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执法部门的服务意识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保障的建议

时间:2019-05-14 18:30: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加强执法部门的服务意识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保障的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加强执法部门的服务意识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保障的建议》。

第一篇:关于加强执法部门的服务意识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保障的建议

关于加强执法部门的服务意识 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保障的建议

今年,是我市创建“平安xx”有效夯实和谐社会基础的重要一年。作为我市执法部门,工作中直接面对社会、面对企业、面对群众、面对外商投资者,掌握着城市发展的命运大计,掌握着企业发展中的生杀大权,掌握着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处罚大权,从这个意义讲,执法部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中流砥柱;是推动我市加快改革、加快建设、加快发展的“重要卫士”。我局作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自组建以来,积极探索、力争处理好执法和服务的关系,经过近一年的努力,为民服务的意识有所提高;公正文明执法的态度正逐步加强。但在现实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结合我局行政执法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联系全市执法部门存在的各种不公正、不文明的现象,我就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工作的开展分析建议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

1、执法观念淡薄

(一)、服务观念淡薄。个别执法人员认为“管理就是审批、执法就是处罚”,存在着服务意识不强,执法态度生硬的现象。个别执法人员认为“权力是自己奋斗得来的”,把“执法为民”变成“执法为已”,把为民服务的大局变成服务部门利益,使得行政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个人化、个人权力利益化。

(二)、程序观念淡薄。个别执法人员执法过程中,简单粗暴,随心所欲,不按法定的程序办事,而在“规则之内求变通,规则之外图方便”,行政处罚中违反告知制度、申辩制度、听证制度和案件会审制度等法定程序制度,强调自己的管理职权,漠视管理相对人的权利,造成个别案件查处违法事实不清,证据不足,适用法律错误或不当的现象的发生。

(三)、效率观念淡薄。个别部门虽然“门好进、脸好看”,但“事难办、拖着办”。虽然实行了办事时限承诺,进行“一站式”、“窗口式”办理,却不时发生工作人员办事拖沓、交待事项不清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作效率。

2、执法行为失范。

执法观念淡薄必然会导致执法行为的失范。具体体现在:

(一)、执法人员存在利益执法的问题。个别执法人员在执法中“挑肥拣瘦”,对没有利益、“难缠”的事情能推则推,“自家门前的雪”也不愿去扫,该管理的不管理,该作为的不作为。

(二)、执法人员存在执法不公的问题。对当事人相同的违法事实,处罚结果差异很大,带有很强的随意性。主要是执法人员受利益驱动或自身素质所限,不能正确运用自由裁量权,导致执法不公现象的出现。

3、执法监督不力。

监督不力,就会产生腐败。执法工作中一些久禁不绝的问题,往往与执法监督不力有很大的关系。由于监督不到位,个别行政 机关不能有效地防止下级执法人员不作为、乱作为。尽管社会监督对我市的执法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渠道还不够通畅、执法部门主观接受监督的意愿不够强等原因,也影响了社会监督的积极性和实际效果。

二、具体的建议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执法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固然与执法机关重视不够、抓得不力有关,但更直接的是与少数执法人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甚至滥用职权、执法犯法有关,是缺乏为民服务意识的直接体现,存在这样的问题是必会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埋下隐患。建设良好的法制环境尤其是执法环境,是执法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工作目标,作为执法部门应当站在全面推进我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高度,转变观念、转变作风、转变机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执法工作,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具体建议如下:

1、要树立全新的执法理念,以适应新形势下发展的需要。

牢固树立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的执法理念,是我们做好执法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我们执法工作中暂时存在的问题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因循守旧、思想落后并且冥顽不化。

第一,树立“依法治国”理念

依法治国,依法行政,是我们党和政府在新形势下对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重大发展和改革,核心内容是从人治向法治转变,从依靠政策治国向依法治国转变。依法治国首先要依法治权。我们的执法机关和执法工作人员都大大小小地掌握着一定的权力,要树立依法行使权力的法制意识,严格按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办事,正确行使权力,防止滥用权力,把各自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办好。

