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教师下水作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
浅谈教师下水作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老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经常动动笔,或是作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叶圣陶老先生说的老师经常动动笔就是我们说到的下水作文,按照老先生的说法一个语文老师应该经常下水写点文章,这样才能有效的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作文方面的进步。但笔者在最近浏览的网页的过程中也看到了很多和叶老先生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下水作文不仅给老师增加了不必要的教学负担,而且不符合现在教育理念中提出来的创新教育,认为老师的下水作文会束缚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很容易跟着老师写成一个模式、一个调子、一种思想。更有甚者还认为教师下水作文写得太好了会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压力,让学生不敢写作;或者说害怕教师写的不如学生,招来学生的嗤笑。
笔者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多年,下水和学生一起作文的次数虽然不多,但我认为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一起下水写作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很重要的,上述同行的观点有失偏颇,过分夸大了下水作文的负面作用,没有看到教师下水和学生共同写作在作文教学中的很多好处,而是一味的强调下水作文的种种不利之处。笔者认为,持上述观点的同行首先是把下水写作当作了一种负担不是一种享受而不愿意写作,其次没有认识到下水作文并不是一个模式而只是一种引导,第三就是没有看到老师和学生一起写作可能拉近的师生心灵的距离,第四就是没有考虑好教师应该在什么样的时机出示下水作文,当然也可能是因为教师本身害怕在学生面前写作,担心自己的文章写得不如学生而招来学生的嗤笑……笔者对这个问题做了很长时间的思考,也尝试着下水和学生一起写作,觉得下水作文的好处是远远多于他所带来的负面效应的,认为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下水和学生一起写作不仅有必要而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下面把我的思考以及在教学工作中总结出来的一点点经验拿出来和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一、下水写作不是负担而是享受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不能把下水写作当作一种负担。如果你是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你就一定要面对作文教学,语文老师会写作就像美术老师会画画,音乐老师会唱歌一样,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美术老师需要画画给学生看,音乐老师需要唱歌给学生听,那么语文老师怎么可以不经常写点文章给学生看呢?
其实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多写“下水作文”,带学生过河,并适时适度地展示给学生听、给学生看,可以让学生真切感到“美文” 的“刺激力”,心灵感动、产生共鸣,从而喜爱作文、敢于作文,并体味作文成功带来的快乐。老师的下水作文在带给学生快乐的同时,老师本身也会从自己的写作过程中获得精神的愉悦和享受。
今年我带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有一篇文言文叫《童趣》,学习了这篇文言文后我要求学生也写一篇反映自己童年趣事的作文,学生把作文交上来之后我才发现大多数的孩子所描述童年生活是多么的无趣,除了极少数学生的文章写得比较生动之外,大多数学生的作文都停留在简单叙事上,而且叙述的大多数事情也没有多少趣味性,算不上趣事。看着他们的作文,我不禁想起了我的童年,和现在的孩子们相比,我们那个时候物质生活是非常贫乏的,没有电脑、没有电视机、甚至连录音机、收音机都没有,就算有几本小人书也是哥哥姐姐们翻烂了的,但每次回忆起童年生活觉得充满了乐趣。我从小长大的那所大房子住着十几户人家,门口就是一条小溪,我的童年生活大多与这条小溪有关,在溪里捉鱼摸虾、在溪里洗我的长头发、在溪里为我的婆婆洗那长长的裹脚布、在溪里和小伙伴们一起嬉戏玩耍……在上作文评讲课之前我也下水写了一篇叫《童年忆趣》的文章,并在点评了学生的作文、讲解了学生本次作文中出现的问题之后,朗读了我的这篇下水作文,特别当我读到在夏天的时候在溪水里洗我的长头发、为我婆婆洗那长长的裹脚布、夏天的晚上在溪里乘凉的时候男孩子的恶作剧、我的童年伙伴为了要抄我的作业而哭着要和我同桌等情节的时候,学生都笑的非常开心,当我读完我的文章时学生给了我热烈的掌声。朗读完我的下水作文,我还让学生进行点评,让他们说说我的文章中哪些地方他们比较喜欢应该学习,哪些地方是他们认为写的不够好的地方,七年级的孩子比较单纯,都能大胆的把自己的内心想法说出来,当然在点评的过程中他们也认识到了自己 的这篇文章写的不够生动有趣,老师在这个时候再给他们讲解如何把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写到文章中去,学生就更容易接受了。
已过而立之年的我来写这样回忆童年趣事的文章,我觉得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在写作的过程中童年生活的那一幕幕就好像放电影一样呈现在我的脑海里,所以我认为语文教师不能把下水写作当作一种负担而应该是享受,享受创作过程中的给自己的精神带来的那份愉悦,享受和学生共同写作的那种快感,更享受学生在听到你的精彩作文后的的那份由衷的赞许。
二、下水作文不是模式而是引导
很多语文老师都有一个错误的认识,总以为下水作文就应该是一种范文,是给学生提供学习的一个典范,给学生提供的一个创作的模式,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写作模式进行写作,笔者认为这种思想是不可取的。如果每次的作文老师都给学生一个固定的模式,一种不变的思想,那么学生的思维真的会受到束缚,学生的个性会得不到张扬,教师的下水作文也就失去了他本来应该有的意义。我认为下水作文应该是黑夜里的指路明灯,应该是大海上航船的指南针,应该是天空中的北斗七星……为学生指引写作的方向,告诉学生怎样写作才是正确的方向。至于学生在创作过程有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波折,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没有经历过学生永远不可能明白创作过程中的艰辛。不要担心学生会犯错误,只有知道了学生的错误点在哪里,老师才可以有的放矢的给学生以指导;也不要害怕学生在写作的道路上走弯路,就像人生之路一样,走那些过于平坦的大路学生是很难发现那些乡间小道边小野花的美丽的!
