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英国文学诗歌翻译
歌谣
[英]约翰·邓恩
去吧,去抓一颗流星,去让曼德草的根长成一个婴儿,告诉我,哪里可以找回过去的年华,谁能劈开魔鬼的脚趾,教教我,去听美人鱼的歌声,去避开妒忌者的诽谤,找到那
可以让老实人提高地位 的风。
如果你渴望看到奇特的景色,看到别人没有见过的东西,那么你不妨骑马出游,一万个日夜,直到双鬓染霜,当你归来之时,你会对我讲起 你见到的所有奇观,然后发誓
美丽而忠贞的女子 这世上没有。
如果你能找到一个这样的女子,请告诉我,那样的旅程一定很美好;
可惜不会有那样的旅程,我也不会离开这里,也许我的隔壁就住着一个这样的女子,也许你遇到她的时候,她美丽而且忠贞,一直到你离家给她写信为止,她都是如此,但是她
不等我归家,准已哄骗了 二三个男人。
创作背景编辑本段回目录
根据沃尔顿(Izaak Walton)所著《多恩传记》(Bibliography of Donne),本诗是多恩在离开英国前往法国之前为妻子所写的。当时,诗人身体健康欠佳,而妻子又有身孕,按常理不宜远游,但是心仪宦途的多恩却决意追随其恩主德卢瑞爵士远赴欧洲。这样,他似乎语感到这次别离或许就是夫妻之间的永诀,因此,整首诗歌就蒙上了一层悲哀的色彩。
告别辞:莫悲伤
覃学岚 译
君子安详辞世的时候,会对自己的灵魂轻轻地道一声:走,有些悲伤的朋友会说: “断气了,”而有些则会说“还没有。”
就让我们默哀吧,肃穆,没有泪眼汪汪,没有嚎啕大哭; 把我们的爱情告诉俗人
无异于对我们的欢愉进行亵渎。
地震会带来恐惧与灾祸;
人们把地震的后果和意义琢磨; 可天体的震动是无害的,尽管它们的威力比地震大得多。
月下情人之爱了无意趣,(它的灵魂是快感)不允许 缺席,因为缺席就会令
爱的构件四分五裂纷纷散去。
而你我千锤百炼的爱情,连我们自己都说不清道不明,心有灵犀,无疑又无忧,就是不看不吻不摸也能体验。
你我的灵魂已融为一体,纵然我须离去,也不必忍受别离,别离只不过是一种延伸
就像将金子锻成飘逸绵绵的金丝。
即便我俩的灵魂不是一体,也会像圆规的两脚那样若即若离; 你的灵魂,那只固定的脚,看似不动,实则会随另一只而移。
尽管它稳坐中央镇守,但是倘使另一只真要去远游,也会斜着身凝神倾听,待君归来时,才又直身相候。
你对我正是这般,我定要
倾身围着你转,就像另外那只脚,你的坚定成就了我的圆满 使我抵达终点时又重回起点报到。
第二篇:诗歌翻译
中文诗歌基础知识
一、文体特点
1)概括性:用高度凝炼的语言集中反映社会生活; 2)形象性:形象生动感人,抒发作者情感。3)抒情怀:充分表达作者主观感受及联想 4)音乐性:具有一定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二、分类
1、按表达形式:抒情诗、叙事诗、说理诗
2、按语言形式:旧体诗(旧诗包括词、曲)、亲诗(现代诗)
3、按有无格律:格律诗、自由诗(包括散文诗)
4、按作者身份:文人创作、民歌民谣
5、按题材:山水诗、田园诗、讽喻诗、赞美诗
6、按年代:古代诗歌(诗经、楚辞、乐府诗、古体诗、近体诗、词、曲、赋)、现代诗歌 1)《诗经》 2)《楚辞》 3)《乐府诗》
4)《古体诗》(古风、古诗)
名称始于唐,后人诏用唐人说法,将唐以前的乐府民歌文人诗以及唐以后文人仿作的诗,全称为“古体诗”
其特点是形式自由,如四言的曹操的《观沧海》、五言的孟郊“慈母手中线”七言的曹丕《燕歌行》杂言的李白《梦游天姥吟离别》 押韵自由如《卖炭翁》 5)近体诗(格律诗、今体诗)分为:(1)、律诗(五律、七律、长律[排律])两句一联八句为首颔颈尾四联
(2)、绝句(五绝、七绝)
格律: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韵有定位,联有定对。押韵:偶句押韵,只押平声韵,不能中途换韵不有用相同的字押韵(习惯1、2、4、6、8句末押韵)
平仄:诗中每一个字都有一定的声调,平声字指一、二声调的字,仄声字指三、四声调的字,看来很复杂,其实基本要求只有一点“平仄相间”以求及声高的抑扬顿挫。五言律诗的平仄,可以看成是在“平平—仄仄”或“仄仄—平平”的基础上再加上一个章节形成的。(甲)仄仄—平平—仄(乙)平平—仄仄—平(丙)平平—平—仄仄(丁)仄仄—仄—平平
这四手中句式可以称为近体诗的四种基本句式七言的不过是在前面加上相反的平仄。
(甲)平平仄仄平平仄(乙)仄仄平平仄仄平(丙)仄仄平平平仄仄(丁)平平仄仄仄平平这四种句式的交错就构成不同格式的律诗。A:仄起仄收,(七言为平起仄收)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杜甫《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墙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寂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拉力口)B:平起仄收式(七言为仄起仄收)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西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由。C:仄起平收式(七言为平起平收)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D:平起平收式(七律为仄起平收式)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基本口诀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即七言诗们一、三五(五言则一、三)个字平仄可以不论,二四六(五言二、四)个字平仄必须分明。
对仗:律诗中间的两联,颔联、颈联必须对仗工整分工对(词性、词义严格对仗)和宽对(词性相近,词义大体相同)两种 向月穿针易,临风整线难(工)横眉„„,俯首„„(宽)节奏:四言:二二式两拍
五言:二二一式,二一二式举头一一三拍 七言:二二二一式四拍 6)词:又叫诗余,长短句。
合乐而歌,句式长短不一,兴起于隋唐,盛兴地宋代的一种诗体。最初的词是为曲子(乐曲)填写的歌词,枚不称“曲子词”“由乐而定词”到后来成为一种独立的诗体。格律: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词牌:即曲调名,满江红,贺新郎,气奴娇,大致是慷慨激昂的,木兰花慢,岩石至是和婉豫悦的标题:在词牌后,根据内容,主旨另立标题。
结构:根据字数多少分(小令[58字以内,不分段]中调[(59字-90字)分二段或更多]长调[91字以上]分二段或更多)。发展:宋是高潮分(豪放 苏辛、婉约 柳永 姜夔)7)曲:盛行于元代配乐而歌的一咱诗体 分类:(散曲[小令、套数])只用来谐乐歌唱)(剧曲[入戏])曲牌:又叫牌调或曲调,它规定该曲调的字数,句数平仄押韵等格式。宫调:短个曲牌都属于一个宫调,每个宫调有若干曲牌,如《征宫·端正好》
衬字:根据曲牌规定写出曲句后,再据演出的需要,如上一些衬字,放在句首、句中或句尾,传曲子唱起来更加自然活泼。8)赋,详见教材P253 现代诗歌(新诗)
1、自由诗
2、格律诗
3、旧体诗词(毛泽东等人写的旧体诗,旧体词)
4、民歌体如《王贵与李春春》(信天游形式)
三、诗歌欣赏(P253)沁园春·雪 上片写北方雪景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作者咏雪,眼光不停留在雪上,而是通过雪来写祖国壮阔的大地,可谓所见者大。北方下雪天的风光,千万里都是冰封雪飘,这就写得气魄宏大,北国即北方,千里、万里两句是正文即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在北方雄伟的景物要推万里长城,黄河和高山、高原,作者要通过雪来写祖国雄伟的山河,所以先写长城、黄河,再写高山、高原。登高远望,在冰封雪飘的北方,看到长城内外只是白莽莽一片,再看黄河之水,上下游已经结冰,顿时失掉滔滔滚滚的水势。“山舞银蛇„„试比高”这是写北方雪后的群山和高原雪后的群山呈银白色,山跟山绵延起伏,登高望去象银白色的蛇在舞动,在陕西和山西一带的高原上,盖着雪,在高处望去,象白蜡样的象群在奔跑着。这里写的银蛇和蜡象的银和蜡,都是形容雪的白。这里更重要的是写北方山和高原与天公比高,写出雄伟的气象。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等到天晴的日子,看到红艳艳的太阳跟雪裹着的大地山河互相映照,格外里显得娇艳。红装指红太阳,素指白色的丝织品,素裹指白雪包裹土地,作者地祖国山河的赞美,除了指出雄伟的一面,也指出娇艳的一面。写红日跟雪盖的大地相映照,既雄伟又艳丽,具有气象万千之概,总之上纯借景抒情——对祖国在好河山的热爱。下片写人事。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人物竞折腰”承上启下过度写出英雄人物地祖国山河怀着崇警 心情。“惜秦皇汉武„„射大雕”列举五个英雄从物。他们都有雄才大略,能建功立业,可惜“文采”—文治方面都差一些,就跟祖国山河的既雄伟而又多娇不能相称了。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历史上的英雄人物都过去了,数一数即能建功立业又有文采的人物,还得看今朝的革命英雄,今朝的革命英雄才无愧于祖国山灌的雄伟和多娇,比起历史上的英雄强多了。
诗词基本知识
(一)(一、声调及符号
1、阴平(ˉ)
2、阳平(ˊ)
3、上声(ˇ)
4、去声(ˋ)
二、平仄
1、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
2、平即阴平和阳平,仄即上声和去声。
三、诗的格律
1、五言仄起格式(每句的第二个字为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2、五言平起格式(每句的第二个字为平声)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以上,循环进行。
