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教师远程研修作业二

时间:2019-05-14 18:05: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山东省教师远程研修作业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山东省教师远程研修作业二》。

第一篇:山东省教师远程研修作业二

浅谈如何构建生本高效语文课堂

《生本高效语文课堂理论建构及实施策略》这篇报告,让我知道了在日常教学中要将“生本”和“高效”联系在一起。

首先,要以学生为主,这就要求我们老师注意,教师的好教并不等于学生的好学。课堂教学中我们的目光主要是观察老师的行为,虽然心里想着最终是要看效果----即学生的发展,但人们会不由自主的把评价的主体定位在教师身上。然而,教育过程的终端是学生,而不是教师。不由自主的把教师的好教看成是学生的好学,课堂的中心是教师而不是学生。生本教育理念强调学生是重要资源,然而,为教师的设计将否定这一因素。

其次,教师的意志并不等于学生的意志。例如:课堂上我们经常留给学生一定量的练习、作业。学生基本上是按要求去做的。这样似乎老师的意志已经转化为学生的意志了。然而这只是学生的主观意志服从于教育的意志罢了。除此之外,还有自身的自然规律所反映的自然意志。自然意志是不会屈从于外部压力的,只要你的做法违背了它,人的自然就加以报复,并且表现为一种隐性而长期的过程。抄作业、不交作业,厌学等一系列行为可以归纳为违反人的自然的结果。所以,教育在给人以限制的时候,同时也要给人以自由,即让他们用自身的内存,去获得外部的知识,外部的自在物。

结合今天的视频讲座,我认为构建生本高效语文课堂应当注意一下几点:

1、要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能学不教,多学少教。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前提下进行学习。

2、生本高效课堂要注重对学生的适时评价。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3、在构建生本高效课堂过程中也应当注意精心布置课前预习作业、将课堂的主动性交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进行反思。

以上是我通过今天的研修,对构建生本高效语文课堂的一点认识。

第二篇:山东省教师远程研修专题作业

山东省教师远程研修专题作业

单位:葛石镇石集小学

学科:小 学 语 文

姓名:徐 晶

时间:2011年10月

专题一:课程改革与教师学习

2011年8月28日 14:55浏览:16评论:3鲜花:1专家浏览:0 指导教师浏览:1 通过学习专家报告,我深深感觉到自己的不足。以前只通过看书报、刊物来了解一些教育知识,最多是记记笔记,谢谢感想,今天接触到网络学习,才感觉到原来自己已经落后那么远。面对新一轮课改大潮,如果再拘泥于原有的知识水平,不思进取,终究会被淘汰。《课标》要求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上课上不好,是老师准备不充分,作业错误多,是教学中有失误。教师一定要积极学习业务知识,提升自己的业务素养,才能真正跟上教育步伐,成为现代化的教师,培养现代化的人才。

专题二:多种方法识字

2011年8月29日 15:16浏览:23评论:5鲜花:1专家浏览:0指导教师浏览:1

1、偏旁归类识字。如:“雾、霜、霞”,“李、杨”,“蝶、蜂”,因为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

2、谜语识字。“碧”:王大娘,白大娘,俩人坐在石头上。“夕”:“多”字一半落西山。因为学生对谜语更感兴趣。

3、加一加。如:十+早+月——朝,十字加撇为“千”

4、实物记忆:“紫”,结合紫色彩笔、茄子来记忆。

专题三:《数星星的孩子》第1自然段

2011年8月30日 14:14浏览:211评论:35鲜花:2专家浏览:4指导教师浏览:9 省专家 黄学慧于11-8-30 14:50推荐徐老师的设计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如“数”“珍珠”“撒”学生通过读课文就会很容易理解字义,通过动作,认识了字形,识字难点就容易突破了.写字指导比较到位.指导教师 宁文学于11-8-30 21:29推荐本教学设计能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识字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识字兴趣。

一、初读感知。先自由读,再知名读。教师纠正读错的地方,反复读。

二、随文识字。

1、出示第1句,同时让学生观察星空图。(1)结合图画说说“无数”是什

么意思?指导读好“数(四声)”。怎样记住它?(加一加)教师强调其结构是左右结构,不是上下结构。你还能给“数”组词吗?(数学、数目等)

(2)句子中“珍珠”实际指什么?“碧玉盘”又实际指什么?怎样做才是“撒”?用手做“撒”的动作。能模仿句子用“像”说个类似是句子。

(3)出示卡片“珍珠”,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特点?能分别组词吗?出示“撒”强调读平舌音,指读,齐读。怎样记?(加一加等)出示“玉”,和哪个字长得最像?教师强调是整体认读音节。

