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与幸福 论文(五篇范例)

时间:2019-05-14 19:52: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财富与幸福 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财富与幸福 论文》。

第一篇:财富与幸福 论文

财富与幸福

09090320 徐朦

第一部分:自我评价

这个学期的课程中(5~15周),共11次课,我共上了9次。两次缺勤的情况分别是:陪同津巴布韦审计长参观审计博物馆;参加院里的文艺活动。平时听课较为认真,在老师的带动下精神比较集中。总体来说,我在这方面给自己的分数是:90分。

第二部分:阅读心得

什么是财富?财富就是一个人拥有,并能使自己幸福的东西。按这个定义来看,健康当然应该算是财富。身心愉快也应该算是财富。家庭和睦、事业有成,乃至一个人的天赋和特殊才能,都可以算是财富。而且都是无价的财富。除此之外,通常人们都会承认有精神财富,虽然很多人实际上并不把精神财富当作财富。但是,精神财富却是最持久、最可靠、也最有生产力的财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德国是一片废墟,一贫如洗。但她并未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相反,仅仅20年的功夫,她又成为世界上一个繁荣富强的国家,甚至比战胜国英、法发展得更快。在德国奇迹中,她的精神财富,即她的文化传统、民族精神、国民素质、教育水准、经济和社会管理思想等等,都起了重大甚至关键的作用。

尽管如此,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与生命本身相比,它们都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对于人生来说,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幸福。什么是幸福,从古至今,这就是一个看似容易,实际很难回答的问题。有些人可能认为,这个问题一点也不复杂。有钱有势就幸福,因为可以为所欲为。这就是说,在这些人看来,能为所欲为就幸福。可是在生活中,我们很容易发现,有权的人不一定幸福,有钱也买不来幸福。有人活得很长,但一点也不幸福。幸福并不与财富的增加成正比。龙应台一次看到上海街头下棋打扑克的老人兴高采烈的样子后很感慨地对我说,德国的老人虽然有很好的社会福利保障,不少人有房有车,但他们的幸福程度或幸福感不一定比上海的老人高。幸福的确不在于外在物质的占有,而在于一种心态。中国人以前常说的知足者常乐,其实也间接说明了这个道理。这当然不是说物质财富对于幸福生活不重要,而是说它只是幸福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它的充分条件。

但精神财富就不一样,它不但是幸福的必要条件,而且也是它的充分条件。我们不能设想一个心胸狭隘,见不得别人比他强的人是幸福的;我们也不能设想一个家庭分裂,妻离子散的人是幸福的。一个没有自己事业,靠继承大笔遗产过着醉生梦死生活的人,充其量只是行尸走肉,谁也不会将幸福与他联系在一起。而一个傻瓜就算腰缠万贯,又怎么能算是幸福?至于毫无仁爱之心,对世界对别人充满仇恨的人,当然更不会幸福。何为财富?金钱、房产、股票、珠宝收藏,一句话,拥有的物质财产?当然。但这只是财富之一种。相对于精神财富来说,它比较不重要。单单它不能使人幸福。单单它也不能使一个国家幸福。物质财富也不一定能转化为精神财富。一个愚蠢的百万富翁不可能成为一个天才。相反,精神财富却可以产生物质财富。民间所谓家有良田万顷,不如薄技在身,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精神财富(天分、才能、聪慧、通达,等等)丰富的人一般不会一贫如洗。真到那一步,也能“回也不改其乐”。还是要比拼命挣钱、甚至拿命换钱的人幸福得多。

总之,财富是使我们幸福的手段,是幸福的必要条件,也是幸福的充分条件。但它本身不是目的。无论是物质财富还是精神财富,都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它们都不能和幸福划等号。但是,比起物质财富,精神财富更为幸福所必需。当然,对于那些财迷心窍的人,他们永远也不会知道什么是幸福。而对于将幸福作为自己人生的终极目的的人来说,至少应该像追求物质财富一样去追求精神财富,尽管后者可能更不容易获得。否则,就永远不可能幸福。

第三部分:课程论文

浅析财富与幸福

【摘要】幸福是人类最高的目的,是最高的善,是人类终极价值的体现。财富是实现幸福的重要手段,二者是相互依存的。但是在当今财富日益增长的同时,人们的幸福感却没有同步增加,甚至出现了相悖的现象。如何正确看待财富与幸福的关系,是促进二者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主要分析幸福与财富的关系,进而浅谈几点促进二者和谐共生的方法。【关键词】幸福 财富 和谐共生

一、经济财富及其属性(一)概念的限定

人们在对财富概念应用的过程中,出现了这样几种不同的概念,如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社会财富、价值财富等等,这就说踢在财富范畴内,还存在广义和狭义的财富概念,还可以更严格地限定出相对具体的、不同类型的财富。从逻辑学上讲.进一步的限定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财富的本质。由于财富就是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效用.我们从财富能够满足对象的主体形式中可以将财富分为个体财富和社会财富。所谓个体财富,即只能够满足特定个体主体的财富,更换主体即丧失财富的意义,如个人的信誉、子女,这部分财富对于个人来说是财富.但如果更换主体则不能够称之为财富;企业的品牌,国家的军队等等也是一样,非本企业品牌无效,一个国家的军队尚可能是另一个国家的负财富等等;另一部分财富则不然,它不但能够满足特定的主体,而且也能够满足其它不同的主体,甚至能够满足所有需要对象,如氧气,水,粮食等等,它们对满足的对象没有选择性,可以满足你,也可以满足我,这部分财富我们称之为社会财富。(二)稀缺与劳动、交换

在经济学发展史上.经济财富的概念往往不是从财富的稀缺程度上来定义的,而是从劳动或交换角度来定义:如门格尔认为:。为上述活动(经济活动)的独—对象.且具有上述数量关系(需求量比所能支配的财货数量为大)的财货.我们叫作经济财货。与经济财货相对立的,就是人类对它没有进行经侪活动来获得其必要的—般财货⋯⋯”其实,由于该财富的稀缺,要想获得更大化的满足必须进行生产更多的该财富,要想更多的生产该财富必须付出劳动,因此。该财富往往体现出较强的劳动性,但这一点并不能够完全说明经济财富只是劳动财富,而拣到的或野生的就不是经济财富.如人参,栽培的固参尚不如野参贵重。我们总不能说在旅游时碰到的就不是财富,关键的因素就是因为人参相对于人的需要是稀缺的。

在社会化生括的今天,人是社会中的人,人们已不能够完全用自己生产的经济财富来满足自己.而是同时尚必须利用别人的经济财富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利用别人的经济财富满足自己需要的方式不是掠夺、也不是偷监,它靠的是交换,即用自己的经济财富来交换别人的不周质的经耱财富。因此,经济财富也可以界定为能够用来交换的财富。这里界定经济财富用“能够”。就是说只要是相对稀缺的社会财富无论其交换或未交换,但其总能够交换,那么,我们就可以称其为经济财富。劳动性和交换性都是财富稀缺的具体表现,它们都是因为稀缺所以我们才付出劳动、才从事交换,如果不稀缺,人们就不需要通过劳动、变换来获得。因此,是否经济财富我们只要在财富的基础上看其相对于人类社会的需要来说是

