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春联书法的艺术形式研究
春联书法的艺术形式研究
春联的发展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标志,它承载着的不仅是文化的积淀,更多的则是几千年来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和美好未来的期盼。其生命力之顽强并非偶然,经过两千年的发展,春联的形式已甚为完备。春联早期起源于民间巫术的制作桃人。之后改成在桃木板上刻降鬼大仙的名字,称为桃符。五代时,有人开始在桃符上题写联句。至宋代才出现在纸上书写联句的情况。到明清之际始称春联,在民间已经得到普及。它每一次的发展皆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息息相关。春联是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传统的艺术形式,真切的表达出人们对来年的美好期盼,并营造了热闹喜庆的节日氛围,其独特的艺术形式成为了我们春节年味儿的象征。在现代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春联书法的形式问题更有研究意义。传统、现代纸张两相宜
纸是春联书法文化的承载者,无论何种形式的春联书法,都以呈现在纸上作为最终表现结果。在日益发展的当今社会,电子产品高度发达,人们庆祝新年的形式也丰富起来,但是纸质的春联依然是人们过节不可或缺的一道文化大餐。
1.1 普通现代纸张的选用
此类纸张只适用于现代印刷春联。由于这种纸表面光滑,油性较大,不适合用毛笔蘸墨汁书写,书家无法在光滑的纸上随意挥毫。另外,普通现代纸张吸水性较差,无法很好地表现艺术感。但是,普通现代纸张展现在印刷春联中却又其独特的魅力。印刷春联的用纸的颜色一般为红色,配以黄色字体或金色镶边,颜色艳丽美观,尤其春联是在春节期间特有的艺术形式,所以更能彰显热闹喜庆的节日气氛。
1.2 传统宣纸类纸张的运用
宣纸是中国传统的古典书画用纸,是汉族传统造纸工艺之一。宣纸始于唐代、产于泾县,因唐代泾县隶属宣州府管辖,故因地得名宣纸,迄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宣纸种类繁多,由于春联在传统节日中扮演的特殊角色,一般用于书写春联的宣纸颜色要喜庆艳丽,楹联的用纸非常讲究,有生纸、熟纸、花纹笺、洒金笺、泥金笺、蜡笺、珊瑚笺、虎皮笺、瓦当纸等等,其中颜色又有石青、大红、粉红、金黄等异常丰富,说明当时社会对楹联的极大需求和书法家对楹联创作的重视。现代的书写春联常用纸大致可分为:普通红宣纸、万年红宣纸、洒金红宣纸、描龙红宣纸、瓦当格红宣纸等等带图案者。
不同的纸在创作的时候会产生各自独特的艺术效果,并且在创作过程中书写技巧也会有细微的区别。首先,普通的红宣纸纸质较差,沁墨性差,书写感受与普通现代纸张接近,但比其效果好。在这样的纸上写的时候要注意用墨的浓淡,并且写完要平放在地上或桌子等水平的地方晾晒,如若处理不当墨汁容易四处流淌,从而影响整体的美观。另外,万年红宣纸、洒金红宣纸及描龙红宣纸的纸质沁墨适中,其中在洒金红宣纸等印花的纸书写要注意字与印花融为一体,要稳重大气,不可花哨。最后,瓦当格红宣纸等自带格子的宣纸在书写时章法要处理得当,大小轻重,字形扁长等,最后要求的整体的统一,最忌两联之中有忽大忽小的者。墨汁、金粉各取其妙
墨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中的作用非同寻常,其形态的发展也是多样的。在中国古代墨的使用是比较早的,最早的墨是天然矿物质或植物性的木炭。在此之前人们记录文字是则是用刻划的,所以墨的出现是一种质的改变。发展到现代社会,墨逐渐从普通家庭中退出,转向了专门从事书画事业的书画家们,但即便是这样,墨还是等到了很好地发展。
