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心理品质论文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目前,无论是学校教育或家庭教育,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品质的培养和塑造都存在不少的误区,一些中小学生常常表现出不同的心理问题,如比较任性,对人冷漠,虚荣和自卑等。如何培养和塑造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成为了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的关键,现就谈几点:
一、激励中促进心理品质的发展。1.自信激励。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教授做了一个实验,在一个班级的花名册上随便划出几个同学,然后告诉老师,这几个同学经过观察和测试是智商特别高,特别聪明的学生。受到这番话的影响,老师总觉得这几个同学特别聪明,所以一直以对待聪明的孩子的方法对待他们。一年以后,这几个同学的学习成绩在班里遥遥领先,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人的成功离不开自信,可现在的中小学生大多都不自信。现在中小学生的个性心理十分突出,往往因对自身不了解或与周围的同学相比较,将自己的缺点放大,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是,不喜欢自己,怀疑自我价值。教师应多观察学生的闪光点,多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让学生自信起来。2.情感激励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的体验,它是在活动中产生的,又对活动产生巨大的反作用。目前中小学生大多重义气,讲情义,宁愿犯错误也互相袒护。对于这一问题,教师要运用好情感,亲其才能明其信其,用情感去引导,去感染学生,彼此建立良好的情感和友谊。在情感交流中,教师要以理服人,要以情感人,要做起来。
3.责任激励
只顾自己的需要和索取,往往忽视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是当今一些中小学生常见的问题。我们要教知学生,给予与奉献,做学生就要做一个有责任感的学生。责任推动着人的不断进步和成长,对人对事要负责。通过责任,让学生完成一定的目标,通过目标的完成让学生感受责任,从而推动其心理品质的形成与发展。
少一些批评,多一些鼓励。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心理品质不是骂出来的,也不是逼出来的。学生犹如一棵等待成长的小树苗,要开好花,要收好果,就要为其剪除杂枝。我们要正确引导中小学生的心理品质,在激励中明白到过错,在激励中寻求进步。
二、加强正面教育
现阶段中小学生的心理、生理都十分稚嫩和极其不稳定,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此时加强正面教育显得尤其重要。1.通过榜样进行教育
中小学生在生活中,在学习中不断成长,在这个过程中往往对成年人进行模仿。因此榜样对中小学生的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正确利用榜样效应,再加以正确引导,从榜样中求先进,求可学。2.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教育
根据调查我国17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有自责倾向者所占比例最大,占被调查人数的15.73%,有恐怖倾向者占13.71%,由于焦虑而引成生理反应的占11.87%,有冲动倾向者占11.81%,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占7.62%,有过敏倾向的学生占6.91%。
可见目前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日益严重,特别是人际关系不好,情绪不稳定,抑郁等。由于等级考试制度和一些传统的,旧的观念的相互冲突,现在一些学校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教育相对较少。缺乏一些相关知识和一些处理方法,大多数中小学生与外界接触少,性格内向,不懂得调节自身的心理问题,甚至问题越来越严重。学校或教师应多进行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多沟通,让学生了解自我。3.充分发挥德育室的作用
德育室是教师与学生心灵沟通的重要场所。在学生形成和塑造心理品质的过程中起着推进的作用。教师可组织中小学生参观德育室,进行实物教育。我们在开展相关心理教育的同时,对于一些心理特征异样的中小学生,可通过德育室进 行个别交流和辅导,接近彼此的距离。
三、养成为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中小学生的心理品质的培养和塑造最重要的是自身,作为教师要做好撑渡的角色,“启发”“引导”,让中小学生在日常方面能自我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不应规定学生做什么,不做什么。道路是远而曲折的,走的人是学生。
教育并不只是教会学生单纯的教学知识,教育并不只是让学生在名次中成长。百 年大计,百年树人。我们要让学生成为有自信、自立、自强、自尊的素质人才。
第二篇:浅谈小学体育活动中小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
浅谈小学体育活动中小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
体育论文 韶山市银田中学
彭果堂
浅谈小学体育活动中小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
【摘要】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之一,本文根据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及《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自己的体育教学实践探索怎样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小学生优良的心理品质。
关键词:体育活动;小学生;心理品质;方法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教育目标,指出要重视心理品质教育,要使小学生在运动环境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在经受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提高抗挫折和情绪调节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在体验进步和成功的过程中,增强自尊和自信,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等。
