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的强迫症体验以及治愈之路(xiexiebang推荐)
前言
禅宗故事(强迫症开悟的起点)在南北朝的时候,佛教禅宗传到了第五祖弘忍大师,弘忍大师当时在湖北的黄梅开坛讲学,手下有弟子五百余人,其中翘楚者当属大弟子神秀大师。神秀也是大家公认的禅宗衣钵的继承人。弘忍渐渐的老去,于是他要在弟子中寻找一个继承人,所以他就对徒弟们说,大家都做一首畿子(有禅意的诗),看谁做得好就传衣钵给谁。这时神秀很想继承衣钵,但又怕因为出于继承衣钵的目的而去做这个畿子,违法了佛家的无为而作意境。所以他就在半夜起来,在院墙上写了一首畿子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首畿子的意思是,要时时刻刻的去照顾自己的心灵和心境,通过不断的修行来抗拒外面的诱惑,和种种邪魔。这首诗如果简单的理解的话,可以把他理解为我门要清楚心中的杂念,消除心中一切“脏”的东西。我敢说,如果 五祖 是个世俗中人的话,绝对会得强迫症,因为他过于追求心灵和身体的完美,不能忍受一切“脏”。这种理解与禅宗大乘教派的顿悟是不太吻合的,所以当第二天早上大家看到这个畿子的时候,都说好,而且都猜到是神秀作的而很佩服的时候,弘忍看到了以后没有做任何的评价。因为他知道神秀还没有顿悟。
而这时,当庙里的和尚们都在谈论这首畿子的时候,被厨房里的一个火头僧—慧能禅师听到了。慧能当时就叫别人带他去看这个畿子,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慧能是个文盲,他不识字。他听别人说了这个畿子,当时就说这个人还没有领悟到真谛啊。于是他自己又做了一个畿子,央求别人写在了神秀的畿子的旁边,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有这首畿子可以看出慧能是个有大智慧的人(后世有人说他是十世比丘转世),他这个畿子很契合禅宗的顿悟的理念。是一种出世的态度,主要意思是,世上本来就是空的,看世间万物无不是一个空字,心本来就是空的话,就无所谓抗拒外面的诱惑,任何事物从心而过,不留痕迹。这是禅宗的一种很高的境界,领略到这层境界的人,就是所谓的开悟了。我想,如果大家潜心研读下,一顶会发现其中有很强的不同的事——人,即是人。有好东西的也有“脏”东西。只有坦然自己,才能快活。但显然这还远不是六祖的诗篇的精华所在.人,不是人!也许大家会觉的我神经,或六祖神经.人不是人,这是什么废话....听我慢慢道来:人不是人,人是什么?什么也不是。人会有什么优点,什么缺点,什么欢乐,什么痛苦? 其实什么都没有,优点是什么,缺点是什么,欢乐是什么,痛苦又是什么,什么也不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其实,世上万事,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但人的情感是有心而生,当然我不否认物质决定意识。但强迫症之类的精神的疾病 到后期往往是精神决定物质了,一切痛苦全是自己心里想出来的,本不存在的!举个例子,对洁癖的人来说,看见地上有一根头发,一顶会收拾了,要不心理绝对堵的难受。但可以换种想法,头发,或着任何垃圾,并不是任何“脏”的东西,而“脏”又是什么?之所以你觉的地脏了,其实是你的心脏了。心中无物,外来物又怎么奈何的了我门?“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说了这么多,大家一定会觉的,这其实典型的唯心主义。但其实道理也在这里,一个心理会产生障碍的人,本来就是走唯心主义。既然病是从唯心来的,就应该从唯心中消失。“解铃还需寄铃人” 当我们真正达到一个 内心空明的境界的时候,我们才能完全不会受 万物 的骚扰,即——万物过我眼而不入我心。而这时候,我们会发现,强迫症怎么了,有什么了不起,是人都有心里问题,只不过我们是这种问题,其他人是那种问题,还有人是分裂症 和抑郁症呢,比起他们我门幸福多了...弘忍看到这个畿子以后,问身边的人是谁写的,边上的人说是慧能写的,于是他叫来了慧能,当着他和其他僧人的面说:写得乱七八糟,胡言乱语,并亲自擦掉了这个畿子。然后在慧能的头上打了三下就走了。这时只有慧能理解了五祖的意思,于是他在晚上三更的时候去了弘忍的禅房,在那里弘忍向他讲解了《金刚经》这部佛教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并传了衣钵给他。然后为了防止神秀的人伤害慧能,让慧能连夜逃走。于是慧能连夜远走南方,隐居10年之后在莆田少林寺创立了禅宗的南宗。而神秀在第二天知道了这件事以后,曾派人去追慧能,但没有追到。后来神秀成为梁朝的护国法师,创立了禅宗的北宗。
我的强迫经历以及治愈之路:
一、我的强迫经历:
我自从初三以来一直总是思考一些奇怪的想法,而且是不停地思考,虽然我也认为它们是无意义的,也告诉自己这些是无意义的但是还是穷思竭虑。以前遇到陌生人谈话会非常紧张,注意力常常不能长时间集中,总是喜欢开小差,想到一些其他的无关紧要的事情上面去。这种情况逐渐变得恶化,甚至于自己的亲人交谈思想也不能集中,心情异常地压抑。看书的时候,总是会习惯性的整理前额的头发,有人认为这是很正常的行为,但对我而言如果不整理一下就觉得心里非常不踏实,心里会突然变得焦躁,惶恐。但是以前都没有觉察到这是一种症状,甚至我认为也许其他人也是和我一样的,就没怎么放在心上,因此也不会有什么烦恼,继续正常的生活,尽管心情长时间的压抑但是自我却没有觉察到。
2012年3月26号,我永远都会记着这一天,那天我的情感上受到了挫折,晚上回去心情异常地糟糕,那种濒临死亡的恐惧感突然间爆发出来。我晚上躺在床上开始胡思乱想,我于是就想到自己为什么心情总是开心不起来?为什么会总是想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为什们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总是整理头发,而且是反复的整理。越想越害怕,越是让自己不去想但是却停不下来,那晚我基本上整晚都像变了一个人。第二天早上起来的时候非常困倦可就是睡不着,我感觉这个世界都改变了,自己也换了一个人,因为任何事物都无法引起我的兴趣。我去了脑科医院,挂了失眠科,那儿的医生询问了一些情况,认为这是由于学习过于紧张压力很大而导致的抑郁表现。他配了些治疗抑郁的药给我,让我回去好好休息,要放松开来,尽量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然后给自己安排个有规律的时间表,要有目标感。那时候我感觉天都塌了下来,我马上联想到了抑郁症,有多少人因为抑郁症而自杀的呢,这种恐惧感足以震颤到灵魂最深处。我回去后按照医生的要求按时服药,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比如看电影,到玄武湖公园玩,去打球„„可是没有一件事情能让我忘记心理的苦痛,我变得沉默寡言,任何一个笑话都无法令我笑出声来。尽管吃了很多抗抑郁的药,有助睡眠的药但是每当夜幕降临心里就会有恐惧感油然而生,我担心自己能不能睡着,可是越是担心越是睡不着,越是睡不着越是担心。这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想死的心都有了(我没有添加任何主观扩大或是开完笑的成分,这种苦痛只有体会过的人才会理解,因此我想抑郁症绝对不是单纯地想不开,而是长久的心理压抑爆发时的无助感)。我后来发现坐在公交车上倒会睡一会,虽然时间不长,但是毕竟能睡一会是一会(我想可能是一个是因为人比较多有安全感;另一个是因为睡觉的目的性不是很强,所以放松了紧绷住的神经)。毫无疑问,这段时间是我从小到大最黑暗的时光。我去亲戚家住了几晚,但是仍然无法淡化心中的恐惧感,整个人可以用坐立不安来形容,尽管亲戚们竭尽全力的安慰我,让我凡事都要想好的一面,过去的事情都过去了,人要想前看。可是,起不了任何作用,唯有爱能让我感觉到一丝的暖流。这些爱也成为了我的动力,让我放弃了自杀的念头,告诉自己要坚强地面对,坚强地走完自己的人生旅途。
