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繁本《水浒传》的语言特色
繁本《水浒传》的语言的特色
《水浒传》本是施耐庵、罗贯中吸收了宋元间流传已久的街谈巷议和说书人、杂剧表演依据的“梁山泊故事”而编写成书的。繁本《水浒传》更是文繁事简,故事相对较少,多是百回本的,但是描写比较细致,对人物、场景、过程、对白与心理描写得更加生动具体。
繁本《水浒传》的语言特色在我看来,主要有两点——世俗化和讲演化。怎么说呢,且容我细细道来。
先说这世俗化的特点。可以从以下这几个方面来讲。
首先,其受众主要是市井民众,“说话”的方式就迎合普通百姓 的口味,用的是他们熟悉的方式来讲他们喜爱的故事。第一次将白话运用到了绘声绘色、惟妙惟肖的程度,高度口语化,准确生动。特别是人物语言个性化方面,108个英雄好汉,每人有每人的语言,通过这些语言,人物的迥异性格被刻画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第一次以市井百姓、绿林好汉为故事的主角,写出普通人的喜怒哀乐,而不再是以才子佳人、王公贵族、将军官宦为不变的主角。繁本《水浒传》是深为普通民众所接受的一本“俗文学”,无论是其描写、歌颂的对象,还是人物活跃的环境,都是普通百姓所熟悉或是所期待的,是“下里巴人”的代表作。这让我想起了同样以描写市井百姓众生相的名画《清明上河图》,同样的关注普通百姓,一虚一实、一无言一有声,为我们再现了古代市井民众的生活场景。
其次,从繁本《水浒传》的用词、对话和描写中也可以得到印证。从动词看,作者有意选择了与创作内容相得益彰的类型,常见而妥帖。比如,“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九纹龙大闹史家村”“鲁提辖拳打郑关西”“鲁智深火烧瓦罐寺”“朱贵水亭施号箭”“林冲雪夜上梁山”“汴京城杨志卖刀”中的动词“走”“闹”“打”“烧”“施”“上”“卖”都是常见的,但用得恰到好处。可以说是“不选贵的,只选对的”。
而且,创作人不像传统经典文学那样有意地避开重复的字,省略相同的字或改用其他同义字词。繁本《水浒抓》中就是原汁原味的,生就什么模样就是什么模样。比如,“走”字就出现在“洪太尉误走妖魔”“王教头私走延安府”“史大郎夜走华阴县”“郓城县月夜走刘唐”“武行者夜走蜈蚣岭”“霹雳火夜走瓦砾场”等诸多场合中,除了“洪太尉误走妖魔”中的“走”字意义不同外,其余的都是同义同字。这种“天然去雕饰”的感觉很好,很符合文本内容和受众口味。
第三,动词口语化、方言化、生活化,甚至不避黑话,形象生动但有些粗野。比如,滚将起来,捉颤不住,奔将出来,打挟(收拾、打理),啰唣(luo’zao,叫嚷),薅恼(hao’nao,骚扰、辱掠),入港(情投意合,对劲个),消折(消耗,亏损),赶座儿(卖唱),打火(吃饭,路人在途中起火做饭),绰(抓起,抄起),打熬(坚持苦练),不当村(不嫌粗野),相脚头(江湖隐语黑话,踩盘),剪拂(江湖黑话,下拜施礼)。动词口语化、生活化有利于没受过私塾教育的市井百姓的理解和接受,毕竟这样的语言是他们平日里用得着,接触得到的,没有隔阂,不需要别人再“翻译”一下。动词中引进黑话、方言等则使作品增添了一份神秘、趣味,故事性更强,让人有一种探索的渴望。
从人物对话来看,不同的语气、不同的语言风格,不同的用语习惯可以看出各自的性情。比如一样是和首次见面的人说话,史进、林冲、鲁达大有区别,读后印象深刻,绝不会混为一谈。
史进听到王进不看好他的棒法大怒,喝道:“你是什么人,敢来笑我的本事!俺经了七八个有名的师父,我不信倒不如你,你敢和我扠一扠么?”史进听到父亲有意让他拜王进为师,心中越怒,道:“阿爹休听这厮胡说!若吃他赢的我这条棒时,我便拜他为师。”在和王进斗棒法前,激道:“你来,你来!怕的不算好汉。”几句话语可以看出来史进自信、年轻气胜和耿直。
林冲见到柴进纵马前来慌忙躬身道:“小人是东京教头姓林名冲,为因恶了高太尉,寻事发下开封府问罪,断遣刺配此沧州。闻得前面酒店里说,这里有个招贤纳士的柴大官人,因此特来相投。不遇官人,当以实诉。”见面一席话说得条理清晰、毕恭毕敬,让人感觉到林冲性格中的谨小慎微和一分斯文。
鲁达首次见到史进的师父李忠就道:“既是史大郎的师父,同和俺去吃三杯。”李忠道:“待小子卖了膏药,讨了回钱,一同和提辖去。”鲁达道:“谁奈烦等你,去便同去。”李忠道:“小人的衣饭,无计奈何。提辖先行,小人便寻将来。”鲁达骂道“这厮们挟着屁眼撒开,不去的洒家便打。”短短几句话间,鲁达性情中义气、率直、暴躁就显露无遗。
再者,对话中的语助词、俗语、俚语比比皆是,形象生动的同时文本的口语色彩更浓。比如,一周遭、四下里、好教、水陆俱备(菜肴丰富),腌臜泼才(肮脏的流氓无赖),那厮(家伙、小子、东西之类),洒家(宋元时关西一带的方言,自称),勾当(做事),不太稳便(不太妥当),有的没的(所有的,无遗漏的),合休(活该),别作缘便(另想办法,另做打算),干隔涝汉子(干疥疮。喻指潦倒、不干净和处境狼狈)赶人不要赶上(不要逼人太甚),不堪歇马(喻不能暂住,客套说法),奸不厮欺,俏不厮瞒(实不相瞒的套话)。读到这些,我们仿佛就看到那个时期的市井百姓,看到了他们的嬉笑怒骂。
接下来分析其讲演化特点。当如何,且听以下分解。
最显眼的标志当然是“话说”“但见”“且说”“只说”“却说”“休说”“话中不说”“那**”“话休絮繁”“正是”“怎见得好个中秋?但见”“且听下回分解”等开头结尾、起承转合的套语和一些停顿、提起的语气词。文本中的章回以这些标志词架构、组织,明显地具有讲演化的特征。除此之外,每一章回都有“诗曰”一首承上启下,总结上文提示下文,而且有些诗歌里还表现了创作者强烈的情感倾向。比如,第二回“诗曰”“千古幽扃一旦开,天罡地煞出泉台。自来无事多生事,本为禳灾却惹灾。社稷从今云扰扰,兵戈到处闹垓垓。高俅奸佞虽堪恨,洪信从今酿祸胎”总结了上文“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也开启了梁山泊一百零八好汉的传奇人生。比如,第六回“诗曰”“萍踪浪迹入东京,行尽山林数十程。古刹今番经劫火,中原从此动刀兵。相国寺中重挂搭,种蔬园内且经营。自古白云无去处,几多变化任纵横。”“萍踪浪迹”“行尽山林”表现了对鲁达遭遇的同情,“中原动刀兵”表达了对局势的担忧,而“几多变化任纵横”像是安慰鲁达且莫心焦,但是何尝不是创作人面对现实无奈后的自我安慰呢。
