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组探讨:美国就业与经济复苏

时间:2019-05-14 19:45: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专家组探讨:美国就业与经济复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专家组探讨:美国就业与经济复苏》。

第一篇:专家组探讨:美国就业与经济复苏

专家组探讨:美国就业与经济复苏

专家们探讨麦肯锡有关“无就业复苏”的研究以及美国长期就业危机解决之道。

2011年9月

来源:麦肯锡全球研究院

本文包括:

   附文: 有关美国增加就业岗位的评论

多媒体: 专家组探讨:美国就业与经济复苏

致函编辑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MGI)最近研究的一个关键发现是,美国经济在过去的二十年中经历了越来越漫长的衰退后的“无就业复苏”1。直到1980年代,战后的每次衰退之后,就业都需要大约6个月的时间恢复到衰退前的水平;但是1990~1991年的衰退之后,恢复时间为15个月,2001年的衰退之后则为39个月。从最近创造就业的速度看,从2010年12月(此时GDP达到衰退前的水平)算起,就业复苏需要60多个月。

在位于华盛顿特区的经济发展委员会(CED)发起的一次专家组讨论中,各位专家最近讨论了创造就业对于美国经济复苏的重要性,以及MGI报告中指出的就业问题的解决之道。该小组讨论由《经济学人》驻华盛顿经济学编辑Zanny Minton Beddoes主持,参与者包括麦肯锡资深董事Byron Auguste、布鲁金斯学会资深研究员Martin Baily、Kelly Services的CEO Carl Camden、服务业雇员国际联合会(SEIU)前会长Andy Stern,以及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全球管理学教授和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White House Council of Economic Advisers)前主席Laura Tyson。

Toggle Sidebar

有关美国增加就业岗位的评论

在经济发展委员会发起的这次有关创造就业的专家组讨论之前,经济顾问委员会主 席 Austan Goolsbee评估了美国的就业与经济增长状态。该专家组于2011年6月10日

在华盛顿特区聚齐。

我想我只谈三个普遍性的观点,以及我为何对该报告感到满意。从分析的角度看,我对报告中的某些部分也有反对意见,但是我认为这一努力正是我们所应该做的,因为我的第一点就是复苏的性质。我们在危机/复苏中的处境已经大大改变了。

我们实际上经历了第一个一年半了。我们完全处于下降状态。私营部门简直是自由落体。在我看来,如果任何人表示我们当时应该做的不过是让开道路让私营部门自己来解决问题,我认为那其实是没有加以注意,因为那根本行不通。

我们每个月损失750,000个就业岗位。GDP以年均6%的比率收缩。我们事实上处于我们终生大多数时间所能遇到的最快速的下滑时期。我不打算对受众中任何人的年龄说些什么,你知道,要看到这样的情形,得要回到大萧条时期。

我们在6到12个月时期内,从救市模式转变到某种程度上的过渡模式。我们在努力回到增长模式,其中私营部门公司开始在其平衡负债表上获得盈余。它们回到盈利状态,产出增长超出生产率,它们实际上开始招募人手。

因此在过去的15个月中,私营部门增加了200万以上的就业岗位,其中100万以上出现在过去的6个月中。因此我们在过去的这个月中就业岗位报告不佳,没有问题。但是在此之前的几个月中是三份非常出色的就业岗位报告。

说到经济前景,我们经历了一系列悲惨的灾难,包括日本的自然和人为灾难,这对世界各地的制造业供应链具有显而易见的负面影响——不仅仅对美国,我认为这对任何人都不是秘密。我们经历了中东的事件以及石油价格震荡。我们还经历了欧洲的金融问题。这些打击让我们受挫,在年初使增长放缓了。

我在学界多年了解到经济学家们对于判定过去存在着非常激烈的争论,因此他们也不涉足预言未来。我仅仅指出私营部门预测者以及美联储都在说他们预计以上提到了因素中许多都是临时的或局部的,预计下半年以及2012年会出现反弹。

劳动力市场仍严重受损,但是已经走上了改善的轨道。我的第一个观点是,我们在商业周期中所处位置的性质正在改变。我的第二个观点是,政策的关注重点以及预计出现复苏的来源,都在发生变化。

因此当我们处于深度救市状态时,正确的政策完全是关注政府主导的刺激作用。这是不可持续的。对于那些表示这一政策不持久的人,这并非一种评论。这一政策的本意就没有打算持久。当我们处在大萧条的边缘时,政府介入是首要的(许多情况下也是惟一的)复苏引擎。

但是,当我们状况好转时,情况就不是这样了。正确的政策开始变为政府可以做哪些事情来促进私营部门的崛起,人们对增长实质的理解就变得过于直接地与我们是否能回到2000年时的房地产市场那样的增长相比较。如果我们不能回到我们在2000年所经历的消费支出水平,我们就不能复苏。这是我们从媒体中听到的关于复苏的基本前提。请稍稍考虑一下本世纪前十年,与美国之前的所有扩张加以比较,并与本世纪前十年的国际扩张加以比较。它看起来极其不同,因为它引起了严重的担忧——支出的速度超过了收入增长,以及对于住宅建设和房地产市场的担忧。

这二者都不可持续,二者都是由某种泡沫支撑的,要我看都不是我们所要回归的健康的模式——总统一再指出的那种基础的健康模式。当我参加乔恩每日脱口秀时我在谈论“赢得未来”,乔恩.斯图尔特说“别这么说了”。

好吧,现在每个人都知道奥巴马总统的日程,之前称为“赢得未来”日程。其基础是我们需要一种广泛的增长,不仅仅集中于过度的消费支出和住宅建设。我们需要出口扩张。我们需要商业投资作为推动力。我们需要研发和创新以及小企业作为增长的推动力。我们希望它遍布于许多行业,而不仅仅限于少数几个只是泡沫支撑的复苏的直接效果的行业。

在阅读报告时,我感到非常满意的是它涉及了私营部门进行如下思考的努力:“今后我们会在何处看到增长机会?”我们不要忘了,美国仍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有着世界上最具生产力的工人。

现在我的CEA(经济顾问委员会)成员,不论他们是谁,都会说“你不要再跟总统讲这个了。他不能再讲这个了。”我就说“为什么?我说的是真的。”他们说,“不,这不是真的。按照购买力调整后的算法,卢森堡高于美国。”好吧,那么就加个注解吧,如果你要写得准确的话——除了卢森堡的300,000人,我们仍是世界上最具生产力的。

如我所说,对于有关中国的所有讨论,我们不要忘了我们的富裕程度大概是他们的7到11倍。同样地,在我家里,我们的三个孩子身高增长所占的份额为100%——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比我们更高。我们不能忘记这个重要因素。

我们有着生产率极高的工业。我们在过去的两年中以及经历这次令人痛苦的低迷时,竞争力相对而言大大高于世界上的其他国家。然而,我想我对于麦肯锡报告中的一个批评是将无就业复苏这一概念运用于现在,在某种意义上与2001年以及1991年相比。由此得出的论点是商业周期发生了现实的变化,以至于复苏所需要的时间越来越长了。对于2001年来说这是对的,没有问题。因此,从萧条结束到我们在2001年创造出就业岗位,用了几乎两整年时间。在我来说,这完全不同于我们所刚刚经历的商业周期。因此,如果你要问“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回到我们的起点?”是的,按照这个衡量标准,看起来时间是很长。但是,“略有下降”与保持停滞以及骤跌你75年中所经历的最高水平然后再走出来同时还在15月内增加200万个就业岗位,存在很大差异。这并不是无就业复苏。在我看来,那是对于无就业复苏的错误定义。你必须记住,1991年及2001年,经历的是轻微的萧条;而2007年年底开始的萧条,则相当深重。所以,我们不要把重建和停滞混淆了。

在重建方面(麦肯锡报告中我的第四点),我请每个人注意周一将开始的就业委员会会议。他们将思考许多类似问题。他们事实上一直在麦肯锡工作,但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是,私营部门应努力识别其中的哪些部分将会出现机遇,并确保让我们的员工现在获得培训以便承担我们预计在1年、5年乃至10年中所需要的岗位。

就业委员会对于扩展领域大概抱有略有不同的看法。麦肯锡报告预见了广泛的增长,但是对于制造业领域的就业增长的中期前景看法有些消极。

我认为政府和就业委员会对于制造业就业增长的前景要略乐观一些,因为我们认为我们预计出口会有重大增长。由于我们将会面临的某些国内及国际不平衡,我认为制造业增长前景相当可观。

在这方面,你知道,我们在前进。我们已经开始走出困境。在我们的“回归”这一部分中,我们仍处在麻烦之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在已经“复苏”(姑且这么说吧)的15%中,情况看起来相当不错。增长非常广泛。制造业就业增长几乎达到15年中的最高水平。你已经看到了医疗卫生部门、休闲、娱乐和媒体业都在增长。你已经看到服务业在增长,你已经看到零售业在增长。这种增长比我们在本世纪初看到的要广泛得多。我认为努力的方向是,我们必须提高增长。这种增长必须由私营部门来加油。

比如通过为企业在美国建厂提供免税这样的投资激励,这种政策不会有效简直不可想象。我们可以设计这种政策,但是在私营部门处于自由落体状态的时候它也不会起作用。我们本来在2009年3月可以通过一项投资补贴。那些私营部门中的人本来会说,“你知道,我认为现在可是去美国建厂以及购置大量设备的好时候,”当时的GDP以每年6.5%的比率下降,人们在认真考虑我们是否正要进入萧条。现在我们感觉我们处于不同的时期。除非他们过于听信(CED主席Charlie Kolb的话),然后我们就要回到同样的状况。因此,广泛的增长由私营部门推动,并由私营部门(不论是由麦肯锡、就业委员会或者其他机构)进行分析,让我们考虑哪些领域会有机会。我要说的最后一点是我们必须运用政府以及私营部门的手段。

在预算方面,我们已经了解了这个国家40多年来所面临的长期财政挑战,这一问题在过去的2年中并未变得大大恶化。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人口的老龄化、医疗卫生成本的加速增长以及(我要说的)2000年所做出 某些税收政策选择。这些问题是长期存在的。我们应该也必须加以解决。但是我们不要忘了这并不是这个国家所面临的第一位的问题。我们必须应对这一问题。我们必须运用我们的手段解决。