2.1 现代书画墨汁的使用
在古代文人士大夫写字常备有书童,书童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磨墨,所以使用起来极为不便,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所以墨汁一经出现很快就被人们接受。在写春联时一般选择使用墨汁书写,用时先将墨汁摇匀。在墨汁内加入少量带有碱性成分的物质,如:洗衣粉、肥皂水、茶叶和酒等,可使墨色充分地渗入纸里,使书写的效果更佳。要注意的是整瓶墨汁的浓度一致,所以在使用时,应根据纸质的沁墨程度调整墨的浓度。例如:与一般书画创作不同,春联纸较普通书画宣纸沁墨差,书写时墨不宜太浓,根据纸的情况判断兑水多少,从而使提高书写质量。相反的,春联纸太洇就不可再兑水,要么放在通风处凉晒,是水分蒸发,但需要的时间较长,建议使用第二种方法,兑入适量宿墨,来减轻沁墨程度。
宿墨指砚中隔宿之墨,当宿墨开抬脱胶之际,既粘而又浓黑,含水旁渖(漫漶),笔痕犹存,自有一种烟雨絪緼之气。既是隔宿之墨,墨汁存放较久,水分蒸发而浓缩,则墨色最黑,所以在过于洇的墨中加入适量宿墨达到调整墨的浓度是可行的。宿墨在单独使用时会出现独特的效果,因含水旁渖(漫漶),在书写时黑色的墨周围会洇出一圈水环,形成立体感的独特艺术效果,若用于春联书写定会令人眼前一亮。
2.2 用墨锭研墨书写春联
墨锭是将墨团分成小块放入铜模后,压制而成,配合砚台使用。研墨写字虽然比较费时费力,但是研的墨在使用上与现代书画墨汁有质的区别。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运墨而五色具。五色为焦、浓、重、淡、清,是指墨色运用上的丰富变化。此墨分五色说的就是用墨锭研墨时出现的,在书写春联时更适合研墨,可根据纸的质地缩短或延长研磨时间,从而更好地控墨。
2.3 用金粉书写春联
金粉是有着黄金光泽、具有颜料性质的一种金属颜料,这种颜料颜色靓丽美观,气质高贵。现在有许多书家在写春联时选择用金粉书写,以金粉在万年红宣纸上写出的效果极佳,给人以光彩夺目、心旷神怡的视觉印象,但这种颜料较一般墨汁在价格上要高,并且在使用时也需要技巧,可用天那水(或松节水)调开,再加些适量清喷漆(或光油)等胶水,这样会促使金、铜粉紧粘在纸面,即便干后也永不脱落,但是要注意天那水和清喷漆的比例为4:1或5:1,调好后要及时使用,放置时间久了会失去光泽,所以在使用时要留意这些细节,方可写出好的春联。
第二篇:线条美是书法艺术形式美的集中表现
线条美是书法艺术形式美的集中表现
野夫与其他艺术形式比较,书法艺术形式美表现最为鲜明。拂尘先生认为它是“力的形式”、“生命的形式”(见1986年第三十六《书法报》),实在很有见地。由于中国书法艺术构成材料的特殊,因此书法艺术的形式的美、气势美、节律美、流动美、形体美等诸因素的交叉组合,构成了书法艺术的形式美,使书法艺术的形式变得既抽象,又具体。但我们如果深入考察就会发现,书法艺术上述诸形式美的要素,归根到底还是由线条美决定。线条美是书法艺术形式美最集中最概括的表现。
一般认为,线条美是一种抽象的美。抽象的美比具象的美更合虚,更高级,更富有艺术魅力。书法正是一种借助线条来反映书法家复杂气质和情绪的艺术。书法中的线条,不仅形美,而且质美。所谓“屋漏痕”、“折钗股”、“银钧趸尾”描绘的不仅仅是它的形,而且是它的力度、气势、质地,是一种富有生命力的线条。欧阳询“八法”中描绘它如“万岁之枯藤”、“高山之坠石”、“ 千里之阵云”、“长空之初月”、“劲松之倒圻”,也就是描绘了它的形质美。
那么,书法艺术中的线条为什么具有形美质美的基因呢?
