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4 04:23: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古建筑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古建筑调研报告》。

第一篇:古建筑调研报告

暑假社会实践报告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实践日期:2014·8·18-----2014.8.24

实践地点:山东省济南市灵岩寺

山东省招远辛庄镇高家庄子村

山东省栖霞市马陵冢李氏庄园

前言:山东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带,历史悠久,是儒家之源,儒教之根。在泰山“重累行如画,孤悬峻若竿”的俯瞰之下,在黄河“博望沉埋掣,浪淘风簸涌”的怀抱之中,巍然而立的齐鲁大地上,不论是热闹非凡的都市还是沉寂静默的乡镇都还存有很多极富历史文化价值的东西。

一.佛国烟雨--------山东省济南市灵岩寺

在济南市长清区万德镇境内的灵岩寺中,屹立着许多具有悠久历史的佛教建筑,这些佛教建筑有大有小,风采异然,它们中小者仅有一间庙宇,大者则殿阁重重,气势恢宏。

走入灵岩寺,入目便是群山环抱、岩幽壁峭;柏檀叠秀、泉甘茶香;古迹荟萃、佛音袅绕。其超凡脱俗的韵味、庄严古雅的丰姿、丰富悠远的文化内涵和珍贵的历史价值成就了齐鲁佛教文化宝库中一枝神采独异的奇葩。

(一)、灵岩寺佛教建筑的历史文化渊源

灵岩寺始建于1600多年前的东晋,已经历千年沧桑的灵岩胜景,依旧翠绿遮尘雄风犹在,这里群山环抱、岩幽壁峭;柏檀叠秀、泉甘茶香;古迹荟萃、佛音袅绕。

(二)、灵岩寺代表性景点建筑特色

在灵岩寺,最具欣赏力和文化感染力的就是辟支塔。

辟支塔始建于宋淳化五年(994年),竣工于嘉祐二年(1057年),历时63年完工。“辟支”出辟支塔,意即辟支佛塔,为一座八角九层楼阁式砖塔,塔高55.7米,塔基是用石头筑成的八角,上面刻有浮雕,镌刻着古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皈依佛门等故事。辟支塔造型奇特,塔身为青砖砌就,各层都有腰檐,塔身上下不一,一至三层是重檐,四至九层为单檐。在塔中,巧妙地处理空间的大小、方向、开敞、封闭、明亮、幽暗,会使建筑艺术显出连续性的空间感受。辟支塔它的主要特点是有重檐、属密檐楼阁式,古朴的门窗、富有变化的塔檐和纤巧挺拔的塔身,气势雄伟、造型美观、结构复杂、比例适当,呈典型的宋代风格,为灵岩寺标志性建筑。使人感到庄严大方中不失玲珑奇巧,其建筑风格可能是密檐阁式塔的开例。宋代文学家曾巩有诗赞曰“法定禅房临峭谷,辟支灵塔冠层峦”。

二.千年古村--------山东省招远辛庄镇高家庄子村

高家庄子位于招远西北沿海,村子南高北低,两侧平缓的丘陵宛如一条巨龙,村西一条九曲小河由南向北蜿蜒流向渤海。走进村中,徜徉在古朴的街道上,两边的老墙老巷、古树古宅,如同是一幅被时空遗留下来的画卷,徐徐展现在我们的面前。由于建筑京味十足,被当地人誉为“招远的小北京”。

(一)、钟楼

钟楼——院子南边有座歇山式屋顶的钟楼,木石相接,结构坚固,为胶东地区所罕有。现存的钟楼底部基座为石条叠砌,约2.6米见方,高1.44米,基座上面的支撑钟楼的檐柱为木石十字榫卯结合,这种结构使柱子底部既不容易受潮,又不易变形,且坚固美观。

(二)、关帝庙

关帝庙——历史上曾经有两个,其中,西便门的已毁。现存的在徐氏祠堂的西边,一路之隔,明万历年间兴建。屋顶琉璃瓦(现已改),金碧辉煌,庙内关公居中,周仓、关平立两边,墙上绘有关公过五关斩六将的壁画。

(三)、关帝庙

徐氏祠堂——祠堂是维系宗族的纽带,祭祖、婚丧嫁娶、节日聚会的场所。人还没到,远远地就看见院子里的两棵柏树,很有气势。徐氏祠堂建于嘉庆十四年(1809年),始建者是乾隆六十年(1795年)考中恩科武举的御前侍卫徐云峰。嘉庆十四年(1809年),徐云峰任贵阳城守营游击时衣锦还乡,为感祖恩,出资在村中十字路口北,修建祠堂供奉祖先。

(四)、细部

此外,当地的民居还有一些独特的特点:

瓦做——别的地方屋顶的瓦一般为合瓦(相对于仰瓦而言,即凹面朝下的瓦),每两列仰瓦之间的缝隙上盖合一列合瓦。而高家庄子的民居,所有的瓦面都朝上,这就是仰瓦。仰瓦的好处是雨雪的积水会很快地流下来。整个望去,素面朝天,整整齐齐,既古雅又朴实,仰瓦虽不是“小北京”的独创,但在烟台地区比较少见,也算独树一帜。

挑檐石——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是,这里的挑檐石都出了头,比墙体多出一截,多出的部分往下弧,成为尖角状,多出的部分里还有一个圆柱体,上面雕刻着阴阳鱼等图案。

门楼——除了常见的模样,还有两种与众不同的样式:一是与南厢房相连,但比厢房稍高,为了突出,门楼的脊与厢房的脊之间,用小瓦做了各种吉祥纹样,有各种花、亭子等;另外一种是门楼的屋顶从厢房突出来,做成了卷棚式的,南厢屋顶之直与门楼屋顶之曲,形成鲜明的对比,达到了很好的视觉效果。三.千万彩石织成锦--------山东省栖霞市马陵冢李氏庄园

李氏庄园是山东地区乃至中国北方地区商人庄园的典范,规模宏大,尽显奢华。有许多佳作留存至今,既有北方的淳朴大气,也有南方的细腻精致,非常难得一见。

(一)、李氏庄园的历史文化渊源

栖霞市马陵冢的李氏庄园,位于山东省栖霞市东北30公里,藏家庄镇西1.5公里处的马陵冢村,是李氏家族聚族而居的庄园。李氏庄园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前后历时十几年,由三大组即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建筑群构成,各组三到五进院落不等,连同大门、东西两厢组成一个个标准的四合院。庄园房屋建筑考究、结构严谨、砖瓦磨合、精工细琢、坚固敦实,雕梁画栋、明柱花窗、砖石木雕、彩饰金装、工艺精湛,是胶东地区古民居建筑的翘楚之作,也是我国北方传统民居的典范。原来庄园内道路纵横交错,变幻莫测,恍若迷宫,若无明人带路,立刻会让你迷路。李氏家族当年还在庄园南北还各设一座双层炮楼,上架土炮,用以晚上放哨、巡逻和防止土匪侵扰,是一座典型的,具有很强防御性的商人庄园。