3、七言仄起格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平平。
4、七言平起格式
平平仄仄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第二章 诗歌之节奏与押韵
这一章主要介绍古诗最基本的一些概念。学完这一章,你就可以学写古诗了。所谓古诗,有两个概念,一是今人对我国传统诗歌的称谓,即“五•四”以来所倡导的白话诗之前的旧体诗歌,又称“旧体诗”,此乃广义。二是相对于唐代“格律诗”而言的汉魏六朝诗歌。自唐代诗人在齐梁之永明体基础上,创造了格律诗之后,唐人便称具有汉魏六朝风格的诗歌为“古体诗”,而将格律诗称之为“今体诗”。所谓“古体诗”,文人亦称之为“古风”。“乐府”便是“古风”之一。有时,“古诗”或“古体诗”亦单指“五言古诗”(此之“言”乃“字”也——下同)。这是因为“五言古诗”在诗歌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可以说自东汉的“古诗十九首”起,至格律诗的出现之前,“五言古诗”一直统治着诗坛。即是格律诗,所有的规则亦仅对“五言诗”而言。七言格律诗,只是在“五言格律诗”的每一诗句前添加一对叠声,这对叠声要与原有的第一对叠声声调相反(见第三章)。“今体诗”只有五言诗和七言诗。而“古体诗”就不同,它既有齐言诗,又有杂言诗,像“乐府”中,除了五言、七言外,尚有三言、四言、六言诗句,乃至有八言、九言诗句或更长之诗句。唐代诗人除了写格律诗外,尚写有大量的“古体诗”。“今体诗”至宋代又称为“近体诗”,宋之后多沿称“近体诗”,今人又称之为“格律诗”。这是因为“近体诗”是要讲究平仄格律的缘故。
现在,就让我们从诗歌最基本特征入手,步入诗歌王国之闼。
一、押韵
对于初学者来说,写诗首要的先学会押韵。诗歌,无论外国诗歌,还是中国诗歌;无论古代诗词,还是现代诗歌,都具备以下两大基本特征:节奏与押韵。本章主要介绍古诗。下面我们先欣赏一下王维的《相思》一诗: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共四句。从汉语拼音来看,每句最后一个字即“尾字”的拼音如下:
①国:guó,其中,g是声母,uó是韵母,ó是基本韵母。
②枝:zhī,其中,zh是声母,ī是韵母(亦是基本韵母)。
③撷:xié,其中,x是声母,ié是韵母,é基本韵母。
④思:sī,其中,s是声母,ī是韵母(亦是基本韵母)。
汉语拼音的基本韵母共十六个,即a , o , e , ai , ei , ao , ou , an , en , ang , eng, ong , i , u , ü , er。其中,基本韵母的第一个元音字母又叫做主元音。通常,汉语拼音的声调符号都标注在“主元音”之上。基本韵母中的i , u , ü又叫做“介韵母”,介韵母还可与其它基本韵母相拼,构成“合韵母”,例如“ia”“iang”“ue”等等。合韵母的汉语拼音的声调符号仍然标注在基本韵母的主元音上。
由上可知,只有第二句、第四句的尾字,其基本韵母相同且声调相同。我们说,第二句与第四句“押韵”,这样的两个句子叫做“韵句”。韵句之尾字称为“韵脚”。通常格律诗中,只有偶序句为韵句,换句话说,只有偶序句押韵。押韵,就是韵句之韵脚必须使用基本韵母相同的字。
从第一句开始,用数字依次给每一个句子顺序标号,标号为偶数的句子叫做“偶序句”,标号为奇数的句子叫做“奇序句”。
再看孟浩然的《春晓》一诗: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此诗乃五言绝句。各句尾字的基本韵母如次:晓:ăo;鸟:ăo;声:ēng;少:ăo。一看,你就会知道,其中,第一句,第二句,第四句是韵句,押韵。通常,格律诗“奇序句”是不押韵的,但首句除外,也就是说,首句允许押韵。这样的诗,我们称之为“首句入韵诗”。
我们知道,《现代汉语词典》和《新华字典》都是按声母顺序排列的。基本韵母相同的字,被分置于各声母门下,写诗用韵查字典那是很浪费时间的。故从南北朝起,就有人开始编写韵书了。所谓“韵书”就是按基本韵母分类的字典。最为成熟且得到历代诗词界认可的韵书就是“平水韵”了。一般诗词格律书籍中都附有“平水韵常用字表”。
对于初学者来说,掌握“平水韵”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不妨,你可以采用《国语今韵》来写诗填词。注意,用《国语今韵》写的诗一定要注明,否则,人家会认为你不会用韵。国语(即所谓普通话)的四声中,阴平、阳平属于平声;上声、去声属于仄声。按国语四声,《国语今韵》共分十二大韵部,每个大韵部又分为平韵部和仄韵部。用韵时同一首诗中的韵脚只能用同一韵部里的字,而且平声韵和仄声韵不可混用。律格要求用平声韵,则只能用同一韵部里的平声字;律格要求用仄声韵,则只能用同一韵部里的仄声字。否则,谓之“出韵”。《国语今韵》中的十二大韵部,按汉语拼音韵母划分如下:
韵部序别 韵部名称 汉语拼音韵母
第一韵部 啊韵 [-a,-ia,-ua]
第二韵部 艾韵 [-ai,-iê*,-uai]
第三韵部 安韵 [-an,-ian,-uan,-üan]
第四韵部 昂韵 [-ang,-uang]
第五韵部 凹韵 [-ao,-iao]
第六韵部 额韵 [-e,-o,-ie,-uo,-üe]
第七韵部 诶韵 [-ei,-uei]
第八韵部 恩韵 [-en,-in,-un,-ün]
第九韵部 鞥韵 [-eng,-ing,-ong,-iong]
第十韵部 一韵 [-i,er**]
第十一韵部 偶韵 [-ou,-iu]
第十二韵部 午(雨)韵 [-u,-ü]
[注: ①以上,除了基本韵母e与o合为一个大韵部,eng与ong合为一个大韵部,I与er合为一个大韵部,u与ü合为一个大韵部外,十六个基本韵母中的其它基本韵母均独自构成一个大韵部。②-iê* 为与j、q、x相拼的字音中,接近-ai音的那些字音,如“街”、“蟹”字等,而“结”“截”不属此音。③ er** 指与“儿”字同音的各声调的字音。er韵母字仍按“平水韵”惯例并入i韵母字之韵部。]
《国语今韵》平、仄韵分计的话,则共有48个韵部,即每一大韵部又分阴平韵、阳平韵、上声韵、去声韵四个韵部。有人认为,应当保留“入声韵”,如果把“入声字”单列,则韵部会更多,共有60 韵部。其中,阴平韵、阳平韵为平声韵;上声韵、去声韵、入声韵为仄声韵。
二、节奏
上一节我们讲过:诗歌,无论外国诗歌,还是中国诗歌;无论古代诗词,还是现代诗歌,都具备以下两大基本特征:节奏与押韵。这一节,我们来讲一讲节奏。
汉语词汇在古代是以单音单义字为主,纯双音节词极少。所谓“纯粹双音节词”乃如“柠檬”“葡萄”“玻璃”这样的词汇,虽然是由两个字组成,表达的仅仅是一个含义。两字拆分开来,或者不能单独表义,或者单字表义与本义无关。“葡萄”一词来自波斯语,在唐中期才始用此二字(如杜甫《洗兵马》),其前用字比较混乱,如(南朝宋)鲍照《拟行路难》诗就用“蒲萄”二字。这类词的来源有三:一是古老语言流传下来的,如“媕娿”“仓庚”“参差”“差池”等;二是汉代以来的外来语,如“玻璃”“葡萄”“波斯”“般若”{bōrĕ <佛语>智能}等;三是像声词或由像声词转化来的名词,如“欸乃”“于戏”(wūhū)“于莵”(wūtù)“布谷”等等。此外还有专用名词,即特定物事的名称,如长安,汴水,泗水,上林,建章等。
汉语由文言向白话发展的渐进过程,出现了大量的由单字合成的双音节词,通常叫做“合成词”。这类词汇只是单字的字义亲合的结果。构成词汇的单字又被称为词素。词素亲合大致有以下几种:
①叠字亲合:妈妈,哥哥,深深,悠悠,萋萋等;
②近义亲合:朋友,瓜果,采撷,笔墨,呢喃,书笺等;
③偏正亲合:红豆,春眠,啼鸟,底事,何处,前度等;
④方位亲合:山阴,涧边,庭中,园内,花下,江东等;
⑤正补亲合:
⑥动状亲合:写尽,徐步,独怜,自横,细数,坐久,归迟等;
⑥动宾亲合。拂面,种桃,带雨,排闼,输绿,等。
⑦主谓亲合。花开,日出,夜来,海啸等。
⑧否定亲合。如:不觉,无限,不等,非常,无人等。
[注:“否定亲和”可纳入“偏正亲和”。另“偏正”指修饰成分与主要成分;“动宾”指动词及其宾语成分;“主谓”指主语成分与谓语成份。]
汉语中一个字就是一个音节,在古代诗歌吟咏时往往出现两个音节作一停顿,我们将这样的两个音节叫做一个音步(亦称节拍)。但并非所有的音步都由两个音节构成,有时,一个音节亦构成一个音步。由两个音节构成的音步,我们谓之双音步;由一个音节构成的音步,我们谓之单音步。此外还有三音节词,如“不倒翁”,可视作三音步;亦可将其划分为一个双音步加一个单音步”。例如王维的《相思》一诗: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其中,竖杠“|”为节奏划分符(下同)。该诗每个诗句的音步搭配都相同,即:双音步+单音步+双音步。音步的搭配我们谓之“节奏”。音步搭配不协调,节奏感就差;音步搭配协调,节奏感就强。再如孟浩然的《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其中,首句与第三句节奏为:双音步+双音步+单音步;第二句与第四句节奏是:双音步+单音步+双音步。由上可以看出,音步与词素亲和有关。
音步的安排对于诗词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好的音步安排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该诗前两句为五言,后两句为六言。但因音步划分有别常规,读起来显得苍劲悲壮,感人涕零。所以,写诗填词一定要注意音步的安排。
五言诗句常用节奏有以下两种:
① 双音步+双音步+单音步
② 双音步+单音步+双音步
上述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的五言诗句节奏:
③ 单音步+双音步+双音步
通常少用,如果你的诗意相配,使用也未尝不可。例如下面的《叹国风》一诗:
叹|国风|况下,嗟|腐败|至极。
已|肆无|忌惮,犹|高歌|盛世。
加|官吏|厚禄,翳|百姓|生死。
噫嘻|兮,天|何以|弃|吾民|矣!