2、出示第2句。“仰起头”做动作理解怎样是“仰起头”?说说“仰”字怎样记?与“迎”进行比较,以及字形。

3、出示第3句。“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让学生也学着数星星,理解怎样是“数”,指导读好“数(三声)”,记住这个多音字。

三、再读课文,巩固字音。将本段连起来,再读一遍,可以带着表演。

四、指导书写。重点指导“数、珍、珠”。

数:左右结构,“米”的最后一笔变成点,“女”的横横变成提,右边的反文旁要舒展,与左边齐平。

珍、珠:都是左窄右宽,“王”的最后一笔变成提,“珍”的三撇有变化,第3撇最长。

教师边范写边指导,学生在临写,最后展示、点评。

专题四:《草原》教学目标设计

2011年9月4日 13:46浏览:49评论:8鲜花:2专家浏览:0指导教师浏览:2 指导教师 宁文学于11-9-6 16:17推荐“学习作者抓住静态与动态表现景物特点的写作方法”这一目标对于小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高的,调整为“联系上下文,揣摩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就比较合适了。《草原》教学目标设计

初定教学目标:

1、认识“渲、勒”等4个生字,会写“毯、渲”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与生字相关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和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

3、背诵课文一、二自然段。

4、学习作者抓住静态与动态表现景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修改后的教学目标:

1、认识“渲、勒”等4个生字,会写“毯、渲”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绿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偏西、天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和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了解西部、向往草原的兴趣。

3、联系上下文,揣摩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作者抓住静态与动态表现景物特点的写作方法。修改理由:

目标初定后,由教研组所有成员研讨商榷,发现原定目标没有紧扣《课程标准》,单元导语中提到的单元重点没有得到明确体现,具体表现为:

1、《课标》要求小学高段阅读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因此修改目标定为“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和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了解西部、向往草原的兴趣。

2、单元导语中要求“阅读本组课文,要把握主要内容,还要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因此结合《课标》与导语要求,设计目标为“联系上下文,揣摩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作者抓住静态与动态表现景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初定目标“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应该在正确朗读与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所以不应单设,应合并在第2条中。

4、本课描写景物时抓住了草原的静态美与动态美,本人认为应该对学生进行这种写作方法的指导,所以目标特别强调“学习作者抓住静态与动态表现景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专题五:巧设环节,达成目标

宁阳县葛石镇石集小学徐晶2011年9月14日 20:30浏览:30评论:5鲜花:6专家浏览:1指导教师浏览:2

巧设环节,达成目标

——《装满昆虫的衣袋》观课报告

能够有幸听到李老师的课堂教学,感觉真是受益匪浅。我在观课时主要从教学环节设计的角度出发,重点思索如何能够顺利达到教学目标。李老师的教学环节主要有6个,两课时完成。具体分析如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李老师在导入时声情并茂地讲述了“金布甲”事件,唤起学生对法布尔、对《昆虫记》的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初读环节,其实相当于课内预习与检查。先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再检查字词,相机纠正错误。检查课文朗读时,出示含有生字的句子,既有识字,又有理解,并且强调学习方法的指导,如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等理解词语的方法,运用得得体到位。

整体感知课文时,用一个整体性的问题“文中的小法布尔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从文中找个词语说一说”。既是对课文内容的高度概括,又是对教学目标“抓关键词句揣摩人物特点”的具体体现,一举两得。

三、精读课文,学习方法。

李老师利用课文2、3段,引领学生“找一找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并画一画,简要地写出你的感受。”找词语——画句子——写感受(批注),正是老师从“教课文”向“教语文”的转变,才让学生从本课的学习中领悟到语文的真谛。法布尔的事是一个例子,而抓住关键词句揣摩人物特点才

是重点目标。李老师把“作业批注”顺理成章地引导学生“将这个感受写在这段话的旁边”,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学生在此基础上,明白了“什么是批注,怎样写批注”,实现了目标“知道怎样写批注”。“终于”等词的朗读理解,引导学生发现值得揣摩的词句,达成了目标第3条。

四、精读课文,运用方法。(第2课时)

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李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方法,然后自学4——10自然段,由扶到放,循序渐进,学生自学效果非常好。

五、课堂练习,情感升华。

“法布尔的高高鼓起的衣袋里,装满的不仅仅是,还装满了,还装满了。”这一个练习的设计,不只是对课文内容的总结,更是对学生思维的拓展,更容易激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由具体的“昆虫、贝壳、石子”而想到“不屈不挠的信念,对科学殿堂的向往”,教学内容的情感目标水到渠成。

六、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李老师布置的作业有讲故事,读著作,搜集故事等,从课内向课外延伸,真正体现“大语文”观念,设计精妙。

总之,李老师的课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更是我今后教学的指针。借助这次研修,我会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做一名更优秀的语文教师。