(二)、李氏庄园的内部格局

在李绪尧庄园西南角是李绪尧为光宗耀祖而修建的李氏祠堂。祠堂五开间,明柱雕窗,气势非凡,里面供奉着李氏列祖的遗像,可惜现在亦被拆除。

错落在这些庄园四周还有大量粮仓、佃户、佣人们的居所,加上碉堡等附属建筑,使得整个李氏庄园结构复杂,变幻莫测,恍若迷宫。土改后庄园被没收,人们为了防止在庄园中迷路,用石灰在路上划线做好标记,然后才可沿线而入,可见这座庄园设计的巧妙和规模的宏大。

李氏家族在修建豪宅的同时,也大量购置土地,在其鼎盛时期拥有土地7000余亩,房屋500余间,其中李绪田一家就拥有土地4000余亩,房屋325间,周围几十个村的百姓都是他家的佃户。

总结: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传承至今的国家,有许许多多的灿烂文明产物被遗留下来,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这些历史建筑被忽略甚至被摧毁。人类由最初的创造,一点点发展至今而又回到保护最初的创造,这样的轮回实在失去太多有历史价值的东西。当下已经有很多历史建筑被人们从尘世的浮华中解救。但愿更多的历史建筑被国家保护起来,每个人都能积极投入到古建筑的保护中去,让我们一起去重拾一个文明古国的灿烂辉煌!

第二篇:古建筑测绘调研报告

Hefei University

古建筑测绘论文

Ancient Architecture Mapping

论文题目: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导师姓名: 完成时间:

浅谈皖南徽派古民居特色

合肥学院12建筑学<1>班胡超、张烨、李思源

【摘 要】

徽州古民居是中国封建社会晚期一个成熟的建筑流派。徽州古民居以清新淡雅为其基本色彩,马头墙和天井别具风味,木质结构的梁架构件坚固稳定、造型奇巧、雕刻精美,室内装饰和陈设古朴雅致,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及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

其中皖南传统民居是徽派建筑的典型代表。本文通过村落环境、建筑色彩与形式、建筑架构、建筑材料以及装饰工艺五方面的阐述,简单分析了皖南传统民居的建筑特色,对皖南传统民居以及现代新民居的设计进行了一定的思考。【关键词】

徽派建筑 古民居测绘 马头墙

一、村落环境

传统民居集聚而成的徽州村落,融合于山水之间。村落一般都是座落在缓坡上,随着地形、道路方向逐步延伸。从徽州传统村落总体来看,都是溪水依托山势,村落顺延溪水。房屋群落与周围环境巧妙结合,村落顺溪水走向展开,形成优美的村镇风貌。

徽州村落总的来说呈现出对外封闭的形态,其布局主要有三种形式:一种是线型布局。这种布局通过沿巷道的建筑群完成,或者通过各建筑群的轴线关系延伸。线型布局总有一条 主要干线,序列感强,民居一般均可得到良好的朝向与景面。线型布局当主干线过长时,交通、生活稍有不便。例如西递,在我看来就是线型的布局方式。第二种是散点型布局。在地形复杂的山地地段环境中,民居各处于适宜地带,呈散点状。散点型布局可使建筑隐于山林,有利于保持自然风貌,很适合于小自然村的形式。但此种方式有时显得凌乱,各户联系不够紧密。在安徽黄山地区,位于山腰和山脚的村落大多如此。第三种是集聚型布局。它适于规模不等的各种村镇。这种布局方式占地少、紧凑,而且因为建筑集中,封闭性较强,如屏山。

二、建筑色彩和形式

1.色彩

徽州古民居的色彩,以清新淡雅为基本风格。它采用当地的自然材料,充分发挥其本身的不同色泽、质感和特征来构筑,房舍都是白色粉墙、黑色瓦片和灰色青砖,墙脚多采用灰色的条形青石或鹅卵石堆砌,黑、白、灰组成了古民居建筑的主色调。徽州古民居建筑没有艳丽的色彩,白墙、黑瓦这样单纯质朴的颜色,与当地清幽秀丽的山川景色,丰富多样的自然植被,多姿多彩的民俗民风融为一体,给人一种特有的人性的美感。

徽州传统民居,一般都是青瓦白墙和褐红色的木质构件,给人以淡雅明快之美感。虽然这种简单朴素的色调重复复重复,但却并不使人感到厌倦,反而给人以整体统一和典雅美的总体印象,就像在观赏一幅幅水墨画一样,渲染出徽州传统民居那极具地域性的基本风貌。

2.形式

传统徽州民居的特色,很多来自屋顶。屋顶很讲究,连接的也很复杂,随着平面的不同,屋顶形式也会不同。为了避免山墙檐距屋面高差过大,采取向屋檐方向逐渐跌落的方式,既节约材料,又使马头墙面高低错落有致,富于变化。

传统马头墙是一种防火墙,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人们为了美观,为马头墙点缀了各种装饰。而现在的徽派新建筑的马头墙,已成了一种纯粹的装饰符号。

马头墙的运用,打破了墙壁的单调重复感,增加了建筑整体的美感。房屋所处地势的高低不一,房间进深的不同,马头墙的高低也随之有所变化,形成了丰富变化的空间。

马头墙从建筑群到村落,再从村落到集镇,形成一组组交错、连续、渐变、跌宕起伏的“优美乐章”,成为皖南古民居所特有的“主旋律”;如果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那么用在这里则是再恰当不过了。马头墙是徽州民居最具象征性的建筑造型。

三、建筑架构

徽州古民居的梁架构件均为木质结构,不仅坚固稳定而且构造奇巧,雕刻丰富多彩,具有很强的地域特征。梁架整体宏大壮美,中段常雕刻多种图案,立柱雄而不笨,明代多做成具有优美轮廓线的梭形柱。梁架上的构件,如梁托、瓜柱、叉手、雀替、斜撑、替木等大都进行镂空细雕,装饰以精美的花纹、线脚。房屋天井四周的檐下撑木,多雕成各种神仙、飞禽走兽等,栩栩如生,美轮美奂。梁架上的叉手和雀替,则多做成云朵状,其相互勾连迂回的流畅线条,飘逸俊俏,美不胜收。

这些梁架构件的制作,巧妙地将技术与艺术相互结合、渗透,达到珠联璧合的境界。它们虽不施以彩漆,只涂以桐油,却显得格外古朴雅致,诠释着徽州传统的文化内涵和高格调的审美观念。

四、建筑材料

徽州古民居的建筑材料,在地面上大多使用一些灰色或青色的花岗岩铺砌,一些较大型的住宅地下也会使用方砖正铺或者斜铺。较小的住宅也会使用墙砖铺砌而成。

楼面之上多使用木材楼板,大多还会在其上铺一层天然防水的材料,如干草,箬叶。部分清朝晚期民居,会使用双层楼板,上层楼板薄,下层楼板厚,之间夹一层油纸。防止落灰,漏水。