七年级学生作文训练的重点应该是在小学写记叙文的的基础上把记叙文写得更完整、更生动、更精彩。小学生大多比较习惯写命题作文,对话题作文不是很了解,开学后第三周我布置学生以“惊喜”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其实这是一个典型的写记叙文的题目,但在学生写作之前我没有做任何的指导,我想知道学生能不能理解“话题” 这两个字,看他们如何理解这个作文题目,看看学生能写出什么样的作文来。
作文收上来之后果然不出我所料,大多数学生不理解“话题”二字的含义,除了极少数同学没有用“惊喜”作为本次作文的标题之外,大多数都是用“惊喜”作为本次作文的标题。这就暴露了学生不懂得什么 叫话题作文的问题,在评讲本次的作文的时候我就重点给学生讲了什么是话题作文,话题作文和命题作文的区别在哪里等问题。另外在学生的这次作文中我还发现,大多数学生选取的材料都是自己过生日的时候收到礼物或者是在家人的生日时给家人送礼物,但大多停留在送礼物的过程的叙述上,并没有写出那份礼物带给自己或者家人的那份惊喜的感觉,在心理活动的描写上很欠缺,而且不懂得运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方法,所以文章很平淡没有跌宕起伏的感觉。针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我也下水写了一篇题为《那份特殊的礼物》的文章,我也和学生一样选取了我41岁生日到来的时候我儿子送给我一份生日礼物这件事情来写。在文章的前半部分我用大量的笔墨描写儿子是如何的木讷不爱说话,从来没有说过什么让我感到温暖的知心话,也从来没有在我的生日的时候给我送过生日礼物,然后才在后半部分写到远在北京读书的儿子在我41岁生日到来的时候给我写了一封信,信中回忆了我为他做的点点滴滴的小事,对我这么多年对他的养育和教育表示感谢,一向看似木讷的儿子在信中还委托他的爸爸在他不在家的日子里好好照顾我……在文章的结尾我把自己读这封信的时候心中的那份惊喜,那份激动再现在学生面前,在作文评讲课上听完我的下水作文,很多学生都感动的流泪了。读完文章,我再适时告诉学生我为什么在文章前半部分用大量的笔墨来描写儿子一直以来的木讷和不爱说话,为什么要写这么多年来儿子从来没有给我送过生日礼物,这就是欲扬先抑的写作方法,目的是为了渲染最后那份“惊喜”的感觉,如果没有前面的这些铺垫后面的那封信就不可能产生那么大的惊喜。让学生再去思考自己的作文是否写出了这种效果,以后碰见这样的作文题目该如何安排材料,如何运用这种写作方法来进行创作。
这次学生写作的效果虽然不是很好,在学生作文中暴露了很多的问题,我想通过老师的下水导引,通过老师的精心讲解,学生一定会有所收获。这次的下水作文我并没有给学生什么模式,我是让学生自己先去思考,让他们大胆的尝试着去写作,让学生的问题充分的暴露出来,然后也写了一个学生最熟悉最感兴趣的事情“过生日”,学生从我的下水作文中学习的不是作文的某种模式,而是一种方法,欲扬先抑的写作方法。
三、下水作文不是屏障而是桥梁
渴望与老师平等交流,是每个学生的基本心理需求,有部分学生总是认为写作文很难,当老师说“作文不难”时,他们很希望老师写出示范文,得到写作上的引导,当然学生私下里也很想知道老师的写作水平到底怎么样,“下水作文”无疑是最好的解答。如果一个语文老师一味的作为一个旁观者,站在一边看着学生写作而从来不尝试着和学生一起写作,那就好像一个游泳教练老是站在岸上指导学习游泳的人做各种各样的动作就是不下水去做一次示范动作一样,在学生心目中会认为你根本不会写作,你的所有说教都缺乏说服力,久而久之学生和老师的心中就会树立起一道无法逾越的屏障,不仅会影响学生写作的热情还会严重影响学生学习语文这门学科的热情。相反,如果一个语文老师能经常下水写作,和学生在共同的习作中进行情感的交流、心灵的对话、思想的碰撞,那么这种心灵上的碰撞和契合,就像桥梁一样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培养师生间的情感,可实现教和学之间的零距离。
“作文如做人”,作为一个老师我们要传达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写作的方法,还有做人的原则和精神品质、世界观等方面的信息。在老师下水写作的过程中,学生会看到老师积极进取的一面,会看到老师有钻研精神的一面,也会看到老师一丝不苟的一面……老师身上这种优良的品质和人格的魅力会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在学习写作方法的同时也学会做人。一个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做事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好老师一定会让学生从心底里由衷的敬佩,这份敬佩会让学生不仅喜欢这个老师,也会喜欢这个老师所教授的课程。
