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父母交往的三字经大全

时间:2019-05-14 18:34: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与父母交往的三字经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与父母交往的三字经大全》。

第一篇:与父母交往的三字经大全

与父母交往的三字经

父母误会了我们

被误解,不冲动,敬父母,多沟通。父母生气骂我们

不还口,心气平,劝父母,讲文明。父母动手打我们

打不该,莫效仿,思父母,好心肠。父母说起来没完 所提要求遭拒绝 自己有事要外出 自己出行在外地 父母想打听情况 父母对我们批评 父母夸奖好儿女 我们不慎犯了错 初次见面,要说“久仰”客人到来,要说“光临”探望别人,要说“拜访”中途先走,要说“失陪”请人批评,要说“指教”请人帮助,要说“劳驾”麻烦别人,要说“打扰”

听唠叨,莫心烦,细思量,藏箴言。

提要求,莫过高,没满足,不计较。

要外出,打招呼,让父母,免担忧。

念父母,思绪牵,在外时,报平安。

对父母,无隐瞒,说见闻,听意见。

对批评,不反感,有则该,无则勉。

受表扬,莫骄傲,常思过,胜良药。

有错误,敢承认,听批评,得教训。

。许久不见,要说“久违”。等待客人,要说“恭候”。起身作别,要说“告辞”。情人别送,要说“留步”。请人指点,要说“赐教”。托人办事,要说“拜托”。求人谅解,要说“包涵”。

第二篇:《三字经》之父母榜样

《三字经》之父母榜样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人之初,性本善。”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三字经》。我今天要讲的就是《三字经》中的父母榜样。

在“教之道,贵以专”后紧接的四句是“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这就是“孟母教子”的故事,另外一种说法就是闻名的“孟母三迁”。这故事大家都熟悉,我就简单说一说。“昔孟母,择邻处”讲的是孟母为了让孟子受到良好的教育,几度搬迁,从墓地旁边,搬到了市集旁,又从市集旁边搬到了学校附近,才使孟子在学校旁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为了孩子成长必须要给孩子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接下来“子不学,断机杼”又是什么故事?小孟子长大了要读书去了,孟子进了学堂一开始兴趣还很浓,也挺用功,可是不久孟子又厌烦了。有一天孟子为了贪玩,竟然在上课时偷偷跑回了家,结果被母亲发现。孟母伤心极了,气的把自己辛苦织好的布拦腰剪断,孟子看了,愣在那里,不知所措。孟母用这块断开的布教育孟子说:“不专心读书,半途而废,将来就会和这块布一样成为没有用的废物。”这才使孟子恍然大悟,跪在母亲面前,立志以后会好好学习,终于成为了满腹经纶的大学者。

在中国封建社会父亲是一家之主,妇女的地位很低,甚至大多数妇女都不识字。那教育孩子当然首先应是父亲的责任。但为什么《三字经》在提到教育孩子时却是先讲孟母如何教子,我想主要是因为“人之初,性本善”是孟子的思想,不巧孟子从小父亲就去世了,并没对孟子的教育成长有多大影响。孟子是在他母亲行为教育下开始做学问,开始成为亚圣的人生旅程。所以母亲是一个孩子最早的老师更是一个孩子终生的导师。就像我,我尤其爱读书,就是我的妈妈带动的。她在我还不识字的的时候就每晚给我读故事书,用手指着一个字一个字的读,让我一边听故事一边认字;渐渐的识字多了,我也就喜欢读书了。到现在,对一些生活习惯的养成,妈妈的作用更是至关重要。

