠道组织结构的重要依据,订单信息是相关业务控制的重要依据。快速的订单响应保障渠道库存信息的准确和渠道库存与市场销售的最佳平衡点,而且订单快速完成也促进资金周转的加速,提高的资金的时间价值。订单管理实际上关联了库存管理、物流管理、财务控制、供应商管理、需求预测、电子单据(供应链管理系统)等诸多因素。以订单管理驱动流程优化,进而实现渠道能力、供应链管理的能力提升,也是食品企业变革应该遵循的规律。

食品行业供应链管理的实现模式

进入XX年,供应链管理对于食品行业已经不是一个遥远的梦想,很多企业已经把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引入企业战略。

比如,青岛啤酒的二次创业就把价值链拉动作为三大策略之一,全力推广供应链管理模式。青岛啤酒集团销售公司,由于它的机构横跨全国,销售环节复杂,手工难以管理,容易在一些环节出现失控现象。为了实现订单快速响应,加强渠道控制,减少区域间冲货,统筹安排库存,加快资金周转,避免财务风险,实现管理规范化,降低管理费用,提高新鲜度管理,于XX年5月实施销售渠道管理,并在XX年底实现的包括销售渠道、供应渠道在内的跨企业的全程供应链管理。

再如,中国最大的肉制品企业---双汇集团应用供应链管理系统,实现了有效的成本控制和工作效率提升。通过供应链管理系统,从供应商、制造商到仓库和商店等都实现了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共享。

总结国内企业供应链实践,对比国内外供应链实现的环境,研究人员对供应链管理的实现和改进方向归纳如下:一是业务协同与组织协同并重;二是打通渠道,实现渠道能力优化提升;三是以订单为供应链绩效驱动,以渠道流程固化、优化来改进业务效率与效果;四是最终实现低成本,快速响应的供应链管理的战略能力。

第二篇:生存与竞争

生存与竞争

竞争,一个并不陌生的字眼,从原始社会的若肉强食开始,一直到如今各行各业乃至各个国家间实力的较量,贯穿了历史的发展,遍布了世界的点滴。

蜿蜒而过的河流,将陆地分成两部分,也将本是同一种群的兔子分成两部分,千百年过去,当人们在一次踏上这片土地,却惊奇的发现,一边的兔子孱弱而慵懒,另一边的兔子矫健而敏捷,后来人们发现,孱弱的一边没有天敌,食物充足,矫健的一边却有着凶猛的野兽。这便是自然的选择,想生存就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磨练自己,而这种提升,就是在生存的竞争中得以实现,没有了竞争便没有了进步的动力,不能用进废退,自然界和人类便无从发展。

清朝后期,清政府闭关锁国,沉浸在天朝大国的美梦中,资本主义国家却争先恐后的完成工业革命,提高国际竞争力,当炮火惊醒了美梦,却为时已晚,妄想挣脱竞争,差点国破家亡,改革开放,中国积极加入国际竞争,在竞争中求发展,终于开创了改革开放的光辉篇章,人们生活安定富裕,参与到竞争中,才能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硬的更好的发展。因此,竞争不是让人淘汰,而是为了让人更加进步。

试想,世界如果没有了竞争,会是什么样子,当动物们饱食终日,心宽体胖时,一场小的自然灾害便会灭绝一个种群,当人们一团和气,不知上进时,社会变停止了发展。正所谓:强者不自勉,或死而泯灭于无闻;弱者能自立,则必有称于世。没有了竞争便没有了生命的延续,没有地球的欣欣向荣。

竞争,是世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没有生物生存的竞争,就没有人类从刀耕火种到机器生产,成为世界的主宰;没有国家实力间的竞争,西班牙、葡萄牙便不会竞相探索新大陆,创造财富;没有竞争,就没有奥运会场上运动员的奋力拼搏屡创奇迹。竞争,给了世界活力。竞争,给了人们提升自己赢得生存的机会。

因此,不必惧怕竞争,竞争,有时就是生存的机会,当面对竞争时,我们要取长补短,为生命奏响竞争的雄伟乐章。

第三篇:标准化管理是食品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标准化管理是食品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企业员工培训提纲

王彦生

一、标准与标准化

《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规定:企业标准化是企业科学管理的基础。

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化的法律、法规,实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制定和实施企业标准,并对标准的实施进行检查。企业标准是对企业范围内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要求、管理要求和工作要求所制定的标准(规定)。企业标准是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依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中的强制性标准,企业必须严格执行;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禁止出厂和销售。推荐性标准,企业一经采用,应严格执行;企业已备案的企业产品标准,也应严格执行。企业生产的产品,必须按标准组织生产,按标准进行检验。经检验符合标准的产品,由企业质量检验部门签发合格证书。企业生产执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或企业产品标准,应当在产品或其说明书、包装物上标注所执行标准的代号、编号、名称。

综上所述,(l)标准的本质属性是一种统一规定。(2)标准制定的对象是重复性事物和概念。(3)标准制定的客观基础是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4)制定标准过程要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这样制定出来的标准才具有权威性、科学性和适用性。(5)标准文件有其自己一套特定格式和制定、颁布的程序。(6)标准化是一项活动过程,1

这个过程是由三个关联的环节组成,即制定、发布、实施标准; 标准化的目的是“获得最佳的秩序和效益”。

二、记录与追溯

《关于开展重要产品追溯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第二条指出:食品追溯标准内容应覆盖食品原辅料购进、生产过程、产品检验、产品运输、储存和销售等环节的追溯要求,包括数据标准、技术标准、应用标准和管理标准,为推动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为建立和完善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提供技术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具体要求如下:

1、原辅材料进货查验记录

《食品安全法》第五十条第二款: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如实记录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进货日期以及供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并保存相关凭证。记录和凭证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产品保质期满后六个月;没有明确保质期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

《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2016)》5.1 应当建立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并规定采购原辅料时,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明,记录采购的原辅料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进货日期以及供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信息,保存相关记录和凭证。

2、原料验收记录

《食品安全法》第五十条第一款:食品生产者采购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明;对无 提供合格证明的食品原料,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标准进行检验;不得采购或者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3、食品贮存记录

《GB14881-2013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14.1.1 应建立记录制度,对食品生产中采购、加工、贮存、检验、销售等环节详细记录。记录内容应完整、真实,确保对产品从原料采购到产品销售的所有环节都可进行有效追溯。

7.2.6 食品原料仓库应设专人管理,建立管理制度,定期检查质量和卫生情况,及时清理变质或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料。仓库出货顺序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必要时应根据不同食品原料的特性确定出货顺序。7.3.3 食品添加剂的贮藏应有专人管理,定期检查质量和卫生情况,及时清理变质或超过保质期的食品添加剂。仓库出货顺序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必要时应根据食品添加剂的特性确定出货顺序。

7.4.3 食品相关产品的贮藏应有专人管理,定期检查质量和卫生情况,及时清理变质或超过保质期的食品相关产品。仓库出货顺序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

《食品生产日常监督检查要点表》2.3 建立和保存食品原辅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贮存、保管记录和领用出库记录。

《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2016)》5.2 应当建立生产过程控制制度,明确原料控制(如领料、投料等)、生产关键环节控制(如生产工序、设备管理、贮存、包装等)、检验控制(如原料检验、半成品检验、成品出厂检验等)以及运输和交付控制的相关要求。

