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研究生必读
一、研究生与大学生的区别
(一)选择自己的问题取向,学会创新
你一旦是研究生,你就已经进入另一个阶段,不只是要完全乐在其中,更要从而接受各种有趣的知识,进入制造知识的阶段,也就是说你的论文应该有所创新。由接受知识到创造知识,是身为一个研究生最大的特色,不仅如此,还要体认自己不再是个容器,等着老师把某些东西倒在茶杯里,而是要开始逐步发展和开发自己。做为研究生不再是对于各种新奇的课照单全收,而是要重视问题取向的安排,就是在硕士或博士的阶段里面,所有的精力、所有修课以及读的书里面都应该要有一个关注的焦点,而不能像大学那般漫无目标。大学生时代是因为你要尽量开创自己接受任何东西,但是到了硕士生和博士生,有一个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完成论文,那篇论文是你个人所有武功的总集合,所以这时候必须要有个问题取向的学习。
(二)尝试跨领域研究,主动学习
提出一个重要的问题,跨越一个重要的领域,将决定你未来的成败。我也在台大和清华教了十几年的课,我常常跟学生讲,选对一个领域和选对一个问题是成败的关键,而你自己本身必须是带着问题来探究无限的学问世界,因为你不再像大学时代一样泛滥无所归。所以这段时间内,必须选定一个有兴趣与关注的主题为出发点,来探究这些知识,产生有机的循环。由于你是自发性的对这个问题产生好奇和兴趣,所以你的态度和大学部的学生是截然不同的,你慢慢从被动的接受者变成是一个主动的探索者,并学会悠游在这学术的领域。
我举一个例子,我们的中央研究院院长李远哲先生,得了诺贝尔奖。他曾经在中研院的周报写过几篇文章,在他的言论集里面,或许各位也可以看到,他反复提到他的故事。他是因为读了一个叫做马亨教授的教科书而去美国柏克莱大学念书,去了以后才发现,这个老师只给他一张支票,跟他说你要花钱你尽量用,但是从来不教他任何东西。可是隔壁那个教授,老师教很多,而且每天学生都是跟着老师学习。他有一次就跟那个老师抱怨:「那你为什么不教我点东西呢?」那个老师就说:「如果我知道结果,那我要你来这边念书做什么?我就是因为不知道,所以要我们共同探索一个问题、一个未知的领域。」他说其实这两种教法都有用处,但是他自己从这个什么都不教他,永远碰到他只问他「有没有什么新发现」的老师身上,得到很大的成长。所以这两方面都各自蕴含深层的道理,没有所谓的好坏,但是最好的方式就是将这两个方式结合起来。我为什么讲这个故事呢?就是强调在这个阶段,学习是一种「 self-help 」,并且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 self-help 」,而不能再像大学时代般,都是纯粹用听的,这个阶段的学习要基于对研究问题的好奇和兴趣,要带着一颗热忱的心来探索这个领域。
然而研究生另外一个重要的阶段就是 Learn how to learn,不只是学习而已,而是学习如何学习,不再是要去买一件很漂亮的衣服,而是要学习拿起那一根针,学会绣出一件漂亮的衣服,慢慢学习把目标放在一个标准上,而这一个标准就是你将来要完成硕士或博士论文。如果你到西方一流的大学去读书,你会觉得我这一篇论文可能要和全世界做同一件问题的人相比较。我想即使在***也应该要有这样的心情,你的标准不能单单只是放在旁边几个人而已,而应该是要放在领域的普遍人里面。你这篇文章要有新的东西,才算达到的标准,也才符合到我们刚刚讲到那张拉丁文的博士证书上面所讲的,有所贡献与创新。
第二个,身为老师你要怎么训练研究生。我认为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训练,哪怕是自然科学的训练,到研究生阶段应该更像师徒制,所以来自个人和老师、个人和同侪间密切的互动和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跟大学部坐在那边单纯听课,听完就走人是不一样的,相较之下你的生活应该要和你所追求的知识与解答相结合,并且你往后的生活应该或多或少都和这个探索有相关。
(一)善用与老师的伙伴关系,不断 Research 我常说英文 research 这个字非常有意义,search 是寻找,而 research 是再寻找,所以每个人都要 research,不断的一遍一遍再寻找,并进而使你的生活和学习成为一体。中国近代兵学大师蒋百里在他的兵学书中曾说:「生活条件要跟战斗条件一致,近代欧洲凡生活与战斗条件一致者强,凡生活与战斗条件不一致者弱。」我就是藉由这个来说明研究生的生活,你的生活条件与你的战斗条件要一致,你的生活是跟着老师与同学共同成长的,当中你所听到的每一句话,都可能带给你无限的启发。
回想当时我在美国念书的研究生生活,只要随便在楼梯口碰到任何一个人,他都有办法帮忙解答你语言上的困难,不管是英文、拉丁文、德文、希腊文 …… 等。所以能帮助解决问题的不单只是你的老师,还包括所有同学以及学习团体。你的学习是跟生活合在一起的。当我看到有学生呈现被动或是懈怠的时候,我就会用毛泽东的「革命不是请客吃饭!」来跟他讲:「作研究生不是请客吃饭。」
(二)藉由大量阅读和老师提点,进入研究领域
怎样进入一个领域最好,我个人觉得只有两条路,其中一条就是让他不停的念书、不停的报告,这是进入一个陌生的领域最快,又最方便的方法,到最后不知不觉学生就会知道这个领域有些什么,我们在不停念书的时候常常可能会沉溺在细节里不能自拔,进而失去全景,导致见树不见林,或是被那几句英文困住,而忘记全局在讲什么。藉由学生的报告,老师可以讲述或是厘清其中的精华内容,经由老师几句提点,就会慢慢打通任督二脉,逐渐发展一种自发学习的能力,同时也知道碰到问题可以看哪些东西。就像是我在美国念书的时候,我修过一些我完全没有背景知识的国家的历史,所以我就不停的念书、不停***着自己吸收,而老师也只是不停的开书目,运用这样的方式慢慢训练,有一天我不再研究它时,我发现自己仍然有自我生产及蓄发的能力,因为我知道这个学问大概是什么样的轮廓,碰到问题也有能力可以去查询相关的资料。所以努力让自己的学习产生自发的延展性是很重要的。
(三)循序渐进地练习论文写作