但是这个国家面临的第一位的问题是我们保持增长,我们仍是世界上最富裕(仅次于卢森堡的300,000工人)、最具生产力的工人,从现在开始5年乃至25年依然如此。这意味着,当我们考虑必须削减什么时,这个“什么”在许多方面要比“削减多少”更重要。这并不是像2009年那样的关于刺激应该多大、收缩应该多大的争论。现在的问题是,当下这个时候削减教育和培训支出是否真的有意义——此时我们知道,在6到18个月期间,很可能各公司会说,“看,我们希望雇人,需要具有如下综合技能的人,但是我们却无法找到足够的具备这种综合技能的人。”

我们有一些培训项目,可以让人们在我们走出低迷时做好填补这些岗位的准备。很重要的一点是,不能在那些让我们成为世界上最富裕国家的主要推动因素上省钱:我们的劳动力技能,创新及研发方面的投资,以及在让我们保持这种地位的公共及私人基础设施和资本投资。因此,我要谢谢你们抽出时间来听讲,也羡慕你们就要听到专家组讨论以及研究介绍。谢谢。

返回顶端

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Austan Goolsbee在小组讨论之前发表了评论。几位小组成员在发言过程中提到了他的评论,现作为参考收录在附文中。

专家组探讨:美国就业与经济复苏

专家们探讨麦肯锡有关“无就业复苏”的研究以及美国长期就业危机解决之道。

点击弹出互动图表

返回顶端

美国的就业挑战

Zanny Minton Beddoes: 对于麦肯锡的报告,我不仅仅对其分析的质量感到满意,而且,你们实际上有一种能够深入人心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我们在行文中看到了“美国需要高技能、高份额、高热情、高速度”这样的说法。我建议这次讨论应该重点关注后者,即高速度,因为我们在不多的时间里需要涉及很多话题。

要说的太多了,从何处开始呢?Andy,我想还是从你这开始吧。其实,我本来想说你已经花了一辈子时间研究美国劳动力市场并成为其中的一部分,不过这也许有点夸张。好吧,从你的角度看,你对该报告有何反应?你认为它是否精确描述了美国劳动力市场中的美国劳工面临的挑战?

Andy Stern: 我想说的是这份报告是一幅重要的路线图,它是在一个相当重要的历史时刻出现的。我想说如今的经济并非我们的父辈或祖父辈那时的经济。James问道这是不是说某种根本性的事情在以不同的方式发生。我要说,某种具有革命意义的事情正以不同的方式发生,因为我恰恰认为历史将告诉我们这是世界历史上的第三次经济革命。

与长达3,000年的农业化转型以及历时300年的工业化转型不同,我们面临的是一场历时30年并具有巨大的创造性破坏作用的大规模转型。因此我认为我们现在所知道的是经济运营方式不同,市场运行方式不同,商业周期运行方式不同——我们不能通过观察后视镜而进入未来。因此这是一个独特的历史时刻,我们需要考虑这一根本特点。

市场原教旨主义(或者崇拜市场)不再是个出路。要知道,严格的政府干预并不是出路。在第三次经济革命中,各国都是团队。团队就有计划。德国有计划,中国有计划,新加坡也有计划;而美国则没有计划。路线图是什么呢,就是试图在独特的历史时刻制定计划。所以我要说的就是,如果我们都像我一样热爱这个国家的话,美国团队就需要领导,需要计划,这正是起步的好时机。

Zanny Minton Beddoes: 好极了。这可是个相当令人振奋的起步。Laura,我还是想再推进一步,因为我大概和你们当中的许多人一样,对于Austan在本讨论中刚才所说的与该报告的调子之间的区别,或者说差异,感到惊讶;也就是,这么说吧,我认为James你说过传统观点认为,当出现增长时,就会出现就业机会。

该报告的调子似乎是:增长可能会出现,但是,就业机会未必会随之而来。Laura,你怎么看呢?你是否认为某种根本的东西出现了变化呢?——我们不要就“无就业复苏”进行字面上的争论。

Laura Tyson: 好吧,我认为,实际上,乍看上去似乎存在的矛盾其实并不存在,因为我认为如果你看看报告的话,会发现其中列举了三个情景,实际上包括高增长、低增长和中等程度的增长。这些情景的基础是关于经济增长的假设。这些假设涉及到需求增长,家庭收入增长,消费增长,以及投资增长。

因此,我并不认为这是非此即彼的。基本上,该报告说的是:如果我们设法实现了高增长经济,我们将会在这些部门中看到相当数量的就业机会。问题是,这会要求何种技能基础,以便能够填补这些岗位。因此,我看这是供求两个方面一同在起作用。我并不认为这是个矛盾。

我认为,Austan并没有提出几个我也认为在该报告中并不明确单是实际上与它关系密切的问题。他谈到了这一事实:现在这个时期,我们正在摆脱政府对自由下落的经济提供支持的做法,我们正把这一问题重新交还私营部门。这就是报告的内容,讨论的是私营部门可以通过什么做法来刺激需求,创造新的就业岗位。

当我们考虑政策时,第二个非常重要的事情(我们稍后会谈到)是,Austan也说过,当我们把这一问题重新交还私营部门时,我们可以看到通过某些方式,政府可以对此提供极大帮助。从监管审批的角度排除障碍将是监管部门能做的贡献。帮助提供劳动人口所需的技能会是个积极的办法。打造支持性的基础设施是另一个积极的办法。

所以我的想法是我们将不得不从公共部门转变到私营部门,改变需求构成,不要那么依赖消费,更多地依赖投资和出口。然后改变政府政策的职能以帮助私营部门,这就是将各种措施综合在一起。我认为该报告和Austan所说的是相互补充的。

技能缺口 Zanny Minton Beddoes: Carl,你是位财富500强公司的CEO。你在自己的日常活动中是否看到过这种技能上的不匹配?你是否认为这是个麦肯锡研究报告正确地指出了的大问题?

Carl Camden: 作为一位雇主以及向其他企业提供雇员的企业,技能不匹配问题非常广泛,比大众文献中说到的更为普遍。我们总是以工程为例考虑技能不匹配,这一领域的确存在这一问题。对于我们在工程方面能够提供的大约每三个岗位,我们通常只有一位候选者。但是这个故事掩盖了如下事实:在需要技能的行当中(以及各种技术人员,从电工到管子工、X射线技师,随便你来说哪个领域),存在巨大的短缺。在Kelly,我们经常在这些领域中有数万个空缺,但是找不到适当的人。

因此我认为技能不匹配问题很大。我认为,从全国教育政策或者各州的非常具体的政策方面来说,我们几乎没有做什么工作来引导个人进入目前或将来能够提供就业岗位的领域。另外,用来对相关人员进行再培训以及帮助个人重新获得技能的时间,都太多了。我们在对个人进行更快的技能提升以及技能补充方面,必须大大改善。如果某个人失业达到两年,我们不能指望他们回到学校读两年书以便能够获得一项工作。这是糟糕的社会政策。

Zanny Minton Beddoes: 我现在要换个话题了,因为我认为我们会希望花很多时间来谈论人员再培训方面的不足之处。但是在此之前,考虑如何在未来时间供求匹配时的第二个要素是:需求将会在哪里呢?

对于该报告提出了有趣观点之一(这又与Austan Goolsbee形成对比),你们两个似乎有些更加怀疑,它说的是制造业中将会出现就业增长。Austan似乎对此的看法要乐观得多。Martin,你在制造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且对此进行过思考。你的观点是什么?嗯,我认为这个领域的确存在紧张问题。那么制造业就业增长的前景如何?

Martin Bailey: 很不幸,我认为报告是对的,Austan错了。我认为制造业产出增长今后将会更为强劲,从这个意义上说也许会出现制造业的复兴。实际状况从来没有那么糟糕。在过去的20年中或更久些时候,产出增长一直在持续。有很多很强的制造业企业。美国在该领域有很多创新。我认为从产出来看,可能会出现制造业的复兴。

我认为另外一个实情是:正如报告本身说的,对于呼叫中心来说,某些经济因素的确出现下滑,但是我认为对于某些制造业的活动也同样如此。企业发现部署遍布全球的供应链要比它们以为的更难应付,也许它们将会从这一做法中实现的节省并非那么大。因此我认为存在这种迹象,我们也听说有企业将生产重新部署在美国。

我认为技能问题在这方面非常重要,对此我们将更多地谈到。制造业中将会出现的岗位的数量,的确有点依赖于我们能够成功地创造出具备对雇主有吸引力的技能的人员,从而使其真的向他们提供更多技能。说实话,许多企业会进行自己的培训,但是它们希望拥有它们能够培训的员工。我认为我们可以对制造业略感乐观的其他理由之一,是美元的价值。在我本人的工作中,这的确是推动这一看法的主要因素——我们是否有着巨大的贸易赤字,或者我们是否接近平衡。我并不想探讨其中的所有宏观经济因素,还有我们是否要平衡预算以及有着更多的国内储蓄。但是基于经济会复苏以及我们回到完全就业这一假设,我们是否会拥有存在大量贸易赤字的不平衡的经济,或者,我们是否将拥有更加平衡的增长路径?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遵循的政策——我们是否拥有足够的国内储蓄,美元价值是否处在让美国具有竞争力的水平上。

好吧。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获得工作岗位呢。嗯,这些数字是无法相加的。如果你研究产出增长可能是什么前景——就看看购买的情况吧——我们并没有停止买东西。美国仍在买很多东西。

我们认为,出口今后可能会表现更好。所以,如果我们从现在开始十年后能够接近贸易平衡,而不是巨大的贸易赤字,那就会增加产出增长。然后你把产出增长加在一起然后说,“好的,生产率将会提高多少呢?”所以,你显然不会知道。提高会非常缓慢。我们对此会感到吃惊。但是如果你看看历史上制造业中的生产率状况,然后你将其与可能出现的产出增长相对照,你就不会获得未来十年中出现就业岗位净增长的结论。通过这些数字得出结论是很难的。

