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湖南省岳阳市第二中学2016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湖南省岳阳市第二中学2016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温馨提示:.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所有答案都必须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答题区 域内,答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簇新(cù)寒颤(zhàn)虐杀(nüâ)味同嚼蜡(jiáo)....B.攲斜(qī)慰藉(jiâ)贮(zhù)蓄 硕果累累(lãi)....C.潜行(qián)腼腆(tiǎn)
骸骨(hái)玲珑剔透(tì)....D.抽噎(yē)云翳(yī)诓骗(kuāng)踉踉跄跄(liàng qiàng).....2.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红装素裹 气吞斗牛 断章取意 鳞次栉比
B.廓然无累 涕泗横流 怀古伤今 通霄达旦 C.怒不可遏 根深蒂锢 自知之明 睡眼惺忪
D.蹑手蹑脚 豁然贯通 苦心孤诣 重蹈覆辙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2分)A、他心高气傲,目空一切,对他人总是妄自菲薄,结果可想而知,没有人愿意同 ....打交道,他成了大海里的一叶孤舟。
B、从太空回眸我们这颗生存的星球,在变幻莫测的飘忽的白云中,它总是散发着 ....一种浅蓝色的绚丽,谁也说不清那究竟是大海还是气晕的颜色。
C、林昭曾说:“我们的血是再鲜艳不过,而且是再灿烂不过的墨水,人世间其他 一切墨水在这样的墨水面前都不免黯然失色。” .... D、凭着健壮的体魄,你可以支撑起一方蔚蓝的天空;凭着旺盛的精力,你可以开 垦出一片神奇的土地;凭着巨大的潜力,你可以变得出类拔萃,令人刮目相看。....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走进一环,回首只见浮云衬着初冬的天空,自由自在地游动。下面众峰峥嵘,各 不相让,实在看不出船是怎样从群山缝隙里钻过来的。②天又晓得船将怎样从这些巨汉的腋下钻出去。
③往前看呢,山岚弥漫,重岩叠嶂:有的如笋如柱,直插云霄;有的像彩屏般屹立 在前,恰似巨汉挡住去路。
④整个大江有如一环环接起来的银链,每一环四壁都是蔽天翳日的峰峦,中间各自 形成一个独特天地,有的椭圆如琵琶,有的修长如梭。
A.④②①③ B.④①③② C.①③②④ D.②④③①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人生道路上,挫折和失败在所难免,但只有不气馁,坚持下去,总会有成功的一天。
B.全世界每天至少有5万人死于由水污染引起的各种疾病。
C.在交通管理部门的大力宣传下,使我们岳阳市的酒后驾车现象大为减少。
D.为了做好食品安全工作,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发挥自己的充分作用。6.口语交际与名著阅读(6分,每题3分)
我校拟开展“阅读名著,走近经典”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为本次读书活动设计一则宣传语。(30字以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为同学们推荐《水浒》并写出你的推荐理由。(60字以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默写填空(10分)(1)过尽千帆皆不是,_________________。(温庭筠《望江南》)(2)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3)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4)今夜偏知春气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方平《月夜》)(5)江山如此多娇,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雪》)
(6)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7)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勇挑重担,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形容。(用《出师表》中的原句回答)(8)《观刈麦》中描写农民劳作环境恶劣、表现农民生活艰辛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诗文阅读。(12分)
(一)春 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8.诗第二句中,“惊”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诗的三、四句写得生动传神,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1)委而去之()(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3)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4)寡助之至,亲戚畔之()..1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A.环而攻之而不胜 委而去之 ..
B.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得道者多助 ..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边句子。(2分)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章体现了孟子怎样的治国主张?(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32分)
(一)说明文阅读(9分)“微信控”们请抬抬头
①不管是亲戚吃饭还是朋友聚会,常常是几个人围坐在一张桌子旁,但彼此之间都不说话,只自顾自低着头摆弄手机,不停地微信,语音,自拍,刷屏。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微信与其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微信像一块吸引力巨大的免费蛋糕,吸引了众多的勤劳的“低头族”。控,出自日语“コン(kon)”,取complex(情结)的 前头音,指极度喜欢某样东西的人。“微信控”,就是有微信情结的人。