笔者在新课标指导下,结合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特点,通过搜集资料及自身的教学实践等途径,谈一谈小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
1.现状分析
小学生就像是含苞待放的花朵,朝露微绽,充满了希望与期待,然而随着我国独生子女群体的日益扩大,家长过分溺爱小学生,造成了小学生很多优良品质的缺失。通过对我任教的几个班小学生进行调查发现,现在的小学生没有主见、意志薄弱、怕苦怕累、没有危机意识和协作精神,遇到一点小伤小痛就会请假逃课,也有的小学生因为困扰误解或犯点小错被教师批评与教师顶撞、自暴自弃„„因此,作为体育教师,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利用体育活动培养小学生自尊、自爱、自信及顽强向上的精神,发展他们的想象思维和创造能力,帮助小学生塑造一个坚强的人生。
2.体育教学中培养小学生优良心理品质应遵循的原则 2.1加强动机氛围的教育
依据成就动机的目标理论(Nicholls ,1989;Ames ,1992),氛围是由对小学生有重要意义的他人造成的,并且与运动环境中强调的目标相联系即:任务目标或自我目标。任务目标强调个人的进步,任务的完成依据高度努力。只有动机强,才能有较大意志努力的产生。所以必须首先激发小学生完成任务的强烈愿望,并使所制定的近期目标好和远期目标相结合,同时的目标提出应以社会要求、小学生个人特点为转移,应将小学生的意志行为同他们的道德评价相结合,并借助小学生具体的、积极的时间活动来实现目标。
2.2根据运动项目培养小学生的心理品质
有些项目如短跑运动需要采取迅速有力的行动和相应的训练方法,萎靡不振、松懈无力只会带来不利;有些项目必须注意力高度集中;有些项目需小学生克服胆怯、困惑、慌乱等消极情绪;有些项目伴随鸡肉酸痛、身体疲劳、厌倦、难受等感觉,这些都需要付出坚强意志努力才行。因此意志品质是小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所必须的心理品质。教师要据教材的要求,针对不同的小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有意识地加强对所教小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以防和纠正由于意志品质的薄弱而出现的状况。教育史上著名的“斯巴达教育”,在古希腊城邦斯巴达,那里的孩子生下后就忍受等肉体折磨,炎热的夏天让孩子在阳光下奔跑、追逐,冬天让孩子在房顶上站立,这种教育方式培养了斯巴达人坚强的意志品质。
2.3调控小学生情绪情感
教师在体育活动中要及时注意观察和调节小学生的情绪,小学生情绪低沉、厌倦时,可运用游戏、比赛等方法进行调控;小学生焦虑、恐惧时,可加强保护帮助;小学生情绪过高时,设法降低。
2.4体育教师应在有目的、有组织的体育活动中培养小学生的心理品质
现代的小学生均是家庭的宠儿,很少有机会让他们在心理品质方面得到锻炼,而体育活动是最理想的形式。如利用酷热环境,让小学生反复暴露在热环境中能加强小学生对热的耐受力,磨练意志;月经周期中,有女生借故不参加到体育活动中来,尤其在寒冷环境中进行长时间耐力运动对培养心理品质是一个良机。
3.我在教学实践中对小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方法
3.1说法教育法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我决不把思想教育单纯看成是班主任或者其他科目教师的事情;利用各个环节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品质的培养。
3.1.1课堂常规教学和组织进行心理品质的培养
我坚持上好每一堂体育课,要求小学生听从指挥,注意安全,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这样可抑制小学生的冲动性和盲目性,为课堂活动打好基础,又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培养他们的自治力、组织性。在集合、调动队伍要求快、齐、静,可培养小学生自觉性和守纪律的习惯。高年级小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工作能力,教会他们体育规则等理论知识,组织他们管理器材的使用,场地布置、充当裁判,发挥体育骨干作用,培养他们自觉自主组织活动比赛,促进平等互动,陶冶热爱活动,爱护公物的良好品质。
3.1.2教学内容的安排中进行心理品质的培养
在体育教学中,适当时机穿插思想教育的,内容来启发小学生,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如用伟人的故事去引导启发缺乏坚持性的小学生;在队列队形广播体操教学练习时,为了加强小学生组织纪律,集体观念、自控能力的培养,可讲述国庆阅兵式有关事迹精神,驱动他们自觉协调整齐的达到教学目的
3.1.3在突发实践中进行心理品质的培养
体育活动多是在动态和室外空间的环境下进行,课中常常会出现难以预料的突发事件,教师要鼓励、强化好的思想作风,及时抑制不良现象,提高小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养成好的习惯和风气、培养良好意志品质:比如在一次年级拔河比赛中,两个班级的队员都求胜心切,互相严重犯规,进而导致了一场纠纷。我在及时制止的同时,把这些小学生召集到一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他们明白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道理,无论输赢,要展现的是班级的精神与风采,此后的比赛中不再出现类似的事件,各班还自觉为对方进球而喝彩。
3.2情感感染法
教学活动既是知识信息交流的过程,更是师生间情感交流的过程,我深知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因而在课堂之外,我常常和小学生打成一片,利用吃饭或休息的时间和小学生随意的交流,了解他们的家庭、心理等状况,帮他们分析和解决一些难题,利用放学的时间和小学生一起打打篮球等,拉近与他们的年龄差距,在各个节日的联欢中和他们一起表演节目、参加游戏„„只有这样,和小学生建立起亲密的情感,当遇到问题和矛盾时他们才会更快、更好的接受你的教育和观点,从而配合你的教学工作。
3.3情境熏陶法
3.3.1 结合自然环境磨练小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自然环境是小学生直接可感的,如严寒、酷暑、风雨等恶劣的天气环境,高山、陡坡等地理环境都是创造困难的自然条件,这些自然条件对小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和挑战性,因而在我的体育课中也予以适当的利用。比如在炎热的夏天许多女同学因为爱美怕晒黑二不愿上体育课,我便抓住这个机会跟她们交流“美”的内涵,使他们明白美不在于外表,而在于内在,吃苦流汗也是一种美。
4.1兴趣激励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直接推动小学生进行学习和参加实践活动的一种内部动力,对小学生良好的个性的形成起着积极推动作用。
4.1.1营造氛围,激励引导,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小学生学习的兴趣。