从亲戚家回来后,依然无法正常的生活更谈不上学习了。整天带着手机去玄武湖听毕淑敏老师的《破解幸福密码》的mp3(mp3中说的对我的恢复起了很大的帮助,告诉我不要刻意控制自己的情绪,该哭的时候就哭出声来),带着英语书去那边大声的朗读,企图暂时的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在这段期间我也总结了很多看上去很对的人生哲理,但是刚开始有些作用,心情平复了很多,但是一旦空闲下来那种恐惧感又像潮水一般涌向心头(其实后来我发现当陷入泥潭任何总结出来的话语只是暂时性的有用但不能治本,因为这也是在同一个平面内的自我对抗)。我那几天隔三差五的回家,我在逃避,可是心理问题没有解决无论逃到哪都逃不出自己的心。回到学校依旧惶恐,看不见一点曙光,那种绝望是痛彻心扉的。不过现在多少能睡一会了,早晨6点就醒了再也睡不着了,下来买早饭去外面闲逛。路过中山北路的西流湾公园看到有师傅在练太极拳,我就跟着练,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我突然发现在打太极拳的过程中心灵变得非常平静,大脑也不胡思乱想了,整个身心都得到了暂时的放松。于是我每天坚持早上起来打太极拳,教太极拳的老师很好,无论是太极功夫还是对人生的领悟方面,那也是我第一次知道人在生活上要顺其自然,只有放下一些东西才能获得另一些东西。在打太极的招式中看起来漫不经心,但一招一式都暗藏玄机,欲进先退,气息平稳方能进入一种忘我放松的天人合一的境界(当然这种境界我当时是领悟不到的,因为有心事)。我对中国人博大精深的智慧由衷地佩服,其他国家也许只是单纯地练功为了防御或是攻击,而中国的功夫却融入了思想与哲理,但这也需要有心人去参悟。总之,比起之前的日子这段练太极的日子相对要好很多。我坚信随着时间的流逝,我的症状也会自然而然地消失。
然而,事情远非我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很快那种被淡忘的恐惧感又卷土重来了(后来我发现任何的转移自己注意力的方式也是一种逃避,能够暂时忘却但无法起到实质性的作用)。我于是不去打太极了,因为一旦被恐惧控制住的心任何事物都会觉得索然无味。我看到学校附近的菜馆招聘学生打工,完全是为了自救,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于是去应聘了后来老板娘对我说:“我们这里是小菜馆工资不高”我说我不在乎,于是就开始了我的打工生涯。打工的过程也是内心在悟道的过程,身体上的疲倦已经让我能很快进入梦乡了,我相信自己会越来越好。虽然那些恐惧感仍然存在。
在打工的过程中我不止一次寻求过学校的心理援助,看过心理咨询师(我想这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因为现在每个正常人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心结,没必要遮遮掩掩的)。心理咨询师很随和,待人也很热情,在我叙述了病症的表现。他很负责任的告诉我,这可能是一种强迫行为,是一种神经质症。我当时心突然凉了一下,难道我的神经有问题,是精神病?他告诉我,神经质症并不是什么精神病。相反,患有神经质症的患者永远不可能得痴呆症或精神病,因为这类人往往头脑是聪明的,而且做事认真、负责,只不过太注意自我的内省,使得自己的心受到了一些压抑。简而言之,就是由于一些不好的心理习惯比如不接纳自己的某方面不足或是缺点而累积而成所形成的一种冲突而已,是完全可以治愈的,只要改变自己以往的一些思考问题的非黑即白偏执的思维方式就可以了。那时候,我稍微安心了一点,但是仍然不知道该怎么做,因为很多年形成的习惯要想改掉并非易事(就像长期吸烟的人,要想戒掉烟瘾是要求很大的毅力的)。他告诉我要相信自己,因为患有强迫症的人意志一般都很坚定,要不然不会对一个问题纠结那么长时间,只要将注意力转移到如何治疗病症,而不是病症本身并且坚持做下去就能治愈。他推荐我看了一部电影《美丽的心灵》和一本书《森田心理疗法实践—顺应自然的人生哲学(高良武久)》(高良武久是森田正马的学生,正是森田正马创立了森田疗法)我半信半疑地走出了诊室。
我看了那部电影,大概意思是:两个人相恋后由于出现了感情纠葛闹矛盾,这时女方就做了记忆消除手术,彻底地想忘记那个男人。影片带有科幻色彩,后来男方想去道歉但是发现女友完全不认识他了,就也做了记忆切除手术。但在做手术的过程中发现其实原本深恶痛疾的那段感情竟然有如此多的美丽回忆,于是他像保留住这段经历。可是后来还是被切除记忆了,知道有一天他们两个又在一个地方遇见了,相互吸引,又相恋了,可这时寄来的录音带让他们突然发现自己原来和眼前的这个人以前相恋过(其实影片的意思是无论你当前遇到的困难有多么大都要尝试着去接受它,只有接受了才会有转机,否则一直强调忘记这些悲伤的事情,那它一定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刻被重新触发,因为这件事在潜意识深处一直是unfinished状态)。那本书我也看了,突然之前心情放松了些,知道这种症状并不是神经病,只是心里的小感冒而已,很多病人通过自我的努力都能在几个月内恢复正常,不过需要自己的坚持以及勇敢得去面对。晚上的时候我去跑步,手机里放一些气势宏大的歌曲,在运动的过程中忘记了大部分的烦恼(然而这也只是暂时的转移注意力,时间一长就不行了,但是在那个迷茫探索的阶段是非常需要的,否则会长时间的悲伤下去甚至失去战胜自己内心恐惧的信心)。那段时间我放弃了药物治疗,我意识到药物治疗起不了任何作用,而且会带来一些副作用,比如心慌,无助感。我想到森田正马小时候得这种症状的时候也是放弃一切治疗手段专注潜心学习才打到治愈效果的(这种想法后来被证明其实也不是完全正确的,还是没有自我接纳而是一种逃避,因为森田正马本人并没有患过典型的强迫症)。【这时我要纠正一个观念,很多人认为的强迫症就是单纯的反复想生活中的一个问题,这只是人还没有觉悟时的正常行为。其实强迫症之所以被称作症是因为它存在潜意识的时间较长,而且是和童年的成长经历有关,自己特别不希望被提起的回忆。虽然回忆在大多数人眼里很平常,但是由于自我的回避不愿接受变成了一个心结】
二、治愈之路
这时我开始回忆小时候的一些不好的回忆,它们居然如此清晰地在我的脑海里,甚至是不假思索就可以回忆起来。小时候我拍照片的时候和其他人比较的时候突然发现我的额头比别人高一些,就担忧自己以后会不会变得秃头(也许你们认为这个问题很可笑,但只是一个表象,也就是患有强迫症的人群中有一种极强的完善欲,对自我的要求往往很高,即使是与自我无关的琐事也总是归结到自己身上,即使不是因为这个原因也会因为其他原因患上强迫症,表象千变万化但本质都是一样的,治愈的方式也是相同的,而且我可以很负责任地说可以治愈,因为我就是这么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可那时候还小逐渐就淡忘了,但是每次照镜子的时候总会有一些恐惧感(这也就是小时候不敢与陌生人交谈的原因,社交恐惧症我想大多数都是因为不敢面对自己而不是别人,别人只是自己心理反应的一个折射而已),也会有一种低人一等的感觉出来。到了初中后可能因为这个原因增添了些白头发,别人说过后心里非常的难受,将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在自己的头发上面,后来也被别人取了外号。自己当时心里非常的恐慌(其实如果那时候坦然地接受它,也许就不会发生这种症状了。可是假设永远是假设,因为这是由于我的性格决定的,太过于追求完美,也许放在其他人性格上面也就无所谓了),幸好当时目标明确:一切以学业为重。我开始看一些成功学的书籍,一些富含有哲理的小故事,心中的悲伤就没有那么强烈了,幸好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使我不至于发现不了我的闪光点。