肯定也会有大量不利的情景。我们并不涉及储蓄不平衡的情况,我们最终发现仍存在巨大的贸易赤字。生产率增长实际上比我们认为的稍快一点,这种情况下你在制造业中会继续损失就业岗位。因此,我尽管赞同Austan的意见,但是我认为很难通过这种方式得出数据。

Zanny Minton Beddoes: 哦,那我现在觉得更沮丧了。

Byron Auguste: 嗯,Zanny,我要补充的唯一的一点就是,你知道,这是一个十年期的观点,另外还有短期的观点。制造业在过去的几个月中在增加就业岗位,在未来的几个月中很可能会继续增加就业。我们都来希望的确如此吧。因此我认为,从Austan作为一位政策制定者的角度来看,制造业中的确有一种创造就业岗位的近在眼前的潜力,看起来的确大有希望。但是Martin更多地是在谈论十年期内生产率与需求之间的相对关系的趋势。所以这是部分的对立所在。

接受教育

Zanny Minton Beddoes: 我现在能否来谈谈解决方案,谈点积极的内容?我们可以实际做些什么来改变现状?我认为我们大家都应该得出的结论是一种的确相当严峻的形势。Byron,也许我们要从你来开始,因为你参与了这一报告。那么,我们到底能使局势好转吗? 我知道,麦肯锡以其乐观而著称,我们刚刚设计出了某些解决方案。但是,在此基础上稍稍更进一步,尤其是在技能不匹配方面,因为我将会回到这个话题,与其他成员讨论。我认为,这是个根本性的问题。那么,我们究竟可以做些什么呢? Byron Auguste: 我认为,我们在技能开发以及教育本身这方面,需要真正具有革命性的创新。而且我认为这是绝对可能的。因此在边缘地带,在学习技术(适应性学习)方面存在巨大的进步。例如,在DARPA2方面,在国防部,他们可以说有个适应性学习计划,可以在数周之内培训IT支持人员,二者通常需要为期2年的计划才能完成。他们的计划极其有效。

在我们在该部门中需要最多的创新的时候,教育部门在所有经济部门中进行的研发最少。我的意思是,该部门是对经济提供支持的极其重要的部门。那么你能以不同的方式来做些什么呢?

有一件事情遍及整个教育体系。我们通过座位时间(seat time)来衡量计划。我们说,你在那里坐了多长时间来“接受教育”呢?我们应该通过能力来衡量计划。我们应该说“你实际上学了些什么?你知道如何做哪些事情?”

如果我们通过能力来衡量学习计划,那么我们就应该创建一整套激励措施来促使人们更快、更好地学习,以不同的方式学习——有些人在教室中学习,有些人在岗位上学习,有些人通过学徒制学习。因此,如果你创建适当的政策结构然后让创新人员遵循该结构的话,那么事实上在学习方面就会出现一场革命。嗯,Carl的观点认为你不能让某个人失业2年然后在高校中度过2年时间。这有办法解决,甚至最好的教育机构现在都采用这种做法。就在上周出现了一个真正有趣的发展,我不知道你是否看到了。制造业学会与“美国未来技能”组织携手合作了。这可以说是一个企业和政府之间的教育合作,旨在培训500,000人以填补制造业的技能缺口。其中最有趣的特点之一是,它们还与几个基金合作,比如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和Lumina基金会——他们的做法是他们定义这些技能阶梯,以便大致所有制造企业都能同意。这样它就创造了这种流动性。我们谈到过劳动力队伍中缺乏流动性的问题。你可以去读社区学院,你可以在职学习,然后你就可以实际学习这些技能并获得流动性。因此实际上这方面有很多解决方案。我认为实际上在Skillshare和SpeedSpark中,实际上有许多强有力的解决方案,可以让我们获得我们希望的结果。

培训与再培训

Zanny Minton Beddoes: 请让我对此泼点冷水。我刚刚花了点时间来考察美国的培训计划历史,实际上,总体来看形势相当严峻。大体上说这些计划并不那么成功。美国不仅仅在培训上的花费几乎比任何其他OACD国家都少;而且美国真正花费的开支,也是组织不佳、效率不高。

这就是我从新闻角度对其进行的粗略的解读。但是Martin,然后是Laura,我的意思是他们在取得更好的结果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按照Byron的描述是改进培训,改进再培训。而且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取得的——就像Charlie Cope在午饭前开始这一令人沮丧的谈话时所说的那样,一个财政紧缩的环境。我是说,在这样一个环境下,没有大笔的现成的资源。那么,Martin,我们如何着手来做这件事呢?

Martin Bailey: 嗯,这是个艰巨的任务,可不容易。但是我认为原则上我们能做到。请让我稍稍扩展一下,谈谈Byron对于军队的做法所说的内容。现在,军队不能将其工作外包了。我们不使用雇佣军。于是,工作必须要完成。显然,军人在海外驻扎,而这是美国的一项行动,第一位的行动。

而且,你知道,他们不能向人支付高工资来完成这一工作。因此他们被迫,他们必须,他们不得不利用手头的新兵,培训这些人掌握他们操作相当高科技的系统所需的技能。他们就这样发现了完成这一任务的方法。因此,套用一句俗语,需求向来就是发明之母。他们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因此我们必须以某种方式改变我们美国私营部门中的激励措施,以便企业,也许还包括公共部门(未必在联邦一级,而是在社区学院、各州以及地方)更加愿意去寻找如何提供企业所需要的技能,以便他们能够利用现有的人员,然后给予他们特定公司或企业希望获得的额外技能。这肯定不会容易。

不过你可以看看记录,能看到某些希望。有些社区学院在他们从事的领域的确很棒。之前麦肯锡的报告中已经给出了一个例子。达美航空公司以及其他公司已经实际上与社区学院合作创建了培训计划,他们的学员可以在学成后到呼叫中心工作或者到公司工作。所以,这就是我们所要采用的模式。那么我们如何来做呢?好,我们现在是在CED。我非常高兴我们与这个小组在一起,因为我认为我们需要这个小组以便发起行动改进教育技术,以便更好地把握学员以及重新雇佣的工作人员的特点,了解他们真正需要拥有的技能。如何以低成本达成这一目标?不要太昂贵的教育及培训计划,而是要相当快速的计划。那么我们能与社区学院合作吗?我们不要让不好的事情妨碍我们,而是要努力从教育机构一方以及私营部门一方找到共同点,然后可以创建短期技能提升计划,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这些岗位。

我无意表示这是个容易的事情。但是,毫无疑问,如果我们真的处在这一经济危机之中,如果如Carl刚才所说我们的确面临这些技能缺口,难道我们不应感觉到做点此类事情的紧迫性吗?

有目的有计划进行组织

Zanny Minton Beddoes: Carl,你从私营部门的角度来说是什么看法?当你面临着没有适当的人来填补你所需要的各种职位这种情况时,什么做法会对你有帮助呢?你认为Martin在这方面是对的吗?

Carl Camden: 呃,这涉及几个方面。我们有一套非常分裂的政策。我们并没有一种教育体系来生产我们所需要的工作人员,我们也没有一种移民政策来引进这种人。然后我们就考虑那些只好把工作外包到工作人员所在的其他国家的那些公司。你知道,在这种三角结构中,必须付出些东西的。

所以,首先,我们在基于结果的教育组织方式背后并没有进行大量的努力。我们按照方便的方式进行组织。对于我们这些教授队伍中的人来说,我们按照教育方法来组织。我们并不针对结果来组织。我们在接触社区学院时,对此我有些不好的经验——我们当时与一家汽车制造商合作,他们保证提供工作;我们需要在现有的课程中增加两堂课,然后学员一毕业就做好准备可以去工作了。我们却被告知,“要获得州里批准以实施新课程,需要两年时间。这样我们就不得不节省费用,需要找适当类型的教员。”等到他们列出时间表时,我们说,“那么,我们不能保证那些工作岗位还会在。”你知道,等到完成整个时间表时,情况就不好说了。所以,在许多靠纳税人支持的教育体系中,行动速度非常之慢。我还要指出,我们并非在谈论中学。中学过去曾是,现在也仍然可以是培养大量接受职业培训的人员的地方。我们陷入到这种观点:这种做法具有歧视性,是一种分轨制的做法,或者是在用模子制造工作人员。

如果我们将职业教育的轨道回归到中学体系(你知道,这一部分已经被切除了),那么就可以提供大量的技能。我认为这方面大有可为;但是我坚决主张,商界可以发挥的作用不仅仅是指出技能所在的领域,还包括指出我们如何着手重建教育分布体系的某些方面,以便使其更加快速,并且以更少的花费实现结果。

Zanny Minton Beddoes: Andy,你对此有何看法?我是说,你对目前的这一套,现有的培训以及升迁机会,是否满意?你认为今后的重点应该在哪里?

Andy Stern: 首先,我认为我们应该认识到这是我们都愿意讨论的、容易着手的地方。你知道,我们专注于少数高技能的岗位,你知道,我们在这方面或许能够解决问题,但是我们却不曾能够做到。我认为,要回答这些问题,我要提出六件我们需要做的事情。其一是美国工人需要加薪。我们存在收入,也就是产出的增长部分,分配不公的问题。工作必须有所回报。这就是美国问题的根本所在。但是现在工作却没有回报。人们30年没有得到加薪了。他们的应对办法就是让家里的第二位成员去工作。他们还通过房屋净值来应对局面。他们需要加薪。他们需要由于口袋里有钱而进行消费,而太多消费正在进入某个群体。

第二点我要说的是——麦肯锡可以进行这一研究——创新减少以及新岗位方面的表现乏善可陈的原因在于垄断正回到我们的经济体制。这是我们所经历过的最集中的商业社会,你知道,里根以来放宽了许多反垄断规定。你在垄断经济中不会看到创新和新的业务发展。我们不得不解决这一问题。

我们需要维护美国的贸易政策。当中国政府中90%的微软软件都是盗版的情况下,你知道,中国却有个维护中国的贸易政策。德国——你知道,我们有着非常理想化的贸易政策,并非维护美国的。我并非在反对贸易,我现在说的是维护美国的贸易政策。

我们有一个基于雇主的医疗卫生体系,非常可笑。它花费的成本超过GDP的6%。如果拿出这个国家6%以上的GDP,我们就可以解决我们的预算和赤字问题。我们不想说这个。看看瑞士,看看法国,看看德国,看看台湾,有些方法可以让这个房间里每一家国际化运营的公司对于获得的收益完全满意。退休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还有VAT3,世界上其他各国都用它来为出口提供优惠并对进口加以予以惩罚,我们却没有。因此我们有个计划可保证我们不会成功,我们不希望对这些谈论太多,因此我们来谈谈教育。

政府参与更多——或是更少?

