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7海淀期末微写作2示例
微写作第二题标杆示例
一类:
1.我不同意这一观点。“出门”代表了一种想要独立的愿望,这是每个人一生都要经历的过程。小时候父母的养育,朋友在成长过程中的陪伴,终究是暂时的。人生的道路终究要一个人独行。即使是终生伴侣,生活上的互助,情感上的扶持,也不能改变二人精神上的独立。周国平说“灵魂只能独行”。诚然,独行可能会让人收到更多的痛苦与磨难,但最终一个人收获的将是孤独带来的属于自身的成长。(10分)
点评:准确完整顺畅有认知高度
2.我不认同这样的观点。我认为孤独对一个人来说很重要,可以让人沉静下来找到真实的自己,了悟人生。史铁生先生常年一人在地坛里徘徊,看树叶落下,生物活动,沉静思考,在这里悟到人生真谛,得以以乐观的心态生活。在独自一人时,我们才有机会沉静的去思考,真实地面对自己的内心。所以我不认同手拉手看世界。(9分)
点评:准确完整顺畅高度不够
3.我同意这一观点。世界这么大,你或许会遇见美好,或许会遇上危险。和熟悉的人手拉手去探索,在遇见美好时一齐分享快乐,在遇上危险时一齐化险为夷。多了同伴的陪伴至少不会孤单,我们互相鼓励前行,会使途中的遇见更加有意义。到最后,也可以有人与你共同回忆共同纪念。到世界上去走走,最好还是手拉手。(8分)
点评:完整、准确、动人、议论性不强 二类:
1.我不认同这个观点。我觉得人出去奋斗就是要凭借一己之力,脱离父母朋友的帮助。这样才能真正学会独立。“手拉手”虽然能给人一种安全感,但也会因此束缚自己,使自己的脚步变慢。很多年轻人走上社会不知与父母“松开手”,就只能止步不前,不能开辟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所以说到世界上走走,不能总是手拉手,要靠自己的力量,不要让“拉手”成为成功的阻碍。(7分)
点评:准确完整认知流俗
2.当你们出门最好还是手拉手去走走,我同意这个观点。手拉手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团结,是指人们谐手并进。弗洛尹德说过:人是群居动物,不可能离开群体而单独存在。中国也有句古话:众人拾抬火焰高。正是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互相扶持,人类世界才变得更和谐,而这种互利互惠的关系更能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所以我同意。(6分)
点评:错别字严重认知上硬性拔高空泛
3.我认同这一观点。出门走走,这是长见识,放松的好机会。而几人一起时,更是相处的好机会。手拉手,一起玩耍一起聊天,多美好。然而现实却总是,离有八丈远。手拿拍照的手机,然后便是在朋友圈中狂秀,似乎这些只是为了在朋友圈中秀一把优越,早已忘了真正的目的。所以,这种情况下,还是手拉手,可以使人亲近。(5分)
点评:后半部分的议论和前面的内容没有恰当的逻辑关联 三类:
1.我同意“到世界上走走,还是手拉手”这个观点。手拉手,意味着陪伴。手拉手,意味着合作,共同发展。在全球化经济的今天,世界经济离不开任何一个国家的贡献与劳动。当09年美国遭遇金融危机时,各国援手相助,才共渡难关。(4分)
点评:对题意的理解有严重失误字数不足
优秀答案示例:
1.我不认同这一观点。有句话说得好:“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一个人在世上行走,往往能够静下心来观察到有同行之人时欣赏不到的美景,领略到只属于自己一人的快乐或人生哲理。古代文人登高多“独”,回乡多“独”,因此才有“数峰无语立斜阳”的美景,才有“无边落木萧萧下”的惆怅满怀。只有“独行”才能体会到人生寂寞之处,才能让我们有时间去审视自己,审视世间万物,从而获得更豁达的心境与更丰富的体验。(9分)
点评:内容准确语言表现力比较突出
2.我认同此观点,相比于独自一个人去探索认识世界,和他人在一起最大的好处在于有一个互相交流的机会。唯有在交流中,我们的思想才能碰撞出火花,唯有在交流中,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才更全面深入,我们将自己的想法倾诉给他人,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整理并完善了思想体系,也更通过他人的质疑进行反思,我们吸纳他人探索世界的理解,变得开放和多元,因此和他人并肩探索世界是十分有益的。(9分)
点评:语言顺畅有很认真的思考但见地不够突出
3.不同意。人生而孤独,同伴只是你生活的过客,没有人能庇护你渡过难关。拉紧的手不但成不了依偎的对象,有时反而会成为羁绊,所以在要面对世界面对未知时不如独自面对。只有经过了大千世界的洗礼我们才能成长为更好的人。比起“手拉手”还是要自己“走一走”。挫折不可避免,可是只有自己走一走才能更体会到生命的无限美好。“生而为人”的价值也是在自己面对时最能体现的特质。(9分)
点评:语言顺畅有思考,但道理讲得比较生硬
5.我不认同这一观点。所谓“闯荡”从一开始就注定是条孤独的路。世界这么大,我们应独立地自己去看看,因为如果手拉手,虽会多一份安全感,同时也同样会多一份依赖,多一份牵绊。没有人会一直陪伴在左右,独立、自立恰恰是现在的年轻人缺乏却又更需要培养的能力。如果我们永远都要“手拉手”那么未来将会只是一人止步众人驻足,一人跌倒众人难行。如果到世界上去走走,放开别人的手,我们自己,也能行!(10分)
点评:语言顺畅议论的说服力比较强
6.纵是孑然出行也可游遍世界角落。一则独自前行少些世俗羁绊,可全身心贴近所游所观所感之人、景、物,便也可酣畅淋漓抒发心绪,悠然自由;二则独自可给予人更多自省、独白的空间,在一路上可沉静平和探寻出游对人生旅途的象征意义,让出游行走不致沦为单调肤浅之众人狂欢;三则独自可坚定意念,滤去杂念尘芜,拥有纯净安静的心态,然后,朗然朝着“朝圣地”,仰望、前行。(10分)
点评:语言生动思考有见地说服力较强
第二篇:2018高三海淀期末微写作指导
2018海淀微写作
【评分类别】
一类文:8—10分 二类文:5—7分 三类文:1—4分
25.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80字左右。①《把他送到树上去》一文说“有时候一个作家就是统治人物的暴君”,意思是作者对其作品中的人物命运拥有绝对的操控权。请从甄英莲(香菱)元宵节被拐(《红楼梦》)、孙兰花嫁给了王满银(《平凡的世界》)、桑提亚哥八十四天没有捕到一条鱼(《老人与海》)中选择一例,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要求:情节符合原著,分析自圆其说
【解题】
1.解说并分析“有时候一个作家就是统治人物的暴君”这句话。分析作者塑造悲剧人物的必然性、必要性,理解其悲剧效果及悲剧意义。
所谓“暴君”,从人物坎坷命运、悲苦结局上看,作者这样安排,确实有些残忍,是“暴君”。但人物的坎坷命运、悲苦结局,又是人物性格、时代、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下的必然结果,它不以作者的意志为转移。如包法利夫人、祥林嫂,她们是“非死不可”的。所以,从这个角度上看,作者又不是“暴君”。
2.从甄英莲、孙兰花、桑提亚哥中选一形象,对作者操控作品中的人物命运进行举例解证。【存在问题】
(1)叙述作品情节,未能表现作者对人物的绝对的操控权。
(2)理解肤浅,未能分析出作者这样创作的价值意义。
(3)对这句话的解说分析较弱,笔力大都放在了举例解证上。
【评分例文】
示例1:我认为“有时候一个作家就是统治人物的暴君”指作家可以操控笔下人物的命运,乃至创作出让读者不愿看到、不忍卒读的命运。这种命运,正是一部好的作品中,不可缺少的。《老人与海》中,第一题 桑提亚哥八十四天没捕到鱼,穷困潦倒,连马诺林都被迫离开了他。可是,不把桑提亚哥置于这种困境中,就无从体现出他历经磨难而“磨而不磷”的品格,无以体现老人“可以被打败,却不能被杀死”的硬汉精神。甚至,连老人出海数天终于捕到了大马林鱼,载回白骨的剧情,也无从设计。只有做一个“破碎美好”的暴君,才能孕育出动人的“悲剧美”。(9-10分)
示例2:“有时候一个作家就是统治人物的暴君”这句话的意思是当作家在创作时,为了突显出自己作品的主题,为了更好地表现主人公的形象特点,他可以对主人公命运任意操控,使其经历,突显其性格。比如《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出海八十四天没有捕到一条鱼,这悲惨的命运正是作者刻意的安排,由此突出桑提亚哥坚韧不拔的性格和小说的主题“硬汉精神”。连续八十四天的漂流捕鱼,始终未曾放弃,这样的情节,令一个坚韧的,绝不轻言放弃的老人形象在读者心中树立起来,达到了作者的目的。(8分)
示例3:桑提亚哥八十四天未捕到鱼,源自于作者的绝对操控。作者想通过这种结局,来突显桑提亚哥的艰苦卓绝的信念和毅力。他本可以让他捕到鱼,让他避免遭受鲨鱼的袭击,但如果那样设置便使小说少了许多意味。正因为这样悲剧性的结局才促成了“人可以被杀死,但不可以被打败”的中心。所以,作者对小说人物命运的操控无疑也体现了整篇小说的情节发展与主题的突显,故一个好的作家会不惜用人物命运的各种坎坷来筑就小说的主题。(8分)