②微信作为一种网络社交工具,刚一问世就得到了广泛应用。人们利用手机上安装的微信,可以做到及时沟通、聊天、随时发布自己的状态。每天到“朋友圈”里逛一逛,不仅能了解亲朋好友的资讯,还能看到各种信息,给生活带来了便利。它更满足了人们深层次的心理需求——关注与被关注。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当生存的需要获得满足时,就需要满足更高层次的要求。而归属感、认同和自我实现都是较高层次的需求。“微信控”正是通过“晒”来让朋友们找到谈资、了解近况,得到朋友认同和关注来满足这些高层次需求。
③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过度依赖微信,每天沉迷于“刷朋友圈”、“狂点赞”,熬夜玩微信,甚至一天不玩微信就会出现烦躁、空虚等反应。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能力,成为网络中的社交高手,现 实社交的“低能儿”。
④另外,经常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对视力也会造成伤害。据调查显示,青少年出现近视的原因中85%到90%是因为用眼过度。近视的患者,绝大部分天天接触电子产品,而且每天玩半个小时以上。眼睛的泪膜层遭到破坏,导致泪液分泌减少,从而出现干眼症。长时间低头玩手机还会出现颈椎椎间盘突出、后颈部肌筋膜炎等病症,导致颈后部肌肉和韧带牵拉劳损。
⑤如何才能降低对微信的依赖度呢?首先,要认识到这些网络工具之所以被研 发出来,是为了更好服务人类,而不是用来控制人类,其次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另外,加强体育锻炼也可帮助减弱“微信控”。..14.第①段划线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和作用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通读全文,说说“微信控”的主要危害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第⑤段加点的词语“减弱”能否换成“消除”?为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在第⑤段的横线处,补写一条降低对微信依赖度的方法或措施。(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记叙文阅读(13分)零下三十度的温暖
①那是记忆中最冷的一个冬天,最初的时候雪少,干冷干冷的,连我们在这地方长大的人都有些受不了。而且,那时候我刚刚经历了一场挫折,仿佛看透了世态 炎凉,所以愈发地觉得从心里往外的寒冷。
②闲得无聊,也是为了躲避伤痛和失望,我决定去乡下的老叔家。老叔一直和我很谈得来,他由于种种原因,大学没有读完就回乡务农,可从没见过他露出过落寞的神情,相反却生活得有滋有味。在老叔那里,受他的情绪感染,我的心情也许会好些。那时老叔正赶着马车给镇上拉煤,每天都忙得团团转。于是我决定第二天和他一起去干活,也许劳累也可以使人忘掉很多事。
③没想到当天夜里下了这个冬天最大的一场雪,早起一看,那雪足有一尺多厚,大风呼啸,寒气逼人。我和老叔赶着马车出发了。煤场距镇上十多公里,那里荒无人烟,很是偏僻。虽然出发前我们已经全副武装,厚厚的棉衣棉裤棉鞋,大狗皮帽子,毛围脖,只露出一双眼睛,可坐在马车上,我还是冻得眼睛生疼。老叔的鞭子打着响亮的哨子,说:“今天零下三十度,最冷的一天让你赶上了!”我眯着眼睛,看着白茫茫的雪野,冻得说不出话来。
④装完车,身上的汗便多了起来,竟是丝毫感觉不出冷了。休息片刻,马车开始向镇上奔去。风一吹,浑身的汗顿时变凉,接着便是彻骨的冷。那马身上一层细细的白霜,口鼻间突突地吐着大团的白气。我和老叔的帽子上围脖上也是白糊糊一片霜,风像细刀一样钻进身体,连打寒战的力气都没有了。中途路过一个小村子,远远地看见一个人站在村口的路边。待马车行近,看清那是一个四十多岁的妇女,手里拿着笤帚和一只编织袋。老叔忽然用力一甩鞭子,收回时鞭杆戳到煤上,立时一团冻在一起的煤滚下车去。
⑤走出很远,不经意回头,见那女人正捡着马车一路颠簸下来的煤,装进编织袋里。又拉了两车煤,每次经过那个村子,那女人都等在那里捡煤,而老叔也总是故意弄掉些煤。终于我忍不住问他为什么,老叔说:“你老婶的弟弟住在这个屯儿,他跟我说起过这个女的。这女的家里很困难,男人死得早,为了供儿子上大学,把地都卖出去了。自己家的那点儿口粮田,到秋天割下来的柴禾还不够平时做饭用的,她家冬天连炉子都不点,屋里冷得直挂霜,她每年冬天都冻得一身伤!”我点点头,说:“哦,所以她才在这儿等着捡些煤!”老叔甩了个鞭哨说:“捡的那些煤她也不烧,要等到儿子放寒假回来时,才把炉子点着,让儿子热热乎乎地过个年!”我心里一动,忽然觉得不那么冷了,便想着也帮那个女人一把。
⑥可是最后一次拉煤回来时,车却在半路陷进了雪地里。我和老叔又推又拉的,马蹄把雪蹬得飞溅,仍没能拉出去。老叔坐下来,说:“只好等过路的车帮忙了!”我也坐在车上,北风正紧,寒冷包围着我们。老叔从衣兜里摸出卷烟纸,掏出烟料来,熟练地卷好
一支烟,点燃,深吸了一口,然后递给我。我虽不会吸烟,还是接过来吸了一口,立刻被呛得直咳嗽,忙又还给了他。他一边吸烟一边仔细地看着那明灭的火光,对我说:“你看,这么冷的天也不能把这一点烟头冻灭!”看着那一点火光,我亦很有感触,老叔又说:“这么大风,越吹,这烟头上的火越亮!人啊,有时也该像这烟头上的火光一样,冻不灭,吹不灭,那就有奔头了!”我一阵感动,老 叔用最形象的比喻点醒着我。
⑦等过路的马车把我们的车拉出来时,天已经有些黑了。最后路过那个村子时,竟没发现那个女人等在那儿,可能她觉得天太晚了,我们从别的路直接回家了!老叔一路打着极响的鞭哨,并大声地吆喝着马匹,我手一推,一些煤便落在了路边。车穿过村子时,我回头张望,见那个女人的身影正出现在路边。
⑧返回城里后,心里竟是暖暖的有了春意。想起那个为儿子捡煤取暖的女人,想起冰天雪地中老叔不灭的烟头,那份爱,那种启示,便会点燃我心中所有的希望和热情。每一个冬天都是春天的先行者,是的,在那个零下三十度的冬天,我却感受到了生命中最动人的温暖。(选自《时代青年》)
18.第①段画线句子所用的描写方法是什么?写出了我怎样的感情?(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从全文来看,“老叔”是个什么样的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怎样理解第⑥段画线句的含义?(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结合全文,说说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读了本文,你得到怎样的启示?(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议论文阅读(10分)新知识的摇篮——创造力
