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体育发展条例(2005年9月22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
【发布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发布文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公告第26号 【发布日期】2005-09-22 【生效日期】2005-12-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体育发展条例
(2005年9月22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 2005年9月22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6号公布 自2005年1
2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第一条 为了发展体育事业,增强各族人民体质,提高体育运动水平,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第二条 在自治区行政区域内从事体育工作、体育活动、体育经营的单位、其他组织和个人,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第三条 体育工作坚持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为基础,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发展体育产业和体育文化,促进体育事业协调发展。
第四条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体育工作的领导,将体育事业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并作为当地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第五条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为体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
第六条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重视发展少数民族体育事业,鼓励和支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竞赛活动,挖掘整理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体育人才。
第七条第七条 自治区体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区体育工作;州、市(地)、县(市、区)人民政府体育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的体育工作。
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人员,负责做好本辖区的体育工作。
教育、建设、农业、财政、民政、民族事务、残联等有关部门和团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作好相关的体育工作。
第二章 群众体育
第八条第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普及体育健身知识,推广科学的健身方法,引导、鼓励公民参与全民健身活动,提高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第九条第九条 每年九月最后一周为自治区全民健身体育节。自治区每四年举办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农牧民运动会、残疾人运动会、体育大会等体育竞赛活动。
州、市(地)、县(市、区)可以根据本地实际,举办相应的运动会。
第十条第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体育行政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国民体质监测网络,实施国民体质监测工作。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街道办事处和乡(镇)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群众开展适合城市社区和农牧区特点的体育活动,加强对群众性体育和健身活动的宣传、管理、指导。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为职工参加体育健身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组织开展工前操、工间操、群众体育竞赛或者其他形式的体育健身活动。
工会、共青团、妇联应当倡导、推广适合职工、青少年、妇女特点的体育健身活动和体育竞赛活动。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体育行政部门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加强对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的指导,建立健全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制度。
社会体育指导员应当向公民传授体育健身知识、技能和方法,组织公民进行科学文明的健身活动。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体育单项协会、行业体育协会等体育团体按照其章程,组织和开展体育活动,并接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体育行政部门的指导、监督。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对学校体育及体育课程设置和体育场地、设施、器材的配置、使用、维护以及体育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学校,可以根据当地实际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纳入体育课内容。
体育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在法定节假日和学校寒、暑假期间也应当向学生开放。
学校用于开展体育活动的经费不得低于自治区规定的标准。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学校应当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开展课余训练和体育竞赛,每学年举行一次全校性的体育运动会。学校应当为残疾学生安排适合的体育活动。
有体育特长、体育成绩突出的学生升学考试时,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加分。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鼓励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将其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提高体育设施的利用率。国家投资兴建的公共体育场所对进行健身活动的残疾人和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开放。
第三章 竞技体育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实施《奥运争光计划纲要》,采取措施提高体育运动竞技水平,促进竞技体育的发展。
建立健全自治区、州、市(地)和县(市、区)三级体育训练网络。办好自治区竞技体育运动学校、优秀运动队和州、市(地)体育运动学校、重点业余体校以及县(市、区)青少年业余体校,提高办学质量和训练水平,培养和选拔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重视发展少数民族体育竞技项目,培养和选拔优秀运动员,提高竞技水平。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运动员和体育后备人才由体育行政部门或者其授权的单项体育协会注册。经注册登记的体育后备人才,其训练单位应当给予训练补贴。
经注册的运动员,应当根据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参加体育竞赛和运动队之间的人员交流。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体育竞赛实行分级分类管理。
全区综合性运动会,由自治区体育行政部门组织管理;单项体育竞赛由自治区体育行政部门或者其授权的单项体育协会组织管理。
州、市(地)和县(市、区)的综合性运动会,由本级人民政府体育行政部门组织管理。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自治区人民政府对在奥运会、世界锦标赛、世界杯赛、亚洲运动会、亚洲锦标赛、亚洲杯赛、全国运动会、全国锦标赛、全国冠军赛等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以及创、破记录的运动员及其教练员给予奖励。
前款规定的获奖运动员和获得球类集体项目运动健将、田径项目运动健将、武术项目武英级和其他项目国际级运动健将称号的运动员,可以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进入高等院校接受学历教育。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自治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优秀运动员伤残保险制度;逐步推行退役优秀运动员货币安置办法。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体育竞赛实行公平竞争的原则。体育竞赛的组织者和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体育道德,遵守竞赛规则,不得弄虚作假,营私舞弊。
在体育运动中禁止使用禁用的药物和方法。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人,依法创办业余或者专门的体育运动学校,组建运动队开展体育训练,参加各项体育竞赛。
第四章 体育产业
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贯彻实施《体育产业发展纲要》,结合本地实际培育体育市场,保障和扶持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
鼓励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人,以多种形式依法参与兴办体育经营活动。
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七条 从事体育经营活动,应当配备符合技术和质量标准的体育设施、器材、用品,以及与其经营项目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保证消费者的人身安全。
对可能危及消费者人身安全的体育经营项目,经营者应当向消费者作出明确警示和真实说明,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防止危险的发生。
第二十八条第二十八条 从事涉及人身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的特殊体育项目经营活动的,应当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体育行政部门批准。
特殊体育项目由自治区体育行政部门提出,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后公布。
第二十九条第二十九条 从事特殊体育项目经营活动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可行性论证报告;
(二)有与经营项目相适应的场地、设施、器材;
(三)有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和救护人员;
(四)有相应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三十条第三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体育行政部门应当完善体育经营活动监督管理制度,维护体育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第五章 保障条件
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体育事业经费、体育基本建设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和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并逐步增加对体育事业的投入。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将综合性运动会的训练、竞赛经费列入年度预算。
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对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用地定额指标的规定,将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城镇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布局,统一安排。
涉及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规划,城市建设、规划等部门应当会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体育行政部门共同审定。
第三十三条第三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总量,兴建相应的综合性体育场馆和体育设施,满足当地举办综合性运动会的需要。乡(镇)、社区应有群众从事体育活动的场所。
第三十四条第三十四条 新建居民区,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自治区规定的标准同时规划建设公共体育场地,并同时交付使用。
已建居民区,应当通过改造逐步完善室外公共体育场地和体育健身设施。
第三十五条第三十五条 鼓励国内外组织和个人兴办体育事业,并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享受优惠政策。
鼓励国内外组织和个人向公共体育事业捐赠资金或者设施。捐赠的资金或者设施,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税收优惠。
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破坏公共体育设施,不得擅自改变公共体育设施的使用性质。
因涉及城市规划确需改变公共体育设施使用性质或者拆除公共体育设施的,应当组织专家论证,征得上一级人民政府体育行政部门的同意,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以不低于原有的规模和标准先行择地新建偿还。
第三十七条第三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体育行政部门应当加强体育事业资金的管理,专款专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截留、挪用。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八条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体育社会团体按照其章程规定给予处罚;直接责任人为国家工作人员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体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在体育竞赛中弄虚作假、营私舞弊、行贿受贿,违反比赛纪律和竞赛规则的;
(二)违反运动员注册管理和人员交流规定的。
