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口才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时间:2019-05-13 22:09: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幼儿口才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幼儿口才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第一篇:幼儿口才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幼儿口才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近年来,幼儿园口才教育研究有不少突破性的进展,但在现实中,口才教学的低效益现象仍然较普遍。如何改变现状,变苦干为巧干,努力提高幼儿口才教学的效益,这是摆在每位口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幼儿园口才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重“教”轻“学”

1、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的设计,只考虑教材,少注重幼儿的实际需要,过多地考虑如何教得顺利,很少考虑如何把学法交给幼儿。例如:“给故事取名”,不少教师只觉得完整讲述后应有这么一环,而对设计这一环的目的是什么?不作细的思考。出现多种说法时,常见教师不是引导幼儿通过分析、比较、争论从中学习思考问题的路径与取名的方法,而是简单地急于做裁判,最后将既定的答案抛出。

2、满足于教案的顺利完成,对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反馈缺乏应有的反应。例如:小班儿歌教学“春天的太阳是怎样的?”幼A答:“暖洋洋的。”师:“好的,请坐下。”幼B答:“红彤彤的。”师:“说得真好,我们表扬他。”事实上,幼儿A答得比B更确切。只是因为B说的“红彤彤”正好与原诗的词句吻合。这种现象较为普遍,当幼儿说出的答案与既定的答案一致时,教师就会欣喜万分,极力表扬;当幼儿的回答超出教案设定的范围时,教师或不予理睬,一带而过,或拼命地往教案思路上“拉”。常见教师忙于完成教案对幼儿的回答不作深思、反应迟缓,导致错失良机与出现误导。

3、教学过程的展开仍然是教师的高投入,高消耗,一言堂。重传授,轻激励、点拨引导,幼儿没有主动性、积极性,结果造成教学效益的低产出。

教学过程中,教师象说书人那样大讲特讲,仅满足于单一方式、单一角度的正确,而不思变换,结果一个活动下来,只是教过了,而幼儿在这一活动中究竟得到了什么?教师自己心里也是个未知数。

(二)重“变式”轻“落实”

1、不少教师重形式花样的翻新,远远超过重目标的落实。

这在公开教学、活动评优中尤为突出。有的教师甚至担忧形式不“变”上不了领奖台。为求新颖、“脱俗”,一些与本课题不相关且无价值的游戏、绘画、音乐活动也被硬凑到口才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根本不思考所选的内容是否适合仿编、适合思维的扩散,于是出现散文、诗歌活动离不开仿编,故事教学无疑思维也扩散的教改“新气象”。

2、急于求成,前一环的活动目标尚未落实,就急于下一活动的展开。

“仿编、表演必须有一定的基础作后盾”常被教师所遗忘。常见,教师对原作的分析尚未透彻,且幼儿也未能理解、熟悉。有的一个活动下来,幼儿对原作的完整学习只停留在跟念2遍,教师就急于让幼儿进行仿编、表演。幼儿尚且不会“走”,教师急于让他们“跑”,结果自然是不尽人意的。

(三)重“表”轻“里”

1、对教材的理解“偏离”。不少教师只注意到教材表层所叙述的事件、描述的词句,即“是什么的知识”。很少考虑教材自身字里行间所透出的较深层的内涵,即“为什么的知识”或是“怎么做的知识”及解决问题的诀窍与技能。

由于对教材的钻研不透彻,把握不住揭示内容的主线,启发引导很难到位。例如:童话“好朋友”:茶壶与水杯,钥匙与锁,桌子与椅子,雨伞与雨鞋,这一对对事物之间不仅是经常生活在一起,而且没有利害冲突、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联。而有的教师只引导幼儿从经常在一起的角度去理解、联想事物之间的关系,导致幼儿思维单一,不少幼儿答:碗和桌子、老虎和狮子、鸡和虫子、狗和骨头等都是一对好朋友。又如:散文诗“画房子”,“用绿色的笔画一个碧水荡漾的池塘送给青蛙作房子,用蓝色的笔画一片蓝色的天空送给星星作房子„„”有的教师只从表象的“用什么笔画什么送给谁作房子”去分析、理解原诗,而未能在“为什么?”上下功夫,即引导幼儿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去思考、联想。于是仿编时,幼儿说的都是“我用绿色的笔画绿房子送给小羊”“我用蓝色的笔画蓝房子送给小兔”„„