4、投料记录

《食品安全法》第四十六条: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就下列事项制定并实施控制要求,保证所生产的食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一)原料采购、原料验收、投料等原料控制。

《食品生产日常监督检查要点表》*2.3 建立和保存生产投料记录,包括投料种类、品名、生产日期或批号、使用数量等。

《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2016)》5.2 应当建立生产过程控制制度,明确原料控制(如领料、投料等)、生产关键环节控制(如生产工序、设备管理、贮存、包装等)、检验控制(如原料检验、半成品检验、成品出厂检验等)以及运输和交付控制的相关要求。

5、关键控制点记录

《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1.11 申请人应根据食品质量安全要求确定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质量控制点,制定关键质量控制点的操作控制程序或作业指导书。

《食品安全法》第四十六条: 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就下列事项制定并实施控制要求,保证所生产的食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二)生产工序、设备、贮存、包装等生产关键环节控制;

《食品生产日常监督检查要点表》*3.9 建立和保存生产加工过程关键控制点的控制情况记录。

《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2016)》5.2 应当建立生产过程控制制度,明确原料控制(如领料、投料等)、生产关键环节控制(如生产工序、设备管理、贮存、包装等)、检验控制(如原料检验、半成品检验、成品出厂检验等)以及运输和交付控制的相关要求。

6、清洁消毒记录

《GB14881-2013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8.2.1 清洁和消毒: 8.2.1.1 应根据原料、产品和工艺的特点,针对生产设备和环境制定有效的清洁消毒制度,降低微生物污染的风险。

8.2.1.2 清洁消毒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清洁消毒的区域、设备或器具名称;清洁消毒工作的职责;使用的洗涤、消毒剂;清洁消毒方法和频率;清洁消毒效果的验证及不符合的处理;清洁消毒工作及监控记录。

8.2.1.3 应确保实施清洁消毒制度,如实记录;及时验证消毒效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7、洗涤剂、消毒剂使用记录

《食品生产日常监督检查要点表》1.6车间内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等化学品应与原料、半成品、成品、包装材料等分隔放置,并有相应的使用记录。

《GB14881-2013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6.1.4 应建立清洁消毒制度和清洁消毒用具管理制度。清洁消毒前后的设备和工器具应分开放置妥善保管,避免交叉污染。

8、半成品检验

《食品安全法》第四十六条: 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就下列事项制定并实施控制要求,保证所生产的食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三)原料检验、半成品检验、成品出厂检验等检验控制。

《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2016)》5.2 应当建立生产过程控制制度,明确原料控制(如领料、投料等)、生产关键环节控制(如生产工序、设备管理、贮存、包装等)、检验控制(如原料检验、半成品检验、成品出厂检验等)以及运输和交付控制的相关要求。

9、包装记录

《食品安全法》第四十六条: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就下列事项制定并实施控制要求,保证所生产的食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二)生产工序、设备、贮存、包装等生产关键环节控制。

《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2016)》5.2 应当建立生产过程控制制度,明确原料控制(如领料、投料等)、生产关键环节控制(如生产工序、设备管理、贮存、包装等)、检验控制(如原料检验、半成品检验、成品出厂检验等)以及运输和交付控制的相关要求。

10、成品检验记录

第五十二条: 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生产者,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标准对所生产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或者销售。

《GB14881-2013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14.1.1 应建立记录制度,对食品生产中采购、加工、贮存、检验、销售等环节详细记录。记录内容应完整、真实,确保对产品从原料采购到产品销售的所有环节都可进行有效追溯。

《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2016)》5.2 应当建立生产过程控制制度,明确原料控制(如领料、投料等)、生产关键环节控制(如生产工序、设备管理、贮存、包装等)、检验控制(如原料检验、半成品检验、成品出厂检验等)以及运输和交付控制的相关要求。

5.3 应当建立出厂检验记录制度,并规定食品出厂时,应当查验出厂食品的检验合格证和安全状况,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检验合格证号、销售日期以及购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信息,保存相关记录和凭证。

11、产品留样记录

《GB14881-2013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9.3 检验室应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妥善保存各项检验的原始记录和检验报告。应建立产品留样制度,及时保留样品。

12、产品销售记录

《GB 14881-2013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14.1.1 应建立记录制度,对食品生产中采购、加工、贮存、检验、销售等环节详细记录。记录内容应完整、真实,确保对产品从原料采购到产品销售的所有环节都可进行有效追溯。

《食品安全法》第五十一条: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食品出厂检验记录制度,查验出厂食品的检验合格证和安全状况,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检验合格证号、销售日期以及购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并保存相关凭证。记录和凭证保存期限应当符合本法第五十条第二款的规定。

13、运输交付记录

《食品安全法》第四十六条: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就下列事项制定并实施控制要求,保证所生产的食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四)运输和交付控制。

《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2016)》5.2 应当建立生产过程控制制度,明确原料控制(如领料、投料等)、生产关键环节控制(如生产工序、设备管理、贮存、包装等)、检验控制(如原料检验、半成品检验、成品出厂检验等)以及运输和交付控制的相关要求。

14、防鼠、防蝇、防虫害检查记录

《食品生产日常监督检查要点表》1.7 定期检查防鼠、防蝇、防虫害装置的使用情况并有相应检查记录,生产场所无虫害迹象。《GB 14881-2013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6.4 虫害控制

6.4.1 应保持建筑物完好、环境整洁,防止虫害侵入及孳生。6.4.2 应制定和执行虫害控制措施,并定期检查。生产车间及仓库应采取有效措施(如纱帘、纱网、防鼠板、防蝇灯、风幕等),防止鼠类昆虫等侵入。若发现有虫鼠害痕迹时,应追查来源,消除隐患。6.4.3 应准确绘制虫害控制平面图,标明捕鼠器、粘鼠板、灭蝇灯、室外诱饵投放点、生化信息素捕杀装置等放置的位置。6.4.4 厂区应定期进行除虫灭害工作。

6.4.5 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制剂进行处理时,不应影响食品安全和食品应有的品质、不应污染食品接触表面、设备、工器具及包装材料。除虫灭害工作应有相应的记录。

6.4.6 使用各类杀虫剂或其他药剂前,应做好预防措施避免对人身、食品、设备工具造成污染;不慎污染时,应及时将被污染的设备、工具彻底清洁,消除污染。

15、温、湿度监测记录

《食品生产日常监督检查要点表》3.12 有温、湿度等生产环境监测要求的,定期进行监测并记录。

16、生产设备、设施维护保养记录

《食品生产日常监督检查要点表》3.13 生产设备、设施定期维护保养并做好记录。

《GB 14881-2013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5.2.2 监控设备 用于监测、控制、记录的设备,如压力表、温度计、记录仪等,应定期校准、维护。

5.2.3 应建立设备保养和维修制度,加强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定期检修,及时记录。

17、卫生检查记录

《GB 14881-2013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6.1.3 应制定针对生产环境、食品加工人员、设备及设施等的卫生监控制度,确立内部监控的范围、对象和频率。记录并存档监控结果,定期对执行情况和效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18、生产过程微生物监测记录

《GB 14881-2013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8.2.2 食品加工过程的微生物监控

8.2.2.1 根据产品特点确定关键控制环节进行微生物监控;必要时应建立食品加工过程的微生物监控程序,包括生产环境的微生物监控和过程产品的微生物监控。

8.2.2.2 食品加工过程的微生物监控程序应包括:微生物监控指标、取样点、监控频率、取样和检测方法、评判原则和整改措施等,具体可参照附录A的要求,结合生产工艺及产品特点制定。