记得去年在学校里上一节公开课的时候,我选择的是作文指导课,内容是《我们的初中生活》。课前我花了很长时间先把我自己20多年前初中时候的照片翻拍下来,然后把学生三年来集体活动的照片收集起来,最后以这些照片为主设计制作了一个课件,课前我还写了一篇下水作文,题目叫做《给初中老师的一封信》。记得当时的课堂环节是这样的,我先用我初中时候的照片给学生讲述我的初中生活中一些让我印象深刻的片段,然后再通过照片引导学生回忆他们初中三年的点滴生活、难忘片段,学生大脑中的素材通过照片的引导丰富了起来,最后一个环节就是要求学生以“我的初中生活”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在学生习作之前先朗读了我的下水作文《给初中老师的一封信》,在这封信里我回忆了我的初中老师们对我学习上的关心和生活上的照顾,向我的初中老师们表达了这20多年来的思念和感谢,记得的当时听课的老师下来后告诉我说,他们听着我的下水作文都要流泪啦,学生也受到了感染。我下水写作的目的就是希望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学会珍惜,感恩三年来老师和同学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珍惜生活给他们的这份难得的师生缘、同学情……用我的这份真情感染学生、影响学生,我想这个目的是达到了的!
四、下水作文不可超前而应同步
有老师担心下水作文会束缚学生的思维,会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会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这些担心不无道理,因为再出色的老师恐怕也写不出各种风格的文章,如果班上的几十个学生都模仿同一种风格,也许考场上可以得到一个不算太低的分数,但却不能迸发出创作的灵感和智慧的火花来,这就要求老师的“下水”时间一定要恰到好处。
笔者也曾在多年前教小学生作文的时候做过一些尝试,每次学生写作之前我都将下水作文安排在学生作文之前,因为我担心刚刚开始学习写作的学生不会写作,所以每次作文课我都会把早已写好的文章读给学生听,结果我发现很多学生基本上是依葫芦画瓢,完全照着老师的样子把作文给画了出来,没有一篇文章能有自己的思想,有很多地方甚至一字不差,这样的下水作文真的成了束缚学生的思维的枷锁,没有起到引领导航的作用。
有的老师认为可以先批改完学生习作,对其中的优点缺点了如指掌后老师再“下水”,写出的文章会更有针对性,利用“下水”文讲评时也能做到有的放矢。那么到底什么时间下水写作最好呢?当然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在课堂上当场习作。这样的好处有:
一、强烈的真实感。当着学生的面写作,一种真实的示范尽在不言中,此时无声胜有声。
二、深刻的平等感。教师的这种心态、这种意向,给了学生一个明确的课堂信号:你写我也写。大家一起参与、一起构思、一起摆弄文字、一起体验个中的甜酸苦辣,这无疑是一种课堂民主文化的生动体现。
三、宝贵的生成感。教师现场写作,灵感、思路、技法、困惑等,都是动态生成的,这是作文指导最可宝贵的资源。我的经验可资学生借鉴,我的教训可让 学生吸取。这样的甘苦得失,对于增强作文指导的针对性、时效性无疑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但是现在初中生的大多数作文都是要求学生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写出来的,因为周末时间比较充裕学生有思考和收集资料的时间,课堂作文的机会不是很多,所以这样的方法虽然好但不一定可行,笔者认为一学期可以尝试和学生课堂同时写作一到两次,其余时间该选择什么时候下水,还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定,古语说“文无定法”那教师下水作文的时间也一样没有一定的说法。教师下水作文时间的确定要根据作文内容的不同、作文要求的不同来确定。
曾经有一位高中校长在高考结束之后,让学校里的十几位语文老师下水写作当年的高考作文题,很多老师在那里写作的时候煞费苦心,过后这些老师都感叹学生写作不容易啊。这位校长在进行这样一项工作的时候并不是想评价老师作文的优劣,而是希望借这样的体验式活动能促进教师换位思考,想想学生的难处,从中查找教学上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将下水作文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自觉行为。我想这位校长正是因为看到了目前语文教学中教师不愿下水写作这一现象,才组织了这样的一次体验活动,目的在于提醒老师们不要让手中的笔太生疏了,不能让我们的大脑生锈了……
虽然现在的孩子们摄取的信息量比较多,但在很多学生怕写作文,老师不愿意上作文课的现象很普遍,就算有作文课也是敷衍了事,没有真正的起到指导作用。刘国正先生曾说:“你要教会学生写文章,自己要先乐于和善于写文章,教起来才能左右逢源。犹如游泳教员自己要专于游泳,钢琴教师自己要精于弹琴,道理是很简单的。”
我们的语文老师其实不必担心因为自己的作品写得不如学生而招来嗤笑,因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一个不变的规律。我们不是那些大文豪大作家,学生绝对不会用那种挑剔的眼光来看待我们,作为老师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地学习提高,不断的增加自己的知识文化积累,不断的改进自己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让自己写出更好的文章来。