①相传有一个英国人,名叫亚克敦,可以算是世界上书读得最多的人。他除了把自家的七万册藏书都读遍了,还博览群书,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和校勘。可是,他却连一篇文章也写不出来,终生一事无成。这是为什么呢?俄国剧作家克里雅日宁的话,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读书有三种方法:一种是读而不懂,另一种是既读 也懂,还有一种是读而又懂得书上所没有的东西。”
②读而不懂不行,既读也懂不够,读了而又能创造才是读书的真谛。许多人读书只满足于简单的求知欲,没有把读书作为提高主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创造性过程。他们的创造力被闲置了。托尔斯泰曾经告诫说:“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使他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将永远是模仿和抄袭。”这是多么严重的 结局。
③所以,要真正学会读书,必须培养创造力。
④创造力,就是能提出新见解、解决前人和自己不曾解决过的问题、在解决问 题时会另辟途径的能力。
⑤创造是怎样开始的?独立见解便是创造的萌芽。⑥读书时人们重复着著书者走过的道路。如果读时产生的想法,仅仅就是书上所告诉你的,那你的思想只起到替别人录音的作用,没有产生自己的东西。我们应当在学习的基础上,把所有的知识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血肉,然后“站到巨人的 肩上”得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⑦请珍视自己的独到见解。尽管其中不乏虚谬的花影,但创造的花蕾也孕育其中。宋朝的欧阳修,对韩愈的文采章法十分钦服,反复研读韩愈的著作,开始模仿着写作,进而不断创新,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结果,他学韩愈的文章,而写出的文章并不像韩愈,成为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但他学韩愈的诗,写的诗却很像韩诗,终于不能独成一家。清朝的学者袁枚总结了欧阳修的治学经验说:“平居有古人,学而力方深”,落笔无古人,而精神始出。”即学习时要尽可能吸收前人的知识,但创造却必须超过古人。
独立见解源于两方面。一是在读书中深刻理解,见识高人一筹;二是在强烈的创新意识激励下,潜心钻研。两者往往互相作用。爱因斯坦谈到自己是如何创造时说过:我自己侥幸发现了一些东西,例如相对论的建立,这我可以解释为由于我多少保存了一些感到诧异的能力,当绝大多数的物理学家从学校出发继续前进,完全不加怀疑地使用牛顿的空间和时间的公式时,我却尝试着对他不信任,重新来考虑全部问题。可见,凡是不满足于现成结论、善于独立思考的人,他的创造力就强。23.本文的论点是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第⑦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结合文章说说其作用。(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第②段画线的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文章说的三种读书方法,你赞成哪一种,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50分)(以下题目任选一题)
(1)请以“在这个特殊的冬日”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2)生活是七色板,成长的过程就是调制七色板的过程。其中蕴含着追梦的艰辛,挫折的苦痛,孤独的寂寞,成功的喜悦„„在这个过程中有掌声、阳光、感动„„请 以“成长需要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表达你的真情实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需出现校名、人名,可用化名代替。
第二篇: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学山东省滕州市墨子中学第一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总分100分,100分钟完卷)
一、积累运用(共10分,4、7小题各2分,其余小题各1分)
1、(1),江入大荒流。(《渡荆门送别》
2、日暮乡关何处是?。(《黄鹤楼》)
3、感时花溅泪,______________。(杜甫《春望》)
4、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5、湖上影子,________________、湖心亭一点、与____________、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张岱《湖心亭看雪》)
6、刘禹锡在《秋词》中通过对比表现豪迈乐观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陋室铭》中的首两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在现代可演绎很多句子,如“身不在高,适当就行,貌不在美,有才就灵”。请你仿写出这样的句子来:
。
。
8、搜集资料是语文学习过程中常用到的一项技能。有一同学搜集到中国传统节日的元宵节同国人的习俗,便在积累本上这样记录:“端午节――划龙舟”。请你仿例子记录形式写出我国任何一种传统节日的习俗来:。
二、阅读理解(50分)
(一)名胜古迹
《中国石拱桥》选段(12分)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至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的石拱组成。桥约宽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间有石砌的桥墩,把11个石拱連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连,这种桥叫做連拱石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象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xiào。
9、给下面词语中的拼音写上汉字,并解释这个字的含义。(1分,汉字、含义各0.5分). 惟妙惟xiào()含义:
10、从文中概括出卢沟桥体现了中国石拱桥的哪三个特点?(每个特点仅限用四个字回答).....
