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经典论文报告(5篇范例)

时间:2019-05-14 19:56: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现代文学经典论文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现代文学经典论文报告》。

第一篇:中国现代文学经典论文报告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论文

指导老师:

xxxx

姓名 :

xxxxx

专业

学号

xxxxxx xxxxx : :

论贾平凹小说的写作特色

摘要:借用中国禅宗思想的三种境界来概括贾平凹小说创作的三个代表性阶段,即: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一方面,纵观贾平凹的小说创作轨迹,他对社会、人生的认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技巧逐渐从稚嫩走向圆熟,基本呈螺旋上升的态势。虽然在这个上升趋势中,不免有起起落落的回复现象,但大体上和禅宗思想的这三种境界是吻合的。另一方面,具体到贾平凹的每一部重要作品之中,都可能或多或少地同时体现了这三种境界。

关 键 词:贾平凹 小说 境界

纵观贾平凹三十多年的小说创作,基本上都围绕一个总的思想原则:那就是融传统于现代,这其实正是文化寻根的基本精神。有人总结,从贾平凹小说创作的文化追寻上看,大体经历了文化和谐——文化错位——文化崩溃——文化建构几个大的段落,并且其间相互交叉、渗透。按照这样一个思路,贾平凹早期的创作,比如《商州初录》、《天狗》等表现了美好人情的文化和谐,而《古堡》、《浮躁》等则表现了文化错位的危机,到《废都》、《白夜》则达到了文化崩溃的边沿,到《高老庄》则逐渐出现文化建构的希望,而《秦腔》则应该是文化追寻的集大成之作,既表现了文化错位、文化崩溃的危机,又给人以必须文化重建的警示。

这里,不再对贾平凹的创作作全面的论述,而是借用中国禅宗思想的三种境界来概括贾平凹小说创作的三个代表性阶段,即: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禅宗的这三种境界一般是形容人认识大千世界的过程。“见山是山,见水是水”一般看做求实阶段,即对眼前的所见,基本凭着经验直觉去判断。“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可看作求智阶段,是用空灵智慧的心态去观察事物,也可谓透过现象看本质。“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可以说是求自由阶段,类似于哲学上的“否定之否定”,看似回到了起点,但又不只是起点的重复。是对大千世界的大彻大悟,是达到一种高度或深度的“自由”状态。现把这三种境界用在概括贾平凹小说创作上,是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纵观贾平凹的小说创作轨迹,他对社会、人生的认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技巧逐渐从稚嫩走向圆熟,基本呈螺旋上升的态势。虽然在这个上升趋势中,不免有起起落落的回复现象,但大体上和禅宗思想的这三种境界是吻合的。比如,80年代的《浮躁》及其以前的创作主要是对现实生活的实录;从80年代末的《太白山记》到《废都》、《白夜》主要体现了作者的写意式想象;而新世纪的《秦腔》则融会贯通,虚实结合,大有“红楼笔法”的风采。另一方面,具体到贾平凹的每一部重要作品之中,都可能或多或少地同时体现了这三种境界。也就是既有尊重现实的实录精神,又有隐晦的曲笔、隐喻、象征等手法的运用,还可能有在写实、写意基础之上的更高层次的对社会、人生的理解。如《秦腔》融写实、写意于一炉,既有实录精神,又有曲笔隐喻,展现了复杂丰富的人生境界,体现了作者积累多年创作经验而获得的自由圆熟状态。

一、“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对现实生活的实录

以《浮躁》为界,贾平凹早期的作品无论怎么虚构,都基本上沿着现实生活的轨迹,或者说是本着对现实生活实录的精神去虚构。《小月前本》、《鸡窝洼人家》、《腊月·正月》基本上是反映改革意识的小说,比较写实。中篇《天狗》表现了民间伦理道德对人性的约束,也展示了商州民间美好的人性人情。小说结构严谨,人物心理刻画得细腻传神,文笔典雅凝练,曾受到台湾作家三毛的高度评价,堪称贾平凹中短篇小说的经典之作。中篇《古堡》主要反映了民间普遍的嫉妒心理,村里人不能看到别人碗里的粥比自己的稠,而是希望别人碗里的粥和自己的一样稀。于是,一幕因嫉妒引发的悲剧上演。小说中略显突兀的是,作者借道士之口大段引用了古奥的《道德经》及《史记·商鞅列传》,使通俗的小说蒙上了一层明显的传统文化气息,这大概源于作者强烈的文人趣味。

《浮躁》是贾平凹80年代具有恢弘气势和总结意味的一部长篇。小说主人公金狗是一个新式农民,他正直善良、勇于开拓、头脑灵活,有参军经历,也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与文学才华。他身上有一种“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正直勇敢气质。他嫉恶如仇,为了搬倒官僚腐败势力,不顾个人得失与安危,与小水、石华、雷大空等人联合演绎了一场民告官的“当代传奇”。金狗经历的遭遇和生活的环境,几乎是80年代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金狗身上闪烁的理想主义光芒或许只有80年代的小说中才常见,到九十年代以后,类似的“当代英雄”就大大减少了。而雷大空的形象则为后来很多小说塑造类似形象(如《高老庄》中的蔡老黑、《四十一炮》中的兰老大、《兄弟》中的李光头等)开了先河。《浮躁》集当代社会的风云变化、商州民间的丰富文化及金狗与小水、英英、石华等人的感情纠葛于一体,还不时穿插测字看相、阴阳八卦、祭文民谣及佛道思想等,是一部内涵丰富、充满民间精神与文人趣味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严谨的现实主义代表作。但在写完这部作品之后,贾平凹在心灵深处产生了对现实主义表现“真实”可能性的怀疑:“这种流行的似乎严格的写实方法(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对我来讲将有些不那么适宜,甚至大有了那么一种束缚。”1[3] 于是,80年代末《太白山记》的发表就实践了这种怀疑。

二、“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写意式的民间想像

八十年代末,贾平凹发表的《太白山记》又是一部“新笔记小说”,但这一部小说与早期“新笔记小说”“商州三录”的纪实精神不同,是一部具有“聊斋”意味的文人小说。如果说《浮躁》是贾平凹早期写实精神的总结,那么《太白山记》似乎可以看作贾平凹写意精神的开端。随后,《白朗》、《五魁》、《美穴地》等一系列远离现实、纯属虚构的小说问世。这一类写虚或者说写意式小说的成功,为《废都》的出现奠定了基础,也就是作者把对历史的虚构推演到对现实的虚构。

笔者认为,《废都》基本上是一部写意式小说,也就是它不是现实的写实,而是本质的写实,是在表面写实的包装下写人的欲望,既包括形而下的性欲,也包括名利欲及形而上的精神追求等。尽管小说大量涉及了性事,但作者以“此处删去多少字”的写法避免了直接的性描写,并没有造成小说淫秽不堪的感觉。《废都》的性描写到底该怎么定性,我们且抛开,这里主要谈谈《废都》的虚妄性和写意性,也就是《废都》浓厚的狂欢式的民间想像色彩。《废都》中出现的“四大名人”、“四大恶少”及那个唱着民谣的拾垃圾老汉,还有那些对庄之蝶极端崇拜的女性(唐婉儿、柳月、阿灿等),都透着一种虚幻性和主观想象色彩。试以唐婉儿为例,她抛夫弃子与周敏私奔,可谓少见的不受传统观念约束的现代新派女性,或者说唐婉儿有着强烈的自我主体意识。但等见了庄之蝶,唐婉儿竟崇拜得五体投地,自我主体意识尽失,把周敏抛到九霄云外,很快与庄之蝶进入热恋状态。等柳月发现了她与庄之蝶的奸情,她竟然暗示庄之蝶用性占有去堵柳月的嘴,还与柳月称姐道妹,组成一个战壕里的“盟友”,真成了只知肉欲的“稀有动物”!但小说中又把她对庄之蝶的爱描写得似乎很纯洁高尚,不免有牵强之感。恐怕只有发挥“女性妄想症”的男作家才会写出这么符合男性口味的女性!贾平凹一贯的特长是写理想女性。早期写的女性美丽善良传统,多为男性的依附品,如小月、师娘、小水等,这些女性固然美好,但缺少尖锐的个性。到《废都》,贾平凹突转笔锋,一下子写出唐婉儿、柳月等那么多虚荣放浪的现代女性,真是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如果说柳月身上还有那么一些真实生活的参照,那么唐婉儿身上赋予了太多的男性想像和人为的虚幻色彩。如果说唐婉儿是一个至情至性之人,她怎么能舍得不管不问自己的骨肉,又怎么那么快把周敏置之不理?如果说唐婉儿是一个水性杨花、不负责任的荡妇,作为知名作家、有着深厚学养的庄之蝶又怎么能把她深爱而没有丝毫忏悔?如果说好色贪欲是男人的本性,唐婉儿其实就是满足男人本性的尤物。另外,阿灿的存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男性作家的虚妄想象。当然,这里所说的虚妄想象并不包含太多的贬义,主要是指一种狂欢式虚构。