第二,树立“人民公仆”的理念

我们讲依法行政、依法办事,首先要按照法律化的制度正确处理好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核心是要始终牢记我们手中的权力是属于人民的,人民把权力交给我们行使,就是要我们用来保护人民,为人民谋利益。因此,我们执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以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原则,以人民的评判为工作直接动力,以人民满意不满意为根本标准,以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监督为根本措施,正确处理好整体与局部、全局与部门的利益。如果我们不能够正确对待和使用手中的权力,人民的公仆就有可能转变成人民的老爷,人民的权力就有可能转化为个人的权力,就会产生消极腐败现象。因此,我们的执法人员要成为公正、正义的化身。

第三,树立执法就是服务的理念。

现在我们正在大力倡导执法就是服务的理念,对执法机关和执法工作人员来讲,就是要坚持在执法中体现服务的精神,切实把执法的过程看成是发展经济、服务群众的过程,看成是向广大管理相对人宣传法律、法规的过程,既要严格执法、依法办事,又要文明执法、热情服务,从而赢得群众的理解和信任,树立起 执法者良好的形象。

2、要加强制度建设,切实提高执法工作水平和效率

加强制度建设是我们做好执法工作的重要保障。我们讲严格执法、依法办事,首先要严格和规范执法行为,完善执法程序,建立统一、公正、合理的执法机制。

(一)、提高执法工作的透明度

执法的透明就是要透明在执法行为的公开化方面,不仅要公开办事要求、办事时限、办事程序、办事结果,更重要的是要公开办事依据、办事过程。任何事物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而执法过程中的每个环节,稍不公正,就会变样,就会变味,就会造成不公正结果。因此,在执法过程中不得实施“暗箱操作”,也不得发生“内外”有别、“外外”有别之类的问题。要全面推进和落实执法公示制,建立对企业执法检查的登记许可制度和预告制度,以保护当事人的知情权。

(二)、规范执法行为

重点是改变那种重执法实体、轻执法程序,重结果制裁、轻过程治理的现象。要通过完善执法程序及其相关的执法标准,防止执法人员滥用任意性程序和自由裁量权,侵犯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同时要注意建立执法过程中的监督和引导制度,帮助当事人合法经营、遵纪守法,而不是等出了违法问题,一罚了事。

(三)、认真落实执法责任制

执法责任制是执法职权与职责的统一,并以责任制约权力。随着新的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和机构改革带来的变化,各部门、执法机构必须对已建立的执法责任制内容进行修订和完善,使其切实可行,做到狠抓落实,防止流于形式。特别要完善建立健全执法评议考核制度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对执法过错责任,要按照具体的规定,认真执行,严肃追究,把执法责任制真正落到实处。

3、要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

搞好执法工作,必须要有政治素质强、业务素质精、法律素质高的执法队伍。我们要充分认识建立这样的执法队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各执法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着眼于队伍建设,执法队员的素质和形象,直接关系到政府工作的效率和形象,关系着我市的经济发展。

4、要强化执法监督,进一步完善执法工作制约监督机制。

(一)、要加强对行政执法部门的监督。

除了发挥好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政府上对下的层级监督外,要特别注意强化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对行政执法活动的监督。要建立执法机关的内部监督机制,加强对执法部门的执法工作的检查。

(二)、要加强执法部门相互之间的监督。

按照科学化、法制化的要求,逐步使行政管理权、审批权、监督权、处罚权分离,分别由不同的部门行使,改变自己定规矩、自己执法、自己监督的现象,使相关的执法权之间保持一定的制 约关系,防止权力的滥用。

(三)、要加强社会对执法工作的监督。

扩大群众监督渠道,充分发挥投诉、信访的作用,切实承诺做到对投诉举报的信件,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落实。对执法人员要实行一次投诉有效警告、二次投诉有效下岗,造成严重后果者给予经济和法纪方面处罚的制度;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一方面对于文明执法的典型要积极宣传报道,另一方面对于个别损害政府形象的执法行为要进行批评教育。

xx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二OO五年九月六日

第二篇: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建筑文化应当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应当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好工作。非常珍惜和合理利用水、土地、能源和材料,这不仅是新时期建筑指导思想的重要内容,也应当是新时期城市发展、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我国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没有根本改变,生态环境脆弱已经成为发展的制约,因此我们必须建设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建筑文化必须认真研究这些大前提,建筑思想、理论和实施管理体系及有关制度都应当充分体现和反映这种新的形势和要求。