专题六:富有激励性的作文评价

宁阳县葛石镇石集小学徐晶2011年9月18日 20:13浏览:48评论:8鲜花:3专家浏览:1指导教师浏览:2 指导教师 宁文学于11-9-21 11:10推荐徐老师的评价富有启发性,以亲切的语气进行习作指导,学生易于接受。指导内容全面,建议合理。

富有激励性的作文评价

学生习作:

滑滑板

有一次,弟弟到我家来玩,让我陪他去玩滑板车。我们拿着滑板车到楼下去比赛。到了楼下,我和弟弟比赛滑滑板。我滑呀滑,很快就到了终点。到了终点,看到弟弟远远地落在我的后面。教师评价:

你真棒!能用这么简短的句子写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经过也很完整,标点符号用得也很不错。对于刚学习作的你来说,做到这些真不容易。不过,如果你能在以下几方面动动脑筋,做些修改,相信你的文章会更好!修改建议:

1.你的滑板玩得那么好,你是怎么玩的?怎样做才能上去,双脚如何运动,双手怎样配合保持平衡?这些动作都写出来,你的文章就生动了。

2.弟弟年龄小,玩滑板时出现什么问题?你是怎样帮他的?把你们的语言写出来。

3.玩的时候,你们的心情怎样?弟弟有没有心情变化?怎样表现出来的? 4.通过比赛,你产生了什么感受?

根据老师的提示,进一步修改自己的习作,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研修总结

磨课,让我们共同进步

发布者:徐晶浏览量:17评论数:2发布时间:2011-10-10 20:45修改时间:2011-10-10 20:45编辑

今年暑假,我们过得充实而有意义。先是参加县级学科培训,经历台风的虚惊(对本地无影响),后是参加全省的远程研修,享受全新的洗礼。

远程研修让我们得到了真正的历练。前三天每天一个专题,为了赶在规定的时间提交作业,忙得不亦乐乎,学习的时间却总是和我们开玩笑,少一分钟都不让过关;有趣的是提前“胡编”作业提交,结果与要求不一致,重新追逐时间,按要求做题,边做边笑:“还要求学生按要求做题,自己不也是不按要求吗?”开学后,学习的时间只能安排在晚上,充分享受万籁俱静的感觉。这一切与学习为我们带来的快乐相比,显得那么微不足道。尤其是在学习专家磨课,亲身经历磨课的过程中,我们真切领悟到研修的意义。备课——研讨——备课,观课——评课——反思,“好课在于千遍磨”。这是一个“众里寻她千百度”的过程;是一个反复打磨、反思,让顽石通透金属般质地,让一颗沙粒变成珍珠的过程。这样的过程让我们充分认识到任何一堂好课都不会是个人心血的成果,它必定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有人推磨,有人加水,有人添豆,才磨出了这白花花的、香喷喷的豆浆。磨课的过程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

磨课,让我们共同进步!

第三篇:2013山东省教师远程研修作业一

《学习活动的特点及对教育的启示》思考与分析

一、判断题:参照学习活动的特点,请判断如下陈述的正误,并对您的判断做出分析说明。

1、对于那些在学习中经常犯错,还“屡教不改”的学生,教师需要不厌其烦地反复讲解,让学生加大练习来克服学习错误。(×)学习不单是学生的脑力劳动,还要有学生的情感体验,如果大量的重复,会造成学生的厌烦,对于学生,奖励要大于惩罚。

2、简单地夸奖未必是对学生积极的反馈,中肯而具体的批评也可以为学生提供积极的反馈。(√)

具体的批评会对学生造成积极的影响,而夸奖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但是一味的夸奖,可能造成学生的高高在上的心理,觉得我是最好的,在以后的做人过程中会目中无人。

3、为了在教学中保持开放性,教师不应当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预设。(×)

在备课过程中应当进行学生行为的预设,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预设,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才能更好地把握学生成长中出现的问题。

4、班杜拉通过实验发现观察学习并不一定通过模仿行为表现出来。(√)

学生的观察学习,是内在的,可以有模仿也可以没有模仿,模仿可以强化其认识,在模仿中表现出来的可能是夹杂自己的理解,也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5、对于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师需要精讲多讲,把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这样,学生的思维才不会“跑偏”。(×)

错误是在所难免的,只有出现了错误,认识错误,理解错误,才能纠正错误,做到爱人如己。

6、所谓迁移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促进作用。(√)

学生的学习不一定是课本学习,而所有的学习是相互促进的,相辅相成的,没有一种学习是单独存在的。

7、尊重个别差异就是要相信“行行出状元”。(√)

学生的发展是有个别差异的,学生是人,他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作法,不可能让学生千篇一律。