教学课件(3分)答:①
②
③
11、下边是作者才中学学生的信中一段话,根据这段话提供的信息,在文中的空格处概括..出一句话。(2分)卢沟桥的各拱长度如下:中间一孔最长,为21.6米,往北去的五孔是21.2米,20.5米,19.7米,18.6米16.0米,往前去的五孔20.6米,19.6米,18.3米19.0米,16.1米。答:
12、下边的说法中哪一项符合文章的原意? 答[ ](2分)
A.因为永定河经常发大水,所以卢沟桥采用了联拱的结构。
B.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10个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
C.卢沟桥的桥面是用8米宽的石板铺砌成的,这也是卢沟桥结构坚固的原因之一。D.桥面的两旁有石栏石柱,上面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
13、指出下面句子各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2分)
①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桥宽约宽8米。()
②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这座桥从来没有出过事。()
14、下边的文字是写苏州吴门桥的,说说卢沟桥与吴门桥主要有什么不同这处?(2分)吴门桥呈拱形,横跨于波涛滚滚的京杭大运河上。从船上望去碧水蓝天之间像出现了一道长虹。
(二)人生感悟(14分)
《猎人与狼》
猎手穿行在灌木丛中,查看前几天挖下的陷阱,可惜一无所获。当他走进一片米楮林时,微微有些心跳,那是最后一处陷阱了。伪装的树枝不见了,陷阱露出阴森森的洞口,猎手狂喜,端着枪走近阱口,猎物是只成年的公狼,金黄色的皮毛闪烁着金属的光泽,在阱底低嗥着,焦急地团团转。靠近点,再靠近点猎手告诫自己。小心地挪动脚步,边举瞄准,他只有将尖锐的弹头射进公狼的前额,才能获得一张完整的狼皮。猎手觉得心头有点湿,全神贯注地往前挪步。突然,他脚下一滑,眼前一黑,耳边响起了尘土和落叶的坠落声。猎手意识到,他正掉进了自己的挖的陷阱里,他忽略了昨晚那场大雨。现在猎手和凶恶的公狼,共同被困在狭小的阱底。四周是三米多高垂直的泥壁。猎手
教学课件 心中一丝苦笑:报应?打了一辈子猎,结果却要死在亲手挖掘的陷阱和自己捕获的猎物口中!在猎手掉进陷阱中的那一刻,公狼被突如其来的坠物给镇住了。它转过身,目光凶狠地盯着近在咫尺的猎人,龇着白森森的狼牙,鼻孔里发出威慑的低嗥。赤手空拳的猎手知道,无论如何是敌不过眼前凶狠的公狼。凭他多年猎手的经验,他很快镇定下来,也龇着牙,目光凶狠狠地瞪着公狼不动。人和狼都不敢轻举妄动,互相对峙着。时间似乎静止了。不知过了几分钟或几小时,公狼也许感到眼前的人对它并不构成威胁,也许无暇顾及,逃命要紧,公狼盯着猎人后退两步,见猎人没有反应便掉转身,不再顾及背后的人,开始义无反顾地用尖锐的前爪飞快地扒着陷阱。雨后的土很松软,老狼很快就在脚下扒了一大堆土,把阱底垫高一层。公狼用后脚跳上土堆,继续往高处爬。猎手很快明白了公狼的意图,不禁在心里骂道他娘的,狡猾的家伙!旋即,跟在公狼身后,把公狼抓下的松土踩实,垫 宽,做成台阶状。狼和人,在这一刻,成了同舟共济的合作者。人和狼,为了求生,竟配合得如此默契和协调。只用了两多时辰,狼和人都看见了头顶上的地面。狼却纵身蹿上地面,向前走了几步,停住,回转身坐下来,目光定定地望着洞口。猎手最后也艰难地攀援着洞口。他看见狼正盯着自己,慌忙拾起掉在地上的枪,端起瞄准狼的前胸。公狼见到猎人上来,全然不觉危险就在眼前,而是偏着头,对猎人眨眨眼,然后缓缓起身,慢吞吞地朝着密林深处走去。在转过山脊时,公狼又回转身望了望猎人。猎手端着枪,怔怔地瞄准渐渐远去的公狼。僵硬的手指,始终没能扣下扳机,一任猎物从容地隐入林间。从此,猎人不再进山。
15、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分,每空0.5分)近在咫尺()
威慑的低嗥()..
16、请你用自己的话概述故事的内容(2分)....
17、本文的描写颇为精彩,有动作、肖像、心理等描写,请各写出原文中的一句对应句子。(3分)
(1)动作描写:
(2)肖像描写:
(3)心理描写:
教学课件
18、当猎人随着陷阱的坍塌,落进了自己亲手挖的陷阱里,与狼“共处一室”互相对峙时,文章写到这里,实际上向读者表达了怎样的意思?(2分)
19、是什么原因使狼和猎人同舟共济,都逃出陷阱,小说向读者表达了什么意思?(2分)20、请在文中找出画龙点睛、揭示主题的议论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21、世界何时才能铸剑为犁,猎人历经此事 “不再进山”。本文要告诉读者的究竟是什么,用你自己的话谈谈认识。(2分)
(三)博大真爱(11分)
八月的阳光
一进八月,小夏和小秋天天去村上的土路上盼信。土路上的尘土很厚,八月的阳光煮热了那层泡沫,赤脚踏上去便会燎起几个水泡。终于有一天,盼来了信,两封。小夏一封,小秋一封。两人急着看了信的封面后,又互相看了对方的。小夏说:“京城的,比我的好。”小秋道:“上海的,也不差。”兄弟俩将半月来的焦急用欢笑发泄了出来。
小夏拆信,小秋也拆信,忘了头顶上烈日。小夏一惊,小秋也一愣。
兄弟俩半喜半忧地回家,将通知书念给父母听。父亲说:“上大学要这么多钱?”母亲只叹了口气。八月,棉花还没有到上市的季节。父子兵分三路,到晚回家,所筹借的钱还不够费用的四分之一,兄弟俩上学掏空了家底,家里没什么值钱的东西了。母亲只好把一头正在长膘的猪卖了。八月的日子越来越少,兄弟俩的上学费用仍差一大截。那天他们去了学校。校长和班主任都非常同情,但也无能为力,只好以学校的名义写了封信给乡政府,请他们想办法。在烈日下奔波了三天后,父亲捧着乡政府出面借的2000元贷款回到家里,一下子倒在地上,昏了过去。十天来的劳碌和心焦,使这个在太阳地里劳碌了半个世纪的硬汉子也趴下了。
上学的费用还不够一个人用,八月的日子所剩无几。
没想到这天邮递员竟送来一张汇款单,1000元,学校来的。附言栏里几个小字:“祝贺!全体教师捐赠。”父亲从床上爬起,母亲赶紧将汇款单递过去父亲的嘴唇蠕动着,发不出声音。费用还只够一个人的,日子不会停留,小屋里的人立刻意识到事情的严峻。三个人的目光一起盯着床上的父亲。父亲忽地一骨碌坐起来,说:“现在只有一条路,你们好都懂事了,自己决定吧。要不,抓阄也行。”
教学课件 小夏和小秋顿时像两尊雕塑。
像是经历了一个世纪,小夏抬起头说:“小秋,你去吧,你的学校好。”小秋也抬起头:“不,我比你年轻一岁,哥,你去吧。” 这时誰也没有注意到小夏一个微小的动作。他把手伸进衣袋,摸出那张录取通知书,撕了个粉碎。小秋醒悟过来后一下子抱住小夏:“哥!”泪水脱眶而出。八月的最后一天,小夏带着200元路费出了门,他去南方打工。父母欠下了许多债,小秋在学校还要许多开支。八月的阳光下,小秋站在村头的土路旁,出神地看着泡沫似的尘土上那一行深深的脚印……
22、阅读全文,结合小夏的言行,在空格处将故事情节补充完整。(每处4字以内)(2分)..
