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攻击性行为的案例分析与矫治

时间:2019-05-14 19:36: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学生攻击性行为的案例分析与矫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学生攻击性行为的案例分析与矫治》。

第一篇:中学生攻击性行为的案例分析与矫治

中学生攻击性行为的案例分析与矫治

一、案例

案例

(一):男生叶某,平时特别喜欢欺负同学。比如在各类比赛中有谁胜过他,他就会怀恨在心,暗自不服,无端找人麻烦,惹是生非。谁在一些小事上不经意与他发生冲突,他就以打、骂等简单粗暴的方式来解决。既给其他同学带来了伤害,也使他与其他同学不断疏远而孤立无助。

案例

(二):男生于某,因其父母平时工作较忙,无暇顾及他的学习和教育,他在校学习成绩中下,言行举止不够文明,造成同学都不愿和他交往,人际关系较差,学习生活中常有下列行为:上课不遵守纪律,注意力不集中,经常搞一些惹人发笑的恶作剧,面对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指责,他毫无不悦。课间还无故欺负其他同学。甚至还鼓动其他同学结帮打架,其目的都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感觉他的存在。

二、具有攻击性行为学生的特征 所谓攻击性行为就是指因为欲望得不到满足,采取有害于他人、毁坏物品的行为,中学生攻击性行为常表现为:

(一)好胜心强,喜欢与人争执。这类孩子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强,事事好与人争第一,一旦同学在某个方面超过自己他就会表现出反常行为,与人争执、打斗,发泄内心的不满,常常喜欢在同龄人或异性面前显示自己是多么英勇的男子汉。

(二)爱惹事,自控力差,情绪不稳定,好冲动,时常乱发脾气。这类孩子平时管不住自己的手脚,言行举止不分时间、场合,课堂上坐不住,爱惹是生非,影响其他同学,课间常因自控力差而与同学发生摩擦,导致出现攻击性行为。

三、原因

(一)家庭因素

1、家长素质、部分家长自身脾气暴躁,有暴力倾向,在家中经常大发雷霆。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孩子的行为,无形中影响了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性格上的缺陷,行为上的过敏。

2、专制型、有些家长惯于用暴力惩罚的方式来教育孩子,结果孩子也用同样的方式来对待他人。如有的家长在孩子做错事时,不是循循善诱,而是不分青红皂白的指责、打骂孩子。天长日久,使孩子产生抵触情绪。这种情绪一旦无处发泄,就会转嫁到别人身上,逐渐形成攻击行为。

(二)心理因素

1、情绪、行为出问题。一般来说,有情绪问题的学生易产生攻击性行为。如多动症的学生因冲动、自控能力差,当情绪稍激动,就头脑发热,与人发生争吵或动手打人。

2、心理发育不成熟。这类人判断分析能力差,容易被人挑唆怂恿,对他人和社会表现出敌意、攻击和破坏行为。

3、自卑。每个人都可因自己身体状况、家庭出身、生活条件、工作性质等产生自卑心理,有自卑心的人常寻求自卑的补偿方式。一旦产生自卑感,他们就会与人争斗来作为补偿。

(三)社会因素

中学生模仿性强,是非辨别能力差,常会受社会上一些不法青年的负面影响,如果没有人及时正确的引导这些孩子,他们就易产生攻击性行为。此外,暴力影片,暴力电玩游戏也会使孩子受到不良影响。比如一些孩子经常看暴力影片,玩暴力电子游戏会增加人在仿真情境和真实生活中的攻击性思考、感受和行为。此外,笔者认为,玩暴力电玩游戏要比电视和电影中的暴力镜头来得更有伤害性。

四、对策 中学生的攻击性行为不仅影响了他人的生活和学习,而且还会影响自生的发展,延续到青年后期,会出现人际关系紧张,社会困难等问题。更严重的是还会引起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因此,对中学生攻击性行为必须予以矫治。

(一)悦纳、疏导 所谓悦纳就是既要接纳他人的优点,又要接纳他人的缺点,容人所短,聚人所长。所谓疏导就是要以坦诚的态度实事求是地帮他分析现实问题,根据具体情况讲清道理,指明方向,找出补救的方法,让他冷静地接受。

案例1中的学生,他的学习成绩不错,可就是好胜心强,喜欢与人争执,所以同学都疏远他,使他觉得孤立无助。针对这种情况,我决定先接受他的不足之处,每当学生在我面前告他状时,我先不着急着批评他,而是把情况记录下来,在同学面前挖掘他的闪光点。他的书法不错,我就经常表扬他,而且把他的作品贴在书法园地上,让学生欣赏。有时他的作文写得比较好,我就让他读给全班同学听。我还让他负责班级的领水工作,他总是认真完成,得到了全班同学的认可。他的闪光点不断地呈现在同学眼前。渐渐地发现同学们告他状的次数少了,由一星期多次,变为3、4次,1、2次了,同学和他玩的次数多了。我抓 住机会,把他叫到办公室,拿出记录本让他看。肯定了他的进步,同时又帮他分析原因,让他明白只有处处表现好,同学们才会接纳他,亲近他,他才会受到欢迎。通过这样的方法,在以后的日子里极少看到他攻击同学的行为。

(二)干预、转化 所谓干预就是老师采取措施避免攻击性行为的因素产生。所谓转化就是采取情感导入,沟通心理获取同学和老师的信任,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举止。