8、练习曲线是一条不平滑的曲线,表明学习进程是匀速的。(×)学习并不是一个匀速的过程,它会波动、会反复、会停顿。如果学习是匀速的,则学习曲线是一条直线。

二、讨论与分析

请老师们阅读下面一则小故事及评论,结合讲座中所学内容(比如,对于学习活动的误解,学习活动的特性等),选取一、二个角度来阐明你的看法,最好能够提供本学科的实例来加以说明(不少于300字)。

很早以前,英国有一个叫麦克劳德的小学生,对动物非常好奇,特别想知道狗的内脏到底怎么长的。终于有一天,好奇心促使他将学校校长心爱的小狗杀了看个究竟。为此,校长当然要惩罚他,不过校长既没有大发雷霆,大打出手,也没有像有些教师那样,传来家长发

泄一通,责令赔款道歉,更没有满口“开除,开除”不容商量,这样的校长并不少见,而是要求麦克劳德解剖小狗后,画出一幅骨骼图和一幅血液图。他愉快地接受了惩罚,也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这两幅图现在收藏于英国皮亚丹博物馆。麦克劳德后来成为有名的解剖学家。对于这则故事,有人认为,尽管麦克劳德(简称“小麦”)后来成为有名的解剖学家,未必与校长的这次宽容有必然的因果联系;而且校长的处理有纵容之嫌,没有以此为契机教育小麦要“尊重生命”,如果小麦们今天对狗感兴趣就可以杀狗而不受惩诫,那,是否明天他们对人感兴趣就可杀人呢?

也有人认为,虽然不能把小麦成为解剖学家完全归功于校长的这次教育,但是,假如校长不是这样处理“杀狗事件”,而是大发雷霆,请家长责罚或者开除了事,那也真可能把小麦成为解剖学家的可能性给扼杀了。校长对小麦的处理是宽容而非纵容,他也惩罚了小麦的“杀狗行为”,但并没打击小麦杀狗的目的——学习生理结构的兴趣。而且,是否可以假设,如果今日不让小麦们杀狗,明日他们才会“杀人”;或者说,因为今日杀狗,探究欲已经得到了满足,所以,明日才不会杀人。

我认为麦克劳德后来能成为有名的解剖学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自身的、校长的,不能单纯地归功于校长。

1、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学习活动具有多样性。麦克劳德

杀小狗的目地不是玩、取乐,是想知道内脏是怎么长的?这其中也有他的兴趣在其中。杀狗就一定会杀人吗?不一定,这得看麦克劳德的情感和意志如何。

2、校长的理解并尊重。校长理解麦克劳德的好奇心,所以没有批评,没有指责,有的是针对性的作业——画出一幅骨骼图和一幅血液图。校长的这一做法让我想起了陶行知的两块糖——以爱、理解尊重去赢得学生的心。那位无名的校长,在麦克劳德杀小狗后没有语言上的交流吗?我觉得不太可能。校长的理解与尊重使校长与麦克劳德情感上产生的共鸣,再加上自身的兴趣,日后,麦克劳德成为一位著名的解剖学家。

总之,我认为教育方法得因人而异,适合个体的方法才是最好的。

第四篇:山东省小学教师远程研修专题二作业、

学习生本高效课堂的感悟

今天认真观看了视频,也潜心研读了课程文本,坐下来仔细回想这么多年走过的路,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首先专家的讲座让我真正理解了生本高效语文课堂的内涵。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与师本化、灌注性教学相对立,有强大穿透力、冲击力、震撼力和感染力。生本高效语文课堂是一种思想,一种境界,一种追求。它以促进学生生命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生活经验,尊重学生生长需要,遵循语文学习与语文教育规律,师生共建的生态的,一定时间内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的语文课堂。

其次反思自己的教学,我发现了很多的不足。平时讲的过多,对学生了解不够,忽视了学生的生命存在,关注课本的主要所在,考虑的是教师如何把学生教好。以师为本,学生得不到真正的尊重,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效益低。而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就是以学为本的教育,把主要依靠教转化为(在教者的帮助下)主要依靠学的教育。现在,我开始意识到,自己在课堂上讲得声嘶力竭,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课下气的暴跳如雷,埋怨学生懒惰,不爱学习。现在才明白不是生之过,而是我的过错。探求新知是人的天性,本应充满趣味,现在却让学生感到厌烦,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失败。

今后改进教学的做法:

省教育专家沈大安指出:“发展是硬道理。教育的硬道理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发展的过程不是教师灌输的过程,而是学习者自我建构的过程。课堂不是教师展示自我的舞台,课堂教学不能以教师的思路和自己的设计为本,不应该让学生成为帮助教师完成预定设计的‘配角’。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努力更新教育观念努力构建生本高效课堂,积极实施郭教授提出的“生本教育的策略”

一课堂要高效,教师就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业。备好教学对象。课前备课必须充分,特别是备学生。