8.2.2.3 微生物监控应包括致病菌监控和指示菌监控,食品加工过程的微生物监控结果应能反映食品加工过程中对微生物污染的控制水平。

19、废弃物处置记录

《GB 14881-2013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6.5 废弃物处理: 6.5.1 应制定废弃物存放和清除制度,有特殊要求的废弃物其处理方式应符合有关规定。废弃物应定期清除;易腐败的废弃物应尽快清除;必要时应及时清除废弃物。

6.5.2 车间外废弃物放置场所应与食品加工场所隔离防止污染;应防止不良气味或有害有毒气体溢出;应防止虫害孳生。20、食品召回记录

《食品安全法》第六十三条:国家建立食品召回制度。食品生产者发现其生产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或者有证据证明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应当立即停止生产,召回已经上市销售的食品,通知相关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并记录召回和通知情况。

食品经营者发现其经营的食品有前款规定情形的,应当立即停止经营,通知相关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并记录停止经营和通知情况。食品生产者认为应当召回的,应当立即召回。由于食品经营者的原因造成其经营的食品有前款规定情形的,食品经营者应当召回。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对召回的食品采取无害化处理、销毁等措施,防止其再次流入市场。但是,对因标签、标志或者说明书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而被召回的食品,食品生产者在采取补救措施且能保证食品安全的情况下可以继续销售;销售时应当向消费者明示补救措施。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将食品召回和处理情况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需要对召回的食品进行无害化处理、销毁的,应当提前报告时间、地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认为必要的,可以实施现场监督。

食品生产经营者未依照本条规定召回或者停止经营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责令其召回或者停止经营。《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2016)》5.4.1 应当建立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并规定停止生产、召回和处置不安全食品的相关要求,记录召回和通知情况。

21、不合格食品(原辅料、半成品、成品)处置记录

《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2016)》5.4.2.应当规定生产过程中发现的原辅料、半成品、成品中不合格品的管理要求和处置措施

22、职工培训计划

《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2016)》4.2 应当制定职工培训计划,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及卫生培训。食品安全管理人员上岗前应当经过培训,并考核合格。

《GB 14881-2013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12培训:

12.1 应建立食品生产相关岗位的培训制度,对食品加工人员以及相关岗位的从业人员进行相应的食品安全知识培训。

12.2 应通过培训促进各岗位从业人员遵守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执行各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意识和责任,提高相应的知识水平。

12.3 应根据食品生产不同岗位的实际需求,制定和实施食品安全培训计划并进行考核,做好培训记录。

12.4 当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更新时,应及时开展培训。12.5 应定期审核和修订培训计划,评估培训效果,并进行常规检查,以确保培训计划的有效实施。

23.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检验人员、负责人培训和考核记录。

《食品生产日常监督检查要点表》7.2 有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检验人员、负责人培训和考核记录。

《食品安全法》第四十四条第三款: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配备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加强对其培训和考核。经考核不具备食品安全管理能力的,不得上岗。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随机进行监督抽查考核并公布考核情况。监督抽查考核不得收取费用。

24、职工培训记录

《食品安全法》第四十四条: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对职工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加强食品检验工作,依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食品生产日常监督检查要点表》7.6 有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制度,并有相关培训记录。

25、从业人员健康档案

《食品安全法》第四十五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患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应当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工作。

《GB 14881-2013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6.3.1 食品加工人员健康管理

6.3.1.1 应建立并执行食品加工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6.3.1.2 食品加工人员每年应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上岗前应接受卫生培训.26、食品安全自查记录

《食品安全法》第四十七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食品安全自查制度,定期对食品安全状况进行检查评价。生产经营条件发生变化,不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立即采取整改措施;有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潜在风险的,应当立即停止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并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2016)》5.5 应当建立食品安全自查制度,并规定对食品安全状况定期进行检查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27、排查食品安全风险隐患记录

《食品生产日常监督检查要点表》8.1 有定期排查食品安全风险隐患的记录。

28、食品安全追溯体系

《食品安全法》第四十二条:国家建立食品安全全程追溯制度。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本法的规定,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保证食品可追溯。国家鼓励食品生产经营者采用信息化手段采集、留存生产经营信息,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

《GB 14881-2013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14.1.1 应建立记录制度,对食品生产中采购、加工、贮存、检验、销售等环节详细记录。记录内容应完整、真实,确保对产品从原料采购到产品销售的所有环节都可进行有效追溯。

29、客户投诉记录

《GB 14881-2013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14.1.3 应建立客户投诉处理机制。对客户提出的书面或口头意见、投诉,企业相关管理部门应作记录并查找原因,妥善处理。30、食品安全应急演练记录

《食品生产日常监督检查要点表》8.2 有按照食品安全应急预案定期演练,落实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记录。

《食品安全法》第一百零二条:国务院组织制定国家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定期检查本企业各项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2016)》5.6 应当建立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并规定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措施及向相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的要求。

三、如何做好企业内部标准化管理

(一)领导重视,全员参与,全员培训。做到:(1)说、写、做一致,即:写我所做、做我所写、证明给我看。(2)干什么,学什么,懂什么;缺什么,补什么。

(二)做到如果有规定(标准),就坚决依照规定(标准)执行; 如果规定(标准)不合理,先执行规定(标准)然后提出修改建议;如果没有规定(标准),按照正确方法执行,然后提出制定规定(标准)。

(三)把复杂的事情(问题)简单化、把简单事情(问题)标准化、把执行标准精细化。

四、生产现场管理

生产现场管理 是企业内部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导入7S管理原则是最简洁、有效的方法。7S管理就是5S+2S。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下面,举实例阐述:

(一)员工管理

第1条,工作时间内所有员工倡导团结互助,在工作及管理活动中严禁拉帮结派。

第2条,全体员工须按要求穿厂服。不得穿拖鞋进入车间。酒后不得进入车间。

第3条,每天正常上班时间为8小时,如加班依生产需要临时通知。

第4条,按时上、下班(员工参加早会须提前5分钟到岗),不迟到,不早退,不旷工,有事要请假。违者依《考勤管理制度》处理。

第5条,工作时间内,车间主任、质检员和其它管理人员因工作关系在车间走动,其他人员不得离开工作岗位相互窜岗,若因事需离开工作岗位须向班组长申请方能离岗。

第6条,上班后半小时内任何人不得因私事而提出离岗,如有私事要求离岗者,须事先向班组长申请,经批准方可离岗,离岗时间不得超过15分钟。

第7条,员工在车间内遇上厂方客人或厂部高层领导参观巡察时,组长以上干部应起立适当问候或有必要的陪同,作业员照常工作,不得东张西望。特别是遇上客人时,不能争道抢行。

第8条,工作时间禁止在车间吸烟、聊天、嬉戏打闹,吵嘴打架,私自离岗,窜岗等行为(注:脱岗:指上班时间脱离工作岗位或办私事;窜岗:指上班时间窜至他人岗位做与工作无关的事)。

第9条,作业时间谢绝探访及接听私人电话,禁止带小孩或厂外人士在生产车间玩耍或滥动生产设备,由此而造成的事故自行承担。

第10条,未经厂办允许或与公事无关时,员工一律不得随意进出各办公室。

第11条,任何人不得携带易燃易爆、易腐烂、毒品、浓气味等违禁物品,危险品或与生产无关之物品进入车间;不得将产品(或废品)和私人用品放在操作台或流水线上,违者严肃处理。