通过调查,我认为对案例2中的孩子确诊须十分谨慎。针对他产生攻击性的原因,我实施了一些干预措施。首先改变其家庭教育环境。我同他父母和爷爷奶奶进行了一次诚恳的谈心。通过谈话使他们明白,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要求他的父母多抽一些时间来关心他的学习和生活。当孩子有错时,应耐心开导,而不应辱骂、踢打的教育方式。爷爷奶奶不能一味的放纵,要跟他多讲讲他们那时的学习生活的艰苦,让他从中受到一些启发。禁止孩子看暴力影视片,或者帮他分析,提高他辨别是非的能力,鼓励他们学习、模仿片中的积极行为,批评攻击行为。我多次进行家访,汇报孩子在校的表现,了解孩子在家的活动情况。接着我采取情感导入策略正面转化。这位姓郑的同学,平时受到批评冷落太多,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当她犯错时,如果再进行批评,辱骂,那只能强化他的负面影响。因此,针对于的这种心境,我决定想办法和他沟通心理。我用热情来换取他的信任,对他的困惑我热心帮助,对待他的忧思我热心化解,偶尔的进步,就在午间谈话课表扬。好几次我发现他的神态很惊讶,还说:“老师,您也有这么多的错”。我知道他对我说这话时,我已经完全取得了他的信任。从多次与他谈心后,我了解到他的恶作剧,脏话都是为了引起同学对他的关注,因为同学太不在意他了。了解他的这种内心,我就适时的对他指出不文明的行为和语言不能赢得同学的好感,应该用真心和诚实来获得同学的信任。后来在班级活动中,我尽量给他施展才华的机会,帮助他树立信心,培养他的荣誉感,并经常把他的进步告诉他的家庭。通过以上措施收到的效果是明显的,家庭教育环境有了显著的变化,其家庭成员经常与学校进行联系,爷爷奶奶的教育方法有了明显的改变。该生与班级同学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学生喜欢和他一起玩,学习成绩有所上升,由原来的中下生转为中上,班级组织的朗诵会、故事会他都积极参加,并得到同学的好评。

(三)宣泄、补偿 所谓宣泄就是当遇到烦恼、挫折、愤怒时把不愉快的情绪通过其他途径得以发泄。所谓补偿就是把注意力集中或把潜力转移到能够做好的事情上,以获是心理上的满足。

第二篇: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案例分析与处理策略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案例分析与处理策略

攻击性行为指对他人的财产或人身进行直接破坏或攻击的行为,包括殴打、伤人、破坏物品、虐待他人或动物、抢劫等行为。在4—6岁时可表现为咬人、咬物、打人等,是儿童、青少年中一种比较常见的社会行为,它既影响儿童人格和品德的发展,又是衡量个体社会化成败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儿童攻击行为和将来犯罪行为的关系上,有关研究认为:习惯性的攻击行为可用来解释和预测犯罪行为;年龄越小就具有攻击行为的幼童,未来发展成反社会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可能性越高;在各种情境中都出现攻击行为的儿童比在特定情境之中出现攻击行为的儿童将来更可能发展成为发社会行为和行为偏差。虽然儿童和青少年的攻击行为一般没有成人那样残暴,比较容易受到忽视。但是随着社会中某些不良因素的发展和电视等宣传媒介的不良影响,社会中的暴力和其他形式的攻击现象正在以各种形式和途径逐渐向幼儿园、学校中渗透。再加上幼儿园学校和家庭教育的某些局限和儿童青少年心理和行为的特点,现在的儿童、青少年正在受到攻击现象的侵蚀,尤其是暴力行为正在逐年增加。据《中国青年报》1997年6月25日报道,北方某大城市的一项调查表明,在校学生中,有50%以上的学生有过被校内同学或外校学生敲诈、勒索、抢劫、欺侮和其他滋扰的经历。成都的调查也表明,有三成以上的同学曾受到过同校学生不同程度的骚扰,五分之一的学校存在学生勒索钱财等恶性事件。来自瑞典的卡罗琳斯应激研究室的研究者对北京267名12—13岁小学生欺侮行为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6.7%的小学生回答在上学期中,每周至少一次受人欺侮过。因此儿童和青少年的攻击性行为必须引起社会和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近期,笔者对一个四岁半的小班男孩进行了攻击性行为的跟踪观察,以案例形式呈现,以分析儿童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和矫治措施,希望对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有所帮助。

教师手记

(一)“我要玩这个大球”

地点:操场“滚大球”运动场地

我和孩子们站在操场上,和孩子们讨论晨间锻炼的规则,X X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大球”。选择运动器械的音乐一响起,XX撒开腿,朝大球飞蹦过去。这时场地上的大球只剩下一个了,X X和新迪同时拿到这个大球。两个人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地争起来。X X大喊:“是我先拿到的。”新迪说:“不对,你是跑过来的,是我先拿到的。”X X仍大叫:“我要玩。”我轻轻地对他们说:“你们俩商量一下,想个办法,要不,这样下去谁也玩不起来。”于是新迪用商量的口气对 X X说:“我先玩,等会儿交换地时候再给你玩,好吗?”X X松开拿着大球的手,我以为他同意了新迪的方法,正想表扬他,没想到他猛地抓起新迪的胳膊狠很地咬了一口。新迪痛得立刻松开了手,哭了起来。X X见状立即拿着大球准备玩起来。

分析:

攻击有多种表现或种类,著名心理学家张春兴认为,攻击有两种表现方式:直接攻击和替代性攻击,直接攻击是对欲攻击的对象直接予以侵害。案例中XX的表现应属于这类。儿童的攻击行为有自己年龄阶段的特点,即以工具性攻击占优势。儿童具有一定认知能力,在一定情境中,能够对各种环境因素,进行评估、判断,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通过攻击手段产生的结果,因此儿童有时会受到外在诱因的驱动(如玩具、同伴中的领导地位等),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发动攻击。XX的攻击性行为其攻击的意图主要不在于伤害他人,而是为了得到“大球”,他的想法非常简单,就是“我咬他,我就能得到大球。”攻击只是他达到目的所采用的手段。

教师手记

(二)“他先打我的”

地点:盥洗室

午睡时间到了,小朋友在准备入厕。男孩子有序地站在小便池前排起队,XX站在伟伟后面挨得很紧。伟伟转过头对XX说:“XX,你往后面站一点行吗?”XX没理他,仍然贴在伟伟身身上。伟伟上完厕所拎裤子的时候,胳膊肘不小心碰到了挨着他的XX,XX不由分说从背后紧紧勒住伟伟的脖子,伟伟大喊:“放开我,你干吗?”我立刻走上前,一边叫XX松开手,一边观察着伟伟的脖子。幸好及时,要不准得出事。我问XX:“你为什么要勒伟伟的脖子?”XX理直气壮地说:“他用膀子打我。”