英国著名画家荷迦兹(1697—1746)说过:波浪线和蛇形线组成的物体,能“引导着眼睛作一种变化无常的追逐”,“直接地引起秀美的感觉。”西方心理学实验证明:“线条图画中信息最多的部分是各角和锐曲线。”(转引庄志民《审美心理学的奥秘》)构成中国汉字的线条,正具备了这种特点。无论是甲骨文、或篆、隶、草、真、行各体,线条组合变化之多、之复杂,表情之丰富,是无与伦比的。它取万象之意,顺应自然规律,或温柔如少女,或如万岁之枯藤;或拙朴
暗含人伦之理,或屈伸显露生命之机。徐涩处可见生之力的压抑和延伸;流丽处可见畅达之情绪等等,这些线条,或横、或竖、或弯、或曲,交叉组合,构成了丰富多样的对立统一,从而使人们根据这些包含丰富情绪、哲理的线条,产生任意的联想和想像,获得审美愉悦。
书法艺术中线条美的构成,出除了构成汉字本身点画之外,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用笔。
中国书法是借助中国特有的工具——毛笔来进行创作的。书法中用笔很重要,它决定着作品线条美。行笔中,有起止、缓急、映带、回环、轻重、转折、虚实、藏露、偏正等,这样就使本来静止的单一的线条通过用笔的变化而变化,使构成作品的线条有了动态感、力度感、气势感,节律感、形体感等,从而使线条具有丰富的生命力,诱发欣赏者的审美情感,激发欣赏者的想象,给人以美的感染和享受。
同时,审美心理说明,在固定不变的背景中,运动的对象更容易引起注意。书法艺术中的用笔,正是使线条在静止不变的背景(宣纸)中显示状态,所以特别容易显示线条的生命感。“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多肉”,而骨力是生命的支架。可见用笔是形成书法艺术线条美的重要因素。
上述说明,中国书法艺术美的形成,使书法艺术有了动态美、气质美、力度美,从而形成了“力的形成”、“有生命的形式”。诚然,艺术离不开情感,这种美的形式出现,离不开书法家的激情。没有情操的线条不会成为艺术的线条的,就如几何曲线那样。
第三篇:春联及圣经书法
经上记载:为神作工可得工价,得赏赐!愿上帝赐福你家,阿们!
新春对联:四幅(老家3幅,套房1幅)
享春色百花齐放,得神恩万众同欢。横额:欢度春节 新春快乐歌颂主,佳节喜庆赞美神。横额:新年蒙恩 神恩无限千家喜,主爱深长万户欢。横额:共沐神恩省察己过辞旧岁,数算神恩过新年。横额:知恩感恩
电视背景对面:(后面有书法作品供参与)
爱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哥林多前书 第13章
大厅左侧:
箴言
懒惰人羡慕,却无所得,殷勤人必得丰裕。——箴言 第13章4节 好施舍的,必得丰裕;滋润人的,必得滋润。——箴言 第11章25节 口吐真言,永远坚立;舌说谎话,只存片时。——箴言 第12章19节 恨,能挑启争端;爱,能遮掩一切过错。——箴言 第10章12节
敬畏耶和华,就是生命的泉源,可以使人离开死亡的网罗。——箴言 第14章27节 “爱的真谛”或简写成一个字“爱”也行
“以马内利”的意思:神与人同在
第四篇:2018名家书法春联专辑
2018名家书法春联专辑
张旭光
丰年富足人欢笑盛世平安犬不惊乙庄
福禄吉祥三元开泰 尧天舜日万象更新王登科
传家有道惟存厚
处事无奇但率真赵彦国 云龙搏浪飞三级天马行空载五华 张传伟 犬画红梅臻五福
鸡题翠竹报三多
花建明 瑞雪江山银凤舞霞光天地玉龙飞
李国胜 山河增秀色天地播春晖高庆春
百福屏开花富贵九如图绕竹平安张铜彦
春色满园四海庆东风浩荡万象新郭敬丹 闲中有富贵寿外更康宁况尉
竹里坐消无事福 花间补读未完书罗小平
喜居宝地千年旺福照家门万事兴柴天鳞
风移兰气入春逐鸟声来黄海林
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许飞飞
天龙八部大欢喜昼夜六时恒吉祥王文英
新春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周建初
去岁画金鸡报晓今朝书玉犬迎春赵雪松
人登寿域世踏春台李峰
瑞雪江山银凤舞霞光天地玉龙飞王静轩 万顷烟波鸥境界九秋风露鹤精神童孝镛 风云三尺剑花鸟一床书延志超
一代风流鸣凤夜万千气象旺狗年赵坤杰
去岁画金鸡报晓今朝书玉犬迎春林伟
春风吹绿门前柳华灯映红窗上花邓宝剑
有情皆胜地多慧即晴天
第五篇:书法是汉字存在的一种艺术形式