Zanny Minton Beddoes:Laura,作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商学院前院长,你拥有这个这个优势,就此说说美国教育体系是否使美国工人处于劣势?

Laura Tyson: 呃,我希望首先从如下意义上对Andy刚才所说的表示同感。我大约自从美国竞争力这个词最先引入之时就参与了这个词语的讨论。那还是1983年,当时是在里根总统的竞争力委员会,由约翰.扬担任主席。请注意到里根总统;我是位民主党员,但是那个委员会包括了两党的成员。

从那时起,宏观经济状况和美国劳动力大军的教育都一直出现在每个竞争力清单的前列。按照许多许多许多指标来看,美国劳动力大军的教育都没有改善。因此我真的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说明:如果我们同意这是个关键问题,那么我们真的必须有所改变。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在一定程度上同意Byron所说的模式必须改变了。

我实际上也同意你说的一点:我们在任何培训上所花费的GDP的份额都要比其他国家低得多。我们应该认识到,由于我将会谈到的一个原因——再次回到Austan所说的内容——当我们在缩减政府的规模并削减政府支出时,我们最好对那些我们认为政府能够实际提高竞争力以及岗位表现的领域(商界相信这一点,因为他们对此已经说了30年了)格外小心。基础设施支出,研发支出,以及教育支出。在教育支出中,包括了培训。

以上就是非安全性可自由裁量预算的所有部分,也就是最大的削减支出的重点。之所以是重点,因为它在政治上容易实现。我对此希望说这么多,是因为若不进行革命性变革,我们将解决不了任何一个此类问题;但是如果我们对政府的每一项做法都大加鞭笞的话,那么州和地方政府就不得不大幅削减就业和教育方面的支出——如果我们注意奖励就业和教育的话。呃,我知道加利福尼亚州将会发生什么。人们知道我国的各个州将会发生什么。那些就业数字现在实际上已经在下降。

之所以说这个,是因为我认为它的确重要,然后我们就必须认真对待。因此有人说我是总统就业和竞争力委员会的成员。我在这里真的想传达点乐观的看法,原因是,这个房间里大概会有些商界领袖,那个小组中的CEO以及商界领袖绝对在苦苦思索自己能够去做的事情,或者与其他公司合作,与社区学院合作(我很遗憾地听到了这方面的糟糕体验),与州及地方政府合作,以便真正解决技能问题。他们好比是说,“不,我们不能再等了。我们必须动手做这件事了。”

因此我认为你要制定计划。该委员会在很大程度上是计划导向的。就好比是,“那么,我们在第一个一年或两年内能做些什么来促进创造就业呢?”特别专注于培训和再培训以及与社区学院合作。特别专注于寻找方法提高那些最初开始读工程学位然后又退学的学生的保留率。你可以在几年之内,一年或两年之内,做些事情来在某种意义上利用这一潜在工程师人才库,并把他们留住。一年或两年之内取得这样的成果是很棒的。因此你必须有个计划,你必须制定时间表。

因此从这方面的革命性变革这个角度来说,你知道,我的确认为高等教育机构将必须考虑这个问题。当我参与本报告时,我在考虑商学院的问题。如果你注意到专业的话,其专业首先是商业,其次是社会科学。然后你在很大程度上就沦为STEM4。

那么,你看,商学院可以做更多的事情,尤其是在本科阶段,此时会要求学生学习更多的数学和科学,更多的量化方法。类似于双学位(主修/辅修专业)项目,可以更有效地提供人们所需要的技能。所以,这是我想到的一个想法。

此外,我还认为——由于我认为另一个图表的确让人警醒,说的是中学办得太多以及中学退学的问题。你看,这些图表显示从现在到2020年,美国在提高教育成就水平以及提高人口中获得某一学位的比例方面,基本停滞不前。

我们年复一年地积累着人口中拥有高等教育学位的比例。如果你现在来看这些数字的话,看不到什么进展。如果你看到中学以及中学的退学问题的话,会发现学校办得太多。有些问题出现在这些领域:工资没有增长,或者实际上有所下降。因此我认为我们实际上必须做更多的事情来衔接中学和技术培训。我的确这么认为。比起改变传统大学中各学院的专业组织方式,这种做法更加快速。因此我们应该专注于这个方面。

Byron Auguste: 我能否说一点,作为乐观看法的一个依据,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理解,我们自从1980年代以来在教育方面没有取得多大进展,世界上有20个国家在这段时间里超过了我们。因此你可以认为这对美国来说是坏消息。

但是它告诉我们的信息是这是可为的。对吧?我是说,我们不能改进我们的教育体系这个事并不是个物理定律。有许多国家都做到了这一点。顺便说下,有许多国家会严肃对待职业教育,并赋予其很好的社会地位,这与我们国家很不同,他们做得很成功。

还有些国家改变了自己的体系。我要指出的是德国,该国在1980年代后期、1990年代初期面临巨大的失业危机,后来进行了系统的变革,将一个用来管理失业问题的体系从根本上转变为一个就业体系。

德国人从一个失业管理体系转变为一个就业体系。他们将失业保险体系与劳动力培训体系进行了整合,与就业安置体系整合,这样,在德国,从你丢工作的那一刻起,那个体系就开始为你诊断并帮助你弄明白如何重新进入长期就业状态。

而这是可以做的事情。我们看到了这是可以如何做到的。这应该有个美国版本,由联邦和州政府合作。你也看到了其他国家的做法——澳大利亚大大改变了自己的体系,培训体系,非常注重结果。现在的做法是花钱来培训人们,不,应该把钱花在就业安置上,培训整合在其中。提供者可以是州政府,可以是非盈利机构,也可以是盈利机构。有些做法是基于结果的;实际上,欧洲有许多国家,我们认为更多地是以公共部门为导向的,已经进入了混合程度很高的体系。

但是共同的一点是他们都愿意在这一就业体系进行投入,他们愿意做任何所需要的事情,这是基于结果的做法。我们在美国还没有采取这一措施,如果我们这么做了,我认为我们可以做出巨大的进步。注释:

1MGI报告全文 行之有效的经济体制:创造就业及美国的未来(An economy that works: Job creation and America’s future)可在mckinsey.com/mgi免费获取。

2国防部高等研究计划署。

3增值税。

4科学、技术、工程及数学。

推荐本文(14)

本文译自: “Jobs and US economic recovery: A panel discussion”

第二篇:英国经济的现实困境与复苏前景

英国经济的现实困境与复苏前景

国际评级机构惠誉(Fitch)在其英国现在面临”可怕“ 的财政挑战:与上世纪 70年代和 90年代财政恶化期相比,目前英国的财政赤字规模扩大了近一倍,若英国希望维持AAA评级,需要执行一个强有力的中期财政紧缩战略,即每年额外削减相当于GDP 1 % 的财政赤字。报告引发市场动荡,英镑应声下跌,投资者对英国乃至全球经济复苏前景表示担忧。本文的分析表明,尽菅目前的英国财政状况确实很糟糕,经济复苏举步维艰,但是由于英镑与欧元有着截然不同的货币体制以及英、美微妙的同盟关系,英国料将不会成为下一个希腊。

一、英国经济很“受伤”

(—)总体经济:仍在衰退中

从纵向看,自 2008 年第四季度开始,英国经济经历了连续 6 个季度的萎缩,2010年第一季度GDP 同比仍然下降022%,创下 1955 年以来衰退时间最长的纪录;2009 年 GDP 同比下降 4.9%,为 1988 年以来的最大跌幅。横向来看,2009 年英国经济增长率低于欧洲 27 国以及欧盟平均水平,同时低于美国、法国等发达国家,与主权债务问题严重的欧洲五国相比仅略好于意大利的 一5 0%。

(二)主权债务:步人雷区

2009 年英国财政赤字为 1799 亿英镑,占 GDP的比例为 11.5%,仅次于爱尔兰的 14.3%、希腊的13.6%,高于西班牙的 11.2%、葡萄牙的 9.4%和意大利的 53%。英国公共债务余额占 GDP 的比例为68%,高于爱尔兰的 64%和西班牙的 53.2%。《纽约时报》更是尖锐地指出,英国可能是债务前景最为严峻的欧洲国家。

(三)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并未有效改善

伦敦金融城是现代历史上最成功的金融中心之一,但金融危机却让英国银行业成为经济复苏最大的绊脚石。2008 年2 月 18 日,英国政府宣布国有化北岩银行,拉开了援助银行业行动的序幕。截至 2009年8 月,英国政府提供了总额高达 1.227 万亿英镑的援助,这一规模超过了英国 GDP 的 80%。然而这些措施收效甚微,英国银行体系自身的系统风险并未得到显著改善。一是英国银行业对国际业务依赖程度较高,在国际市场上拥有大量风险敞口。巴克菜银行、皇家苏格兰银行和汇丰银行的国际业务依赖程度都达到80%左右。二是英国银行业对建筑业和商业地产业存在巨大的风险敞口,信贷资产质量在短期内难以提高。三是英国银行业持有相当规模的政府债券,一旦政府债券的信用评级被调降,或市场上认为政府债务有违约风险,这部分资产的质量将急剧恶化。四是金融部门资产负债表尚末恢复正常,如果政府取消宽松的货币政策,会引发债务成本增加,金融部门信贷损失或进一步扩大。

