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办学校英语课堂多媒体教学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
民办学校英语课堂多媒体教学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
摘要:本文通过对泗洪县民办学校英语课堂多媒体使用情况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发现并讨论了民办学校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重点介绍了英语“1+2”课堂增效模式的概念、理论实践依据、具体操作方法以及推广意义,对今后的英语教与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关键词:教学现状,问卷调查,存在问题及对策策略
一、引言
为了了解目前民办学校英语课堂教学现状,分析课堂低效的症结所在,从而为“五严”背景下英语课堂减时增效提供依据。笔者于2010年5月设计了一份关于英语课堂教学的调查问卷,对泗洪县部分民办学校的学生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采取无记名的方式,让他们认真如实的作答了这份调查问卷。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二、调查情况
1. 调查对象及取样办法:采取随机取样的办法,对本校部分英语课堂教学现状进行随机问卷调查。
2. 调查工具:本调查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根据调查对象的具体情况,笔者设计了一份包含8个问题的英语课堂教学的问卷表,以客观题为主,共9题,占90%;开放式问题为辅,共1题,占10%。
3. 调查的重点内容:在调查中,笔者把英语课堂是否使用导学案、多媒体课件和黑板作为调查的重点内容。
4. 调查结果:笔者于2010年5月对泗洪县部分民办学校的学生进行随机问卷调查,采取无记名的方式,让他们认真如实的作答了这份调查问卷。分发问卷302份,收回有效问卷302份。然后如实地统计了调查中的所有真实数据,并对这些材料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工作。
三、存在问题
从本次调查得出的结果看,绝大部分学生(题项1、2、3)支持多媒体教学,但目前多媒体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现状不容乐观。经调查分析,英语多媒体课堂教学主要存在下列几大问题:
问题一:课堂模式单一。从调查结果看,51%的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中仅使用课件,只有32%导学案和课件同时使用。虽然课件直观、形象、容量大,但学生无法全部记下来,以后也无法复习。因此,教师要特别关注这个问题,加快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坚持导学案和课件同时同步使用,不仅解决学生课前预习的问题,而且解决学生课堂记录和课后复习的问题。根据第7题调查结果显示,87.25%的学生认为“先预习→再上课→然后课后复习”的流程更有利于他们的学习。而导学案正好与该流程相吻合。
问题二:课堂互动不够。师生课堂互动对于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了解,提高课堂效率至关重要。从调查结果来看,29.4%教师不用黑板板书,49%的教师使用黑板板书但仅限于板书标题和重难点。只有21.57%利用黑板和学生互动。针对这一问题教师要做好动员工作,积极鼓励,大力引导。如可利用每周的教研会议,教师交流心得,互相学习,总结利用黑板实现师生互动的形式。
调查结果还表明,多数学生能意识到利用学案导学为主、课件和黑板为辅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好处,并认为老师可以在这方面努力。
四、民办学校英语课堂多媒体教学存在问题成因分析
(一)客观原因
硬件不足。民办学校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生存的压力很大,没有上级的拨款,所以有的学校不太愿意在教学设备上投入太多资金。部分民办学校未能达到每个教室都配备多媒体,甚至有的学校只有一两个公共的多媒体教室,平时很少用,只有上公开课或上级检查时用一下。
(一)主观原因对教科研的重视程度不够。部分民办学校的教师思想上有所松懈,认为自己只要教好书就行了,没有必要考虑自身的发展,更不用说投身教科研了。有的学校虽然多媒体的硬件有了,但只是个摆设门面,教师却不知如何合理地使用,更不用说探索行之有效的多媒体教学课堂增效模式了。
五、应对策略
(一)建议上级主管部门加大对民办学校的指导、帮扶和监管。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民办学校应配齐配足必须的教学设备。民办学校自身应意识到教科研对学校发展的意义,重视教科研工作的开展,努力提升教师的素养,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二)建议英语教师采纳“1+2”课堂增效模式进行教学。
1.概念。
英语“1+2”课堂增效模式即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以导学案为主,多媒体课件和黑板为辅的一种课堂教学增效模式。换句话说,以学案导学,以多媒体课件激趣,以板书互动。
2.理论依据
(1)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本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个心理学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等。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学习过程中人的因素,把学习者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和价值观。学案导学教学模式遵循了“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迎合了当前新课改的要求,对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自学和探究能力是有着积极作用的。
(2)建模理念
建模理念认为没有主体性,就没有创造性。在导学过程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做到:目标让学生去确定,问题让学生去发现,过程让学生去探索,方法让学生去寻找。其次,教学过程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学案导学、互动探究、小组合作、意义建构”是教学过程的最终目标,在导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的内容达到较深刻的理解。
(3)教学最优化理论
衡量教学最优化有两条标准:一是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二是时间消耗的最优化,即“师生用于课堂教学和课外作业的时间又不超过所规定的标准”,用“师生耗费合理的时间去取得这些成效”。“学案导学教学法”改变了课堂上教师垄断课堂的做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既要提高了教学质量,使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获得和谐发展,又要减轻学习负担,用合理的时间取得较大的成效。
3.实践依据
笔者主持了宿迁市中小学教学增效专项课题《民办学校英语“1+2”课堂增效模式的研究》,并顺利结题。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地反问自己:我们的学生对这样的学习方式感兴趣吗?他们能体验到过程的艰辛和欢乐吗?能把这当做培养自学能力一种主要方法吗?英语“1+2”课堂模式真的能提高他们的能力吗?我们决定让学生自己回答这个问题。于是,我们让学生亲身经历了几个月的这种模式的教学,之后我们进行了这项调查时间:2010年12月22号
调查对象:我校高一年级三个班级的全体学生
(1)调查项 :
()Ⅰ、对于进行“英语“1+2”课堂模式”,你是
A.喜欢B.无感觉C.不喜欢
66%25%9%
()Ⅱ、你对这样的学习方式是否感兴趣?