比如在准备上活动课之前,我就会提前布置给小学生主题,知道他们自己发挥想象、自我设计、自我创编各种活动形式,并且要求他们把体育与其他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体育运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其自信心、自尊心、充分展示他们的个性。
4.1.2善于发现小学生的特长,因势利导,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个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同,有的速度素质较好,有的弹跳能力好,有的协调性好,有的组织能力强等,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并利用好每个小学生的特长和优势进行教学。让小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小学生学习的动力。这样体育教师应当根据小学生的实际能力,有针对性地对他们提出力所能及的要求和目标,为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
4.1.3改换单一教学模式,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小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热情。
比如在训练跑步的教学中,为了使身体单调、枯燥,并且有一定危险性的教材变得生动有趣,可采用接力跑,障碍跑等多种教学形式。
4.1.4正确评价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充分调动每一个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体育教学中会有联系、竞赛、测试等,作为体育教师应针对不同小学生在锻炼和学习中取得进步,给予及时的肯定或表扬,少批评,以此调动调动每一个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疲劳负荷法,运用“终点冲刺”加速的原理,让其在疲劳的情况下再完成新的练习,或在疲劳时要求完成复杂的运动技能,培养小学生的顽强性格和坚韧的毅力。如自我强化法,意志的培养和发展,不仅需要客观的严格要求和监督,更需要主体的内化,运用一些自我暗示语词,比如在进行长跑训练时,很多小学生到中途就坚持不下去,停下来走,我就引导小学生用“再坚持一下”“我一定要完成”“我能行”等进行自我鼓励、自我监督来跑完全程,这样可以磨练自身的意志。再如榜样示范法,教师室体育教学中被模仿的对象,是小学生的表率教师教师在道德品质、专业知识、业务技能、管理能力、个性特征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也是小学生品质形成和发展不可缺少的“催化剂”。因而教师要树立好自身的形象,让小学生从内心钦佩,尊重教师,从而渐渐形成自身优良品质。现代小学生“追星”成风,当然不少体育明星也是他们追捧的目标,教师通过介绍这些明星的事迹和奋斗历程来激励小学生,让他们从小学生阶段开始打好基础,向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学习、迈进。在小学生觉得真是可信,从而受到感染,来努力提升自己、培养自己良好的意志品质。
3总结
体育活动是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的一个重要手段,其方法更是多种多样:加强动机氛围的教育和道德情感的培养,根据运动项目,调控小学生情绪情感等原则来培养。教学实践中对小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方法有说法教育法、情感感染法、情境熏陶法、兴趣激励法。笔者只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实践谈了一点粗浅的看法,作为一名还活跃在一线的体育教师,我深感任重道远,我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依然不折不扣地坚持以教育小学生和心理学为依据,牢牢抓住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不断探索,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使小学生的心理品质在体育活动中得到较好的培养,以适应新世纪、新时代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主要参考资料:
1.体育学院通用教材《学校体育学》人民体育出版社 2.体育学院通用教材《运动心理学》人民体育出版社 3.“体育活动小小学生心理品质培养”吴少振
永春七中
第三篇: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各种心理品质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各种心理品质
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p 155)
1、循序渐进,注意训练目的的合理性和科学的阶梯性
2、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阅读技能
3、注重思维能力的训练
4、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构建学生宽厚的知识文化背景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p 149)
1、加强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
2、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
3、加强言语交流训练
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
5、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p 149)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
第一、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第二、留给学生充分选择的余地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第一、保护好奇心
第二、解除学生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第三、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第四、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五、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3、开设有利于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①头脑风暴法 ②直觉思维训练 ③发散思维训练 ④推测与假设训练⑤自我设计训练 如何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p 152)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① 帮助学生牢固的记忆知识