到了硕士或博士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完成一篇学位论文,而不管是硕士或博士论文,其规模都远比你从小学以来所受的教育、所要写的东西都还要长得多,虽然我不知道教育方面的论文情况是如何,但是史学的论文都要写二、三十万字,不然就是十几二十万字。写这么大的一个篇幅,如何才能有条不紊、条理清楚,并把整体架构组织得通畅可读?首先,必须要从一千字、五千字、一万字循序渐进的训练,先从少的慢慢写成多的,而且要在很短的时间内训练到可以从一万字写到十万字。这么大规模的论文谁都写得出来,问题是写得好不好,因为这么大规模的写作,有这么许多的脚注,还要注意首尾相映,使论述一体成型,而不是散落一地的铜钱;是一间大礼堂,而不是一间小小分割的阁楼。为了完成一个大的、完整的、有机的架构模型,必须要从小规模的篇幅慢慢练习,这是一个最有效的办法。
因为受计算机的影响,我发现很多学生写文章能力都大幅下降。写论文时很重要的一点是,文笔一定要清楚,不要花俏、不必漂亮,「清楚」是最高指导原则,经过慢慢练习会使你的文笔跟思考产生一致的连贯性。我常跟学生讲不必写的花俏,不必展现你散文的才能,因为这是学术论文,所以关键在于要写得非常清楚,如果有好的文笔当然更棒,但那是可遇不可求的,文彩像个人的生命一样,英文叫 style,style 本身就像个人一样带有一点点天生。因此最重要的还是把内容陈述清楚,从一万字到最后十万字的东西,都要架构井然、论述清楚、文笔清晰。
我在念书的时候,有一位欧洲史、英国史的大师 Lawrence Stone,他目前已经过世了,曾经有一本书访问十位最了不起的史学家,我记得他在访问中说了一句非常吸引人注意的话,他说他英文文笔相当好,所以他一辈子没有被退过稿。因此文笔清楚或是文笔好,对于将来文章可被接受的程度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内容非常重要,有好的表达工具更是具有加分的作用,但是这里不是讲究漂亮的 style,而是论述清楚。
三、研究生如何训练自己
(一)尝试接受挑战,勇于克服
研究生如何训练自己?就是每天、每周或每个月给自己一个挑战,要每隔一段时间就给自己一个挑战,挑战一个你做不到的东西,你不一定要求自己每次都能顺利克服那个挑战,但是要努力去尝试。我在我求学的生涯中,碰到太多聪明但却一无所成的人,因为他们很容易困在自己的障碍里面,举例来说,我在普林斯顿大学碰到一个很聪明的人,他就是没办法克服他给自己的挑战,他就总是东看西看,虽然我也有这个毛病,可是我会定期给我自己一个挑战,例如:我会告诉自己,在某一个期限内,无论如何一定要把这三行字改掉,或是这个礼拜一定要把这篇草稿写完,虽然我仍然常常写不完,但是有这个挑战跟没这个挑战是不一样的,因为我挑战三次总会完成一次,完成一次就够了,就足以表示克服了自己,如果觉得每一个礼拜的挑战,可行性太低,可以把时间延长为一个月的挑战,去挑战原来的你,不一定能做到的事情。不过也要切记,硕士生是刚开始进入这一个领域的新手,如果一开始问题太小,或是问题大到不能控制,都会造成以后研究的困难。
(二)论文的写作是个训练过程,不能苛求完成精典之作
各位要记得我以前的老师所说的一句话:「硕士跟博士是一个训练的过程,硕士跟博士不是写经典之作的过程。」我看过很多人,包括我的亲戚朋友们,他之所以没有办法好好的完成硕士论文,或是博士论文,就是因为他把它当成在写经典之作的过程,虽然事实上,很多人一生最好的作品就是硕士论文或博士论文,因为之后的时间很难再有三年或六年的时间,沉浸在一个主题里反复的耕耘,当你做教授的时候,像我今天被行政缠身,你不再有充裕的时间好好探究一个问题,尤其做教授还要指导学生、上课,因此非常的忙碌,所以他一生最集中又精华的时间,当然就是他写博士、或是硕士论文的时候,而那一本成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著作也就一点都不奇怪了。
不一定要刻意强求,要有这是一个训练过程的信念,应该清楚知道从哪里开始,也要知道从哪里放手,不要无限的追下去。当然我不是否认这个过程的重要性,只是要调整自己的心态,把论文的完成当成一个目标,不要成为是一种的心理障碍或是心理负担。这方面有太多的例子了,我在普林斯顿大学念书的时候,那边旧书摊有一位非常博学多文的旧书店老板,我常常赞叹的对他说:「你为什么不要在大学做教授。」他说:「因为那篇博士论文没有写完。」原因在于他把那个博士论文当成要写一本经典,那当然永远写不完。如果真能写成经典那是最好,就像美丽新境界那部电影的男主角 John Nash 一样,一生最大的贡献就是博士那二十几页的论文,不过切记不要把那个当作是目标,因为那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应该要坚定的告诉自己,所要完成的是一份结构严谨、论述清楚与言之有物的论文,不要一开始就期待它是经典之作。如果你期待它是经典之作,你可能会变成我所看到的那位旧书摊的老板,至于我为什么知道他有那么多学问,是因为那时候我在找一本书,但它并没有在旧书店里面,不过他告诉我:「还有很多本都跟他不相上下。」后来我对那个领域稍稍懂了之后,证明确实如他所建议的那般。一个旧书店的老板精熟每一本书,可是他就是永远无法完成,他梦幻般的学位论文,因为他不知道要在哪里放手,这一切都只成为空谈。
(三)论文的正式写作
1.学习有所取舍
到了写论文的时候,要能取也要能舍,因为现在信息爆炸,可以看的书太多,所以一定要建构一个属于自己的知识树,首先,要有一棵自己的知识树,才能在那棵树挂相关的东西,但千万不要不断的挂不相关的东西,而且要慢慢的舍掉一些挂不上去的东西,再随着你的问题跟关心的领域,让这棵知识树有主干和枝叶。然而这棵知识树要如何形成?第一步你必须对所关心的领域中,有用的书籍或是数据非常熟悉。2.形成你的知识树
我昨天还请教林毓生院士,他今年已经七十几岁了,我告诉他我今天要来作演讲,就问他:「你如果讲这个题目你要怎么讲?」他说:「只有一点,就是那重要的五、六本书要读好几遍。」因为林毓生先生是海耶克,还有几位近代思想大师在芝加哥大学的学生,他们受的训练中很重要的一部份是精读原典。这句话很有道理,虽然你不可能只读那几本重要的书,但是那五、六本书将逐渐形成你知识树的主干,此后的东西要挂在上面,都可以参照这一个架构,然后把不相干的东西暂放一边。生也有涯,知也无涯,你不可能读遍天下所有的好书,所以要学习取舍,了解自己无法看遍所有有兴趣的书,而且一但看遍所有有兴趣的书,很可能就会落得普林斯顿街上的那位旧书店的老板一般,因为阅读太多不是自己所关心的领域的知识,它对于你来说只是一地的散钱。
3.掌握工具
在这个阶段一定要掌握语文与合适的工具。要有一个外语可以非常流畅的阅读,要有另外一个语文至少可以看得懂文章的标题,能学更多当然更好,但是至少要有一个语文,不管是英文、日文、法文 …… 等,一定要有一个语文能够非常流畅的阅读相关书籍,这是起码的前提。一旦这个工具没有了,你的视野就会因此大受限制,因为语文就如同是一扇天窗,没有这个天窗你这房间就封闭住了。为什么你要看得懂标题?因为这样才不会有重要的文章而你不知道,如果你连标题都看不懂,你就不知道如何找人来帮你或是自己查相关的数据。其它的工具,不管是统计或是其它的任何工具,你也一定要多掌握,因为你将来没有时间再把这样的工具学会。