2、不少教师不重视对本班幼儿已有经验和已有水平的观察、了解,与幼儿缺乏应有的沟通。如,教学大比武借班上课,规定教师进班熟悉幼儿为半天时间,可80%左右的教师进班不到30分钟就离开了,有的甚至就借班上课时提前20分钟进班。又如,活动结束时与教师交换意见问及:本课题确定的重难点,该班幼儿早已有此经验,何必再费劲地“教”呢?答案只是“事先没料到”。因而,常出现不顾幼儿已有经验的低效教学。如:让小班幼儿学习“碧水荡漾”;给大班幼儿丰富“甜滋滋”、“红彤彤”。

(四)口才学科教学的特点不突出

1、口才课成了品德教育、生活教育课。

这在故事教学中较为突出。故事教学,幼儿口才表达能力的训练被轻视,倾听习惯的养成被丢弃,剩下的只是一个“说教”。大家都知道,幼儿优良品行的形成,凭一个故事的说教是绝对难以达成的,其价值又何在呢?

2、文学作品中的美或被忽视,或被僵化地“注入” 一些教师在口才教学中也较注重幼儿审美情趣的培养,但是,存在着幼儿对审美情趣的感知,往往不是教师通过适当的口才来唤醒幼儿已有的经验,激发、引导幼儿自身去感受、领悟的,而是教师把自己理解的“文本”,简单化地“注入”幼儿的头脑。如“老师觉得这一句很动听,很优美,大家一起来学一学。”

二、提高口才教学质量的对策

(一)加强学习,真正转变观念,努力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加强现代教学理论的学习,首先要在理论上、观念上跟上不断发展的形势,建立具有时代先进性的教育观念。要把“以儿童发展为本”根植在每一位教师的脑中。在选择教材、设计方案、开展活动时,每位教师必须要做到心中有教材,心中更有幼儿,要在观察、了解、研究幼儿上下功夫,时刻想着幼儿在该活动中得到了什么。其次要通过名师带徒、全员继续教育、苦练基本功等途径提高教师自身的文化修养、教学技能,尤其是驾驭教材的能力。

(二)改革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口才教学的效益。

1、求实。就是要联系实际,认真研究学情,根据幼儿的实际来教学。

教得实,学得才实。这就需要每一位教师在了解幼儿上下功夫,在走向幼儿上动真情,在为促进幼儿发展上多研究。到幼儿中去,用爱心观察、分析、了解幼儿,了解幼儿的需要,适当地用一用“换位思考”的方法来体察幼儿,并根据幼儿的特点,塑造出易于和幼儿沟通、理解的“文本”。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教师作为一个培养合格劳动者的人,更应该叩问自己:是否把最关键的因素即获得知识的方法传授给了幼儿。教学中要更多地考虑幼儿能学到多少,不要习惯于考虑自己讲了多少。对完成教学任务也要重新定位,不能只看活动顺利完成了,关键要看幼儿在该活动中得到多少。

2、求活。是指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学机智,灵活驾驭教学过程。“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哪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教师必须明确,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让幼儿简单地学习现成的结论,而是教会幼儿如何独立思考问题,特别是教会幼儿合乎逻辑地思考问题。并尽可能做到以教师对文学作品的热爱、理解、创造,将幼儿引入一种学习情境,充分联系和适应幼儿已有的经验,抛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给幼儿,让他们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搜寻、捡拾、吸呐知识的营养,充实自己,锻炼思维,发展能力。此外,教师还应善于观察幼儿的反应,全面掌握幼儿的反馈信息,不断调整教学。

3、求新。确立创新的教学观。

A、与幼儿建立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创设民主的氛围和相对自由的思想空间。B、正确处理好知识教学与创造力培养的关系。“创造力是没法教的,所谓的创造力教学,指的是学生要真正被鼓励展开并发表他们想法的机会,如此才能发挥他们富于创造力的能力。”我们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师给予,幼儿接受的教学模式,把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作为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要摆脱教材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到以学习者为中心,即按照学习者的合理需要和能力实施教学,充分开发具有不同禀赋的幼儿的潜能,让具有不同基础和潜能的幼儿得到充分发展的机会;要使以知识记忆为主的教学向以培养创新能力为重点的教学转移。C、构建多维互动的创新教学体系,以启发讨论、探索、质疑、争论、搜集信息、自主学习为教学的基本形式,重视幼儿的预期性和参与性,倡导培养幼儿充分调动已有的经验,充分占有资源,采取极富个性化的学习步骤、方法、途径、处理方法和结果陈述的方式,主动地内化、积极地建构学习,改变认知结构。