筹措学费
外出打工
23、文章开头一段的景物描写主要有哪些作用?(2分)..
24、“小夏和小秋顿时像两尊雕塑”,这句话有什么表达作用?(1分)...
25、从全篇看,标题“八月的阳光”除了指八月的烈日外,还有什么深刻含义?(2分)
26、本文的主题反应了“爱”,除了写小夏和小秋的爱外,还有誰对誰的爱,请列举两个。(2分)答:①
对
的爱
②
对
的爱。
27、文章最后一段也可以改为写“背影”的结尾。请改在下面横线上。(2分)
(四)古代生活(13分)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作,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1)复前行,欲穷其林().(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29、翻译下面句子。(2分)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译:
教学课件 30、依据文中的描述,概括准确说明进入桃花源的山洞口所在的位置。(1分).... 桃花源的山洞口位于
31、引用文中的原句填空:(1分)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32、第二段中描绘的社会《大道之行也》中的大同社会极为相似,请用一个成语来概括陶渊明描写的这个社会。答:
(1分)②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zhī)酒。舍人相谓曰:“数人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一:“蛇固无足,子安能为足?!”遂饮其酒。注:卮,酒杯之类的东西。
33、解释加点词的含义。(2分)①数人饮之不足()
②引酒且饮之()..
34、翻译下面句子。(2分)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35、请从2段古文中找出两表示人称的古代词。A.B.(1分)
36、请给第二段古文加上一个恰当的标题是
(1分)
三、写作实践(40分,含书写5分)
37、写一篇说明文,或介绍某一实物,或说明某一产品的生产过程,或阐述某一事理。要求:①自拟题目,无题目者扣2分。②使用两种以上说明方法。③不少于500字。
教学课件 学山东省滕州市墨子中学第一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1、山随平野尽
2、烟波江上使人愁
3、恨别鸟惊心。
4、芳草萋萋鹦鹉洲。
5、唯长堤一痕;余舟一芥。
6、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7、8小题正确、恰当既给分。
二、9、肖
相似
10、历史悠久
结构坚固
形式优美
11、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至21.6米。其他不简洁语句酌情扣分。
12、B
13、列数字
举例子
14、卢沟桥是联拱石桥,吴门桥是单拱石桥。
15、zhǐ shè
16、一猎人掉进了自己挖的陷阱,与已经落入陷阱的狼共处一室,最后设法,猎人与狼都逃出陷阱,猎人放走了狼,从此不再进山。
17、正确即给分
18、人自以为聪明,往往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19、在死亡面前无论人还是动物,其生存的欲望是比较强烈的在这种欲望的制衡下,其他的矛盾可以得到暂时的缓解。
20、“狼和人,在这一刻结成同舟共济的合作者和狼,为了生存,竟配合得如此默契和协调”。
21、狼和猎人之间的妥协,不是互相的妥协,而是对自然的妥协。人也好,动物也好,在自然面前都是渺小的。人让自然失去了平衡,那么,自然反过来也会让人失去平衡。从其他角度言之有理均可给分。
22、路边盼信(或路边取信)撕通知书。
23、突出天气酷热,衬托小夏、小秋盼信的急切心情(或答点题,与结尾照应,或暗示小夏、小秋的求学艰难等)
24、形象地描绘出小夏、小秋震惊的神态。
教学课件
25、可以从两方面理解:“八月的阳光”既暗示生活的艰难(炙烤人),又象征亲情的温暖,社会的关爱(温暖人)
26、父母对小夏、小秋的爱,学校对小夏、小秋的爱。乡政府对小夏、小秋的爱,小夏对父母的爱等均可给分。
27、改后有背影且具抒情性即给分。
28、走完整齐的样子(整齐)
29、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30、武陵一条两岸是桃花林的小溪的水源处
3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2、世外桃源
33、数:几
引:拿
34、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上脚呢?!