分析:

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发生主要依赖于具体情境和儿童的认知因素。认知行为理论认为某些具有攻击行为的儿童可能缺乏社会信息的处理能力,或者是对社会信息的解释出现了偏差。高攻击性的儿童在社会交往中,倾向与带着敌意的眼光去解释伙伴的行为和意向,存在着归因偏差。具体来说,他在下列五个步骤的社会信息处理模式中容易发生错误或偏差:对环境中社会交往线索的译码;做出相应的解释和归因;搜寻可能的行为反应;决定一种可能的反应;执行这种反应。如果儿童在以上任何一个步骤上出现偏差或有缺陷,都可能导致攻击行为反应。此案例中XX的行为可以用这种理论来解释,他将他人一个无意的动作看成是对自己的“威胁”,错误的判断使他做出了错误的攻击反应。

教师手记

(三)“我是奥特曼”

地点:活动室

小朋友陆续离开幼儿园了,活动室里还有五六个孩子坐在一起玩雪花片。XX刚用雪花片插了一把“宝剑”,他的妈妈来了。我摸摸XX的头说:“看,妈妈来接你了。”XX抬起头,看着妈妈说:“我还要玩一会儿。”妈妈站在门口说:“不行,赶快走!”XX大喊:“我要玩。”妈妈生气地说:“你再不走,我走了。”“不,我还要玩一会儿。”„„我见状立即对XX说:“妈妈回去还要做饭,我们就玩一小会儿,好吗?”XX高兴地答应了。于是,我示意让XX的妈妈到活动室里等他一会儿,XX的妈妈一脸不高兴地坐在XX的边上。XX拿着他插的宝剑在冰冰身边走来走去,说:“我是奥特曼,打死你这个怪兽。”说完,他用“宝剑”刺向冰冰的胸口。“宝剑”断了,于是XX用手当宝剑,在冰冰身上乱打,冰冰哭着喊:“老师,他打我。”XX的妈妈看见冰冰哭了,站起身来,“啪啪”给了XX两个耳光,气愤地说;“打呀,你再打打看。”XX嘴巴一咧,大哭起来„„XX的妈妈生气地拉起XX的手,一边朝活动室门口走去,一边说:“看我回家怎么治你。”

分析: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儿童的攻击行为主要是通过两条途径获得的:一是观察学习,二是直接学习。其中观察学习是儿童行为获得的最主要来源,也就是说儿童是在各种社会情境中,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和行为后果所受的强化,间接地习得攻击性行为的。心理学家班杜拉著名的攻击玩偶实验表明:观看过他人攻击行为的儿童比没有观看的儿童,在之后相似的情境中表现出更多的攻击行为。因此,社会因素是诱发儿童攻击性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在诸多社会因素中,电视对儿童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它往往是其他社会影响的媒介。随着现代媒介和媒体的日益普及,儿童观看电视的时间越来越长,并且已经成为我国儿童和青少年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使把儿童关在家中,也不能抵挡社会环境对儿童的影响。电视节目,尤其是暴力电视节目对儿童心理影响已经成为许多心理学家研究的课题。美国心理学会1993年的一份报告指出,电视暴力片对儿童就像抽烟和酗酒一样危险,儿童观看电视暴力片对导致攻击性态度和行为的影响,就像抽烟会引起肺癌一样。此外,父母的教养方式粗暴、经常体罚儿童,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发生率也比较高。

儿童辨别是非的能力差,但模仿性强。在此案例中,XX对动画片中暴力行为的模仿以及妈妈不恰当的惩罚方式都强化了XX攻击性行为的发展,起到了增加儿童攻击的消极作用。这是因为某些惩罚手段本身就具有攻击行为榜样的性质。儿童在“适宜”的情况下,会把别人惩罚他的这些手段用来攻击他人。

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像XX这样的儿童,攻击性行为屡屡发生。曾经有人在某个幼儿园两个班级进行观察时发现,从上午8点半到11点半3个小时里共发生30起打架事件,平均每6分钟发生一次。这种频繁发生的攻击性行为如果不加以矫治,将不利于儿童健全个性和心理品质的养成。更重要的是攻击性行为容易对他人和自己造成伤害、影响伙伴关系和幼儿园、学校的教学秩序,严重的可能导致棘手的法律问题。因此,对于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应首先积极预防,对于已经发生的攻击行为要及时地处理,防止造成更恶劣的后果。具体说来,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措施〈一〉控制环境影响重视成人的榜样示范作用

控制环境影响,重视成人的榜样示范作用。这是从观察学习角度提出的控制儿童攻击行为的一个策略。从社会环境中寻找那些可能导致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因素,并予以控制和消除,如禁止儿童看暴力影视等,同时要求成人自身的行为符合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不具有攻击性,并通过成人的教育使儿童形成对有关攻击性行为的正确认知,帮助儿童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鼓励儿童学习、模仿影视中的积极行为,批评攻击性行为。这样,儿童在其他的情境中就能根据内部良好的认知结构调节、控制自己的攻击行为,逐步提高自我调节能力的水平。

措施〈二〉创设良好条件降低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儿童获得攻击性行为后,以表象的形式存储在头脑中,并重新整合成一种反应模式。只有在一定的情境中,经由特定的内外因素的启动或激发,实际的攻击行为才能发生。儿童年龄小,大多数攻击性行为发生在争抢玩具等一些为达到自己的目的时。鉴于上述特点,教师在设置环境时,应给儿童创设一个尽量避免冲突的空间。提供数量充足的玩具,以减少儿童彼此争抢玩具的矛盾冲突。设置的活动区域应稍有间隔,防止儿童因空间过分拥挤,引起无意的碰撞而造成摩擦。此外,教师还要努力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心理环境,让儿童能愉快地接受老师、同伴的建议,使儿童形成正向情绪和经验,善待他人。

