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学生就业政策环境的优化及其启示

时间:2019-05-14 18:10: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日本大学生就业政策环境的优化及其启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日本大学生就业政策环境的优化及其启示》。

第一篇:日本大学生就业政策环境的优化及其启示

日本大学生就业政策环境的优化及其启示

钱再见1 高晓霞2(1.南京师范大学,南京 210097;2.南京审计学院,南京 210013)

【摘 要】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当下学术界热点探讨的一个极具应用性、跨学科性的前沿课题,也是各国政府正在致力于破解的政策难题。日本政府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大学生就业促进政策,其之所以取得了预期的政策目标和实质性的政策效果,与日本大学生就业政策环境的改善与优化不无关系。本文侧重从日本大学生就业体制的现代转型、就业政策的法律化和就业观念的理性化,以及日本大学生就业服务的信息化与网络化等角度出发,深入分析日本大学生就业政策环境的优化及其对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制定与执行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关键词】日本;大学生就业;政策环境;政策实施 【中图分类号】F249.1;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997(2009)03-0085-06 收稿日期:2009-06-10 作者简介:1.钱再见(1965-),男,博士,南京师范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研究所所长、日本研究中心教授;2.高晓霞(1967-),女,南京审计学院外语系讲师。

基金项目:本项研究获南京师范大学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资助。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当下学术界热点探讨的一个极具应用性、跨学科性的前沿课题,也是各国政府正在致力于破解的政策难题。在日本,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题正逐渐被作为大学教育的热点问题被关注。[1]日本政府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大学生就业促进政策,取得了预期的政策目标和实质性的政策效果。本文认为,日本大学生就业政策之所以能够实现良好的政策制定和有效的政策执行,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复杂的,但是其政策环境的优化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所谓政策环境,就是指影响公共政策形成、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从生态学的意义来说,任何公共政策系统的形成和运行都离不开一定的环境。公共政策系统与其环境之间进行着物质的、信息的、能量的交换与互动。[2](P169)在公共政策环境的诸多因素中,以自然资源与人口环境、社会经济状况、体制或制度条件、政治文化背景和国际社会环境等几个因素最为重要。[3](P23-29)本文无意分析政策环境的所有要素,而是侧重从日本大学生就业体制的现代转型、就业政策的法律化和就业观念的理性化以及日本大学生就业服务的信息化与网络化等角度出发,深入分析日本大学生就业政策环境的优化及其对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制定与执行的启示意义。

一、日本大学生就业体制的现代转型

就业政策是在一定的就业体制下形成和制定的,不同的就业体制及其管理制度、方法和组织形式的完善程度,作为组织环境,导致不同特点的就业政策和政策效果。

研究日本大学生就业的政策环境,不能不提到日本所实行的两项基本的就业制度:即“新卒一括採用制度”(しんそついっかつさいよう,Simultaneous Recruiting of New Graduates)和“终身雇用制度”(しゅうしんこようせいど,lifelong employment system or permanent employment system,長期安定雇用)。20世纪90年代之前,日本的大学生就业政策之所以能够比较顺利的实施,主要应该归功于这两项就业制度。所谓“新卒一括採用制度”,即“新毕业生一齐录用制度”,是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普遍采用的一种以大企业为中心(同时也包括行政机关等),以长期培养员工为目的,于每年4月对应届大学生进行统一录用的雇用制度。这项制度的实施,一方面意味着被录用者的生活有了保障;另一方面,对企业来说也有利于长期展开对员工职业能力等方面的培训,培养企业自己的人才。[4] “终身雇用制”则是人们所熟知的一项日本特色的雇用制度,甚至成为日本式雇用制度的代名词。“终身雇用制”连同“年功序列制”(ねんこうじょれつせい,seniority system)和“企业工会制”这“三大法宝”,通常被认为是日本有别于欧美的雇用制度的惯例。[5]在缓和劳资关系、提高工人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及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有人甚至认为,“终身雇用制”是以人为中心的一种体现,并且将其视为日本经济奇迹的奥秘之一;同时还认为,“与完全雇用和年功序列制相随的社团观念,始终激励着多数的雇员为共同利益和个人的尊严而努力工作。”[6](P63-69)虽然严格说来“终身雇用制”只是日本大企业的雇用惯例,而不是中小企业的雇用模式,但客观地说,这一雇用体制确实是日本在其经济现代化过程中能够维持长期稳定的低失业率的秘密所在。

然而诚如矢野真和所认为的,日本式的雇用制度掩盖了教育与劳动市场的关系或者说教育与职业的关系。在新的就业形势下,这种雇用制度的转变是日本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7]日本著名社会学家富永健一在分析产业结构的变动对雇用体制的影响时也指出,随着日本向后产业化、服务经济化、信息社会化的过渡,服务业、信息产业取代制造业成为明星产业。“其中许多企业规模小、流动性高,从事新技术开发和信息处理,拥有非官僚化的组织,由来自大企业的、能力强、具有明显个人主义倾向的白领组成,而非按照年功序列在金字塔阶梯中按部就班晋升的雇用型组织。服务产业化开始将企业组织的形象由原来制造业企业中典型的封闭、僵硬的组织转变为开放、灵活的组织。”[8](P335-337)20世纪90年代后,伴随着日本经济泡沫的破灭,日本经济进入了所谓的“失落的十年”。日本传统的“終身雇用制”、“年功序列制”和“新卒一括採用制度”的雇用体制也受到了经济衰退的巨大冲击,出现了重大转型。其一是“終身雇用制”的破产。在经济危机面前,各大公司和企业迫于经营压力而纷纷裁员,社会上出现了大量的失业人员,“終身雇用制”也从此走向终结。其二是“新卒一括採用”的雇用方式趋于灵活,企业由大批统一一次雇用形式转向少数精选、灵活雇用形式转变,[9]雇用方式越来越多样化,雇用理念也越来越务实。就业体制和雇用方式转变的积极方面是促成社会心理和人们就业观念的转变、非正式员工的大量出现以及企业和社会对中途雇用形成了越来越宽容的态度。“ワークシェアリング”(work sharing)即西方国家所谓的雇用方式多元化现象①被越来越多的日本人所接受。[10]由此也造成了就业市场上非正式员工如短工、派遣工、合同工、“自由打工族”(フリーター,job-hopping part-time workers)的数量急剧增加。

