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7单元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课文,是围绕“自然的奥秘”这一主题选入了4篇课文。《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以满腔热情投入大自然的怀抱;《装满昆虫的衣袋》记述了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痴迷于昆虫的故事;《变色龙》和《金蝉脱壳》则给学生提供了两个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范例,使他们知道应当怎样去仔细观察;“诵读与积累”则要求学生诵读巴甫洛夫、伽利略、苏霍姆林斯基有关观察方面的名言,从而懂得观察的重要意义。本单元还安排了一个“小练笔”,要求学生“利用课余观察一种昆虫的活动,写一篇观察日记”。
二、教学要求:
通过这个单元的教学,学生不仅能学到语文方面的知识,还能从不同的侧面认识到观察的重要,学习观察的方法,丰富自然知识。通过记观察日记,又能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其教育功能是多方面的。
三、单元导读及教学方法
一、谈话导入,引出主题
1、课前,布置大家预习这组课文,请学生交流预习情况。
2、这个单元的主题是什么呢?
二、阅读思考,初步感知
本单元共有四篇课文,《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装满昆虫的衣袋》、《变色龙》和《金蝉脱壳》。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浏览一下这几篇课文。
1、《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试着读出诗的韵味。这首现代诗主要写了什么?作者为什么会把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的?你觉得大自然还像什么?
所以总有很多人对它充满好奇。其中就有一位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
2、《装满昆虫的衣袋》 自读文章,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你能用一句话或者一个词概括出来吗?文中的小法布尔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变色龙》 谈谈自己见到的变色龙或者饲养变色龙的经历。读读课文,文中也是写作者饲养的变色龙吗?你还知道动物世界中哪些神奇的现象?
4、《金蝉脱壳》 “金蝉脱壳”有一个历史故事,说说这个故事。读课文,感受真实的金蝉脱壳的全过程以及小作者细心的观察。
三、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出一篇或几篇你最喜欢的课文,认真读一读,然后大家讨论讨论应该怎样学习这篇文章?
你还喜欢哪一篇?
四、阅读链接,搜集资料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对第一单元中四篇课文的内容有了大体的了解和掌握,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围绕单元学习主题——“自然的奥秘”,去搜集有关资料(科学探索、人类的老师等),以便于单元学习结束时进行相关的语文综合实践和汇报。
阅读推荐《昆虫记》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材基本分析
本单元为“故事集锦”主题单元,包括成语故事、文学故事、民间故事、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和寓言故事重在说理,文学故事和民间故事重在赞人。《成语故事》由3个成语故事组成,均由古籍故事改编而来,介绍了成语的来源及寓意。《推敲》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与韩愈一起斟酌诗句中用词的故事,表现了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嫦娥奔月》叙说美丽善良的嫦娥为了免于百姓受害,吃了长生不老药升天奔月的事,意象优美、情节动人,人物的形象在情节展开的过程中表现得栩栩如生。《读书莫放“拦路虎”》是学生初次接触的一篇自读课文,旨在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伊索寓言》选择了三则意蕴丰厚的寓言,情节紧凑,语言生动传神,发人深省。每则寓言都以一句训诫作结,具有画龙点睛之效。与之呼应,设立“我读书,我快乐”栏目,简介全书内容,扩大阅读面。《习作3》是观察习作,重点训练如何观察,并将观察顺序和写作顺序相结合。《练习3》共安排5项内容,有语文与生活、写好钢笔字、诵读与感悟、口语交际和学写毛笔字。其中语文与生活和口语交际是训练重点。“语文与生活”这道题需要学生领会李玉和这段唱词的弦外之音。“诵读与积累”让学生诵读与积累的是散文《幸福》。“写好钢笔字”继续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学写毛笔字”练习写虎字头和病字旁两种偏旁的写法。
(二)单元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分析 单元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画龙点睛》,讲述推敲、嫦娥奔月及寓言故事,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学会本单元的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绿线内的字只要求会认读;
3、会用“即使„„也„„”造句。了解事情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感悟“推敲”的益处,养成“推敲”的习惯。
4、学会默读,读中感悟、以读代讲。通过多形式地读,在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明理,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5、学会朗读成语故事、寓言故事。通过感知大意、分析形象、揭示寓意、拓展想象,使学生感知形象,感悟道理,受到启发。
6、认真观察后写一篇以“秋天的树叶”为题的习作。通过习作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弄清《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加强朗读和复述训练。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
2、《推敲》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故事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感悟“推敲”的益处,养成“推敲”的习惯。
3、《嫦娥奔月》要引导学生在读悟的过程中充分感受人物的外在表现,进而走进其丰富的内心世界,获得情感的陶冶与心灵的震撼。
4、《读书莫放“拦路虎”》侧重自读,指导学生在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明理,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5、《伊索寓言》引导学生分析形象、揭示寓意、拓展想象,使学生不但感受寓言的形象,感悟寄托的道理,还要从中获得教益。导读《伊索寓言集》。
(三)每篇课文的训练点 训练点
《成语故事》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成语的理解。三则故事分别通过语言、动作、对事物的客观描述来叙述故事,学习这些不同的表现方法。
《推敲》感悟“推敲”的益处,抓住课后训练及文中的字词,学会换词方法,养成“推敲”习惯。
《嫦娥奔月》通过想像感悟文章的意境美,人物美,培养思维能力、想像能力、表达能力。
《伊索寓言》比较阅较《狐狸和乌鸦》与《蝉和狐狸》,体会蝉的智慧之处。《习作3》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备课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无私奉献”的主题,选用三个不同年龄、不同领域的名人事件来表达。第一篇文章和第三篇文章讲的是大事,第二篇文章写的是小事。《在大海中永生》按照“飞向大海——撒向大海——告别大海”的线索来组织课文。作者表达和感情而奔放,大量的排比和加强气势,丰富的语言,有一定的跳跃性。文章大量着墨情感,而对邓小平人物形象感知很少。教学中要向学生介绍人物的相关背景资料,并要合理地运用。要注意朗读与想象的结合,朗读与理解的结合,做到读中理解,读中升华感情、要注意情节展开与情境创设之间的关系,把握整体,关注细节,要注意感情基调正确定位,悲痛中有激昂,怀念中有爱戴,是震撼人心的,催人奋进的。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通过记叙高尔基和他10岁儿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与“写信教子”两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尔基父子之间的亲情,表现了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爱”的教育艺术。同时也引出了“给”,永远比“拿”愉快“的奉献主题。教学中抓住文章开头的“爱”字,根据两件事前因后果的关系展开教学过程,重点是后面书信内容的理解,前后联系起来,进行适当的拓展,千万不要本末倒置,仅仅围绕文章最后一句话来组织教学,为理解而理解。《艾滋病小斗士》运用倒叙的手法,先写思科西的去世,再写他的身世遭遇以及与艾滋病顽强抗争的事例。全文教学要结合课后练习三来进行,把恩科西与偏见作斗争和他关心其他艾滋病人统一起来,抓住人物的语言来体会人物的精神世界。
《习作4》是让学生写一写自己的心里话,“说”是文题的重点,“您”或“你”是“我”倾诉的对象。从以往的学生习作来看,部分学生会把人称混淆,习作中你他分,刚写一会第一人称全变成了第三人称,所以要让学生明确,写这篇作文时就好像面对面与某个人说话。既然是说心里话,就要让学生发自内心,表达出真情实感。
《练习4》安排5项内容,分别是语文与生活,诵读与积累,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与毛笔字。其中语文与生活和口语交际是训练的重点。