时间飞快的流逝,我的性格应该算是偏外向的,【当然性格这东西是会改变的,我们不应该给一个人贴好标签。而且性格的改变是自然而然的,任何强迫改变的性格我想都是心不甘情不愿的,那么这种有意识的改变就会增添心理的负担,久而久之心里就会压抑。这也就是我们发现虽然有些人话很多,但是却有些不自然。因为自己认为内向性格不好(可能也有外界环境的影响,当然有段时间我也是这么想的,这也是由于性格中过于追求完美而导致的),而自己却正好是内向性格。其实很多我们对外界的不满意只是因为我们对自己的不满意。】即使以前的同学发现有时候和我在一起的时候话不多,但现在想想那是因为我内心的一种焦虑,而不是我的性格过于内向。和同学们在一起学习,此刻的注意力再次回到了学习上,我对自己说人人都有缺陷,何必太执着呢?目前最要紧的还是学习。想想高考的那段时光,我应该为自己喝彩鼓掌,因为内心虽然有一种不可名状的忧伤感,但是还是一个劲地奋发图强,尽管没有考取重点大学,但是我也顺利考上了一所不错的学校,我那时挺知足的。到了大学里面,新的事物新的同学新的班级让我变得非常快乐,因为之前从来没有住过集体宿舍,和宿舍的同学们总是有说不尽的话,此刻我想那之前的担忧是多余的,其实我和他们一样。大三下学期一门心思复习考研,在考研的途中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让我心里很踏实,充满里安宁和阳光。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考上了现在的这所学校。
这是我之前的经历,我像放电影一般重新回放了一遍。思绪拉回到了现在,尽管我的人生有过很多欢笑,但是这种病症却还在。在想到兄弟间的情谊,家人亲戚们的亲情让我又重新点燃了治愈好疾病的强烈愿望。我上网查资料看治愈方法(甚至看到百度文库里森田疗法的“顺其自然,为所当为”就心生怨恨,因为看到这个字眼的次数太多了),看一些蕴含深刻哲理和人世间最为珍贵关于爱的短文,故事。以前不能理解的道理原来不是空话,只有在身处逆境和困难的人们才能感同身受。我开始感觉得到要想治愈也许要替换之前的一些思维模式和坏的心理习惯,但是如何替换我却一筹莫展。我在网上查到有一种疗法叫做醒悟疗法,我搜索到了很多患有强迫症病人康复的例子,我感觉到了共鸣,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落水后看到了一根稻草,心中虽然还有恐惧存在但是却很欣喜。创办醒悟疗法的心理学家叫一修,他也是典型的强迫症患者,从他的经历来看,付出了我们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险最终才结合自身情况总结出了这套疗法。其实疗法的管不管用,其他未经历过强迫症即使名望很高的心理专家看不来,而患者却可以轻易鉴别出来(患有这种病症的病人一般较为聪明,因此具有明辨真假的能力,这个不用怀疑)。醒悟疗法大家刚开始接触肯定是报有怀疑或者否定的态度在里面(当初我也是一样),因为这个词太过于玄乎,而且对于我们坚信唯物史观的人们来说倒有点迷信的色彩在里面。但无论怎样,请患有类似症状的人们继续看下去,抱着一个修行的心态看下去,也许不久就会领悟人生的另一种境界,而这种境界就是整个思维模式的改变,这种境界能让自己觉悟——即看到自己的心(融合了东方佛学、禅学的智慧,而这些智慧在强迫症治愈后将一生受益),当看到了自己的心强迫症就自然而然地消失了,因为我们要达到某一目标,首先要看淡这个目标。下面我来介绍一下醒悟疗法的基本理念(醒悟疗法共出版了四本书《历程》《蜕变一》《蜕变二》《醒悟》):
其实患有强迫症的人们之所以苦恼并不是由于这些强迫的想法或者动作而引起的内心焦虑,而是因为思考为什么我会反复有这样的想法以及动作而苦恼(因为我在本科时候也会有类似的动作,但是因为没有意识到因此不会过度的苦恼,因此还不算典型强迫症的发作)。当我意识到时,问题就出现了。我想大部分的强迫想法和动作只是一个表象而已,我们真正要改变的是自己对待事物的观念和想法。就像一个有漏洞的操作系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漏洞,而我们要做的并不是去修补这些漏洞,因为这种漏洞修补了还会有其他的漏洞出现(也就是所谓的强迫症的复发),我们要做的是升级自我的操作系统(这个操作系统就是我们思考问题的方式)。森田先生对于强迫症的治疗理念完全正确,但是却不具体,没有提供可操作性(前文也说了森田正马先生本人也不是典型的强迫症患者)。当强迫想法出现时应该任由它出现,自己不加控制,不加控制包括两层含义:
一、不要相信这种想法,往往这些想法是与事实不符的。
二、不要去抵制这种想法,无论怎么抵制只会让你身心受到二度创伤(抵制的手段多种多样,比如:我不要再去想这么无聊的问题,咬牙切齿地对自己说我接受这种想法,想各种对抗它的正确理论和思想告诉自己只要强迫想法一出现我就往这方面想)。事实证明任何一种抵制的手段都会讲自己拉人深渊,如果所幸逃过去了那么在将来你身处逆境的时候会再次涌现出来。而自己不加控制就是森田老师所谓的顺其自然。而顺其自然有很多人理解成了放任自流,好像从字面上体会不到这种微小的差异。那么我以自身情况举一个例子:我可以有整理头发的这种想法,但是我可以控制自己的动作不去整理头发。虽然刚开始心中异常的紧张,胸闷,难受(就像戒烟的人要允许自己有吸烟的念头,但要控制自己吸烟的次数),但是要坚持下去。对于想法的出现刚开始肯定有人会认为这是强迫症又来了,心中异常的恐惧、无助,总想着哪一天我再也没有这种想法了就活得自在了(往往具有完美主义的思维模式都是这样的)。然而这种病症并不是简单的感冒吃药,做一下手术病痛就会立马消失,心理上的疾病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对于出现这种想法的时候,正确的方法是不要将它看做是强迫症又来了,而是自己的一部分想法(尽管荒诞可笑但始终是属于自己的一部分)。还记得我之前说的吗?强迫症之所以让人苦恼并不是由于想法或者动作的出现,而是你主观臆断为这是一种病,不是自己的一部分,是一种异物要排除,所以你觉得惶恐。而我想说的是强迫症只不过是人们对自己一些奇怪思想贴上去的标签,它可以称作ABC,也可以称为心理上的小感冒,也可以看做小时候自己的一些天真的想法又出现了。总之不要对这种强迫的想法过于严肃,采取开玩笑地说:哈哈,老朋友或者家人又来和我做游戏了,不过这个老朋友或者家人有些固执总是在对我说一些无关紧要的话,我欢迎他来毕竟他是我的朋友或者家人啊,我不能因为他说了几句无聊的话就赶他出门啊!当你意识到这点你也许就会笑了,因为这是你觉悟的开始,所谓的觉悟不是什么官场上的空话,将字面意思拆解下来就是看见自己的心。而刚才情景中所描述的“我”其实就是我的心,而“老朋友或者家人”千万不要把它当做强迫症或者外来入侵者,而是之前的一些思维方式或者说是之前大脑对外部事物产生的一种本能而已。这当然也不是一种精神分裂(所谓的精神分裂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扮演两个甚至多个角色,自己是毫无察觉的,也就是精神分裂患者往往觉察不到有两个或者多个我的存在),呵呵!在我看了新东方古典老师《拆掉思维里的墙》后,觉得醒悟疗法中提到的如是,觉知,觉醒并不是在治疗强迫症的时候用到,即使正常人在经受外部打击后也会产生对自我之前行为模式的怀疑以及否定时也会产生,文中提到的有了差距体验的自己才会开始对自己想象中的世界有所察觉,当你越来越多地察觉到时就可以唤醒自我的心,勇敢地在事物发生之前用一种新的行为模式替换掉原有的思维模式。而强迫症就是你正处在察觉的阶段,佛教里说过当人开始有烦恼的时候,就离参透禅机的机会也就不远了(建议大家看看《新少林寺》,表面上看刘德华扮演的大军阀并没有患上强迫症,但是同样也是由混沌到察觉到醒觉到超越的历程,其实原理是一样的)。其实每个人身上都有两套系统,社会系统(我们把它比作男人也可以比作我们的大脑)负责满足外界要求,换回生活需要。而自我系统(我们把它比作女人又可以比作我们的心)负责满足内心需求,把这些东西转换为我们心灵需要的价值,让我们快乐。