4.突破学科间的界线
应该要把跨学科的学习当作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但是跨学科涉及到的东西必须要对你这棵知识树有帮助,要学会到别的领域稍微偷打几枪,到别的领域去摄取一些概念,对于本身关心的问题产生另一种不同的启发,可是不要泛滥无所归。为什么要去偷打那几枪?近几十年来,人们发现不管是科学或人文,最有创新的部份是发生在学科交会的地方。为什么会如此?因为我们现在的所有学科大部分都在西方十九世纪形成的,而中国再把它转借过来。十九世纪形成这些知识学科的划分的时候,很多都带有那个时代的思想跟学术背景,比如说,中研院的李院长的专长就是物理化学,他之所以得诺贝尔奖就是他在物理和化学的交界处做工作。像诺贝尔经济奖,这二十年来所颁的奖,如果在传统的经济学奖来看就是旁门走道,古典经济学岂会有这些东西,甚至心理学家也得诺贝尔经济奖,连 John Nash 这位数学家也得诺贝尔经济奖,为什么?因为他们都在学科的交界上,学科跟学科、平台跟平台的交界之处有所突破。在平台本身、在学科原本最核心的地方已经 search 太多次了,因此不一定能有很大的创新,所以为什么跨领域学习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常常一篇硕士论文或博士论文最重要、最关键的,是那一个统摄性的重要概念,而通常你在本学科里面抓不到,是因为你已经泡在这个学科里面太久了,你已经拿着手电筒在这个小仓库里面照来照去照太久了,而忘了还有别的东西可以更好解释你这些材料的现象,不过这些东西可遇而不可求。John Nash 这一位数学家为什么会得诺贝尔数学奖?为什么他在赛局理论的博士论文,会在数十年之后得诺贝尔经济奖?因为他在大学时代上经济学导论的课,所以他认为数学可以用在经济方面来思考,而这个东西在一开始,他也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大的用处。他是在数学和经济学的知识交界之处做突破。有时候在经济学这一个部分没有大关系,在数学的这一个部分也没有大关系,不过两个加在一起,火花就会蹦出来。
5.论文题目要有延展性
对一个硕士生或博士生来说,如果选错了题目,就是失败,题目选对了,还有百分之七十胜利的机会。这个问题值得研
一、博一的学生好好思考。你的第一年其实就是要花在这上面,你要不断的跟老师商量寻找一个有意义、有延展性的问题,而且不要太难。我在国科会当过人文处长,当我离开的时候,每次就有七千件申请案,就有一万四千个袋子,就要送给一万四千个教授审查。我当然不可能看那么多,可是我有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看申诉。有些申诉者认为:「我的研究计划很好,我的著作很好,所以我来申诉。」申诉通过的大概只有百分之十,那么我的责任就是在百分之九十未通过的案子正式判决前,再拿来看一看。有几个印象最深常常被拿出来讨论的,就是这个题目不必再做了、这个题目本身没有发展性,所以使我更加确认选对一个有意义、有延展性、可控制、可以经营的题目是非常重要的。
我的学生常常选非常难的题目,我说你千万不要这样,因为没有人会仔细去看你研究的困难度,对于难的题目你要花更多的时间阅读史料,才能得到一点点东西;要挤很多东西,才能筛选出一点点内容,所以你最好选择一个难易适中的题目。
我写过好几本书,我认为我对每一本书的花的心力都是一样,虽然我写任何东西我都不满意,但是在过程中我都绞尽脑汁希望把他写好。目前为止很多人认为我最好的书,是我二十几岁刚到史语所那一年所写的那本书。我在那本书花的时间并不长,那本书的大部分的稿子,是我和许添明老师同时在当兵的军营里面写的,而且还是用我以前旧的笔记写的。大陆这些年有许多出版社,反复要求出版我以前的书,尤其是这一本,我说:「不行。」因为我用的是我以前的读书笔记,我怕引文有错字,因为在军队营区里面随时都要出操、随时就要集合,手边又没有书,怎么可能好好的去核对呢?而如果要我重新校正一遍,又因为引用太多书,实在没有力气校正。
为什么举这个例子呢?我后来想一想,那本书之所以比较好,可能是因为那个题目可延展性大,那个题目波澜起伏的可能性大。很多人都认为,我最好的书应该是剑桥大学出的那一本,不过我认为我最好的书一定是用中文写的,因为这个语文我能掌握,英文我没办法掌握得出神入化。读、写任何语文一定要练习到你能带着三分随意,那时候你才可以说对于这一个语文完全理解与精熟,如果你还无法达到三分的随意,就表示你还在摸索。
回到我刚刚讲的,其实每一本书、每一篇论文我都很想把它写好。但是有些东西没办法写好,为什么?因为一开始选择的题目不够好。因此唯有选定题目以后,你的所有训练跟努力才有价值。我在这里建议大家,选题的工作要尽早做,所选的题目所要处理的材料最好要集中,不要太分散,因为硕士生可能只有三年、博士生可能只有五年,如果你的材料太不集中,读书或看数据可能就要花掉你大部分的时间,让你没有余力思考。而且这个题目要适合你的性向,如果你不会统计学或讨厌数字,但却选了一个全都要靠统计的论文,那是不可能做得好。
6.养成遵照学术格式的写作习惯
另一个最基本的训练,就是平时不管你写一万字、三万字、五万字都要养成遵照学术规范的习惯,要让他自然天成,就是说你论文的脚注、格式,在一开始进入研究生的阶段就要培养成为你生命中的一个部份,如果这个习惯没有养成,人家就会觉得这个论文不严谨,之后修改也要花很多时间,因为你的论文规模很大,可能几百页,如果一开始弄错了,后来再重头改到尾,一定很耗时费力,因此要在一开始就养成习惯,因为我们是在写论文而不是在写散文,哪一个逗点应该在哪里、哪一个书名号该在哪里、哪一个地方要用引号、哪一个要什么标点符号,都有一定的规定,用中文写还好,用英文有一大堆简称。在 1960 年代***知识还很封闭的时候,有一个人从美国回来就说:「美国有个不得了的情形,因为有一个人非常不得了。」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得了,他说:「因为这个人的作品到处被引用。」他的名字就叫 ibid。所谓 ibid 就是同前作者,这个字是从拉丁文发展出来的,拉丁文有一大堆简称,像 et.al.就是两人共同编的。英文有一本 The Chicago Manual of Style 就是专门说明这一些写作规范。各位要尽早学会中英文的写作规范,慢慢练习,最后随性下笔,就能写出符合规范的文章。