“语文与生活”是关于纠正错别字和不规范用字的练习。第一部分教学可让学生通过具体的语境弄清“兰、蓝、篮和区别,自己发现并改正句中的错别字,知道出错的原因不不了解字义的来源。第二部分教学时要让学生亲自查出这四个词的意思,再去改正。“诵读与积累”的八个成语可让学生课下自己查阅,了解故事内容,大体理解词义。课上让学生讲故事,说词义,知道每个成语都有一个警世功诫的哲理。然后现再诵读,达到熟记。
“写好钢笔字”每个练习都有,教师一定要注意对学生写字习惯的养成教育。
口语交际的内容是“小小新闻发布会”,会上,可采用先小组交流再重点发言的方法,让每个孩子都有发布新闻的机会。
最好每天早晨拿出三五分钟时间,引导鼓励学生发布新闻,教育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理解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继续学习精读方法,坚持做摘录笔记和批注笔记,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
4、通过学习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到邓小平爷爷伟大的人格,激发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理解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感悟”小斗士的可敬,培养战胜“灾难”的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缅怀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
2、理解高尔基信中的内容。
3、围绕“为什么称恩科西是“艾滋病小斗士”?这一问题认真阅读课文内容,从而正确认识艾滋病,关心艾滋病人。
四、教学方法与环节设计:
教学方法:
1、以读为主,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感情朗读,在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在读中理解,感悟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大胆地抒发自己阅读的感悟。
2、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已有的积累及阅读理解能力放手让学生去感悟、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环节设计:
1、强化初读。初读课文后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2、精读感悟。教学时,可以“品味词句,想象意境,训练朗读”为重点,引导学生充分地读,边读边想象文中所描绘的情景,从而体会文章的意境。
3、拓展延伸。
4、积累内化。
5、作业指导。
6、实践活动。
五、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我认为整个单元的教学首先需要引领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而在精读体悟的过程中,教师又要引领学生对重点语段作细细品味,这应渗透在语言文字的学习过程中。
其次要注意课外拓展,与生活结合。《在大海中永生》课后5搜集邓爷爷的故事,《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课后4写回信,向生活拓展,将文本精彩的表达方法作迁移运用,力求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另外我们的教学也应该有高年级的特点。阅读方面偏重于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与品味的能力,习作方面偏重于立意与选材,篇章结构的训练。实践方面偏重于学生注意生活和交往能力的培养。
六、课时安排:
《在大海中永生》:两课时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两课时 《艾滋病小斗士》:两课时 《习作4》:两课时 《练习4》:三课时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祖国各地
教材分析:
《黄山奇松》介绍了黄山姿态各异的松树,尤其是三大名松。
《黄果树瀑布》体会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瀑布,各写出了瀑布的什么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准确与美妙。
《莫高窟》重点也应放在作者的表达上,就如课后作业第四题一样,要求给课文编写段落提纲。
《习作五》写一件亲身经历的事,注意把事情写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设计一条公益用语言,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电视、广播中去发现公益用语,然后再设计。
教学内容:
1、在读通的基础上初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之情。
2、读课文扫除障碍,完成性测试。重难点:
1、了解大自然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之情。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扫清障碍。
3、在读通的基础上初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目标:
1、在读通的基础上初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之情。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识记字形,读通句子,质疑问难。
3、读课文扫除障碍,完成性测试。整体设计意图:
在教师的指导下初步读懂课文。能较流利的读课文。了解大自然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之情。
作业设计:
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识记字形,默写生字。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备课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百折不挠”这个主题精心编排了四篇课文:即《天火之迷》、《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诺贝尔》和《滴水穿石的启示》。从内容上来看,这四篇课文所涉及的主要人物有:富兰克林、谈迁、诺贝尔、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在他们身上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具有百折不挠、滴水穿石的精神。这就是成功的秘诀。从体裁上来看,前三篇文章以记叙为主,通过一件或几件事情刻画人物的形象,通过阅读感受人物的精神,懂得一定的道理。后一篇论说稍重,通过具体的事例,阐明作者的观点。我们除了感情滴水穿石的精神之外,还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这种叙议结合的方法,并进行类似的习作练习,如写读后感。
二、单元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分析
(一)、单元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风筝实验”的过程。
2、学会本单元的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绿线内的字只要求会认读。
3、能用“不足为奇”、“欣喜若狂”造句,积累本单元所学的成语。
4、学会默读,读中感悟,以读代讲。通过多形式地读,在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明理,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学习“不折不挠”的精神。
(二)、单元重难点分析
1、《天火之迷》的难点在于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风筝实验”的过程。
2、《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的难点在于引领学生跨越时空的界限,展开想象,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3、《诺贝尔》的重点是体会诺贝你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虽然历经失败、病苦,但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至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
4、《滴水穿石的启示》的重点在于感悟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学习这种持之以恒,“滴水穿石”的可贵精神。
三、篇目分析及教学设计
《天火之迷》一课讲述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为了揭开雷暴的秘密,不惜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冒着危险进行“风筝实验”的故事,表现了富兰克林在科学研究中的勇气和决心,说明只要我们勇于探索,大胆试验,就可能揭开大自然的奥秘。
课文以雷暴之谜——实验揭秘——创造发明,构成全文脉络,重点在于中间。在教学实验揭秘这部分内容时,应先让学生充分诵读课文,理清作者在写实验揭秘这部分内容时,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交流后学生会找出先写富兰克林对雷暴的观察,再写大胆推测,最后通过风筝实验这三个层次揭开雷暴的秘密。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体会富兰林克林对于观察的细致全面,推测时的勇气勇敢。风筝实验中表现出的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勇敢无畏,敢于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一这学习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抓住课文的关键词复述风筝实验这部分的内容。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课记叙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艰难的困境中两次撰写明史巨著《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
