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不动的美丽洋房生动的爱国课堂
不动的美丽洋房 生动的爱国课堂
上海世界小学
案例概述:
本案例的实施对象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生,案例主要研究的内容是老洋房里的爱国情感。学校座落的武康路上那幢幢风格各异的老洋房是中国近百年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的再现。近几年来学校努力挖掘这样一个有着人文底蕴的环境,希望用历史的养料滋润学生,让不动的洋房成为学生们生动的课堂,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教育有机的融合,通过对洋房的探踪,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感,并将爱国情感内化为对洋房文化的学习。基于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每个年级确立一栋洋房,一位伟人,一个主题,以“三个一”为主要线索,深入挖掘,旨在通过小学阶段的五年学习让孩子了解更多的洋房,体会更多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树立对历史遗产的保护意识。
目标与思路:
老洋房里的爱国情感这一案例研究主要的目标是使学生通过五年小学生活的学习,了解更多的洋房,体会更多洋房所呈现的人文历史,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感。在这个基础上,深入挖掘洋房里的人文历史,将爱国情感作为一条主线索进行提炼,能够有机的结合老洋房探踪课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
设计老洋房里的爱国情感这一案例,沿循的是一栋洋房,一位伟人,一个主题这样“三个一”的线索,根据每个年级的特点并结合各个年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武康路上的老洋房为各个年级进行遴选,确立了分年级课程体系:一年级,张乐平故居及他笔下的三毛;二年级,聂耳故居及他笔下的爱国歌曲;三年级,宋庆龄故居及她写给少年儿童的一封信;四年级,巴金故居及他的家春秋;五年级,黄兴故居及我们的学校。这样确立的依据分别是张乐平是三毛原型的创作者,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三毛是一个和她们年龄比较接近的人物,三毛的故事也比较能打动低年级的学生,所以将张乐平故居和三毛作为一年级的切入点。二年级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聂耳铜像,所以将聂耳故居和他所创作得国歌作为二年级的切入点。三年级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宋庆龄故居,可亲的宋奶奶曾写给全国少年儿童写过一封信,将她们作为三年级的切入点也较为合适。四年级开始了解巴金和他的作品,那么将巴金故居和他著名的家春秋作为切入点也比较能让四年级的学生接受。五年级将回归学校历史,著名的黄兴故居是我校前身的校舍,黄兴又是辛亥革命主要领导人之一,学生能将学校的历史和爱国主义教育有机的结合,所以确立了五年级的切入点。
过程与方法:
一、实施过程
一幢幢形态各异的洋房,它是一道道优美风景、一幅幅精彩的画卷、一段段鲜活的历史,更是一本本活用的教材,其中蕴含着无数教育的契机和灵感,为达成学校的“知书达礼、开朗合群、情趣高雅、体魄健壮、视野开阔”的培养目标提供了广大的社会舞台和教育素材。
1.主题研讨、确立分年段目标
在学校明确的德育目标下,确立了将老洋房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情感有机结合进行教育这个大方向后,我校立刻动员教师成立了课程组,就这一课题进行研讨。老师们抓住老洋房微课程实施这一契机,挑选能有效体现和挖掘爱国主义情感的洋房进行梳理。最后确立分年级课程体系:一年级,张乐平故居及他笔下的三毛;二年级,聂耳故居及他笔下的爱国歌曲;三年级,宋庆龄故居及她写给少年儿童的一封信;四年级,巴金故居及他的家春秋;五年级,黄兴故居及我们的学校。这样确立的依据分别是张乐平是三毛原型的创作者,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三毛是一个和她们年龄比较接近的人物,三毛的故事也比较能打动低年级的学生,所以将张乐平故居和三毛作为一年级的切入点。二年级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聂耳铜像,所以将聂耳故居和他所创作得国歌作为二年级的切入点。三年级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宋庆龄故居,可亲的宋奶奶曾写给全国少年儿童写过一封信,将她们作为三年级的切入点也较为合适。四年级开始了解巴金和他的作品,那么将巴金故居和他著名的家春秋作为切入点也比较能让四年级的学生接受。五年级将回归学校历史,著名的黄兴故居是我校前身的校舍,黄兴又是辛亥革命主要领导人之一,学生能将学校的历史和爱国主义教育有机的结合,所以确立了五年级的切入点。
2.划分课时、确定课时目标
