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国崛起对中国启示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与“中国梦”
今天的中国,正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我们的发展,要吸收和借鉴全人类的文明成果,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应以什么样的胸怀来看待曾经在近现代历史上引领世界潮流的国家?中国又该如何的和平发展?
回首近代以来,国家面临瓜分割据的危险,帝国主义的阴霾挥之不去,国家失去尊严,民族饱受屈辱,何言“中国梦”? 当英国的蒸汽机发出声响进行工业革命时,当法国的大革命传播的自由民主思潮席卷欧洲时,当美国完成南北统一高速发展工业时,欧洲的强国逐渐登场,引领了欧洲翘楚全球的新时代。此时我们的大清王朝在做什么?正沉浸在天朝大国中固步自封,只有小农经济下的自欺欺人。“以史为镜,可知兴替矣”,只有学会从历史中去吸取教训,才会避免走错路、弯路。只有中华民族的复兴,才会有国家的繁荣昌盛,个人的全面发展。
1876年,美国在费城举办国际博览会庆祝美国诞辰100周年,当时清政府也派出了展览团。在这次博览会上,英国展出最新的蒸汽机车,美国展出大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而中国展出的是纯银打制的耳挖勺和小脚绣花鞋。大国的崛起靠的是科技,国与国之间的较量说到底就是国民素质的较量,是人才的较量。日本作为我们的邻国,经过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创新,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强国,曾经的学生俨然成为了我们的老师。我们应该怀着虚心严谨的态度,向他国家学习,扬长避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9世纪中期,正当西方国家在工业文明之路上快速前进时,日本在幕府闭关锁国政策的主导下,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缓慢。1853年“黑船来航”事件后,日本被强行纳入资本主义市场,在此情况下,日本有志之士意识到只有推翻幕府政权,发展经济,才能富国强兵,摆脱民族危机。于是日益壮大的新贵族和资产阶级以“还政天皇”为旗号,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倒幕运动,广大农民也进行反抗斗争。随后日本进行了一场改革运动,这就是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推翻了幕府统治,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日常生活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使日本从一个落后的国家一跃成为亚洲强国,并逐步废除了与欧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走上了富国强兵之路。
一、日本的崛起,得益于日本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日本是善于学习的民族,从中国的唐朝开始,日本就开始到中国来学习儒学,佛学等等,吸收了中国的大量文化成果,从而走上了以中国为师,仿效中国发展的道路。在中国的鸦片战争失败和日本被美国的黑船打开国门以后,日本就意识到只有敞开国门,才能吸收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走上强国之路。敞开国门,使日本能够和当时西方先进的国家有了充分的接触和交流,也使日本深切懂得只有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才能救国的道理,于是就派遣了一批有志青年到欧洲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政治制度,随后爆发了明治维新运动。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史上划时代的资阶改革运动,它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从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现在,日本已然一个世界强国,但它的学习和创新的精神却从未停止过,众所周知日本的丰田汽车是世界第一大生产商,“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就有丰田车”,丰田公司不仅有先进的技术,更有先进的管理理念,还有不断地尝试和创新的进取精神。如今,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深。作为千年文明古国,我们在保留自身优秀文化的基础上,更应当采取兼容并包的态度,积极汲取现代文明精华,“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发展才是硬道理。
