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MTA教指委2013年11月会议
积极发展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全面提高MTA培养人才的质量来源:教指委秘书处 作者:教指委秘书处 时间:2013年11月27日
全国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TA)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旅游局副局长王志发在桂林召开的全国首届MTA培养单位教学研讨会暨第一届MTA教指委第四次全体会议上指出当前MTA教育要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加强师资队伍培养力度,集中精力开发MTA案例、研讨案例教学技巧,积极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实践基地建设。王局长特别强调,在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MTA教育指导委员会要以这种改革精神为指导,充分利用教育方面的改革政策,推动MTA教育机制的改革创新,为MTA教育项目注入更多政策活力。
国务院学位办副主任孙也刚出席会议并充分肯定了MTA已经取得的成绩和未来的发展前景,要求MTA培养单位更加理性地把握好发展节奏,改变培养模式,办出水平和特色,避免专业学位的地位被矮化、招生盈利化、培养学术化等倾向,大力推进专业学位教育与职业资格的有机衔接。在会上,孙主任还特别介绍了目前专业学位的发展情况,强调专业学位的教育发展是整个学位核心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专业学位应该以培养特定职业岗位所需要的复合型高级人才为目标,围绕这一培养目标,专业学位培养单位要采取不同于学术型硕士的培养模式,在培养的过程中注重产业结合、加大投入力度、明确培养单位领导对专业学位项目的直接负责,切实保障专业学位的教育质量。
这次会议由全国MTA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主办、桂林理工大学承办。会上,全国MTA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白长虹教授就全国MTA教育项目发展情况作了重要汇报。全国MTA三年招生数量共计1338人,目前已经有50所院校实施MTA培养工作。在三年的发展过程中,各培养单位基本完成了对核心课程的教案建设,并依托各培养单位的学科优势设立了不同专业培养方向,逐渐开始形成各培养院校的特色化发展。围绕课程,各培养单位加强专业师资队伍的培养,已经在各单位涌现出一些有示范标杆效应的专业师资。依托国家旅游局以及各地旅游行业的支持,各培养单位在MTA学员培养过程中推进产学结合,依托行业发展优势,正在走向产学协同的发展格局。
在本次研讨会上,来自南开大学、厦门大学、桂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等培养单位代表分别就MTA项目的招生开拓、培养定位、实践教学、论文考核等进行了经验分享,来自MTA培养单位的80余名代表也就上述专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讨论。在教学研讨会后召开的全国MTA 教育指导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各位委员对全国MTA培养单位教学研讨会上的讨论热点进行了进一步研讨,并就下一步的推进意见形成了重要共识。
第二篇:2012-1全国MBA教指委四届九次会议纪要
全国工商管理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
MBA委[2012]1号
第四届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
第九次全体会议纪要
2012年1月5日,第四届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在广州举行,包国宪、陈收、陈晓红、李新春、梁樑、陆雄文、苏敬勤、仝允桓、汪戎、王方华、王洪卫、王重鸣、吴世农、吴照云、徐建国、伊志宏、尤建新、于渤、于立、张金隆、张维迎、张宗益、赵纯均等委员参加了会议。国务院学位办黄宝印同志、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李军主任、林梦泉处长出席了会议。
黄宝印同志首先介绍了2011年我国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的情况。黄宝印同志指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关于高等教育强调了四条内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优化结构办出特色。纲要在两处提到“加快发展”,一是加快专业学位教育的发展,一是加快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发展专业学位教育是国务院学位办的工作重点,现在的政策环境非常有利于专业学位教育的发展。
2011年是中国专业学位教育发展历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年,许多中央领导发表了重要讲话,教育部也有一些重要文件出台,这对专业学位教育的发展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时发表的重要讲话,强调“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为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教育部即将出台两个重要文件:一个是《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被称为新的高等教育改革30条,另一个是《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这些文件的出台对于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增强科学研究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刘延东国务委员高度重视专业学位教育,她在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实施三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加大专业学位设置力度,创新培养
模式,加强专业实践环节,促进高层次人才培养与产业、行业、企业、社会紧密结合。”