第二篇:浅谈教师读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浅谈教师读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师作为基层教育工作者,其核心任务就是文化底蕴的传承和人格力量的塑造。教师职业与其他职业相同之处在于都是一份职业,是社会的组成部分,不同之处在于教师工作对象的特殊性,他所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教育工作者,先教育而后工作,也就是说,教师不仅仅是一份养家糊口的职业,更是一项事业。毫不夸张地说,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前途的命运。
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促进教师队伍整体不断前进的有效手段之一就是读书,只有不间断地读书、学习,才能保持不断的进步,才能紧跟时代发展而不被淘汰,进而促进教师人生的发展和生命的成长。
然而也有部分老师认为,知识就是那么些知识,概念还就是那些概念,我已经上了十几年几十年课,教出去不知道多少学生,也没见别人说过不行,哪里还用得着像学生一样读书学习。
其实并非如此,我们所提倡的教师学习,不是针对教材内容本身,正如前面所说,多少年来教材知识本身变化并不大,在这方面基本可以“吃老本”,这里所说的教师学习,所针对的是教学手段的进步和教育理念的更新。
相较于过去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手段和一位老师一说一节的教学模式,现如今的课堂教学无疑要复杂得多。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如果不会操作多媒体,如果不能适应新理念、新方法,如果不能紧跟时代进步去转化自己的角色和身份,怎么能胜任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一职,又谈何培养合格的人才。而适应这种变化,跟上这个潮流的唯一手段就是不断地读书,不断地学习。
读书不仅是教师自身进步的内在需要,更是个人气质的外在延伸。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的知识储备可以改变教师的精神气质和品性,只有不断地读书、学习、进步,才能够不断地增长教师的职业智慧,从而把教学变成一种过程、一种动态、一种求索,从根本上提升教师的个人内在素养和外在气质,使之更加符合教师职业的规范和要求。
那么教师应该读什么书呢?我认为一是要读好读透教材相关书籍,领会教材意义,准确把握教材内涵,更好地把教材内容反馈给学生,使学生易于接受和消化。二是要阅读教育教学相关理论书籍。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媒体技术的发展,各种交流平台的建立,教师也不断向学习型、研究型、实践型多种身份为一体的综合性人才转变。在这种情况下,单纯的闭门造车显然已完全不能满足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先进的理论知识并把这种知识转化成自身的能力,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三是要多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充分发挥文学作品独特的潜移默化的作用,陶冶自己的情操,丰富自己的情感。
只有把读书作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影响学生,熏陶学生,促使学生形成终生学习的良好习惯,才能更好地胜任教师这个平凡而又伟大的工作。
第三篇:教师下水作文
一校之魂——校长
来源于教育理论校长培训
在教育界想当校长和可以当校长的人,不在少数,但这校长可不是人人都能当的。有什么样的校长,就会有一所什么样的学校,作为一校之长,必须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一所学校的精神。精神也好,灵魂也罢,这也就是校长必须具备德才兼备的素质吧。德才兼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不是每个想当校长的人都能具备的。
德,就是为人之德,立身之德,处世之德,办事之德,是道德。孔子说:“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意思是:“千里马称骥,并不是赞美它的气力,而是赞美它的品德。”孔子用千里马作比喻,说明德和才对于一个人的重要,其中把德放在首位。一个真正的人才应该是德才兼备,相对而言,德又是首要的。是处世为人立身的起码要求。无德即无道,无道则路不通。校长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心地善良,与人为善。因为校长所管理和领导的是有一定修养和文化底蕴的教师,他们对道德的要求也许比一般人高,因为,尽管他们的道德准则具备的不多,但他们对道德准则了解的比常人多,比常人深。所以,作为校长,必须要以德服人,以德管人,以德育人,具有人本主义思想。这样,才能、贤能为之用,人尽其才,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否则,则众叛亲离,校长将会成为孤家寡人,孤掌难鸣,则事业何兴?民心何聚?政权何稳?
