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教地理的坎坷之路上报稿范文合集

时间:2019-05-14 18:38: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教地理的坎坷之路上报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教地理的坎坷之路上报稿》。

第一篇:我教地理的坎坷之路上报稿

我教地理的坎坷之路

马 燕

太和县大新镇中心学校

二○一一年三月

我教地理的坎坷之路

太和县大新镇中心学校 马 燕

摘要:我于1997年从池州师专地理系毕业到农村中学任教时就与地理学科说了“再见”,直到2006年,终于拿到了地理课本。近年来,我以一名新教师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潜心钻研农村初中地理教学艺术。地理是“负科”(不是“辅科”、“副科”)——我无力改变人们的偏见,但希望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能够让地理成为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平台,激发和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积极情感的阵地。学生的环保行动被《安徽青年报》、《阜阳日报》和太和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报道。

关键词:地理 教师 成长

1997年,我毕业于池州师专地理系。填报志愿之所以选学地理专业就是因为本人贪玩,同时敬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那种气概。尽管做乡村教师很贫穷,但我可以带着孩子们在纸上驰骋天下,也是一生快乐。所以,毕业后,我主动申请到农村任教。

但现实并非所愿,雄心壮志的我只得恋恋不舍地向地理说再见。由于教育改革,地理作为一门“副科”写进老师、家长的心里。到偏僻的中学报到的第一天,校长就用不用置疑的态度告诉我:教语文不教地理!理由是非常充足的:刚毕业的大学生啥课都能教好,而地理不参加中考不计分,学校随便聘个代课教师就可以搞定;在农村教书谈什么大学专业?中考不考的科目不必重视教更不必要求学(其实学生也不学);大学生教副科是白白浪费资源!于是,我只得向地理说了再见。一年后,虽然我所教的班级语文考评名列全镇第二名,而且还拿回了全镇第一的个人奖。但心中那一丝丝地理情结不时跳出来,让我怀着一线希望——我把语文教好了,地理课总可以匀两节给我吧?正当我做着教好语文盼地理的美梦时,现实再次把我的愿望击得粉碎。暑假刚过,校长找我谈话:“学校需要物理教师,考虑到你是理科毕业,教物理一定能胜任!”我知道,在这所学校的老师,都是转正的民师或中专毕业的师范生,大家没有专业课的训练,都是在实践中摸索;我知道,拒绝的理由是苍白的无力的;我知道,高中时一流的物理成绩还是绰绰有余的;我知道,我的命运和物理联系在一起,与地理的距离仍然是遥不可及。

三年后,因为教学成绩出色,我被调到了镇中心中学工作。在新的环境,我幻想着:中心学校办学是规范的,教地理的愿望总可以实现吧!但是,中心学校校长同样的答复终于使我有了与地理永别的决心!我潜心物理教学,论文获奖、公开课获奖、辅导学生获奖、年度评比获奖……看着渐渐增高的获奖证书,我渐渐淡化了地理梦。2005年,禁止跨专业晋级的文件痛击了我的骄傲。我那堆积如山的语文奖状、物理奖状在这一纸文件面前一文不值!一文不值!

2006年,被挡在晋级门外的我终于有了教地理的机会,虽然是兼职的,但是,我还是非常兴奋!看着那覆膜后闪亮的封面,嗅着散发着新鲜油墨香味的彩页,我的内心如打翻了五味瓶。10年,10年没有看到地理课本的那种感觉无法用语言描述出来。

虽然那纸文件让我3年没有晋级的机会,虽然那纸文件让我至今没有被聘为一级教师(同期的同事现在已经被聘为高级教师,月薪比我多了数百元),但是,我终于可以接近地理,重塑我的地理梦了。

我把自己当成一位新老师,从头做起。

新学期开学前,我向教导主任要了初中地理的全部教材和教辅资料,向老地理教师讨教。开学初,我把全部教材通看一遍,给自己一个整体把握。平日,我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对待每一堂课,备好每一堂课——认真钻研教学大纲、教参、相关杂志,一定做到“胸中有数”再走进课堂。课后我认真、及时写好教学后记。把课堂中学生的应答、课堂气氛的变化,我都认真的进行对比,找出闪光点与不足,找到更合适的教学方法。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第一年的地理教学工作就有了突破。善于找到“闪光点”成了我教学中积累财富的技巧。这几年,我努力工作着,学习着,地理教学能力不断提高着。

“好脑袋不如一个烂笔头”,我常备一个小本本,做个收藏家,把地理知识小集锦收集起来。地球太大了,需要我们地理老师掌握的知识很多很多;地球太小了,信息时代的“地球村”世界瞬息万变,课本之外的知识需要我们去搜集。剪报、复印、扫描、抄写,及时积累,以备急用。

地理教师的视野应该是开放的。我每年都订大量的地理教学参考杂志,这些杂志上有最新的教学动态、丰富的教学资料、别人的好经验,让我受益非浅。网络信息便捷、直观。课余我就到地理网站走走,不断丰富我的文件夹。集腋成裘,我课外知识丰富了,课堂教学得手了。

地理老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电视新闻、报纸、网络中有许多与地理相关的内容,如时事、政治、军事、天文、旅游、大型工程等,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作为老师也要在课堂上不失时机补充这些来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兴趣。“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作个有心人,多留意观察,也地理教师获取知识的一种好境界。

地理教师也应该是写作高手。我常写地理小论文,既可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也可以积累经验,找出差距,不断改进,不断提高。

我带着学生观察自然、体验生活,引导他们尝试写写地 理小论文。学生们敏锐地发现:农村正在被污染——方便袋、农药瓶、电池等,随手丢弃。在我的鼓励下,孩子们克服羞怯的心理,在麦收时节,用零花钱买来雪糕到麦田开展“废袋换雪糕——咱百姓也环保”活动。他们还把这次活动改编成小品,获得太和县首届公益作品大赛三等奖。学生的环保行动先后被《安徽青年报》、《阜阳日报》和太和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报道。学生张莉撰写的地理小论文在全市评选中获得了三等奖。

学生的进步也激励着我不断进步,多篇地理论文在县、市获奖,先后3次在全市初中地理优质课评比中获奖。

看着渐积渐高的荣誉证书,我知道,成绩代表的是过去,我的地理教学之路充满着曲折与快乐;我知道,我现在还是“兼职”的地理教师,我希望有一天,我能够真正成为“专职”的地理教师。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相信,我的梦,很快就能实现。

第二篇:文凭+技能,就业之路并不坎坷

文凭+技能,就业之路并不坎坷

“老师,我现在是高中毕业,能到贵校上学吗?能拿到大专学历吗”?这可能是近期来重庆新华电脑学校咨询的学生们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看来,文凭,依然是这样求学若渴的学生们追求的一个目标。

