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古建筑

时间:2019-05-14 18:49: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泰山古建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泰山古建筑》。

第一篇:泰山古建筑

泰山古建筑 风貌与品味

泰安市建筑技术协会理事长:侯振安

泰山作为名山,具有“五岳独尊”、雄镇天下的特殊历史地位已经有五千年的历史,其文物古迹(碑、墓、坊、门、塔、祠、寺、庙、观、阁、殿等)众多,不仅成为山城一体的泰安———古城风貌的光辉标志,而且成为中华民族古代精神和历史文化的缩影。泰山现有国家级文物建筑八处,省级文物建筑二十四处,市级文物建筑十处,主要集中在中溪历代帝王登封祭祀泰山的线路上,具有完整的序列性。从文物保护的角度看今天的泰山建设:一是保护修复性工程。二是恢复重建与新建工程。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保护与建设的矛盾显

得越来越突出,泰山这几年的建设始终把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的保护放在首位。

坚持“修旧如旧”原则

保护修复性工程是一项科学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泰山现有古迹的维护保养、修复大都属于此类工程。作为泰山上的保护修复性建筑,首先,坚持了“修旧如旧,不改变原状”的修缮原则,把尊重历史传统及民族文化放在首位,以传统的法式、构造、材料和工艺为主进行修复,并注意修复过程的可逆性和可读性。其次,对于保护古建筑有利的新材料、新技术经论证后可用的我们也不断采用。除了正常的屋顶除草扶垄勾抹,局部揭瓦补漏等小型保养工程外,作为泰山上的每一项修复性工程,我们为了保持其内部结构,材料质地、外貌、色彩、装饰等方面的完整性,先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采用拍照、录像、临摹、测绘、拓印、制图等手段,充分掌握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提出设计方案,作为保护修复性工程的依据和准则。岱 庙坊的化学新材料“有机硅”加固维修方案就是这方面成功的例子,由于从设计方案的论证到施工方案的组织实施都严格执行了上述全过程,因此整个维修过程不仅加固了岱庙坊,而且保持了原有牌坊的风貌和韵味,得到了专家的肯定。

因景制宜进行开发

由于旅游业的发展,因景制宜地开发泰山博大而丰富的风景名胜资源显得越来越突出,为此需要恢复重建部分古建筑,新建一些必要的服务设施。具体做法是:

首先,严格按照《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文物保护法》和《泰山总体规划》等法律、法规对恢复重建与新建工程项目进行审批,严把图纸审查关和整个建设过程的督查关,杜绝违章建筑的发生,真正达到“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目的。

其次,原有景点,古迹的恢复重建工程要结合《泰山道里记》、《泰岱史记》、《岱览》等史料对基址进行周密的考证后,按它原来的式样、结构、质地和工艺进行建造,方案要忠实地反映自然和历史风貌的特征。岱顶孔子庙、玉泉寺大雄宝殿、后石坞娘娘庙和岱庙延禧门的恢复重建就是这方面很好的例证。现有古建筑周边的建设,要在划定的保护范围允许的前提下,征得文物主管部门的同意后,按照“藏而不露,隐而不现”的原则进行建设,采取外观整旧,而内部设施现代化的办法,不影响古建筑所处位置的特定氛围。岱顶玉皇庙外卫生

设施的半地下自然石结构处理,既保持了景点的原貌,又满足 了向游客服务的功能,为我们今后处理此类建设提供了经验。新景点的开辟和新项目的建设,不仅要满足使用功能和生态要 求,更要着重于意境的创造,也就是要紧扣泰山雄伟庄严的主 体形象与自然造化的意境,充分利用地理环境,巧借自然,充 分体现建筑“因景而设,因境而出”的思想,建筑体量宜小不 宜大,宜成组不宜成片,宜建新如旧,不宜焕然一新,真正达 到与自然和人文景观相和谐的目的。我国第一个旅游咨询中心— ——泰山旅游咨询中心的建设,就是这方面很好的例子,该方 案紧扣泰山文化、地方风情、新不压古、修新如古的设计原则。建筑因山就势,错落有致,黛瓦粉墙;庭院环境巧借自然石,古松来布局,大园中套小园,步移景移,得到了各方面专家的 肯定和赞誉,是山地建设的典范。建成后,建设部、国家文物 局在此召开了现场会,要求予以推广。