否是稀缺的就可以了。(三)经济财富的属性

1、效用性,这是所有财富所必须具有的属性,也就是财富能够给人类提供效用,能够满足人类的肉体的或精神的需要,不能满足人类需要的,或对人类不具有利益的我们不能称之为经济财富,这是经济财富的最基本属性,也是财富的总体属性。

2、社会性,这是所有社会财富所必须具有的属性.它是社会财富区别于个体财富的唯一属性。由于经济财富属于社会财富的一部分,所以这部分财富在功能上,必须是能够满足社会的相当一部分人的,而并不是只能够满足某特定个人的。

3、稀缺性,这是经济财富区别于非经济财富的特征性属性。也是经济财富的本质属性。如果其财富非常充足,能为大家所共享,我们并不能称之为经济财富,比如太阳能,宇宙线等.起码在一定阶段我们不能称之为经济财富。因此,经济财富又具有独享性,也就是说。经济财富如果被一部分人享用了,也就不能被另一部分人所享用,稀缺是经济财富的本质属性。而劳动性和交换性则是稀缺性的衍生属性。

(四)经济财富与非经济财富的关系。

任何不同类型的财富都没有极其严格的界限,社会非经济财富中相对比较广泛的自然资源,现在是非经济财富.但如果其数量一且不足于满足所有人,具有了稀缺性,那么其随时都可能成为经济财富,其实。有些经济财富就是自然非经济财富的直接加工;个体财富其自身所具有的能力本质上属于个人,谁也无法占有,但其一旦出卖给社会,让其具有的敷用奉献给社会,那么其马上也可以成为经济财富。其实,人们对财富的追求目的是对经济财富的追求,这就是人们为什么对货币情有独钟的缘故吧?刘骏民教授定义财富的本质属性是价值的,大概应当说成经济财富的本质属性是价值的较妥吧。但财富的价值属性并不能够代表财富是虚拟的,我们追求的仍是真实的经济财富。与其说经济学定义了什么是财富,倒不如说它定义了什么是经济财富,即纯梓经济意义上的狭义的财富概念”

二、经济增长、财富增加与幸福增加的关系

(一)经济增长与财富增加的关系

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即国内生产总值,衡量一定时期内、一国国内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市场价值的总和。通常用GDP衡量一国经济的增长情况,而经济增长恰是一国宏观经济的主要目标之一,因为经济增长的结果是财富的增加。穷国和富国之间的财富鸿沟是经历了数十年甚至1 00多年的经济增长差异的结果。今天,富裕的国家多数是在10世纪就开始比较明显的经济增长,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如美国、英国、法国等。也有的国家原来比较落后,但经过一段时间的高速增长,经济摆脱了落后的状态,达到比较先进或发达的水平,爱尔兰就是这样的一个国家。爱尔兰原是西欧最落后的国家,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它的经济迅速发展,特别是从1995年到2000年,爱尔兰的GDP年平均增长速度达1 O%,2001年为1 1.5%。2002年,在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各国国际竞争力指数和排名中,爱尔兰列第7位。有的国家曾经有段时间是富裕的国家,但经济增长后来停步了,也就从事裕国家的行列中落伍了,就像南美洲的阿根廷那样。阿根廷在20世纪初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而今只能保持一个发展中国家的“身份”。

(二)财富的增加与幸福增加的关系

GDP的数字在增加,可清澈的河流和蔚蓝的天空越来越少。当听到一个天真

无邪的孩子和父母争论天是灰色的时候,我们无言却不惊讶。当打开一幢漂亮的别墅的窗子正要欣赏窗外美景的你突然闻到一股臭气扑面而来,你的快乐幸福的感觉还剩多少?当问一位病入膏肓的富翁他最想要的是什么时,他会毫不犹豫的回答是健康,即使散尽他的家财。

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使人民获得幸福。然而用这个标准去考量GDP指标时,却发现它似乎并不是一个能够完整体现这一点的指标。2005年中国的GDP总量为1 8308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 0.2%,人均GDP已1 700美元,1 980年以来中国GDP的迅速增长在东亚创造了新的经济奇迹。中国的经济成就令世人赞叹,然而人文发展却出现与GDP增长不协调的态势。

2006年9月7日,由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的《中国绿色GDP核算报告2004》表明,2004年全国环境退化成本(即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1 18亿元,占GDP的5.05%。根据荷兰Erasmus大学的Ruut Veenhoven教授对中圃幸福指数的调查,1990年中圆圆民幸福指数为8.84(1—1 0标度),1 995年上升到7.08,但2001年却下降到6.60。是的我们看到了经济增长,但却没有看到由此带来的人们幸福感同等程度的增加。GDP被萨缪尔森称为“20世纪最为大的发明之一”,它虽然是一个重要指标,但却不是万能的。罗伯特·肯尼迪当年竞选总统时说过,“GDP衡量一切,但并不包括使我们的生活有意义的这种东西。”GDP衡量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却不能衡量社会成本,不衡量增长的代价和成本,不衡量效益、效率、质量和实际国民财富,不衡量资源配置效率,不衡量社会公正、人民幸福。

(三)幸福与财富的依存关系

虽然所有人都承认金钱是买不到幸福的,但是很多人同意较少的金钱会使人较少幸福的观点。

财富是幸福的基础,幸福离不开财富,二者自己存在着不容否认的依存关系。古往今来,人们都将财富作为构成幸福最主要的因素。亚里士多德将人善的事物分为三类:外在的善、灵魂的善和身体的善。这三类善事物中,我们说,灵魂的善是最恰当意义上的,最真实的善。目的就属于灵魂的某种善,幸福作为人类活动的最高目的自然就归属于灵魂的善。亚里士多德在这将财富看作是实现幸福的必要手段之一,强调了财富作为外在善对于灵魂善的幸福的实现所具有的工具价值。重视外在善,重视财富实际上就是强调幸福形成的物质条件,物质条件是人类获得物质性外在幸福和精神性内在幸福的的必要条件。

相关调查表明,在中国,无论城乡,人们感到不幸福的主要原因依然是贫穷,经济收入与主观幸福感之间有着积极的相关,高收入者有较多的积极情感,而低收入者则产生较多的消极情感。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财富可以带来幸福,人们需要吃饱,穿暖,而食物和衣服都需要货币去购买,财富可以换取很多物质需要方面的满足。可以想见,如果一个家庭连基本的物质需要都无法满足家庭成员,也就无法满足其精神需要,幸福从何谈起呢?