(四)房地产业:繁荣后的苍凉

以坚挺著称的英国房地产市场曾一度是全球的标杆,然而随着全球金融局势日益严峻,英国房地产市场从“降温” 转向了 “寒冬”。次贷危机爆发后,虽然英国央行连续降息,主要贷款银行却不断调高贷款利率、首付比率。原有的贷款者难以承受高企的借款成本,毁约率不断升高;英国房价水平从 2007 年的峰值重挫20%。尽管2009年下半年房产市场出现反弹,但是,舆论仍普遍持谨慎态度。2010年4月,作为英国购房者重要资金来源的抵押贷款仅净增 18亿英镑,为 2001 年 2 月以来最低水平。由此可见,英国信贷紧张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有效缓解,抵押贷款的情况也不乐观,英国房产市场存在进一步调整的可能性。

(五)失业率:攀至新高

2010年第一季度英国失业率达到 80%,为 16年来最高。更令人担忧的是,由于英国政府同样需要出台减少财政赤字的措施,失业率可能还会继续攀升。

(六)政治局势:合中有分 月 11 日,卡梅伦领导的保守党与克莱格领导的自由民主党携手组成上世纪 30年代以来英国首个和平时期的联合政府。然而,英国国内舆论对此却并不看好。一是两党政见存在较大分歧。在外交方面,卡梅伦强调英国的独立性,而克莱格则主张加强同欧盟的联系;在改革选举制度方面,全民公决能否尽快实行以及自民党的利益能否因此得到扩大也在争议之列。二是作为反对党的工党在议会下院仍有相当实力在一些关键问题上会给联合政府带来一定阻力。

二、经济复苏步屈维艰

在过去的30多年里,英国经济发展业绩总体不凡人均收入超越了德国和法国,一度被欧洲其他国家所羡慕。然而,经过金融危机洗礼,英国人似乎要开始学习适应平庸,接受英国面对衰退、艰难复苏的事实。

(—)过度依赖金融业发展经济的负面影响突显

近30年来的英国经济,可谓成也金融,败也金融。撒切尔夫人信奉货币主义理论,1979年上台后开始大刀阔斧地对金融业进行改革,放松监管,强调市场自由化、竞争化。对内,金融业重新恢复混业经营:对外,引入外国金融机构,实行资本自由流动,形成开放性的市场竞争环境。这些措施重振了英国经济,使其GDP增长率从70年代的 1 9%提高至80年代的2.6%。然而,金融改革埋下了危机的种子:英国经济结构越来越不均衡,经济对金融业的依赖与日俱增。2005年 一2009 年金融业在英国 GDP 中的占比从30.4%升至33.2%,而制造业占比则由 6.3%降至580's。

金融业的产生是为了服务于实体经济.一旦其发展明显超出实体经济需求,失去控制,经济发展就必然要向基本面回归。金融业超常规发展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仅仅依靠金融业带来的经济增长将不可避免地催生资产泡沫。宽松的金融环境会使经济出现一时的高速增长,然而在实体经济缺乏高速增长基础的情况下,延续增长的唯一方法就是继续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金融机构在巨大利益驱使下,存在着想利用金融创新延续业绩神话的冲动。两项因素的叠加,导致资产泡沫的形成。此次由次级抵押贷款吹起的房地产泡沫就是最好的例证。二是信息不对称加之金融监管松懈使金融机构可以通过操控实体经济而获利,并扰乱了实体经济的正常运行。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始于 2007 年国际油价暴涨暴跌,油价从 2007 年初的 55 美元/桶,飙升到 2008 年中的 147 美元/桶.后又狂坠至33 美元/桶。其运行轨迹与实体经济的需求可以说完全脱节。三是庞大的金融体系大大降低了经济体自身抗风险能力,加快了金融风险向实体经济传导的速度。英国经济对金融行业的依赖使其在这次金融地震中显得尤为脆弱。为金融机构提供数额巨大的经济救助,也将英国政府拖入债务危机的泥潭。然而经济援助却未能阻拦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的蔓延,危机对英国两大支柱产业——金融和房地产业的侵蚀很快就波及到了实体经济:表现为失业人数屡创新高;资产账面价值的蒸发带来了强烈的负财富效应,消费者信心指数骤降,居民消费减少;信贷成本激增,需求减少,投资增速放缓。

(二)经济调控左右为难

一方面,英国经济的复苏离不开金融业的重振,目前银行业仍依赖央行提供的流动性,“量化宽松政策” 不宜退出。另一方面,英国通胀压力近期飙升。2010年 4 月 CPI 同比增长达到 3.7%,远高于 2.0%的目标值,创 2008 年 11 月以来的新高。与此同时,英国财政赤字高企,减少赤字势在必行,而经济复苏又需要政府扩大开支。因此,如何平衡好国内财政负担、通胀压力和经济复苏将成为新政府的一大挑战。仅就目前英国出台的减少财政赤字的措施来看,很可能会拖累英国经济复苏。这是因为,尽管卡梅伦政府提出要鼓励创业和促进制造业发展,以促进经济转型,然而其实际成效仍有待观察。上届政府在其任期的后几年里也曾不断提出要”重新平衡经济结构”并发展制造业,但都因应对危机而难以真正落实。如果新政府削减财政支出幅度过大,对英国目前脆弱的经济而言,无异于“釜底抽薪“,很可能会将私人部门以及整个经济重新拉人衰退。

(三)滞胀或将来临

英国自从 2009 年3 月开始实施空前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之后就一直没有宣布过停止这一操作。没有限期的宽松政策,不见起色的经济情况,不禁让人担心英国是否会因此面临滞涨?事实上,不仅英国,现在全球都面临着滞胀风险。在过去的几十年间,财富越来越集中于通过资产获利的相关经济活动,一场金融危机摧毁了金融活动带来的大部分收入。强迫性调整随之展开:供给方要调整结构适应需求方,收入与需求的错配要得到改善,劳动生产力要在调整中逐步提高,经济需要重新复苏。但这一过程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目前,英国以及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实施的财政刺激政策,在严峻的经济形势下是必要的。但是,如果政府继续偏离市场需求脱离实体经济过度支出,试图在较短时间内重现过去的“美好时光”,可能会适得其反地延长经济结构调整时间。同时,宽松的银根可能引发商品投机行为,迫使劳工组织提高工资需求,从而打通货币供给和通货膨胀之间的传导通道,使经济陷入滞涨局面。

(四)人口老龄化如雪上加霜

在过去 25 年里,英国 65 岁及以上人口增加了150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已达到 16% 以上,人口老龄化的程度越来越严重。加上出生率较低,英国的老年抚养比一直维持在24%左右的高位。金融危机一级新一轮的债务危机,使英国老龄化问题更加凸显,对经济复苏造成负面影响。IMF经过测算指出,英国长期财政偿付能力面临的主要威胁不是金融危机遗留的债务问题,而是不利的人口机构变化带来的高昂成本。随着人口老龄化、医疗以及社会保障支出都呈现上升趋势,在高福利的英国,这些支出80%是由公共部门承担。

三、英国不会成为下一个希腊

诚然,英国经济情况堪忧,复苏前景充满不确定性,但是英国不会成为下一个希腊,不存在国家破产和英镑崩盘的危险。

首先,英国央行堪忧把债务货币化,通过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吸收债务,这是英国区别于希腊的关键性体质因素。隶属于欧元区的希腊,有着一个尴尬的货币体系:尽管欧元区成员国在货币政策上高度一致,但是财政政策仍掌握在各个主权国家手中。欧元区各国经济发展不均衡:一方面,希腊等成员国经济实力下降,失业率高企;另一方面,以德国为代表的部分成员国经济竞争力相对较强,出口强劲。金融危机后,欧元区没有如美国一样将利率降至接近零的水平,这符合德国等经济强国的利益,却导致希腊等国不得不过分依靠财政手段应对经济衰退,加大了希腊等过的财政负担。债务危机发生后,各成员国不愿意为其他国家偿还债务,因此在救助希腊过程中经常出现分歧。可以说“同一央行,多头财政”是造成希腊乃至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不断升级的核心原因。而英国并不存在这种体制性缺陷。它可以协调一致的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解决债务危机,债务违约的可能性很小。

其次,英、美之间存在着微妙的同盟关系。翻看历史我们可以发现,英国并不愿意把自己的前途同欧洲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著名经济学家罗伯特就曾这样总结英国与欧共体的关系:英国并不接受政治一体化的目标,主张在欧共体之外进行外交政策,安全和防务方面的协调,极少谋求在欧共体内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目前,英国虽然是欧盟成员国之一,却经常与其他成员国意见相左,并且拒绝加入欧元区。相对于欧盟,英国与美国的关系就要密切的多。早在二战结束之后,英美就结成了特殊的同盟关系。因此,在关键时刻美国可能会出手救助英国。

再次,英国的适度走软有助于英国经济复苏。英镑贬值可以刺激出口,使英国经济结构趋于平衡;同时,贬值使英国物价降低,更容易吸收国外企业和个人到英国投资、消费;英镑贬值也可以舒缓英国繁重的债务压力。

第三篇:经济复苏靠文化 文化崛起靠农村

经济复苏靠文化 文化崛起靠农村

——谈金融危机下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路

2009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浩劫,我国也未能幸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出台了“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一系列政策应对当前的危机。就在我国各行各业遭受危机的“洗礼”时,文化产业却“一枝独秀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显示出了不同于其他行业的优势。可以这样说,金融危机虽然也给文化产业带来了一定的波动,却将文化产业推到了新一轮调整的风口浪尖上,为优化文化产业结构提供了新机遇,并使其成为应对金融危机的新增长点、拉动内需的一个有效抓手。

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尤其是农村市场长期地被“消费边缘化”,使得农村的文化产业建设明显滞后。而我国优势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基数大,内需拉动力强、发展空间大,而“文化”作为新农村建设的软实力,对广大农民的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起到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因此,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产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保证。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促进农村文化产业崛起的首要前提。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各地政府长期忽视农村产业文化的发展,缺少足够的资金投入和必要的职能监管,致使农村文化建设不足、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文化机构运转存在较大困难,农村文化建设长期处于“无阵地、无队伍、无作品”的“三无”状态。因此,各地方政府要转变政绩观,将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到考核指标体系中,并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战略任务来实施,加大资金投入,推动农村文化产业的繁荣。

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是促进农村文化产业崛起的重要依托。农村教育发函落后,农民素质普遍偏低,已经成为制约农村文化发展的瓶颈。我国目前有92%的文盲、半文盲在农村,受过高中文化程度的仅占12%,这就使得农民文化修养不高、思想保守落后,不容易接受新鲜文化事物,容易使不良社会风气蔓延。因此,要加快发函农村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时代农民,符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

发展农村特色文化,是促进农村文化产业崛起的有效方式。近几年文化下乡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的开展着,但是这种形式并不能从根本上满足农民对文化的需求。因此,发展当地特色文化,培养“乡土艺术家”不仅可以保护大量民间文化,还可以激发农村自身的文化活动。通过奖励和补贴农村基层文化带头人,建立乡土化、农民化和本土化的农村文化精英队伍,已经成为当前新你哦个村文化建设的迫切任务。

“文化”不仅可以让人寻求心理的慰藉,保持生命的温度,还可以给人们带来走出经济低谷的信心和勇气。而我国文化产业的振兴要靠农村文化产业的异军突起,这不仅是走出“经济阴影”的眼前需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我们相信,只要加快农村文化产业的建设步伐,必将迎来经济复苏的又一个春天!