二、引导学生预习,掌握预习的方法

我在每次上课前都让学生预习,引导学预习哪些内容,如何找到本课的重点,让学生自己找问题写下了,看谁的问题最有意义,激发学生的的学习兴趣。

三、转变观念切实尊重学生、做到因材施教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时刻不能忘记的是我们面对的是小孩子,他们有自己认识世界的方式,我们不能把成人的认识强加给他们,或强制牵着他们的鼻子走。法国思想家卢梭曾经写道:“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秩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把舞台让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发展的广阔天地。课堂上既要有时间让学生交流分享,更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细细地读书,静静地思考。减少那种低效的提问和讨论,避免一言堂。“该装傻时就装傻”,教师“示弱”,是为了让学生“逞强”。我会放下架子,蹲下身子,真正以一颗童心融入孩子,尊重孩子,保护孩子的天性,让孩子的率真展现出来,我想只有这样,孩子们创造的潜能、创新的思维、奇妙的灵感才会如泉涌般不竭,才会爱学、乐学,才能真正实现以生为本的高效语文课堂。

第五篇:2018远程研修作业(二)

2018远程研修作业

(二)1、很多经典作品产生于特定的年代,但是我们阅读的时候有必要结合现代语境,请以你熟悉的一两部作品举例。

经典之为经典,是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和历久弥新。与畅销书不同,经典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未必有很多的知音,但却能经久不衰,永远能引起人们的阅读兴趣。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经典以经典的方式触及、思考和表达了人类生存的基本问题。这些问题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消失,改变的最多是它们呈现的方式。正因为经典以无与伦比的方式思考和表达了这些问题,其深度和广度为后世难以超越,它们对人类就有永久的魅力。柏拉图的《理想国》或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距今已两千余年,可至今人们仍很容易在西方国家机场的袖珍畅销书架上找到它们;不是因为它们提供了什么永恒的真理,而是其中有大智慧在。今天的人们包括中学生阅读它们,当然不是因为可以在它们那里找到今天的问题的答案,而是它们总是可以给我们以新的启示。经典是没有时间性的,所以它们也就不会过时。

以《堂吉诃德》为例,1605年,正值西班牙文学历史的黄金时代,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在时人的欢笑和嘲弄中诞生。几个世纪以来,经不同时代读者的解读、体悟,这部作品已成为文学史上的不朽之作。面对21世纪阅读模式、阅读习惯业已改变的读者和当代全新的文化审美视域,这部作品在认知、价值和审美上会以怎样的方式被接受?堂吉诃德是否仍能引起我们发笑和沉思? 对于17世纪的读者,塞万提斯所描述的世界是鲜活的,人们“大多视堂吉诃德为有血有肉的凡胎真身”,在他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纳瓦罗语),他滑稽可笑、读来逗乐、解闷,是“十足的疯子,逗笑的活宝”;19世纪的浪漫主义者,却看到了一个充满理想和浪漫激情的堂吉诃德,赞美他“除旧布新”(海涅语)的勇气,视他为英雄来讴歌溢美;以乌纳穆诺为代表的“九八年一代”作家试图在他身上找寻西班牙民族文化的根源和民族复兴的希望;在我国,鲁迅、茅盾、杨绛等现代文坛巨匠也都从堂吉诃德身上看到了民族精神的力量。每个时代的读者都把《堂吉诃德》与他们所处时代最关切的问题关联在一处,试图在这古老文本中寻到关于自身的答案,这也正是作品经典性的体现。

批评家曼努埃尔·德·拉·雷维利亚早在1875年就提出,塞万提斯有意识创作的《堂吉诃德》,是“历史的《堂吉诃德》”,“唯一主旨便是对骑士文学及中

世纪的骑士理想竭尽嘲讽、批评之能事”;而他无意识创作的《堂吉诃德》,是“永恒的《堂吉诃德》,这部《堂吉诃德》高屋建瓴、深刻无比地揭示了理想和现实的永恒的矛盾”。

面临信仰缺失、精神匮乏、对物欲的过度追求、沟通的不可能性等诸多困境,荣格在20世纪提出的“现代人的精神问题”仍旧困扰着我们。于是,塞万提斯的作品,仍可照亮时下阴霾的角落。《堂吉诃德》描绘的理想之于现实、个人之于环境、内在之于外在、美与丑、善与恶等矛盾并未解构和消解,正如陈众议指出的,“作为经典的《堂吉诃德》无疑是一系列二元对立(或统一)的产物”,“崇高与滑稽、理想与现实、真实与虚构、知与行、新与旧”等矛盾,正是这些经典的二元对立造就了堂吉诃德这位“永恒的骑士”。而堂吉诃德所彰显的思辨精神、坚定的信仰、独立思考的人文气质和对时代的悲悯和关怀,仍能够表征当代人对自身的期待,在与读者进行“视界融合”(伽达默尔语)的过程中,体现具有普遍意义的永恒价值。