《废都》的民间想像不光体现在对庄之蝶极端崇拜的那些女性身上,还体现在对庄之蝶本人的虚幻性塑造上。庄之蝶不是贾平凹,也不是现实中的任何一个作家。庄之蝶的名字本身就源于一个充满虚幻色彩的哲理典故,也许作者的寓意就是要制造一个进入幻境的人物。也许,庄之蝶只是无数男人的一个欲望之梦,一个关于名利女色的美梦。但美梦醒来是噩梦,庄之蝶的结局是死亡,也暗示了这种“美梦”的悲剧性和虚妄性。作家暂时放弃现实生活的逻辑,大胆进行想像和虚构,只要本质真实,细节失真或经不住推敲也在所不惜。试想,作为知名作家的庄之蝶,在女色面前一次次失去起码的理性自控能力,真不知道这样毅力薄弱的男人怎么能成为知名作家?也许,作者只是想通过塑造这样一个放纵自我、胆大妄为的庄之蝶,来表现失落文人的颓废,来喻指人心的欲望膨胀。王富仁教授曾说过,贾平凹“是一个会以心灵感受人生的人,他常常能够感受到人们尚感受不清或根本感受不到的东西。在前些年,我在小书摊上看到他的长篇小说《浮躁》,就曾使我心里一愣。在那时,我刚刚感到中国社会空气中似乎有一种不太对劲的东西,一种埋伏着悲剧的东西,而他却把一部几十万字的小说写成并出版了,小说的题名一下便照亮了我内心的那点模模糊糊的感受。这一次(指《废都》——笔者注),我也不敢太小觑了贾平凹。我觉得贾平凹并非随随便便地为他的小说起了这么一个名字”。贾平凹为他的小说起这个名字确实有深意存焉。文中多次出现的拾垃圾老头唱的那些讽刺社会现实的民谣,就是“废都”的形象标注。在这样一个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废都”里,只要人性的野马脱缰,出现庄之蝶这样颓废的文人也是顺理成章。陈晓明教授在评《废都》时说,“这真是一个阅读的盛会,一个关于阅读的狂欢节。当然,它首先是书写的狂欢节,一种狂欢式的写作。”《废都》其实也是写人在形而上的追求失意时的形而下的放纵。

《废都》的叙事模式既是典型的“才子佳人”模式,也是“一男多女”模式,是中国传统叙事文学的套路,其中受《金瓶梅》、《红楼梦》的影响也很明显。小说中穿插出现的一些字画古董、测字算命、讲禅布道等也充满传统文化气息。

三、“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虚实结合的“红楼笔法”

所谓“红楼笔法”,是对《红楼梦》在艺术上多种成熟技巧的总称和泛称,应该包括很多方面。比如它的叙写就像生活本身那样丰富、深厚、逼真、自然,人物形象复杂多面,结构多线并进、虚实结合,语言雅俗共赏,修辞手法多样等。具体地说,体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就像鲁迅先生所言:“至于说到《红楼梦》的价值,可是在中国小说底中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总之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这种由过去的“好人”、“坏人”一元思维模式向“不好不坏,亦好亦坏”二元思维模式的拓展,是“红楼笔法”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一大主要标志。在语言上,“红楼笔法”主要体现在语言雅俗共赏,叙述语言书面化,人物语言口语化。在结构上,“红楼笔法”体现在多线并进和虚实结合等手法。

贾平凹随着小说创作经验的积累和技巧的丰富,“红楼笔法”的运用也日益娴熟。首先,在他笔下,出现了一大批性格丰满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的复杂性很难用“好人”、“坏人”的一元思维模式去判断。比如夏天义,文革时也欺男霸女,但他刚硬的外表下也有一颗正直善良的心。又如夏天智,既传统正直,讲究礼仪,乐善好施,但也有虚荣的毛病。有人把夏风、引生与作者贾平凹联系起来分析,认为,“夏风和引生作为矛盾对立的双方,统一起来就是作家心灵世界的整体。这是一个经受着分裂之痛的心灵,理智的一面要脱离乡土投向城市,根性的情感却丝丝缕缕牵扯不断,理智明白这种情感是无望的,但无望中却本能的怀着希望,情不能断,也无法断,肉体的根断了,精神的根还在,于是只能扭曲异变。说白了,贾平凹是要活画出一幅身心分裂、情理对峙的自我精神图谱。这是他心灵的复调状态,一种纷乱如麻、痛苦不堪的复调状态。”1[7] 如果根据精神分析的观点(“作家把自我劈成几份,分配到他的小说的一些角色中去”1[8]),这种说法不无道理。其实,引生是一个可怜可悲又可爱的疯子,夏风是一个矛盾率真又具有悲剧色彩的作家。

其次,贾平凹的一些作品本着生活的原貌来写,和生活一样的丰富、真实与深厚。《土门》展现了农村在城镇化过程中农民感情心理的一系列变化,农村成了城市的边缘,农民也成了半个城里人,但经历城市文化影响的农民就像成义的“阴阳手”一样有点不伦不类的病态。《高老庄》中的蔡老黑是一个与子路形成对照的农民,他的勇敢果断,反衬子路的优柔寡断;他对爱情的坚定,反衬子路对爱情的游移;他的莽撞与感情用事,反衬子路的冷静与理性。《秦腔》“法自然”的写实手法,简直就是对日常琐碎生活的照搬与挪用。夏天义“金玉满堂”的儿孙们(除去哑巴),是现代不肖子孙的真实写照;夏风与白雪的感情波折,是现代青年婚姻失败的折射;引生对白雪的迷恋,是现代人面对爱情无奈的悲剧性体现;秦腔的衰落,是民间艺术在现代社会的真实处境;农村只剩下老弱病残,更是现代农村的真实反映。

第三,贾平凹在小说中善于借鉴虚实结合的“红楼笔法”。从《太白山记》的离奇虚构,到《废都》的神秘文化及狂想式的写作风格,再到《白夜》中虚幻的“再生人”,《土门》中成义的“阴阳手”以及《高老庄》中石头神秘莫测的画……都构成了贾平凹写实文学中的虚幻成分。《秦腔》基本上是“法自然”的写实作品,但疯癫的引生不断出现的幻觉、狂想也构成了《秦腔》独具特色的虚写部分。贾平凹曾说:“我的小说越来越无法用几句话回答到底写的是什么,我的初衷是要求我尽量原生态地写出生活的流动,越实越好,但整体上却极力去张扬我的意象。我相信小说不是故事也不是纯形式的文字游戏。我的不足是我的灵魂能量还不大,感知世界的气度还不够,形而上与形而下结合部的工作还没有做好。”

从以上对贾平凹小说创作三种境界的分析,可以看出贾平凹的小说创作基本上围绕一条主线呈螺旋状向上发展,而这条主线就是文化寻根意识。另外,文化寻根意识其实也是贾平凹的主动追求。他早在八十年代就提出:要“以中国传统的美的方法,真实地表达现代中国人的生活和情绪”。他还说自己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非常热衷于很现代的东西”,但是“后来就不那么写了”,因为“我得溯寻一种新的思潮的根源和背景,属中西文化的同与异处,得确立我的根本和灵魂。”而这个“根本和灵魂”也就是贾平凹后来又强调的“意识一定要现代,格调一定要中国做派。”1[12] 2003年,他再一次强调:“我主张在作品的境界、内涵上一定要借鉴西方现代意识,而形式上又坚持民族的。”后来,贾平凹仍有类似观点的表达。这些写作原则从侧面也佐证了贾平凹的文化寻根创作倾向。