我们常说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是终其一生的。那父亲教育孩子应负什么责任?又起什么样的作用呢?《三字经》接下来讲的是一个比较冷僻的故事,“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窦燕山是五代时期人,是历史上一个真实人物。他出身富豪人家,非常有钱。但年少时的窦燕山为人不怎么样,虽然很有钱却十分小心眼,年到30膝下依然无子。有一天他梦见自己 的父亲,父亲教育他:“你现在这样的为人处事,这种做法和行为举止是不对的,应该改过。”醒后窦燕山领受了父亲的教诲,修桥铺路、济难扶困,变成了名甲一方的好人、善人。不久后就有了五个儿子。窦燕山牢牢记住自己的教训,呕心沥血地去教育这五个孩子,后来三个中了进士两个中了举人。这就是“五子登科”的来历。《三字经》觉得仅讲“五子登科”的故事还不够,接下来就是非常有名的六个字,“养不教,父之过。”养,养育的意思,做爸爸的,不能光把孩子生下来而不教育他,那就是当父亲的过错。从历史上可找到很多故事来说明这六个字,在我的身边我也看到、听说许多因为父母在外打工不在家,孩子教育有偏差的故事。每到这时候,我总是很感恩我的爸爸妈妈。如果说妈妈教会我生活,那爸爸就是教我做人。我的爸爸很严厉,只要有空,每天都陪伴我做作业,有的时候工作加班,但不论是凌晨还是到第二天清晨下班,他都会把我的作业检查并签字后再去休息,从不间断。还有我的爸爸经常和我聊天,谈生活、谈学习、谈理想„„就像这一次,我代表学校来参加比赛,这临时加的内容很多很难,实在记不下来,就哭着喊不要参加了,爸爸耐心的鼓励我,支持我,教我遇到困难不要轻言放弃,要做个迎难而上的人。我就这样被“逼”着重拾信心,在爸爸的陪伴下一直练习到深夜,现在,我站在这里,我爸爸居功至伟。

其实,我也知道,许多外出打工的爸爸也都深爱自己的孩子,可哪种好呢?虽说“养不教,父之过”,但父亲到底应教给孩子什么却是值得深思的。总之,不管怎样,我们才是父母最大的成就!父母也是我们最好的榜样!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毕!

第三篇:初四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怎样与父母交往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怎样与父母交往》 第8周

一、教学理念:

经常听家长说:“现在孩子大了,越来越不听话了,你说这天凉,让他多穿件衣服,他都给你较劲,真让人生气!”

“我那孩子真拿他没法了,你说东,他就西,样样作对,真是头痛呀。” “我那孩子什么话都不跟我说,与我说话从来就只有一个字:‘嗯’”,与同学抱着电话却能聊上两小时,你关心关心他吧,还嫌你烦,唉!”„„。

而学生则说:“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如果我妈不说,我还可能加件衣服,可我妈一唠叨,我宁可冻着,就是不想听她的话。”

“唉,我老妈对我就跟管小孩子一样,简直是烦死了!”

“我那老妈才叫烦呢,要有同学来电话,非得问问是男是女,时不时还要搞个地下活动,你说她没当侦探真是屈才!”

“有事不跟他们说吧,就一个劲地问,说吧,可刚一开口,话还没说完,她就把你教训一通,真是没办法!”„„。

中国父母是爱孩子的冠军。而对母亲为他们做的一切,学生不但不能体会到爱,反而觉得是一种负担;不仅不知感恩,更不知珍惜。作为一名教师,我有责任帮孩子找回失落的人性的光辉——对他人的关爱。爱,应从对生养自己的父母亲开始。理解,是改善亲子关系的第一步。通过本次辅导活动,以感悟、交流,音乐影片的播放等形式,把学生情感一步一步地调动激发起来,让学生真正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心灵深处产生要感谢父母,要报答父母的强烈愿望,并学会珍惜,从而改善亲子关系,是本次辅导的主要目的。

二、教学目的:

1、正确处理好亲子关系是每个人生活的重要内容,增进对亲情的感受和体验,促进亲子关系。

2、帮助学生改善与父母交往的方式、方法。促进学生能够反省自己在处理父母关系时的不良习惯和行为。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改善与父母交往的方式、方法。促进学生能够反省自己在处理父母关系时的不良习惯和行为。

教学难点:正确处理好亲子关系是每个人生活的重要内容,增进对亲情的感受和体验,促进亲子关系。

四、教学方法:

心理游戏、表演小品、交流讨论

五、教学准备:

三位学生演员、桌凳各三张、书包、课件、音乐影片、康乃馨鲜花、学生家长。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小品表演

1、引言:曾经有位同学告诉我,他有许多次在回家的路上,骑自行车很慢很慢,希望回家的路很长很长,原因是他认为家是个产生烦恼的地方。下面是他回家后的一幕,请三位小演员表演小品《回家后》。