第二点,用语明快、简炼、准确、生动,连贯的动词很有气势,读来感觉一气呵成,尽抒心中郁结,酣畅淋漓。比如,“史进下梯子,来到厅前,先叫王四,带进后园,把来一刀杀了”几句的动作如行云流水般自然连贯,杀人如砍瓜切菜,好汉气息扑面而来。比如,“史进却把腰一闪,陈达和枪攧入怀里来。史进轻舒猿臂,款扭狼腰,只一挟,把陈达轻轻摘离了嵌花鞍,款款揪住了线胳膊,丢在马前受降”,动作流利、轻快、简洁、有效,尽显史进的机智和高强武艺。再比如,“郑屠右手拿刀,左手便来要揪鲁达,被这鲁提辖就势按住左手,赶将入去,望小腹上只一脚,腾地踢倒了在街上。鲁达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那醋钵儿大小拳头,扑的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简单的“拿”“揪”“按”“入”“踢”“打”几个动词就将整个打斗过程流畅地表达了出来,听之如目见,整个场面好像历历在目,大快人心。
第三就是作品中的人物好扯标立旗,自命绰号,经常扯虎皮做大旗。一百单八将几乎各有各的“宝号”,比如史进号“九纹龙”,杨志绰号“青面兽”,林冲是“豹子头”,吴用被尊为“智多星”,鲁提辖被称作“花和尚”,周通唤作“小霸王”,晁盖人称“托塔天王”,宋江被尊作“及时雨”。这些名号或因外部特征、或因个人本事,或因性情,或因事,或因名望而起,概括、突出了人物最显眼、最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特征。这样的名号易于天下扬名,也符合市井百姓对英雄好汉的期望,为茶余饭后增添了许多谈资。
最重要的是,在写到主要人物、主要情节时好用比喻、排比、夸张,渲染气氛、背景,而且在描写、赞美关键事物时常常插入一些诗文、歌谣,语气夸张,情绪激扬。开篇“引首”开头就有“词曰”“诗曰”诗歌“纷纷五代乱离间,一旦云开复见天。草木百年新雨露,车书万里旧江山。寻常巷陌陈罗绮,几处楼台奏管弦。人乐太平无事日,莺花无限日高眠。”盛赞乱世后的太平,与后文所写的乱局形成一种强烈对比,凸显出太平年代的可贵和易逝,更显得奸佞小人的可恨,同情被迫落草的豪杰好汉。比如在写到史进和陈达大战的时候,就“但见”“一来一往,一上一下。一来一往,有如深水戏龙珠;一上一下,却似半岩争食虎。左盘右旋,好似张飞敌吕布;前回后转,浑如敬德战秦琼。九纹龙忿怒,三尖刀只望顶门飞;跳涧虎生嗔,丈八矛不离心坎刺。好手中间逞好手,红心里面夺红心。”这段文字“一上一下”“一来一往”“左盘右旋”“前回后转”反复地渲染战况的激烈和相斗两人的武艺高强,以“张飞”与“吕布”,“尉迟敬德”与“秦琼”等势均力敌的盖世猛将来比喻两人的勇猛无敌,并且“九纹龙”对“跳涧虎”,不止人勇猛无敌,连绰号也是虎虎生威,最后还以“好手中间逞好手,红心里面夺红心”来总结突出二人的勇武。短短一段话读下来让人热血沸腾,比喻夸张到极致。再说写物、写景也能看出这个特点,典型代表就是第一回描写龙虎山半山,“正是”“根盘地角,顶接天心。远观磨断乱云痕,近看平吞明月魄。高低不等谓之山,侧石通道谓之岫,孤岭崎岖谓之路,上面极平谓之顶,头圆下壮谓之峦,隐虎藏豹谓之穴,隐风隐云谓之岩,高人隐居谓之洞,有境有界谓之府,樵人出没谓之径,能通车马谓之道,流水有声谓之涧,古渡源头谓之溪,岩崖滴水谓之泉。左壁为掩,右壁为映。出的是云,纳的是雾。锥尖像小,崎峻似峭,悬空似险,削 如平。千峰竞秀,万壑争流。瀑布斜飞,藤萝倒挂。虎啸时风生谷口,猿啼时月坠山腰。恰似青黛染成千块玉,碧纱笼罩万堆烟。”这一段极尽文章之能事,“根盘地角,顶接天心”极言其高、其雄伟,“山”“岫”“路”“顶”“峦”“穴”“岩”“洞”“府”“径”“道”“涧”“溪”“泉”一系列的景象用“谓之”排比一气说出,显得气象万千而气势磅礴,“左”“右”“出” “纳”分方位、按方向描写其山中的阴阳明暗变幻,再以“千峰”“万壑”总结,“竞秀”“争流”钟天地之造化,其后再写动景,“斜飞的瀑布”“倒挂的藤萝”“谷口处虎啸”“月坠时猿啼”,生机盎然而灵气十足,最后一句“恰似”总结全段,“青黛”“碧纱”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和袅袅余音。另说写打斗,比如鲁提辖三拳打死郑关西处,第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了出来。第二拳,就着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睖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的,红的、黑的、绛的,都滚将出来。第三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写得极好,三拳三个比喻,有声有色有味,形象具体而贴切,而且我从切身感受出发认为这三个比喻的位置不可调换,依次的三个比喻正是挨拳的人的不同时间的感受。
但是,如果这种夸张、这种激情用得不恰当的话,就会变成虚浮,大而空,让读者弄不清楚要讲的东西,或者言过其实。比如,上一段提到的史进与陈达对战时的描写,是有激情,是有气势,但是总让觉得太过了,史进还好,自幼习武又有八十万禁军教头半年的悉心教导,可是陈达呢,没什么名气,也没听说有什么名师,纯属配角一个,配得上“吕布”“张飞”“尉迟敬德”“秦琼”这般盖世猛将的勇武和名气吗,与这样的人物棋逢对手能衬托出史进的勇武不凡吗,而且一来一回、左盘右旋,好像打得热闹,其实读完了详情一点也没了解到。再比如,林冲在柴进府上与洪教头较量棒法时,“但见”“山东大擂,河北夹枪。大擂棒是鳅鱼穴内喷来,夹枪棒是巨蟒窠中拔出。大擂棒似连根拔怪树,夹枪棒如遍地卷枯藤。两条海内抢珠龙,一对岩前争食虎。”这一段描写也是极力吹捧两者的武艺高强,打斗精彩。但实际情况是洪教头不是林冲的三合之敌,两者没有可比性,哪能打得旗鼓相当,直如“两条海内抢珠龙,一对岩前争食虎。”所以演义时夸张不是不可以,但是凡事都得把握好这个度,过之则不及了。