第二篇:2014现代文学论文选题

2014现代文学论文选题

现代文学: 1、20年代中国现代诗歌创立与西方诗论的关系

2、现代通俗小说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3、中国新感觉派与日本新感觉派比较研究

4、自然主义与中国现代小说

5、自然主义理论在现代中国的接受过程

6、解放区小说中的“解放”意识

7、通俗小说中的“都市”叙事

8、中国现代女性作家笔下的现代意识

9、沙汀小说创作研究

10、燕卜荪的诗歌理论与西南联大诗人创作

11、鲁迅杂文的写作模式初探

12、比较老舍与林语堂“幽默”观之异同

13、废名小说的生态意识 14、20年代乡土小说叙事研究 15、20年代乡土小说与80年代寻根小说比较研究 16﹑鲁迅小说与外来文化

17、闻一多诗歌研究

18、新月派诗歌理论

19、冰心小说研究 20、《女神》研究

21、茅盾小说特色

22、《子夜》研究

23、“海派”文学研究

24、“新感觉派”小说特色

25、“新感觉派”与日本“新感觉派”小说比较

26、丁玲小说研究

27、张天翼短篇小说的艺术

28、老舍小说

29、巴金的小说研究 30、巴金的散文研究

31、沈从文小说

32、沈从文的散文创作

33、“京派”文学创作特色

34、曹禺的戏剧艺术

35、夏衍的戏剧艺术

36、“九叶诗派”的创作与理论

37、“七月”派小说

38、“七月”派诗歌及诗歌理论

39、解放区小说的特色 40、周作人散文与理论

41、郁达夫小说研究

42、郁达夫散文创作研究

43、张爱玲小说研究

44、《围城》研究

45、庐隐小说研究

46、冰心散文的外来影响

1、鲁迅创作与东欧文学

2、郁达夫小说研究

3、浪漫主义与创造社诗歌

4、浪漫主义与创造社小说

5、陶晶孙小说研究

6、丁玲小说的女性主义解读

7、茅盾的都市小说研究

8、李吉人小说研究

9、闻一多诗学研究

10、施蛰存的文学理论

11、张爱玲的文学观

12、苏青小说与都市女性文学

13、赵树理小说研究

14、赵树理小说创作演变及成因

15、“乡土小说派”与“山药蛋派”比较

16、萧乾小说研究

17、凌淑华小说研究

18、林徽因现代派小说研究

19、京派文学理想与文学中的乡土意识 20、鲁迅小说研究

21、鲁迅散文诗艺术特点研究

22、鲁迅杂文的主要思想

23、鲁迅散文中的教育理念研究

24、女性视角下的男英雄——解读《青春之歌》中的男性人物形象

25、解读“十七年”农村题材长篇小说中的爱情故事

26、从《长恨歌》解读王安忆的故事

27、论第三代诗人的诗观

28、海子论

29、《棋王》中的“道禅合一” 30、论“份痕文学”的得失

31、九十年代的文学精神

32、论杨沫的《青春之歌》与成长小说

33、论余秋雨文化散文

34、论堪容小说中的知识女性

35、论杨绛的小说

36、论严歌苓的小说

45.女性视角下的男英雄??解读《青春之歌》中的男性人物形象

46.茹志鹃小说的女性视角

47.孙犁小说的女性形象 48.解读“十七年”农村题材长篇小说中的爱情故事

49.《创业史》与《平凡的世界》的比较

50.《红旗谱》与《红高粱》的比较

51.《红日》与《高山下的花环》的比较

52.张洁《方舟》与王安忆《弟兄们》的比较

53.王安忆笔下的上海女性

54.从《长恨歌》解读王安忆的故事观 37、64、余华小说论 38、65、论第三代诗人的诗观 39、66、顾城论 40、67、海子论 41、68、网络诗歌的前途 42、69、论寻根文学之根 43、70、《棋王》中的“道禅合一” 44、71、论“份痕文学”的得失 45、72、论“先锋小说”的困境 46、73、九十年代的文学精神 47、84、金庸小说中的佛学思想研究 48、90 论梁斌的《红旗谱》的民族风格特色 91 论《创业史》中的梁生宝或梁三老汉形象 92 论杨沫的《青春之歌》与成长小说 93 论郭小川对当代诗歌的贡献 94 论闻捷的生活抒情诗

茹志鹃小说的艺术风格及其发展 96 论刘绍裳的“乡土文学” 97 谈孙犁的散文创作 98 论杨朔散文创作 99 论秦牧散文艺术 100 论刘白羽散文艺术 101 论贾平凹散文艺术 49、102 论余秋雨文化散文 103 论张中行的学者散文 104 当代散文艺术发展论 105 评梁晓声的“知青散文” 106 论梁晓声《雪城》的艺术特征 107 评叶辛的“知青小说” 108 评陈村的小说 109 评王安忆的小说 110 评黄蓓佳的小说 111 评张抗抗的小说 112 评张承志的小说

论堪容小说中的知识女性 114 高晓声的农村题材小说 115 评张玄的婚姻爱情小说 116 论鲁彦周的小说创作 117 评张文夫的“小巷文学” 118 论张贤亮小说的艺术特征 119 论莫言小说的艺术特征 120 阿城小说的语言特点 50、121 论古华长篇小说《芙蓉镇》 122 评王朔小说中当代青年形象 123 韩少功小说论 124 评铁凝的小说 125 论池莉的小说

评陈中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 127 论王跃文的长篇小说《国画》 128 论《白鹿原》中的白嘉轩形象 129 余华小说中“血”的意象分析 130 论卫慧的小说

论邓友梅的京味小说 132 论冯骥才的津味小说 133 论杨绛的小说

评李佩甫的长篇小说《羊的门》 135 论贾平凹的长篇小说 51、136 评二月河的“清代帝王系列小说” 137 评刘醒龙的小说 52、138 评苏童的“新历史”小说 139 评迟子建的小说 140 余华小说论 141 评方方的小说

论汪曾祺短篇小说艺术风格 143 评郑万隆的小说 144 严歌苓的小说

评路遥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 146 王朔小说风格浅论

论陈染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148 贾平凹小说中文化意识 149 王蒙小说的创新意识 150 20世纪90年代先锋小说 151 马原小说的叙事艺术 152 刘恒小说的生命意识 153 评金庸的武侠小说 154 评古龙的武侠小说

155 评台湾作家陈映真的小说

156 评香港作家刘以鬯的“实验小说” 157 论李昂的新女性小说 158 评香港作家张小娴的小说 159 评香港作家李碧华的小说 160 评香港作家梁凤仪的“财经小说” 161 三毛旅游散文的审美价值 162 论席慕容诗歌的“时间意识” 163 论白先勇小说的艺术特色 164 论余光中诗歌的中国意识 165 海外“新移居文学”研究 166 评史铁生的小说创作 167 评近年来的反腐小说 168 论公刘的诗

169 论食指诗歌的意义

170 论北岛诗歌的悲剧性英雄气质 171 论舒婷诗歌的抒情艺术 172 评顾城的诗

173 论杨炼诗歌的史诗意识 174 论海子的诗

175 文革地下文学的文学价值 176 革命样板戏重评

177 文革时期“红卫兵”写作研究 178 评崔永明的女性诗歌 179 评韩东的诗歌 180 评于坚的诗歌

181 论朦胧诗的审美特征

182 论“第三代诗歌”的审美特征 183 当代女性诗歌的自我观 184 论新生代诗歌中的荒诞主题 185 评当代诗歌的口语话现象 186 论当代诗歌的民间立场 187 简论当代爱情诗的审美嬗变

188 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军旅小说 189 评20世纪90年代女性小说 190 论20世纪90年代新代小说

191 20世纪90年代诗歌创作的叙事性 192 当代小说的诗化倾向 193 论王小波小说

194 试论当代文学中的苦难描写 195 20世纪90年代以来身体写作

196 魔幻现实主义对中国当代小说创作的影响 197 网络诗歌对当下诗坛的冲击 198 当代诗歌的叙事化和口语化 199 论史铁生散文的理趣 200 当代探索戏剧论析

201 论当代文学中的后现代话语 202 论古代文学中的生态意识 203 网络文学现代发展初探 204 新诗诗论研究

53、施蛰存历史小说的文化解读

54、史铁生疾病书写的文化解读

47、

第三篇:现代文学论文初稿2

家族小说——《家》

内容提要:分析家族小说之一《家》的两个主要人物形象,即高觉慧和高觉新,在当时社会代表两个不同的人物类型,具有典型性。关键词:家族小说、觉慧、觉新

家族小说是一种有特殊规范的小说类型。它的题材内容具有特指性,常描写一个或几个家族的生活及家族成员间的关系,并由此折射具有丰富内涵的历史和时代特征。家族小说的叙事模式,有叙写家族由“有序—无序—衰败”的主流模式和叙写家族的“兴旺”史的非主流模式。其人物形象主要包括作为家族支柱的男性形象与作为家族附庸的女性形象。《红楼梦》《金粉世家》均应属家族小说范畴。“五四”以来的其他家族小说: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张恨水的《金粉世家》,老舍的《四世同堂》,林语堂的《京华烟云》,路翎的《财主底儿女们》,张炜的《古船》《柏慧》,陈忠实的《白鹿原》,阿来的《尘埃落定》,莫言的《红高粱》。

接下来,我想发表一些关于家族小说之一巴金的《家》这部作品的看法。对于这部作品的具体内容,大家应该已经很了解了,我就不多作介绍了。

《家》从开头部分一些对景物的描写就已经暗示了整个环境压抑的氛围。如:“风刮得很紧,雪片像扯破了的棉絮一样在空中飞舞,没有目的地四处飘落”,“风雪会长久地管治着世界,明媚的春天不会回来了”等。其实文中有很多关于风、雪的描写,在我看来,风、雪就代表着整个封建社会的礼教制度,对于那时的人们来说,想要反抗它们,是多么的遥不可及!“有着黑漆大门的公馆静寂地并排立在寒风里。两个永远沉默的石狮子蹲在门口。门开着,好像一只怪兽的大口。里面是一个黑洞,这里面有什么东西,谁也望不见。”这一段也似乎暗示了公馆的封建礼教制度就像一个“黑洞”一样,很深,很深,深得“谁也望不见”!

《家》中的主要人物可以分成几种不同的类型:压迫者、叛逆者和牺牲者。接下来,我将对文中的两个人物进行一些分析,即牺牲者觉新和叛逆者觉慧。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人物!也是在封建社会的礼教制度压迫下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类型。

觉新:

觉新是家里的长子,背负着家族的压力。他是一个有着“双重性格”的人物,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奉行“作揖主义”和“无抵抗主义”;同时又被新思想熏陶,同情和帮助反抗的青年。因为一方面“长房长孙”的地位使他承担着维护封建家庭的责任,另一方面新思潮的影响使他对旧家庭产生不满,并希望能够改变现状。对于觉新,我主要分为三个阶段来讲:

第一阶段,有追求、有理想、对人生充满希望

处于封建社会的末期,作为一个接受教育的年轻人,觉新的思想注入了许多新时代的元素,他学习优秀,便梦想着可以出国留学,拥有自己的事业;他对梅充满爱意,便幻想着她可以成为他的伴侣,那时的觉新还朝气蓬勃,对生活充满希望,这也反映出在封建末期的“长房长孙”思想已具有革新,有了自我追求,充满活力。

第二阶段,封建思想的残留,对人性的毒害 虽然已注入新思想,但封建思想统治的长久化,在现代人中的束缚依旧深厚,作为新旧交替时期的那代人,那类“长房长孙”却依旧无法完全逃离封建制度重压,觉新的年轻抱负因为深厚的封建观念,迫使他妥协,父亲去世后,于是重担压于他的肩,对爱情、事业的美好憧憬成了封建思想的牺牲品,他想过反抗,他想过梦想,但他怕高家从他手中败落,他要“光宗耀祖”,于是,他退让了。文中曾提到他第一次领到三十元现金的薪水的时候,他心里充满着欢喜和悲哀,一方面因为这是自己第一次挣来的钱,另一方面却因为这是卖掉自己前程所得的代价 „„这话很真实的写出了他所处的境地!