4、求效。素质教育的实质便是优质高效。

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必须要通过高效的教学行为来体现。包括教学口才、课堂管理、学法指导、教法运用、检测反馈等。此外,对教学活动的评价更应注重实效。其评价的导向应该是:教师是否善于“导”,幼儿学习的主动性是否得到充分的发挥,能力是否得到培养,智力是否得到发展,原有水平是否得到提高,是否掌握了该部分知识的学习方法。让我们一起来进行卓有成效的创造性的口才教学实践活动,为提高口才教学效益而努力。

第二篇: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 问题及应对策略

语文,作为一门人文社会科学,在人们的知识结构中起着地基的作用,也是获得情感、陶冶情操最直接最有效的通道。殊不知,教学目标与教学手段、评价措施的矛盾,应付了考试却丢掉了语文本身的意义。

一、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与教学手段、评价措施的矛盾。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然而,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由于受多年来升学考试指挥棒的约束和压力。语文教学在实践过程中新课标的要求被广大教师抛之脑后。常规的语文教学还是紧紧围绕着升学考试展开,学生学习语文的目标也紧紧锁定在考试中。

从评价的角度来讲。语文课程评价应该改变过于重视甄别和选拔的状况,突出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但是,目前对语文教学的评价形式单一而简单,最后的量性评价一锤定音,严重挫伤了语文教师教学和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教材安排顺序被肆意打乱。

拿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来说,“文言文——说明文——散文”的模式基本在农村初级中学通用,两个单元的文言文结束后,又开始两个单元说明文的学习,最后才是散文。我们认为,这样既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极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提高。学习的过程,应该是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的过程。

从学生角度讲,文言文难、枯燥,拿文言文开篇的目的无非是让学生认识其重要性并一次性把它们讲完,留有大量时间进行复习背诵。宏观的讲,这并不利于培养学生对语文的长期兴趣。再者,就算你讲的再生动,再有启发性,也逃不了背诵记忆的套路,一开始就强调学生背诵的能力,反而会弱化学生动脑动手的探索实践能力。

3.挑拣重点篇目讲解,非重点只讲生字词而忽略文章内容。

为了在短时间内最高效地把知识点讲解给学生,给他们留有复习的时间,很多老师学期伊始就圈定了本学期要重点、花大力气讲解的篇目,大致一个单元一到两篇。挑拣重点篇目而忽略自读篇目不仅不符合科学的认知规律,还让学生失去了很好地了解世界、认识世界的机会。有条件的话最好能给学生上几堂多媒体课,带他们走进石拱桥的匠心独运、感受苏州园林的自然天成、体味故宫博物院的文化精髓、感怀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内蕴含的古人的思想结晶。不要小看这一次次的积累,对于好奇心强的初中生来说,这些感官知识的积累恰恰能极大程度的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4.照搬照抄教参,缺乏创造性。

参考教参固然是上好一堂课的必经之路,可加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比照搬照抄来得更有效。拿朱老先生的《背影》一文来说,绝大部分的教参上都只说了一条线索——父亲的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反映了父亲对“我”深挚的爱。其实,细细参读教材不难发现,其实文中还有另一条重要的线索——儿子的眼泪。通过儿子的眼泪与父亲背影的遥相呼应,不仅表现了一个伟大无私的父亲对少不知事的儿子深挚的爱,还一步步表现了这个从小没吃过苦被父亲宠坏了的孩子对父亲的理解和感激。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固然是想要学生知道父亲的爱,可我以为当下的学生,缺乏的能力并不是不知道被爱,而是缺乏理解这种爱和爱别人的能力。另外,朱老先生在文章最后还暗含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人生遗憾。这样一篇意蕴深刻的文章,处处有亮点,句句有智慧。我们又怎能局限于教参中那一点东西呢?结合当下学生实际,给学生来一堂生动的爱的教育,无非是这一课能够达到的效果。

5.模式化教学严重。

对应试教育的精深研究,不仅书店里出现了很多各种题型答题套路的书,我们广大语文老师们也乐此不彼地总结着每一种知识点的“公式”。不知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老师们让学生背答题模式,背着背着,做题的时候如履薄冰,不敢想不敢发散,我们的语文,不仅没有成为启发思维的人文学科,反而成了限制思维的刽子手。

二、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是解决语文教学存在问题的关键

1.解决目标与实践、评价的矛盾。

现行的终结性量化性评价严重的影响语文教学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更是严重的影响着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改革评价制度是语文教学实现课程目标的关键所在,更是通过语文教学质量的核心。改革评价制度还是学生语文学习质量提高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良好健康成长的关键要素之一。从这个角度上来讲,要解决语文教学目标与实践、评价的矛盾,就要从改革评价的手段上入手。