A.感兴趣B.无所谓C.不感兴趣
64%27%9%
结果66%的学生对英语“1+2”课堂模式的使用非常喜欢而且对这种学习方式很感兴趣。这证明了孩子们在自学时体会到自主获取知识的过程,根据所给知识升华习题的艰辛,经过思考推敲收获成功的快乐,在第二天的课堂上轻松上课的尝试让孩子们耳目一新。给平时就勤奋一些的孩子提供了一个平台。但还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对这种学习方式无所谓,我们分析认为这跟我们长期的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有关,还和我们的引导工作没有做到位有关。如果想长期使用学案,就必须进一步加强引导孩子会利用学案。
()Ⅲ、“1+2”课堂模式实施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时,你认为有无必要问你的英语教师?
A.有B.无所谓C.没有
80%12%8%
第三项的调查结果中我们也可以看到“1+2”课堂模式能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他们对遇到的问题也有强烈的解决欲望。这足以证明确实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且孩子们认为有问老师的必要,这可是孩子们解决问题的捷径,()Ⅳ、你是否认为““1+2”课堂模式”会耗费很多时间和精力而收少,因而认为得不偿失或认为会影响其他课程学习?
A.是B.关键在安排C.否
第四项的调查我认为是个值得研究的话题。它和班里的学生学习水平比例是一致的:有30%的学生认为安排很好并且不会影响其他科目的学习就是班里成绩较好,已经成为学习的主人的学生。他们对全新的学习方式接受很快,应付自如。有59%的学生认为关键在安排。这就是班里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状态。是啊,对于这种突如其来的学习方式,他们需要经过实践才能慢慢地融入到自己的学习中,所以我今后的工作重点就要放在引导孩子怎样安排学案上,最终结果是让这一部分学生把学案使用的得心应手。剩下的11%的学生完全否定了学案的作用。更可怕的是学案的加入打乱了他们本来的学习顺序而成为他们学习的负担。对于这一部分学生我们准备采取减少学案内容来解决这一问题。
()Ⅴ、““1+2”课堂模式”的主旨之一让学生体验“过程”的艰辛和欢乐,你是否体验到了?
A.有B.有,但不多C.没有
“英语“1+2”课堂模式”的主旨之一是让学生体验“过程”的艰辛和快乐,94%的学生都能感受到这一点。这也是孩子们认真对待学案的结果。同学们通过对学案的自学,通过对习题的书写,从而自己对知识的掌握得到了升华。再从经历到收获的过程中自然就有了快乐,这样的结果也让我们有了把这种教学模式坚持下去的理由。
()Ⅵ、“英语“1+2”课堂模式”的主旨之二是要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养成良好习惯,你认为“活动”对你的学习方式和行为习惯有较大提高吗?
A.有B.少许C.没有
我们求实的学生虽然学习习惯优越于其他的学校,但还是有部分学生在完成了作业后不知道干些啥?每次老师留的预习下一课的东西,也都是应付一下。而预习学案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缺。使学生的自学更具有实效性他能引导学生自学的方向,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的前提。调查结果表明,60%的学生已经在运用学案的同时已经发生了学习方式的改变,35%的学生感觉学案的作用是有但就是对自己影响不大。5%的学生感觉他对自己的影响很小。后两个数字表明,其一:孩子还没完全重视预习学案,其二:我们英语老师还需要加强引导,让孩子们真正学会自学。
()Ⅶ、你认为“英语“1+2”课堂模式”对你学习其它学科得知识是否有帮助?
A.有很大帮助B.有一点帮助,但不明显C.没有什么帮助
学生学会了预习英语等于学会了自学,当然对其他科会有很大的帮助。这个调查结果表明,60%的学生感觉这种教学模式对其他科的学习帮助很大,这说明这些学生接受了“1+2”课堂模式。
()Ⅷ、你认为这种学习能不能提高你的能力?
