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问题行为的识别与应对读后感2篇
幼儿问题行为的识别与应对读后感2篇
幼儿问题行为的识别与应对读后感
(一)'儿童是花朵,教师是园丁。'当成长中的花朵遭遇一些小问题时,园丁们该怎么办呢?通过案例系统而全面地论述了幼儿最经常出现的各种问题行为的可能原因和步骤明确的处理方法。打人、咬人、撕书、发脾气、不参加活动、不爱说话、挑食……探讨了它们形成的潜在原因以及步骤明确的处理方法,为幼儿教师提供了一部详实的'园艺指南'.同时,它也告诉我们,幼儿问题行为的处理,是一项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园艺系统'工程,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外科手术。孩子们的每一步成长,都依赖于成人所提供的环境和养料,环境和养料提供的不当就会导致儿童出现问题行为。因此,我们要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引导儿童向理想的方向自然成长。
本书一种分为八篇。分为总体的概述一下本书内容,攻击性行为和反社会性行为,捣乱行为,破坏性行为,情绪及依赖行为,社会交往和幼儿园活动中的问题行为,不良饮食行为和多种问题行为。在幼儿出现这些问题行为后,推荐使用的策略应该在一种以儿童为中心的、为儿童设计的活动具有发展适宜性特征且师幼互动积极的环境中实施。【幼儿问题行为的识别与应对读后感2篇】幼儿问题行为的识别与应对读后感2篇。做为教师我们必须认识到'困难'儿童只是一些出现问题行为的儿童,而不是一些'坏'孩子。记得以前园长说过,没有问题儿童,只有儿童问题。通过阅读本书,让我清晰的认识到要理解儿童的行为,更重要的是理解引起儿童不适宜行为的原因。我们不能只对儿童的不适宜行为作出反应,我们更不能以简单粗暴的手段来对待儿童。我们有责任去管理儿童的行为,与儿童沟通,发展儿童的道德和自信心,形成积极的训练策略和发展目标。在平常和幼儿的接触中,往往会发现幼儿的很多问题,因为自己的经验匮乏,很多情况下都不知道要如何处理,但是看完这本书之后,让我豁然开朗。每个孩子问题都绝不可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背后总是有其特定的原因,如果不去探寻这些问题出现的根源,只是把表面切掉、压制。效果只能是适得其反的。【幼儿问题行为的识别与应对读后感2篇】为。我们不要急于去解决这些问题,纠正孩子的行为,而忽略了儿童问题行为产生的根源。老师在对儿童问题行为的解决时,要进行细致的观察,接着要与孩子的家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以找到问题行为的原因,这样老师采取的解决策略才是有效的。儿童的每一种问题行为都绝不可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背后总会有其特定的原因。面对问题行为时,教师首先要进行细致的观察,接着要与孩子的家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以找出问题行为的原因,这样教师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才有了深厚的根基。
相信通过阅读、尝试训练、与他人交流和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评价和反省,定可以在管理儿童行为的过程中获得新的东西,在应对那些个别儿童和特别事件时,可以有更多的办法和更多的自信。所以,幼儿问题行为的处理,是一项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园艺系统'工程,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外科手术。
幼儿问题行为的识别与应对读后感
(二)内容简介:
'儿童是花朵,教师是园丁。【幼儿问题行为的识别与应对读后感2篇】读后感duhouhan.htm。'当成长中的花朵遭遇一些小问题时,园丁们该怎么办呢?本书通过诸多实例,系统而全面地论述了幼儿最经常出现的41种问题行为:打人、咬人、撕书、发脾气、不参加活动、不爱说话、挑食……探讨了它们形成的潜在原因以及步骤明确的处理方法,为幼儿教师提供了一部详实的'园艺指南'.同时,它也告诉我们,幼儿问题行为的处理,是一项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园艺系统'工程,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外科手术。
读后有感:
儿童在自我发展中如何形成自我和自信心呢?儿童自己如何理解行为的对与错呢?儿童的自我控制和自的律能力如何发展呢?对于儿童,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期望和目标呢?