示例4:《红楼梦》中甄士隐的女儿自小就被道士预言会有祸端,而在元宵节当天,刚好甄士隐不在英莲身边,在小厮带英莲逛元宵会时刚好内急把她放在一个人家门口,也刚好这时有人贩子来此见到英莲把她带走。这一连串“凑巧”的事在现实中是不太可能的。但正因为作者目的是让英莲被拐所以发生了一连串巧合的事。在作者对人物命运操控下,这些巧合也就成了必然,作者为了某一目的,便会“不择手段”去操控人物命运,所以不得不说有时候作家就是统治 人物的暴君。(7分)
示例5:孙兰花因为花言巧语从而爱上了王满银,他们是被作者设定的一例悲惨的案例,与孙少平的婚事形成对比。作者可以设定一场悲剧来衬托出另外一对的美好。往往这些悲剧是为了烘托某种场景或引出下文情节的。作者制造这种也是为了吸引人们的眼球,让人们产生一些共鸣。虽然王满银在我们看来是极其不负责任的,但小说中孙兰花还是依然爱着他。最终王满银突然醒悟自己的错误,作者也让这段婚姻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5—6分)
示例6:桑提亚哥八十四天没有捕到一条鱼,为什么呢?通过这之前的内容读者都知道桑提亚哥是一位老渔民了,有着丰富的航海以及捕鱼经验,却八十四天没有捕到一条鱼。直到桑提亚哥最后快要放弃的时候才捕到一条鲨鱼,并用尽了他这次捕鱼所带的所有装备。甚至船舵都被拿去砍鲨鱼,费尽千辛万苦带回了只有鲨鱼头还健在的鲨鱼,身体还透支了并且得了病。有时候,一个作家就是统治人物的暴君。(3-4分)
【优秀例文】
本该无忧成长,在家人呵护下成长的一朵小花却在正是团圆与欢笑的元宵节被拐子拐走,偏又被呆霸王看中抢了去。但这命途多舛的女子却偏未被命运所压迫地死气沉沉,反而同众姑娘学诗,足以见起应怜啊!我曾想质问曹公何以将如此女子落得这种悲惨下场,但拜读完红楼梦后,似有所得——名作家之所以有名,便在于其略显残忍的决绝,但又让人可感其内心的悲悯。而这种残忍与悲悯的碰撞便产生了伟大的作品,香菱一样的女子不胜枚举,而正是这暴君般的操控,才使我们于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中,感悟世事无常。
在作者对小说人物命运绝对的操控权下,孙兰花嫁给了不务正业的王满银。这样的安排,使人们叹息于又一悲剧降落在穷困的孙家之上,但正是如此,使 小说更多深意得以挖掘。在现实与平凡的生活中,不就是有如此不尽人意的事情发生,考验生活的勇者?即使王满银长时间不归家,兰花仍坚贞如一;即使王满银带回其他女人,兰花不也后知后觉,不知反抗,没有“女主人”的意识,仅想自杀了结?正是嫁给王满银,我们看到兰香身上农民妇女的愚昧守节、附属丈夫的悲剧所在。
第二题
②孔子学院是中国在世界各地设立的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的交流机构。如果从以下《论语》名句中选择一句,写入孔子学院的宣传册,你会选择哪一句?请说明理由。要求:理由充分,条理清晰。
甲:德不孤,必有邻。乙:君子和而不同。
【解题】
1.对所选句内涵进行揭示:德不孤立,和而不同。
2.此句能体现孔子的儒家精神:仁德至上;君子人格磊落,胸怀坦荡,不苟合,不同流合污。
3.写入“宣传册”,要阐述此句功用、作用。其蕴含中华精神、普世价值等。
4.表达要思路清楚,层次清晰,逻辑性强。
【评分例文】
示例1: 我会选择乙句。首先,这句话契合我们在各地办孔子学院的初衷。这句话是在说君子纵然有所不同,但仍可和平共处,我们传播中华文化,旨在让各国人民体会中华文化的深厚哲理与智慧,而在“文化侵略”上绝无用心。因此“和而不同”让他国人民在葆有自身文化的独到性之前提下,让血液中另一种炎黄子孙的脉动与之和平共处,这样才可彰显中国文化传播却不同化他人的大国责任感。此外,文化对政治有着深刻影响,宣传和而不同能让世界大团结和尊重个异共存的日子计日以待。选择这句话,于己、于人裨益匪浅。(9~10分)
示例2:我会选择乙,“君子和而不同”。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包容外物,与外物和谐相处,但却同外
物有所不同。孔子学院是中国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的交流机构,将这句话写入宣传册有利于外国接受我国文化。中国文化就如君子,与其他民族文化和谐相处,不断学习外来优秀文化,但依然保持着自己的特色;同时,这句话也表明了中国不会通过孔子学院这一途径进行文化霸权,中国尊重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并会为世界文化“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做出贡献,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的交流。(8~9分)
示例3: 选乙,孔子学院在全世界建立,其目的便是传播中国文化,儒学经典论语中所推崇的“君子”便是孔子学院所想宣传的论语本义。君子谦和却不苟同,这是孔子所希望见到的。作为君子,应遵从礼义,性本谦和却绝不会因他事而违背心中所坚持的正义。作为对“孔子学院”的宣传,谦和、和气是儒学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对待世界的态度,而绝不苟同的强烈决心也正是中国文化的骨气所在。所以我选择君子和而不同。(7~8分)
示例4:我会选择“君子和而不同”。首先,这句话言简意赅,适合写入宣传册中,也便于外国友人理解,从而激起他们学习中国文化的兴趣;其次,这句话的意思是和谐相处但不刻意追求相同,它正符合当下国际尊重文化多元化的理念,具有时代性与普世价值;再者,这句话也正体现了孔子学院传播中国文化的理念,在进行不同文化间交流时,尊重差异,不苛求一致,但追求和谐共处,这也正是中国向世界传播、交流文化的准则。(6~7分)
示例5:我会选择“德不孤,必有邻”这一句。这句话的意思是有品德的人一定不会孤单,一定有有品德的人作为他的邻居。这句话是论语中的经典话语,具有重要地位,写出了孔子以德治国的思想,突显了对人们要有德的劝告。孔子学院作为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华文化的机构,以此为宣传语,告诉了别人有德的好处,使人们愿意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有利于人们向身边有道德的人学习,进而传播了中国文化。同时这句话通俗易懂,有利于世界各地的人快速学习,对 推广汉语有重要作用。(6分)
示例6:我会选择“乙”君子和而不同。孔子口中的君子,并不是那种非凡人物,也不是那种高大上的人物。孔子心中的君子只是看待事物的眼光不一样。君子和而不同的意思就是,君子与常人没有什么区别,只是看待问题的角度不一样而已。每个事物有利就有弊,看待问题角度不一样,得出的结论就不一样。所以人们做事应该从多方面考虑、从多角度来看待,这样,你就会像孔子心中的君子一样。(3~4分)
【优秀例文】
1.我会选择“德不孤,必有邻”这一句写入孔子学院的宣传册。这句话的本意在于德行优秀的人不会孤单,身边定有拥有同样品质的人相伴,孔子学院在各地推广汉语,传播中国文化,实际上也是在寻找对于中国文化有认同感的志同道合的友人。使用这句话进行宣传可以表达孔子学院为所有德行高尚、认同中国传统文化、想要了解中国文化亦或于想要学习汉语的来自世界各地的友人提供一个平台交流。这句话本身在宣传传统文化的同时又发挥宣传孔子学院的作用,在此我会选择它。
2.我选甲句。此句指有贤德的人不会孤独,一定有与他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这句话极其适于作为传播中国文化的宣传。首先它体现着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即立德。中国追求仁德,讲求道义,也积极包容全世界求志于立德的友人。同时它展现了中国海纳百川的胸怀,即凡是同心同德的人,皆能在中国文化中找到共鸣,在汉语学习总收获身心的提升。孔子学院作为中华文化最好的传播途径,理应将中国追求仁德的思想发扬光大,将中国包容贤德之人、寻求同道伙伴的胸怀传播给世人。
3.我选“君子和而不同”写入孔子学院宣传册。首先,因为这句话有现实意义。君子和谐相处却不必见解理想相同,这是人际交往一条精辟的准则。其次,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设立,不同国家民族的学者,自 然产生不同的见解,若以此为准则或警语有助于世界各地学生相互交流,和谐相处,使东西方文化更好交融。再次,这也是孔子学院的最好名片,我们秉承传播中国文化,但对于那些排斥中华文明的人,我们不予强求,因为有“和而不同”的气度格局。