作为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以市井百姓、绿林好汉为描写对象的巨著,世俗化、讲演化是我认为最为突出的两个特征。当然还有一些其他方面,比如,李逵江州见宋江、武松戏弄孙二娘和高俅改名等情节则体现出语言的诙谐幽默。在这就没办法一一细说了。
第二篇:《水浒传》写作特色评价
《水浒传》写作特色评价
《水浒传》是一部长篇白话小说,也是第一部精雕细刻地描绘的现实主义小说,它的现实主义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部分。
全书的结构宏伟而完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描述了众多的英雄如何通过不同的道路上了梁山,又如何接受招安归于失败。但是,众多人物和情节的安排,并不是多场景、多方面的同时推进,而主要是单线发展,一个引出一个,一段引出一段。每个英雄人物的故事就是一篇人物传记,各有其相对的独立性;而各个传记之间又一环套一环,彼此相关联。宋江则起着串联各个英雄传记,将各个人物引上梁山的作用。所有英雄故事都向梁山聚义这个总目标发展,到第七十一回排座次,整个情节达到高潮。以后,又一步一步由争取招安到归降报效,完整地展现了一支农民起义军从形成、发展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表现出了作者对全书结构的统一构思和精心安排。
《水浒传》成功地塑造了一大批英雄人物形象。其中至少有二十余位人物是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典型形象。由于它总是将人物放在真实的历史环境和矛盾斗争的紧要关头,紧扣人物的身份、经历和遭遇刻画性格,又善于运用夸张、渲染、理想化、对比的手法和富有特征的细节描写,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所以书中的英雄人物不仅具有起义英雄共同的精神品质,而且显示出明显的个性差异,不仅具有浓厚的传奇色彩,而且不乏真实感、可信行。本书叙事详实而精彩。这也是《水浒传》的主要艺术特色。它的叙事以工细准确、生动逼真而取胜。如“武松打虎”、“智取生辰纲”、“鲁智深大闹五台山”、“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等就是极好的例证。
《水浒传》中事件、场景写得精彩,以“武松打虎”最为典型。它不仅写场面壮阔精彩,而且叙事过程也委婉生动。有名的“智取生辰纲”片断,就是叙述杨志押送生辰纲上路到莫名其妙丢失了的过程。这过程尽管是单线叙述,但叙事曲折细致,矛盾错综复杂,情节纵横开合,扑朔迷离,巧妙地展现了这一紧张而有趣的争夺场面。
《水浒传》的叙述语言精彩传神。例如写林冲的妻子被高衙内调戏,林冲赶到拽过高衙内就要打,但是,“却认得是本官高衙内,先自手软”,只得“一双眼睁着瞅那高衙内”。这两句人物动作的描写蕴含了多少潜台词,林冲愤怒之极但又必须强忍。充分反映了林冲的个性和当时的心情。
《水浒传》的语言很具有文笔情趣,让读者百看不厌。它对人物、事件的描绘活灵活现、精彩传神,不愧是四大名著之一。
第三篇:水浒传的语言艺术特色
浅谈《水浒传》的语言艺术特色
谢琴08文秘单班31号
[摘要]:《水浒传》是一座蕴藏丰富的艺术宝库,其语言艺术尤为突出。作者熟练地驾驭了明快、生动、形象的语言,用字准确、精当,或生动地显示出人物的性格,或恰到好处地传达出人物彼时彼地彼境的心理状态,或巧妙地烘托出人物活动的环境氛围,或清晰的叙述了故事情节,或准确地描摹了人物的行为动作,为后人提供了值得模拟的语言标本。
[关键字]:水浒传 语言艺术 人物描写 场面描写 人物对话
《水浒传》艺术方面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不仅在结构艺术上有很大的成就,在语言上的成就也十分的显著。由于它从话本发展而来,因此先天就有口语化的特点。施耐庵又在人民口语的基础上进行了巨大的艺术加工,使其成为优秀的文学语言。状人叙事,多作白描,能够抓住主要特征和细节,洗练而传神。《水浒传》则能娴熟地运用白话来写景、叙事、传神,比如第十回“林教头风雪神庙”中的“那雪正下得紧”一句,鲁迅就称赞它“比‘大雪纷飞’多两个字,但那‘神韵’却好得远了”。因为“紧”字不但写出了风雪之大,而且也隐含了人物的心理感受,烘托了氛围。特别是在人物语言个性化方面,《水浒传》能“一样人,便还他一样说话”,从对话中能看出不同人物的性格。例如第七回写高衙内调戏林冲娘子,鲁智深赶来要打抱不平,林冲道:“原来是本官高太尉的衙内,不识得荆妇,时间无礼。林冲本待要痛打那厮一顿,太尉面上须不好看。自古道:‘不怕官,不怕管。’林冲不合吃着他的请受,权且让他这一次。”而鲁智深则道:“你却怕他本官太尉,洒家怕他甚鸟!”两句话,鲜明、准确地反映了林冲和鲁智深两人不同的处境、不同的性格:一个是有家小,受人管,只能委曲求全、逆来顺受;另一个是赤条条无牵挂,一无反顾。又如李逵初见宋江时的一段对话非常精彩,就是一些次要人物的语言也表现得很出色。例如武松打虎后,遇见两个猎户,他们吃了一惊道:“你那人吃了忽律(指鳄鱼)心,豹子肝,狮子腿,胆倒包着身躯,如何敢独自一个,昏黑将夜,又没器械,走过冈子来!不知你是人是鬼?”这就非常切合猎户的身分和他们当时的心情。