二、日本崛起,得益于重视教育和人才的培养。日本重视教育的历史可上溯到明治维新时代。早在1872年明治政府颁布《学法令》时,就在《学制布告》中提出了一个非常明确的口号,要在全国做到“邑无不学之户,家务不学之人”,接着,1886年明治政府宣布在全国实施义务教育,大约经过30年的努力,终于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了初等教育。日本是世界上最早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比美国早4年,比法国早10年。所以在日本二战结束后,尽管战后满目疮痍、复员军人人满为患,日本依旧可以在六十年代进入经济的高速发展时代,成为“亚洲四小龙”之首。就是凭借重视教育和人才的培养的政策。
三、日本崛起,得益于自下而上的社会改革。
在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尚不成熟的条件下,能否实现近代的社会变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旧的统治阶级的意志。日本幕府统治被推翻后,明治政府发布命令,采取了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改革措施,破除旧的政治体制、废藩置县、改革封建身份、废除封建俸禄、地税改革、教育改革、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修改不平等条约,最后制定宪法、召开国会,使日本成为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维新势力以中下级武士为核心,抬出天皇为旗帜,与反幕府的强藩相结合,既有基地,又有军队,广大农民和市民也积极参加和支持反幕武装,因此组成了强大的维新阵营。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决定一个民族的因素有经济、军事、人民信仰,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如果没有强大的经济,国家便会像苏联一样四分五裂,如果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就会像近代中国一样被分得千疮百孔,如果没有一个足够团结全国各地人民的信仰,就会像早期德国一样先后出现若干个独立政权。今天的中国正在一天天走向崛起,我们在发展自身的同时,应汲取他人的长处,帮助自己更加快速、高效的发展,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梦引领新航程,中国梦饱含民族魂。从中华民族独立梦到两弹一星梦,从奥运世博梦到飞天遨游,新中国成立60多年、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的一个个梦想成为现实。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之梦,是自强之梦。在和平发展的新时期,中国正以高速稳定的经济增长姿态来迎接新的挑战,正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国家将一步步的走向繁荣与昌盛。
第二篇:大国崛起对中国梦的启示
大国崛起对中国梦的启示
自15世纪开始,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俄国、日本、美国九个世界级大国相继崛起,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又一场的**,相互推动着世界的发展和进步。当今,中国梦这一复兴中国的伟大梦想,不仅要依靠自身的努力,还要借鉴这些先进国家的经验和知识,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去实现。
《美国》
从1789年联邦宪法通过正式立国算起,美国至今只有225年的历史,是世界诸大国中最年轻的一个。但是,其发展和崛起的速度却令人诧异。诚然,美国的成长史是近代以来人类社会最了不起的发展之一。从西方兴起的大背景而言,美国成功的思想根源无疑与所谓的自由主义思想有关。这种自由主义思想并非强调人类理性的力量能够根据人类的意志合理地设计和决定世界,而是突出人类理性的限度,强调人们在改变已经发展起来的经济和社会制度时,要尽可能地创新而不是革命,这种自由主义的传统突出地表现在英美的经验主义。在美国制宪立国时,正是在这样的经验主义指导下,英国的普通法,北美殖民地的自治经验和原有的基本法(特许状),才提炼并凝固为美国宪法。在以后的宪政实践,特别是最高法院对宪法的呵护和民众对宪法的尊重中,美国宪法逐渐发展为一种宪政制度,美国宪法作为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应该被看作是美国贡献给现代世界政治的最大制度创新。今天世界上的200余个国家,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效仿美国制定了成文宪法就是一个明证。纽约大学讲座教授伯纳德·施瓦茨曾经指出:“美国对人类进步所作的真正贡献,不在于它在技术、经济或文化方面的成就,而在于发展了这样的思想:法律史制约权力的手段。”