2、小品表演——《回家后》。

期中考试试卷发下来了。儿子高兴地拿着试卷往家跑:“妈,我的数学成绩下来了,你看,112分,全班第三名呢。我要去看电视轻松一下。”说完,把书包一放,就到电视机前,开着电视看。母亲却过去阻止儿子:“有那么高兴吗?最高分是150分,你才112分,如果你再努力就会考得更好,你为什么不那样呢?还看电视?去去,到房间里复习去。你看人家×××,样样都比你强。”儿子觉得很委屈,觉得妈妈一点都不了解他,不喜欢他,就和妈妈大吵起来„,这时爸爸回来了,看到与妈妈吵架的儿子,一气之下,打了儿子,在这样紧张的气氛下,儿子甩门而出„。

3、看后思考

(1)假如你是小品中的儿子,你会怎么做?

(2)生活中,你们和父母在一起时,有没有发生过这样的矛盾呢?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思考,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实经历和感受。学生自由发言。

4、小结:

我们有时会很烦恼父母对自己管得太严,甚至对自己不理解,可父母的爱是无处不在的,只是我们已经习惯了被爱,才会有这样的想法。那怎样才能更好地与父母沟通,使我们的关系更加和谐呢?下面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心理辅导话题——《感悟父母心——谈谈怎样与父母交往》。

二、体验——心理游戏

1、写出你平时最珍爱的五项事物,这五项中有两项必须是“我”、“妈妈”。(游戏要求:五项事物之间是互相独立的。然后假设遇到意外逐一舍去,最后只留一项)

●运用这个游戏的主要原因是想让学生们在受到强烈的心灵震撼之下,更深地领悟到自己与父母亲是拥有着无法割舍的亲情,而这份情又是无可代替的,以此感悟到父母的爱心,进而更好地去珍惜这份爱。

2、游戏结束后,指导学生放松心情,做放松动作。

3、请学生谈游戏过程中的真实感受。并谈自己的真实感受。(先在小组交流,后派代表发言)

4、小结:

留下妈妈,因为他用生命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留下自己,因为让自己扛下了这巨大的痛苦,无论留下谁,大家都能从母亲的角度去考虑。父母的爱,是我们生命的支撑;我们的爱,是父母生命的支撑,生命的希望,生命的寄托。生命诚可贵,父母给予了我们宝贵的生命,我们一定要好好的珍惜生命。

三、感悟——听故事

1、朗读故事,音乐伴奏。

有一天半夜,一场特大的泥石流吞没了熟睡的小山村。一间埋在泥石流下的小木屋,仅剩下一角屋顶。救援人员刨开泥土,掀开屋顶只见屋里全被泥沙填满,惟独房粱下还有小小的一点空间,一个小女孩一动不动地蜷缩着,看样子还不到三岁。救援人员赶紧将她抱出来,她却死活不肯离开,指着小屋发出了声:“妈——”顺着小女孩手指看去,在她蜷缩过的泥沙处,隐隐约约露出一双泥手,十个手指。有人惊叫:“下面还有人!”顿时,救援人员以那双手为中心,沿着四周小心翼翼地往外刨。不一会儿,眼前出现了一幅惊心动魄的画面:一个个子很矮的女人,全身呈站立姿态,双臂高高举过头顶,像一尊举重运动员的雕塑,这女人竟是一个盲人!她正是孩子的母亲,她被挖出来时已经僵硬了。小女孩仍不肯走,指着刨出的泥坑,又哭喊一声:“爸——”天哪,难道下面还有人?大伙儿立刻继续往下刨,就在女人的脚下,又刨出一个半身赤裸的男人,他昂然屹立,身子直挺,双肩高高耸起。这恰是一个父亲的伟大形象啊!这男人也是一个盲人!原来,母亲正是站在父亲的双肩上,双手高高举着小女孩„„

●讲这个故事的目的主要是与上一环节的游戏作了很好的配合,使学生清楚地懂得父母亲在如此重大的事情上,都是心先想着孩子,那么,在其它生活小事上,就更可想而知了。如此一来,这课的主题就再次得到突破了。

2、听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针对故事的内容以及对故事的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分小组合作交流、探讨。)

3、请学生发言,说出真情实感。小结(这,就是父母的心,宁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换来孩子们的第二次重生,而作为儿女的我们,又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当我们在埋怨他们不理解我们的时候,我们是否又了解了他们了呢?)。

4、小测试(结合老师的结语,真实地回答测试的问题,从而进一步地深入对父母的爱的感悟、理解。)

①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是在哪天吗?

