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班级主题活动成为孩子成长的阶梯
让班级主题活动成为孩子成长的阶梯
——班主任工作一得
曾经听到有人开玩笑说:“班主任是这个世界上级别最小的„主任‟,但却是做事情最多的„主任‟。”是,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繁杂而琐碎,就如同那丝丝缕缕的千万条线都必须穿进一个针眼一般,要说的、要做的事情还真不少。为此,我也常常感叹事务之繁琐,时间之不够。不过话虽如此,但几年来的班主任工作也带给我不少乐趣和幸福。看到孩子们从不懂事的娃娃成长为全面优秀的小标兵,看到干净的教室、整齐的队伍、评比栏中的红花,看着缕缕阳光投射到“文明示范班”的班牌上,我的胸中总是被满足和自豪愉悦地充盈着。
由于我长期担任低年级的班主任工作,我发现在对待低年龄段的孩子上,无论是教育的理念思路还是教育的方式方法都应该更加具有艺术性和人文性。我觉得,单单是简单的说教那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条条框框式的大道理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实在是晦涩难懂,他们根本不爱听,也听不懂。低年级班主任的工作应该更加贴近孩子的生活实践和心灵,活泼、生动富有童趣的教学方式更能够让他们接受、理解。而且班中40多个孩子人人都有独特的个性,有的活泼,有的稳重,有的泼辣,有的腼腆。怎样才能让这些初进小学校园什么都不懂的孩子在各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呢?看来只有采用取一种适应低年级学生个性特点的方法,寻找一条激发学生兴趣爱好的途径,通过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枯燥的说教融入有趣生动的班级主题教育中去,相信如此,才能令学生有较大的进步!
一次,我接手了一个一年级的班级。我动了脑筋,花了心思,针对本班级学生的个性特点,设计了班级主题活动——《是最亮的那颗星》。在教室的墙面1上,我布置了八朵五颜六色的花朵,每朵花都有五个花瓣,每一个花瓣上都衬有一个小朋友的照片,花心是一个卡通形的星星,弯眉毛,翘然巴,十分可爱,和围绕在它周围的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脸在一起,为整个班级又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根据学生平日里在各方面,如学习、纪律、劳动、卫生、礼仪等方面的表现,在班级中设立了奖券机制,以上方面表现优秀的孩子均可得到奖券若干张,奖券累计到一定的数额可以到我这儿兑换银光闪闪的星星,把它贴在孩子们属于自己的那个花瓣上。星星共分为四等,用10张奖券可兑换一颗最小的三等星,20张奖券可兑换一个二等星,30张奖券可兑换一个一等星,如果能累计到40张奖券则可兑换到最大的,由两颗一等星组成的双星,如果哪个孩子有了什么突出的优良表现,还可以晋级直接得到星星,到了学期末,再根据花瓣上星星颗数的多少和体积的大小,评选出全班小朋友中最亮的那颗星——启明星。我想通过这个形象生动、学生兴趣浓厚的主题活动激起学生在各个方面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形成一个竞争意识浓厚、大家力争上游的优良班风,给后进生一份鼓励,给中等生一个奔头,给优等生一个更高的目标、让孩子们在这种你追我赶,勇往直前的活动中达到共同进步!
这个主题活动一推出,立即得到了全班小朋友的一致认可和推崇,是啊!谁不想在班级中力争上游,拔得头筹?又有谁不想成为老师和同学们心目中那颗最亮的启明星呢?孩子们个个摩拳擦掌,雄心勃勃,满脸兴奋的神情,都为成为启明星而不断地努力。的确,这个主题活动帮助了不少孩子,让他们逐渐改正了身上的缺点,找回自信,努力向前。
小邦是我们班的问题学生,开学第一天,他就将两脚翘在课桌上,斜着眼睛问我:“你叫什么名字?几岁啦?你凭什么当我的班主任?”开学后,他更是受本加厉,一个星期中有四天迟到,不遵守课堂纪律不说,还欺负其他同学。2老师在批评教育他时,他总是翻着白眼,捏紧拳头,口中叫嚷着:“我气死了,总有一天找你算帐。”对于这个思想上的后进生,我真是伤透了脑筋,我知道要转变小邦使其成为一个积极向上的孩子,应该是细心、耐心地教导而不是简单粗暴地惩罚。经过仔细地规察,我发现小邦对于他的花瓣中星星的多少和大小十分在意,我想,这可以成为转化小邦的一个突破口。于是,我找来小邦和他谈话,告诉他,我特意为他设计了两种不同于其他同学的星星,一枚叫做“准时星”,一枚叫做“表扬星”。如果小邦能在一周五天中准时到校不迟到,就可以得到一颗“准时星”,如果小邦在一周内每天为其他同学做一件好事,不欺负其他同学,一周内有五名同学到老师这儿表扬你,你就可以得到一个“表扬星”。“准时星”与“表扬星”大小如同二等星一般,制作精美,银光闪闪的表面上还有镭射图案。小邦一下子就被这两枚星给吸引住了,从他眼中闪烁的光芒,我知道他的心中也是激动万分,果然,在以后的日子里,小邦迟到的次数明显减少,也不像以前那样一直欺负小同学,相反,也有同学跑来告诉我:“小邦帮我捡掉下的铅笔盒,小邦帮我理图书角的书。”看着小邦点滴的进步,我的心中有着说不出的舒畅和喜悦,我知道,这二枚星星成了一根绳索,约束着小邦不再犯错;这二枚星星也成了一条鞭子,催促着小邦快马加鞭向前进!