所谓才,即为身才,文才,口才,帅才。校长尽可能的容貌端正,仪表端庄,这才具亲和率,这是先天的物质基础,也是校长工作成功的要件之一。更重要的是,作为校长,要带头学习,不断学习,时时充实自己,更新知识,把握时代的潮流,具备时代气息,走在时代的前列。校长的文才、口才、帅才都应该是一流的。有文才,则思维敏捷,才华出众;有口才,则口齿伶俐,方能服众;有帅才,则领导有方,上下一心。要很好的研究政治,研究领导艺术,具备统揽全局的能力,这样,才不会出现顾此失彼,手足无措的局面。
德是才的基础,才是德的表现。有德则才显,有才则德著,无德则才虚,无才则德贫。德和才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的、紧密联系的关系。有德无才是庸才,有才无德是蠢才,无才无德是弃才,有德有才是英才。英才处事稳健,审时度势,善于把握时机,善于利用天时、地利、人和。事业兴旺,人缘广得。庸才,受制于人,瞻前顾后,难以成事。蠢才,头脑简单,态度粗暴,难聚民心,则用之无益。弃才,无德无才,为人唾弃。
德才兼备的表现是:具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具有服务意识和大众意识,心胸宽广,大度,会为人民办事,能为人民办事。这样,则民心所向,众望所归。事业幸甚,民众幸甚。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认为,天下最柔弱的是水,却能穿破坚硬的石头。自然界如此,推及人类社会而言也亦然,最高的德行好像水一样,水最能便利万物而又不和它们相争,它总是甘心处于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处于下方地势,所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所以接近道。校长应该象老子说的那样是一所学校德行最高的人,处事应该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心胸像水那样沉静深邃,待人像水那样爱亲,言談像水那样守信真诚,为政像水那样有条理,处事像水那样灵活圆通,行动像水那样相机尔。为人处事能够做到不争、处下,确实是一个校长谦下、礼让、无私、心怀坦坦荡的高尚品质的体现。
事实上,德才兼备是每一个人都应当具备的品质,起码是一切想为人民和能为人民办事的人应该具备的。所以,校长必须首先具备这种品质。因为校长是一种岗位,是一种工作,是一校之魂,是一校之精神,是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
只要心中有爱
沙土中心中学马洪涛
爱源于高尚的师德,爱意味着无私的奉献。教师的爱是点点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师爱不是索取,师爱不是交换,而是付出,是给予,是自我牺牲。
我一直记着老师的教诲“教书育人,身教胜于言传”、本着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原则,做一个受孩子爱戴的好老师。八年前,我踌躇满志地从大学校园里走出来,满怀信心地踏进了这满是孩子们的天堂。身为一名教师,我经常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是优美的语言、广博的知识,还是丰富的教学经验?我知道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不仅要有优美流畅的语言、广博的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爱心。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用爱诠释着对事业的执着,在今天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的经济社会。面对方方面面的压力,面对种种的失落,面对一次次的挑战,我们没有放弃孩子,我们依然用爱感动着每一位学生,我们依然用情感染者社会。2008年5月12日是举国哀悼的日子,受汶川地震影响,四川省德阳市东汽中学教学楼顷刻间坍塌,当时谭千秋老师正在这栋教学楼里给学生上课,在天崩地裂的那一瞬间,他咬着牙,用自己的背撑住了垮下的水泥板,用生命换来了四名学生的新生。面对死亡,谭千秋老师没有退缩,用血肉之躯为他的学生牢牢的撑起一扇生命之门。让四支稚嫩的花朵得到了庇护。地震那一刻,发生的感人故事太多太多。有这么多平凡而伟大的老师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走了,走的很匆忙,没给任何人说声道别。但是他们留下了感天动地的师爱。这壮举不仅是对中华民族舍生取义伟大精神的诠释,更是爱生如命的生动写照。
因为有爱,我们才有耐心,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关心,因为有爱,我们才和孩子贴心。爱学生成长中的每一个闪光点,是我们教师最大的乐趣。一次次意外的收获,使我明白,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把每一位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真心去喜欢他们,去赏识他们。让种子感受春天,让那动人的生命力量在暖暖的春日里“破土而出”。
我们的生活是平凡而辛苦的,但总蕴含着温馨和幸福,看到孩子在课堂上的专注神态,看到作业本上漂亮的字体,看到试卷上不断提高的成绩,我常常觉得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3年的班主任工作,让我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爱,什么是真正的幸福。教师节时,那一张张饱含深情的卡片,“老师,谢谢你。你是我妈妈。老师我们爱你。在一声声的深情问候中,孩子们把一束束象征着纯洁,健康,幸福的康乃馨送到我手中时,我感动的哭了,我又一次感到了教师的富有和幸福。
花的事业是艳丽的,果实的事业是丰硕的,而我愿意做一捧朴实的泥土,为花的艳丽,果实的丰硕,默默的提供养料。我坚信,只要以爱的热情点燃执着地火把,平凡的人生定能闪烁出童话般美好灵光。只要心中有爱,再苦的生活也会充满情趣;只要心中有爱,再累的工作也会充满激情;只要心中有爱,再难的教学也会充满快乐。相信我们只要用心教育,以爱育人,定会学子满天下,桃李吐芬芳。
做个裁缝式的老师
沙土中心中学 闫丽芳
我在从事教师这个职业六个年了,虽然说时间不是太长,但也经历了不少的酸甜苦辣,这其中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痛苦。但更多的时候,则是困惑。既困惑于学生,也困惑于自己: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聪明了,可一到课堂上却缺乏了灵性?为什么现在的生活和教学条件好了,越来越多的孩子却对学习不感兴趣了?为什么总感觉到现在的学生一届比一届难教了?
