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一则民事案例谈拒证推定规则的适用.
从一则民事案例谈拒证推定规则的适用
内容摘要:所谓拒证推定规则,就是指在民事诉讼活动中,在一方当事人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拥有某方面证据但无正当理由拒不提供的情形下,人民法院对提出证据主张一方相关主张的判断。从诉讼主体上来讲,拒绝提供证据的一方必须是诉讼中的当事人或诉讼代理人,其他诉讼参与人不能成为拒证的主体,例如证人拒绝作证就不能成为拒证的主体;其次,案情要具有一定的基础事实,才能在当事人拒证时考虑适用拒证推定规则;再次,确有证据证明拒证者拒绝提供证据且无正当理由。关键词:证据,提供,推定,诉讼,规则,被告,原告所谓拒证推定规则,就是指在民事诉讼活动中,在一方当事人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拥有某方面证据但无正当理由拒不提供的情形下,人民法院对提出证据主张一方相关主张的判断。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中第七十五条对此作了规定:“有证据证明一方当事人持有证据无正当理由拒不提供,如果对方当事人主张该证据的内容不利于证据持有人,可以推定该主张成立。”证据是民事诉讼活动的核心问题。在审判实践中,大多数案件当事人有直接证据证实自己的主张,但是仍有少数案件当事人由于客观原因不能收集到直接证据,而只能使用间接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诉讼主张。人民法院对任何诉讼案件都不得以事实不明而拒绝裁决。因此,法官在审理案件时有直接证据的在调解不成时下可以迳行判决;而在后一种情况下则需要正确理解与适用《若干规定》中的证据规则。笔者前不久审结了这样一个案例,原告孔某以被告彭某欠款两万元为由诉至法院,要求被告归还欠款,并向法庭提供了三种证据:一是欠条复印件;二是两位证人(与当事人均无利害关系)当庭证实在诉前曾跟随原告到被告家催过帐,当时被告同意用小麦抵帐,但未能证实欠款的具体数额;第三种证据是录音资料,被告承认欠原告的钱,且也承认欠条原件以前已经被他收回,但亦未能证实欠款的具体数额。而庭审中被告则抗辩称:欠款还清后,原告就把欠条给我,后来被我撕了,我现在不欠原告的钱。本案在审理过程中,原告的陈述与举证、被告的抗辩理由好像都有道理,似乎无所适从,这时就应该审查双方所举证据,使用拒证推定规则。适用该规则首先要有欠款的基础事实。本案中,原告提供的两位证人证言及录音资料可以证明欠款是事实,这样基础事实就得到了证明,下一步要看被告拒绝提供证据原件的理由是否正当。通过录音资料可以证实欠条原件在被告的占有、支配之下,他拒不提供的原因是欠条被撕了,但未向法庭提供欠条已撕的证据,假设欠条已撕,被告在仍欠原告钱的情况下把欠条从原告手中取得后故意撕掉的行为就是一种十分不正当的行为,是一种赖帐的行为,这种行为违反了公序良俗的民事活动原则,理应受到处罚,因此被告拒不提供原件的理由是不正当的。再次,原告主张的证据内容不利于持有人被告。笔者据此依据《若干规定》中第七十五条的拒证推定规则作出了支持原告诉讼请求的判决,被告服判没有提出上诉,本案现已发生法律效力。该规定最早见诸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经济审判改革问题的若干规定》第30条的规定,是对“谁主张谁举证”原则的有益补充,有利于增强当事人举证的自觉性及主动性,有利于法官查明案件的真实情况,在司法实践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当然,拒证推定规则作为一种证据规则也存在一些固有的弊端和局限性,在实践中的个案把握上有一些难度。它是诉讼证明的一种特殊形式,要慎重适用,确保司法公正,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在司法实践的适用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一要严格、准确把握适用条件,切实防止滥用错用。首先从诉讼主体上来讲,拒绝提供证据的一方必须是诉讼中的当事人或诉讼代理人,其他诉讼参与人不能成为拒证的主体,例如证人拒绝作证就不能成为拒证的主体;其次,案情要具有一定的基础事实,才能在当事人拒证时考虑适用拒证推定规则;再次,确有证据证明拒证者拒绝提供证据且无正当理由。同时具备以上三个条件才能适用拒证推定规则。二要尽最大可能为拒证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提供保障。拒证方可以对法院的推定事实行使反驳的权利,既可以从基础事实上予以反驳,亦可从推定事实上反驳。最后,为强化假定结论的真实可靠性及尽可能地实现案情真实客观性,法院在适用拒证推定规则时,应对拒证当事人告知拒证的法律后果,促使其积极主动提供证据或行使反驳的权利,充分行使诉讼权利。常见的当事人拒绝提供证据的行为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六类:
一、拒不提供其控制下的会计帐簿、记帐凭证及有关资料的查询。
二、丢失、伪造、篡改、污损其持有或控制下的证据。
三、拒绝提供其持有或在其控制下的证据或其它证件的原件。
四、拒不提供本人笔迹或故意改变字体书写习惯。
五、拒不服从对本人身体的某个部位进行法医学鉴定。
六、拒不服从对其控制下的物体、场所进行勘验或测量。作者: 赵立稳 单位:江苏丰县人民法院邮编:221700 电 话:0516—4219906
第二篇:从一则民事案例谈拒证推定规则的适用
从一则民事案例谈拒证推定规则的适用 所谓拒证推定规则,就是指在民事诉讼活动中,在一方当事人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拥有某方面证据但无正当理由拒不提供的情形下,人民法院对提出证据主张一方相关主张的判断。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中第七十五条对此作了规定:“有证据证明一方当事人持有证据无正当理由拒不提供,如果对方当事人主张该证据的内容不利于证据持有人,可以推定该主张成立。”证据是民事诉讼活动的核心问题。在审判实践中,大多数案件当事人有直接证据证实自己的主张,但是仍有少数案件当事人由于客观原因不能收集到直接证据,而只能使用间接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诉讼主张。人民法院对任何诉讼案件都不得以事实不明而拒绝裁决。因此,法官在审理案件时有直接证据的在调解不成时下可以迳行判决;而在后一种情况下则需要正确理解与适用《若干规定》中的证据规则。
笔者前不久审结了这样一个案例,原告孔某以被告彭某欠款两万元为由诉至法院,要求被告归还欠款,并向法庭提供了三种证据:一是欠条复印件;二是两位证人(与当事人均无利害关系)当庭证实在诉前曾跟随原告到被告家催过帐,当时被告同意用小麦抵帐,但未能证实欠款的具体数额;第三种证据是录音资料,被告承认欠原告的钱,且也承认欠条原件以前已经被他收回,但亦未能证实欠款的具体数额。而庭审中被告则抗辩称:欠款还清后,原告就把欠条给我,后来被我撕了,我现在不欠原告的钱。
本案在审理过程中,原告的陈述与举证、被告的抗辩理由好像都有道理,似乎无所适从,这时就应该审查双方所举证据,使用拒证推定规则。适用该规则首先要有欠款的基础事实。本案中,原告提供的两位证人证言及录音资料可以证明欠款是事实,这样基础事实就得到了证明,下一步要看被告拒绝提供证据原件的理由是否正当。通过录音资料可以证实欠条原件在被告的占有、支配之下,他拒不提供的原因是欠条被撕了,但未向法庭提供欠条已撕的证据,假设欠条已撕,被告在仍欠原告钱的情况下把欠条从原告手中取得后故意撕掉的行为就是一种十分不正当的行为,是一种赖帐的行为,这种行为违反了公序良俗的民事活动原则,理应受到处罚,因此被告拒不提供原件的理由是不正当的。再次,原告主张的证据内容不利于持有人被告。笔者据此依据《若干规定》中第七十五条的拒证推定规则作出了支持原告诉讼请求的判决,被告服判没有提出上诉,本案现已发生法律效力。
该规定最早见诸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经济审判改革问题的若干规定》第30条的规定,是对“谁主张谁举证”原则的有益补充,有利于增强当事人举证的自觉性及主动性,有利于法官查明案件的真实情况,在司法实践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当然,拒证推定规则作为一种证据规则也存在一些固有的弊端和局限性,在实践中的个案把握上有一些难度。它是诉讼证明的一种特殊形式,要慎重适用,确保司法公正,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在司法实践的适用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一要严格、准确把握适用条件,切实防止滥用错用。首先从诉讼主体上来讲,拒绝提供证据的一方必须是诉讼中的当事人或诉讼代理人,其他诉讼参与人不能成为拒证的主体,例如证人拒绝作证就不能成为拒证的主体;其次,案情要具有一定的基础事实,才能在当事人拒证时考虑适用拒证推定规则;再次,确有证据证明拒证者拒绝提供证据且无正当理由。同时具备以上三个条件才能适用拒证推定规则。二要尽最大可能为拒证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提供保障。拒证方可以对法院的推定事实行使反驳的权利,既可以从基础事实上予以反驳,亦可从推定事实上反驳。最后,为强化假定结论的真实可靠性及尽可能地实现案情真实客观性,法院在适用拒证推定规则时,应对拒证当事人告知拒证的法律后果,促使其积极主动提供证据或行使反驳的权利,充分行使诉讼权利。
