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培养住宿生自律能力,促进宿舍文化建设
培养住宿生自律能力,促进宿舍文化建设
【分类号】G647.4
宿舍文化是指依附于宿舍这个载体来反映和传播的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它既包括校园文化中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也包括师生的价值观念、群体心态、校园舆论等等。它以宿舍成员共同的价值观为核心,由涉及宿舍生活的各方面的价值准则、群体意识、行为规范、公共行为和学习生活习惯所组成,是由宿舍成员共同建立和长期形成的、潜移默化的氛围和影响力。
我校是我市唯一的一所九年一贯制朝鲜族学校,很多来自农
村的学生需住校学习。如何使行为规范成为住宿生的自觉行为,培养住宿生的自律能力,是学校宿舍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工作之一。那么,什么叫自律呢?所谓自律,就是针对自身的情况,以一定的标准和行为规范指导自己的言行,严格要求自己和约束自己。
目前我校住宿生中有些学生从小养成了不良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差,纪律意识差,生活自理能力差,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约束能力差等等。幼儿园和小学、中学正是一个人养成习惯的关键时期。为了确保全校住宿生有一个清洁、安静、安全、文明、有序的学习生活环境,必须培养住宿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引导住宿生逐步由“他律”走向“自律”。
一、激发学生的“自律”情感。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教育的规律来看,也只有实行“自律”教育,培养起学生的自律能力,才能激发起学生的主体情感,使学生成为品格高尚、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所以,每当开学初我就带领住宿生详细学习《住宿生管理制度》、《住宿生卫生习惯要求》和《宿舍作息制度》等有关宿舍管理的制度内容,并根据这些内容让学生充分讨论、举例说明“我们为什么要做到这些?”“做到这些会给自己和他人的宿舍生活带来什么好处?相反如果做不到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什么样的坏处?”学生是自己的主人,具有强烈的主体意识,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意识到“吾之所为”是为“吾之发展”,从而使学生形成发自内心的、自觉的情感和行为,形成自律意识,激发起“自律”的情感,甚至不光自己要遵守这些纪律,同时在必要时还要制止违纪行为,带动其他同学共同自律。
二、引导学生从“他律”转化为“自律”。
宿舍管理是寄宿制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将宿舍管理停留在单一的“管”的层面上进行思考,而更多地要在“导”的层面上下功夫。只有走近学生,服务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由他律变自律,真正体现德育本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一是要注重老师的言传身教,动之以情,晓之以情,循循善诱;全面引导住宿生从打扫寝室的卫生、整理被褥、物品摆放等小事做起,自己能做的事情决不让别人替代,摆脱依赖,逐渐走向生活自立。
二是以高年级带动低年级的帮带形式,使低年级的学生在生活自理方面不仅逐步树立自信心,还使低年级的学生很快的融入集体,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和关心,逐渐形成自我管理的习惯;还建立了住宿生之间互帮互助、相互鼓励的良好的关系,逐渐地
提高了自觉性和生活自理能力。
三是充分发挥寝室长的作用,使他们能够带动自己寝室的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讲究卫生、遵守纪律,提高自律能力。作为老师要及时地掌握每个寝室的情况,适当的进行引导,让学生明白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自己懂得根据纪律来约束自己,管理自己,达到自觉遵守宿舍纪律,逐步提高自律能力,提升文明行为,促进宿舍文化建设。
三、适时表扬、鼓励,提升自律意识。
对学生来说适时的表扬和肯定或鼓励是自觉提高自律能力的推进剂。所以每天都把表现好的学生报到全校值周评比当中给予适当的加分,并及时写在表扬栏上进行表扬。其次,把住宿生的表现及时与班主任进行交流,使班主任在班会也能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充分发挥了他们在宿舍的榜样推动作用。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
学生中树立榜样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典范,是行为规范化的模式。小学生的一个心理特点就是模仿性强。他们可塑性强,用正面的典型给他们做榜样,就可以激励他们向积极的方向去努力,如:每月评选的“优秀寝室生”、“卫生小明星”、“纪律小明星”、“进步之星”等方面的学生榜样,对学生具有更大的说服力,更强的感染力,对学生形成良好自我管理起到促进作用。多给孩子树立身边的榜样,挖掘每个孩子身上的优点及时树立典型,孩子们都有争强好胜心理,就会不由自主地以他们为标准要求自己,养成严格遵守纪律的习惯。榜样还有矫正作用,它像一面镜子,可以使学生经常对照检查,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因此,表扬先进,树立榜样,对全面带动其他住宿生的积极性和提升学生们和自律意识、自律能力的养成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从而促进宿舍文化建设及校园文化建设。
四、自我修正,提高自律能力。
学生自律的形成是一个从他律向自律渐进转化的过程,科学的教育指导是这种转化的重要途径。因此,要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自律品质,必须发展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分析、自我检查、自我反思、自我评价等自我强化手段,以实现自我调控,从而形成自律品质。