在进行本篇课文的教学设计时,我着重从以下两方面入手,1、应该凭借课文中叙写的谈迁遭受厄运。但未被厄运打垮而编成《国榷》的具体材料,从谈迁的身上,汲取精神力量,促进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贯穿这一主题的教学时,主要是让学生能在读中感悟,联系生活实际,谈经验,说教训,学榜样,树雄心,乐观向上,积极进取。比如在学到谈迁面对多年的心血转眼间化为乌有,遭受这一厄运时,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有没有经历过这种事情,又是如何克服的?从谈迁的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2、体会运用数字的表达效果。在这一环节中主要是让学生联系课后练习的第4题,让学生找几处这样的例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诺贝尔》这篇课文在写作方法上有和《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的相似之处,所以让学生根据学习《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的方法来学习,就是最后交流的时候老师可适当引导一下。
《滴水穿石的启示》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课文,通过与“滴水穿石”的自然奇观给予人们的启示,告诉人们只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成就实现理想。
本篇课文是以“自然奇观的启示——正反论证——提出希望,收束全篇”为结构。因此在教本课时,我按以下思路进行:先谈奇石,探寻其成因;再谈名人,找寻其足迹;后谈启迪,激发其动力。学完本篇课文后,在学生理解,感悟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把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写下来,即写读后感。
四、在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方面,1、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课前要让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给予他们充足的自我学习自我思考的时间。
2、鼓励学生在课前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尤其对于这么百折不挠的能成功的名人所作的一切均会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
3、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学习方法品词析句和品读相结合,重点理解重点词句和段落在文章中的表达效果,通过各种形式朗读,感受文章中人物的可贵精神。
4、给学生小组交流的时间,通过思考交流,再思考,形成学生自己对课文的见解,全班交流时会更得心应手的处理问题。
5、注重学生日常的读书、写字等正确姿势的培养。
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备课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林冲棒打洪教头》《少年王冕》《黄鹤楼送别》《清平乐村居》四篇课文都和名著有关。他们体裁不一,风格多样,前两篇以“人”为主,但“形象”各异;后两篇则以“情”见长,而情“意”不同。《林冲棒打洪教头》节选自《水浒传》,《少年王冕》出自《儒林外史》(二者为明清小说的代表),《黄鹤楼送别》脱胎于唐诗,《清平乐村居》乃是宋词。这是我们是认识古典文学名著的一扇窗户,在感受古典文学的熏陶中,增强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林冲棒打洪教头》这是一篇精彩的故事,它出自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故事的背景很有必要提前交待给学生。《水浒传》是一部奇书。主要讲的是梁山108位好汉劫富济贫,替天行道的故事。林冲就是其中的一员。《少年王冕》出自吴敬梓的《儒林外史》,这也是一部奇书。本文叙述清晰,以时间为线索贯通全篇,如用“七岁时”揭开序幕,用“眼看三个年头过去”、“不知不觉三四年过去了”、“到了十七八岁”等词句承上启下,过渡自然。语言清晰明快,准确生动,对人物和景物的刻画尤其得细腻传神。课后的习题中有这样一个问题:结合课文内容,说说王冕是个怎样的人?这是全文的纲领所在。提纲挈领,百毛皆顺。
《黄鹤楼送别》是一篇“文包诗”,是根据《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脍炙人口的古诗写成的。诗文对应成趣是本文的特点之一。
《清平乐村居》是宋词,词在小学阶段的课文中可能是第一次出现。因此很有必要让学生简单了解一下什么是“词”以及它的特点。首先,从题目上就能看出它的与众不同——题目中间有一个空格——把题目分为词牌名和题目两部分。像这样的形式上的与众不同课文中还有一些,比如词的上阙和下阙之间有一个空行。每一行的字数不同有长有短(因此词也叫“长短句”)等等。这些只要仔细去观察是能被学生发现的。以上我们看到的只是词的外在形式,对于一首词来说更重要的还是它的内容和意境。这首词的内容相对而言还是比较简单的,语言纯朴,多用“白描”,条理清晰,精于“剪裁”。刘熙载说,“词要清新”,“澹(淡)语要有味”(《艺概·词曲概》)。辛弃疾的此作正具有“澹语清新”、诗情画意的特点。
教学目标 :
1、学习课文词语,有选择地积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学会概括人物个性特点,以体会林冲“忍”的性格特点为重点,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4、理解课文的意思,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并 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的真情实感。
教学方法:
1、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感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学会概括人物个性特点。
2、通过一些简单的词句,承上启下,转承自如。并根据时间顺序学会分段。
3、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声音洪亮,举止大方,感情丰富。
4、学会品读,通过边读边想象,感受诗文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二篇:五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教材分析范文
S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内容介绍: 本单元由五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 一”组成。五篇课文中,《小麻雀》、金奖 章》、《大拇指汤姆》是精读课 文,《“没头脑”和“不高兴”》、《坚 定的锡兵》是略 读课文。本单元人文性较强,以“注意把握 文章主要内容,品味童话语言,体会 作者思 想感情”为专题。五篇童话都围绕 专题选编,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生动、有趣的情节,从不同角度给学生以启迪。《小麻雀》对成长中的孩子和孩 子的妈妈都给了有益的启示:小孩子自作聪明,不听劝告,是要吃亏的;但是,只有让他们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学习生活的本领,才能更快地成长起来。《金奖章》则通过从群鸟在荣誉 面前互不相让,到一致认为应把荣誉 给乌鸦这一 转变,告诉人们,只有默默地为人类作贡献,才最值得奖励和受人尊重。《“没头脑”和“不高兴”》通过“没 头脑”和“不高兴”在仙人的帮助下“做大人”的经历,告诉小朋友,从小如果没有养成好习惯,长大后就会给工作造成不可 挽回的损失,给人们带来害处。《大拇指汤姆》则告诉人们为人要善良、勇敢,就会给人带来幸福。《坚定的锡兵》向人们描绘了一个善良、勇 敢、尽职尽责的锡兵形象。语文百花园一共安排了三项内容。分别是温故知新、口语交际以及习作。这些学习内容意在重点指导学生
围绕主题开展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基础知识,丰富语言积累,增强语言运用,锻炼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二、单元学习目标:
1、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抓住课文中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认识26个字,会写43个字。掌握教参中要求的词语。
5、培养学生把握并转述故事内 容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
6、引导学生展开大胆想象,培 养写作能力。
三、本单元的学习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文;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欣赏童话展现的美丽、奇妙的情境,品味童话的语言,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从中受到启迪;引导学生初步学习童话的表现手法,展开想象的翅膀,学写童话。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内容介绍:本单元由五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 二组成。五篇课文中,《古诗三首》《海上日出》《西风胡杨》是精读课文,《大 自然的语言》《我家门前的海》是略读课文。本单元的课文以不同的文体,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景物,向我们展示出了美丽、神奇的大自然。《古诗三首》选取的是三首唐诗,诗人用凝炼的语言给读者勾勒出了一幅幅耐人 味的画面。《海上日出》是巴金老先生的作品,课文通过对海上日出不同景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和追求光明的 思想感情。《西风胡杨》是潘岳2004年为怀念胡杨树在沙漠中所保护的西域文明,而专门撰写的。作者以深邃的目光和睿智的笔触描绘了被称为“沙漠神树”胡杨的宝贵品格。在作者的笔下,胡杨是人的 生