35、吾
子
36、画蛇添足
三、参照中考作文评分标准执行(40分,含书写5分)
教学课件
第三篇: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softName黑龙江省克东县2013-201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doc
delKongge黑龙江省克东县2013-201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doc
第四篇: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014—2015学高二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测
语 文 试 卷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第I卷 阅读赏析(45分)
一、古诗文阅读(13分)
(一)阅读下列文段,回答1~4题。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去年,孟东野往。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
(节选自韩愈《祭十二郎文》)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吾往河阳省坟墓(探望)
B.汝来省吾。止一岁(只)
C.而汝抱无涯之戚也(忧伤)
D.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恩泽)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吾佐董丞相于汴州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③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④作师说以贻之
A.①和②相同
③和④也相同
B.①和②不同
③和④也不同
C.①和②相同
③和④不同
D.①和②不同
③和④相同
3.下列句中“而”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2分)[来源:学+科+网Z+X+X+K]
A.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
B.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C.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D.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 4.以下是对选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来源:Z。xx。k.Com]
A.作者以时间为线索:“其后四年——又四年——又二年——明年——是年,”记述了两人别多聚少,为不能“久相与处”而感到叹惋。
B.作者“视茫茫”“发苍苍”“齿牙动摇”却送走“黑发人”侄儿,写下这一切时,字里行间透出作者的切肤之痛。
C.当作者的侄子韩老成(十二郎)去世的消息传来时,作者韩愈难以相信——不敢相信,竟怀疑这是梦。
D.“天者诚难测”,“ 理者不可推”,面对十二郎的早逝,作者感受到人生无常,未来无望,失去了生活的希望。5.翻译文中画线句子。(7分)(1)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4分)答:
(2)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3分)答: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6-7题。(每题3分,计6分)浪淘沙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6、“阑珊”是什么意思?“春意阑珊”这里所表达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各是什么? 答:
7、请分析李煜的《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和《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在思想情感方面的不同之处。
答:
8、古诗文默写。根据课文将所缺诗句填在空白处。(8分)心非木石岂无感?
。(鲍照《拟行路难》)
,抚孤松而盘垣。(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垆边人似月。(韦庄《菩萨蛮》)昆山玉碎凤凰叫。(李贺《李凭箜篌引》)
,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云青青兮欲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外无期工强劲之亲。(李密《陈情表》)
,惟有幽人自来去。(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含泪奔跑的少年 朱钟洋
在他的记忆里,从未离开过生养他的大山,他今年初中毕业了,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县城的重点中学。在城里,他这个年纪还是个孩子,还要在父母面前撒娇。然而,他俨然是个大人了,就在他初中毕业的这个暑假里,他尝到了冷也尝到了暖,冷暖过后,他仿佛一夜成人。
父亲在他初中毕业后第一个星期,突遭车祸,留下他和母亲相依为命。肇事司机也在车祸中死亡,父亲的死没有得到任何赔偿。母亲天生患有小儿麻痹症,走路一瘸一跛的,生活勉强能够自理。
起初,他和母亲商议着辍学,但母亲坚决不同意。为了下学期的学费,为了以后的生活有个着落,母亲决定带他到县城谋生。
进了城,他才知道,城市人山人海,高楼林立,但这些繁华不属于他们。沉闷的空气里弥漫着炙热的气流,一阵风习来,也闻不到稻花的香甜。母亲在城市边缘,租了间铁皮房,用木板搭了张床,然后找两块红砖架个小铁锅,算是在城里落下了脚。母亲从工厂找到店铺,从店铺找到垃圾收购站,可没有人愿意收留一个瘸子。无奈之下,母亲做了个烧烤车,还给他钉了个刷皮鞋的木箱。[来源:学科网ZXXK]
每天,他们从铁皮屋里出来,一个推着车,一个挎着刷鞋箱。趁着昏黄的路灯还没有熄灭,他们匆匆地赶到市里繁华的公园门口,占个地,摆个摊。等到公园里的最后一拨人散去后,他们才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回家。他心里其实有一万个不愿意,可是为了读书的梦想,他又能够说些什么呢。