7.善用图书馆
图书馆应该是研究生阶段最重要的地方,不必读每一本书,可是要知道有哪些书。我记得我做学生时,新进的书都会放在图书馆的墙上,而身为学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把书名看一看。在某些程度上知道书皮就够了,但是这仍和打计算机是不一样的,你要实际上熟悉一下那本书,摸一下,看一眼目录。我知道现在从计算机就可以查到书名,可是我还是非常珍惜这种定期去 browse 新到的书的感觉,或去看看相关领域的书长成什么样子。中研院有一位院士是哈佛大学信息教授,他告诉我他在创造力最高峰的时候,每个礼拜都到他们信息系图书室里,翻阅重要的信息期刊。所以图书馆应该是身为研究生的人们,最熟悉的地方。不过切记不重要的不要花时间去看,你们生活在信息泛滥的时代,跟我生长在信息贫乏的时代是不同的,所以生长在这一个时代的你,要能有所取舍。我常常看我的学生引用一些三流的论文,却引得津津有味,我都替他感到难过,因为我强调要读有用、有价值的东西。8.留下时间,精致思考
还要记得给自己保留一些思考的时间。一篇论文能不能出神入化、能不能引人入胜,很重要的是在现象之上作概念性的思考,但我不是说一定要走理论的路线,而是提醒大家要在一般的层次再提升两三步,conceptualize 你所看到的东西。真切去了解,你所看到的东西是什么?整体意义是什么?整体的轮廓是什么?千万不要被枝节淹没,虽然枝节是你最重要的开始,但是你一天总也要留一些时间好好思考、慢慢沉淀。conceptualize 是一种非常难教的东西,我记得我念书时,有位老师信誓旦旦说要开一门课,教学生如何 conceptualize,可是从来都没开成,因为这非常难教。我要提醒的是,在被很多材料和枝节淹没的时候,要适时跳出来想一想,所看到的东西有哪些意义?这个意义有没有广泛连结到更大层面的知识价值。
傅斯年先生来到***以后,同时担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所长及台大的校长。台大有个傅钟每小时钟声有二十一响、敲二十一次。以前有一个人,写了一本书叫《钟声二十一响》,当时很轰动。他当时对这二十一响解释是说:因为台大的学生都很好,所以二十一响是欢迎国家元首二十一响的礼炮。不久前我发现台大在每一个重要的古迹下面竖一个铜牌,我仔细看看傅钟下的解释,才知道原来是因为傅斯年当台大校长的时候,曾经说过一句话:「人一天只有二十一个小时,另外三小时是要思考的。」所以才叫二十一响。我觉得这句话大有道理,可是我觉得三小时可能太多,因为研究生是非常忙的,但至少每天要留个三十分钟、一小时思考,想一想你看到了什么?学习跳到比你所看到的东西更高一点的层次去思考。
9.找到学习的楷模
我刚到美国念书的时候,每次写报告头皮就重的不得了,因为我们的英文报告三、四十页,一个学期有四门课的话就有一百六十页,可是你连脚注都要从头学习。后来我找到一个好办法,就是我每次要写的时候,把一篇我最喜欢的论文放在旁边,虽然他写的题目跟我写的都没关系,不过我每次都看他如何写,看看他的注脚、读几行,然后我就开始写。就像最有名的男高音 Pavarotti 唱歌剧的时候都会捏着一条手帕,因为他说:「上舞台就像下地狱,太紧张了。」他为了克服紧张,他有习惯性的动作,就是捏着白手帕。我想当年那一篇论文抽印本就像是我的白手帕一样,能让我开始好好写这篇报告,我学习它里面如何思考、如何构思、如何照顾全体、如何用英文作脚注。好好的把一位大师的作品读完,开始模仿和学习他,是入门最好的方法,逐步的,你也开始写出自己的东西。我也常常鼓励我的学生,出国半年或是一年到国外看看。像现在国科会有各式各样的机会,可以增长眼界,可以知道现在的餐馆正在卖些什么菜,回来后自己要作菜也才知道要如何着手。
四、用两条腿走路,练习培养自己的兴趣
最后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就是我们的人生是两只脚,我们不是靠一只脚走路。做研究生的时代,固然应该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学业上,探索你所要探索的那些问题,可是那只是你的一只脚,另外还有一只脚是要学习培养
一、两种兴趣。很多人后来会发现他的右脚特别肥重(包括我自己在内),也就是因为忘了培养左脚。很多很有名的大学者最后都陷入极度的精神困扰之中,就是因为他只是培养他的右脚,他忘了培养他的左脚,他忘了人生用两只脚走路,他少了一个小小的兴趣或嗜好,用来好好的调解或是排遣自己。
去年夏天,香港《亚洲周刊》要访问我,我说:「我不想接受访问,我不是重要的人。」可是后来他们还是把一个简单的对话刊出来了,里面我只记得讲了一段话:做一个研究生或一个学者,有两个感觉最重要--责任感与罪恶感。你一定要有很大的责任感,去写出好的东西,如果责任感还不够强,还要有一个罪恶感,你会觉得如果今天没有好好做几个小时的工作的话,会有很大的罪恶感。除非是了不得的天才,不然即使爱因斯坦也是需要很努力的。很多很了不得的人,他只是把所有的努力集中在一百页里面,他花了一千小时和另外一个人只花了十个小时,相对于来说,当然是那花一千个小时所写出来的文章较好。所以为什么说要赶快选定题目?因为如果太晚选定一个题目,只有一年的时间可以好好耕耘那个题目,早点选定可以有二、三年耕耘那个题目,是三年做出的东西好,还是一年的东西好?如果我们的才智都一样的话,将三年的努力与思考都灌在上面,当然比一年还要好。
五、营造卓越的大学,分享学术的氛围
现在很多人都在讨论,何谓卓越的大学?我认为一个好的大学,学校生活的一大部份,以及校园的许多活动,直接或间接都与学问有关,同学在咖啡厅里面谈论的,直接或间接也都会是学术相关的议题。教授们在餐厅里面吃饭,谈的是「有没有新的发现」?或是哪个人那天演讲到底讲了什么重要的想法?一定是沉浸在这种氛围中的大学,才有可能成为卓越大学。那种交换思想学识、那种互相教育的气氛不是花钱就有办法获得的。我知道钱固然重要,但不是唯一的东西。一个卓越的大学、一个好的大学、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表示里面有一个共同关心的焦点,如果没有的话,这个学校就不可能成为好的大学。
第二篇:研究生必读
全国的研究生复试已尘埃落定,不管其中有少许不公和不平,但接下来必是面临紧张的三年研究生生涯,如何充实而愉快的度过,我想是每位即将踏入师门和已入师门的学子最为迷茫和关心的话题。最近看了一篇”研究生必读“,感受颇深,回想从前,决的自己还走了不少弯路,结合自己心得,特此贴出必读七大章,希望好好利用这“七种武器!