三、影响幸福的因素

一个人的幸福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幸福本身无法度量。我们能够观察并研究的是幸福感,即人们对自己幸福不同形式的表达。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幸福感带有很强的主观性,是个人感觉的一种表达。作为一个“综合指标”,幸福感反映了人们对自身生活状态的心理感受。在经济学领域,对幸福感的研究被称之为“幸福经济学”或者“新经济学”。传统经济学认为增加人们的财富是提高人们幸福水平最有效的手段。事实上,财富仅仅是能够带来幸福的因素之一。传统

经济学家关注的是如何最大化财富,但新经济学认为我们应该关心如何提高人们的幸福本身。人们幸福与否,除了基本的经济保障之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许多和绝对财富无关的因素,在分析这些错综复杂的因素时,新经济学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幸福感的产生和消退过程。

(一)期望值

人们通常会根据自己的希望所形成的期望值水平来对他们所处的情形进行评估。如果人们生活达到了他们的期望值水平,他们就会对生活感到满足。通常情况下,期望值水平与人们的现在或过去的目标实现水平有着紧密联系,比如现在的收入水平普遍被认为是满足与否的关键因素。许多人都有个错觉,以为赚的钱越多就会越快乐。于是我们把所有精力都用在赚钱上,牺牲了家庭和健康。问题是我们不了解,我们的物质欲望会随着赚到的钱增加而增加。2002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凯尼曼的研究指出,当一个人收入增加时,他就会渴望更高的收入,而这种渴望实现到一定程度时就带来更大的不满足感,因而就越感到不幸福。

(二)适应性

当你很饥饿时吃的第一个馒头边际效用最大,此时你的幸福度最大,而当你吃第二、三个馒头时边际效用则递减,此时你的幸福度就降低了,然后依次降低直至你吃饱时边际效用为零。幸福感与财富的关系与之类似。人们通常会适应新的环境,从而调整他们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愉悦和快乐性的适应可以减少一个人对不断出现的刺激的反应能力,当你的收入达到了一定水平,就会发现更多的钱对于提高幸福感已经帮助不大了。

(三)对比

主观幸福没有绝对的衡量标准。人们往往拿自己的现有情形和周围相关人们进行对比,特别是在收入方面,并从中得到幸福或不幸的感觉。在某些情况下,有两类比较可以给人们带来幸福感。一种是时间性的比较,一种是社会性的比较。如果你最近在北京的郊区买了一套别墅,你觉得很幸福。这种幸福感更多的是因为比较而产生的。从时间性比较来说,如果你以前住在公寓里,那么现在你住别墅会感到非常幸福。如果你以前住的是花园洋房,那么你不会感到特别开心。这就是时间性的比较的结果。从社会性比较来说,如果你和你周围的人,你的朋友同事进行比较时发现,其他人都还住普普通通的公房,而你现在有自己的别墅,你当然会很开心。如果说你周围的人现在已经都住在更好的地方了,那么你就算住在别墅里感觉舒服,你也不会觉得幸福。

参考文献:

[1]张州.亚里士多德的财富观[J].传承,2011(02).[2]姜百臣.财富”概忿释叉【J】.山东经济,1995;(1):26一z7 [3]罗伯特·J.海尔布伦蚋.财富[A].

[3]张仁德,王昭凤,虚拟财富与真实财富[J].天津社套科学.2004;(2):99—104

第二篇:关于财富与幸福的作文

Wealth and Happiness

Wealth can affect happiness to a certain extent, but the wealth does not mean happiness.Its extent of the effect to the people’s happiness depends on individual’s attitude, some people even in the absence of the wealth of the case can still live a happy life.When a man's spiritual realm reaches a certain height, he can even do not matter, such as the ancient itinerant monk, although he is penniless, and sometimes do not have enough to eat, but he can still very happy, his happiness is probably on the worldly minded, more insight into the human condition, or that of different scenery and the custom enlightenment, is the wisdom of the sublimation.However, some people, although material is extremely rich, but because no spiritual pursuit and the inner emptiness, they too are not happy.There are many people because of ambition is too strong, do not know to meet the practical, for some unrealistic fantasy and waste do mind, life is full of complaints.In my opinion, happiness is to have a suitable goal and strive for the happiness and success, is to do a lot of things I like at leisure time can happiness, is for the present life

satisfaction, only this.

第三篇:浅谈财富与幸福的关系1

前言:近期在微信朋友圈盛传的徐才厚临终遗言发人深思:“当一个人生命走到尽头,不能挽救的时候,钱算什么?无休止的追求财富只会让人变得贪婪,变成可怕的恶魔;此时此刻在我的眼里那些所谓的身份、地位、金钱、珠宝、豪宅……就是垃圾一堆!”

一位曾经叱咤风云、官居极位的军界大佬,家中金银现金数以吨计,却在最后弥留时刻道出了对追求财富的悔恨。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该如何审视财富与幸福的关系?怎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唯金钱至上观念沉渣泛起的当前社会,需要我们对财富与幸福的认识进行重新审视与构建。

提升自我价值

成就幸福人生

――浅谈财富与幸福的关系

古往今来,“幸福”一直是人类追求的最高目标,是每个人自我价值的终极体现。财富是实现幸福的重要手段,也是评判人生价值、衡量社会和谐发展成果的标尺,二者是相互依存、共生共荣的。但是,在当今个人与社会财富日益增长的同时,人们的幸福感却并没有同步增加,反而呈降低趋势,有时会出现相悖的现象;非正常的财富增长甚至会意味着个人自我价值的丧失,这种失衡现象成为社会学家研究生活质量的热点课题。如何正确看待财富与幸福的关系,从而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幸福观,对于我们把握正确的人生航向,对于推动社会核心价值体系,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关于财富的理解

说到财富,人们自然而然会理解为GDP、企业利润、个人家庭收入等经济物质范畴。财富在字典中的解释是“许多钱或财产,大量的世间所有物,财产。”经济学领域中财富被定义为“能够获得收益的所有资产的库存。”财富是在物质交换中产生的,并且能在持续交换中得到增值。在经济社会,财富既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也是个人能力和实力的综合显现。财富经常与权力相关,那些拥有更多金钱、财产、物质所有物或财产的人,也是社会中最有金融权力的人,并且最有可能成功。

追求财富既是人的本性,也是社会演进的杠杆,对财富的追求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原初动力。纵观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创造、占有和消费财富的历史,也是人们的财富不断深化和提高的历史,任何社会的变革归根到底都是重新调整人们的财富利益关系。有经济学家对财富的属性是这样分析的:

1、效用性,这是所有财富所必须具有的属性,也就是财富能够给人类提供效用,能够满足人类的肉体的或精神的需要,不能满足人类需要的,或对人类不具有利益的我们不能称之为经济财富,这是经济财富的最基本属性,也是财富的总体属性;

2、社会性,这是所有社会财富所必须具有的属性.它是社会财富区别于个体财富的唯一属性。由于经济财富属于社会财富的一部分,所以这部分财富在功能上,必须是能够满足社会的相当一部分人的,而并不是只能够满足某特定个人的;