第二篇:太原市古建筑

太原晋祠浅述

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郊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始建于北魏前。周武王的次子叔虞励精图治,利用晋水,兴修农田水利,大力发展农业,使唐国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造成日后八百年的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呈现出一派兴旺景象。

叔虞死后,后人为纪念他,在其封地之内选择了这片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地方修建了祠堂供奉他,取名“唐叔虞祠”。叔虞的儿子燮父继位

后,因境内有晋水流淌,故将国号由“唐”改为“晋”,太原市因为在晋水之北,水之北谓阳,于是当时便叫“晋阳”。

“晋祠”并非“晋王祠”的简称。新中国建立后,国家领导人来晋王祠游玩。他游完一圈后说如今百姓当家做主,中国已无王侯,便把晋王祠中的“王”字去掉,改称晋祠。

晋祠内建筑布局由中、北、南三部分组成,中部建筑结构壮丽而整肃,为全祠之核心,北部建筑以崇楼高阁取胜,南部建筑楼阁林立,小桥流水,亭榭环绕,一片江南园林风光。祠内建筑由东向西有水镜台、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钟鼓二楼、献殿、鱼沼飞梁和圣母殿,其北为唐叔虞祠、吴天神祠和文昌宫,其南面是水母楼、难老泉亭和舍利生生塔,整个建筑群布局紧凑、严密,既像庙观院落,又好似皇室的宫苑。

圣母殿始建于北宋天圣年间,是现在晋祠内最古老的建筑。圣母殿高19米,重檐歇山顶,面阔七间,进深六间,黄绿琉璃瓦剪边,雕花脊兽,四周围廊,殿前廊柱上木雕盘龙八条。殿的内部采用减柱法,扩大了空间,是中国规模较大的一座宋代建筑。殿内有宋代的彩塑43尊,主像圣母端坐木制的神龛里,其余42尊侍从分列龛外两侧,圣母凤冠蟒袍,神态端庄,侍从手中各有所奉,或侍饮食起居,或梳洗洒扫等,是宫廷生活的具体写照。塑像十分生动,充分地表现出人的神情,各个塑像神态自然,神情各异,塑工高超,是中国宋代彩塑中的精品。

祠区北侧的唐叔虞祠,建筑分前后两院,前院四周有走廊,后院东西各有配殿三间,正北为唐叔虞殿,宽五间,进深四间,中间神龛内设有唐叔虞的塑像,其两侧是从别处移来的12尊塑像,她们手持笛、琵琶、三弦等不同乐器,是研究中国乐器和音乐史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晋祠被称为三晋胜景,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雅士为晋祠留下了碑碣多达300余篇。祠内的“齐年柏”(相传为西周时所植),老枝纵横,虽已历数千年之风雨,但仍生机勃勃、郁郁葱葱,与长流不息的“难老泉”和精美的“宋塑侍女”像被誉为“晋祠三绝”。

第三篇:古建筑防火设计探讨

古建筑防火设计探讨

[摘要]中国是世界上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岁月中。文物古建筑源远流长、光彩照人,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份丰厚的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精神价值、文化价值和实用价值。因此,加强文物建筑的消防安全工作意义重大。本文就古建筑存在的火灾隐患做一些粗浅的分析,并谈一谈如何搞好预防工作。

[关键词]古建筑 消防安全 探讨

[中图分类号] F326.23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6-346-1

我国古建筑多为三、四级建筑结构,耐火等级低下,火灾荷载较大,如果发生火灾,火势较难控制,极易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所以,古建筑的消防工作,加强对古建筑的防火管理,保护好古建筑不受火灾的侵害,是各级政府和全社会有关部门共同的职责。

1古建筑的防火必要性

我国古建筑大都采用木结构架为主的结构形式,梁、斗、柱,层层叠叠搭筑而成。古建筑的以木材为主,造成了良好的燃烧条件,而且一旦失火,室内散热差,温度升高快,容易引起轰燃。有些古建筑在半山腰或山顶,消防车无法上去。有些在城市里的,由于古建筑的特点,院套院、门连门,台阶遍布,高低错落,消防车也难以进入及时扑救。因此,做好古建筑防火安全非常重要。