常见的当事人拒绝提供证据的行为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六类:
一、拒不提供其控制下的会计帐簿、记帐凭证及有关资料的查询。
二、丢失、伪造、篡改、污损其持有或控制下的证据。
三、拒绝提供其持有或在其控制下的证据或其它证件的原件。
四、拒不提供本人笔迹或故意改变字体书写习惯。
五、拒不服从对本人身体的某个部位进行法医学鉴定。
六、拒不服从对其控制下的物体、场所进行勘验或测量。
第三篇:课件:从一则案例谈交通事故赔偿
案例
2008年5月3日10时许,胡某驾驶轿车撞倒王某(59岁,退休)致王某受伤,交警部门认定胡某负全责。王某诉前自行委托金陵司法鉴定所鉴定构成四级伤残、长期护理依赖,并诉至法院要求赔偿60余万元。胡某投有12万的交强险及20万的商业险。
诉讼请求
1、残疾赔偿金:18680元×14年=261520元
2、医疗费:21271.67元
3、被抚养人生活费:10715元×20年÷2=107250元
4、交通费:673.5元
5、鉴定费:1860元
6、营养费:20元×184天=3680元
7、精神损害抚慰金:35000元
8、后期护理费:10000元×20年=200000元
9、住院伙食补助费:18元×169天=3042元
10、住院期间护理费:60元×113天=6780元 合计:641077.17元
病历摘录
• 门诊留观病历:2008.5.3:外伤后腰部及左下肢疼痛1小时…,左下肢感觉差;2008.5.4:诉腰痛伴左足麻木,Rx:L1—S1 CT未见异常;2008.5.5头颅CT检查未见异常;2008.5.7:诉左下肢麻木不能上抬,小便无便意。
• 入院记录:左下肢麻木感明显,肌力II-级;2008.5.8颈椎MRI:C6-7椎间盘突出,挤压脊髓变形,C6椎体骨挫伤;T12椎体压缩性骨折(前缘压缩未达1/3);2008.8.14MRI:颈椎退行性病变、C4-7椎体边缘不规则骨质增生
• 出院记录:左下肢屈、伸髋肌力3-级,屈、伸膝肌力4-级,踝背伸肌力3+级;出院诊断:C6-7外伤性椎间盘突出伴不全瘫;出院医嘱:院外左下肢肌肉力量锻炼。
鉴定结论
• 被鉴定人王某因交通事故致C6-7外伤性椎间盘突出伴不全截瘫,目前遗留有左侧偏瘫(左上肢肌力3级,左下肢肌力4级),构成四级伤残。余不构成伤残。• 被鉴定人王某存在护理依赖,护理期限为长期。
• 被鉴定王某误工期限以自受伤之日起至定残前一日为宜。• 被鉴定王某营养期限以伤后六个月为宜。
鉴定结论质证(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 第二十八条 一方当事人自行委托有关部门作出的鉴定结论,另一方当事人有证据足以反驳并申请重新鉴定的,人民法院应予准许。
• 第二十七条 当事人对人民法院委托的鉴定部门作出的鉴定结论有异议申请重新鉴定,提出证据证明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予准许:
(一)鉴定机构或者鉴定人员不具备相关的鉴定资格的;
(二)鉴定程序严重违法的;
(三)鉴定结论明显依据不足的;
(四)经过质证认定不能作为证据使用的其他情形 对有缺陷的鉴定结论,可以通过补充鉴定、重新质证或者补充质证等方法解决的,不予重新鉴定。
申请重新鉴定的理由
• 王某江北人民医院病历与金陵司法鉴定所鉴定对比表
• 结论:王某的所有病历未述及其存在左上肢功能障碍,其仅有左下肢功能障碍;出院医嘱仅有加强左下肢功能锻炼,而没有加强左上肢功能锻炼的医嘱;病历诊断王某为不全截瘫,而鉴定书认定王某为偏瘫。所以鉴定书关于王某的病情与其就诊病历不符,鉴定结论明显依据不足,被告申请对王某的伤残等级、护理依赖程度及期限重新鉴定的申请予以准许。
重新鉴定结论
• 被鉴定人王某因交通事故致脊髓损伤,遗留偏瘫(左上肢肌力VI+,左下肢肌力VI+),构成四级伤残;余不构成伤残。
• 被鉴定人王某因交通事故致脊髓损伤,遗留偏瘫,目前存在长期部分护理依赖。
两次鉴定结论对比
• 首次鉴定:目前遗留有左侧偏瘫(左上肢肌力3级,左下肢肌力4级),构成四级伤残。被鉴定人王某存在护理依赖,护理期限为长期。
• 重新鉴定:遗留偏瘫(左上肢肌力VI+,左下肢肌力VI+),构成四级伤残。目前存在长期部分护理依赖。
要求鉴定人书面答复的申请
• “被鉴定人王某因交通事故致脊髓损伤,遗留偏瘫,目前存在长期部分护理依赖”。申请人认为,该项鉴定意见对于王某护理依赖所需期限的限定语,“目前”及“长期”,存在矛盾,令人费解。因此,申请人请求鉴定人就以下问题作出书面答复:
“目前存在长期部分护理依赖”中,“目前”二字作何理解?