小龙,是我班一个特别聪明、懂事的男孩。他的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因而比较重视对孩子智力的早期开发,所以,小龙刚入学不久,就显得比同龄孩子要成熟,又不乏聪慧、机灵。他上课时非常认真,发言积极,知识面相当广,处理事情也很细致,特别让全班小朋友佩服。可是,小龙的能干也养成了他骄傲自满,眼中无他人的不良习气。小龙在各方面的表现都不错,所以得到的星星也是又多又大,他常常指着自己的花瓣骄傲地对小朋友说:“瞧,给你们开3开眼界,除了我,谁也不可能当上那颗最亮的启明星!”而对小龙的骄傲自人,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学习成绩好固然重要,可思想上的进步则更为要紧。于是,我告诉小龙,要想成为启明星的话不单要学习好,纪律好,和同学问的友好相处也致关重要,如若不然,你就会成为天空中一颗孤独的星星,没人理睬,没人陪伴,骄傲自大会使你成为一个没有朋友的人,只有尽你的努力去帮助别人,带动同学共同进步,你才能成为一颗真正的启明星。听了我的话,小龙的脸红了,从此以后,我再也没听到小龙叫别人“开开眼界”的声音了,相反,却常常可以看见小龙帮助别人复习功课的身影,望着属于小龙的花瓣,那上面的星星又比以前耀眼了几分。
在一个班级里,除了有像小龙一样的优等生,像小邦一样的后进生以外,更多的就是那些容易成为“被遗忘的角落”的中等生,他们不声不响,默默无闻,既不像优等生那样事事走在前面,成为老师的重点培养对象;又不像后进生,处处给老师添麻烦,成为老师教育的重点,他们不惹人注意,缺乏竞争意识,满足于中游状态。小蕾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我想,这样的学生如再挖掘潜力,定能使她有很大的进步。我决定先有意识地多接近她,用爱去开启她的心扉,激起她的自尊、自信和自强,于是我总是在课间休息或中午休息时间有意无意地和她聊聊,渐渐地,我发现小蕾如果在一个没有人的环境中,她能眉飞色舞地将一个童话故事讲得生动有趣,反之则不然,针对这种情况,我问了小蕾一个问题:想成为最亮的那颗星,启明星吗?得到的答案是肯定的,我又说:“如果在周五的晨会课上,你能大大方方地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老师就奖励你一颗二等星,好吗?”只见小蕾涨红了脸,考虑了半天,想想一个二等星的诱惑实在很大,终于艰难地点了点头。周五很快就到了,晨会课上,小蕾站在讲台前,揉搓着双手,眼睛怯生生地望着我,我给了她一个鼓励的目光,小蕾终于开口了,一开始结结巴巴,可越说越顺,越说越精彩,一个故事讲完,我带头为小蕾送上了热烈的掌声,并亲自将一颗闪闪亮的二等星贴在了小蕾的花瓣里,望小蕾激动得想哭的神情,我仿佛看到:一只小鹰正用它还稍嫌稚嫩的翅膀,努力扑动着,正腾空而飞,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它必将飞得更快、更高、更远、更有自信!
其实,在班级中,像小邦一样的后进生,小龙一般的优等生以及如小蕾一样的中等生还有不少,我发现,他们经过“我是最亮的那颗星”主题教育,都有了或多或少的进步,腼腆的孩子敢于和别人用目光交流了,孤僻的孩子也和大家一起游戏欢笑了,冲动的孩子学会了遇事冷静,倔强的孩子明白了凡事不能死钻牛角尖,评比栏中的小红旗多了,上学退到的现象少了;互相帮助的场面多了,课间打闹的现象少了;自觉劳动的孩子多了,随手乱丢的纸屑少了。孩子们点滴的成长,让我喜上眉梢,乐在心头,愈发让我在心中立下了坚定的信念:要将这种生动活泼、丰富有趣的班级主题教育进行到底!
因此,在以后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又相继开展了多次类似于《是最亮的那颗星》的班级主题教育:《快!快!小白鸽要飞上天》的活动让孩子们用自己优秀的表现驾驭小白鸽直冲云霄;《我为果树添个果》的活动是让孩子们通过自己在各方面的“辛勤耕耘”,从而让自己的果树“硕果累累”;《让世界更美好》的活动让孩子们明白了只有力求上进才能用最美的七色花装扮属于自己的家园;《快乐小屋》的活动中那四所漂亮的小房子:“学习小屋”、“纪律小屋”、“劳动小屋”、“爱心小屋”是孩子们梦想的欢乐场所,不过要靠力争上游才能拿到“居住证”。前不久,举世瞩目的雅典奥运会成为孩子们口中津津乐道的话题,我及时抓住这一教育契机,开展了教育活动《奥运奖牌伴我成长》,那一条条五彩斑斓的跑道就如同孩子们成长的道路。他们可以将奥运冠军们为5了自己的理想奋力打拼,用金、银、铜牌证实自己在德、智、体、美、劳、诚、爱等方面的实力,为摘取橄榄枝花环而去拼搏努力。在以后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依然要继续以这种班级主题教育为教育的主阵地。下学期,我已计划开展名为《海底总动员》的教育活动:在教室的墙面上布置一个美丽的海底世界,用五颜六色的小贝壳激励孩子们在各方面你追我赶,达到共同进步!此外,我还认为,学校教育、班主任工作不应该是孤立的,而应该与家庭教育紧密联系,因此我设想,我要将这次的班级主题教育推广到每个孩子的家庭中去,让家长也来参与孩子的评比,感受班级中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班风,让家长和班主任共同携手,教育孩子全面进步。
教育是一门艺术,教师如想成为一名出色的艺术家,就必须用心去把握,用心去栽培,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全世界级别最小,但却是贡献最大,影响最广、最了不起的“主任”!
