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主要内容
高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主要内容
根据高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规律以及我们调研得出的我国高中生积极心理晶质发展的现状,我们认为高中阶段应重点培养以下8项积极心理品质。
一、思维与洞察力
高中生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已趋于占优势的地位;思维的创造性提高,能不断提出新的假设、理论,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和批评性明显增强。高中生观察力的发展具有新的特点:目的性更强、持久性明显发展、精确性提高、概括性更强。由于洞察力是以观察力为基础的更高层次的知识和判断,所以应该重视培养高中生的思维与洞察力。培养高中生的思维与洞察力要做到:提高批判性思维水平,能全面深入地思考问题,能独立地分析与解决问题,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能理解特殊与一般、归纳与演绎、理论与实践等的辨证关系,学会正确处理各种关系以及各种问题。
二、谦虚
高中生非常关心自己个性的成长,十分关心自己个性特点方面的优缺点。高中生的自我评价日益成熟,能独立地评价自己的内心品质、评价行为的动机及效果的一致性情况等,其自我评价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主客观的辩证统一。高中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增长及对自我分析要求的提高,不仅是高中生个性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而且也是有目的进行自我教育的前提。高中生在自我评价的发展上表现出个体差异,大部分高中生能够进行适当的自我评价,但相对而言,高中生易出现自我评价偏高的倾向,因而导致他们行为表现上的自负,常常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情况会得以克服,自我评价与其实际表现会日趋一致。
因此,高中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中应该重视高中生谦虚品质的培养,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悦纳自我,诚实地面对自己的缺陷或缺点,不贪慕虚荣,不骄傲自大,虚心听取不同意见,勇于自我批评和接受他人的批评,敢于承认错误和改正错误。
三、信念希望
价值观是个体对自然、社会、人生带有根本性的总观点,它的形成是由人的知识水平、生活环境等方面决定的,同时受人的情感意志、理想动机、立场态度
等个性因素所制约。心理学家的调查表明,小学阶段的儿童已经开始对人类、自然及社会现象产生兴趣和疑问,但尚未形成价值观;到初中阶段,价值观开始萌芽;到高中阶段才初步形成。高中生价值观的核心是人生意义问题,他们逐渐学会将个人的生活目标与社会发展的总体方向相联系,即不仅要说明自己对于社会的意义,而且还要找到社会对自身的意义。高中生的价值观尚缺乏稳定性,还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对社会及人生的看法,改变自己的价值取向。因此,高中阶段个体的价值观仍有向不同方向发展的可能。正因如此,我们要加强对高中生信念希望品质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各种挫折和失败,豁达乐观,对未来充满希望,保持良好的心态,具有积极向上精神。
四、持重
高中生,特别是高三学生,面临着升学、择业等问题,需要进行理性的思考,结合自己的兴趣、能力、意愿、价值取向等谨慎决策,慎重选择。因此,十分有必要加强对高中生持重品质的培养,教育学生遇事沉着冷静,理智思考,仔细推敲,谨慎稳重,认真抉择,不轻易冒险。
五、执着
高中生意志行为的心理过程包括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两个阶段。采取决定是意志行为的开始阶段,它决定着行为发生的方向;执行决定是意志行为的完成阶段,它是意志行为的中心环节。高中生的意志行为的结构特点概括起来有下面两点:(1)采取决定的主动性、计划性不断提高;(2)执行决定的毅力不断增强。执行决定要求更大的意志努力,高中生比初中生更能控制自己的情感、支配自己的行为,克服行动中的困难,使意志行为具有更大的自制性、坚持性。因而,我们应该加强高中生执着品质的培养,教育他们做事应该有始有终,即使遇到困难也应敢于面对,勇于坚持,想方设法克服,而不能退缩。无论对人还是对事,高中生应该满怀热情,有活力,有能量,有毅力。
六、真诚
高中生存在“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理想自我”是自己在头脑中塑造的,自己所期望的未来自我形象;即“我理应成为什么样的人”。现实自我是通过个人实践反映到头脑中的、现在的真实自我的形象,即“我是什么样的人”。由于高中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经常地考虑自己的未来,致使高中生的理想自我相对发展较快,其发展水平超过现实自我,从而容易导致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出现矛盾。为此,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真诚的品质,帮助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看待自己,真实诚恳、表里一致地做真实的自己;学生要根据现实条件和自己的能力,努力改善现实自我的状况,必要时能调整理想自我,促进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协调一致。
七、创造力与领导力