②你了解妈妈最喜欢吃什么菜吗? ③你为你父母做过什么?

(测试中,教师以采访的方式自由发挥提问,不局限于以上三项,让学生在毫无准备之中回答,更好的使学生清楚自己是否了解父母,进而深化主题。)

四、分享——交流讨论

1、请结合自己的经历,积极思考,交流讨论,想想你打算今后怎样和父母交往,让自己和父母更融洽、更和谐地相处,自由发言,分享大家的感言。(1)回家外出主动与父母打招呼(2)在家里参与父母聊天(3)相信父母,赞美父母

(4)自己做错事时,主动向父母道歉

(5)常与父母进行心理换位,将心比心,多从父母的立场考虑问题

●以上五点只是作为参考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地作答,答案不限。

2、请学生家长发言,谈谈如何正确处理好与子女的关系,并提出对孩子们的希望。让学生体验浓浓的亲情,促进亲子关系。

五、总结——感情升华

1、结束语:有人说:“上帝不能到每个人的家里,所以就创造了父母,于是就有这么一个地方,她永远在你心灵最深处,你愿一生去爱她;有这么一颗心,它任你肆意的索取、享用,却从不要你的任何回报。这一个地方,叫做“家”,这一颗心,就是父母的心。同学们,别嫌父母唠叨,别厌父母过时,别恨父母不理解自己,父母的心是最伟大的,是最无私的,从现在开始,让我们学会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去理解,去关心、去尊重、去孝顺父母吧。

2、播放音乐影片《天下父母心》,谨以献给天下的父母亲。

3、让学生们为父母亲送上最真诚的祝福。学生们给父母亲们献上康乃馨鲜花,并且送上自己最深的、最真诚的祝福(可以是一句话或者是一个动作等)。

第四篇:礼仪与交往

大学生礼仪修养之我见

[摘 要]礼仪修养,是当代大学生的一个基本素质。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在礼仪学习和接受形体与礼仪指导方面多做有益尝试。对大学生进行社交礼仪教育具有跨时代、跨世纪的特殊意义。因为,社交礼仪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必需,而且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强烈要求。

[关键词]大学生;礼仪教育;素质教育

“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①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序、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我们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她五千年悠久的历史,不但创造了灿烂的中国文化,而且也形成了古老民族的传统美德。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一个人要成人、成才,必须先从学礼开始。礼仪教育是“修身”教育,做好了“修身”的工作,才能引领一个家庭、一个单位,也才谈得上成为建设国家的栋梁,也才能为民族造福、为人类造福。因此,重视、开展礼仪教育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专门场所,礼仪教育是德育、美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生是学校工作的主体,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社交礼仪教育具有跨时代、跨世纪的特殊意义。社交礼仪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必需,而且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强烈要求。大学生是知识层次较高的群体,在道德水准上,在礼仪修养方面应当提出更高的要求。知书达礼,待人以礼,应该是当代大学生的一个基本素养。追求个性是当代年轻人的特点,然而,在追求突出个性过程中,在大学校园却出现了许多不知礼、不守礼、不文明的行为,出现了与大学生的礼仪修养、与精神文明建设极不和谐的现象。大学生们不以不文明、不礼貌为耻,反而把一些丑陋、陈腐、粗俗的东西都当做了“新潮”、“潇洒”。在我们的周围,衣冠不整、行为不端、张口骂人、迟到旷课、随地吐痰、践踏草坪、在宿舍影响他人休息、自习室里手机铃声大作、公共场合情侣过分亲密等现象比比皆是。通过不断关注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可以了解到我国高校大学生中与礼仪相悖的行为日益加剧,甚至缺乏起码的礼仪常识,如不会问候、不懂谦让、不尊重师长。曾几何时,中国的大学生从温文尔雅的社会精英滑落到被某些文章称之为“丑陋的大学生”,这一变化令人瞠目,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一个知书不达礼,知识水准和道德水准严重不协调的学生,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人才。一个优秀人才,不仅应当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还必须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和礼仪修养。礼仪是良好品德修养的表现形式,也是良好道德品质养成重要途径之一,良好的道德品质需用彬彬有礼的方式去体现。诸如此类不良行为的存在,已严重损害了大学生的形象,成为他们健康成长的障碍。