但同时,也有一些同样是高中毕业的学生们,他们提出的问题更为实际,那就是能不能学到真正的本领,能否找得到工作,毕业后能拿到多少工资?他们的务实和直击要害,真的让人很佩服。的确,他们都是眼光很长远的一族,文凭和技能两手都抓,直接面向求职和就业来考虑问题。一位正在接受咨询的学生说道:“现在,很多单位招人的时候,都要求要有文凭和技术,文凭是敲门砖,没有文凭,工作怎么找呀,也许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而技能才是长远发展的基础。所以,我觉得你们的“TC精英教育”正合我意。文有文凭,武有技能,有了这样的职素,找到满意的工作,将会变得更轻松一些。”

其实,很多咨询的同学,在关注文凭和技能的背后,更重要的是关注就业。重庆新华电脑学院高级职业规划师吕老师认为:“现在就业压力比较大,学校能不能推荐就业,学生在毕业后能不能找得到工作,才是同学们真正所关心的。这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重庆新华电脑学校的优势所在。因为新华电脑教育拥有遍布全国的就业网络,在各大城市设有20多个就业办事处,几百人的就业服务团队,每天都要与上千家用人单位保持着沟通,为即将学成毕业的学生打通就业的渠道。当然,也有部分同学对于学校推荐工作并不十分“感冒”,他们的想法是,要自己去找更好的工作,因为,他们相信,学到了真正的技能,又拥有了较好的文凭,找工作是不用愁的。这部分学生很自信,在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情况下,他们敢于去追求自己的理想,这种底气来自哪里呢?那就是对自己专业知识的充分认可”。

据悉,重庆新华电脑学校根据市场的需要,推出的“技能(Training)+学历(College

Education)”(简称“TC精英教育”)项目,一方面培养学生们的专业技能,大家能够在校期间,学习到过硬的专业本领,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并且可以经常参加校内活动,锻炼自己的交际能力和职业素质,拥有了这些职场必备的技巧,在工作中将会是游刃有余。

另一方面还让学生在校期间完成国家规定的相应大专学历教育全部课程,通过考试以后,可以取得重庆邮电大学正规的大专文凭,从而真正实现一份努力,两份收获。

文凭+技能,新华让你就业有保障!

第三篇:坎坷与辉煌:中国社会保障变迁之路

坎坷与辉煌:中国社会保障变迁之路

(一)2010-3-4 摘要:中国社会保障是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而逐步建立起来的。同其他任何制度体系一样,中国社会保障也经历了从产生、发展,到“文革”时期的重挫,以及改革开放以后的恢复与重建。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结合国情与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了全面而又深入地改革与整合,从而获得了快速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在以民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引导下,以社会保障为主体的社会建设得以全面推进。中国社会保障的未来指向应该是城乡一体,全民覆盖的小康福利社会。

关键词:中国社会保障,城乡一体,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社会保障即国家和社会依法对社会成员基本生活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是社会成员因年老、疾病、失业、伤残、生育、死亡、灾害等原因而失去劳动能力或生活遇到障碍时,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基本生活需求的保障。它的基本功能是保障公民的生存权,进而为实现个人的发展权提供基本条件。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发展及变革的历史,展示了中国社会保障60年来坎坷的历程、辉煌的成就,同时亦揭示了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发展趋势。

一、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沿革

作为新兴的社会主义大国,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从产生、发展,到变革与完善,期间经历了太多的坎坷与挫折。在1978年以前的前30年里,可以说是与计划经济基本相适应的保障模式。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间,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受经济发展形势影响,中国的社会保障也随之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1.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1965年,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进入初创阶段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在战争年代解放区供给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当时满目疮痍、百废待兴而资源又十分匮乏的局势下,国家采取了优先发展工业、保障城市供给的策略,因此其面对的主要是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部分内容还涉及城镇居民。

195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章第四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这实际上以宪法的形式对公民的基本保障权利进行了明确,而且已经蕴含了社会保障的内容。

1951年政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使用了“劳动保险”而未使用国际上惯用的“社会保险”,原因是保险制度针对劳动者,而没有涉及其他社会成员。《条例》规定的内容包括:疾病、工伤、生育、医疗、退休、死亡待遇等项目。《条例》还对保险费的征集、管理和支配、保险项目及标准、保险实施范围、执行和监督等进行了明确规定。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费用由财政支付,由财政部和人事部管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由企业支付,由全国总工会管理。由于当时达到退休条件的老人很少,缴费率(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占月工资总额的比例)仅为3%,养老金工资替代率(相当于养老金占退休前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为50%~70%。

1955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处理暂行办法》等4个文件,使机关、事业单位的劳动保险制度得以确立。根据1952年公布的《国家工作人员公费医疗预防实施办法》、《各级人民政府工作人员在患病期间待遇暂行办法的规定》,使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得到了较好的医疗保障,且范围比《劳动保险条例》较广,待遇也稍优厚。

当时,劳动部是全国劳动保险工作的最高监督机关,中华全国总工会是全国劳动保险事业的最高领导机构。劳动保险金一部分由企业直接支付,一部分由中华全国总工会统筹。

对于农村社会保障,主要是依据1956年6月30日,全国人大一届三次会议通过的《高级农业合作社示范章程》的有关规定,确立了面向乡村孤老残幼的“五保(吃、穿、住、医、葬或教)”制度。医疗问题则靠刚刚兴起的农村合作医疗来解决。

到1956年,中国已经初步建立了以国家为责任主体、城乡单位共担责任的社会保障政策。因此说,这一时期的社会保障制度虽然不太成熟和完备,但对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保证人民的基本生活,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稳定社会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

2.“文革”期间社会保障制度的弱化

从1966年至1976年,属于“文革”十年**时期。这期间,社会保障制度遭到严重干扰和破坏,国家劳动部受到严重冲击直至被撤销。主管救灾救济、社会福利等事务的内务部亦被撤销。负责劳动保险事务的工会组织被停止活动,退休费用社会统筹被取消,企业社会保险工作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

1969年2月,随着财政部《关于国营企业财务工作中的几项制度的改革意见(草案)》的发布,社会保险金的征集管理和调剂使用制度亦被停止,国营企业一律停止提取劳动保险金,退休金、医疗费和其他劳保开支改在营业外列支,使社会保险变成了“企业保险”。这样,原有的国家一单位保障制的重心由国家转向单位,不但使企业职工失去了保障,也造成了企业的社会负担越来越重,企业之间的负担畸轻畸重。

在此情况下,大批具备退休条件的人员待遇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即使后来勉强得到了解决,待遇亦十分低下,难以保障退休后的基本生活。这个时期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自建立以来遭遇的最重大的挫折时期,其负面影响甚至波及本世纪初仍未消除。

3.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保障制度的调整与完善

(1)社会保障制度的恢复和重建(1978-1983)