无论是强迫症患者还是受到重大挫折(比如刘德华饰演的军阀)都是过分追求社会系统而忽视了自我系统,只不过军阀执着的男人系统用在了外界事物上面,而我们的执着用在了过于自省上面。虽然行为和语言上做了令大家都满意的事情可是内心却并不情愿这样做,由此矛盾就产生了。换而言之,就是往往自己无法接受自己的缺点(但是我们大多不愿承认而是把这种不满意转移到别人身上)。由此,应验了一句古话:自己最看重的东西往往是自己最缺少的东西。而强迫症患者一定是因为童年时期或者成长时期受到过心理创伤,这种创伤其实并不是外界带来的,而是内心的抵抗造成的(因为我们的血液里都有那些追求完美的因素这是不可避免的)。由于长时间不接纳自我总是试图去忘记这种不愉快的经历,因此总是在逃避内心,然而任何逃避都解决不了这种冲突,只不过它被隐藏在了潜意识里,你会时常感觉到紧张,焦虑,但是自己又不知道为什么。然而我想说的是,世界上任何不愉快的经历都不要尝试着去忘记,这只会让你暂时逃避你的心,而是要选择勇敢地接纳。其实勇敢并不是什么东西都不怕,而是有勇气去面对那些你自己最害怕的东西。接纳看上去很简单,你可以重复一千遍一万遍,但是这并不是真正的接纳,接纳是一个过程。不要把自己的缺点或不愉快的经历看得多重,而是将它看作是自己的特点或是一次磨练。也就是既要接受自己的男人系统当然也要接受自己的女人系统,当他们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也就是相辅相成互相合作)时就会觉得非常自在。
上面讲的是如何接纳自己。下面讲讲如何达观。细心的你们有没有发现,其实在人生的成长过程中总是有烦恼的。只不过那些烦恼都已经被你淡忘了,小时候我们想长大成人这样就不用上课不用写作业,长大后我们又希望回到小时候那种无忧无虑的生活中。长得稍微胖一点的人总想着要是自己能瘦下来就好了,长得瘦的人又总想象着要是能长胖一点就好了。没谈过恋爱的人总是想尝一尝恋爱的滋味,谈了恋爱的人有总是想回到单身的生活。我们的烦恼并不是因为种种的外界因素决定的,而是由于我们内心的不安于现状所决定的。我们总是希望自己的心情变得好起来,可是对于现状却不去接纳,这样又怎能让自己开心起来呢?因此心情的好坏往往不是由外部环境或是自身条件决定的,而是由于我们大脑中的想象所决定的。佛讲万物皆空,人们会嗤之以鼻,会以唯物主义观念反驳,因为客观事物是存在的绝对不是人脑所虚构的。佛讲的万物皆空是指的人的心境,虽然万事万物客观存在,我也可以产生各种思考和联想,可是我的心却是空空如也,还记得前言所说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人可以有各种想法,这些想法是不断变化的,但是我们的心可以是空明的。佛教认为贪嗔痴是阻碍世人修行的三大障碍,所谓贪就是对喜好事物的执着;所谓嗔就是对讨厌事物的执着;痴就是指的不明事理,常常被贪和嗔所左右。身处逆境的我们就会怀疑自己的痴,怀疑了痴就离觉悟不远了只要不轻易放弃生命。用自己的心去看自己大脑中出现的想法,我们会发现自己的贪和嗔。我们都是普通人,这些想法是一定存在的,因此不必去否定它的存在,当我们用心发现这些时,首先要完全地接纳,然后不加理会,视而不见,甚至可以用自嘲的语气嘲笑这种想法(但是完全是一种开玩笑的方式)。只要你的心不投入这场贪嗔痴的纷争偏执的想法自然会消失掉,你也会少了很多的烦恼。有人对相同的问题想了很长时间或者一直在思考问题也是一种无谓的执着,因此只要用心看穿了这种无谓的执着也就心里坦然了。
强迫症治愈的标准我想是尽管想法或者动作还在(因为正常人也会有类似的想法或者动作),但是内心不会砰然一跳或者突然间坐立不安。因为强迫症并不是这些想法和动作,而是我们偏执的态度。只要完完全全地接纳自己,同时觉知自己的内心,就比常人更加懂得珍惜当下、活在当下的乐趣,这种乐趣妙不可言。醒悟疗法由一修老师创立,我只是一个踏实的实践者,下面摘取别人问一修老师的一段话:
有人问我,神经质症治好以后是否还会复发?我说如果你的神经症是通过吃药、通过麻醉、通过暂时的安慰、甚至是通过催眠等这些外在的手段,使你在“无意识”状态下被“治好的”,那么那些症状肯定会在某个时间再冒出来,因为那不是真正的治好,你心中仍然是一片黑暗;如果你是通过直接面对它,通过自己有意识的努力使它消失的,那么它就不可能复发,生理上的疾病可以复发,但是真正通过你有意识的努力而解决的神经质症不可能复发,就像我经常说的,你心中有了光明,黑暗怎么可能再入侵。
治疗好强迫症后要诚心诚意的活在当下,享受当前的生活。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引一则禅学小故事:蜈蚣的腿很多,其他动物看到它就问它:你这么多条腿是怎么行走的呢?蜈蚣想了半天也没想出来,最后居然不能正常行走了。我们也是这样,只要我们觉悟了,一切的心理问题都是假象,强迫症只是人们主观臆断出来的疾病其实根本不存在。该怎么生活还是怎么生活,不用将正常的行为或者想法由于做的次数多或者想的次数多看做强迫症,因为只要觉悟了——看见了自己的心,你的强迫症就已经不存在了。佛法就是悟,悟懂了之后一切字面上的佛法都是空的。也就是即使有人一个字不识但是他也能领悟到最上乘的佛法精要。
第二篇:关注小学音乐走“体验”之路
关注小学音乐走“体验”之路
摘要:学生是具有能动性的社会“生活体”,有着巨大的学习潜能,只待教师的开启。教师的教学任务不仅要传授知识技能,而且要引导学生在共同的学习活动中去展示自我、发展潜能、培养情感。本文从一个新的角度去研究音乐课堂教学,落实音乐课堂教学素质化要求,再次确立音乐学习走“体验”之路的研究课题,让每一位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感受到音乐课堂不再是蒙受“压力”的课堂。
关键词:音乐课堂体验学习
正文:如何优化音乐课堂教学,激发学生自动参与学习活动,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促进每个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共同课题。古今中外一些教育家有的过分强调以“教师为中心”,有的则过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现实的教学中又常常存在着教师和学生“双被动”问题,学生还是接受知识技能的“容器”,成为被动的学习者,音乐课堂教学素质化难以落实。学生是具有能动性的社会“生活体”,有着巨大的学习潜能,只待教师的开启。教师的教学任务不仅要传授知识技能,而且要引导学生在共同的学习活动中去展示自我、发展潜能、培养情感。这就是课堂的“体验”。
“体验”一词在我们当今教育的改革中并不陌生,它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材内容内化后,在特定的教育情景中内心反省、内在反应或内在感受。体验学习就是在全新教育理念指导下的,符合学生心理认知、成长规律,符合新课改思想要求的有效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音乐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音乐的力量。”不难看出这段话的核心是要让学生实现音乐学习的亲历性,使音乐学习成为学生智能成长的过程。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试图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从一个新的角度去研究音乐课堂教学,落实音乐课堂教学素质化要求,从而确立音乐课堂学习的体验的研究课题。
一、对音乐课堂学习体验的内涵理解
王旭教授在《音乐教育论坛》一书中指出:音乐教学“关键在于体验”。确实音乐课堂教学犹如水渠,只有“活”的体验才会学有所乐,才会出成果。因此,要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效率,高质量地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与活动能力,就要让音乐课教学的体验过程“活”起来,使整个音乐课堂充满活力。而教法、学生、教师是音乐课堂教学的三大要素,这就决定了只有拥有了“活”的教法,“活”的学生和“活”的教师,音乐课堂才能真正鲜活起来。