如:男生的自律能力不是很好,过一段时间就会出现松散的现象;低年级的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坚持性与持久性较差等。如果我们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分析、自我检查,自我反思、找出不足的地方,制定切实可行的自我修正措施,效果就会事半功倍。所以,每月评选出的优秀学生和落后的学生都要进行自我分析、自我检查、自我反思等自我强化手段,挖掘的优点继续发扬,不足点则要制定合理可行的措施进行自我修正。因此老师应该经常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分析,学生就能学会“自省”、从而“自控”、“自律”,提高文明行为,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
总之,一个人良好素养的形成是一个持续、渐进、积累的过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学生进行自律性养成教育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奋斗过程,需要做出长期艰苦的努力,决非一朝一夕之功。对于学校教育而言,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最终是促进整个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
第二篇:培养小学生自律能力
培养小学生自律能力
梨园小学:江宇
如今,全面推行均衡教育素质教育,在小学阶段应试教育基本被取缔,学生们,能够较轻松地学习,综合能力也得到提高。同时学生及家长已没有了考试升学的压力,部分孩子对待学习开始松懈,连该掌握的基础知识也拒绝,该完成的作业不做,该听的课不听,真担心进入中学后该何去何从?所以我认为无论是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还是在思想品德修养中,都要求小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律能力。那么,什么是自律呢?自律:是指自我约束。与他律(指接受他人约束)相对。所谓“律”,即约束之意也。约束,今人又常称“监督”。因此,自律,也可以说就是同体即自我的检查监督;他律,就是异体,即接受他人的检查和监督。自律能力是在小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既是一种教育的结果,又是小学生进一步学习、发展和接受教育的重要条件。因此,采取各种措施,培养小学生的自律能力是小学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一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培养小学生的自律能力。
1.通过课堂培养小学生的自律能力
儿童入学后,面临着全新的世界,新的生活环境、新的学习科目和要求、新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等。同时,与幼儿园相比较,小学对儿童提出了更多的约束,要求儿童遵守《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及各具特色的校规等。
如要求儿童按时到校、专心听讲、认真做作业、发言要举手、上课时不讲小话、不搞小动作等。上述这些外部的要求和影响属于“他律”的范畴,而这正是小学生自律能力形成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当这些外部的影响和要求被学生所接受,并转化为其内部的道德需要,形成某种道德信念且表现在一定的行为中的时候,在学生身上才开始形成自律的能力。这就是说,培养小学生的自律能力首先必须通过并利用“他律”来进行。他律是基础手段,而自律是结果、是目的。对小学生进行他律的目的是为了使他们能够自律,是为了使他律转化为自律。而对于小学生来讲,由于其在校的时间主要是在课堂中度过,并且无论他们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还是养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等都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教育和影响来完成的。因此,小学生自律能力的培养也应该通过课堂教学中的他律因素来进行。这里的关键是要求教师有效地利用各种课堂常规和课堂纪律来培养小学生的自制力,从而发展其自律能力。
2.掌握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水平。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处于学前期和学龄初期的儿童蕴藏着巨大的潜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能动性,但由于受其身心各方面品质发展水平的局限,这个时期的小学生还缺乏约束自己的能力,其道德思维和道德评价能力也较低。因此,在这一时期他们无论在道德认识的提高、道德情感的陶冶、道德意志的锻炼,还是在道德行为的养成上都主要是在教师、家长和社会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下实现的,他们的行为也往往需要教师和家长的约束和指导,即儿童主要是通过他律来接受教育的。随着小学生年龄的增长及身心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他们的自我意识逐渐形成,主体意识也日益觉醒,有一种逐渐摆脱教师和家长的约束而趋于自主自力的倾向。道德思维和道德评价能力开始形成和发展,这为小学生自律能力的产生奠定了客观的基础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到小学生自律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受其年龄特征制约的。虽然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相对稳定,但它却是我们提出教育措施和方法的依据。因此,如何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水平,提出适当的教育策略就成为培养小学生自律能力的关键。