该诗,不论诗意如何,就节奏来说,亦不失为好诗。
懂得了押韵和节奏,你就可以学写古诗了。
三、联与诗段
上面两节,大体搞明白了押韵与节奏的概念。为以后讨论方便,本节先介绍一下“联”与“诗段”的概念。
1、联
古诗中,一首诗从头起,往往每两诗句的意义相近或相关联。这样的两个诗句,我们称之为一联,亦称之为“诗联”。例如王维的《相思》一诗: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共有两联。第一、二句为一联;第三、四句为一联。
但在古体诗中,尚有三诗句为一联的诗。诗经中就有“三句联”。例如
葛 覃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
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
是刈是濩,为絺为绤,服之无斁。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
薄污我私,薄澣我衣。
害澣害否,归宁父母。
其中,前四个诗行,每个诗行都是一个三句联(古诗横版排列,通常将一个诗联,写成一个诗行)。注意,在近体诗即格律诗中没有三句联。
诗联的最后一个字即尾字通常就是韵脚。诗《葛覃》前两个诗段的的韵脚分别是:①萋:qi;②喈:ji(同唧);③莫:mo;④斁:du(此处不读yi,否则不合韵,古韵中基本韵母为o和u的字可混押)。该四韵脚不仅各诗段内的相邻两诗行押韵,而且,分别与同诗行中的第一句尾字亦对应押韵(第三诗行不合)。而最后一个诗段中,每一诗行中的两句之尾字均对应押韵。且其中的前两个诗行亦对应押韵。唯最后一个诗行的韵脚“否”“母”为另韵。由此可见,至少在周春秋时代,古人对押韵就已经相当驾轻就熟了。
2、诗段
古诗中,通常将意义完整的含有若干诗联的一段诗,称之为一个“诗段”。例如上面的诗《葛覃》含有三个诗段:前两个诗行为一个诗段,第三、四诗行为一个诗段,最后的三个诗行为一个诗段。在古诗中,诗段往往是在形式上循环重复的诗句集合。例如诗《葛覃》中的前两个诗段,就是如此。再如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窹寐求之。
求之不得,窹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其中,第二诗段、第四诗段、第五诗段,亦具循环重复之特征。
在格律诗中,绝句和律诗是不分诗段的。只有排律即长律分律段,但通常律段与律段之间不留空行。
四、四言古诗的节奏与押韵
上面三节,我们介绍了“押韵”、“节奏”、“联”、“诗段”几个概念。下面我们分析一下四言诗体的节奏。
诗经主要以四言诗句为主,我们先看看诗经的节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其中第二句,按词素亲和关系来看,“河之洲”应为一个三音节音步,但三音节音步可分解成一个单音节音步和一个双音节音步。故而,可将“河”字划出与前面的“在”字,合并为一个音步,这样读起来比较顺口。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
其中,第一句尾字是一叹词“兮”,只能是一个单独的“单音步”,其前的三音步不须拆分。
采|采芣苢(fouyi),薄言|采之。
其中,第一句中开头为两个重叠动词,故应在第一个动词“采”之后略作停顿。这样,第一个动词为一个单音步。其后为一个三音步,乃动宾亲和关系。否则,不讲。小孩子唱儿歌时,遇到开头的双动词,便如此断节(分割节拍)。
四言诗最常用的就是“双音节+双音节”的节奏。但“三音步+单音步”或“单音步+三音步”节奏在古诗中亦时常有之,特别在诗经中。
除了诗经,就是汉、魏时期的四言诗。这里,我们介绍几首,以供品赏与学习。
《与刘伯宗绝交诗》
(汉)朱穆
北山|有鸱,不洁|其羽。
飞|不正向,寝|不定息。
饥则|木览,饱则|泥伏。
饕餮|贪污,腐臭|是食。
填肠|满膆,嗜欲|无极。
长鸣|呼凤,谓凤|无德。
凤之|所趋,与子|异域。
永|从此诀,各自|努力。
该诗的节奏如“|”划分所示。感兴趣者不妨多吟咏几遍,体会一下其节奏。“永|从此诀”若改为“从此|永诀”,便顺口了。之所以出现如此拗口之句,可能与古人说话习惯有关。
下面再看曹操的三首四言诗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燕,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藂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的这三首四言诗,在节奏上还是很通顺的。第一首,基本是两联一换韵。第二首,换韵不规则,或说,“茂”“中”不合韵。第三首,韵脚“天”“年”属换韵。
我们再欣赏一首嵇康的四言诗《赠秀才入军》:
良马|既闲,丽服|有晖。
左揽|繁弱,右接|忘归。
风驰|电逝,蹑景|追飞。
凌厉|中原,顾盼|生姿。
息徙|兰圃,秣马|华山。
流磻|平皋,垂纶|长川。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嘉彼|钓叟,得鱼|忘筌。
郢人|逝矣,谁与|尽言。
以上,已将古诗的基本特征给予论述。其它多言古诗,也都具有这些基本特征。因而,到此便可以开写古诗了。但要注意,在语言运用上要尽量避免使用口语白话,否则就变成“打油诗”或“顺口溜”了。当然,写诗还有更多的技巧。后面,我们将慢慢介绍。
五、古五言诗节奏
这一节,我们重点讨论一下古五言诗的节奏。五言诗乃析离于汉《乐府》。“乐府”本是汉代设置的管理诗歌音乐的政府机构,主要负责采集民间歌曲、整理和管理诗歌乐曲,以及教习歌舞。至南北朝,人们对汉朝“乐府”采集、整理、保存下来的已经失去乐谱的诗歌,作为一种诗体而谓之为《乐府》。这就是《乐府》诗的由来。五言诗最早出现于汉《乐府》中。西汉《乐府》多杂言诗,东汉《乐府》多五言诗。这就是说,到东汉,尽管五言诗仍被纳入《乐府》,但却已经形成一个全新的独立诗体。五言诗句虽然比四言诗句只多了一个字,但从节奏上来说,却增加了音步安排方面的更为灵活、更加广阔的空间。因此,很受诗人的青睐和采用。
下面我们摘录几首作一分析。
《赠妇诗三首》
(汉)秦嘉
其一
人生|譬|朝露,居世|多|屯蹇。
忧艰|常|早至,欢会|常|苦晚。
念当|奉|时役,去尔
遣车|迎子|还,空往
省书|情|凄怆,临食
独坐|空房|中,谁与
长夜|不能|眠,伏枕
忧来|如|寻环,匪席
其二
皇灵|无|私亲,为善
伤我|与|尔身,少小
既得|结|大义,欢乐
念当|远|离别,思念
河广|无|舟梁,道近
临路|怀|惆怅,中驾
浮云|起|高山,悲风
良马|不逥|鞍,轻车
针乐|可|屡进,愁思
贞士|笃|终始,恩义
|日|遥远。|复|空返。|不能|饭。|相|劝勉。|独|辗转。|不可|卷。|荷|天禄。|罹|茕独。|苦|不足。|叙|款曲。|隔|丘陆。|正|踯躅。|激|深谷。|不转|毂。|难为|数。|不可|属。
其三
肃肃|仆夫|征,锵锵|扬|和铃。
清晨|当|引迈,束带|待|鸡鸣。
顾看|空室|中,髣髴|想|姿形。
一别|怀|万恨,起坐|为|不宁。
何用|叙|我心?遗思|致|款诚。
宝钗|好|耀首,明镜|可|鉴形。
芳香|去|垢秽,素琴|有|清声。
诗人|感|木瓜,乃欲|答|瑶琼。
愧彼|赠|我厚,惭此|往物|轻。
虽知|未足|报,贵用|叙|我情。
《疾斜诗二首》
(汉)赵壹
其一
河清|不可|恃,人命|不可|延。
顺风|激|靡草,富贵者|称贤。
文籍|虽|满腹,不如|一囊|钱。
伊忧|北堂|上,骯脏|依|门边。
其二
势家|多|所宜,欬唾|自成|珠。
被褐|怀|金玉,兰蕙|化为|刍。
贤者|虽|独悟,所困|在|群愚。
且各|守|尔分,勿复|空|驰驱。
哀哉|复|哀哉,此是|命|矣夫。
暂录以上几首。按词素亲和关系,我们逐一划分了音步。细心的咏读,你会感到,秦嘉的诗读起来很通顺。而赵义的诗则有个别句子拗口。例如“富贵者称贤”,读起来就不顺口。这是因为,汉语虽然字有四声之分,但句子的语调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构件。通常,五言诗句,其语调的重音落在第三个(字)音节上。而“者”作为词尾字,要读轻音。而此处把它置于语调的重音节上而读重音,所以读起来就感到别扭。那么你会疑问“富贵者称贤”的音步划分,可不可以划为“富贵|者|称贤”呢?回答是“不可。”原因有二:
1、“者”在此为词尾字,与“富贵”二字的亲和力最强,故不可分离。
2、“双音步+单音步+双音步”节奏中的单音步位置上的字,必须具有独立意义,与前后词素(字)的亲和力均等方可,而“者”不具备这个条件。再有“且各守尔分”这个诗句,除了“尔分”二字的亲和力较强,前面的三个字都具有独立的意义,相互之间的亲和力几乎均等。故可以按通顺节奏划分音步,即成“且|各||守||尔分”此种节奏,简化之,就是“且各|守|尔分”。这样读起来,仍然通顺。
五言诗句的通顺节奏,有以下三种:
① 双音步+双音步+单音步;
② 双音步+单音步+双音步;
③ 双音步+三音步(不可分者)
一般不用以下几种节奏:
① 三音步(不可分者)+双音步;
② 单音步+双音步+双音步;
特殊处理者除外。例如第二节我们所举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一诗。其五言诗句则是故意使用“单音步+双音步+双音步”节奏的。这是诗人的个性化处理的结果。
所以,写诗不仅要讲究格式,还必须将格式与诗意结合起来处理,方写得出好的诗篇来。
六、古七言诗节奏
这一节,我们重点讨论一下古七言诗的节奏。七言诗同样是析离于汉《乐府》。虽然它的独立晚于五言诗,但是,七言诗的发展,却来势凶猛,以致后来压倒五言诗,而广被诗人采用。较成熟的七言始于汉魏,它是在五言诗的基础上增加一个音步而得。汉魏晋时期,在诗界五言诗占据着主导地位,七言诗只是一个很不显眼的配角。七言诗在南朝梁代稍有发展,直到近体诗问世之后,方成气候。最早而成形的七言诗,当属曹丕的《燕歌行》。这里,仅抄录几首古七言诗以作节奏分析。
《燕歌行》
(魏)曹丕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为|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故|限|河梁。
[注:该诗三句为一联,乃“三句联”之诗,此乃汉诗一大特点。]
《白纻歌舞诗》
(晋)无名氏
轻躯|徐起|何洋洋,高举|双手|白鹄|翔。
宛若|龙转|乍|低昂,凝停|善睐|容仪光。
如推|若引|留且行,随世|而变|诚|无方。
舞以|尽神|安可|忘,晋世|方昌|乐|未央。
质如|轻云|色如银,爱之|遗谁|赠|佳人。
制以|为袍|余|作巾,袍以|光躯|巾|拂尘。
丽服|在御|会|佳宾,醪醴|盈樽|美且淳。
清歌|徐舞|降|祇神,四座|欢乐|胡或陈。
阳春|白日|风|花香,趋步|明玉|舞|瑶珰。
声发|金石|媚|笙簧,罗褂|徐转|红袖|扬。
清歌|流响|绕|凤梁,如矜|若思|凝且翔。
转盼|遗精|艳|辉光,将流|将引|双燕|行。
欢来|何晚|意|何长,明君|御世|永|歌昌。
《秋思引》
(南朝宋)汤惠休
秋寒|依依|风|过河,白露|萧萧|洞庭|波。
思君|未光|光|已灭,眇眇|悲望|如思何?