带着这些困惑,我参加了各种培训,在培训中学到了一些新理念,也终于明白了困惑所在,那就是我的观念走进了一个误区:我希望每一个学生都是成绩好的,都是听话的,对于所谓的“差生”或调皮的学生,则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心理。而新课改则要求我们的教学必须注重教育对象的复杂性,注重教育目标的丰富性,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必须注重个性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各种潜能,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各类人才。
原来在新课改的理念里,差异是一种资源,不同是一种财富!教育不一定要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参天大树才是社会的有用之材,鲜花和小草同样能让大地焕发生机!既然不能炼成为钢材,炼成好铁也是成才,国家也要各种好铁呀!那么,作为老师的我,再用同一个尺度去看待每一个学生,不是自己给自己过不去吗?
要用不同的尺度去衡量不同的学生!
这让我想起街上的裁缝,他们就是拿一把尺子量人,但这把尺子却可以去量高矮胖瘦不同的人,做出风格不同但都非常合身的衣服。这可是一把魔术的尺子,可以变换出不同的尺度。在裁缝的眼里,胖子有丰满的美,瘦子有苗条的美。如果在他们的眼里,只有一个尺寸,只有一个标准,面对不同的顾客,还怎么能够做出合身的衣服来呢? 所谓量体裁衣,即是如此!
有道是,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而人的复杂性更是如此!我们面对的学生千差万别,他们的出身,他们的个性,他们的目标追求,他们成长的家庭与社会环境各不相同。用一个标准要求他们,太难,也无个性可言!更不符合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那,就让我做个裁缝式的老师!
做个裁缝式的老师,尊重和平等地对待学生。于是我想起曾经看过的有关爱因斯坦的一个故事:一天,爱因斯坦的一位崇拜者请他写一封推荐信,并索要他的签名照片。爱因斯坦在满足他的要求后说:“你得答应也送我一张有你签名的照片,这样才公平。”就是这句话,就是这种平等的意识改变了这个人的一生,后来他发奋读书,成为一位饮誉物理学界的著名科学家——英费尔德。教育需要这样的尊重和平等。
做个裁缝式的教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扬长避短。尽管我希望自己的学生个个是头名状元,但是,真正能够考上高分的,毕竟是少数。作为老师来讲,也许能做的就是:是金子,就让它发光;是铁矿石,就把它炼成钢;是泥巴,就把它做成瓦罐。
做个裁缝式的老师,用尺子量出学生的不同,让他们各显其长,各彰其能。做个裁缝式的老师,用尺子衡量不同的学生,一定能量出个精彩纷呈。
如何成为一名有魅力的老师
摘自网络
何谓魅力?词典中给出的解释是“很能吸引人的力量!”魅力不同于美丽,她不受年龄的制约,不因人的衰老而消失;也不受外在因素的影响,不因形象一般而不存在魅力。相反,魅力如同陈年佳酿一般,越久远越香醇!喝酒要“品”,魅力同样也要“品”!故人云:“亲其师,信其道”。作为一名教师,怎样在能让学生“亲咱”“信咱”?单靠老师的权威,是不足以让学生“亲”“信”的!那么,就需要老师要不自己培养成“魅力老师”!可教师的魅力又来源于哪里?
首先,教师的魅力来源于生活中点点滴滴。
“魅力”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力量,把她说成是一种魔力,也不过分,“魅”字的鬼字旁,就足以告诉我们一切!要想自己成为一名魅力老师,我们就必须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因为:
你的说话,将教会学生谈吐的方式;
你的服饰,将教会学生如何审美;
你的作风,将教会学生学习的态度,工作的态度;
你的行为习惯,将会是学生评判自己、他人的准绳。
你的同事关系、家庭关系、社会关系,将会是学生为人处世的启蒙;
„„
魅力的培养,不要寄希望于大事,大事培养不出魅力,我们就应该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我们要充分发挥我们的楷模作用,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人之初,性本善”,要相信人都是向善向美的,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把评价美丑的标尺!当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引领学生在向善向美的路上前进的时候,自然学生会佩服你,感激你,认可你!(即使当时的不理解,学生对你的严格、认真,也会在他成长的记忆中打下深深地烙印,他同样会感受到你人格的伟大!)而这时候的佩服、感激、认可,就是因为你的魅力!注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坚持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好,你就已经向“魅力老师”靠近了一大步!