反观东半球的中国,虽然国情和群众基础,国家性质在很大部分上决定了我们要制定一部怎样的法律,对于美国的宪法不可能是依样画葫芦,但宪法涉及到的思想和精髓却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德国》
从分裂走到统一,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领导者走到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它所经历的风霜雪雨,最终成就了这个民族的挺拔个性。一个曾经多次遭受分裂的国家,一个曾经给全世界带来灾难的国家,一个摆脱了全部历史的不幸重新进入欧洲,融入世界,并成为第三大经济强国的国家,这颗欧洲的后起之星,就是德国。
德国的教育制度在很多国家看来是很成功的,这源于二战之前“铁血宰相”俾斯麦对德国经济和教育制度的极大重视。在德国最穷的时期,教育的身影依旧看得见,政府愿意把宫殿改造成大学学堂,为研究人员无私的投入,也使科学家们无私的为德国服务,提供充分的资源让人民获取知识。也就是这样的对教育的重视,在诺贝尔获奖史上,德国的大学教授就占了29位。
中国梦的实现,不仅要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的培养同样重要,现今中国的教育体系还需要长期的完善和改进,尽可能让大多数人民享受受教育的权利,精心培养国家需要的人才。
二战期间,德意志分裂为两部分,德国人民几乎失去了理智,在历史上写下了最为黑暗的一页。1970年的一个萧瑟冬日,刚刚上任的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来到了波兰华沙犹太人纪念碑前,在全世界的注视下,他跪倒在地,诚恳地接受了自己历史上沉重的一面。他们讨论但是没有激烈争论,没有否定自己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没有推卸自己应该对犹太人大屠杀所负的责任,没有否认自己接受了12年的纳粹独裁统治。德国面对二中的态度与日本截然不同,没有回避,而是用于承认自己犯下的罪行,这种态度让世界很快重新接受了德国,甚至对德国更加尊敬,让德国复兴了许多。反观中国,很多事情上中国人民都在推卸责任,掩埋事实并蓄意篡改,这种行为只会带来一时的利益而没有长远的好处。中国梦的书写,需要的是德国这样的诚恳态度和真实的做法,不加以回避,让世界以另一种眼光看待,才是中国梦的憧憬所在。
《日本》
一直以来,中国人对于日本这个民族有一种本能的抗拒,不愿意去了解他们的经济文化发展,却对过去的历史刻骨铭心。诚然,历史不能忘记,但是要有发展的眼光。作为一个二战后的战败国,日本能在短短的20余年间迅速崛起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创造世界经济史上医大奇迹,取决的因素很多,但纵观长期历史,日本的创新精神,强烈的学习欲望和民族凝聚力是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制胜宝典。当今世界,无论是科技还是企业公司都需要创新意识,知识的更新之快让许多旧事物遭到淘汰,日本国民支柱企业三菱公司、丰田公司、松下公司,都是从美国等西方国家学习先进管理理念,然后不断尝试和创新进而成为享誉世界的跨国公司。
武士道精神,是日本人民的信仰和追求,无论是在历史还是在当今社会,这种民族凝聚力都推动着日本向前进步。明治维新时期,大久保利通和木户孝允对国家的经济、政治、教育等方面进行革新,成为推进改革的骨干,对日本的发展有带领作用。涩泽荣一弃政从商,成为19世纪80年代最著名的企业家,对日本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的贡献。
对于新时期的中国梦,我们必须要用于创新,敢于拼搏,善于学习周边先进国家的技术和知识,融入自己的思想和方法,融入自己的传统名族文化精神,一步一步实现复兴中国的强国梦。
《英国》纵观英国的历史,我们很容易发现,“日不落帝国”的崛起,与其制度的改革是分不开的。国王对英国人来说,只是一个管理者,而不是拥有者。英国封建主义是庄园制,各庄园之间的主人是独立的,谁也不干扰谁,皇室也不会去干涉贵族,这种规则虽然没有明文规定,却已经是英国皇室约定俗成的规则,国王与贵族都很清楚自己的地位,知道按照本分自己应该拥有什么,不应该拥有什么。伊丽莎白遵守了这一游戏规则,所以她带领英国走上了最辉煌的道路。当约翰王以不断的提税和不断的战败惹怒了英国贵族时,只好妥协。于是《大宪章》出现了。《大宪章》的颁布给英国乃至整个欧洲带来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宪章说明,君主的权利不是至高无上的,人民的权利才是至高无上的。这点,在当时的世界绝对是历史性的转变。