一、如何安排三年的生活
二、如何选择导师和课题
三、如何选课和学习
四、如何获得全文文献
五、如何撰写课程综述
六、如何积极的进行交流
七、如何撰写研究论文 研究生必读之一如何安排三年的生活我是个爱作计划的人,实际上虽然研究生生活有三年,但是过起来N快,所以我觉得做好计划是很必要的,必然有些人在这其中要打工,要出国,要考什么证书等,时间就更为宝贵,所以计划还是尤其重要的。在三年中,要作的事情很多,比如发表论文,要经过几次审稿,一般要1-2个月,到发表多的要6个月,所以要提前投稿,有些人等到答辩就太晚,这只是个例子,其它还有很多事情要好好安排。大致的安排如下:(个人情况不同)第一学期:了解熟悉课题,学习课程第二学期:查阅研究,确定课题,适当熟悉实验,学习课程第三学期:开始研究,全面熟悉第四学期:开始发表论文,主要实验阶段第五学期:最后实验补充,发表研究论文第六学期:写论文答辩对于考试申请出国的同学我觉得要在做好自己课题的基础上,一是如果你连自己的课题都作不好何以应付以后的研究呢?二是申请时候老板看见你有很多papers和好的研究背景希望就更大一些。考GRE和考托福我blog里面也有一些资料主要还是到满分,太傻和gter去看吧!原则上认为GRE先考,但是考好了千万不要大意,托福也不是好肯的骨头。如果按照我上面的大致安排,应该是3-5学期比较忙,4最忙,所以考GRE和托福最好避开这些紧张的时候。研究生必读之二研究生的生活说白了就是作课题,至少我们国家是这样的。那么导师和课题就是我们几年生活的中心,可见其重要。那么如何选择导师和课题呢?好多师弟师妹在论坛里面问这个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有很多看法,这里我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选择怎样的导师考托福的时候写到一个作为supervisor应该具有哪些character才是理想的导师。当时还好好想了想。说真的导师的选择要更据个人的目标和要求,好的boss和差的有天壤之别。有些人认为,导师当然要牛,越牛越好,(以前我也觉得是这样)我不觉得完全对。对于一些人想出国的,选牛的老师自然最理想,有好的老师推荐出国会容易许多,但是对于一些想从老师身上学到东西的人,选择一个年轻的老师也是一个好的选择,年轻的老师一般精力较多,带学生少,有些对学生很负责,可以在你身上用很多时间来指导,这样比半年见不到的牛师要好得多!当然选导师不能只看这些啦!要看导师容不容易相处,导师的科研经费是否充足,导师拥有的实验室设备条件如何,导师的科研方向和以前的成就,是否有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反正对这些自己心中要有数,自己想得到什么,不要麻木的追求牛师。还有有些牛师门下高徒很多,自然竞争激烈,在那样的实验室里面生活有些郁闷的,我们学校就有,几个很活泼的人进了实验室连句话都不讲,只会作实验了!还有就是导师的性格很重要,有些慷慨的老师对学生好,经济上也给予支持,作实验少仪器也乐于帮你解决,要是你实验做的不好,他会为你担忧,就怕耽误你答辩。而有些老板比较抠,放假了自己出去happy了学生害得拼死拼活的干活,而且赞扬的话也不会说,你的表现不好就会给你脸色看,两种人手下干活,感觉就是两回事,所以这方面选前要研究研究!选择怎样的课题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在目前的条件下要进行研究,有要有所成果,就要克服几个大的困难,最大的阻力来自于设备和资金,这要求我们所选择的课题必需是有快捷简单经济的测定方法和原料,所采用的技术对设备的要求不能太高等等。一句话就是要自己和实验室有作这个课题的能力才选择来做,否则想也不要想!对于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问题,国内的大部分导师追求的是大而全的模式,有时候一个本科毕业课题也要作一整套工艺,这是不合理的。我觉得理想的模式是能够把握实验中的创新点,进行深入的研究。而在枞向上将研究的各方面考虑完全。实际上目前我们的研究模式在模仿的同时缺乏创新,同时对工艺研究的同时没有注重理论和机理的研究分析。同时采用优良的实验设计方法和分析处理方法极其重要。课题分为纵向和横向,纵向课题一般为周期较长的课题,一般好多课题是省或者国家的项目,需要很多人合作,前后有一定的继承性,要是不是刚刚开始着手,一般资料很多,而且一个人研究只是其中易小部分。横向课题不同,周期比较短,常常是老板们接手的工厂里面的项目,一般要求较快搞定可以到工厂用来挣钱的,以工艺性应用性的比较多。如果将来还想搞科研,选择纵向课题我认为比较理想,可以学到易整套的研究操作。要是将来想进入工厂或者到企业作研发,作横向的比较好,工厂就是要快、省钱、能挣钱。有些人选择课题时,有两个误区。对于以前有人作过的就觉得没有意思,其实不然,作课题作科研关键在于创新,只要你有闪光的地方就可以,还有前人也不一定成功呀!还有就是也许前面的研究根本没有重复性,这一点在开始前要作一下,自己心理有数。此外就是对于没有作过的新课题,不感作,其实没有必要,当然对于新课题是狠有挑战的事情,探索总不会全部成功,但是不探索就没有成功的可能,国外研究证明一条不可行的路线也是一种成功,而国内普遍认为是一种失败,所以很多人才畏惧探索和创新。这方面可以事前查阅外文文献的有关研究,不要相信日本人的研究,重复性较差,我个人觉得美国和德国的研究比较严谨,当然个别现象除外。要是别人有所得,我们也必须有理由相信自己的能力!当然选择课题还有对目前研究热点的把握的问题,那么刚刚入学的或者开始着手实验的同学如何来把握呢?我也没发现什么好的办法,一个就是到图书馆看看近两三年的文献,找到一两个自己关心的觉得理想的主题在到网络上search一下,作了解性的研究。还有就是看看自己的学校和其他学校相关专业近三年发表的文章,都是关于什么的,一般教授们选择的课题都是适合我们国情(各种条件)有不是太落后的研究,至少国内如此。(当然和老美比有些要落后10-20年)。作课题的主要步骤和内容:开始老板给课题自己选或者自己找课题(自己找比较麻烦,最好找好几个给老板或者有经验的人看),这其中要注意的问题就是自己的实验室有没有实验仪器的条件可以满足自己作相关的研究,测定分析分离等方法需要的材料容不容易得到,实验原料等等。选定课题以后就是对课题进行查新和研究,看看该课题的研究进展,对自己以后的研究要有一个初步的想法,这里提到一点就是对中文文献,尤其是非核心刊物,要持有怀疑的态度去看,只能是对常识性的了解,真正的研究要有足够的英文资料,同时也提高自己的英文能力。要是这一步作不好,后来发现在重新定课题都比较悲惨啦!(同学中有例子)如果你的研究结果肯定可以进行研究了,就要进行一些初步的实验,一来实际了解一下实验,二来从整体上对自己实验的难度有体会。然后就是按照制定的计划全面的开始研究,最后阶段就是写论文答辩。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其中有好多事情要作。研究生必读之三如何选课和学习教材要提前向师兄、师姐去借啦!有些对自己没有太大的用处又不得不学就要提前去借,现在扩招,一年的人数高于一年,所以晚了就没有办法自己要买,对于一些专业性的可以作为参考书或者工具书的一定要自己买,特别是《现代化工大字典》对于学化学类包括生物的学生我觉得是必要的。当然大部分书籍要早些到图书馆去淘,其实有些书在图书馆不是很多,要早一些预约,否则看不到!一些书自己到学校的教材库买,不过不打折,有些书书市上有,常常是8-9折,能省钱为什么不省呢?选课对于选课,学校自然有规定要学满多少学分,我觉得选满就可以不要多选,到时候有时间去听课也无妨,不要让课程成为自己的负担,当做兴趣吧!选什么样子的课程呢?要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课题有关,我觉得选择那些对新技术、新方法的介绍或者实验技术方法或者本学科内重要的东西要选,我觉得研究生期间就是要学到各种各样的技术,而不是只会作一个课题,所谓得到鱼和渔的区别。其他因素也要考虑,比如每学期课程的分配,比如有一些期要考GRE费时间,就要好好安排。我建议第一学期多一点,第二学期才有时间查课题。要是上课的时候看到一门比较糟糕的课要及时换课,不要托在学,那样没劲,而且累!所以要到研究生部或者有关部门取调整,一定在开学的前面几个星期,因为过了时间一般不许调整。我以前也是忽视这个问题,学了两个星期日语,老师太差,就放弃了,结果考试的时候一定要考,否则还要重修,那时我学分都足够了,可惜!最后cram了一个星期,总算过关。所以对自己不高兴的课要及时调整。其他学习其实课程学习能学到的很少,功在自己啦!主要学习什么呢?我觉得这个学习主要一个方面的内容就是为毕业课题和今后的科研工作服务的,所以就我们的专业来说,我觉得主要学一些实验的技术(包括常规技术和新技术,虽然新技术学校没有条件作,但是必然是很有用处),分析测定方法,数据处理和实验设计方法(学校老师的水平不佳,可以想有经验的师兄师姐学习),当然作为中国学生,英语是要好好学的,其实也很必要尤其是专业外语,在查阅文献时尤其重要。对了有一点就是计算机能力很重要,尤其是实用学术软件的能力,我以后要写一个关于学术上实用的软件的介绍和技巧,不过现在没有时间。大家平时身边一定有高手要虚心求教,不断积累,这东西要靠练习,唯手熟尔!关于学习的方法各位已经是高手中的高手我就不献丑啦!研究生必读之四如何撰写课程综述读研究生第一年的课程中很多时候教授要求写一些课程综述,这也是一个了解课程和研究前沿的好机会,但是写好综述是件不容易的事情,有时候每个星期都要完成一篇或者几篇,如何用更少的时间写出好的综述呢,是大家都十分关心的问题。首先要注意在读以下内容时要看完老板的所有发表论文和师兄姐的毕业论文!一般结构引言中说明有关的背景知识,为什么写这个综述,有什么意义,中间要分清层次的综述观点和方法,最新研究的紧张,对一些常用的人大家熟知的原理和理论知识不要多写,可以省略,适当的时候举一些例子,千万不要堆砌例子,结尾的时候要给出总体的评价和展望。