通过阅读本书,让我清晰的认识到要理解儿童的行为,更重要的是理解引起儿童不适宜行为的原因。我们不能只对儿童的不适宜行为作出反应,我们更不能以简单粗暴的手段来对待儿童。我们有责任去管理儿童的行为,与儿童沟通,发展儿童的道德和自信心,形成积极的训练策略和发展目标。
相信通过阅读、尝试训练、与他人交流和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评价和反省,定可以在管理儿童行为的过程中获得新的东西,在应对那些个别儿童和特别事件时,可以有更多的办法和更多的自信。
第二篇:幼儿问题行为的识别与应对读后感
幼儿问题行为的识别与应对读后感
(一)“儿童是花朵,教师是园丁。”当成长中的花朵遭遇一些小问题时,园丁们该怎么办呢?通过案例系统而全面地论述了幼儿最经常出现的各种问题行为的可能原因和步骤明确的处理方法。打人、咬人、撕书、发脾气、不参加活动、不爱说话、挑食……探讨了它们形成的潜在原因以及步骤明确的处理方法,为幼儿教师提供了一部详实的“园艺指南”.同时,它也告诉我们,幼儿问题行为的处理,是一项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园艺系统”工程,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外科手术。孩子们的每一步成长,都依赖于成人所提供的环境和养料,环境和养料提供的不当就会导致儿童出现问题行为。因此,我们要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引导儿童向理想的方向自然成长。
本书一种分为八篇。分为总体的概述一下本书内容,攻击性行为和反社会性行为,捣乱行为,破坏性行为,情绪及依赖行为,社会交往和幼儿园活动中的问题行为,不良饮食行为和多种问题行为。在幼儿出现这些问题行为后,推荐使用的策略应该在一种以儿童为中心的、为儿童设计的活动具有发展适宜性特征且师幼互动积极的环境中实施。做为教师我们必须认识到“困难”儿童只是一些出现问题行为的儿童,而不是一些“坏”孩子。记得以前园长说过,没有问题儿童,只有儿童问题。通过阅读本书,让我清晰的认识到要理解儿童的行为,更重要的是理解引起儿童不适宜行为的原因。我们不能只对儿童的不适宜行为作出反应,我们更不能以简单粗暴的手段来对待儿童。我们有责任去管理儿童的行为,与儿童沟通,发展儿童的道德和自信心,形成积极的训练策略和发展目标。在平常和幼儿的接触中,往往会发现幼儿的很多问题,因为自己的经验匮乏,很多情况下都不知道要如何处理,但是看完这本书之后,让我豁然开朗。每个孩子问题都绝不可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背后总是有其特定的原因,如果不去探寻这些问题出现的根源,只是把表面切掉、压制。效果只能是适得其反的。孩子们的每一步成长,都依赖于成人所提供的环境和养料,环境和养料提供给的不当就会导致儿童出现问题行为。很多时候,儿童仅仅是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被人们所接受的,才一再表现出某种问题行为。我们不要急于去解决这些问题,纠正孩子的行为,而忽略了儿童问题行为产生的根源。老师在对儿童问题行为的解决时,()要进行细致的观察,接着要与孩子的家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以找到问题行为的原因,这样老师采取的解决策略才是有效的。儿童的每一种问题行为都绝不可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背后总会有其特定的原因。面对问题行为时,教师首先要进行细致的观察,接着要与孩子的家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以找出问题行为的原因,这样教师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才有了深厚的根基。
相信通过阅读、尝试训练、与他人交流和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评价和反省,定可以在管理儿童行为的过程中获得新的东西,在应对那些个别儿童和特别事件时,可以有更多的办法和更多的自信。所以,幼儿问题行为的处理,是一项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园艺系统”工程,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外科手术。
幼儿问题行为的识别与应对读后感
(二)内容简介:
“儿童是花朵,教师是园丁。”当成长中的花朵遭遇一些小问题时,园丁们该怎么办呢?本书通过诸多实例,系统而全面地论述了幼儿最经常出现的41种问题行为:打人、咬人、撕书、发脾气、不参加活动、不爱说话、挑食……探讨了它们形成的潜在原因以及步骤明确的处理方法,为幼儿教师提供了一部详实的“园艺指南”.同时,它也告诉我们,幼儿问题行为的处理,是一项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园艺系统”工程,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外科手术。
读后有感:
儿童在自我发展中如何形成自我和自信心呢?儿童自己如何理解行为的对与错呢?儿童的自我控制和自的律能力如何发展呢?对于儿童,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期望和目标呢?