现行的就业体制为大学生就业促进政策过程提供了外部组织环境,它是制定大学生就业政策的直接的基本依据,规定就业政策制定的基本倾向,影响就业实施过程的基本特点。我们认为,此项政策调整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就业政策的题中应有之义。内部劳动力市场终究要受到外部劳动力市场的调节,并必然要受到经济层面与劳动力供求变化的影响。“终身雇用制”或许是日本劳动力市场发育不完全的表现,是一种扭曲形式的社会就业体制。正是这一体制的现代转型和市场回归,为日本大学生就业政策的理性制定和有效执行创设了必要的制度条件和政策环境。

二、日本大学生就业政策的法律化

众所周知,日本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实行的是自由就业制度,国家负责宏观就业政策的制定,具体就业活动则实行市场就业模式。大学生毕业后进入就业市场,政府和大学都不直接负责安排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高校和社会各界都非常重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就业支持和就业援助工作,政府则在坚持发挥市场的基础作用的同时,加强对国家经济活动和教育活动实施干预,将劳动力培养计划纳入经济计划,[11]实行“国家主导型”的积极就业政策,即通过制定一系列的大学生就业促进政策,发挥就业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并积极推动相关就业政策的法律化。

1.日本从政策法律化的高度明确大学生就业的权利及政府和社会的义务。在包括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劳动领域中,由《日本国宪法》、《劳动基准法》、《职业安定法》、《雇佣对策法》、《学校教育法》等构成了一个相当完整的劳动就业法律体系。例如,宪法第22条规定无论是谁,只要与社会公共福利事业不相矛盾,均有居住、搬迁及选择职业的自由。而《雇佣对策法》、《职业安定法》对就业介绍及就业指导等事项均做了详细规定。如《职业安定法》第5条对职业指导作出明确规定:“所谓职业指导是指对欲就业者提供必要的实习、指示、建议以及其他指导,以便本人更容易选择适当的职业,以及提高对其职业的适应性。”[12]1986年,日本颁布实施的《男女雇用机会均等法》,对女大学生的就业给予了法律的保护,其政策目标就是要促进就业公平,创设公平、公正、公开的宏观就业环境。过去,零短工一直是被列为政策消解对象的“非正式从业者”,1993年《零短工劳动法》的颁行,则使该就业方式从法律上得到了承认。与此同时,还颁行了《劳动者派遣法》,为通过职业介绍的失业者提供了更多择业机会。[13]灵活就业政策及相关政策法规的颁行,显示了日本政府旨在进一步激活企业外部劳动力市场,从而不断扩大就业渠道的政策取向。

2.行政部门委任立法,积极制定大学生就业促进政策。日本学者我妻荣(わがつま さかえ,Sakae Wagatsuma 1897-1973)认为授权立法即“通过法律的委任,由立法机关以外的国家机关(特别是行政部门的机关)制定法律。”[14](P883)在日本中央政府省厅进行的立法工作的标准程序中,各省厅的主管课起草的原始方案首先经由各省间沟通,然后得到与执政党有关机构的理解,始得呈送内阁会议讨论。内阁会议通过后,才能将法案提交议会。[15](P212)文部科学省是总管全国教育工作的行政机关,也是大学生就业促进政策的具体政策制定者。为了应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挑战,日本文部科学省积极地制定了一系列大学生就业促进政策,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例如,日本文部科学省于2000年提出了“大学学生生活的充实方针和政策”的报告,提出改善学生生活的种种方针和政策,并要求各大学应不断改善教育内容和方法,积极培养学生的职业观和勤劳观,对学生实施“一对一”的细致入微的就业指导,建立和完善学校内的就业指导体制。报告还强调今后的大学教育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几种能力,包括:主动应对社会变化的能力,独自探求未来课题的能力,灵活及综合判断的能力。[16]《劳动省设置法》第4条(所管事务)第38款规定:厚生劳动省负责职业的介绍、指导及其劳动供需调整相关事务。厚生劳动省为有效遏制日益恶化的就业形势于1994年启动一项“全面就业支持计划(Total Employment-Support Program,TESP)”,期望能创造大约100万个工作岗位。近年来,经济产业省意识到新的增长性公司对于日本经济复兴的重要性,开始强调作为经济发展动力源的中小企业的重要性,鼓励创办中小企业,并强调中小企业部门中的多样性,进而实施了中小企业扶持政策,以促进市场竞争、创新及创造就业机会。如今,占日本企业总数99%以上的中小企业雇用了全日本80%以上的劳动力。应该说,日本中小企业扶持政策的实施在创造就业机会、解决大学生就业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政策效果。

3.作为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文部科学省不断协调其同厚生劳动省及需求方各经济团体的关系,为毕业生顺利就业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1999年,日本政府启动《第九个基本就业计划》,该计划的四个核心目标之一就是创造工作和提供稳定就业,以应对经济与产业结构的变化,其政策措施是通过制度改革支持新企业创立,促进新兴与成长型产业的发展。从该计划的实施情况来看,日本就业政策的重点已经从传统的提供就业维持转向解决劳动力市场的匹配错位以及创造新的工作岗位。新措施的目标和政策意图就是不再对现有企业进行雇用促进补贴,而是要通过促进新企业的创立而创造新的工作岗位。其核心包括降低总体失业人数的补贴、改进特定地区就业形势的补贴以及阻止因坏帐引起的失业增加的紧急补贴。[17]此外,日本政府还于2002年编制了一项1844亿日元的预算,根据新办企业的技术含量和雇用员工人数,向企业提供一定数量的“新办企业扶助金”。在实施过程中,如果自己创办企业,自谋出路,只要提出申请,政府有关部门就将根据具体情况,给予一定数额的事业扶助金。只要失业、无业人员或大学生有切实可行的创业计划,政府就为他们创业提供无担保、无抵押融资。[18]