措施〈三〉教育方法得当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

家庭是儿童主要的生活场所,因此家庭在矫治儿童攻击性行为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父母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到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发生和发展。在家庭管教方面,父母用忽视放任或严厉的惩罚来管理儿童的攻击性行为都是不正确的,因为这两种态度都鼓励和强化了儿童的攻击性行为的发展。当儿童出现攻击性行为时,需要给儿童一些惩罚,但惩罚时应注意:

1、惩罚要及时,使儿童的攻击性行为能得到迅速的反馈。在惩罚时应向儿童讲清楚错在哪里,应该怎么做。

2、惩罚应和鼓励结合。对儿童的惩罚并不是“以其人之道还制其人自身”,而是可以采取停止玩玩具、看动画片等“惩罚”手段。当儿童表现出家长所期望的良好行为或行为有明

显改进时,家长要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以期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有进一步改善,形成行为的良性循环。

措施〈四〉重视内部因素培养自我调节控制的能力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强调个体的主动性,他认为个体能够自发地预测自己行为的后果,并依靠反馈进行自我评价,所以个体的行为即使未受到外来的强化,自己也具有调控行为的可能性。个体对攻击性行为的自我调节机制实际上有一个自我强化的过程,主要由三个子过程组成:

1、自我观察。个体对自己攻击性行为造成的结果进行观察。

2、判断。个体根据自己内部的认知结构和道德标准,判断行为后果的价值大小,以此确定自己在相同或类似情境中的反应模式。

3、自我反应。通过判断,个体对自己的行为得出积极或消极的评估结果,它从认知上制约着自身是否做出攻击行为。如果判断结果是积极的,那么个体的这种判断便会对其攻击行为起奖赏作用,驱使其发生攻击性行为;反之,则起到抑制攻击行为发展的作用。儿童虽然自我意识发展水平较低,认知成分在行为调节方面起的作用不大,但是成人也不要忽视儿童内部因素对控制攻击性行为的影响。首先教师、家长要使儿童知道攻击性行为的危害性,再通过移情训练,让儿童体验到自己的攻击行为给他人带来的痛苦。认知和情感因素的结合会产生内在的动力,使儿童对自己的攻击性行为感到羞愧,促使儿童自觉地减少攻击性行为。

像XX一样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儿童也许是在家里最让家长操心的孩子,是幼儿园里最让老师“头疼”的孩子,对这类儿童的教育方法很多,但无论采取那种方法,请千万不要忽视教育者积极情感的投入以及良好师幼、亲子关系的建立,因为这是一切教育的前提,也是教育取得成效的最佳途径。

第三篇:孤独症儿童攻击性行为分析及...

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孤独症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分析及应对策略

全州特殊教育学校

林慧萍

[摘要]

孤独症儿童的攻击性行为不仅严重影响对孤独症儿童的教育训练和儿童日常生活以及日常生活技能的习得,而且可能会危及儿童自身及他人的生命安全。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孤独症儿童的攻击性行为问题是一切教育训练活动的基础。本文认真分析导致孤独症儿童的攻击性行为的诸多因素和其行为背后的功能,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

孤独症儿童

攻击性行为

分析

对策

[Abstract]

aggressive behavior of children with autism not only seriously affect th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of children with autism and children's daily lives and daily life skills acquisition, and children may be at risk to themselves or others lives.Therefore, to correctly understand and deal with aggressive behavior in children with autism the problem is all th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activities.In this paper, a careful analysis led to the aggressive behavior of children with autism in a number of factors, the coping strategies.[Key words]

analysis of aggressive

behavior of children with autism

Countermeasures

儿童的攻击性行为也称儿童的侵犯性行为,是指欲望得不到满足,采取有害他人、毁坏物品的行为。儿童攻击性行为常常表现为打人、骂人、推人、踢人、抢别人的东西等。有研究表明在孤独症儿童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部分孤独症儿童会表现出攻击性行为。攻击性行为不仅严重影响对孤独症儿童的教育训练和儿童日常生活以及日常生活技能的习得,而且严重的可能会危及儿童自身及他人的生命安全。所以对孤独症儿童的行为问题进行有效的干预是至关重要的。

一、孤独症儿童的攻击性行为表现

孤独症儿童会无端的辱骂身边的人,会用手脚头攻击他人,咬人,以虐待他人的方式发泄情绪;当孤独症儿童的要求被拒绝或被要求做他不喜欢做的事时,他会哭闹,乱扔东西,撕毁课本,推翻课桌,板凳;当孤独症儿童寻求别人关注时,扔、摔东西,撕扯书籍、报刋等;当孤独症儿童表示接纳时,用打、抓、咬、吐、掐、踼等方式。

二、孤独症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分析

在笔者几年的学习实践中,通过调查研究和孤独症儿童及家长的交流了解到孤独症儿童出现攻击性行为的种种原因归纳起来既有孤独症儿童自身的原因,也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管理的原因。

(一)孤独症儿童自身原因

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2.家庭的养而不教

抑郁在患有孤独症的孩子的家长当中很常见。有时抑郁的时间不长,有时却持续很久。抑郁的孤独症儿童家长会伤害到孩子。对于每个完全缺乏孤独症知识的家长来说,孤独症的症状既难捉摸又不容易对付。家长会因为孩子过分的奇特行为而感到失望,在感情上疏远孩子,忽视孩子的问题和特殊需求。他们对孩子的态度忽冷忽热或漠不关心。当孩子表现出攻击性时,他们往往采取不管不问的态度,这就使孩子失去了控制自己攻击性冲动的机会,他们更容易培养出具有攻击性的儿童。

3.家庭内部的不协调

由于孤独症儿童在多方面的发展都有缺陷,往往需要紧密的照顾及训练,以致令父母感到心里交瘁。此外,由于照顾他们需要很多时间,还要面对沟通障碍造成的挫败感和身心压力,有时会令主要的照顾者(多数是母亲)跟配偶或子女之间的关系紧张而易生摩擦,又孤独症儿童本身也许亦得不到兄弟姊妹的谅解,因而家中各成员的情绪和关系都会受到影响。反过来这种紧张的家庭关系又会影响到孤独症儿童的情绪行为,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孤独症儿童的攻击性行为的产生。