书法是汉字存在的一种艺术形式。书法艺术发展同汉字的演进相联系。中国汉字最古老的系统是甲骨文和金文。书法肇始于汉字的萌芽,结体于汉字的成熟。至今,先后经历了篆、隶、行、草、楷五体演变,成为多形态的汉字系统。中国书法始于商代,成熟于东周,秦变大篆为小篆,两汉通行隶书,魏晋出现楷书、草书和行书,唐代臻于高峰,历经宋、元、明、清,各代书艺皆有发展。
陕西被称为中国书法艺术的摇篮。周秦汉唐时代,书艺灿烂。青铜文化的重器大盂鼎、毛公鼎、散氏盘、虢季子白盘等铸有的铭文堪称陕西书法瑰宝。以《石门颂》《石门铭》为代表的汉魏摩崖刻石,哺育了包括于右任、康有为在内的无数书法家。《九成宫》《玄秘塔》《郭家庙碑》《勤礼碑》等唐代碑刻,更成为中国学书者的范本。
清末甲骨文的出土和1954年西安半坡遗址的发掘,证实从大约六千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就有了汉字,随之孕育了书法艺术。
西安半坡遗址发现的113个陶器刻画符号,具有明显的文字符号特征,学者们称其为原始刻画符号。20世纪50年代从宝鸡北首岭史前遗址出土的陶器上的绘画符号被考古学家郭沫若认为是中国文字的萌芽,此后,临潼姜寨、零口,铜川李家沟,长安五楼,合阳等处均有类似发现,其中以临潼姜寨最为集中。从1972年到1974年,共发现129个,这些符号弥补了从史书记载的结绳记事到甲骨文之间的历史空白。周原是西周先民繁衍生息的地方,1975年出土于岐山县京当乡凤雏村的西周早期带字甲骨290多片,卜骨290多片。其字体结构与殷墟
甲骨文差异不大。锲刻刀法与殷墟甲骨文不同,刀法凝重,字体较为整饬俊秀。形体较大,起笔重而收笔轻,用刀如笔,轻松流畅,骨文细若黍米,小至毫米,在指甲大小的甲骨上刻有30多个字,笔画如发丝,被称为中国最早的微雕艺术。两相比较,足见商周文化的承继关系。
周原还出土了众多青铜器以及铸造在上面的铭文,这不仅是周文化的载体,也是西周书法艺术的表征。史载,西汉时代扶风有“尸臣鼎”出土;东汉章帝时,岐山发现了酒樽;北宋时出土的“师奂父盨”上有铭文“师奂父作旅盨”六个字。清末道光二十八年(1848)在岐山县出土的毛公鼎有铭文497字,是商周两代7000多件青铜器铭文中最长的一件,也是中国现知铭文最长的青铜器。这件2800多年前的宗庙礼器,铭文内容大意为周宣王整治朝政,国力富强,请叔父毛公为其治理国内外大事,毛公族人为禁卫军,护卫王室和国都,最后颁厚赐,毛公因之铸鼎记其事,传之子孙。毛公鼎对研究西周政治、经济、文化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尤其是研究西周文字和书法艺术的重要史料,现藏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建国后,在周原地区的岐山、扶风等处不断有西周青铜铭文出土。据文献资料统计,陕西出土的西周青铜器,有铭文的约三四千件之多,其中绝大部分出自周原。这些青铜器既是精美的工艺品,也再现出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具有珍贵的文献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是研究中华书法史的重要资料。
青铜器铭文因铸造于金属器物之上,故称金文。金文内容仍以记事为主,体现文字的表意功能。字形结构、整篇布局已比甲骨文演进了一步,其形式赏心悦目,结构更趋严谨。金文是大篆书体的代表。当时
在青铜器上制作铭文的工匠已具备了相当的文字造型水平,可以说,他们就是中国最早的书法家。唐代初年在岐阳(今凤翔县)发现的石鼓文,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刻石文字,其书体被誉为“篆之祖”,是中国最早的石刻书法艺术。它是西周末期或先秦时期的遗物,其笔画坚劲如铁,结构天成,神韵超逸,上接大篆,下启小篆,为中国书法瑰宝。