第二篇:让活动成为孩子成长的舞台
学科:德育
作者单位:集里街道长南路小学
作者姓名:张瑞平
联系电话:***
让活动成为孩子成长的舞台
-------记组织学生参加长沙3J营地心理素质拓展训练的体会
“挑战”两个字常在我们的心中荡漾,“关爱”两个字常在我们耳边回响, “感恩”两个字在我们生活中常常出现。但是,我们真的有那么关爱吗?在遇到困难时,我能挑战自己吗?我们懂得感恩吗?
今年上半年,我们学校组织学生到来到了风景秀丽的植物园3J营地参加为期两天的中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拓展培训活动。全班58人,除了两个请病假之外,其余的孩子都参加了这次活动。通过活动,同学们的团队协作精神有了明显提升,同时也端正了学习心态,提高了心理承受能力,让学生在健康快乐的培训中获得知识的同时,更懂得了怎样做人。也让我这个班主任明白了活动的确是孩子成长的舞台。
一、在活动中学会关爱他人
早晨6点,我班同学就分乘两辆大巴向长沙开去。当然,跟随我这个班主任的调皮的孩子较多。一路上,孩子们抑制不住自己的喜悦,说说笑笑。把自己带的好东西与同学分享。可能是有的孩子头天兴奋的一夜没睡好,来到星沙,熊远超就开始呕吐了,一股难闻的气味扑鼻而来。此时,我看见了他周围就有几个孩子捂着鼻子皱着眉头啦。我走过去询问熊远超舒服点没有,只见他脸色苍白,很难受的样子。我帮他涂点清凉油后,正当我想开口要其他同学跟他换一个窗口边的座位时,杨添福站起来,诚恳地跟我说:“老师,让我来照顾他吧!”我赞许地点点头。这可是经常捉弄别人的杨添福,他能够有这样的举动真是令我刮目相看。我对车上的同学说:“同学们,杨添福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懂得关爱他人,值得学习!”话刚说完,车上28个孩子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此时的杨添福腼腆地笑了笑。再回过头来看看刚才捂着鼻子的孩子,他们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也可能意识到自己刚才做得不对吧!接下来,杨添福无微不至地照顾着熊远超,一会儿帮他搽药,一会儿帮他拿呕吐的袋子,有时还帮他捶捶背。下车时,还不忘帮他把呕吐的袋子扔到垃圾桶。杨添福的行为感染了大家,一路上孩子争着来搀扶他。
两天的活动中,孩子们相互关心的影子经常出现在我的眼前。过水上铁索桥中,聂尔磊掉进水里,全身湿透了,同学们马上把自己带的衣服给她换;施小波在训练中脚扭伤了,几个男同学马上背起他到医务室上药……此外,在此次活动中的文艺晚会环节,同学们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展现了班级的风采,在放松身心的同时也丰富了同学们的业余生活,让同学们放飞心灵,懂得与他人分享的快乐。
一幕幕,无不让我感到欣慰。在活动中,孩子们懂得了关爱,学会了谦让,宽容与理解。
二、在活动中学会挑战自我水上铁索桥前,同学们正排着队伍等候活动的开始。一根铁索横跨在水面上,男孩子跃跃欲试,有几个孩子却畏畏缩缩。此时,个子最矮小的,并且心脏动过手术的易检走过来,轻轻地说:“老师,我怕,我不参加。”我拍拍他的肩膀,说:“这呀,难不倒你,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够战胜自己!”“等下老师就在你的对面迎接你的成功,有信心吗?”听了我的鼓励,他自信地排在队伍中。轮到他了,我和几个女孩子早早地站到对岸,大声说:“易检,你能行,相信自己,加油!”艰难地迈开了第一步,第二步后,他的速度越来越快了,终于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同学们热烈地为他鼓掌。易检的胜利过关,给了刚才害怕的几个女孩子莫大的信心,他们也克服了自己的心理障碍,成功地挑战了自己。
在攀岩活动中,前面的陡崖有50米高,让人望而生畏,走到下面,两腿直发抖。我对同学们说:“只要你有勇气攀上去,哪怕一米,你也胜利了!行吗?”同学们个个信心实足,大声说:“我能行!”轮到女孩子了,我心里暗暗地替他们捏了一把汗,轮到胡晶晶了,这可是最胆小的。她始终不肯向前迈一步。这时,寻慧芳走到她身边,轻轻地说:“晶晶,别害怕!”其他同学也走过来鼓励他要充分相信自己。有了同学的鼓励,她鼓足勇气,终于攀到5米处。让我出乎意料的是女孩子聂尔磊成功跨越第九级,超越了所有的男孩。在后面各种各样的拓展活动中,学生挑战了自我极限,锻炼出良好的心理素质,认识自身的潜能,增强自信和自身的胆量,克服心理上的障碍和惰性,磨练自己的毅力和意志力,锻炼身体的灵活性。
三、在活动中学会感恩社会
最后一个环节“学会感恩”,更让我感动。当我走进会场时,里面静极了。此时,《感恩的心》在馆内回荡,场内的孩子们闭上眼睛,双手合并,摆放在自己的胸前,心形的烛光在舞台上闪烁着,摇曳着。只听见辅导老师那一句句扣人心弦的话语,那一首首打动人心的音乐。会场始终一片安静。老师由汶川地震中的谭千秋老师在生死前把四个孩子紧紧地抱在胸前,最后自己牺牲,孩子得救了,再讲到一位年轻的妈妈为了孩子,在危险前面,把孩子高举头顶8个小时,被救时,手都僵了,她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一曲母爱之歌。最后回到我们的生活中,讲到了我们的爸爸妈妈,我们周围的老师,为了我们的成长,无怨地付出了多少,可你们又做了些什么呢?那一刻全场鸦雀无声,只听到默默的抽泣声。当我回过头来,看到的是一张张泪流满面的脸,孩子们低声地哭泣着。我被此景深深地感动着,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我不想安慰孩子们,我想:此时,无声胜有声,就让孩子尽情的挥洒泪水吧!也许辅导员的讲话触动了孩子们的心弦!我想:孩子们在心理可能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而深深地愧疚。没等我回过神来,只见孩子们直向我拥来,紧紧地抱住我,哭做一团,一声声“谢谢张老师”的话语在我耳边萦绕。还有的马上跑向另外一边,亲手泡来一杯热乎乎的茶水递给我。喝着孩子们的热茶,听着孩子们亲切的话语,我的心里暖活极了。