相关老师确立负责年级和主题之后,进行研讨,就主题划分课时,课时内容必须包含人物介绍、老洋房探踪和爱国情感体现这三部分内容,并将这三部分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确定课时,并确定相关课时目标。最后,各年级确定的课时划分分别为:一年级划分为三毛之父、走进三毛、我饰三毛、印象三毛四个话题五个课时;二年级划分为人民音乐家——聂耳、国歌之魂、不朽的旋律、国之歌者、历史记忆五个话题五个课时;三年级划分为国之瑰宝――宋庆龄、爱满天下——宋奶奶、永恒记忆——参观宋庆龄故居、历史留存——制作宋奶奶的小报四个话题五个课时;四年级划分为文学巨匠――巴金、走进书籍——巴金和《家》、永恒记忆——参观巴金故居、片段感悟——制作《家》书摘小报四个话题五个课时;五年级划分为中华民国的开国元勋——黄兴、黄兴与世界小学、修缮黄兴公馆、心目中的黄兴公馆四个话题五个课时。在这个基础上,老师再次完善了各个课时的课时目标。
3.选择内容、确认具体实施
有了课时主题和课时目标,老师们再群策群力,设计各个课时相关的任务表和小报,方便学生在课程中,有方向,有目标,有内容。由于每个年级将课时统一为五课时,所以最终确定每周开展一课时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篇的微课程,通过五周五课时的微课程学习完成课程任务。附件1、2为任务单和小报
二、特色做法
1.我校的微课程是微“时”与课程的有机结合。我校的老洋房探踪以微课程的形式开展,每一堂课为20分钟,课程形式丰富多样。作为一门课程,特别是微课程,首先是把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洋房和故事落细落小。
2.我校的微课程是各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特定洋房的人物和故事的有机结合。学校座落的武康路上那幢幢风格各异的老洋房是中国近百年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的再现。近几年来学校努力挖掘这样一个有着人文底蕴的环境,希望用历史的养料滋润学生,让不动的洋房成为学生们生动的课堂。
3.我校的微课程是“老洋房”显性与隐性的资源功能,与学校育人目标的有机结合。老洋房建筑的知识是书本上的,老洋房中的人物和故事是历史中的,对于现在的孩子们来说,再怎么讲解还是枯燥的、摸不到的。为了加深学生实际的感受,我们积极拓宽各种渠道,引领学生实地走访考察,开拓他们的眼界。
成效与展望:
通过微课程的开展,学生对老洋房的知晓度逐步提高,学生人文情感态度有了明显的变化。在开展老洋房探踪微课程之前,很多学生就住在武康路上,却不知每天上学放学都与这些著名的老洋房擦肩而过。如今,当学生走在武康路上,他们对身边的老洋房不再陌生,他们能指出哪里是张乐平的故居,哪里是黄兴故居,他们所了解的不仅仅是老洋房的外部特征,更是洋房里的故事。相信遥远的未来,在每个学生的记忆里都会留存了这样一段关于老洋房的记忆,他们将用实际行动体现着对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我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课程仅仅利用了爱国这一切入点,在今后的微课程设计过程中,还有许多内容需要考虑,首先是横向和纵向德育目标需要更好的配合;其次,整个微课程的评价体系还需要完善;第三,课程中具体开展的活动可以设计的更多样化、更丰富多彩;最后,学生学习时间相当有限,所以课程目标和活动还可以和学校的德育目标更有效的统整。我们还在大路上。
第二篇:生动课堂大家谈
生动课堂大家谈
生动课堂是我们现在教学的主要话题,利用双向五环教学模式,给学生一个自主发展的舞台,还他们一个生动、探究的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运用这种模式,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惑,诸如学生不知道怎么展示、点评,小组合作发挥不到应有的作用,学习目标不能很好的完成,为此教师觉得很迷茫,总为学生的学习效果担忧。
通过不断的摸索、改革,我认为,一节生动的课堂必须具备以下几个要素:
一、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是提高学习质量的诸多重要条件之一,是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指标。教师应该在课堂上注重以下几个学习习惯的培养。
1.自学预习的习惯,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2.专心上课的习惯
3.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 4.善于提问的习惯 5.仔细审题的习惯 6..练后反思的习惯
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才能有继续学下去的欲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要做到:引人入胜;精导妙引;结
尾无穷。
1、引人入胜,就是在一节课的起始阶段,教师根据学习目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对某一课题处于最佳学习状态或境界的教学行为。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所以,一节课是否优秀,要看是否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