第三十九条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在体育运动中使用禁用的药物和方法的,依照《反兴奋剂条例》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四十条第四十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对可能危及消费者人身安全的体育经营项目,经营者未向消费者作出明确警示和真实说明,或者未采取防范措施防止危险发生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体育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以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未经批准擅自从事涉及人身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的特殊体育项目经营活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体育行政部门责令停止违法经营活动,并处5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侵占、破坏公共体育设施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体育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治安管理处罚行为的,依法予以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三条第四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体育行政部门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四条第四十四条 本条例自2005年12月1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事业发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事业发展
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十一五”期间是自治区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必须坚定不移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办好让党和政府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的,切实把“科教兴新”和“人才强区”战略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抓住机遇、重点投入、加快发展,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提升全区各族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
一、“十五”教育事业规划执行情况
(一)教育事业发展成就
“十五”规划实施以来,自治区教育事业迈入新的发展阶段。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取得历史性突破,已进入最后的攻坚阶段;普通高中教育和学前教育得到稳步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呈现出恢复性增长态势;高等教育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双语”教学推进步伐加快、力度加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稳步推进;教师培养培训工作不断加强,教师队伍素质得到明显提高;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教育信息化建设进展明显。全区基本实现了教育事业发展“十五”规划确定的目标,重点任务
如期完成,是自治区教育事业发展与稳定的最好时期。
1.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形成了可持续发展态势
——普及义务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下,义务教育在巩固成果的基础上,迈向全面普及的新阶段。截止2005年底,已有76个县、市、区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75.54%;小学7-12周岁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8.70%;初中13-15周岁学龄少年的入学率为87.72%。幼儿教育和特殊教育稳步发展。
——高中阶段教育规模显著扩大。2005年,全区高中阶段在校生总规模达52.9万人。其中普通高中在校生为38.7万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为14.2万人(含技工);高中阶段16-18周岁学龄人口毛入学率达45%。
——高等教育的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自“扩招”以来,高等教育在保证质量基础上持续、健康发展。2005年,高等教育在校生达26万人,其中:研究生6938人,普通本、专科生18.1万人,成人本专科生7.2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2000年的12.3%提高到18.6%。高等学校已成为自治区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研究、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的主要力量;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相对稳定。
各类教育中,少数民族在校生的增长速度高于全区在校生总规模的增长速度,少数民族学生所占比重有了明显提高。全区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年左右,国民受教育水平和劳动力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2.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多元化办学体制初步形成。大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和经费投入体制改革,调整、建立了“以县为主”的新体制。随着办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办学格局正在形成。职业教育面向市场办学的新机
制初步形成,师范学校的结构性调整基本完成。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推开。
3.大力推进“双语”教学,汉语教学步伐明显加快。自治区在总结20年“双语”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并本着“双语”教学从小抓起的原则,制定了《自治区关于加强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的意见》,对“双语”教学工作进行了全面规划部署。全区民语言中小学认真执行从小学三年级起开设汉语课的规定,有条件的学校从小学一年级起开设了汉语课,中小学“双语”授课实验班的教学模式迅速推广;高等学校基本实现了少数民族学生直接接受汉语授课的新目标。内地高校支援新疆的协作计划、举办少数民族内地高中班、区内初中班等培养“民汉兼通”人才的工作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双语教学”的环境进一步拓展,掀起了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热潮。
4.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学校党建工作得到加强。坚持政治家办教育,健全了教育系统党、团组织和各级管理机构,分期、分批开展了高校系处级干部,地、县教育局领导及全区中小学书记、校长专题政治理论培训班,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的思想政治建设得到加强。深入开展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再教育和校园及周边环境的清理整顿工作。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广大师生的思想政治觉悟不断提高,政治意识、阵地意识显著增强,学校连续多年保持了稳定。县、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建设步伐加快;加强并改进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深化了中小学德育课程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各类学校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不断增强。
5.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教师队伍管理得到加强。教师继续教育第三个五年管理周期全面启动,中小学教师专科以上学历的比例稳步上升;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得到重视;高校教师硕士、博士学位的比例有了明显提升。少数民族教师汉语全员培训工作全面展开,《国家支援新疆汉语教师工作方案》、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工程、中青年汉语骨干教师培训等项目如期实施。代课教师问题逐步得到解决,以教师聘用制为主要内容的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全区教师结构性短缺的矛盾在部分地区得到缓解,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得到加强。
6.教育事业投入逐步增长,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近年来,国家实施了“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西部高校校园网建设工程”和“国家职业院校重点扶持建设工程”等教育基本建设项目。建成了新疆教育区域网、卫星宽带网,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有了根本改善。高等学校和部分职业院校及城市中小学建成了校园网,农村学校基本实现了现代远程教育“三种模式”的覆盖,形成了依托卫星宽带网、互联网和有线电视网的现代远程教育的传输基础。全区财政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拨款由2000年的31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71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8.03%,保证了教育投入总量逐年增长的趋势;普通高校生均拨款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全区农村学校实施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两免一补”,228万名贫困学生得到了资助。全区各类地方学校累计完成基本建设总投资58.46亿元,累计竣工的校舍总面积达524万平方米,各级各类学校改善办学条件的步伐明显加快。
(二)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一五”时期是自治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近年来,建设创新型国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把经济增长方式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使教育的基础性作用更加突出,形成了全社会共同推进教育发展的新局面。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中央高度重视新疆的发展与稳定工作,做出了“稳疆兴疆、富民固边”的重大战略部署,做出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重大决定,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和强大动力。
——自治区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全方位开放战略、科教兴新和人才强区战略”以及大力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目标,使教育事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迫切要求提高教育质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迫切要求推进教育公平;把经济增长方式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迫切要求加快教育事业发展。
——未来五到十年,我区学龄人口呈下降趋势,义务教育规模发展的压力有所减缓,促进教育资源在县(市、区)均衡配置成为可能;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后,进入加快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新时期。
由于历史、自然、经济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区教育的整体水平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与优质教育资源不足,是现阶段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矛盾。我区教育发展水平与经济发达省市相比,面临一系列较为突出的问题。“普九”欠账问题长期没有得到解决,按低标准“普九”的县、市,巩固“普九”成果的任务艰巨;职业教育基础薄弱、办学条件差,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滞后;公办普通高等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不足,接受升学扩大规模的压力逐年加大;教师培养、培训的任务繁重;
引进高学历高水平人才的工作滞后;实施素质教育尚未取得根本性突破;投入不足仍然是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
二、发展方针、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
(一)发展方针。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的全局。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实施科教兴新和人才强区战略,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加强德育、提高教师能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形成合力为着力点,加快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贯彻“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把协调发展作为主线,统筹教育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统筹城乡、区域教育和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教育的公益性,积极推进教育公平。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加大教育投入,促进教育经费的较快增长。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民办教育,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进入教育领域。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确保教育系统稳定。加强教育法制建设,健全教育发展的保障制度,努力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
(二)发展目标。全区教育发展整体上达到西部省区中等偏上的水平,十五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年左右。“十一五”期间,全面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完成“两基”攻坚任务,“普九”人口覆盖率接近100%。2010年,小学、初中学龄儿童(少年)的入学率、在校生巩固率均达到98%以上;青壮年非文盲率保持在97%以上;学前三年入园(班)率达50%左右;努力普及残疾儿童少年的九年义务教育,促进义