3.通过教师的榜样示范培养小学生的自律能力。教师的社会角色的心理特征是复杂多样的,他既是父母的代理者、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纪律的监督者、集体的组织者,又是学生的朋友和知己、心理健康的维护者,而且在小学生心目中,教师更是自己的榜样。加之,小学生身心发展的未成熟性和依赖性及其强烈的向师性,决定了教师在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中的巨大示范作用。教师总是作为一个榜样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而学生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有意无意地学习和模仿着教师的一言一行。如果一名教师具有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等优秀品质,无疑有助于学生相应品质的培养。正如一名外国著名教育家所说的,思想只能通过思想来培养,品德也只能通过品德来培养,“正如没有人能把自己所没有的东西给予别人一样,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也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因此,要培养小学生的自律能力,首先要求教师严于律己。通过教师的榜样影响学生并形成他们的自律能力是培养小学生自律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4.通过锻炼儿童的意志,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儿童自律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受其年龄特征制约的,其中儿童意志品质的发展与自律能力的形成有直接关系。这两种心理品质有诸多相同的成分。如他们都有明确的目的性,都是在一定的行动中表现出来的,并且都与克服一定的困难相联系。具体讲,儿童意志的锻炼和培养是形成他们自律能力的基础。通过锻炼意志品质,使他们养成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自制力),而自制力是自律能力内部构成要素的核心,这样儿童自律能力才能够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因此,通过小学生意志的锻炼来培养其自律能力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下面几方面锻炼和培养小学生的意志品质:①教育小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②培养小学生自觉遵守纪律和生活制度的习惯;③从平时学习、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事着手,培养其意志;④要有意识地使小学生在困难的环境中得到锻炼。
5.启发小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自律能力从本质上讲,是个体出乎内心意愿的一种行为。从学生自律能力形成过程的心理机制来看,它经历了下面四个阶段:①外部的影响和要求(他律);②有选择性地接受外部的影响,并把这些外部影响和要求转化为自身内部的道德需要;③在内部道德需要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道德信念;④学生根据已确立的道德信念对自己的行为加以调节和控制,即在行动中表现出一定的道德自律能力。
在上述四个阶段中都贯穿着学生内部的主观能动性。因此,要培养小学生的自律能力,最关键的就是要启发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让学生自己来审视自己、支配自己、约束自己,并以此来调节、控制和支配自己的行为。惟有如此,小学生才能由他律转化为自律,小学生的自律能力才能形成和发展起来。
第三篇: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律能力[范文模版]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律能力
自律能力是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既是一种教育的结果,又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发展和接受教育的重要条件。培养小学生的自律能力是小学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以下是我对小学生自律教育的一点认识:
一、教师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一份子,积极参与班集体活动,以身作则,身先士范,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率先做到。如要求学生不迟到,教师首先在上课铃响之前进教室,要求学生每天按时完成作业,教师也要当天批改作业并发到学生的手中,不得隔日。要求学生不随地丢垃圾,那教师就要自己先做到,等等。常言说得好,身教胜于言教。学生的自律性会在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逐步增强。“润物细无声”是最好的教育,也是学生最愿意接受的教育。
二、开展实践活动,进行自律教育
通过开展具体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纪律的重要,从而发自内心地渴望自己具有较强的自律能力。比如:结合课堂教学,我经常开展“比比谁课堂纪律好”“看看谁听讲最认真”的活动,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评比,选出表现优秀的同学,在班会时予以表扬。在常规管理中,我班多次开展“谁的作业最整齐”“谁的座位最干净”等活动,随时提醒学生,教育学生约束自己的行为,养成好习惯。在教室后面的学习园地中我专门留出一块“积分排行榜”,全班同学榜上有名,按组排列,哪个同学在纪律方面表现好了,每次可以得一颗星。每周在班会时间进行总结,对表现好的同学予以表扬。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自律能力就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三、我十分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