“文革”结束后,尤其在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中国进入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时期。国家重设民政部,主管全国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事务;劳动部门的工作亦开始恢复正常。社会保障制度开始恢复和重建,并随之把社会保障制度的整顿、修订和改革作为重要任务来抓。1978年《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颁布,对从事危险工作的工人退休条件有所放宽,鼓励提前退休。养老金替代率提高到60%~75%。缴费率从1978年的2.8%增加到1985年的10.6%。到1980年代中期,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的社会保障系统。由企业负责资金的筹集、发放和管理,属典型的国家-单位保障制,保障水平较高,覆盖面主要是国营企业。组织上、制度上的一些举措,为继后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作了重要的准备工作。

(2)适应市场经济形势要求,进行初步改革探索(1984-1991)

到1984年,部分地区开始探索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在国有企业和大部分城镇集体企业中推行了养老金统筹,实行企业补充保险、职工个人缴费制度。一些地区还大胆探索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在试点基础上,1986年国务院颁布了《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建立了劳动合同制工人的养老保险制度。之后,《国务院关于发布改革劳动制度四个规定的通知》把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范围扩大到劳动合同制工人,其费用来源是企业和个人缴纳,企业缴费率15%(包括医疗、丧葬、抚恤等),个人交纳标准工资的3%以下,并开始在县、市级实行统筹。1991年国务院又颁布了《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使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决定》肯定了社会统筹的方向,提出了社会统筹基金实行部分积累模式,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与社会补充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制度,实行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共同负担费用等一系列原则。这时,全国已经有96%的市县实行了养老保险统筹,标志着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进入了实质性阶段。坎坷与辉煌:中国社会保障变迁之路

(二)2010-3-4

此时,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亦在探索之中。1986年,“全国农村基层社会保障工作座谈会”召开后,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开始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试点。1991年6月,原民政部农村养老办公室制定了《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并从1992年1月3日起在各地公布实施。但是,由于诸多因素制约,特别是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银行利率不断下降,养老基金失去了保值增值功能,也就失去了支付能力。因此随着推广范围的扩大,不少地区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出现了参保人数下降、基金运行难度加大等问题,甚至陷入停顿状态。

与此同时,对医疗制度也进行了改革的尝试,逐步改革劳保医疗和公费医疗的资金筹集办法,使职工少量纳费,提高他们的费用意识,目的是减少国家财政支出、企业经济负担和医疗资源浪费。于是劳保医疗、公费医疗逐步过渡到社会医疗保险。在农村,运行多年的合作医疗制度则处于大面积萎缩状态。

在试点基础上,国务院1986年颁布了《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确定由企业缴费建立待业保险基金。随后,还考虑了失业保险的享受条件、失业津贴标准和享受期限、建立失业保险基金等,并逐步把失业保险制度建立起来。这说明,在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过程中,劳动者暂时失去工作(即失业)是难以避免的这一新观念逐步确立起来。

1992年劳动部、卫生部、全国总工会联合颁布了《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逐步建立了工伤社会保险基金。在生育保险制度改革方面,1988年,国务院颁布了《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产假由56天增加为90天,产假期间工资照发。

在农村,主要是变革土地经营制度,大力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规模开发式扶贫。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农业生产力大大提高、农村普遍性的贫困问题得到明显缓解、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时,那些自然条件较差、生态环境恶化、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贫困问题日益凸现出来,地区差距逐渐拉大。为适应当时采取的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政府对农村的扶贫开发也作了相应的调整。这一时期农村扶贫开发的主要特点是把解决贫困地区人口温饱问题与对贫困地区进行全面开发结合起来,在农村开展了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扶贫开发。

总的来看,这一时期主要是为了适应改革开放以及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形势,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建设做了多方面具有积极意义的探索,从而使城镇社会保障有了雏形,农村贫困现象大大缓解。

(3)社会保障制度及管理体制进一步规范化(1992-1998)

1992年3月,邓小平南巡重要谈话的发表,神州大地春风拂面,再次掀起改革开放的热潮。7月,《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的颁布,促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形成氛围,落实企业自主权势在必行;同年10月,党的“十四大”召开,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明显推进。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推向高潮。

党的十四大第一次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也第一次明确把深化社会保险制度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四个重要环节之一。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做出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进一步明确了建立新型社会保险制度的目标、原则,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步伐明显加快。社会保障社会化自此成为改革追求的主要目标,并越来越多地体现在改革的实践中。社会保障制度被确认为市场机制正常运行的维系机制而被称为市场经济体系的五大支柱(现代企业制度、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之一。按照国务院[1995]6号文件《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要求,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现了由企业保险到社会保险再到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三步跨越,广覆盖、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基本形成。

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主要是贯彻1994年国家体改委、财政部、劳动部、卫生部联合发布的《关于职工医疗制度改革的试点意见》,按照“统账结合”的模式进行试点。作为全国第一困难行业的煤炭行业从1995年起,开展省级统筹。失业保险制度改革与企业改革紧密结合,进一步扩大了覆盖范围,强化了失业救济与再就业的双重功能。

1994年2月,中共中央召开第一次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全面部署20世纪最后7年的扶贫开发工作,力争到2000年底基本解决当时全国农村80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根据这次会议的精神,国务院于4月15日颁布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目标、明确对象、明确措施和明确期限的扶贫开发行动纲领。从此,中国农村的扶贫开发进入攻坚阶段。

1998年是中国社会保障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两个确保”成效明显,如期完成再就业服务中心建设、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进中心和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发放的目标。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养老保险实现了向全国统一制度的过渡并轨,完成了对行业养老保险的接管,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到城镇私营企业和个体经济组织;失业保险以贯彻《企业职工失业保险条例》为重点,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医疗保险在继续抓好试点的同时,按照《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为医保制度改革奠定了基础;按照《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要求实行统账结合后,退休人员能够按时足额领到养老金,解决了其后顾之忧,提高了生产积极性,维持了社会稳定。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也为解决退休人员和下岗人员的安置问题,为企业精简机构和压缩编制创造了良好环境,有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总体上讲,这一阶段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是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步伐加快而加快,主要是为市场经济服务,呈现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改革为重点的特色。尤其是各项规章制度的出台和颁布,使社会保障制度更加规范有序。

(4)社会保障制度框架体系基本确立并日臻完善(1999至今)

1999年,国务院发布《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和《失业保险条例》,规定城镇各行业人员都必须参加社会保险,既包括机关和事业单位职工,也包括外商、港、澳、台商投资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企业及私营企业的全部职工;要求大力拓展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在1999年上半年基本实现社会保险全覆盖。

2002年,街区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社会保障的具体业务延伸到社区,离退休人员及下岗失业人员真正实现了社会化管理。做好“三条保障线”的衔接,使符合条件的下岗职工及时享受失业保险待遇,使符合“低保”条件的失业人员及时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衔接。