第四篇:南街村生存现状调查经济正在复苏

核心提示

素有“中国红色亿元村”之称的南街村,经历过辉煌,也遇到过困顿。

因改制而广为注目也备受争议的今日南街村,其经济发展状况如何?原有的发展模式发生了哪些变化?又持守了哪些准则?在共同富裕的理念和市场经济的要求之间有哪些融合与冲突?

带着这些问题,3月21日~24日,本报记者走进南街村,进行了为期4天的实地采访。

股权之变的前缘后果

3月21日上午,记者赶到南街村。

“„中国红色亿元村„南街村改制”的消息,此时正藉由互联网的快速传播而沸沸扬扬。

“共产主义样板村股份化了”、“领导私分集体股权了”、“南街村集团快破产了”、“„中国红色亿元村„神话终结了”……这些词汇,即便是在信息爆炸的当下,依然极其抓人眼球。

南街村股权之变其实发生在3年前。南街村集团给记者提供的详细历史资料显示,2004年11月1日,南街村集团在集团公司三楼会议室一口气开了第25次和第26次两次股东会。经15位股东代表一致同意,南街村集团将公司章程修改为:注册资本由2.01亿元提升至5.3亿元,股权结构由原来纯法人股变更为中原工贸占40%,王宏斌占9%,郭全忠、贾忠仁等6人各拥有6%,邓富山、张平等5人每人3%。

采访中,南街村人说,这一变革完成之后,大家差不多“忘”了这件事。“班长”王宏斌等“股东”还是领受着村里统一的福利,每月拿着250元的工资,从没拿过什么“分红”。

因为媒体调查,这桩3年前的股权之变在今年春节前后浮出水面,掀起轩然大波,并被演绎出不同版本。

内情到底如何,镜头还得回放。

按照南街村集团高层的说明,在连续7年销售收入逐年翻番的高速增长之后,2004年下半年到2005年上半年,南街村进入了最困难的一段时期。南街村集团现任总经理窦彦森说:“我当时接任总经理时,公司账面上一分钱都没有。”他上任的时间是2004年11月5日,恰是第25次和第26次股东会召开之后的第4天。

“那一年,很多人都在议论南街村撑不过五一,后来说撑不过十一,再后来说撑不过阳历年,之后又说2005年肯定不中了。”窦彦森回忆说。

之后的2005年,南街村集团的销售收入急跌至10亿元,和1997年的巅峰数据16亿元相差极大。

“与其等死,不如一搏!”窦彦森回忆了当时的心态。在深圳一家券商的指点下,南街村希望通过上市融资杀出困境。南街村人说,彼时名义上“分割”股权,正是为上市融资而做的基础工作。

河南九鼎德盛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博士张保盈告诉记者,按当时的《公司法》和《证券法》规定,企业要上市至少要有5个发起人。南街村集团作为集体所有制企业,想采用“不引进股东,把集体财产记在个人名下”的办法谋求上市。

但是因为经济正处在困境,南街村上市的打算很快就“黄”了。2005年5月下旬到2006年6月上旬,国家又封闭了新股上市的闸门,上市的事儿就此不提了。

“我也签字了,但当时我根本都没明白是咋回事,只是想着村里让签字,肯定是为集体好。”南街村一位高管人员向记者坦言。

“当时完全是一种形式,为了凑够股东人数。”王宏斌说。他说,这也是南街村“外圆内方”策略的体现,当时就考虑“任何事儿不看过程看结果”,这个“过程”怎么“外圆”都可以,只要“结果”是归集体的,老百姓就不会有啥意见。

对外界的质疑,王宏斌说:“这说明南街村,尤其是我,当时对有关法律文件学习不够。这些股权,过去归集体,现在归集体,将来还是归集体。”

他还征求记者意见:“要不我们针对2004年的股东名单补签一个„集体占股、集体出资、集体分红„的特别声明?” 冲动的惩罚”引来经营低谷

股权之变**又引出一个疑问--1991年即为河南首个“亿元村”,1991年到1996年销售收入连续以每年翻番速度增长、并在1997年达到16亿元的南街村,缘何在短短几年之后跌入“最困难的一段时期”?

南街村人沉痛反思之后认为,这是“冲动的惩罚”:当时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研究不够、占用流动资金上了大项目,导致资金紧张。

南街村30年发展历程,王宏斌将1998年到2005年划定为“经受考验期”。他说,1998年之前南街村发展迅速,是因为龙头企业南街村方便面公司发展得好,在全国方便面行业一度冲至三甲之位。

但后来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南街村方便面的销售开始迅速下滑,去年销售收入只有4亿元,在全国排名第八。而全国第三、河南第一的白象方便面去年的销售收入为41亿元。更可怕的是,虽然有销量,但几乎不赚钱。

在主业经营盈利趋薄之时,南街村又开始大上新项目。“2000年以来新上了几个项目,两个药厂、第四面粉厂、电厂和旅游业,这几个项目都是边建边完善手续,没有申请项目贷款,陆续从流动资金中抽出约3亿元来建设这些项目,但有的新项目未到投资收益期。”王宏斌说。

部分先前投资的项目一段时间也在亏损。“1996年,我们和日本合资的麦恩厂、拉拉面厂、啤酒厂,都是投资上亿元的项目,但投产后一段时间一直亏损。截至去年,麦恩厂仍在赔钱,拉拉面厂和啤酒厂扭亏为盈。”王宏斌说。

“南街村的产业太多太杂,且多数是生产附加值很低的产品,各个点平均用力的结果是哪个企业都无法做大做强。”河南企业界一位人士这样评价。

被广为诟病的永动机“研究”,也发生在这个阶段。因为王宏斌当时在决策上“民主的成分少了,集中的成分大了”,企业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

屋漏偏逢连阴雨,南街村集团和全国很多企业一样,遇上宏观调控、银根紧缩。“一夜之间,账面上的钱全被银行划走了。”窦彦森说。

他说,当时南街村的融资渠道很窄,一直靠银行贷款这一条腿走路。以前是“还老贷新”,银行突然不给贷款了,企业流动资金立即出现困难。

“金融机构改革,贷款手续越来越严格;金融部门准备上市,开始规范过去的贷款。”王宏斌解释了银行停贷的原因。

市场规律对盲目投资的惩罚迟早会来,它永远不考证你犯错误时是因为“无知”或者是故意。

艰难自救后“经济正在复苏”

“到2005年下半年,这口气算是缓过来了。”执掌南街村全面经营大权的窦彦森说。

他说,2004年下半年到2005年上半年,南街村集团“从金融部门融资”的思路调整为“从经营过程中融资”,重新调整产品结构,才开始逐渐缓过劲儿来。

从2004年至今,艰难中的南街村也在积极求变。

“求变”的措施有--本着“宜统则统,宜分则分”的原则调整了南街村集团的管理架构,窦彦森担任集团总经理,六位副总经理各管一摊,各负其责;调整了经营模式,变原来的“先货后款”为“先款后货”;采用租赁生产方式,缩短运输半径,在产品畅销地如齐齐哈尔及湖北、安徽等地生产方便面、调味品等产品;加大欠款回收力度,2004年至今累计回收货款1亿多元;压缩一切不合理开支,如南街村卫生院2007年比2006年少开支100多万元……

3年多的艰难自救之后,王宏斌对目前南街村现状的自我评价是:经济正在复苏。

南街村集团给记者提供了一组数字,表明自艰难时期后,经营形势逐年好转:“2006年,南街村集团销售收入12亿元,利税6100万元。2007年销售收入14.7亿元,利税7500万元。”

3月22日,记者实地踏访了南街村的骨干企业啤酒厂、方便面厂、拉拉面厂、彩印厂、调味品厂等。至少记者看到的这些工厂,生产经营都运转正常,生产车间的现场管理和如今最现代化的企业也都一样。

在啤酒厂,洛阳一位车主正指挥装卸工往货车上装“金小麦啤酒”。“卖得挺快,我一天得跑两趟。”洛阳车主说。说话间,新乡一位车主已经开着装满了啤酒的货车回新乡了。

在方便面厂,许昌一位车主开着大卡车来拉方便面。“油炸方便面原来一条生产线班产3万包,而现在一条生产线班产12万包。产量大大提高,但新生产线所需工人只比老生产线多几名而已。”南街村一位管理人员告诉记者。他说,整个集团工人人数从原来的1万多人减少到目前的6000多人,和生产效率提高有一定关系。

南街村的拉拉面厂,是国内少有的可以生产鲜湿面的企业,其研发的武汉风味“热干面”系列产品颇有市场。

该厂总经理顾毅说,拉拉面厂的销售收入2007年比2006年增长70%,今年前两个月又比去年同期增长70%,今年新上一条生产线后,产能会提高更多。

彩印厂主要生产膨化食品包装和药品包装。

记者在该厂看到,现代化的生产线上,河南知名药企羚锐的药品包装和香港巧巧集团的膨化食品包装正快速下线。

调味品厂是南街村目前最赚钱的企业。据窦彦森介绍,该厂产值2亿多元,利润4000多万元,其销量在中国复合调料领域名列前茅。在北京,有些精明的商家将双汇的火腿肠和南街村的调料“捆绑销售”,俏销得很。

南街村的主业经营虽然企稳,但其资产状况究竟如何,它是否能真正从危难境地走出?