建筑文化应当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好工作。陈为邦指出,讲建筑文化,应当非常关注社会问题。建筑文化,首先是人民大众的文化,应当更多关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建筑和村庄集镇规划建设。现在我们城乡在经济发展、建筑发展方面差距越来越大,讲建筑文化,不能只看城市的高楼大厦,要为农民兄弟设计和建造他们需要的建筑和村镇。在城市,不能只看到富有阶层,需要更多地关注弱势群体。

努力创造现代中国建筑新文化。中国正处在大发展、大建设的历史时期,中国城乡是现在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工地。中国的建筑实践可谓巨大,成就可谓不小,但是我们的理论却跟不大上。陈为邦表示,中国现代建筑新文化应当是:古今中外,为我所用,融为一体,以我为主。建立我国现代建筑新文化,既要继承,更要创新。在市场经济下,建筑成为商品,商品跟着市场走。什么东西好卖,就生产什么。而建筑又是文化。文化是深层次的东西,它无所不在。处理两者的关系可能是进行哲学思辨的关键。建筑市场的发展推动建筑文化的发展,但并非任何条件下都产生正面效应,有时会是负面的。市面流行的东西并非都是文化内涵丰富的。对两者的关系,需要认真研究,学术界要引导,政府则给以调控。

第三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北安市人民法院 马洪玲

稳定是和谐的基础,没有稳定就无从谈和谐。而作为打击犯罪、保护人民合法权益的人民法院这一国家审判机关,无疑在创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加强法院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每个人的力量,努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呢?结合自己几年来做政工工作的实际,谈点粗浅认识。

一、立足“以人为本”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做人的工作,做人的思想工作,因此,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以人为本”。

一是从提高人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道德修养和职业技能入手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首先,在思想建设上,经常组织干警学习政治理论,特别是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七一”讲话和党的十六精神,学习上级法院有关文件,使干警及时了解和掌握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和上级法院的总体思路和有关要求,从而在思想和行动跟上形势发展和时代的步伐,工作中自觉做到立足本职,服从、服务开整体和大局。大力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定干警的共产主义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处理个人和集体、局部和全局、眼前和长远的利益关系,把自己的全部智慧、热情和力量都倾注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来;其次,在文化建设上,鼓励干警参加本科学历教育,鼓励学习市场经济知识、国际经济知识,学习电脑、网络知识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从而为实现“三个代表”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知识保障;第 三,在道德建设上,把执法观念和廉政意识教育作为重点,把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良好风气作为经常性思想工作来抓,通过抓好“三个代表”思想学习,打牢干警思想根基,并坚持不间断地用奉献精神激励干警的内在动力;第四,在职业技能建设上,组织全院开展了“日学一法条、周学一案例、月学一法规”、人人学电脑和“一练、二学、四赛四比”活动(大练基本功;学习政治理论,学习业务知识;赛思想比工作效率、赛业务比办案质量、赛纪律比组织观念、赛守法比廉洁自律);组织开展庭审观摩、书记员业务竞赛、书法展览、法律文书展评和“法官人人上讲台专题业务讲座”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干警的业务能力和水平。

二是注重

结合人的特点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其次,适应人的心理。尊重人的心理,尊重人的心理,是保护和提高人的积极性的重要方法。针对中青年干警积极上进,希望得到领导和同志的肯定和认可的心理状态,我们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借鉴了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提出过一个着名的口号:“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同时将现在教育界提出的“赏识教育”的观点运用于思想政治工作之中。提出“让每个干警抬起头来走路”,注重用“欣赏”的眼光看干警。改变过去“优点不说跑不了,缺点不说不得了”的思想认识为“优点不说不得了,缺点不说逐渐少”。实践使我们深深感到:盯着优点做工作,可以使一个人身上积极的因素得到衍射和张扬,最后可以压缩以至消弥消极因素,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当干警有了进步领导们看在眼里,并及时给予表扬,并把他们的成长做为自己的政绩和荣耀。把他们的进步作为自己的愉悦和享受,当他们犯了错误,鼓励他们重新站起来。坚持用全面、发展、辩证的观点看干警,既看成绩又看缺点,特别是注重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不同的场合去捕捉干警身上的“闪光点”,并适时地加以表扬和鼓励,使干警受到充分的肯定、信任、理解、尊重和爱护,从而充满信心和力量。