对王某鉴定意见质询的答复函
• 王某2008年5月7日入院查体:左下肢肌力II-级;2008年10月18日出院时左下肢屈、伸髋肌力3-级,屈、伸膝肌力4-级,踝背伸肌力3+级;2008年11月3日至金陵司法鉴定所鉴定时体格检查:左上肢肌力3级,左下肢肌力4级;2009年8月18日至我所鉴定时体格检查:左上肢肌力VI+,左下肌力VI-。综合评定左上肢肌力VI+,左下肢肌力VI+(正常肌力V级)。
• 本次鉴定已符合规定的评定时机要求,但从被鉴定人王某的伤情特点及治疗恢复过程来看,其病情在逐渐好转中,通过休养、锻炼及正确的康复训练等,临床有进一步恢复功能的可能,生活自理情况也可能进一步得到改善,但个体回复时间长短,临床无法评估,所以本次鉴定提出目前状况存在长期部分护理依赖的意见。建议1-2年后根据恢复实际情况,另行评定。
补充鉴定申请书
• 王某2008年5月7日入院查体:左下肢肌力II-级;2008年10月18日出院时左下肢屈、伸髋肌力3-级,屈、伸膝肌力4-级,踝背伸肌力3+级;2008年11月3日至金陵司法鉴定所鉴定时体格检查:左上肢肌力3级,左下肢肌力4级;2009年8月18日至我所鉴定时体格检查:左上肢肌力VI+,左下肌力VI-。综合评定左上肢肌力VI+,左下肢肌力VI+(正常肌力V级)。
• 本次鉴定已符合规定的评定时机要求,但从被鉴定人王某的伤情特点及治疗恢复过程来看,其病情在逐渐好转中,通过休养、锻炼及正确的康复训练等,临床有进一步恢复功能的可能,生活自理情况也可能进一步得到改善,但个体回复时间长短,临床无法评估,所以本次鉴定提出目前状 况存在长期部分护理依赖的意见。建议1-2年后根据恢复实际情况,另行评定。
补充鉴定申请书
• 申请事项:对王某颈椎退行性病变等原发疾病的损伤参与度进行鉴定。
• 申请理由:2008年8月14日MR检查报告单显示王某存在颈椎退行性病变、C4-7椎体边缘不规则骨质增生等颈椎原发疾病。椎间盘是颈椎维持稳定的重要结构,而颈椎退行性病变使颈椎结构的完整性受到破坏,椎间关节不稳定必然发生。结合王某目前“C6-7椎间盘突出伴不全瘫”,而不是颈椎骨折伴不全瘫的伤情特点及治疗恢复过程情况来看,申请人认为,该起交通事故撞击力较小,被撞击人本身原发疾病对目前的损伤也存在一定的影响。因此,恳请贵院委托鉴定机构对王某颈椎退行性病变等原发疾病的损伤参与度进行鉴定。
追加被告申请书
• 申请事项:追加江北人民医院作为本案被告。
• 申请理由:患者5月3日交通事故外伤入院至5月7日转至病房,门诊观察期间,多次主诉左下肢感觉稍退、左下肢麻木,医院未考虑颈椎损伤,未行颈椎CT检查(仅行头颅、胸椎腰椎CT),未医嘱颈托固定,该过错行为是造成患者目前损害的重要原因,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追加医疗机构作为被告的障碍
•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医疗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五条 患者因交通事故或其他伤害而就医后,患者一方以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有过错,并使患者遭受损害为由请求赔偿的,人民法院一般应将医疗机构和其他侵权人作为共同被告;各被告依法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交通事故认定书
2008年5月3日10时许,胡某驾驶苏A-FL359号轿车沿本区欣乐路由北向南行驶至旭升花园小区门前路口未减速行驶,适遇骑自行车沿人行横道由西向东通过此路口的王某,胡某所驾车车头撞倒王某左侧,造成王某受伤。胡某负事故全部责任,王某不负事故责任。
交通事故认定书质证意见
• 王某横过机动车道未下车推行,其未对自身安全尽到足够的注意义务,其行为违反《道路安全法实施条例》第70条,是造成损害的重要原因,应减轻侵权人的赔偿责任。
被抚养人生活费证据
• 证据:
1、残疾证(双下肢肢体残,二级残);
2、居委会证明(生活不能自理,完全靠父母照料)
被抚养人生活费质证意见
• 《人身司法解释》第28条:被扶养人是指受害人依法应当承担扶养义务的未成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成年近亲属。
• 解读:
1、丧失劳动能力需鉴定,民政部门残疾证的伤残评定标准与丧失劳动能力鉴定标准不同;