柱、檩条、椽子、屋面板多选用杉木制作,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也有选用白果树、柏树制作。杉木躯干较直且抗蚁,不翘曲,少开裂,而且古代工匠在实践中懂得杉木暴露在空气中不易腐蚀,柱子表面不做地仗,不饰油漆。

外墙面皆为涂抹有白垩的白粉墙,白垩是一种柔软、易碎的白色粉状碳酸钙沉积物,在现代还多做粉笔。其作为外墙涂料价廉物美,既可反射阳光以隔热,又可阴雨时防潮驱湿保护木构架。砌筑墙体和砖雕门罩在砖的使用上略有区别,墙体砌筑所用的是一种按长度一尺一寸、宽五寸、厚一寸的大开砖,门罩和门楼制作所采用的砖是经过洗浆沉淀的细土制坯烧制而成,其色泽青灰,质地细腻,便于精雕细作。

五、装饰工艺

建筑雕刻艺术是徽州民居最主要、最突出的特色之一。徽州民居建筑中几乎每一种建筑材料都可以用来雕刻,每一建筑构件都加以雕刻,形成一种清丽高雅的建筑艺术格调。雕刻分为砖雕、木雕和石雕等几种方式。

其中砖雕的主要装饰处为门罩、门楼、八字墙及马头墙的端部。其镂刻的内容、题材极为丰富,凡神仙人物、亭台屋宇、飞禽走兽、花草静物应有尽有。为了表现人物的逼真和楼台的主体感,多采用高浮雕、透雕和半圆雕的技法。

木雕比砖雕使用的地方更多,一般多用于檐口、梁架、门窗、栏杆和室内陈设。由于木质细韧,较砖石易于加工,故木雕的 刀工更为细腻,线条更为流畅,人物表情、衣襟更为清晰。不少民居留下了珍贵的木雕艺术品。

石雕主要用在祠堂、寺庙、牌坊、桥,以及民居的庭院、门额、栏杆、水池、花台、漏窗、照壁、柱础、抱鼓石、石狮等上面。内容多为象征吉祥的龙凤、仙鹤、人物故事等;主要采用浮雕、透雕和圆雕等手法,质朴高雅。

浑厚潇洒“三雕”艺术令人叹为观止,成为徽州古民居建筑的一大亮点。它不仅具有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而且还体现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创造精神。

六、关于徽派建筑的思考

在皖南古民居到新民居的演变过程中,平面型制的变化,装饰的简化,建筑新材料的运用等,这是人们一直积极努力探索新生活的热情和天然创造力的表现,也是我们应该正视和学习的地方。地域更新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建筑文化的不断发展创新将是历史的必然。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转变。徽州民居作为徽派建筑文化的重要载体,它的更迭告诉我们创新并不是抛弃传统,相反只有不断的发展创新才是对传统最好的继承和保护。同时,面对信息化的时代,地域建筑文化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而作为徽派文化的重要载体,徽派建筑的创作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当前,面对传统与现代所发生的碰撞,如何创作出“现代的”地域性建筑?

在安徽省内也有众多建筑师留下了许多有价值的作品。如黄山轩辕大酒店、合肥亚明艺术馆、徽州文化园、安徽省徽文化博物馆。这些建筑作品从多角度对徽派传统建筑进行了新的诠释,反映了对徽州传统建筑特色的思考以及在实践中达到的新的高度。因此,新徽派建筑在经历了上世纪的创作高峰后,在今后必然会引起更大的关注和发展,必然会在中华的大地上生根、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单德启 《从传统民居到地区建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9 [2]汪兴毅、管欣

《徽州古民宅木构架类型及柱的营造》

安徽农业大学

[3]百度百科及图片

第三篇:古建筑参观调研报告

镇江金山寺古建筑调研

--------

前段时间总是在纠结调研对象的问题,因为听说了可能之后的调研就是要去镇江,怕写的重复了,也担心写的过于单调。

镇江,在我看来算不上一个旅游发达的城市,但如果你去让一个镇江人向你推荐一处旅游之地时,得到的答案不外乎“三山一渡”。三山,即焦山、北固山、金山,一渡,即西津渡。如同每一个旅游景点一样,“三山一渡”的背后都有着属于自己的一个故事,而这其中,也是我印象中最有名的可能也就是北固山和金山了。唐朝诗人王湾的一首《次北固山下》让人们从此记住了北固山,而关于金山,我想你一定听过白素贞和许仙的故事吧。就调研课题而言,因为是关于古建筑方面的,所以最后还是决定了写金山寺。

金山位于镇江市的西北部,临江而立,山不高不足百米,金山寺始建于东晋,寺庙建筑把金山山体包裹住,从远处看,只见寺院,不见山,因此,也就有了“金山寺裹山”之说,寺依山而建,慈寿塔高耸山巅,蔚为壮观。远处茂密的大树将低矮的建筑遮挡,树枝间隙中,隐约可见寺庙建筑的轮廓影像。近处,碧绿的湖面让人心情舒畅,倒影出树和建筑的景色,仿佛融为一体。湖边很有情调的休息小亭吸引了了大量人群来此湖边漫步,自是一种愉快的享受。

在金山寺门口,抬头仰望“江天禅寺”匾额,据说为清代康熙皇帝随太后来金山祈祷时亲笔题写的,抬头望去,方感自身的渺小。门的正前方是一个刻有江天禅寺的铜质香鼎,可能是一种香火旺盛的象征吧。江天寺即金山寺,自古就是一座中我闻名的禅宗古刹,始建于东晋年代,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初名泽心寺,南朝、唐朝初称为金山寺。寺宇规模宏大,全盛时有和尚三千多人,僧侣数以万计。清代金山寺与普陀寺、文殊寺、大明寺并列为中国四大名庙。金山寺由于当时皇帝的信仰不同,曾两度由寺改观。一般寺庙的山门都是朝南开的,而金

山寺的山门面朝正西,据史料分析,当时的建筑师建筑朝西山门是有用意的。因古代金山屹立在扬子江心,游人透过朝西山门放眼望去,便见浩渺大江奔腾而下,正合“大江东去,群山西来”之诗意。这正可谓建筑师的独具匠心所在吧。由山门入天王殿,中供弥勒佛,人称笑佛。两旁塑的四大金刚,形象高大逼真,意在看守山门。四大金刚俗称四大天王,故称天王殿。左侧是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右侧是北方广目天王,西方多闻天王。弥勒佛旁有联:大肚能容,了却人间多少事;满腔欢喜,笑开天下古今愁。在天王殿牌坊前有巨型石狮一对。