第三,尊重人的差异。人是有差异的,只有承认差异,因人不同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中,我们不搞“一刀切”、“齐步走”的做法,而是把“求同”和“存异”有机结合起来。根据不同的人、不同情况,不同的年龄、不同性格、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比如,对老同志和新同志方法不能一律,对待男同志和女同志方法不能一样,对待先进和落后不能一样。

二、紧随时代发展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紧随时代发展,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活力之所在。思想政治工作要跟上时代的发展最根本的就是要体现“三个代表”的精神。因此,几年来,我们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中注重把握时代特征,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根据不同时期、不同情况、确定思想政治工作要点,从而使思想政治工作收到最佳效果。

一是我们在观念上不断更新,坚持用现代人眼光评理、论事、看人。不断对干警进行新思想、新知识、新科技的启发,注重更新他们的观念,开拓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头脑和思想。

二是在手段上不断完善。我们在继承思想政治传统经验做法的基础上,注重不断开拓和创新,使老调新谈。比如过去我们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大多是坚持正面教育,现在我们把正面教育与反面警示教育结合起来,在加强正面教育的同时,时时为干警敲响思想的警钟,做到防微杜渐、防患未然。此外,我们还注重创造浓厚的思想政治工作氛围。第一,注重谋势。关注各种形势变化对干警思想产生的冲击和影响,做好超前预测,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权,把握好时机,趋利避害地适时加以正确的引导和调控。确保干警思想的健康发展。第二,注重借势。注重借助舆论和环境等有利于思想工

作开展的时机,及时促进正确思想的张扬和消极思想的克服。借人心所向之势。从干警关注的热点问题切入,想干警之所想,释干警之所疑,顺干警之所求。借政策效应之势。一项新政策出台,往往能产生强力的导向效应,比如,最高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出台和法官职业化建设提出后,我们及时组织干警进行学习,使干警及时了解和掌握上级对法院和法官建设的要求,组织法官展望未来的美好前景,使干警看到希望,坚定信心,安心本职,积极工作。借上下合力之的势。我们经常研究一个时期上级法院的工作重点,中心意图

,结合我院实际,借助上级力量和有利契机,认真查找我院与上级要求存在的差距,有针对性地开展好思想政治工作。第三,注重造势。注重思想先导,使干警明确知道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使正确的思想和风尚在干警头脑中打下深刻烙印,成为大家行动的指南。注重奖勤罚懒。把思想政治工作与制度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敢于动真的,来实的,使自觉实践先进思想的人在政治荣誉、福利待遇,提拔任用等方面获得实际利益,真正形成弘扬正气、抵制歪风的良性机制。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三是,在方法上不断改进。在形势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一讲、二听、三讨论的教育方法,干警早已失去兴趣,因此,我们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中注意从抓“人心”入手,变灌输式教育为启发性教育和自我性教育,实行“四心”工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是实行核心工程。就是充分发挥党组的核心作用,我党组在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前提下实行“谁主管,谁负责”和重大事情党组集体决定的既有民主又有集中的领导机制,班子成员之间互相鼓励、互相支持,形成了团结拚搏,富有战斗力的领导核心。

二是实行“凝心工程”。实践使我们认识到,领导班子的表率作用对干警来说是一种无言的教育。院党组制定了“一有、二敢、三要、四带头、五不、六自”的自我约束机制:“一有”即有党性原则;“二敢”对工作敢抓、对问题敢管;“三要”要团结进取,要勤政务实,要廉洁奉公;“四带头”带头执行办案纪律,审判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做遵守纪律的模范;带头参与办案和干警同甘共苦,做干警工作上的坚强后盾和表率;带头抵制说情风,无私无畏,做清正廉洁的楷模;带头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做克己奉公的榜样;“五不”对工作不推萎扯皮,对自己不搞特殊,对干警不遮丑护短,对问题不推卸责任,对荣誉不好大喜功;“六自”自尊、自重、自省、自强、自励、自警)。领导班子成员严于律已,坚持上下班步行,不搞特殊化,在福利待遇上与干警一个标准,在处理干警切身利益的敏感问题上坚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不违反原则、不变通规定,不碍于情面,不照顾关系。能够顶得住人情、抗得住诱,用自身良好形象为干警树立榜样,从而增强了班子的凝聚力。