第12条,车间严格按照生产计划排生产,根据车间设备状况和人员,精心组织生产。生产工作分工不分家,各生产车间须完成车间日常生产任务,并保证质量。

第13条,生产时如果遇到原辅材料、包装材料等不符合规定,必须报告上级处理。如继续生产造成损失,后果将由车间各级负责人负责。

第14条,员工领取物料,必须通过车间主任开具领物单到仓库处开具出库单,不得私自拿取物料。包装车间完工后要将所有多余物料(如:原辅料、纸箱等)退回仓库,不得遗留在车间工作区内。生产过程中各车间负责人将车间区域内的物品、物料有条不紊的摆放,并做好标识,不得混料。有流程卡的产品要跟随流程卡。

第15条,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备操作规程、质量标准、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等进行操作生产,不得擅自更改产品生产工艺或装配方法。否则,造成工伤事故或产品质量问题,由操作人员自行承担。

第16条,在工作前仔细阅读作业指导书,员工如违反作业规定,不论是故意或失职使公司受损失的,应由当事人承担责任。

第17条,生产工艺和流程经确认后,任何人均不可随意更改,如在生产过程中发现有错误偏差时,应立即停止生产并通知有关部门负责人共同研讨,经同意并签字后更改或纠偏。

第18条,在工作时间内,员工必须服从管理人员的工作安排,正确使用公司发放的仪器、设备。不得擅用非自己岗位的机械设备、检测等工具。对闲置生产用具(如:铁锹、拖把、扫把、电扇、螺丝等),应送到指定的区域或交回仓库保管员放置,否则以违规论处。

第19条,车间员工必须做到文明生产,积极完成上级交办的生产任务;因工作需要临时抽调,服从车间主任以上主管安排,协助工作并服从用人部门的管理,对不服从安排将上报人事管理部门按《行政管理制度》处理。对不能按时完成生产任务者,酌情罚款,延误生产进度或发货日期者予以免薪辞退。

第20条,车间员工和外来人员进入特殊工作岗位应遵守特殊规定,确保生产安全。

第21条,在生产过程中好、坏物料必须分清楚,必须做上明显标志,不能混料。车间主任、检验员、设备维修人员、电工必须跟班作业,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和产品质量。

第22条,员工有责任维护环境卫生,严禁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在生产过程中要注意节约用料,不得随意乱扔物料、工具,掉在地上的元件必须捡起.否则,按《行政管理制度》予以处罚。

第23条,操作人员每日上岗前必须将机器设备及工作岗位清扫干净,保证工序内的工作环境的卫生整洁,工作台面不得杂乱无章,不能堆放产品和废品,生产配件或样品须以明确的标识区分放置。

第24条,下班时(或做完本工序后)应清理自己的工作台面,做好设备的保养工作。打扫场地和设备卫生并将所有的门窗、电源关闭。否则,若发生失窃等意外事故,将追究本人和车间主管的责任。

第25条,加强现场管理,随时保证场地整洁、设备完好。生产后的边角废物及公共垃圾须清理到指定位置,由清洁卫生人员共同运出车间;废纸箱要及时拆除,不得遗留到第二天才清理。

第26条,不得私自携带公司内任何物品出厂(除特殊情况经领导批准外),若有此行为且经查实者,将予以辞退并扣发一个月工资。第27条,对恶意破坏公司财产或盗窃行为(不论公物或他人财产)者,不论价值多少一律交公司总经办处理。视情节轻重,无薪开除并依照盗窃之物价款两倍赔偿或送公安机关处理偿或送公安机关处理。

(二)员工考核

1、考核的内容主要是个人德、勤、能、绩四个方面。其中:

(1)德:主要是指敬业精神、事业心和责任感及道德行为规范;(2)勤:主要是指工作态度,是主动型还是被动型等等;

(3)能:主要是指技术能力,完成任务的效率,完成任务的质量、出差错率的高低等;

(4)绩:主要是指工作成果,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量的多少,能否开展创造性的工作等等;

以上考核按《绩效考核办法》由总经理和各车间主任考核,对不服从人员将视情节做出相应处理。

2、考核的目的:

对公司员工的品德、才能、工作态度和业绩作出适当的评价,作为合理使用、奖惩及培训的依据,促使增加工作责任心,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破除“干好干坏一个样,能力高低一个样”的弊端,激发上进心,调动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公司的整体效益。

(三)车间管理规章制度

1、车间办公室工作人员,应办事公道,作风正派,说话和气,待人礼貌;

2、因公务到车间办事,不得在生产区域闲逛,不得聊天,不给职工散布消极的东西;

3、每周召开一次车间管理人员,班组长参加的车间生产会议。检查生产进度、质量情况,调度是否得当,有无窝工现象,工序衔接是否合理。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调查研究,提出解决措施;

4、每月召开一次质量分析会。分析人员思想、设备、技术状况以及原辅材料等诸因素,找出影响质量的重要原因,及时提出办法和措施;

5、坚持每月对原辅材料使用情况的检查。分析超定额造成浪费的原因,提出解决措施和办法,总结节约原辅材料的经验,表彰好人好事;

6、坚持安全文明生产,做到每月定期检查两次。内容:(1)设备安全与卫生情况;

(2)电器是否正常运转;

(3)产品是否堆放整齐;

(4)环境卫生是否清洁卫生;(5)其他需要检查的事项。

7、搞好原始记录和日报工作,准确及时地综合反映车间每日完成任务的进度,按时报送生产管理部门。搞好原始记录的收集整理,并利用资料分析生产活动的各种情况、指导生产,为总结提高打下良好基础提供可靠资料。做好“五帐一卡”的完善和归档工作(“五帐”:产量、质量、考勤、用料、安全生产帐;“一卡”工具管理卡)。支持班组统计员工作,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协助他们妥善保管小组的各种原始记录,以备存查追溯。

8、考勤管理

车间主任负责全厂考勤管理,并设一名兼职考勤员,逐日严格考勤,考勤表公布上墙,于每月中旬随工资发放表交实业处审核,报人事处备案,考勤截止时间每月二十六日,缺勤须附有关证明。

9、请假

(一)病假。职工因病医疗休息,必须持有医院证明,病假期间含公休日、节假日的按病假计算,病假工资按实计扣,病假壹个月以上(含壹个月)停发本月各项内部补贴。

(二)事假

(1)职工请事假应事先办理请假手续;

(2)请事假在三天以内,由车间主任批准,三天以上,由总经理批准,事假单随考勤表月底上报实业处;

(3)事假期间含公休日,节假日的按事假计算;

(4)事假工资按实计扣。

(三)迟到、早退、旷工

职工无正当理由不按规定作息时间上下班,视为迟到、早退。迟到、早退半小时以上视为旷工一天,旷工一天(含一天)扣罚本人日工资,累计两次或三天,解除用工合同。

(四)其它

(1)职工休产假、婚、丧假等均按企业有关政策执行;

(2)加班:由企业领导根据生产任务需要统一调度,每满8小时按一天计算,如晚上加班超过12点,也视一天,按月结算,生产主任审批,发放加班单;