个人觉得在金山寺的建筑群中,大雄宝殿是其中最优秀的建筑。走过山门天王殿,迎面而来的是宽阔的大院,接着便可以看见这座庄严肃穆的宝殿,站在大雄宝殿下,一种肃然起敬之感油然而生。因为是寺庙建筑,大雄宝殿以金黄和朱红两色为主,建筑有严谨强烈的尺度感,开间大小遵循一定的规律,外表面雕刻着精细的图案花纹,大殿外墙镶六扇檀香木雕圆窗,每一扇画面都是与佛教相关的历史人物和故事,有三扇讲的是与金山寺有关的三则故事。门窗划分细致有序,大有金碧辉煌之势,非常符合古代建筑庄严严谨的建筑风格。殿门之上,红板金字的大雄宝殿的牌匾格外吸引有人的眼球,“大雄宝殿”四字为赵朴初题写,高悬殿额,大雄宝殿歇山重檐,雕梁画栋,黄墙红柱,金色琉璃屋面,白石柱础栏杆,气势雄伟庄严。大殿为正方形,殿前更为开阔。大殿设计兼有北方宫廷雄浑富丽气势与南方园林精美雅致的风格。殿内正噗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和药师佛分立两侧,两旁六十八罗汉,金山寺海岛图也在其中,特别引人。大殿上方四周圈棚列罗汉像。

四处逛去,最终在金山寺东侧的湖中小岛上,又看到了据说曾经作为皇家的藏书楼——文宗阁。尽管现在的文宗阁感受不到扑面而来的书香,更看不见读书人孜孜不倦的身影,但文宗阁的秀气与清高的气势,还是让人眼前为之一亮。查阅资料得知金山文宗阁始建于乾隆四十四年,毁于咸丰三年,经嘉庆、道光两朝。文宗阁建于四面环水的金山,仿照宁波天一阁模式,据考证,它的遗址应在江天禅寺东南,原妙高台南麓,即现在的慈舟纪念馆一带。当时的金山四面江水环绕,文宗阁坐北朝南。庭院有门楼三间与阁相对,两侧有廊楼各十间,将阁联成四合院形式。阁前银涛雪浪,气势磅礴,阁后山崖陡峭,峰巅浩伏。阁内瑶版玉韬,千箱万帙,藏书甚富,是镇江历史上第一座图书馆。当年弘历帝应督造该工程的盐运史呈请赐名“文宗阁”,并亲笔御书“文宗阁”和“江山永秀”的匾额,悬挂阁中。金山文宗阁与北京故宫的文渊阁、圆明园的文原阁、沈阳故宫的文溯阁、承德行宫的文津阁、扬州大观堂的文汇阁、杭州圣因寺的文澜阁,被世称为七阁,其中镇江金山寺的文宗阁首罹兵燹,阁书俱焚。文宗阁被毁后,复建文宗阁的呼声很高,多少镇江人为恢复文宗阁进行了不懈的努力。这次规划重建的文宗阁位于原金山风景区办公室处,为江南庭院式仿古建筑,主要包括门厅、御座房、休闲亭、长廊和主体建筑文宗阁。大门主入口朝南,整个建筑群落由南向北依次递进增高,二层重檐。左右穿插以廊亭,富于变化,具有典型的江南古典园林特色。兴建的文宗阁,据说沿袭了当年的一草一木,给人的感觉兴奋而苍凉。多了一分秀气与清高,仿佛远离城市的喧哗,安安静静,是一个难得的逍遥之地,旅游之地。

金山寺南面正中便是观音阁,也有人称之为士阁,阁中供奉了观音像,故取名为观音阁。与周边的妙高台慈寿塔等建筑交相呼应,形成犄角之势。观音阁和其他建筑一样,同样以黄色墙面和灰色瓦檐相搭配,室外平台结尾大理石材质制成,站在高处远眺,依稀可见城市的影子,而近处环顾四周,整个金山寺的建筑景色一览无余,错落有致的房屋,飞檐走壁,展现出了金山寺的庄严和神秘。不禁让人想起了白蛇传中的那段传说,抛开过去世俗的偏见与妖魔传说的恐惧,白素贞更像是让人仰慕的观音,而不是人人避而远之的白蛇精吧。也许,这就是历史对建筑自身的影响,一个故事,一个传说,让建筑多了层神秘感,更加的令人向往。可能这就是历史性建筑本身的价值吧!

整个金山寺的建筑排布错落有致,并且注重了立面观察感受的效果,屋面造型富于变化,在横向上逐层增高,曲线的设置是的立面效果动态十足,纵向上黄色的墙面和灰色的屋檐搭配赋予了建筑寺庙建筑的本身的特色,墙面上不同形式的开窗,既增强了建筑的采光效果,同时也改变了光线的入射效果,建筑周边同时种植了茂密的不同和高度的灌木和树丛,将自然之景很好的与建筑相结合,是的建筑本省不至于过于单调独立,变现了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同时也不失寺庙建筑的神秘感,既让人向往有让人肃然起敬。

金山寺建筑群对于空间的处理也是在建筑设计上很值得学习的地方,错落有致的建筑之间,依然很好的表现出了空间上的变化,层与层之间利用大理石台阶相接,幢与幢之间则是曲回的长廊,二曲回的长廊又与沧桑的石级层层相连,亭台、楼阁相互衔接,构成了一组金色辉煌的古建筑群。在通往金山寺顶端的路上,两幢金黄色的建筑之间夹着一条长长地石阶通往高处,狭长的空间以及两边金黄色强烈的色彩,仿佛是朝拜的人们的必经之地,神圣而又庄严,更加体现了金山色的肃穆,让人敬仰。

爬到金山最高处,会看见有一个石柱凉亭,叫留云亭,也叫江天一览亭和吞海亭。据说亭中石碑是三百多年前康熙皇帝陪同母亲来到处于大江之中的金山寺游览时留下的古迹。康熙登高远眺,大江东去,水天相衔,内心不禁背着壮观的景象所震撼。于是奋笔手书“江天一览”四个大字。改亭于康熙二十四年重修,同治十年复建,两江总督曾国藩将康熙所写的“江天一览”四字刻在石碑上,放置亭内。这里是领略金山风姿,俯瞰镇江全城美景的最佳观赏点之一。据传康熙在执笔就书时,“江天一”前三个字一气呵成,而第四个字“览”字笔划多,一时竟想不起来。却又不肯“不耻下问”,只是嘴中念着“江天一览”四字,无从落笔。周围大臣侍从一见此情,知道皇上遇一难题,但又不敢直截了当上前提示,虽则一字好提,却怕招来欺君杀头之罪。正在为难之际,有一大臣计上心来,下跪在皇帝面前说了一声“臣今见驾”。康熙一听“臣今见”,恍然大悟,随笔写出览字。因为“览”的繁体字正是“臣、今、见”三个单字组成,这位大臣巧妙地用拆字法提醒了皇帝。由于康熙愣了许久才勉强写了“览”字,所以这一字显得特别细小,当然传说也指数传说,它的真实性更是无从考证,然后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这已经不重要了,我们更津津乐道的是它背后的故事,也正是因为这些

故事,更加增强了我们对建筑的兴趣,也是的建筑更加吸引人。

总之,就像每一个旅游景点一样,金山寺有着许多值得介绍的地方,要想将其古建筑的每一个特色每一处景观每一种感受介绍的淋漓尽致是很难的,在观赏古建筑的同时,我也重新对古建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了解到古建筑其实和现在建筑依然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可以将一些古建筑的设计手法和理念运用到现代建筑当中。而透过古建筑,我们更能看到关于一个地区的文化和历史,这也是现代建筑所缺少的东西,古建筑是深刻的存在,透露着历史文化的气息,也正是历史让古建筑充满了生机与神秘。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在充满复杂情感与竞争的当代生活中,作为建筑学生的我们,可以停下手中似乎永远也忙不完的设计,去古建筑中寻找那些自己不了解的东西,同时去认识建筑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我想这才是古建筑存在的最大意义吧!