务教育在县(市、区)域内均衡发展。协调发展高中阶段教育,调控好不同地方普通高中的发展规模和节奏,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和各类实用技术培训。2010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65%左右,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保持大体相当,在城市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相对稳定公办本科院校的教育规模,适度发展民办高等教育,积极扶持、规范独立学院发展,努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201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5%左右;高等职业教育的招生规模继续保持在普通高等教育招生总量的一半左右。成人教育和多样化的继续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探索建立学习型社会的有效途径,积极推进学校和公共教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基本构建起畅通的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融合、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的沟通、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的国民成才之路。
2010年,全区在园幼儿达40万人;特殊教育在校生达0.6万人(加随班就读为1.5万人);小学在校生达205万人;普通初中在校生达110万人;高中阶段在校生达71万人,其中:普通高中在校生45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26万人;高等教育在校生达32.5万人,年均增幅为5%;其中:在校研究生1.5万人,普通本科生13万人,高职高专生10万人,成人本专科在校生稳定在8万人左右。各类在校生中,民办教育在校生规模计划达到32万人,其中:在园幼儿为15万人;小学和初中在校生为10万人;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为5万人;高等教育在校生为2万人。
——经济条件和教育基础较好的地区。乌鲁木齐市、昌吉回族自治州、石河子市、克拉玛依市及其他地、州的首府城市辖区,即占全区总人口35%左右的地区,基本实现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建立较为完善的
城乡一体化教育体系。实现高质量、高标准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力争基本普及十二年教育,高中阶段学龄人口毛入学率达80%左右。学前三年教育基本满足社会需求,学前儿童入园率达70%左右。基本普及残疾儿童少年的九年义务教育,特殊教育办学条件和水平显著提高。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经济条件和教育基础一般的地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直属、阿勒泰地区、塔城地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吐鲁番地区、哈密地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即占全区总人口30%左右的地区,实现城乡之间教育发展的差距明显缩小,教育质量明显提高。进一步巩固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果;逐步扩大高中阶段教育的办学规模,高中阶段学龄人口的毛入学率达70%左右;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和残疾儿童少年的九年义务教育,学龄前3~6周岁儿童入园率和残疾儿童少年的入学率均达到60%左右;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教育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
——经济欠发达和教育基础薄弱的地区。和田地区、喀什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苏地区及“两基”攻坚县,即占全区总人口35%左右的地区,2007年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两基”成果得到巩固。南疆四地、州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在校生规模进一步扩大,学龄前3-6周岁儿童入园率达35%左右,其中县镇入园率达50%左右。争取中央支持,力争将南疆三地州(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喀什地区、和田地区)高中阶段教育纳入免费教育的扶持计划,高中阶段学龄人口毛入学率达到50%左右。大力发展初等和中等职业教育,使大多数未升学的初中毕业生获得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加快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步伐,力争实现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展望2015年,全区教育发展整体上接近中等发达省市的水平。基本
实现基础教育在县(市、区)域内均衡发展;在80%左右人口的地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等学校部分重点学科建设接近或达到国家先进水平,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30%左右。十五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年;新增从业人员大专以上学历或取得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达到15%左右。城乡之间教育发展的差距明显缩小。基本形成体系完整、布局合理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
(三)工作重点和主要任务
1.工作重点。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认真研究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问题,让人民群众享有平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坚持德育为先,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切实加强未成年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完成“普及、发展、提高”三大主要任务:努力完成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攻坚任务,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促进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思想的转变,加快发展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的高中阶段教育,扩大教育规模;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以学科建设和专业调整为主,探索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高校创新和服务能力。构建更加畅通的少数民族成才之路,大力推进“双语”教学,不断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创建各类教育信息化支撑平台,大力发展农村现代远程教育,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2.主要任务。根据发展方针、目标和工作重点,“十一五”期间全区教育发展的各项工作,主要围绕以下主要任务展开:
(1)普及和巩固基础教育。城乡差别逐步缩小,区域发展趋向协调。集中力量推进“两基”攻坚,2007年全面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目标。进一步加大薄弱学校的改造力度,努力缩小县(市、区)域内学校之间的
差别,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合格的义务教育。城市要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提供与当地学生同等的义务教育。做好先期低水平实现“两基”县(市)的巩固提高工作,妥善解决“普九”欠账问题。建立由中央和自治区财政拨款的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和公用经费保障的长效机制。以农村义务教育为重点,继续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边境乡镇学校建设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继续做好“两免一补”工作,切实解决学龄儿童少年失学、辍学问题。按照中央支持农村学校的建设计划,使农村中小学具备基本的仪器、图书和体育活动设施;健全农村中小学计算机室和卫星接收系统,基本建成乡村学校的远程教育网络。积极发展高中阶段教育。
(2)振兴发展职业教育。建立和完善以自治区宏观指导、地州统筹协调、社会广泛参与的管理体制。形成以政府主导,以职业技术学院为基础,以乌鲁木齐和昌吉市为基地,建设辐射全疆的职业教育公共实习基地。实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县级职教中心建设计划”和“职业教育示范性院校建设计划”。重点建设好60个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和30所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以及3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在人口较多的县(市)重点办好一所起骨干作用的中等职业学校。改变职业教育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培养模式,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配合劳动部门实施好“新技师培养带动计划”等五项以培训促创业计划,为生产一线培养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紧紧围绕农业增产和农牧民增收的新农村建设目标,继续强化农村“三教”统筹,采用“农业科技入户直通车”的形式,开展农牧民科技教育培训。推进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弹性学习制度,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采取税收优惠政策等措施,鼓励企业为职业院校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岗位,充分利用城
市和东部地区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实行跨区域的联合招生,走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的路子。广泛宣传,提高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形成全社会支持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
(3)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进制度立校、人才强校、学科兴校。实施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切实将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心转移到提高质量上来。加强对高等学校的分类指导,根据自身特点合理定位,核定学校发展规模。以新疆大学、石河子大学为龙头,重点建设好新疆师范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新疆医科大学、新疆财经学院和新疆艺术学院;积极扶持高职高专院校的发展,优化高等职业教育、本科、硕士和博士的招生比例结构。明确成人教育的定位和发展方向,推动成人高等学校的调整、转型,拓展高等教育办学空间。科学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优化和调整专业设置,积极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鼓励师生共同参与课题研究和社会实践,提升高校创新和服务的能力。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建立名师进课堂制度,引进一批学科带头人,造就一批中青年学术攻坚人才,培养一大批骨干教师。实施好“援疆学科建设计划”、“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和“少数民族骨干人才培养计划”。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与合作,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继续整合和扩充高等教育资源,进一步落实区部共建协议,实施好新疆大学“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建成15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建设好50个左右自治区级重点学科,建设100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大力扶持工程技术类专业建设。强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继续实施大学科技园建设工程。
(4)推广“双语”教学。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和《自治区关于加强少数民族学
前“双语”教育的意见》,积极推进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工作向纵深发展。坚持“双语”教学从幼儿抓起,自治区重点扶持边远贫困农牧区学前“双语”教育的发展。积极推行“双语”教学模式,力争“十一五”末,在有条件的地、州及县(市)少数民族中小学基本实行“双语”教学。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继续加快推进汉语授课的进程。继续落实内地高校支援新疆高校协作计划,继续办好内地新疆高中班和区内初中班。到2010年,内地高校支援新疆五年累计招收少数民族学生1万人,内地新疆高中班年招生规模达到5000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办学规模,力争在校生达2万人,区内初中班在校生规模达1.5万人。进一步营造民、汉学生相互交流学习的环境,有条件的乡镇大力推进民汉合校、民汉学生混合编班的教学模式。在国家和自治区的支持下,南疆四地、州的首府城市参照内地高中班和区内初中班的办学模式,创办地、州少数民族“双语”高中班和初中班。全区少数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有较快的发展,学前“双语”教育达到一定普及程度。
(5)提升教师素质。强化师德教育,健全和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标准,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合理配置教师资源,探索建立新的教师编制管理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完善教师资格制度,大力推进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实行“评聘合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聘任制,采取培训、评估、奖惩、合理流动等措施,不断优化教师队伍。建立县、市公办学校校长、教师定期交流和轮岗制度,采取措施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建立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任教的机制。以提升实际教学水平为重点,大力推进教师继续教育,开展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为重点的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到2010年,全区新增小学教师基本达到专科