(三)学校(康复中心)原因 1.教师素质影响

教师对孤独症儿童的行为特点的不了解和排斥态度会触发孤独症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教师在教育训练中没能切实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制定训练计划、没能找到适合学生接受的教育训练方法、没能在教育训练活动中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提出合情、合理的要求,没有密切留意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和行为表现,及时和灵活地更改活动内容或重新安排学习流程,减少他们因学习上遇到困难。甚至当孤独症学生出现焦虑不安自伤行为时没有及时的采取有效的措施反而错误地奖励了学生的不当行为,其后果就是引起学生的攻击性行为的产生。

2.教师对不同儿童采取不同态度

孤独症儿童大多长相漂亮可爱,这些漂亮的孤独症儿童更容易得到老师的关注和宠爱。而那些有攻击性行为的孤独症儿童则会令教师感到厌烦和无奈。因为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孤独症儿童需要教师具有更多的爱心和耐力,去面对和处理他们的问题行为,而教师在开始的时候往往没有那么快找到正确的有效的处理孤独症儿童攻击性行为的方法。这常常会让教师感到疲惫不堪而对孤独症儿童失去信心和耐心。于是教师就会对这些存在攻击性行为的儿童采取冷漠排斥的态度。教师的这种态度反而会更容易引发孤独症儿童的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3.不合理的教学环境安排

孤独症儿童由于自身病症的特点,对教学环境有特殊的要求。不合理的教学环境安排

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到儿童自身或他人生命及财产安全时,指导者可以故意不予理睬他,最好在儿童情绪行为好转前不要正眼看他,他的攻击性行为反而会逐渐停止发作,待到正常行为出现时,再予以及时强化,从而以强化他的良好行为来减少攻击性行为的发生。教师和家长还应在儿童行为良好时,充分运用表扬、鼓励等方法给予间歇性强化,以增强其良好行为的出现与保持。

(三)矫正以满足反抗逃避的要求的攻击性行为

1.在进行教育训练时,教师应密切留意儿童在课堂上的情绪和行为表现,及时和灵活地更改活动内容或重新安排学习流程,减少他们因学习上遇到困难而出现优虑及问题行为。

2.转移孤独症儿童注意力。利用迁移手段转移儿童注意力来增强孤独症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当儿童出现以满足反抗逃避为要求的攻击性行为时,教师立即将其注意力转移到他们感兴趣的物件(如:食物、玩具等)上,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但不是立即满足)其要求。同时,还要随时间推移或发生次数的变化而延长发生攻击性行为与满足其要求之间的时间,进而提高其自我控制能力。

3.教会孤独症儿童自我放松。当儿童在一个他感到不愉快的环境中出现攻击性行为时,教师可以教儿童学会自我放松,例如让他们听听音乐、画画涂鸦、出去跑跑步、散步;来达到让孤独症儿童自我放松适应环境的目的。

(四)矫正以抑制身体的不适为要求的攻击性行为

教师和家长之间要保持经常性沟通。尤其是家长要把孩子身体的情况如实地告诉教师以便教师对身体感到不适的儿童给与关注,避免引发孤独症儿童攻击性行为。

(五)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

首先,孤独症儿童与家长在一起的时间是最长的,因此家长的教育方式和教养态度对孤独症儿童至关重要。就家长来说,要调整好心态,要做好长久训练教育的打算,要正视孤独症儿童、理解孤独症儿童、接受孤独症儿童、爱孤独症儿童、夸孤独症儿童。同时,自己也要不断地学习相关教育训练的理论和方法,多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去帮助孤独症儿童。

其次,家长要创造宽松和谐的家庭气氛,父母之间,夫妻之间,不要相互埋怨,要勇于承担责任和义务,要采取积极的态度,面对现实,也要让周围有更的人来了解这些弱势群体无辜的孩子,使他们得到社会上更多好心人的关爱和帮助。

(六)提高教师素质,改善学校环境

首先,对教师进行关于孤独症儿童的理论和实践操作知识培训,介绍孤独症及其教育康复的基本理念和方法,促进孤独症教育教师的对孤独症儿童的了解。其次,加强对孤独症教师进行爱心教育,让每一位教师从心底接纳、喜欢、关心、孤独症儿童,在语言上赞

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9]姜英杰,李勇.情绪疗法:矫正儿童行为问题的新视角[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10]王梅.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教育问题思考[J].现代特殊教,2007(2)

[11]嵇宇虹,王玲凤.学生行为问题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04.(2):245.[12]黎莉,慕雯雯.自闭症儿童攻击性行为个案分析[J]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08(1)

第四篇: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观察与分析

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观察与分析

研究对象:汪简 班 级:大四班 个案情况简述:

汪简优点在于生性活泼好动,独立性强,善于发现观察事物,有一定解决问题的能力。

缺点是习惯指挥他人,脾气暴躁,比较任性。每次人园时还要闹情绪,说出各种不上幼儿园的理由,但家长一旦离开后就能很快融人集体生活中。

个案观察记录:

1、饭后看书。

幼儿主动选择了自己喜爱的区域进行活动。今天丫丫带来了新图书,正当他看得开心时,汪简走过去抢丫丫的图书。因丫丫抓住图书不放,汪简就在丫丫的脸上咬了一口,他最终抢到了图书。

2、集体活动。

幼儿自由坐在地上。汪简坐在最后一排。老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后。让幼儿自由讨论。汪简一会儿拉拉前面小朋友的头发,一会儿抓旁边小朋友的衣领,还故意把别的小朋友绊倒。老师发现后,叫他起来回答问题。他回答正确。