三是实行“同心工程”。在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中,坚持用创一流的目标统一干警思想,把“反骄破满保省标、创新务实再提高”的口号,制成标牌,挂在办公楼醒目的位置,时刻勉励干警,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团结奋斗,争

创一流。

四是实行“民心工程”。对入党、提干、奖金分配、上级来人招待标准、陪餐人员、车辆管理、财务管理等敏感问题和党组的重大决策,都在干警大会上公开,不搞暗箱操作,使干警能够参政议政,树立强烈的主人翁意识。

第二,变显性教育为显性与隐性相结合的教育方法。在加强理论宣传的同时,注重以活动为载体,选择一些生动活泼的形式,对干警进行引导。比如开展蓝球赛、乒乓球赛、文艺联欢会等一些文体活动和植树、修路、扶贫济困捐款捐物等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举办演讲比赛、书法比赛、各种业务竞赛活动等,激发干警的团队意识和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拚搏精神,寓教育于各种活动中,使思想政治工作温和、实在、现代化、生活化,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贴近工作实际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几年来的思想政治工作实践证明,要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必须在“贴近”上作文章,致力于见人、见事、见思想,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首先,贴近管理。针对干警平时分散办案和法庭距院机关较远,管理不便等特点,在配备各部门人员时,坚持配强骨干,用好骨干的原则,把思想政治工作分散化、及时化。通过在办案过程中随时面对面谈心,心贴心交流等轻松的气氛和随机性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使思想政治工作形成“问题普遍谈、平时经常谈、个别反复谈”的局面,保证干警的生活有人问,困难有人帮,矛盾有人解,形成了人人是教员、处处是课堂、事事是教材,时时受教育的生动局面。使干警的思想问题,达到“一谈就通”的效果。

其次,贴近现实,在机构改革中,注重结合改革,更新干警观念,教育和帮助干警树立能上能下的思想,树立有贡献就有价值的观念,帮助那些在竞争中失败者正确分析失败的主客观原因,鼓励他们振奋精神,拼搏工作,从而避免了乱猜疑、乱归因,最大限度地消除竞争的负面影响,全面实现改革的积极的效果。

第三,贴近大局。依法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是法院工作的根本任务。结合开展创建优良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我们制定了《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规定》、《审理涉企案件的有关规定》,对涉企案件实行了层层负责制和“三个一样”(民营企业和国营企业一样、大企业和小企业一样、外地企业和本地企业一样);对外来投资者实行“三个优先”(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执行);对危困企业提供减缓诉讼费的法律帮助;各基层法

庭实行了“四不传”、“四就地”、“四优先”、“三不”、“24小时值班”、“电话投诉”、“两约定”等便民措施。(“四不传”年老体弱不传、行动不便不传、有小孩拖累的妇女不传、交通不便不传。“四就地”就地立案、就地取证、就地审理、就地执行;“四优先”易矛盾激化的案件优先、影响工农业生产的案件优先、涉及外来投资者案件优先、“三养”案件优先;“三不”农忙季节不传唤农民当事人、农忙季节不拘留农民当事人、农忙季节不查封农机具;“两约定”与当事人约定时间、约定地点),这些措施在便民诉讼、改善经济发展的法制环境依法促进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第四,贴近职业特点。加强职业道德、职业纪律和廉政建设。认真落实《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最高院《人民法院审判人员违法审判责任追究办法》、《人民法院审判纪律处分办法》;在全院提出要做到“三个忠实”、树立“七个意识”。即忠实于事实、忠实于法律、忠实于人民的利益;树立服务意识、并实行了院长“三包”制,即各主管院长包主管线业务,包干警思想、包监督。使人员、思想、业务一体化管理,院长抓副院长、副院长抓庭科长、庭科长抓干警的层层负责的管理体制。