后来,当查理一世强制解散议会,打破了“王在议会王在法下”的规则时,引发了光荣革命,被送上断头台,从此开始了英国进入现代科技的道路。由此可见,专制统治必将磨尽人民对政府的信任。
英国较早受到文艺复兴思潮影响并在这场伟大而辉煌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思想先驱者,莎士比亚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英国首相丘吉尔有这样一句名言:“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肯失去一个莎士比亚。”一个国家的文化,是民族之魂,是发展进步的保证。莎士比亚是英国的伟大天才,其本身的才华固然重要,但良好的文化氛围同样重要。即使他的作品里含有对女王的蔑视,但是女王仍然能坐在舞台对面观看他的戏剧,或许这就是他的戏剧吸引人的地方。人类文明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都离不开科技的推动作用。英国的快速崛起,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工业革命。那时的英国人民,眼界是很开阔的,他们反对专制与愚昧,积极追求个人民主与自由,执著地探索大自然的规律,到处是充满生机。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很自然地诞生出了像牛顿这样伟大的科学家,引导着人们以更加科学和理性的眼光来认识这个神秘的世界。经典力学的建立,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大大增强了人们探索自然的信心。当牛顿发现了宇宙运行的规律后,科学的精神渗透到英国社会中;当瓦特最终以万能蒸汽机解决了最核心的动力问题后,英国工业化开始以惊人的速度全面展开;当亚当·斯密以《国富论》指出了自由竞争的市场规律后,英国人开始在本国强大工业能力的支持下,推行自由贸易,拓展全球市场。此外,还有专利保护的实行,很大程度的鼓励了英国人民的创造。随后各个国家都开始追随英国展开工业革命,转眼全世界都开始朝工业化转变。
我们作为中华民族未来的接班人,应该要了解历史,以史为鉴,开创未来。英国的成功崛起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敢于创新、敢于挑战位未知的未来,抓住机遇,适时的改革,开辟一条有利于中国发展的道路,这是我们的责任与任务。
第三篇:大国崛起对个人成长的启示
大国崛起对个人成长的启示
观看《大国崛起》十二集纪录片,收获颇丰,特别是大国崛起的历程对个人的成长有很大的启示,透过这9 个世界性的顶尖大国发展的经验教训来指导我们个人的发展。
一、具有发展战略思想
每个大国崛起历程都是一些极具战略头脑的伟大人物在客观系统分析世界局势的基础上,通过制订富有远见的战略目标,经过几代人坚定不移、持之以恒的努力而最终实现的,战略思想是大国崛起之基,对于我们个人发展同样如此,思想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人的志向和人生规划是个人发展的重要航标,如果顺其自然、随波逐流,没有理想抱负,很可能虚度年华,一生碌碌无为。如果没有人强,就没有国强,没有个人价值的实现,没有综合国力的提升,任何国家的崛起只能是空谈。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实现自身价值,我认为首先要树立远大理想,为人类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人生,为国家的崛起做一个支点,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搞好人生规划,然后朝着这个目标不懈努力、披荆斩棘,一步一步地前进。
二、具有开拓创新精神
开拓创新是民族进步发展的灵魂,是大国崛起的源动力,最初各个大国是在探索新航线的征程中起步的,飘洋过海,忍受着无法预测的风暴、海浪、死亡之威胁,向着目标前进,许多人在艰难远行的过程中葬送在异国他乡,这种开拓创新和大无畏精神是大国崛起的充分必要条件,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如果没有竞争观念和创新意识,满足于正常例行工作、安逸舒适的生活,怎么能开创一番惊人的事业,怎么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在时代的前沿、处于不败之地呢?因此我们应想别人曾未想、办别人曾未办的事情,以无私无畏之精神冲破传统落后观念的壁垒,打开创新思路之门。也就是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工作要有新举措,需要我们有拼搏进取的锐气、敢为人先的志气、只争朝夕的精神,努力加快发展进程。具体地说如何开拓创新呢?我认为主要从两个方面,一方面开拓创新要有创造意识和科学思维,强化创造意识要在竞争中培养,要敢于标新立异,要善于大胆设想,确立科学思维,包括确立发散思维、逆向思维、侧向思维、动态思维;另一方面开拓创新要有坚定的信心和意志,面对重重困难,如果有坚强的意志,那么我们就拥有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所以说,坚定信心、不断进取,坚定意志、顽强奋斗,是开拓创新的根本,也是我们成长的关键。