此外像差拨语言的两面三刀,阎婆惜语言的刁钻泼辣,王婆语言的老练圆滑,都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水浒传》作为一部长篇小说,就是用这种民间口语的基础上加以提炼、净化了的文学语言,塑造了一大批传奇的英雄。这不但标志着我国古代运用白话语体创造小说已经成熟,而且对整个白话文学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水浒传》的画面所以显得那样光辉夺目,绚丽多彩,人物形象所以表现得那样活灵活现。呼之欲出。就是因为作者熟练地驾驶了明快、生动、形象的语言。用字准确、精当。或生动地显示出人物的性格,或恰到好处地传达出人物的彼时彼地彼境的心理状态,或巧妙烘托出人物活动的环境氛围,或清晰地叙述了故事情节,或准确地描摹了人物的行为动作。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节,写店小二不放金老走时,“鲁达大怒,揸开五指,去那小二脸上只一掌,打得那店小二口中吐血;再复一拳,打落两个当面门牙。小二扒将起来,一道烟跑向店里去躲了。”鲁达是个急性子的人,干什么事都是大咧咧的,打人亦此你看他还没说上几句话。便“大怒”,不由分说就打起来。“揸开五指”如见其伸出大手, 往小二脸上打去。“只一掌”,清脆响亮之声,响于耳际。“再复一拳”,是一掌不足于解恨。“小二扒将起来,一道烟跑向店里去躲了。”店小二的狼狈相活现于眼前。作者以幽默、俏皮的语言,贴切的比喻,并通过郑屠的自身感受,把他被打的丑态表现得异常逼真,读来特别使人感到痛快。
《水浒传》根据人物出身、身份、地位、性格的不同。所用的语言也各自有别,恰到好处。如阮氏三雄,虽是一母同胞,但因性格各异,说话用语就各各不同。阮小七性情粗爽快。说起话来也与二位哥哥不同,心直口快,直来直往,干脆痛快。其兄小
二、小五说不出来。尤其在“智取生辰纲”一节里,写黄泥冈上的杨志、老都管、虞侯、军舰的斗口语,看出他们因身份不同。心想不一,说话口气也就各异。看作者写来,杨志是杨志的话,老都是老都管的话,虞侯是虞侯的话,军健是军健的话。从而见出他们的性格、心想、态度的差异来。杨志的尽心精细,一路上小心谨慎。时时事事防范,却又处处使性的神态,逼真如画;老都管的倚老卖老。托大放肆的架势,声色俱有,两个虞侯。一路絮絮地搬口,众军汉挨打受苦而又不得不忍气吞声的可怜相,惟妙惟肖。总之,通过作者的描述用语和人物自己的语言,不同身份的人物心理、性格。无不生动细致地显现了出来,个性十分鲜明。
《水浒传》的全部结构基本上是完整的,同时又是富有变化的。书中人物与情节的安排,主要是单线发展,每组情节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是一环紧扣一环,互相勾连的。这种安排固然是由于继承了“话本”表现手法的特点,把一些主要人物和事件集中起来叙述;但更主要的还是为全书的内容所决定,即通过不同英雄被逼上梁山的不同道路来展示起义斗争的广阔画面的。小说结构的完整,还表现在开端、高潮和结局等安排的精心设计上。作品把高俅安排在全书开端,是为了突出“官逼民反”的意义。从英雄们个人反抗到排座次,逐步形成了起义的高潮,以后斗争走上了妥协投降的道路,终以“魂聚蓼儿洼”的悲剧告终。从开始到结尾正是农民起义一般过程的真实反映。这里必须指出七十回后田虎、王庆部分,显然是后人增添的,无论人物形象的刻画还是情节的处理,都与前面有很不一致的地方。
《水浒》这部古典名著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用白话写的长篇小说。在它的形成中,有一个民间口头传说、瓦舍艺人说唱、文人加工成书的复杂创作过程,它语言艺术上的一些特点与这一情况有着密切的关系,是由此而派生出来。
参考文献:[1] 河南省漯河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省漯河市第一人民医院;[A]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 2002
[2] 河南郑州卫校河南商丘市卫校;[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
[3] 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军人门诊;[A]全国门、急诊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 2003
[4] 山东聊城市人民医院;[A]全国静脉治疗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 2003
[5] 湖南省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A]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 2003
[6] 延寿县工商局;[A]哈尔滨市工商行政管理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会刊暨2001获奖优秀理论文章调研成果汇编[C],2003
[8] 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A]世界汉诗协会2006年工作年会论文集[C],2006
[9] 吉林省卫生厅卫生监督所;吉林大学医学部第三临床医学院;[A]吉林省预防医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
[10] 广西大学;广西大学;[A]广西语言文学学会第九次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3
第四篇:浅析《水浒传》人物塑造特色
浅析《水浒传》人物塑造特色