三、日本大学生就业观念的理性化

美国当代著名社会学家罗伯特·N·贝拉(Robert N.Bellah, 1927-)指出,历史上日本文化体系中的最高价值就是“忠诚”。[19](P19)这种价值观念表现在当代日本人的就业观念和就业行为中就是企业的终身雇用和员工对企业的“忠诚”。终身雇用体系确立的几十年来,日本人也已经习惯了从一而终、企业大包大揽的就业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并且形成了日本人注重集团主义和“忠诚”于受雇企业的价值取向。

随着日本就业体制和雇佣方式的急剧转型,一方面造成社会上出现了大量的失业人员,另一方面使得非正式员工的数量急剧增加。与此同时,雇用体制的变化给日本人的生活、社会的贫富差距以及人们的价值观念都带来很大的冲击和影响。[20]日本人曾经一度引以为豪的所谓“一亿国民皆中流”的平等神话也随之破灭。[21](P3-4)在这一大背景下,日本的社会心理和人们的就业观念都发生了转变,学校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这些变化进而促成了日本大学生就业观念更趋于理性化。

1.就业的“冰河期”促成社会心理的转变。日本社会和企业对于中途雇用和中途“转职者”采取越来越宽容的态度。由于“终身雇用制”的崩坏,“很多优秀的人才不得已面临着再次求职的尴尬境地,面对这样的变化,日本社会对于‘转职者’(因主客观原因再就业人员包括跳槽者)采取了非常宽容的态度,企业也不再将‘转职者’拒之门外,反而非常乐意录用‘转职者’。”[22]宽松的社会心理环境和宽容的社会态度也促进了日本大学生就业观念的理性化。

2.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以及企业雇用方式和用人观念的变化,日本教育界积极发展创业教育,②着力培养学生的冒险精神和创业意识。目前在日本,创业教育理念已经渗透到各级各类教育体系中。从1998年起,文部省就和通产省合作在小学开始实施“就业与创业教育”。日本小学课前有个“早起会”敦促孩子们很早起来,利用早上课前的二三个小时给人送报纸、送餐饮、搞勤工俭学,这既是艰辛的创业教育,又是对将来创业的一种准备和尝试,目的是培养学生从小养成就业创业心理意识和意志品质。[23]在初中,日本开设了“职业科”,其中包括技术和家政两大类内容,其目的旨在对学生进行社会必需的职业基础知识与技能教育,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劳动态度和设计未来的进路及实现进路目标的能力。[24]各个高校十分重视大学生创业教育,为了保证创业教育的顺利开展,高校还专门成立了相应机构对创业教育进行管理。1995年,日本出台了《科学技术基本法》,更是大大地促进了创业教育的衍生与发展。[25]而创业教育的深入发展,启蒙了日本大学生的工作意识、冒险意识和创业意识,同时也促进了日本大学生就业观念的理性化。

3.相关法律和制度的实施,则进一步强化了日本大学生的理性就业观念。(1)就业体验制度的实施。1997年9月,日本文部省、通商产业省、劳动省联合发表《关于推进体验式就业的基本思考》,明确了在产学合作的基础上把对学生的就业意识培养作为大学教育的一部分。[26]2002年11月,文部省大学审议会在《全球化时代的高等教育》的咨询回答中强调,随着科技高度发展和社会经济结构、职业结构的变化,大学生应具备明确的职业意识,养成职业观,掌握有关职业知识、技能,发展适应社会的能力。[27]就业体验活动的开展,对于大学生职业意识的养成和职业能力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零短工劳动法》的颁行。如上文所述,就业体制转型后,非正式员工如“自由打工族”也被日本社会广泛接受。从深层原因分析,“自由打工族”的出现和不断增加是因为日本产业结构的变化和生产技术的进步为“自由打工族”提供了诸多的就业机会。[28]而1993年《零短工劳动法》的颁行,则使得过去一直被列为政策消解对象的零短工等非正式就业方式从法律上得到了承认。在此背景下,日本大学生开始积极面对现实,不断调整就业期望值,降低就业要求,其中一些人开始到社区或者经济较不发达的地区就业,甚至到国外谋求就业岗位。

四、日本大学生就业服务的信息化与网络化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学生就业过程是一个双向选择的动态过程,大学生根据用人单位的相关信息,来判断用人单位的现状与未来的发展潜力,并确定自己的应聘策略;用人单位也需要考察和判断大学生的基本情况。为此,政府相关部门、高等学校、企业和社会通过不同途径,运用多种方式,向求职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服务,以降低因就业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对大学生就业造成的不利影响,并且通过就业信息网络化及时反馈大学生就业促进政策执行的相关信息。与美、加等西方国家以咨询为中心的就业指导模式不同的是,日本的就业指导采用的是一种以就业信息为中心内容的模式,其出发点是通过各种方式向学生提供用人信息,着眼点是直接帮助学生找到一个合适的用人单位。[29]实现了就业内容的信息化与网络化。

1.文部科学省除及时公布各项就业促进政策信息外,还组织与毕业生就业相关的调查和统计分析(如生源统计、就业希望率、考研希望率、供需比、签约率、就业率等),并且负责供求双方的各种联络和协调工作。厚生劳动省则根据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统计结果,从宏观上把握就业动向。在日本厚生劳动省系统内,对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援助的主要承担者是设在东京都的“学生职业综合支援中心”。该中心负责收集全国大学毕业生的求职信息和各地开办的就业见面会的招聘信息,并与各地区经济共同体设置的“学生职业中心”及其他的县级机构设置的“学生职业咨询室”联网,在网上开展就业指导,应用计算机辅导就业系统,实施人机对话对毕业生进行个性倾向职业偏好调查,设计职业分类和职业标准等,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免费的就业信息和深度的就业服务。