三、具有文化底蕴
大国崛起的历程虽然各不相同,但文化的促进对大国崛起的重要作用是人所共识的,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财富、灵魂,是激发国家崛起的活力和源泉,文化决定国民素质、决定国家的综合实力。一个国家人口再多,如果国民整体素质很低,只能增加国家负担,只有人人素质提高和万众一心,这个民族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以色列是1948年才建的小国,现在是世界20个发达的国家之一,其根本原因是它坚持走科技发展之路,重视教育和人才的培养。德国两次大战都是战败国,很快就扭转了濒临亡国的绝境,发展成一个令人瞩目的强国,其经济总量在世界排名第三,其最为重要的一条就是高度重视国民素质的培养,并以此作为国家振兴的基础。与其相似的盟友日本,在战败以后被炸为废墟,以“软实力”还是保留下来了,它有一批实力很强的科技队伍,成为日本战后经济腾飞的一个基础,其经济效益在世界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以上各国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重视教育、重视科技,着力提高国民素质。对于我们个人来讲,一定的科学文化基础是成功、成才的基础和前提,在知识经济时代中要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21世纪的三大特征就是速度、多变、危机,我们的应对措施就是终身学习,全哲•邓传志的《21世界预测》中说得好:农业经济时代,只需小学教育(5―6年),工业经济时代,需要接受大学教育(20-25年),知识经济时代,需要接受终身教育(80年制的终身教育),面对多变的时代,我认为一个人必须从改变观念开始,从改变自身开始,从改变小事开始,在不断改变过程中完善自己,要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相处。首先学会做人,一是以诚信为本,以德服人,做正直的人,二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其次是学会做事,一是激发潜能、奋发向上,以做好各项工作为已任,在落实责任中提升自己的能力,二是学思想家的善于思考,学组织家的资源整合,学战略家的战略战术,学教育家的传播理念,学道德家的信念体系,三是追求卓越,以人民百姓满意为原则,把工作做实做细。
四、善于抢抓机遇
大国的崛起之路是无法效仿的,因为时过境迁,能够成就先前大国的机遇和条件已一去不复返,如果现在想学西班牙、葡萄牙那样靠殖民地积累财富,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反过来讲,大国的崛起历程往往也都是在历史机遇降临之时果断地把握住,以此为契机而实现的。机遇对于一个大国的崛起是何等的关键和重要啊!试想一个不到100万人口的小国葡萄牙,在几十年间奇迹般地崛起为西欧最富有的国家,占领了包括澳门在内的全球众多疆域,垄断了全世界的香料、食糖、黑奴贸易,它靠的是什么?唯一的机遇是他们最先发现了新航路。仅此而已!但已足够了。西班牙的情形和它类似,不同的是,西班牙是一个大国,不仅人口,还有疆域,除了先机,似乎没有一点比葡萄牙差,但取得霸主地位的时间却硬是被葡萄牙延误了几十年,毕竟,后发国家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先发展国家的遏制。历史给予荷兰的机遇是金融资本的需求以及欧洲的商业革命,给予英国的机遇是工业革命和新型国家制度的强大生机,赋予日本的机遇是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迅速学习西方后的自我变革。而本身就具备大国潜质的法兰西、德意志及俄罗斯,之所以在一些现在看来的小国之后方才缓缓步入大国行列,最好的解释应该是他们受机遇的青睐较晚,没有像前面国家那样得地利之便,同时开创精神略逊一筹,在殖民运动及商业活动中未得先机。同样,分析每个人成长的机遇,我们会有更大的收获,工作中常有人感慨:“给我一个机会,我也能„„”,这种把命运系在别人给予或等待的人是不会成功的,机遇是自己创造的,抱怨自己的命运是愚者的想法。世界上没有机遇主动来到身边,只有靠自己努力争取。但凡成大事者:有机遇时抓住,没有机遇时要懂得创造。拿破仑说过:“任何人唯一的机遇是他自己创造的”。那么如何抓住机遇呢?我认为第一要有较高的素质。生活中机遇随处可见,那么我们有发现机遇的本领吗?这就要求我们有发现机遇的素质,如果有了很高的素质,那么即使没有机遇,也能创造出机遇。莎士比亚说过:“聪明人会抓住每一次机遇,更聪明的人会不断创造机遇”。那么怎么创造呢?这就要求我们主动去发现或制造机遇,利用现有的资源,以最有效的方式,去实现机遇!现有的机遇毕竟不多,等待只能被动,这就要求我们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把握住一闪即逝的机遇!