A.能B.一点点C.不
71%25%4%还没真正的学会自学。
这个调查结果表明77%的学生体会到了预习学案对自己来说是有必要的,说明他们已体会到了学案给自己带来的进步。23%的学生认为他对自己无所谓或着没必要,这说明还有这么多的学生还不会学习最起码还不会自学。我们还要加强对预习学案的作用方面的引导,加强对预习学案的检查力度。
(2)总 结
“1+2” 课堂增效模式是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一定会坚持下去。这个方法才刚刚开始,在学生的运用中还没达到我们想要的结果,我们继续会完善它。使它更大的发挥效力。万事开头难,我们老师付出了双倍的代价,为了让学生们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为了他们有了自己的学习习惯后老师更省力。
4.具体做法
集体备课,具体分工,制作课件+导学案+板书集。导学案和课件内容要基本保持一致,让多媒体课件成为导学案的视听展示。下面简单阐释在英语教学中如何使用此模式的方法:
(1)预习引导,明确要点
教师提前编写并下发本节课学习内容的学案,学案中要设计出:预习要点(自学新单词、新短语、新句型和新语法等)、展示环节(新词汇和新短语的解析及延伸运用,句型、语法要点的知识讲解等)、检测练习题。学生在预习时,教师要提出具体要求,对预设问题进行必要的引导。并对照导学案制作与之同步的多媒体课件。
(2)自学探究,疑难研讨
学生按照学案中的预习目标,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将个人获得的知识信息在小组内交流整合,自主解决疑难问题。针对预习中不能自己解决的疑难问题,由各学习小组的组长负责带领本组成员共同研讨、解决。
(3)导学点拨,归纳整理
教师在学生疑难研讨的同时,对每组讨论时提出的疑难问题给以适时引导点拨,学生根据小组讨论及教师指导后讨论出的结论以笔记形式进行归纳整理,对于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等知识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出。
(4)成果展示,分层精练
学生在黑板上展示检测练习题时,要根据学生学习层次分单双号展示难易不同的题目,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针对展示问题的解决办法予以探究,判断评价。
(5)交流点评,总结促能
对典型的问题,教师要适时点评,同时组织各小组之间派代表进行学习成果交流。教师从学生展示结果中进一步帮助学生进行深入探究、方法概括、总结规律、重点回顾等,使学生由表现性认识上升到深层的理性认识,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5.推广意义
(1)让英语课堂活起来
著名教育学家布鲁纳认为 “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因此,打破传统的教育理念、通过让学生积极动手做、动脑思、动耳听、动口说,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研究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以导学案为主,多媒体课件和黑板为辅的课堂教学增效模式是探索解决这一课题的有效途径。它是以学生学会学习为宗旨,以学案为依托、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创新性、发展性为目标,实现学生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打破了传统的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其灵活多变的形式,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让课堂活了起来,从而实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减负增效
以往多媒体课件优点是课堂容量大、生动形象,并能实现人机交互的信息沟通、自主探究。但也有它的缺点,如制作难度较大,学生参与性、互动性不足,学生很难把课
件展示的内容抄记下来。本人探索的英语“1+2”课堂增效模式,就是想避免以往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缺点,以学案导学为主,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增强学生的参与性、互动性。以课件为辅,保留课件的优势,知识点和练习不需要学生从课件上抄记,为学生减负。同时利用黑板实现师生互动,突出重点,画龙点睛。
(3)促进了教学过程中各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转变
教师: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与合作者。
学生:被动听讲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
媒体:教师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学生的认知工具
六、结论
总之,通过这次调查,笔者收获甚大,清楚地了解到平时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发现了英语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英语“1+2”课堂增效模式是解决这一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并同时希望能得到广大同仁的支持和指正,共同探索,进而使之更加完善。也希望我们通过共同的努力能探索出更多的增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产生合力,为新课程改革做点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心五著.中小学课堂教学策略[M].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
[2].李维主编.认知心理学研究[M].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8
[3].学校教育科研全书九洲图书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2000年
[4].王建龙,彭学秀.高成效教师的典型行为特征[J].天津教育, 1998,(04)
[5].熊川武.《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6].宋桂月,金莺.英语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7].李长玉.《不断引发兴趣,保护学生积极性》,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1997年第3期
第二篇: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 问题及应对策略
语文,作为一门人文社会科学,在人们的知识结构中起着地基的作用,也是获得情感、陶冶情操最直接最有效的通道。殊不知,教学目标与教学手段、评价措施的矛盾,应付了考试却丢掉了语文本身的意义。
一、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与教学手段、评价措施的矛盾。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然而,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由于受多年来升学考试指挥棒的约束和压力。语文教学在实践过程中新课标的要求被广大教师抛之脑后。常规的语文教学还是紧紧围绕着升学考试展开,学生学习语文的目标也紧紧锁定在考试中。
从评价的角度来讲。语文课程评价应该改变过于重视甄别和选拔的状况,突出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但是,目前对语文教学的评价形式单一而简单,最后的量性评价一锤定音,严重挫伤了语文教师教学和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教材安排顺序被肆意打乱。
拿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来说,“文言文——说明文——散文”的模式基本在农村初级中学通用,两个单元的文言文结束后,又开始两个单元说明文的学习,最后才是散文。我们认为,这样既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极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提高。学习的过程,应该是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的过程。