2.新课标要求要落到实处。

要加强对语文老师的思想教育和业务能力培训,相关部门多开展一些教育教学研讨会,把培训的面积铺开,让广大语文老师都能亲自体会好课堂的魅力。其次,试着改变语文教学成绩评价机制,分数显然是导致老师们模式化教学的罪魁祸首,把语文这门课从分数的牢笼里解脱出来,采取语文知识竞赛、口头表达测试、写作能力考验等方式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3.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以学生长远发展为目的。

在树立高尚教育理念的同时,语文老师们还要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地提高自身文化素养。知识在不断更新,如果我们在自己构建的知识王国里固步自封,只会被时代抛弃,更何况我们是引领学生走向未来的领头人。阅读、上网、多接触社会、多实践生活等都是很好的提高自身的方法。由于教师这一行业的特殊性,我们接触到的人和事都比较局限,这就更要求我们要敞开心扉,多与外面世界交流了。

语文在教学中纵使存在的问题很多,但只要我们的教师能摒弃一切杂念,冲破考试的牢笼,树立解决问题的信心,最终,一定能带领学生们完成一次又一次精彩的飞翔。

第三篇:语言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一、幼儿园语言教学存在的问题(一)重“教”轻“学”

1、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的设计,只考虑教材,少注重幼儿的实际需要,过多地考虑如何教得顺利,很少考虑如何把学法交给幼儿。

例如:“给故事取名”,不少教师只觉得完整讲述后应有这么一环,而对设计这一环的目的是什么?不作细的思考。出现多种说法时,常见教师不是引导幼儿通过分析、比较、争论从中学习思考问题的路径与取名的方法,而是简单地急于做裁判,最后将既定的答案抛出。

2、满足于教案的顺利完成,对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反馈缺乏应有的反应。

例如:小班儿歌教学“春天的太阳是怎样的?”幼a答:“暖洋洋的。”师:“好的,请坐下。”幼b答:“红彤彤的。”师:“说得真好,我们表扬他。”事实上,幼儿a答得比b更确切。只是因为b说的“红彤彤”正好与原诗的词句吻合。这种现象较为普遍,当幼儿说出的答案与既定的答案一致时,教师就会欣喜万分,极力表扬;当幼儿的回答超出教案设定的范围时,教师或不予理睬,一带而过,或拼命地往教案思路上“拉”。常见教师忙于完成教案对幼儿的回答不作深思、反应迟缓,导致错失良机与出现误导。

3、教学过程的展开仍然是教师的高投入,高消耗,一言堂。重传授,轻激励、点拨引导,幼儿没有主动性、积极性,结果造成教学效益的低产出。

教学过程中,教师象说书人那样大讲特讲,仅满足于单一方式、单一角度的正确,而不思变换,结果一个活动下来,只是教过了,而幼儿在这一活动中究竟得到了什么?教师自己心里也是个未知数。

(二)重“变式”轻“落实”

1、不少教师重形式花样的翻新,远远超过重目标的落实。

这在公开教学、活动评优中尤为突出。有的教师甚至担忧形式不“变”上不了领奖台。为求新颖、“脱俗”,一些与本课题不相关且无价值的游戏、绘画、音乐活动也被硬凑到语言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根本不思考所选的内容是否适合仿编、适合思维的扩散,于是出现散文、诗歌活动离不开仿编,故事教学无疑思维也扩散的教改“新气象”。

2、急于求成,前一环的活动目标尚未落实,就急于下一活动的展开。

“仿编、表演必须有一定的基础作后盾”常被教师所遗忘。常见,教师对原作的分析尚未透彻,且幼儿也未能理解、熟悉。有的一个活动下来,幼儿对原作的完整学习只停留在跟念2遍,教师就急于让幼儿进行仿编、表演。幼儿尚且不会“走”,教师急于让他们“跑”,结果自然是不尽人意的。

(三)重“表”轻“里”

1、对教材的理解“偏离”。不少教师只注意到教材表层所叙述的事件、描述的词句,即“是什么的知识”。很少考虑教材自身字里行间所透出的较深层的内涵,即“为什么的知识”或是“怎么做的知识”及解决问题的诀窍与技能。

由于对教材的钻研不透彻,把握不住揭示内容的主线,启发引导很难到位。例如:童话“好朋友”:茶壶与水杯,钥匙与锁,桌子与椅子,雨伞与雨鞋,这一对对事物之间不仅是经常生活在一起,而且没有利害冲突、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联。而有的教师只引导幼儿从经常在一起的角度去理解、联想事物之间的关系,导致幼儿思维单一,不少幼儿答:碗和桌子、老虎和狮子、鸡和虫子、狗和骨头等都是一对好朋友。