学历;新增初中教师多数能具备本科学历;高中教师在学历达标的基础上,硕士研究生的比例有一定提高。以新疆教育学院为依托,建立中小学“双语”教师培训基地,重点实施好《国家支援新疆“双语”教师方案》、《新疆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工程》,加快“双语”教师培养培训步伐,采取选派支教教师和吸收师范类毕业生等措施解决“双语”教师紧缺的问题。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完善“双师型”教师的聘任与管理制度,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比例明显上升。实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术带头人和中小学德育骨干教师培训工程;全面实施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积极开展教师远程教育。
(6)推进教育信息化。继续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努力构建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依托新疆教育卫星宽带网和境内的公共网络体系,建成教育信息化的“天网地网”,形成资源共享、互联互通、内容丰富、功能齐全、经济适用的教育信息化网络运行和服务体系。加大对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继续实施“教育互联网工程”、“教育资源库建设工程”等六个工程项目,基本实现教育信息标准化。贯彻汉语优质教育资源以引进为主、民语优质教育资源以译制为主的方针,加快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到2010年,所有农村小学教学点、农村小学、初中,分别建成光盘播放点、卫星教育接收系统和计算机教室的远程教育网络。全区70%以上的城市中小学和乡镇中学、90%的高职、高专建成满足教学需求的校园网;力争提前实现小学、初中所有课程和高中主要课程的远程传输;进一步加快中等职业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步伐;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资源库建设和院校之间合作交流的平台。形成多层次、多功能、交互式的教育信息资源服务体系。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管理,完善应用、-13-
维护的技术服务支持体系,对教师进行普遍的信息技术培训,努力促进各类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三、主要保障措施
加强和改善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解决好教育的摆位、投入、发展、稳定问题。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维护新疆稳定的重大决策,建立和完善维护学校稳定的防控体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坚持依法治教、从严治教,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各族教师必须进一步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为人师表、敬业奉献,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执教能力。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一)加强领导,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把教育摆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教育作为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知识产业,纳入战略重点和现代化建设的整体布局之中。优先考虑教育规划,优先安排教育投入,优先解决教育困难,优先支持教育发展。各级党政部门要通力协作,深化相关领域改革,改善教育发展环境。各级领导要加强对教育的统筹力度,并作为考核领导政绩的重要指标。强化政府责任,不断深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对职业教育的统筹、协调,理顺政府与学校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规定并明晰自治区、地(州、市)、县、乡各级政府对义务教育的责任,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管理和投入体制改革。建立县级领导任期目标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各级政府要向同级人大专题报告教育投入情况和发展情况。动员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关心、支持和参与教育改革与发展,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教育发展的新局面。坚持政治家办教育的原则,全面加强学校党组织和领导班子建设,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进一步增
强学校领导驾驭学校改革与发展的能力。
(二)坚持以德育为首,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占领学校的思想文化阵地。各级党委、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出发,加强对广大青少年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把“八荣八耻”教育纳入学校规划、教学、科研和管理的各个方面,贯穿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各个环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及自治区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寓德育于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的全过程。突出抓好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教育;抓好新疆地方史、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无神论教育。认真贯彻实施《爱国主义实施纲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使“德育为首”的理念成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自觉行为。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健全学校反对民族分裂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责任制,采取标本兼治的措施,坚持不懈地开展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再教育。切实加强对课堂教学、学术讲座(论坛)、社团活动、学生教材和出版物的管理,加强敏感时期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坚决取缔和杜绝学校中任何人、任何形式的宗教活动,严厉打击“三股势力”向学校的渗透。高、中等学校要创办学校先进思想政治教育刊物,各类学校要成立青少年学生“五观”教育基地,把校外活动列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城市青少年宫等公益性校外活动场所的作用,开辟农村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使广大未成年人在丰富多彩的校外活动中健康成长。
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强化各类学校网络文化的规范管理,开展网络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教师队伍建设,确保教育系统的长期稳定。
(三)加大教育投入,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经费保障。建立与公共财政制度相适应的教育财政制度,把教育列入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各级政府对教育的预算内投入,按决算口径,依法做到“三个增长”,2010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自治区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达到4%。认真落实中央重大决策,构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的投入责任,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分担,实施好“两免一补”项目;提高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建立中小学校舍维修和公用经费保障的长效机制;巩固和完善教师工资保障机制。制定各级各类学校办学经费最低拨款标准,完善高等学校生均拨款制度。建立城镇教师赴贫困地区支教的经费投入机制;制定优惠政策,吸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教。增设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维护、运转和购置的专项经费;增设职业教育基本建设专项投资。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企业和公民个人对教育的捐赠或投资办学。在非义务教育阶段完善培养成本合理分担机制,构建学习型社会保障体系。大力推进大学生国家助学贷款和中等职业教育贫困学生的资助工作;对选学艰苦专业的贫困学生实行学费减免。积极推进各类学校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健全科学规范的项目管理、效益评价和审计制度,坚决反对一切奢侈浪费现象,严肃查处各种违规行为,确保经费安全。
(四)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大力推进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学前教育为重点的办学体制改革。明确各级各类学校的法律地位、办学目标和办学自主权,推进学校依法依规办学。高等学校
以人事管理和分配机制改革为重点,不断推进学校制度的创新与完善,逐步形成“自主管理、自主发展、自我约束、社会监督”的机制。建立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理顺政府、学校与社会之间以及各有关部门之间的关系。完成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坚持“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不断拓展民办教育的发展空间。全面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制定《自治区关于扶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意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进入教育领域,积极探索发展民办教育的多种形式,使民办学校在校生占整个教育的比重明显上升。鼓励公办高等学校进行部分或整体改制的探索和实验;支持普通本科高等院校与企业按民办机制合作举办独立学院;推动成人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的重组和整合;鼓励公办学校与企业学校、民办学校与民营企业联合办学;利用学龄人口下降剩余的教育资源,发展民办机制的相关教育。加快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逐步建立健全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民办学校及其学生、任课教师,应与同级同类公办学校及其学生、任课教师享受同等的法律地位。健全民办教育发展的风险防范机制,在发展中规范办学行为,大力推进规模办学和高质量办学。
(五)完善教育督导制度,加大教育督导力度。强化督政、督学职能,完善对各级政府履行职责的监督评价体系,健全对学校教学的督导评估体系。加强督导机构和队伍建设,逐步形成各级人民政府对教育“监督、检查、评估、指导”的现代教育行政督导(监督)机制。坚持督政与督学相结合,大力提高监管力度,形成鼓励进取的激励机制。积极开展自治区人民政府对县级人民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的督导评估;地、州、市人民政府和县级人民政府对下级人民政府及学校教育的督导评估。开展对素质教育、均衡化教育等专项工作的督导评估。健全以高等学校、-17-
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水平为主的综合评估制度。建立和完善教育督导评估监控体系和报告制度,逐步建立对教育实施状况的过程监控。进一步加强督导队伍建设,保障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法律、法规、制度得到贯彻落实。
(六)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抓好对口支援工作。积极推动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全面落实《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积极推动我区高等学校与世界知名大学、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交流。继续支持公民出国留学,引导出国留学工作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扩大来疆留学人员的规模,逐步提高来疆留学的培养层次。建立和完善区域合作平台,充分利用国家选派出国留学生对西部的优惠政策,加大高层次人才选派力度,做好公派留学工作。争取教育部对新疆高校教师报考对口支援学校的研究生计划单列,不断扩大内地生源来疆就读的规模。要把教师队伍培养、管理人员培训列为对口支援的重点项目,继续实施好“东部地区学校对口支援西部贫困地区学校工程”、“西部大中城市学校对口支援本地区县级以下的学校工程”、“东部职业学校与西部职业学校合作办学工程”;实施好内地高校与我区高校的对口支援计划。充分发挥支援地区所派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七)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工作,开创教育发展新局面。积极探索新的行政管理方式,强化依法行政,更加注重运用立法、规划、信息服务、评估和执法监督等手段,对教育进行宏观管理。认真贯彻落实教育法律法规,做好《自治区实施职业教育法办法》等方面的立法工作。把教育管理和办学活动纳入法制轨道。各院校要制定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具有时代特征和地域特点的学校章程,规范办学和管理行为,实现学校管理从主要运用行政手段向主要运用法律手段的转变。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18-
加强教育科学研究,加大决策环节的咨询论证、预案研究、公民听证、社会公示等方面的制度化建设,推动教育政务公开工作。以依法管理、依法办学为重点,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校园及其周边环境的治理工作,依法保护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维护学校的正常秩序。积极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努力提高教育工作者、学生的法制素质。切实加强学校安全工作,完善教育行政部门安全管理机制,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加强学校收费管理和制度建设,规范收费行为,坚决制止并严肃查处各种乱收费行为。大力加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切实加强对学校基本建设、物资采购、后勤等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教育系统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形成自主管理和自我约束的机制。
人才培养关键靠教育。加大投入、深化改革、提高质量,已成为教育发展的主流和趋势。“十一五”规划是教育事业发展到新的历史起点上的五年规划。全区各族教育工作者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振奋精神,扎实工作,为全区实现教育事业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目标而努力奋斗!