《拟行路难(选一)》
(南朝宋)鲍照
奉君|金卮|之|美酒,玳瑁|玉匣|之|雕琴。
七彩|芙蓉|之|羽帐,九华|蒲萄|之|锦衾。
红颜|零落|岁|将暮,寒光|宛转|时|欲沉。
愿君|裁悲|且|减思,听我|抵节|行路难。
不见|柏梁|铜雀|上,凝为|古时|清吹音。
《河中求水歌》
(南朝梁)萧衍
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
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
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
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鬰金|苏合|香。
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
珊瑚|挂镜|烂生光,平头|奴子|提|履箱。
人生|富贵|何所望,恨不|嫁与|东家王。
《东飞伯劳歌》
(南朝梁)萧衍
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
谁家|女儿|对门|居,开颜|发艳|照|里闾。
南窗|北牖|挂名光,罗帷|绮箔|脂粉|香。
女儿|年几|十五六,窈窕|无双|颜如玉。
三春|已暮|花从风,空留|可怜|与谁同。
《燕歌行》
(南朝梁)萧绎
燕赵|佳人|本自|多,辽东|少妇|学|春歌。
黄龙|戍北|花|如锦,玄莵|城前|月|似蛾。
如何|此时|别|夫婿,金羁|翠毦|往|交河。
还闻|入汉|去|燕营,怨妾|愁心|百恨|生。
慢慢|悠悠|天|未晓,遥遥|夜夜|听|寒更。
自从|异县|同心|别,偏恨|同时|成|异节。
横波|满脸|万行|啼,翠眉|渐敛|千重结。
并海|连天|合不开,那堪|春日|上|春台。
乍见|远舟|如|落叶,复看|遥舸|似|行杯。
沙汀|夜鹤|啸|羁雌,妾心|无趣|坐|伤离。
翻嗟|汉使|音尘|断,空伤|贱妾|燕|南垂。
《乌夜啼》
(北朝周)庾信
促柱|繁弦|非|子夜,歌声|舞态|异|前溪。
御史|府中|何处|宿?洛阳|城头|那得|栖!
弹琴|蜀郡|卓家女,织锦|秦川|窦氏妻。
讵不|自惊|长泪落,到头|啼乌|恒夜|啼。
七言诗句节奏,是在五言诗句的节奏前加一个“双音步”而已。即
① 双音步+双音步+双音步+单音步;
② 双音步+双音步+单音步+双音步;
③ 双音步+双音步+三音步(不可分者)
七言诗句的语调重音在第五个(字)音节上。
七、古六言与三言诗节奏
六言诗和三言诗比较少见,但古诗中不乏其篇。下面来看以下几首。
《高句丽》
(南朝梁)王褒
萧萧|易水|生波,燕赵|佳人|自多。
倾杯|覆碗|漼漼,垂手|奋袖|婆娑。
不惜|黄金|散尽,只畏|白日|蹉跎。
《怨歌行》
(南朝梁)庾信
家住|金陵|县前,嫁得|长安|少年。
回头|望乡|泪落,不知|何处|天边。
胡尘|几日|应尽,汉月|何时|更圆。
为君|能歌|此曲,不觉|心随|断弦。
以上两首都是乐府中的六言诗,诗题实际是曲名。《高句丽》、《怨歌行》都是乐府曲名。还有上节所有七言诗的诗题:《燕歌行》、《白纻歌舞》、《秋思引》、《拟行路难》、《河中求水歌》、《东飞伯劳歌》、《乌夜啼》等都是乐府曲名。由上我们看到,六言诗的基本节奏是:
双音步+双音步+双音步
其次就是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所采用的有别常规的节奏:
单音步+双音步+单音步+双音步
这种节奏比较少见。在古诗中,特别杂言诗中亦时有出现。如下面的(南朝)沉约的《八咏诗•登台望秋月》诗中的六言诗句,多采用此节奏。
至于三言诗句的节奏,无非就是两种。即
双音步+单音步
或
单音步+双音步
下面乃苏伯玉的妻子写在盘子中寄给丈夫的诗,故云《盘中诗》,几乎全部是三言诗句了。你不妨自己细读体味一下,然后,自己划分一下音步。
三言诗句子语调的重音在第一个音节(字)上,像《三字经》就属于三言诗了,只不过是为儿童所写的启蒙读物而已。
《盘中诗》
山树高,鸟鸣悲。泉水深,鲤鱼肥。
空仓雀,常苦饥。吏人妇,会夫希。
出门望,见白衣。谓当是,而更非。
还入门,中心悲。北上堂,西入阶。
急机绞,杼声催。长叹息,当语谁?
君有行,妾念之。出有日,还无期。
结巾带,长相思。君忘妾,未知之。
妾忘君,罪当治。妾有行,宜知之。
黄者金,白者玉。高者山,下者谷。
姓为苏,字伯玉。人才多,智谋足。
家居长安身在蜀,何惜马蹄归不数。
羊肉千金酒百斛,令君马肥麦与粟。
(今时人,智不足。与其书,不能读。
当从中央周四角。)
括号内内容不属于诗意,乃告知读法而已。该诗除最后四句为七言句外,其前全部为三言诗句。该诗写于一盘子内,从中央向周边旋转而写(竖书),逆时针旋出。故有“当从中央周四角”之说。可见,苏伯玉的妻子是一个相当有才的女子。
下面是一首乐府杂言诗,含有三言、五言、六言、七言诗句。惟缺四言诗句。可谓杂全也。你不妨自己分析一下其诗句的节奏。
《八咏诗•登台望秋月》
(南朝)沉约
望秋月,秋月光如练。
照耀三爵台,徘徊九华殿。
九华瑇瑁梁,华榱与璧珰。
以兹雕丽色,持照明月光。
凝华入黼帐,清辉悬洞房。
先过飞燕户,却照班姬床。
桂宫袅袅落桂枝,寒露凄凄凝白露。
上林晚叶飒飒鸣,雁门早鸿离离度。
湛秀质兮似规,委清光兮如练。
照愁轩之蓬影,映金阶之轻步。
居人临此笑以歌,别客对之伤且慕。
经衰圃,映寒丛,凝清夜,带秋风。
随庭索以偕素,与池荷而共红。
临玉墀之皎皎,含霜霭之蒙蒙。
车兰 天衢而徒度,轹长汉而飞空。
隐岩崖而半出,隔帷幌而才通。
散朱庭之奕奕,入青琐而玲珑。
闲阶悲寡鹄,沙洲怨别鸿。
文姬泣胡殿,昭君思汉宫。
余亦何为者,淹留此山东。
另外,骚体诗句的节奏,若不含“兮”字,则按上述几节规律划分音步。若含“兮”字,则“兮”字作为一个单音步,其前、其后分开按上述几节规律划分音步。“兮”字前面若是个单音步,可与之合在一起。例如,上诗中就有两句:
湛秀|质|兮|似规,委清|光|兮|如练。
再如项羽的《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又如刘邦的《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四海|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至此,古诗诗句的节奏,无论是齐言诗的还是杂言诗的,已经全部讲完。现在可以在熟读一定量的古诗之基础上,开写非格律诗了。只要你的立意清新、节奏安排得当,你就一定能写出好诗来的。
英语诗歌的基础理论知识
英语诗的节奏(Rhythm):构成英诗节奏的基础是韵律(metre)。在希腊语,“metre”这个字是“尺度(标谁)”的意思。英诗就是根据诗行中的音节和重读节奏作为“尺度(标准)”来计算韵律的。英诗的特点之一是与其他文体不同的排列格式。各诗行不达到每页页边,每行开始词首大写。几行成为一节(stanza),不分段落。各行都要讲究一定的音节数量,行末押韵或不押韵,交错排列。„„音节重读(stressed),非重读(unstressed)。......这就是一种正规的重读形式,在诗歌中即体现为韵律。研究诗歌韵律规则的科学叫作韵律学(Prosody)。
1.音步(Foot):
英诗中这种重读与非重读音节的特殊性组合叫作音步。一个音步的音节数量可能为两个或三个音节,但不能少于两个或多于三个音节,而且其中只有一个必须重读。分析英诗的格律就是将它划分成音步,并区分出是何种音步以及计算音步的数量。这种音步划分叫scansion。根据一首英诗组成的音步数量,每一诗行一个音步称“单音步”(monometer);每一诗行有两个音步的,称“双音步”(dimeter);含有三个音步的,称“三音步”(trimeter);此外还有四音步(tetrameter)、五音步、(pentameter)、六音步(hexameter)、七音步(heptameter)、八音步(octometer)。
Is this | a fast, to keep |The lard or lean| And clean?(Herrick)2.韵律(Metre):英诗的韵律是依据音步包含音节的数量及重读音节的位置而加以区分的。传统英诗的音步有六种:即抑扬格(Lambus)、扬抑格(Trochee)、抑抑扬格(Anapaest)、扬抑抑格(Dactyl)、抑扬抑格(Amphibrach)、及扬扬格(Spondee): 抑扬格(Lambus)⌒ / 扬抑格(Trochee)/ ⌒ 抑抑扬格(Anapaest)⌒ ⌒ / 扬抑抑格(Dactyl)/ ⌒ ⌒ 抑扬抑格(Amphibrach)⌒ / ⌒ 扬扬格(Spondee)/ /(“⌒”非重读音节;“/”重读音节)
A.抑扬格(轻重格)Iambus:是最常见的一种格式,每个音步由一个非重读音节加一个重读音节构成。As fair / art thou / my bon/nie lass, So deep / in luve / am I : And I / will luve / thee still,/ my dear, Till a / the seas / gang dry: Robert Burns(1759-1796): My Luve Is like a Red, Red Rose 注:art=are luve=love bonnie=beautiful a`=all gang=go
上例中为四音步与三音步交叉,可标示为:︶-/︶-/︶-/(︶-)
B.扬抑格(重轻格)Trochee:每个音步由一个重读音节加一个非重读音节构成。
下例中为四音步扬抑格(少一个轻音节),可标示为:-︶/-︶/-︶/-
Tyger!/ Tyger!/ burning / bright In the / forests / of the / night William Blake: The Tyger C.抑抑扬格(轻轻重格)Anapaestic foot: 每个音步由两个非重读音节加一个重读音节构成。如:三音步抑抑扬格︶︶-/︶︶-/︶︶-
Like a child / from the womb, Like a ghost / from the tomb, I arise / and unbuild / it again.D.扬抑抑格(重轻轻格)Dactylic foot: 每个音步由一个重读音节加两个非重读音节构成。如:两音步扬抑抑格-︶︶/-︶︶ ˊTouch her not/ˊscornfully, ˊThink of her/ˊmournfully.--Thomas Hood E.抑扬抑格(轻重轻格)Amphibrach:每个音步由一个非重读音节加一个重读音节再加一个非重读音节构成。如:三音步抑扬抑格︶-︶/︶-︶/︶-︶ 下例中最后一个音步为抑扬格。
Oˊhush thee/myˊbabie/thyˊsire was/a knight.在同一首诗中常会出现不同的格律,格律解析对朗读诗歌有一定参考价值。现代诗中常不遵守规范的格律。
3、自由诗(Free Verse):现代诗中常见的体式,长短不同的诗行存在于同一首诗中,不讲究押韵与格律,只注重诗歌所表达的意象和传递的情感。美国诗人Walt Whitman的<<草叶集>>(Leaves of Grass)中,就采用此格式。二十世纪英美诗歌大量采用自由诗体,接近口语,可谓大胆创新,大概也是诗歌发展的大势所趋吧。