4.我选择“君子和而不同”写入宣传册。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在交往中以包容和谐为贵,却又不一致化,而是保留不同之处。这句话适合写入宣传册因为“和”反映了我国开创孔子学院的初衷,即各国文化相互包容,和谐共存。可以让外国友人接触包容,并热爱中国文化,起推广汉语的作用。“不同”则发扬中国对待各国文化的态度,即应保持各国文化特色,可以使学习汉语的外国友人在感受中文之美的同时,尊重本土文化。这句话入册后不仅弘扬了中国文化与精神,更使世界文化齐放光彩。
5.我会选择“君子和而不同”写入宣传册。君子和而不同讲述的道理是君子既讲求整体上的统一,原则上的一致,又尊重个体的差异和不同之处。这条理念很好地诠释了我国儒学的理念。“和而不同”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和而不同能让我们以更广博的胸怀接纳他人,获得良好、稳定的友谊关系,有利于维持人际交往和社会关系的稳定。儒家讲求“天下大同”莫不与此有紧密关联。作为一个多民族大国,和而不同是我们处理国内外关系的要求,体现着我国求同存异的理念。
6.我会选择“君子和而不同”。首先,这一句阐释了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中国文化的内涵。君子讲求和谐却不与他人趋同,表现了儒家思想中人与人交往要求同存异的观点。在追求和谐的同时保留不同和各自的特点,是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因此,这句话在文化传播中可以让外国人直接了解中国文化的内核。更重要的是,这句话在当今世界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国家间、文化间追求和平但同时保留自己的特点,维护多样性,才能在全球化中创造和谐美好的环境。孔子学院采用这句话更能指导世界发展,为和平做出贡 献。
③假如名著中的人物能够和读者倾心交谈,他们最想讲述的会是哪一个场景呢?请从单四嫂子(《明天》)、傩送(《边城》)、华子良(《红岩》)中选择一位,以该人物的身份,讲述他(她)自己经历过的一个难忘的场景。要求:依据原著,符合讲述者身份,语言生动。
第三题
【题解】
1.表达方式——描述类为主
2.讲述自己经历的一个难忘的场景——描写场面和景象
讲述——叙述情节
场景——要有“场”的描绘,即环境、景物的勾勒描写;还要有情景的描述
3.叙述视角——“我”
在单四嫂子、傩送、华子良三人中,以其中一个人的身份讲述。
4.依据原著,考查学生对原著阅读的熟悉、理解程度。
【存在问题】
1.人称为第三人称,不是第一人称。
2.情节记忆错误。如翠翠与傩送对歌…… 3.简述事情经过,不是场景描写。
【评分例文】
示例:我是傩送。今天我去给那守船人的孙女唱歌啦。躲在河对岸的翠竹林里,黑夜寂寂,我还有天幕上闪烁的星星作伴,明亮的星星与河对岸的翠翠,我能为她唱歌,是何等幸福的事儿啊!嗓子干了,便饮一口清澈的水,身体累了,便倚着石头眯一会;可心里只要想到翠翠,那翠色逼人而来的清澈双眸,那粉红如玉般的温润面颊,啊!我的心怎能不为之波动!芦苇丛中微风习习,月光洒着的河水波光粼粼,对岸,船系着,灯熄了,我的歌声,应传入翠翠的耳朵里了吧。愿包含爱的歌能为她送上一支美梦。8-9分
示例2:夜幕降临,大雨来袭。白公馆周围的高墙在滂沱大雨中显得比平时更加阴森恐怖。但为了装成疯子以获得敌人信任,我不能因大雨而停止在这里一圈圈地奔跑。跑了许多圈后,我衣衫早已湿透,体力也接近透支。但内心坚定的声音告诉我:不能停!我隐隐约约听见远处刑室内刑具的撞击声,有一位战友在受刑。但我坚信无论受多大的苦,他们都不会叛变。想到这里,我忍不住流下了泪水,但迅速被大雨冲刷尽。我们的革命终会以星火燎原之势消灭黑暗。7分
示例3:那年,我照旧在端午节那天捉鸭子。水冰冰的凉,月朦朦的亮,我出水的那一刻,我应当是见着了这世上最好看的姑娘,不甚明朗的月光映在她的眼底,好看过天上的星星。我想,我脸上平复不下的滚烫的躁动,是连这冰凉的河水也抚不静了,她是撑船家的姑娘,我想邀她去家中一坐,却被这炸了毛的小花猫用锋利的爪子挠了一下,奇怪,心里却是淌着蜜一般甜滋滋的。十几年来,月亮也没这样好过,鸭子也没这样肥过,希望明年的端午,我还能见着她。6-7分
示例4:沿着这湘西的河,我静静远去。远方是未知的世界,背后是熟悉的家乡。我要走了,永远的走了,并不是因为我不爱茶峒,而是因为这里承载了太多回忆。我爱这平静清澈的水,爱这淳朴简单的生活。也爱那眼神透亮的她。可我终究还是要离去,因为这份感情使哥哥去世,也给每个人带来了负担和忧伤。我还愿去水中嬉笑地抓鸭子,还愿在深晚传情地放歌,但因为痛苦太沉,我还是要走了。湘水静静泛着波纹,我立在船头遥望未知的远方,我会难忘身后的一切,但我要踏上全新的路了,再见,茶峒!4-5分
示例5:“我”是傩送,生活在茶峒,这里恬静和谐。“我”有一个哥哥天保,就在渡口生活着一个叫翠翠的女孩,她与爷爷相依为命,但她天真纯洁,我 喜欢上了她。但我的哥哥也同样喜欢上了她。我们决定公平竞争,我们要用歌声来表达对翠翠的喜爱。但到了那一天,哥哥并没有来比赛,之后得知他下海远行去了,但途中不幸遇难,我不忘记那个场景,他因为退出与我的竞争,为了我的幸福而离去,我无法接受,也永远不能忘记。我最后离开了茶峒,离开了翠翠。我可能会回去,也可能永远不会回去。(3-4分)
【优秀例文】
对我傩送而言,忘不了的必定是那最初次偶遇邂逅的场景。当我从水里钻出来的时候,甩甩头发上的水珠,立在河岸边望见的那个端午夏夜的场景。天色浓郁,黯淡,巷里船里点着灯,遥遥传来轻轻的渺远的歌声。白毛儿鸭子浮着水悠悠地沿着河游去,把我的目光送给不远处岸边,那怯生生站着的小姑娘。她应当是和家里人走散了,我这样想着,上前问他两句,她却怕生,反羞得恼了,脸红到了脖子根。那绯红得颜色混在夜色里如酒,入口即醉,现在想来,那姑娘总觉得似曾相识,那场面永远忘记不得。
别人都管我叫单四嫂子,我最难忘的场景是我守着我唯一的孩子过夜。那时候,天色黑的可怕,像巨魔一般笼罩在头顶,房内只有一支酒灯,勉强能照亮房内的一角。我抱着孩子,让他的小脸在灯光下能更真切。静悄悄的屋内偶尔能听见邻居街坊还在谈论着什么,声音浅浅地萦绕耳边,却让我内心惶恐不安。一个妇女要如何救自己的孩子,我只能念着:“明天,病就会好的。”房中只有这一微弱无力的声音和暗淡的火光,有些悲凉的熬了一夜,这场景是我最心酸最难忘的。
我至今记得那个下午,枪声一响,我便成了疯子。阴森的松柏,灰沉的天气,刽子手上膛时“咯噔”的一声,我的心跳加速到极点。不!我不忍心看亲爱的战友们倒下!罗世文,车耀先,党的好同志如今却惨死在国民党手下!两人的遗体倒在血泊中,染上革命的鲜红。有几个士兵把他们残忍地拖走。又有一人向我走来。几年来郁积的愤怒令我想冲上去,将他打倒。但又意识到自己还有任务在身。于是待他走近,我故意失魂落魄,发出惊恐的叫声。松柏依旧阴森,天气仍然灰沉。只是我更多了一重责任。任重道远。
那天,我第一次送食物下地洞。那通入地洞的道路,很黑,很小。我弯着腰走,越往深处,那一阵阵刺激我鼻腔的血腥味就越浓。当时我就在想:是怎样的一位同志啊!竟要经受如此折磨。虽然早已见过无数次这样的场景,我心里仍然在打颤,又像是在流血。走到铁门边,我的脚下踩到了黏黏的液体,这一定是同志的鲜血!我喊他,他只发出了细微的呼声。老鼠叽叽喳喳地来抢饭吃,我用力跺脚把它们赶走。我提醒同志赶紧把饭吃了,他气息依旧微弱。我握紧了拳头,走出了地洞。
第三篇:2018年海淀二模微写作解题及评分标准
微写作评分标准
【评价分类】
一类卷 8—10分 二类卷 5—7分 三类卷 1—4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80字左右。
①请以“老铁”或“儿子”的视角,为小说《桃花流水鳜鱼肥》的开头添加一段描写。要求:与下文衔接自然,想象合理,描写生动。【解题】
1.表达方式——描写类
以一种描写方式为主,或兼用多种描写方式。可描写傍晚乡村的环境,可描写“老铁”或“儿子”的心理,可描写“老铁”与他人的对话等。
2.想象合理,不违背小说“规定”的事理,与主题一致。3.衔接自然,文从语顺。4.叙述视角——第三人称
【标杆文】 9或10分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这本是写书院的。老铁不是读书人,但他瞅着村里的白烟一点点飞向蓝天,洗过几只乳白的鹭鸶,慢慢把自己贴上蚕丝状的云絮,笑了。黝黑的脸上刻出几十道横断山脉,每一道都极深,深得有内涵,有智慧。他踏上感了冒一样潮湿的泥路,粗布鞋放得很轻,路边桃花仍自顾自地一瓣一瓣缓缓翻腾、降落。路边黄狗慵懒地嗅着野草,不时摇摇茸尾巴,似乎没有老铁这人的存在。他在门槛上蹭蹭鞋底的泥,径自走向衣柜,翻出来一套陈旧的农家衣裤,等着儿子“啪啪”地走回来。
评语:开笔景物描写生动形象、“老铁” 肖像描写符合人物身份、性格,与下文衔接紧密自然。语言表达颇有文采。
9或10分
“喂,爸,我晚上家去一趟,出席个活动。”老铁“嘿”了一声便把电话挂了。旁边的邻居招呼:“呦,儿子晚上回来吧?你儿子可是出息了,都当上领导了,晚上来我这儿吃吧,学习学习。”老铁强笑了一下,“不了。”没什么精神地答了一句。老铁转身走进屋里,从壁橱中拿出渔具和农家衣裤,与自己的那套摆在一起,在门口放上铜壶,杯里放上茶叶,盛一勺清凉的泉水,“哗”的倒入杯中,水溅在烧的极旺的炉子上,发出令人“触目惊心”的嘶啦声,老铁倚墙而坐,半眯着眼睛,靠在土墙上。