现代教学认为:教学中的主体是学生和教师,客体是学习材料,师生共为主体,是认知活动的决定因素。只有在主体交往中,个体之间才能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从而调动个体与集体的学习相互性和创造性,有效地促进外在的知识技能结构向学生内在的认识结构转化。
现代哲学认为:世界充满着矛盾,也正因为充满矛盾,世界在不断地发展变化。课堂教学也和世界一样充满着矛盾,教育必须充分重视和利用矛盾及其冲突,灵活诱发学生提出问题,探讨问题和解决问题,强调对立双方的相互作用,相互补充和相互转化,从而使学生基本素质得到最优发展。
心理学研究认为:人的主体结构是一个完整的动态系统,它由认知系统和情感系统组成。认知系统的功能主要是主体承担对知识技能的接收、贮存和转化任务,起反映作用。情感系统的功能主要是承担对学生行为的启动、调节、维持、定向的任务,起动力作用。因而在”激活”学生和发展学生认知系统的同时,必须重视情感系统,才能使学生具备完整的主体性,也才能使师生成为活生生的主体。
二、具体策略
如何更有效保持学生的互动参与体验意识并形成习惯,从而提高音乐教学的效果呢?本人在平时的教学中做了以下一些尝试:
(一)创设情境,体验引导
创设最佳的音乐情境,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而教师的体验引导则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保证。音乐老师可以不漂亮,但一定要活泼大方;音乐老师不一定热情奔放,但一个赞许的眼神就能让学生久久陶醉。而学生心目中的音乐老师应该是能歌善舞,亲切可爱的。因此,老师在音乐课上要以体验的情绪感染学生,以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真诚的话语,深深地打动学生,拉近师生的距离。
作为音乐教师,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饱满的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除了有体验的心境,还必须丢弃单一乏味的教学方法,精心创设最佳的音乐情境。所谓创设情境,就是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把景物、事件具体地描绘出来,通过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而获得生动鲜明的形象感受,以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可以设计为做游戏、音乐剧、播放CAI课件、投影等,都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比如二年级课本中的《小雪花》一课,可以把课堂变成一个冬天的操场,学习的内容是一个大雪人,把知识点设计成雪人身体的每一个部分,知识学会了才能进一步堆雪人。歌曲的节奏练习、歌词教学、演唱力度的指导以及律动都是在老师和学生一起堆雪人这个游戏中完成的。学生学得既高兴又轻松,知识掌握得既快又牢固。
(二)音画结合,体验感悟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世界是通过形象进入人的意识的,儿童年龄小,经验有限,生活中的形象再现得越明显、越具体,对他们的思想影响就越强烈。”现代信息技术因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势,以前所未有的发展趋势进入了音乐课堂,使课堂教学内容有了全新的感觉,为学生的思维搭设了阶梯,帮助学生更加理解音乐、感受音乐。比如:我在教《守株待兔》这首歌时,由于学生所学字词有限,首先我选择用多媒体播放根据歌曲改编的音乐剧《守株待兔》,伴随音乐剧,学生们看到农夫因为一次偶然捡到兔子后,就天天守在田边不干农活,感受到了农夫的懒惰,加深了对歌曲内容的理解,然后再教唱此歌,学生们很快进入了歌曲的意境之中,学得非常认真,有的同学还能伴着音乐进行模仿,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音乐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无论是在培养学生的技能方面还是审美方面,只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才能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就象学游泳一样,必须让孩子下水,如果只是在岸上把游泳的技术要领背得滚瓜烂熟,招式模仿的有模有样,不下水,“旱鸭子” 也永远不可能变成“浪里白条”。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在体验的心情中让学生接触并体验音乐活动,使学生不仅能在身心方面协调成长,陶冶了心灵,也能让他们的各种能力得到确实的发展。
在教学《小蜻蜓》这一课时,活泼可爱的一年级小朋友在唱完歌曲后纷纷表示他们好喜欢那个捕蚊的小英雄啊,以后一定不再捕杀益虫。于是我就让小朋友们
再找一找生活中常见的益虫,说说他们的英雄事迹。孩子们说得可多了,我把他们说的益虫分组分类,小组合作进行歌词的创编,然后我再请同学修改补充,大家一起唱一唱,同学之间互相取长补短,用歌声倾吐自己的心声,这样既起到了思想教育的作用,又让学生的创造思维得到了锻炼;再如,在教学《洗手绢》这一课时,好多孩子很自豪地告诉我“我会洗手绢的”,“那除了洗手绢,你还会干哪些家务事呢?”我不失时机地引导。“我会扫地”“我会擦窗子”“我会洗衣服”„„“你能唱出来吗?”“能”学生齐刷刷的回答,于是在一番“操练”之后,学生纷纷上台表演,连平时胆小内向的几位学生受到影响也勇敢站起来表演了,课堂气氛相当地活跃。
奥尔夫认为: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只是手段,教育人才是目的。在教学中一定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通过最自然、最有效的途径,以极其自然巧妙的方式将学生引进音乐的殿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使他们对音乐着迷。
(三)发挥想象,体验创新
想像是人的一种潜能,也是创造的基础,而音乐能够培养人的想像力。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教学的发展作用。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还特别注意学生智力的发展,把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放在了极为重要的地位。我认为,创新在音乐课上显得尤为重要,一堂循规蹈矩的音乐课会让人感到压抑,死气沉沉,提不起精神来。小学阶段,创新教育的主旨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地体验地去发现一些新知识、新方法、新事物。要使学生的想象力得以发挥,创新才能得到培养和发挥,就必须脱离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在新歌教学时,利用游戏认识音乐符号;利用节奏读歌谱打破过去教师教一句学生唱一句的旧模式,即练习了节奏又熟悉的歌谱;利用讲故事进行音乐分析及理解;还充分发挥器乐班的优势让乐器进入课堂,利用已学音乐知识即兴吹奏,以先奏后唱等形式进行歌曲教学,做到唱、奏、演融为一体,丰富课堂的表现形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增强学生学唱的自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小学生正处于好动的年龄,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把歌曲的内容编成简单优美的动作,让学、唱、记同步进行,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自编自演,让学生边听边用动作来表