附件:1.教育事业“十五”主要成就一览表 2.教育事业“十一五”主要目标预测表 3.教育事业发展重点工程建议方案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 二○○六年九月二十六日
第三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贸易委员会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贸易委员会
文件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财政厅
新经贸企业[2009]235号
关于做好2009年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
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经贸委、财政局,乌昌财政局,各地、州、市经贸委(经委)、财政局,自治区各行业管理办公室:
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全面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 促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发展,根据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财企[2008]179 号)及自治区财政厅、经贸委《关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新财企[2009]51号)(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要求,为做好2009年国家和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支持重点
(一)固定资产建设类项目
1、结构调整项目:重点是采用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促进产业升级的技术进步或改扩建项目。行业龙头企业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中小企业予以优先支持。
2、为大企业或重大技术装备提供配套的技术进步或综合利用项目。
3、增加就业岗位的建设项目:重点是劳动密集型、农副产品加工型、生产服务型企业技术进步项目。
4、列入自治区产业振兴规划的中小项目。
(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服务补助项目
对积极开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务的机构和以较低费率收取担保费用的业务进行补助。
(三)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及信息服务补助项目
对自治区参加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以下简称中博会)的中小企业给予资金补助。
二、申报条件
(一)固定资产建设类项目申报条件
申报企业必须依法设立两年以上,并符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第三章第十条的有关规定。
1、申报企业2008年末从业人员数低于2000人、产品销售收入低于3亿元、资产合计低于4亿元。
2、项目应当经投资主管部门核准或备案,产品生产手续齐全,为2010年底前建成且建设期不超过2年的在建固定资产建设项目。项目建设期以政府有关部门核准或备案文件中的时间为
准,若核准或备案文件中未注明建设期,项目建设起始日期为核准或备案时间。
3、申请无偿资助的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得超过2000万元;申请贷款贴息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得超过3000万元。
4、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是指应用与申报项目相关的有效期内的专利技术,或者具有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2007年以来获得的自治区(省)、部级新产品鉴定证书的技术。购买技术应提供相关购买证明。
5、申报增加就业岗位建设项目的企业,因建设项目新增加的就业人数应超过企业职工总数的15%。
(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补助项目申报条件
1、担保机构开展中小企业担保业务一年以上,且在中小企业管理部门备案的。
2、2008年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业务额占其业务总额的80%以上,单笔500万元以下的贷款担保业务额占其业务总额的60%以上。
3、2008年贷款担保的代偿损失率低于2%。
4、按规定提取、管理和使用各项准备金。
5、担保费率不超过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的50%。
已享受2008年担保业务中央财政资金补助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今年自治区专项资金不再予以支持。
(三)中博会补助项目申报条件
在我国境内依法设立并参加2009年中博会的中小企业。
三、资金支持方式和额度
(一)固定资产建设类项目
1、企业以贷款为主投资的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贷款),申请贷款贴息项目;企业以自有资金为主投资的项目,申请无偿资助项目。贷款贴息项目或已与银行达成贷款协议的项目在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安排。
2、申请贷款贴息的项目,最高贴息额不超过100万元。申请无偿资助的项目,每个项目最高资助额度不超过80万元。
(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服务补助项目
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开展的中小企业担保业务给予适当补助,最高资助额不超过100万元。
(三)中博会补助项目
对参加中博会的中小企业给予适当的资金补助。
四、项目申报
(一)各地、州、市申报固定资产建设类项目数不超过8个;乌鲁木齐市不超过12个,其中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经济开发区单独申报,申报项目数量不超过3个。超过规定申报数量的申报材料不予受理(见附件一)。列入自治区产业振兴规划的项目可通过各行业管理办公室申报。
各地、州、市申报中小企业担保服务补助项目数不超过3个(见附件五)。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经济开发区可单独申报。
中博会补助项目根据实际参展企业的展位情况由中博会新疆展团秘书处统一申报。
(二)项目申报采取纸质文件与电子文件同时上报的方式(项目申报单位上报材料要求见附件二)。每个项目的电子文件应做到数据准确、资料齐全、扫描图像清晰、地州市和专家有明确的支持理由,否则不予受理〈电子文件:登录新疆中小企业信息网(自治区财政厅企业处崔鲁新
电话:0991—2816324,传真:0991—28264
53电子信箱:cuiluxin_19219@sina.com
本通知可登陆新疆经贸委网站()、新疆财政厅网站()或新疆中小企业信息网()查询。
附件:
1、各地州市及开发区报送项目资料要求
2、项目申报单位上报资料要求
3、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要求
4、登录帐号和密码
5、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服务补助项目资料要求
自治区经贸委自治区财政厅
二〇〇九年三月二十七日
主题词:经济管理资金申报通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贸易委员会办公室2009年4月7日印
第四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妇女联合会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妇女联合会 共青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委员会(宗教事务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
新妇字[2006]1 5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件
关于做好中国妇女儿童文物征集工作的通知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妇联、团委、教委、民宗委、文化局、文物局,各地州市、生产建设兵团妇联、团委、教委、民宗委、文化局、文物局:
经国家发改委批准,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筹建工作已全面开展,为丰富馆藏,切实做好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的文物征集工作,全国妇联联合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国家民宗委、文化部、文物局共同向全社会征集妇女儿童文物。为加强中国妇女儿童文物征集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做好文物征集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文物征集工作的重要性
文物征集是博物馆建设中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文物是博物馆的精髓和灵魂,其数量和质量关系到展陈内容的丰富程度和可信程度,决定着博物馆的展陈效果和展陈水平。发掘、征集有关妇女儿童文物资料,收藏、展示这方面的实物,对于促进我国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繁荣我国文化教育事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文物征集的主要内容
(一)反映中国妇女历史生活状态、地位、作用、贡献的图片、文献资料、字画、手稿、影像及妇女文化的标志性物品;(二)知名妇女、重要历史事件中妇女使用过的物品;(三)各民族妇女有代表性的生活用品、民俗用品、民族特色用品、民族服饰、艺术品、纺织品、手工艺制作等物品;(四)中国妇女运动、妇女工作和妇女国际交流活动中有代表
性的文献资料、纪念品等物品;
(五)反映各民族儿童生活、学习、成长的资料、图书、图片、字画、手稿、习俗用品、服装、玩具等物品;
(六)中国儿童事业发展、儿童工作、儿童国际交流活动中有代表性的文献资料、纪念品等物品。
三、文物征集的主要渠道
(一)通过各级妇联组织向广大妇女征集文物;
(二)通过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文化馆、学校、青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征集史料文物;(三)通过社区、乡村征集民间文物;(四)面向社会各界征集文物;(五)通过网络、报刊等媒体向海内外征集文物。
四、文物征集的主要方式(一)接受捐赠;(二)依法交换;(三)购买;
(四)通过文物行政部门指定保管或者调拨方式取得文物;(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方式。
五、文物征集的组织机构
为切实组织领导好文物征集工作,自治区妇联联合相关单位共同成立文物征集工作领导小组。其主要职能是组织协调妇联系统及相关部门共同开展妇女儿童文物征集工作。
新疆妇女儿童文物征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自治区妇联主席古丽夏提·阿不都卡德尔担任,副组长由自治区妇联党组书记王建玲、自治区妇联副主席及相关单位领导担任,成员由自治区妇联相关部门负责人、相关单位业务部门负责人组成。新疆妇女儿童文物征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自治区妇联。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是一项重要
工程。这不仅是我国妇女儿童事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国家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各地各有关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做好文物征集工作对建设好博物馆的重要基础作用,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落实任务。各地州市、生产建设兵团妇联要切实负起牵头责任,加强与各部门的工作协调,确保文物征集工作落到实处。
(二)围绕主题、科学筹划。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是一项系统
工程。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围绕妇女儿童的主题,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和特色,突出重点,科学筹划,精心组织,周密部署。要充分运用现代传媒,加强社会宣传,广泛动员和依靠社会力量,共同做好妇女儿童文物征集工作。
(三)创新工作、狠抓落实。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是一项创新
工程。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以创新创造、求真务实的精神做好文物征集工作。要在深入研究本地区妇女儿童生活特点及民族特色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有关妇女儿童的文物线索和实物资料,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文物征集工作。
(四)团结协作、形成合力。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是一项社会
工程。做好妇女儿童文物征集工作,需要各部门通力协作,形成合力。各地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加强部门协作,形成资源共享、群策群力的良好工作局面。