(3)调休:企业领导根据生产情况统一安排调休,不服从者视为自愿放弃处理。职工补休需持加班单,事先征得企业领导同意,不得影响正常生产。

五、新木桶理论与持续改进

1、新木桶理论

一只木桶能够装多少水正常情况下(指木桶的大小是一定的,也不斜放等)取决于三方面的因素:第一、是每一块木板的长度,最短的木板决定盛水量。第二、是木板与木板之间的结合是否紧密。第三、是有一个很好的桶底。第一个因素大家好理解;但如果木板与木板之间存在缝隙或缝隙很大,也无法装满水;同样如果没有好的桶底,盛水只能是空想,这就是新木桶原理。

2、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就是不断的改进,应以循证管理为基础,关注事实、分析情境、放弃成见,开展增强满足要求能力的持续改进循环活动。制定改进目标、寻求改进机会的过程是一个持续过程,该过程可使用审核发现、审核结论、数据分析、管理评审或其他方法,从而确保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的顺利实施。

2017年5月10日

第四篇:食品企业运作与现场管理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食品企业运作与现场管理》

期终考试试卷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13年级用)

班级: 食品132 姓名: 学号: 得分:

一、简答题:(20分)

整理的含义:整理就是把工作现场的所有物品,分为“要的”和“不要的”,要的东西摆在指定位置挂牌明示,实行目标管理;不要的东西则坚决处理掉,“可能会用的”则暂时放置于货仓或储存室。区分“要”与“不要”的标准是“现使用价值”而不是“原购买价值”,这是改善工作现场的第一步。目的:是改善和增加作业面积,减少磕碰的机会,保障安全,提高质量,消除管理上的混放、混料等差错事故,有利于最大限度的减少库存,节约资金,改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情绪。塑造清爽的工作场所。

整顿的含义:整顿就是人和物放置方法的标准化,把所有物品在恰当的时间放在恰当的地方,使工作场所一目了然,消除寻找物品的时间。整顿,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基础。整顿的关键是做到定位、定品、定量、定责,除必需物品放在能够立即取到的位置外,一切乱堆乱放、暂时不需放置而又无特别说明的东西,均应受到现场管理的责任追究。为使工作现场看上去井井有条,有必要在地板上标出通道线和分界线。目的:工作场所一目了然,整整齐齐的工作环境,消除找寻物品的时间,消除过多的积压物品,提高效率的基础。

清扫的含义:就是将工作场所、环境、仪器设备、材料、工模夹量具等的灰尘、污垢、碎屑、泥砂等脏东西清扫抹拭干净,设备异常时马上维修,使之恢复正常。创造一个一尘不染的环境,所有人员都应一起来执行这个工作。目的:消除赃污,保持职场内干净、明亮,稳定产品品质,减少工业伤害,确保安全生产。

安全的含义:重视成员安全教育,每时每刻都有安全第一观念,防范于未然。目的:建立起安全生产的环境,所有的工作应建立在安全的前提下。

清洁的含义:将整理、整顿、清扫进行到底,并且制度化,经常保持环境处在美观的状态。要不断地、重复地、保持整洁和干净,形成制度和习惯,以巩固整理、整顿、清扫的成果。目的:维持清扫之后的场区整洁美观,营造员工舒适的工作环境,培养员工的清洁意识与行为习惯,增强员工做好工作的信心。车间环境不仅要整齐,而且要做到清洁卫生,保证工人身体健康,提高工人劳动热情;;不仅物品要清洁,而且工人本身也要做到清洁,如工作服要清洁,仪表要整洁,及时理发、刮须、修指甲、洗澡等;不仅要做到形体上的清洁,而且要做到精神上的“清洁”,待人要讲礼貌、要尊重别人;要使环境不受污染,进一步消除混浊的空气、粉尘、噪音和污染源,消灭职业病。素养的含义:使每位员工养成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工作程序和作业标准的良好习惯和作风,培养员工积极工作、主动负责和爱岗敬业的品质,每位成员养成良好的习惯,并遵守规则做事,培养积极主动的精神。目的:培养有好习惯、遵守规则的员工,营造团队精神。

二、论述题:(80分)

请论述一下6S在食品企业中的应用(1000字以上,小四宋体,行间距1.25)论

6S现场管理在食品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一、引言

现场管理是任何一个企业管理的工作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一个整齐、规范的工作现场不仅会给客户留下深刻的印象、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改进工作作风、保障工作安全。

6S活动作为现场管理的一个有效工具已经被有识之士引入国内多年,并在制造业、服务业等行业得到了很好的实践和论证。

6S活动作为企业现场管理的一个最基本要素,由于其操作步骤的具体性、实施成本的低廉性以及部署效果的明显性,正得到越来越多企业管理层的重视。作为近年来增长迅速的传统行业--食品行业而言,6S活动还是一个新生事物。由于传统食品行业运作过程中还存在不同程度的粗放性质,食品车间现场管理是一个较之其他制造行业更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较大的挑战性,但是这也代表了引入6S活动具有极大的可操作性和紧迫性,就6S现场管理在某食品企业中的导入作一定的探讨。

二、6S活动介绍 1.6S活动的由来

6S活动由5S活动演变而来。5S活动最早在日本丰田公司开展,包括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和素养(Seituske)。5S就是由这五个单词的日语拼音罗马字母的首位S组成,是对现场的各种生产要素(主要是物的要素)所处的状态不断进行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等的活动。其本质上就是通过对工作现场加强管理,保持其正常秩序,来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员工安全。5S活动是组织管理中的一项基础管理工作,在日本企业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禾客不断改进提高,实践证明已经取得很好的效果。

在我国企业的实际导入过程中,管理人员又结合国内实际加上了第六个S,即安全(Safety),这样就更全面、更适合在我国企业,特别是食品企业中的应用与推广。

2.6S活动的内容

6S活动六大元素的内涵,用几句话简单概括就是:整理——要与不要,一留一弃;整顿——科学布局,取用快捷;清扫——维护保养,故障为零;清洁——形成制度,贯彻到底;素养——遵守标准,养成习惯;安全——安全操作,生命第一。下面详细展开说明。(1)“整理”就是区分“要”与“不要”的东西,并将“不要”的东西处理。整理的目的在于腾出空间,防止误用,塑造清爽的工作场所。其真意为“组织化”,即区分何为“Must”,何为“Want”。

(2)“整顿”就是将必需品按规定定位、定量摆放整齐,明确标识置于任何人能立即取到和立即放回的状态,即“寻找时间为零,放回时间为零”。整顿的目的在于使工作场所一目了然,工作秩序井井有条,避免寻找的时间浪费。其真意为现场工作流程的合理化,即“摆放的艺术”。

(3)“清扫”就是清除工作场所内的脏污,对异常设备马上检修,消除污染源(跑冒滴漏等),使岗位干净整洁,设备保养完好。清扫的目的在于稳定产品品质,争取零故障,并保证员工良好的工作情绪。其真意为“点检”,以发现问题为着眼点,对已有问题做到“亡羊补牢”,同时对有可能发生的问题做到“未雨绸缪”。但是需要格外注意的是,清扫不等同于大扫除,将地、物的表面擦的光亮无比却没有发现隐藏的问题,只能称之为大扫除。

(4)“清洁”就是将前面三个S的实施标准化、制度化,并维持效果。清洁的目的在于形成惯例,成为制度化的基础,并作为企业文化的开端。其真意为强调贯彻实施,即“制度化、标准化、持续化”。要具备问题意识,追求完美永无止境,秉持“管理要严、规则要细、推进要实”的原则。