如何中文献中吸取写作元素我觉得在检索文献的时候可能不会对文章进行很详细的研究,一般只是更据文献的题目,觉得有用的就下载下来,放到资料库中,开始写综述前自然是对所有文献进行阅读,面对很多文献很难从中吸取有用的信息,如何提高效率呢?我一般是先看所有的摘要和引言部分,有些人只看摘要是不够的,有时候由引言展开还可以查到一些文献,把自己觉得有用的地方划出来,要是电子文档要作一个阅读笔记,把文章的标号和主要内容写下来,等大致读完以后在塞选出一些比较重要的文献,对于相似文献选取一两个进行阅读就足够了,如果综述分几个方面,那每一个方面选1-2个仔细阅读,其他的重要的就看看讨论部分。这样阅读整个查阅文献的20%,差不多写一个综述要仔细看10篇文献,就可以了!当然要是要发表的论文,那要多很多,毕竟课程综述要求相对低一点点,主要要求又快又好!避免空泛和资料堆积现在很多同学写综述发表综述,简单的很前面写个简单的介绍,下面举一些研究的例子×××通过什么研究了什么,通篇就是这个句型,最好展望一下就over,把查来的参考文献几乎是贴进取了,就是所谓的推及资料,我觉得这种文章就是垃圾,我研一的时候也生产过这种垃圾。现在很多老师和杂志社都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看论文的质量,一眼就看的出来。千万不要把一大堆东西未经处理就拿来!不过一般一个论点或者部分后面要用一个比较新的例子研究来证明一下,这种例子要求要新,而且最好是权威。Topic要适当,不要过宽练习过托福听力的同学都知道学生埋怨paper难写的主要原因有俩,一个资料查不到,一个就是topic太wide。所以写好综述选好topic很重要的!一般而已综述的面自然要比研究报告论文宽些,但是要是过宽,篇幅大而且容易变成泛泛而谈,而且要找到充分的资料工作量就会非常大。还要注意控制篇幅,一般的综述不要超过6000字。注意比较新进展其实老的综述很多,那么我们写综述就要关注近5-10年的,有些新科技新材料方面的综述最好近两年的,有些杂质要求近五年的参考文献50%,就是这个目的。此外还要突出重点,行文要简练。形成自己的观点一定要有自己的观点,尤其是结尾的地方一定要作一个总结和展望,以给读者启示。研究生必读之五如何获取文献搞研究的人离不开文献,可是很多院校未能购卖国内外商业数据库,如pUBMED、ElseVier等,因而检索国外全文文献很复杂。就是一些中文的要是没有给银子,也会难得到原文,方便的得到全文往往成为少数学校的专利。从网络上积累了一些资料,跟据自己平时的积累进行了一些修改,写了这个文章,结果发表在南大BBS上很是得到欢迎,所以决心写的好一些,就进行了几次修改,把内容变的更为详细一些!不过个人的观点和经验有限,要是大家有好的东东一定拿出来分享,与人同乐,真乐也!
1、根据作者E-mail地址,向作者索要(最原始的方法)。这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为了更方便大家向作者索取原文,但一定要简洁!一般都愿意向你提供。如果作者有自己的主页,可以去作者的主页看看。不过一般查找作者的主页倒不容易!记住你的信箱尽量大一点,否则一些大的文件搞不定!Dear Mr./Mrs.: ________(Author name)I am a graduate student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in China.I major in “________”(您的专业).Recently, I found one of your articles, titled “__________”(Title)in Medline.I found it may help me achieve my goals in this research field.This would make a really positive contribution to my work.I would like to be able to read the full text of this article.The abstract makes the article sound very interesting.I know there is usually a fee required to obtain the full article from Medline;however, as a student, my only income is a small scholarship which is about U S $30.00 per month.I wonder if you would consider sending me the full text by Email.perhaps you would consider this as an act of friendship between our two countries.Thank you for your kind consideration of this request.Sincerely: ___________(your name)My Email address is: ____________________(your email)Date:Month/day/year利用搜索引擎(最累人的方法):英文采用著名的搜索引擎,如Lycos,HotBot,Yahoo,输入详细的关键词(一定要具有特征性,防止搜索出太多的东西),末尾加pDF可能效果更好些。要是觉得不方便就到http://www.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Medline在M...模矍芄笱健?/a> 没事干的时候到全国各地的图书馆网站逛逛,肯定有很多收获!自己积累到自己的浏览器收藏里面就方便了!利用一些软件Scinote,reference manager等等(最机械的方法)这些软件的demo版本网络里面都可以有下载,一般自己会收录一些引擎,不妨自己试一试,而且作学术这些软件至少要有些了解啦!软件的下载网站:reference manager的帮助文件:到一些高校尤其是985和211重点高校的同学那里求得帮助(最有人情味的方法)。现在网络很方便,只要在这些学校内部的网络上一般可以下载很多有用的全文,可以先到相关大学的图书馆看看都有什么数据库。朋友多也是件很好的事情,虽然世界人与人变得比较远,可是朋友却越来越重要啊!到一些论坛寻求帮助(最直接的方法)现在我国一些医学化学的论坛作得好好哦!尤其是中科院(生命技术)和一些比较大的牛的高校(北大、清华、南大、复旦等等啦!),去那里和牛人们交流寻求帮助,一定大有裨益!当然关注湖大bbs论坛也没错啦,不信你试试看!研究生必读之六如何积极的进行交流现在网络越来越方便,交流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重要。作为研究生一定要有交流的思想。现在那些教授大多数为了保密,或者领先于人等其它等等原因,搞得很难交流,课题讨论的气氛也没有。所以对交流这一点我觉得要很重视,目前的状况其实是限制研究生研究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方面,平时要注意和同学,师长,老师交流,当然BBS也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世间高手很多,向每一个有优点的人学习,其实每个人都有优点,所以交流也就是个学习的过程,很重要!身边的人其实身边很多人,在学术的各个方面都比较厉害,首先当然还是我们的教授,虽然很多老师存在知识老化等等的问题,但是大多数的教授们都在自己的领域有丰富的经验,至少很值得我们去学的,尤其是关于一些常用的实验技术,老师们都很忙,能不能获得他们的指教,靠自己去争取,我们求学的人当然要主动一些啦!其次就是师兄师姐,如果我们刚刚进入实验室,跟他们学在好不过,他们对实验室那么熟悉,自然做了
一、两年的实验总会有很多心得和收获,如果你虚心一定,他们一般很乐意来教你。(切记实验室里要甘作小学生哦!)自己的同学也是很重要的知识来源,不要只顾着自己埋头苦干,常常和自己同学讨论讨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也许有新的发现啊!比如分享大家的数据库,查阅文献的心得等等。我作生物技术的有几个学化学的,学计算机的和学生物的朋友,他们给我好多启发,我觉得现在学科交叉很多,和不同专业的人要是有些交流,对自己大有裨益!参与讲座参加学术讲座是获得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其实也是一种交流。参加讲座也要有些选择,我觉得工科的学生要适当的学习一些人文的东西,不要整理只会机器一样的逻辑思维。像一些牛人的学术讲座一定要参加,还可以记下联系方法,以后有问题可以email去问,我们国内的老师一般还是比较热心的,几乎是有信必回!我个人觉得哪些当官的做的讲座好多是垃圾,坐在那里打瞌睡,不听也罢!网络上的牛提到网络就不得不说BBS,就像我自己的一些总结,朋友们要上网才能看到呀!可见网络对我们非常重要,除了查阅文献,通讯外,还有很多要学的东西可以从中得到。但是网络上垃圾也是很多的,罐水有好水和坏水的差别。有时候挺浪费时间,尤其对新手而言。当然要是作学问可以到专业一点的网站、BBS,不要到一些小的没有价值的地方,当然要是对网络很熟悉的人,到一些小的BBS看看,有时也会有想不到的收获!当然除了BBS还有一些学术为主题的网站提供一些实验技能,软件下载等等好东西,自己平时关注一下,真的可以学到很多好东西。研究生必读之七如何撰写研究论文发表论文是很重要的,我们学院要求硕士每个人必须发表一篇以上的核心论文,博士两篇以上。理所当然发表论文关键在于设计和做好自己的实验,但是写论文自然也有一些技巧。写好论文对发表很是重要,有时候实验研究再好,无法引起主编的重视,或者不能很好的表达自己,就可能断送了自己的文章啊!题目一个好的题目能够引起读者的关注,所以拟定一个好的题目特别重要,当然不纯粹是为了吸引人,题目还应该反映文章的特点,主要体现主要的研究内容或者主要的实验方法和结论以及特点等等,这样可以一目了然。