第三阶段,内心的反抗,表面却妥协,偶尔的无奈“勇敢”

觉新上边受到了冯乐山、高老太爷、克明、克定等长辈的等级压迫,对于他们的决定顺从接受,没有反抗,如自身的婚姻、事业的安排。下面他又受到觉慧、觉民的观念影响具有新的追求,想要反抗,加在“觉慧的出逃中,觉民的抗婚上”。觉新愿为了他们的幸福而支持反抗,却没有冲破观念,反抗长辈的勇气,将自己推入两难的境地,不断犹豫,又由于其未泯灭的人性美,对“封建家庭”的不断失望,他渐渐有了反抗的勇气,又由于新思想的推动,在觉慧的出逃中,终于有了“不果断”的勇气,叛逆地反抗了封建思想一次。

觉新虽然受到新思想的影响,但是并没有彻底觉醒起来,更不敢付诸行动,而只能终日惴惴,如履薄冰,在灵魂的煎熬中苦苦挣扎。表现得极其无奈,却从不想着与他的兄弟们一样反对那错误的礼教。最终,觉新只能用“作揖主义”和“无抵抗主义”“把《新青年》的理论和他们这个大家庭的现实毫不冲突地结合起来”。一方面使他能够“信服新的理论”,一方面又顺应着旧的环境生活下去,生活平静的时候他也觉得自己并不矛盾。但是,如果平静的生活出现了波澜,他就会受到思想的折磨,他害怕别人说起“幸福”,也没有勇气听别人说“把幸福争过来的话”,面对这种矛盾与痛苦,他只好“承认自己是个懦夫”。但他确实又不完全是懦夫,然而他却没有奋争的勇气,他唯一的出路就只有“处处让步”,他“只好让自己变得糊涂点,可以在遗忘中过日子。”但在这种“让步”的“战略”在“短时间以后就失去了它那种麻醉的效力,痛悔便跟着来了。”然后他便在无尽的矛盾与痛苦中挣扎着,直到下一次的“遗忘”。这种反反复复矛盾着的“人格”使他每天每夜都饱受灵与肉的折磨。在他身上,集中了新与旧、爱与恨、前进与倒退、尽忠与尽孝、忧虑与希望、追求个人幸福与牺牲个人利益等多种矛盾的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的性格因素。正因为如此,他也是悲哀的。

觉新的“长房长孙”这一人物形象是由旧向新迈进的一代,又是新旧中作为中国“多余人”的代表,具有不容低估的艺术魅力!

觉慧:

我们都知道觉慧是家中的第三个儿子,在《家》中扮演的是叛逆者的形象,他是一个 “幼稚而大胆”的“叛徒”。觉新说过的一句话,“三弟素来害怕人说他坐轿子,他是一个人道主义者,” 可以看出觉慧他也是一个人道主义者。他对自己祖父——高老太爷的想法,文中有一句话这样写道:“觉慧把祖父的瘦长的身子注意地看了好几眼,忽然一个奇怪的思想来到他的脑子里:他觉得躺在他面前的并不是他的祖父,他只是整整一代人的一个代表。”也可以说觉慧认为高老太爷代表着整个封建制度,是封建礼教的维护者。而造成许多悲剧的,正是这可恶的封建制度,该死的封建礼教!

我想再说一下关于觉慧与鸣凤之间的爱情。文中前面部分有写道,鸣凤因被觉慧缠着说话而耽搁了太太叫她过去做事的时间,被另一个丫头指责的时候,“他很想出来说几句话替鸣凤辩护,然而有什么东西在后面拉住他。他不作声地站在黑暗里,观察这些事情,好像跟他完全不相干似的。”这句话可以看出,觉慧当时虽然有些冲动,但是并没有很大的勇气,去帮一个丫头说话,去做出一些与自己主人的身份不符的话。他也不想让太多人知道自己喜欢鸣凤——一个丫头,他也是矛盾的。“这张美丽的脸上总是带着那样的表情:顺受的,毫不抱怨,毫不诉苦的。像大海一样,它接受了一切,吞下了一切,可是它连一点吼声也没有。”这是觉慧对鸣凤的想法。他喜欢鸣凤,温柔,顺受的,他也曾想过娶鸣凤为妻,但又想到在他这样一个大家庭里这是不可能的。于是想到了“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一句陈腐的话,虽然平时他并不喜欢,但这时候他却觉得它是解决这一切问题的妙法了!他与鸣凤相爱,但又经常处在矛盾之中。“他觉得他同她本来是可以接近的。可是不幸在他们中间立了一堵无形的高墙,就是这个绅士的家庭,它使他不能够得到他所要的东西,所以他更恨它。”因此,他更恨这个充满封建制度的大家庭,觉慧在日记中写到:“唉,这生活!这就是我的一天的生活。像这样活下去,我简直在浪费我的青春了。„„“我不能这样屈服,我一定要反抗,反抗祖父的命令,我一定要出去。„„”他想出去,但他还是下不了最后的决心。最后,只是因鸣凤被逼投水自杀,这段爱情突然失去了,他才感到莫大的震动。

觉慧讨厌他所在的大家庭,也为自己属于这样的家庭而感到羞愧。他在路边给了一个小乞丐几个银元。还让小孩这么大冷的天早点回去,但“他说完,并不等小孩回答就大步走进公馆里去。他好像做了什么不可告诉人的事一样,连忙逃走了。„„静寂中好像有人在他的耳边大声说:“你以为你这样做,你就可以把社会的面目改变吗?你以为你这样做,你就可以使那个小孩一生免掉冻饿吗?„„你,你这个伪善的人道主义者!”他感到羞愧,感觉自己做错事似的。他恨这样黑暗的封建制度,“他想有一天如果这只手变大起来,能够把旧的制度像这样地毁掉,那是多么痛快的事。„„”

觉慧虽然经常被自己的大家庭所束缚,但是也做过一些“叛逆”的事,积极参加学生联合会组织的反帝反封建活动,创办《黎明周报》;批评大哥奉行的“作揖哲学”和“无抵抗主义”是“懦夫哲学”;支持二哥觉民的逃婚;他敢于怒斥陈姨太等人的迷信行为;他无视“门当户对”的森严教规,大胆的同丫头鸣凤恋爱。觉慧说过这么一段话:“我是青年,我不是畸人,我要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觉慧看到这个家的无数罪恶,特别是鸣凤死后,他再也不能忍受这一切,瑞珏惨死更使他决心要从家中出走。他不顾长辈们的一致反对,不愿随着这个家庭一起灭亡,要自己去争取幸福。最后,他瞒着高家其他人,告别了觉新、觉民和报社的朋友们,乘船去上海,去创造新的事业,追求新的生活。可以说觉慧代表的是整个封建制度下勇于反抗的那部分人。

在两代人的冲突中, 旗帜最鲜明、斗争最坚决的是高觉慧。他的叛逆首先就是那一个时代的典型反映。正是他, 第一个看出了高家内部的腐朽和统治的不合理性。他的思想发展是很有典型意义的。觉慧的生活道路同样也概括了同时代那些剥削阶级的叛逆者们的共同经历。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往往从恋爱婚姻的失意开始, 追求个性解放开始, 逐渐认识到自己所属阶级的黑暗和麻木, 最后毅然脱离家庭, 投身时代的洪流, 在社会的大熔炉里找到革命队伍。二十世纪初期的中国青年革命者充分意识到自己是对社会负有责任的人。这正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带来全新的世界观在青年人性格上的反映, 高觉慧就正确地体现出这一点。在他身

上, 个性解放及为社会服务这两方面都是并存的。当他离开家庭后, 他所想的已经不是个人的幸福及自身的利益了。他望着眼前不断流去的绿水, 看到的却是新的运动, 广大人民群众以及他的青年朋友们。因此觉慧的性格也具有时代特征和典型意义。

《家》是巴金一生中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它在明确的告诉人们;敢于奋斗,做自己的主人,就可以在旧制度崩溃时获得新生;而懦弱胆怯,屈从环境和命运,必然成为牺牲者。

“始终记住:青春是美丽的东西。而且它一直是我的鼓舞的泉源。”

——巴金

参考文献:

【1】 巴金《海行杂记 两封信》,载《巴金选集》第8卷,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2页。

【2】 吴宏聪主编 《中国现代文学史》 武汉大学出版社1991年2月第1版第241页 【3】 巴金《家 序言》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2年8月第2版第3页 【4】 巴金《家》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2年8月第2版 第148页

【5】 司马长风《中国新文学史》中国青年出版社1985年12月第1版 第245页

第四篇:4309+中国现代文学专题

12年秋期成人教育(本科)《中国现代文学专题》期末复习指导

2012年12月修订

2.五四时期小说创作概况。《新潮》作家群小说创作概况。叶圣陶等文学研究会作家小说的创作特点。乡土文学作家群的小说特点。

专题二 五四新诗 一、一般掌握

1.郭沫若诗歌的创作特点。郭沫若诗歌出现的意义。徐志摩、闻一多和新月诗派的创作特点。李金发和早期象征诗派的创作特点。五四新诗的发展与变化。

2.胡适的《尝试集》及初期白话诗创作概况。冰心小诗和文学研究会诗人的创作特点。湖畔诗人的创作特点。冯至诗歌的创作特点。

专题三 二三十年代的散文 一、一般掌握

1.鲁迅散文的创作特点。鲁迅早期杂文的主要风格和成就。周作人散文的创作特点。周作人散文的主要风格和特点。鲁迅和周作人散文的不同特点。鲁迅、周作人散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新青年》作家群的散文创作特点及五四时期的散文创作概况。冰心、朱自清的散文创作特点。林语堂、梁实秋的散文特点。何其芳的散文特点。二三十年代散文家的不同特色与类型。