通过阅读本书,让我清晰的认识到要理解儿童的行为,更重要的是理解引起儿童不适宜行为的原因。我们不能只对儿童的不适宜行为作出反应,我们更不能以简单粗暴的手段来对待儿童。我们有责任去管理儿童的行为,与儿童沟通,发展儿童的道德和自信心,形成积极的训练策略和发展目标。
相信通过阅读、尝试训练、与他人交流和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评价和反省,定可以在管理儿童行为的过程中获得新的东西,在应对那些个别儿童和特别事件时,可以有更多的办法和更多的自信。
第三篇:幼儿问题行为的识别与应对读书笔记(定稿)
读书笔记:
《幼儿问题行为的识别与应对》读后感
“儿童是花朵,教师就是园丁。”当成长的花朵遭遇小问题时,园丁们因该怎么办?作为新教师的我,当我遇到幼儿的问题行为时觉得很迷茫,但当我读完《幼儿问题行为的识别和应对》这本书的时候我便知道了自己应该怎样去应对了。
孩子们的每一步成长,都依赖于成人所提供的环境和养料,环境和养料提供给的不当就会导致儿童出现问题行为。因此,当幼儿的行为出现这种意外的“瑕疵”时,教师首先要从环境和养料入手。有序的环境、适宜的活动和材料、合理的日常常规、适当的期望水平、良好的师生交流等构成了幼儿成长的积极环境,成人正确的教育态度、适当的期望水平、良好的教育习惯、科学的教育方式,调配出了营养丰富的养料。它们两者要融合在一起,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引导儿童向理想的方向自然成长。
儿童的每一种问题行为都绝不可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背后总会有其特定的原因。面对问题行为时,教师首先要进行细致的观察,接着要与孩子的家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以找出问题行为的原因,这样教师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才有了深厚的根基支撑。
书中共有八篇四十九个章节,分为总体的概述一下本书内容,攻击性行为和反社会性行为,捣乱行为,破坏性行为,情绪及依赖行为,社会交往和幼儿园活动中的问题行为,不良饮食行为和多种问题行为。在幼儿出现这些问题行为后,推荐使用的策略应该在一种以儿童为中心的、为儿童设计的活动具有发展适宜性特征且师幼互动积极的环境中实施。做为教师我们必须认识到“困难”儿童只是一些出现问题行为的儿童,而不是一些“坏”孩子。记得以前园长说过,没有问题儿童,只有儿童问题。通过阅读本书,让我清晰的认识到要理解儿童的行为,更重要的是理解引起儿童不适宜行为的原因。我们不能只对儿童的不适宜行为作出反应,我们更不能以简单粗暴的手段来对待儿童。我们有责任去管理儿童的行为,与儿童沟通,发展儿童的道德和自信心,形成积极的训练策略和发展目标。在平常和幼儿的接触中,往往会发现幼儿的很多问题,因为自己的经验匮乏,很多情况下都不知道要如何处理,但是看完这本书之后,让我豁然开朗。每个孩子问题都绝不可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背后总是有其特定的原因,如果不去探寻这些问题出现的根源,只是把表面切掉、压制。效果只能是适得其反的。孩子们的每一步成长,都依赖于成人所提供的环境和养料,环境和养料提供给的不当就会导致儿童出现问题行为。很多时候,儿童仅仅是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被人们所接受的,才一再表现出某种问题行为。我们不要急于去解决这些问题,纠正孩子的行为,而忽略了儿童问题行为产生的根源。老师在对儿童问题行为的解决时,要进行细致的观察,接着要与孩子的家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以找到问题行为的原因,这样老师采取的解决策略才是有效的。