从学生角度讲,文言文难、枯燥,拿文言文开篇的目的无非是让学生认识其重要性并一次性把它们讲完,留有大量时间进行复习背诵。宏观的讲,这并不利于培养学生对语文的长期兴趣。再者,就算你讲的再生动,再有启发性,也逃不了背诵记忆的套路,一开始就强调学生背诵的能力,反而会弱化学生动脑动手的探索实践能力。
3.挑拣重点篇目讲解,非重点只讲生字词而忽略文章内容。
为了在短时间内最高效地把知识点讲解给学生,给他们留有复习的时间,很多老师学期伊始就圈定了本学期要重点、花大力气讲解的篇目,大致一个单元一到两篇。挑拣重点篇目而忽略自读篇目不仅不符合科学的认知规律,还让学生失去了很好地了解世界、认识世界的机会。有条件的话最好能给学生上几堂多媒体课,带他们走进石拱桥的匠心独运、感受苏州园林的自然天成、体味故宫博物院的文化精髓、感怀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内蕴含的古人的思想结晶。不要小看这一次次的积累,对于好奇心强的初中生来说,这些感官知识的积累恰恰能极大程度的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4.照搬照抄教参,缺乏创造性。
参考教参固然是上好一堂课的必经之路,可加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比照搬照抄来得更有效。拿朱老先生的《背影》一文来说,绝大部分的教参上都只说了一条线索——父亲的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反映了父亲对“我”深挚的爱。其实,细细参读教材不难发现,其实文中还有另一条重要的线索——儿子的眼泪。通过儿子的眼泪与父亲背影的遥相呼应,不仅表现了一个伟大无私的父亲对少不知事的儿子深挚的爱,还一步步表现了这个从小没吃过苦被父亲宠坏了的孩子对父亲的理解和感激。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固然是想要学生知道父亲的爱,可我以为当下的学生,缺乏的能力并不是不知道被爱,而是缺乏理解这种爱和爱别人的能力。另外,朱老先生在文章最后还暗含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人生遗憾。这样一篇意蕴深刻的文章,处处有亮点,句句有智慧。我们又怎能局限于教参中那一点东西呢?结合当下学生实际,给学生来一堂生动的爱的教育,无非是这一课能够达到的效果。
5.模式化教学严重。
对应试教育的精深研究,不仅书店里出现了很多各种题型答题套路的书,我们广大语文老师们也乐此不彼地总结着每一种知识点的“公式”。不知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老师们让学生背答题模式,背着背着,做题的时候如履薄冰,不敢想不敢发散,我们的语文,不仅没有成为启发思维的人文学科,反而成了限制思维的刽子手。
二、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是解决语文教学存在问题的关键
1.解决目标与实践、评价的矛盾。
现行的终结性量化性评价严重的影响语文教学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更是严重的影响着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改革评价制度是语文教学实现课程目标的关键所在,更是通过语文教学质量的核心。改革评价制度还是学生语文学习质量提高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良好健康成长的关键要素之一。从这个角度上来讲,要解决语文教学目标与实践、评价的矛盾,就要从改革评价的手段上入手。
2.新课标要求要落到实处。
要加强对语文老师的思想教育和业务能力培训,相关部门多开展一些教育教学研讨会,把培训的面积铺开,让广大语文老师都能亲自体会好课堂的魅力。其次,试着改变语文教学成绩评价机制,分数显然是导致老师们模式化教学的罪魁祸首,把语文这门课从分数的牢笼里解脱出来,采取语文知识竞赛、口头表达测试、写作能力考验等方式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3.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以学生长远发展为目的。
在树立高尚教育理念的同时,语文老师们还要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地提高自身文化素养。知识在不断更新,如果我们在自己构建的知识王国里固步自封,只会被时代抛弃,更何况我们是引领学生走向未来的领头人。阅读、上网、多接触社会、多实践生活等都是很好的提高自身的方法。由于教师这一行业的特殊性,我们接触到的人和事都比较局限,这就更要求我们要敞开心扉,多与外面世界交流了。
语文在教学中纵使存在的问题很多,但只要我们的教师能摒弃一切杂念,冲破考试的牢笼,树立解决问题的信心,最终,一定能带领学生们完成一次又一次精彩的飞翔。
第三篇: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摘要】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近十几年传统的课堂教学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课堂教学也大都引入了信息技术,人们逐渐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在现代化的人才培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多媒体技术的出现给现代教学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冲击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引起教学方法的和手段的变革。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能将文、图、形、声四位一体,更具有动画、录像、录音的效果。这一新技术在呈现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直观、形象、生动方面有其独到的作用。但在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关键词】 多媒体;课堂教学;问题 【正文】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近十几年传统的课堂教学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课堂教学也大都引入了信息技术,人们逐渐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在现代化的人才培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很多学校已经运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多媒体这一现代化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但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进入课堂必然会有一个适应期,另外,教师和学生观念必须真正的转变,因为这是一次全新的教学改革。且教学方式、教学模式等都发生了变化。多媒体教学若使用不当,会使这一先进的教学手段发挥不出其应有的效能。而很多老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中并没有的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真正作用,原因之一是对多媒体教学的认识不足,导致了在教学中一些问题的出现,所以我们必须正确的使用它,才能发挥它在教学中正真的作用。
一、教师没有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每堂课都应当以学生为本,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能力、习惯的培养,乃至品德、情感、价值观的形成,都有赖于课堂教学。不管传统教学还是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学生永远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所做的一切都应该围绕这一原则进行。过去,传统教学往往忽略了这一重要因素。现在,随着教育改革及创新教育的不断推进,对学生的主体作用越来越重视。但仍然有不少教师,教学老一套,有些教师虽然采用了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但依然摆脱不了满堂灌的教法,换汤不换药,自己一个人常唱独角戏,只管击键讲解,把学生放在一边,师生很少交流,致使学生失去兴趣而说话、打盹、睡觉等。另外,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应该面对全体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有些教师只关注中上等学生,特别是优等生,对差生关心不够,如问题设置针对中上等学生,回答问题也只照顾中上等学生,整个课堂只是面向中上等学生,而把差生放在一边,这也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二、对多媒体教学目的认识不明确