现音乐形象,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在引导学生学习《金孔雀轻轻跳》时,就先让学生欣赏傣族孔雀舞,感知舞蹈特点,再随伴奏音乐师生一起配乐舞蹈,感知歌曲的音乐风格特点,让体态语言唤起人的本能,触发他们的自由联想,这样更有助于学生的创造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理解音乐的能力。在这种欢乐和谐的氛围中充分展示学生的表演创新能力。
(四)激发兴趣,体验互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尤其是中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的时间短,持久性差,往往影响到学习的效果,为此,我们要千方百计地设计具有童趣性和亲近性的音乐事例,让学生感兴趣使其成为一个学习的热情者和主动者。
例如,我在给五年级学生讲解枯燥无味的音乐知识,音符和休止符时,讲到时值比例时,恰好与数学的意义相结合,我形象的把一个成熟的大西瓜放在桌上,同学都争着大眼看,一定要想吃一口又甜又起沙的大西瓜。我问:“大西瓜与咱们将要学的音符时值有什么联系?如何划分?”小组互相讨论,交流意见和看法。即把大西瓜分成四等份,以一等份四分音符“5”(一拍)看成单位“1”。二分音符“5-”(二拍),全音符“5---”(四拍),然后把西瓜分给每小组,看如果再切分结果将如何?,这样有趣味的课堂教学既加深了音符时值,学生又复习了数学知识。在这样的启发下,学生既记牢知识点又开发了智力。再如,讲解“休止符”这个常用概念时,我又对同学们说“0”虽然不能唱出,不是一个音符,但是这种符号起着“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就如我们每个人的讲话不带标点符号,致使无法换气。通过这幽默风趣讲解与表达使学生领悟了所讲解的知识,又增添了学生学习的乐趣。所以,在音乐教学中应努力创设使学生轻松愉快,情趣高昂的愉悦氛围,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体验式教学是在音乐课上的一系列教与学活动中,通过给学生创设丰富的课堂情境,让学生亲自参与,教会学生怎样去体验地学习,使他们上课的时候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积极思维,并在体验的学习中获得知识,发展智力、锻炼能力。活跃的课堂气氛、体验的教学过程,是每位音乐教师所向往和追求的,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同探索吧!
参考文献:
【1】2006年高等教育出版社《音乐教学科学化探索》第5期
【2】2006年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小学教学研究》第3期
【3】2007年国家教育部音乐总局主办《学校音乐》第7期
第三篇:浅谈面包新语的体验营销之路
浅谈面包新语的体验营销之路
[摘 要]随着体验变成可以销售的经济商品,体验式消费或者说是符号化消费的旋风开始席卷全球产业,继服务经济之后,体验式经济开始大行其道。由新加坡人郭明忠创办的面包新语(Bread Talk)食品集团于2000年在新加坡正式成立,在短短几年时间内,面包新语品牌为什么能获得如此成功呢?这主要归功于其在面包行业首创的体验式营销策略。本文根据伯德•施密特博士(Bernd H.Schmitt)在其所写的《体验式营销》(Experiential Marketing)中指出的五种战略体验模块:感官(Sense)、情感(Feel)、思考(Think)、行动(Act)、关联(Relate)来分析面包新语的体验营销之路。
[关键词]面包新语;体验营销;感官;情感;思考;行动;关联
由新加坡人郭明忠创办的面包新语(Bread Talk)食品集团于2000年在新加坡正式成立,以投资开设精品面包蛋糕连锁店为主,至今面包新语(Bread Talk)已将业务发展到了印尼、菲律宾、科威特、马来西亚、中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中国澳门、泰国、印度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在各地获得普遍好评,在国际上也享誉盛名,更陆续获得最受欢迎品牌、最着名品牌、最有潜质品牌、超级品牌等多项大奖。2003年年底,面包新语来到了中国,在北京、上海等繁华核心商业地带开设连锁店,其单店的月营业额屡破百万元大关,这个成绩甚至是其他传统面包店的10倍。至今其连锁店已扩展至全国各大中型城市,达到上百家之多。那么面包新语品牌为什么能获得如此成功呢?这主要归功于其在面包行业首创的体验式营销策略。
依据美国俄亥俄州的战略地平线(Strategic Horizons LLP)顾问公司的共同创办人约瑟夫•派恩二世(B.Joseph Pine II)与詹姆斯•吉尔摩(James H.Gilmore)在美国《哈佛商业评论》双月刊1998年7~8月号《体验式经济时代来临》(Welcome to the Experience Economy)中指出:体验式经济(Experience Economy)时代已来临,其区分经济价值演进的四个阶段为货物(Commodities)、商品(Goods)、服务(Services)与体验(Experiences)。显然,经济发展的演进已从过去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走向现阶段的体验经济。所谓体验经济,是指企业以服务为重心,以商品为素材,为消费者创造出值得回忆的感受。传统经济主要注重产品的功能强大、外形美观、价格优势,而体验经济则是从生活与情境出发,塑造感官体验及思维认同,以此抓住消费者的注意力,改变消费行为,并为产品找到新的生存价值与空间。就当今的消费行为来看,消费不仅仅是买有用的东西,而且已成为消费者用来诉说自己的“语言”。在当今相对富裕的社会里,当温饱舒适已不再成为问题,任何商品都符号化了,人们要买的不只是商品本身,而是附加在商品上的象征意义。随着体验变成可以销售的经济商品,体验式消费或者说是符号化消费的旋风开始席卷全球产业。继服务经济之后,体验式经济已开始大行其道。
下面根据伯德•施密特(Bernd H.Schmitt)在其所写的《体验式营销》(Experiential Marketing)中指出的五种战略体验模块:感官(Sense)、情感(Feel)、思考(Think)、行动(Act)、关联(Relate)来分析面包新语的体验营销之路。感官(Sense)