残疾人社会保障及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1990年1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首次将残疾人权益保障问题上升到法律高度。2008年4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就如何加强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作了明确要求和具体部署。内容涉及社会保险、残障康复、医疗卫生、教育就业、文化体育以及无障碍服务设施建设等。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亦于2008年7月1日实施。随着残疾人事业的不断发展,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对象也由城市残疾人扩展到农村残疾人;残疾人社会保障的项目,也由单一的生活救济逐渐拓宽为劳动就业、文化教育、社会服务、医疗康复以及改善住房条件等综合保障。

全民医保体系初步形成。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已经覆盖了1.3亿名城镇职工;在农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也对农民医保有了制度安排,但是游离于上述群体之外的城镇个体工商户、无业人员、职工家属、农民工、在校学生等成了医保制度的“真空地带”。为填补这种“真空地带”,按照“国家补助一点、地方安排一点、个人掏一点”的原则建立了无缝对接的全民医保体系,并选择一批地区从2007年下半年先行试点,2008年总结试点经验继续推广,2009年则全力推进全国性的全民医保方案,医保制度覆盖全国13亿人口,真正实现全民医保。

国际金融危机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关于应对金融危机、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被称为4万亿元人民币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十项措施从教育、医疗、住房到就业、社保、救助等众多民生议题。加快推进医疗卫生改革、提高养老金标准、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扩大社保覆盖面、改善中小学教师待遇、强化对零就业家庭及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强化对农民工转移就业的公共服务、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低保水平等政策措施悉数推出。

坎坷与辉煌:中国社会保障变迁之路

(三)2010-3-4

二、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成就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取得了巨大成绩,实现了由国家一单位保障制到国家-单位-社会保障制的初步转型;以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及生育保险为主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起来;城乡社会救助、“五保”供养、扶贫开发等社会服务体系建设亦取得明显成效。这一切都为维护社会稳定、深化国企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和促进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1.有力地支持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1986年以来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有力地支持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在城镇,国有企业改革作为一项牵动全民的重大社会变革工程,从启动到深化再到基本结束,总体上没有发生大的社会波动,这都要归功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改革与完善。比如,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由于企业的停产甚至破产,或者为了减员增效等原因,释放了大批富余人员,产生了大批下岗失业职工;已经离退休的人员养老金出现严重的拖欠。在此情况下,中央及时做出“两个确保”的决定,保证了上述两类在改革中遭受冲击最严重的群体的基本收入和基本生活,从而也就保证了社会大局的基本稳定。因此可以说,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而完善起来的,也必将成为市场经济体制下必不可少的重要制度安排。

在农村,由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使广大农民得以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开展多种经营来增加收入。农村合作医疗(以及后来的新农合)的实施,解决了广大农民长期以来缺医少药问题。“五保”供养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解决了农村少部分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问题。对于那些老、少、边、穷单靠自身无法脱贫致富的地区,采取开发扶贫的方式加快其脱贫致富的步子。大规模的扶贫运动使乡村绝对贫困人口占乡村总人口的比重从1985年的30.7%下降到2000年底的3%。明显减少了贫困人口数量,降低了贫困人口的贫困程度。

2.成功实现了社会保障制度的整体转型与并轨

以城镇社会保险、社会救助为重点,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为框架的社会保障体系得以确立;国家主导、责任共担、社会化、多层次的国家-单位-社会保障制正在成为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主体,并走向全面代替原来的国家负责、单位包办、板块分割、封闭运行、全面保障、缺乏激励的国家一单位保障制时期,成功地完成了社会保障制度变革的重要而艰巨的历史使命。

而且,社会保障管理体制也得以理顺。1998年以前,社会保险各项目管理过于分散和混乱,劳动、人事、民政、铁路、交通、煤炭、银行等多家部门都有一定份额的业务职能。正是所谓的“八仙过海”、“多龙治水”,导致政出多门、管理失范。1998年在国家机构改革中成立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一管理劳动保护和社会保险事务。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会同国家体改委等有关部门负责对全国统一的养老、医疗、失业等主要社会保险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指导和监督,这大大加速了中国社会保障改革的步伐,使长期存在的政策、机构不统一问题很快得到解决,过去长期存在的行业统筹与地方统筹条块分割的矛盾也得到了解决。

3.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农村“五保”供养制度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十分关心城乡特困群众的生活。《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明确提出:“农业合作社对于社内缺乏劳动力、生活没有依靠的鳏寡孤独的社员,应当统一筹划,在生活上给予适当照顾,做到保吃、保穿、保烧(燃料)、保教(儿童和少年)、保葬,使他们生养死葬都有指靠。”从此,人们便将吃、穿、烧、教、葬这五项保证简称“五保”,将享受“五保”的家庭称为“五保户”,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的雏形。从上世纪50年代起,各地相继兴办了敬老院,将部分“五保”对象集中供养,逐步形成了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相结合的五保供养模式。

1994年1月,国务院公布施行《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规定五保供养的主要内容是“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孤儿保教)”,供养标准为当地村民一般生活水平,并明确规定“五保”供养为农村集体福利事业,供养经费从村提留或者乡统筹费中列支。1997年3月,民政部颁布《农村敬老院管理暂行办法》,规范了农村敬老院建设、管理和供养服务。这两项法规规章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开始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管理轨道。

2000年以来,随着我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推进,农村“五保”供养资金渠道随之调整。取消农业税及附加后,供养经费又调整为主要从上级财政转移支付和地方各级财政预算中安排。

综合上述60年来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取得的成就可以断言,没有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改革与发展,没有对以社会保障为主体的社会建设事业的巨大投入,就没有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平稳、快速发展,也就不可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因此,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抑或是将来,于国、于民、于家,社会保障制度功不可没,须臾不可或缺。

三、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近年来,虽然我国社会保障及社会建设事业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由于经济发展基础相对薄弱,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与经济发展、社会前进的步伐相比仍明显滞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仍面临不少的困难和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社会保险体制性、制度性的问题仍较突出

在二元结构的影响下,城乡社会保险两大体系是按照两个不同模式来设计的,在缴费基数、缴费年限、补贴办法、给付标准等思路与操作上相去甚远,致使二者很难衔接。同样在城镇,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养老制度的双轨制,造成企业离退休职工与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职工养老保险待遇差异巨大,且目前该问题已经成为引发社会矛盾的主要因素之一;各统筹地区社会保险基金节余很不均衡,影响社会保险统筹层次的进一步提高;恶意拖欠社会保险费现象仍很严重,社会保险基金支付压力巨大;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和失地农民等边缘化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亟须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来解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由于补报模式所限,使很多农民还不能从中得到预期的实惠,导致参合农民满意度低,新农合有大面积缩水的危险。近两年,虽然农村低保覆盖面和保障标准都有所提高,但是要想较好地解决所有农村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做到“应保尽保”,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且,人情低保、权力低保现象也普遍存在。