2、无其他生活来源(低保,救济金算不算?退休工资算);
3、王某的女儿靠王某退休工资抚养,不存在被抚养人生活费的损失;
4、其丧失的是被抚养人护理费。
医疗费票据质证
• 《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第十九条 医疗费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医药费、住院费等收款凭证,结合病历和诊断证明等相关证据确定。赔偿义务人对治疗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有异议的,应当承担相应的举证责任。• 解读:
1、《民通意见》第144条医药治疗费的赔偿,一般应以所在地治疗医院的诊断证明和医药费、住院费的单据为凭。未经医务部门批准而擅自另找医院治疗的费用,一般不予赔偿。
2、医保报销部分是否减轻侵权人的赔偿责任。
医保报销的费用不支持
• 杭州市中院《关于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案件相关问题的处理意见》规定,从人身损害赔偿损失填补功能角度出发,在计算肇事人及保险公司具体的赔付数额时,应将医保已支付部分予以扣除。
医保报销的费用支持
• 《浙江省高院民事审判业务培训班问题解答》(《民事审判动态与研究》,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编,2008年第2期)明确规定,享受医保待遇是以患者自己(和其所在单位)支付保险费为前提的,不应因此而减轻侵权行为人的赔偿责任。该意见的法律分析认为,通过保险人个人账户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给付的费用,是基于保险人缴纳医疗保险费而享有的医疗保险收益,如果因保险人获得了该保险利益而免除责任人的赔偿责任,那就构成保险人的实际损失没有得到赔偿。因此,医保基金已报销的医药费,应当能再要求赔偿的。同样,如果受害人先前获得加害人全额医疗费赔偿的情况后,仍然可以要求社会医疗保险基金报销应当报销的医药费。江西省高院也是相同的意见。
• 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关于审理医疗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答(2006)
社保机构追偿
• 2011.7.1《社会保险法》第30条,医疗费用依法应当由第三人负担,第三人不支付或者无法确定第三人的,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
鉴定费票据
• 鉴定费应由侵权人承担还是保险公司承担?
• 《保险法》第六十六条 责任保险的被保险人因给第三者造成损害的保险事故而被提起仲裁或者诉讼的,被保险人支付的仲裁或者诉讼费用以及其他必要的、合理的费用,除合同另有约定外,由保险人承担。
• 解读:人身伤害评残的鉴定费与车损的评估费并无实质区别,均是查明事故性质、原因及受损害的第三者损失程度所必须支出的费用,应由保险人承担,包括律师费等合理费用。《奚晓明主编保险法及相关规定理解与适用》P134
精神抚慰金选择交强险赔偿的意义
• 同时投保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和商业性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赔偿权利人有权选择精神损害与财产损害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中的赔偿次序。• 目的不是交强险下精神赔偿数额不问责任划分 • 目的在于:当事人拒不选择或不明确表态的,人民法院不会在交强险范围内决定由保险公司赔偿。至于商业保险对精神赔偿的赔付,将视商业险保险合同中约定的免责条款成立与否、合同约定免赔率和各方的责任划分而确定。
结 案
• 原告对全部赔偿超过32万元的部分予以放弃
第四篇:从一起案例谈商业秘密司法鉴定问题
(一)案情概况