② 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
③ 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① 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
② 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
3、提供多种练习机会
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① 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
② 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
③ 鼓励自我评价和反思
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p 156)
1、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打开想象的大门
3、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5、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幻想
如何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p 167)
1、培养小学生行为的目的性,减少其行动的盲目性
2、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从生活入手培养意志品质
3、培养小学生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能力
4、有意识的为学生创设客服困难的情境,使学生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锻炼各种意志
品质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p 177)
1、营造有利于学生创造力发展的环境
2、进行创造性教学
1、教学理念上,从注重学转化为注重问
2、教学气氛上激活问题意识,增强学生提出问题的动机
3、教学过程上培养问题意识,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p 182)
1、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
2、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
3、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
4、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
5、依据性格倾向因材施教
6、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小学生思维和智力发展的特点(p 200)
1、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
2、思维的基本过程日趋完善
3、抽象逻辑思维的自觉性开始发展
小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p 201)
1、情绪的调节控制能力增强,冲动性减弱
2、情绪和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社会性成分不断增加
3、高级情感进一步发展
小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p 201)一般认为,我国中小学品德发展所显示出来的基本特点就是协调性。主要表现在:
1、小学生逐步形成自觉地运用道德认识来评价和调节道德行为的能力
2、小学时期的道德言行从比较协调向逐步分化发展
3、自觉纪律的形成和发展在小学生品德发展中占有相当显著地地位
4、小学阶段品德的另一特点是品德发展过程中出现“飞跃”和“质变”
小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p 202)
1、态度不够稳定
2、自我持续发展,但水平较低
自我意识包含三种心里成份:①自我认识②自我体验③自我监控
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3、从直接兴趣向间接兴趣转变
如何培养学生的的学习动机?(P 242)
1、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
2、设置合适的目标
3、培养恰当的自我效能感
4、训练归因
5、表达明确的期望,提供及时的反馈
6、合理运用外部奖赏,有效运用表扬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P 139)
1、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
2、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是引导学生完成观察的重要条件
3、在实际观察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良好观察习惯
4、引导学生学会记录整理观察结果,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观察报告、日记和作
文
5、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结果,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
第四篇:培养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
培养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民族素质,而德育即品德教育,是以提高品德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活动。个性心理品质是人的品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人的意识倾向性和稳定而又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稳定而独特的心理特征是指人的情感、意志、性质、爱好、气质等心理品质。个性心理品质教育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对于促使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德育和心理教育密切联系,相互渗透,尤其是在现阶段整个社会大背景下,学生的品德问题、心理障碍问题日渐增多,这就要求我们用科学规范的、可操作、有实效的方法去感染教育学生。立足于面向全体学生,坚持正面教育,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积极乐观的情感品质;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正常的竞争心理。必须加强对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下面试谈在德育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