不少教师对应用多媒体教学的目的认识不明确,认为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了多媒体,教学就先进,教学手段就现代化,自己就教得好,学生就学得好,而忽略了多媒体只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是为教学服务的这一特征[2]。如教学中常发现一些教师不顾学科的属性,不考虑教学内容的贴切性,把课件制作的色彩艳丽,图文出现的方式不断变化,各种声音轮番上阵,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的连续性,这样的课件就根本达不到应用多媒体教学的真正目的。
三、没有注意与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
在多媒体使用中,不少教师认为多媒体是提高教学质量最有效手段,过多地追求和利用多媒体,无形中摒弃了一些传统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手段时,并不意味着摒弃传统的东西,传统手段有其优越性。如教师板书逐渐被多媒体投影代替是教师使用多媒体中的常见现象,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效应。运用多媒体教学中,常发现很多学生不记笔记,问其原因,较一致的回答是“来不及记”,因为多媒体的转换比较快,记笔记就会耽误听课。为了扩大课堂容量,不少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常把重要的方法,结论等课前直接输入电脑,上课直接打出。这样做看似节约了时间,却忽略了学生的接受与记录,其效果事与愿违。
四、课堂中走马观花,课件制作哗众取宠
不少教师反映,在利用多媒体教学初期,学生热情高,兴趣浓,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多媒体应用的增多,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减。通过对学生调查及观察发现,不少教师应用多媒体教学,课堂容量增大,教学进程明显加快,使学生应接不暇,最终导致学生对所学内容不理解,思维跟不上,笔记也跟不上。其次,有的教师为了把课件做得精彩,花费许多精力从各种渠道搜集了不少生动的画面,剪辑了丰富的影视材料,这对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都有鲜明的效果。但遗憾的是,教师在运用如此精彩的课件上课时却忽视了画面本身的作用,播放画面走马观花,不对画面内容作充分的深刻的解读,这样怎谈得上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很好的理解和掌握呢? 有些教师为了追求“新、奇、特”的效果,制作应用高难技巧,每制一个课件,常常要花费几天时间,这在讲时间、讲效率的今天是不足取的,同时也违背了应用多媒体教学的初衷。这样不仅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而且画蛇添足,无意间分散了学生注意力,浪费了时间和精力。
五、教师对多媒体的技术管理水平低下
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运用了幻灯片进行课程内容的展示。而且,课堂教学效果也很好,但有时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中会遇到一些技术上的故障,面对这些技术故障有些教师就会束手无策,处在被动的状态,导致课堂中不能正常的进行教学。
就以上出现的问题,我提出来了一下的改进措施
一、明确多媒体教学的目的,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明确教学目的,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中心地位。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信息加工的主体, 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生在面对计算机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和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学习进度,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在课件设计上多下功夫,多进行课件修改
一个成功的课件不一定是视频或图片多的课件,而应当是和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具有清晰的教学脉络,配以恰如其分的相关资料,加之适当的表现手法,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的课件。另外,要不断的改善课件质量,最好方法就是在课堂教学使用后不失时机的进行总结,针对教学过程中发现的不够完美的地方进行改进,从而提高课件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多媒体课件的设计是多媒体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课件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和教学质量相联系,所以花适当的精力在课件设计上是十分必要的。一个成功的课件不一定是视频或图片多的课件,而应当是和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具有清晰的教学脉络,配以恰如其分的相关资料(可以包括一定的故事记载、图片资料、视频信息等),加之适当的表现手法(如动画设计、声音效果等),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的课件。达到这种效果必然要求使用者对教学内容相当熟悉,如课件的制作和使用是不同的人员,那样就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事实上,使用多媒体并不会减轻教师的工作量,相反,一个成功的课件是教师和相关人员辛勤劳动的结晶。
三、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
在内容的编排上, 图像、声音等给予学生的刺激, 应尽量选择有效的信息形式, 要突出教学重点、难点,选择学生能够理解的知识和信息。只有这样, 才能充分利用这一工具。教师要避免成为“放映师”, 首先也应该认识到自己在课上的角色,虽然有了多媒体这个帮手, 但教师的作用还是至关重要的,是多媒体无法取代的。
四、课堂教学和活动相衔接,注重强化交互性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交互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师生之间的“交互”,二是人机之间的“交互”。师生之间的“交互”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还要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学活动完全处于师生协同活动、相互促进的状态之中。因此,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动手,动脑、增加动手操作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6]。人机之间的“交互”是指在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中,还必须正确处理好人与计算机的关系,计算机多媒体集文字、图像、声音和图形于一体,作为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者,就要在设计过程中强化这种交互性,使操作者能利用人机之间的交互功能,灵活调用图、文、声、像并茂的教学信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增强其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五、提高教师的多媒体技术水平