南街村集团主管财务工作的副董事长王金安说,目前公司总资产26亿元,欠银行贷款近16亿元,资产负债率63%。不过他也说,自从1986年南街村拿到第一笔银行贷款至今,累计支付给各家银行的贷款利息也达到10.56亿元。

3月24日,在记者的要求下,南街村集团甚至还提供了企业的“最高机密”:注明“未经审计”的南街村集团合并资产负债表。

河南九鼎德盛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是中国证监会首批认证专业证券投资顾问机构。该公司董事长张保盈博士解读了南街村这张资产负债表。

张保盈仅就该资产负债表上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分析:从报表上看,南街村的主营业务收入是锐减的,去年因为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许多农产品深加工企业都出现这种情况;同期利润水平也在下降;其资产负债率仍在可控范围内,和一些拟上市公司相比较,50%到70%的资产负债率都是正常的。资产负债率的警戒线是70%,而南街村集团尚在警戒线范围内;应收款比原来有所减少,说明该公司在加大货款回收力度;存货减少明显,说明现金周转速度加快;应付账款明显减少,说明经营管理效率有明显改善。

张保盈的总体结论是:南街村“濒临破产”的风险现在不存在,其生产经营状况正常,但在产品销售与成本控制方面出现了困难。

记者还了解到,去年9月份,河南省相关金融机构亲赴漯河,与漯河市政府和南街村集团就“信用风险”一事进行了沟通。相关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三方的沟通很顺畅。王宏斌坦诚地说明了因扩张造成资金周转困难的详细情况,表示“南街村绝不赖账”。当时三方协商有解决办法,其中包括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挖潜盘活,“针对企业集团内的产品项目制定„整体复活„计划”,在有效投入上下大工夫,比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盘活资产等。

这位金融部门的知情人士称,南街村集团的整体资产状况还不容乐观,但内部挖潜盘活的余地还很大。变与不变的多重考量

经历辉煌和困顿之后,受访的管理层几乎都说对南街村“变”与“不变”有了更多的考量,虽然各自表述不同。

“南街村不变,是„信仰„不变。如果„信仰„一变,一切都改变了。南街村要变,是机制要变,生活水平要变。”王宏斌说。在数天的采访里,他多次对记者说,这个信仰就是“坚持集体经济、共同富裕、按需分配”。

一些南街村人也不断地说,南街村不是与外界封闭的,我们必须面对外界图变,和市场接轨。

南街村实行“高福利低工资”的“按需分配”制度,现在也注意到了需求的差异,开始有了一定的可选择性。

记者在南街村的超市里看到,村民们拿着面值或10元或20元的福利购物券(每人每月60元)随意挑选商品。开在107国道旁边的一家规模比较大的超市,还是商务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面向村民,也面向市场。

版薪酬设计也在变。在南街村宾馆、超市、方便面厂、彩印厂等不同单位上班的人,获取的都是本行业与市场接轨的工资。在南街村油炸方便面厂上班的南阳女孩李燕,和她的外地同伴一样,免费住集体宿舍,免费吃集体食堂,每月的工资最高也就800多元。但在对专业技术和业务能力要求比较高的彬海胶印公司,业务员们每月可以拿几千元的工资。该公司业务部主任屈广亚是南街村1993年送出去的第一批大学生,虽然是南街村人,但因为岗位不同,他得到的也是和市场基本接轨的薪资报酬。

人才也是来去自由。王宏斌说,南街村的人才主要靠自己培养,都是土生土长的。也引进过人才,但“不志同道合”。当然也有好的,比如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工程系研究生毕业的顾毅,他主动要求成为荣誉村民,拿250元的工资。南街村还曾花30万元的年薪聘请过高管,但“完成建厂的历史使命”后就走了。南街村一名高管说,“人才来去很自由”,对于享受免费教育在外学成的数百名大中专毕业生,也是来去自由,有一部分在外地就业,有九成回到了村里。

“其实最重要的是我的思想变化,”王宏斌说,“过去我严格管理、强硬的做法多了一些,治村治厂时,发现问题,当即纠正,追究责任,立即执行,如对某些高管的处理;现在人性化、和谐的内容多了一些。在决策问题上,过去集中的成分大,民主的成分少,都是我先谈意见,直接问大家同意不,如永动机的决策;现在是民主的成分大了,最近几年的决策是先让大家说,我综合大家的意见,现在是先民主后集中。”

无论是王宏斌还是窦彦森都用很长时间向记者说明,他们在集团发展方向上的变局--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如已经砍掉和主业偏离过远且没有竞争能力的企业如化妆品厂;寻求附加值高的项目和产品,首先从药厂做文章,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寻找高科技项目,发展循环经济,比如原本用来喂猪的啤酒糟、当做废料处理的啤酒泥,都通过技术改造,提取食品添加料,提升了附加值;大力发展环保经济;把有潜力的项目如麦恩公司和药厂拿出来寻求战略合作等。

王宏斌还特意强调,对正在招商引资的药厂和麦恩公司,谋求与别人合作,“谁占大股都行”。

其实,南街村在引进战略合作伙伴方面走得比较超前,早在1991年,南街村就和日本合作,建立了漯河第一个合资企业即河南耐可达彩色印刷有限公司,目前有5家合资企业。

如何回归市场经济竞争主体?

王宏斌也坦承自己的困惑:“南街村模式究竟能坚持多久,我也不好估计。它也许可以无止境发展,也许因为企业经济效益不好失去吸引力而随时解体。”

窦彦森说:“南街村走到今天,是不断改„制‟又不愿„改制‟。不断改„制‟是指管理体制不断改变,不愿„改制‟是指不愿意改成股份制。”

南街村集团高管几乎都表示要积极“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但难道他们不明白:包括股份制经济在内的多种经济形式,不是都可以成为集体经济的一种有效实现形式吗?的确,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到来之际,“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这一极具思辨色彩的课题变得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就在记者采访期间,南街村人得到了这样一个消息,30年前在全国率先实行分田到户的安徽凤阳小岗村,如今重走新型集体合作之路--通过土地流转,实现土地集约经营,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结束在南街村采访后的第二天,记者在郑州采访了熟稔最新经济政策的张保盈博士,他回应了窦彦森和南街村人的疑虑:南街村的发展方向与整个社会的发展方向并不矛盾。在新型集体经济的架构下,农民可以用土地、林地、水面等可控资源入股,实现公司制改革,这种公司制是变相的集体所有制。其外在组织形式是现代公司模式,内核依然是集体所有制。

他说,南街村一直推崇的“外圆内方”策略,正是为了解决集体所有制与现代经济接轨时的不适应、不协调而在形式上进行的有益探索。南街村的“内方”是它坚守集体所有制的理念与理想,“外圆”则是想用这种方法解决集体所有制与时代的冲突。

张保盈还为南街村指出了一个解决融资困局的办法--把集团盈利状况良好的资产剥离出来,筹划上市,打通融资渠道。

他说,制约南街村这样的集体所有制企业上市的障碍几乎没有了。按新《公司法》和《证券法》,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有两个就可以。集体所有制企业可以作为股东,再引进一到两名战略投资者,注册成股份有限公司,即可筹备上市。如华西村是全国首家以村命名的乡镇企业上市公司,是乡镇企业与资本市场结合的成功典范,集体经济的性质并没有改变,解决了融资问题,产业发展良好,经济步入良性循环。同为中国的“明星村”,在资本市场上,南街村恐怕还要多学习华西村。

河南一些熟知企业运作的人士称,南街村骨子里其实是把自己作为市场经济竞争的主体来看待的,所以它也必须承担所有市场经济主体都可能面临的结局,比如破产、分化、重组等。南街村暂时出现困难,并不代表它坚持的集体所有制出了问题,无论是集体所有制、股份制,或者是上市公司、民营企业,都可能在经营运行中出问题,比如盲目投资、摸不准产业脉搏等。

如果不是陷入体制藩篱对南街村进行简单的评判,而是放在历史的宏阔背景下来审视,审视集体经济的过往和未来,审视集体经济与时代的冲突、融合,我们会发现这其实是一个时代的命题、中国农村的命题。

王宏斌说他也一直在思考着这些问题:“中国实行改革开放30年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快实行30年了,我们是该好好想想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应该建成啥样?我想社会主义新农村只能是社会主义的新农村,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的新农村。更直白一点说,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应是共同富裕的新农村。”

在南街村和郑州两个不同的场合、王宏斌和张保盈这两个彼此陌生的人、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一个相同的观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村经济进入市场经济初级阶段时发挥了不可磨灭的积极作用,但一家一户的组织形式过于单

一、分散,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经济规模化、产业化、科技化和市场化的要求,也无法适应中国农业与国际接轨的要求。中国农村又一次踏上了变革节点。(王守国 李卫华 王鲁峰 刘广超)

第五篇:经济与管理学院2012就业创业工作总结

经济与管理学院2012就业创业工作总结

时间:2012-12-21 14:27:47 来源:经管学院

作者:惠丽雅

经管学院一向重视毕业生就创业工作,把毕业生就业创业放在学生工作的首位,加强对毕业生的就创业教育、管理和服务,积极开拓就业市场,提高就创业率。我院成立了专门的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今年对领导小组成员进行了调整,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积极开展毕业生思想教育、完善实习和就业指导,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圆满完成了今年的毕业生工作。在毕业生文明教育、毕业生服务、协议率和就业率等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好成绩,较上届毕业生协议率和就业率有大幅度上升。现对今年的毕业生工作总结如下:

一、从政治思想、道德观入手,以全心全意服务毕业生为原则,全院上下协调配合,做好毕业生思想教育工作。

2012年2-3月间,我院对2012届工商管理、旅游管理、物流管理和市场营销四个专业的毕业生进行了“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撰写了《经管学院2012届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分析报告》,同时在2011年就业市场调研暨用人单位和毕业生跟踪调查的基础上,找准做好就创业工作的突破口,对毕业生进行就创业思想动员及教育。