2、精导妙引。教师要运用各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对学生的阅读、问答、讨论、评价等学习活动,给予精心指导、巧妙引领的教学行为。其目的是掀起学习高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课堂学习目标的实现。所以,一节课是否优秀,要看是否有一个教学高潮,要看学生是否从头到尾都积极参与在学习活动中。
3、结尾无穷。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升华的同时,激发学生对相关内容或问题产生继续学习的欲望,并使学生在课后主动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行为。如果开头的艺术是为将学生更好地引到教学胜境之中,以求收到最佳效果的话,那么结尾艺术,就是要将教学小课堂带入人生大课堂,将最佳效果从课堂之点辐射到课后之面,从而使学生步入人文精神之胜境。
三、尊重学生,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探究的时间
新课改要求我们要改变观念,即要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就是说,教师应该注重让学生自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留给学生充分思考、探索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真正经历知识的“再创造”过程。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学习中探究,让学生摸着石头过河,只有这样才能加深学生记忆,激发
学生兴趣和求知欲,让他们觉得这些知识不是你教他的,而是自己探索发现的,有一种科学家创造发明解决新问题,发现新知识的成功感,故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积极思考,主动探究,使学生由原来被动者变成现在的主动参与者。
课堂不是一个简单进行知识传授的场所,而是学生生命成长最重要的阵地,我们应该关注活生生的、有思想、有感情的人的真实生活与真切的成长,尊重他们的想法、看法。我们的学生真的不是无知无能的被动体,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他们是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与兴致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的,学生在提出自己的观点或倾听不同的意见时,他们的智力在接受挑战,他们的思维在接受挑战。当这种挑战来自同学或老师的时候,碰撞会更加激烈和深入,只要老师懂得以爱心与智慧去引领生命,在预设目标的实施中宽容地、开放地纳入始料未及的体验和弹性灵活的成分,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那么他们奉献给你的将是无尽的潜力和生命的亮丽,我们的教学才会成为一种艺术,才会充满生命的气息,才会有令人叫绝的“柳暗花明”,才会呈现出不曾预期的精彩。
四、充分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有效而又十分可行的新的学习方式,在培养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相带动、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增加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机会,学生获得的表现机会要比传统的教学方法
更多得多。并注重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使他们动口、动手、动脑、团结协作,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使不愿意动脑思考的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不得不去思考,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又可使思考结果不正确的学生及时得以纠正,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正确率。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找出了问题的答案,从而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教学质量也会随之而提高。
课堂是个富于变化的时空,教师要成为课堂智慧的引领者,帮助学生进行课堂智慧的抉择,架设起师生、生生、生本互动的平台。形成人人参与、自由对话、真诚沟通的学习氛围,开创学生思维任意驰骋、不断创新的境界。学生通过讨论、争辩,互相促进,共享彼此的思考、交流彼此的见解、感受彼此的情感,达到心灵的感应、思维的共振、理解的共鸣,对文本产生深刻的不同的感悟,实现个体的超越、文本的超越。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教育教学中,只有不断探索,不懈追求,才能不断提高教学的效果,走向主体、多元、和谐、生动的课堂教学的新境界!