命,是人的命运,人的风骨的象 征。《大自然的语言》是儿童诗,它 告诉孩子们大自然中的各种现象能告诉人们许多知识,只要仔细观察,刻苦钻研,就能读懂大自然的语言。《我家门前的海》是一篇优美的 散文,语言平和,意境深远,作者用 清新流畅的 笔触,把自己对大海的印象写得十分吸引人。五篇课文虽然是同一个主题,但 是文章的表达方式却有所不同。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引领学生细细体会。《古诗三首》寥寥几笔,就生动地刻画出了景物形象,表达出了诗人的内心情感。作者丰富的想象,用词的考究令人惊叹。《海上日出》作为一篇散文,无论是文章结构的安排,还是对景物变化的细腻 描写,都很精彩。《大自然的语言》语句通俗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形式活泼生动,很受孩子们的喜爱。《西风胡杨》是一篇感物吟志之 作,作者以激昂流畅又充满哲理的语言,描述了胡杨的可贵品格,写得气势磅 礴,真挚动人。《我家门前的海》语言优美,意境新奇,写法独特。这些不同的表达方法,我们用心揣摩,一定会大有收获。语文百花园二共安排了三个大的栏目。分别是温故知新、语文大课堂 和习作。这三块的内容丰富多彩,且与单元主题一脉相承。具体地说,“温故知新”栏目中的“生动的景物描写”和“拓展与交流”编排的是有关景物描写的训练。为丰富学生景物描写方面的语言积累,“积少成多”编排了四副以赞美自然景物为内容的楹联,语文大课堂——“文明公 民”和习作——“写一次游览经历”的内容,与 “观察自然景物、环境保护”有关联,又有所拓展。
二、单元学习目标:
1、随文识字21个,会写生字24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优美的语段。
3、学习作者是如何观察景物的,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景物描写的精妙之处。
4、引导学生在品味课文语言的过程,感受大自然的无穷魅力。
5、积累四副以赞美自然景物为内容的楹联。
6、参与以“文明公民”为主题的社会调查,提高综合能力。
7、按照游览顺序写出自己的一 次游览经历,注意抓住景物特点具体 描写,表达真情实感。
三、本单元的学习重难点:
1、注意作者是怎样观察大自然 的,并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第7、9 课,百花 园二)。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6、7、9、10课)。3. 在读中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并受到美的熏陶(第6、7、9 课)。4. 理解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第6、9课)。5. 学会质疑。
四、教学设计思路五年级第一学期,学生刚刚进入高年级段,教学中,要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提出要求,并扎扎实实地训练到 位,使学生的语文素养步步提高。课堂上,字词教学多放手,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在词义的理解上,教给学生方法。注意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细细品味文字,体会其含义、感情色 彩和表达效果。课文学习要点面结合,立足整体,关注重点,相辅相成。重视引领 学生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读写结合,提高习作能力。三维目标要综合考虑,切不可重视一方面,忽视另一方面,在小学阶段,要扎扎实实地为学生打好方方面面的基础。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内容介绍:本单元由五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三组成。五篇课文中,《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我的战友邱少云》是精读课文,《小英雄雨来》、《紫桑葚》是略读课 文。本单元的课文向我们展现了战争岁月中的一位位英雄形象。这些令人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为了争取民族的解放 和国家的独立,不屈不挠,前仆后 继,他们的光辉 形象永远清晰地留在人们的记忆里,不断激励我们奋发向上。《七律·长征》这首不朽的史诗,赞扬了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 神,深刻表现了作者毛泽东的艺术风格和 高昂气概。《狼牙山五壮士》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颂扬了五壮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伟大的献身精神。《我的战友邱少云》记叙了邱少云从潜伏隐蔽直至在烈火中英勇牺牲的经过,赞颂了邱少云为了战友的安全,为了战斗的胜利,自觉严格遵守纪律 而英勇献身的伟大精神和钢铁般的意志。略读课文《小英雄雨来》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年雨来聪明勇敢,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斗争的故事,歌颂了少年雨来热爱祖国、不畏 强暴的斗争精 神。《紫桑葚》讲述了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第九 纵队司令员徐世友在激烈的孟良崮战役中,关心人民群众利益的崇高精神。五篇课文虽然是同一个主题,但是文章的表达方式却有所不同。《七 律·长征》是用七言律诗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狼牙山五壮士》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展示了五壮士诱敌上山、顶峰
杀敌、英勇跳崖的壮烈场面,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我的战友邱少云》通过 对“我”看到邱少云在烈火中的表现及“我”的心情描写,侧面展现了邱少云自觉严 格遵守纪律并英勇献身的伟大精神。《小英雄雨来》用小说的典型表现法,分六个部分把聪明勇敢、热爱祖国的小英雄惟妙惟肖的展现在读者面前。《紫桑葚》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让我们看到大将军徐世友为人群众着想、关心群众利益的崇高品质。语文百花园三共安排了五项内容。分别是温故知新、拓展与交流、阅读平台、口语交际以及习作。这些学习内容意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基础知识,感悟语言规律,丰富语言积累,增强语言运用,锻炼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二、单元学习目标:
1、通过联系上下文内容,结合有关课外资料,体会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
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内容介绍:专题:中华文化本单元由五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五组成。五篇课文中《孔子》《“心正笔正”柳公权》《梅兰芳》是精读课文,《黄帝》《唐玄奘西行取经》是略读课文。这是一组反映中华文化的课文,它通过历史上五位中华名人的事迹的记叙,生动形象地介绍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孔子》讲述了春秋时期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生平概况和几个小故事,表现了孔子的一些思想主张和形象风貌。《“心正笔正”柳公权》讲述了晚唐时期的大书法家柳公权的故事,既简要介绍了他的书法成就,又重点记叙了他向皇帝直言劝谏 的事情,体现出他刚正不阿的精神品质。《梅兰芳》讲述的是现代著名的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在抗日战争时期,拒绝为日本人演出的故事,表现出他强烈的爱国思想和崇高的民族气节。《黄帝》讲述的是远古时期的传奇人物黄帝,是怎样被奉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的故事,说明了他被公认为中华文明的奠基者和创始人的由来。《唐玄奘西行取经》则讲述了唐代高僧玄奘西行到佛教的起源地天竺去学习、取经的故事,表现了他严谨治学、矢志不渝的精神。
第三篇: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材分析专题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我爱阅读”为专题进行编排,安排了二篇精读课文,二篇略读课文。《窃读记》生动、细致地刻划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通过小女孩和北大著名学者对阅读的交流,使我们得到读书的有益见解;《走遍天下书为侣》则在假定和选择中,告诉我们要与书为伴,以书为侣,其乐无穷;提出善于读书,要常读常新,百读不厌,必有所获;《我的“常生果”》通过著名作家叶文玲童年时读书、作文的经历,点明了读写中吸收与倾吐的关系。
本组教材将“我爱阅读”作为一个专题,目的一是要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书的深厚情感;二是在阅读中要能够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习得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激发起阅读的兴趣,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从而受益终生。
配合本组专题,在课后面安排了“综合性学习”“阅读链接”,在“语文园地”里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展示台”等多项训练内容,即引导学生开展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与爱读书人交流读书体会;了解图书种类;给自己的图书归类并做书目;选择不同角度说、写读书经历或访谈、辩论等;并紧密结合本组阅读和综合性学习交流读书收获和体会。