2.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止步不前,已经不能适应农村老龄化形势需要

国际社会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数的10%,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数的7%。据此,我国上世纪90年代即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且,农村的老龄化程度还要比城镇严重得多。另据农村调查发现,由于家庭积蓄大都用在子女读书、建房造屋或家事应急上,农民年老后留给自己的养老钱极少或者根本没有,以致在晚年仍不得不从事生产体力劳动以维持生计。在传统的家庭养老、土地养老功能日益削弱,而针对农民的社会养老保障普遍不足,大量青壮年农民进城后农村老弱人群的基本保障问题日益凸显的情况下,加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和老龄服务体系建设已迫在眉睫。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养老机构设施更是残缺不全,这与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与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形势格格不入。

3.农村贫困人口总量大,灾害频繁,救灾任务十分繁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作为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市场主体,面临着市场竞争和自然灾害的双重风险。一方面,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尤其是近期以来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大批农民工离开务工地回到家乡而处于游离待业状态。他们的社会保障问题,尤其创业与就业问题都亟待解决。还有受出口形势影响,大量的农副产品因滞销而积压。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甚至也成了他们返贫的致因;另一方面,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也影响农民脱贫致富。我国山地多平地少,旱地多湿地少,东西南北跨度大。特殊的地理、气候环境,使得自然灾害频繁,常受干旱、洪涝、风雹、病虫害、霜冻等灾害的侵袭,其中主要灾害干旱、洪涝的成灾面积占全部灾害成灾面积的70%左右。无论历史上还是现在,我国都是一个自然灾害发生频繁的地区。

另外,艾滋病致孤致困人口较多,且呈现区域聚集分布,救助任务繁重。

因此,上述多种因素导致我国的贫困人口十分庞大,贫困程度十分深重。这种严峻的局面,既对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起到很大的制约作用,同时也是一种促进。

坎坷与辉煌:中国社会保障变迁之路

(四)2010-3-4

四、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既然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运用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手段,对劳动者和公民提供物质帮助和社会服务的一种制度,那么其中的劳动者和公民应该指全体劳动者和全体公民,而不应该是城乡有别的。因此,对目前社会保障制度的整合与改革,一定要坚持城乡统筹的原则,力求城乡协调、均衡发展。当务之急,就是创造条件探索实现农村和城镇基本养老关系转移接续办法,逐步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

1.社会保障建设要总体向农村倾斜

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逐步改变二元经济结构下城乡保障制度差别过大、城乡劳动者的境遇很不平等的状况。要按照城乡社会保障项目基本一致、资金管理原则基本一致、政策法规基本一致的要求,加快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制度,逐步实现城乡社会保障的接轨,最终建立起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一是社会保障财政支出要向农村倾斜,加大对农村地区转移支付力度,逐步实现城乡社会保障支出的相对均衡;二是农村社会保障各项制度设计应以全体农民为保障对象,公平地对待每个农民并确保其享受到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逐步健全保障项目、扩大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水平,最终形成没有漏洞的社会安全保护网;三是制度实施过程要公开、公平,比如在低保实施过程中,力戒权利低保、人情低保等。

2.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

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抓紧制定指导性意见,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我们应抓住应对人口老龄化高峰前的有限时间,建立以基本养老保险为基础,社区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自愿储蓄养老保险为补充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其中最重要的是加快建立政府组织引导、农民自愿参加、个人账户为主、保险关系可转移、待遇调整机制健全的完全积累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保障农民的养老金能够在不同地区之间进行有效流转,能在不同保障方式之间进行有效接转,且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实现保值增值。创造条件探索实现农村和城镇基本养老关系转移接续办法,逐步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

保险费缴纳标准应按照预期领取的养老金不低于当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不高于本县(市)上一年城镇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平均水平确定,原则上将来的保障水平应达到低保标准的120%以上。采取农民缴费为主、集体补助、财政补贴的办法筹集保险金。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必须使“三方共担”的原则具体化,尤其要明确政府的财政责任;集体补助,就是村集体应当从经济积累和农村集体资产经营收益中预留一定的资金,用于缴纳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费,集体补助比例控制在缴费总额的10%~30%;财政补贴,就是政府对参保人员按照最低缴费标准的20%~40%给予补贴,并适当提高对农村义务兵、独生子女父母和有困难残疾人的补贴标准。

在为那些适龄农村居民办理社会养老保险的同时,对于已经进入老龄阶段的60岁以上的农村老人发放老龄津贴,无论经济状况、家庭背景等情况,无条件为每人每月发放100元不等的养老津贴。财政状况较差的地区可以从70岁老人开始执行。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另外一个途径就是鼓励有能力、有意愿的农户举办家庭集中养老,政府可以对这些农户进行奖励或补贴。这样可以集居家养老和社会机构养老为一体的优点。

3.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调整统筹模式,提高补偿比例

鉴于当前农村居民的医疗开支主要还是非住院的老、慢病,因此,在筹资额度增加的情况下,应调整补偿方案,适当提高小病、慢病的补偿额度,来提高农民获益程度。建议广泛开展“院内直补'32作,即参合农民患者在治疗结束出院时,在医院直接办理补报手续。这样既可大大方便参合农民,又可避免以往手续烦琐带来的各种违规及权力寻租行为,从而确保基金的安全使用。对于农村特困群体就医时,要采取医院先垫后报的办法,确保他们能看病、看好病。在一些新农合基金沉淀较多的地区,开展”二次补偿“的做法不应提倡,因为它更增加了制度的不公平性,这很容易使那些平时注意保护身体而不至于生病住院的人产生不平衡的心理,从而产生一种”负激励"效应。

4.把解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作为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的通道

要探索把失地农民纳入城市社保体系,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障体系,从根本上解除农民对失去土地后的养老之忧,以减少因养老问题产生的城市化阻力;由于失地农民最终要纳入城市居民范畴,为他们提供养老保障,有利于城乡养老保障的顺利接轨,铺通建立城乡一体化基本养老保障制度的道路。根据一些试点地区的经验,在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方面,可模仿城市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方式,由政府、集体、失地农民个人共同出资、合理负担。政府承担的部分从国有土地出让收入和增值收益中列支以及安排专项财政拨款;集体承担部分从土地补偿费和集体经济积累中提取;失地农民个人缴纳的部分可视其具体经济状况在安置补助费中扣除。养老保险费的交纳标准和养老金的发放标准应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作相应的调整,使失地农民既履行应尽的义务又能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5.加快专业社工人才队伍的培养,并为其提供必要的岗位

随着经济、社会的急剧转型和快速发展,不同的利益及思想必然发生激烈摩擦、碰撞。在面临经济、工作、生活、家庭等多方面的压力下,就很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涉及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婚姻家庭、残障康复、心理干预等诸多领域。在传统的工作方式无法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情况下,积极引入社工理念,采取专业方法则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以经济、物质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逐步建立和完善的同时,再辅之以精神及服务为主要方式的社会工作,是未来社会保障发展的基本方向(服务及精神保障已经被列入社会保障的范畴)。目前,我们国家的社会工作刚刚起步,我们要依托高校,积极培养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在民政、卫生、劳动保障、司法、工青妇等部门设立适量岗位使之充分发挥专长,将为我国的社会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