题目还要做到文字简介,通顺,没有标点,长度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英语不超过100字母。作者和介绍作者自己肯定是第一作者,其他有老板是责任作者,此外还可以有1-3个其他的作者,我觉得只要是对论文有贡献的人都要写进去,这样也体现他人的工作,下次请教别人别人也乐于帮助你呀!关于介绍要写出出生年月,性别,单位,研究领域等各个杂志有不同的要求。如果研究内容是项目的要写好项目名称和项目编号。一般项目的发表几率要高一些。摘要和关键词(中文英文)摘要和关键词常常作为检索工具的检索依据,所以一定要体现论文的主要内容,目的方法结果和讨论。一般100-300字,不超过400字,要突出重点,于自己的研究无关的或者他人的研究、理论等不要出现在摘要中。写摘要可以采用结构方法,目的,方法,结果,讨论这样写出来比较清楚,当然也不必千篇一律。关键词最好符合专业要求,可以参照《汉语主题词表》或者《CA index》,这样容易被检索,也比较符合规范,一般3-10个,总之尽量反映论文的特点。关于如何写好英文摘要,一定要多阅读参考文献,练习实践,不断的提高,还要注意就是科技论文写作都是用被动语态哦!引言引言的主要作用我觉得是提供读者需要的背景资料,体现研究的重要性。一般采用的结构叫做“漏斗式”,就是先介绍主题的一般知识,再转向主题特定领域的研究现状,在提出自己要解决的问题,可以强调一下解决方法和重要性。这个问题必须是研究的主要问题,在论文中必须有证明的解决方法或者结论。不要把引言写成小型综述,参考文献要尽量少,写一些特别重要的,新的文献。有些人习惯写一大堆参考文献,而后面几乎没有,这种观点我认为错误。还有就是引言的篇幅,很多格式规范对这个有要求,我认为不要超过500字。材料和方法这个部分我觉得如果引用他人的东西或者是常规方法仪器等等就不要介绍了,不过从实际角度出发,要是你采用了先进的仪器设备还是提及一下,以证明自己方法的可靠性。对于自己的创新方法或者有所改进的方法要详细写出来,以共他人参考。这个部分的主要内容包括一下几部分。实验材料,包括试剂和仪器等等,试剂要标出厂商和纯度以及一些重要指标(浓度,活性等),仪器要有型号和厂家,一些其他的要表明来源。各种测定方法,实验方法参考他人的要表明出处,自己的要写好简单的步骤。统计学方法也要写明。结果文字描述结果对数据和图表作明确的说明,使得读者容易理解和把握重点,写的时候先写重要的结果在写次要的,对于一些变化要明确写出变化趋势和特点,对于没有影响的因素也要简要说明,图表遵守不重复原则。也不要直接列出数据,最好还是图表比较明确一些。在结果中可以写出最重要的几个数据以说明成果。讨论主要针对引言中提出的问题来回答。主要内容是回答问题对结果进行解释和论证,解释和理论不符合的结果,指出创新点和他人不同的地方,解释意外发现,解释局限性和实验改进等等,还有就是强调本研究的重要所在。把最重要的东东放在讨论的开始部分,中间讨论和论证答案的准确性,可靠性、创新性、重要性,对于目前还不能解释的要进行推论和假象要明确说明,不能以结论代替假说,论证的方法有陈述实验结果,引用参考文献,理论解释等等,总之要让人信服。对于自己不足的说明不宜太多,也不要推翻自己的研究,只是让研究更为严谨,就是要把握分寸。讨论的结尾部分常采用一定的规范,重申问题答案可以换一个角度来阐述,再次说明重要性,对前景作一个展望。Over致谢对于提供资金或者仪器材料的重要机构和个人要给予感谢!简要一些,一般就1-2行字。参考文献写研究论文和综述是不同的,不需要大量的参考文献,但是参考文献也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参考文献一定是有效的发表的文献,最好发表的刊物还要有一定的权威性,否则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刊物上的文章可能自己都有错误,如何证明你的结论呢?尽量取得一次文献,不要从别人的综述里面或者其他二次文献里面找证据。引用文献不要老把标注放在句子结束的地方,要放在作者的观点后面,或者作者的姓名处。对于不重要的文献或者一些常用概念的引用可以不要标注,好多杂志有参考文献个数的限制。还有一个实际的建议就是尽量多阅读英文的参考文献,很多中文文献在国际上没有很多的可信度!编号一般要按照引用的次序对于具体格式下面仅仅列举一些(具体刊物看稿约)关于格式写研究论文主要目的无非是让别人知道你的研究成果和发表论文。所以格式要按照刊物的要求,不管中文和英文对发表的论文都有一定的要求,投稿之前一定要记得好好的上网查一下格式,一般核心刊物或者国际刊物都会有自己的网站,上面有投稿指南和联系方法。尤其中文刊物要求投稿的时候就符合一定的格式规范,这一点很重要。修改个人建议发稿前自己要修改2-4遍,还要让老板看看,要是老板没有仔细的修改或者没有建设性建议,要请师兄看看或者自己的同学看看,要保证发出论文的质量,要做就做最好的!图和表图表是论文写作中的重要元素,用来简明的表达主要的实验数据和结论,一定要制作的比较美观,初级作者一般实用office里的excel来进行作图和表,要是对此还不满足可以找一些专门的工具,SpSS、SAS都可以作,graph4.0比较专业,对每一个细节都可以很好的控制。当越是精细就越难学习。有些刊物要求图表要用英文标题和文字,还有对于一些特殊部分要在下面说明,图的标题一般在图下面,表格的标题在上面,图表要整体编号,可以用word里面的域进行自动编号,有些对图尤其是分子结构有特殊的要求比如化学键的长度,原子分子字母的大小等等,这些就要用专业的分子式软件来作图,还有一些流程图,一般要是用word直接做比较麻烦,最后要用组合命令把框框和图图都组合成一个。可以选择流程图软件,或者chem.windows也是可以的。好多人以为它只能作分子式,其实作用很多在于开发啦!如何使得论文更优秀文字规范没有低级错误避免冗长的句子,表达意思明确没有歧义,要符合语法规范,不要有错字之类的低级错误观点和重点明确也就是自己的写作功底的问题善意突出重点思路明确,这一切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的。推论严谨前后一致要是作不到这一点其实是很低级的错误,数据和图表有时候进行了修改,而讨论或者其他地方也有涉及,常常会忘记,这就是不可饶恕的错误,一定要多检查几次,确保正确。
第三篇:研究生必读书目1
汉语言文学专业必读书目
一、作品
1、鲁迅《鲁迅自选集》;
2、郁达夫《沉沦》;
3、老舍《四世同堂》;
4、钱钟书《围城》;
5、茅盾《子夜》;
6、沈从文《边城》;
7、穆旦《穆旦诗文集》;
8、巴金《家》;
9、曹禺《雷雨》;
10、张爱玲《倾城之恋》;
11、林海音《城南旧事》;
12、白先勇《台北人》;
13、聂华苓《桑青与桃红》;
14、柳青《创业史》;
15、路遥《平凡的世界》;
16、高行健《车站》;
17、张承志《金牧场》;
18、莫言《红高粱家族》;
19、王小波《黄金时代》;
20、苏童《妻妾成群》;
21、余华《许三观卖血记》;
22、王安忆《长恨歌》。
23、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4、钱理群《与鲁迅相遇》,三联书店2003年版;
第四篇:教育学研究生必读书目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必读书目
一、中外名著必读书目
1、柏拉图:《理想国》,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2、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3、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商务印书馆中华民国25年版。
4、赫尔巴特:《教育学讲义纲要》,载张焕庭主编:《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
5、《斯宾塞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6、《杜威教育论著选》,华东师大出版社1982年版;
7、左腾正夫著、钟启泉译:《教学论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1版。
8、克伯屈:《教学方法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9、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10、布鲁纳:《教育过程》,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
11、赞可夫:《教学与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12、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13、瞿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教学》(上中下),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1990年版。
14、瞿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课程与教材(上下)》,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15、布鲁柏克:《教育问题史》,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16、马斯洛等著:《人的潜能和价值》,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17、《学记》,载《学记今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版。