3、稀缺性,这是经济财富区别于非经济财富的特征性属性。也是经济财富的本质属性。如果其财富非常充足,能为大家所共享,我们并不能称之为经济财富,比如太阳能,宇宙线等.起码在一定阶段我们不能称之为经济财富。因此,经济财富又具有独享性,也就是说。经济财富如果被一部分人享用了,也就不能被另一部分人所享用,稀缺是经济财富的本质属性。而劳动性和交换性则是稀缺性的衍生属性。

常言道: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财富已成为人们生存不可或缺的必需品。《红楼梦》在好了歌里虽然抨击了拜金主义者,说到:“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待到多时眼闭了。”但在甄士隐的注释里谈到世态炎凉,人心冷暖,又不得不说:“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结论是:没钱还是不行。今天的人们更是以“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来形容金钱的重要性。

财富的积累,以一种无法替代的方式促进着社会的发展,推动着科技进步和民众文明程度的提升,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现代化带来的是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让人们从落后和愚昧中解脱出来,通过劳动获得丰厚的物质回报,享受物质世界的美好。但财富同时也给社会造成一系列十分严峻的问题,比如人的异化、贫富分化和社会动荡等等,比如战争就是由财富扩张和争夺引起的;当前,很多人都追求“财务自由”,对财富的苛求更容易把社会中的个体变成纯粹的欲望工具,“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意坐在自行车上笑”这样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由此滋生蔓延,从而造成的社会腐败也成为难以革除的痼疾。因此有人会说,财富就是万恶之源。其实,从客观上讲,财富本身是中性的,因为拥有的人不同,就具有了两重性:善良的人拥有了,可以去做慈善事业;恶人拥有了,可以打造枪炮去杀人,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看待财富的创造,如何把握财富的尺度。

金钱诚然多多益善,但过度追求物质财富,我们就会忽略甚至丧失更多宝贵的东西。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曾经对富人们谆谆善诱:“我们追求的应是一种内心的幸福感觉,而不仅仅是追求财富。片面地追求财富,就会成为财富的奴隶。”甚至有一个民间段子:一开100万奔驰的人,他银行贷款1000万,他的生活在生与死的边缘!一开10万大众的人,他房贷30万,他的生活水深火热!一骑2000块电动车的,他存款6万!生活安逸却迷茫!三路人相遇,骑电动车羡慕开大众的,开大众羡慕开奔驰的,开奔驰羡慕骑电动车的!以此告诫人们要知足常乐。

济群法师在《佛教的财富观》一文中指出,要“如法求财”。列举了十种非法谋财的现象:窃取他财、违法贪污、抵赖债务、吞没寄存、欺罔共财、因便侵占、籍势苟得、经营非法、诈骗投机、赌博淫业,由此获得的不义之财,不仅会玷污我们的人格,遭受世人的唾弃,更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付出惨重的代价时,已悔之晚矣。所以,世人一定要如法地追求财富。正如佛陀告诉我们的:“积财从小起,如蜂集众花;财宝日滋息,至终无损耗。”

再者,我们也不能将财富狭隘地定义为物质财产的货币价值,财富其实是一个人拥有,并能使自己幸福的东西。按这个定义来看,健康当然应该算是财富,身心愉快也应该算是财富,家庭和睦、事业有成,乃至一个人的天赋和特殊才能,还有社会关系、时间等,都可以算是财富,而且都是无价的财富。所以说,精神财富才是最持久、最可靠、也最有生产力的财富。

二、关于幸福的理解

幸福是人们的渴求在被得到满足时的感觉,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的状态。在我们的生活里,在报刊文章、电影电视里每一个令人感动的关于幸福的故事,无不都是主人公在有渴求的状态下,并且在渴求被满足或部分被满足的时候才获得幸福的。任何人、任何一个幸福的获得都来自于渴求,没有渴求,就没有幸福。曾经有个关于幸福的电影片断,说什么是幸福?那就是我饿了,看见别人手里拿个肉包子,他就比我幸福;我冷了,看见别人穿了一件厚棉袄,他就比我幸福;我想上茅房,就一个坑,你蹲那儿了,你就比我幸福。幸福一直是个话题,哲学家柏拉图曾经用一种独特的方法计算出,王者的生活比独裁者的生活幸福729倍。独裁者已经拥有一切的权力和财富,但他仍然还不是最幸福的人。因为真正的幸福,包含着很多金钱和权力所买不到的东西,不仅包括物质生活,也包括精神生活;个人幸福依赖集体幸福,集体幸福高于个人幸福;幸福不仅在于享受,而主要在于劳动和创造。他认为,幸福除了身体上的满足以外,必须包括积极性、责任感、成就感以及爱。这些东西也许在某种程度上带来了心灵的满足,但是往往会造成身体上的痛苦。为了达到满足,人们有时不惜追逐痛苦,在痛苦和折磨中感受到高尚的幸福。

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故事:富翁在海滨度假,见到一个垂钓的渔夫。富翁说,我告诉你如何成为富翁和享受生活的真谛。你需要借钱买条船出海打鱼,赚了钱雇几个帮手增加产量,这样才能增加利润。渔夫问:那之后呢?之后你可以买条大船,打更多的鱼,赚更多的钱。再之后呢?再买几条船,搞一个捕捞公司,再投资一家水产品加工厂,你就会成为亿万富翁了,可以像我一样到海滨度假,晒晒太阳,钓钓鱼,享受生活了。渔夫却说:我现在的生活不就是你说的结果吗?

这个经典故事让人深思。我的理解是,财富只是一种物质条件的衡量标准,有钱不等于幸福,幸福也不等于有钱。幸福的感受除了需要基本的物质生活的满足以外更加依赖于精神生活的富足,一味的追求金钱物质不仅不会让幸福增值,反而会让人觉得空虚迷失自我,而心态正是衡量幸福的“温度计”。比如,不丹国人口不足80万,人均年收入不到2000美元,是世界上经济最贫穷的国家之一,但却是亚洲最幸福的国家,在世界上也排名前八。

应该说,作为社会心理体系一个部分的幸福感,受到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经济因素如就业状况、收入水平等;社会因素如教育程度、婚姻质量等;人口因素如性别、年龄等;文化因素如价值观念、传统习惯等;心理因素如民族性格、自尊程度、生活态度、个性特征、成就动机等;政治因素如民主权利、参与机会等。此外,对主观幸福的理解还涉及许多分析层面,主要包括认知与情感、个体与群体、横向与纵向、时点与时段等等。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财富的功能让人眼花瞭乱。社会上普遍有一种误解,认为物质上富足的人必然是幸福的,以为他们使用的物品越新颖、越高级、越奢华,生活的质量就越高,幸福感就越强,也越让人羡慕。但结果呢?根据北京市统计局2012年发布的“和谐社会指数监测报告”显示,收入超过万元的高收入阶层“幸福感”却很不确定;年龄在36岁至55岁的“中流砥柱”阶层“幸福感”在所有人群中是最低的;与郊区、效县居民相比,城市居民的“幸福分值”平均要低4.5分。