第四,贴近审判主题。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中,要注重加强制约机制,促进司法公正。结合审判方式改革,我们制定了《民事案件改革试行办法》、《刑事案件普通程序简易审理操作规则》、《审判委员会议事规则》、《审判流程管理制》、《执行工作流程管理制》、《违法审判案件线索举报制》等制度。实行了《审限警示制度》、《超审限案件报制

度》、《错案责任追究制度实施细则》,对出现错案、超审限案件和违法违纪的审判员,实行一票否决制。由于实行了上述措施,有效地提高了案件质量和效率。

第五,贴近重点部位。我们在认真总结过去多年经验的基础上,客观分析当前社会上不良风气对法院工作的影响,并把防止和杜绝司法腐败问题作为法院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点。突出基层人民法庭、刑事审判、少年审判、民商事案件、执行等五个重点部位和敏感环节五个环节,强化廉政教育,以有效杜绝司法腐败问题。

第四篇: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水利保障

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水利保障

要进一步完善水利发展思路,全面推进水利建设,大力建设节水型社会,建立健全制度保障体系

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推进灌区两改一提高、落实水库移民政策法规四件大事

今天是第十五届“世界水日”和第十九届“中国水周”的第一天。联合国确定今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应对水短缺”。我国纪念“世界水日”和开展“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水利发展与和谐社会”。

水利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肩负着十分重要的职责。首先,我国是一个水旱灾害频繁的国家,建立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综合减灾体系,提高应对水旱灾害的能力,是保障经济稳定发展、社会安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前提。其次,目前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水利事关城市和农村,涉及工业和农业,关乎生产和生产,是统筹城乡、协调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第三,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加大,一些地方水资源过度开发、水环境过度破坏现象较为严重。如何在发展水利,满足经济社会对水资源需求的同时,转变水利发展模式,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条件相协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水利工作的重要目标。1

第四,水是生命之源,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和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水利工作的重要任务。

因此,水利部门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根据新时代水利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把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念与水利的自身规律有机结合起来,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与水利工作的具体实践内在统一起来,进一步完善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模式,加快发展步伐,推动水利发展真正转入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轨道,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进一步完善水利发展思路。在各项水利规划尤其是流域综合规划中,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更加注重给洪水出路,改变长期以来人水争地,无节制围垦河道、湖泊、湿地的做法;更加注重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强化需水管理,建设节水型社会,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更加注重发挥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有效治理水土流失;更加注重水资源开发、配置、调度中的生态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承载力和水环境承载力相协调。

全面推进水利建设。统筹城市与农村、流域与区域、外延与内涵、重点与一般、长远与当前、需要与可能的关系,防洪抗旱并举,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开发保护统一,不断增强水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能力。继续加强以治淮工程为重点的大江大河防洪建设,加大对大江大河重要支流和中小河流的治理力度,重点推进病险水库除险

加固,完善防汛抗旱预案,提高防洪减灾能力。搞好水资源调蓄和配置工程建设,继续做好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前期工作,加快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前期工作,继续实施并开工建设一些区域性调水和蓄水工程,提高供水保障能力。抓好农田水利建设,完善灌区灌排体系,推进灌区节水技术改造,提高农业水利化水平,促进现代农业建设。发展农村水电,搞好水土保持,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大力建设节水型社会。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战略举措。要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搞好协调,大力推进,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取得明显成效。要结合编制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按照供需协调、综合平衡、保护生态、厉行节约、合理开源的原则,合理确定各流域和流域内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用水指标,建立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新型水资源管理制度。要按照中央关于完善重要资源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要求,深化水价改革,建立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形成自律式发展的节水模式。要加强宣传,引导公众广泛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提高全民节水意识。通过综合应用各种节水措施,有效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促进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建立健全制度保障体系。要重点加强四个方面的制度建设:一是建立稳定的水利投入机制。要确立公共财政在水利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加大各级财政对水利的投入,同时广泛