2古建筑的火灾特点

2.1火灾荷载大,具有良好的燃烧条件

古建筑的建筑材料大量采用木材,由于古建筑木构件受自然侵蚀多年,含水量较低、极易燃烧;在其周围墙壁之上,以木柱、木梁、斗拱等支撑巨大的屋顶,严实紧密,烟热不易散失,整个结构如架满干柴的炉膛,在燃烧中产生的高热和积聚木材分解出来的大量可燃气体使古建筑易发生轰然和倒塌。古建筑一般都有油漆彩绘以及屏风、挂画垂帘等大量可燃装饰,很可能由于电线陈旧、电气设备安装使用不当或可燃织物随风飘荡接触灯烛等原因而引起火灾。庙宇烧香拜祭、宫殿的祭祖、祭天地等宗教活动,焚香纸等用火,以及工作居住人员炊煮、取暖、照明用火,稍有不慎,都可导致火灾。古建筑的避雷设施落后,有的虽然安装了防雷设备但不符合安装要求,一旦遭受雷击,也会引起火灾。游客如带进火种或易燃易爆危险品,特别是乱丢烟头等,也可导致火灾。

2.2无防火间距,容易形成“火烧连营”

古建筑由于受到当时建筑艺术等局限性的影响,建筑物之间不符合防火安全要求,甚至有些建筑物紧密相连,没有一点间距,即无防火分隔区,又没有消防通道。多数古建筑采用“四合院”的庭院布局,形成古建筑群。

2.3消防器材少,位置偏僻,水源缺乏,火灾扑救困难

一方面,古建筑一般远离城镇,地处偏远,坐落在半山腰或山顶,而且周围没有消防水源或距离水源很远;少数在城镇的古建筑,也因院墙高大,台阶层叠,门窄、槛高,消防车无法驶入靠近,发生火灾不利扑救,往往小火酿成大灾,造成重大损失。另一方面古建筑单位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一般经费都比较紧张,正常的经费无保障,该购置的灭火器材、设施(如消防水泵、灭火器材和必要的自动报警、自动灭火装置等)得不到落实。甚至有的古建筑室内、外既没有消防给水设施,又无任何灭火器材,发生火灾后无法扑救。

2.4势猛,蔓延快,温度高

建筑空间高,跨度大,门窗多,空气充足,气体对流快;而屋顶严实紧密,烟热不易散发,温度容易积聚。

3建筑防火设计

如何在保证古建筑完好的前提下,又成功地保证这些建筑物的消防安全,关键性的问题是找准古建筑与消防安全的结合点,把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地升级消防系统。

3.1灾自动报警系统

尽早发现火情、迅速报警、及时灭火对古建筑来说尤为重要。安装合适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值得优先采取的措施。笔者通过对文物古建筑各种火灾报警系统的对比分析认为,在古建筑安装无线火灾报警系统是比较好的实现方式之一。无线火灾报警系统由控制盘、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和警报装置组成,所有装置均装有无线电收发两用机,除控制盘外,其他装置由自带蓄电池提供电源。该系统最大的优点就是基本无需电缆布线。没有布线要求,就无须破坏建筑物结构,无需埋设任何管线,这一点对古建筑来说尤为重要。

3.2要的灭火设施

笔者认为,在文物古建筑的消防设备的设置中,可以采取确“强化室外,暂缓室内”的理念,如消火栓设置方面,将室内消火栓移至室外设置,即室内消火栓外置,设置明显标志。并在室外消火栓处设置启泵按钮,以便火灾时使用。同时,为防止灭火过程中带来的严重水渍损失,可用雾状水枪代替直流水枪。同样在室内配置必要的移动式灭火器、沙等扑灭初起火灾的灭火设备。这样,既保护了文物古建筑不受火灾侵害同时也不影响古建筑的美观,符合古建筑保护的观点。

3.3设置防火间距、防火分割

对扩建、改建、新建的古建筑应该注意防火间距、和防火分割,应参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建立防火墙,实行防火分割。

3.4电气线路和电气设备

电气线路应采用铜芯绝缘线套金属管敷设,不得将电线直接敷设在可燃的构件上;在殿堂内禁止使用碘钨灯等大功率照明灯具和电炉、电水壶等电加热器,所用照明灯具不准靠近可燃物。