那么,我们如何创造机遇、又如何把握机遇呢?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首先,必须思维敏捷,积极进取,做事主动,凡事多出力,把工作做到家。第二,乐观人生,懂得激励自己,在困难挫折中寻找机会,化弱点为优点,艰辛的日子一定会度过,会有灿烂的明天。第三,要有成就感,确定事业方向,制定目标,全力以赴,有自豪感。第四,要有自信心,只要拼搏苦干,应付困难,完成任务,环境就会改变。第五,态度开放,要广泛吸收新思想、新知识,容忍不同意见,吸纳对自己有用的东西。第六,有创新精神,求变求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第七,要有冒险精神,触觉要敏锐,随时分析发现的问题,尽快解决。最后,心中永远要想好下一个目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创造机遇、把握机遇,实现又快又好的成长。
第四篇:大国崛起原因分析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大国崛起原因分析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1、葡萄牙和西班牙:
十五、六世纪的欧洲,见证了两个超级大国的诞生,它们就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他们通过跨海航行,葡萄牙开辟了从大西洋往南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的新航线,哥伦布从西班牙抵达了美洲,麦哲伦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随着新航线的不断开辟,葡萄牙和西班牙也不断通过一路的殖民掠夺,瓜分着世界,分别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殖民帝国。然而,这两个在十六世纪上半叶发展至鼎盛的超级大国却没能得以长久地繁荣与兴盛,由于他们没有对工商业给予足够的重视,很快走向了落末。由此可见工商业发展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对于我国同样适用,始终不要忽视工商业的重要性。
2、荷兰:通过设计制造造价低廉的船只进行跨海贸易,并因为有利的地理位置,迅速占据了市场,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联合股份公司——东印度公司,垄断了当时全球一半的贸易,并且建起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创办现代银行,发明了沿用至今的信用体系。成为十七世纪的佼佼者。直至今天,他们开创的商业规则仍然产生着影响。由于我国在国土面积、人口资源等方面的自然条件优于荷兰,如果能再加以对商业的发展,也许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3、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对航海探险与贸易的支持、开明的君主立宪制,为英国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也为工业革命做好了准备。颁布了世界上最早的《专利法》鼓励发明创造,牛顿、瓦特的重大发现与发明,亚当·斯密以《国富论》指出了自由竞争的市场规律,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但到后来,繁多的殖民地渐渐成为了英国的负担,自由市场经济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听党指挥,作风优良,我国通过采用适合的政治制度,开明开放,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重大作用。不盲目肆意扩张领土范围,不断调整,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市场制度。
4、法国:由于路易十四对文化艺术的喜爱,使启蒙思想在整个法国得以传播,打破了欧洲中世纪的神学枷锁,开启了理性的大门。随后,法国大革命爆发,《人权与公民权宣言》颁布。拿破仑的出现,使法国走向强大。但由武力取得的大势并不能得以长久地维持。二战后,在戴高乐独立自主发展道路的引导下,再次走向辉煌。我国应重视思想教育,提高国民整体文化素养,贯彻落实扫盲政策,坚持走独立和谐自主发展道路。