一点一点看了《幼儿问题行为的识别与应对》这本书之后呢,真的有种如获至宝的感觉。这本书里面有我需要学习的东西,书中的内容可以帮助我合理的处理以及应对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小问题。让我清晰的认识到要理解儿童的行为,更重要的是理解引起儿童不适宜行为的原因。我们不能只对儿童的不适宜行为作出反应,我们更不能以简单粗暴的手段来对待儿童。我们有责任去管理儿童的行为,与儿童沟通,发展儿童的道德和自信心,形成积极的训练策略和发展目标。
我信通过阅读、尝试训练、与他人交流和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评价和反省,定可以在管理儿童行为的过程中获得新的东西,在应对那些个别儿童和特别事件时,可以有更多的办法和更多的自信。所以,幼儿问题行为的处理,是一项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园艺系统”程,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外科手术。
第四篇:幼儿问题行为分析
幼儿园小班孩子“爱咬人”的案例分析和教学反思
以前在幼儿园实习时,碰到过一个很喜欢咬人的小女孩,在一次晨间活动中,主班老师安排幼儿进行自由活动,一开始,大家玩的都很好,每人都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进行玩耍,这时牛牛跑过来对我说:“老师,小米咬我”,我一看,牛牛的小脸上被咬了一个明显的“牙印”,对于这样的“投诉”已经不止一次了,老师也多次和她的家长进行了交流与沟通,希望找到一个好的办法来帮助她们克服身上的不好的习惯。
案例分析:
小米属于外向型的小女生,但也特别的喜欢被人宠爱,每天总是抱着老师和妈妈,不肯放手,老师走到哪,就跟到哪,但在活动中,的确非常喜欢咬小朋友,对于自己的“东西”格外小心,不许别人碰触。
家庭原因分析1.家长过分溺爱。小米的爸爸妈妈属于晚来得子,非常娇惯、放纵孩子。想玩什么就玩什么,想要什么就买什么,如果家长不同意,小米就会咬人、大声叫嚷甚至躺在地上打滚,父母最后都是以妥协结束。由此看来,家庭的教养方式在客观上强化了小米的咬人行为。
2.家庭成员要求不一致。当孩子犯错误时,往往会出现“爸爸打、妈妈护、爷爷奶奶打圆场”的局面。
3.早期生活环境的影响。小米小时候一直由奶奶带,很少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耍。偶尔和别人一起玩,却每次都会发生争抢玩具的情况,最后不是把人咬了就把人打了。家里的表哥和小米一起玩时被他咬了,奶奶不但不对其进行批评教育,而且还夸小米“真厉害”。由此,他也尝到了咬人就能得到我想要的东西的甜头。小米每次咬人都能达到满足自己需要的目的,客观上强化了他的这种不良行为,不良行为也随着强化次数的增加而巩固,从而形成习惯性咬人的问题。
从生理上说,孩子在2-3个月时会有一个“口欲期”,在这一阶段,孩子会通过口咬去接触外界事物,从而获得一种满足,如果这时,家长阻止了孩子的这种行为,在二三岁甚至更长的时间里,孩子会养成“爱咬人”“爱啃指甲”的行为,有时成年后也会出现这种情况。
二三岁的幼儿还处于模仿期,情绪很不稳定,易激动,当小米与别人挣抢玩具时,自然的就习惯用“咬”去解决问题。
教育措施(教育效果)
1、与家长沟通,请家长配合我们,在家多督促教育孩子,告知孩子咬人是不对的。
2、告知家长,孩子可能处于“口欲期”,可以在家中让幼儿用一些满足咬的替代品,如磨牙棒等。
3、教师应为孩子创设和谐的游戏活动空间,避免孩子情绪太易激动而发生争执咬人事件。
第五篇:行为识别与酒店管理