通过日常行为习惯的教育,让学生明确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行为是错的,养成自觉自控行为的习惯。如有些学生写完作业总是忘记带,一般情况是因为写完作业后没有整理自己东西的习惯,或者是写完后随便一丢,第二天上学匆忙就把作业忘了,针对这种情况,我建议同学放学回家后先把作业写完,放在书包里,让后再出去玩耍,这样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
总而言之,要培养小学生的自律能力,最关键的就是要启发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让学生自己来审视自己、支配自己、约束自己,并以此来调节、控制和支配自己的行为。惟有如此,学生才能由他律转化为自律,学生的自律能力才能形成和发展起来。
第四篇: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自律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自律能力
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美丽的樱花城市武汉生病了,全国人民的生活进入了几乎前所未有的非正常状态。除夕夜,没有了往年的鞭炮齐鸣、烟花满天,没有了走亲访友、请客送礼。自律,让全国14亿人民自觉在家抗“疫”。疫情也导致2020年春季开学一延再延,但学生的学习不能停,“停课不停学”出现了,科技给予了新的学习方法——上网课,但是没了老师面对面的教学,没有的同学的相互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甚至有些学生还没有家长的监督,学生会做到认真听课、完成作业吗?我很庆幸我班有部分学生能坚持每天上课、每天交作业。但我更担心另一部分不听课,不交作业的学生,他们没有自律、没有自我学习能力、没有自我控制能力。怎样才能让这部分学生培养成良好的自律能力?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
一、教师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周恩来自制纸镜子,让自己每日记住行必端,言必正,色彩宜和宜静宜庄。周总理对自己的高要求使人望尘莫及而周总理这种自律的精神则是更加令人敬佩。我是一名人民教师也是一个妈妈,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率先做到。如要求学生不迟到,教师首先在上课铃响之前进教室,要求学生每天按时完成作业,教师也要当天批改作业并发到学生的手中,不得隔日。要求学生不随地丢垃圾,那教师就要自己先做到,等等。所以我要时刻提醒自己要做到自律,自律就如一面镜子,时刻让自己清醒,时刻让自己注意自己的行为,它反映出自己的不足并配合改正,它犹如土壤一般,滋养自己,使人生这棵大树枝繁叶茂,也使自己迅速进步,直奔成功的终点。
二、制定计划、自我约束
自律是指一个人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而且还能克制做其他事情的欲望和冲动。可以要求学生为自己制定一个可执行的阶段性计划(因为我班是一年级学生,所以我会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帮助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首先,把任务分解成若干子任务,从易到难,先完成较易的子任务,再完成更难的子任务,各个击破。其次,将子任务根据重要程度进行主次排序,先主后次依次完成任务。最后,已完成的任务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标记(如小红旗),及时进行自我激励。比如:我班的陈甫桢同学,他家情况比较特殊,是农村贫困户,母亲残疾父亲常年不在家。造成他性格比较孤僻,学习没有动力。首先,我会和他进行一次深入的交谈沟通,建立他的自信心,激发他的学习动力,再与他一起为他自己制定一个阶段性计划。在课余的某段时间补习最基础的拼音字母认识,当他坚持一天奖励他一颗小星星,一段时间后再检查学习情况。已全部认知再规定他在课余的某时间段学习拼音的拼读,再检查……坚持了一个学期,他的功课确实进步了不少,网课期间也能每天交作业给我批改。
三、制定规章、他律转化自律
皮亚杰的认知理论认为儿童在十岁之前属于他律,低年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低。我根据学生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具体的学习行为训练。如在训练学生上课发言举手时,告诉学生为什么上课发言要先举手,再进行示范练习,要求人人掌握规范的举手姿势,举左手,不要碰撞桌子发出响声,并且阐明举左手的宜处,即不影响上课记笔记。同时讲明发言的体态及声音的高低,是对老师的尊敬,同时也是对同学的一种礼貌。还有写作也业时,不要把铅笔用嘴咬铅笔等。他律是基础、是手段,而自律是结果、是目的。对小学生进行他律的目的是为了使他们能够自律,是为了使他律转化为自律。而对于小学生来讲,由于其在校的时间主要是在课堂中度过,并且无论他们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还是养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等都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教育和影响来完成的。因此,中小学生自律能力的培养也应该通过课堂教学中的他律因素来进行。这里的关键是要求教师有效地利用各种课堂常规和课堂纪律来培养小学生的自制力,从而发展其自律能力。
四、注重家庭教育、自律在生活中形成洛克《白板说》认为人的个体生来没有抄内在或与生俱来的心智,也即是一块白板,所有的知识都是逐渐从他们的感官和经验而来。但现在的孩子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过的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他们普遍不会做家务,不关心父母的疾苦,以“自我”为中心,习惯于把责任都推给他人,另一方面家长相对更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忽略了品质方面的培养。为了让学生做到家里学校一个样,一方面,我积极与家长沟通,征得家长的配合给孩子制定一些家庭约定。当然这个约定要有奖有惩,当孩子按时完成作业,帮家长做了某些家务时,家长给与一定的奖励,以此激励孩子的自信心。反正给与适当惩戒,让他明白有些事必须要按时完成,否则就会造成相应的不良后果。使学生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习惯中形成良好的自律能力。