《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一般简称《水浒》,作于元末明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四大奇书之一。作为经典著作的水浒,含蓄地概括了中国各个朝代的变迁和演变,客观地揭露了顽固的中国伦理道德,以及那些伦理道德对国人的愚弄和危害。
在这里除了该书在思想上的成就之外,文学写作方面的艺术成就也是非常值得称道的尤其是在人物刻画方面的成就。
在人物的塑造上,如善于组织生动曲折,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通过矛盾冲突,以人物自己的言行来展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能够抓住并突出人物主要的性格特征;注意写出人物思想性格的复杂性《水浒传》主要表现在写正面人物却敢于写他们的缺点和弱点,但仍然不妨碍写出让人尊敬和崇拜的一面;在具体的艺术表现形式上,渲染、烘托、对比等艺术手法的成功运用更突现了不同人物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水浒传》在人物塑造方面所表现的独特的艺术成就和特色。《水“浒》人物描写的又一特点便是关于一切人物的一切都是由人物本身的行动去说明,作者绝不下按语”
金圣叹评《水浒传》的基本美学原则是“三境”说。他在《贯华堂批第五才子书〈水浒传〉序一》中说:心之所至,手亦至焉者,文章之圣境也。心之所不至,手亦至焉者,文章之神境也。心之所不至,手亦不至焉者,文章之化境也。
中国的山水画有一个类别就是写意的,在《水浒传》也运用了中国这一传统的文艺美学原则来描写人物,重形似而不拘于形似,达到了神似。“以形写神”,所以能使人物“传神”、“逼真”,达到“化境”。在第九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金圣叹评施耐庵对雪景的描写是“龙眠白描,庶凡有此”,“龙眠”指北宋画家李公麟。白描是绘画中一种朴素自然的艺术表现方法,不作繁琐的渲染,只用简单的数笔描绘出对象的形象
文章中只有写出人物性格中的“同中之异”,才能使人物形象逼真传神。金圣叹之前,容与堂本评《水浒传》曾提出“同而不同处有辨”,认为人物性格的特殊性是在对比中显示出来的,既要写出相同之处,又要写出不同之处。
鲁达、史进、李逵等这些人物都有共同的特点“粗卤”,如鲁达粗卤是性急,史进粗卤是少年任气,李逵粗卤是蛮,武松粗卤是豪杰不受羁靮,阮小七粗卤是悲愤无处说,焦挺粗卤是气质不好。金圣叹根据个人不同的生活经历、文化教养、思想品质等精确地道出他们粗卤的不同之处,显示出人物的不同个性。
《水浒传》的人物塑造合乎“人情物理”,没有将英雄拔高、神化,认为他们既是理想的英雄,也是现实中活生生的人。将英雄人物的行为写得合情合理,给人以真实的感觉,显得自然可信。人物形象塑造的“个性化”,即善于通过人物个性化的行为、动作、举止、处事方式,来表现其性格的特殊。《水浒传》中英雄人物的描写善于抓住人物的个性,赋予人物个性化的语言,个性化的行动,个性化的生活态度,塑造出丰满鲜活的人物形象。
施耐庵对《水浒传》中英雄人物的描写之所以被后人所称道,这还应归功于他善于抓住人物的个性
施耐庵善于抓住人物性格的关键点,并以此为中心塑造人物。杨志便是这些人物中的一个比较成功的典型,他的成功也证明了施耐庵个性化人物描写艺术的成功。
在人物塑造方面,最大特点是作者善于把人物置身于真实的历史环境中,扣紧人物的身分、经历和遭遇来刻划他们的性格。
而一部好小说,其中的配角并非可有可无的附属品,因为尽管他们是配角,是小人物,可也是活生生的人,是社会的构成部分。就社会而言,他们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和价值,“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李贽),《水浒传》在小人物的塑造方面取得了突出的艺术成就。
小说中塑造典型人物是很重要的,典型人物塑造得是否成功,往往关系到整个小说的成败。应该这样说,《水浒传》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出色地塑造了典型的人物形象。
但是,“人要有现实客观存在,就必须有一个周围的世界,正如神像不能没有一座庙宇来安顿一样。”(黑格尔语若没有这样一个自然的、社会的“周围的世界”,小说中的典型本身就会变得很抽象,从而失去他的现实性和真实性。而这个“社会的周围世界”,就体现在典型人物以外的一些次要人物身上,这些次要人物塑造得好坏,即这个“社会的周围世界”是否精彩,往往影响着典型人物的塑造。
在《水浒传》中王婆是一个善于投机钻营、损人利己的江湖市侩,也是一个串百家门的三姑六婆。她善于揣测人们的心理,能说会道。她能“教唆得织女害相思,调弄得嫦娥寻配偶”,她的性格特点,在她看出西门庆的心事以及为西门庆策划引诱潘金莲的两段描写中,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
在人物描写上,《水浒传》能从社会环境和人物关系出发,去把握和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人是社会的人,他们生活在具体的、现实的社会关系之中。他们的性格受到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和环境遭遇的影响和制约,也随着生活环境和遭遇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小说写出了不同英雄人物走上梁山泊的不同经历。从中展现了他们不同的思想性以及他们的思想性格发展变化的过程。在这方面,林冲被逼上梁山的经历是非常典型的,他在经历了生与死的坎坷人生经历以后完成了思想的转变,作者将这一人物刻画得最为出色,也最具有典型意义。