3.5雷装置

按照建筑物防雷的有关内容要求进行安装,并在每年雷雨季节之前进行检测维修,保证完好有效。

3.6内的各种木材及棉、麻、丝、毛等织物,要进行防火阻燃处理

3.7活用火场所改造:炊事用火场所

主要考虑炉灶的选址和筑造,灶房地址一定要远离古建筑或文物集中的库房,炉灶不能靠近可燃建筑物,烟囱穿过闷项或房盖时,其周围应用不燃材料隔绝,上加防火帽,炉体灶堂应用耐火材料构筑,其内不能开裂漏火,使用时必须有专人看管,周围柴草不能堆积过多,饭好后应立即清除。使用油灯、蜡烛时,不能直接靠近可燃物质,应在油灯上设置灯罩,灯罩上不能再套纸罩。油灯、蜡烛应固定在四周没有可燃物的地方,并应及时清除油垢。添加灯油时应将灯火熄灭。取暖方式主要有火炉时,对火炉设置的要求:木质地板上设置火炉时必须用砖或土坯垒成不低于14厘米厚的隔热层,炉口上部须垂吊一定厚度的隔热板。

总的来说,古建筑的防火工作应由政府牵头,消防、文物、文化、宗教、旅游、园林、城建等职能管理部门积极配合,各司其职,共同做好防火工作。相关部门要合理编制古建筑消防设计和城市消防规划,结合城市环境建设进行相应的消防改造,拆除存在火灾隐患的旧房,彻底整治古建筑周边的火灾隐患,逐步建立规范化的消防安全环境。多方面筹措资金,在古建筑修缮和城市建设过程中积极完善消防设施。

第四篇:古建筑名词

古建筑名词解释

二画

丁头栱

位于梁下的半截栱。原由串枋出头部分作成,后成为梁头下的装饰。八架椽

宋代房屋进深以椽数呼之,八架椽即八椽之深。清代则以檩数称呼,“九檩”即宋之八架椽。

九脊屋顶

即歇山顶。用于殿阁则称九脊殿,用于亭榭、厅堂则称厦两头造。

九踩斗栱

清式斗栱按出挑数称呼。里外出一跳称为三踩斗栱,出两跳称为五踩斗栱,出三跳称为七踩斗栱,出四跳称为九踩斗栱。

牌坊斗栱最多可多至十一踩 三画

叉手

脊桁两侧的斜杆,用以固持脊膞,其形状犹如侍者叉手而立,故名。多见于唐、宋、元、明的建筑上。

上昂

昂有两种:上昂和下昂。上昂用于室内支承天花或用于平坐下,因昂首向上而得名。下昂用于外檐承挑檐,因昂尖向下得名。

门屋

指宫殿、庙宇、宅邸中单独成栋的屋宇,有一间、三间、五间。。。等,明清北京故宫太和门为九间,等级最高。

山花蕉叶

用于佛塔、佛龛、经柜等顶部的叶状装饰纹样 三朝五门

东汉郑玄注《礼记.玉藻》曰:“天子诸侯皆三朝”。又注《礼记。明堂位》曰:“天子五门,皋、库、雉、应、路”、“诸

侯三门”。这就是三朝五门的来历。三朝的称谓随时代而变,古称“外朝、治朝、燕朝”,唐称“大朝、常参、入鎶”,宋称“大朝、常参、六参及朔望参”。即大规模礼仪性朝会;日常议政朝会;定期朝会三种。四画

斗子蜀柱

即在短柱上加一斗,唐宋时常作为一种简洁的支撑体用于木、石栏板上或木构架的补间铺作上。唐时还常用人字形撑木,上加一斗作补间,今人称人字栱。五土五谷

五土指东南西北中五方之土;五谷指稻黍稷麦菽五种谷物 分心槽

是分心斗底槽的简称,宋代殿阁内部空间划分方式之一,即以一列中柱及柱上斗栱将殿身划分为前后相同的两个空间。一般用作殿门。

月牙城

明清帝陵宝城和方城之间有一个小院称月牙城,俗称“哑巴院”。正对方城所筑之墙称为月牙墙。或称小院为“哑吧院”,而正对方城之墙为“月牙城”。

五音姓利

唐宋间流行的一种风水术。将天下所有姓氏归属宫商角徵羽五音,行事凶吉,都依其所定之法为据。

方城明楼

明清帝陵坟丘前的城楼式建筑,下为方形城台,上为明楼,楼中立庙谥碑。此式始于安徽凤阳明皇陵。皇陵有内外三重陵墙,中间一道陵墙四门如城楼,分别称东西南北明楼,及至明孝陵,仅有一座明楼。以后明清帝陵均大致沿袭孝陵方城明楼形制。月梁