杜占元部长在中国MBA教育二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当前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提高质量,切实推进MBA教育高水平发展是我国MBA教育发展的核心。杜部长在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议上提出要实现两个转变:一是以授权审批为主转变为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主,二是以学术学位为主转变为学术学位、专业学位并重。
黄宝印同志分析了目前MBA教育面临的形势:一方面MBA教育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另一方面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一些学校的MBA教育确实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目前,办学质量问题、招生管理问题、学费问题值得我们特别加以关注。
(1)办学质量问题:学位教育长期以来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在相当一部分高校存在着重学术学位、轻专业学位、专业学位教育被边缘化的倾向。一些学校按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培养专业学位学生,没有充分体现专业学位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另外,这几年专业学位教育迅速发展,而相关政策还没有到位,很多举措没有跟上,内外部环境、微观宏观管理还不能适应结构调整的步伐,从而影响了专业学位教育的质量和社会声誉。
(2)招生管理问题:全国MBA教指委在推动招生改革、规范招生管理、正确引导舆论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一步需要进一步强调规范MBA招生管理,杜绝MBA院校与中介合作招生及办学的现象。
(3)学费问题:社会舆论非常关注一些学校MBA、EMBA学费过快上涨。首先,学费要有一个合理的定价机制,学校要能够有理有据地说明MBA、EMBA为什么按这个价格收取学费;另一方面要有协调机制,避免各个学校相互攀比。
黄宝印同志高度肯定了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在发展专业学位教育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他希望教指委就以下四个方面研究今后如何开展工作:
(1)加强协调机制。教指委要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机制,加强各个培养院校之间以及培养院校与政府之间的信息交流。比如,各院校希望在招生、收费、教学管理等方面采取一些改革措施,可以通过教指委进行沟通和协调,让相关的教育主管部门了解情况,以便统一政策标准,有效推进改革。
(2)完善教学合格评估。教指委要通过制定和推行教学合格评估的基本规
范,帮助和促进新增院校的MBA培养项目达到基本标准。
(3)启动MBA教育认证工作。教指委要通过MBA教育认证为已经通过教学合格评估的院校提供一种质量保证与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进而建立一套MBA教学合格评估和质量认证相结合的质量保障体系。
(4)做好宣传工作,教指委要更加积极有效地开展MBA教育的宣传工作,定期通过相关渠道将MBA教育进行的改革和取得的成绩向媒体公布。
仝允桓秘书长介绍了第七批MBA培养院校评估的整体情况。
受国务院学位办委托,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组织7个评估小组,于2011年11月1日至11月25日,对第七批31所试点单位以及第五批未通过评估的2所院校进行了教学合格评估。各评估小组均由3人组成,每组考察4~5个学校。现场评估的工作内容包括:听取被评估学校汇报并进行质询;查阅教学文件;考察教学环境;分别召开教师、学生座谈会;专家组内部交流及与学校主管领导座谈。对每个单位进行考察后,由每位专家根据评估标准,独立就各项评估指标打分。在专家组内部交流的基础上,由专家组长执笔对被评单位填写《MBA教学合格评估考察意见表》,指出被评估单位MBA教育项目的优点与特色、问题与不足以及改进意见。
评估表明,通过几年的努力,多数被评估院校形成了自己的项目特色,办学理念、目标定位清晰;多数被评估院校制度比较健全,教学过程中管理严格规范;多数被评估院校已经初步建立起来一支胜任MBA教育的师资队伍,学生对办学效果比较满意。
评估中也发现,各个院校MBA教育的发展参差不齐,有些学校需要进行整改,归纳起来,本次评估发现的主要问题有:
(1)部分学校的领导对MBA教育的特点认识不清,对MBA教育与其他研究生教育、MBA教育与其他专业学位教育的区别不够了解;
(2)部分学校MBA项目缺乏整体设计,项目定位、培养目标、生源指向、课程设计、培养方案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
(3)部分学校相对缺乏熟悉MBA教学特点并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部分学校对教师的激励政策不够到位,对案例开发和案例教学的支持力度不够;
(4)个别学校的教学评估、成绩管理、考勤制度等方面存在漏洞,教学管
理需要进一步完善;
(5)部分院校招生偏少,达不到支撑MBA教育的基本规模。根据专家评分,个别学校达不到MBA教学合格标准。
各评估小组的组长介绍了本小组评估的具体情况,委员们对本次评估的相关政策和评分结果进行了讨论,通过了秘书处起草的评估报告。委员会要求评估不合格的院校以及评估总体合格但是部分指标达不到合格标准的院校提交整改报告。
赵纯均副主任委员介绍了2011年12月举行的第八批、第九批MBA培养院校工作交流会的情况。赵纯均教授提醒委员会注意,虽然部分第八批MBA培养院校进步明显,但第八批、第九批培养院校普遍面临市场竞争激烈、生源质量相对较差、师资力量弱、办学经验不足、管理职业化水平低等问题。一部分学校对MBA招生指标有较大限制。第九批培养院校中相当一部分学校领导不够重视MBA教育,对MBA教育的认识不到位,管理体系不健全,存在通过中介招生和异地招生的现象。有些学校甚至还没有建立起与教指委秘书处的正常联系。
仝允桓秘书长介绍了MBA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检查的情况。
委员们通过了仝允桓秘书长所做的2011年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工作总结报告。
根据第四届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的确定的工作计划,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在2011年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举办中国MBA教育20周年纪念活动