Song of Myself I celebrate myself, and sing myself, And what I assume you shall assume, For every atom belonging to me as good belongs to you.I loafe and invite my soul, I learn and loafe at my ease observing a spear of summer grass.My tongue, every atom of my blood, form’d from this soil, this air, Born here of parents born here from parents the same, and their parents the same, I, now thirty seven years old in perfect health begin, Hoping to cease not till death.Creeds and schools in abeyance, Retiring back a while sufficed at what they are, but never forgotten.I harbor for good or bad, I permit to speak at every hazard.Nature without check with original energy.Notes: a spear of: a piece of school:学说,流派 hazard:chance abeyance: the condition of not being in use for a certain time 惠特曼(Walt Whitman,1819-1892),美国诗人。此诗选自其巨著<<草叶集>>。本文是Song of Myself一诗的第一部分,采用自由诗体,语言接近当时的美国口语。文中I指作者,you指读者,这种写法使读者身临其境,进入作者描写的世界。作者在文中表明人的价值是平等的,同时他把自己融入到自然带给他的启发思考中。
英语诗歌的欣赏
by Wind Gu
英诗浩瀚,篇幅长短不一,长至成集,短至仅句。为使英语学习者了解英诗,特拟此文,从实用角度阐述英诗的欣赏:诗的格律、诗的押韵、诗的体式、诗的评判。
诗以高度凝结的语言表达着人们的喜臺哀乐,用其特有的节奏与方式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诗讲究联想,运用象征、比喻、拟人等各种修辞手法,形成了独特的语言艺术。(有关修辞手法可参考相关书籍)。
一、诗的格律
“格律是指可以用脚打拍子的节奏”,是每个音步轻重音节排列的格式,也是朗读时轻重音的依据。而音步是由重读音节和非重读音节构成的诗的分析单位。重读音节为扬(重),在音节上用“ ”或“ˊ”标示,非重读音节为抑(轻),在音节上用“︶”标示,音步之间可用“/”隔开。以下是五种常见格式:
1. 抑扬格(轻重格)Iambus:是最常见的一种格式,每个音步由一个非重读音节加一个重读音节构成。As fair / art thou / my bon/nie lass, So deep / in luve / am I : And I / will luve / thee still,/ my dear, Till a` / the seas / gang dry: Robert Burns(1759-1796): My Luve Is like a Red, Red Rose 注;art=are luve=love bonnie=beautiful a`=all gang=go 上例中为四音步与三音步交叉,可标示为:︶ /︶ /︶ /(︶)
2.扬抑格(重轻格)Trochee:每个音步由一个重读音节加一个非重读音节构成。
下例中为四音步扬抑格(少一个轻音节),可标示为: ︶/ ︶/ ︶/
Tyger!/ Tyger!/ burning / bright In the / forests / of the / night William Blake: The Tyger
3. 抑抑扬格(轻轻重格)Anapaestic foot: 每个音步由两个非重读音节加一个重读音节构成。如:三音步抑抑扬格︶︶ /︶︶ /︶︶
Like a child / from the womb, Like a ghost / from the tomb, I arise / and unbuild / it again.4. 扬抑抑格(重轻轻格)Dactylic foot: 每个音步由一个重读音节加两个非重读音节构成。如:两音步扬抑抑格 ︶︶/ ︶︶ ˊTouch her not / ˊscornfully, ˊThink of her / ˊmournfully.--Thomas Hood
5. 抑扬抑格(轻重轻格)Amphibrach:每个音步由一个非重读音节加一个重读音节再加一个非重读音节构成。如:三音步抑扬抑格︶ ︶/︶ ︶/︶ ︶
下例中最后一个音步为抑扬格。
O ˊhush thee / my ˊbabie / thy ˊsire was / a knight.在同一首诗中常会出现不同的格律,格律解析对朗读诗歌有一定参考价值。现代诗中常不遵守规范的格律。
二、诗的押韵 押韵是指通过重复元音或辅音以达到一定音韵效果的诗歌写作手法。1. 尾韵:最常见,最重要的押韵方式。
1)联韵:aabb型。I shot an arrow into the air, It fell to earth, I knew not where;For, so swiftly it flew, the sight Could not follow it in its flight.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 The Arrow and the Song
2)交叉韵:abab型。Sunset and evening star, And one clear call for me!And may there be no moaning of the bar, When I put out to sea, Alfred Tennyson(1809-1892): Crossing the Bar
3)同韵:有的诗押韵,一韵到底,大多是在同一节诗中共用一个韵脚。
如下例就共用/i /为韵脚。The woods are lovely, dark and deep, But I have promises to keep, And miles to go before I sleep, And miles to go before I sleep.Robert Frost(1874-1963): 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
2. 头韵:是指一行(节)诗中几个词开头的辅音相同,形成押韵。下例中运用/f/、/b/与/s/头韵生动写出了船在海上轻快航行的景象。
The fair breeze blew, the white foam flew, The furrow followed free, We were the first that ever burst Into that silent sea.T.S.Coleridge: Rime of the Acient Mariner
3.内韵(同元音):指词与词之间訽因的重复形成的内部押韵。下面一节诗中/i/及/iη/重复照应,呈现出一派欢乐祥和的气氛。Spring, the sweet spring, is the year’s pleasant king;Then blooms each thing, then maids dance in a ring, Cold dath not sting, the pretty birds do sing: Cuckoo,jug-jug,pu-we,to-witta-woo!Thomas Nashe(1567-1601): Spring, the Sweet Spring
三、诗的体式
有的诗分成几节(stanza),每节由若干诗行组成(每行诗均以大写字母开头);有的诗则不分节。目前我们常见的诗体有:
1. 十四行诗(Sonnet),源于中世纪民间抒情短诗,十三、十四世纪流行于意大利,意大利彼特繽克(Petrarch)为代表人物,每行十一个音节,全诗一节八行,加一节六行,韵脚用abba, abba, cdcdcd(cdecde)。前八行提问,后六行回答。后来,怀亚特(Thomas Wyatt,1503-1542)将十四行诗引人英国,五音步抑扬格,全诗三个四行一个二行,前三节提问,后二句结论。斯宾塞(Edmund Spenser,1552-1599)用韵脚 abab, bcbc,cdcd,ee。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用韵脚abab,cdcd,dfdf,gg,称英国式或莎士比亚式。举例见本文第四部分。
十四行诗(sonnet):过去也曾音译为《商籁诗》。十四行,抑扬格,五音步用作全诗的形式。首先出现于意大利,16世纪中传入英国,为伊丽莎白时代(伊丽莎白一世在位时期为1558一1603)文人所宠爱,莎士比亚、斯宾塞及西德尼(sidney)全都写下过著名的十四行诗。18世纪十四行诗曾受到冷落。但后又被浪漫派诗人济慈、沃兹沃斯等人所复兴,以后许多诗人也多所采用。
英国十四行诗有两种类型:意大利式(Petrarvhan)及莎士比业式(Shakesperoan)(英国式)。
A.意大利式十四行诗:模仿意大利诗人皮特拉克(Petrarch)所创的样式,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八行(TheOctave),由的个四行诗体(Quatrains)组成,韵脚是abbaabba;第二部分六行(The Sestet),韵脚可有不同形式。按严格的意大利十四行诗体,在前八行结尾诗意应告一段落,而后六行又转入新的诗意。
B.莎士比亚式十四行诗:由三个四行诗体组成,韵脚交替进行。最后是押韵的双行诗体。整个韵脚是ababcdcdefefgg。在莎士比亚式十四行诗中意境一气呵成,直到最后双行体,为全诗高潮。除莎士比亚外,其他诗人也采用此种形式。
SONNET 21
So is not with me as with that Muse, Stirr'd by a painted beauty to his verse, Who heaven itself for ornament doth use And every fair with his fair doth rehearse,Making a couplement of proud compare,With sun and moon, with earth and sea's rich gems.With April's first-born flowers, and all things rare That heaven's air in this huge rondure hems.O, let me true in love, but truly write, And then believe me, my love is as fair
As any mother's child, though not so bright As those gold candles fix'd in heaven’s air.Let them say more that like of hearsay well;I will not praise that purpose not to sell.(Shakespaere)
《十四行诗集》第21首
我的诗神①并不像那一位持神
只知运用脂粉涂抹他的诗句,连苍穹也要搬下来作妆饰品,罗列每个佳丽去称赞他的佳丽,用种种浮夸的比喻作成对偶,把他之太阳、月亮、海陆的瑰宝,四月的鲜花,和这浩荡的宇宙
蕴藏在它的怀里的一切奇妙。
哦,让我既真心爱,就真心歌唱,而且,相信我,我的爱可以媲美
任何母亲的儿子,虽然论明亮
比不上挂在天空的金色烛台。
谁喜欢空话,让他尽说个不穷;
我志不在出售,自用不着祷颂。
见《梁宗岱译诗集》,第107页,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①(原
译注)诗神:即诗人,下面用男性代词“他”字。
2. 打油诗(Limericks):通常是小笑话甚至是胡诌,一般没有标题也无作者姓名,含有幽默讽刺性,常运用双关,内韵等手法。每首诗五个诗行,押韵为aabba,格律以抑扬格和抑抑扬格为主。1)There was a young lady of Nigger Who smiled as she rode on a tiger;They returned from the ride With the lady inside, And the smile on the face of the tiger.2)A tutor who taught on the flute Tried to teach two tooters to toot, “Is it harder to toot, or Said the two to the tutor, To tutor two tooters to toot?”