专题四 现代话剧

一、重点掌握

1.曹禺话剧的创作特点。《雷雨》的诞生及其意义。曹禺话剧的发展与变化。曹禺话剧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二、一般掌握

2.春柳社与中国话剧的诞生。话剧从“文明戏”到“爱美剧”的变化。欧阳予倩的话剧创作特点。田汉的话剧创作特点。丁西林的话剧创作特点。洪深的话剧创作特点。李健吾的话剧创作特点。夏衍的话剧创作特点。郭沫若与四十年代历史剧的创作特点。

专题五 三十年代小说的三大流派

一、重点掌握

1.茅盾小说的创作特点。茅盾小说对于左翼小说的意义。沈从文小说的创作特点。穆时英小说的创作特点。左翼小说、京派小说、海派(新感觉派)小说都市题材的不同特点。二、一般掌握

2.左翼小说的出现和创作概况。左翼小说的发展与变化。蒋光慈、柔石、丁玲等初期左翼作家的小说创作特点。张天翼、沙汀、艾芜、吴组缃、叶紫的小说创作特点。“京海之争”与京派的形成过程以及文化背景。京派的主要作家和文学贡献。海派的主要作家和文学贡献。30年代左翼小说、京派小说、海派(新感觉派)小说的不同审美倾向和三足鼎立局面。

专题六 三四十年代的长篇小说 一、一般掌握

1.茅盾小说从《蚀》、《虹》到《子夜》的发展与变化。老舍小说从《赵子曰》、《离婚》、《骆驼祥子》到《四世同堂》的发展与变化。巴金小说从《灭亡》、《家》到《寒夜》的发展与变化。茅盾、老舍、巴金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三四十年代长篇小说创作概况。茅盾小说的创作特点。老舍小说的创作特点。巴金小说的创作特点。李劼人小说和《死水微澜》的创作特点。路翎小说和《财主底的儿女们》的创作特点。钱锺书小说和《围城》的创作特点。沙汀小说和《淘金记》的创作特点。

专题七 现代女作家的小说 一、一般掌握

1.丁玲小说创作的特点。萧红小说创作的特点。丁玲、萧红小说中的女性意识。张爱玲小说创作的特点。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张爱玲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现代女作家小说创作的概况。冰心、凌叔华小说创作的特点。庐隐、石评梅、冯沅君小说创作的特点。苏青、梅娘小说创作的特点。

专题八 通俗文学 一、一般掌握

1.包天笑、周瘦鹃、张恨水、徐訏、无名氏的小说创作特点。

2.晚清时期现代都市社会与文学报刊的兴起与现代通俗文学生成的关系。中国现代通俗文学的性质、分期和主要成就。

专题九 三四十年代的诗歌

一、重点掌握

1.戴望舒诗歌的创作特点。艾青诗歌的创作特点。穆旦诗歌的创作特点。艾青诗歌从《大堰河》、《北方》到《黎明的通知》的发展与变化。艾青诗歌对七月诗派的影响。艾青诗歌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中国新诗30年代后的发展与变化。臧克家诗歌的创作特点。卞之琳诗歌的创作特点。冯至诗歌的创作特点。七月诗派的形成与创作特点。40年代现代主义诗潮的出现与创作趋向。九叶诗派的形成与创作特点。

专题十 解放区文学 一、一般掌握

1.赵树理小说的创作特点。孙犁小说的创作特点。赵树理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2.延安文艺座谈会前后解放区文学的创作概况和特点。延安文艺座谈会对于解放区文学和新中国文

学的影响。解放区民歌体叙事诗创作的特点。解放区秧歌剧和《白毛女》创作以及戏剧改革的特点。解放区报告文学创作的特点。

19.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30年代”并不是指历史学意义上的1930年至1939年,而是特指中国现代文学的“ 37.施蛰存的 A.青年杂志社 B.新潮社 C.文学研究会 D.创造社 4.诗界 17.曹禺在大学期间创作的《雷雨》1934年7月在《文学季刊》一卷三期发表,是由一位著名作家和编辑推荐的。这位作家和编辑是()。A.鲁迅 B.茅盾 C.老舍 D.巴金

18.1921年7月,西谛在《评论之评论》 A.《春明外史》 B.《五子登科》 C.《金粉世家》 D.《啼笑因缘》 30.七月诗派重要的诗论家是著有《诗与现实》、《人与诗》、《诗是什么》的()。A.田间 B.胡风 C.艾青 D.阿垅

31.叶绍钧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是写于1928年的()。

A.《隔膜》 B.《潘先生在难中》 C.《火灾》 D.《倪焕之》

32.1917年1月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这是倡导文学革命和新诗理论建设的 C.郭沫若 D.艾青

42.在普罗诗歌方面,继郭沫若、蒋光慈之后的重要诗人是()。A.柔石 B.丁玲 C.殷夫 D.艾青

43.“孩子/在土里洗澡;//爸爸/在土里流汗;//爷爷/在土里埋葬。”出自()。A.《难民》 B.《老马》 C.《炭鬼》 D.《三代》

44.《成都,让我把你摇醒》(《夜歌》 C.《李有才板话》 D.《三里湾》

三、多项选择题

1.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是《孽海花》和()。

A.《官场现形记》 B.《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C.《老残游记》 D.《新中国未来记》

2.《新潮》的小说作者主要有汪敬熙、罗家伦、欧阳予倩和()等。A.郁达夫 B.俞平伯 C.杨振声 D.叶绍钧

3.以鲁迅为领路人的乡土文学作家群,主要有王鲁彦、许钦文()等。A.彭家煌 B.许杰 C.蹇先艾 D.茅盾

4.张资平的早期小说,多从日本留学时期接触的年轻女性的心理写起,主要有()等。A.《木马》 B.《她怅望着祖国的天野》 C.《新生》 D.《梅岭之春》 5.五四小说创作重要的小说家群,主要有文学研究会小说家群和()等。

A.创造社小说家群 B.《新潮》小说家群 C.乡土文学作家群 D.《新青年》作家群 6.小诗是五四初期最为风行的诗体,其代名词主要有()等。A.冰心体 B.繁星体 C.飞鸟体 D.春水体

7.冯至)A.《桃园》 B.《竹林的故事》 C.《社火》 D.《浣衣母》

15.与李金发同时或稍后,出现了一批象征派诗人,主要有后期创造社的()等。A.戴望舒 B.王独清 C.穆木天 D.冯乃超

16.《新青年》开辟的“随感录”专栏是孕育现代白话杂文的摇篮,其作者除鲁迅外,还有()等。A.陈独秀 B.李大钊 C.钱玄同 D.刘半农 17.周作人著名的“三礼赞”是指()。

A.《娼女礼赞》 B.《鸦片礼赞》 C.《哑吧礼赞》 D.《麻醉礼赞》 18.30年代以后,洪深最重要的话剧创作是《农村三部曲》,即()。A.《赵阎王》 B.《五奎桥》 C.《香稻米》 D.《青龙潭》 19.“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主要有()等。A.张资平B.刘呐鸥 C.施蛰存 D.穆时英

20.40年代长篇小说在讽刺和通俗化方面的代表作家主要有()等。A.茅盾 B.钱钟书 C.路翎 D.赵树理

21.鲁迅笔下的农民形象主要有爱姑、七斤一家和()等。A.阿Q B.孔乙己 C.闰土 D.祥林嫂 22.湖畔诗社的主要诗人有()等。

A.应修人 B.汪静之 C.冯雪峰 D.潘漠华 23.阿英的“南明史剧系列”主要有()等。

A.《碧血花》 B.《海国英雄》 C.《杨娥传》 D.《棠棣之花》 24.被国民党政府杀害的“左联五烈士”是指李伟森、胡也频和()。A.柔石 B.冯铿 C.丁玲 D.殷夫

25.几乎每部作品集都得到周作人赞赏的作家主要有()等。A.废名 B.俞平伯 C.冯至 D.沈从文

四、简答题

1.1921年成为新文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年头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闻一多在《诗镌》 6.田汉早期的剧作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有什么独特之处?

7.在《在酒楼上》和《孤独者》这两部小说中,鲁迅是如何把自己一分为二,用“我”的目光审视另一个自我的?

8.《狂人日记》中的狂人“我”,和《沉沦》中的“他”,是中国现代小说中出现最早的两个具有强烈个性的人物形象。请简要说明这 两个形象的异同。

9.赵树理对中国传统小说的结构方式、叙述技巧、表现手法进行了扬弃和改造,创造了一种评书体的现代小说形式,其主要特点是什么?

10.采取锁闭式结构的《雷雨》,重视戏剧的集中性和动作性,努力在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和曲折跌宕的戏剧情节中强化人物性格心理,但也“太像戏了”(曹禺语),人工痕迹较浓。这种情况后来的《日出》和《北京人》的创作中有哪些改变?