小说用一系列的情节来描写林冲被逼上梁山的曲折过程,这个“逼”字通过艺术形象表现得非常鲜明突出。林冲所感受到的并且使之非常不满的黑暗社会势力,不断地向他紧逼而来,使他想苟安而又不能苟安,想忍也忍不下去,无路可走的时候,才最后走向反抗,走向梁山。
作者将林冲性格的特点及其转变,写得如此有根有据,合情合理,真实自然,就是因为这种思想性格是植根于现实土壤之中的,人物思想性格在现实生活中产生,又在现实生活的矛盾斗争中发展变化,这是《水浒传》人物描写的高明之处,也是它突出的现实主义艺术成就。
王婆和何九叔,尽管都是下层社会中世故圆滑的代表,但却一个圆滑得很毒、钻营、损人利己,一个圆滑得中庸,不愿招惹是非。两个同类性格却又存在鲜明差异的小配角,在充分表现社会生活复杂性的同时,更衬托了武松耿直、勇猛、疾恶如仇的粗犷性格,反衬出武松敢做敢为的豪爽。
这就如同“烘云托月”的道理。画云是为了画月,云画不好,月也就画不好。当人们被月亮的美所吸引时,可能不再注意到云彩的美,但这正体现了云彩美的价值。同样的,为了“画”好武松这一形象,作者下功夫画好了作为烘托武松形象的王婆、何九叔,甚至郓哥。虽然着墨不多,却栩栩如生,逼真传神,使得人们看过《水浒传》后,被武松的性格特征所吸引,赞叹这位力大无比,且极有正义感,敢做敢为的打虎英雄。其实,这不仅仅是因为武松这一典型形象本身塑造得好,当我们回过头来仔细看看时,却发现了作为小人物,作为配角的王婆、何九叔、郓哥等人所起的作用。正是这些小人物的成功塑造,才使得小说的主人们有了生活的空间,才使人们感受到了典型人物的真实,社会的完整和人物性格的鲜明。
《水浒传》中的英雄人物确实是不平凡的,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作者总是满腔热忱的歌颂他们,赞美他们,总是将美好高尚的思想品格,强烈的反抗精神,高强的武艺赋予他们,使得他们一个个光彩照人。但是同时,作者又未将他们神话,而总是从生活出发,实事求是地写出他们的性格和心理,因而充满了生活气息。不仅读者可以理解,而且能够感受到这些人物有血有肉,真实可信。
作者对武松的倾情刻画来看,武松其实被作者刻画成了生活化的英雄人物。
《水浒传》中如果在打虎以前不让武松喝酒,或者说未让他喝足,那也就不能打死老虎。不喝酒就不能打虎,不喝酒就显不出英雄本色。所以说同样一件事情,比如说喝酒,不同的人物,不同的条件,不同的情景,就要做不同的艺术处理。艺术表现要取得成功,要让读者相信和接受,就要从生活实际出发,不能脱离生活的本源。
其次是写武松既胆大,又胆怯。当店家告诉他山上有虎,劝他在店里住下时,他反倒说人家要谋财害命。这里面既有武松长期江湖生活的经验,也包含着暴躁,不讲理,强烈的个人主义因素。说是不怕老虎,其实含有吹牛的成分。但是武松谈虎而不色变,敢于上景阳冈,毕竟还是胆气不凡。但当他看到官府榜文时,却胆怯犹豫了。此时,作者对武松思想活动和心理状态的描写非常的出色:“我回去必叫人耻笑,算不得好汉。难以转去。”“怕什么,且只顾上去,看怎的。”“什么大虫,人自怕了,不敢上山。”其实,这都是些为自己壮胆的话,从中透露出的是内心深处的胆怯。武松争强好胜,很爱面子,虚荣心极强,他把丢面子看得比丢性命还重要,明知上山有危险,但还是硬着头皮上去,这就是他一面心中胆怯,为自己壮胆,一面硬挺着走向有老虎出没并且伤了许多人性命的景阳岗,这种矛盾心理充分体现出了武松的性格特征。这是武松的缺点,也是他的英雄本色。如果写武松知道山上有老虎却丝毫没有害怕和胆怯,人物就会因为缺乏生活依据而变得让人不可置信了。再看老虎出场之后,作者是如何写武松的:“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化作冷汗出了。”看见了老虎真的来了,还是害怕。这样写效果如何呢?不但不损害英雄形象,反而更好的,更真实的表现了英雄。不怕,不惊,就不是人了,那是神,就会失去真实感,就不会感动人。这样的表现,既反映了生活的真实,更体现了艺术的真实。这时武松又回到树林,找回打折了的半截哨棒,这才将老虎打死。这是写得很真实的,因为此时的武松已经没有了力气,只有用哨棒才能把老虎打死,又因为此时老虎已经无法动弹了,所以武松才能抽身去找哨棒。到此,作者已经将武松那超人的神威和武艺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这虽然是夸张的,理想化的,但又是合情合理,真实可信的。这里既有生活真实的体现,又有作者艺术的创造,是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完美结合。
施耐庵肯定没有打过老虎,也没有看见过别人打老虎,但他写打虎写得如此生动真实,入情入理,有声有色,这是因为作者从生活实际出发,对类似的生活经历进行了艺术的集中和概括,在现时可能性的基础上进行了合理的想象和夸张。这是中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艺术逐步走向成熟的表现。
作为一个生活化的英雄人物,武松有优点也有缺点,作者在刻画这一人物时,紧紧抓住了他的优缺点的彼此消涨过程,让人们在这一变化过程中认识武松。在人物塑造上,《水浒传》总是把人物放在阶级斗争的激流中,甚至把人物置于生死存亡的关头,以自己的行动、语言来显示他们的性格特征。在“劫法场石秀跳楼”一回中这样描写:“楼上石秀只就一声和里,掣出腰刀在手,应声大叫:„梁山泊好汉全伙在此!‟……石秀楼上跳将下来,手举钢刀,杀人似砍瓜切菜,走不迭的,杀翻十数个;一只手拖住卢俊义投南便走。”只此寥寥数笔,通过对石秀几个异常敏捷动作的白描,把他当机立断,临危不惧的性格表现得入木三分。
《水浒传》的另一特色是在人物的对比中,突出他们各自的性格。这种对比方法,不仅表现在一些主要人物身上,就是在一些次要人物身上,也运用得很成功。
《水浒传》有时也通过富有特征性的细节来塑造人物个性。如武松打虎时,借哨棒打断的细节,充分表现了他全神贯注的紧张神态,渲染了这场恶斗的气氛,也为以后的赤手空拳打虎做了合理安排,从而突出了他的神力和勇武。