接下来,台上成了孩子们心里话交流的舞台。许多孩子依次走上台中,向同学,向老师,向家长告白:“我亲爱的父母,老师,千言万语不如一句----谢谢。谢谢你们,哺育我成长。谢谢你们,教导我知识。”“感恩的心,感谢有你......”“老师,谢谢你!“老师,我一定会改正自己的不足,努力学习,不辜负您对我的期望。”“老师,我错了。”“感谢爸爸妈妈对我的养育。”“爸爸妈妈,我永远爱你!”“车李洋,对不起,刚才我不该骂你,让我们和好吧!”这不是刚才在营地闹矛盾被教官批评的廖景鸿吗?“是啊!我们要学会感恩。我会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对待每一人。”……..此时的舞台成了孩子们心里话告白的场所,要说的话太多了,孩子们主动地排成一长队。一句简短的话,一声真诚的问候,一句真心的忏悔都是孩子发自肺腑之言,他们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学会了感恩社会,感谢爸妈,感谢老师,感谢同学,感谢一切关心过他的人。
谢谢你,3J营地,让孩子们知道关爱有多么重要。谢谢你,让孩子们明白干什么都要坚持。谢谢你,教孩子们学会怎样感恩......相信此次的拓展培训
活动会给同学们带来心灵上的洗礼,行为上的改变,快乐成长,走向美好明天!
第三篇:孩子成长的阶梯
关于幼小衔接的几点思索
江苏省建湖县中心幼儿园
吴晓霞 邮编:224700 联系电话:***
现代社会已进入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经济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人们不断地更新知识,任何一级的学校教育都已经不能保证人一生的充分发展,终身教育已成为社会和人们本身发展的需求。从终身教育的观点来看,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都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一个系统整体,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连续性要求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相衔接,正所谓的“幼小衔接”。泛指幼儿进入小学前家长、幼儿园、学校所要做的准备工作。
首先,作为家长,该准备些什么呢?
家长应该认识到——从幼儿园生活过渡到小学生活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由于儿童所处的客观环境、学习内容、作息时间、自理要求、师生关系等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家长要充分估计这些变化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哪些方面的影响,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措施。如:
一、激发孩子的入学愿望
一般说来,孩子到了六、七岁的年龄,心理和身体各个方面都基本上具备了接受小学教育的条件。他们开始羡慕小学生的生活,羡慕新书本、新书包、新铅笔盒,羡慕红领巾等。他们会对上学读书产生强烈的愿望,时时刻刻流露出要成为一名小学生的美好情怀。此时,家长要适时并故意用羡慕的口吻对孩子说:“XX长大了,真了不起,马上就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 让孩子产生当小学生的光荣感、自豪感。
二、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当今社会中独生子女占绝大部分,由于受到大人们的宠爱和溺爱,使他们形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而在幼儿园里,孩子过的是一种集体生活,整天都有老师跟班,生活上遇到困难,会及时得到老师的帮助。孩子进入小学后,过的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活,像系鞋带,上厕所,准备学习用品等问题,都得靠孩子自已去完成。孩子动作慢,能力差,势必会影响他的学习。因此家长们应谨记:从小就得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穿衣、洗脸、叠被、整理玩具、端饭、擦桌子、扫地等。孩子的自理能力强,相信他们入小学后一定会很快适应小学的生活。
三、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
别看孩子坐着不动,读书其实也是个“力气活”。上学后,孩子首先要面对的是作息时间的改变、生活节奏的加快:每天上午4节课、下午3~4节课,课间休息10分钟,午休时间短;且每项程序都有严格的时间规定;如果没有相应的身体素质,是无法适应这样的“高节奏”过程。因此作为家长可以利用暑期,带孩子进行游泳、晨跑、上下楼梯、跳绳等运动;还可带孩子去超市购物,让他体验在收银台前排队等待的滋味;这样做既可以增强孩子的体质,同时也是对孩子耐力的一种锻炼。
四、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 刚入小学的孩子开始几天,可能因好奇心强,上学特别积极,浑身是劲,可是没过多久,热情就冷淡了,特别想念幼儿园,不愿意上学。此时,做家长的千万不要置之不理,或者把孩子大骂一顿,而应该关心孩子,关注孩子的点滴变化,从心理上和思想上与孩子取得沟通,帮助孩子调整心态,调节生活规律。也可以带他去幼儿园看看,请教过他的幼儿园老师做做
思想工作。目的尽量帮助幼儿减少不适应的过程,使之较快、较顺利地过渡到小学生活。
其次,作为幼儿园和小学,该注意什么呢?