通过全国范围的调查,我们发现高中生创造力和领导力的得分较低,说明高中生创造力和领导力发展较差,因而在今后的学校教育中,也应该注意加强高中生这两项品质的培养。教师应有意识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能对客观事物中存在的明显失常、矛盾和不平衡现象产生强烈兴趣,能够产生新想法;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提高学生发明创造的能力。此外,教师还应该注意培养高中生的领导能力,引导他们从宏观和大局出发分析问题,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要跳出狭隘的自我的圈子,用整体化的、均衡的思路应对复杂多变的问题和事物,关心、重视他人,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值得指出的是,虽然上述8项积极心理品质是高中生应着重培养的心理品质,但是我们并不否认其它7项心理品质(求知力、爱、友善、合作力、宽容、心灵触动、幽默风趣)对高中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性;更不是说其它7项心理品质高中生不需要培养,而只是强调高中阶段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应该有所侧重而已。
第二篇:高中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高中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大学城栏目:居民空间消息快播
|
空间栏目:工作学习笔记 收藏到我的学习空间收藏到我的课堂魔方全屏
发表时间:2012-4-7 20:22:43
浏览:20
评论:0
高中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关键词:[心理品质] [自我意识]
摘 要:根据高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规律以及我们调研得出的我国高中生积极心理晶质发展的现状,我们认为高中阶段应重点培养以下8项积极心理品质。
根据高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规律以及我们调研得出的我国高中生积极心理晶质发展的现状,我们认为高中阶段应重点培养以下8项积极心理品质。
一、思维与洞察力
高中生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已趋于占优势的地位;思维的创造性提高,能不断提出新的假设、理论,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和批评性明显增强。高中生观察力的发展具有新的特点:目的性更强、持久性明显发展、精确性提高、概括性更强。由于洞察力是以观察力为基础的更高层次的知识和判断,所以应该重视培养高中生的思维与洞察力。培养高中生的思维与洞察力要做到:提高批判性思维水平,能全面深入地思考问题,能独立地分析与解决问题,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能理解特殊与一般、归纳与演绎、理论与实践等的辨证关系,学会正确处理各种关系以及各种问题。
二、谦虚
高中生非常关心自己个性的成长,十分关心自己个性特点方面的优缺点。高中生的自我评价日益成熟,能独立地评价自己的内心品质、评价行为的动机及效果的一致性情况等,其自我评价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主客观的辩证统一。高中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增长及对自我分析要求的提高,不仅是高中生个性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而且也是有目的进行自我教育的前提。高中生在自我评价的发展上表现出个体差异,大部分高中生能够进行适当的自我评价,但相对而言,高中生易出现自我评价偏高的倾向,因而导致他们行为表现上的自负,常常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情况会得以克服,自我评价与其实际表现会日趋一致。
因此,高中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中应该重视高中生谦虚品质的培养,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悦纳自我,诚实地面对自己的缺陷或缺点,不贪慕虚荣,不骄傲自大,虚心听取不同意见,勇于自我批评和接受他人的批评,敢于承认错误和改正错误。
三、信念希望
价值观是个体对自然、社会、人生带有根本性的总观点,它的形成是由人的知识水平、生活环境等方面决定的,同时受人的情感意志、理想动机、立场态度等个性因素所制约。心理学家的调查表明,小学阶段的儿童已经开始对人类、自然及社会现象产生兴趣和疑问,但尚未形成价值观;到初中阶段,价值观开始萌芽;到高中阶段才初步形成。高中生价值观的核心是人生意义问题,他们逐渐学会将个人的生活目标与社会发展的总体方向相联系,即不仅要说明自己对于社会的意义,而且还要找到社会对自身的意义。高中生的价值观尚缺乏稳定性,还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对社会及人生的看法,改变自己的价值取向。因此,高中阶段个体的价值观仍有向不同方向发展的可能。正因如此,我们要加强对高中生信念希望品质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各种挫折和失败,豁达乐观,对未来充满希望,保持良好的心态,具有积极向上精神。
四、持重
高中生,面临着升学、择业等问题,需要进行理性的思考,结合自己的兴趣、能力、意愿、价值取向等谨慎决策,慎重选择。因此,十分有必要加强对高中生持重品质的培养,教育学生遇事沉着冷静,理智思考,仔细推敲,谨慎稳重,认真抉择,不轻易冒险。
第三篇:弱势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开题报告
《弱势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与影响
因素研究》实验方案
前进小学 李迪迪
一、问题的提出