5、德国:由于长期对统一的渴望,经济学家李斯特提出的通过经济统一实现政治统一的方式得以实施,关税同盟的建立使贸易壁垒被打破,德意志经济快速发展。在铁血宰相俾斯麦的带领下,最终以三场对外的战争在1871年完成了德国统一。由于长期对教育与科技的重视,使其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站稳了脚跟。二战后,最终和平完成了国家的再次统一。对于我国的启示:保证领土统一与完整这一经济发展重要前提,并时刻将对教育与科技的发展放在首要位置。
6、日本:随着明治维新运动的开展,日本派出由政府高官组成的岩仓使节团到欧美各国考察,并开始了工业化发展,大久保利通的拿来主义,开办大量官营工厂,并大力扶持民营企业,日本现代企业之父涩泽荣一弃官经商。二战后,在美国的帮扶下,经济得以飞速发展,并在明治维新运动百年之际,成为仅次于美国与苏联的经济强国。我国应以工业发展为基础,开展对经济的发展。应视日本帝国殖民侵略为警钟,不迷信动用军事力量进行侵略占有,始终将互利共赢作为国际合作发展方针。
7、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引进欧洲的启蒙思想,重视教育,并试图起草法律,使其成为地跨欧亚美的大国,但因农奴制,逐渐落后于完成工业化的英法等国。随着列夫·托尔斯泰等一批俄罗斯知识分子的出现,俄国逐渐发现了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走向了繁荣与辉煌。发现并始终贯彻落实适合自身的发展政策制度,不使其成为禁锢我国经济发展的枷锁。不断改革,不断创新。
8、苏联:诞生于十月革命,在列宁的引导下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调整为新经济政策,并吸引了外国的投资者。斯大林将国家重心放在工业化上,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使其成为工业强国,并经受住了二战的考验。对于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我们,应在多学习借鉴苏联的发展道路与策略,给予工业发展足够大的重视的同时,充分利用发挥我国自有优势,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
9、美国:最早由一百多名英国清教徒开始自制管理生活,大量移民带来了欧洲最先进的技术成果,使其迅速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为解决奴隶制,林肯总统带领北方赢得了内战的胜利。西进运动之后,在爱迪生的带领下,美国进入电气时代,不断的发明创新使美国不断发展。随着自由竞争,第一家托拉斯集团-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公司诞生,使社会两极化严重,西奥多·罗斯福总统通过反垄断和立法保障工人权益等方式,开始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次政府干预经济的行动。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通过一系列新政措施将美国带出经济危机的困境。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契机,美国逐渐走上世界第一强国的地位。我们应注重发明与创造,并对于社会上产生的问题进行及时地解决。不断通过政府干预的手段,及时调整经济发展进程,发挥政府的作用。
通过对以上九个国家崛起原因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每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发展方向或方式。我们要在借鉴他们兴盛经验的同时,找到属于我国自身的发展道路,扬长避短,综合发展,则跻身世界强国之列之日可计日而待也。
第五篇:大国崛起——中国
大国的崛起
尊敬的党组织:
近期,我们小组参观了中共一大会址,参观过程中我感慨良多,其中,想到最多的是中国的崛起过程,对此,作了一下思考。历史经验——英国的崛起
这样的一个国家何以在过去两个多世纪里,一直保持头等强国的地位,而以“日不落帝国”傲视全球?