18、《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19、《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20、《教育的使命》,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21、《美国2061计划》,载《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和趋势(第四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
二、教材及其参考书目
1、陈侠:《课程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2、廖哲勋:《课程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3、钟启泉编著:《现代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4、吕达等著:《独木桥?阳关道?──未来中小学课程面面观》,中信出版社,1991年版。
5、施良方著:《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6、靳玉乐著:《现代课程论》,西南师大出版社,1995年版。
7、比彻姆著、黄明皖译:《课程理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8、劳顿等著、张渭城等译:《课程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9、吕达著:《中国近代课程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10、黄甫全著:《阶梯型课程引论》,贵州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11、李子建等著:《课程:范式、取向和设计》,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12、胡森主编、江山野主编译:《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课程》,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13、钟启泉编译:《现代教学论发展》,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2版。
14、王策三著:《教学论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15、李秉德主编:《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16、吴也显主编:《教学论新编》,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17、田本娜主编:《外国教学思想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18、吴文侃主编:《比较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19、车文博著:《教学原则概论》,湖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20、熊明安主编:《中国教学思想史》,西南师大出版社,1989年版。
21、李如密著:《教学艺术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22、董远骞等著:《教学的艺术》,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23、钟以俊著:《教学美学》,广西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24、顾泠沅著:《教学实验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25、黄甫全、王本陆主编:《现代教学论学程》,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26、黄甫全主编:《课程与教学论学程》,高教出版社,2001年版。
27、江山野主编译:《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课程》,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28、胡森主编、中央教科所比较教育室编译:《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教学》(上、下),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29、董远骞著:《教学原理和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30、张铁明著:《教学信息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31、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教学认识论》,北京燕山出版社,1988年版。
32、施良方著:《学习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33、田慧生、李如密著:《教学论》,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34、王策三主编:《教学实验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35、杨启亮著:《困惑与决策——20世纪的新教学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36、施良方等主编:《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7、张楚廷著:《教学论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38、多尔著、王红宇译:《后现代课程》,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三、报刊杂志类
原则上,各教育类报刊、杂志尽可能多浏览、阅读。重点的如下:
1、中国教育报
2、教师报
3、教育文摘周报
4、教育研究
5、中国教育学刊
6、课程教材教法
7、教育理论与实践
8、比较教育研究
9、教育评论
10、教育科学
11、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
12、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教育》
13、各部属师范大学学报 ……
第五篇:文艺学研究生必读书目
文艺学研究生必读书目
1、乔纳森•卡勒:《当代学术入门•文学理论》
2、特雷•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
3、雷纳•韦勒克:《二十世纪西方文学批评》
4、乌蒙勃托•艾柯:《符号学理论》
5、麦克卢汉:《理解媒介》
6、雷纳•韦勒克:《批评的诸种概念》
7、特里•伊格尔顿:《文学原理引论》
8、乔纳森•卡勒:《结构主义诗学》
9、韦勒克:《文学理论》
10、米克•巴尔:《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
11、利奥塔:《后现代状况:关于知识的报告》
12、布尔迪厄:《布尔迪厄访谈录: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
13、海德格尔:《人诗意地栖居》
14、卡尔•曼海姆:《意识形态与乌托邦》
15、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16、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
17、萨特:《存在与虚无》
18、什克洛夫斯基:《俄国形式主义文论选》
19、姚斯等:《接受美学译文集》
20、荣格:《心理学与文学》
21、爱德华•赛义德:《东方学》
22、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
23、爱德华•赛义德:《文化与帝国主义》
24、A.杰弗逊:《现代西方文学理论流派》
25、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
26、罗兰•巴特:《神话:大众文化诠释》、《流行体系 符号学与服饰符码》
27、伽达默尔等:《理解与解释》
28、戴维•洛奇:《二十世纪西方文学评论》(上下)
29、布尔迪厄:《艺术的法则》
30、戴安娜·克兰:《文化生产:媒体与都市艺术》
31、彭小妍主编:《文艺理论与通俗文化》
32、多米尼克·斯特里纳蒂:《通俗文化理论导论》
33、约翰·菲斯克:《解读大众文化》、《理解大众文化》
34、Theodor W.Adorno,The culture industry : selected essays on mass culture.35、John G.Cawelti,Adventure, mystery, and romance: formula stories as art and popular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