第四篇:关于古建筑调研策划书

关注徽州古建

传承珍贵文化

三下乡调研

策 划 书

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

“关注民生.心系三河.唱响和谐之声”暑期实践队

——调研小组组长祁涛

关注徽州古建 传承珍贵遗产

——古建筑的保护与利用现状调研

调研背景

1. 徽州古建筑具有独特的地域风格,既隐含了徽商经济的背景,也反映了自然山水的神秀,粉墙黛瓦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如诗如画,独具魅力的砖.石.木“三雕”艺术,使之更富有细部审美要素。其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在建筑技艺,民众生活,伦理观念,审美追求方面传递着诸多信息。我省十分重视皖南古居民建筑的保护工作,早在1997年9月,省政府就颁布《皖南古民居保护比例》。省政府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不仅指导皖南古村落的规划.建设和保护工作,还设立了专项保护基金。特别是黄山市始终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对古居民建筑的保护方法。然而,在依法保护古居民建筑的实际操作中难度很大:一是大量古民居产权属私人,由业主继续使用,有的业主不仅将老宅租给外人居住,有的还想进行改建或扩建,甚至变卖古民居内的一些珍贵构件,对此有关部门或无法知情或难以干预;而且散落在乡村的古民居建筑现在很多已是空宅,原住居民或迁入新居或只有少量老人居住留守,不说要防火防盗,连日常管护都比较困难。还有人认为,《皖南古民居保护条例》的一些内容与《物权法》条文本身就有冲突。在2007年5月15日的《安徽日报》上曾登录这样的一篇文章:正在建设中的上海某生态休闲园,从黄山市内整体“搬走”了12幢徽派建筑。此举再次提出一个十分迫切的重要话题——12幢徽派建筑乔迁上海的消息被炒的沸沸扬扬,再次引起了人们对皖南古民居建筑的高度关注。有人认为这缓解了当地保护资金匮乏的压力,也有人认为此举助长了徽州文化资源的流失。其实,相持不下的争论背后都无法回避这样一个话题——徽州古建筑怎样保护?怎样才能更好的利用徽州古建筑?

2. 为了响应团中央关于大学生应积极投身参加社会实践的号召,在校团委和院分团委的统一组织安排下,我们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特地组织了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团于2008年7月份赴安徽省合肥市肥西三河镇进行为期半个月的社会调研活动。通过调研掌握和反映肥西三河镇古建筑的保护与利用现状并以资料形式存储.详解和分析。并计划从中得出有益于保护皖南古建筑的措施。在暑期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可以了解社会,关注徽州古建筑,培养我们大学生的团队协作创新精神和社会交际能力。

调研的目的和意义

了解肥西三河镇古建筑的保护与利用的大体情况包括当地居民对古建筑的保护意识,当地有关部门对保护古建筑所采取的措施,当地政府对古建筑的利用情况以及当地有关部门对皖南古建筑频遭异地收购问题看法等等。本次调研理论联系实际,对三河古镇古建筑的调查既有利于我们大学生增加对皖南古徽州的认识,提高保护与综合利用我国传统文化遗产的意识,而且通过一定的宣传,可以使有关部门对三河镇古建筑的保护与利用予以重视。三河古

镇也是皖南徽州古建筑的一个代表,通过对肥西三河镇古建筑保护与利用现状的调研,可以了解皖南古徽州建筑保护与利用现状的大体情况,得出总结,提出相关建议与意见,争取为三河古镇有关部门制定和完善古建筑保护与利用政策提供有效的依据,为安徽省徽州古建筑的传承献一份绵薄之力。在调研中,我们可以从徽派建筑的风格和技艺上,得到与土木工程专业知识相关的经验,甚至在以后将徽派建筑的特点利用到房屋桥梁建设上,更进一步扩大徽派建筑的文化影响。本次调研,争取做到学以致用,这样不仅有利于我们的专业学习,更能提高我们的人生认识。

调研的内容

一.古建筑的保护

1)当地有关部门采取的保护措施。

2)当地居民的保护意识。

3)当地政府提供的专项保护基金。

4)当地保护古建筑的法律法规。

5)当地古建筑的搬迁,异地购买情况

6)对损坏古建筑的维修情况

7)古建筑的日常管护及防火防盗情况。

8)当地对古建筑的保护模式——重点保护,认领保护,挂牌保护,异地保护,集中保护等。

9)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与未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的保护措施区别。

10)当地政府和居民对古建筑的异地购买.搬迁问题的看法——当地政府和居民对《关于三河古镇刘同兴隆庄等景点租赁.拍卖公告》的看法等。

二.古建筑的利用

1)古民居建筑用于居住的比例

2)古建筑用于当地居民集体活动场所情况——文化活动室.居民图书馆等

3)作为旅游资源发展乡村旅游

4)变卖古民居建筑内的珍贵构件等情况

5)文物保护单位和非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的开发情况

6)进行改建或扩建情况——对06年12月拆掉三河古镇清代百年古宅进行改建的采访等

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活动将综合应用实地考查法问卷调查法,走访当地有关部门和居民以及查阅有关献资料相结合的方法,我们小组成员将会到三河镇古建筑区进行实地考查,了解该地古建筑的现状,然后走访当地有关部门,深入到居民之中进行问卷调查,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总结。

活动时间和地点

地点:肥西三河镇

时间:2008.7.15-2008.7.30

活动安排

本次活动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活动准备阶段

1)首先通过对实践活动地点实际考查和了解,以及网上搜索相关信息,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完善调研课题和活动主题。

2)针对调研课题设计调查问卷。小组成员分工搜索相关题目和话题,之后再通过若干次的讨论和交流最终设计几套高质量的针对古建筑保护与利用现状的课题的调查问卷。力求做到精简科学,合理。第二阶段:活动实施阶段