在这个“浅阅读”的时代,至少让我们期待《堂吉诃德》能够回到书桌或者电子阅读设备的显示终端,使我们再次体味传统阅读带来的惊喜,会心地发笑、畅快地做梦、理性地沉思。对经典最朴素的敬意和最有价值的传承,或许就蕴含于阅读之中。

2、结合讲座内容,请你谈谈吟诵之于古诗文教学的意义。

依据汉语语音特点,带有音乐性的,注入读者情感的古老读书方法,旧称吟诗调、读书调,今人统称之为吟诵。三千年来,吟诵曾经广泛运用于创作、教学、诗文鉴赏以及文人雅士的性情陶冶、交流切磋之中,而这一原本为我们本民族语言所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却被我们的语文课堂搁浅了百年之久,且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倡导吟诵,绝非私塾教育模式的简单回归,而将其部分地移植于我们的课堂,借此来提高古诗文诵读的力度,同时使之与教师点拨,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语文教学。

一、以吟诵唤醒热情,让“僵死”的语言焕发出生命的光泽。

吟诵中的“诵”是指抑扬顿挫,有节奏地读,而“吟”则是指放大每个字的读音,拖长腔,歌唱式的读。尤其是这个“吟”有着很强的音乐性,声音古雅厚

重,情深绵邈,韵味悠长,余音袅袅。正如《文心雕龙》中所言:“声转于吻,玲玲如振玉;辞靡于耳,累累如贯珠”,“听之则丝簧”。不仅好听,而且能够准确地传达出每个汉字的含意,这又如《文心雕龙》中所言:“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舒卷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也就是说,能达到以声传情的效果。戴学忱先生说得好:“唱歌是悦耳,吟诵是动心。”此言得之!笔者多年的体会,吟诵之于学生,首要的好处就在于能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学习古诗文的热情,让看似僵死的语言焕发出生命的光泽。戴学忱先生说得好:“唱歌是悦耳,吟诵是动心。”此言得之!

二、借吟诵潜心揣摩,于潜移默化之中提升古诗文的欣赏水平与审美层次。古诗文学习的关键在于涵泳语言,了解古人的珠玑妙笔、脉络章法,体悟作品的人文情怀。一直以来,我们完成这一任务的最佳方法只是朗读,实际上,对于古文诗文,尤其是诗歌,其“歌”的特点就决定了它理应与音乐之间的紧密联系。如今许多老师为诗歌进行配乐朗读,也有用现代人的谱曲来帮助学习的,如邓丽君演唱的李煜《虞美人》、刘欢谱曲的温庭筠的《菩萨蛮》等等,虽也算的上是声情并茂,但这些现代元素不但做不到依字成腔,也不能准确捕捉到古人丰富的情感色彩及变化,更难以企及诗歌原有的神韵,不仅如此,还可能使学生为这些现代音乐所绑架,误读文本。

而吟诵不同,它能将汉字的声韵与诗文的韵律都准确地传达出来。吟诵本身没有固定的乐谱,地域不同、吟诵人不同吟诵就有不同,甚至同一个人每次的吟诵也有细微差异。吟诵时,需要我们反复揣摩作者原意,细心咂摸,因声求气,体味声之高下,气之长短,感悟诗文的气盛言宜。如此做到口诵心惟,读者便可因声入境,自然领悟得到诗文的意境之美。从这个意义上讲,揣摩吟诵的长短高下、轻重疾缓也便是在揣摩文字,而曼声长吟的过程又便是鉴赏的过程,大道至简,润物无声。

三、有益于帮助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相关知识,加深对于传统文化的感知与理解,提升国学水平。

汉语不同于其他语言,具备音韵美、音乐美。音韵包括声、韵、调,可以这么讲,中国文字不但字形本身直接表达意义,而且其读音也能直接地表情达意——所谓“审音用字”,汉字能够以声传情,以声写象。以韵母与情感的关系举例,如韵母中的元音“ɑ”开口度最大,常表示欢快、活泼的情感状态。“i”的开口度小,发音低沉压抑,常与抑郁的情调相联系。又如相同的音可由声调来区别意义,平声字大多同平缓、轻快的情绪相关,而古音中的入声字讲求“入声短促急收藏”,这种读音在普通话中已经消失,而对这样的字,在吟诵中常常采用发音短促、一发即收的方式,这样可以更好地体味出其传达出的低沉压抑的情绪来。