2002年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指导纲要》中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这个目标明确地指出了心理健康教育应从发展性和补救性两个方面入手。但现状是,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更多的人只片面强调补救性心理健康教育,把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克服心理障碍当成了主要目标, 而忽视了对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学生心理和身体一样,有健康的一面,也有不健康的一面,出现一些心理问题是正常的现象。但过去班主任或老师发现学生有了心理问题,不是送到心理咨询室就是亲自进行心理辅导,总是把学生看作被动的,做些事后的补救工作。其实,心理辅导是一个从助人到自助的过程,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逐渐学会自己治疗自己。高中班主任、老师的职责更多的应该是激发学生自助的动机,看到自己心理中的积极方面和健康的功能,有信心战胜不健康的因素,恢复心理健康;应根据学生心理问题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调动他们心理的积极因素,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时代,人人身处网络环境之下,老师、学生也不例外,这是不争的事实。因此,不回避这样一个大环境,而是充分利用学生对网络平台的兴趣与熟悉,学校老师积极引导,充分发挥网络环境在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积极面,规避其消极面,便成为我们提出这一课题的初衷。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积极心理品质的研究得益于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的兴起。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创始人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Martin E.P.Seligman)和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Mihaly Csikzentmihalyi)。“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普通人的活力与美德的科学。”积极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类的积极品质,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使人类走向幸福。积极心理学正式为世人熟悉的标志是2000年1月塞里格曼和契克森米哈在《美国心理学家》(第55卷第1期)上共同发表了《积极心理学导论》一文。
目前全国乃至全世界正在对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和形成进行实验性和探索性研究。我国积极心理学研究在2001-2005年间发表的论文增长平缓,从2006年开始论文数量出现了快速增长。在我国把积极心理学应用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创始人是孟万金教授,他于2002年提出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理念,并于2006开始在全国开展实验性研究,积极心理品质也是他们课题研究的核心。但总的来说,国内目前对高中生积极品质研究的较少,而且因为国内刚刚兴起研究积极心理学的热潮,很多理论和实践都有待进行科学的验证。而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培养对青少年成长及其今后的人生非常重要,因此本课题旨在今天,如何有效利用各方的力量,培养高中生的积极的心理品质,使其一生受益。
三、研究意义价值 1.选题意义
针对现今环境下,在学校教育中,教育教学对象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退化和异化的现实,结合学校的教育理念,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使生命个体富有活力。创建一套全方位、开放式,具有可操作性的教育模式,营造培养积极心理的环境,从而构建学校心理教育体系。
2.研究价值
(1)实践价值:通过构建心理教育情景,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形成学校“和谐”“生态”育人环境,实现学校心理教育转型,使学生形成积极心理并梯次发展。
(2)理论价值:构建学生积极心理的评估体系和生成机制,寻求现代网络技术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和点,进一步完善现代心理教育的理论体系。
四、课题核心概念界定
积极心理品质:积极心理品质是多维度的,是包含个体思想、情感和行为等各方面的一系列积极品质的集合。作为当代高中生,心理品质应该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具体言之,要具备“四心四力”即自信心、公益心、责任心、进取心和意志力、审美力、亲和力、创造力。
五、理论依据 1.为了保证课题研究的科学性、灵活性,我们以普通心理学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以及积极心理学理论为课题研究的总体理论依据;
2、政策依据
在2002年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指导纲要》中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六、拟解决的问题和创新点