第三篇:生动课堂大家谈
生动课堂大家谈
对四环节教学的反思与改进
董封中学 王锁龙
自去年以来,我校进行了轰轰烈烈的课堂教学改革活动。时至今日,“四环节”的教学模式已深入到每个班级、每位教师的课堂。在这样的高效课堂小组活动中,对子的使用几乎占据了合作学习的70%,可以这样说,对子合作的效果如何,将直接决定着高效课堂学生学习的成败。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对学,使对子的学习更富有真情呢?下面就浅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一、对子组的有效构建。
对子组建立的基本原则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民主组合。即大组内各个对子组内都同时拥有ABC三个层次的学生,各个对子组的综合学习能力是基本一致的;自由组合是指在小组内部通过民主讨论、双方自愿的方式自由组合对子组。这种组合方式要求老师对学生要有深入的了解,尤其是一对一的同学,老师要考虑他们的性格是否相投,因为,只有性格相投的人之间,才能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帮助和合作,同时,老师也要让学生明白小组编排的意图,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让学生从心理上真正接受,否则,小组的建设将失去意义。
二、要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
自学是解决学生学习问题的关键,很多时候甚至可以放弃交流和展示,充分放大学生的自学。自学不充分,交流或展示就没有意义。留出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比小组内的讨论更重要,可由于小组内几个学生的理解水平、反应速度等学习能力各不相同,以至于提出中心问题后各个学生的学习进度也不一样。这时候该怎么办呢?自己的方法:提出中心问题后开始在座位上独立完成任务,首先完成任务的两个同学到黑板上相应的区域讨论相关问题,而未完成的同学继续独立完成相关任务,直至完成后再参与讨论。这样,小组内的所有同学都有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又能充分利用合作这一有效方法。
三、学习方式因人而异,不搞一刀切。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表达方式,当然也有不同的学习方式。以往,我们一味强调参与率,希望所有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讨论中,甚至所有人都能上台展示,殊不知,有些学生性格使然从心里就不喜欢这样的方式。对于这些学生,倒不如随之,只要他在用心学习,不参与讨论又如何?倾听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
即便如此,在我们的课堂中,仍不可避免地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以后的课堂中继续努力、不断学习,争取使我们的课堂实现真正的“高效”。生动课堂大家谈
第四篇:生动课堂大家谈材料
生动课堂大家谈材料
《识字四》评课稿
岳庄学校
李丽芳
张老师上的是一年级(上)识字课的《一去二三里》,那我们都知道,《一去二三里》是在刚上完拼音的基础上开始的,相对来说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很弱,他还没有真正进入识字这个大家庭中,有些学生拼音都还没有真正过关,一下子又要接受那么多汉字的学习,难度相对来说非常大,不仅是对学生,对老师来讲也是如此,如何有效发挥教师在短短40分钟内的作用,如何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达成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对教师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张老师以一首数字歌导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儿歌,“听听儿歌里出现哪些生字宝宝?”,既明确了目标,又培养了学生一个倾听的习惯,从儿歌入手,学生既感到兴奋(一年级的孩子对儿歌特别有感觉!)同时又带着任务去听,他会觉得非常的有意思,每个学生都听得非常认真,而且基本上都能说出所听到的生字,而且教师在学生回答的时候也很注意学生回答的方式,句子要讲完整,都是从小细节入手,慢慢引导孩子,这点我觉得非常的好,可以看出杨老师在教学中非常的细心,从细节入手,慢慢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其次张老师非常注重课堂上的过渡语和激励语,比方说从题目到童谣时,她就说了这么一句话,“诗人走着走着走到了二三里以外,看到了„„”,然后是出现主题图,以及在每句句子的学习上都是一环扣一环,整体把握地非常好,逻辑性很强,学生学的很扎实,把这节课应该认识的字都融入了进去,学生学的很轻松,再加上后面又有游戏来巩固所学的生字,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了,不过在游戏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做游戏的同学很积极,参与度很高,但是不做游戏的同学他们的注意力就不是很集中,而且一年级的孩子自控力薄弱,一旦在课堂上松懈下来了,纪律一下子就乱了,所以我学得如何使每一位孩子都能跟着你的思路走,特别是低段的孩子,你老师一定要够有吸引力,我觉得这点张老师就做的非常好,听她的课能感受到她的激情,一节课下来可谓是大汗淋漓啊!
此外,多种朗读形式也是本堂课的一个精彩点,开小火车读、男女比赛读、当小老师读„„,各种朗读形式的完美组合,也焕发了本堂课不一样的活力,每只小手都举得老高,可以感受到学生真正是跟着你老师在走,他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久而久之,他就会慢慢地有那种语感,我们说语感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长期积累下来的,一年级更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语感的培养!