深圳市宝安区树桑五金首饰厂主要生产各种型号的平底和圆底爪链,产品质量较好。被告人向小祥、黄应中、李启兵、李如润分别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五金模具师傅的身份被招聘到树粲厂工作,并要求对所掌握的技术保密。1997年七八月份,被告人方顺龙与被告人林耀章等人合股开始生产爪链产品,并将生产车间挂靠到上海流行饰品厂(以下简称“流行厂”)。1998年年初,林耀章在深圳经人介绍认识了在树粲厂工作的向小祥,当了解到向小祥是模具师傅,并没有与树桑厂签订劳动合同后,林便要其到流行厂打工,并许以较多的薪水和福利。被告人向小祥于1998年4月离开树桑厂后到流行厂打工。被告人黄应中、李启兵、李如润亦先后跳槽至流行厂打工。4被告人利用其作为模具师傅到树桑厂之后形成的爪链模具的开发和维修技术,替流行厂开发出同树桑厂基本一样的爪链模具,并投人生产。后4被告人于2000年先后离开流行厂在浙江省义乌市江东南路、机场路等处继续使用上述技术生产爪链谋利。2001年7月9日,被害单位向公安机关报案。6被告人先后被抓获。
在一审的庭审中,公诉机关向法庭提交了两份鉴定,即由中国科学技术法学会华科知识产权鉴定中心出具的鉴定和由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所对树粲厂所主张的技术秘密进行的文献检索,拟证实潘国基的技术不为公众所知悉。辩方对中国科学技术法学会司法鉴定书提出异议,认为《司法鉴定书》不具备法定形式要件,系无效司法鉴定。其理由在于:(1)中国科学技术法学会不是从事面向社会服务的司法鉴定机构。根据司法部2000年8月14日发布的《司法鉴定机构登记办法》第2条等规定,以及《司法部关于面向社会服务的司法鉴定机构公告》,中国科学技术法学会没有取得司法鉴定许可证,根据《司法鉴定登记管理办法》第3条规定:“不得从事面向社会服务的司法鉴定活动。”(2)没有加盖司法鉴定机构司法鉴定专用章。华科知识产权司法鉴定中心系司法部公告认可的可以面向社会服务的司法鉴定机构,但是公诉人出具的《司法鉴定书》,没有加盖华科知识产权司法鉴定中心的司法鉴定专用章,根据司法部2001年8月1日发布的《司法鉴定程序通则》第47条规定:“没有加盖司法鉴定机构司法鉴定专用章的司法鉴定文书无效。”(3)没有完整的司法鉴定人签名,没有司法鉴定复核人签名。公诉人出具的《司法鉴定书》中,仅有所谓鉴定专家小组组长一人签名,没有其他人签名,更没有司法鉴定复核人签名。根据司法部2001年8月31日发布的《司法鉴定程序通则》第2条规定:“司法鉴定结论应当由本机构内具有本专业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司法鉴定人复核”;第42条规定:“无司法鉴定人签名的司法鉴定文书无效。”(4)《司法鉴定书》鉴定专家小组5位成员,虽然都可认为是自动化专业等方面的专家,但没有一位属于模具设计制造业专家。《司法鉴定书》专家小组组长郑维智在庭审质证时已承认《司法鉴定书》是由非本专业的专家作出的。
一审法院审理后,支持了辩方对中国科学技术法学会华科知识产权鉴定中心出具的《司法鉴定书》所提出的异议。合议庭认为,在法律形式要件方面,华科知识产权鉴定中心出具的鉴定报告上存在严重瑕疵。在实质内容方面,针对华科知识产权鉴定中心出具的鉴定书所认可的非公知技术点,辩方提交的由上海模具技术协会资深专家委员会5位专家出具的《专家意见书》以及模具专家丁松聚当庭的证言,都认为鉴定书所列的“非公知技术点”均为模具行业的一般技术,出庭的鉴定人郑维智也认可这一说法,只是提出这些在模具行业公知的技术和设计原理具体应用在爪链模具的设计制造上是“非公知的技术”。因此,合议庭认为,该司法鉴定书据此认为被害人的爪链模具技术是不为公众所知悉的技术信息,结论过于牵强,难以令人信服。鉴于华科知识产权鉴定中心出具的《司法鉴定书》在形式上存在重大瑕疵,其在实质内容上不具有说服力,从而无法认定本案所涉及的被害人的技术信息是否为公众所知悉。至于公诉机关所提供的第二份证据,即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所出具的《科技查新报告》,该报告认为被害人的技术信息在所检文献中未见有报道,但仅据此就认为被害人的技术信息是不为公众所知悉的,明显不具有说服力。由于这两个关键性证据未被采纳,一审法院判决被告人无罪。
但是,公诉机关对一审判决提出了抗诉,并在二审开庭审理中补充了新证据:(1)中国科技法学会就司法鉴定书的签名问题的说明及原签名附件,说明5名专家对爪链鉴定无意见,该鉴定书是其真实意思表示。(2)《司法部关于在全国颁发和启用(司法鉴定人执业证)的通知》,其证实司法鉴定人执业证是于2004年1月1日起启用,此前不应要求原判决所称要求执业证。