现代教学媒体的冲击,以及多媒体的运用逐渐的进入课堂,使得部分教师并不能很快的适应这种新的教学的方式。首先,之前一些没有接触过多媒体教学的教师,并不会运用其进行教学,这些教师必须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运用多媒体的水平。教师可以通过的培训方式来增加对多媒体教学的认识。另外,技术管理方面的知识也是必须要掌握的,只有不断的增加这些知识的学习,扩充自己的对多媒体专业知识的认识,不断的提高技术水平,才能更好的把握课堂教学,达到教学的最佳水平。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模式,也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科学管理。要将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熟练掌握,逐步形成课件制作的规范和模版,逐渐改善多媒体教学的环境,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创造性地制作重点突出,层次清楚的教学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教学的质量,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可以把学生不易掌握和理解的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而且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成功的、正确的多媒体教学达到了传统教学达不到的教学效果。我们只有适时、适度地把握好应用的各个环节,正视存在的问题,努力解决问题,就一定会使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发挥其最大的效能,真正成为教学的好帮手。
第四篇:浅析通用技术教学中多媒体应用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浅析在通用技术教学中多媒体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通用技术课程标准倡导学校创设条件,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仿真试验等现代技术在构思方案、绘图、模拟试验等方面的应用,以培养学生使用现代工具解决技术问题的意识和基本能力。笔者以为,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多媒体课件的应用给高中通用技术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它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课堂效率,使学生尽快达到通用技术教学目标,给课堂带来了方便,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由于多媒体的制作、运用存在的问题,使它违背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宗旨。本文拟从多媒体课件在高中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和策略。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高中通用技术教材中有很多知识比较抽象,有的甚至非常抽象,这对学生来说理解和记忆都比较困难。为此,通用技术教学中教师应尽量想办法将这些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即把抽象的技术概念及技术试验过程,同一些具体形象的通用技术试验模型及可视性较强的图形联系起来学习,以加深学生对技术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掌握;同时有意识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形象思维能力,以进一步促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多媒体技术为通用技术课堂教学情景的创设提供了可能,是提高通用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试着从几个方面谈谈多媒体应用在高中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一.在高中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多媒体应用存在的“教师问题”
当今,“黑板+粉笔+教材”的教学方式在一些人眼里已成了落伍的代名词。多媒体这种集声音、颜色、图像、动画于一体的现代教育技术,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很多教师在课堂中使用了多媒体,便认为教学方法现代化了,就是多媒体教学了,其实这是很片面的认识。多媒体有诸多优点,能起到纸质媒体、语音媒体所起不到的作用。能够超越时空,在课堂上再现过去、展示当今、演化未来,展现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模拟生活、生产、科研等诸多情景。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可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尤其在通用技术情景教学中,多媒体教学过程不能替代真实参与过程的思想感悟。它不是万能的,它犹如一把双刃剑,用得合理恰当,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反之,则会削弱学生注意力,替代学生的思维和想象,也会使教师的发挥空间受限,教师个人魅力无法充分体现,使教师成为课堂上无所事事的电脑操纵者。因此,作为一名通用技术课教师,就应该相应地、自觉地提高自身的素养,结合教师的教学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有利于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教学内容,并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在通用技术教学中把具体教学内容形成可操作化、生活化、整体化、问题化、最优化的教学过程。现代教学理念要求教师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并且善用现代的教育技术上好通用技术课,通过教师的理论修养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多媒体在高中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使用中存在的“教师问题”,主要表现在部分通用技术教师使用多媒体制作课件的水平有限,课堂使用过程不流畅。在有些学校,往往存在这样一个问题,有的通用技术教师为了上好一节公开课,在诸多同事的帮助下,费尽心机,日夜奋战,才制作出一个多媒体课件来。而在平时的通用技术教学中根本就看不到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因此对多媒体制作和 1
播放课件十分生疏。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过程中,一部分教师设计的课件不能有效的服务于教学,主要是在对教材理解不深、不透、不全,制作课件时不能凸现重点难点,使得教学板块不清晰,教学环节之间缺少必要的衔接;师生不能形成有效的互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被自己设计的课件牵着鼻子走,没有注意到课件在教学只是辅助作用,本末倒置。使通用技术课堂教学受到严重的阻碍,影响了教学效果。同时由于多媒体教学课件是由教师事先设计的,对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甚至问题的设计都早已安排好,上课时,教师只是按照准备好的流程机械地操作鼠标,完成各个教学步骤。这种定向式、模式化的通用技术教学,严重束缚了学生通用技术思维的发展。这与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现代教学理念是不相适应的。
二.在高中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多媒体应用存在的“学生问题”