请各地州市、生产建设兵团妇联、团委、教委、民宗委、文化局、文物局按照通知要求,迅速组建文物征集领导小组,并于2006年3月31日前将人员名单及联系方式报新疆妇女儿童文物征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人:刘万俊、程友敏
联系电话:(0991)231149l(传真)(0991)2311838
附件:新疆妇女儿童文物征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自治区妇联
自治区团委
自治区教育厅
自治区民宗委
自治区文化厅
自治区文物局
2006年3月24日
附件1:
新疆妇女儿童文物征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
古丽夏提·阿不都卡德尔 自治区妇联党组副书记、主席 副组长:
王建玲 自治区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
郑平
库来惜·阿不都拉 白建尧
贺忠德
刘般若
隋 霞
阿力木江
成员:
王 中
常 虹 部长
热依曼·库尔班
肖文英
米娜娃尔·艾沙江 玛依拉·尼扎木 张金凤 自治区妇联副主席
自治区文物局副局长 自治区民宗委副主任 自治区文化厅副厅长 自治区团委副书记 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 自治区妇联办公室主任 自治区妇联组织(联络)部自治区妇联宣传部部长 自治区妇联发展部部长 自治区妇联权益部部长
自治区妇联机关党委专职副
自治区妇联副主席自治区妇联儿童工作部部长书记
马 炜 自治区妇联专职纪检监察员
马卫红 自治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
李 红 陈 华 艾地巴·毛勒提汗沙勒塔纳提 书
沙茹丽 苏 珊 侍秋红 主席
马丽君 刘戈娜 秘 洁 米力古力·艾山 席
古康拜尔·吾布力室专职副主任 自治区妇联老干处处长 新疆儿童发展中心主任 伊犁州党委常委、州妇联主席 塔城地委委员、地区妇联党组记、主席 博州妇联主席
巴州妇联党组副书记、主席 阿克苏地区妇联党组书记、副昌吉州妇联主席 石河子市妇联主席
克州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 吐鲁番地区妇联党组副书记、主喀什地区妇联党组副书记、主席
程晓华 和田地区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
郭 燕 乌鲁木齐市妇联副主席 阿瓦汗·阿不都拉 哈密地区妇联党组副书记、主席 巴合提古丽·热合买提多拉 阿勒泰地区妇联党组副书记、主席
张守华 克拉玛依市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
龚继军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妇联副主席 殷春茂 自治区文物局博物馆处副处长 马苏坤 自治区民宗委文教处处长 王 洁 自治区文化厅社会文化处副处长
张玉民 自治区团委宣传部部长 努尔巴哈提 自治区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副处长
办公室
主 任:古丽夏提·阿不都卡德尔(兼)副主任:王中(兼)
主题词:妇女儿童文物征集通知
送:全国妇联、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国家民委、文化部、国家文物局
发: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妇联、团委、教委、民委、文化局、文物局,各地州市、生产建设兵团妇联、团委、教委、民委、文化局、文物局
自治区妇联办公室 2006年3月24日印发
(共印180份)
第五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
2003年1月8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自治区主席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自治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五年工作的回顾1998年以来,自治区第九届人民政府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在自治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认真贯彻中央扩大内需的方针、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团结和带领全区各族人民,克服各种困难,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实现了“九五”计划的总体目标,西部大开发取得重要进展,完成了本届政府的各项工作任务。过去的五年,是自治区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与时俱进,继往开来的五年;是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五年;是以市场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加大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五年;是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投资力度大,重点建设项目多,基础设施条件和投资环境不断改善的五年;也是全区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五年。是新疆发展最好的历史时期之一。
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结构调整取得成效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预计2002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1598亿元,比1997年的1050亿元增长45.3%,年均增长7.8%,其中第一产业增长4.5%,第二产业增长8%,第三产业增长9.9%;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997年的5904元增加到8322元。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97年的26.7:39.3:34.0调整为2002年的19.1:42.0:38.9。全口径财政收入212亿元,比1997年的110亿元增长93%,年均增长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12亿元,比1997年的447亿元增长81.7%,年均增长12.7%。外贸进出口总额25.1亿美元,比1997年的14.5亿美元增长73.5%,年均增长11.7%。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加强了水利、农村道路和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地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002年农业增加值305亿元,比1997年增长24.6%。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特色经济作物占总播面积的50%,比1997年提高5.5个百分点。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以番茄、红花、枸杞等为代表的红色产业发展较快。畜牧业占大农业的比重由1997年的19.4%上升为28.2%,林果总面积由274万亩扩大到582万亩,成为近两年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32家。大力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五年共解决了67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基本完成“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实施了新阶段扶贫开发。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由1997年的19个增加到22个。工业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加快了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累计完成限额以上技术改造项目290多项。石油、天然气、铜、钾盐等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取得重大突破。石油化学工业得到长足发展,已初步形成我国西部重要的石油及石油化工基地。原油、天然气、机制糖、纱等产品产量已跃居全国前列。特色工业发展较快,番茄制品、啤酒花、石材、家具等产品形成一定优势。预计2002年实现工业增加值473亿元,比1997年增长40.5%,年均增长7.0%。培育和组建了一批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型企业集团。国有企业改革脱困三年目标基本实现。服务业结构不断改善。传统服务业得到提升,信息、金融、证券、旅游、房地产开发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流通业出现新趋势,大型超市、连锁店、专卖店不断涌现,现代化的电子商务、物流中心、配送中心正在兴起。新建了一批辐射全疆的商品批发交易市场,制定了鼓励消费的政策措施,促进了居民消费。旅游业发展迅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一些地区的支柱产业,五年共接待国内游客350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50亿元;接待海外游客123万人次,创汇4.6亿美元。先后成功举办了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和“新疆风情万里行—首届新疆旅游节”。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查处了经济领域中的违法违规行为,经济秩序明显好转。
二、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重点建设成就显著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183亿元,比前五年增加87%。建设吐—乌—大高等级公路、乌—奎高速公路、南疆铁路库—喀段、乌鲁木齐机场改扩建、乌鲁瓦提水利枢纽、三大油田勘探开发、塔城铁厂沟电厂扩建、农村电网改造、新疆光缆干线扩容改造、新疆第二出疆光缆、乌鲁木齐第二长途电信枢纽、独山子乙烯改扩建、泽普石化厂化肥扩建、乌鲁木齐污水处理、塔里木农业灌溉和环保二期、新疆棉花基地、粮食储备库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重点项目64个,其中已建成投产38个。五年新增铁路970公里,干线公路1256公里,发电装机容量145万千瓦,原油生产能力1407万吨。建成高速公路506公里,结束了我区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举国关注的西气东输工程如期开工。这些大型骨干项目的完成和,加快西部大开发步伐,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大力发展特色经济,走新型工业化路子,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切实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确保社会政治稳定,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开好局。今后五年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3.5%;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2%;进出口贸易总额年均增长9%;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5‰以下。实现这些宏伟目标,我们有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不少困难。主要有利条件:一是党的十六大描绘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为我们明确了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极大地激发了全区各族人民开发建设新疆的热情;二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积极推进,国家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为我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大有作为的历史性机遇;三是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符合新疆实际的经济发展路子,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四是“思稳定、图发展、奔小康”已成为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愿望,为我区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当然,经济发展中也存在不少制约因素和困难:世界经济发展仍有许多不确定因素,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市场竞争加剧对我们的挑战依然存在;经济结构不合理,市场化程度较低,有效需求仍然不足;经济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仍比较突出。我们要把困难估计得充分一些,把应对和克服困难的措施想得周全一些,做到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措施。