这些明明高收入的人中却为什么还是感到不幸福呢?综合各种权威研究,我总结出导致人们幸福感指数降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期望值过高

人们通常会根据自己的希望所形成的期望值水平来对他们所处的情形进行评估。如果人们生活达到了他们的期望值水平,他们就会对生活感到满足,又会追求更多。2002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凯尼曼的研究指出,当一个人收入增加时,他就会渴望更高的收入,而这种渴望实现到一定程度时就带来更大的不满足感,因而就越感到不幸福;

(二)适应度减弱

有个有趣的心理学现象:当物质条件不变时,人们的幸福感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呈递减状态。例如当人很饥饿时,吃第一个馒头时最开心,此时你的幸福度最大,而当你吃第二、三个馒头时这种效用则递减,此时你的幸福度就降低了,然后依次降低直至为零。心理学家认为:人们通常会适应新的环境,从而调整其主观幸福感水平。愉悦和快乐性的适应可以减少一个人对不断出现的刺激的反应能力,当收入达到了一定水平,就会发现更多的钱对于提高幸福感已经帮助不大了,人就会因此变得失落;

(三)对比性落差

表现为人们生活与经济发展之间的非同步性。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初期,社会分化程度还不大,人们与过去的生活水平相比,较容易产生满足感。最近十年,社会结构转型加速,各个领域的体制改革日益全面触及深层利益,社会分化程度加大,尤其是贫富差距凸显;而随着生活条件的逐渐改善,人们需求层次又呈现出多元化态势,因此,需求能被满足的标准相对提高了;而由于资源相对短缺和竞争加剧以及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各种压力感大大增加,这一切都强有力地影响了人们的幸福感。比如你以前住在公寓里,那么现在你住别墅会感到非常幸福;而如果周围的人比你住的地方更好的话,那么你住在别墅里也不会觉得幸福;

(四)本体安全感

相关文献指出,个人对于自我认同的连续性、对于所生活环境会有相应的安全需求。特别是对于外在世界的信任感,会产生焦虑和恐惧心理,具体表现为对社会生活保障需求的增强。比如人们都普遍关注交通、食品、环境、治安等民生领域问题,这说明人的幸福感有时与其收入水平之间并未呈现出简单的正相关系;还比如,在现实生活中,一些经济状况不佳的人,其幸福感却不低,而有些百万富翁却整日忧心忡忡。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生活本身就是多味胡豆,酸甜苦辣尽有,这是普遍规律,没必要伤感与埋怨。境由心造,把自己的心态调节好,加上理性、洒脱与豁达,把幸福变成一种习惯,让它时时光临我们的人生。幸福其实很简单,有时如果你刻意地找寻它,就会发现它在回避你,而当你用乐观的心态对待事物时,就会发现,幸福就会随着你的阳光心态出现在你的身旁。

三、财富是果,幸福是源。

很多年来,关于“财富与幸福”的世纪辩论赛中,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众说纷芸、争论不休,你方唱罢我登场。我个人认为,不能简单地把财富与幸福等同、割裂或对立起来,本文阐述的重点,就是从实用的视角去观察社会现状,厘清两者的关系,综合进行评价,籍此深化我们的认识,从而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学术界有关“财富与幸福”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点,便于我们思考和判断:

1、财富决定幸福。古往今来,人们都认为财富是幸福的基础,幸福离不开财富。亚里士多德将财富看作是实现幸福的必要手段,强调财富作为外在善对于灵魂善的幸福的实现所具有的工具价值。而相关调查表明,金钱上的保障、物质上的富有可以帮助个人甚至社会得到更多的幸福。在中国,无论城乡,人们感到不幸福的主要原因依然是贫穷,经济收入与主观幸福感之间有着积极的相关,高收入者有较多的积极情感,而低收入者则产生较多的消极情感。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财富可以带来幸福,人们需要吃饱,穿暖,而食物和衣服都需要货币去购买,财富可以换取很多物质需要方面的满足。可以想见,如果一个家庭连基本的物质需要都无法满足家庭成员,也就无法满足其精神需要,幸福也将无从谈起;

2、拥有财富不等于拥有幸福。德国德累斯顿佳信投资银行提出忠告说:“不要把钱和幸福划等号”;拥有财富的人,工作会更加紧张,家庭不容易和睦,生活通常没有普通人的宁静、安详;有的富豪家族里充满了勾心斗角,每个人都只向利益看齐……….也有较为形象的比喻是:财富可以买到学位,却买不到智慧;可以买到权位,却买不到尊严;可以买到笑脸,却买不到感情;可以买到房子,却买不到家;还有人认为,人们只在乎那些可以“数”得出来的东西。房子的价值可以用钱的数量衡量出来,而我们对家庭的爱却不行;我们得到了大房子,但却换来了家庭的破裂;我们得到了高收入,但却降低了道德水准;我们得到了有保障的权利,但却渐渐失去了礼仪。我们善于谋生,但却往往不会营造生活。在这个物质财富充裕的时代,我们感到精神上的饥渴;

3、幸福与财富关联性低。心理学家大卫·迈尔斯和他的同事们发现,幸福与财富之间的关联性非常低,在过去的50年里,美国一代代人的富有程度越来越高,但幸福指数却没有什么变化。比如:一年赚5万美元比赚1万美元的人要感到更幸福,但一年赚500万美元的人却并没有比一年赚10万美元的人幸福多少;密歇根大学研究员罗纳德·英格利哈特在一项对16个国家17万人的调查报告中说:人们一旦生活舒适,更多的金钱所带来的幸福感便会递减。第二张饼不如第一张香,第二次获得10万美元不如第一次那样兴奋,因此他认定,收入与幸福的相互关系是“微乎其微”;

4、财富过剩会带来压力和烦恼。有经济学家指出,“经济可以增长及繁荣,唯一的原因便是人们被金钱可以买到幸福的观点所迷惑”。“忙碌奔波型”的人一旦达到目标后发现,原来所期望的根本就不存在,他们感到自己的幻想(也是很多普通人的幻想)——物质和地位可以带来永久的幸福破灭了,而陷入“现在怎么办”的深谷,他们充满了沮丧与绝望,因为没有目标他们就失去了幸福的指望,他们接着成为“虚无主义型”的典型,相信世上再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给自己带来快乐,于是就去找寻另外一些毁灭性的解除痛苦,甚至因此而酗酒挥霍或是吸毒;

5、财富增加以牺牲幸福为代价。我们常常看到的是,财富与幸福在一定的环境下会出现相背离的现象:许多城市盲目以破坏生态为代价发展经济,GDP的数字在增加,可清澈的河流和蔚蓝的天空却越来越少;当听到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和父母争论天是灰色的时候,我们无言却不惊讶。当打开一幢漂亮的别墅的窗子正要欣赏窗外美景的你突然闻到一股臭气扑面而来,你的快乐幸福的感觉还剩多少?当因盲目开采造成的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危及生命时,你还会想起幸福吗?如果以牺牲大自然为代价无限追求物质财富,幸福只会离人类越来越远,保护生态环境,强化与自然界的和谐关系,不仅能保障人类生活、生产的可持续,提高我们生活的质量,同时也给我们的幸福找到了良好的归宿;