感官营销的诉求目标是创造知觉体验的感觉,其作用于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与嗅觉。感官营销可区分为识别公司与产品、引发顾客购买动机与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等。每一个面包新语店铺都极具现代感,通透的玻璃、简洁的店内装饰和建材元素完美诠释了时尚艺术的魅力。面包新语的面包房,主要采用白色大理石、不锈钢和玻璃三种设计元素。通过透视玻璃的作业空间可以让顾客亲眼看见厨师以巧妙的手法创造一个又一个的面包杰作,具有极大的视觉冲击力。如浑身毛茸茸的“辣松”面包就是面包新语原创的独门招牌,南洋的特制辣酱再裹上厚厚的诱人的肉松,辣到不可挡,酷到难以拒绝。又如“虾米袋子”,弯腰躬身的形状神似一只只大虾,而这饱满的虾肚里原来也满藏珠玉,“袋子”里装的就是源自南洋的虾米和其特有的参巴酱,味道最具南洋风情。顾客在舒缓的音乐背景中,闻着刚出炉的面包的香味,品尝着各种试吃的面包,最终选择自己钟爱的品种。这些强烈的视觉、听觉、味觉和嗅觉感受成为消费者眷顾面包新语寻找“美室中的美食”的动力。情感(Feel)
情感营销诉求消费者内在的感情与情绪,目标是创造情感体验,可以是温和、柔情的正面心情,也可以是欢乐、自豪甚至是强烈的激动情绪。情感营销的运作需要真正了解什么刺激可以引起消费者的某种情绪,让消费者自然而然地受到感染并融入相应的情景中。面包新语为每个面包都取了一个新颖别致的好名字,如“上海侬好”、“虾米袋子”等带有各地方言的名字,还有联系各种时事的“太空5号”、“大地震”等。如“大地震”这款具有震撼力名字的面包就是为了纪念台湾“9•21”大地震:当时的大地震牵动了远在新加坡的叶师傅,因为满怀对家乡的牵挂和思念,才让他创造出了视觉和口感都撼动人心的地震面包。事实上,出炉瞬间的乳酪香味也恰如从大地的裂痕中喷涌而出。这些名字给顾客耳目一新的感觉,并进一步激发年轻顾客追求的“反传统的时尚、好玩和有趣”的情感诉求。思考(Think)
思考营销诉求的是智力,以创意的方式引起顾客的惊奇、兴趣、对问题集中或分散的思考,为顾客创造认知和解决问题的体验。对于高科技产品而言,思考活动的方案是被普遍使用的。在许多其他产业中,思考营销也已经运用于产品的生产、设计、促销以及与顾客的沟通。面包新语的品牌策略可以说是思考营销的经典范例。它给每个面包都设计了一个美丽动人的品牌故事,并把这些故事写在牌子上,放在面包的旁边。顾客来店里买面包,不仅能够享受面包的“色、香、味、形”,还能“读”懂这些面包,面包就这样开始与顾客讲起“话”来了。如面包新语原创的招牌面包叫“松松”,它有这样一个故事:某个轻轻松松的早上,一个老奶奶把祖传最拿手的肉松,一不小心洒落在特制的奶酱上面,糊涂的老爷爷也把它们一起涂在日式松软面包上吃起来,没想到好吃得不得了。从此,这款肉松面包成了他们家待客必备的传家美点。这些古老而悠远的创意故事引起了消费者深深地思考,成为面包新语与消费者沟通的桥梁。而美丽的“蕉点”面包讲述的则是两位相爱的异国面包师的爱情宣言,柔滑的香蕉和甜甜的红豆是它的情感配方。来自日本北海道的Itaru师傅,不远万里到新加坡Bread Talk工作,在这里他邂逅了一位美丽同事,也结下了一段美好的异国姻缘。深情的南国女子澎湃了他内心创作的激情,终于完成了这绝妙的面包美点。行动(Act)
行动营销的目标是影响人体的有形体验、生活形态与互动。行动营销通过增加身体体验,指出做事的替代方法、替代的生活形态,通过互动丰富消费者的生活。而消费者生活形态的改变是被激发的或自发的,且也有可能是由偶像角色引起的(例如影、视、歌星或是着名运动员等)。如面包新语于2010年足球世界杯期间举办的“春田花花世界杯活动”,通过特别为世界杯设计的蛋糕系列:“得分王(Its a goal)”和“世界杯(World Cup)”并结合时尚卡通——麦兜形象吸引消费者,使其感悟一种激情、自然的生活方式,激发消费者的购买行动。又如面包新语通过成功赞助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球华语音乐榜中榜”和第十三届“东方风云榜”,进一步锁定了年轻时尚的年轻人为其主要目标消费者。
关联(Relate)
关联营销包含感官、情感、思考与行动营销等层面。关联营销超越私人感情、人格、个性,加上“个人体验”,而且与个人对理想自我、他人或是文化产生关联。关联活动的诉求是为自我改进(例如,希望与未来的“理想自我”有关联)的个人渴望,或希望别人(例如,一个人的亲戚、朋友、同事、恋人)对自己产生好感。其目的就是使个人和一个较广泛的社会系统(一种亚文化、一个群体等)产生关联,从而建立个人对某种品牌的偏好,同时让使用该品牌的人们进而形成一个群体。面包新语一共有200多个面包品种,而每个店的货架实际上只能摆放80多个品种。此外,面包店本身也有销售的高低峰,有的时段某个品种可能特别受欢迎,因此除了保证几个招牌产品的摆放位置相对不变,以及大类产品的位置不变之外,面包新语的各个门店会根据销售管理系统所统计的销售数据以及顾客对产品的反馈,每日调整不同的产品上架,就像销售时装一样,要不时为橱窗里面的模特换上新装。这种被称为“像卖时装一样卖面包”的营销管理,一个基本的保证是需要有相应数量的产品线。此外,面包店还需要有自己的创新能力,不断地推出新产品,为每日轮换的“面包橱窗”换上新鲜血液。这样的营销管理策略单独看并没有很特别的地方,但在营销手法上却暗合时尚商品销售特点,和该品牌提倡时尚的主题是一致的。因此,可以说面包新语卖的不仅仅是面包,而是时尚的消费观念。
2001年12月2日,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R26;托夫勒来到中央电视台《对话》节目现场,这位曾经预测了“第三次浪潮”到来的托夫勒再次向大家预言:服务经济的下一步是走向体验经济,人们会创造越来越多的与体验有关的经济活动,商家将靠提供体验服务取胜。而面包新语正是凭借对体验式营销五维应用的准确把握,从而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的体验服务。面包新语,将普普通通的面包经营成独特体验,并以此为卖点走向成功。面包显然不会说话,但从面包新语身上,你却能轻易地听见“时尚”、“前卫”这样的字眼,不愧为面包业的“星巴克”。
参考文献:
[1][美]伯德•施密特.体验式营销:如何增强公司及品牌的亲和力[M].刘银娜,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第四篇:我的特教之路
我的特教之路
2010年5月,带着好奇和爱心,我进入了一所特教学校,并无数次地被那里“断翼”的天使们感动。因为工作的热情和在艺术教育的成绩和专研,学校为我创办了一个艺术班。这个由16名心智障少年组成的新集体,在其尘封已久的内心世界中,依然燃烧着对艺术的渴望和对真善美的向往。作为他们的音乐教师,我通过总结多年的音乐教育经验,以及长期对艺术治疗的学习与专研,创立了一套属于自己、科学有效的艺术治疗理念,并针对性地用在孩子身上,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除了专研和实践艺术治疗理念以外,我还配合学校积极发动了诸多慈善捐助活动,并担任活动策划和主持人等各面工作。学校也因此得到了许多来自社会关爱人士的捐助。原以为学校会把这些善款立即投入教育教学中,改善落后的教育资源,然而学校的教育条件并没有这些善款而得到本质的改善。我失望了,因为孩子的急切盼望与学校教育条件的落后形成强烈的反差。带着几分失落,也带着为孩子负责到底的心情,我决绝地离开学校,决定自己创设一个更宜于孩子成长的特教环境。
离开学校以后,我和几位家长在社区内合力创建了“能量爱心之家”。孩子们在生活自理和艺术技艺方面有了明显提高。但考虑到师资力量、活动空间的有限,也为了孩子能有个更加优良的教育环境,我决定再次寻找校园。皇天不负苦心人,在历经艰辛后,终于在平谷区找到了一个适宜的校园。该校园的前身是国立美术学院,园内有着浓厚的艺术氛围和优雅的校园环境。校园的廊亭院落依照传统样式设计模成,古典优雅,冬暖夏凉;古树林立,群鸟寄居,奇花异草芳香宜人;奇石零星伫立,小河流水潺潺,极适合孩子在这里生活与学习。
在此地开展教学工作时,得到画家xx先生的大力帮助。周先生不仅给孩子提供生活和学习的场地,还分文不取地教授戴涛画画,使其在心智、绘画技艺、艺术修养等方面有其显著的提高,其情感、情绪不再以异常的行为释放,而是借助画笔诗意地表达,促进其与世界、他人、自我之间的交流,真是善哉、乐哉、快哉!