要积极争取政府和居民的支持和配合,每天到三河古镇不同农村地区对村委会和居民进行调研,每天完成规定的相应任务,并认真做好记录工作。在当天的工作例会上进行汇报总结。

第三阶段:活动收尾总结阶段。

要对前一期调研的各项数据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整理资料。并结合查阅资料,进行调研成果论文的写作,不仅要找出问题所在,反映出问题的实质,更要得出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力求做到调研有所得,体现出实际意义。

第五篇:《古建筑彩画制作》课程开发调研报告

《古建筑彩画制作》课程开发调研报告

古代建筑的保护,目的就是为了使用,使用是为了更好的保护。“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保护为主,抢救第一”是文物保护工作的方针和原则。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辨证关系,实是不易之事。“研究建筑历史与文物建筑保护工作结合,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毫无疑问,要把保护文物建筑与修缮破旧房屋区别开来的主要办法,就是要加强对保护对象的深入了解,离开建筑史的研究是不行的。但是从文物保护的专业角度来说,只有建筑史的知识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建立一种正确的保护理念。这就是必须掌握明晰的认识逻辑,而认识逻辑只有通过对历史逻辑的深刻理解才能获得,无论中国外国概莫能外”。正确的保护理念来自于理论实践,来自于法规,并能通过实践的检验,时间的检验证明是正确的。仅就古代建筑本身的保护而言,只有以科学的方法掌握第一手资料,包括实地勘察测量,查找相关资料,做出科学的分析,方能得出正确而行之有效的科学保护方法,这就是设计工作。

古建筑的勘测,是一项专业性科学性很强,涉及知识面相当广泛的综合性技术工作。它包涵了测绘、记录和摄影等内容。它要求有熟练的测量绘图能力,又要求具备古建筑的基本理论及知识,拍摄建筑物内外结构的技术,还应对古代汉语、中国历史、古典文学、绘画及宗教等学科有一定的修养。同时还应该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全面、准确的记录下古代建筑的现状及相关资料,为正确的制定保护方法做好前期准备工作。“通过精密测绘,充分而准确的掌握建筑物的资料数据,进而探索其建筑结构的设计规律;……提高其科学性、可信性,避免片面性、随意性来说,仍有极重要的现实意义。”梁思成先生开创了我国用科学的方法测量研究古代建筑的先河,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完成佛光寺东大殿的实测,用精确的数据模数,论述了唐代木结构古建筑。

装修及油饰彩画是古代建筑的门面,尤其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末期,任何人也不敢越雷池一步。现今我们在修缮古建筑时对于装修和油饰彩画的处理亦应采取认真慎重的态度。旧有彩画能保存的(视其具体情况、价值)应尽量保持,采取保守的方法,效果也是很好的。在新做油饰彩画时则应采取认真的态度,根据不同时代,不同等级的规定去进行,有相应的依据,或佐证的依据。不要追求金碧辉煌效果。至于仿古建筑则另当别论了。官式手法和地方手法也应区别加以对待,这方面历来是油饰彩画方面的缺欠。设计时需要根据不同的对象加以区分,在做设计方案时应予重申说明。

古建筑保护工作中设计工作是前提。没有一个合格的设计,一切美好的愿望,原则都是纸上谈兵。没有一个合格的设计,古建筑保护修缮质量都会大打折扣。所以众多专家认为没有合格的设计之前宁可不修,也不要匆匆上马。关于合格设计的产生,除有必要的基本素质和功力外,责任心、使命感也很重要。有些通常的不良习惯也应引以为戒。

古建筑设计工作是建筑工程(包括装饰工程)的关键环节。一个工程项目确定之后,首先要由规划、设计部门进行设计,然后交给施工单位照图施工,最后由建设单位、设计部门按照设计图纸对工程进行验收。这已经成为基本建设行业一种法定的运行机制。

古建园林工程属建筑工程范畴,古建园林工程中的油饰彩画部分,属古建园林的装饰工程,同样应该实行设计制度,这是毫无疑问的。

但是,建国以后的几十年中(这段时间甚至可以追朔到1949年以前),古建园林及其装饰工程的设计制度却未能很好地确立。人们头脑中,长期以来存在着这样一种认识,他们认为中国的古建筑是有固定的模数和规矩的,只要确定一个数据(比如斗口、柱径、开间等)就可以推出建筑物的其它尺寸,这项工作由各工种的头儿一定就行了,根本用不着设计。这是一种偏颇的、错误的认识。建筑设计,绝不仅仅是推推尺寸而已,它首先要有总体构思,建筑意匠,还要考虑环境布臵、空间关系、建筑色彩、使用功能及至每个细微末节、一砖一瓦。这绝不仅仅是凭借推推尺寸所能解决的。在古建园林的土木工程方面,近十几年来有了很大进步,国内陆续成立了一些古建园林专业设计单位,专门从事古建园林的建筑、结构及其配套设施的设计,搞出了不少深受广大人民喜爱的工程.但作为古建园林工程重要组成部分的油饰彩画工程,还没有得到应有重视,还没形成设计制度.这种情况,应该说是一种历史的倒退。

古建筑(包括彩画油饰)工程在施工前进行设计,这是古已有之的定制。且不说宋《营造法式》,仅就清代颁行的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就包含着丰富的设计内容。《则例》从第一卷到二十七卷所罗列的二十七种大木做法,就是二十七种标准设计。斗拱、装修部分也有许多关于设计的内容。油饰彩画部分也概莫能外。《则例》第五十八卷涉及的合细、旋子彩画有“金琢墨金龙杭心”、“大点金沥粉金云龙方心雅五墨彩画”、“烟琢墨西番草三宝珠雅五墨”彩画等18种;涉及的苏画有“聚锦苏式彩画”、“博古苏式彩画”、“寿山福海苏式彩画”、“群仙捧寿苏式彩画”等14种;涉及的夭花彩画有“金琢墨沥粉天花”、“烟琢墨天花”、“云鹤天花”、“宝仙天花”、“金莲水草天花”、“鲜花天花”等11种;涉及的椽头彩画有“寿字圆椽头”、“金井玉栏杆方椽头”、“玉做桅子花三缘地方椽头”、“四色柿子花方椽头”等12种,除此以外还有其它部位的彩画17种。无疑,这也是以官书形式规定下来的标准设计。我国古建园林工程中历来就有烫样、绘制工程图样、绘制彩画小样的做法,工部还专门设有“样房”。这些统统是传统的设计手段和设计机构。所以,认为古建筑无须设计,古建油饰彩画无须设计的说法,都是错误的。

为什么要进行油饰彩画的设计呢?做设计有什么好处,无设计又有什么坏处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1、对文物古建筑的修复而言,确立油饰彩画设计制度,有利于贯彻文物保护法,能有效地保护古建筑的文物价值。

2、对仿古建筑而言,确立油饰彩画设计制度有利于全面继承传统,发扬传统,使传统油饰彩画艺术全面发展,长久不衰。

3、确立油饰彩画设计制度,有利于体现建筑的设计思想和艺术格调,促进建筑艺术创造。

4、确立油饰彩画设计制度,有利于控制工程造价,监督工程质量,实行科学管理。

5、确立油饰彩画设计制度,有利于提高专业队伍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素质,优胜劣汰。

6、有关材料做法、技术交底、质量要求的文字说明。

有了这几个方面的内容,就对油饰彩画工程从做法到质量,有了一个全面的具体的要求和控制,不会再是无章可循了。

由于过去油饰彩画的设计没有形成制度,目前专业设计单位能从事彩画设计的技术人员还十分匾乏。需要不断培养这方面的人才,首先解决人才问题。

关于彩画修复方面的几点:

中国文物网:古建彩画修复的原则是什么,是要修饰一新还是尽量保留原状?