(一)做好毕业生思想教育工作,提高其文明意识、诚信意识。

1、每学期召开毕业生工作大会,由院党总支副书记宋红英老师深入地为学生上大学的最后一堂思想政治教育课,教育毕业生应如何充实、快乐、文明地度过大学最后的时光。

2、辅导员深入毕业生宿舍与他们促膝谈心,倾听他们的意见,了解他们的需要,缓解其因就业压力带来的焦虑和苦闷,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同时进行就创业指导和心理健康教育。

3、召开毕业生座谈会,说出心里最想说的话。会上,毕业生自由发表意见,谈对毕业、就业的看法,对学院发展好的意见、建议和对自己未来的规划,让低年级同学也参加进来,使毕业生更加留恋母校和同学。

4、帮助毕业生树立服务基层、奉献社会的良好形象。在加强毕业生就业观和创业意识教育的同时,深入开展诚信教育、法制纪律教育和文明修身教育。

(二)加强对毕业生的日常行为管理,确保毕业生安全、文明离校。

1、加强对毕业生的日常管理,规范毕业生日常行为,对违反校纪校规、不服从管理的学生,给予严厉批评和严肃处理,不姑息不隐瞒,使毕业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毕业生“重点时段、重点区域、重点对象”的管理,加大监管力度,确保了六月毕业生文明离校。

(三)加强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员在毕业生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1、多次召开毕业党员座谈会,学院党总支书记王建平老师、副书记宋红英老师带领全体毕业生党员学习新江苏精神,在毕业生党员和全体毕业生中加强三创三先精神的教育,了解毕业生思想动态,解决突出问题。

2、夜间宿舍管理,充分发挥毕业生党员、在校生党员及发展对象的作用,畅通信息渠道。毕业前夕,保证每个楼层、每个宿舍都有党员监管。

(四)举办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充实毕业生的业余生活。通过举办毕业生图书、物品捐赠活动,毕业照留念活动,送毕业生篮球、足球赛,送毕业生晚会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引导毕业生珍惜大学时光,留下美好回忆,充实了毕业生的业余生活。

二、完善就业机构和制度,营造“人人关心就创业,人人帮助学生就创业”的氛围,进一步加强就创业指导力度,引导毕业生转变就创业观念。

(一)领导高度重视,就创业机制健全

1、我院领导高度重视毕业生就创业工作,多次召开全体教师会议和学生就创业工作会,针对就创业业工作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和部署,提出了以就业率作为衡量我院学生工作的主要指标。每年学院都有专人负责就创业工作,负责全院毕业生的资格审查,向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报送生源信息,与用人单位联系,积极组织召开与各专业对口的招聘会,向毕业生发布学校的各类招聘会信息。负责毕业生推荐表、就业协议书的发放、审核和档案管理等工作。本我院负责此项工作的辅导员,也负责学院团委工作,在工作头绪多任务重的情况下,能够克服困难,就创业工作初见成效。

2、就创业机制健全。为圆满完成我院的就业工作,我院成立了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由我院王仲君院长、王建平书记担任组长,学工组长宋红英副书记担任副组长,以加强对就业工作的领导,确保了就业工作顺利开展;同时学院聘请了王世文老师、刘华老师为大学生创业导师,做到创业指导和课堂教学相结合,把提高学生创业能力的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把创业意识教育贯穿大学教育的始终。

(二)有效管理,做好各项就创业指导工作

1、上好就创业指导课,我院就创业指导课的内容针对学生对象的不同,分阶段开展,包括就业政策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就业过程实战指导、创业指导等。今年四月刘华老师的“创新与创业”专题讲座、10月的深圳市房多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段毅先生的“我的创业之路”讲座等,给有志创业的同学打开了一扇门,带给他们更多的思索和反省,为他们未来走上创业之路加油助力。我们也邀请优秀校友,02级校友东风本田苏州4S店总经理的严江龙、05级校友苏州姑苏锦江大酒店总经理秘书王茹为毕业生就业现身说法,提供帮助。

2、开好就业门诊,书记、院长亲上阵,关心毕业生就业,特别是困难学生的就业情况,全心全意,做好点对点、一对一的指导。

3、开好招聘会,召开了六场招聘会,其中2013届工商管理和旅游管理专业两场专场招聘会,组织系主任亲临指导,为学生做好双向沟通和现场指导,架起用人单位和学生之间的桥梁。

4、引导学生切实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学生积极自主创业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数量持续增长,就业难度较大,我院一方面鼓励学生积极自主创业,另一方面,拓宽专业适应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着重培养学生既能求职又能创业的特性。据统计,2012届毕业生有3人实现了自主创业,极大地鼓舞了下一届毕业生自主创业的信心和勇气,2013届学生中目前已有1人开始创业。

4、畅通信息渠道,各系老师齐动员,全院上下一条心,共同关心毕业生就创业。毕业生实习期间,指导老师不仅为学生做好论文指导,同时积极与单位联系,为学生搭建就业桥梁。辅导员及班主任老师积极为学生就业收集就业信息,建立良好的毕业班通信网络,确保毕业生第一时间掌握就业信息,保证了信息渠道的畅通。

(三)以服务毕业生充分就业、创业,提高就业率为核心开展就创业指导工作。

1、鼓励毕业生多渠道就业。积极引导毕业生参加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积极发动并组织毕业生参加全国各地的公务员考试;组织实施好选调生、“大学生志愿服务苏北、西部计划”、选拔村官等基层就业项目,鼓励和引导更多的毕业生主动到基层就业创业。

2、关注、掌握毕业生就创业动态,从每年的11月起,通过走访宿舍、个别谈话、问卷调查等形式开展毕业生就业意向和择业行为调查,认真调研,了解毕业生的就业需求、就业方向及未来打算,并与毕业生保持密切的联系,时刻关注着他们的就业动向和实际需要,每周进行跟踪统计,掌握学生就业新动态。

(四)拓宽就业渠道,强化服务意识。我院多渠道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积极为毕业生联系就业单位,建立用人单位信息库。2012年,我院与14家企业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关系,并与深圳房多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同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大学生就业基地。

三、做好毕业生档案管理、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

(一)档案管理工作

学生档案是跟随学生一生的重要纸制材料,我院为确保学生档案的准确性,高度重视毕业生档案的整理工作,对放进档案的每一份材料都认真审核,认真做好2012届毕业生档案材料的归档工作,使档案管理工作井然有序,毕业生离校后,按时按量完成档案上交任务。

(二)为进一步了解我院毕业生工作情况以及用人单位对各专业人才的需求及评价情况,我院每年都有专人负责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以电话、网络、邮件、传真等手段发放和回收调查问卷,了解毕业生本人工作情况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和建议。我院对2011届毕业生的跟踪调查,目前已发放问卷60余份,回收35份,针对毕业生专业对口、就业中存在的问题、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等方面深入总结和分析,形成调研报告,为学院教学、管理、招生和学生培养等提供科学依据。

四、毕业生工作的成效和不足

在校院两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克服了各种困难,圆满完成了今年的毕业生工作。截至今年8月底,我院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4.12%,其中协议就业+升学+出国率为93.7%,撰写了《2012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情况及分析报告》,及时总结,不断进取;截至12月中旬,我院毕业生的就业率为98.32%,其中协议就业+升学+出国率为97.9%,达到学校此项考核满分指标,其中协议率居全校第一。

毕业生就创业工作领导小组选拔任用了一批有能力、有工作热情、有责任心、乐意为同学服务的学生干部作为就业联络员,从而有力保障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毕业生各项工作充分考虑学生的利益和要求,我们的出发点就是让毕业生满意,实践证明毕业生对我们的工作也是比较满意的。也有不足之处,如考研率低;毕业生离校后的跟踪方法较为被动,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下载专家组探讨:美国就业与经济复苏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专家组探讨:美国就业与经济复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经济就业经验分享

    1. 咨询咨询是金融领域对于本科生最友好的一个块,本科生的竞争力会高于研究生。咨询分好几个领域,战略咨询:麦肯锡,波士顿,贝恩,ATK,Booz,LEK,RB,摩立特等;IT咨询:埃森哲,IBM,四大等;人力......

    如何带动经济复苏?动漫营销的中国机遇与挑战

    如何带动经济复苏?动漫营销的中国机遇与挑战 日 期:2009-3-10 15:47:38 来 源:中国广告协会 作 者: 2008年,世界金融遭遇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寒流。在危机四伏的经济环境里,很多商机......

    美国大学专业及就业情况

    1.电子工程或电气工程专业 : 主要就业范围:高科技公司,供电公司,大学,工程技术公司,咨询公司 就业难度:较容易 薪资(美元、年薪):本科毕业(35000至50000);硕士毕业(50000至70000);博士毕业(60......

    经济与管理学院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制度

    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制度 为全面、准确地了解毕业生的工作现状和发展情况,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的精神,结合学校就业工作要求和学生培养目......

    促进经济与就业的协调发展(5篇)

    促进经济与就业的协调发展 2012年02月22日 16:50 来源:《宏观经济管理》2009年第4期 作者: 字号 打印 纠错 分享 推荐 浏览量 102 张东生 国家发展改革委就业和收入分配司......

    生活经济与就业创业教案十二

    淮安市中等专业学校教案教案流水号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授课课题: 模块十一 我眼中的创业市场 教学目标要求:学会开展创业项目的市场调查,了解创业计划的内容以及制......

    推动会计行业更好地服务经济复苏与发展重点

    推动会计行业更好地服务经济复苏与发展 ——王军副部长在《中国会计报》创刊一周年暨 2009中国财会论坛上的致辞 今天,我们在这里共同举办《中国会计报》创刊一周年暨2009年......

    【美国留学生就业】面试着装与礼仪(五篇模版)

    海归求职网(www.xiexiebang.com)-专注留学生海归求职培训辅导服务 【美国留学生就业】面试着装与礼仪 “面试时应该穿什么衣服?”“需不需要化妆?”“我染了发会影响求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