(5)“素养”就是对于规定了的事,大家都按要求去执行,并养成一种习惯。素养的目的在于“提升人的品质”,让员工遵守规章制度,培养具备良好素质习惯的人才,铸造团队精神。其真意是一项管理活动最终还是为了提升员工的品质,是通过外在的行为规范来引导。

(6)“安全”就是指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安全的目的在于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生产的正常进行,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减少经济损失。其真意为“无不安全的设备、操作、现场”,突出人性化管理。

3.6S活动的实施技巧

6S活动从内容来看容易做,却不容易持久,这一点综合过去许多失败的导入案例分析,主要是在于参与者认识上有不小偏差,同时具体实施中缺乏技巧。在6S活动的开展中如果能注重如下所述的一些技巧,往往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1)“粮草未动,组织先行”

一个企业要顺利推动6S现场管理活动的开展,首先从意识上要扫除每一名员工的临时性、次要性的认识误区。因此,成立6S“推行委员会”及“推行办公室”,从组织高度来保障6S活动推行的重视程度。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编制组织机构,做到职责明确、各司其职,让大家知道负责人是谁,分别负责什么内容,给各个部门一个联络的窗口。在这一活动的准备阶段,首先通过组织保障,打消员工甚至部分中层干部的临时性活动心态;

(2)“定点摄影,红牌作战”

6S活动铺开以后,对存在的问题点的发现与整改,对整理整顿的效果检验就变得尤为重要。“红牌作战”是指在现场寻找问题点并在对象物上悬挂红牌,让大家明白问题所在并积极加以改善,从而达到整理整顿的目的;而“定点摄影”,顾名思义就是将改善前后对比拍摄下来,作为经验成果向大家展示。

红牌作战的实施技巧就在于其切入时间的把握,如果在活动开展初期就大规模实行红牌作战,容易发现大量问题,难免会落得“祖国山河一片红”的尴尬局面,这将会严重打击大家改善的积极性。因此,在宣传上应该着力强调:被挂红牌是一种资格,只有整改效果显著的区域,才有资格进入红牌作战。在指定时间内不能进入者,应予以适当处分。同时,挂红牌必须理由充分、事实确凿,不可频率太高。值得注意的是,人不是挂红牌的对象,否则容易打击士气、引发冲突。挂红牌之后切不可撒手不管,应跟进改善进度,结合定点摄影,将改善前后的对比效果在宣传栏揭示。

(3)“目视管理,看板管理”

目视管理,是6S活动中一项既简单又有效果的实施技巧,其定义为“一看便知”,重点在于标识的艺术。对于标识的字体和大小会直接影响工作现场的观感。试想同一部门同一种物品,标识却不一样;一样大小的标识,字体却不一样,都会有失和谐,其实这也是一种企业文化素养的体现。另外,要重视标识的颜色管理,要明白不同的颜色、亮度和彩度都会给人不同的感觉。运用颜色产生视觉注意的效果,不必透过文字叙述来区分、提醒注意,就能达到管理的目的。

在看板制作中需要考虑的几点是:张贴位置应选在离现场较近或员工必经道路附近;高度要适中,以正常人平视高度最佳;看板内容简明扼要,布局清晰、分类合理,一看便知;对不起作用的看板应及时调整或拆除。

(4)“注重宣传,适当奖励”

活动的推进过程也就是宣传推进的过程,6S活动开展的好坏,离不开推行部门对活动的大力宣传。通过一系列连贯的宣传活动,使6S观念深入人心,把员工从一开始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宣传活动应当与内部培训相结合,并通过组织6S管理知识竞赛加强员工头脑中的6S概念。应实施员工改善提案的奖励制度,鼓励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公司改善活动。推行部门可以根据提案收集情况选定当月推广提案,每月举行发表会,表彰优秀的改善事例、提案人员等。

以上几点是6S活动部署的一般技巧,但是具体企业实行过程中有自己的实际情况,全盘照搬未必会起到应有的效果。在大的框架基础上,各企业充分发挥自主创新意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结合国内某食品企业6S开展的案例展开进一步的分析。

三、6S活动例证

某食品车间在所属集团公司中是年销量最小的一个,单纯比较绝对产值,该车间完全没有优势,因此内部工作向管理要效益成为该车间管理层的一致共识。在国内食品行业整体上还属于粗放性经营,在食品行业形势较好的局面下,该车间却另辟蹊径,创造性的将6S活动这一制造性行业的成熟管理技术引入食品行业,并结合自身的特点加以本地化改造,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该食品车间通过认真细致的准备,结合自身实际,采用了如下一些推行步骤,下面将重点介绍该食品车间创新的一些方法和措施:

1.该食品厂很好地做到了地面线路地下化改造,打造企业“无线网”,在厂区见不到杂乱无章的各种线路,极大改善了企业形象。该厂还在厂区各条主要道路上,明确标识走行方向和范围,规定“两人成排,三人成行”,厂区秩序井然,员工精神面貌耳目一新。

2.食品企业,工作服是职工的必要装备,该厂就在工作服的整顿环节大下功夫。规则要求,对于工作服,下班之后交由专门后勤人员洗涤、烘干后折叠整齐上架摆放,按照每名职工的固定位置标识清楚,职工接班时只需去往本人架位取用即可。3.该厂将厂区各部分具体划分,交于相关人员管理,将各种需要到的设施,专人专管。

4.该车间对看板的利用比较充分,在工作场所,进入车间流程图一目了然,各安全设施的位置清楚易懂,同时强化集体工作制度。在出口处,采用寓言启发式的看板,使安全观念、制度观念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5.食品企业重中之重就是安全二字,这体现在一些细节指出。该车间要求,所有线路要完善破掉的要及时修复,在生厂加工过程中禁止一系列的外来物品进入食品当中。该车间还将安全管理与人本管理思想结合,为职工建立健康档案,同时为职工宿舍配备空调。通过这些细微的举措,改善了企业和员工的关系,解决了职工的后顾之忧,无形之中将很多安全隐患消除。

以上措施,反映了企业管理者将6S活动与企业自身实际结合的一些成功之处。任何一种思想,只有落到实处并取得效果,才能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四、结束语

“行百里路半九十”,“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6S活动的实施与取得成效同样非一日之功。作为一项基础性管理工作,6S不得到切实可靠的实施,其他管理活动就会有“空中楼阁”、“水中花、井中月”的感觉。另外,职工的创意是无限的,也只有他们对工作的细节才最了解最有发言权。随着6S活动的开展,干部、职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逐步得到提升,开动脑筋解决问题的工作热情也会逐步开始激发出来。但是同样要看到,我国企业一个通病就是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方法,往往只注重表面的“形”而忽视了内在的“神”,习惯于喊口号、定调子、提指标、做思想工作,这值得每一个管理者警醒,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精神就应该从6S开始做起。

第五篇:冷链食品企业疫情防控和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工作方案

冷链食品企业疫情防控和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冷链食品新冠核酸检测等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防范冷链食品新冠污染风险,现结合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严格落实《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XX市食品安全条例》《XX市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办法》《关于加强进口冷链食品疫情管控的工作方案》等有关规定,按照“人物并防”“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疫情防控工作要求,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食品安全工作,强化重点场所、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等疫情防控风险管理。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冷链食品的追溯管理,落实企业冷链食品安全信息追溯责任,做到来源可查询,去向可追踪,对来源不明的冷链食品依法进行查处。