综上所述,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仍有诸多不完善、不成熟之处,还需要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几代人艰苦的努力方能完成。但是,我们的发展目标既定,就是要通过未来几十年的努力,在本世纪40年代末,即新中国成立国100周年之际,基本形成保障全面、水平适当、城乡一体、全民共享的福利体系。

第四篇:地理组上报馆藏图书名录

天文地球类

时间简史(插图本)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许明贤、吴忠超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04出版)

儿童目击者•开始独立阅读2(第2级)(4-7岁)(套装共4册)凯特·海顿、帕特里夏·J.墨菲、吉尔·阿特金斯、陈超 知识出版社(2009-07出版)

恒星与行星(业余天文爱好者观测恒星行星彗星流星及88个星座的天文观星指南)伊恩·里德帕思、台湾猫头鹰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7-04出版)

斯托特(Stott.C.)、刘天昊、周武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1-06出版)

百问百答:宇宙 道奇柱、王向阳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通俗天文学 西蒙·纽康、金克木 当代世界出版社(2006-09出版)

HOW & WHY美国经典少儿百科知识全书:宇宙探秘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方舟子、杜磊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06出版)

完全图解果壳宇宙:图解时间简史大全集(超值白金版)王宇琨、董志道 南海出版公司(2011-03出版)

反物质:世界的终极镜像 戈登·弗雷泽(Gordon Fraser)、江向东、黄艳华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9-12出版)

中国学生百科全书:地球奥秘(彩图版)《中国学生的第一套科普读物》编委会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0-03出版)

青少年必读经典:教你看星星(彩色图解)柴少飞 华文出版社(2009-09出版)你不可不知的十万个宇宙之谜 禹田 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同心出版社(2010-01出版)

十万个为什么:地球之谜(彩图版)《中国学生的第一套科普读物》编委会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0-03出版)

激发孩子想象力的1000个奇思妙想•宇宙地球大探索 于秉正 中国国际出版集团,海豚出版社(2010-06出版)

上学就看:太空馆 中国儿童百科全书上学就看编委会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6-03出版)

地球探秘:海洋•极地•太空(加强版)麦克米伦、等、姜超 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01出版)美国初中主流理科教材•科学探索者:天文学 帕迪利亚(Padilla.M.J.)、顾雪梁 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03出版)星座的奥秘 李墨、杨梅 学林出版社(2011-01出版)地球简史 理查德·福提(Richard Fortey)、齐仲里、王富滨 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02出版)

探索频道•少儿大百科全书:地球 珍·格林、彼得·布尔、等、刘茜 湖北长江出版集团,湖北美术出版社(2011-01出版)

中国中学生百科全书:天文地理 卢勤、王杏村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05出版)图解天文学 宣焕灿、萧耐园 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02出版)天气物语 保罗•耶格尔、刘芸芸 科学出版社(2011-07出版)

文科天文(附光盘1张)苏宜 科学出版社(2010-06出版)宇宙奇观大百科 云飞扬、魏广振 未来出版社(2011-05出版)天体运行论 尼古拉·哥白尼(Copernicus.N.)、叶式辉 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06出版)你一定要知道的100个地球奥秘 莱利、张茹 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06出版)古今历法趣谈 戴兴华、北辰 气象出版社(2011-01出版)星座神话 黄石、李元、陈丹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08出版)青少年应该知道的黑洞 华春 团结出版社(2009-11出版)向地球提出问题 权秀珍、金成花、林善英、孙羽 九州出版社(2010-04出版)地球密码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碧声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06出版)漫画十万个为什么:宇宙地球海洋 金锡湖、崔春吉、钟蕾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11-06)小小探索家:追踪天气 童趣出版有限公司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01出版)

青少年天文观测指南 邹惠成 主编,王文婷 等编著/2009-06-01/福建科技出版社

恒星与行星:(业余天文爱好者观测恒星、行星、慧星、流星及88个星座)(英)里德帕思 著,猫头鹰出版社 译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7年02月/

孩子最想明白的疑问 天文杜保东 主编/2008年01月/哈尔滨出版社

别莱利曼系列--趣味天文学(俄)别莱利曼 著,滕砥平,唐克 译/2010年01月/中国青年出版社趣味科学丛书·趣味天文赵君亮 著/2011年05月/上海辞书出版社

让你难以知心的科学世界—天文篇屈永强 等编著/2010年02月/陕西人民出版社

春分时节才能竖起鸡蛋吗: 日常生活中的蹩脚天(美)菲利普·普莱 著,吴燕 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1年08月/ 少年趣味天文学赵世英 著/2010年01月/商务印书馆

青少年最应了解的天文奇观 李继荣 主编/2010年01月/青岛出版社

天文趣话(第二辑)——趣话书系夏彦民,明迪 编著/2004-06-01/福建人民出版社科学在你身边:地球田战省 主编/2009-01-01/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地球/权威专家推荐中学生必读知识大百科(最新版)龚勋 主编/2010-05-01/华夏出版社地球秘境——破译人类文明系列张翅,王纯 编著/2006-08-01/花山文艺

神奇的地球(图文珍藏版)崔建林 主编/2006-05-01/中国戏剧出版社

像童话一样有趣的科学书 —向地球提出问题(韩)权秀珍,(韩)金成花 著,(韩)林善英 绘,孙羽 译/2010-04-01/九州出版社

经典图鉴珍藏:《岩石与矿物》(彩色)(新)佩兰特、谷祖纲、李桂兰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简装本2010-10出版)

中国历史地理(专升本)蓝勇 高等教育出版社(简装本-2002-12出版)

青少年最该读的100个历史地理故事 于帆、赵彦 安徽教育出版社(2009-04出版)交通运输 世界主要城市公共交通 交通运输部道路运输司 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04出版)桥梁建筑美学 盛洪飞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01出版)

道路交通标志标线和指挥信号全接触(彩色版)张生瑞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07出版)儿童趣味图画小百科:城市与交通 奥利维亚·布鲁克斯、加里·欣克斯、马克·斯泰西、尼克·帕林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1-03出版)

儿童情景认知小百科:旅行和运输 雷切尔·库姆斯、彼特·肯特、李美敏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1-07出版)漫话运输 顾炎、毛节铭、孙腊凤、等 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06出版)

航空航天 优秀学生必知的航空航天 《优秀学生科普启蒙读物丛书》编委会 朝华出版社(2011-08)航空航天揭秘:人类飞天的简史(彩图版)《中国学生的第一套科普读物》编委会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0-03出版)

你一定想知道:航空航天知识(精编彩图版)徐帮学 京华出版社(2010-05出版)