总之,小学生自律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做到循序渐进,小学生自律能力的培养,最关键的就是要启发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让学生自己来审视自己、支配自己、约束自己,并以此来调节、控制和支配自己的行为。能够不断调节与控制自身的行为,通过自律能力的提升,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第五篇:增强自律能力 培养健康人格
增强自律能力 培养健康人格
七年级十二班 窦珺
活动目的:增强自律能力 培养健康人格 活动准备:
1、学生自己对照《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发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2、学生搜集不良的行为及不健康的人格例子。活动过程:
一、周恩来的修养要则
(一)、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
(二)、努力工作,要有计划,有重点,有条理。
(三)、习作合一,要注意时间、空间和条件,使之配合适当,要注意检讨和整理,要有发现和创造。
(四)、要与自己的他人的一切不正确的思想意识作原则上坚决斗争。
(五)、适当的发扬自己的长处,具体的纠正自己的短处。
(六)、永远不与群众隔离,向群众学习,并帮助他们。过集体生活,注意调研,遵守纪律。
(七)、健全自己身体,保持合理的规律生活,是自我修养的物质基础。
在延安整风时,他严格地审查了自己全部历史,检查了在以往革命道路上的某些失误,认真地进行了批评和自我批评。
建国后,他身居高位,热然不放松对自己的修养。“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是他的名言,也是他一生的修养实践过程。
看周恩来七条《我的修养要则》,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周恩来的事例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了他非常注重自身修养,严格自律,具有非凡的自觉性。
2.我们能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周恩来是我们严于律己的榜样,我们既要努力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又要加强自身的修养,养成自律的习惯,增强自律能力。
二、想一想
你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具有自律能力? 自律的表现:懂得自爱、勇于自省、善于自控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春天,是人的生长时期、打基础时期,同时也是塑造良好心理品质、培养健康人格和高尚道德情操的关键时期。
所以我们既要努力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又要加强自身的修养,养成自律的习惯,增强自律能力,切切不可虚度光阴。
(1)懂得自爱
懂得自爱,就是要塑造自己有良好的形象。
一方面,要美化自己的外在形象。另一方面,更应该美化自己的内在形象。(品德、理想、学识、个性)自爱,还应该自尊和自强。珍惜自己的名誉、不屈从于艰难困苦、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案例:唐某被北京一名牌大学录取了,但是上万元的上学费用让她的一家难以筹借。一家制药厂得知此事后答应只要唐某在报刊、广播、电视上说是服了他们厂生产的健脑口服液才考上大学的,就给她一笔巨款。
面对这意外的诱惑,唐某贫穷不移志,她立即拒绝做虚假广告,她说:“如果为了贪图钱财而说谎话,我今后在社会上怎么做人?”
你认为什么是自爱?唐某自爱吗?为什么?
自爱就是要塑造自己良好形象,要求自尊自强。唐某的行为是一种自尊自强的行为。所以说,唐某是一个懂得自爱的人。
(2)勇于自省
能够自律的人,能够经常地、冷静地回顾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寻找并克服自己的缺点,努力改正错误。自省应该是我们的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伴侣。对自己的言行,要经常进行反省,是优点,要坚持,要发扬;是缺点、错误,要及时改正。这是严于律己的表现,是不断取得进步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议一议对照《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当发现自己有缺点、错误的时候,你该怎样做?
(3)善于自控
能够自律的人,一定是善于自我控制的人,能够自己对自己进行监督和催促的人。人最难战胜的敌人就是自己的惰性,自己的缺点,自己的不良习惯。自我控制,则是克服惰性、缺点和不良习惯的保证。
自控力小测验
请对下列题目如实作出“是”或“否”的选择。
1.星期天复习功课时,容易受娱乐的诱惑而中断。(是/否)2.做事情容易受情绪或环境的干扰。
(是/否)
3.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常常叫苦连天。
(是/否)4.明明知道是自己不对,可就是管不住自己。
(是/否)5.受到委屈、冤枉时,常常暴跳如雷。
(是/否)6.遭受失败、挫折时,容易悲观失望。
(是/否)7.在成绩、成功面前,容易沾沾自喜、骄傲自满。(是/否)8.自己定下的学习计划,常常落空,不能实现。
(是/否)今天轮到第三组值日,可是组里其他同学都有事走了,教室里只剩下塔娜,一个人,这时塔娜的行动有三种可能:
A.一个人把教室打扫干净。B.马马虎虎地打扫教室。C.不打扫教室就回家去。
说一说:如果你是值日生塔娜,你会选择那一种行动?并请说明理由。
警告:懂得自律,自爱,自控的人将一事无成,一生一塌糊涂。
2015年3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