造成当代大学生礼仪失落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家庭与教育制度的原因。一般来说,礼仪教育呈现为由外到内、由低到高的一个递进过程。毫无疑问,礼仪教育应当从小抓起,因而,学前阶段与小学中学阶段恰当的礼教育可谓至关重要。遗憾的是,在我国应试教育尚未得到彻底改造的大背景下,是否用功读书,是否分数排名在前,几乎成了人们判断一个中小学生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当家长们为孩子考入某所大学特别是重点大学而欢欣鼓舞以至松口气的时候,是否也能同时清醒地意识到这个孩子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健全孩子――他体内缺少必要的“礼仪基因”与“礼仪维生素”。

二是高校教育、管理上的原因。应当承认,一些高校的决策、管理部门对礼仪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和切实有力的措施。当一个高中生迈进大学校门的时候,即开始进入“断奶期”和“轻松期”。所谓“断奶期”,指离开父母,开始相对独立,生活与学习开始自理;所谓“轻松期”指刚从高考的桎梏中挣脱出来,新的学习压力相对来说没那么大,从而感到一种多年来未有的轻松。处于“断奶期”、“轻松期”与青春期的大学生开始不再安于以往的苦读和封闭的校园生活,他们有条件、有时间、有精力通过不同的渠道、途径,去感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此时,小学中学时期缺乏礼仪教育而留下的隐患,在某些不良社会风气的诱导下,就可能转化成为现实的不道德行为,甚至一失足而留下千古恨,此种例子不胜枚举。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进程中,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就是要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大学生礼仪普及程度,将直接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文明素质。加强礼仪训练,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自身修养。普及大学生礼仪,将促使大学生从一点一滴小事着眼,从检点一举一动自身行为着手,逐步提高其自身修养;有助于维护高校的形象。在社会上,大学生个人形象往往与高校形象划等号,所以大学生对个人形象的维护将直接有助于高校形象的维护,甚至有助于对整个高等教育形象的维护;有助于增进人际沟通。大学生想在今后的工作中有所作为,必须注重人际沟通。沟通即交流,大学生缺少交流,究其原因无非是缺少社交礼仪.由此可见,对大学生进行社交礼仪教育具有跨时代、跨世纪的特殊意义。社交礼仪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必需,而且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强烈要求。

第一,社交礼仪教育有利于大学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和谐的心理氛围,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任何社会的交际活动都离不开礼仪,而且人类越进步,社会生活越社会化,人们也就越需要礼仪来调节社会生活。礼仪是人际交往的前提条件,是交际生活的钥匙。

当代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环境的变化,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他们十分渴望获得真正的友谊,进行更多的情感交流。大学生一般都远离家乡父母,过着集体生活,与其他同学处在平等位置,失去了以前那种对父母的“血缘上的”、“无条件的”依赖。因此,通过人际交往活动,并在交往过程中获得友谊,是适应新的生活环境的需要,是从“依赖于人”的人发展成“独立”的人的需要,也是大学生成功地走向社会的需要。事实上,在大学期间,能否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渴望友谊和情感交流是大学生心理的一个重要特点。但也有不少大学生却不同程度的表现出 “自我封闭”的倾向。时常出现“孤独寂寞”、“没有朋友”的情绪体验。产生这种情况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较为普遍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友谊,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没有真正走出早期人际交往中形成的“依赖他人”、“不平等的”人际交往模式,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表现出“依附于人”、“利用他人”、“个人中心”、“求全责备”等倾向,偏离友谊“无私、平等、尊重”的根本原则;另一方面是缺乏社交的技巧,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也不善于了解他人的情感和思想,缺乏共同的兴趣和爱好等,因而导致人际交往受挫或交际范围狭窄。长期发展的结果就是感到孤独寂寞,缺少朋友,形成一些心理障碍,不利于心理健康发展。让大学生学习社交礼仪的基本规范和知识,帮助学生掌握交往技巧,积累交往经验,在交往过程中学会遵循相互尊重、诚信真挚、言行适度的原则,就能很快与交往对象接近,使他们觉得你是熟悉他们、理解他们、尊重他们。