一、明确“幼小衔接”的目标任务
幼儿园“幼小衔接”的目标任务是: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奠定最初的素质基础,用科学的方法启迪和开发孩子的智力,培养孩子健康的体质、良好的习惯(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遵守规则的品质、不怕困难的精神等。教育的重点不在于知识的学习,而在于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性格的塑造。小学“幼小衔接”的目标任务是将幼儿园教育成果进一步延深、开展和深化,重点在于促进孩子在原有基础上向新的阶段发展。
二、遵循“幼小衔接”的规律原则 1.双向性原则
双向性是指小学和幼儿园相互衔接。幼小衔接不是简单的幼儿园向小学靠,也不是小学向幼儿园靠,而是双方都向孩子靠,强调的是让教育适应孩子的发展。
2.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是指衔接的内容要包括体、智、德、美各个方面。入学准备是全面素质的准备,包括身体、学习和社会性适应等方面。
3.渐进性原则
渐进性是指从孩子入园之初就开始逐步做衔接工作。因为孩子某方面的能力和习惯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衔接工作也不可能一朝一夕就可完成。所以要将孩子入学前应具备的各方面素质分解成不同层次、水平的教育目标,划分到不同年龄阶段的教育中去完成。从某种意义上说,衔接工作从孩子一入园就可以开始了。
三、重视“幼小衔接”的家长工作
“望子成龙 望女面凤”的心理导致了家长把幼儿园是否教小学所需的知识做为衡量其质量高低的标准。作为幼儿园千万不能为了迎合家长的心理,犯起“拔苗助长”的错误,如:幼儿教育“小学化”——在安排课程时,掺进了相当比例的应属小学一年级,甚至二年级的教学内容。这样做往往会事与愿违,让很多刚进入小学的孩子无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在上课时常常心神不定、注意力不集中,因为课堂上的许多知识他们都学过,学习兴趣大减。因此幼小双方都应充分重视做好家长工作,可采用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和向家长开放幼儿园和小学的活动等方式帮助家长学习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使家长和幼儿园以及小学同步对孩子进行衔接教育,保证衔接工作的顺利进行。
最后,作为大班和小学的老师,又该准备些什么呢?
就幼儿园大班老师而言,要做好如下准备工作:
一、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1.培养孩子规则意识,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责任感 3.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及时间观念
4.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教育,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5.培养孩子大胆与人交往的能力 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应从小事做起,要告诫孩子学会倾听,别人说话时,不能心不在焉;学会讲普通话,声音适度,口齿清楚,使对方能听懂自己要表达的意思。
6.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班老师应该主动从幼儿学习生活的细节上入手——如孩子遇到难题时怎么办?如何收拾玩具及学习用品?如何分碗筷、倒垃圾?同时,要让孩子学会准确表达自己的意见,能够妥善地解决同伴之间的矛盾。在活动中,特别是自由活动时,一定要尝试着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解决问题。
二、发展学习适应能力
幼儿入学后,学习成了其主要活动,以读、写、算为主导。但作为大班老师千万不能进入让孩子提早接受具体课本知识的误区,而应重视孩子进行认、读、算背后的智能发展,如:空间关系理解、观察比较、抽象符号操作等。另外还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体包括:
1.正确的坐写姿势
正确的坐写姿势包括三方面:①坐姿正确,做到“一直一正二平”,即身体直,头正,肩平,腿平。②执笔姿势正确,大拇指和食指夹住笔杆,其余三指托住,笔杆向后稍斜,靠在虎口处。③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手离笔尖一寸。
2.良好的读书习惯
老师引导孩子读书时要做到“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也就是边读,边看,边思考。3.基本的书写技巧
大班老师可在集体教学活动时,通过游戏和绘画等活动培养儿童写字所需要的基本功,如——熟悉田字格、四线格等,侧重做好孩子入小学的特殊准备。
作为一年级的老师,要做好如下的准备工作: 一.做好了解
首先要了解孩子在学前阶段究竟学习了那些知识?如汉语拼音是否学过?识字量如何?不同的教育理念孩子的发展是不同的,只有深入了解并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才算为自己的工作做好了第一步。
二.相互学习
教育是相通的。作为幼儿教师,她们身上有着永不枯竭的活力,更有着幼儿喜欢的教学游戏和教育经验。平时要和幼儿园的老师多作交流,向他们学习一些幼儿喜闻乐做的游戏,向他们学习幼儿心理学,向他们请教一些教育教学经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三.教材研究
这里的教材研究并不是局限于一年级教材,而是指幼儿园里孩子们学的教材也应该适当进行了解和研究。这样你才能知道在教育教学时该往哪里倾斜,重点应该是什么,孩子的培养方向也就明确了。比如由于早期阅读的开展,孩子在幼儿园时已经能够流利地准确地读一些文章,识字量也很大,那么一年级时就不需要把大量时间花费在孩子识字的重复工作上,应该注重写字,注重朗读技巧的提高和创造性文字的表达。
升入小学,是幼儿所要经历的人生第一个重要转折点,对成人和孩子都不是一件小事。我想:只要我们家园及小学三方面认真、科学地对待,并为孩子们做好充分的准备,我们的孩子一定会茁壮成长为最艳丽的花朵!