学习这组关于读书的课文,要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还要围绕“我爱读书”这个专题进行综合性学习,加强教材的整合和课内外的融合,努力把读与悟、读与写、读书与活动结合起来。通过本组学习,力争让学生对阅读充满兴趣,学会一些读书的方法,把阅读作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使阅读成为生命内在的需要。窃读记
教学目标:
1.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3.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①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②自学生字新词。③ 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第一课时
一、直奔“窃读”,整体感知
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知道“窃读”可换成一个什么词?(偷读),你知道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1、认读生字词。
2、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3、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我” 因无钱买书而偷偷躲在书店看书。)
二、品味“窃读”,感受渴望
1、边默读课文边用“____”画出描写“我”是怎样“窃读”的语句。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汇报)
2、重点品读文中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
a.“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①画出句中表示动作的词。
②感悟形象: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你仿佛看到什么? b.“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①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
②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说一说?根据生活体验,相机指导朗读。c.“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还像在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①读了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一般人物的神态和内心是一致的,从神态描写可以看出心理活动,可这句话神态和内心是相违背的。)
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突出了作者酷爱读书已经达到了入魔的程度。)d.美读升华:你能把自己对“窃读”的理解与感悟读出来吗?生读,师评:同学们的朗读,把一个渴望读书、热爱读书的孩子展现在我们的面前。那大家知道,“窃读”,我的心理有一种怎样的感受吗?
3、自主品读“窃读”的滋味。
a.课件出示句子:“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b.从课文中找到有关语句,自主交流:“我”为何快乐,又惧怕什么? c.相机指导朗读。
三、深悟”窃读”,回归整体
出示课文插图,激情:刚才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书店“窃读”,在你的眼里,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生答)确实是这样,她为了读书可以忍受饥肠辘辘、腿酸脚木,为了读书可以连跑几家店才看完一本书,为了读书可以克服任何的困难!让我们再次投入地捧起书,读好课文,共同品味“窃读”的“快乐”与“惧怕”。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是怎样“窃读”以及“窃读”的滋味,请同学们把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再读一读。
生自由读文。
这节课我们要探究是什么原因鼓励“我”窃读。
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1、合作小组研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要求:
a.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b.交流课前搜集读书名言,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2、汇报交流
3、总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人如果放弃了读书,那是多么可怕的事!让我们时刻铭记这句至理名言──“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4、诵读句子。
二、回归整体,理清层次
1、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大家明白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记叙这件事的吗?
2、尝试分段。
三、积累内化,课外拓展
1、自选感兴趣的、欣赏的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进行美读积累,并摘抄在作业本上。
2、根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自选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
板书设计: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2.默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学习重点: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学习准备:课前搜集有关季羡林的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各组交流一下读书活动的开展情况。2.读一读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季羡林的资料。
今天,就让我们跟着苗苗一起走进季羡林先生家,采访一下这位德高望重、酷爱读书的老爷爷,听听他对读书的见解。(板书课题)
二、做采访准备
说一说自己想采访的感兴趣的读书问题。(教师做好记录)讨论一下在采访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礼貌问题、作记录问题……)
二、读课文,找到自己的答案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2.在季老的话语中,找到自己问题的答案。
三、感悟课文内容
1.季羡林先生对于读书,提出了哪些见解?谈谈你对这几点的认识。(1)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
(2)要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3)进行古诗文积累。
2.这篇文章与以往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之处?
(这篇文章是一篇访谈录,一问一答式。我们在访问人时,用这样的记录方式就很好。希望同学们把我们的读书活动继续进行下去,开展得丰富多彩。)
3.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四、个性阅读,独特见解
1.在小组内就感兴趣的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还可以提出与文中人物不同的见解。
2.形成小组意见全班交流,达成一些共识,得到启发。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3.谈谈你对闲书的认识。
五、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特点
1.同位俩分角色读课文,读完后互相评价。2.两名学生分角色一问一答。
3.全班对于他俩的读进行评价,说出理由。
六、学技巧,指导综合性学习活动
通过读这篇文章,说一说进行访谈活动还应注意些什么。
七、辩论
对课上和写作业的时候看闲书、学生偏科、背两百首诗和五十篇古文多不多;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等问题进行辩论,说出自己的见解。
八、拓展
调查一下本班同学阅读的书目;
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并做一份访谈记录。板书设计:
走遍天下书为侣
学习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伴侣、娱乐、百音盒、毫不犹豫、一趟、背诵、零次、编写、某种”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3.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复读书的方法,并受到启示。
4.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逐步培养学生“以书为友”的习惯。
学习重点:
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继续开展读书的综合性学习。学习难点:
理解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学习准备:
收集读书的名言,整理自己读书的方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如果有这样一个机会,让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什么呢?为什么?