《水浒传》在人物塑造上不仅表现了现实主义艺术的高度成就;同时也体现着浪漫主义的优秀传统。书中的英雄人物,不仅植根于现实的土壤之中,而且又是被高度理想化了的。
因此说小说在人物塑造上非但继承和发展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良传统,而且把两者结合起来,从而使《水浒传》成为我国小说史上两结合的创作方法运用得较好的作品。
《水浒传》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表现了鲜明的民族风格,这是继承话本的传统而来的。话本是说给人听的,为了引起听众的兴趣,特别忌讳离开故事情节去对人物环境、外貌、心理等作静止、冗长的描绘,而要求通过人物的具体行动和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来揭示人物性格。当然,和宋元话本比较,无论人物环境的渲染,人物典型化的高度,表现手法的多样等方面,《水浒传》都有自己独特的创造,比话本无疑又大大前进了一步。
《水浒传》的全部结构基本上是完整的,同时又是富有变化的。书中人物与情节的安排,主要是单线发展,每组情节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是一环紧扣一环,互相勾连的。这种安排固然是由于继承了“话本”表现手法的特点,把一些主要人物和事件集中起来叙述;但更主要的还是为全书的内容所决定,即通过不同英雄被逼上梁山的不同道路来展示起义斗争的广阔画面的。小说结构的完整,还表现在开端、高潮和结局等安排的精心设计上。
第五篇:舟山特色语言
舟山特色语言 称呼
阿爷、阿娘(祖父母)阿爹、阿姆(父、母)晚爹、晚娘(继父、继母)大大(叔叔)
阿婶(叔妻,父亲弟弟的妻子)姨爹(母亲姐妹的丈夫)老绒(妻子)老头(老年丈夫)小娘婢(小姑娘)小奶欢(未满月的婴儿)进舍夫(入赘女婿)人客(客人)后生家(年轻人)光棍(单身男儿)其拉(他们)侬(你)
上春囝(正在成长的小男孩)阿公、阿婆(丈夫的父母)丈人、丈母(岳父母)阿伯(伯父,父亲的哥哥)嬷嬷(父亲哥哥的妻子)阿姑(父亲的姐妹)姨娘(父亲的姐妹)老讨盘(老年女人)小囝(小男孩)囡(女儿)新妇(儿媳)亲家公、亲家母 叔浜姆(妯娌)
老娘爿(NHDE)(已生育的妇女)其(他)
拖油瓶(妇女改嫁带来的子女)后生(年青男儿)岙里人(乡下人)
时间
急末子(今天)
前捏、后捏(昨天、后天)闲早子(过去、从前)每早(每次)昼过(中午)夜快(黄昏)
铁娘(早上)
乌早铁娘(天还未亮)门照(明天)涅子(日子)头回(第一次)利休(马上)担心时(午后)夜到迈头(夜里)清早拔早(上午很早)暗卜弄通(很暗)农业、农具 做生活(干活)
罗屙缸沙(粪缸里掏沙)肥料粉(化肥)畚斗(畚箕)示头(锄头)
遮梁(围稻桶的竹笠片)划跨(铁锨)捣
齿头(和捣臼配套的杵子)绞刀(铡刀)
削地(锄草、松土)掏地(翻土)屙缸(粪缸)土司(土箕)
朵柱(支撑扁担,带有丫枝的木棍)坑铣(铲土的铁铲)
扎利(稻桶里掼稻的工具)捣臼(石臼)
甘刀(吹竹或木的刀)
植物、动物
老永(老鹰)丫鹊(喜鹊)
叹朴娄蛇(眼睛蛇)西鸡(阉割过的鸡)出炎(蚯蚓)老丫(乌鸦)吃发郞(螳螂)
跳干(海涂里一种会跳的鱼)饭瓜(南瓜)
长蒲(夜开花、瓠)蕃茄(西红柿)树丫叉(树枝)猪娘爿(母猪)
猢狲(猴子)翼梢(禽类翅膀)乌贼(目鱼)玉秃(鳎鱼)海蛤马(安鲸鱼)
大脚黄蜂(1、马蜂
2、大脚红虾)虎啸蛇(菜花蛇)拜江猪(海豚)蚂粉(蚂蚁)田鸡(青蛙)格巴(蛤蜘)狠虎(猫头鹰)港爿(海鸥)黄干(狗)
糊蛇(水母之一)乌句(乌龟)雷彭蒲(葫芦瓜)
红毛番薯(土豆、马铃薯)顾猪(专作交配的公猪)赖孵鸡(抱窝鸡)麻将(麻?)婆子(大昌鱼)
虾蛇炎(海蜇皮上红红的皮)糯米饭虾(小白虾)
房舍、器具
道地洋、天井(院子)正间(正房)
八尺间(库头中的一间房子)屋山头(房脊)
燕子板(隔开房子的板)猪其(猪舍)
大桌登(指八仙桌、大圆桌)高凳(高坐椅)
火扒(扒灶火的工具)灶跟(灶间)
堂前(正房旁边的一间房子)薄刀(菜刀)乌橱(衣柜)眠床(床)
提桶(一种挂在梁上圆圆的捅)夜桶(房间里大小便用的桶)踏床橱(大床前面放鞋的橱)
顶针(一种戴在手指上垫针的小铁圈)伞墙(平房左右墙体)
库头(古时三间房两边转变的房子)扶梯(楼梯)桑子(柱础)屙坑(厕所)
猪其栏萨(关猪的栅栏)小桌登(小方桌、小圆桌)矮凳(低坐椅)
火缸(堆放灶灰的地方)羹橱(放碗的柜子)调羹(汤匙)饭瓢(饭勺)
春登橱(和衣柜配套的底柜)账子(蚊账)
果桶(圆圆盛物桶)火囱(暖手的金属圆盒)
将孔兰(盛针线、竹编的圆盒)火铣(畚灶灰的工具)
身体、疾病
脑克头(额头)头颈(脖子)胸骨头(胸口)手骨(手臂)大脚胖(大腿)脚踝头(膝盖)脚挣指(脚踝)面孔(脸)下巴头(下巴)脚板面(脚面)手指末头(手指)手指刻眼(手指甲)
手板面、手底心(手的正反面)头点心(头顶)后势劲(后脑)肚皮(肚子)脚骨(腿)脚娘肚(小腿)手挣指(手肘)乌咙(喉咙)鼻头指官(鼻子)肚脐眼(肚脐)脚底心(脚底)脚指末头(脚指)脚指刻眼(脚指脚)
年朵皮(耳朵)顺手(右手)
屁眼、洞肛(肛门)
腰骨、天主骨(腰的脊柱 骨)勒格肢下(腋下)冒(吐)驼背(罗锅)缺牙龙(缺牙)痨七病(肺病)猪癫病(癫病)大脚脚疯(象皮脚)格舌头(结巴、口吃)值鸭蛋(腋下淋巴炎)泼蟹(合谷穴毒疮)大嘴部(腮腺炎)岙躁眼(经眼炎)出初子(麻诊)犯痧子(中暑)好佗(哮喘)
发风井(起风疹块)借手(左手)背肘(脊背)汗毛官(毛孔)跷脚、拐仗(瘸子)麻皮(麻子)
黄胖(面色发黄、身体虚弱)记性牢发(发烧)
六涅头(中风嘴巴斜歪、面瘫)花起眼(近视眼)
搭休(大脚胖上部淋巴炎)节毒(手指节毒疮)青盲瞎(青光眼)买柴病(疟疾)缠心龙(带状疱疹)生疙痨(疥疮)借面聋(轻微耳聋)注浪(晕船)
穿戴、饮食
衣裳(衣服)
木脚拖(竹木制的拖鞋)袖身布褴(围布)铁娘饭(早饭)
点心饭(中饭 晚饭之间的加餐)5