二审法院对一审法院的判决作了改判,二审法院认为,(1)该中心提交给深圳市宝安区人民检察院的《司法鉴定书》的“说明函”已明确说明该中心于2003年7月29日“接受委托后依法组成专家鉴定组,于2003年8月17日召开了鉴定会。专家组仔细查阅分析了委托单位提供的有关材料,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认真的评议。最终作出了鉴定意见书。”其提交的鉴定文件包括:附件一“司法鉴定书”、附件二“鉴定专家组名单”(有各专家的工作单位、职务及其签名,时间为2003年8月17日)、附件三“鉴定专家守则”、附件四“华科知识产权司法鉴定中心资质材料”。上述材料表明,参与鉴定的专家在鉴定当日形成鉴定意见后即有签名,并作为附件附于书面司法鉴定书;且二审中,抗诉机关向法庭提交的华科知识产权司法鉴定中心的说明还证实各专家在形成书面材料后均有阅验鉴定意见并再次签名表示无意见。此外,该鉴定小组成员郑维智单独以鉴定小组组长的名义另在鉴定书签名,也可认为是履行复核之职责。鉴此,原判认定该司法鉴定书没有完整的司法鉴定人签名等与实际情况不符。(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于2000年12月19日颁发给中国科学技术法学会的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表明该学会的业务范围有知识产权技术司法鉴定,业务主管部门为司法部。司法部司法函(2000)244号批复则证实司法部于2000年10月19日同意该法学会设立华科知识产权司法鉴定中心,从事专利技术、专有技术等知识产权的等同程度、成熟程度以及风险责任等技术问题的司法鉴定,2002年7月9日司法部向该中心颁发《司法鉴定许可证》。上述文件表明,华科知识产权司法鉴定中心属于中国科学技术法学会的内设机构。而该法学会还特别出具了中科法函,2003)020号证明材料,证实华科知识产权司法鉴定中心的司法鉴定专用章为中国科学技术法学会公章,其鉴定意见书一律加盖该公章,对外以中国科学技术法学会行文。对此情况,作为具体主管司法鉴定机构设立、变更、注销登记及负责年检、行政处罚等职责的司法行政机关(司法部法规教育司)也予以证实。因此,该司法鉴定书加盖中国科学技术法学会公章并无不妥,更不影响该鉴定书的实质内容。(3)至于原判认定2名鉴定人资质不明的司题,该2名鉴定人的工作单位和职务分别为中国轻工珠宝首饰中心副主任、中国轻工珠宝首饰中心鉴定评估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工艺美术大师专家委员会主任、教授级高工和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顾问、原中国专利局复审委员、一级审查员,其虽非登记公告的司法鉴定人、,但系司法鉴定机构聘请的其他学科协助鉴定的有关专家,鉴于本案涉及珠宝首饰行业及知识产权等相关问题,因此,鉴定单位聘请相关部门专家参与协助鉴定亦无不妥。对上述问题,原审开庭审理中,华科知识产权司法鉴定中心的负责人兼任中国科学技术法学会办公室主任谢冠斌也到庭作证:此外,被告方提出的《专家意见书》的结论并不能否定《司法鉴定书》的结论。
综上,合议庭认为,原公诉机关提供的司法鉴定书合法有效,应当作为认定本案事实的证据。最终,二审法院撤销了一审判决,并判决被告人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
(二)问题的引申
该案可谓一波三折,在司法实践中比较罕见,但在商业秘密刑事案件中也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尤其是商业秘密司法鉴定所出现戏剧性转变,其背后所折射的问题缘由和制度缺位更是值得回味和研究。在本案中,商业秘密的鉴定结论是整个案子的关键性证据之一,二审之所以改判了一审的判决,关键就在于认可了鉴定结论的证据效力。从此案可以看出,商业秘密鉴定结论在商业秘密刑事案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直接影响案件的最终判决结果。但从另一方面也可以反映出,法官在审理商业秘密刑事案件时,过于依赖商业秘密的司法鉴定结论。由此所引申出来的问题就是:商业秘密司法鉴定结论在刑事案件中的作用和性质究竟是什么?是否必不可少?法官能否完全依赖于鉴定结论?