看见客人从身边走过,有的员工会微笑地让道、主动问候,有的员工却步履轻盈、抢道而过;同样的清洁卫生工作,有的员工严格按操作程序一步一步操作,有的员工却需要督导人员在旁边当监工,否则就开始充分运用聪明才智投机取巧、偷工减料;地毯上有一片废纸,有的员工会自觉拾起,而有的员工却永远不会低下“高贵”的头;有的员工上班总是穿着整洁的工装,戴着自己的工号牌,有的员工却总在个性的衣着外随意地套着工装,而工号牌也成为装饰品可有可无。所有这样的情况都可能出现在同一家酒店的不同员工身上,有时甚至连酒店管理人员都已经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难怪当我们总是听到客人反映在酒店没有宾至如归的感觉、酒店管理混乱、员工缺乏服务意识等等这些问题时,却不知道客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评价。实际上,客人的各种评价都是通过“看”来的,也就是通过行为识别来评估酒店、酒店管理和酒店员工的。
行为识别(BI)是企业识别系统(C1S)中的一部分。企业识别系统是判别一个企业与其他企业不同的内在标志和外在表现,它由企业理念识别(M1)、行为识别(B1)、视觉识别(VI)构成。许多企业对于企业形象标志、企业广告等视觉识别特别重视,不惜重金请CI设计公司设计包装,要求之高、效果之好,处处体现了独树一帜的外部形象,并迅速进入市场,为广大客户所认知。但在后来的经营过程中,客户能否继续接受企业,成为忠实的客户,就要看企业理念是否领先、领先的经营理念能否体现在日常的工作中。如果我们把理念识别比作“怎么想”、视觉识别比作“怎么说”,那么行为识别就是“怎么做”了。客户不可能知道你“怎么想”,但可以听到你“怎么说”,而更关键的是说到能不能做到,也就是“听其言、观其行”。
如何把行为识别贯穿到酒店经营管理过程中?如何通过“怎么做”让客户知道酒店是“怎么想”的?又如何通过“怎么做”来印证酒店是“怎么说”的呢?
用行为识别来培养员工,让员工知道行为识别是一面镜子,在这面镜子里管理者和客人都会看到你的本质。新员工入店时酒店都会安排入店教育和培训,告诉员工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酒店规定应该怎么做。实际上这些培训都在通过行为识别来培养员工酒店意识。客人可以用行为识别这把标尺来判别哪些员工经过了酒店良好专业培训,哪些员工没有经过酒店良好专业训练;管理和督导人员可以通过行为识别来判别哪些员工具备良好的自身素质。
用行为识别来约束自己,酒店人应经常用这面镜子来照照自己还合不合格。当高级管理人员都不穿西装、不打领带、不穿白衬衣的时候,他又怎么去要求员工穿着整齐工装呢?当管理人员都没有戴工号牌,他在与其它客人同乘一部电梯,又怎么会主动为客人按电梯,让客人先行呢?当督导人员见了客人都不主动问候,员工又怎么会心服口服地问候他们呢?言传身教,酒店每一级别都在看我的上级是“怎么做”的,我就怎么做。因此,行为识别是用来约束包括所有酒店员工的,也可用行为识别判别哪些是具有酒店意识、能够自我约束的酒店管理人员,哪些是具有酒店意识、具备发展潜力的酒店优秀员工。
用行为识别来管理酒店,用行为识别这面镜子照出酒店管理的长短。通过行为识别来印证视觉识别,来体现理念识别,就是经营管理的全过程。管理酒店不能只讲大道理,不能只做秀,关键要把酒店最高管理层确立的经营管理理念落到实处。管理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酒店各层管理人员应充分意识到行为识别在具体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行为识别发现的问题要立即改进,通过行为识别发现的人才要重点培养。管理者要注意自身形象,并不断提高服务意识,才能具备管理员工的资本和力度;员工通过接受酒店业务技能和服务意识的培训,并严格地自身约束,才能具备不断发展的条件。
让我们用我们的行为向我们的客户说:我们的理念是“以人为本、求真务实、诚信高效、追求卓越”;让我们用我们的行为向我们的客户说:我们的酒店是您能真正感受到宾至如归的专业酒店;让我们用我们的行为向我们的客户说:我们是受过专业酒店训练,具备良好酒店服务意识和熟练业务技能的酒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