天花下面的明栿。为取得柔美的效果,将梁的两端加工成下弯的曲线。汉代称为虹梁,宋称月梁。明代以后南方建筑尚保留此法,北方已不用 天宫楼阁

用小比例尺制作宫殿楼阁木模型,置于藻井、经柜及佛龛之上,以象征神佛之居,多见于宋、辽、金、明的佛殿中。

勾阑

即木制、石制的栏干,多见于宋、辽、金、明的佛殿中

乌头门

两门柱上架一横木,设双开门,门扇上部安直棂,可透视门内外。横木上常安日月板。此门用于官邸之前。五画

石几筵

明清帝王陵墓内明楼前所列石刻香炉

一、花瓶

二、烛台二共五件,立于石台之上,称为石五供,象征对死者祭奠崇敬之情。

冬瓜梁

断面为圆形的梁和额枋两端圆混,如冬瓜状者,多见于赣皖一带。

平坐

高台或楼层用斗栱、枋子、铺板等挑出,以利于登临眺望,此结构层称为平坐。四阿屋顶

即四面坡的庑殿顶,宋代称四阿顶,或称五脊殿。

正贴、边贴

“贴”是指一榀木架,含柱、枋、梁等构件,是《营造法原》及江南一带术语。正贴为明间木架,边贴为山面木架。

平梁

宋式建筑位于脊槫下的梁,长二椽。

生起

屋宇檐柱的角柱比当心间的两柱高2-12寸,其余檐柱也依势逐柱升高。因而宋代建筑的屋檐仅当心间为直线段,其余全由曲线组成。屋脊也因此而用生头木将脊槫的两端垫高,形成曲线,使之与檐口相呼应。其他各槫的生头木则使屋面形成双曲面。清代建筑无角柱生起。

平棋

唐宋时使用的大方格天花,格内贴络木雕华饰,并绘彩画。

平暗

唐宋时使用的一种小方格天花,规格较大方格平棋稍低,一般不做华丽的彩画。四铺、四铺作

宋代斗栱出一跳称为四铺作。从下而上,依次有栌斗、华栱、耍头、衬方头,共四层,故称四铺作。五铺作则多一层下昂或华栱,共五层,出两跳。六铺作、七铺作、八铺作依次类推。