3、表演游戏。

幼儿角色游戏时。汪简跑到娃娃家:“我今天要当爸爸。”这时,汪简发现妞妞和小美为了争做妈妈的这个角色互不相让,于是他说:“你们用剪刀石头布,(谁赢谁就当小熊)。”妞妞输了,但她不认输,要再剪一次。汪简一步上前去抢妞妞手巾的头饰,妞妞不给他。他就用力一推,将妞妞推倒在地,并把头饰给了小美。

一、家园之间进行交流

教师:把汪简在园表现向家长反映(主要反映以上情况)。家长:

1、由于作较忙,很少有时间陪孩子玩:汪简说自己一个人很无聊,经常提出要去小朋友家或邀小朋友到家里玩。

2、汪简对老师布置的任务记得牢,很乐意完成。平时做事动作很慢,对事物难以保持较长的兴趣。

3、汪简会主动关心妈妈,自己能做的事情就自己做,但没有耐心。

4、汪简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但很爱发脾气,比较急躁。

二、家园共同分析原因

1、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汪简生性活泼好动,喜爱表现自己,往往寻找各种方式来引起他人的注意。但他选择的方式不当,无意中攻击了他人。这表明他的心理发展水平不高,没有掌握正确的交往方式,需要成人加以引导。

2、自我控制能力差。汪简从小受外公外婆溺爱,养成不分场合、时问和对象,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丝毫不顾及他人的习惯。再加上幼儿的认知水平低,考虑问题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并没有真正理解大人所说的“打人不对的道理”。

三、幼儿园教育措施

1、疏导多余的精力。多给汪简提供活动的机会,让他有事可做,使他多余的精力有“用武之地”。

2、加强注意力的训练。把汪简安排在老师容易顾及到的地方,在各项活动中注意培养他的注意力并多表扬肯定。由于他接受能力较强。在学习活动内容上可适当增加难度,延长活动时间,逐步培养其耐心、专注的习惯。

3、在游戏中培养自制力。汪简喜欢游戏,每次游戏他都非常兴奋,但他常常伴有破坏性、攻击性行为。有意让他在游戏中担当“重任”,如让他当组长、裁判或老师、警察的角色,从而逐渐让他学会约束自己,习得内隐的游戏规则。

四、家庭教育措施

1、创设适宜环境进行疏导。

如在家里设置一个“美劳角”,提供彩笔、剪刀、颜料及各种结构拼插玩具,这既能对幼儿进行心理疏导又能转移幼儿的注意力。

2、以榜样示范,指导幼儿正确行为。

家长在孩子犯错时要事先了解原因,不要用“‘打”来解决问题,家长自身更不要在孩子面前显现出攻击行为。家长要教会孩子正确解决冲突的办法和技巧,引导孩子与他人相处时要和气、有礼貌等。

3、淡化不良社会因素的影响。

幼儿辨别能力差,模仿能力强,社会中的各种暴力行为、攻击性行为等不良行为都会影响到幼儿的身心健康。家长要为孩子营造较为宽松、温馨的生活环境,尽量避免给孩子提供刀、枪等含有攻击因素的玩具;应避免让孩子看含有暴力行为、攻击性行为等不良行为的影视和图书;当孩子有这些不良行为应马上制止,孩子有悔过之意时应给予表扬。

个案转化效果:

通过两个月的家园共同教育,汪简在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懂得与同伴友好地玩。懂得遵守规则,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同伴对他也很认可,推荐他当组长、小老师等。这不断足使他努力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取得更大的挂步。

通过家园配合共同教育,现在的明明已能在活动中与同伴较好的协商活动,遇到问题时能及时的和老师沟通,而不再是用武力来解决问题。

结论与反思

如何做称职的家长是需要为人父母认真对待的事情,而老师们从事的事业是塑造人类灵魂的事业,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事业,而我们为这个事业的成功不断地在探索、在实践,当你们的孩子成为党和国家的有用之才时,能够说一句:我尽到了为人之师的职责

1、研究结论

幼儿方面:自从个案研究开展以来,盛盛的攻击性行为有明显下降的趋势,基本消除了无故打人、骂人、破坏他人物品的不良行为习惯。同时,我们也发现,在成人的引导与帮助下,盛盛已逐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或是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当遇到矛盾时,与小朋友们共同协商或是寻求成人的帮助。

家长方面:在个案研究过程中,我与搭班老师和家长始终保持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各种方式向家长宣传家教知识、共商家教计划,家长又看到孩子们的日益进步和变化、幼儿园里形成的和谐融洽的氛围,他们的教育观念得到了根本的改变,护短、以暴制暴、放任或溺爱的教育方式逐渐减少,这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孩子们的攻击性行为,而且促进了孩子健康性格的形成。

教师方面:通过对盛盛攻击性行为个体的研究,让我进一步认识到在逐渐培养幼儿良好行为的同时,也提高了我与老师对有攻击性幼儿进行监控与矫治的意识;逐步摸索到了对有攻击性幼儿进行调节、控制与矫治的方法,有助于教学业务素养的提升,使师生共同得到发展。

2、研究反思

(1)一般幼儿均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攻击行为问题,只是程度不一而已。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消除,因而不能给幼儿乱戴帽子。但是如果确定某幼儿确实存在问题行为,一定要高度重视,因为个体的攻击行为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即学前阶段就表现出攻击性的儿童到青春期攻击性和反社会行为的概率在一定程度上也较高。因此,为了促进孩子健康成长,也为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尽教师的职责,我们幼教工作者必须充分重视研究儿童攻击行为及其控制,“及早矫正,因材施教”,防止该行为影响他的正常发展。

(2)在帮助幼儿纠正攻击性行为的过程中,我发现教师及家长的作用特别大。一方面,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较多的接触幼儿,且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多发生在