又如:散文诗“画房子”,“用绿色的笔画一个碧水荡漾的池塘送给青蛙作房子,用蓝色的笔画一片蓝色的天空送给星星作房子„„”有的教师只从表象的“用什么笔画什么送给谁作房子”去分析、理解原诗,而未能在“为什么?”上下功夫,即引导幼儿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去思考、联想。于是仿编时,幼儿说的都是“我用绿色的笔画绿房子送给小羊”“我用蓝色的笔画蓝房子送给小兔”„„

2、不少教师不重视对本班幼儿已有经验和已有水平的观察、了解,与幼儿缺乏应有的沟通。

如,教学大比武借班上课,规定教师进班熟悉幼儿为半天时间,可80%左右的教师进班不到30分钟就离开了,有的甚至就借班上课时提前20分钟进班。又如,活动结束时与教师交换意见问及:本课题确定的重难点,该班幼儿早已有此经验,何必再费劲地“教”呢?答案只是“事先没料到”。因而,常出现不顾幼儿已有经验的低效教学。如:让小班幼儿学习“碧水荡漾”;给大班幼儿丰富“甜滋滋”、“红彤彤”。(四)语言学科教学的特点不突出

1、语言课成了品德教育、生活教育课。

这在故事教学中较为突出。故事教学,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被轻视,倾听习惯的养成被丢弃,剩下的只是一个“说教”。大家都知道,幼儿优良品行的形成,凭一个故事的说教是绝对难以达成的,其价值又何在呢?

2、文学作品中的美或被忽视,或被僵化地“注入”

一些教师在语言教学中也较注重幼儿审美情趣的培养,但是,存在着幼儿对审美情趣的感知,往往不是教师通过适当的语言来唤醒幼儿已有的经验,激发、引导幼儿自身去感受、领悟的,而是教师把自己理解的“文本”,简单化地“注入”幼儿的头脑。如“老师觉得这一句很动听,很优美,大家一起来学一学。”

二、提高语言教学质量的对策(一)加强学习,真正转变观念,努力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加强现代教学理论的学习,首先要在理论上、观念上跟上不断发展的形势,建立具有时代先进性的教育观念。要把“以儿童发展为本”根植在每一位教师的脑中。在选择教材、设计方案、开展活动时,每位教师必须要做到心中有教材,心中更有幼儿,要在观察、了解、研究幼儿上下功夫,时刻想着幼儿在该活动中得到了什么。其次要通过名师带徒、全员继续教育、苦练基本功等途径提高教师自身的文化修养、教学技能,尤其是驾驭教材的能力。(二)改革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语言教学的效益。

1、求实。就是要联系实际,认真研究学情,根据幼儿的实际来教学。

教得实,学得才实。这就需要每一位教师在了解幼儿上下功夫,在走向幼儿上动真情,在为促进幼儿发展上多研究。到幼儿中去,用爱心观察、分析、了解幼儿,了解幼儿的需要,适当地用一用“换位思考”的方法来体察幼儿,并根据幼儿的特点,塑造出易于和幼儿沟通、理解的“文本”。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教师作为一个培养合格劳动者的人,更应该叩问自己:是否把最关键的因素即获得知识的方法传授给了幼儿。教学中要更多地考虑幼儿能学到多少,不要习惯于考虑自己讲了多少。对完成教学任务也要重新定位,不能只看活动顺利完成了,关键要看幼儿在该活动中得到多少。

2、求活。是指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学机智,灵活驾驭教学过程。

“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哪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教师必须明确,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让幼儿简单地学习现成的结论,而是教会幼儿如何独立思考问题,特别是教会幼儿合乎逻辑地思考问题。并尽可能做到以教师对文学作品的热爱、理解、创造,将幼儿引入一种学习情境,充分联系和适应幼儿已有的经验,抛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给幼儿,让他们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搜寻、捡拾、吸呐知识的营养,充实自己,锻炼思维,发展能力。此外,教师还应善于观察幼儿的反应,全面掌握幼儿的反馈信息,不断调整教学。

3、求新。确立创新的教学观。

a、与幼儿建立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创设民主的氛围和相对自由的思想空间。b、正确处理好知识教学与创造力培养的关系。“创造力是没法教的,所谓的创造力教学,指的是学生要真正被鼓励展开并发表他们想法的机会,如此才能发挥他们富于创造力的能力。”我们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师给予,幼儿接受的教学模式,把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作为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要摆脱教材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到以学习者为中心,即按照学习者的合理需要和能力实施教学,充分开发具有不同禀赋的幼儿的潜能,让具有不同基础和潜能的幼儿得到充分发展的机会;要使以知识记忆为主的教学向以培养创新能力为重点的教学转移。c、构建多维互动的创新教学体系,以启发讨论、探索、质疑、争论、搜集信息、自主学习为教学的基本形式,重视幼儿的预期性和参与性,倡导培养幼儿充分调动已有的经验,充分占有资源,采取极富个性化的学习步骤、方法、途径、处理方法和结果陈述的方式,主动地内化、积极地建构学习,改变认知结构。