实践表明,良好的人际交往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自信和自尊,降低挫折感,缓解内心的冲突和苦闷,宣泄愤怒、压抑和痛苦,减少孤独、寂寞、空虚和夸奖等。这些都是十分有益于大学生身心健康,而且也会使大学生最大限度地避免不良情绪的产生,产生了不良情绪则能够得到有效的排遣。

同时,社交礼仪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让大学生学习和掌握社交礼仪的基本知识和规范,他们就能凭借它去顺利地开启各种交际活动的大门和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这样,不仅是形成良好的社会心理氛围的主要途径,而且对于大学生个体来说,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心理保健功能。

第二,社交礼仪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提高社会心理承受力。

人在社会化过程中,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而社交礼仪教育是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因为,礼仪是整个人生旅途中的必修课。任何一个生活在某一礼仪习俗和规范环境中的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该礼仪的约束。自觉地接受社会礼仪约束的人,就被人们认识为“成熟的人”,符合社会要求的人。反之,一个人如果不能遵守社会生活中的礼仪要求,他就会被该社会中的人视为“警世骇俗”的“异端”,就会受到人们的排斥,社会就会以道德和舆论的手段来对他加以约束。大学生堪称“准社会人”,还不是真正的社会人。他们有一种强烈地走向社会的需要,同时又普遍存在一些心理困惑,比如,走上工作岗位后如何与领导、同事打交道,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何进行自我形象设计,如何尽快地适应社会生活等社会交往问题。然而大学生的社会心理承受力直接影响到交际活动的质量。一个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力人,在交际活动中遇到各种情况和困难时,都能始终保持沉着稳定的心理状态,根据所掌握的信息,迅速采取最合理的行为方式,化险为夷,争取主动。相反,一些缺乏良好的心理承受力的人,在参加重大交际活动前,常会出现惊慌恐惧,心神不定,坐卧不安的状况,有的在交际活动开始后,甚至会出现心跳加快,四肢颤抖,说话声调不正常的现象。那么,对大学生进行社交礼仪教育,让大学生掌握符合社会要求的各

种行为规范,不仅满足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需要,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社会化;而且,还可以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社会心理承受力。

第三,社交礼仪教育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目前,在不少高校中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学生学的是高层次的道德规范,实际行为上却往往达不到基础道德的水平。这是与社交礼仪教育的缺乏分不开的。因为,礼仪是一种社会规范,是调整社会生活成员在社会中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社会规范主要包括法律规范和非法律规范两大类别。礼仪是一种非法律规范,它主要包括道德规范、宗教规范、习俗、共同生活准则等。其中,道德规范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因为,它是从社会生活中概括提炼出来的一种自觉的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个人的内心信念来维持的。社会礼仪反映了人们在共同生活、彼此交往中最一般的道德关系,是保证交往活动顺利进行和社会生活正常秩序的重要因素。社交礼仪是一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的学科。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教育可以丰富他们的礼仪知识,让他们明确地掌握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礼仪规范,并指导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如何按照社交礼仪规范来约束自己行为,真正做到“诚于中而行于外,慧于心而秀于言”,把内在的道德品质和外在的礼仪形式有机地统一起来,成为真正名副其实的有较高道德素质的现代文明人。

第四,社交礼仪教育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知识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文化素质教育主要是指通过人文学科的教育去塑造和培养大学生的内在品格和修养,也就是塑造大学生具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和高品位的文化境界。人文教育有明显的教化功能。它作用于人的情感状态,影响和改变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个性等,最终目标是较会大学生学会与他人相处,学会做文明人。现在一般认为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在文学、艺术、历史文化、哲学、伦理等学科中。而社交礼仪教育涵盖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教育和道德教育。可见,社交礼仪教育更能直接地教会大学生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做文明人。

第五篇:礼仪与交往

《面纱》观后感

终于有幸看到闻名已久的《面纱》,看完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早就听说《面纱》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爱情大片,我一开始还不以为然,一方面我还没有遇见爱情,另一方面,现实中种种虚假的爱情 让我不太相信电影里总是感天动地的爱情。但是我错了,直到看完后的半小时以内,我内心的波澜竟还未退去。到底是什么引起了我内心如此大的反应,是沃特和吉蒂看到了爱情曙光后的戛然而止,还是对吉蒂红杏出墙、沃特不解风情的愤懑?我这样的问自己。