蒋广全:首先我们要对建筑彩画有个客观的认识,彩画在历史上就一直不断地进行着修缮,在清代的法式上就有所规定,每隔多少年以后就要进行重新的修缮。1982年《文物法》颁布,规定了“不改变文物原状”,这个说法要正一下,这不是简单字面意义上的“修旧如旧”,“不改变文物原状”在古建筑纹饰方面应当怎样去遵循?值得我们去讨论。

古建彩画有三个功能:保护木构的功能、装饰功能和张示建筑等级的功能。这三种功能失去任何一种,彩画的意义就不存在了。北京地区遗存量比较大的是明清时期的彩画,这些时期的内檐彩画很多都值得直接保留,不宜动得过多,即所谓少扰动。只要还有纹饰,还有色彩,对木构还能起到建筑彩画的保护功能,内檐部分的彩画,原则是尽量不动,顶多做一下除尘和局部的修整。而外檐彩画,最远的明代彩画也已经有四百年的历史了,这些彩画经过长期的风化、日晒基本已经不存在了。这些彩画怎么办?就是照着内檐彩画往外翻。明清彩画的一般规矩是内外檐彩画一致,所以一般的修复都是照着内檐的样式往外翻。如果说本建筑的内檐彩画无法满足外檐的修复,怎么办?我们就去寻找其它地区跟它同时期、同类的彩画来把信息补齐了。

曾经在清代的乾隆时期有一段时间,为了提升建筑地等级而改变了不少内外檐彩画一致的情形。举个例子来说,北京柏林寺的正殿,内檐是墨线大点金旋子彩画,到了乾隆时期,就把外檐的彩画给提升了好几个等级,变成了金琢墨旋子彩画,这样一来,内外檐就不一样了;先农坛的拜殿,内檐也是墨线大点金的旋子彩画,到了乾隆时期,把外檐改成了和玺彩画。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在做修缮的时候,外檐依旧照着乾隆时期的样子修复,而内檐则按照始建时期的原样来修复。

如果信息数据充分,我们尽量要恢复,为什么呢?因为咱们当代人有这种历史的责任,有依据就要恢复。

中国文物网:古建筑彩画修复时,其色彩是怎样分析和把握的?

蒋广全:依据黑白照片来修复彩画所担心的色彩问题,其实不是什么问题。彩画修复不会因为黑白照片就分不出颜色,因为中国古代彩画是一种法式彩画,有标准格式,用色也都有规律,这个问题很好解决。

其实作为彩画来讲,颜材料成分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中国古建筑彩画所使用的颜料有很大的变化,这个不能不知道。我国古建彩画简单一点说大概分为两个大的阶段:一个阶段是清晚期之前,就是鸦片战争之前遗存下来的建筑彩画,这些彩画的颜材料主要是天然矿物质颜料,即天然矿石采集之后,经粉碎、研磨、漂洗等工序制成的颜料,也称“石色”。其色质稳定,加之多为结晶体矿石所制,光泽更增加了色彩的明度,比如说含铁的矿石会呈红色,含铜会成绿色等等。这些天然矿物质与空气、水或者阳光接触之后不易发生化合反应,颜色也就很稳定了。所以说,清晚期之前那么长的时间里,我们的彩画主要使用的是天然矿物质颜料。

鸦片战争在打开国门的同时,也将西方的现代工业制品带到了中国,在颜材料方面就带来了化工颜料。近现代化工颜料价格便宜、色彩鲜艳、纯度高,排挤了传统的矿物质颜料,但是它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呢?和清中早期以前的彩画一比,那时的彩画柔和、稳定、悦目,对比不强烈;清晚期至今的彩画,由于使用近现代化工颜料,色彩对比鲜明、火爆、刺激,使人难以接受。这样一来,其实就是违背了“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内涵,目前近现代化工颜料的使用在古建彩画修复上已经达到90%以上了。

前些年我们做历代帝王庙的修缮,那里雍正时期的彩画到现在颜色都还很艳丽、清晰;相对而言,鼓楼彩画的修缮是1979年,用的颜料大都是现代化工颜料,到现在才经过了29年,除了洋绿还有保留之外,大部分颜料都褪色脱落了,很糙旧了。雍正时期的彩画至今270年还那么艳丽,鼓楼修缮刚刚过了29年,这说明什么问题?说明现代化工颜材料的稳定程度远远比不上传统天然颜材料。

传统颜材料是以青和绿为主的,它的青称为“天大青”;绿称为“大绿”;白称为“中国铅粉”;红叫做“广银朱”,是由朱砂提炼出来的,非常珍贵。现在的绿是洋绿,青是群青。以前我们的大红墙是什么红呢?是海南省南片一个铁矿的广红土,故宫的红墙都是这个,可是现在统一地全改成氧化铁红。这个氧化铁红和南片红土我比较过,无论是从色相、色温、色感上,都不太一样。

遗憾的是,现在这个问题在文物界、包括学术界都没有引起注意,彩画颜色到现在为止,还在发生着变化。所以说,中国的文物在彩画颜料的使用上,控制不是很严密,需要加快立法,把彩画修复的细节规定得更具体详尽。什么颜色可以使,什么颜色不可以使,经过科学地鉴定,得出具体的结论,在立法上有一个明确规定,制定一个标准。到现在为止,在彩画颜材料的使用上我们没有这种具体的标准,但是颜材料的滥用已经成为了彩画修复工作的一个大问题了。

古建筑营造技术面临断代危机

中国文物网:除了颜料使用的不严格之外,彩画修缮工作还存在哪些问题?