评语:人物对话描写合情合理,动作描写具体,与情节衔接自然。表达较生动。
8分
老铁吃过了晚饭,走出了屋子,看着天边挂着的红色太阳,想着些什么,脚边的狗懒洋洋地卧着,享受着温暖的斜阳。老铁回过了神,觉得有些无聊,随手打开了当日的报纸,第一页印着大大的几个字,“王书记走基层……”。老铁正打算读下去时,车胎驰过碎石路的声音使老铁抬起了头,车上下来一个身穿西装的男子,名表、名皮鞋在斜阳的照射下似比太阳还亮眼,老铁轻轻地斜了斜嘴,定眼看去。
评语:从“老铁”视角,勾勒环境,看报纸“王书记走基层”与主题联系较紧密,写“儿子”外貌,符合人物身份。有的句子表达欠妥当。
7或8分
儿子伸了一下衣袖,从崭新的西装袖口中露出一块新表,暗算着离晚上的活动还有一段时间。儿子刚要到任村委书记,村民和干部便大张旗鼓地筹办一个盛大的欢迎晚会,实在让儿子骄傲满意得找不到北。如此想着,儿子又做模做样地整了整西装,脸上洋溢着笑容,宛如一个成功人士。儿子脚下生风,迈着得意的步伐,心想着老铁见到自己这般模样后,热情的夸赞与迎接,脚步愈发加快,心情愈发自豪,“啪啪”的脚步,儿子决心展现出最好的自己。评语:从“儿子”视角,描写其肖像、心理,较生动地写出了志得意满、趾高气扬的神态。情节想象有些不甚合情理。
6或7分
儿子接到父亲老铁的电话,火急火燎地催着他回家,儿子有些天没回去了,儿子崭新的西装已经穿好,还打了条领带,本打算晚上参加一个活动,但见父亲如此心急让他回家来,便先往回赶了,从城里向村子赶,下班后在小店买了包烟,便忽忽赶去,越接近村子,桃花树越茂密,春天的景色非常的美,村子里要比城里环境清秀干净些,下了车,儿子还要走一大段土路,他有些紧张,想着一会儿父亲会跟他说些什么,干些什么。
评语:写出了“儿子”接到电话后的心理、行为,叙述多于描写,语句欠通顺。
5或6分
老铁倚在墙角。夕阳在地平线附近,余晖正要被地平线没过,地上村边充斥着晚间特有的雾气,让一切都那么静,安静淡泊的恰到好处。路边桃花夹路几百米有余,他深知这是自己禁砍树几年的成果。不知谁家的狗来了,看了看老铁的农民装束,也就安心地找了一块舒适地方睡下了。有人经过小路进村,劳动的鞋悄无声息地踩在石板上,不惊扰一片落花。与来人打过招呼,老铁的目光又一次伸向小路,等着那个他深知会惊扰这一切的儿子的归来。
评语:村头景象描写与原文较疏离。
4或5分
三月桃花开,鳜鱼肥。我儿子最爱吃鳜鱼了,今年我盯的紧,河里的鱼一定长的很好!我去捕一条等儿子周末回家吃。走到河边,突然看到几个西装革履的人对着河指指点点,嘴里说着什么。我赶忙过去询问这是在干什么。那些人说:“我们王总说他家这的鳜鱼特别好,今年打算捕点,收益绝对高。”说完,他们便开车走了。我立马跑回家,拿起电话:“你赶快回家一趟,我有事必须跟你当面说。”
评语:情节与小说主题脱节,人称不符。
②孔子说:“见贤思齐。”请从《红楼梦》或《平凡的世界》中任选一例,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与认识。要求:观点明确,符合原著,自圆其说。【解题】
1.表达方式——论述类
2.观点明确。贤即善,好。见贤思齐是一种优秀的品质。
立意一:作品中的人物见贤思齐。
立意二:读者见贤思齐。即读者见作品中的人物——善、好——想要和他一样。
3.有理——正确理解“见贤思齐”,分析其意义价值。
4.有据——从《红楼梦》《平凡的世界》中任选一例,进行分析。
【标杆文】 9或10分
见贤思齐意为看到比自己贤德的人就想要向他学习与他比肩。例如,在《平凡的世界》中,见到田晓霞后,少平便被晓霞的朝气和智慧吸引,与她一起讨论“国事”,读晓霞推荐的书、报纸,在钦羡晓霞思维的深度的同时,生发出对知识的渴望。我认为这便是见贤思齐的效果,比我们有才华的人有太多太多,需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渴望学习的心,让自己向着美好的方向前行,摒去自身的流弊,蜕变为更加“贤”的自己,正如少平一样,到那时,才会发觉,自己已然进入了更好的境界之中。
评语:观点明确,有理有据,论述充分。
8或9分
见贤思齐,意思是见到贤明或比自己好的人要思考想办法向其靠齐并达到同等高度,只有人人见贤思齐,社会才会充满正能量不断进步。《红楼梦》中香菱喜欢作诗,在她得知林黛玉作诗作得好之后,便把其当作自身榜样并 主动拜师学诗,虽然香菱诗词基础差,但面对才华和诗词能力高于自己的林黛玉,她想的是如何能像她一样好。经过长期学习和训练,香菱的诗终于有起色了。见到比自己优秀的人,要想办法追赶上他们,这样才会有更好的自己,所有人都见贤思齐时,社会乃至整个国家都将洋溢进步的力量。
评语:观点明确,举证恰切,对见贤思齐的认识理解略显肤浅。
8分
孔子说:“见贤思齐。”这句话的意思是见到贤者,就要想着和他成为一样的人。我认为这句话是对的,贤者往往具有坚忍、仁爱、聪慧的优秀品质,应该成为我们的榜样,在今后的人生中指导鼓励我们。就如《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在高中时代了解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保尔,此后,无论在工地做临时工,还是在矿上打工,都展现出坚毅的品质。这就是保尔这个人物对他的影响,也是他“见贤思齐”后所获得的品质。生活中我们时时学习贤者的“贤”,便能提升自我,也成为别人眼中的贤者。
7分
“见贤思齐”意思是我们见到贤能的人时应向他看齐,汲取他身上的长处、优秀之处,弥补我们自身的不足。在阅读《平凡的世界》时,便应做到“见贤思齐”,寻找人物身上的闪光点。首先,当阅读到少平为了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摆脱贫穷的生活而努力拼搏时,我们应发现并学习他那对于追求梦想的坚定信念,向他看齐。其次,在读到少安勇于实践各种新方式,带领人们走向富裕时,我们则应发掘并吸收他那勇于创新的精神。阅读名著便是向贤者学习的过程,因此,做到“见贤思齐”便尤为重要。
评语:此为读者见贤思齐例,举例分析充分,对“见贤思齐”的认识理解较弱。
6分
见贤思齐,我理解为看到才能、德行高于自身的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齐。《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作为一个家庭贫困的学生,在学习上得不到良好的供应,只能读家中的名著,然而当他在学校里逐渐结识田晓霞后,他被这位思想先进、有时代感、且学识丰富的她吸引。孙少平见贤思齐,开始主动与其一起阅读《参考消息》,向她借书来供自己阅读,并且二人也经常在一起评论时事,孙少平正是了解到晓霞丰富的学识与自由、开放的思想并向她看齐,最终让他走出农村开阔了眼界,在矿场实现了人生价值。
评语:观点明确,有论据,几无分析。
5分
《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在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挫折毁容,晓霞的去世都没能击垮。即便他知道他可能要一辈子与煤矿打交道了,但他依然没有放弃对生活的渴望和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而“见贤思齐”,便是让我在看到孙少平这样一个贤人的形象,来反思自己是否能够做到,或者说让自己努力地去拥有这样一种乐观向上、知难而上的精神,每个人都应当以孙少平为榜样,永远生活在正能量之中,因为蓝天上,是太阳永恒的微笑。
评语:此为读者见贤思齐例,写出了自己的心得,缺少对孔子这句话的理解与认识。
③请从“《呐喊》声”“《边城》情”“《红岩》魂”三个题目中选择一个,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表达你的阅读感受。要求:符合原著,感情真挚。【解题】
1.表达方式——抒情类
2.《呐喊》声:既指可感的声音,如“救救孩子”的呼喊,陈士成绝望的呼号,单四嫂子的悲叹等;也指心声,作品传达出的一种思想。如病态的中国社会,普遍的病态精神。
《边城》情:善良美好的感情,如亲情、友情和爱情等。
《红岩》魂:指一种崇高的信仰,一种伟大的精神,一种坚贞的品质,一种顽强的意志等。3.抒情发感真挚,内容符合原著,诗文皆可。【标杆文】 9或10分
当水凝固时光,当山烙印古老,当村写满祝福,茶峒,你便走入我梦中。超脱于历史之外的边城,光阴在这里不再流动,万物永如最初、原始的一切。秦的山、汉的水,孕育出一份最无杂质的无瑕人情。翠翠少女天真的爱情,天保傩送执著坚毅的追求,老船夫不含私欲的善良……只有最纯粹的自然山水下天造地设的最美边城,才得以培育出这样美丽的人情!身处于工业社会巨大的轰鸣下阅读你,那份美丽的情感汩汩而入,荡涤了一切杂质与物欲,让我枕着一湾绿水沉沉入梦……最美丽的边城,最纯粹的人情。
评语:作者饱含感情写边城,歌咏山水人情,并与现实相连,情深意重。
9或10分