瓜楞柱

采用拼邦法加粗柱子,柱身成瓜楞状,近人呼之为瓜楞柱。一般用八根小圆木拼于中间圆木上,成八楞形。石柱也有枋木柱作瓜楞形者,如江苏苏州罗汉院大殿石柱 六画

当心间

“心”即中心。“当心间”、“心间”即建筑物的中间一间。

羊马城

城墙与城濠之间所筑的小墙,高5尺,厚6尺,上立雉堞,去城墙约6丈,是城墙的外围防卫设施。五代后唐时成都罗城外曾筑羊马城。讹角斗

即方斗,四角内凹成海棠纹状。华栱

宋式斗栱上外跳之栱。

托脚

宋代建筑上个槫均用斜杆支撑固持。其中支撑脊槫的斜杆称为叉手,其余称托脚。七画

中国古代木架建筑把相邻两榀屋架之间的空间称为“间”,房屋的进深则以“架”数或椽数来表述。

宋代斗栱出一跳华栱称为“一抄”,或“出一卷头”。出二跳华栱称为两抄,或出两卷头。“抄”或写作“杪”,是因《营造法式》传抄版本不同所致。两厦

即两坡的悬山顶,宋时称两厦或“两下”、“不厦两头造”。灵寝门

明代帝陵明楼下有灵寝门,是陵区寝宫的门;或谓区划陵殿与方城明楼间的内红门,即灵寝门。

卤簿

以大盾为前导兵器旗杖队伍,始于秦汉。历代天子、后妃、王公大臣均有不同规格的卤簿 八画

佛塔顶上所立之柱及相轮、宝盖等附属物,统称为刹。原为佛祖墓顶之伞盖,示尊崇之意,至中国则安于塔顶。佛寺、佛塔也可别称为刹

衬方头

宋式斗栱最上一层出跳之木,在耍头之上,用以拉固撩檐枋及平棋枋。清式称为撑头木,上承桁椀

卷杀

宋代栱、梁、柱等构件端部作弧形,形成柔美而有弹性的外观,称为卷杀。卷有圆弧之意,杀有砍削之意。

明栿

与草栿相对而言,指天花以下的梁。宋代明栿常做月梁式,以增加美感。乳栿

两步架的梁,宋称乳栿,清称双步梁

驼峰

梁上垫木,用之承托上面的梁头,其状如驼峰。

明堂

古代帝王所建最隆重的建筑物,用作朝会诸侯、发布政令、秋季大享祭天,并配祀祖宗

侧脚

把建筑物的一圈檐柱柱脚向外抛出,柱头向内收进,其目的是借助于屋顶重量产生水平推力,增加木构架的内聚力,以防散架或倾侧。由于此法给施工带来许多麻烦,所以明代以后逐渐减弱最后废弃不用,代之以增加穿枋和改进榫卯等办法来保持木构架的稳定性。抱厦

即在主建筑之一侧突出一间(或三间)庙谥石碑

今通称明楼碑或圣号碑,即明代帝陵中方城上的明楼中置一石碑、仅刻所葬皇帝死后谥号,并无其他碑文。

驻跸处

古制天子出入警跸清道,禁人通行,故其留止之地称为驻跸处 金厢斗底槽

宋代殿阁内部四种空间划分方式之一。其特点是殿身内有一圈柱列与斗栱,将殿身空间划分为内外两层空间组成,外层环包内层。九画

栌斗

一组斗栱最下面的构件,或称大斗、坐斗

神主

木制牌位,上书死者或神只名号,供于庙堂内

耍头

斗栱衬方头下所用出挑木料,称为耍头木。清式称蚂蚱头

柱头枋

檐柱或内柱中心线上,用于联结各朵斗栱的枋料,称为柱头枋。清式称正心枋。在里跳或外跳栱上的联系枋料则称罗汉枋

转轮藏

庋藏佛教经书于八角形经柜中,柜中心有轴,上支于梁架,下承于地面,推之可转动。佛教徒认为转动此柜可获得和念经同样的功德。经柜装修华美,顶上常饰以天宫楼阁,并专建一殿,以容此经柜,称为转轮藏殿。

顺栿串

宋代建筑中沿横断面方向之串枋,与梁栿方向上下相合

草栿

在天花上面的梁,做法较自由,加工较粗糙,故称草栿,是和天花下的明栿相对而言 穿插枋(挑尖随梁)

明清建筑在檐柱与老檐柱之间,用枋料加以串联,提高了木构架的稳定性,又在内柱之间用枋料加以联结故称为随梁枋

神厨神庖

即坛庙陵墓等祭祀时用作宰牲及准备祭品的场所。十画

鸱尾

汉至宋宫殿屋脊两端的饰物,汉时方士称,天上有鱼尾星,以其形置于屋上可防火灾,逐有鱼尾形脊饰。唐时鸱尾无首,宋时有首有吻,明清时鱼尾形仅在南方建筑中存在,官式建筑已演变为兽吻 十一画

副阶周匝

塔身、殿身周围包绕一圈外廊,称为副阶周匝

黄肠题凑

汉代帝王墓用短方木叠成椁墙,墙内置棺椁,短方木端部均指向棺椁

廊院

用廊子联成的院落。六朝至唐,宫殿、庙宇、宅邸常在主屋与门屋间的两侧用廊子联成廊院,园林中常见不规则的廊院

廊屋

主屋前两侧通长的东西两庑带有前廊,宋代称为廊屋。宋明常用廊屋围成封闭院落,而唐则多用走廊形走廊院

梭柱

柱子上下两端(或仅上端)收小,如梭形,六朝至宋官式建筑上见之,明代仍见于江南民间建筑。

戳幕枋

位于大檐额下串联角柱与檐柱的枋料。因大檐额仅搁置于柱头上,故需用绰幕枋把檐柱联结起来,以增加其稳定性。绰幕枋向内止于心间的补间铺作上,出头作成蝉肚形,以后演变为明清雀替形式 十二画

城墙上向外一侧所设墙垛。战时可抵挡敌人矢石攻击,从孔隙中则可向敌人射箭发炮。城墙向内一侧则设矮墙,防止人马下坠。

插栱

插入柱中之半栱,一般位于檐柱上,用以承托出檐。

戟门

天子宫殿、太庙、诸州府官署、文庙、武庙大门内均可列棨戟,以示威仪,但戟数多寡有差,如宋代宫门、太庙门为24,开封府,大都督府为14。凡列戟之门均可称为戟门 铺作

狭义说是斗栱;广义说是指斗栱所在的结构层。唐宋建筑斗栱所在的铺作结构层对木构架的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