3. 无韵体(Blank Verse):五音步抑扬格,不押韵诗体。Across the watery bale , and shout again, Responsive to his call,--with quivering peals, And long halloos, and screams, and echoes loud.Redoubled and redoubled:concourse wild Of jocund din!
William Wordsworth: There Was a Boy
4. 自由诗(Free Verse):现代诗中常见的体式,长短不同的诗行存在于同一首诗中,不讲究押韵与格律,只注重诗歌所表达的意象和传递的情感。美国诗人Walt Whitman的<<草叶集>>(Leaves of Grass)中,就采用此格式。例子见第四部分。
I'm not sure how many people will be interested in Poem nowadays.Now even I am having no time apprecating poems because of my daily work.One should be relaxed and patient when reading the poems, trying to grasp the meanings between the lines.This article was firstly written three years ago when I was so curious and interested in English language and poems.I put it here in dribs and drabs is that I know it is easier for people to read a short passage at a time.四、诗的评判
对一首诗,个人的感受会有不同。节奏流畅,语言精炼,联想新颖的诗可算是 好诗。堆砌词藻,一味抒发感情而无实际内容的诗,只能是下乘的诗。二十世纪英美诗歌大量采用自由诗体,接近口语,可谓大胆创新,大概也是诗歌发展的大势所趋吧。以下通过三首诗的分析看诗的评判。
1. That Time of Year That time of year thou may’st in me behold When yellow leaves,or none,or few, do hang Upon those boughs which shake against the cold, Bare ruined choirs where late the sweet birds sang, In me thou see’st the twilight of such day As after sunset fadeth in the west, When by and by black night doth take away, Death’s second self, that seals up all in rest.In me thou see’st the glowing of such fire, That on the ashes of his youth doth lie.As the deathbed whereon it must expire, Consumed with that which it was nourished by.This you perceivest, which makes thy love more strong, To love that well which thou must leave ere long.Notes:may’st:may behold:see late:no long ago thou:you see’st:see fadeth:fades doth:does seals up all at rest:彻底埋葬
thy:your perceivest: perceive ere long: before long
此诗是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 1564-1616)的一首十四行诗。作为英国文学巨匠,他以37部剧作和154首十四行诗屹立于世界文坛。
此诗为五音步抑扬格,每个诗行格律为:︶ /︶ /︶ /︶ /︶ /。
全诗涉及衰老、死亡及爱情问题。前十二行:通过描写深秋的树枝黄叶凋零,曾是百鸟争鸣的歌坛,联想到自身青春会如夕阳消逝在远方,被黑夜吞没;自身的青春会如将尽的柴火奄奄一息,被曾滋养过它的火焰焚化。其中choirs(歌坛),deathbed(灵床)使用暗喻手法,同时又用夕阳和柴火象征人的衰老死亡。最后两行:点题,人们对即将永别的东西会更珍惜。本文动词变化具有明显的伊利沙白时代的特点。2. The Daffodils 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 That floats on high o’er vales and hills, When all at once I saw a crowd, A host of golden daffodils;Beside the lake, beneath the trees, Fluttering and dancing in the breeze.Continuous as the stars that shine And twinkle on the Milky Way, They stretched in never-ending line Along the margin of a bay: Ten thousand saw I at a glance, Tossing their heads in sprightly dance.The waves beside them danced;but they Outdid the sparkling waves in glee: A poet could not but be gay, In such a jocund company: I gazed---and gazed---but little thought What wealth the show to me had brought:
For oft, when on my couch I lie In vacant or in pensive mood, They flash upon that inward eye Which is the bliss of solitude;Ans then my heart with pleasure fills, And dances with the daffodils.Notes: a crowd, a host of: many sprightly:happy glee:joy
jocund:happy bliss:complete happiness pensive:sadly thoughtful
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1770-1850),十九世纪初英格兰北部湖区三大
“湖畔派诗人”(浪漫主义)之一。此诗向我们描绘了一幅美好的自然景象,同时抒发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欢。黄水仙据说是威尔士国花(1282年,威尔士归顺英格兰,被封公国),在英国广泛栽种,春季开花,花期不长。有许多关于黄水仙的诗歌,这首诗无疑是脱颖而出的。
全诗语言精炼,通俗易懂,四音步抑扬格,分四节(stanza),每节6行,每节押韵均为ababcc。
第一节写诗人孤寂时外出散步,偶遇水仙;第二节写水仙争相开放,千姿百态;第三节,诗人看到这景象感到欣喜异常;第四节写诗人在日后忧郁时,回想当时情景,又让他心中充满了欢乐,随着水仙跳起舞来。
3.Song of Myself I celebrate myself, and sing myself, And what I assume you shall assume, For every atom belonging to me as good belongs to you.I loafe and invite my soul, I learn and loafe at my ease observing a spear of summer grass.My tongue, every atom of my blood, form’d from this soil, this air,Born here of parents born here from parents the same, and their parents the same, I, now thirty seven years old in perfect health begin, Hoping to cease not till death.Creeds and schools in abeyance, Retiring back a while sufficed at what they are, but never forgotten.I harbor for good or bad, I permit to speak at every hazard.Nature without check with original energy.Notes: a spear of: a piece of school:学说,流派 hazard:chance abeyance: the condition of not being in use for a certain time
惠特曼(Walt Whitman,1819-1892),美国诗人。此诗选自其巨著<<草叶集>>。本文是Song of Myself 一诗的第一部分,采用自由诗体,语言接近当时的美国口语。
文中I指作者,you指读者,这种写法使读者身临其境,进入作者描写的世界。作者在文中表明人的价值是平等的,同时他把自己融入到自然带给他的启发思考中。
从上看出,诗歌的欣赏评判并非可望而不可及,关键要抓住诗中的意象,了解其语义,以便把握诗的大意。纵然每个人的读后感会有不同,但每个人都会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诗歌带来的美和精神上的共鸣。
诗歌基本知识
目的、要求: 了解诗歌基本知识 重点、难点:
掌握诗歌欣赏的基本要求
教学过程
第三篇:英国文学选读(推荐)
文学体裁:诗歌poem 小说novel 戏剧drama Origin起源: Christianity 基督教 bible 圣经
Myth 神话 The Romance of king Arthur and his knights 亚瑟王和他的骑士
一、The Anglo-Saxon period(449-1066)
1、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分类: pagan(异教徒)Christian(基督徒)
2、代表作:
3、Alliteration 押头韵(写作手法)
例子: of man was the mildest and most beloved, To his kin the kindest, keenest for praise.二、The Anglo-Norman period(1066-1350)Canto 诗章
1、romance 传奇文学
2、代表作:
三、Geoffrey Chaucer(1340-1400)杰弗里.乔叟时期
1、“the founder of English poetry”(英国诗歌之父)
2、heroic couplet 英雄双韵体:a verse unit consisting of two rhymed lines in iambic pentameter(五步抑扬格).3、代表作:
大致内容:The pilgrims are people from various parts of England, representatives of various walks of life and social groups.朝圣者都是来自英国的各地的人,代表着社会的各个不同阶层和社会团体
小说特点:Each of the narrators tells his tale in a peculiar manner, thus revealing his own views and character.这些叙述者以自己特色的方式讲述自己的故事,无形中表明了各自的观点,展示了各自的性格。小说观点:He believes in the right of man to earthly happiness.He is anxious to see man freed from superstitions and a blind belief in fate.他希望人们能从迷信和对命运的盲从中解脱出来。
4、Popular Ballads 大众民谣 :A story holds in 4-line stanzas with second and fourth line rhymed.Ballads are anonymous narrative songs that have been preserved by oral transmission.歌谣是匿名叙事歌曲,一直保存着口头传播的方式
代表人物:Bishop Thomas Percy 托马斯.帕希主教
代表作:Robin Hood and Allin-a-Dale 罗宾汉和阿林代尔
四、The Renaissance(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
(Greek and Roman)戏剧drama 诗章canto
The term Renaissance originally indicated a revival of classical(Greek and Roman)arts and sciences.文艺复兴最初是指经典艺术和科学在英国的复兴。