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高中通用技术课堂教学,节省了通用技术教师板书、画图等大量的时间,因此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更大的信息量,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他们的思维。但是由于许多通用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信息量,走马观花般地播放教学内容,学生也只是记住了一些重点内容,没有充分的时间考虑有关的课堂问题,记课堂笔记也有相当的难度,学生对此反映比较强烈,影响了整体的通用技术教学效果。由于没有足够的时间做笔记,课后更不用谈复习和巩固了。久而久之,就会使他们丧失学习通用技术的兴趣。对于学习方式来说,通用技术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把这种学习方式体现在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就要把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设计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设置情境、问题“链接”,探究“平台”,引导学生尝试、探索、调查、试验、合作,并进行问题“求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化学生的问题意识,使之生成更多、更深刻的问题。
此外,教学实践表明,学生易对未知事物产生较强的兴趣,但自控力不强,注意力较易分散,兴趣难以持久。这就要求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应考虑怎样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内容上来。但目前不少通用技术教师制作的课件还只是为教师怎样上好这一节课而制作,所以在设计时,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中心”,而很少考虑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实际上,学生的学习不应是学生对教师所授予的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一个以其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因此,有效的高中通用技术多媒体课堂教学,不能让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和电脑提供的信息和指令,教学及课件制作应遵循和坚持“辅助”性原则,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学习兴趣或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操作过程,维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三.在高中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应用策略”
针对以上问题,在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多媒体应用应遵循以下策略:
1、适度适时运用策略
适度适时运用策略就是以优化教学过程为目的,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根据教学设计,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创设情境,使学生通过多个感觉器官来获取相关信息,提高教学信息传播效率,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创造性;同时要把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思考,让他们理解,让他们交流,让他们质疑。就是根据教学的目标任务、教材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的优化整合,提炼教材内容的精髓,同时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使学生能以最少的时间最大限度地掌握教学内容。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在通用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优势是明显的,但不能滥用,否则,多媒体课件便有花拳绣腿之嫌。
演示型多媒体课件在高中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应适度运用,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理解、思考、合作交流、激发创新。
2、适量有效信息策略
适量有效信息策略就是以优质的教学资源为主要手段,在高中通用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组织信息资源,提供适量的信息,在解决教学重点难点、扩大视野的同时,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对信息进行加工。对学生来说,要使学生学得有效,就要把教材内容处理成贴近学生的生活。为此要使教材内容生活化,必须挖掘教材中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和认知欲望的信息,经过加工精选教材内容,使它与学生的经验与体验建立起联系,使它成为通向学生生活世界的桥梁,把教材内容变成问题的链接,师生对话的中介。如果通用技术教学信息量过大,会把通用技术课堂的时间和空间都挤满了,在大信息量的制约下,有限的师生交流也仅限于一些简单的知识性问答,对质疑性问题、创新性问题无法正视。显然,太大无效的信息量有悖于创新教育,适量有效信息策略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3、整体有机结合策略
整体有机结合策略就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选择不同的教学媒体,不同教学媒体整体有机结合,优势互补。教师以富有情感的启发式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以表情、姿态、板书、演示、实物等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能适应学生变化,督促学生学习,言传身教;多媒体课件以丰富的视听信息,高科技表现手段,加上虚拟现实技术和图形、图像、三维动画等使教学内容化繁为简,化宏观为微观,化微观为宏观,形象生动。信息科技可以是一个工具、一位助手,却不能取代教师的地位而成为教学的全部。对于通用技术教材来说,各单元是模块的形式进行编排的,在处理过程中首先要从整体性角度对教材作出分析,把握好教材的脉络,熟悉各章节所涉及到的具体内容,然后在整体性原则下整合教材中设计到的相似或相同的教学内容。只要教师能抓住课程内容的重点,以最适当最有效的方式传达出来,其实最简单常见的Word和Powerpoit,就可以做出很有效的教材,达到所需的学习效果。因此,只有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手段整体有机结合使用,取长补短,才能真正提高通用技术课堂整体教学效果。
总之,多媒体辅助教学中的重点在于“ 辅助”。它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同课堂教学中的黑板、粉笔一样,仅是一种教学工具,主要是用来解决一些传统教学中不易解决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突破重点和难点。它能使平常见不到的展示出来,使平常不易描述的变得清晰。通用技术教师既要深刻理解它的强大功能,又要从通用技术学科的角度出发来研究如何应用多媒体来辅助自己的教学,不断地总结经验。通用技术课程作为普通高中新课程结构中一门充满使命、充满挑战的新课程,有其独特的课程特性与教育价值。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这就需要我们在课程教学中不断探索创新、积累经验,结合课堂教学实际、结合探究的实际,用多媒体来创设问题情景,用它来揭示问题本质,突破教学难点,用它来进行高质量的实验探究、研究式学习。只有这样,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才能在高中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更好地为我们的通用技术教育教学服务。
第五篇:浅谈多媒体课件制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和结构设计