厦两头

宋代歇山建筑有两种称谓:在殿阁称“九脊殿”,非殿阁称厦两头造 普拍枋

宋代建筑阑额与柱顶上四周交圈的一种木构件,犹如一道腰箍梁介于柱子与斗栱之间,既起拉结木构架作用,又可与阑额共同承载补间铺作。明清称为平板枋 阑额

联络檐柱(副阶柱),上承补间铺作的枋料。清代称额枋。如位于室内柱头上,则称内额,若于阑额下,再加一层枋料,则称由额。如不穿入柱头而在柱顶上放一根通长达整个建筑物立面的硕大枋料,则称为檐额,檐额下用绰幕枋承托 十三画

凡中心线均称缝,如柱列的中心线称为柱缝,槫断面的垂直方向中心线称为槫缝,转角铺作上的斜栱斜昂称之为“斜出跳一缝”

宫殿、陵墓、官衙大门前两侧各立一座建筑,形如门楼而中缺门扇,故称门阙。天子用三出阙(即每侧用三层阙体组成),诸侯用而出阙。木质

木柱之下用扁圆形横纹木料作垫块,以阻隔地面水分上升。最早的木质建于五代华林寺大殿,宋明普遍用之。

叠瓦脊

宋代屋脊用瓦层层压叠而成,顶部覆一筒瓦,与元代以后用分段烧制的空心通脊不同。建筑物高大,脊也相应提高,用的脊瓦层数也多。

殿身

宋代建筑中重檐建筑的概念是有殿身外面包一圈外廊(称之为副阶周匝)。殿身是相对于副阶而言,指上檐所盖的那一部分空间。假如殿身7间,加副阶周匝,古代文献记录有时称此殿为9间,有时称7间

溜金斗栱

由外檐有昂而室内无天花的斗栱发展而来,有很强的装饰效果。盛行于明清二代不用天花的殿宇内

错银兆域图

在铜版上用镀银法画的陵区平面图

叠涩

以砖石层层向外出跳之法,用于砖石建筑的出檐,或须弥座束腰上下枋的出跳。腰檐

塔与楼阁平坐下之屋檐 十四画

槏柱

窗旁的柱,或用于分隔板壁、墙面的柱,属小木作,不承重。十五画

宋代殿阁类建筑的术语,指殿身内用一系列柱子与斗栱划分空间的方式,也指该柱列与斗栱所在的轴线。《营造法式》载有殿阁分槽平面图4种:金厢斗底槽、分心斗底槽、单槽、双槽

撩檐枋

宋代斗栱外端用以承托屋檐的枋料。此枋荷载大,故断面高度为其他枋的1倍。如用圆料,则称撩风槫,其下以小枋料或替木托之。

第五篇:古建筑测绘

古建筑测绘.txt24生活如海,宽容作舟,泛舟于海,方知海之宽阔;生活如山,宽容为径,循径登山,方知山之高大;生活如歌,宽容是曲,和曲而歌,方知歌之动听。无论是精密测绘和法式测绘都好,古建筑测绘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建筑群的总平面图。这是对非单体建筑,即如有院墙、牌坊、廊庑、古碑刻、道路等构筑物的建筑而言的。测绘总平面图应该准确地表现出各单体建筑之间的相对位置和间距,使其总体布局和环境一目了然。以往我们都是利用小平板仪来做这一项测绘的,现在我们可以利用一种功能更为强大的测绘仪器——全站仪来辅助测量,它可以统一的坐标定点,并且集经纬仪、水准仪、测距仪的功能于一身,大大弥补了小平板仪数据不准确,使用不方便的缺陷。尤其是对于大面积的平面图测绘,甚至可以通过其专门的软件利用测量出来的控制点数据直接成图,这将极大地提高测绘工作的效率。

2、单体建筑的各层平面。这一项内容的测绘相对容易。对于大部分的建筑一般只需皮卷尺、钢卷尺、卡尺或软尺就可以测出所有单体建筑的平面图。测绘平面时最重要的是先确定轴线尺寸,之后单体建筑的一切控制尺寸都应以此为根据。确定轴线尺寸后,再依次确定台明、台阶、室内外地面铺装、山墙、门窗等的位置,平面图就确定了。此外,我们还应该在此广泛使用激光测距仪,其优点是数据准确,使用方便,并且能测到一些因条件限制而人无法站立和上去的点的距离。它的这一大优势能在我们测绘立面和剖面图时发挥很大的作用。