学生代表简介 x,16岁,孤独症患者,来自山东xx。他的国画作品曾多次获奖,在六十年长庆艺术班国画比赛中,以《xx》一举成名,荣获一等奖,又在09年孤独症4月作品展中荣获优秀奖。他的国画《xx》被影星xx收藏并先后在数家电视台播放。另在11年荣获“中国优秀特长生大赛”国画金奖、书法金奖、声乐一等奖。自从跟随xx老师,他的心智、艺术技艺、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都有了质的提高,在画家xx先生的指导下,绘画技艺有了空前的提高,相信这个来自“银河系”的艺术奇才,在众家的关爱和帮助下,将成为一颗璀璨的明星。
第五篇:我的未来之路
我的未来之路
——导游梦
一个学期又过去了。刚进学校那些信誓旦旦的誓言被抛之脑后。生活中的那些人、那些事让我感触诸多。对于未来我的内心充满迷茫。我告诉自己我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所以我拿起了笔和纸为我未来的人生做规划。
一、这样的我我是一个爱笑的女生,因为我觉得笑容可以带给人舒适的感觉。我是一个外向型的女生,陌生人面前我也总是表现得落落大方主动的与他们打招呼。我也敢说敢做,爱表现自己。
我喜欢播音,因为播音可以满足我的自豪感;我喜欢听音乐,因为听音乐可以放松我的心情。我从小就喜欢泡在书海里,看各种各样的书和杂志,从书里看世界,看别人的人生,拓展自己的知识面;运动也是我的兴趣之一,我要早就健康的体魄,为以后的路程做准备。
现阶段,在校园内我参加社团活动任命为广播站的播音员,我的播音员栏目是《旅游风向标》主要介绍的是关于旅游的一方面。参加社团活动锻炼了我的管理能力与应变能力和交流能力。在校期间我参加全校朗诵大赛和全国文明风采演讲大赛都荣获三等奖。我也来用平常的时间训练普通话,现在已经拥有一本普通话证书了。学校开设英语这门学科,课堂上我也很认真听课现在跟外国人交流也不成问题。寒暑假期间我也找了一份关于导游的工作,因为性格开朗,工作不怕辛苦,得到了领导的一致好评。
但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个人还是有些不足之处。我现在只有中专水平,学历还是有待提高。社会实践有可能还不够丰富,以后寒暑假还会继续努力工作的,一方面可以积累经验,另一方面也可减轻家里的负担。自己的情绪也会偶尔的小波动,我会尽量的调节好。
二、外面的世界
导游作为一门新兴职业,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旅游业快速发展而壮大起来的。导游员作为旅游业发展中“人”的因素,其地位和作用极其重要,特别是在新的时期,要尽快实现我国由亚洲旅游大国向世界旅游强国的战略性跨越,导游员无论是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从现阶段看,转好导游员的管理,也成了规范我国旅游市场秩序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为充分发挥导游员在旅游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从国家旅游局到全国各地都在思想上引起了高度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也得到了在社会各方面充分的肯定。但是导游员管理实践中,也呈现了些方面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合理解决问题,对促进我国导游队伍建设,应该说是大有弊利。
三、我会如此
当导游是我的梦想,我也相信只要去努力就可以实现这个梦想。我会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自觉地执行行业和所在旅游社的各项规章制度,遵守旅行社行业的纪律,执行导游服务质量标准严格按导游操作规程办事,即做好准备接待、善后处理三大程序的各项工作。必须具有牢固的专业思想,热爱本职工作,一个人如果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就会把对事业的追求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就会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开拓自己的知识领域,增强自己的服务技能为旅游者提供质量高的导游服务,在导游服务岗位上做出显著成绩。
四、我一定可以
我要学会善于通过不同方式自觉观察并发现旅游者的心理变化和需求,及时调整导游讲解详略、深浅和快慢,使其更具有针对性。这样,才能将大部分旅游者吸引在我的身上,导演工作才有可能成功。在参观游览现场,我不仅要注意观察旅游者,还要善于观察周边的事物和环境。若发现异常变化,就得当机立断,或改变旅游路线,若或干脆把旅游团带离现场,以免发生意外,保证旅游活动顺利进行。
当遇到险情时,我应该沉着冷静、果断处理,这样才能化险为夷、避免事故发生;出
现问题后,措施果断,处理合情、合理、合法,在减少损失和不利影响。
我必须具有理性的心理素质,时刻明白自己的角色是“服务员”自己的任务是为旅游可提供服务。一上团,就很快进入角色并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要始终精神饱满、热情友好、笑口常开。与旅游者、入境旅游团领队及其他人员交往时,应既不骄气又不胆怯,始终沉着自然、不卑不亢。作为一名导游应该要克服厌烦情绪,一名合格的导游人员即使去一个曾经到过上百次,上千次的旅游景点,都应该像第一次游览、一起欣赏美景,加上精彩讲解,游览活动就有可能成功。
可能在带团过程中与旅客出现矛盾也是多多少少会有,旅客有时会对我们服务工作挑剔,指责甚至无理取闹。对此,我们不应该感情用事,与之争高低做“嘴上胜利者”,而要以德服人,并且理明则让,力争双赢,避免发生正面冲突。
可为了这项工作,我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娴熟的服务技能,还必须有健康的身体。
五、我了解
(一)导游工作内容
1、介绍旅游路线及游览注意事项;
2、带领游客游览,并重点介绍经典特色典故、传说等;
3、提醒游客注意安全,检查随队人员数及其他安全情况;
4、处理随队游客突发情况。
(二)导游的职业要求
导游一般要求为高中或高中以上学历,性格要开朗,充满活力,有一定的语言沟通能力和交流能力。
(三)就业方向
1.普通话导游——外语导游、翻译外贸
2.初级导游——中级导游——高级导游
3.导游——旅游管理类专业老师、学术型
4.导游——酒店、餐厅、特产店等
5.导游——可以转为司仪主持人、自由撰稿人、摄影记者等
6.导游——旅游策划师
7.导游——计调——自己开旅行社
自己现阶段随制定了自己的职业规划书,但受到自己现阶段思想不太趋向成熟的限制,以后在自己的职业的选择,生涯路线,人生目标都可能存在一定的改动,自己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要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使自己变的更成熟使自己以后的规划设计更接近实际打下基础。
自己能在这里做自己的第一篇职业生涯设计,使我自己对自己有进一步的了解,对自己的目标也有了进一步的明确,自己的学习动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树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职业目标,使自己的学习有了目标和针对性,对自己以后充满了信心,相信自己以后一定能取的成功,也使自己敢于面对自己人生路上的挫折和困难,尽量发挥出自己的潜能,这让我知道了自己的局限和弱点,接受现实,并勇敢的去面对,这也开始让我建立一种积极的心态,学会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自己能以后更好的适应社会,面对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