6、幸福可以换来财富。尽管金钱不能买到幸福,但幸福却可以换来金钱。幸福的人更适合结婚并且能更好的保持婚姻;他们工作会表现出更多的主动性,以及其他可以有高收入的特点,还会更加健康,这三点也是可以增加幸福感的。而多年过去后,他们会比那些说自己不幸福的人要更有钱。正如民间所谓“家有良田万顷,不如薄技在身”,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上述观点从不同层面阐述了财富与幸福的关系。但不可否认,尽管财富不能更多地带来幸福,却没有观点表明要拒绝财富。为何财富还是令我们如此痴迷呢?有一种革命性的观点指出,有可能是我们的过去影响了我们。当人类还在原始时代时,更多的物质资源决定我们是否可以度过下一个严冬或是自然灾害,储存由此成为一种习惯。几千年过去了,很多未来已经相当有保障的人仍然在拼命储蓄,储蓄不再是为了生存,而仅仅是为了储蓄;我们不再为生活而储蓄,而是为储蓄而生活。同时,人们通常也会将物质放在精神之前去考虑,主要原因是物质容易计算。我们习惯性地对物质作出评价,比如财富和声望,而不是难以衡量的情绪或意义,例如我们总是关注“赚了”多少,赚了就非常开心。有钱人因为他们的财富被尊敬,就好像物质变成了用来衡量的唯一标准。这种观念已根深蒂固,成为一种挥散不去的社会风气。

我们用“马斯洛需求理论”来分解财富与幸福的递进关系。人的需求可以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而人的幸福感也有类似层次的划分,其中人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是人的低层次需求,比如吃饭、穿衣、住宅、医疗保障、职业安全、生活稳定等等,这些需求基本上离不开金钱,没有钱人连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生命随时受到威胁,它们的满足给人带来的是初级的幸福感;尊重需求、社交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属于人的高级需求,这些需求的满足带来的自然是相对高级的幸福感,而且这些需求就和金钱没有太大的联系,甚至是完全没有关系。比如人际关系,真正的亲情、爱情、友情这些人类最珍贵的感情有哪一样是跟GDP的指数直接挂钩的?很多有钱的父母拼命地赚钱要给孩子最好的生活条件甚至连未来的生活道路都已经为孩子铺好但是却被孩子们的“不孝”深深伤害;各种各样的“钱色交易”,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人们只不过各取所需,哪一桩是幸福收场的呢?更不要说友情了,因为你的钱而和你称兄道弟的朋友你能信的过吗?

财富是使我们幸福的手段,是幸福的必要条件,也是幸福的充分条件。事实表明,幸福与财富的关系在人们的收入较少、处于贫困水平时,财富的可以带来幸福。随着财富增长,温饱获得解放,生存的紧迫感下降,人们的幸福感也随着上升。但是,当人们进入小康生活水平,这个关系就递减了。健康、家庭、婚姻、人际关系和自然环境都是影响人类幸福的重要因素,当财富不再是影响人们的幸福的主要的因素时,其它影响因素就会突显出来。和谐的人际关系使人能感到幸福,受欢迎对于提升个体幸福有着积极的效用。现实生活中,那些为了社会公益而大方捐赠的成功人士,他们因善而倍受赞誉和尊重,由此也提升了他们的幸福感,实现了自我价值。他们将财富转化为幸福,使二者巧妙结合,是提升个人幸福感的有效方法。

幸福不能被量化、物质化,但我们又总倾向于仅仅通过一份调查问卷来测量人的主观幸福感,这根本不能实现全面而准确的把握,这种方式忽视了对于社会发展内涵和人的精神领域的丰富性的考虑,容易使政府与民众产生“幸福指数崇拜”,而对财富的价值和意义显得缩小化、片面化、偏激化。因此,我们说要关怀幸福,但决非要在财富与幸福之间做一种非此即彼的选择,幸福与财富一定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互为基础、同步发展才是人类社会前进的方向。我的观点是:财富是我们努力奋斗的手段和结果,幸福是我们快乐生活的源泉与希望。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幸福当成一种习惯,并努力让幸福增值。

四、财富、幸福与自我价值实现

“马斯洛需求理论”告诉我们,人们最高的追求是“自我实现”,财富与幸福的最终表现,就是成就自己,让人生价值得到升华。一个人如何实现人生价值取决于他的自我价值,只有将自我价值提升到一个高度,才能更好的将财富和幸福的距离拉近。

财富的累积并不代表自我价值的实现。对于人生价值,也许很多富人会不以为然,认为拥有财富就是实现了人生价值;也还有更多的人追求权力与地位,把财富当做终身的价值目标。其实不然。马克思主义认为,不能离开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离开人在社会中的劳动,离开人与他人、集体、阶级、社会的关系去抽象地、孤立地谈论“人的价值”。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很多显赫一时的达官显贵,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可是在历史上能够留下美名的人却并不多。即使是少数名传千古的帝王,也并不是尽善尽美的。在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就有这样的名句:”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言恩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这些曾经叱诧风云的人物,早已成为历史的尘埃,但是他们的是非功过始终被世人评论。而那些经历坎坷,或者时而走运、时而潦倒,终身没能宫运亨通的艺术家、文学家、科学家„„他们的贡献却铭刻在了后世子孙们的心中。比如:白居易、李白、杜甫等诗人,他们的诗句永远是中国人的骄傲,只要人类历史存在,他们的诗句也就会青春永驻;

人生价值在于贡献不在索取。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价值,就是指人对自己、他人乃至社会需要的满足;人的价值包含两个方面,其一是社会价值,其二是人的自我价值。具体地说,就是人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其体力和智力的潜能,不断创造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在满足自身需要的同时,满足他人和社会的需要。简而言之,人的价值的实质在于其对社会的贡献。孟子有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德国著名诗人歌德也曾说过:“你若要喜爱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可见,奉献主要体现于个人对他人和社会需要的满足,即体现于人的社会价值。如果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和他人的生存和发展不仅没有贡献,反而起到某种反作用,那么,这种人生的社会价值就表现为负价值。