2.高等学校依据《职业安定法》设有专门机构为毕业生提供无偿的职业指导③和职业介绍服务。日本高校,特别是私立院校都设有就职部,专门从事学生就业指导的具体工作。许多学校还成立了由学校领导挂帅并由各学部的主任教授和教师组成的“大学就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参加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30]日本教育界将学生就业指导视为大学教育过程的重要环节,为学生提供制度化、规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就业指导。同时,从技术层面看,日本的大学也都有一个就业需求信息库及公司企业基本情况数据库,能及时提供非常丰富的就业信息资源,高等学校希望借此技术手段以更好地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此外,在与许多企业、公司和政府部门建立信息联系的同时,高校也能及时了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和毕业生工作后的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专业设置,进行教学改革,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3.社会志愿服务系统、市场服务系统以及用人单位的自我服务系统也以各自的方式为毕业生提供无偿的就业服务信息。公共就业保障办公室对尚未找到工作的毕业生,以外包方式由公司和指定学校提供职业培训。社会上各种经营信息情报业务的专业公司或团体,其中有一些专门从事用人单位信息资源开发的公司,也为毕业生提供各种就业信息。企业则不断向大学提供人才需求信息和人才规格要求,同时,很多企业还是大学生就业体验活动的积极承担者。为扩大接受企业的范围、促进接受企业与大学和学生的结合,日本厚生劳动省委托日本经济联合会于2001年12月实施了“就业体验制度接受企业开拓事业”。在此基础上,大力加强与文部科学省、经济产业省与业务合作,促进了就业体验(internship)政策的有效执行。而就业体验政策的执行,不仅推动了大学教育教学改革和企业用人制度的改革,促进大学生职业观的形成和就业经验的积累,而且也强化了大学生就业政策执行过程中各利益攸关方(policy stakeholders)之间直接的信息沟通。

五、结论与启示 综上所述,日本在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过程中,基于就业体制的现代化转型,通过就业政策体系的法律化,促进大学生就业观念的理性化以及就业服务的信息化和网络化等途径,不断改善和优化大学生就业政策环境,促成大学生就业政策的科学制定和有效执行,取得了预期的政策目标和实质性的政策效果。这对我国当前大学生就业环境的改善和优化及大学生就业促进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都具有非常有益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1.在体制和制度层面上,要改革就业体制,建立国家促进就业、市场调节就业和劳动者自主择业的市场就业新机制。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统包统配”的“国家包分配”就业体制到以双向选择为主的就业体制再到今天的以“自主择业”为主的就业体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必然选择。在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需要宽松的制度环境,并真正实现从政策安置到政策激励的转变,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政策价值取向,坚持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有机统一,促进大学生择业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促成大学生灵活就业,鼓励大学生先就业、后择业。同时,还要鼓励创业精神,把推动大学生自主创业作为扩大大学生就业渠道的一条重要途径和就业机制,加大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扶持力度。

2.在政策和法律层面上,构建“就业优先”或“以就业为核心”的公共政策体系。同时,在已经实施的《就业促进法》的基础上,推动相关就业促进政策的法律化,并注意各项公共政策的相互配套性和体系化,如户籍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等。此外,在就业政策的制定中还应体现公平公正的政策价值取向。就业政策和就业公平是目前大学毕业生最为关心的两大话题。其中,毕业生对国家就业政策的需求主要集中在法律保护政策、鼓励创业政策、户籍改革政策以及人才引进政策等相关方面。有学者甚至认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治本之策,应当是努力创造并维护整个就业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其他措施只能算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治标之策。”[31] 3.在社会层面上,要改变舆论导向,优化社会心理环境,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出了学校门,就是国家人”的思维定势和“守住天(津)南(京)(上)海北(京),不去新(疆)西(藏)兰(州)”的就业趋向,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到欠发达地区就业。在大学内部,要认真反思教育体系和课程设置,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大学生的职业胜任能力。还要建立独立的、专门的大学生就业指导部门,完善就业指导管理信息系统,并不断提高大学就业指导人员的素质,切实为大学生就业做好服务工作。同时,要在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着力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在企业、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其他用人单位构建大学生就业服务网络平台和大学生就业支持系统,广泛提供就业信息,规范录用程序,消除就业歧视和不公平竞争现象。

4.在个人层面上,要改变就业观念,坚决克服那种“等国家政策支持、靠学校帮扶援助、要家长供养接济”的“等、靠、要”思想。大学生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积极主动应对就业市场的各种挑战,及时调整就业期望值,务实求职。“市场就业模式的基本特征是社会竞争,大学生要靠个人的高素质脱颖而出,获得理想的岗位。”[32]新时期我国大学生就业过程中不仅要有务实的就业观念,更需要有竞争观念、冒险意识、创业精神和创新精神。

注释:

①即“工作分享制”,意指通过就业机会、劳动时间和工资三要素的组合变化,实现由更多的劳动者来共同分享定量的工作。

②“创业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概念是在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正式提出的。会议报告中指出,21世纪的青年除了接受传统意义上的学术教育和职业教育外,还应当拥有第三本教育护照,即创业教育。

③日本《职业安定法》第5条规定:“所谓职业指导,是指对意欲就业者提供必要的实习、指示、建议以及其他指导,以便本人更容易选择适当的职业,以及提高对其职业的适应性。”

参考文献:

[1][日]斋藤修启.日本大学的学生就业援助[J].陆素菊译.职教通讯,2007,(7).[2]钱再见.现代公共政策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James E.Anderson.Public Policy-Making(3rd ed.).Orlando,Florida:Holt,Rinehart and Winston,Inc,1984.[4]李颖,杨秋芬,张如意.日本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就业指导[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2).[5]张季风.战后日本失业结构特征与就业体制[J].日本学刊,2000,(4).[6][美]弗兰克·吉布尼.日本经济奇迹的奥秘[M].吴永顺等译.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5.[7][日]矢野真和.日本式雇佣制度和大学生就业[J].徐国兴译.教育与经济.2005,(4).[8][日]富永健一.日本の近代化と社会変動[M].東京:日本講談社,1998.[9]卢宁.日本大学生就业形势与大学教育改革[J].中华民族教育,2009,(2).[10]邢雪艳.变化中的日本雇佣体系[J].日本学刊,2007,(2).[11]刘敬文.战后日本教育与社会就业问题[J].世界历史,1985,(4).[12]杨凡.论日本大学的生涯教育对高等教育的影响[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13]车维汉.日本就业政策特征分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经济研究参考,2002,(89).[14][日]我妻荣.新法律学词典[M].董璠舆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1.[15][日]西尾胜.行政学[M].毛桂荣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6]李文英.日本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援助体系[J].比较教育研究,2006,(5).[17]杨伟国,王飞.大学生就业:国外促进政策及对中国的借鉴[J].中国人口科学,2004,(4).[18]郭石明.日德法三国政府促进大学生就业政策措施述评[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9][美]贝拉.德川宗教:现代日本的文化渊源[M].王小山,戴茸译.北京:三联书店,1998.[20]邢雪艳.日本雇佣体制转变的社会影响[J].日本研究.2007,(2).[21][日]橘木俊詔.日本人的贫富差距[M].丁红卫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22]张福喜.日本、加拿大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考察报告[J].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23]卢小珠.创业教育的国际比较及启示[J].教育与职业,2004,(14).[24]朱荣贵.国内外创业教育经验的启迪[J].职教论坛,2001,(6).[25]王云鹏.中日创业教育比较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4).[26]陆素菊.日本大学生体验式就业的实践及其意义[J].教育发展研究,2006,(10A).[27]卢宁.日本大学生就业形势与大学教育改革[J].中华民族教育,2009,(2).[28]邢雪艳.“自由打工族”出现的原因及社会影响简析[J].日本学刊,2005,(2).[29]陈瑞武,曲铁华.日本大学生就业管理体制和职业指导现状及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5,(1).[30]鲍健强,[日]斋藤修启.日本大学学生就业指导特点的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0,(S).[31]郑功成.大学生就业难与政府的政策取向[J].中国劳动,2006,(4).[32]姚裕群.论我国的就业政策与大学生就业问题[J].人口学刊,2004,(4).The Optimization of Japan’s University Graduates’ Employment Policy

Environment and Its Inspirations Qian Zaijian1

Gao Xiaoxia2(1.Research Institute of Public Policy and Management,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7,China;2.Dept.of Foreign Languages, Nanjing Audit College, Nanjing 210013, China)

Abstract:University Graduates’ Employment is currently a hot spot issue and a frontier subject of applicative and interdisciplinary nature in the academic circle.It is also a policy puzzle that each government in the world is committing to break through.In order to solve employment problems of university graduates, Japanese government implied a serial of employment promotion policies for university graduates and obtained expected policy and substantial policy effects.In this paper, the authors emphasize particularly on viewpoints of the modern transition of employment system, the legitimization of employment policy, the rationalization of employment ideas, information and network of employment service and penetrate into the optimization of policy environments of Japan university graduates’ employment and its inspirations for form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China’s employment policies for university graduates.Key words:Japan;University Graduates’ Employment;Policy Environment;Policy Implementation

(责任编辑:刘晖霞

文校编辑:范若冰)

第二篇:国外促进大学生就业政策及启示

国外促进大学生就业政策及启示

2009年,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国务院关注的重点民生问题。据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统计,2009年全国应届高校毕业生达到610万,加上2007年一2008年约有250万大学毕业生没找到工作,估计2009年的大学生就业人数为860万人,就业形势严峻。

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促进就业需求,包括补贴企业、创造新的工作岗位、鼓励创业等。这些政策效果究

竟怎么样,国外发达国家在促进大学生就业上又有些什么好的举措可以让我们借鉴昵? 不同国家促进就业政策效果分析

20世纪90年代以后,就业成为西方国家热点问题。各国纷纷实施促进就业的政策。Funk <200 D将西方发达国家

促进就业的做法分成了三种类型:适度管制的自由市场做法、结构保守型做法和可持续的社会秩序政策。适度管制的

自由市场做法建立在市场经济模式之上,典型国家包括美国、英国等,其特点是政府在劳动力市场方面介入较少。结

构保守型做法包括德国、法国等很多西欧国家。这些国家在传统上表现出更强的保护性倾向。可持续的社会秩序政策

出现在荷兰和丹麦,其在市场经济模式和政府保护模式之问取得了平衡。在柔h}化劳动力市场、降低薪酬待遇等方面

取得实质进展:通过提前退休、增加非全日制工作岗位等一系列措施,使得荷兰失业率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12% 左右降低到5%以卜;丹麦失业率在20世纪90年代末也降低到5%左右。

与此同时,各国高等教育的背景也不尽相同。高等教育的不同体现在两个方面:职业教育和专业教育。德国、法国 的职业教育在高等教育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在英国这项工作更多地是在大学生毕业后由企业或职业机构来

承担完成。关于专业教育的差异性,可以归纳为三种基本类型:教育导向型、教育一科研导向型和科研导向型。教育

导向型国家的高等教育更加关注教育活动而非科研活动,拉美的一些国家是这种类型,如智利、墨西哥、阿根廷。教育一科研导向型国家的高等教育对教育活动和科研活动都很重视,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中国香港地区。科研导向型国家更加关注科研活动而非教育活动,这种类型也被称为“德国模式”,如德国、荷兰、瑞典、日本和韩国。其中以科研导向为主的“德国模式”已经遭到了普遍的质疑。所有这些教育背景的差异都会对大学毕业生就业产生影响。

大学生就业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受到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导致各国对各项促进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实施“偏好”

也不尽相同。这里,主要从需求、供给、供求匹配三个角度来对各国典型的大学生就业促进政策加以介绍。

(D就业需求促进政策

补贴企业是政府所能想到的最直接的就业需求促进政策。很多国家都花巨资实施这项政策,如德国、日本等,主

要包括直接补贴和降低税收等政策。但这种政策实施的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有以卜几点:首先这种保护主义政策

无法真正提高产业竞争力,最终从长期看不仅不能增加反而会减少就业岗位。迈克尔·波特在《日本还有竞争力吗?》一书中用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日本经济的衰退正是由于保护所致。其次,在 财政实力不能达到一个很高高度的约束前提卜,实施这种政策是以牺牲政府提供其他就业岗位为代价的。第三,这种“拉郎配”政策并不能建立稳固的劳动关系。东欧实施“激活劳动力市场项目”后,实证研究表明:那些在政府干预卜被企业雇佣的员工大多在后来重新被企业解雇。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认识到这项政策的无效性,在普遍意义上实施该项政策的做法已经逐渐成为历史。

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与补贴企业一样,同样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所不同的是,这一政策并没有人为地扭曲劳动力