The epoch of Renaissance witnessed a particular development of English drama.在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戏剧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1、key word: humanism: admires human beauty and human achievement
2、代表人物:
1)、Thomas More 托马斯.莫尔
2)、Francis Bacon 弗朗西斯.培根 第一个散文家 3)、Thomas Wyatt 托马斯.怀亚特 引入十四行诗的第一人
Sonnet(十四行诗):form of poetry intricately rhymed(间隔押韵)in 14 lines iambic pentameter 4)、Edmund Spenser 埃德蒙.斯宾塞 poet’s poet(诗人中的诗人)< The Fairy Queene>《仙后》(epic poem 史诗)5)、Christopher Marlowe 克里斯托弗.马洛
blank verse(无韵体:不押韵的五步抑扬格)是十六世纪英国戏剧的主要表现形式。
6)、William Shakespeare 威廉姆.莎士比亚 戏剧 drama 四大悲剧:
五、The period of Revolution and Restoration(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与王权复辟
prose 散文
1、文学特点:The Puritans believed in simplicity of life, disapproved of the sonnets and the love poetry, breaking up of old ideals.清教徒崇尚俭朴的生活、拒绝十四行诗和爱情诗、与旧思想脱离。
2、代表人物:
1)、John Donne 约翰.多恩 “metaphysical poets”(玄学派诗人)的代表人物
sonnet 十四行诗 《Death be not proud》
作品特点:① strike the reader in Donne’s extraordinary frankness and penetrating realism.(坦诚的态度和现实描绘)
② novelty of subject matter and point(新颖的题材和视角)③ novelty of its form.(新颖的形式)
2)、John Milton 约翰.弥尔顿 a great poet 诗人(blank verse)
《失乐园》 “Satan is not a villain”撒旦不是坏人
《复乐园》
六、The Age of Enlightenment(18世纪)启蒙运动
prose 散文
1、Emphasized formality or correctness of style, to write prose like Addison, or verse like Pope.强调正确的格式和写作规范,像艾迪生一样创作散文,和蒲柏一样创作诗歌。
The Enlightenment was an expression of struggle of the then progressive class of bourgeoisie against feudalism.启蒙运动实际上是当时先进的资产阶级同落后的封建主义斗争的一种形式。
The enlighteners repudiate the false religious doctrines about the viciousness of human nature, and prove that man is born kind and honest, and if he becomes depraved, it is only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corrupted social environment.启蒙主义者颠覆了宗教所宣扬的人类本恶的观点;论证了人生诚实而友善,而腐化堕落则是后天腐败的社会环境所致。
Contrary to all reasoning, social injustice still held strong, found the power of reason to be insufficient, and therefore appealed to sentiment as a means of achieving happiness and social justice.无论怎样讲究理性,社会不平等现象仍然普遍存在,理性的力量明显不足。因此呼吁把情感的诉求作为一种谋求幸福和社会公平的手段。
2、18th century 文学的三个方面:Classicism(古典主义)、revival of romantic poetry(新兴的浪漫主义诗歌)、beginnings of the modern novel(刚启萌的现代派小说)
3、代表人物:
1)、Daniel Defoe 丹尼尔.笛福 realistic novel 现实主义小说
Novel:
2)、Jonathan Swift 乔纳森.斯威夫特
作品特点:no visible sign of anger, nor raising the voice;the tone is cold, restrained, ironic, varied only by some flashes of fooling when Swift’s sense of the ridiculous gets the better of him.努不动颜,骂不扬声,语调冷酷,锋芒暗藏,讽刺辛辣,仅在讽喻之情难以抑制时才偶露揶揄之态。
七、the Romantic Period(1798-1832)浪漫主义
散文 prose
1、前浪漫主义代表人物:William Blake 威廉.布莱克 诗人
Robert Burns 罗伯特.彭斯 苏格兰诗人
Pre-Romanticism was greatly influenced by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and the French Revolution 前浪漫主义极大地影响了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
2、教育意义Educational:liberty, equality and fraternity 自由,平等,博爱
3、开始的标志:beginning with the publication of William Wordsworth’s
4、lake poets(湖畔派诗人):Coleridge Southey Wordsworth
5、代表人物:
1)、William Wordsworth 威廉.华兹华斯 poet-laureate(桂冠诗人)
With S.T.coleridge, they jointly published the “Lyrical Ballads”.与s.t.coleridge一起,联合发表了“抒情民谣” 作品特点:simplicity and purity of the language, fighting against the conventional forms of the 18th century poetry 简单而纯洁的语言,反传统形式的18世纪诗歌
2)、Lord Byron 拜伦
3)、Percy Bysshe Shelley 雪莱
《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drama 戏剧
4)、John Keats 济慈 poet 诗人
第四篇:英国文学 女性主义
近代英国文学中女性主义思想的嬗变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简·奥斯汀、勃朗特姐妹、盖斯凯尔夫人、乔治·艾略特和弗吉尼亚·伍尔夫等女性作家在她们作品中反映出的女性主义思想,试图研究近代英国文学中女性主义思想的嬗变以及所经历的过程和社会意义。
关键词:英国女性文学 女性主义思想嬗变
简·奥斯汀作品中对女性智力的肯定
19世纪的英国妇女地位非常卑微,在经济、政治,甚至在受教育方面的权利都被限制。与男性相比,妇女被认为天生智力低劣,而且当时绝大多数妇女似乎也承认这种观念,她们对自己的卑微地位毫无自觉意识。简·奥斯汀却以自己的创作实践为女性争取到她们应有的空间。她的作品充分肯定了女性的智力,认为妇女和男人一样智力发达,女性甚至比男性更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她一反传统文学中正面主人公都为男性的模式,将不少女性提升为作品中的主人公。她笔下的这些女主角们不再是以“花瓶”的面貌出现,而是理性、美德和智慧的化身,她们代表了既敏感又富有思想的年轻一代女性独立的个体,都经历了从不完美到完美这样一个过程。奥斯汀在作品中着意于表现女性作为与男性完全平等的“人”的性格魅力,并且她把长期处于边缘的失势地位的女性作为全知视角下的限制性叙述角度,唤醒了女性沉睡已久的主体意识,由此,奥斯汀使英国女性文学的主体意识提前半个世纪被表现出来。
在某种意义上说,简·奥斯汀是一位女权主义者。在她那个时代,妇女是不允许按部就班地接受教育的,小说《曼斯菲尔德庄园》中,埃德蒙·伯特伦去的伊顿公学以及牛津和剑桥这样的学校都是不会朝妇女敞开大门的。像小说《曼斯菲尔德庄园》中男爵的妻子伯特伦太太,《理智与情感》中的米德尔顿女士,《爱玛》中的埃尔顿太太这样的上层社会的个别女性才有机会接受一些非家政性的教育,如绘画、唱歌、乐器演奏以及语言学等,但她们掌握这些技能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取悦自己的丈夫。结婚以后,她们的这些技能将会逐渐被荒废。但在小说《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班尼特则表现出相反的态度,她认为弹琴完全是无所谓的事情。小说《苏珊女士》的女主人公更是有着愤世嫉俗的观点,认为自己尚未成年的女儿弗雷德丽卡所接受的教育不过是在今后找丈夫过程中为自己增加些魅力,甚至认为女子所掌握的这些技能纯粹多余。简·奥斯汀通过笔下的这些妇女形象说明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造成了女人这样的境遇,因此她创作的女性形象不仅对女性文学,而且对整个英国文学史都具有重要意义。
当然,简·奥斯汀的作品始终是在爱情的领域——当时女性唯一能表现出女性意识觉醒的空间。她笔下的女性都是平等爱情的呼唤者,这在妇女处于被轻视和贬抑的社会无疑代表了女性自觉意识的最强音。不过她们在爱情领域里还是处于被动的地位,她们只是安静地等待男性的求婚,缺少主动出击的勇气和魄力,而且全无谋职以求经济独立的想法与愿望,仅仅停留在空谈感情的水平上。
勃朗特姐妹作品中对女性独立人格的确立
如果说是简·奥斯汀的作品把女性推向文坛的中心,那么继之而起的勃朗特姐妹的作品则成为英国文学史上的里程碑,也成为世界女性文学的转折点,因为她们的作品宣告了女性意识的真正觉醒。勃朗特姐妹率先提出了女性独立人格的问题,并指出独立的人格是建立在经济独立的基础之上的。她们的作品深入到女性的内心世界,凸现了女性自尊自爱的美好人格。
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独立人格的代表当首推夏洛蒂·勃朗特所创作的小说《简·爱》里的女主人公。这部小说叙述了一个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不断奋斗的孤女的故事。在小说中,简·爱是一个新型女性,她改变了英国传统女性中温柔可爱、逆来顺受的形象。她出生贫穷,貌不惊
人,但坚决反对压迫屈辱的行为,始终捍卫自己的独立人格,并最终以和罗切斯特先生的美满爱情结局表达出作者对爱情、理想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通过这个人物,夏洛蒂更多地否定了当时社会男性与女性角色的差别,正如作品中简·爱对罗切斯特所说,“在人格上我们是平等的。”这种平等意识显然是英国文学中女性意识的一大进步,它使得女性意识从对女性特点的强调转到了对女性作为人的价值的强调;从对女性修养、尊严等的强调,转到了对女性真挚、坦诚和独立人格的强调;从对女性的社会认知度等外在价值的强调,转到了对女性内在情感价值的强调。夏洛蒂试图透露这样一个信息:我虽不是一个你们所喜爱的女性,但我并不因此而自卑。我身材矮小,相貌不扬,但我独立,自尊。勃朗特姐妹认为女性最可悲之处正在于没有一个独立的生活目标。因此,从对女性智力的肯定和对女性性别角色的强调到对女性独立人格的强调,是简·奥斯汀到勃朗特姐妹的作品的变化和发展。
然而,无论是简·奥斯汀还是勃朗特姐妹都只是在家庭或是在经济领域内关照女性的觉醒,而没有拓展到深入而更广泛的社会领域即政治层面。要真正为女性找到有力的支点,必须在社会意识下反映女性意识的自觉性,盖斯凯尔夫人首先做到了这一点。
盖斯凯尔夫人作品中逐渐走向社会的女性
在男权社会中除了家庭生活以外,女性几乎全部的社会领域都被男性控制和垄断。女性无论在道德和人格上多么自立,都始终无法彻底改变她们的从属地位。其主要原因就是她们与社会政治处于隔绝状态,只有主动参与广泛的社交与政治生活,女性才有可能取得根本的自主地位。盖斯凯尔夫人的作品描写了一群逐渐走向社会领域的女性,她在简·奥斯汀和勃朗特姐妹探索的基础上,把女性意识纳入了社会的轨道,与现实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实现了女性意识社会化的突破。
在《玛丽巴顿》和《南方与北方》中,盖斯凯尔夫人把女性意识的自觉性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使女性意识摆脱了以往狭小而闭塞的情感体验,为女性意识的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社会领域。作品中的玛丽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与爱玛有几分相似,不过爱玛的成熟是为自己造了一面镜子,通过自我反省、自我批判和自我剖析来实现,而玛丽的迷途知返则是把社会作为自己判断的参照对象,她把自己的爱恋者放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予以考察,这种爱情本身带有更多的理性思考和对社会现象的权衡,这是妇女参与社会思考的开始。