2011年是中国开展MBA教育20周年,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举办了中国MBA教育2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2011年9月29日,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了由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办,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协办的“中国工商管理硕士教育二十周年纪念大会”。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马凯同志,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财政部副部长王军、国资委纪委书记强卫东、国家公务员局副局长傅兴国、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天津大学党委书记刘建平、南开大学党委书记薛进文等出席大会,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现任全体委员、部分往届委员以及近600位来自全国200多
所MBA培养院校的代表参加了大会。来自三家国际著名教育机构的代表——GMAC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David Wilson先生、EFMD总干事兼 Eric Cornuel先生和AACSB高级副总裁兼亚洲区总裁 Eileen Peacock 女士出席大会并分别致辞。杜占元副部长和马凯同志发表了重要讲话。
29日下午,大会分别就“管理教育的未来”、“MBA教育改革与创新”和“MBA教育认证及质量保证与持续改进体系建设”三个主题展开研讨,来自国内外的19位代表发表了演讲,与会的各院校代表参加了研讨。
2.推进MBA教育项目认证准备工作
评估与认证分委员会在借鉴AACSB和EQUIS认证体系的基础上,强调既要适合中国国情,又要有创新和特色,经过反复修改,形成了中国高质量MBA教育项目认证标准、认证标准检查表、参评资格、自评报告指导手册、组织结构与流程等5份工作文件。2011年9月28日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四届八次会议中审议并通过了该认证项目的文件。
2011年9月29日,在中国MBA教育20周年纪念大会上,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全国工商管理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马凯同志亲自宣布启动中国高质量MBA教育项目认证试点工作。
3.继续开展MBA课程建设和师资培训
2011年由王方华教授牵头,师资队伍与课程建设分委员会组织编写了新版的《工商管理硕士教学大纲》。新版《工商管理硕士教学大纲》中包括了面向MBA、IMBA和EMBA等不同类别学生的14门课程的教学大纲。
2011年由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资助,苏敬勤、席酉民、陈剑、陈荣秋、张新民、赵曙明、钱小军、王方华、贾建民、仝允桓、张新民、王重鸣等牵头,分别举行了13次MBA课程教学及师资培训活动,其中包括7次重点课程研讨及师资培训和5次案例教学法及案例编写师资培训。
(1)2011年4月22-24日西交利物浦大学承办“管理学院院长卓越计划”,60人左右参加会议;
(2)2011年5月9-13日暨南大学承办第六届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管理案例开发与案例教学”师资培训在广州召开,70位老师参加培训;
(3)2011年6月4日由南京大学商学院承办《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培训,94人参加培训;
(4)2011年6月21-22日吉林大学承办第十三届全国MBA《生产运作管理》教学和学术研讨会,160多名教师参加会议;
(5)2011年7月4-8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与毅伟商学院联合承办“第十三期案例教学与编写研讨班”,59人参加会议;
(6)2011年7月10日浙江大学承办“全国MBA培养院校《市场营销》师资教学研讨会”;
(7)2011年7月16-17日北京工商大学承办全国MBA《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研讨会,126名教师参加会议;
(8)2011年7月17-19日郑州大学承办全国第十一届MBA“管理沟通”教学研讨会及新教师培训,134人参加会议
(9)2011年9月1-2日大连理工大学承办第七届“管理案例开发与案例教学”培训班,117名专家学者参加培训会;
(10)2011年12月8-9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承办全国MBA院校《会计学》教学研讨会;
(11)2011年12月10-11日浙江大学承办全国MBA“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研讨会
(12)2011年12月20-21日武汉大学承办第八届“管理案例开发与案例教学”培训班
(13)2011年12月24-25日北京师范大学举办第九届“管理案例开发与案例教学”培训班
4.推进中国企业管理案例开发和案例共享中心建设
2011年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重点推动了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建设和中国企业管理案例开发工作的开展,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果。2011年3月,由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办、中国案例共享中心承办,举行了第二届“百篇优秀管理案例”评选活动。本届评选共收到98所MBA培养院校提交的317篇案例,由110位专家进行匿名函审后再提交专家委员会评审,历时6个月,最终确定92篇案例入选第二届“百篇优秀管理案例”。此次入选的优秀案例继续由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推荐到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毅伟商学院合作出版,为中国优秀本
土案例的国际化运作提供良好的通道。
为进一步提高案例科研水平,搭建高水平的案例研究交流平台,2011年1月21-22日由深圳清华大学研究生院承办的第二届“中国管理案例共享国际论坛”在深圳举行,收录107篇稿件进入论文集,包括案例研究论文13篇,教学案例70篇,商业案例20篇,案例教学与研究方法论4篇,其中10余篇文章发表在《南开管理评论》、《管理学报》和《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学术支持期刊上,教学案例全部收录到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案例库中。论坛吸引了全国近百所高校的200多名代表参会。