3、单体建筑的正立面、侧立面、背立面。对于法式测绘,因为没有搭架,无法上到建筑物上用皮卷尺测量高度,所以这一类立面图都必须借助辅助工具进行测量。粗略测量时,我们可以仅借助竹竿和皮卷尺、铅垂球测出高度。但是要用做档案记录时,单层的建筑,如果有可利用的反射点就可以通过激光测距仪测出高度,如果没有反射点可以通过全站仪测出两点之间的高差就是建筑的高度。对于一些两层以上近现代的文物建筑主要是借助全站仪测其高度。测出各点高度后,各个立面图就可以确定了。

4、单体建筑的纵剖面、横剖面。测量方法与测绘立面图的原理一样。不同的是剖面图要更清晰地表达出各层之间的构造关系。

5、屋顶的俯、仰视图。与平面图恰好是相对应的。

6、大样图。包括了各种砖雕、脊饰、梁架的斗拱等部分的大样。因为这类装饰构件的线条、图案都非常复杂,甚至是一些人物、花鸟、虫鱼图案,而按照测绘的要求是要一一表现在大样图中的,这往往是古建筑测绘中最耗时、难度最大的。在法式测绘中,最好的方法是借助数码相机拍下各个大样的正、侧、底面的照片,然后测出各个大样中重要的控制点的距离,通过比照数码照片绘出大样图。以往做这一项工作要求测绘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美术基础,否则就无法进行,具有极大的限制性。而且稍稍复杂的图案都不能利用计算机来绘制,这样一来传统的方法已明显不能适应数字化工作的要求了。但是现在这一问题开始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办法:利用一系列的计算机辅助绘图软件可以直接利用大样的数码照片勾勒轮廓线,这将大大简化了装饰部件大样图的测绘工作,而且画出来的图不再线条生硬,而是栩栩如生的。这一绘图原理还可用于考古发掘图纸和器物图的绘制:手绘的米格纸底图可以通过绘图软件处理成出版时所用的图,而不再需要描硫酸纸图了。

下载泰山古建筑word格式文档
下载泰山古建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文物古建筑

    中国古建筑的火灾危险性 1、火灾荷载大,无防火间距 在我国古建筑以木材为主要材料, 采用的大多是木构架的结构形式,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但古建筑经过多年的风吹日晒木制材料......

    中国古建筑

    第一次: 1、中国古代建筑木结构中形成屋脊的最主要的木头叫__C _____。 A木头圆柱 B檩条 C大梁 D额枋 2、彩画中等级最低的是__D _____。 A旋子彩画 B龙凤彩画 C和玺彩画 D苏......

    武当古建筑

    武当古建筑 群,规模宠大,气势雄伟,著称于世。1994年12月17日,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武当古建筑起源追溯很早。秦汉时,就有许多隐士、道众到此结茅为庵。......

    关于成都古建筑

    关于成都古建筑(天府广场)历史变迁及保存现状的调查问卷 年级_____专业_____1. 您觉得古建筑的遭到破坏程度大吗? A.很大 B.遭到了一些破坏,但是不大,不过和以前还是有了些区别, C.没遭到破......

    古建筑施工技术[定稿]

    园林土方工程是园林工程施工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依据竖向设计进行土方工程计算及土方施工、塑造、整理园林建设场地。土方工程按照施工方法又可分为人工土方工程施工和机械......

    中国古建筑观后感

    中国古建筑观后感 8集纪录片,感触颇多,作为一名小时候生活在徽派建筑院落中的设计工作者,更是引发了许多共鸣…… 纪录片中共拍摄了100多处中国古代建筑,为我们很好的展示了中国......

    古建筑实习报告范文

    关林古建筑实习报告 本学期的古建筑测绘是一个特别有意义的实践。这是一个让我们能够深刻了解建筑的机会,一个可以让我们亲身走进古代建筑,感受古代建筑文化的机会,同时让我们......

    古建筑测绘任务书2012

    2012年建筑学古建筑测绘任务书 适用于建筑学10-1、2 题目:邯郸市圣井岗古建筑测绘 要求:准备阶段:查阅文献资料了解文献典籍中的有关记载以及各种相关的档案、 文件图形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