在设想中,让学生尽情地说出自己的选择和理由,然后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板书课题)
二、释题明意
齐读课题,“侣”是什么意思?(伴侣、同伴)
课题是什么意思?质疑课题。(为什么要选择书为自己的同伴?)
三、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把自己认为不好理解的段落认真读一读。
3.交流自学生字词的情况,让学生当老师,提示易错之处。4.接读课文,纠正字音。
5.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解决作者选择以书为侣的原因,说一说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小组内交流学习所得,讨论自己疑惑的问题,再不懂的全班交流。
四、读文交流,体会作者情感
1.书到底有怎样的魅力,使作者毫不犹豫地选择它作为自己唯一的伙伴呢?(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充分读课文,注意评价的多样性。)此外,你觉得作者选书作为自己的伙伴还有什么原因吗?
2.作者认为一本书可以常读常新,不管读多少遍,她也在这样的读书过程中总结了一些方法。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方法是什么?她的读书方法对你有什么启示?
(内容思考──品味欣赏──寻找新知──总结收获──产生共鸣)
3、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同学们,我们平时也读了很多的书,你有什么好的读书经验,或者听了作者的读书体会,你有什么启发?和大家谈一谈。
五、课堂总结接读全文,由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说一说上节课的内容:作者只带一本书上路的原因和方法。
二、品味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1.了解了作者的选择,你有什么深刻的感受?
(作者特别喜爱书,对书有着深厚的感情,而且作者很会阅读。)2.作者对书有着深厚的感情。那么,作者是如何生动具体地表达自己的这种情感的呢?(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自己的根据,然后反复读一读自己找到的句子,体会作者对书的深厚感情。)
(1)假设
这篇文章通篇都用了假设来贯穿全文,作者通过层层递进的假设,一步步表明观点说明方法。在假设的情境中,作者仿佛在与人交流,把自己对书的独特情感以及自己在书中体会到的乐趣表达的淋漓尽致。
(2)设问
假设独自旅行,只能带一样东西,如果问到自己,自己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会选择一本书”。毫不犹豫地回答直接显示了自己对书的情有独钟。
(3)反问
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见到他们了吧?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
(4)比喻
作者还运用了许多生动贴切的比喻,把自己爱书的情感表达得更形象。①作者把书比喻为家。②作者将书比喻为朋友。③作者还将书比喻为一处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5)列举
作者将自己读书的方式方法详尽地叙述下来,给我们以启发指导,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反复读一本书,不断体会新的收获。
以上几种表达方式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相机教学,不必面面俱到。
3、拓展练习: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________,也是___________。
4、补充积累:正是这些贴切的比喻,充分地表达出作者的爱书之情,读书之法。其实关于书的比喻有很多,高尔基也曾说过,“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你读过这样的句子吗?或者结合你自己的体验,也试着来说一说这样的句子。
学生展示自己的积累和收集的资料。
三、感情诵读,体味情感
在领悟表达方法的过程中,将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或段落反复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还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将自己的感受融入进去。
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阅读链接
1、朗读补充诗歌《神奇的书》。说一说作者的表达方式。谈一谈自己读后的感受。
2、背一背这首诗歌。
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充满感情的接读课文。板书设计:
4*我的长生果
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3.学习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学习准备:
在读书中使自己收获的经历。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过程:
一、回顾导入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我爱读书”,在前几篇课文中,我们一直在和书进行着有趣地对话。《窃读记》生动、细致地刻画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通过小女孩和北大著名学者对阅读的交流,使我们得到读书的有益见解;《走遍天下书为侣》则在假定和选择中,告诉我们要与书为伴,以书为侣,其乐无穷;提出善于读书,要常读常新,百读不厌,必有所获;今天,我们再来学一篇关于读书的文章,看看它又告诉了我们什么。(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你想知道什么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看一看刚才提出的问题找到答案了吗? 2.同桌互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相互评价。
3.参考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和方法,再读课文,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再旁边做批注。
4.小组交流读书情况。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班级交流:
(1)作者写了少年时代读书和写作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2)反复读一读作者例举的两篇作文,你是怎样理解作者悟出的道理的?你在自己的写作中有过类似的体会吗?
2、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读书写作体验来理解,来谈自己的感受,更重要的是学习并运用作者的写作方法和读书方法──博览群书,入情入境,做读书笔记,会借鉴运用等。
四、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1、由揭示课题内容引入。通过刚才的交流,你理解为什么把书比作“长生果”了吗?
2、将书誉为长生果,作者对书的钟爱可见一斑。文中真实地回顾了作者少时与书的故事,使作者酷爱读书的情景再现在我们眼前。读读课文,你是从哪里感受到作者对书的特殊情感的?
3、看来书真正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啊!即使多年之后品味读书的味道,还是这样让人心醉。让我们再读读课文,体会那种读书的乐趣吧。
五、品读语言,学习积累
1、读了多遍课文,你发现作者在运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1)生动的比喻。(2)恰当的词语。
六、联系实际,升华感情
说一说你读书中的故事,你在书中的收获。
七、积累释放
1.抄写文中优美的词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2.将本节课的收获补充到自己的读书卡中。3.把自己在读书中的收获写成一个小片段。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习作一
学习目标:
1、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增强学生的表达、倾听和与他人交往沟通等能力,促进学生养成多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2、根据开展活动的情况,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习作,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课前准备:
自由组成小组开展“我爱学习”综合性学习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激发兴趣,明确目标
同学们,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阅读一本好书,就是跨越时间和空间,同睿智而高尚的人对话,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呀!在这次“我爱读书”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大家一定有不少收获吧? 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二、组内讨论,人人参与
①你们小组开展了哪些活动,有什么收获呢?请同学们在组内交流。②学生在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检查、督促,要求人人发言。对个别表达、交流有困难的学生,可采用个别辅导或同学互助的方法,让其发言。
③互听互评,互相修正,共同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④推荐代表参加全班交流。为了使代表的发言能取得好的效果,小组成员可集体出主意、想办法,使发言的内容更全面、更精彩。
三、全班互动,交流评价
1、提示互动内容:
《窃读记》中的小女孩,在书店里品味了“窃读”的快乐,在你的读书经历中,有什么样的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呢?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中的小女孩,在对长辈的访谈中获得了读书的启示。如果你采访了身边爱读书的人,你可以和同学交流采访的经过,谈谈采访的心得体会。
2、全班互动。
a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介绍,小组成员互相补充。
b你对谁说的话有同感?学生自由交流评价,感受阅读的快乐。
四、开展辩论,启迪思维
1、人们常说:“开卷有益。”但也有人说:“开卷未必有益,看了那些不健康的书反而有害。”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请同学们摆事实、说道理,咱们可以展开一次辩论。
2、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展开辩论,教师及时指导、点拨。
3、师总结:好书会像营养品一样滋润我们的心灵,像朋友一样陪伴我们的人生,像窗户一样打开我们的世界,给我们力量、勇气和智慧。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和好书交朋友呢?让我们养成爱好阅读的习惯,一生都与好书相伴吧!