盖斯凯尔夫人的作品不仅把女性带入了社会,而且还表现了女性在社会政治领域中的能力和素质。她笔下女性的成长和觉醒主要依靠的是自身的力量,她们的思想成熟代表着传统社会观念向新的价值观念体系的转变。通过作品中女主人公的成长和自我意识的觉醒,盖斯凯尔夫人意欲说明女性意识和社会意识应同步发展,这是她对女性参与社会生活能力的充分肯定。
乔治·艾略特作品中独特的女性意识
乔治·艾略特的作品融入了同时代女性写作的主流,述说着女性琐碎的婚姻故事与心灵体验。她的作品蕴涵着独特的女性意识:作者除了把女性细微的心灵空间和边缘地位归咎于男权社会的无情压制外,还把矛头直接指向女性群体本身,即对女性自身弱点与不足进行剖析和展示。乔治·艾略特的小说就像一面镜子反映了人们的真实生活,展示了女性的价值,揭示了生活的真谛。尽管作品主题很一般,但它所蕴涵的深刻道德感和现实意义却对当时的作家和读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她的前期小说主题多涉及情感、宗教与人性的冲突,不断突出“心中的神灵”善之美德对人的影响,但在她后期作品中,女性的命运成了她创作的主题。她以严肃的创作态度全面而深刻地探讨了女性的处境、体验和对生活的看法,揭示了女性与男性各自的弱点以及由于环境的限制,不能实现各自的远大抱负。如在小说《米德尔马契》中,艾略特对女主人公的内在精神与心灵进行了探索与挖掘,控诉了男权社会对女性精神的残酷统治和对女性理想的扼杀,祭奠
了幻灭后灵魂的升腾与凝重。艾略特以一个知识女性的身份和体验在小说里指出,女人可以用知识来拓宽心灵,指导自己的行为和想法,但“为了保障社会和家庭生活的安全,这些主张自然不宜当真实行”。小说中女性的这种边缘状态既是男权社会压制的结果,又是女性自身历史积淀的集体无意识所导致的。
在艾略特的作品中女性人物总是极为优秀,她们虽是男性主宰的社会制度的受害者,不得不屈从于世俗习惯并放弃自己的远大理想,但她们能“在自己有限的活动领域里获得心灵上的成功”。她们虽不能在公众的、社会的领域发挥出她们的作用,但她们能以间接的方式对周围的男性施加影响,并借助男性在社会各个领域发挥作用,间接地实现自身的价值并推动社会的民主进程。因此,女性对男性人生的影响是艾略特作品中的一个常见主题。
在作品中,艾略特用自己的成就证实了女性能摆脱诸多限制并获得史诗般的成就,但要在男性主宰的世界里获得成功需要非凡的勇气和坚强的毅力。大多数女性没有足够的选择余地,不得不屈从于传统的世俗力量。在此,作者表明了她鲜为人知的女权主义观点,即女性要取得真正的平等并实现自身的价值,不仅要打破社会强加在她们身上的枷锁,摧毁一切世俗障碍,还要摆脱自己给自己套上的链条,以真实的自我展现自己,并改变对自身价值的认识。
弗吉尼亚·伍尔夫作品中的女权意识
与前面几位女性作家相比,弗吉尼亚·伍尔夫是一个激进的女权主义者。她一生都在通过写作和演讲、语言和行动来建立和完成自己的伟大事业。她不仅要反对男性文化的压迫,解除男权思想的束缚,求得与男性和解式的“平权”,而且还不时想通过与男性对抗来解决现实存在的男女不平等的问题。在作品中,她首次提出了女性写作是有别于男性的“性别写作”,公开向以男性写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创作领域挑战。由此,弗吉尼亚·伍尔夫掀起了一场女权主义思想的革命。
作为系统地把女权主义思想引入文学批判的第一人,她的《一间自己的房子》和《三个基尼金币》成为后世女权论者的典范著作。《一间自己的房子》是她妇女意识与女权思想的重要论著,在其中她提出了“双性同体”的创作思想,唱响了女权主义的号角,成为女性主义作品的经典。从此,“自己的屋子”为女性写作打开了新天地,这是妇女写作史上一座里程碑式的“建筑”。《三个基尼金币》是伍尔夫向男性政治宣战的宣言书。她以缜密的逻辑思维、睿智的思想维度和辛辣讽刺夸张的笔法,通过捐赠三枚旧金币给名誉司库这样一个事实,以书信体的形式对男性热衷战争的法西斯本质进行了深刻批判,对妇女与政治、文化、职业和教育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提供文件的方式批驳了男性特权、男性偏见、男性虚荣与男性主宰,指出战争的别名就是政治,将战争与政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伍尔夫对于战争的控诉也就势表现出对于男权政治的控诉。她的女性主义思想是如此深刻和犀利,树立了女性反抗男性社会的一面旗帜。
在控诉女性的自我被社会排挤得几乎消失,在痛心于女性的自我被女性几乎全部抛弃的同时,伍尔夫一直试图探索一条重塑女性自我、恢复女性社会地位和树立女性坚强自信的道路。怎样才能“成为自己”是摆在伍尔夫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女性要真正成为“自己”最重要的前提是要获取必要的物质条件,只有这样,女性才能最终摆脱历史和现实强加给她的不利地位。
首先,要拒绝臣服,要克服自我贬抑和妄自菲薄的心理。如果说获取必要的物质条件是恢复女性社会地位的必要前提,那么克服女性对自己的自我贬抑、妄自菲薄的态度就是真正树立女性自信的前提,而这两者都是重塑女性自我意识的先决条件。其次,要建立女性自己的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表现为一种复杂的力量,一种独特的创造力,“这种创造力是数千年来最严厉的规矩换来的,没有别的东西可以代替。”最后,要走出封闭的、狭小的个人世界。假如女性能勇敢地走出私人的领地,走向广阔的公共社会生活,那么女性的“独立”就指日可待,女性真正“成为自己”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伍尔夫表述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关于女性的观点体系。她所主张的女性“成为自己”,实质上是要建立一种自足而又开放的女性自我,这样一种自我既独立,又与男性、与整个世界有着相互依赖和相互促进的关系,正是这一质朴的思想对后世的女权主义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五篇:英国文学推荐作品
Byron: I.Major Works Manfred,《曼弗雷德》, 1817, a verse drama Don Juan,《唐璜》, 1819–24, a verse mock epic on contemporary English Society Childe Harold’s Pilgrimage,《恰尔德·哈罗德游记》, a verse narrative Sherlly: II.Major Works i.Prometheus Unbound, 1819, 《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ii.Ode to the West Wind, 1819, 《西风颂》 1.Aeschylus’s Prometheus Bound
《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Keats III.Main Works On First Looking into Chapman’s Homer, 初读查普曼译菏马史诗有感
Endymion, 安狄米恩
Lyrics: To Autumn, 秋颂
Unfinished: Hyperion, 许佩里恩
Lamia, Isabella, The Eve of St.Agnes, and Other Poems.including:
Ode on a Grecian Urn, 希腊古瓮颂
Ode on Melancholy, 忧郁颂 Ode to a Nightingale, 夜莺颂
Isabella, 伊莎贝拉
The Eve of St.Agnes, 圣亚尼节前夜
Walter Scott Minstrelsy of the Scottish Border The Lay of the Last Minstrel Marmion Marmion
Bride of Lammermoor,《拉马摩尔的新娘》 Ivanhoe,《艾凡赫》
Rob Roy,《罗布·罗伊》
The Heat of Midlothian,《中洛辛郡的心脏》 The Antiquary,《古董家》
The Talisman--A Tale of the Crusaders,《护符》 Waverley,《威弗利》 Jane Austen: V.Major Works Sense and Sensibility, 1811,《理智与情感》 Pride and Prejudice, 1813,《傲慢与偏见》 Mansfield Park, 1814,《曼斯菲尔德花园》 Emma, 1816,《爱玛》
Northanger Abbey, 1818,《诺桑觉寺》 Persuasion, 1818,《劝导》 III.<狄更斯>Dickens’s Novels
i.Three periods The Pickwick Papers,1836,《匹克威克外传》 Oliver Twist,1837,《雾都孤儿》
The Old Curiosity Shop,《老古玩店》 American Notes,(1842),《旅美札记 》 A Christmas Carol,(1843),《圣诞欢歌》
The Chimes, 《钟声》
The Cricket on the Hearth,《炉边蟋蟀》 Dombey and Son,(1846-1848),《董贝父子》 David Copperfield,(1849-1850),《大卫·科波菲尔》 Bleak House, , 《荒凉山庄》
Hard Times, 《艰难时世》 Little Dorrit,(《小杜利特尔》
A tale of Two Cities 《双城记》, 1859 Great Expectations《远大前程 / 孤星血泪 / 孤星奇缘》, Our Mutual Friend《我们共同的朋友》, The Mystery of Edwin Drood,(1870)萨科雷
III.Major Works Vanity Fair, 《名利场》,1847
Pendennis, 《潘登尼斯》,1850
Henry Esmond,《亨利埃斯蒙德》, 1852 The Newcomes, 《纽科姆一家》, 1853-55 William Makepeace Thackeray <艾略特>George Eliot Major Works Scenes of Clerical Life,(1856),《教区生活场景》 Adam Bede,(1859),《亚当·比德》
The Mill on the Floss,(1860),《弗洛斯河上的磨坊》 Silas Marner,(1861),《织工马南》
Middlemarch,(1871-72),《米德尔马契/米德镇的春天》 <勃朗特>Charlotte Bronte:
Jane Eyre,《简·爱》
The Professor,《教师》
Shirley,《雪莉》 Vilette,《维莱特》
Emily Bronte Wuthering Heights,《呼啸山庄》 <丁尼生>Lord Tennyson
1,Ulysses(尤利西斯)
2,Break,Break,Break(碎了,碎了,碎了)
3,Cross the bar(过沙洲)
(哈代)Thomas Hardy
Their lives are ruled not only by nature but also by rigid Victorian social conventions.3.masterpieces A Pair of Blue Eyes,《一双蓝眼睛》,1873 Far from the Madding Crowd,《远离尘嚣》, 1874 The Return of the Native,《还乡记》,1878 The Mayor of Casterbridge, 《卡斯特桥市长》, 1886 The best 2 late novels: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德伯家的)苔丝》,1891 Jude the Obscure,《无名的裘德》, 1895(王尔德)Oscar Wilde
Major works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A House of Pomegranates(The Happy Prince) De Prafundis “惨痛的呼声”
The Ballad of Reading Gaol “累丁狱之歌”
Lady Windermere’s Fan,《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 A Woman of No Importance,《一个无足轻重的妇女》 An Ideal Husband, 《理想丈夫》
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诚实的重要性》
Salome,《莎乐美》 V.David Herbert Lawrence 2.Major Works The White Peacock(《白孔雀》
Sons and Lovers,《儿子与情人》 The Rainbow,《虹》 Women in Love,《恋爱中的女人》
Lady Chatterley’s Lover,《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Virginia Stephen Woolf 弗吉尼亚·伍尔夫.Major Works Mrs.Dalloway, 《达罗威夫人》
To the Lighthouse,《到灯塔去》 Jacob’s Room,《雅各之室》 The Waves,《海浪》, Joyce(乔伊斯)
Major Works 1.Dubliners, 《都柏林人》
2.A Portrait of Artist as a Young Man, 《青年艺术家画像》 3.Ulysses, 《尤利西斯》, his masterpiece 4.Finnegans Wake, 《芬尼根的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