市场,所以对其实施效果的前景预测普遍还是乐观的厂在创造工作岗位方而,日本的政策措施最为突出。而作为一直奉行自由竞争市场经济的美国,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奥巴马政府也紧急行动

起来,提出了8000多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以期创造至少250万个工作岗位。鼓励创业是又一项主要的需求促进政

策,美国是鼓励创业精神的典型代表。实证研究表明,创业启动资金贷款对于减少失业人数的作用确实是显著的,但是,敢于申请并获得贷款来创业的人毕竟只属于小部分群体,并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把创业启动资金贷款放宽到一个更大尺度同样能获得成功。

<2)就业供给促进政策

在就业供给促进政策方面,介绍最多的是特定地区特定职业补贴政策。特定地区特定职业补贴政策的实质是在劳

动力市场总体供大于求的前提卜,内部还存在一个局部供不应求的小市场。通过这一政策的实施,将一部分大学生转

移到这个小市场中,从而缓解整个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压力。但同时需要看到,由于人才流动本身所固有的特点,大学

毕业生都愿意往能级高的地区流动。特定地区特定职业一般能级较低,对毕业生的流动意愿不能做过于乐观的估计。

提升大学生能力同样是就业供给促进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训是提升大学生能力的途径之一。壳牌英国公司发起的STEP计划就是个很好的例子。STEP计划是壳牌英国公司为大二学生在暑期开 展的为期8个星期的培训项目,旨在通过任务导向的作业设计和用课堂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来使得在校大学生获得在

中小企业实际工作的经验。微观证据显示通过培训确实可以增加失业者就业的#J L会,但放到更宏观的尺度来看,替代效

应的出现使得培训变得无效。一部分接受培训的人受益,会对其他未接受培训的人就业产生负面影响,即接受培训者的就业是以替代未接受培训者的失业为代价的。

在提升大学生能力方面,高校担当了更为基础性的角色。在职业教育方面,德国的经验一直被认为是成功的,国内介绍的相关文献也较多,不再赘述。其他国家也结合自身实际,在借鉴成功经 验基础上开展了适合本国国情的职业教育新实践,如日本近年来把培养职业意识的体验式就业活动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德国实务实习的不同特点是与就业之问的非直接关联性,从

而保证了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在专业教育方面,如前所述,科研导向型国家的高等教育越来越不适应经济社会的结构变迁,许多国家,如日本已经开始了以更加适应学生需求和企业需为导向的高教改革。

灵活就业是就业供给促进政策又一个重要内容。丹麦、荷兰等国在就业优先,尤其是灵活就业、增加非全日制工作

岗位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就业优先取代原先的福利优先和人力资源优先,越来越成为世界流行的趋势。

<3)供求匹配促进政策

英国是奉行盎格鲁撒克逊市场经济模式的典型代表,对于介入劳动力市场最少的供求匹配政策兴趣最高,英国的高等职业服务也被公认为是全球领先。通过解决信息不对称提升劳动力市场运行效率,其政策效果无疑是积极的。对中国的政策借鉴

虽然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了一个世界

h}的话题,但引起这一问题的原因中国和西方国家有很大不同。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前景看好,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从长期来说是可以得到有效解决的。在短期内造成中国大

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包括:<1)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背景卜,金融危机对中国很多企业短时问内造成的冲击较大,出现了增加就业岗位暂时困难的局面;<2)虽然大学继续扩招阶段业已结束,但就目前的大学生毕业人数来看,其庞大的基数已经位居世界第一位。因为上述这些矛盾的存在,使得中国大学生就

业难问题在短期内不会明显缓解,积极研究、制订与实施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在中国也就变得同样重要。当然由于引起问题的原因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政府在借鉴他国就业促进政策时也不能自目照搬,而应因地制宜地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方案。

首先从促进就业需求角度进行政策借鉴分析。(D无论从理论到实践都已证明,企业补贴这种违背基本市场规律的

做法并不能带来真正意义上就业岗位的增加。<2)政府应该把重点放在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上。像美国这样靠政府投资来

拉动经济进而拉动就业当然是可以的,但显然是不可持续的。政府更应该考虑的,是如何通过大力发展服务业来完成

产业结构的转型,这在中国有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很大的发展空问。<3)大学生创业在中国虽然呼声渐高,但难度很大。中华英才网调查显示大学生仍将进企业作为生存首选。政府在推动这项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同时对创业的成功率也不能作过于乐观的估计。

其次从促进就业供给角度进行政策借鉴分析。(D中国的西部就业优惠政策类似于美国的特定地区特定职业补贴政

策。在人才可以自由流动的时代,西部对于人才的吸引更应该建立在西部大开发的宏伟背景卜,而不仅仅是通过优惠政策的宣传。<2)伴随企业的转型升级,二三线城市的企业对大学生有着更巨大的 需求空问。尤其是城市一体化走在全国前列的长三角等中国经济发达地区,乡镇一级均存在着大量的中小企业甚至大

企业,这些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依旧旺盛。应该切实引导大学生到这些企业寻找就业机会。<3)高校为提升大学生能)J应作

出更多努力。在教学体系设计上应更符合市场需求和学生需求,既强调专业教育,也强调职业教育,增加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4)对于毕业一段时问(如6个月)后还是处于失业状态的大学生,为其提供培训机会。这样一方面可以通过培训有效提高其就业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使替代效应降到最低。<5)引导大学生切实改变就业观念,从先择业再就业向先就业再择业转变,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灵活就业的岗位。

最后从促进供求匹配角度进行政策借鉴分析。通过解决信息不对称来提升市场配置效率,其作用无疑是积极的。关于这部分毋庸讨论该不该做和做什么的问题,更多地是解决如何进一步做到位,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的问题。.(作者系嘉兴学院商学院人力资源 管理系主伪

第三篇:最新大学生就业政策(推荐)

国家最新大学生就业政策

一、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工作。各级政府要为高校毕业生创造工作条件,主要充实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基层单位,从事教育、卫生、公安、农技、扶贫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在艰苦地区工作两年或两年以上者,报考研究生的,应优先予以推荐、录取;报考党政机关和应聘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录取。

二、党政机关录用公务员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新增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应主要面向高校毕业生,公开招考或招聘,择优录用。