蒋广全:目前古建彩画的接班人问题是一个非常突出而且急迫的问题,中国的古建技术人才极端缺乏。

北京市的文物修缮工作,在解放初期是由一些从民国过来的老人完成的,现在这些老工匠早就不在了。他们都受过旧时老师和工程的严格训练,在功底上来说,是非常好的。我属于1959年到1962年培养出来的一批中青年,我们这批人是接那些老工匠的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但这批人很有限,在北京地区一共也就几十人,很少。文革时期是一个对文物破坏很大的时期,从事古建彩画修复的人也渐渐出现了断层。继我们这批人以后,又培养了一班彩画人员,这班人也很少,现在大概四五十岁,也是四十多人,加上我们这一批一共也就六七十来人。总之,这些人太少了,在我们这样一个泱泱古建筑大国,彩画修复的工作量是很大的,这些人远远不够的,可是到现在为止,有关古建修复技术的传承和人才的培养工作,却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改革开放以后,农民进城了,就开始由一些农民工来从事古建彩画工作。这些人没有经过系统的培养和训练,基本的概念和知识都很缺乏,挑一些有点画画基础的,就开始跟着一起承包工程依着葫芦画瓢,而里面真正的含义却都不是很明白。以前北京市文物局也做过一些彩画技术的培养工作,但都是短期的培养,培养出来的彩画工都不是很理想。过去传统地培养一个彩画工,是“三年零一节”,就是说,跟着师傅学艺三年,然后还有一个季度挣工钱来孝敬师傅,经过这三年零一节之后,再跟着师兄们去参加实践活动,逐步地去胜任彩画工作,而目前这些农民工就可想而知了。

现在北京市一共有六七十个古建单位,每个古建单位都有所谓的彩画工。这些彩画工,我认为非常需要认真地培养。像故宫这样的一些重大文物,这些人都在一线,都是农民工。

我从1993年开始做课程研究,也给北京市文物局做过一些彩画培训,发现这些工人对彩画的了解非常有限,守着乾隆时期的彩画不知道这是乾隆时期的彩画,守着元代的彩画不知道这是元代的彩画。我建议国家高等教育或职业教育应该设立古建技术这么一个学科,我们需要培养古建彩画技术师和古建实际操作的工匠。我们的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视得很好,什么相声啊,京剧啊,抓得是很不错,但古建这个占据我国古代文化多大份额的一件事居然没有人重视,古建筑保护作为一个行业,没有一个专业严谨的团体,怎么去保证它的传承?

还有一点,就是关于彩画的理论方面的书籍非常欠缺,缺乏彩画技术知识的归纳。我国对待古建筑营造技术,历来重视得不够,导致我们的古建筑营造技术要面临断代的危机,光有一部《文物保护法》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说,应该加强这方面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积累,把现在的老工匠手头的绝活发掘出来,流传下去。

中国文物网:目前彩画修复工作中,有没有原来颜材料信息或技法丢失的情况?

蒋广全:丢了不少了!丢了不少了!古建筑彩画,不能单纯地理解为画画,它是建筑上的绘画,有它独特的一套操作方式,例如“硬抹实开”,这是绘制彩画白活的一种基本绘法。比如说画一朵牡丹花,先用天然矿物质颜料直接抹成牡丹的形,然后经过渲染等一套独特的绘制程序,这种彩画就适合长期地暴露和保留在外界,很耐久。但是这种绘法,我认为就快要失传了,因为年轻人不懂,他们直观地一看,就认为是画,其实绘制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还有颜材料成分的失传。现在的工人不知道什么颜色是什么成分,某一种颜料怎么加工、制作。比如大绿、二绿、三绿之间的关系,这种颜色的深浅调整,不是简单地加白色进去,而是将颗粒进行研磨,磨得越细,颜色越浅,它靠的是矿物质颗粒的物理光散射来改变颜色的;清代中晚期的浅色变了,叫粉二绿,粉三绿,是在绿里面加白色,颜色就浅了。当前古建修缮工程里的工人们,对传统的工艺大多都处于一种一知半解的状态,非常需要严格正规、全面系统的培养。

从以上调研得到的信息,我们总结得到《古建筑彩画制作》课程开发应以古建筑彩画工程施工项目要求,以传统官式做法为主来设臵课程教学内容及课程授课方法。课程培养学生的彩画设计的能力。这种能力不简单是彩画艺术设计,还包括学生对彩画制作的传统材料做法、技术交底、质量要求等方面的能力和监督工程质量、实行科学管理的能力。学生具有这几方面的能力,就具有了对传统油饰彩画工程从做法到质量的全面掌控的能力,适应建筑施工中的实践要求,符合高职教育制定的培养要求,符合国家文物保护中对传统建筑彩画制作的技术传承的需求。

那么培养学生这几方面的能力,从课程教学内容方面就体现为以明清传统官式做法为导向,学习中国古建筑彩画的发展及功能、传统彩画颜材料功能及实训、传统彩画基本施工工艺及实训、传统彩画图案表现方法及实训、传统彩画谱子设计制度及实训、传统彩画制作施工工艺及流程及实训这几大模块内容,体现出高职教育中的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

二零零九年一月五日

下载古建筑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古建筑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古建筑实习报告范文

    关林古建筑实习报告 本学期的古建筑测绘是一个特别有意义的实践。这是一个让我们能够深刻了解建筑的机会,一个可以让我们亲身走进古代建筑,感受古代建筑文化的机会,同时让我们......

    古建筑测绘报告..

    古建筑测绘报告 一.测绘报告的概念 测绘报告是建立在测绘对象各方面资料收集与整理基础之上的一项重要内容,资料主要包括地方史志、文献、建筑物附属碑刻、铭文、题跋等相关史......

    古建筑实习报告范本

    实习,是一个检验我们自身所学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的一个过程,在过程中、我们可以不断的提升自己。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古代建筑实习报告范本,欢迎阅读参考!實踐简介:本学期的實踐......

    古建筑测绘报告范文

    古 建 测 绘 调 研 报 告 指导教师:XX XXXXX 组员:XX,XX,XX ,XX 昌溪古建测绘 古建测绘目的 通过对古建筑的测绘,增强我们对中国传统建筑的认识,深入了解中国古建筑的构造,材......

    古建筑测绘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本次测绘实习通过对古建筑的测绘,增强我们对中国传统建筑的感性认识,主要是针对中国古建筑的构造、材料以及艺术空间手法的处理加强深入了解,以深化大三上学期对......

    111山西古建筑实习报告[大全]

    山西古建筑实习报告 一 实习概况 实习时间 2013年9月 实习地点 山西(大同,太原,晋中等) 华严寺 镇国寺 (10日 星期二)云冈石窟(11日 星期三)悬空寺 应县木塔(12日 星期四)五台山(13日......

    古建筑测绘实习报告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09级建筑学古建筑测绘实习报告 测绘时间:2013年4月11日至2013年4月14日 测绘地点:四川省阆中市何家窨子 测绘人员:刘骑崛 李东恒 张佳 张谋佘然 胡瑾璐 赵柯宇......

    开封古建筑报告[合集5篇]

    实习主题 :开封古建筑 实习地点 :开封 参与人员:侯雨桐,屈梦雅,陈晨,徐蕾,程祎迪,白淑文 实习时间:2012年6月X号至6月X号 6月X号多云 清晨,我们去了当时北宋东京城最富丽堂皇的街道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