一、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情感品质
当代学生情感丰富,活泼向上,富有朝气,但又容易偏激,有时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因此,帮助学生培养积极乐观的情感体验,克服消极的不愉快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感就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积极、乐观的情感可以促进学生智力活动的发展。在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情感上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去做。
(1)培养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教师必须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使知情交融,情通理达。针对学生的消极情感,教师也要阐明危害,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提高学生对情感的认知,从而教会学生进行自我情感调节,培养有利于健康成长的积极情感。
(2)教师要动之以情,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感。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恰当地表达教材中所蕴含的情感因素,在生活和工作中对学生的亲近、热爱、信任、期望等情感,都会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有助于对学生健康情感的培养。
(3)教师要努力训练学生的意志。必须培养学生的毅力及自我控制能力,使他们自觉地以高尚的情感抑制庸俗的情感,用积极的情感战胜消极的情感,培育抵御各种不良诱惑的能力和意志。
(4)教师要合理利用地方人文资源陶冶学生情感。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优越的地域环境,挖掘当地文化资源、民俗资源、自然资源中的教育成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培养他们积极的乐观的生活情感品质。如可以组织学生到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参观访问,到附近的名胜古迹观光等,培养“爱我汕头,建设侨乡”的情感。
二、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人的意志总是有明确的目的,即能够清晰地意识到主体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意志总是能够对人的内部活动实行调节和控制,积极的健康的意志活动一般具有意志的自觉性、意志的果断性、意志的坚韧和意志的自制性,并且这几种品质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在学生的德育活动中应始终坚持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1)启发学生正确认识挫折。应让学生认识到:挫折具有普遍性,可以说,挫折也是生活的组成部分,每一个人都会遇到。挫折是客观存在的,关键是我们怎样认识它和对待它。面对挫折,能做到不灰心,不低头,不后退,坚韧不拔,敢于向挫折挑战,就能把挫折当作进步的阶石、成功的起点,从而不断取得进步。
(2)培养学生勤奋刻苦的精神。在殷实的小康社会,由于物质生活资料的充分和精神产品的丰富,学生往往缺乏危机感和上进心,不能深刻认识劳动果实的获得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认识不到生存竞争的残酷性。所以,弘扬勤奋刻苦的心理品质,使学生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就显得尤为必要。(3)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不怕失败,自觉磨炼。
教师要鼓励信心不足的学生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克服怯懦、优柔寡断等不良意志品质,培养意志的果断性、自制性和坚韧性。特别要鼓起勇气,大胆参加班级活动,进而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在集体活动中见贤思齐,虚心向别人学习,开动脑筋,集思广益,尽力做好每一件事,尽心格守本职工作。不怕犯错误,犯了错误立即纠正。不怕失败,失败了重头再来。雷锋说得好:“不经历风雨,长不成大树;不受百炼,难以成钢。”坚持经受集体活动的锻炼和经受失败的磨炼,可以使我们开阔眼界,增长才干,丰富人生阅历,增添成就感,提高耐挫力,激发和巩固自信心。
三、培养学生的利他行为与合作精神品质
现代社会虽已是一个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但竞争并不排斥对他人的关心和帮助,并不排斥团队的合作精神。现代社会的竞争应当是理性的,是实力的竞争,一个人要发挥出自己最大的能动性就必须具备利他精神与合作精神。社会要求我们在培养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时,要努力纠正商品社会中一些不良现象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培养学生的同情心、爱心、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合作精神,让学生真正懂得学会与人相处,从内心深处尊重别人、理解别人,真心诚意关心别人、帮助别人。