孩子成长的阶梯
江苏省建湖县中心幼儿园
吴晓霞 邮编:224700 联系电话:***
现代社会已进入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经济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人们不断地更新知识,任何一级的学校教育都已经不能保证人一生的充分发展,终身教育已成为社会和人们本身发展的需求。从终身教育的观点来看,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都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一个系统整体,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连续性要求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相衔接,正所谓的“幼小衔接”。泛指幼儿进入小学前家长、幼儿园、学校所要做的准备工作。
首先,作为家长,该准备些什么呢?
一、激发孩子的入学愿望
一般说来,孩子到了六、七岁的年龄,心理和身体各个方面都基本上具备了接受小学教育的条件。他们开始羡慕小学生的生活,羡慕新书本、新书包、新铅笔盒,羡慕红领巾等。他们会对上学读书产生强烈的愿望,时时刻刻流露出要成为一名小学生的美好情怀。
二、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当今社会中独生子女占绝大部分,由于受到大人们的宠爱和溺爱,使他们形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而在幼儿园里,孩子过的是一种集体生活,整天都有老师跟班,生活上遇到困难,会及时得到老师的帮助。孩子进入小学后,过的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活,像系鞋带,上厕所,准备学习用品等问题,都得靠孩子自已去完成。孩子动作慢,能力差,势必会影响他的学习。因此家长们应谨记:从小就得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穿衣、洗脸、叠被、整理玩具、端饭、擦桌子、扫地等。孩子的自理能力强,相信他们入小学后一定会很快适应小学的生活。
三、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 刚入小学的孩子开始几天,可能因好奇心强,上学特别积极,浑身是劲,可是没过多久,热情就冷淡了,特别想念幼儿园,不愿意上学。此时,做家长的千万不要置之不理,或者把孩子大骂一顿,而应该关心孩子,关注孩子的点滴变化,从心理上和思想上与孩子取得沟通,帮助孩子调整心态,调节生活规律。也可以带他去幼儿园看看,请教过他的幼儿园老师做做思想工作。目的尽量帮助幼儿减少不适应的过程,使之较快、较顺利地过渡到小学生活。
其次,作为幼儿园和小学,该注意什么呢?
一、明确“幼小衔接”的目标任务
幼儿园“幼小衔接”的目标任务是: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奠定最初的素质基础,用科学的方法启迪和开发孩子的智力,培养孩子健康的体质、良好的习惯(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遵守规则的品质、不怕困难的精神等。教育的重点不在于知识的学习,而在于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性格的塑造。小学“幼小衔接”的目标任务是将幼儿园教育成果进一步延深、开展和深化,重点在于促进孩子在原有基础上向新的阶段发展。
二、遵循“幼小衔接”的规律原则 1.双向性原则
双向性是指小学和幼儿园相互衔接。幼小衔接不是简单的幼儿园向小学靠,也不是小学向幼儿园靠,而是双方都向孩子靠,强调的是让教育适应孩子的发展。
2.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是指衔接的内容要包括体、智、德、美各个方面。入学准备是全面素质的准备,包括身体、学习和社会性适应等方面。
3.渐进性原则
渐进性是指从孩子入园之初就开始逐步做衔接工作。因为孩子某方面的能力和习惯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衔接工作也不可能一朝一夕就可完成。所以要将孩子入学前应具备的各方面素质分解成不同层次、水平的教育目标,划分到不同年龄阶段的教育中去完成。从某种意义上说,衔接工作从孩子一入园就可以开始了。
三、重视“幼小衔接”的家长工作
“望子成龙 望女面凤”的心理导致了家长把幼儿园是否教小学所需的知识做为衡量其质量高低的标准。作为幼儿园千万不能为了迎合家长的心理,犯起“拔苗助长”的错误,如:幼儿教育“小学化”——在安排课程时,掺进了相当比例的应属小学一年级,甚至二年级的教学内容。这样做往往会事与愿违,让很多刚进入小学的孩子无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在上课时常常心神不定、注意力不集中,因为课堂上的许多知识他们都学过,学习兴趣大减。因此幼小双方都应充分重视做好家长工作,可采用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和向家长开放幼儿园和小学的活动等方式帮助家长学习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使家长和幼儿园以及小学同步对孩子进行衔接教育,保证衔接工作的顺利进行。
最后,作为大班和小学的老师,又该准备些什么呢?
幼儿入学后,学习成了其主要活动,以读、写、算为主导。但作为大班老师千万不能进入让孩子提早接受具体课本知识的误区,而应重视孩子进行认、读、算背后的智能发展,如:空间关系理解、观察比较、抽象符号操作等。另外还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升入小学,是幼儿所要经历的人生第一个重要转折点,对成人和孩子都不是一件小事。我想:只要我们家园及小学三方面认真、科学地对待,并为孩子们做好充分的准备,我们的孩子一定会茁壮成长为最艳丽的花朵!