二、主要措施

落实疫情防控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以从事冷链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为重点场所,以冷藏冷冻肉类、水产品为重点品种,加强冷链食品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各环节的疫情防控和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

(一)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

根据《关于加强进口冷链食品疫情管控的工作方案》的要求,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强重点场所、重点环节的消杀工作。加强人员健康管理,各环节工作人员根据新冠防控及消毒方法的原理和操作规程,加强个人防护,特别是手部清洁卫生要求。

(二)严格落实食品进货查验制度。

依法如实记录并保存食品及原料进货查验、出厂检验、食品销售等信息。做好冷藏冷冻肉类、水产品及其制品的合格证明、交易凭证等进货查验和台账记录,其中进口的肉类、水产品及其制品必须具有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生猪产品必须具有“两证一报告”(动物检疫合格证明、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明、非洲猪瘟检测报告)。根据《肉类加工企业新冠疫情防控指南》,肉类加工企业进口畜禽肉类食品还应当查验核酸检测合格证明。禁止生产经营超过保质期、腐败变质、未经检验检疫或检验检疫不合格、以及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畜禽肉及水产品。

(三)严格落实追溯主体责任。

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信息追溯责任,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完善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与落实进货查验制度电子化管理相衔接。应将采购、销售的冷藏冷冻肉类、水产品的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进货日期、相关合格证明以及供货者(购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信息和凭证上传至“XX市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并可以从“XX市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打印追溯单,随货同行。

三、工作要求

要全面贯彻“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执政理念,坚持“人物同防”,统筹做好常态下疫情防控和食品安全工作,加强冷链食品追溯管理,督促冷链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将冷藏冷冻肉类、水产品等重点品种的追溯信息上传至“XX市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进一步提升冷链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疫情防控能力

冷链食品企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

为防止新冠通过冷链、食品生产加工环节传播,保护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有关疫情防控要求,特制订本方案:

一、组织保障

1.成立由新冠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制订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应急处置预案和工作制度。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XXX、XXX、XXX

2.设立测温点和临时隔离点,储备足够数量的疫情防控物资。

二、健康管理

1.做好员工14日内行程及健康状况登记,建立上岗员工健康卡。

2.上岗前14日内直接接触冷链食品的新进员工、临时用工或者途经中高风险地区的人员必须接受核酸检测。

3.加强人员出入管理和健康监测,落实登记、测温、消毒、查验健康码等防控措施,实行“绿码”上岗制。

4.开展健康宣教,引导员工掌握新冠防治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加强自我防护意识。

三、追溯报备

1.落实实名登记制度、验视制度、可疑物品报告制度,运输、储存进口冷链食品时,应当索取《新冠核酸检测合格证明》。

2.购进进口冷链食品的,须于购进食品到达市区前24小时向目的地市场监管部门报备,提供《入境货物检验检验证明》和《新冠核酸检测合格证明》。

3.生产企业以进口冷链食品为原料的,进口时应查验《新冠核酸检测合格证明》方可入厂生产。

4.主动上传冷链食品来源和去向信息,报备冷库、用具、运输车辆、从业人员信息,确保冷链食品可追溯,生产经营场所、运输车辆、工具用具、食品、从业人员要核酸检测。

四、日常消毒

1.运输进口冷链食品过程中不得擅自开箱,每批次食品运输完毕后,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对车辆和冷藏箱内外壁实施全面消杀。非食品专用运输车辆,在运输食品前应对车辆进行一次彻底清洗消毒。

2.在冷链食品入库前应对食品外包装实施消毒处理。对食品转运存放区域、运输工具、货物外包装及其他用品用具进行清洁和消毒。

3.冷链食品进入生产车间前应对食品外包装实施消毒处理。

4.定期对冷冻库、保温冷藏设备设施等进行清理和消毒。

五、加工洗消

1.工作人员进入分割、分装区域前,应当更换工作衣、鞋,走过消毒池,做好手部清洗消毒。工作结束后彻底清洗加工场地的地面、墙壁、排水沟,然后使用消毒剂充分喷洒或擦拭消毒,再用清水冲洗。

2.冷链食品拆去外包装后,配置50mg/L次氯酸钠溶液作为解冻水,将冷冻食品置于解冻水槽中,解冻约3小时。

3.接触冷链食品的设备、工具、容器、操作台等物体表面应当每班用消毒液进行充分喷洒、擦拭或者浸泡消毒,消毒作用30分钟。可移动设备,如工作台、砧板,清洗时要将表面的肉屑用钢刷清除;不可移动的设备,如绞肉机、切片机、搅拌机、包装机、锯骨机等要将表面的肉屑清除干净;然后用消毒液喷洒消毒,再彻底洗净。

4.分割、分装车间要加强通风换气。优先选择自然通风,如不具备条件可辅以机械通风。如使用空调,应当保证空调系统供风安全,采用全新风模式,关闭回风系统。应当对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检查、清洗、消毒,确保运行清洁安全。

5.每天产生的边角料垃圾应当在专门垃圾处理区域内分类管理、定点暂放、及时清理。垃圾桶内套垃圾袋,加盖密闭,可用有效氯250—500mg/L的含氯消毒剂定期消毒处理。对冷链食品原料外包装按照医用废弃物处置方式处理。

六、公共区域

1.控制会议频次、规模、时间,提倡视频、电话等线上方式。现场会议应加强开窗通风,保持人员间隔并佩戴口罩。

2.食堂进入口可设置洗手设施和免洗手消毒剂,错峰用餐,减少人员聚集,用餐时避免面对面就坐。

3.安排专人对办公区域等人员活动场所和相关物品定时进行喷洒或擦拭消毒。对门把手、楼梯扶手、电梯按键等频繁接触部位应适当增加消毒次数。

七、个人防护

1.冷链食品装卸人员应当穿戴工作帽、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手套和工作服、面屏、围裙、胶靴等。结束装卸后,按规定流程洗手消毒,其工衣应与其他员工工衣分开清洗、消毒。

2.加工包装人员处理冷链食品时应当穿戴工作帽、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手套和工作服等,根据岗位需要穿戴相应的面屏、围裙、胶靴等。加工包装人员结束生产后,按规定流程洗手消毒,其工衣应与其他员工工衣分开清洗、消毒。

3.其他岗位工作人员进入岗位前应先佩戴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按岗位要求穿戴其他个人防护用品。

八、销售环节

销售场所、工具、容器、操作台等物体表面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进行充分喷洒、擦拭或者浸泡消毒,消毒作用30分钟。

九、异常处置

1.一旦接到当地疾控机构通知有新冠呈阳样本,应按要求配合有关部门对相关物品和环境采取及时应急处置。

2.员工出现可疑症状或排查发现为密切接触者时,应当及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并按要求进行隔离和消毒。

十、应检尽检

1.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屠宰企业、集中交易市场、冷库、商场超市、专营店、餐饮服务单位、客货运场站、冷链物流、冷链运输、外卖快递等行业(场所)直接接触冷链食品及包装物的从业人员,以及其他无防护状态下与上述人员有直接接触或参与相关工作的冷链食品相关人员,每14日进行1次核酸检测。

2.对在港口等口岸区域从事装卸搬运人员、从港口等口岸区域向冷库等场所运输的人员、在冷库等场所从事装卸搬运的人员以及其他在上述场所直接接触进口冷链食品的人员,要在直接接触进口冷链食品后3—5日进行1次核酸检测;连续作业超过5日的每5日检测1次;完成本次作业及检测结果出具前,在固定或相对固定场所轮班休整,实行闭环管理,尽可能减少与其他人员接触。