4、求效。素质教育的实质便是优质高效。

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必须要通过高效的教学行为来体现。包括教学语言、课堂管理、学法指导、教法运用、检测反馈等。此外,对教学活动的评价更应注重实效。其评价的导向应该是:教师是否善于“导”,幼儿学习的主动性是否得到充分的发挥,能力是否得到培养,智力是否得到发展,原有水平是否得到提高,是否掌握了该部分知识的学习方法。让我们一起来进行卓有成效的创造性的语言教学实践活动,为提高语言教学效益而努力。

参考文献: ① 潘 洁“新世纪需要高质量的学前教育” 《幼儿教育》2000.1.p4 ② 彭锻华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对策” 《特区教育》2000.1-2.p60 ③ 赵学华 “知识外储化趋势对传统教学优势的挑战”《教学研究》2000.1.p57 ④ 冯建军 “论交往的教育过程观” 《教育研究》2000.2.p35

第四篇:小班幼儿进餐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小班幼儿进餐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玉门市第一幼儿园

毛银雪

幼儿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养成的良好习惯,将影响着孩子今后一生的发展,孩子的发展离不开健康的体魄,而健康的体魄与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进餐行为习惯密不可分。小班幼儿是一个刚从家庭生活进入幼儿园集体生活的群体,在与家长交流中我们了解到有不少家长在对子女的教育中存在着重智力开发,轻行为习惯培养的现象,决大多数幼儿在家中的进餐都是由家长来喂的,除此之外还有部分幼儿在家中养成了许多不良的进餐习惯,导致很多幼儿对进餐不感兴趣,有时甚至表现为厌恶,进餐时思想分散,注意力不集中,常常将饭菜含在嘴中不咽下去,咀嚼吞咽慢,有时还故意将饭菜呕吐在碗内,边吃饭,边跑,边玩,还有许多幼儿有严重的挑食问题。而这些不良习惯随着孩子的入园也带入了幼儿园的生活中,有的幼儿虽然能独立进餐,但习惯不好,满桌满地都是饭粒、菜羹,在进餐速度上也存在很大差别,幼儿挑食现象也较普遍。

长此以往,幼儿的身体得不到基本的营养保证,也使幼儿失去了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不良的进餐行为还会使幼儿表现出素质低下的外在表现,严重影响着幼儿的社会交往以及个性发展。这些问题的存在,必须引起了我们的高度重视,幼儿的进餐现状迫切需要幼儿园对幼儿进行良好进餐行为的补偿性教育,以此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

根据小班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年龄特点,针对小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借助环境、教育教学手段以及获取家长支持,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1.以环境创设为基点,帮助幼儿建立卫生进餐的习惯

幼儿的发展是与周围环境主动、积极地相互作用的结果。通过与环境的积极相互作用,主动地获取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的丰富经验。此外,室内各种墙面的装饰环境能让幼儿发挥出最大的学习积极性,对幼儿的认知、语言、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2.以丰富的教学手段为途径,促进幼儿健康进餐

良好的情绪是增加孩子食欲的前提,愉快的情绪是幼儿进餐的关键,而教师则在这一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要为幼儿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进餐环境,营造愉快的用餐气氛。吃饭前,老师用赞美的语气介绍饭菜的名称、营养价值和味道,促进幼儿消化腺的分泌,从而增进他们是食欲,另外还可采取故事、游戏与说教结合的形式,使幼儿初步了解进餐的重要性和一些简单的进餐方法。如设计情境表演《我的小手真能干》或讲述故事《大公鸡和漏嘴巴》、《小鸟吃饭》等来激发小班幼儿自己吃饭的兴趣,学习正确进餐的方法。同时,在进餐中及时表扬吃饭有进步的幼儿,对食欲差的幼儿给予适当鼓励,激发他们进餐的积极情绪,打消厌食心理。