边城,茶峒,这座美丽而又质朴的小镇,你用你的青山绿水孕育又见证太多美好的“情”;你那青山听到了天保放弃与傩送争抢翠翠,成全弟弟的兄弟情;你那小溪看到了爷爷翠翠相依为命的日常里流露出的深厚祖孙情;你那渡船承载了茶峒人不肯白坐渡船定要以物赠予爷爷的感恩情;你用你自然的山水长养滋润着这些情,又用这些情感动滋润着读者的心。每当我捧起《边城》走进你,那些质朴又动人的感情,就会使我感到人性之美,得到心灵上的净化,仿佛每一次呼吸都吸入了茶峒城里自然而又清新的空气。
评语:兄弟情、祖孙情、感恩情表达充分,排比使用,较有文采。
8或9分
一声呐喊,喊出了人与人之间的悲剧。一华一夏本为一家,却最终沦落入“吃”与“被吃”的病态悲剧之中。呐喊,唤醒人们的无知与麻木。一声呐喊,喊出了生活重压下底层人的痛苦遭迹。孔乙己本是识字知礼之人,奈何社会、生活的负担太重,沦落为靠盗窃、吃酒麻醉自己。呐喊,哀其不幸,却又怒其不争。这是当时社会百姓的完美写照。一声呐喊,又好似在这浓雾之中看到了希望。一件小事,又折射出尚存的人之本性。呐喊,愿用一声呐喊撕破乌云,让阳光和希望,普照华夏大地。
评语:《呐喊》之声写得校充分,符合原著,且较深入。
7或8分
何为《红岩》魂?《红岩》魂是忠诚之魂,对党对祖国的忠诚全部体现在那一针一线绣成的红旗上,令人赞叹。《红岩》魂是不屈之魂,竹签子、老虎凳却不能让共产党掉一滴眼泪,他不屈服,令人钦佩。《红岩》魂是牺牲之魂,在越狱时不惜用自己去吸引敌人注意,以换取战友逃生的机会,令人感动。《红岩》魂,不是一个人的魂,是一群人的魂,是所有共产党人共同铸就的魂。
评语:写了忠城之魂、不屈之魂、牺牲之魂,群体之魂,表述清晰新颖,也欠妥当,欠具体充分。
6或7分
《红岩》魂,你的魂是英雄的魂。其中江姐在面对敌人时临危不惧。这一点让人敬仰。江姐在面对竹签扎手时喊:“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的意志是钢铁做的。”这一句让我记忆深刻。这其中江姐的强大意志让人震撼,让我敬佩。红岩魂,你其中江姐有强大意志力与临危不惧的英雄魂,让我敬佩,让我崇拜,红岩魂,你的英雄之魂,还有许云峰英雄的智慧之魂,这也同样让我崇拜。红岩魂,我崇拜、赞叹你。
评语:内容较单薄。语言贫乏了些。
5分
《呐喊》声:即使我不是鲁迅,即使我不能以笔为武,但我也要呐喊!我要喊醒临刑前愚昧画圈的阿Q,我要喊醒麻木不仁的看客,我要喊醒人们救救那被吃的可怜的孩子!我还要放声讴歌光荣牺牲的“小夏”们,声讨冷漠无情的社会,以此唤醒麻木的灵魂!现在已是新时代,可为何网络上层出不穷的语言暴力仍显露着丑陋的看客嘴脸?啊!清醒吧可怜的人们,摸一摸你们的内心是否已经冰封?脸上是否写满了事不关己?请找回慈善温情的人情吧!
评语:不是写感受,而是写感想。不是抒情,而是侧重发议论。
第四篇:海淀高三期末生物答案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
生物试题参考答案
2014.1
一、选择题(在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1分,共25分)
1.D2.B3.D4.C5.A6.B7.D8.A9.A10.D11.D
12.C13.B14.B15.A16.D17.D18.C19.D20.C21.D
22.C23.D24.C25.C
二、选择题(在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2分,共20分)
26.B27.D28.D29.C30.C31.C32.A33.D34.D35.C
三、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55分)
36.(7分)
(1)受体催化信息传递(或“信息交流”)
(2)Na+通道内流外负内正嗅觉中枢(或“大脑皮层”)
37.(7分)
(1)易位(或“移接”)
(2)能
(3)初级生殖母(答“大孢子母(胚囊母)”、“初级卵母”可得分)交叉互换cwx(多答“CWx”也可得分)
(4)结节和片段有片段无结节
38.(10分)
(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1/4基因诊断(或“产前诊断”)
(2)不定向性(或“多方向性”)或
(3)空间结构减少
(4)蛋白质的结构
(5)(基因)载体基因治疗
39.(7分)
(1)垂体蛋白质(2)显微注射受精卵
(3)促进降低拮抗
40.(8分)
(1)吞噬细胞(或“巨噬细胞”)淋巴因子浆细胞(或“效应B细胞”)记忆细胞(或“记忆B细胞”)(注:最后两空可互换位置)
(2)A、C12未活化辅助T细胞激活B细胞,使其产生(大量)抗体
41.(8分)
(1)竞争
(2)异养型植物根内(或“植物体内”)
(3)选择抗药性强有益微生物食物链
(4)A、B
42.(8分)
(1)两(或“2”)自由组合(2)AABB、AABb、AaBB、AaBb、aabb(或“A_B_、aabb”)1/5AABb(或“AaBB”)
(3)aabb全雌株:正常株:全雄株=1:2:1全雌株:正常株=1:1
第五篇:2018北京海淀高三期末语文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
语 文 2018.1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734字)目前,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还未正式运行就新发现6颗脉冲星。中国科学家在北京发布了它取得的首批成果。
‚中国天眼‛是中国‚十一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之一,基于选址方法、索网主动反射面、柔性索结合并联机器人的馈源支撑这三项中国自主创新技术,它突破了射电望远镜工程的极限。在未来可预见的二三十年内,它将是我们这个星球最先进、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
人类迄今已发现2500余颗脉冲星。但在‚中国天眼‛问世前,中国望远镜从未捕捉到新的脉冲星。事实证明,重大的科学突破离不开科研仪器的进步。世界各国相继认识到大科学装置在国家创新能力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中国也在不断兴建重器。包括‚中国天眼‛在内,仅中国科学院目前运行和在建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就有23个。2013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30年)》对能源、生命、天文等7个科学领域进行了系统【甲】bùshǔ。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台长严俊认为,‚中国天眼‛调试进展超过预期、打破了大型同类设备调试周期的国际惯例,并有系统的科学产出,这得益于【乙】卓有成效的早期科学规划和人才储备。.从最初不到5人的研究小组扩大到上百人团队,‚中国天眼‛凭借国内100多家参建单位的力量,由跟踪模仿发展到集成创新。
发布会当日,人们自发为‚中国天眼‛之父,项目总工程师兼首席科学家南仁东先生默哀。2017年9月15日,在‚中国天眼‛落成近一周年之际,曾为之奔波奋斗的南先生【丙】溘然长逝。当年.他毅然舍弃高薪,回国就任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副台长。1993年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上,外国科学家们提出要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以接受更多来自外太空的讯息。南先生跟同事们说:‚咱们也建一个吧!‛从那时起,一干就是二十多年。如今‚中国天眼‛新发现的脉冲星【丁】yìyì生辉,人们感慨它‚足以告慰老南‛。
(取材于张素2017年10月10日的相关文章)
1.阅读材料一,按要求完成下面问题。(4分)(1)根据【甲】【丁】两处的拼音写出汉字:bùshǔ yìyì生辉(2)给【乙】【丙】两处加点的字注音: 卓有成效 溘然长逝 ..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中国天眼‛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三项自主创新技术助其领先世界 B.它问世前中国从未发现过脉冲星 C.是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国家重器 D.未正式运行就有系统的科学产出
材料二
采访对象:李莳,‚中国天眼‛副总工程师,国家天文台射电天文研究部首席科学家。
李莳的办公室墙上挂着他在世界各地进行观测的照片。由于长年做远程观测,在工地,或者开国际、国内电话会议,他已习惯了随时随地工作。他看王小波、马尔克斯的书,最近尤其喜欢余秀华的诗。对他而言,探测宇宙是件特别有意思的事儿。
‚中国天眼‛还要调试两三年
广州日报:去年9月25日竣工以来,‚中国天眼‛的运行情况怎样?