其次,教师的魅力来源于高超的教育教学技能。
一名老师,必须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何谓先进?就是最适合于学生,最适合于每一位学生的方法。课堂上,如果学生一个个都沉浸在你为他们创设的情景当中——他们认真地聆听着你的每一句话,感受着你的情感变化,思考着你的每一个精心设置的问题,就好像一个人自由的漂浮于海面之上,是那样的自然,那样的惬意!下课后,他能够说:“老师真伟大!这节课我学到了很多!”你还怕自己没有魅力?课堂上吸引他们的,正是你高超的技能,正是你的教学魅力!
再次,教师的魅力来源于丰富厚重的文化知识底蕴 老师必须要有渊博的知识。“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就必须有一桶水”,这是上师范学校时,老师经常提醒我们的。这句话就告诉我们:作为一名老师,就必须注意知识的积累和文化的积淀。“传道授业解惑”是我们每个老师的的分内工作。当学生在学习中、生活中有了困难,有了问题,需要老师帮助解决的时候,如果此时的老师表现出的是茫然不知所措,学生会怎么看待?反过来,如果老师寥寥数语、简单的一指一点,在学生看来复杂的问题已被老师迎刃而解,学生什么感想?除了佩服还能是什么!平时与学生聊天中,你都能站在一定的高度,把学生的问题放在科学、专业的层面给学生以正确指导,学生会怎么看待你?学生问了你一个超出你专业的问题,而你跟他解释的头头是道,他会怎么审视你?他会为你所拥有的渊博的学识而折服,并且会产生一种向你学习,以你为榜样的冲动!这不就是你的魅力吗?
还有,教师的魅力来源于坦荡的胸怀、博大的爱心
古人云“有容乃大”,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有一种坦荡的胸怀。
爱国爱党是一种胸怀;
敬业爱岗是一种胸怀;
无私奉献是一种胸怀;
团结同志是一种胸怀;
爱护学生是一种胸怀;
服从领导是一种胸怀;
公平公正是一种胸怀;
负责忘我是一种胸怀;
兼收并蓄是一种胸怀;
„„
所有的胸怀,汇集在一起,就会上升为一种人格,当你的人格足以感召学生的时候,这就是一个教师的魅力!
在一个班级,学生的基础不同,成绩不同,家庭的背景不同,这时候,教师就必须付出一定的爱心!对于基础好、成绩好的老师给予的是鼓舞的爱;对于基础差、成绩一般的,给予的是鼓励的爱。老师对于每个学生都付出了爱心,让学生始终感受到,自己就生活在爱与感动之中,班级的角角落落无处不有爱的痕迹,老师的爱无时无刻不在自己的身边。这时候,老师的爱,学生的爱将交织成爱的海洋,老师也将成为爱的使者,把爱心播撒在每一位学生的心间。“爱是人类共同的语言”,当老师的爱心点亮每一位学生的心灵,当爱成为班级的符号的时候,你还怕自己不是一位魅力老师吗?
总之,老师的魅力来源于肢体魅力、形象魅力、语言魅力、学识魅力、技术魅力、人格魅力、情感魅力等等!
愿每位老师都能成为魅力老师!
第四篇:教师下水作文
教师下水作文:
竞选文艺委员发言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能站在这里参加文艺委员竞选,心情既高兴又激动。
平时在老师和同学们面前,我是一个胆小腼腆的女孩。但私底下我却是一个内心充满热情、渴望展现自我的女孩。我不但爱唱歌而且爱跳舞,更有一颗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心。所以,我今天鼓起勇气,站在这里参加竞选,希望展现自己,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同学们的课外生活变得更丰富多彩。我想对大家说:“假如我当上了文艺委员,我一定会做好这份工作。”
假如我当选文艺委员,我会配合班长及班上的其他班干部,齐心协力搞好班级管理,做老师的好帮手,我会帮助暂时落后的同学,让大家共同提高我们的整体素质,因为提高自身素质是我们现在的主要任务。
假如我当选文艺委员,我会在同学们学习累了的时候,用动听的歌声为大家赶走疲劳,带来欢乐;我会在节日里组织同学们表演节目,把班级活动搞得有声有色;我会和同学们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丰富大家的课余生活,让我们班变成一个快乐的乐园。
假如我落选了,说明我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我将不断努力,争取进步,决不气馁,下届再选。
希望大家支持我,谢谢!