航空航天知识1000问 贾玉红、吴永康、朱丹丹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0-01出版)自然科学新导向丛书•飞翔的梦想(航空航天)(图文版)谢宇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0-01)找不同学百科:航空航天 叮当猫 福建少年儿童(2008-04出版)

飞天英雄:追踪航天员飞天足迹 陈善广 中国宇航出版社(2011-06出版)

蓝天飞翼:世界名机集粹 张钟林、周日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09出版)外国航空航天人物志林:空中角斗士 李成年、唐彦生 蓝天出版社(2010-09出版)圆了千年飞天梦(航天故事)于今昌 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09出版)

少儿趣味百科知识:航空航天探险 陈帼雄 宁夏少儿出版社(2010-05出版)

翱翔在蓝天云海上:漫谈航空气象 李鸿洲 气象出版社(2011-06出版)航空航天大百科 《天天向上丛书》编委会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9-06出版)

环境科学

美国初中主流理科教材•科学探索者:环境科学 帕迪利亚(Padilla.M.J.)、倪哲明、鲍健强、陈问机 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03出版)

环境科学:全球关注(上下)库宁汉姆、戴树桂 科学出版社(2006-06出版)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文化建设 单霁翔、吴良镛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01出版)

能源与环境(全彩)《环球科学》杂志社、飞思科普出版中心 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01出版)

小天才的科学世界:地球•海洋•气候•环境 赵莹卿、C Comics、李明善、千太阳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02出版)

生态学:面向人类生存环境的科学价值观 丁圣彦 科学出版社(2004-01出版)

青少年科普故事大本营第2季:环境科学故事总动员 华业 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11出版)环境•科学:非自然、反自然与回归自然 肖显静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10出版)环境与生态安全 董险峰、丛丽、张嘉伟、等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09出版)

科学有趣:环境保护 《科学有趣》编委会、四川科技馆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1出版)

老孩子的地球之旅(爱藏版)查尔斯·莱温斯基(Lewinski.C.)、徐纪贵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2010-05出版)

创意环保DIY 游淑冰 著/2008年01月/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绿色生活一本通--中国公民环保读本李志刚 编著/2009年10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日本环保行政亲历记(日)桥本道夫 著,冯叶 译/2007年01月/中信出版社

日常节能环保必读 张照青 编著/2005年09月/人民出版社

时尚街②—B 环保教室王秀琪,邱莉淇,辜咏文,萧雅心 著/2011年06月/南海出版社

新课程有效教学疑难问题操作性解读:高中地理吴松年,王军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04-01/ 地理奥赛与高考疑难攻坚 余克四 湖北长江出版集团,湖北教育出版社(简装本 2009-09)

第五篇:再回首情归北大 过来人讲述坎坷的考研之路

引言:

“此后白白消耗了许多年/无情的脚踩碎那一天/亲爱的,数十年后故地重游/一路走来,又惊又喜/又看到了那口井,那井边的两棵树„„”(泰戈尔)

天空澄明,微风习习,我漫步在未名湖畔,目光与博雅塔投射在波心的倩影对视。此情此景,刺激我敏感的思绪奔越进数年前,我与北大的情缘。如果追述,恐怕还要从懵懂儿时历数。此刻,只感觉回忆的内容拽着自己的心绪泛起悲喜交集的涟漪„„

1997年,我第一次来到北大,迷恋的是景,对于未来,一心无念。望着碧砖红瓦,脑子里突然闯进来儿时的一瞬间,父亲指着同一面墙,对我说:“这里是你的学校,你要记得”!这种反复而周始的说教,在我幼小的心里埋下了理想的种子。每当大人不厌其烦的对我进行考查,“长大后你要做什么啊?”我都会很认真的回答:“我要到北大念书”。稚嫩的童声和大人啧啧的赞叹声在记忆的长廊里久久回荡,那尾音结束的地方,即是等着我去实现的碧砖红瓦的墙。

然而,即便是一颗种子过早的在心田扎根,也并不代表它一定会破土而出——现实并不都如愿。高考(Q吧)那一年我与梦寐以求的北大失之交臂。我打算复读,但是家人不同意,他们希望我走一条更加安稳的路,尽量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风险。就连起初帮我播下梦想之种的父亲也用沉默回绝了我复读的请求。我呢,最初是绝望,继而慢慢接受了这样的现实。但是,我的心没有死,一旦有合适的土壤,它仍会萌芽、开花。

大二第二学期,我询问了许多大四学生。得知他们的毕业去向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困扰了我,“我的未来就是这样吗?”我问自己。我连夜给一个我最敬重的老师写了封长信,将我的现状和恐惧全部倾诉给了十页信纸。回信内容,无外乎鼓励之言,励志之语。我之所以特别提起这封信的原因是因为信的最后,一语惊醒了我沉睡且抑郁的心,这种作用不亚于民族革命中的“弃暗投明”。这样说也许有点夸张,但是,这样的表达的目的就是想告诉大家,我有了考研念头的主要原因源于此。于是,一步即成天涯!

再回首

七月流火,袭人的热浪似能烤沸柏油路的沥青。坐在只有三个窗子的教室里,汗如雨下。裤子湿得黏住凳子。一两个小时不算什么,但每天都坐在那里,并且精力集中,所需要的毅力和决心可想而知。就是在同一个教室,同一把椅子上,我把英语(Q吧)单词一个个背完,把政治一页一页看完,查阅一本一本的专业课资料。

暑假了,我没有回家。家里太舒服,我怕安逸消磨了意志。考研专用教室里除了我,还有一个从未说过话,仅是见面点头微笑的伙伴。她和我的作息时间似乎一样。我们几乎每天都是一前一后的进教室开始“修炼”。暗地里,彼此也较着劲学习,我能感觉得到,我想她也一定有感觉。

开学了,生活又步入正常。这种正常让人有时候感觉单调。有段时间,我很压抑,最主要的原因是复习状态似乎跌进谷底,任凭多么焦急,模拟的成绩都提不上来。有点沮丧,有点难

过。一次在网上闲荡时,看到了一篇考研指导类的小文章,文章不长,但是,有一点给了我提示。“考研不适合孤军作战”。

北大中文不指定教材、导师,试题也不对外。呜呼,不知情的人进去无疑会瞎子摸象,全军覆没。从何找突破口?这时,我想到了一位北大中文本科毕业的朋友。当这位朋友听了我的困惑后,二话没说,拿出通讯录,将她最要好的一位正在北大中文系上研究生(Q吧)的本科同学的电话和电子邮箱告诉我。

这位女研究生就是文文,本科毕业时取得北大中文文学、管理学双学士学位,被保送读研,攻读文艺学专业。我们取得联系后,通了很多次电话。每次我都是拟了一大堆问题,逐个问。她虽是保送的,但对考研情况很熟,也很热心,几乎是倾囊相授。每一次给她打电话,我在电话这头,似乎都能看到一张真诚的面孔灿然一笑„„能够认识这些真诚的朋友,让坚持考研这种想法在我心里日益强烈,如电光火石。