一个人为自我创造财富,我将之定义为“小富”;而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越大,他在社会中获得的人生价值的评价就越高,我将之定义为“大富”。一个超级富翁财产不断扩大,若周围的人们却仍在贫困线上挣扎,那么他及家人的安全、他对幸福的感受会大大降低,他的社会声誉和地位也无从谈起,君不见绑架富豪案层出不穷,甚至会导致人财两空、家破人亡;而伤害和牺牲广大民众及社会的公众利益,获取不义财富,最终会遭受世人的唾骂和法律的制裁。而像比尔盖茨、李嘉诚、邵逸夫等名流,他们创造了大量财富,取得了无人企及的成就,却果断将大部分甚至全部财富慷慨回馈奉献给社会,用大爱拯救无数苦难中的人们,将全社会的幸福当作自己的幸福,他们的人生价值得到最高升华,内心获得的是真正的、最大的幸福感。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财富是我们获得幸福、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和手段,但并不是人生的最终目标,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并驾齐驱,重视精神富贵,才是幸福的源泉所在。同时,财富与幸福、与人生价值并不一定是成正比的,我们要了解财富的使用范围,并把它有效限制在那里,当财富欲过度膨胀,会影响幸福与人生价值的实现,我们就需要及时扼制,做到明是非、辨善恶、知荣辱,运用用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形成我们正确的财富观、幸福观,少一些贪婪,多一点知足,多一点分享,才能在实践中创造最大限度的人生价值。再者,成就人生价值有着更广阔、更高尚的意义,人生应有更高层次的价值追求,为他人、为社会积极奉献、回馈社会责任,提升和拓展自我价值,使自我价值实现最大化,你的回报将会更多,财富也将源源不断地向你涌来。这才是人生的终极幸福,才是一个大写的“人”!

我们需要做的,仅仅是将财富、名誉、地位和自我价值之间的比例掌握好就可以了。实现了这一点,你离幸福也就不远了。

第四篇:幸福与道德论文

道德与幸福

何为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这一次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老子在其所著的《道德经》一书中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而何又为幸福? 心理欲望得到满足时的状态,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

道德与幸福息息相关。道德,只有在促进人类幸福之时才具有存在的意义,离开了幸福,道德就是抽象的概念、符号;幸福,只有得到道德的引导才有可能实现,离开了道德的制约,幸福不仅是片面的,更是难以全面实现的。

道德与幸福是相辅相成的。

“情感就像失控的巴士,而价值观则是掌控方向盘的司机”。很多人说,道德是通往幸福的阶梯。若想获得幸福,必须遵循道德规范,具备道德品性。道德的目标就是引导人们过幸福生活。

前段时间一位冒雨为残疾乞丐撑伞的苏州女孩成了“网络红人”。一位残疾人因为突然来袭的暴风雨而在风雨中无助地挣扎,一位美丽的姑娘打着雨伞冲进暴风雨,为残疾人送去关爱,尽管这把伞根本无法为他遮挡,姑娘自己全身都淋湿了,女孩还始终关切地低头看着残疾乞丐,跟着他挪动的方位调整撑伞的角度,可是她却成为暴风雨中最美的风景!” 撑伞虽是小事,但背后却体现出对别人的关怀和体贴,是社会道德的体现与发扬。美丽的撑伞女孩的这把小伞,给我们所有人都撑来了一片温暖,让整个社会都倍感温暖。道德规范对于人的幸福具有深刻的意义,因为对道德规范的认同不但意味着人掌握了一套社会上公认的具有道德意义的“游戏规则”,而且还意味着人把道德规则或道德规范视为自己的内在信念和自觉要求。只有当人把道德规则或道德规范不再视为外部强加,而是出自自身本性的要求时,人们才能带着愉悦的心情去履行道德规范,在这种意义上,道德规范实际上已经转化为人的内在尺度,而人通过自己的本质力量实现符合其内在尺度的对象或环境就以为人获得了一定的幸福。同时整个社会、个人幸福感的提升也能促进道德的完善。我想我们都应该有这样的体会,当心情好,感到快乐和满足的时候,更愿意去做一些帮助别人,践行道德的事。若是整个社会充满了幸福感,那么道德的提升和促进也不会是件难事。

“道德”与“幸福”之间常常因为被认为能够谱出良好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而被推崇的划上等号。但这一点是缺乏理解的。虽说道德的提升能带给人们幸福感,同样幸福感的提升也能促进道德的进步。但是福德一致有时候只是一种完美状态。在现实生活中常常会出现福德相悖的现象。

我们常常感叹“好人没好报,有德却无福。几年前发生的“彭宇案”引发了社会的热议。南京徐老太在赶乘公交车时摔倒致伤,当时刚下公交车的彭宇将徐老太扶起并护送至医院治疗,徐老太被诊断为左股骨颈骨骨折,随后接受了手术的徐老太认定是彭宇撞到了他,并将彭宇告上法庭要求赔偿。法院认定彭宇为肇事者,最终在社会各方的调解下彭宇赔偿了一万元。在这个案件中去讨论彭宇到底是否是肇事者已经不那么重要,最值得我们反思的是为什么彭宇在践行助人为乐的美德之时,为何没有获得应有的幸福,招来的却是法院的通知书?

之所以出现德福相悖现象,主要原因在于:首先,从幸福的内容看,道德幸福属于精神幸福的一种,而人的幸福是多样的。对于人的幸福而言,德性虽然具有重要价值,但它没有确保人类必然幸福的全部义务,也不可能完全具有这样的职能。因此,有德之人必定有福,因为道德需要得以实现而产生了美好的精神体验。但有德之人未必有全福,因为人的各种需要不可能得到全面满足。其次,影响幸福的条件很多,除了德性之外,还有才气、能力和机遇等等。

德福相悖并不具有普遍意义。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德福是一致的。善行得不到善报,恶行得不到惩罚以及“英雄流血又流泪”的现象毕竟不具有普遍性。在一个公正合理的社会,施恩者应该得到应有的回报。之所以存在好人不得好报的现象,这一方面说明人们的道德素质还没有真正得以提高,另一方面,国家尚缺乏让好人得到好报的机制。倘若一个社会有越来越多的好人得不到好报,那么,社会风尚与秩序就会混乱,最终结果必然是更多的人丧失自己的幸福生活。

在道德与幸福产生冲突时,我们该如何实现德福一致呢?首先,自身要努力锤炼个人人品,加强个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通过虚心学习,善于思考,辨别善恶,学善戒恶,以涵养良好的德性。通过反省检验以发现和找出自觉思想行为中的不良倾向,念头,并加以即使抑制和克服。其次,要自觉向道德模范学习。要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做一个德福兼备的合格大学生。而在外部环境方面,我们应健全制度,保障机制。加大法制建设的力度,使人们知法守法,建立法治社会。同时,要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要不断地对公民进行长期的教育与自我教育,使人们成为促进社会公正的坚强力量,高度重视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温家宝总理提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道德与幸福,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议题。我们相信道德,只有在促进人类幸福之时才具有存在的意义;幸福,只有得到道德的引导才有可能实现。

第五篇:财富和幸福 Wealth and Happiness

财富和幸福 Wealth and Happiness

Everybody wants to get wealth.In today’s material world, making money or becoming wealthy symbolizes a person’s success and capability.Many people make every effort, pay any price to attain greater wealth.With money, they can but nice, large apartments in nice neighborhood;with money, they can own stately luxury cars.Wealth seems with money.Wealth seems to bring all happiness in life.每个人都想获得财富。在今天的物质世界,赚钱或成为有钱人象征着一个人的成功和能力。许多人尽一切努力,不惜付出任何代价来获得更多的财富。有了钱,但他们可以过得更好,住在尼斯附近的大型公寓;有了钱,他们可以有自己的豪华轿车。财富似乎就是有钱。财富似乎可以给生活带来幸福。