大多数的日子,他就蹲在母亲的烧烤车边给人刷皮鞋。一天,他看到很多人在公园里,边看着孩子玩,边招呼人刷鞋,他心动了。他知会了母亲一声,便走进了公园深处。偏偏是这一天,城管突然来巡查,公园门口所有的小摊小贩一窝蜂地溜走了。走路一瘸一跛的母亲因为跑得慢了些,被城管逮了个正着。在和城管的纠缠中,烧烤摊被推倒了,烧得红彤彤的木炭倒在了母亲腿上,一股焦肉的味道让好心的路人愤怒了,城管见势不妙,很快怏怏离去。这天夜里,一对苦难的母子推着车,走着回家的路上,闪烁的街灯照在清冷的马路上,留下一对孤独的含泪的影子,一长一短地走着,成了一道痛苦抽搐的风景。
劳碌了一天的母亲,迷迷糊糊地睡着了,而他却怎么也睡不着。
他看着母亲翻了个身,腿上被烧焦的皮肤通红一片,有些地方还留下了水泡。他用手触碰了一下,感觉连心的痛。所有的委屈化成了泪水,从他的眼里流到了嘴里,涩涩的。
时钟已经指向了夜里11点多,他还是睡不着。为了赚够学费,他和母亲除了一日三餐外,其它的开支减了又减,实在要买点什么,也是选一些地摊货。而,刚刚,母亲连一盒烫伤膏也舍不得买,硬说擦点酱油就好了。这样一想,他的心更痛了,他失去了父亲,他不能再失去母亲了。他穿好衣服,走上街,向附近的药店跑去。
他跑进药店的时候,药店准备关门了。他很快选定了一盒26元的烫伤膏,他把烫伤膏攥紧在手里,就在掏钱的时候,他才发觉自己只是带来了今天全部的劳务费15元。他站在柜台前犹豫了很久。
“你到底要不要买啊,我们要关门了。”店主催促他。
“要的,要的,只是……只是,我没有这么多钱。”他吞吞吐吐。
“那就明天来吧。”
“哦不……我欠你11元钱可以吗?我明天下午一定还。”他快急哭了。
“那……”
“求求你吧……我妈妈她……”他心底的那点坚强终于崩溃了,泪雨滂沱,他把自己和母亲的遭遇说给了店主。
“那你,把药拿走吧,不够的钱,算是我资助给你的吧。”店主说,“快些回家吧,不要让妈妈等急了。”
母亲的腿上的伤很快就愈合了。他也如愿在县城读完高中,考上了省城的一所大学。
当他和母亲要离开县城,打算到省城继续谋生的时候,他整理好铁皮屋里所有的行李,突然一张药费单抖落了出来,他露出了笑容,他知道,上面写着——这个世界很冷也很暖,冷暖之间,我不能只是流泪,我要做一个含泪奔跑的人。
9、“含泪奔跑的少年” 如何理解?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
答:
10.文中的主人公“他”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小说是如何刻画这一形象的?试作简要分析。(4分)
答:
11.分析下面句子的含义(4分)
(1)他尝到了冷也尝到了暖,冷暖过后,他仿佛一夜成人。(2分)
答:
(2)闪烁的街灯照在清冷的马路上,留下一对孤独的含泪的影子,一长一短地走着,成了一道痛苦抽搐的风景。(2分)
答:
12.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也有过类似的经历或体验,请结合此文就某一角度谈谈你的感悟。(4分)
答:
第II卷
积累、表达(55分)
三、基础知识与语言知识运用(15分)13.下列词语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伶(líng)人 盛(chéng)以锦囊 意气之盛(shèng)江皋(gāo)
B.子嗣(sì)沅水(ruán)不省(shěng)所怙 兄殁(mò)南方
C.尚飨(xiǎng)兔起鹘(hú)落 投箸(zhù)
汝遽(jù)去吾
D.梦寤(wù)不食周粟(sù)迤逦(yǐ lǐ)黍(shǔ)熟黄粱 14.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是()(2分)A.鱼龙潜跃 渌水荡漾 丘峦崩催 云霞明灭 B.松下清斋 杜郎俊赏 豆蔻词工 煮琴烧笋 C.胡马窥江 洞天石扉 摧媚折腰 列缺霹雳 D.鸿雁长飞 舐犊情深 山盟海誓 熊咆龙吟 15.下列画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他们俩吵架,你不前去好心劝解,反而最终自己也被卷了进去,你这样做,难道不是抱薪救火吗?
B.欧阳修的《新五代史·伶官传》记述了后唐庄宗得失天下的故事,从中我们知道了盛衰之理乃是因人成事。
C.他虽然在草原上单独放牧,却意识到自己处在一个团结的集体中间,从没有形单影只、孤立无援的感觉。
D.方苞的《狱中杂记》揭露了狱吏的贪赃枉法、滥用酷刑,让读者感受到他们所犯下的罪行真是罄竹难书。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2分)A.有人说,屈原在《湘夫人》中所表现的男女水神欢会难期、思而不见的爱情悲剧,实际上是他自己不为楚王所知的身世悲剧的曲折反映。
B.王维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创造的具有鲜明个性的意境,丰富和提高了山水诗的表现技巧,对诗歌发展作出了贡献。
C.老百姓对一个政党评价的好坏,最大的因素就是腐败。对病人来说,治不好肿瘤保不住性命;对政党而言,治不了腐败保不住政权。
D.紫禁城是最伟大的人类建筑史上的艺术奇葩,是世界文化历史遗产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标记。
17、近年来,由于一些影视制作人缺乏文史方面的知识,影视剧中经常出现一些常识性错误。比如《汉武大帝》中有这样一个画面:汉武帝站在柳体楷书的巨大屏风前,对出使西域的官员说:“你一定能够舌战群儒,不辱使命。”大臣回答:“武帝神武,万方臣服。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请指出这个场景中的常识性错误并说明原因(任选两处)。(4分)
答:
[来源:学科网ZXXK]
18.为下面的报道拟一条标题。(不超过20字)(3分)
日前,著名文学评论家雷达发表文章阐述“李白故里在天水”,该文章经新华网、天水在线等转载后,引起了天水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天水广大网友纷纷发帖,希望真正的李白故里天水能够站出来,为李白故里正名。
3月21日上午,由天水在线、天水师范学院团委、甘肃艺校天水分校联合倡议发起,天水广大网友积极参加的“李白故里在天水”正名活动在天水市龙城广场激情登场。在签名现场,天水艺校学生韩梅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小学一年级学李白的《静夜思》时,老师就教我们说李白是陇西成纪,即今天的天水秦安人……我们艺校演的节目有段《夸天水》的快板书,里面有一段是这样夸的:李太白,称诗仙,祖籍在咱秦安县;唐太宗,李世民,也是咱们天水人......”