半夜餐(夜宵)齐疙官(一种面食)豆豉酱(豆板酱)
吊饭(吊在锅盖内蒸熟的饭)豆面(粉丝)
团子(用糯米和大米做的有馅的包子)绢片(手绢)
蓑雨(用棕丝做成的雨衣)衫袜(用土布做的袜子)昼饭(中饭)夜饭(晚饭)下饭(小菜)
油脱么么(薄薄的油饼)
乌粥(用陶器盛米在火缸里煨的粥)肚里货(禽畜内脏)
眉头纸(旧时用纸卷起来引火的纸)
生活、交际
缉鞋底(纳鞋底)记饭(盛饭)打噎(打嗝)丈面(洗脸)乍屙(大便)
晒热头菩(晒太阳)耐汉(打呼噜)仆之困(腑睡)
说话生刺(话中有话)西出类(出去了)开夜车(开夜工)呒告(没关系)
呒告放话头(没啥说的)捣脚骨(到处乱走)肚饥(饿了)丈肉(游泳)乍水(小便)睏高(睡觉)向天睏(仰睡)侧伦睏(侧睡)做乱梦(做梦)还脚来(刚回来)好吻客气(不要客气)走人家(串门)
坍台(丢人,出洋相)嘛客气(不要客气)婚丧、迷信 年纪(年龄)抬老绒(娶媳妇)抬新妇(讨儿媳)吵房(闹新房)胞(胎盘)
老了、去了、跷了(死亡)落殓(入殓)出丧(出殡)好涅(结婚)汉囡(嫁女儿)
相喜(结婚的一种仪式)做生姆(坐月子)吃豆腐羹饭(奔丧)拗嫩笋(小孩死亡)做道场(做佛事)好仗棒(哭丧棒)
商业、交通、司法
柜台狮子(营业员)剃头店(理发店)花老店(妓女馆)钞票(钱)
黄包车队(人力三轮车)脚踏车(自行车)升堂(庭审)坐老监(服刑)拷图章(盖印)
贳纪店(专门出租餐具、桌椅的店)咸货摊(卖鱼和酱制品的店)零头(零钱)铜钿(钱)
黄鱼车(人力货运车)打官司(诉讼)柯人(抓捕人)拷手印(按手印)私行察访(微服私访)
动作
立(站)睏(睡)捏牢(拿牢)坑了(丢了)张(看)
把屙(抱着小孩拉屎)坑(藏)眼痒(羡慕)打势(禽类交配)晓得(知道)掼(扔)掰开(分开)拖白头(流鼻涕)丈(洗)柁(拿)造孽(吵架)收胎(动物交配)
内凑(不是故意,不经意)
形容词
上张望:走路不稳,多指酒过量后下部不稳的走态。拦腰撞:骂人话,意诅咒他人(一般指小孩)不得好死。拖牢洞:骂人话,意诅咒他人牢底坐穿,永世不得翻身。仰抛天:指身体面朝向天。(睡觉或者跌跤的姿势)羊八跌:指人走路下盘不稳,经常跌跤。伴手果:意为小食品、水果之类的礼物。倒筒冲:意为说话直接不讲策略。
拷瓦爿:意为聚餐(指每人出资出力,等同于现在的AA制)吃豆腐:暗指调情。抬城隍:意为开玩笑。活现眼:意为丢人现眼。
勿上科:意指常做些有违道德的不安份的事的人。咸白食:意指只能做些无关紧要的事(讲空话大话)随睬其:意为随便,不管他。背木梢:意为上当。将男男:指木偶。讲聊天:意讲故事。推推动:意无精打采。三七句:意指人不修边幅。
反睬侬:意不理你,不和你打招呼。
唱拢羹:意酒宴上吃剩下倒在一起的小菜。昨急煞:意怎样才能过呢,昨办办。混沌沌:意指人脑子一片空白,没主见。懒车车:意懒洋洋,没力气和偷懒的人。掼沙锅:意用不计后果的放纵来胁迫他人。放无赖:同上相近。
离勾司:贬指阴险狡诈的女子。随屁塔:意人云亦云的人,没主见。
谗出卤滴:意为很龌龊,多指小孩东西吃不好或收拾得不干净。8
夯么郞当:意为全部、一共。
西洋骨气:意故做姿态、装腔作势。雷同有西洋活头、、现洋骨得。调头督角:意处理事情考虑周到全面,上下协调、左右逢源。活脱试过:意很相像,简直是一模一样。夜慢西耕:意为夜已经很深了。墨泥擦黑:意为夜已经很深了。
老三骨气:意思为很自大,自以为自。
吞头乌贼:意思为没人管教、无法无天的坏坯子。长郞透颈:多指形容人身材颀长。
活撞活颠:指人或动物受到心灵或身体伤害后产生痉挛的异常痛苦的动作。哑么使劲:意思为用蛮力。前生前西:意思为前生前世。
卖爹卖娘:意为卖爹卖娘不顾家,败家子。笨爹笨娘:泛指脑筋不灵活。娘西娘到:意骂起人来很起劲。四角滴方:意物体很规则。下西为人:意下辈子。半西来活:意半死不活。
滑里滑达:意有水份的物体很滑腻,贬指做事不牢靠。呒气来魄:意无精打采的,没劲。苟苟缩缩:意畏畏缩缩。讲勿令清:意讲不清楚。
糊天黑地:意为不切实际的讲大话。瞎塔糊涂:意吹牛,不切实际的讲大话。
河白烂摊:意事情快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一塌糊涂。大面大德:意很慈祥端庄和蔼的样子。
斜风颠倒:意为夸大事实,不合实际的乱说。拆来以到:意为信手拿来拼拼凑凑。样煞会弄:意什么都会做,心灵手巧。好清呒头:意无缘无故。咬紧苦胆:意省吃俭用。烂浓骨节:意质量极差。介勿落直:意行为不端。对勿落直:意事情摆不平。罪过字相:意一付可怜相。含到四采:意到处都是。千年烂板:意偶然一次。雪白连珠“意又白又净。” 碧绿连珠:意色彩很绿。相讲相量:意团结友好。倭肩搭背:意搭肩又靠背。和落三亩:意全部。伤心不勒:意可怜相。煞头介清:意头脑清醒。
绞七廿三:意纠缠不清。烂腐结格:意质量很差。透骨新鲜:意很新鲜。
直立阔拉:意无拘束,言行放肆。黑铁卜弄:意黑暗。锃骨斯谋亮:意新鲜而亮堂。老茎白海:意形容衰老。火种里拉:意火灾隐患。
背时背搭:意形容唠叨的老年 人。呒告话头:意无话可说。
急煞无赖:意又急又不成体统。恼脚勿落:意地很脏无从下脚。清水梗打:意清汤寡水。咸脚苦拉:意咸味太重。
新出调样:意新生出来事情,另类。糊朝廿六:意糊涂。希里吼喽:意举动希罕。生头摸脚:意生疏。
翻青侄白:意指在某一事情上纠缠不清。崭把刷齐:意整齐。
泥真是话:意讲得是真的吗? 牵丝板登:意牵涉大多。昏头六冲:意头脑不清。老木丁东:意老太龙钟。汗毛伶仃:意汗毛竖起。活逼四六:意迫不及待。大排司场:意排场很大。镂根挖髓:意刨根问底。
明当响亮:意明明白白,光明正大。楂脓骨吉:意贪吃。
镂心脑肺:意事做绝,另有悲痛欲绝之意。
黏结疙痨:意含糊不清,另外对黏稠物质感觉的形容。万生万西:意形容对事较极端。牵长估短:意事情合不在一起。
拆手拆脚:意手脚好动,另有小偷小摸之意。阵横骨搭:意动作张狂。
搡碗捣浆:意发怒把家具乱敲。热白鸡躁:意感到有点闷热。要紧要慢:意紧要关头。、石时三刻:意立刻。
含花散飞:意东西撤得满地都是。
GXB整理201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