一对情感对立、心灵疏远,甚至互相敌视的英国夫妇从繁华热闹的大都市上海远赴偏远封闭的乡村湄潭府,尽管那里景色宁静优美,山水如画,但却流行着可怕的瘟疫。因而他们的这次远行注定是痛苦悲怨而命运多舛的。丈夫沃特是位性格矜持保守、外表自制冷漠而又痴迷于细菌研究的科学家。妻子吉蒂是个性格活泼多情、外表美丽开朗的贵族小姐。他们的婚姻仅是一种凑合,婚后的生活平淡无奇,如一潭死水。在一次看京剧的过程上,吉蒂与风流倜傥、能说会道的唐森相识,并迅速升温而红杏出墙。沃特当时采取了不动声色的冷处理,只是在要赴疫区而遭妻子竭力反对时,点了妻子的“软档”,提出了两点供妻子选择:一是离婚并揭露她与唐森的奸情。二是跟他远行,维持现状。

沃特与吉蒂来到疫区后,沃特忘我地投入救助工作,化验病菌、寻找病源。而吉蒂则在海关助理员韦丁顿的介绍下,去了修道院,看

到了那里的法国修女们为了救助孩子,拒绝了回法国逃生的机会。为此有的修女染上了瘟疫而死,但活着的修女依然那么镇静尽心而无怨无悔地照顾病孩。这一切使吉蒂的心灵被震撼了,感到了在这臭气冲天、污物横流的病房中,有一种东西叫“崇高”与“高贵”。同时她也真正了解了丈夫细菌研究工作的重要意义,从而在这冷冰冰的家中荡漾起了一种东西叫“感动”与“理解”。吉蒂也不顾个人安危投入到修道院的救助工作,第一次真心称赞丈夫“你现在所做的就非常伟大!”于是,这对“问题夫妻”的隔阂慢慢消融,两颗破碎而冷却的心又重新弥合并开始燃烧。乃至吉蒂告诉丈夫她已怀孕数月,沃特明白孩子不可能是他的,但却坦然一笑地说:“这一切已不重要了!”此时,正是各自灵魂的升华,使人物自我救赎的境界达到了极致。影片看到前半段时,我是对沃特抱有同情,对吉蒂抱有幸灾乐祸态度的。从一个中国男人的角度上来看,或者说从传统的角度上来看,我认为吉蒂是罪有应得,她应该为自己的行为受到惩罚。但沃特毕竟还是深爱着吉蒂,尽管吉蒂背叛了他。看着吉蒂信心十足地认为唐森一定会帮助她、替她想办法,并兴冲冲地去找唐森,想让他和妻子离婚然后娶自己,我在笑吉蒂的天真,她以为自己对唐森付出百分之一百的爱就能得到他全部的爱,可是她不懂男人,她也高估了男人。这不仅使我想起诗经中有一句“士之耽兮,犹可脱也,女之耽兮,不可脱也”,吉蒂错爱了唐森,却不珍惜深爱她的沃特。

但是当我再次仔细思考的时候,我发现造成这一切的又何止是吉蒂一个人的错,沃特同样是在埋葬自己与吉蒂的爱情啊。的确如此,吉蒂是个美丽的女人,让他一见钟情。他抱着门当户对攀一门亲的心态来赴约,当遇到这个美丽的女孩后觉得自己爱上了她。虽然他知道她是为了摆脱母亲的唠叨和轻视,赌气答应他的求婚,但是他自以为婚后她会了解他,会爱上他。但是,一个女人怎么会爱上这样一个男人呢?新婚之夜,竟然在亲热时忽然想到先要关上灯,把拖鞋码放整齐才安心;蜜月之时,在风光旖旎的威尼斯谈论的确是城市的排水管道;闲暇时,闷头工作,面对妻子的故意寻找话题进行沟通的行为答之以“我只回答确有必要回答的问题”;沉默寡言的登峰造极。“女人不会因为男人是一个好人而爱上他”,何况这个好人根本没有给妻子机会去了解挖掘他的内在的闪光点。更何况,他们身处异地,对于丈夫来说,他还有工作;对于妻子来说,背井离乡语言不通,异常孤单,且不可能向家中倾诉苦闷,却偏偏遇到了这么个闷的丈夫。沃特爱吉蒂,但是却不知道如何去爱,更不知道如何让她爱上他。“如果一个男人不能让一个女人爱上他,那是他的错”。所以,吉蒂的出轨,可以说沃特也是用力的推了一大把的。对于沃特来说,他无法想像,那个在晚宴上遇到的让他惊艳的可爱女孩会做出这样缺乏判断力的背叛的行为,他无法理解,更无法宽恕了。