幼儿园中,教师对待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应以耐心说服为主,尊重孩子,关心帮助孩子。另一方面,家长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位教师。当孩子出现攻击性行为时,对其他幼儿造成一定伤害时,不可采用同样的攻击性为来教训幼儿,这样反而消极巩固了攻击性行为。幼儿年龄小没有是非观念,我们教师和家长应对幼儿加强是非观的引导,让幼儿明白一些简单的行为准则,知道那些是不应该做的。此外,幼儿也会从成人的行为及评价中学会一些正确的行为态度及行为方式。另外,我们要争取家长的支持,在教育上达成共识,正确对待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幼儿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3)研究发现,儿童之间的攻击多以物品抢夺和占有为主,较少发生直接以伤害同伴为目的的攻击,通过说服教育、因势利导,几乎都可见效,但攻击性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要积极处置好第一次的攻击性行为,这有赖与幼儿园教师和家长的教育敏感度、责任心;攻击性行为一旦已经生成,那么矫正也是个循序渐进和坚持不懈的过程。在矫正过程中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孩子年龄小,发展不稳定,有所好转时还会出现反复;某些家庭成员不配合、甚至到幼儿园毕业时还需要继续等,我们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要不厌其烦的帮助他们,耐心细致地开展工作,不可步子太快,性子太急。

第五篇: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分析和策略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分析和策略

----谈幼儿攻击性心理的转变

余姚市阳明街道中心幼儿园

潘丽丹 摘要:根据有关调查报告及教学实践表明,目前有90%以上的幼儿有行为攻击的倾向,但多数父母认为这是孩子间的小打小闹,并不加以足够重视。而作为教育组织者,却视为这是教育过程中最繁琐而又最难以解决的一项不良行为问题。幼儿期是幼儿攻击性行为形成的关键期,男孩的攻击性比女孩突出,男孩受到攻击后,会急切地报复对方,如任其发展到成年,这种行为就可能转化为犯罪行为。本文将通过对一个幼儿的跟踪,阐述教师是如何引导幼儿改正攻击性行为的。关键词:攻击性行为

一、什么是攻击性行为

攻击性行为是指主体的需要受挫折时出于敌意对客体实施的伤害性行为。是幼儿最常见的行为问题,通常表现为:身体攻击:推人、咬人、拽人。言语攻击:骂人。有攻击性的幼儿不但给他人和整个班级带来不好的影响,而且也影响到幼儿自身的发展。攻击性行为较多的孩子一般与同伴的关系就较差,得不到同伴的接纳和认可,也成为教师眼中不受欢迎的人。如果幼儿长期生活在这样一种消极的环境中,其身心发展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二、造成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

1.生理因素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攻击性行为倾向与雄性激素水平有关,所以,通常男孩比女孩的攻击性行为多,这是生理因素造成的,当然,由于受气质的影响,同性别的孩子也会有不同的行为方式。那些身体强壮、精力旺盛、易怒、易哭闹的幼儿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

2.心理因素的影响

幼儿期是社会性萌芽时期,开始喜欢友伴和团体的游戏活动,同时又是自我为中心的阶段,缺乏必要的社会交往经验,两者相互冲突矛盾的结果,便产生了攻击性行为。

3.家庭教育因素的影响

有的家长无原则的溺爱、娇宠、迁就孩子,导致孩子任性、蛮横、不讲道理,在与同伴交往中,愿望得不到满足,就发生了攻击性行为;还有的家长经常采取恐吓、打骂的教养方式,结果造成孩子模仿;还有的家长生怕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吃亏,教孩子打人和欺负别人,久而久之幼儿形成了攻击的习惯。

4.大众媒介的影响

随着电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幼儿把更多的时间给了电视,但是现在的电影、电视剧大都充斥着许多暴力、复仇的镜头,甚至面向儿童的动画片、卡通片也在宣传着暴力的情绪,而幼儿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差,常常因好奇、刺激而 模仿,对于孩子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5.活动空间狭窄、游戏材料不足也是引起幼儿攻击性行为的重要因素在班级的一日生活中,幼儿交往密切,许多活动常常要轮流、谦让、协商等,由于幼儿自我中心意识强烈、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往往因得不到或者自身利益受损而出现攻击性的行为。

6.被攻击者的消极反应也会强化攻击性行为

当受到攻击时,大多数幼儿表现为哭,向老师“告状”等消极行为。根据帕特森等人的研究发现,当一个儿童猛冲过去,去抢另一个儿童的玩具时,若被攻击者作出哭、退缩或沉默的反应,那么,这个儿童还会以同样的方式去对待别的儿童,也就是说,消极的反应强化了攻击性行为。

《指南》中也提出“要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注重保护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尊重孩子就要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尊重孩子自己的发展水平。我们要了解孩子的个别差异,有目的、有计划的认识孩子,进行全系统的观察,在教育过程中做个有心人,设身处地地为孩子着想,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看问题、思考问题、理解问题,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善于发现其自身的优点、长处,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使他们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三、案例描述

班级中的裘振宇小朋友平时调皮好动,总喜欢去惹别人。每次自由活动时都有小朋友来告状,说裘振宇欺负他们,“揪头发,拉手,破坏玩具”等,对于他这个好“攻击他人”的恶习,教师一度无计可施。不是把他抓到一旁站着,就是批评一顿。但这些办法并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效果,习以为常的他变得越来越“坏”,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教师静下心来默默的反思,这样长期下去不行,一定要找到“坏”的病因,然后对症下药,努力把他的坏习惯给纠正过来,于是教师进行了家纺。了解到裘振宇家里有三个小孩,一个姐姐,还有一个双胞胎哥哥。因为孩子多,再加上父母平时工作比较忙,所以,爸爸妈妈对她们比较凶,动不动就一顿打骂,久而久之,孩子就觉得只有用暴力才能解决问题。

四、引导措施

根据家访的情况,分析孩子的具体现状,教师也查阅了许多理论的资料,从以下一个方面开展了引导:

(一)细心观察,耐心引导

幼儿年龄小,训斥、棒打等粗暴手段用不得,当有攻击行为发生时,一定先要弄清楚原因,不可无原则迁就,更不可放纵。态度不能粗暴生硬,也不能单调无味说教,没道理的话语,孩子听不进去,反而会引起反感。一次盥洗,裘振宇又把同桌的思羽弄哭了,教师走过去板起脸刚要质问,舒舒说:“老师,是思羽要去洗手了,可是还没轮到她,裘振宇叫她不要去,她还是要去,裘振宇才抓她,她就哭了。”听了这句话教师开始反省自己的教育方法,通过对裘振宇的观察与沟通,找出他打闹的原因是“用行动代 替言语”。然后对症下药,教师就耐心引导他和小朋友相处时,不要太冲动,不要动手动脚,不要用手抓或推,用嘴巴说话就可以了,并坚持从正面引导,及时具体指出其为什么错,错在哪里,怎样做才对,让裘振宇明白自己的错误,并能有明确的改正方向,这对裘振宇改正错误有很大的帮助,同时教师注意自己的言行,不造成不良影响。

(二)善于诱导,正面教育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主体性意识的逐步发展,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表现及其明显,缺乏同伴间的合作,群体意识较差。要为他们提供交往的机会,让他们懂得交往。有一次在拼娱乐场裘振宇努力了很久还是没拼出什么,豪豪好意要帮他,才说几句他就急了,不仅扔下雪花片,还动手打了豪豪,结果豪豪跑来告诉老师,他还觉得委屈,冲到豪豪前面大喊大叫,教师蛮有兴致地问:“怎么啦?你动手打他还不许他告诉老师吗?”裘振宇摇摇头说:“我拼不好又不要他说,可是他说我不会。”这时教师也顺水推舟地告诉他:“你有没有听清楚他要跟你说什么,你就是性子太急了,要学会倾听别人讲话,现在我们一起听听豪豪要跟你说什么好吗?”听了豪豪的话他才觉得自己错了,才心平气和地向他道歉。第二天,他仍和那些小伙伴和好了,一起玩游戏。

(三)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幼儿的攻击行为最终会导致对他人的侵犯,应引起家长的重视。虽说攻击性行为会在某种程度上表现为体力上的对抗和竞争,但这也需要在社会行为规范的框架下进行,如参加对抗性的游戏,激发幼儿的拼搏精神等,平时幼儿发生抓、咬、踢人的不文明行为,家长不要纵容,则要坚决制止并加以教育。幼儿有攻击性行为不是天生的,有时是他们认为这样可以解决问题,达到目的。教师发现这类经常性侵犯其他同伴的幼儿,很大一部分都是受到父母的不良影响。如: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彼此发生冲突,为了一点小事就争执不休;或和邻居吵闹,甚至动手;平时教育孩子也是棍棒相加,以打骂手段为主等;这些都会给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使孩子变成火爆脾气。其和同伴交往时如有不顺心或不如意时,就会模仿父母解决问题的方法,用暴力解决一切。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

(四)说服教育,形成良好的习惯

在幼儿出现不良行为应及时给予指出并教育。在一次区域活动中,裘振宇用积塑拼了一把剑,正正觉得好玩走过去,刚拿起积塑“啪”地一声,裘振宇的剑打在了他的头上,教师马上快步走过去说:“裘振宇你怎么打人?”他很在理似的说:“他抢我的玩具。”这种想法对小班孩子来说并不少见,教师心平气和地问他:“这玩具是谁的?”他瞪大眼睛看着我,教师耐心地说:“这玩具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是我们大家的,每个小朋友都可以玩,所以正正拿积塑,你打他就是你不对了,假如正正在玩积塑你去拿,他打你,他也是错的,大家一起玩,不打人才是好孩子。爱打人的小朋友我们都不会喜欢他的。”

通过半年的跟踪、引导。现在的裘振宇再也不会无缘无故打人了,看到别人打架,还会去劝架呢!爸爸妈妈看到振宇的这个表现也很欣喜,都说振宇像换了个人似的,长大了,懂事了。现在的他身边朋友也越来越多了。教师也真正体会到“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只要我们用心、用爱,一切都会变得更美好!

下载中学生攻击性行为的案例分析与矫治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学生攻击性行为的案例分析与矫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一例小学生攻击性行为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小学生攻击性行为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弋阳县南岩镇中心小学 郭东海 摘要:这是一例关于小学生攻击性行为的心理咨询案例。求助者是一名11岁的四年级男生,因学校生活不适应加......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个案研究

    泰州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个案研究 摘 要:幼儿时期,1岁左右的幼儿开始出现工具性攻击行为,到2岁左右的幼儿之间表现出一些明显的冲突,如打、推、咬等。幼儿期幼儿......

    正确对待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正确对待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作者:佚名 来源:深圳学前教育网 日期:2005-4-19 阅读次数: 638 一般来说,幼儿攻击性行为是指幼儿较频繁、较严重地指向他人或物体的身体或言语的攻击表......

    中职生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分析与对策[最终版]

    中职生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分析与对策 摘 要:中职阶段学生正处在个体生理和心理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心理危机的高发期。近年来,中职学生攻击性事件频繁发生,一些中职生对他人和......

    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分析(共5篇)

    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分析 王俊尧今年3岁,是班级中个子最高,力气最大的男孩。他经常欺负其他小朋友。有时自由活动时他双手一齐拍打他身边小朋友的肚子,把小朋友拍哭。有时,他......

    一个“小霸王”的转变 ——小学生攻击性行为的心理分析与辅导

    一个“小霸王”的转变 ——小学生攻击性行为的心理分析与辅导 一个“小霸王”的转变 ——小学生攻击性行为的心理分析与辅导 温州市平阳县昆阳二小 游小央 温州市平阳县昆......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解决措施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解决措施 不论男孩女孩,多数小时候都有过拿开水浇蚂蚁窝的“经验”,还有淘气的男孩子更甚,会为抓到的壁虎“做手术”,边做还边开心的笑着,这个场景在我看来还是......

    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矫正措施

    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矫正措施 攻击性行为是我们在幼儿身上常常见到的一种行为,我们要全面认识并且积极引导,不要极力强迫制止和指责,否则,会使幼儿产生逆反心理,向更极端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