第四篇:让案例分析成为幼儿教师自我成长的阶梯
让案例分析成为幼儿教师自我成长的阶梯
发表人:刘振民
(表达语法:意义—差距—对策)
开封市基础教育教研室刘振民
在教师的职业生涯中,案例性经验的积累和反思提升是其职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其中,案例是反思的基础和依据,反思是将案例中人的行为及其策略进行理论分析的关键。案例经由分析形成了包含行动策略知识的案例经验、并和相关的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相关的理论得以活化、内化、情景化、具体化,进而形成指导以后工作的策略。在此,案例的分析和反思是理论经验化和经验理论化的桥梁。同时,案例的分析和反思也为教师间的思想沟通、经验交流和分享提供了共同经验背景,增强了相互学习、交流、讨论的针对性,使集体中的教师成长呈现出更高的效率。为此,案例写作、研究和讨论正作为幼儿园园本培训的手段,日益引起大家的关注。
然而,幼教界对案例的巨大的热情,并不能自然而然的带来预期的良好效果。目前幼儿园对案例的应用水平大体上还处于探索和试误阶段,由于缺乏相关的、有针对性的指导,案例选择、分析、写作进展缓慢,问题颇多,具体表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选择案例带有太多的顾虑,以至于现有的案例中成功的案例多,失败的案例少。一些教师唯恐选择了失败的或反映问题的案例对自己、对幼儿园会有不利的影响。事实上越是有问题的案例,越能激发大家的思考,越有深入分析的价值,越有利于教师反
思隐含在行为背后的理念问题。
2、分析案例的问题更多。其一是思维方法单一。分析中采用单一归因的多,多方面分析的少,结合背景、当时情景分析的少。归纳的原因往往比较肤浅、片面、绝对化。而案例分析要求学会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质疑、辩驳。其二是缺乏和理论的相互观照。就事论事、罗列事实的多,凭经验分析想当然的多,结合理论分析的少。尤
其不能结合相关的理论和理念冲突展开反思和研讨,不能将案例中问题提升为普遍的、概括的认识。其三是元认知策略存在问题。分析中采用非此即彼的二分法多,采用多元分析、注重行动的情景适宜性分析少,尤其不能结合变化的情景考虑当事人行为的情景适宜性及其行动的迁移价值。其四是过分以来权威和后果。往往认为失败的案例中的行为一无是处,成功案例中行为完美无缺。使得对失败案例的分析中检讨态度的多,研究问题解决策略的少;对于成功的案例则倾向于摆功劳、摆苦劳。这种“失败了就拉客观,成功了就找经验”的做法对深入分析案例十分不利。况且,对成功或失败的判断往往依赖于领导、专家的拍板定论,没有教师自己的独立地思考和深入分析。
3、对于案例的写作,往往领导有要求,教师无热情。有的幼儿园甚至将其确定为考评教师的一项制度,量化成分数,与奖励挂钩。这种强制性的措施使得许多教师将案例的写作当成一项例行工作,应付了事。以至于教师没有真情实感和切身经历也不得不完成任务,结果是编出来的案例多,写真实经历的案例少,没有可操作性、更没有分
析的价值。
4、在案例使用上,某些幼儿园的领导往往急功近利,想通过案例窥视教师思想的动态,揣度教师的心理变化。这种现象往往使教师写作案例时顾虑重重,不敢说真话。有的教师也将案例作为自我表白的手段,自我标榜的多,深挖问题的少。事实上,幼儿园领导更应该通过案例帮助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帮助教师将理论和经验转化为理念和实际的行动,同时改变单写改改批批了事的状况,选择有价值的案例供大家集体
使用、交流分享,帮助教师及教师集体获得职业成长。
以上这些情况表明,幼儿园的领导、教师在选择、分析、写作、运用案例方面还需要
切实的、有针对性的指导。
1、如何选择案例
案例是关于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是一个具体的、完整的教育事件,有情节、有冲突;
有特定的教育背景,如时间、地点和其他相应的背景资料等;尤其要反映幼儿教育工作复杂性,涉及到实际情境中的一项决策困惑或其他疑难问题,揭示人物的内心冲突,如态度、动机、需要等。因此,案例要以真实的教育和生活事件为基础,是教师实际经历过的,有足够的、反映案例中的组织、情景、人员的相关信息,有深刻的内心体验,及时新鲜。富有启发性。同时具有引起反思、争论的价值。教师可以在写作是有所加工,但目的是使之更能反映教育者面临的两难境地,以提高讨论和交流的启发性,引发深层次的思考。
2、如何写作案例
案例写作有一定的格式要求,初学者宜采用条列式的案例写作方式,条列式案例分为:
背景、事件、分析、评价四个部分,分别要求如下:
背景与事件:要全面、翔实。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尤其是真实情景中的关键因素不可遗漏,特别要突出情境中的要素间的冲突——人物间的冲突、行为与结果的冲突、决策中的困境和困惑。对行动的陈述要反映幼儿教育工作复杂性,揭示人物的内
心世界,如态度、动机、需要等。
分析与评价:案例分析是案例写作中的关键部分,要注意由案例透视理念的冲突与变化,透视深藏于行为背后的、乃至潜意识中的理念是什么。分析要注意条理清晰、将行为的意图和结果以及当时的情景反覆比照,联系相关理论、进行客观、深入的分析,在反思提升经验。分析中要注重问题解决策略的情景适宜性和合理性。
3、如何分析和评价案例
分析和评价是运用案例方法的关键,是教师开展行动研究的有力武器,也是教师成长的必经阶梯。教师在分析案例时,必须将自己置身于案例发生的情景之中,设身除地地参与案例中的角色冲突、心理冲突、经验冲突、理念冲突,这样,案例的意义才能
充分地显现出来,否则,案例分析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其一,注重反思行为背后的动机、理念、问题解决的策略乃至元认知方式(我当时是如何考虑问题的、我为什么会这样考虑问题)。人的行为受到动机的支配,受到个人的经验、理论、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和外界相关条件的制约,其中经历—经验—理念背景,是其行为的内在原因。因而反思行为后面的理念支撑、甚至无意识行为的发生背景正是在寻找行为动机、行为意图、行为策略选择的依据的深层次原因。而其中冲突的发现、揭示和解决,可以促进教师思想和理念的提升,使相关的理论结合具体的情景得到诠释,并使教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达到在新的教育理念下的共
识,为新的教育理念向教师的具体行为的转化奠定了基础。
其二、案例的分析要遵循一定的思路展开,常见的方法和程序有以下几个问题组成:案例反应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哪一个问题最为迫切?哪一个问题有最为关键?案例中的当事人应该去做些什么?什么时候做?如何做?为什么你这样认为?案例的当事人实际上做了些什么?产生了什么后果?有什么影响?幼儿园的其他人员(如幼儿、家长、社区领导和群众等)如何看待这样的事情?为什么你认为他们会这样看待?案例中的情形是如何形成的?哪些因素影响着这一情形?我们做些什么才能改变这一情
形,是面临的困境得到解决?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学到些什么?