此外,在本案中,一审法院之所以未采纳公诉人所提交的鉴定结论,原因在于法院认为鉴定结论的形式要件存在重大瑕疵,主要表现为鉴定机构和鉴定人的资质、鉴定书的签名、司法鉴定专用章等存在问题。而令人意外的是,二审法院将一审判决的认定结果彻底推翻和改变。虽然抗诉机关补充了一些新的证据,但这些新证据并不具有关键性的可以扭转乾坤的力度。从二审判决的措辞来看,推翻一审判决认定结果的理由基本只是一个在事实基础上进行说理的过程,而缺乏法律依据和法律分析。当然,笔者在这儿无意点评究竟是一审判决正确还是二审判决正确,只是意欲从中窥视出背后所隐藏的一些问题:鉴定结论究竟需要具备什么样的形式要件,对此有无法律依据?鉴定范围、鉴定书形式、鉴定程序、鉴定机构和鉴定人的资质等如何进行规范,从而减少审判中的争议和不确定因素?司法实践中商业秘密司法鉴定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况,存在哪些问题,是否有规律可循?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不能回避,值得我们去充分研究的。
第五篇:从一个教学案例谈数学的德育渗透
润物细无声
---从一则教学案例看数学课堂的德育渗透
楼梓庄中学
张东
新课程赋予了数学教学新的使命,不仅引导学生学会新知,掌握技能,更要在数学学习中形成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就要求教师应更加关注课堂的德育渗透,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唤醒他们的人文意识,使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健康、和谐的发展。怎样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呢?不妨让我们一同来欣赏一则教学案例:
一、案例欣赏
教师在一次‚分式的运算‛的课中出了一个例题: 计算:2x1x3x3x2x2x254
请三位同学上黑板解,其中学生小韩的解法是: 解:2x25x24x33x6
显然错了。当老师点评到小韩的做法时,引来了一些嘲笑。老师问:‚错在哪儿呢?‛ ‚‘张冠李戴’,把分式方程的去分母般到解分式的计算上了,结果丢了分母。‛小韩面红耳赤,低下了头。
虽然小韩‚张冠李戴‛把方程变形般到解计算题上,但细心的老师来了一个‚顺水推舟,将错就错‛,启发学生:刚才这位同学把计算题当作方程来解,虽然解法错了,但给我们一个启示:若能将该题去掉分母来解,其‚解法‛确实简洁明快。因此,我们能否考虑利用解分式方程的方法来解它呢?
老师看到小韩的头慢慢地抬了起来,而一个新颖的解法也出来了: 解:设2x1x3x3x2x2x254=A
去分母2x25x24x3x2x3x2A 解得:A3x63 x2x3x2x2x3学生:哦,真妙!
老师说:确实,小韩的解法是错了,但他的这种‚用方程思想解分式计算题‛却是一种寻求简便的思想,是自己思维的真实展现,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
这时的小韩笑了,脸上荡漾着自信。
令老师没想到的是,这以后的小韩上数学课都是昂首挺胸,信心十足,课余对数学也是‚情有独钟‛,上课更是大胆发言,对有些问题的解决也常常与众不同,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二、案例分析
在这则案例中,虽然老师既没有大张旗鼓的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也没有冠冕堂皇的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说教,然而我们却能明显的感觉到,老师不仅使学生获得了数学的知识与方法,而且在课堂德育渗透方面也取得了极好的教育效果,处处体现着德育渗透的光芒: 1让学生体验到了数学的奇异美,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观。原本一个常见的错误,在老师的“奇思妙想”下,居然能“化腐朽为神奇”创造出一种简洁明快的解法,这种意想不到的奇妙变化,不正是数学的奇异之美吗?
2向学生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解分式方程时去分母的方法与分式计算二者之间本来是一对矛盾,然而通过老师巧妙的用方程思想解分式计算题,这两者之间居然发生了相互转化,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到了事物的相互联系与发展,矛盾的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3使学生对数学学习形成了积极的情感与态度。当小韩因为“张冠李戴”遭到同学嘲笑,自尊心、自信心遭受打击时,老师以一颗真诚地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朴实之心,表达了自己对学生人格的尊重,通过自己的力量,使小韩在同学面前重新赢得了自尊,进而使小韩对数学建立了积极的情感,树立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开始了对数学的“情有独钟”。
三、案例的启迪
从这则案例中,我们不难体会到数学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的特征,它无需简单高声的说教,而是很自然的融入于教师的学生观,即教师是否关注学生性格品质的健康发展,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融入于数学的思想方法之中,即将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数学的美充分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中形成他们正确的、积极的、理性的情感、态度、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