这个开启了人类历史的近代化进程的岛国,建立了如此伟业的现象,值得我们研究与借鉴,其崛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军事力量——海权
新航路开辟后,海运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处于大西洋航线中心线上,海运便利。岛国本身的地理位置,使英国只需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就可以实现对本土的防卫,同时,用它来保护海上交通与贸易,支援海外殖民活动。
二.统治者推行的政策——伊丽莎白一世 伊丽莎白统治的时期被称为“黄金时代”,其伟大成就离不开女王的开明政策。政治上,她关心臣民,捍卫了她的统治,使用了好的顾问。她的统治帮助英格兰避免了经济上的危机和宗教战争;经济上,伊丽莎白一世实行重商主义政策,保护和发展本国毛纺织和其他新兴工场手工业。他特别鼓励造船和航海业,鼓励建立各类海外贸易公司,扩大英国呢绒等商品的海外市场。继续鼓励圈地运动,颁布迫害失地农民的血腥立法、徒工法和济贫法。力图用国家政权控制或干预社会经济变革。正如在女王统治时期,海盗猖狂,但女王不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且还放宽政策,跟他们分赃,同流合污。先是消灭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再是打败有“海上马车夫”之称的荷兰后,正式拥有海上霸权,四处掠夺殖民地,是国家积累了大量财富;文化上,她任其发展,涌现出了诸如莎士比亚、弗朗西斯,培根等著名人物,使英国文化达到了顶峰。
三.大国政治体系——君主立宪制
走符合国情的资本主义道路,同时,英国的王朝更替中,“生而自由”的精神一直得以保留多和传承,随着《大宪章》和议会的诞生,“王在法下”的传统也逐渐成为英国人的共识。通过《权利法案》的颁布确定了君主立宪制的政体,大大削弱了国王的权力,议会逐步掌握了治理国家的权力,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使得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
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工业革命
生产技术方面,工业革命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创造巨大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社会关系方面,工业革命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和壮大起来;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战胜封建生产方式;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推动城市化进程;人类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世界格局方面,造成先进的西方和落后的东方,使东方从属于西方,加快亚、非、拉落后地区的半殖民地化的进程。和平崛起——中国的发展
英国崛起的历史经验对中国的启发很大,研究其历史对中国是有益的。政治上,巩固国防,加强军事力量。走正确的道路,建立符合国情的大国政治体系,政治民主化,管理开明化;经济上,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以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协调经济发展;文化上,加强并普及教育事业,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
中国也在借鉴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尝试,积极发展创新,走“和平崛起”道路。
一.走正确的道路——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促进了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与发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定不移的走自己的道路,由新民主主义走向了社会主义,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
二.伟大的革命——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一场伟大的革命。
同时,在改革开放基础上建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
1.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要求“好”与“快”有机结合,发展国民经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区域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结合,使人民民主专政,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保障了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当家作主。社会主义的民主、自由和人权本质上优于和高于资本主义,在实现民主、自由和人权方面不受资本和金钱的束缚。
3.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如申办奥运,举办世博等,切实发展文化建设。
2012年11月29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中共中 央总书记习近平深情地阐述了“中国梦”。他说:“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第一,中国梦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梦想,而是一种特定的、整体性的思想意识和目标指向,是思想意识和目标指向的高度融合统一,是中华民族正在万众一心、努力奋斗的共同理想。
第二,中国梦不只是简单的大国崛起,而是以中华民族兼济天下的博大情怀和与世界其他 民族包容共生的民族文化心理为基础,表达的是中华民族要对人类有所贡献的雄心壮志
第三,中国梦不是他国梦的翻版,而是植根于中华民族精神、基于中华民族从传统走向现 代的价值追求、基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
总体上看,中国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原有的矛盾与新产生的矛盾并存,但新产生的矛盾多于原有的矛盾;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并存,但有利条件多于不利条件。
历史经验的借鉴,中国走上了一条和平崛起的道路。“和平”与“发展”是当今社会的主题,中国将时刻围绕其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梦将成为实现!
此致
敬礼
汇报人:范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