在分析案例时,找出案例中反映的核心问题、关键问题,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至关重要的,这是进一步分析的依托,这一步做不好,以后的分析就难以达到好的效果。其
三、改变、提升元认知方式。果断的放弃是非两分、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思考,对多种行为策略的比较和选择要时刻参照案例发生的情景,注意反思行为及行为策略的情景适宜性,不要脱离具体情景绝对化的判断行为的优劣。这是因为:从理念向行为的转化过程受到许多不确定性的制约,行为不到位、预期的行为结果没有出现,问题出在哪里?在相关的各个因素中那个是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或充分必要条件,相关的因素之间哪些关系是因果关系、相关关系、共变关系或虚无
关系的判断都与当时的情景密切相关。对失败的、反映问题比较多的案例更要注重分
析行动及策略失当的根源,找出避免失败走出困境的对策。
其四、采用个人反思和集体反思相结合的方法,幼儿园应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教师开展案例讨论和交流,精选典型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案例,以集体会诊的方法进行深入
分析。同时要指导教师的分析案例,解决具体问题,达到共同提高的效果。
以上仅仅是运用案例的技术问题,但调动教师参与反思的积极性更为重要。组织教师运用案例开展研究,要注意营造良好的氛围,指导教师反思的方法和程序活动,通过分析务必使教师在反思中获得成长感、效能感。不断提高和保持教师运用案例和案例分析方法自主性、自信心,提高教师在分析案例中的同理心、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缩短理论和实际的差距,有助于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形成解决问题的多个预案。最
终掌握反思技术和分析方法。养成反思的能力和习惯。
第五篇:让阅读成为孩子成长的伴侣
让“阅读”打开我们的心灵之窗
大街小学四(3)班张怡玥指导老师:李任琼
同学们,你们经常读课外书吗?你读过那些课外书呢?有什么收获呢?你有看课外书的习惯吗?那就听我先说一说阅读课外书的优点吧!
首先,阅读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课外书是知识的精髓,我们可以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翱翔,吸收语文知识给我们带来的精神享受。一个多读书的人,其视野必然开阔,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着。也就是说,多读书,不仅能使人变得视野开阔,知识丰富,而且还能使人具有远大的理想,执着的追求。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也说过,他学习语文,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的确如此,我们从各种课外书中可以获取丰富的知识,通过阅读,我们可以跨越时空,了解古今中外的事情。我们还可以通过阅读和各种名人对话。
其次,多读课外书还能提高你的作文能力。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以这样说,凡是作文写得好的同学,都是喜欢课外阅读的,因为我们可以从课外书中学到一些好词佳句,可以学到一些写作的方法,可以积累一些写作的素材。等到我们写作时才能文思如泉,下笔如神。
再次,阅读能让我们快乐,增加我们主动学习的兴趣。一旦把学习目标结合进来,阅读就成为我们主动选择的学习,书中的道理就是启发我们心智的钥匙。并让我们从中收获学习的动力,丰富我们自己的业余时间,成为一种精神上的追求。
当然,读课外书的好处还有好多,我想喜欢课外阅读的同学都能深切地体会到。或许大家要说,课外书有谁不会读呢?在这里,我要向大家提几点建议呦:
1、看课外书不要老是看一种书,各种书都要看。老看一种书只能得到一方面的知识,其他方面的知识就得不到了,所以我们要看各种对青少年儿童有益的书籍。
2、读书要学会做读书笔记。“不动笔墨不看书”,我们在读书的时候,要学会“动笔墨”。我建议每个同学都准备一本读书笔记本,将一些好词、佳句,一些精彩的段落,一些读书的心得体会记下来,经常的去读一读,背一背。这样,时间长了,你就能积累好多的东西,对于提高你的写作水平是大有好处的。
3、要学会略读和精读。略读,就是大概地看,一目十行的看。精读,就是,细细地读,慢慢地品味。这是两种不同的读书方法。对于一些精彩的地方,我们要精读,而有些写得不是很精彩的地方,我们只要用略读即可。
4、课外阅读贵在坚持。建议每学期看1~2本。
同学们,听了我的唠叨,你有收获吗?你做好让“阅读”打开我们的心灵之窗了吗?让我们准备好,从今天就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