如果学校能够以“构建学校和谐生态系统,促进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养成,形成办学特色,提升受教育者的生命质量”为出发点学生和归宿点,通过创建心理教育网络平台,开展新型高效的阳光心理活动,发挥课堂教学对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效能,就能使高中教育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缓解高中学生的生存压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心理基础,同时是学校的文化内涵得以进一步提升并焕发出新的活力,促进校园育人环境的良性发展。
我们拟创新之处有: 1.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界定
在时代的今天,学生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积极心理品质,这点非常重要,本课题采用多角度调查统计,经学生自己、老师、家长和相关成功人士等多方人士的认同,确定了学生需要培养的积极心理品质,即“四心四力”。
2.新型心理课程的建设
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教学的今天,如何把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相关理念贯彻到课堂,让学生在最大的时间和空间广度形成积极心理品质。
七、研究预期目标
1.构建良好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让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深入学生的内心,内化为自己的积极心理品质。2.培养一批具有积极心理学理念的教师,从教学到生活均能持续地影响学生朝着积极健康的心理方向发展。
3.通过多角度、多途径、多方式的设计,让学生在实际的学习和生活中体验积极心理情绪,领略积极心理给自己带来的巨大影响,自觉形成积极心理品质。
八、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与技术
思路:深入调查,动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了解国内外关于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借鉴其教育方法。同时,挖掘学校文化内涵,整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使之成为学校积极心理培养的生成点和推动力。整合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创设学科教育与积极心理教育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大胆创新实践,开展丰富多彩的快乐心理活动,提升学生的幸福指数。在课题研究中,做到宏观理念与微观操作的统一,理论指导与实践创新的统一。以“积极心理创造人生”为起点和归宿。
本课题拟采用行动研究法为主,结合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观察法等相结合,在实践和理论上得出在网络环境下的高中生如何培养积极心理品质的相关结论。
九、实施步骤及主要活动安排 论证准备阶段
成立课题组,设计研究方案,进行系统论证;查找理论文献,搜索有关资料,发放问卷调查并分析整理,为课题研究做准备;制定和落实层级管理制度,为课题研究有序展开做准备;初步确定课题整体思路,重点做好开题论证及准备工作。
初步展开阶段
进一步细化研究方案,深化部分细节论证;分类整理文献资料,去粗取精;分别向家长、学生、老师发放问卷调查,精细统计并深入分析调查数据,全方位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及对积极心理品质的认识;初步确定新型心理课程的基本模式与基本内容。
深入攻坚阶段
完善新型心理课程系统理念并积极实践,落实到校园文化建设、班级管理、课堂教育教学以及家长学校培训各环节中;基本确定研究环境下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整套模式;资料整理归结,论文撰写,结题报告基本成型。
结题完善阶段 最后收集整理所有反馈信息,细化研究分析,新型心理课程理论及积极心理品质培养模式最后定型并形成文字,整理部分教案、课件归档;资料整理,论文撰写及结题报告最后完成。
本课题作为一项行动性教育实验研究,需要把教育科学研究与学校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同时需要家长、学生积极的参与、配合,以保证顺利推进课题研究。最为重要的是,我们在开展课题研究的同时,也是在解决家长、老师在教育中面临的最困难的实际问题之一,这是我们最大的动力,我们当竭尽所能。我也相信在各级领导和学校的全力支持下,课题组能顺利完成本课题的研究任务。
2018.5
第四篇: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崔丽华
《语文课程标准》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中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年级要求“帮助学生适应中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其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把握升学选择的方向;了解自己,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逐步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客观地评价自己,积极与同学、老师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培养对挫折的耐受能力。”语文的学科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语文教学中,我从下面几方面贯彻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
一、树立自信,提高学习能力。