李莳:世界大型望远镜,没有一个在竣工时就能投入使用,最快也要两年才能正式运行。澳大利亚的平方公里阵列探路者望远镜,2012年6月举行了竣工仪式,2013年10月才获得第一条谱线;2016年10月,有三分之一的天线调试完毕,可以协同工作,并开始了早期科学计划。依照国际惯例和大型地面设备的规律,‚中国天眼‛至少需要两到三年的紧张调试。调试过程中也将面临大量的挑战,如高压滤波器的升级改造等。预计发现上千个脉冲星
广州日报:‚中国天眼‛是不是边调试边收集数据?‚中国天眼‛对脉冲星和中性氢的观测目标是什么?
李莳:是的。采集数据本身就是调试的一部分。我们观测天空中的亮源,例如射电星系和脉冲星,标定系统温度、面型精度等望远镜性能。调试后期,我们期待开始产生新发现。预计‚中国天眼‛未来会发现上千个脉冲星,实现中国相关领域的突破,并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利用脉冲星探测引力波等天体物理前沿领域,也是‚中国天眼‛的目标。
通过发现原子氢,也就是中性氢,可以发现新的星系、探索宇宙的演化历史和生命起源,寻找地外文明。
广州日报:‚中国天眼‛的观测范围有多大?运行后,将怎样巡天?
李莳:可以看到一半的银河系,往南可以看到天赤道以南十几度的天区,比之前的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阿雷西博的观测范围大两倍以上。
‚中国天眼‛的特点和独特优势推动我们创建更有挑战性的巡天模式,即多科学目标同时扫描巡天:脉冲星搜索、气体星系搜索、银河系中性氢成像和快速射电源搜索。将四大目标同时进行,这在世界上没有先例。我们已经有了方案,做了实验,希望在‚中国天眼‛验收前,构建出比较有效的扫描巡天模式,提供给全国的天文研究者,产生系统性的发现和重大突破。
(取材于2017年9月5日《广州日报》的相关文章)
3.新闻稿中的小标题,往往用来概括、介绍稿件重点内容且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下列最适合做材料二第三个小标题的一项是(2分)
A.可以看到一半银河系 B.四大目标同时扫描巡天 C.多科学目标都将实现 D.构建有效扫描巡天模式 4.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天眼‛于2016年9月竣工,目前还处在调试阶段。B.发现脉冲星,对研究引力波等天体物理前沿领域意义重大。C.借助发现中性氢,可发现新的星系,寻找地球以外的文明。D.‚中国天眼‛将会为全国的天文研究者提供系统性的发现。
5.根据材料二,下列形容‚中国天眼‛调试工作特点的成语,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紧锣密鼓 B.循序渐进 C.一马平川 D.任重道远
材料三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10月10日宣布,经过一年的紧张调试,‚中国天眼‛已实现指向、跟踪、漂移扫描等多种观测模式的顺利运行,并确认了多颗新发现的脉冲星。
‚中国天眼‛选址在贵州平塘大窝凼洼地,是科学家们多次实地考察和综合论证的结果。这个天然洼地,5公里半径之内没有一个乡镇,25公里半径之内没有一个县城,无线电环境相当理想。射电望远镜正需要这么一处静土,因为最灵敏的天线相当于最娇弱的耳膜,轻声耳语对它无异于大喊。
对于射电望远镜来说,口径越大看得越远。全世界的射电天文学家都追求建造更大口径的‚锅盖‛,以提高射电望远镜的灵敏度。‚中国天眼‛口径500米,主反射面由近460000块三角形单元拼接成球冠,拥有约30个足球场大的接收面积。它比之前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阿雷西博的有效接收面积扩大了2.3倍,其灵敏度分别是VLA(美国的特大天线阵)、阿雷西博和印度GMRT(巨型米波射电望远镜)的5.4倍、2.3倍和1.5倍。
‚中国天眼‛大射电望远镜不是金属堆砌的‚傻大粗‛,而是最精密的天文仪器。由于采用光机电一体化的馈源平台,加之馈源舱内的并联机器人二次调整,它在馈源与反射面之间无刚性连接的情况下,可实现毫米级指向跟踪,确保精确地聚集和监听宇宙中微弱的射电信号。对于‚中国天眼‛的天文学家来说,寻找脉冲星的工作,不仅是个技术活,也是个体力活。‚中国天眼‛目前的指向调节尚不灵活。而脉冲星信号非常暗弱,它的辐射束周期性快速扫过地球,发出的脉冲在到达地球前,会受到各种星际介质影响,出现‚色散‛。天文学家要经过艰难的‚找周期‛和消色散之后,才可以找到大量‚看着好像是脉冲星信号‛的候选体。
虽然有软件可以帮忙筛选,但要从这些候选体中找出脉冲星,最终还是需要天文学家用肉眼查看每个候选体相应的参数。毫不夸张地说,看过几万张数据结果图后,能找到一颗未知的脉冲星,就谢天谢地了。
(取材于2017年10月11日的《济南日报》及乔健等人的相关文章)6.根据材料三,下列不是用于说明‚中国天眼‛具有高灵敏度的一项是(2分).. A.大窝凼洼地无线电环境相当理想 B.接收面积远大于阿雷西博望远镜 C.精确聚集宇宙中微弱的射电信号 D.脉冲星的辐射束周期性扫过地球
7.下面的图表反映了2016年‚中国天眼‛一词在新闻媒体中的使用情况,请对此作简要说明,并依据上面三则材料和下面的‚链接材料‛,分析该情况出现的原因。(5分)
【链接材料】2016年12月20日,‚汉语盘点2016‛揭晓,‚中国天眼‛入选‚十大科技焦点名词‛。评选数据基于国家语言资源语料库。语料来源包括国内17家报纸、26家电视台以及两个门户网站,约20亿字语料。
8.根据上面三则材料,为‚中国天眼‛的科学家们写一副对联,概括其事迹贡献,评价其精神品质。(4分)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
听雨堂记
②乙未,中郎①令吴,念兄弟三人或仕或隐,散于四方,乃取子瞻怀子由之意,扁其退居之堂曰‚听.雨‛。十月,予往吴省之,见而叹曰:‚吾观子瞻居宦途四十余年,即颠沛流离之际,室家妻子潇然不在念,而独不能一刻忘情于子由,夜床风雨之感无日无之,乃竟不得与子由相聚也。‛ ..嗟乎!宋自仁宗以后,皆非治朝也。子瞻之肮脏③好尽,子由之狷介寡合,皆山林之骨,非希世取功名之人也。古之君子,有一人知之,则可以隐。夫孰有子瞻与子由两相知者?以两相知之兄弟,而偕隐于山林,讲究性命之理,弹琴乐道,而著书瑞草、何村之间,恐亦不大寂寞也;而乃违性乖质,以战于功名之途,卒为世所忌,几至于死。彼黄州之行已矣,元祜初,既得放归阳羡,当此时,富贵功名之味,亦既尝之矣;世路**之苦,亦既历之矣;己之为人,足以招尤而取忌,亦大可见矣,肱已九折矣。或招子由至常,或移家至许,或相携而归,使不得遂其乐于中年者,庶几得遂于 晚岁,亦奚不可。胡为乎招即来,麾即去,八年荣华,所得几何?而飘零桄榔之下,寂寞蜒岛之中,濒海相逢,遂不得与子由再见,此吾之所不晓于子瞻者也。夫人责自照。陶潜之可仕而不物,以其性刚耳。子瞻渡海以后,乃欲学陶,夫不学之于少,而学之于老,是贼去而弯弓也。
今吾兄弟三人,相爱不啻子瞻之于子由。子瞻无兄,子由无弟,其乐尚减于吾辈。然吾命薄,或可以免于功名。独吾观两兄道根深,世缘浅,终亦非功名之品。而中郎内宽而外激,心和而迹孤,尤与山林相宜。今来令吴中,令简政清,了不见其繁,而其中常若有不自得之意。岂有鉴于子瞻之覆辙,彼所欲老而学之者,中郎欲少而学之乎?如是则听雨之乐,不待老而可遂也,请归以俟。
(选自明·袁中道《袁小修小品》)
【注释】①即袁宏道,为本文作者袁中道之兄。②苏辙在《<逍遥堂会宿二首>并引》中写道:‚辙幼从子瞻读书,未尝一日相舍。既壮,将游宦四方,读韦苏州诗,至‘安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恻然感之,乃相约早退,为闲居之乐。故子瞻始为凤翔幕府,留诗为别曰‘夜雨何时听萧瑟’。其后子瞻通守余杭,复移守胶西,而辙滞留于淮阳、济南,不见者七年。‛③肮脏:亦作‚抗脏‛,高亢刚直。
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皆非治朝也 治朝:治理朝政 B.子由之狷介寡合 狷介:洁身自好 C.庶几得遂于晚岁 庶几:或许,大概 D.相爱不啻子瞻之于子由 不啻:无异于,不亚于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念兄弟三人或仕或隐 或可以免于功名 .. B.而独不能一刻忘情于子由 而乃违性乖质 .. C.乃竟不得与子由相聚也 乃欲学陶 .. D.其乐尚减于吾辈 岂有鉴于子瞻之覆辙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扁其退居之堂曰‚听雨‛ 为自己的闲居之所题写匾额‚听雨‛ B.足以招尤而取忌 足以招致怨恨和妒忌
C.陶潜之可仕而不物 陶渊明可以做到走上仕途却不受外物牵绊 D.是贼去而弯弓也 这就像在盗贼离开后把弓折断啊 12.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6分)
今来令吴中,令简政清,了不见其繁,而其中常若有不自得之意。
13.阅读第一段和注释②,用自己的话回答‚子瞻怀子由之意‛的‚意‛所包含的内容。(4分)
14.文章结尾说袁氏三兄弟的‚听雨之乐‛不待老年就可实现。根据文意概括作者这样说的理由。(5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5-18题。
开愁歌① 李贺
秋风吹地百草干,华容碧影生晚寒。
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
衣如飞鹑②马如狗,临歧击剑生铜吼。
旗亭③下马解秋衣,请贳④宜阳一壶酒。壶中唤天云不开,白昼万里闲凄迷。
主人劝我养心骨,莫受俗物相填豗⑤。
【注释】①本诗为作者途经陕西华山时所作。②衣如飞鹑:衣衫褴褛。③旗亭:酒肆。④贳(shì):抵押。⑤豗:冲击。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一、二句写景:秋风萧瑟,百草干枯,华山苍碧的身影在傍晚中寒意愈浓。B.