11.在三、四十年代中国剧坛上,夏衍是一位具有朴素、洗练、深沉的现实主义风格的剧作家。请简要说明夏衍剧作的契诃夫意味。

12.请简要说明什么是“文明戏”和“爱美剧”? 13.茅盾在小说创作过程中都有哪些独创性和开创性? 14.叶紫与30年代其他农村题材作家相比,有什么独特之处?

15.“海派文学”是一个更为复杂和宽泛的概念。请简要说明“海派”与“海派文学”这两个概念。

五、分析题(该题按小论文要求,答案不得少于1000字。在答题时应做到论述清晰明确,举例具体恰当,文字优美流畅,逻辑清楚明了,不能完全照抄教材中的观点内容。必须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1.阿Q这样的乡村流氓无产者对革命的危害性,在鲁迅笔下只是一种潜藏的威胁,却被他不幸而言中。“据我的意思,中国倘不革命,阿Q便不做,既然革命,就会做的。我的阿Q的运命,也只能如此,人格也恐怕并不是两个。民国元年已经过去,无可追踪了,但此后倘再有改革,我相信还会有阿Q似的革命党出现。我也很愿意如人们所说,我只写出了现在以前的或一时期,但我还恐怕我所看见的并非现代的前身,而是其后,或者竟是二三十年之后。”请问,你怎么看阿Q式的流氓无产者对于革命和社会的危害? 2.《雷雨》中的人物是具有典型意义和永久生命力的形象。其关键就在于作者不是平面、概念地塑造形象,而是强调人物的矛盾性和复杂性。周朴园的形象,正是通过他对蘩漪、侍萍、大海、周萍的态度的不同侧面得以表现的。请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说明周朴园形象的矛盾性和复杂性。

3.《沉沦》叙述一个留学日本的中国学生,在忧郁苦闷中的堕落和自戕。“他”热爱自然,热爱诗歌,经常手捧一部诗集在原野上徜徉;“他”向往爱情,公开宣称知识和名誉都不要,只要真心的异性的爱。但是,心灵的稚拙(看到穿红裙的女学生,同行的日本同学就上前调笑,“他”却怯懦紧张得说不出话来),身体的病弱(“他”自认有忧郁症,又因为手淫过度而自感倍加衰弱),内心的孤独(“他”无法协调与周围的中国同学和日本同学的关系),兄弟的反目(“他”与在北京的兄长的决裂),青春期的性苦闷,以及弱国子民在日本帝国遭受的冷眼歧视,使得“他”情绪低落,日渐颓唐。作品中以前所未有的坦诚和大胆,描写了“他”在欲望冲动下一次又一次地自慰,偷窥房东家的女儿沐浴,直到步入日本的妓院寻欢;但是,每一次的“犯罪”,都激起“他”更为沉重的忏悔,让“他”的忧郁症更为加重,自以为身体每况愈下,忧心忡忡。直到以最后的生命发出“祖国呀祖国!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来!强起来罢!”的呼吁,蹈海自杀。这样的作品,让守旧者视其为“诲淫”,“放荡”,却得到了很多青年的热读和追随。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4.茅盾的“《蚀》三部曲”,描写一批时代新女性在大革命中的曲折过程,体现了作者直面现实的勇气和对中国革命复杂性的独特认识,是茅盾写得最率真自然的小说,也首开“革命加恋爱”创作模式先河的小说。《虹》希望通过一位知识女性的追求过程来表现中国革命的历程,是茅盾小说“史诗化”的最初尝试,也开了茅盾小说“残篇”的先例。《三人行》写了三个中学生在“九一八”前后的故事,这种表现同龄人不同人生道路的对比方法,后来成为革命小说一种流行的“三人行”创作模式。如果说《蚀》、《虹》和《三人行》等都具有初期左翼创作浪漫谛克的某些特点,那么,1933年前夕完成的《林家铺子》、《春蚕》和《子夜》等却表现出鲜明而冷峻的“社会剖析小说”的特点。《林家铺子》描述了“一二八”战争前后上海附近小市镇上林家的小百货店从兴隆到倒闭的全过程,表现了作者对社会的深刻认识和清晰分析。《春蚕》是当时“丰收成灾”题材作品的代表,是茅盾 关注的热点之一,虽然形成了大致相同的批判立场和态度,但也各有特点:以茅盾为代表的左翼小说偏重社会分析和阶级批判;以沈从文为代表的京派小说较多地看到了现代文明背后的道德沦丧和人的自私贪婪,偏重于暴露知识分子精神上的庸俗卑劣;而以穆时英为代表的新感觉派小说则偏重于感觉的印象和人性的迷茫。请结合具体作品谈谈你对左翼小说与京派小说、新感觉派小说对现代都市生活的表现和贡献。8.40年代的艾青,把现实主义诗歌创作风格和浪漫主义、现代主义诗歌创作技巧融汇并获得了独立的创造品格,把历史使命感和艺术创新精神、诗歌的民族化与现代化融合在一起,构成了诗歌独特的包容特征,这种包容体现了40年代现实主义诗歌所能达致的丰富性。艾青正是以这样大气的品格,成为众多青年诗人学习的榜样,鼓励、启发、引导他们朝着诗歌的历史深度和诗歌的美学深度持续掘进,从而在事实上开创了一个“艾青的时代”。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9.《故事新编》中的《补天》、《理水》、《非攻》,把炼石补天的女娲、治理水患的大禹和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墨子,能够直面灾难、进而以实干态度和奉献精神克服灾难的伟大精神,进行了现代意义上的重建;对那在大的灾难来临之际,只知逃避远遁,标榜洁身自好而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则在《采薇》中予以辛辣的嘲讽。《铸剑》表达了嫉恶如仇、反抗权势,不惜与之同归于尽的愤怒之情。《起死》则戏谑了齐生死泯是非的庄子。《奔月》描写的是射落九日、也射杀封豕长蛇的羿的故事,不过,故事开始时,羿最辉煌的时期已经过去,他仍然壮心未已,可是世间已经没有值得他一展神力的野兽,连野鸡野兔都被他灭尽了。妻子嫦娥因为每天只能吃乌鸦肉的炸酱面抱怨不休,常来他这里偷师学艺的逢蒙在半路上暗算他,那些受到他的恩惠的百姓也被逢蒙所蛊惑,将他的功绩都记在了逢蒙头上。请问,在鲁迅的小说中,《故事新编》具有什么特殊的地位?

10.人们通常将欧阳予倩、田汉和洪深称为中国现代戏剧的三大奠基人。欧阳予倩毕生致力于新兴话剧运动的倡导和表演,被称作是“春柳社的台柱,民众剧社的主干,戏剧协社的灵魂,南国社的导师”,为中国话剧的奠基和推进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田汉先后创办南国剧社、南国艺术学院、南国电影剧社、南国社等社团,主编《南国半月刊》、《醒狮周报•南国特刊》、《南国月刊》等杂志,形成中国戏剧史上著名的“南国戏剧运动”,为打开话剧演出的局面起了很大作用,成为中国现代戏剧的一代盟主。田汉的诗人气质,也使他的剧作染有浓郁的抒情性。洪深曾赴美留学,师从著名戏剧家贝克教授学习戏剧编撰,获得硕士学位。1922年回国后从事教学和戏剧创作,加入戏剧协社,参与领导南国社。洪深的话剧创作,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和使命意识,他十分重视戏剧的社会作用,体现了他戏剧为人生的创作理念,从而创作风格既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特征,同时也具有浓厚的理性色彩。从整体上考虑,你是如何看待这三位“中国现代话剧的三大奠基者”对中国话剧发展所作出的贡献的?

第五篇:中国现代文学经典总结

小说

《狂人日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以“鲁迅”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小说之父”。

写作背景:思想准备,“知者甚少”;专业知识储备,“医学知识”;生活累积,照顾过精神病人阮久荪;文学修养 文本分析:(13则日记)1.狂人察觉周围的人吃人(1-3)社会

2.狂人进而发现亲人吃人(4-10)家庭

3.狂人联想到妹子被吃掉,意识到“我”也吃人(11-12)自身

4.狂人发出“救救孩子”的呐喊(13)孩子

主题:封建礼教吃人,批判封建的社会《也可是,制度,思想,文化》

两套文本运用:文言序文,白话正文(13则)

文言序文的作用:

1、说明小说形成及篇名的由来

2、交代写作目的“供医家研究”——(深层)有志之士去研究封建礼教制度的危害

3、交代狂人的病症“迫害症”

4、省略介绍,直入正题

狂人形象:1.狂人有种疯子的病状:变态心理,逻辑混乱,虚幻的幻觉

2.狂人具有先知先觉得一面,站在时代前列反对封建礼数,封建制度,是启蒙者。主题形象表现深切

格式特别:艺术手法1.结构新——日记体2.语言新——白话文3.人物新——疯子4.手法新——总体象征兼写实

《阿Q正传》创作动机1.画出沉默国民的灵魂,暴露国民弱点2.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批判其妥协性,不彻底性 艺术特色:1.人物形象塑造典型化,“取种种人,合成一个”2.悲喜剧交触3.白描手法4.杂文式笔法