吸纳社会资金参与水利建设和发展。二是完善农村水利长效发展机制。以政府安排补助资金为引导,以农民自愿出资出劳为主体,建立和完善农田水利基本奸商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三是建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落实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的经费,推动水利工程管养分离,完善水价配套制度,保证工程发挥最大效益。四是建立有利于促进水利社会管理的体制和机制。健全水利规划体系,强化规划的法律地位和指导约束作用。加快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职能转变,大力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水、依法管水。健全水利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及时化解各种水危机和水事矛盾。完善水库移民利益保障机制,促进库区和安置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

当前,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推进灌区两改一提高、落实水库移民政策法规四件大事。这是落实中央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要求的具体举措。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势必直接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和新农村建设的大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直接面向农业、农村和农民的这四件大事当作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以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求实的态度,切实抓紧抓好,力求在解决突出矛盾和关键问题上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为和谐社会建设作出新贡献。

第五篇:提升财政公共服务能力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财政保障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并要求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以“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主题的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着力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领,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财政部副部长楼继伟在北京召开的“财政部与

世界银行构建和谐社会财政政策对话会”上说:“在坚持促进经济增长、促进‘五个统筹’和促进公共财政管理自身效率的原则基础上,公共财政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工程中至少要担负四大使命。”公共财政的首要使命是致力于市场机制的和谐;其次,致力于经济运行的和谐;第三,致力于社会发展的和谐;第四,致力于全体人民福祉的和谐。在构建注重社会公平的和谐社会过程中,财政部门必须在提高效率的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财政的宏观调控作用,理顺收入分配关系,优化公共支出结构,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提升财政公共服务能力,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全新理念贯彻、落实到具体的财政工作中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一、充分发挥财政职能,致力于提高促进经济发展的能力

雄厚的财政实力不仅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物质基础和财力保证,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和保持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志。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财政部门必须坚持把支持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作为财政工作的第一要务来抓,要按照公共财政的改革方向,充分发挥财政的资源配置、收入分配、调控经济、监督管理的职能,依据“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逐步规范财政资金的供给范围,减少对竞争领域的直接投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和政策的导向作用,综合运用预算、税收、转移支付、补贴等多种调控手段,大力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培育壮大支柱产业,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消除经济发展中的不健康和不稳定因素,努力促进科技创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运行质量提高,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财政部门要筹集各类产业发展资金,重点支持优势财源项目建设,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要想尽一切办法做大财政收入蛋糕,使支持经济发展的成效充分体现到财政收入上来,建立起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收入增长机制,通过促进经济增长壮大财政实力,为建立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正确处理生财、聚财和用财的关系,支持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牢固树立民本意识,致力于提高财政公共保障的能力

和谐社会是在效率提高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公平的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要求,必须注重社会公平,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在注重社会公平、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中,财政肩负着重大责任。财政的一切权力来源于公众、来源于人民,财政收入“取之于民”、财政支出“用之于民”,财政收支的安排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财政政策和收支安排都应该是公众意图的真实体现,具有最普遍的代表性,必须体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符合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财政部门要坚持“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的理念,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根本点,把理财为公、理财为民作为提升财政公共服务能力的基本准则。要通过建立规范的市场体制、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增加在公共教育方面的投入、理顺政府职能部门支出体系,从而给公民提供平等致富、公平竞争的机会;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财政资金投入以及减免税费、贴息等措施,完善就业和再就业的财政支撑体系和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就业服务体系,巩固民生之本;通过完善城镇社会保障制度,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建设,进一步改革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提高其运行效率;通过完善公共卫生体系、食品安全体系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一个安全的生产、生活环境;通过完善税收调节机制和收入分配政策,增强财政调节收入差距的能力,缩小贫富差距,从而促进“人与人的真正和谐”。

三、坚持统筹兼顾原则,致力于提高社会协调发展的能力

实现共同富裕和社会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两根支柱。要实现共同富裕,必须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必须注重弱势群体和其他社会成员间形成权利公平、机会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机制。可以讲,公平,是财政建设的目标指向,共同富裕是财政建设的价值取向。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目前我国财政支出中确实存在着一些“越位”与“缺位”的现象,还没有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充分体现和全面落实在每一项具体的财政支出上,过去还存在一些被忽略了的突出问题和矛盾,如:城乡差距、“三农”问题、农村公共医疗卫生防疫体系和疾病控制体

下载关于加强执法部门的服务意识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保障的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加强执法部门的服务意识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保障的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