三、四句中,‚枯兰‛形象写出了人生失意的悲苦,也喻指诗人高洁的品格。C.
九、十句乐景写衷情,白昼万里、浮云悠闲,诗人却愁绪满怀、把酒唤天。D.最后两句点题,写酒肆主人劝解诗人应保养身心,不要为世俗之物所困扰。
16.‚临歧击剑生铜吼‛句借‚击剑‛这一动作抒发情感。下列诗句也运用了这种手法,所抒情感与‚临歧‛句最接近的一项是(3分)
A.一言不合龙额侯,击剑拂衣从此弃。(李颀《别梁锽》)B.从军借问所从谁,击剑酣歌当此时。(高适《送浑将军出塞》)C.尔奋空拳彼击剑,水纵长澜火飞焰。(李咸用《西门行》)D.拔剑舞,击剑歌,青云路遥心奈何。(张咏《淮西有答》)
17.本诗七、八两句与下面诗句都写到以物换酒,从中可看到诗人的形象。请结合这些诗句,分析诗人形象的相同与不同之处。(6分)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将进酒》)
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6分)
‚愁‛是中国古代文人笔下常见的主题,愁在心底,诉诸笔端。如苏轼借主客问答,抒发了人生短暂之愁①‚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赤壁赋》);陆游情深难已时抒发了书信难传之愁②‚ ,。莫!莫!莫!‛(《钗头凤》);辛弃疾在傍晚听到凄苦的鸟啼时抒发了报国无门之愁③‚ ,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四、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4题。
把他送到树上去①
——《树上的男爵》读后
①卡尔维诺在仰望一片茂密的树林时,发现粗壮杂乱的树干酷似一条条小路,树干之路幽暗、弯曲,当它们向四面八方延伸,一种神秘的难以勾勒的旅程也在空中铺展开来。是光线的旅程?是昆虫、苔藓或者落叶的旅程?许多从事文学和绘画创作的人都可能产生诸如此类的联想,但卡尔维诺独具慧眼,他看见了别的,他在树上看见了一个人和他的家园。那个人从一棵树跳到另一棵树上去,树上跳动的人影,恰是作家守望的人物。所谓灵感来了,很多时候说的是人物来了。
②有个人爬到树上去,不是为了狩猎和采摘,不是孩子的淘气,是为了在树上生活!读者无法忘记《树上的男爵》这部小说,其实是无法忘记一个人爬到树上去生活。爬到树上去的柯西莫远远超越了我们的想象,这样的人物设置至今令人震惊,它在文学史上闪着宝石般的光芒。
③《树上的男爵》出版于1957年,距离卡尔维诺的成名作《通向蜘蛛巢的小径》发表正好是十个年头,与他的另一篇精彩绝伦的作品《分成两半的子爵》,则相隔五年时光。
④对于一位优秀的作家来说,青壮年期的十年时光应该是一段河流般奔涌的创作史,可以泛滥成灾却不允许倒流,而卡尔维诺似乎是在斜刺里夺路狂奔,背叛自己的同时也脱离了保守的意大利文学大军。卡尔维诺脱颖而出之时正是意大利二次大战的疮疤渐渐结痂之时(他早已在《通向蜘蛛....巢的小径》中触及了那块溃烂时期的疮疤),战争年代他在破败的街道和酒馆中体会意大利的悲怆,和平年代里有闲适的心情观察祖国意大利了,结果他从树上发现了自己的祖先。从开始创作就这样,卡尔维诺善于让人们记住他的小说。五年过去后意大利贫穷而安详,卡尔维诺写出了《分成两半的子爵》,单就人物设置来说,已经抛弃了人们熟悉的模式。⑤十年过后,《树上的男爵》应运而生,令人震惊的卡尔维诺来了。他几乎让一个传统的小说世....界都闪开了。让亲人们闪开,让庄园闪开,甚至让大地也闪开,让一棵树成为一个人的世界,让世界抛弃孤独者,也让孤独的人抛弃他人的世界。这是五十年代卡尔维诺对小说人物的设想,也是他文学生涯中一次最决绝而勇敢的小说实践。
⑥少年男爵柯西莫可以为任何一个借口爬到树上去,不一定是为了拒绝吃蜗牛。反叛与拒绝在文学作品中的例子和实际生活中一样多,但卡尔维诺是处心积虑的,爬到树上去,爬到树上去——这声音是圣洁的,也是邪恶的,是人们能听见的最轻盈也最沉重的召唤。不仅仅是为了反抗,也不是为了叛逆,当一个孩子任性的稚气的举动演变成一种生存的选择之后,这个故事变得蹊跷而令人震惊起来。读者们大概都明白一个不肯离开树顶的少年身上隐藏着巨大的哲学意味,但每个人也都为卡尔维诺惊世的才华捏了一把汗,他怎么让这出戏唱完呢?柯西莫将在树上干些什么?柯西莫会不会下树?柯西莫什么时候下树?(大家都明白,柯西莫下树,小说也该结束了。)
⑦卡尔维诺不让柯西莫下来,柯西莫就下不来。柯西莫在树上的生活依赖于作家顽强的想象力和近乎残忍的幽默感。如果说柯西莫在树上与邻居家女孩薇奥拉的糊涂的爱情还在人们的预料之中,他在树上与强盗布鲁基的交往进而产生友谊却让人猝不及防。布鲁基强迫柯西莫给他找书看,而且不允许是无聊的书,他最后被捕的原因也是为了一本没看完的书,最奇妙的是布鲁基临刑前还关心着书中主人公的下场。
⑧卡尔维诺放大了柯西莫的树上世界,这个人物便像树一样长出许多枝条,让作家取之不竭用之不尽。柯西莫在树上走来走去,从十二岁一直走到年华老去。‚青春在大地上匆匆而过,树上的情形,你们可想而知,那上面的一切注定是要坠落的:叶片,果实。柯西莫变成了老人。‛老了的男爵沿着树上的世界一直走到遥远的森林中,亲历了战争,最后见到了拿破仑。小说结尾挫伤了读者的热望和善心,柯西莫没有回到地上来,垂死的柯西莫最后坐上了热气球……小说以奇迹开始,以奇迹结尾。
⑨最汹涌的艺术感染力是可以追本溯源的,有时候它的发源就这么清晰可见:树上有个人。在....我看来,《树上的男爵》已经变成一个关于生活的经典寓言,我们不得不提出一个课堂式的问题,你觉得是哪一步棋造就了这部伟大作品的胜局?如果有人问我,我会这么回答:就是一步险棋,险就险在主人公的居所不在地上,而在树上。
⑩总是觉得卡尔维诺优雅的文字气质后隐藏着一颗残酷的心,细细一想便豁然开朗:有时候一....个作家就是统治人物的暴君,对待柯西莫这样的人,放到哪儿都不合适,干脆把他送到树上去!