要处理好一个关系:处理好经济增长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实现两个转变:在经济发展上向积极进取、主动参与转变,在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向深层次加工转化、高效综合开发转变;力争三个突破,在深化改革上有突破,在扩大开放上有突破,在推进工业化进程上有突破。——调整经济结构,增强综合竞争力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把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整个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具有区域优势的特色种植业、现代畜牧业和林果业。积极培育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业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抓紧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加快小城镇和农村住房建设。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力度,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生态建设步伐,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继续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巩固温饱成果,努力增加贫困人口收入。推进工业化进程。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提高工业整体效益和市场竞争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符合新疆实际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技术进步为支撑,依托优势资源,重点发展石油化工工业,做大做强棉纺工业、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和建筑建材业,加快矿业开发和电力工业发展,积极推进对经济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全面提高工业水平。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改造传统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为方向,重点发展社区服务、农业综合服务、信息咨询、金融证券、现代流通、房地产和物业管理等。促进服务业的集团化和网络化,推进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组织形式和服务方式。打破服务行业的垄断经营,引进竞争机制。积极有序地放开服务业,促进服务业管理体制、企业机制、组织形式以及服务品种的创新,提升我区服务业。重点发展旅游业,加强旅游景点和基础设施建设,开拓旅游市场,丰富旅游产品。——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继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各项改革,注重制度建设和创新。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的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各种所有制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努力探索公有制特别是国有经济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建立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权力、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依法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全面推开农村税费改革。加强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按照公共财政的原则,推进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金融、投融资体制改革,扩大社会投资准入领域。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完善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继续推进教育、科技、文化等各项体制改革。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参与国际经济贸易、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不断拓展发展空间,推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开展跨国经营,带动区内商品出口和劳务输出,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公司和著名品牌。发挥地缘优势,加快国际商贸中心建设步伐。积极创造条件,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最大限度地吸引国内外投资者参与新疆的开发建设。打破条块分割和行政区划界限、所有制界限,开展全方位联合与协作,融合各方优势和力量,发展融合经济。——加快西部大开发步伐,促进可持续发展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为今后十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奠定坚实基础。抓好重要河流的治理开发和重点防洪工程建设,健全以公路为主体、铁路为骨干、航空和管道相配合的立体交通综
合运输网,形成结构合理、布局优化的电力体系。今后五年除已开工的29项续建工程外,安排新开工下坂地水利枢纽、中吉乌铁路、精—伊铁路、奎屯—北屯铁路、阿克苏—阿图什公路、艾比湖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吉林台二级水电站、乌鲁木齐—兰州成品油管道等31个大型重点建设项目。正确处理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同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加快地质勘查步伐,坚持保护优先,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各种资源。全面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工程。有计划地推行草场划区轮牧、休牧和禁牧制度,逐步恢复草原生态功能。有序有偿、合理开发、节约利用土地,有效保护基本农田。抓好两大盆地边缘沙漠化防治和塔里木河流域、艾比湖、博斯腾湖的综合治理,遏制重点地区、敏感地区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减轻干旱、风沙、盐碱和污染的危害。实施以乌鲁木齐为重点的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推进天然气气化工程。加快发展天山北坡经济带,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用足用好国家优惠政策,依托有实力的企业,培植特色产业群,支持一批重点骨干企业迅速壮大规模,增强实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辐射和带动全疆经济发展。继续扶持贫困地区,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开发式扶贫,不断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支持其他地区依托资源、区位的比较优势和已形成的竞争优势,发展各具特色、充满活力的区域经济。——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加强养老、失业、医疗、低保等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强化各项社会保险费的征缴和管理,加大财政对社会保障资金的支持力度。城镇要将所有从业者全部纳入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并全部实现社会化发放和社会化管理。加强失业保险的扩面征缴,积极稳妥地推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完善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制度。全面落实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好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三条保障线的衔接工作。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就业环境,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各种服务业,发挥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和活跃市场等方面的作用。引导全社会转变择业观念,推行灵活就业形式,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开展就业援助活动。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各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规范分配秩序,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各族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推进文明城市、文明村镇和文明行业建设,加强国防教育,深入开展“双拥”和军民共建活动。抓紧、抓好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组织科技、文化和卫生“三下乡”,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加强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政治稳定。推进科技和教育创新。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决定性作用,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围绕优势资源转换的关键技术,安排项目计划和组织科技攻关,力争在重点学科和优势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发展各类教育,鼓励多种形式的社会办学,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强化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坚持“两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积极发展卫生体育事业,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2003年的工作做好今年的工作,保持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对于全面完成第十届政府的工作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自治区党委六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坚持扩大内需方针,继续贯彻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进一步深化改革,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积极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切实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稳定。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1745亿元,增长9%,其中第一产业增长4%,第二产业增长10.3%,第三产业增长10%;地方财政收入148.5亿元,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34亿元,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0.6亿元,增长9%;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1%;外贸进出口总额27.6亿美元,增长10%;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50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4.48‰以内。
一、积极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增加值增长4%。以市场为导向,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在保持粮食生产稳定的基础上,优化种植业结构,扩大高效经济作物和草料作物种植面积,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棉花生产要在提高单产、提高品质、降低成本、增加效益上下功夫,种植面积稳定在1400万亩左右,总产保持在3000万担。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抓好畜产品的开发和加工转化,提高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继续扩大林果业规模,实现新增优质果树面积100万亩。落实扶持政策,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从财政税收、国债项目和银行贷款等方面对重点龙头企业给予支持,尽快培育一批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带动农民增收的龙头企业,促进农村