第二、三课时习作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体会到读书带给我们的乐趣。大家的发言都各有见地。把你们交流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就一定会成为一篇篇佳作。下面就请大家选择一个角度,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吧!
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1、学生默读提示,划出习作内容。
①读书故事;②采访记录;③记一次辩论活动。
三、试写初稿,反复修改
①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②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请同学们完成初稿后,自己认真进行修改。③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④按照小组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四、朗读佳作,共同赏评
每小组推荐一至二名同学,分别朗读各自的习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五、誊写作文,制作小报
①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直到满意后抄写在作文本上。②整理习作和资料,小组合作办一期“读书乐”为主题的手抄报。
回顾·拓展一
教学目标:
1、交流对读书乐趣的体会和学到的读书方法,达到爱书,爱读书的目的。
2、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背诵名言警句,并谈谈对句子的理解,交流并积累关于读书的名言,共同欣赏,使所有人得到激励。
3、阅读记录卡或读书笔记的展示增进学生读书的兴趣,感受阅读的快乐。教学重点:
培养良好的读书方法 教学难点:
要在学生口语表达中随机训练和规范,循序渐进提高口语表达水平。教学准备:
收集读书、爱书的名言警句。整理自己的读书笔记。以便展示。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平台
1、温故而知新。
学完一单元后, 我们应当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小结, 看看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如:喜欢本组的哪篇课文?积累了哪些好词佳句?习作和口语交际能力有没有提高?围绕本专题,在课外又阅读了哪些文章或书籍?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4.在组内推选出一名代表发言:
预案a学了《窃读记》感受了作者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可我的家里藏书千册,可我却对他们视而不见,制止不力,惭愧,今后,我一定多看书,丛书中汲取知识。
b《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通过小女孩和北大著名学者对阅读的交流,使我们得到读书的有益见解;
5、教师小结:
6、研讨读书方法。
粗读;深读;精读。还有概览、提问、阅读、复述、复习等五步阅读法;以及“框架读书法”; “比较读书法”;“质疑读书法”等,7、交流收获、体会。
8、师小结:书,是人类的另一世界。人世间的一切,无论是过去的,现在的,亦或是将来的,都能在这里找到踪影。无外乎作家徐鲁说书比人长寿。我们读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它给人以知识,给人以思想,给人以情感。
第二课时
一、日积月累
1、激情导入。
我们中华是个爱书国度,崇尚乐学好读,古代许多贤人学士写了许多方面的警句,激励我们做个热爱读书的人。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a同桌自由诵读,注意读准字音。
b尝试理解:学生交流对这些名言警句的大致理解。c学生质疑,自己答疑,教师释疑。
3、尝试背诵名言。小组赛背,评出优秀小组。
4、搜集整理,出示课外有关读书的名言, 拓展积累。请同学们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
5、小结: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那些书会像营养品一样滋润我们的心灵,像朋友一样陪伴我们的人生,像窗户一样打开我们的世界,给我们力量、勇气和智慧。
6、展示收集名言,共同进行赏评。
7、拓展延伸。
鼓励学生课后将自己最喜欢的读书名言制作成书签。
二、展示台
1.组成读书兴趣小组。2.图书整理。
(去图书室或书店看书,了解图书都有哪些种类,回来给班级的图书按种类进行整理。回家后给自己的图书归类,并做个书目,分类造册,做个优秀的图书管理员。)
3.送人“玫瑰”
写一个读书推荐卡,把自己喜欢的书推荐给同学,共享知识。4.展示读书记录卡。
平时自己喜欢的书阅读时,要作摘抄或填写阅读记录卡,交流展示。读一读自己摘抄的记录卡,谈谈摘抄它的理由。
第四篇: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教师:蒋煜
五年级语文第二单元选编的诗词和散文,都是游子们思乡怀乡的绝唱。主题是:月是故乡明。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二是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领悟到,思乡的情是一样的,思乡的方式寄托的对象却是因人而异的,引发乡思的事物也是各不相同的,从而体会到作者的感情是通过一些景物或事情表达出来的;三是通过读书,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教学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充分读书,用心体会,积累书中美好的语言,感受人物美好的情感。教学目标:
1、认识20个生字,会写18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幽芳、漂泊、唯独、顿时、迷人、至少”等词语,并灵活运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相关段落。
3、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进行小练笔。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生字、正确读写词语及积累好词句。体会重点句的含义。
2、能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等方法学习古诗词。
3、理解课文内容,结合词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措施:
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引导学生积累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展示学生表达热爱家乡之情的习作。
教学准备:课件 资料
课时安排:
教学本组课文大约用时13 课时:其中精读课文5课时,略读课文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回顾与拓展1课时。古诗词三首 2课时 6 梅 花 魂 2课时 7* 桂 花 雨 1课时 8* 小桥流水人家 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二 3课时 回顾·拓展二 1课时 复习课 1课时
5《古诗词三首》
《古诗词三首》中,都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词,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
《泊船瓜洲》写诗人在瓜洲随船停留时遥望家乡、不知何时能回到家乡的惆怅;《秋思》写了诗人在洛阳城写信给家人,无奈信短情长,无法尽诉;诗句中提到了明月,一是因为诗人夜宿瓜洲,二是月亮蕴涵着团圆之意。此诗对字的锤炼被人称道,“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形象鲜活,春意盎然,读来仿佛有阵阵春风扑面。《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长相思》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
教学建议:
1、要善于利用表达思乡怀亲的诗词学生的积累,引入新课的学习。2.三首古诗词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一样的,但是表达的方法各异,《泊船瓜洲》是写景抒情,《秋思》则是叙事抒情,《长相思》则融写景与叙事于一体,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基于这个特点,可以在初读课文理解内容之后,把三首诗词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教学。以第一首诗为例,学习理解诗的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二 三首诗则放手让学生自学,通过交流来理解诗意。
3.引导学生学习诗词的时候,要体现自学为主的原则,放手让学生自己读诗,结合注释和上下文来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6《梅花魂》
《梅花魂》写了远在异国他乡的老人,把他的相思寄托在梅花身上,表达了对祖国、对家乡矢志不渝的眷恋。
课文由故乡的梅花又开放了,引出了对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的回忆。重点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眷恋之情。一共写了五件小事,有的直接表达这种感情,有的间接地表达这种感情,一个个小故事,梅花魂已注入老人的生命之中。
选编这篇文章,目的是使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爱国情思乡意,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进行语言积累。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建议:本文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式,可以采用以下思路展开教学:首先,在学生自读自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请学生说一说,作者回忆了外祖父生前的几件事,从这些事中体会到了什么?使学生对文章有个初步的比较全面的了解,对人物的思想感情有个初步的体会。然后,引导学生围绕“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体会出外祖父思恋祖国的感情”这个问题,深入读书,交流讨论。3.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如,“梅花魂”的“魂”是什么意思?外祖父那么喜欢梅花图,为什么送给了“我”?为什么送给“我”绣梅花的手绢?„„解决疑问的过程,也是深入理解 体会人物思想感情的过程。4.本课语句含蓄,感情深沉,要指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再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更好地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7、《桂花雨》
《桂花雨》写作者对童年的摇花乐的美好回忆和深深的怀念。课文的题目给人以很多美好的遐想,桂花雨是留在作者记忆中关于故乡