西汉初多用篆书,遗物以瓦当为多,有茂陵出土的五凤元年(公元前57年)刻字和咸阳出土的木砖墨迹,当时陕西书法家代表有张敞、杜邺、谷永、张世安、陈遵等。东汉隶书称作汉隶,在陕西遗存的典型刻石作品有《石门颂》《华山碑》《郙 阁颂》和《曹全碑》。东汉时长安人杜度创“章草”。东汉陕西书法家还有史学家班固、曹喜等。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书法光前裕后,繁花似锦,各种书体创制齐备。陕西书法家代表有章诞、杜畿、杜预等。西安碑林藏有当时书法名家钟繇、王羲之等人的作品。隋代陕西书法家代表有隋炀帝杨广及华阴人杨素。唐代是中国书法的辉煌时代,唐太宗李世民爱好书法,并在国学中立书学,以书取士。当时陕西书家众多,有颜师古、薛涛(女)、杜牧、韩滉、韩偓、致光、杜如晦、李泌、杨钜、李靖等。陕西遗存书法名碑,有欧阳询《皇甫诞碑》《九成宫碑》,柳公权《玄秘塔碑》,颜真卿楷书、行书碑,虞世南《孔子庙堂碑》,褚遂良《圣教序碑》,李阳冰篆书《三坟记》,张旭《肚痛帖》,怀素《自序帖》,徐浩《不空和尚碑》,欧阳通《道因法师碑》,白居易《惠王墓志》等数百种。五代时期陕西华阴杨凝式的《韭花帖》、李建中的《土母帖》影响深远。宋代延安抗金名将韩世忠及其子韩彦质以及长安薛绍彭、王持、宋湜、李元直,合阳雷简夫,彬县张舜民均善书。金时大荔人党怀善的书法名震一时。元代书法在陕西也有不少遗迹,如赵孟頫的《游天冠山诗》《乐志论》等。明代陕西书家有临潼华爱,长安米万钟、孙一元,旬邑文翔凤,三原来复,华阴郭宗昌、李唐僖、乐肇商,泾阳张恂,华阴许宗鲁,蒲城王进德等,皆有书法遗作。清代260余年,书法由继承、变革到创新,挽回了宋代以后江河日下的颓势,其成就可与汉唐并驾,各种字体的书写均有一批造诣卓著的大家。可以说清代是书法的中兴时期,就全国而言代表人物有朱耷、郑板桥、金农、何绍基等。当时陕西华阴王弘嘉与其弟王弘撰,蒲城张士范、王鼎,韩城王杰,均为一代书法家名流。辛亥革命元老,三原人于右任,不仅是诗人,而且在中国书法史上享有盛誉。他的草书既有“二王”的秀劲娟美,又具魏体的苍老古拙。他首创标准草书,被誉为中国书法史上继王羲之、颜真卿之后第三位创造家。他的书法熔篆、隶、北魏、章草、今草多种笔法于一炉,创造了一种字型简括、笔画凝练、法度谨严而又跌宕有致的艺术风格。与之同期的书家还有寇遐、茹欲之、岳松侪、党晴梵等。
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西安市副市长张锋伯支持下成立了陕西省书法篆刻研究会筹备小组。在康师尧主持下,先后举办过多次书法展览,中共陕西省委书记处书记舒同常有作品参展。1972年5月23日,省博物馆举办全省书法展览。1973年,省群众艺术馆举办全省书法展览。1976年全省遴选20多名书家作品参加了中国对日本的三个书法展览;同年8月26日,陕西 书法研究室成立,专干薛铸。1977年5月23日,西安西城门楼上举办群众书法展览;5月,省博物馆举办陕西书法作品
观摩展;11月,陕西省书法篆刻研究会成立,主席石鲁,副主席方济众、段绍嘉、宫葆诚、陈执中、刘自椟,专干西丁,研究会由省美协代管。1981年5月,陕西选出代表方济众、刘自椟、钟明善、薛铸,出席中国文联在京召开的全国第一届书法家代表会。同年11月,陕西省书法篆刻研究会改名为中国书协陕西分会,并增选李子青、陈少默、王子武、薛铸为副主席,此间,陕西一些地、市相继成立了书法组织。1983年,陕西书协代表中国书协举办了黄河流域十省书法联展、陕西书法展览和薛凡珍藏历代碑帖展览。书协陕西分会还组织部分中青年书家参加在南昌举办的全国中青年书法联展和在广西举办的陕西部分书画展。省书协先后编辑出版了《陕西书法论文集》(第一册)、《陕西书法选》(第一集)。书法理论工作者相继撰著的文章有《试论于右任的书法艺术》(钟明善)、《书法和辩证法》(葛韶峰)。1982年开始开办陕西书协业余书法学校,一年一期,每期学员150名。1983年,陕西书协会员参加上海《书法》杂志举办的篆刻评比,有四人获奖,位居全国第四。至1990年,陕西省加入各级书法协会的会员逾万,其中,中国书协会员逾百,省级书协会员逾千
浅谈陕西民间艺术——皮影戏 【摘要】本文从民间文化观念、生活方式和美学角度结合民间的社会背景、历史及现状,试析民间艺术的审美特征及造型观念。民间艺术的审美强调人文伦理和道德标准以现实生活为底蕴注重人伦性的直观表现形式。其造型具有社会化规约下的个性特征。
【关键词】民间、皮影、造型、审美、人伦、寓意
皮影艺术,是发祥于我国的古老而独具魅力的民间美术之一,从皮影造型风格上看,大分北方、西部、中南部三大艺术流派。陕西皮影是西部皮影艺术的主要代表,生活在八百里秦川上的陕西人,在这片丰沃的黄土地上世代繁衍生息,形成了许多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民间美术和民俗,皮影艺术便是开在其中的一朵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