(1)培养学生善待他人,融洽人际关系。首先,要教育学生善于对师长和同学微笑。微笑是友善的信号,会给别人带来温暖和欢乐,也会得到别人的喜欢,从而赢得别人与自己主动交往,使自己摆脱孤独感和寂寞感,内心充实,心情舒畅,不断产生信心和力量。其次,在与他人交谈时,适当、真诚地赞美别人,欣赏别人的优点,会使别人感到高兴,别人也会投桃报李,夸赞你的闪光点,使你有如沐春风之感,信心大增。再次,在生活上、学习上主动帮助同宿舍、同班同学,进而帮助其他人,这样,不仅赢得了别人对自己的好感、赞扬和帮助,也使自己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2)培养学生具备爱心。教育学生把爱心献给需要帮助的人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如当有人因家境贫寒,生活发生困难时捐钱捐物;学习成绩优秀的主动帮助学习一般的;班上同学生病住院,大家争着上医院陪护,使同学感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和同窗情谊,使校园充满着团结协作,洋溢着爱。同学们平等相处、互帮互学,蔚然成风,形成了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竞争心理,潜移默化中不断地培养了学生的利他行为与合作精神品质。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和能力。互助合作是当今社会劳动分工精细化的后果和要求,而教会学生学会合作是二十一世纪交给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课题。当今在校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是在前几代人的关心和呵护下长大的,不少学生缺乏与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学校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向未来,深刻认识团结合作意识对学生未来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在日常教育工作中,通过课堂教学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努力培养学生的互助合作意识和能力,将互助合作的品质作为评价学生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
学生的心理品质各个方面的培养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德育和培养学生个性心理品质更是密切联系、相互渗透,贯彻于学校德育活动的方方面面。
德育中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不但要与其它各育相互协调和渗透,使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要求与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素质发展的要求相结合、协同发展;而且要把个性心理品质培养渗透到各门学科的教学中,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健全人格,促进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
第五篇:高中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高中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大学城栏目:居民空间消息快播
|
空间栏目:工作学习笔记 收藏到我的学习空间收藏到我的课堂魔方全屏
发表时间:2012-4-7 20:22:43
浏览:20
评论:0
高中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关键词:[心理品质] [自我意识]
摘 要:根据高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规律以及我们调研得出的我国高中生积极心理晶质发展的现状,我们认为高中阶段应重点培养以下8项积极心理品质。
根据高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规律以及我们调研得出的我国高中生积极心理晶质发展的现状,我们认为高中阶段应重点培养以下8项积极心理品质。
一、思维与洞察力
高中生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已趋于占优势的地位;思维的创造性提高,能不断提出新的假设、理论,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和批评性明显增强。高中生观察力的发展具有新的特点:目的性更强、持久性明显发展、精确性提高、概括性更强。由于洞察力是以观察力为基础的更高层次的知识和判断,所以应该重视培养高中生的思维与洞察力。培养高中生的思维与洞察力要做到:提高批判性思维水平,能全面深入地思考问题,能独立地分析与解决问题,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能理解特殊与一般、归纳与演绎、理论与实践等的辨证关系,学会正确处理各种关系以及各种问题。
二、谦虚
高中生非常关心自己个性的成长,十分关心自己个性特点方面的优缺点。高中生的自我评价日益成熟,能独立地评价自己的内心品质、评价行为的动机及效果的一致性情况等,其自我评价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主客观的辩证统一。高中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增长及对自我分析要求的提高,不仅是高中生个性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而且也是有目的进行自我教育的前提。高中生在自我评价的发展上表现出个体差异,大部分高中生能够进行适当的自我评价,但相对而言,高中生易出现自我评价偏高的倾向,因而导致他们行为表现上的自负,常常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情况会得以克服,自我评价与其实际表现会日趋一致。
因此,高中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中应该重视高中生谦虚品质的培养,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悦纳自我,诚实地面对自己的缺陷或缺点,不贪慕虚荣,不骄傲自大,虚心听取不同意见,勇于自我批评和接受他人的批评,敢于承认错误和改正错误。
三、信念希望
价值观是个体对自然、社会、人生带有根本性的总观点,它的形成是由人的知识水平、生活环境等方面决定的,同时受人的情感意志、理想动机、立场态度等个性因素所制约。心理学家的调查表明,小学阶段的儿童已经开始对人类、自然及社会现象产生兴趣和疑问,但尚未形成价值观;到初中阶段,价值观开始萌芽;到高中阶段才初步形成。高中生价值观的核心是人生意义问题,他们逐渐学会将个人的生活目标与社会发展的总体方向相联系,即不仅要说明自己对于社会的意义,而且还要找到社会对自身的意义。高中生的价值观尚缺乏稳定性,还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对社会及人生的看法,改变自己的价值取向。因此,高中阶段个体的价值观仍有向不同方向发展的可能。正因如此,我们要加强对高中生信念希望品质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各种挫折和失败,豁达乐观,对未来充满希望,保持良好的心态,具有积极向上精神。
四、持重
高中生,面临着升学、择业等问题,需要进行理性的思考,结合自己的兴趣、能力、意愿、价值取向等谨慎决策,慎重选择。因此,十分有必要加强对高中生持重品质的培养,教育学生遇事沉着冷静,理智思考,仔细推敲,谨慎稳重,认真抉择,不轻易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