In my opinion, people cannot do anything without money, but money is not everything.What money will bring you depends on your personal belief and goal in life.If you are kind enough to help others, especially the poor, money is a good thing to you.With it, you can do much more for the benefit of people and your country, and it willto your own happiness.在我看来,没有钱人们什么事情都不能做,但钱却不是一切。金钱会给你带来什么取决于你的个人信念和人生目标。如果你是好心帮助别人,特别是穷人,对于你钱是个好东西。有了它,你可以为人民谋福利,为你的国家做更多的事情,也会给你自己带来幸福。

If you want money just for your own needs, you’ll never be satisfied or happy.In a word, you should have money spent for more people, only then can money be the source of your happiness.你永远不会满意或高兴如果你只是为了自己的需求而需要钱。总之,你应该为更多的人花钱,只有这样金钱才是你幸福的源泉。

元旦英语日记:我的元旦My New Year's Day

(My New Year's Day)我的元旦

It’s the New Year's Day today.I got up very early!I heard the bird singing in the trees.After breakfast, my mum, my father and I went to the local park.Everything was beautiful there.今天是新年的第一天。我很早就起床了!我听见鸟儿在树上歌唱。早餐后,我爸爸妈妈和我去当地的公园。那里所有的一切都很美。

We saw many boats in the lake.Later on, we went to my grandfather’s home.There are many trees and some flowers.At seven o’clock, we went home.It’s a happy day today.我们看到湖面上有许多船。后来,我们去了爷爷家。有许多树和花。在七点的时候,我们就回家了。今天是快乐的一天。

2012我的新年计划My New Nears Plan

My new years plan is very very brief.我的新年计划是很简洁的。

New Year's Day is one of important days for many people in the word during the year.Most people spend the New Year's Day in hotels.January 1st is considered as the New Year's Day.Most companies,shops,school,and government offices are closed during that time.对于很多人来说新年是一年中重要日子之一。大多数人的元旦是在酒店过的。元旦是一月一日。大部分公司,商店,学校,和政府机关在这段时间内都不营业。

People prepare for New Year's Day from late December.First, people spend a few days to clean their houses completely.Some families then put up some new painting from November to January.人们从十二月下旬就开始准备元旦。首先,人们会花几天时间来完全清理他们的房屋。之后有些家庭会把一些新的绘画从十一月一直挂到一月。

The New Year's meal is also prepared from the end of December.During the New Year's Day,people usually do not cook and relax at home.On New Year's Eve,it is common to have a big dinner with family members or friends at home or in hotels and hear bells which informs us of the coming New Year.On New Year's Day,people first greet each other.年夜饭也是从十二月底开始准备的。元旦期间,人们通常都是在家里放松,不会在家里做饭。除夕,和家人,朋友在家或者酒店吃一顿丰盛的晚餐,听新一年到来的钟声是很常见的。在新年的第一天,人们首先会互相问候。

Some people wear new coats and visit temples to pray for happiness and health throughout the New Year.Children are busy with getting the gifts from their parents and relatives.有些人穿上新衣服和去寺庙祈求新一年幸福和健康。孩子们忙于从父母和亲戚中获得礼物。

春节放鞭炮的利与弊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Setting off

Now it is not allowed to set off firecrackers in big cities on festivals.Some people are against it.But I am for the idea.现在大城市在节假日里不允许燃放鞭炮。有些人反对这么做,但是我赞成。

some people think setting off firecrackers is a traditional way to celebrate important festivals, especially the Spring Festival.It can show people's happiness, their feelings and the festive mood.And people can enjoy the beautiful scenery of fireworks.一些人认为燃放鞭炮是庆祝重要节日的传统方式,尤其是春节。它可以展示人们快乐、热情的节日气氛。人们也可以欣赏美丽的烟火。

On the other, hand, as we all know, setting off firecrackers may cause a lot of trouble.It may bring big fires and air pollution.And it will do harm to people's eyes and hearing.If firecrackers are not set off correctly they can injure or disable people or even cause death' This will bring great sorrow to the family.另一方面,众所周知,燃放鞭炮会给人们带来很多麻烦。它会引起大火以及空气污染;它会损坏人们的视力和听觉;如果鞭炮燃放不正确,它全使人们受伤或致残,甚至升起死亡。这会给家庭带来很大的痛苦。

From these we can see there are more disadvantages, So I approve of not setting off firecrackers, and we should seek other ways to show our happiness.从这些我们可以看到燃放鞭炮弊大于利,所以我赞同不放鞭炮。我们应该寻找其他方式来表达我们的喜悦之情。

下载财富与幸福 论文(五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财富与幸福 论文(五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财富与幸福 语段阅读及答案

    财富与幸福[美]泰勒·本·沙哈尔①金钱除了可以提供食物和居所外(不是指鱼翅和城堡),只是一种实现目标的手段。有趣的是,我们经常搞不清楚目标和手段的区别,以牺牲幸福(目标)来......

    论文:浅谈体育运动与幸福体验

    浅谈体育运动与幸福体验 论文:浅谈体育运动与幸福体验 摘 要:体育运动是人的身体需要,它能够满足人们生理及心理上对于自由活动的欲望。体育教学希望能够通过让学生在感受成功......

    幸福是最大的财富

    幸福是最大的财富 在美国的一家小镇里,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在过生日,有很多记者特地去庆祝老人70岁的生日,在采访过程中,老人告诉大家说:“我是这里最富有的人。” 过了不久,这件事......

    幸福是最大的财富

    幸福是最大的财富 ——电视文献片《开学第一课》观后活动总结 在现实的生活里,我们都没注意到幸福在哪里、总感觉我们身边没有幸福,幸福离我很远。其实很简单就是有一个快乐的......

    论文: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什么 ——知足者常乐 幸福是什么?人的一生忙忙碌碌,有人为之奋斗一生;有人为之奔波劳累,到头来自己心力交瘁;也有的人对其有不同的感悟,他们笑看云卷云舒,乐观地看待自己的生......

    思考与财富

    第一:牢记你所渴望金钱的“确切”数目。光是说:“我要很多钱。”这样子是不够 的。对其额度要非常肯定。 第一:决定一下,你要“付出”什么以求报偿。 第三:设定你想“拥有”所渴......

    朋友与财富(范文模版)

    朋友与财富 一个人的财富在很大程度上由与他关系最亲密的朋友决定。 第一次听到这个观点时,我也十分怀疑。但是,后来的一次经历使我体会到了这个论断的真正含义。 几年前,我参......

    幸福心理学论文

    摘要 幸福是什么,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各不相同,就如同每个人的爱也各不相同一样,当幸福敲门的时候你有没有做好准备,当幸福逝去的时候你有没有遗憾曾经没有牢牢抓住幸福的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