从一个新教师的角度,我从张老师那学到了很多,从她的课上我意识到了自己的弱点,相信以后还能从她身上学到很多,从更多老师身上学到更多!
第五篇:生动课堂大家谈
“生动课堂大家谈”研讨材料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现阶段在我们阳城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广泛地进行着“双向五环”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我校“学-展-练-清”四步教学模式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着。而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是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最为核心、最为关键的环节。
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合作、竞争和创新的能力,作为教育教学第一线的老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经过不断的摸索和总结,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性格差别等因素,我把全班同学分为多个学习小组,每组4-6人。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程实际,有计划地向小组提出一定的学习任务,指导各个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小组同学之间互相启发,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可以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自由积极的心态,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小学生的自我控制、组织及独立学习的能力相对较差,如果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小组合作学习往往会流于形式,出现高耗低效现象。那么,怎么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
一、选择合适的内容。
仔细分析小学数学学习内容,我们不难发现,并不是所
有的内容都适合小组学习,因此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是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前提。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以下几方面的内容较适合小组合作学习。
1、有明显规律性的内容。
2、强调动手操作的内容。
3、有多种解题方法的内容。如在教学“用简便方法计算298+99”的时候,让学生来讨论一下简便方法,有的用300+99-2;有的用298+100-1;也有的用300+100-3。计算方法多种多样,人人参与了学习过程的讨论。这样的合作学习,思维得到了发散,易于触类旁通。
4、适合学生间互考互评的内容。
二、重视小组学习过程的组织。
学习小组组织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学习过程的成功与否,因此,在选定学习内容之后,需要根据学习内容进行恰当的分组以及组内的分工,并且需要预计到小组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及时调整课堂气氛,要做到分而不散,才能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
1、分组方式要恰当。组建学习小组时,教师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学习的需要分组。可以按学习水平、能力差异分,也可以按性格、个性差异分。有时可以将相同类型的同学分在一组,谓之同质分组;有时可以将不同类型的同学分在一组,谓之异质分组。同质分组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促进各层次学生的发展。异质分组可以使每位
同学能与不同学习层次、不同性格的同学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均衡发展。
2、组织管理要合理。组内讨论时,要分工明确,一开始可以由老师给小组分工,如每组设立讨论小组长、操作员、记录员等。在以后的小组合作学习中,逐渐使学生养成自己推荐组长、分工合作,实施任务的好习惯。
3、强调全员参与。小组成员应轮流代表小组意见发言,当许多同学跃跃欲试想表达时,我会请所有想好的同学都站起来小声说一说。同学们自己编的题还可以请其他同学解答,小组与小组可以随机交流、帮助,使每位同学都有锻炼的机会,然后请平常不易轮到发言的同学来向全班汇报结论。之后,再与其他组交流,最后班级交流,老师再概括。
三、进行科学的评价。
学习过程结束之后,根据学习过程中各个小组的表现,要及时进行相应的总结和评价。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大脑活跃程度高,及时的总结和评价,给他们留下的印象比较深刻,有利于知识的巩固。
1、评价要面向小组。学生小组讨论后,老师根据巡视和组际交流的情况,对认真讨论、发言完整正确的小组进行表扬;对不够认真、意见零散的小组提出希望,增强了小组的集体凝聚力,培养了学生参与、合作的意识。
2、评价形式要多样。针对中高年级段学生的年龄特点,我运用各种表扬机制使他们体验成功。除了平常奖励的五角
星、小红旗等,我还设立了一、二、三奖,由老师和学生一起评出。获一等奖的小组在全班交流经验,让小组成员谈谈体会。这样,引发了小组展开竞争,这种竞争调动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促进了小组成员间的团结协作。