序幕1 交代阿Q的身世处境及写作缘由

开端2-3着重介绍阿Q的精神胜利法

发展4-6着重描写阿Q的精神痛苦与不幸

高潮7-8 写辛亥革命波及未庄,阿Q向往革命及假洋鬼子不准他革命

结局9写反动派窃取革命果实,阿Q惨遭杀害

阿Q形象:一个无姓无名无籍贯无形状无固定职业的奴隶,一个地位卑微的被践踏者 危害:麻木心理,泯灭斗志,造成奴性

精神胜利法:特征,对于事实上的屈辱和失败用一种自我安慰的方法,再想象中取得精神上的满足胜利。实现方法:想象,转移,自虐,革命实质:逃避现实,自欺欺人,自我麻痹

《伤逝》

主题:反思个人奋斗“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点睛之笔。反思爱情自由,“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 爱情悲剧的原因1.社会的沉滞腐朽2.自身的性格弱点3.经济的困顿

创作背景:1926年收入《彷徨》易人生《玩偶之家》,1932年演讲“娜拉走后怎样”

艺术特色1.强烈深沉的抒情笔调:采用手记,“我”知识分子,抒情主人公,倒叙2.独特新颖的结构方式:蒙太奇式的片段组成15个,以子君涓生爱情的产生发展结局为线索展开

《沉沦》

郁达夫1895-1945,浙江富阳人,原名郁文。《沉沦》1921年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部小说集。

创作背景:1.个人生活及心理的压抑,17岁留日2.五四时代的特征3.日本私小说影响

形象分析:“他”一个患忧郁症的中国留日青年,孤独清高,多愁善感,自卑自傲

主题:1.个性意识,个性解放2.民族意识,民族觉醒

艺术特色:1.自叙传色彩2,感伤的情调3.散文化的结构4.自然景物描写优美4.对性心理大胆的直露描写

《超人》冰心1900-1999福建长乐人,原名谢婉莹。诗歌集《繁星》《春水》散文《寄小读者》小说《两个家庭》处女作,首次用冰心笔名。

问题小说,爱的哲学成名作《斯人独憔悴》,表作《超人》

何彬,20年代的旧中国腐败政治下一个颓废悲观孤独的知识青年

作者目的:用爱援救颓废青年

矛盾与《超人》1.1921年用“冬芬”为笔名,为本文附注,发表于《小说月报》2.1935年《中国青年文学大家 小说集

导言》

艺术特色:1.以何彬思想转化为线索,集中描写内心冲突2.构思独特(两封信)3.文笔清新隽永对“梦境”描绘

《海滨故人》庐隐1898-1934福建闽侯人,“隐去庐山目”,“我”(自叙传),“情”(描写女性爱情婚姻),“愁”(人物命运多桀,感伤意境塑造)

《潘先生在难中》叶圣陶1894-1988江苏苏州人,原名叶绍匀。最早童话集《稻草人》

潘先生形象:一个卑怯自私苟且偷安的灰色人物,精明

特色:1,精于布局,讲究结尾,饶有余味2.语言纯净,炼准确严谨3.用富于特征的动作,细节,刻画人物4.冷静,客观的写实

作用:1,与开头逃难形成对比2,更有利于凸显潘先生内心世界(即有小人物的无奈,更显示出他苟安麻木的灵魂 《拜堂》台静农安徽霍邱人,字伯简

艺术特色:1,以场景展示为主的结构方式“请牵亲”“拜堂”2,活泼的乡言土语,浓厚的乡土气息3,字句短促,动作性强,常用叠字修饰4,文笔精炼,以对话为主5,悲剧气氛营造

《竹林的故事》废名,原名冯文炳。

三姑娘,“水做的肉,鱼做的骨”1,衣着体态2,性格:质朴,勤劳能干,俏皮,善良,孝顺

艺术特色:1,散文化结构,随水起承转合2,意境超尘脱俗3,语言清新自然4,通过回忆,以童年视角叙述 《莎菲女士的日记》丁玲长篇小说《太阳照在伤甘河上》毛泽东曾写《临江仙》给她。

主线:莎菲和凌吉士的爱情。

副线:莎菲和苇第之间的爱情。

莎菲的形象:五四时期狂放倨傲的女知识青年,“心灵上负载着创伤女性的叛逆绝叫者”—矛盾对她的评价。莎菲不满足生活中的爱情:1.凌吉士的爱情,卑劣充满铜臭味的爱情。

2.与苇第之间的爱情:真诚乏味的爱情,缺乏主见性。

《春蚕》矛盾:农村三部曲:《春蚕》《残冬》《秋收》

写丰收成灾的叶圣陶的《多收了三五斗》叶紫的《丰收》

1981年《林家铺子》获矛盾文学

人物形象:老通宝:深受封建思想的束缚,勤劳善良坚韧顽强因循守旧固执迷信。

多多头“:正在觉醒的农民的典型,乐观开朗,勤俭不信命,不信偏见。

艺术特色:充分体香了江浙一带的乡土气息,通俗话,大连的运用了方言。

丰收成灾的原因:一二八战争日本统治市场茧商压价税务局征税高利贷盘剥

《华威先生》张天翼

华威先生的形象:假和空,权利欲望很强虚伪投机砖空,骑上瞒下。

艺术特色:1,速写体。2.独特的讽刺艺术3逼真的细节描写4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5漫画式的语言6白描的手法简洁流畅。

《在其香居茶馆里》沙汀

人物形象:方治国:毒辣狡猾贪婪懦弱,地方小官吏软硬人的性格。暴露政权的黑暗统治。

刑乡吵吵:火爆性格

揭露:封建社会的腐败封建的嘴脸。

艺术特色:1明暗双线相辅相成2写实讽刺的艺术

3浓郁的地方语言,重视人物对话,直接运用方土语言。

《为奴隶的母亲》柔石。

艺术特色:1.白描的手法“坐姿” “哭”;2.第三人称叙事;3.对话采用“直接引语”

《小城三月》萧红:原名张乃莹,代表作《生死场》《呼兰词传》,《小城三月》是萧红的绝笔之作。

艺术特色:1.细节,生活琐事,侧面对比;2.第一人称,儿童叙事视角;3.以乐景写哀景

翠姨形象:性格悲剧,林黛玉式的沉静矜持,同时也是社会悲剧,沉滞落后,闭塞的社会

《小二黑结婚》赵树理,山药蛋派作家。

人物形象:1.新型农民典型——小二黑,小芹,敢于斗争敢于反封建迷信敢于反对恶势力;2.落后的农民典型——二

诸葛,三仙姑;3.封建势力代表——金旺,兴旺

《柳家大院》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人民艺术家”。话剧《龙须沟》《茶馆》

小媳妇悲剧根源1.穷;2.姑媳敌对;3.周围群众不觉悟

艺术特色:1。第一人称叙事;2.北方土语,通俗易懂;3.悲喜交融

戏剧

曹禺,原名万家宝,中国的莎士比亚,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

《雷雨》四幕剧

思想意义:1家庭层面:家庭罪恶·悲剧2阶级层面:阶级罪恶,资产阶级罪恶3社会层面:社会冷酷4哲学层面:宇宙残忍,命运悲剧

艺术特色:一戏剧矛盾高度集中。二独具匠心“封闭式”结构。1时间二十四小时内2地点周家(三幕)鲁家(一幕)3人物八人4情节回溯式,紧凑(序幕·四幕·尾声)3人物形象栩栩如生4语言精炼简介,个性化·戏剧化

剧情象征意义:1雷雨是家庭和社会郁闷烦躁环境的气氛象征2雷雨是预示着封建家庭即将崩溃的力量象征3雷雨是对宇宙和命运之谜恐惧的象征。

戏剧冲突:周朴园~侍萍周朴园~鲁大海

《北京人》曹禺

一创作背景:1940年,剖析中国传统文化弊端

二主题(时代的悲剧)通过描写曾家腐朽·没落,表现埋葬旧生活,走向新生活主题。

三艺术特色:1人物关系配置,受《红楼梦》影响。2风格(抒情性)结构(散文性)上,模仿契诃夫的喜剧。四曹禺对我国话剧的贡献:1人物塑造2戏剧冲突3语言4结构

《上海屋檐下》夏衍,浙江杭州人,作品《赛金花》《法西斯细菌》《心防》

艺术特色:1人物刻画细致逼真2横断面的剧本结构3线索繁而不乱,有主有次4浓墨重彩,环境气氛渲染,梅雨下气。人物形象:1匡复有理想·有毅力·勇敢的革命者2林志成软弱·善良

思想内容:“以小人物反映时代”控诉国明党黑暗势力和反动统治。

矛盾:1匡复~杨彩玉~林志成(主)2黄家楣~桂芳~黄父(次)3赵振宇~赵~阿生|阿香(次)

4李陵碑5施小宝

《屈原》(写于1942)郭沫若“我有意将屈原时代象征我们的时代”

创作背景:1941“皖南事变”,史剧理论“失事求似”。

剧情:1橘颂2受诬3招魂4被囚

戏剧冲突:一屈原(连齐抗秦、爱国)~~南后(降秦抗齐)二1说气节~申大义~反群臣~颂雷电~走民间2设毒计~断其名~囚其身~害其命

屈原形象:伟大诗人、政治家、光明正义的化身,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艺术特色:1人物塑造“失事求似”2剧情高度集中3语言具有强烈抒情性。

雷电颂:第一层:对风雷电光明呼唤与歌颂。第二层:借指责鬼神来控诉当权者。(风雷电象征人民群众坚定的信念,大司令指腐朽统治者)

诗歌

《相隔一层纸》刘半农 “老爷”:富人 “叫花子”:穷人 揭露两极分化,贫富不均的社会现实

《草儿在前》康白情表面写牛的疾苦,暗喻人的疾苦

《蝴蝶》=《朋友》胡适《尝试集》“中国现代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

《立在地球上放号》郭沫若,原名郭开贞表达“五四”时代破旧立新的大无畏精神

《凤凰XX》郭沫若 凤凰形象:

1、自我抒情的主人公形象

2、“五四”时代觉醒的中华民族伟大形象

《天狗》郭沫若 借“天狗吃月”的传说,塑造一个力量无比,常动常新的自我形象,表现自己冲破一切的叛逆精神 《太阳礼赞》郭沫若 象征祖国的未来,光明,新生

《繁星》冰心之处青年要学习、提高,腰围社会创造财富《我曾》 以梦和现实的对比表露困惑、惆怅,表达一种苍凉无奈的忧国情怀

汪静之《过伊家门外》传达青年对爱情渴盼和对旧礼教的挑战《伊底眼》显示爱情的伟大力量

宗白华《夜》表达诗人对个人与宇宙,肉身与心灵的审视《东海滨》表达思乡

《弃妇》李金发 我国第一个象征诗人表面上写被遗弃的妇女的命运,象征

1、充满哀伤与悲苦的人生命运

2、诗人对人世间图库绝望的理解

《血字》(红色鼓动诗)殷夫,“左联五壮士”之一,原名徐伯庭,浙江象山人。

1~3以血液开始的渲染悲壮气氛,再现运动的斗争景象。

4通过拟人,把五川想象成巨人,张扬它的影响

5通过三组对比预言,表达诗人对革命斗争的信心。

6表达诗人现身革命的理想

7运用字形的意义,想象五川化为革命武器工具,把五川的纪念化为切实的口号。

《雨巷》《我的记忆》《寻梦者》《我用残损的手掌》戴望舒,原名戴梦鸽,现代派诗人,雨巷诗人

《寻梦者》构思:1将现代人的寻梦放到民间寻找金色的贝2色彩美不胜收3将民歌夸张意象,与现代象征手法结合。《我用残损的手掌》1写实2喻自己的思绪,表达诗人坚强不屈的意志3喻自己对祖国的忧思

《预言》《云》何其芳,原名何永芳,与李广田、卞之琳称为“汉园三诗人”

《预言》年轻的神:运用女性特征的象征意象,描绘一位来自南方,有着跟银铃歌声的年轻之神,又象征必将到来,终将离去的青春。艺术特色:1富于音乐美2语言精美,声音色俱佳3艺术构思完整(序曲、4乐章、尾声)臧克家,“农民诗人”。

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大堰河——我的保姆》第一次用艾青这个笔名《手推车》写的是矿难时期北国人民的悲哀。

《距离的组织》《元宝盒》《断章》卞之琳汉园三诗人

《我从CAFÉ中出来》王独清纯诗,作者把语句分开表示作者醉后断断续续,起伏的思想。

《别丢掉》林徽因,胡适称其“一代才女”。情诗,悼亡诗

穆旦,唐湜、辛笛、陈敬容、杭约赫、唐祈、郑敏、杜运燮Xie、袁可嘉、穆旦称作“九叶诗人”。

“七月派”诗人:阿垅、鲁藜、孙钿、彭燕郊、方然、冀汸、钟瑄、郑思、曾卓、杜谷、绿原、胡征、芦甸、徐放、牛汉、鲁煤、化铁、朱健、朱谷怀、罗洛。

散文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俞平伯浙江德清人。朱自清:号“秋实”、字佩弦。《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同:题材、思想倾向,异:风格不同、写作手法,俞平伯:浓写情、淡写景、含蓄间接、难以消受。朱自清:浓写景、淡写情、直接描绘的心境,质朴,以意造境。

《藕与莼菜》叶圣陶,故乡的莼菜:天天吃,令人心醉,上海的莼菜:难得吃到,瓶装。散文直抒情怀,连用五个文句,思恋家乡,爱家乡。对比手法:巧妙,语言朴实,语境真实。

《给亡妇》朱自清,全文表达对亲人的深深歉意与爱。

《故乡的野菜》 周作人,浙江绍兴人,鲁迅的弟弟。1)用迂回的手法写对故乡的感受。2)写荠菜(采集、传说)故乡的野菜(3-4)写黄花麦果(制作过程)5)写紫云英,上坟 扫墓 风俗写作手法:1)使用了对比的手法来抒写对故乡的情感。2)民谣、儿歌、谚语、引文,增强知识性、趣味性。3)移情于物,情景交融,引文点染。

4)言语特色:言谈朴实通达,清新明快,平和冲淡。

《出不多先生》胡适。写作手法:1)通过典型事例,刻画人物性格。2)层递法:事情的严重性排列3)运用繁育的手法“格言”“有德行的人”“圆通大师”4)以人物传记的形式增强讽刺性。目的:唤醒国人。

《影的告别》 鲁迅原名周树人,散文集《野草》影语(影子精神,中心思想):作为一个孤独者,独立思考,有不懈追求的人,他宁愿被黑暗吞没,与不苟活与明暗之间。艺术特色:1.构思奇特巧妙。2.运用关键词语,节奏舒缓。《春末闲谈》歌颂被统治者压迫,至死不屈,战斗不息的精神。艺术特色:1.以虫喻人以“史”显“时”2.寓庄于谐3.趣味性与我为一体4.幽默讽刺,运用反语

《我所知道的康桥》徐志摩,散文集《落叶》《自剖》《巴黎鳞爪》桥的象征:

1、和谐美丽的自然

2、诗人的人生观

3、心灵故乡写作特色:描写细腻,辞采绚烂,用了排比、反复、引用、通感,写景时多用欧化长句写短句写感悟,长短句错落有致。《斐伦翠山居闲话》写作特色

1、感情浓烈,态度坚决

2、行文自由,彰显暗藏

3、语言典雅

《给我的孩子们》丰子恺原名丰润主题:赞美孩子纯真,自然地美德,相对于大人们的是沉默,赞美他们的创造力,然而孩子们的本性天真终究会失去,做着感到悲哀,对病态社会现实的不满。悲哀贯穿全文思想。写作特

1、以小见大

2、语言精练简洁

3、使用第二人称“你们”抒情性浓,增强亲切感

4、风格率直纯朴

《一种云》瞿秋白原名阿双

1、描绘阴云遮蔽下人间的种种黑暗(黑暗旧中国)

2、强调慢慢黑夜与云的关系。5个比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高利贷者、地主豪绅、资本家)

3、疑问句唤醒黎明

4、以虹、雷电象征革命者的暴动

《钓台的春昼》郁达夫。写作特色

1、写景抒情结合2、善用比较、反村、夸张手法表现景点的静谧、秀美

3、主次抒情有机结合:抒写自然景物,突出主体的感观,直抒胸臆,以诗文代表时政抒发作者愤慨之情,为文章增添内容

《鹰之歌》 丽尼原名郭安仁 鹰的形象:象征作者为革命献身的女友象征一切敢于同旧世界顽强抗争的英勇战士。《秋天的况味》 林语堂。写作特色:

1、选择以身边的事物生活为主

2、语言节奏优美、欢快、聊天式表达

3、风格高雅,清淡壮美,性灵闲适

4、善用比喻

《想北平》 老舍。“想”北平为什么不用“写”北平

1、当时作者不在北平

2、“写”只是客观的描述,而“想”则带有强烈的主观的情感。结尾的含义:爱国知识分子的民族忧患意识,思乡之情更胜结构呼应开头,点名主题

《雅舍》 梁实秋:散文集《雅舍小品》表现出超脱豁达的人生观安之若泰,虽然颠簸流离但极其乐观语言特色:

1、骈散相间

2、雅俗共存

3、运用诗文

4、语言非常幽若。

《囚绿记》 陆蠡 “绿”:光明自由和平。

1、绿:象征作者本人

2、当时在北平渴望自由的人

3、象征中华民族 《灯》 巴金。形散而神不散,“灯”:象征光明、自由。眼前的灯:点睛之笔,抗战必胜的信心,抗战即将胜利。

下载中国现代文学经典论文报告(5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现代文学经典论文报告(5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复习提纲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复习提纲 一、填空题 1、( 五四新文学 )对中国传统文学进行了整体的否定,西方文学便成为中国新文学借鉴和模仿的先例。 2、晚清的文学革新运动,基本都是维......

    中国现代文学名词解释

    现代文学名词解释 三大主义: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革命论》,他以激进的态度提出了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

    《中国现代文学》教学大纲

    《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中国现代文学(含作品选)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和专业主干课,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位课程,也是汉语言文......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读书报告五篇范文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2012级本科学生假期读书报告 选择二级学科门类:【中国现当代文学】 阅读书目:(包含书名、作者、出版社、版次印次): 1、《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温......

    现代文学论文—《评月牙儿》(本站推荐)

    论人性堕落与生存需求的关系 ——评老舍《月牙儿》摘要:在《月牙儿》中,主人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摆脱成为暗娼的命运,却还是最后不得不向命运低头,走上了那条自己一直嗤之以鼻的......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试卷

    200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试题 课程代码:0053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中国现代文学必读书

    中国现代文学必读书(篇)目一、鲁 迅: 论文:《摩罗诗力说》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诗集:《野草》 散文集:《朝花夕拾》 杂文:《灯下漫笔》、《我们现在怎样做......

    中国现代文学绪论讲课稿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讲义 这个学期我们开始接触一门新的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同学们可能会笑:文学既不像计算机、金融、管理等热门学科那样一毕业就带来立竿见影的效益,也不像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