二三产业发展和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探索和建立有利于龙头企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利益联结机制和风险共担机制,通过合同、订单等形式,形成稳定的购销关系,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加快建设和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和专业市场,及时向广大农户发布农产品价格信息和市场需求信息。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组织、农民经纪人和农村专业协会的作用,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大力开展劳务创收。把组织农民劳务输出作为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实行专人负责,引导农民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组织农民参与当地水利、乡村道路、电网改造、城镇建设、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基础设施和生态项目建设,从事建筑、运输、餐饮等二三产业,力争农村劳务输出人数和劳务收入有较大增长。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和小城镇建设步伐。增加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支持乡村道路、农村电网改造、人畜饮水、草场围栏等项目建设。加强重点水库除险加固和防洪工程建设,抓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推广节水新技术,全面开展量水到户工作,促进节约用水。把小城镇建设同引导乡镇企业合理聚集、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和农村服务业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小城镇对增加农村就业、带动经济发展的功能。乡镇企业要加快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体制创新,不断提高发展水平。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切实保护好农民利益。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尊重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和生产经营自主权,按照依法、自愿和有偿的原则,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管理,防止发生损害农民利益、侵犯农民经营自主权的行为。坚决执行中央“一项制度、八项禁止”的规定,认真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重点对反映强烈的农村中小学收费、农村用水用电乱收费、农民建房乱收费等进行专项治理。全面实施农村税费改革,完善配套政策,使广大农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切实做好扶贫工作,坚持开发式扶贫和“进村入户”的方针,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和社会帮扶力度,落实责任制,因地制宜地扶持贫困地区发展特色经济,支持贫困农牧民发展生产脱贫致富,力争解决19万特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圆满完成三年解决44万特困人口温饱问题的阶段性任务。
二、立足优势,突出重点,促进工业快速发展加快工业发展,实现工业增加值525亿元,增长10%。突出抓好重点行业。加大改革重组力度,通过行业整合,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联合、嫁接和改造现有企业,做大做强一批大企业大集团。石油石化工业力争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原油产量和加工量有较大增长,促成一批重点石油石化项目早日开工建设,争取塔石化项目尽快投产。加快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纺织工业要重点支持一批产品销路好、发展前景广阔的纺织企业加快发展,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提高纺织行业的装备和技术水平,走高档次、精品之路。抓住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建设的有利时机,保持建材行业持续发展的势头。引进国内外资金,加大地质勘查力度,加速矿业开发。大力发展水电、火电、风电生产,降低供电成本,增加电力供应,促进高耗能产业发展。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规范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对国有大中型企业继续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大企业重组力度,培植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放手进行国有中小企业改制、改组。加快建立信用和担保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在妥善安置职工的前提下,对亏损严重、扭亏无望的国有工业企业实施政策性破产。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企业的改组改造,扶持壮大一批发展潜力大、创新能力强的民营企业,努力实现非公有制经济的超常规发展。营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在投融资、税收、外贸和土地、能源、水资源等方面采取更加优惠的政策,促使民营经济上规模、上水平,实现快速有序健康发展。推进企业技术进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安排技术改造投资138亿元,比上年增长20%。用好用足国债贴息等政策,抓好一批对经济拉动作用大的技术改造项目。鼓励大企业集团与各地合作,上一批符合产业政策、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的特色项目。推进企业技术创新,组织实施一批技术创新项目,抓好重点新产品的开发和关键技术的推广示范。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重点抓好企业决策、财务资金、质量和信息化管理。加强对重点行业的专项整治,防止明令禁止的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的小煤矿、小水泥、小钢铁死灰复燃。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三、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加强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继续加强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投入力度,安排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34亿元。加快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特色优势产业、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以及有利于扩大就业和增加居民消费的项目建设。初步安排重点建设项目29项,其中红雁池第二发电厂一期工程、哈密二电厂三期扩建工程、和田机场、乌鲁木齐火车站改扩建等6个项目全部建成投产;新疆油田勘探开发、优质棉基地建设等8个项目单项或部分投产;新疆节水灌溉工程、吉林台一级水电站、奎—赛高等级公路、国道314线和硕—库尔勒高速公路、阿舍勒铜矿采选工程、西气东输(新疆段)等15个续建项目;安排库尔勒机场、那拉提机场、精—伊铁路、昌吉热电厂扩建工程等10个项目开工建设。积极争取国债投资,努力扩大信贷资金投入规模。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促进企业和民间投资增长。调动各地区、各部门的积极性,加大投入力度,使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有较大增长。加强项目管理,建立目标责任制,落实项目法人责任,把固定资产投资任务落到实处,千方百计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加强在建项目的组织协调,及时解决重点建设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加快施工进度,确保实现建设目标。强化国债项目管理和监督,保证工程进度和质量。搞好项目稽查,加强资金管理,确
度,调高调优农业,做大做强工业,拓宽搞活服务业。做大做强纺织、食品、建材和农用节水器材四大支柱行业,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加大技术推广力度,抓好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扩大对外开放,增强外贸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加强小城镇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建设好38个小城镇。做大做强石河子垦区经济。做好五家渠、阿拉尔、图木舒克、北屯的建市工作,改善58个边境团场基础条件,实施危旧住房改造工程。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加强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和各项建设,促进两个文明共同进步。加快发展兵地融合经济,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携手合作,共同发展,为新疆的发展和稳定,为新疆各族人民的团结进步作出贡献。
十一、改进政府工作作风,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搞好管理和服务是市场经济体制对政府的根本要求。全面创新管理体制,进一步优化法制环境、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服务环境和舆论环境。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审批环节,建立管理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行政审批制度。规范部门收费行为,严格执行收费标准。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坚决制止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行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切实提高政府服务水平。按照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要求,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服务型政府,全面实行政务公开和服务承诺制。改进政府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坚决制止作风飘浮、虚报浮夸、欺上瞒下、滥用民力和强迫命令的现象,做到讲真话、办实事、求实效。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扩大基层民主,建立社情民意反映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和社会听证制度,完善专家咨询论证制度,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各级政府要自觉接受同级人大及常委会的监督并认真执行人大决议和决定,充分发挥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作用,加强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工商联的联系。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强化执法监督,维护司法公正。各级政府和全体公务员必须坚持勤政为民,做到清正廉洁,奉公守法,增强拒腐防变能力。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大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力度,查处以权谋私、贪污腐化等违法乱纪行为。发挥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的作用,严肃工作纪律和财经纪律。加强公务员学习培训,努力造就一支既勤政务实,又廉洁奉公;既勤勤恳恳履行职责,又善于创造性开展工作;既熟悉行政管理业务,又掌握现代管理技术的高素质公务员队伍。各位代表,回首过去,我们无愧于历史;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中,让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党的十六大精神指引下,以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团结依靠全区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励精图治,扎实苦干,为全面完成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