答:
四、写作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40分)
高山,因为有了绿地而有了景色;大地,因为有了绿地而有了生机;心灵,因为有了绿地而富有充实……
请以“留一片绿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选文体;③文体特征鲜明;④不得写成诗歌。
第五篇: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卷面分析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九年级语 文 单位:龙安区马投涧乡第一中学姓名:牛晓丽 试卷分析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抽测
九年级语文卷面分析
牛晓丽
2012——2013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已经结束了。九年级语文试卷照顾到大多数学生,难易适中,紧扣教学目标,注重基础知识,考出了学生的语文水平。最高分,班级平均分。现做如下卷面分析:
一、试卷出题情况。
本次试卷共八页,四个大题,分别是:“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作文”。接下来分项分析。
九年级期末语文试卷分为四个板块:积累与运用(24分),现代文阅读(22分),古诗文阅读(14分),作文(40分)。
1.第一板块选择了《关雎》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浣溪沙》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醉翁亭记》的“云归而岩穴暝”“风霜高洁”等经典名篇的名句警句为考查内容,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及多角度思维理解的考查。这一板块将语文的时代性与经典文化积淀有机融合。
名著阅读考查了《格列佛游记》,注重故事情节的细致化阅读。
2.第二板块为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选取的是叙事散文《生命之芯》,试题考查了信息的筛选,词语的理解,文章的内容概括,标题含义,语言的赏析(修辞方法及作用)、用固定句式续写内容等。议论文选取的是《快乐是修炼》,考查了中心论点、论证方法及其作用、段落之间的关系等。
3、第三板块为古诗文阅读,包括经典名篇《桃花源记》、《岳阳楼记》,古诗阅读为《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包含古文常用词语释义、翻译句子、分析写作目的以及表达方式的考查。古诗考查了“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中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赏析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4、第四板块为写作,包括命题作文“这也是一种美丽”及材料作文两道,符合学生特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分析感悟,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的独立人格,既没有特别大的审题难度,又为学生发挥自身写作优势留下了较大的选择空间。
整张试卷从出题形式丰富、难易程度适宜,总体结构合理,长度适中,数量适当,综合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侧重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以及综合的语文知识素养,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要求。
二、学生答题情况以及所反映出的问题。
1.第一板块第4小题准确率不高,主要在名著阅读细节阅读上欠缺,第5小题中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中的“侯”字错误率较高,“云归而岩穴暝”中的“暝”字写错。第7题中的漫画寓意表述不当,广告语不够精炼。名著阅读个别学生仍然属于不知道具体细节,一部分原因是没记住情节名称,还有的就是真的没有去读原著,属于临场应对型的丢分。
2.第二板块中,第11小题失误较多,具体原因是对文章内容没有
深入的理解,一知半解,所以有何寓意答不到点上。第15小题对论证方法及其作用,没有很好地结合文具内容来写。第16小题第一问能回答好,但第二问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学生表述的语言不够简练准确。
3、第三板块中,文言文阅读有6名同学得满分,其他则因为“求”的解释不准确丢掉1分,不理解写作目的丢掉2分。古诗的两道题满分率较高。
4、第四板块从试卷情况来看,多数同学选择了第一个文题,极少数选择第二个材料作文。学生的取材比较广泛,但总的来说写作较浅,没写出深意。个别学生盲目写作,堆叠事件,没有将古人的优美词句和个人的生平、性格、情感等有机联系在一起,导致解读肤浅而不深入,简单堆砌而没有章法,写得一塌糊涂。
三、改进的方法措施:
本学期是学生初中语文学习的最后一个学期,也是他们参加中考前的一个关键学期,本学期教学时间短,任务繁重。根据以上存在问题,结合中考迎考时段,本学期的语文教学侧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精心备课,方式灵活多样,尤其运用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式、合作式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道德价值观,为中考创造佳绩奠定坚实的基础。
1、学生的基础知识如词汇、默写仍要加强巩固。坚持课前背诵,充分利用铃响后教师到班级前的点滴时间强化古诗文的背诵,并于当天下午第一节上课前上交背诵内容,逐一对照检查,不允许有错字、别字现象出现。发现问题及时找相应的同学更正落实。并使其养成正确、规范、整洁书写的习惯。考查形式多样,从简单的直接默写到积累联想,到活化理解,要能调动他们背诵记忆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认真、准确审题,看清弄懂题目要求,按要求答题的习惯,使学生形成“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的牢固意识。不脱离文本,不做架空分析。
3、文言文教学复习工作要重视对重要的文言词语的理解记忆,加强整句翻译理解的训练,回顾课文内容时要全面兼顾,不要就某个问题去肢解全文,避免造成学生答题时不兼顾全文内容的弊端。在我所选定的阅读书目如《四书五经》、《史记》中寻找出适合学生阅读的短小篇章进行课外文言短文的补充阅读,要努力使学生形成文言文语感,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4、加强学生对文本概括能力提升的培养。由浅入深,有所侧重地将常考查文体的主要内容概括方法和技巧穿插在精选的文章阅读中,举一反三,逐一对照过关。
5、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有计划地加强学生的语言训练,使学生能够准确生动的表情达意,为写好作文做好语言储备;加强文体专项训练,记叙文要具备六要素,且情节具体,人物形象生动;议论文要观点鲜明,论据充分有力;平时的作文教学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写生活中的事,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正确认识。为增强实效,可以在允许的时间内当堂训练,并及时评析,争取及时高效。
以上是我对期末试卷的几点分析及思考,希望能够指导自己以后的教学工作,提高自身的语文教学水平和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更希望在学生初中学业完成阶段获得受益一生的影响和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