三、鼓励各类企事业单位特别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事业单位聘用高校毕业生,政府有关部门要为其提供便利条件和相应服务。对企业跨地区聘用的高校毕业生,省会以下城市要认真落实有关政策,取消落户限制。

四、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凡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自工商部门批准其经营之日起一年内免交登记类和管理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收费。有条件的地区由地方政府确定,在现有渠道中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创业小额贷款和担保。

五、为高校毕业生办理户口和人事档案手续提供便利。对毕业离校时未落实工作单位的高校毕业生,本人要求户口和人事档案保留在学校的,按规定保留两年。在此期间,档案管理机构对保管其档案免收服务费用;本人要求将户口转入学前户籍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应当按照户籍管理规定为其办理落户手续,人事、教育部门所属人才交流服务机构负责办理相关手续,人事部门所属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免费提供人事代理服务。本人落实工作单位后,公安机关按有关规定办理户口迁移手续。

六、毕业半年以上未能就业并要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可持学校证明到入学前户籍所在城市或县劳动保障部门办理失业登记。劳动保障部门所属的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和街道劳动保障机构应免费为其提供就业服务。对已进行失业登记的高校毕业生,有条件的城市、社区可组织其参加临时性的社会公益活动,或到用人单位见习,给予一定报酬。对于因患病等原因短期无法工作并确无生活来源者,由民政部门参照当地城市低保标准,给予临时救助。此项费用由地方财政列支。

七、鼓励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事业单位聘用高等职业学校(大专)毕业生,使大批动手能力强、适应性较好的高职(大专)毕业生有用武之地。对就业困难的应届高职(大专)毕业生,由劳动保障、人事和教育部门共同实施“高职(大专)毕业生职业资格培训工程”,对需要培训的应届高职(大专)毕业生进行职业技能鉴定。培训费由教育系统承担,职业技能鉴定费由劳动保障部门适当减免。信息来源:政策法规网

第四篇:大学生就业政策

就业政策

针对这种现象,我国政府推行了一系列政策,如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国家特岗教师,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选调生等等。

1.“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又称“西部计划”,它是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组织部门、人事部门于2003年根据国务院有关要求共同组织实施的。

背景:就西部地区自身来说,与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密切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仅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15.4%和8.8%,人才又主要集中在大城市的老工业基地、传统产业,农村地区人才稀少,中青年人才普遍短缺。而与此同时,在全国人才总量不足的情况下,东部地区某些专业人才相对过剩,大学生就业面临很大压力。这种人才东西分布不均衡的现象不仅严重制约了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制约了全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而且也使大学生和下岗职工、进城务工人员一起,成为解决就业难问题面临的最主要的三个群体,成为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焦点和难点。(人才分布不均,东多西少)

因此,在这种背景下,政府主要从三个方面的考虑,决定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第一,这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需要。鼓励青年知识分子到实践中去,到现代化建设的第一线去,到基层和条件艰苦的地方去,经受磨练,健康成长,这是党和政府的一贯方针。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合理开发配置人力资源,可以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同时又经过基层艰苦环境的锻炼,了解中国国情,具有实际工作经验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从而有效地服务于人才强国战略。

第二,这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需要。西部大开发,关键在人才。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可以源源不断地向西部输送大批当地急需的高素质人才,为开发西部提供可靠、长期、充足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积极促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

第三,这是促进城乡人才资源良性互动的需要。许多大学生在大城市就业面临困难,而在农村和基层却有着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毕业生走出城市,走进乡村,走进基层,不仅可以有效缓解眼前的就业压力,又可以经过基层艰苦环境的锤炼,反过来为城市提供综合素质更全面更好的人才,从长远看,也是人尽其才、合理配置人才资源的必然途径和有效手段。总之,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其积极意义是多方面的,从就业角度来看,它是着眼于我国人才总量不足、配置不合理的现状,用发展的思路来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一种新的探索。这是我们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一个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2.大学生村官。

大学生村官是指到农村(含社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助理或其他村“两委”职务的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应届或往届大学毕业生。

大学生村官政策出台的原因:

08学五2班张梦悦081530

43一 宏观原因

中国农村的乡土性使农村治理主要依靠家长制,宗族制和人情关系,这与现代社会的民主、法制要求形成鲜明对比。

二 现实原因

社会利益格局分化,村级领导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导致基层治理危机频发。

三 时势原因

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农村精英流失造成农村工作缺乏人才支撑。

四 直接原因

我国高等院校毕业生人数屡创新高,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出台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不容乐观的形势

大学生“村官”到农村基层工作以后,充分利用自己的所学和特长,积极为建设农村、服务农民、发展农业作出贡献,同时自身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

大学生“村官”聘期为2至3年,每年都有一批大学生“村官”面临期满流动问题。为了指导各地做好大学生“村官”期满流动工作,去年4月,中组部等部门制定下发了《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大学生“村官”聘任期满后的“五条出路”,即留任村干部、考录公务员、自主创业、另行择业、继续学习;

A. 留任村干部:是指聘用期满、聘期考核称职的大学生“村官”,由本

人提出续聘申请,经乡镇党委初审,县级组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定,可签订续聘合同继续留村工作,享受大学生“村官”待遇。续聘的大学生“村官”纳入当年大学生“村官”选聘计划。各地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确定大学生“村官”续聘次数和期限。

B. 考录公务员:大学生“村官”参加公务员招考,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规定:

一是可参加面向社会统一组织的公务员招考,聘用期满且考核称职的享受有关优惠政策。二是大学生“村官”聘用期满、考核称职,并经县级组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推荐同意的,可参加面向大学生“村官”组织的公务员招考。此外,大学生“村官”在村任职2年以上,具备“选调生”条件和资格的,经组织推荐,还可参加“选调生”统一招考。“选调生”主要从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大学生“村官”及其他到基层工作的高校毕业生中招考。

C:自主创业:《意见》强调,要鼓励支持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一是选派大学生“村官”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示范园区、专业合08学五2班张梦悦081530

43作社和专业协会参与实践锻炼,帮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创业知识,积累创业经验。