第五篇: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活动的精神内涵
三、要达到的目标: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自觉性坚定性有新增强;二是推进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的能力有新提高;三是服务创新创业、促进科学发展;四是拒绝理由、雷厉风行、狠抓落实的作风有新改进;五是应对风险挑战、推进事业发展和各项工作有新业绩。
四、并提出“五种理念”,即:零停留理念,要求工作人员办理公文、处理事务要马上办,办得好;当日事当日毕理念,要求工作人员每天对工作来个回头看,要做到手里的活不过夜,所有事情今日毕;协作无间隙理念,完善沟通协调机制;工作无盲区理念,无论承办任何工作,都要盯住、盯紧、一盯到底,全程负责,做到谋划早、考虑全、安排细。岗位无差错理念,坚决杜绝忙中出错,不因事小而疏忽大意,不因事多而出现纰漏,整体工作的准确以每个办理环节、每个岗位的准确来保证。活动中要紧密联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实际,要针对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抓住关键环节和重点工作,努力在“两转变、一完善”上真正见到实效,即:促进机关由审批型向服务型转变,促进一些干部的思想由官本位向民本位转变;完善机关各项工作制度,靠制度管人管事。
我们这个集体是讲政治、顾大乡、能打硬仗的。同志们努力工作,默默奉献,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但是,在极少数干部中,确实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有的缺乏宗旨意识,缺失民本思想和责任;有的不讲标准效率不高、得过且过,有的光有“唱功”没有“做功”,热衷于摆花架子、做表面文章,讲起来头头是道、干起来没有真招,有的无视工作纪律,竟然在上班时间擅离职守、聊天、打游戏等。我们开展“三个建设年”暨“四帮四促”活动,就是要切实纠正工作中的这些不良作风,要努力做到“五个转变”,树立“五种理念”。即:由观念落后,不思进取,向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转变;由工作飘浮,得过且过,向脚踏实地,求真务实转变;由自由散漫,纪律松驰,向自觉律己,遵守制度转变;由本领不强、不讲标准,向注重学习,提高能力转变;由不尽其责、缺乏主动,向尽职尽责,勇挑重担转变
第一,讲严谨求实,就是要狠抓落实。我认为,对办公室工作,什么叫质量?落实就是质量;什么叫效率?迅速落实就是效率。办公室把党委、政府的部署和要求雷厉风行、不折不扣地落实到自身工作中,这就是办公室讲政治、有觉悟的根本体现,工作质量和效率就有了根本前提和基础。办公室工作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等歪风邪气,这是市委、市政府制定的改进作风两个“八条规定”的主要内容,也是办公室工作抓落实、保质量、提效率的有效措施。我们切不能停留在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这些表面文章上。如果我们以深入、全面、过细、认真的态度去求实,抓落实,办公室工作就能够出质量、出效率。
第二,靠制度,就是要以制度化、规范化来保障(转载自本网http://www.xiexiebang.com,请保留此标记。)办公室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各级党委政府办公厅室努力适应新的标准和要求,逐步规范政务管理,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仍然还存在明显不适应的问题。
在现代经济和社会高效运转,领导决策活动快节奏,经济市场化、行政法制化的条件下,各级办公室的工作必须以严格科学的制度规范来管人、管事,以好的制度出质量、出效率。一是实施全厅、全市政府系统办公室的培训工程;二是坚持公文季度审读、错情周报和优秀公文交流制度;三是实行公文业务讲评和考核制度;四是严格实行每日公文“533”审核把关制度;五是坚持退文制度,就是对不合规范要求的请示、报告等,文电室、业务处两道把关坚决退回。通过建立制度和执行制度,办公厅公文及其他文秘工作质量和效率明显提高 您可以访问本网(www.xiexiebang.com)查看更多与本文《在办公室主任会议上的讲话》相关的文章。
第三,靠知识,就是要以强化干部的业务素质来促进办公室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这就要不断加强学习。要在学好政治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同时,努力学习各种新知识,特别是现代经济管理知识、现代科技知识、文秘知识等,更新知识结构,大力提高适应现代办公室工作的各项基本能力,使办公室干部成为既是“头脑型”、“智囊型”,又是实干型、操作型的复合型人才。有的同志办文办会办事经常出现一些常识性的错误,重要的原因就是理论功底不扎实,“底子薄弱”,知识老化。面对日新月异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一往无前的新科学技术革命浪潮,我们只有勤奋学习,增加知识,才能夯实基础,练好“内功”,全面提高办公室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充分发挥“三个作用”,搞好“三个服务
“磨脑水(髓),喝墨水,流汗水,没油水”。应当说,这是对办公室工作辛苦和清苦的写照;也应当说,这是对办公室干部辛勤工作、清正廉洁的赞扬。脑水墨水汗水流在一起就是脑勤、手勤、腿勤,再加上“没有油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