3、评价要全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对于一些有独特见解的学生,要给予积极鼓励和赞赏。另外,在学习中出现的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团结协作、相互谦让的精神、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好习惯,也要及时的进行表扬。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面对全体学生,积极创造一种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相互协作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更好地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
“生动课堂大家谈”研讨材料
及时有效的课堂评价
寺头中心学校 董宇霞
课堂评价要及时有效。教师的评价既不能超前,又不能拖后。超前的评价,会让学生觉得教师的评价没有太大的价值和意义,而滞后的评价则会让学生觉得自己的回应没有被重视和尊重。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应注意抓住评价的时机,该及时鼓励的就毫不迟疑,不宜立即评
判的就不能过早定论。教师的评价,应以激发学生的情趣和热情为终极目的。一位教师在执教某一公开课时,因自己紧张而未及时给予一位回答问题的学生应有的评价,而在老师想起并再次给予补偿式的评价时,全班的学生竟都“哄”的笑起来了。因为在学生看来这位回答问题的学生完 全被老师给“忽视”掉了。只有及时、有效、确切的评价,才能让学生觉得老师是我的老师,老师是熟悉我并时刻关注我的老师。评价要真挚而诚恳。真诚的情感是打动一切的泉源。教师的评价,无论是高明抑或很纯朴,只要真挚诚恳,都能让学生获得一种幸福感和成就感。虽然学生年龄小,但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却总是和大人一样,也期盼一种真挚诚恳的交流和表达,希望自己被对方认可。教师尤其要忌讳的是不能挖苦讽刺学生。讽刺挖苦没有任何真挚诚恳,它带给学生的往往是一种长期并沉重的心理伤害。赞可夫认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就会变得高度有效。”巴特尔说:“爱和信任是一种伟大而神神奇的力量。”真挚诚恳的交流,热情亲和的信任,会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一旦有了浓厚的兴趣,教师就无须担心什么了,因为他们自己知道如何去学。评价要富有辨证性。这是说教师评价中既要有表扬,也要有批评。我们说真挚诚恳对待学生,但并没有放弃批评。因为挫折教育甚至失败教育是
培养孩子完整的个性心理品质不可或缺的手段。表扬和批评是教师有效评价的两种必需的方式。教育家班杜拉认为:“看到榜样的言行受到奖励,要比只看到榜样的言行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同样,他也认为:“看到错误的行为受到批评,也能有效的遏止学生进行错误的尝试,并起到有效的引导作用。”这说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但表扬为主并非排斥批评的评价。新课标要求教师评价要多元,以积极引导为主,但绝没有说完全放弃批评。适当的批评,不仅不打消学生的积极性,反而更有利于促进他们的发展,健全他们的心理品格。表扬为主并非不要批评,关键要看这种批评引起的反应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评价要尊重学生,对学生的批评绝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要以正面效应为指导原则。我们可将批评有效融入表扬中,在表扬中警示学生,让学生提高认识,强化自律行为。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从一个侧面充分说明教师的课堂评价的重要性。课堂评价不应只是简单的判断学生的是与否,而应适时、适当、适量的为学生评价,在评价中为学生把关定向、释疑解难,引领学生走出迷茫,促进学生更深入地学习好各门功课。
“生动课堂大家谈”研讨材料
《巧数线段》课堂案例
寺头中心学校 董宇霞
如何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才至关重要。在教学“巧数线段”时,我决定不直接讲解,而是尝试让学生用合作探讨的方法数一数线段AC-D 中有几条线段,同学们马上积极思考、研究起来。
几分钟后,我请两个小组的代表起来说一说:
学生A说:“因为AB、BC、CD都是只含有一段的线段,有3条,AC和BD是含有两段的线段,有2条,AD则是含有三段的线段,只有1条。所以共有3+2+1=6(条)线段。”
学生B说:“我们的方法是以A为左端点有AB、AC、AD三条,又以B为左端点有BC、BD两条,再以C为左端点有CD一条线段,所以共有3+2+1=6(条)。”
我大大表扬了这两名同学的勇敢和自信,并肯定了他们都是正确的。这时,其他同学也开始议论纷纷:我和A的方法一样,我和B的想法一样„„。看到孩子们一个个露出了神气的表情,我才放心了。
看来,我们真的要适应新课程,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探索、去发展。千万不能再扼杀孩子们的创造力了!实现新旧教材过渡的前提在于教师从“教教材”到会“用教材”,创新性的“整合教材”,把课堂教学设计的中心转到关注学生的“学”上,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对数学知识解释、应用的过程。教会学生把握自己,积极探索,主动发展。教师的观念更新了,学生认同了,我们才能圆满完成从“教材”到“学材”的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