二是建设和完善一批投资小、见效快的大学生“村官”创业园区和创业孵化基地,重点帮助那些有创业意愿、创业能力、创业优势的大学生“村官”搭建创业富民平台。

三是加强对大学生“村官”创业能力的培训,积极为大学生“村官”创业提供项目论证、技术指导和市场信息服务。

四是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设立大学生“村官”创业资金,采取担保、贴息、补助等方式,帮扶大学生“村官”创业。

五是鼓励大学生“村官”通过创办农副产品小型加工企业、发展高效农业种植园区、创办专业合作社等,就近就地自主创业。六是鼓励创业有成的大学生“村官”进入企业经营管理者、致富项目带头人、新社会组织负责人队伍,逐步实现自主发展。对聘用期满不再续聘,创业项目尚在初创阶段的,可在一定期限内继续享受大学生“村官”创业扶持政策。

D:另行择业:《意见》要求,事业单位在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时,同等条件下优先招聘到村任职2年以上、考核称职的大学生“村官”。城市街道社区招聘社区工作者,同等条件下,优先招聘大学生“村官”。各地可结合实际,组织事业单位面向大学生“村官”定向招聘。

E:继续学习:《意见》提出,鼓励大学生“村官”参加研究生招考,认真落实大学生“村官”报考研究生加分政策,对聘期内工作表现良好、考核称职的大学生“村官”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凡是达到学校复试分数线的考生,招生单位应尽量予以录取,报考单位确定不能录取的,可调剂至其他招生单位录取。鼓励高等院校加强适合大学生“村官”继续学习的本科专业点、硕士学位点建设,为大学生“村官”期满后继续学习深造创造条件。各地要结合实际,整合教育培训资源,积极开辟多种渠道,支持大学生“村官”继续学习。小说《大学生村官》

作品:《大学生村官》作者:谢宗兵篇幅:短篇小说。简介: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告别了繁华的都市,告别了早已习惯的都市生活,告别了懵懂的少年时光,带着一张还有些稚嫩的面容,一颗还不圆润的心来到了世界上最朴实无华、最具有灵气的地方----村上。

将热情和汗水播种在乡土大地,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服务我们挚爱的农民朋友,也许他们对农村还有些陌生,也许他们对乡土的认识还是那么的片面,但是他们却是行走在田间地头的一群朝气蓬勃的新时代青年。08学五2班张梦悦081530

433三支一扶:“三支一扶”,是指大学生在毕业后到农村基层从事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工作。计划的政策依据是国家人事部2006年颁布的第16号文件《关于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通知》,其目的在于为高校毕业生向基层单位落实就业问题提供具体的指导和保障。

4选调生:选调生是组织部门有计划地从高等院校选调品学兼优的应届大学本科以上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作为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和县级以上党政机关高素质的工作人员人选进行重点培养,这批毕业生简称“选调生”。

选调生与各单位招录的机关类国家公务员都是国家公务员,但是大部分省市区的选调生比其他公务员少一年的试用期,因此选调生的工资定级比其他公务员要快一年。同时,选调生的个人档案名义上属于地方党委组织部门管理,而公务员档案一般属于人事部门公务员局管理。选调生和公务员的区别

选调生是先人后岗,公务员是先岗后人。

08学五2班张梦悦08153043

第五篇:大学生就业环境现状

大学生就业环境现状

在现今这个人才竞争过剩的社会,大学生就业环境越来越严峻。根据劳动社会保障部科研所的数据显示:我国在“十一五”期间计划年均新增劳动力需求总量为1800万,但“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增劳动力供给为2000万,每年将出现200万富余劳动力。根据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2005中国人才报告》预计,到2011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供应总量为4000万,而需求总量为6000万。以上两项数据表明:我国劳动力总体有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仍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专业人才需求具体表现在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上。

第一产业缺口218万人2011年农业科技人才需求可能达到几百万人,但相关人才供给有限。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01-2011)》数据显示,我国共有涉农院校43所,在校学生大约为9万,教学和科研人员为3.5万人,130万大中专毕业生中已有80万离开了农业。预计到2011年,第一产业人才缺口将达到218万人。第二产业缺口1220万人

我国大学生中38%为工科类学生,程师,主要集中在IT条码技术、铁路高速客运技术等领域。预计到20111220万人。

第三产业人才缺口325万人,一些高端涉外人才需求很大,比如涉外会计、涉外律师、电子商务、数字媒体、物流、精算和心理咨询等行业,2011年,人才缺口预计在325万人。由此可见,大学生“就业难”仅仅为一种表象。原因有两点:第一,知识和能力结构能否达到企业用人标准,——2013北大资源研修学院

下载日本大学生就业政策环境的优化及其启示word格式文档
下载日本大学生就业政策环境的优化及其启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优化政策

    优化政策,依靠科技 全面推进我国粮食生产的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农业问题,而粮食生产问题又是农业问题中的重中之重,关系到人民的生活、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安全稳定......

    日本旅游资源环境保护政策对中国的启示

    日本旅游资源环境保护政策对中国的启示 日本对旅游资源的管理实行统一的、区域性的自然公园管理体系,经过50多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经验,创建了完整的管理体制,完善了旅游资源环......

    大学生就业政策解读(xiexiebang推荐)

    大学生就业政策解读 现今,全国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已经把大学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拓宽就业门路,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和小企业就业,鼓......

    大学生就业政策与社会保障

    大学生就业政策与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在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困难的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有很多......

    吉林省大学生就业政策5篇

    就业指导结课作业生源地大学生就业政策 [生源地大学生就业政策] 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2班 ] 学生姓名:[ 包翠莹 ] 学号:[ 20121409 ] 生源地大学生就业政策 吉林省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政策分析(合集五篇)

    大学生就业政策分析近些年,中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高层次人才,促进了社会的迅速发展。但是,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带来了巨大的教育资源浪费,也是一个......

    2009年大学生就业政策最新解读

    2009年大学生就业政策最新解读 2009年1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9>3号,以下简称《通知》),要求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

    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其就业政策

    创先职称论文发表网 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其就业政策 摘要:就业仍然是当前社会环境下非常严肃的一个现实问题。从小到大一直上学大部分人的想法就是找一个好的工作。这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