(取材于苏童的同名文章)
【注释】①本文发表在《小说选刊》中的‚小说课堂‛栏目。卡尔维诺(1923-1985),意大利作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积极参加反法西斯斗争,战后开始文学创作。
19.下列括号内的词语替换文中加点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A.脱颖而出(粉墨登场)B.应运而生(顺势而为)C.追本溯源(缘木求鱼)D.豁然开朗(恍然大悟)2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标题‚把他送到树上去‛,形象概括了《树上的男爵》在人物设置上的突出特点,也体现了本文与众不同的评论角度。B.《树上的男爵》写的不是简单的反叛与拒绝的故事,而是关于生活的经典寓言,其中包含了卡尔维诺对人类生存哲学的深刻思考。C.‚宝石般的光芒‛‚精彩绝伦‛‚处心积虑‛‚近乎残忍‛等词语,表达了作者对卡尔维诺的作品赞赏之中不乏批评的态度。
D.第⑧段‚小说结尾挫伤了……坐上了热气球‛这句话,通过写读者阅读期望的落空,高度评价了《树上的男爵》结尾独具匠心。
21.根据第①段内容,简要回答哪些因素促成了柯西莫这个形象的产生。(4分)22.从第④段看,卡尔维诺的小说创作有哪些特点?(4分)23.第⑤段说‚令人震惊的卡尔维诺来了‛,根据文意概括卡尔维诺‚令人震惊‛的原因。(6分)24.本文的语言表达富有特色,请对第⑥段画线语句进行赏析。(5分)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25.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80字左右。
①《把他送到树上去》一文说‚有时候一个作家就是统治人物的暴君‛,意思是作者对其作品中的人物命运拥有绝对的操控权。请从甄英莲(香菱)元宵节被拐(《红楼梦》)、孙兰花嫁给了王满银(《平凡的世界》)、桑提亚哥八十四天没有捕到一条鱼(《老人与海》)中选择一例,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要求:情节符合原著,分析自圆其说。
②孔子学院是中国在世界各地设立的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的交流机构。如果从以下《论语》名句中选择一句,写入孔子学院的宣传册,你会选择哪一句?请说明理由。要求:理由充分,条理清晰。
甲:德不孤,必有邻。乙:君子和而不同。
③假如名著中的人物能够和读者倾心交谈,他们最想讲述的会是哪一个场景呢?请从单四嫂子(《明天》)、傩送(《边城》)、华子良(《红岩》)中选择一位,以该人物的身份,讲述他(她)自己经历过的一个难忘的场景。要求:依据原著,符合讲述者身份,语言生动。26.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①今年二十五岁的毕成,在近两年的时间里几乎每一天都这样度过:清晨闹铃一响,立即打开手机,听60秒的外语课程;早饭时间,边吃边听20分钟的有声‚经典名著‛;午休时候,抓紧时间在线学习《如何成为写作高手》;晚饭后打开直播,听知名答主的创业经验分享,然后进入梦乡……
这样的毕成十年以后会什么样呢?请展开想象,以‚十年后的毕成‛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故事完整,描写合理。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②2017年初,‚中国诗词大会‛火遍全国;2017岁末,诗人余光中去世,人们纷纷借他的诗句‚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来表达对他的怀念。
近年来,《诗刊》杂志的发行量和阅读量都在持续增长。中国诗歌网的注册会员达11万,注册诗社近2000家,平均每天收到投稿2000件。最近一个月,见诸媒体的诗歌节就有20多个,其中以地域命名的有‚上海市民诗歌节‛‚张家界国际旅游诗歌节‛‚香港国际诗歌节‛等,以人名命名的有‚屈原诗歌节‛‚李白诗歌节‛‚徐志摩诗歌节‛等。一次,中国青年报的记者街头采访 一位90后,问到他的职业,他回答:‚我是一个诗人。‛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合理。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8.1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1.(4分)(1)部署 熠熠(2分)(2)zhuó kè(2分)2.(2分)B 3.(2分)B 4.(3分)D 5.(2分)C 6.(2分)D 7.(5分)参考答案: 2016年,‚中国天眼‛的使用集中在两个时间段(1分):一个是9月,使用率达到100%(1分); 另一个是12月,使用率为20%(1分)。
原因:第一个时间段的使用,与 ‚中国天眼‛的竣工有关;第二个时间段,与‚汉语盘点‛活动的举办(或‚中国天眼‛入选‚十大科技焦点名词‛)有关。(2分)
【评分标准】原因,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8.(4分)参考答案:略。
【评分标准】内容,能够概括科学家们的事迹贡献、评价他们的精神品质,2分;形式,符合对联要求,2分。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9.(3分)A 10.(3分)B 11.(3分)D 12.(6分)参考译文:现在来吴县担任县令,政令简明、政治清平,全然不见他处理政务的繁忙,但是他心中常常好像并不快乐。
【评分标准】‚令吴中‛‚令简政清‛‚了‛‚繁‛‚其中‛和‚不自得‛,翻译正确,各1分。13.(4分)参考答案:苏轼与苏辙从小‚未尝一日相舍‛的兄弟情深(1分);长大及游宦四方后,希望团聚、重享‚夜雨听萧瑟‛(1分)的闲居之乐(1分);宦途多年,兄弟没能相聚的遗憾(1分)。14.(5分)参考答案:袁氏兄弟间的情感不亚于苏氏兄弟;袁氏三兄弟的天伦之乐胜过二苏;作者(袁中道)没有仕途之累;两位兄弟不是功名之人;对苏轼兄弟的覆辙有所鉴戒。
【评分标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15.(3分)C 16.(3分)D 17.(6分)答案要点:
相同之处:都是借酒浇愁、志不得伸的失意者。(2分)
【评分标准】形象,1分;结合诗句分析,1分。意思对即可。不同之处:李贺诗,潦倒困顿(2分);李白诗,狂放豪迈(2分)。【评分标准】形象,1分;结合诗句分析,1分。意思对即可。
18.(6分)①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②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③江晚正愁予(余)山深闻鹧鸪
【评分标准】写对一句,1分。句中有错别字、多字、少字,则该句不得分。
四、(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19.(2分)D 20.(3分)C 21.(4分)答案要点:对自然(世界)的观察;丰富的联想;独具慧眼(独特的视角);长期的酝酿(等待);突发的灵感。
【评分标准】答出任意四点即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22.(4分)参考答案:勇于突破模式、超越自我(1分),热切关注和反映民族苦痛(2分),人物设置抛弃了人们熟悉的模式(1分)。
23.(6分)答案要点:彻底抛弃传统,进行最决绝而勇敢的小说实践;塑造的人物形象或设计的故事情节寄寓了作家的哲学思考;具有超乎常人的丰富的想象力。
【评分标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24.(5分)参考答案:这一组问句引出了小说的情节线索(1分),以《树上的男爵》构思和创作的艰难(1分),赞美卡尔维诺具有惊世的写作才华(1分);这样连续发问,形成悬念(1分),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
【评分标准】若有其他答案,视合理程度给分。意思对即可。
文言文参考译文:
乙未年(万历二十二年),中郎做吴县县令,念及我们兄弟三人有的出仕、有的隐居,分散在四方(不能相见),就取苏轼思念苏辙之意,为自己的休息闲坐之所题写匾额‚听雨‛。这一年的十月,我去吴县探望他,见到听雨堂后(不由)感叹道:‚我看苏轼为官四十多年,在颠沛流离之时,家室妻子全然不顾念,却唯独没有一刻能忘记苏辙,对儿时两人风雨对床的人生乐趣的感念,没有一天没有的,可是最终他也没能和苏辙相聚。
唉!宋朝自宋仁宗以后,都不是安定太平的时代。苏轼高亢耿直,无所保留地进谏忠言,苏辙洁身自好、不肯同流合污,他俩都有隐居山林的风骨气度,(本质上)不是迎合世俗谋取功名之人。古代的君子,有一个人了解他,就可以隐居了。何况苏轼、苏辙两人互为知己?两个互为知己的兄弟,一起隐居山林,讲究性命之理,弹琴论道,在瑞草桥、何村中著书,恐怕也不会太寂寞吧。可是他竟然违背本性,在功名仕途上努力,最终被世人嫉妒,几乎处于死地。那黄州之行也就罢了,元祐初年得以回到阳羡,在那时,富贵功名的滋味已经尝过了;世路坎坷的苦楚,也经历过了;自己的为人,足以招致怨恨和忌妒,也大约可见了,可谓历经磨练而富有经验了。或者招苏辙到常州,或者搬家到许昌,或者兄弟二人一起回到故乡,让不能在中年实现的乐趣,在晚年实现,也不是不可能的。为什么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八年之间,荣华富贵得到了多少呢?结果是被贬谪惠州、儋州,飘零寂寞,最终不能与苏辙相见。这是我不理解子瞻的地方。人贵在自我了解。陶潜可以做到出仕却不为外物所役(而辞官),是因为他性情刚毅啊。子瞻被贬到海南以后才想学陶渊明,他不在年轻的时候学,却在老年的时候学,这和贼逃走了以后才想要弯弓射箭是一样的。
现在我们兄弟三人,相亲相爱的程度不亚于子瞻和子由。子瞻没有哥哥,子由没有弟弟,他们的快乐要比我们兄弟三人少。然而我福薄,或许可以免于功名。只是我看两个哥哥修道的根基深,俗世的缘分浅,终究不是功名之人。而且中郎心胸宽广而外显激切,心态平和而行迹孤傲,尤其适宜隐居。现在在吴县担任县令,政令清简,全然不见繁忙,但是他的心中常常好像不快乐。莫非从子瞻的覆辙中有所鉴戒,子瞻想在年老的时候学陶渊明,而中郎想要在年轻的时候学陶渊明吗?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兄弟对床听雨的快乐,不用等到老年就可以实现了,请让我回去等待这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