吟诵本身讲求依字成腔,也就是说没有固定的乐谱,而是因字音的变化而变化,也使得包括句读、行文、修辞、格律等知识都将以隐性的方式蕴含其中。

四、用吟诵巩固提升,帮助强化记忆,提高背诵效率,以期更好地内化吸收。我们知道背诵是古诗文学习不可或缺的必要手段,然而学生平时又最怕背诵——死记硬背,机械枯燥,最终磕磕巴巴,丢字、少字、换字、错位现象更是屡见不鲜。如果用吟诵的方式背诵则不然,一来兴趣浓厚,二来记忆牢固。须知,吟诵时精气内敛,中正平和,又要听自己的声音,如此会杜绝外来诱惑,让注意力高度集中,进而激发自我智能,提高学习效率。笔者发现,运用吟诵记忆,莫说是诗词,即便是《师说》《琵琶行》《逍遥游》《滕王阁序》这样或长篇巨制、或佶屈聱牙的作品也不在话下,且经久不忘,即便偶有遗忘,调子一哼,也便会自然涌出,有如神助。

吟诵是学习古诗文的最好方式之一,当前看来,将吟诵引进中学课堂可以说是一箭双雕,一者为了保护,二者为了服务于教学,二者应该相辅相成并行不悖,这要比单纯地为了保护而保护更有价值,也更为持久。这正如古建筑、古运河这些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若是为了保护而保护,或关门闭窗,或抽干河水,除去其使用价值而一味着眼其审美功能的保护反会让它们“不久于人世”,反是合理开发延续使用更能体现其自身价值,也更能让它们永久保存,熠熠生辉!

3、如何合理确定作文的教学内容

培养高中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重视“写”在整个语文综合能力构架中的支柱作用,指导学生热爱习作,练就学生扎实的写作功夫,在高考中写出写啥像啥的作品,使之获取较高分值,历来是同行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的一项重要课题。作为指导者,首先应当树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阶段性全局观念。既要辩证分析学生通过初中阶段所进行的一系列作文

训练而达到的水准,又要用发展的眼光来指导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合理确定作文的教学内容。

古人说“无一物不可以入文”,“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能收集并写出文章的事物可谓浩如烟海,写作信息无可限量。文章所反映的主旨,由于经过艰苦的选材过程及思维方面的沉淀,通过“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的人为创造活动之后,如此无限量的写作信息,却必然不同程度地受到不同时代基调,阶级色彩,社会道德意识,民情风俗观念,集个人而成的群体粗线条情感喜恶的规范和影响。这样,在特定的时代或时期,就把无形的写作信息无意识地纳入或宽或窄,或深或浅,或长或短,或浓或淡,或急或缓的创作主渠道中。这些创作主流,虽也呈现出纵横交错,繁杂纷呈的特点,但一定程度上却粗线条地、清晰地凸现出了短期内不易变更的题材集中意识。准确把握这些有形题材,以此设置习作达标规程并明确达标原则,在实践操作中使之具体化,就会减少作文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作文教学日趋合理化,制度化和成熟化,体现出作文教学的科学性。

宏观上把握好训练题材内容,使学生对作文训练有一明确的标的。这就要求指导者积极关注生活热点话题,重视对社会焦点问题的收集和研究。例如;平常练习的题材内容可直接或间接或有所侧重或兼而有之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爱国主义;(2)远大大理想;③传统美德;④奉献精神;⑤弘扬正气;⑥见义勇为;⑦艰苦奋斗;⑧健康心理与热爱生活;⑨望子成龙与家庭悲剧; ⑩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以及市场经济与腐败现象、环保意识的增强、做人与处世、以自“我”为中心与以天下为己任等等。这些题材的设置,并非一陈不变的,可在此基础上删削,增多,也可交融。要完成此项工作,指导者一人足可胜任,但付出艰辛努力的是时却带有极大的刻板性,可适当“抛砖”(明确方法,做出示范)而“引玉”(要求学生参与进来,争做确定题材内容的先锋)题材内容一经确定,就要围绕它做好系统收集素材的工作,可完全放给学生,分任务到组别,成块状收集材料;教师只负责划分并审订材料而成册,把主动性完全交给学生。

合理安排作文教学内容,应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下,表达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4、简述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联系

高中阶段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它们是语文学科落实立德树人总目标的四大构成要素,也是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制订的核心依据。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中的本体性要素。语文教育必须以发展学生语言素养为根基,语言是存在的家,建构学生的语言就是建构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语文教育的本质就是开展丰富多彩的语言活动,通过学得促进习得。语文教育应着力于语言文字及内容的开发,让学生从中发现意义,实现自我建构和运用,在建构中发展,在运用中提升。语文教育不是简单地传授语文知识,而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母语情感。以语言建构和运用为核心任务,这是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所决定的,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的形成对个体生命的发展具有极为深远的影响。