浅谈多媒体课件制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和结构设
计
【摘 要】本文介绍了多媒体、多媒体课件的概念,列举了多媒体课件制作中存在的问题。然后结合实践,从存在的问题、应对策略、根据“五星教学模式”进行多媒体课件的设计等方面谈课件制作上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 存在问题 应对策略设计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CAI)作为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目前学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要使多媒体辅助教学取得应有的效果,课件的制作尤其重要。然而在实际教学实践中的事实却并非完全令人满意,许多课件因在制作过程中陷入了误区,反而产生了负面效应,削弱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有时甚至适得其反。那何谓多媒体、多媒体课件,课件在制作中存在那些问题,如何应对,如何设计一个好的课件,下面就结合实际,谈谈上述问题。
一、多媒体、多媒体课件的概念
课件是指具备一定教学功能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从广义上讲,凡具备一定教学功能的教学软件都可称之为“课件”。课件可以说是一种课程软件,其中必须包括具体学科的教学内容。多媒体课件是指应用了多种媒体(包括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媒体)的新型课件,它是以计算机为核心,交互地综合处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的一种教学软件。它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实现自己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抓住学生注意,帮助学生理解和解决学习及操作困难的教学辅助工具,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其教学主导作用的手段。
二、多媒体课件制作中存在的问题
应用多媒体课件上课有许多“黑板+粉笔”不可企及的效果,因此,把利用多媒体课件作为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利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然而经过几年的实践,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简单地把“粉笔+黑板”换成PPT,其它都不变;
2.课件制作中简单地以文字这“单一”媒体来代替其他教学媒体;
3.课件一屏的内容同时出来;
4.课件结构安排不合理;
5.部分多媒体课件没有突出教学重点;
6.有些课件没有良好的交互环境和交互界面。
三、应对策略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本人认为制作一个好的多媒体课件应做到以下几点:
1.课件内容力求简洁、精美
在课件制作中,应注意课件内容的简洁、精美,课件的内容并不是越多越好,而应该是纲要式、突出主题和重点。
2.合理运用各种媒体?ザ嗝教蹇渭?是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的课件,比单纯依靠文本信息化更好。具有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的信息,能够提供良好的视觉美感和精神上愉快感,促成学习的最佳心理条件。
3.结构、布局要合理
作为课件灵魂的课件结构首先要确立现代的教育观念,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结合课堂教学环节设计几个功能模块,如常见的: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归纳总结、作业训练等。当然,你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设计模块。
4.增强交互和反馈
多媒体教学的突出特点就是具有交互性。这种交互性特征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所以,要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的交互性能,使其结构灵活、方便使用,学生可以控制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决定参与学习的程度。
5.突出教学重点、难点
突出教学重点是多媒体课件开发的基本前提。也就是说要运用CAI辅助教学功能完成教学中的“点突破”,即突破“重点、难点、繁点”。多媒体课件制作应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突出教学重点、难点,扩充课本之外的知识。
6.提高制作技术
课件良好的交互性就要靠制作技术,但亦不可盲目于技术。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对普通教师来说,合理地选择多媒体课件开发平台,如Office套件中的PowerPoint、Macromedia公司的Authorware等,熟练地掌握该软件的基本操作,提高课件制作技术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7.课件制作后期需不断修改
课件制作群中有一句俗语“课件是改出来的”。综合各方面意见进行修改,这样一个较为满意的课件才会诞生。
四、多媒体课件结构设计
根据当代著名教学技术与设计理论家、教育心理学家梅里尔(M?David Merrill)教授近年来一直倡导的新教学理论――五星教学模式,用以改进在线教学、多媒体教学或者E-learning学习中只重视信息呈现、忽略有效教学特征的弊端。五星教学模式的核心主张是:在“聚焦解决问题”的教学宗旨下,教学应该由不断重复的四阶段循环圈――“激活原有知识”、“展示论证新知”、“尝试应用练习”和“融会贯通掌握”等构成,共有15个要素。当然,实施这一模式还应辅以“指引方向”、“动机激发”、“协同合作”和“多向互动”四个教学环境因素的配合。
软件的系统设计:多媒体课件具有存储信息量大和交互性友好的特征,软件的结构设计通常包括如下内容:?ィ?1)软件的选择:根据课件的教学设计要求和课讲教学模式,确定制作课件所需的工具软件。
(2)封面的设计:封面是课件的题目首页,包括课件的名称、制作单位、版本号、各种标志以及必要的说明等。像书的封面一样,力求设计新颖,有创意,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
(3)目录的设计:课件的目录给出课件的标题、教学内容题目、制作说明、帮助以及各种控制等。
(4)导入新课:在“聚焦解决问题”的教学宗旨下,可以通过“激活原有知识”来提出本次课要解决的问题。
(5)讲授新课:即“展示论证新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本次课将要讲解的主要教学内容,并围绕“聚焦解决问题”来讲解新课程各主要教学内容。
(6)巩固练习:“尝试应用练习”要求在教学中通过尝试应用刚刚理解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促进学习。
(7)归纳总结:通过“尝试应用练习”、课后作业训练及老师的归纳总结使学习者等将所学的新知识技能融会贯通或迁移到日常生活中去,才能促进学习,最终达到本次课的教学目标。(8)建立教学单元间的层次结构:通过分析教学内容阐述教学,将教学内容分为一个个教学单元以及进一步再细分的知识点,形成一系列的学习于目标,并建立学习子目标间的逻辑结构和相互间的联系,生成学习目标的层次结构图。
(9)确定教学单元的超连接:点击图像或单词可以作为学生实现跳转的条件,它能从某个具体的信息或主题跳转到与其相关的另一个信息或主题,使其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层次关系及其之间的连接关系形成一个非线性的结构。
最后,多媒体课件设计中要注意简洁、方便、美观、层次清晰、实用,达到为教学服务的目的。更不能千篇一律,一味追求多媒体手段,而忽视老师的讲授、黑板等常规教学。
参考文献:
[1]冯博琴.运用多媒体课件授课的六元素和四大忌.计算机教育,2008,(5):34-45.[2]郭新房,倪宝童,王健.Authorware 7.0多媒体制作基础教程与案例实践.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3]盛群力.教学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2.(作者单位:浙江杭州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