3.对其他直接接触进口冷链食品的从业人员,每7日进行1次核酸检测。

4.建立核酸检测记录台账,对满14日没有更新核酸检测记录的人员及时组织检测,没有14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的人员不得上岗工作。

冷链食品企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秋冬季疫情防控的工作要求,进一步细化落实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以进口冷链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为重点,区局将全面加强本区冷链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人物并防”的新冠疫情防控工作部署,认真落实有关文件要求,持续强化重点场所、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等疫情防控风险管理,督促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者抓好疫情防控主体责任落实,督促冷链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做好冷链食品信息追溯,督促市场开办者、食品生产经营者索取消毒单位出具的进口冷链食品货物业经消毒证明,防范冷链食品新冠污染风险。

二、工作范围

对以冷藏冷冻肉类、水产品为主要原料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以及从事冷藏冷冻肉类和水产品储运、加工、销售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开展监督检查。其中进口冷链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和自建冷库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为重点管控和监测对象。

三、工作内容

(一)全面加强日常监管,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对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者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强化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进口冷链食品的追溯管理,对来源不明的进口冷链食品依法进行查处。督促市场开办者、食品生产经营者索取消毒单位出具的进口冷链食品货物业经消毒证明,对不能提供消毒证明的,一律不得上市销售。(具体监管方案见附件2)

(二)全面加强风险监测,防范新冠污染风险

按照与区卫健委的分工,组织开展辖区冷链食品生产加工单位、商场超市、专业冷库(商贸冷库)和电商仓库、餐饮单位等重点场所冷链食品、物品包装表面和加工经营场所环节核酸检测。

(三)全面加强应急处置,最大限度减轻危害

针对本区主动监测中发现的呈阳食品,以及接到报告后对本区以外地区流入本区的呈阳样品事件,按照区级应急处置预案的要求,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开展调查处置,迅速开展流向排查,组织就地封存;对确定流向外地市场的,应及时进行通报。及时处置突发冷链食品疫情信息事件,受理有关冷链食品突发疫情的投诉、举报和咨询。

四、工作要求

1.提高思想认识。各所队要高度重视冷链食品疫情防控工作,全面贯彻“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执政理念,坚持“人物同防”,要统筹做好常态下疫情防控和食品安全工作,加强本区冷链食品追溯管理,严格压实“四方”责任,优化工作机制,有效落实疫情防控工作部署。

2.加强自我防护。各部门工作人员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务必做好个人防护措施,佩戴口罩、手套,检查完毕应及时洗手消毒,确保自身健康安全。对冷链食品加工和交易场所采样时,采样人员采取一级防护,穿工作服、戴一次性帽子、医用外科口罩或颗粒物防护口罩、穿隔离衣、戴一次性手套。

3.加强部门协调。各所队对于检查中发现的冷链食品追溯、疫情防控措施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应及时进行上报,相关科室要加强与区卫生健康等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形成疫情防控工作合力。

4.加强信息报送。各所队按照市区两级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的要求做好冷链食品疫情风险监测和管控工作信息报送。具体要求另行通知。

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冷链食品新冠核酸检测等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防范冷链食品新冠污染风险,现结合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严格落实《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XX市食品安全条例》《XX市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办法》《关于加强进口冷链食品疫情管控的工作方案》等有关规定,按照“人物并防”“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疫情防控工作要求,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食品安全工作,强化重点场所、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等疫情防控风险管理。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冷链食品的追溯管理,落实企业冷链食品安全信息追溯责任,做到来源可查询,去向可追踪,对来源不明的冷链食品依法进行查处。

二、主要措施

落实疫情防控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以从事冷链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为重点场所,以冷藏冷冻肉类、水产品为重点品种,加强冷链食品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各环节的疫情防控和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

(一)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

根据《关于加强进口冷链食品疫情管控的工作方案》的要求,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强重点场所、重点环节的消杀工作。加强人员健康管理,各环节工作人员根据新冠防控及消毒方法的原理和操作规程,加强个人防护,特别是手部清洁卫生要求。

(二)严格落实食品进货查验制度。

依法如实记录并保存食品及原料进货查验、出厂检验、食品销售等信息。做好冷藏冷冻肉类、水产品及其制品的合格证明、交易凭证等进货查验和台账记录,其中进口的肉类、水产品及其制品必须具有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生猪产品必须具有“两证一报告”(动物检疫合格证明、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明、非洲猪瘟检测报告)。根据《肉类加工企业新冠疫情防控指南》,肉类加工企业进口畜禽肉类食品还应当查验核酸检测合格证明。禁止生产经营超过保质期、腐败变质、未经检验检疫或检验检疫不合格、以及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畜禽肉及水产品。

(三)严格落实追溯主体责任。

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信息追溯责任,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完善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与落实进货查验制度电子化管理相衔接。应将采购、销售的冷藏冷冻肉类、水产品的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进货日期、相关合格证明以及供货者(购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信息和凭证上传至“XX市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并可以从“XX市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打印追溯单,随货同行。

三、工作要求

要全面贯彻“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执政理念,坚持“人物同防”,统筹做好常态下疫情防控和食品安全工作,加强冷链食品追溯管理,督促冷链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将冷藏冷冻肉类、水产品等重点品种的追溯信息上传至“XX市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进一步提升冷链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疫情防控能力

下载[企业管理] 供应链管理:食品企业生存与竞争必由之路(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企业管理] 供应链管理:食品企业生存与竞争必由之路(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力资源战略管理与竞争优势

    人力资源战略管理与竞争优势提要:本文根据当代企业面临的竞 争情况,分析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特点, 重点研究人力资源战略管理与竞争优势 的关系.关键词: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竞争优......

    daj_企业战略管理与中小企业管理

    企业战略管理与中小企业管理摘要:战略管理是市场竞争的产物,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新阶段。中小企业已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也是解决就业的主要力量,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 我国传统管理思想包括儒家、道家、法家、兵家等的管理思想,儒家管理思想最主要的特征是强调和谐、道家提倡无为而治、法家提倡以法治......

    人本管理是我校生存、发展、竞争的必然选择五篇范文

    培训中心经济管理论文人本管理是我校生存、发展、竞争的必然选择江泽民同志在亚太经济与合作组织第八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指出:“世间万物,人是最宝贵的,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

    读《战略管理—竞争与全球化》有感

    读《战略管理—竞争与全球化》有感 目前,全球经济正遭遇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重创,曾经被称为“基业常青”的企业,也出乎意料地面临着战略紧缩,甚至有些企业变卖资产,选择了破产,这......

    《战略管理:竞争与全球化》读书心得

    《战略管理:竞争与全球化》读书心得 许鸿 《战略管理—竞争与全球化》一书分为战略管理的投入、战略制定、战略执行这三大部分,作为战略管理的投入部分,书中第一、二、三章对战......

    企业管理与人生修养管理小短文(精选)

    企业管理与人生修养管理小短文 ----张海军学习笔记 管理心得: 真实是企业的生命,但趋利避害却是人的天性。企业不应该是名利场,而是一个合作共同体。如果员工的真实问题无法得......

    企业生存与现场管理的关系

    企业生存与现场管理的关系 企业现场管理的本质在于使内部资源、各生产要素得到最佳整合和配置,资源效用得到最充分发挥。邓正红企业未来生存管理理论认为,环境、资源、文化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