思维发展与提升也是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组成部分。思维发展与提升是语文教育的重要使命与目标。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和概括的反映过程,是借助表象、概念等要素进行判断与推理的认识活动。语言与思维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语言的建构和运用需要借助思维,而语言的建构和运用又能够促进思维的发展与提升。语文教育须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渗透学生的思维训练,并在这种训练中发展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构建以思维发展与提升为旨归的课堂活动体系,应是语文教育的一种自觉追求。

审美鉴赏与创造也是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之一。审美活动从来就和语文教育密不可分,充分发挥语文教育的审美功能是体现语文学科特质的内在诉求。审美既是艺术地把握世界的方式,也是人类特有的生存方式,它是人类生命活动的提升。审美活动以审美需要为动力,以审美体验为基础,它是审美鉴赏与审美创造高度统一的过程。高中语文教育如果不突出审美素养的培育就丢失了学科教学的重要价值取向,所追求的通过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使之成为一个健全者的终极关怀就不可能实现。审美活动既是一种对象化把握世界的方式,也是一种自我确证、自我超越、自我发现、自我塑造的非对象化的活动,审美鉴赏与创造是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

文化传承与理解也是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本质上说,深化语文课程改革就是进行深刻的文化变革。语文是母语学科,它是文化的存在。语

文教育的过程就是以汉语文化为依托、以人类文化为背景的文化传承与理解过程。语文教育需要对文化进行转换,强化文化认同、适应、同化与融合,传承传统文化和理解多元文化,繁衍出新的健康的文化意义,实现文化的“增值”,并形成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在实现文化成长的同时,也获得精神的成长和生命的成长。

语文学科具有基础性、综合性和独特性的特点,语文核心素养应体现语文学科鲜明的多元性质,其实质内涵应丰富完整而又标准明晰,但终极指向在于立德树人。也即是说,育人价值是语文学科的核心价值,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就在于语文学科特殊的育人价值:一方面通过人类文化来启蒙心智、认识社会、获得思想上的教益,另一方面也通过高雅文化愉悦身心、陶冶性情、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依归。语文学科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必须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高中语文学科规律来构建。虽然所有学科育人的最终目标是趋同的,即每一学科的课程内容除使学生学得学科知识和技能外,还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个人拥有良好而成功的生活。但就语文学科整体而言,其核心素养包括社会参与、自主发展、文化修养三大领域,主要涉及国家认同、国际理解、沟通与合作、学会学习、主动适应与创新、语言符号与表达、人文与审美等,最终指向“全面发展的人”。

下载山东省教师远程研修作业二word格式文档
下载山东省教师远程研修作业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6年山东省教师远程研修作业观课报告

    《小学数学估算》观课报告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具有估算能力能使人对数量及时间和空间等有整体性、全面性和概括性的认识”。课标对不同学段的估算教学也提出了明确......

    加山东省教师远程研修心得体会

    http://xiaoxue01.qlteacher.com/studio/topic#topic参加山东省教师远程研修心得体会 文登路小学武月夏 今年暑假我参加了山东省教师远程研修,各位教育专家的循循善诱使我真......

    2015山东省教师远程研修感悟心得体会

    教师远程研修感悟心得体会平阴县栾湾学校 杨秀娟 2015,暑期,研修如约而至。 曾经以为,经过连续几年的网上研修,自己已经能够从容面对。但是直到研修开始,才发现自己还是如第一次......

    2013年山东省小学教师远程研修专题作业一(精选五篇)

    2013年小学教师双对接远程研修专题一作业 温馨提示:请在工作室【我的作业】中提交作业,提交的作业内容请按照作业题号顺序填写答案。 《学习活动的特点及对教育的启示》思考与......

    2015年山东省初中教师远程研修总结

    研修总结 研修以来,我认真收看视频教学、撰写作业、参加交流和研讨,学习了专家和同行们的许多经验和案例,感受了指导老师的认真和辛苦,享受了指导老师的鼓舞和帮助,我的精神受到......

    山东省教师第二期远程网络研修心得范文

    山东省教师第二期远程网络研修心得 靳佩云 自参加山东省教师第二期远程网络研修以来,我认真研修各部分专题,和指导老师和同事们积极交流,受益匪浅,收获很大。在教育理念、阅......

    根据山东省中小学教师远程研修项目

    根据山东省中小学教师远程研修项目办的安排,我市义务教育学段(初中、小学)不参加山东省2013年暑期的远程研修项目,调整至新学期后的远程研修项目的内容及时间另行通知。......

    2013教师研修专题二作业(5篇)

    专题二作业 1、课例研究对您的专业成长在哪些方面发挥了哪些作用?试举例说明。 首先,使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对学习的认识,更新了自己对学习的观念。其次,使我明白了学生在学习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