3.以家园沟通为桥梁,巩固幼儿良好进餐习惯

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磨练,更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以此巩固幼儿的进习惯。首先家长要做好榜样作用,孩子到三岁左右,就引导他乖乖地坐着自己拿调羹吃饭,不可边吃边玩,进餐时尽可能排除引发孩子玩的因素,并尽可能将看电视与吃饭时间错开,当孩子把饭粒洒落在桌面上时,父母应引导孩子将它们捡起,培养孩子节约粮食的习惯。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家长活动,如:饮食教育活动展示、午餐观摩、家庭教育讲座等,让家长更多的了解孩子的饮食状况,了解良好的进餐习惯对孩子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同时让家长看到孩子在园和在家的不同表现,以此来鼓动家长在对待培养孩子的良好进餐问题上做到家园合一、家园同步。让孩子的良好进餐习惯得到真正的发展。

第五篇:中学思想品德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中学思想品德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江华界牌中学彭中东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开展,素质教育不断深化,中学思想品德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学科,也面临着许多机遇与挑战。目前思想品德教学中面临着诸多问题,既有学科本身的问题需要解决,同时社会变化也给思想品德教育带来了新的难题。我们应该积极开展课程改革,实施“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努力创建高效课堂,培养学生的参与兴趣和各种能力。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问题对策高效课堂 合作学习

思想品德课,作为中学的一门学科,在素质教育尤其是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中占有其重要的地位,是其他任何学科不能代替的。在目前推行新课程改革,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思想品德教学还存在以下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作艺探讨。

一、中学思想品德教学存在的误区和面临的问题

1、思想品德学科面临尴尬的局面,成为被学生忽视的学科。

目前,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应试教育所带来升学方面的竞争与压力不仅没有减轻反而更重,这给素质教育的全面贯彻带来了极大挑战。学生平时应付多门科目的作业、复习与考试,真正用于阅读书籍,拓宽知识面的时间相当少,这造成了学生的知识面狭窄,影响其全面发展更对思想品德教学设置了诸多障碍。不仅如此,升学的巨大压力,迫使学生采取抓大头,舍小头的方法,将某些升学中分值较小,不占重要地位的学科如同鸡肋般抛在一边,置之不问,思想品德学科通常会成为被忽视的对象,学生自身的轻视态度加剧了思想品德教学的难度。

2、社会的轻视与偏见,加剧了思想品德教学的难度。

由于应试教育与升学压力的影响,社会上普遍具有主科、副科的思维定势,思想品德无疑就被列入了副科行列中,视为末流,这自然不受重视。目前,许多地区的中考已将政治学科列为考查科目,进行开卷考试,严重削弱了思想品德在初中学科中的地位。现在,我县县属两初中学校为突出语数外和物理、化学课的地位,甚 1

至擅自改变课程设置计划,将教育部规定的思想品德课每周2课时标准减为1课时,可想而知思想品德课到了多么尴尬的地位。同时中学思想品德教学资源稀缺,有些学校缺乏足够专业思想品德从教人员,不得不由其他学科教师来兼任,造成思想品德教师素质良莠不齐,教学质量难以保证。社会的普遍轻视,势必影响到学生,思想品德学科当然就无法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崇高的位置,也就得不到学生足够的尊重和充分的重视。

3、教学方法和手段相对滞后,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长期以来,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式导致思想品德课对学生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学生不愿意上思想品德课,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在德育中主渠道作用的发挥,难以提高学生的学科能力和教学质量。有的思想品德课教师不善于挖掘教材的内涵,只是进行知识的灌输,随后进行利用“题海战术”布置大量的练习,学生忙于应付,很难领悟教学内容和提高能力。

二、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

那么,面对当前思想品德教学中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与挑战,就需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步步为营,要想一蹴而是不可能的。作为一名教学最前沿的中学历史教师,我认为,问题的突破口还是在于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性。创建思想品德高效课堂,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是十分必要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很多弊端,在教学中教师将学生看作是盛装知识的容器,拼命往里面灌知识,学生被动地学习,成为缺乏动手能力、缺乏创新精神、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的“书呆子”。现在我县推广实施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适应了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培养各种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1、创设教学情境,善用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教师应以饱满的政治热情、高尚的品格修养、通俗的说理能力、恰当的材料升华能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思想品德课有别于其他课的最显著特点是它的思想性、教育性和情感性。因此,我们在课的导入阶段应该注重“情境导入”,通过教师组织材料,创设符合教学目标的教学环境,进行情的感染、知的渲染、意的锻炼、行的训练。