自信是一种积极的心态,心态决定成败。学习的自信源于正确的认知,敢于藐视学习中的困难。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才能不懒惰不颓废,才能刻苦学习积极进取,敢于挑战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结合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导,首先,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摆事实讲道理,使他们明白学生生活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人生不
过百年,应该趁着青春好韶光,刻苦读书、多学本领,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改变命运,建设祖国。其次,结合具体课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念,树立学习自信心。如学习《音乐巨人贝多芬》《再塑生命》《孙权劝学》等,引导学生理解感悟,通过文本的熏陶渐染,感受贝多芬、海伦•凯勒挑战命运学习,实现人生价值;吕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强化为学不晚意识。
学习能力的提高,主要要通过方法指导,强化训练完成。在教学中,我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使用工具书能力、朗读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语文实践能力等。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鼓励他们勤于思考,大胆质疑,敢于发现,勇于创新。通过长期训练,养成习惯,学生学习能力得以生成。
二、热爱生命,真诚友爱诚信。
热爱生命,正确对待人生,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语文课本编选了很多有关“生命”话题的文章。所有的生命都该受到礼遇和尊重,从虫蚁、花草,到山水自然,从自己的生命到他人的生命,都不可以轻慢践踏剥夺。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是一种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教学中,我结合美文美读,阅读分析,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如:学习冰心的《谈生命》,通过朗读欣赏研读分析,对人生的理解感悟和思考深刻了,不同人不同程度的获得了思想启迪,享受到文学审美的乐趣,在学生感悟交谈辩论“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生命又像一颗小树”、“生命像蜡烛”、“生命如四季”、“生命如同一首歌”、“生命如同一部戏剧”中心智的成长得到了很好的展示。在阅读指导与训练中,学生还获得了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学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认识生命的意义,明白了对待生命要持乐观进取的态度。人生的道路总会有挫折,谁都会经历风雨,要让学生明白,风雨过后有彩虹,只有敢于面对困难挫折,才能享受风和日丽美好无比。
真诚友爱诚信,是中华传统美德,传承和发扬,教师不但要以身示范,还要引导学生从点点滴滴做起。“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爱出者,爱返”,人情应该是温暖的,世界应该是充满爱的。课堂上学习《羚羊木雕》学生懂得了友情无价;学习《老王》明白了真诚友善同情贫弱,会让人情更温暖;课下,鼓励他们去关爱家人,帮助同学,帮助弱小。学习《信客》建立诚信意识,从测验考试,到人际交往、为人处世,要求学生努力做到最好。
三、追求理想,积极进取。
没有理想容易失去人生方向,现在的初中生,缺少人生规划。使学生树立人生理想是语文教育的内容,也是健康心理教育的内容。结合语文教育教学及课程资源开发,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使他们树立人生目标,敢于执着追求,目的使学生成长为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国家的有用之才。
课上,我常用典型事例讲解,结合课文学习,培养学生优秀的心理品质。如学习《邓稼先》《我的信念》等,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制定目标,从设定短期目标的考高中升学方向,到未来的职业打算,到更长远的为民为国效力,要求他们要做不懈的打拼。要从现在做起,刻苦勤奋学习,不懈执着追求,敢于面对艰难困苦、挫折失败,做百折不回的搏击。
课外,结合课程资源开发,指导学生从课外阅读《鲁宾孙漂流记》《老人与海》等作品中,获得心智的成长;从影视、网络上学习张海迪、史铁生、洪战辉等事迹,用典范引导,从而培养积极进取的品格。
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心理品质的措施很多,以上点滴,是自己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几个侧面。今后,我会在教学研究中继续探索,努力方向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长大后成为国家建设的有用之才。
第五篇: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语文课程标准》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中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年级要求“帮助学生适应中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其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把握升学选择的方向;了解自己,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逐步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客观地评价自己,积极与同学、老师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培养对挫折的耐受能力。”语文的学科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语文教学中,我从下面几方面贯彻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