于是,沃特要对吉蒂实施惩罚,为逼着妻子去霍乱横行的疫区不惜采用羞辱威胁;走陆路使妻子饱受路途奔波之苦而毫无怜香惜玉之情;对妻子愧疚的道歉用尽刻薄语句回击。也许这些沃特做的确实有些过分了,但他到底还是爱她的,他没有推开那扇门避免了她的尴尬屈辱;他不敢看她而只看天花板或墙壁;他言语刺痛妻子后躲在洗漱

间靠着门深深的叹气;他挡在了妻子和愤怒的暴民中间;他说“现在他是我们的孩子”。他也不是冷漠的,即使人民不理解他,讨厌他,他执著的用拙劣的中文说“这个水,不好,不好”;想尽办法架设送水管道迈着轻快的步伐计算长度的样子可爱之极。原来他有那么丰富的情感,只是他不善表达,他只是个凡夫俗子,面对如此深爱的妻子的背叛,他当然无法遏制内心的愤怒,他要折磨她惩罚她,但却在惩罚她的同时折磨着自己。

当看到影片后半段时,吉蒂在慢慢地被沃特的“伟大”所感动,看到吉蒂和沃特终于能够找到两人之间的爱情,我的内心带着高兴,带着期盼,也带着忐忑。但是,悲剧还是来了,当冰雪消融,面纱揭开,死神却快速来临。渐渐明朗的剧情急转直下后嘎然而止,却让者我痛心不已。在不同的时间爱着,终于两人互相爱的时候,没有太多浪漫甜蜜却已生离死别;女主人公甚至没有太多的哭天抢地,故事就结束里,而我的心在那一秒竟也仿佛停止了跳动。

虽然影片才短短的两个小时,但是给我的感触却很深很深。也许男女爱情和家庭婚姻,真的仅是虚假图景和虚幻色彩的面纱,只有揭开这层面纱,人们才能到达彼岸吧。

下载与父母交往的三字经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与父母交往的三字经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弟子规》与《三字经》

    弟子规总 叙 弟子规 泛爱众 父母呼 父母教 冬则温 出必告 事虽小 物虽小 亲所好 身有伤 亲爱我 圣人训 首孝弟 而亲仁 有余力 入 则 孝 应勿缓 父母命 须敬听 父母责 夏则凊......

    《交往与空间》读书笔记

    扬。盖尔的《交往与空间》,是建筑与城市规划的入门教程,本书内容并不深奥,却可以教会我们从人本主义的角度去理解设计,书中的研究方法——行为心里学和问卷调查分析也是我们以后......

    交往与空间读后感

    读《交往与空间》有感 摘要:《交往与空间》的书名表明了一个广泛的研究课题——城市中五光十色的人类活动。这是人们一直在不倦地进行探索的一个领域。本书时刻提醒我们,建筑......

    交往与空间读后感

    《交往与空间》读后感 正如书名所表达的一样,本书所阐述的是户外空间规划设计对人的各种户外活动(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以及社会性活动)的影响。书中指出,户外空间中的生活是......

    《交往与空间》读后感[最终定稿]

    读《交往与空间》有感 ——人的行为与公共空间设计的相互影响 曾有位评论家评论该书说: “幸运的是,这本书他用了25年才写完,而你只用3个小时就能看完。不幸的是,这本3小时就能......

    礼仪与现代交往

    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 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6卷第2 期 Journal of Zhaowuda Mongolian Teachers College ( Soc 1 Sci 1 )No 1 2Vol126 礼仪与现代交往 刘慧敏(赤峰学院中......

    性格与交往5篇范文

    性格与交往 我很有幸能上到“人与交往”这门课,能学习到赵老师在人际交往中的各种技巧。我想这对我以后的人生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也能够让我更快的走向成功。在这里,我主要想......

    交往与教案5篇

    八年级上册复习第一部分《交往与沟通》教学目标:理解与父母、朋友、老师及不同文化、网络交往的相关知识点,提高日常生活中的交往与沟通的能力。教学重点:与父母、朋友、老师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