导入可以采用电视剧片段、学生的收集材料、以往身边发生的有意义的或有影响的生活实例等;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组织学生表演小品或欣赏音乐歌曲,使导入变得更有情趣,学生乐于接受学习目的的引导,积极投入到自觉的学习之中。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现在使用的初中思想品德教材,虽在以前的基础上作了修改,但总体上仍显得空泛、枯燥。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是要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新课程标准倡导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在思想品德的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更要注重营造好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创造和谐、活跃的教学氛围。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交流,相互激励、分享不仅是教学相长的需要,更是有效课堂教学应该追求的目标。二是建立班级学习小组,开展合作学习。小组的人数一般以4—6人为宜,通常看班级的学生人数和教室面积大小而定。三是利用好讲学稿或导学案,让学生做好预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四是创设学习情境,精心设计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精心设计探究问题,认真组织小组讨论

学生经过课前对讲学稿的预习,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已经有所了解。教师应当精心设计一些问题,让小组成员合作讨论,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教师针对每节课的重点、难点,认真选择材料,精心编制好1—2个中心问题供小组探究讨论。问题数量不在于多,要精,问题的难度要适中,不能太易也不要太难。所以教师课前在设计问题上要费一定的心思。贴近学生生活的材料及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并解决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

在小组讨论时,整个过程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提出问题或者让学生提出问题,小组成员分析讨论并解决问题,小组之间也可以进行合作,有些课内难以解决的问题也可以在课外继续探讨。讨论要注重效果,首先问题设计要巧妙,具有思辨性,要让学生有话可说,并且感兴趣;其次,教师指导有方,目的明确,不至于离题万里,浪费时间;第三,组织有序,气氛活跃,能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第四,鼓励欣赏,求同存异,让学生放下包袱,大胆发言,各抒己见,有利于思维发散,拓宽

视野;第五,教师要善于捕捉时机,将主题拓宽,促使学生在讨论中丰富已有生活经验,达到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

4、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既要研究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更需要研究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要积极引导参与教学的过程,要教给学习的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教给学生三种主要的学习方法:(1)阅读的方法。教师科学组织学习材料,让学生学会提纲挈领,抓重点,从而科学读书。(2)尝试学习的方法。通过“提出问题——尝试练习——讨论交流——明理开窍”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敢于“让我试一试”的动机,培养探究能力;(3)思考的学习方法。通过例证示范,练习的指导,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常用的独立思考方法,这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初中生的合作能力还不是很强,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帮助。刚开始小组学习时,会出现“有的听,有的看,有的什么也不干”的情况,在对合作的意义不甚明了的时候,这种“别人的发言与我何干”的认识在所难免。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明确小组合作的意义,教给学生倾听的方法,要求他们一边听一边想,特别是要把别人的发言与自己的问题联系起来思考,学会在别人的启发下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观点。

当今中国社会的迅速发展,给中学思想品德教学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如何去解决,方法并不只有一种,如果说最重要途径,那就是教师要不断吸取新知识与技能,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时刻注意把有效教育的理念运用到日常实践的每一个环节中。

参考文献:

【1】梁咏梅.从关注自己到发展学生——反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8年第9期;

【2】孟建伟.教育与人文精神,《教育研究》,2008年第9期;

【3】赵小雅.新课程教学中不可忽视的新问题,《湖中教育网》。

下载幼儿口才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幼儿口才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网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我国网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席建国 宋维虎 (陕西理工学院教育科学系,陕西 汉中 723000) [摘要]网络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之所以能够兴起与发展,必然有其潜在的优势。......

    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存在问题:重视阅读分析,忽视文言基础知识;习惯于串讲,教学环节不清晰教学重点、难点不明确。学生文言知识不懂。不善于知识梳理。应对策略:(一)把......

    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课程改革实验启动几年来,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所有这一切,给当前教育注入新的活力,课堂也焕发出勃勃生机,给迷茫、困惑的语......

    民办学校英语课堂多媒体教学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

    民办学校英语课堂多媒体教学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 摘要:本文通过对泗洪县民办学校英语课堂多媒体使用情况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发现并讨论了民办学校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

    低年级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江苏徐州市贾汪区江庄中心小学(221000) 王兴华 语文是基础学科,低年级语文应是基础的基础,关系到学生一生的成长与发展,应引起广大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小学低年级学生求知欲......

    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方面 1.个别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的动力,厌学情绪严重,学生间相互影响,学习风气不正,不配合教师授课内容,对老师的授课启而不发。 2.学生到课率......

    幼儿音乐教育中存在问题以及应对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幼儿音乐教育中存在问题以及应对措施 作者:李莉 来源:《时代教育·下半月》2014年第02期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幼儿音乐教育作......

    中小学生作文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中小学生作文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作文专家为您拨开作文迷雾之一 教育部调查结果显示,全国三亿中小学生有2/3的作文处于三等文水平,作文学习中出现了“三怕”现象:学生怕写,老师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