一、树立自信,提高学习能力。
自信是一种积极的心态,心态决定成败。学习的自信源于正确的认知,敢于藐视学习中的困难。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才能不懒惰不颓废,才能刻苦学习积极进取,敢于挑战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结合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导,首先,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摆事实讲道理,使他们明白学生生活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人生不过百年,应该趁着青春好韶光,刻苦读书、多学本领,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改变命运,建设祖国。其次,结合具体课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念,树立学习自信心。如学习《音乐巨人贝多芬》《再塑生命》《孙权劝学》等,引导学生理解感悟,通过文本的熏陶渐染,感受贝多芬、海伦•凯勒挑战命运学习,实现人生价值;吕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强化为学不晚意识。
学习能力的提高,主要要通过方法指导,强化训练完成。在教学中,我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使用工具书能力、朗读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语文实践能力等。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鼓励他们勤于思考,大胆质疑,敢于发现,勇于创新。通过长期训练,养成习惯,学生学习能力得以生成。
二、热爱生命,真诚友爱诚信。
热爱生命,正确对待人生,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语文课本编选了很
多有关“生命”话题的文章。所有的生命都该受到礼遇和尊重,从虫蚁、花草,到山水自然,从自己的生命到他人的生命,都不可以轻慢践踏剥夺。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是一种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教学中,我结合美文美读,阅读分析,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如:学习冰心的《谈生命》,通过朗读欣赏研读分析,对人生的理解感悟和思考深刻了,不同人不同程度的获得了思想启迪,享受到文学审美的乐趣,在学生感悟交谈辩论“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生命又像一颗小树”、“生命像蜡烛”、“生命如四季”、“生命如同一首歌”、“生命如同一部戏剧”中心智的成长得到了很好的展示。在阅读指导与训练中,学生还获得了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学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认识生命的意义,明白了对待生命要持乐观进取的态度。人生的道路总会有挫折,谁都会经历风雨,要让学生明白,风雨过后有彩虹,只有敢于面对困难挫折,才能享受风和日丽美好无比。
真诚友爱诚信,是中华传统美德,传承和发扬,教师不但要以身示范,还要引导学生从点点滴滴做起。“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爱出者,爱返”,人情应该是温暖的,世界应该是充满爱的。课堂上学习《羚羊木雕》学生懂得了友情无价;学习《老王》明白了真诚友善同情贫弱,会让人情更温暖;课下,鼓励他们去关爱家人,帮助同学,帮助弱小。学习《信客》建立诚信意识,从测验考试,到人际交往、为人处世,要求学生努力做到最好。
三、追求理想,积极进取。
没有理想容易失去人生方向,现在的初中生,缺少人生规划。使学生树立人生理想是语文教育的内容,也是健康心理教育的内容。结合语文教育教学及课程资源开发,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使他们树立人生目标,敢于执着追求,目的使学生成长为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国家的有用之才。
课上,我常用典型事例讲解,结合课文学习,培养学生优秀的心理品质。如学习《邓稼先》《我的信念》等,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制定目标,从设定短期目标的考高中升学方向,到未来的职业打算,到更长远的为民为国效力,要求他们要做不懈的打拼。要从现在做起,刻苦勤奋学习,不懈执着追求,敢于面对艰难困苦、挫折失败,做百折不回的搏击。
课外,结合课程资源开发,指导学生从课外阅读《鲁宾孙漂流记》《老人与海》
等作品中,获得心智的成长;从影视、网络上学习张海迪、史铁生、洪战辉等事迹,用典范引导,从而培养积极进取的品格。
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心理品质的措施很多,以上点滴,是自己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几个侧面。今后,我会在教学研究中继续探索,努力方向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长大后成为国家建设的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