最美好最迷人的一个印象。读着这篇文章,感觉到桂花的香气弥漫在字里行间,作者的思乡情也萦绕在心头。选编这篇课文,目的是使学生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同时,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略读课文粗知大意,并抓住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建议:1.本课是略读课文。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在教师组织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教学过程可以安排如下。首先,通过自读自悟,认读生字,了解课文大意,知道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快乐。然后,再读课文,体会“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了自己的想法后,与同学进行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时进行适当点拨。使学生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正是从“我”对有关桂花的童年小事的回忆及母亲的话里表达出来的。最后,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读出摇花带给作者的快乐,以及无穷的回味。2.学生已学了两篇回忆性的文章,可以根据学生家庭的实际,让学生听听长辈讲的关于小时候家乡生活的故事,丰富他们的感情体验,进一步体会人们的思乡情怀。
8《小桥流水人家》
《小桥流水人家》深情地写了留在记忆中的美好的故乡生活。课文写了小桥流水人家的人们恬淡 闲适的生活情况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绵绵不绝的怀恋和思念。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使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想象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色和生活,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同时对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有所领悟;二是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作者语言的清新 流畅,积累语言。本文教学的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色及生活,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恋和思念之情。
教学建议:1.课始可以以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导入新课,让学生想象“小桥流水人家”是怎样的情景,然后进入课文的学习。
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2.本文是略读课文,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地自读自悟,结合课文前的阅读提示,边读书边思考。在交流中,教师相机点拨学生思考“那段日子,是什么样的日子?那些美好的印象,是哪些美好的印象?”来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想象作者家乡景色的美好,人们生活的惬意。
教学时,要重点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受作者家乡的美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表达方法。在文中有作者对往事深情的回忆,也有直接的感情流露,读书时要指导学生体会。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把优美的句子或段落熟读成诵,摘录下来,以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4.课文里有些字音容易读错,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提醒。如,“唱和”的“和”读hè,不读hé。本课生字的读音大多很拗口,要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语文园地二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策划一次主题为“浓浓的乡情”的活动。在教学本组课文时,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搜集有关乡情的诗词 歌曲 文章等,一是加深对课文内涵的体会,二是为这次活动做准备。策划这次活动,学生重点讨论的问题是活动的内容:表演哪些节目,由哪些同学表演,怎样表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教学建议:1.先回顾学过的课文,总结课文内容的共同特点。乡情,乡思,乡愁,乡音,家乡始终是令人梦绕魂牵的地方,“叶落归根”“告老还乡”见游子奔回家乡心情之切,“乡音无改鬓毛衰”是游子归乡后的感慨。古往今来,人们用各种形式和行动,表达着同样的情感──对故乡的依恋和热爱。教师要以饱满的情感,引出本次活动的主题“浓浓的乡情”,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2.讨论的时候,可以先讨论用什么形式来表达浓浓的乡情,思路应该开阔,不仅可以采取朗诵诗词 演唱歌曲等方式,还可以有学生自己的创造。
本次习作是想象作文,写《二十年后回故乡》,是本组专题学习的延续,目的是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本次习作的教学重点,一
是要引导学生充分展开想象,二是要引导学生注意学习本组课文表达感情的方法,适当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当中。教学建议:1.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想象家乡变化绝非易事,这就需要教师用变化去促成想象,开启思路。3.学生写完之后,要引导交流,相互欣赏。重点评价学生的想象角度和表达自己感情的方法。选取有突出特点的习作,全班集体评价,进一步进行习作的指导。在交流评价之后,要引导学生进行修改,并把修改过的习作读给大家听。
第五篇: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五年级教材为新的部编版教材,共有八个单元。主要有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五大部分组成。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学时,要注重传授给学生多样的阅读方法,让课文内容融入学生的生活。
二、教学目标
1.学习习惯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养成习惯,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2)继续培养积极发言,专心倾听的习惯。
(3)继续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万字。
(4)培养认真写钢笔字、毛笔字的习惯,培养勤查字典,主动识字的习惯。
(5)继续培养自主预习复习,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2.识字写字
(1)准确认读200个生字及词语
(2)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生字200个,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3.汉语拼音
(1)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
(2)能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4.口语交际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基本的内容,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
(2)发言时要控制时间,讨论小姐要总结异同之处。
(3)讲清楚故事细节,讲故事时可以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
(4)选择恰当的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尊重别人的观点,对别人的发言给予积极回应。
(5)分条讲述,把推荐一本书的理由讲清楚,听人说话能抓住重点。
5.阅读
(1)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创造性地复述故事,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阅读有一定的速度,阅读时注意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
(3)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初步了解课文,学习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5)结合查找的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情感。
(6)注意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
(7)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
(8)初步体会课文中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好处。
(9)积累优美词句,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
6.习作
(1)留心周围的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能把自己看到、听到、想到、做过的写明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3)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
(4)能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
(5)学习列提纲,分段叙述,突出重点。
(6)搜集资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
(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三、教学措施:
.努力钻研教材,分清教读课和自读课,依据课文内容、文体和单元要求的教学目标来设计不同的教案程序,突出每一课的特点和重点。
2.鼓励学生大量阅读。重视阅读方法与阅读速度的培养。
3.采用“1+X”方法,引导学生大量阅读,提升语文素养。
4.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5.加强家校联系。家校携手,加强沟通与交流,鼓励家长督促孩子积极参加活动,用心体验生活,积累素材。
6.教师加强自身学习,主动向身边老教师和名师大家学习,边实践边反思,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