我人生的第一次考研在04年的冬天如期而至。我放下了顾虑,走进考场„„

如果我的故事讲到这里,没有第二种版本,我想多数人的思维定式会把的考研设想为成功。可事实并非如此,有那么多人帮助我,为我提供了很多宝贵的信息,而我的第一次考研却仍是失败了。这是我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抬不起头来的原因。朋友的安慰,让我的伤慢慢愈合。我的第一次考研让我悟出的道理是,我自认为失败的成绩并不能表明我这个人是失败的。毕竟我仅仅没有考上北大,如果第一年考研我想要走的话,还是可以去一个稍逊于北大的院校的。

一位网友曾说,“我们没有成功,是因为付出的还不够多”。我赞成这种说法。

北大,我梦想的舞台,我情感的归宿。

触梦——北大

还要不要继续考研,这是在毕业前后日日萦绕于我的问题之一。问题之二,要不要现在就找工作。同寝室的老三是经历人才招聘会次数最多的人,也是面试次数最多的人(因此获称——“面霸”)。老三自己认为,大多数毕业生的简历都会像雪花一样,落地即化,还是应该有点真才实学才好高攀“门户”。我回味他的话,觉得不无道理。

最终我还是选择再次博一下,再给自己一次机会。毕业了,我在学校附近租了一个“陋室”。开始了“专业考研”之路。虽然父母都觉得这样做不妥,既反对又担心,但我依旧坚持己见,决定背水一战。父亲为了断掉我再度考研的念头,甚至对我封锁了经济上的援助。我两次和父亲谈判,最后,协商而定,从他那里借些钱,此后会还。父亲很无奈,扔给了我一句话:“路是自己走的,无论什么结果,不要后悔好了!”我不会后悔,从决定考北大的研究生那天起,我就告诉自己,“我的字典里没有‘后悔’二字”。

第二次考研类似于剃发修行的日子。门一关,窗帘一拉,书一捧,外面的车水马龙立马被隔绝。

我在自己的世界,愉快的翻阅着我深爱的文学。眼里是另一个世界,温暖精神,止渴于疲倦。原来,兴趣和志向真的就是最好的导师;原来,如饥似渴的读自己爱的书,用实际去触摸梦想是一件再幸福不过的事儿。我就是处于幸福中的人。考研苦嘛?你认为它苦它就分外的苦,你认为它甜它就分外的甜;你认为它特别,它就是你人生中一段不同寻常,永生难忘的经历。

这个期间,我和文文一直都保持着联络,她依旧热心的提供给我需要的帮助,给予我信任和鼓励。考研路上,身后的这种力量让人奋发向上。帮我击败了袭来的几轮压抑和烦躁。甚是感谢这个好心的姑娘。出于好意,文文向我介绍了几个口碑较好的辅导班。于是,复习的日子又多了一段回忆,在辅导班,我认识了许多像我一样,志取北大的追梦人。第二次考研,让我再次获益匪浅。我已经能够理解,为什么在实用主义取代理想主义的今天,许多像我一样的毕业生毕业后不找工作,而是在郊区租房,什么事也不干,只是读古书、写作,有时边读边哭。当然,付出是有回报的,长期浸染,必会为未来学术研究打下深厚的功底,但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为之。

海德格尔曾写到过,“林中有许多路。这些路多半突然半断绝在人迹罕见之处。这些可以叫做林中路。”我想,有梦牵引,有情牵绊,勇敢的在寂寞中行走,这样的路将会温暖一生。所以,那时候,我已经打败了一切顾虑,我相信我可以!

有时,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考研,也可以改变一个人!

有人说,命运可以左右,我想我和2005年参加研究生考试的每一个人一样,在试卷交出的那一刹那,也一同交出了自己的命运。等待分数线、等待复试通知,真可谓辗转难眠。煎熬中,复试通知单终于翩然而至。4月7日,我乘车北上,隔江相望,两岸灯火。透过灯火,我格外期待黎明的到来,努力,已经让梦想的实现变成注定,只不过触摸到时,远近不同,早晚不定。

我触摸到了梦,我触摸到了北大。多少年的梦想,终于在历经寒冬、酷暑,电闪雷鸣后,在我眼前铺开真实的画卷。站在北大的门口,我感受她的呼吸、体验她的沧桑、触摸她的肌肤。我看着一个全新的世界慢慢打开,并需要用一生的时间去珍藏、品味——哦,我的未明湖、我的雅博塔,我梦中的北大!

突然想起泰戈尔的一句诗,“此后白白消耗了许多年/无情的脚踩碎那一天/亲爱的,数十年后故地重游/一路走来,又惊又喜/又看到了那口井,那井边的两棵树„„”一切都未变,但一路走来,我却变了,变得坚毅,勇敢;志向没有变,但辗转流年,我的情感终于归定,不再漂泊,情归北大„„

下载我教地理的坎坷之路上报稿范文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教地理的坎坷之路上报稿范文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走好人生之路教教案

    走好人生之路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的活动始终受到客观世界和客观条件制约,了解人生行动的特点、意义。 2、运用所学的知识,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勇敢走出自己的人生之路,用......

    地理技能的教和学

    地理技能的教和学 王爱武 技能是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经过练习而形成的执行某种活动的活动方式与能力倾向。掌握地理技能和学习地理知识是相辅相成的。地理技能的掌......

    我的特教之路

    我的特教之路 2010年5月,带着好奇和爱心,我进入了一所特教学校,并无数次地被那里“断翼”的天使们感动。因为工作的热情和在艺术教育的成绩和专研,学校为我创办了一个艺术班。这......

    我的未来之路

    我的未来之路——导游梦一个学期又过去了。刚进学校那些信誓旦旦的誓言被抛之脑后。生活中的那些人、那些事让我感触诸多。对于未来我的内心充满迷茫。我告诉自己我不能再这......

    我的人生之路

    不放弃——我的人生之路 姓名:马木尔·哈依巴尔 考试时间:2013年8月25日 [摘要]本文我个人的成长经历、在我的人生路上,布满了许许多多令人烦恼的荆棘,它们如影随形地伴着我度......

    我的选调之路

    我的选调之路2009年7月,我们毕业了。一如四年前的入学典礼,四年后的毕业典礼依然是那样突然。毕业后的同学们各有自己的归宿,有的出国了,有的留在城市打拼,而我则选择了选调之路......

    我的成长之路

    我的成长之路 六(3)班吴彦锴 从我来到这所学校起,就意味着我来到一个新的学习环境,我觉得像是推开一座新豪宅的大门。我在这座新宅里,住了四五年,同学是我的兄弟姐妹,师长是我的长......

    我的成长之路

    我的成长之路 丰镇市马桥街小学于建平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很高兴与大家欢聚一堂,共度今天的美好时光。我演讲的题目是《我的成长之路》。 岁月葱茏,一晃就走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