针对MBA院校批次增加,培训需求差异化的特点,本共举办四届案例师资培训班,受培训教师来自150余所院校近400人。
中国案例共享中心的案例库建设也成效显著。截至2011年11月底,申请成为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的会员教师已经达到2516人,网站浏览量超过67万人次,较2010年增加了25%;案例库方面,截至2011年11月底,共收录716个案例(含视频案例28个),此外还有150多个案例在审稿中待入库,案例总数较2010年同期翻一番。新增案例的来源涵盖了各地区、各批次的院校。
学术期刊“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全年共收稿679篇,稿件来源于全国70余所授权院校。目前已经出版发行24期,收录各类案例文章193篇,其中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的文章占47%。2011年全年共发表46篇稿件,其中案例研究论文31篇、教学案例9篇、案例教学与研究方法论论文5篇、其他1篇。2011年正式出版了《首届全国百优案例集》,并向相关院校、教师赠送300余套。案例研究、案例教学、案例采编、案例库管理之系列丛书正在策划出版中。
5.继续帮助中西部院校提高MBA项目办学能力
2011年3月29日,“中国西部MBA院校师资开发和能力建设计划”第三次院长培训会及第四次项目检查会在重庆召开,各校分别总结了整个项目执行过程中的成果和经验,并提出了对第二期项目发展的建议。2011年5月项目举行了在京进修教师的座谈会,交流沟通在京进修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2011年9月29日,“中国西部MBA院校师资开发和能力建设计划”项目一期的总结大会召开。项目截止到2011年8月,西部受援院校分六个学期共派出教师90名、职员37
名到东部院校进修,近20位院长参与了院长培训,这些院校普遍反映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收获巨大,学院的办学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第一期项目本还遴选西部进修教师编写的优秀案例,出版了《亚洲企业实践--中国西部MBA案例建设集萃》,这是项目实施过程中取得的标志性成果。
为扩大受益面,为更多的西部院校提供向高水平院校学习的机会,由淡马锡基金会、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以及各西部院校配套共同资助的第二期项目于2011年9月29日正式启动,项目命名为“中国MBA师资开发及办学能力建设计划”。二期项目共有22所院校参与,包括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5所国内支援院校,以及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和国立新加坡大学2所支援院校,山东大学、江苏大学、郑州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浙江工商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贵州大学、新疆财经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内蒙古大学、广西大学、重庆大学、云南大学、广西大学15所院校为受援院校。计划将有135名教师和30位教师分别到国内高水平院校及新加坡两所大学进修,23名院长将接受1次赴新加坡的培训和3次国内培训。
6.帮助新增试点院校提高MBA教育水平
11月30日至12月1日,由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办、广东商学院承办的全国第八批MBA培养院校工作交流研讨会在广州召开,第八批53所MBA培养院校近100位代表参加会议。参会院校代表采用分组汇报的形式,就目前的招生情况,MBA办学目标、定位与发展思路,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改革与创新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广东商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江苏大学和中山大学管理学院的代表在大会上做了经验介绍。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赵纯均、吴世农、陈收、仝允桓听取汇报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2011年12月5日,由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办、云南大学商旅学院承办的全国第九批MBA培养院校工作交流研讨会在昆明召开。与会培养院校代表就MBA招生、项目定位与发展思路、培养方案和课程设计、MBA培养工作自查情况、本项目建设进展状况、目前存在的困难、问题及改进措施等六方面分组进行了汇报。云南财经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和云南大学分别从校领导、院领导和MBA项目管理的角度介绍了经验。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赵纯均、仝允桓、梁樑听取汇报并提出了相应建议。国务院学位办唐继卫处长对当前第九
批培养院校在MBA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做了分析,发表了指导性的意见。
7.开展第七批MBA教育试点院校教学合格评估
2011年,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受国务院学位办委托,分7个小组,对第七批31所MBA培养单位及第五批2所MBA培养单位进行了教学合格评估。参加此次评估的有21位专家。专家组通过听取汇报、提问答辩、实地考察、学生及教师座谈会等形式,对被评估单位在项目设计、制度建设、过程管理、教学支持、师资力量、教学条件、办学效果和特色与创新等七个方面状况进行了评价,并对被评估院校的MBA培养工作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
8.开展MBA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
2011年中国案例共享中心与加拿大毅伟商学院签署了案例合作备忘录,共享中心将首届“百篇优秀案例”推荐至毅伟商学院,经过审查、筛选、翻译、再审查,目前已有5篇案例正式收录至毅伟商学院案例库,有10余篇案例正在翻译过程中。
2011年6月,EFMD(欧洲管理发展基金会)年会举办中国管理教育专场,由伊志宏委员牵头,5所中国MBA培养院校的代表在会上介绍中国MBA教育情况,并与各国商学院代表进行交流。此后,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代表团应邀访问了EFMD(欧洲管理发展基金会)总部,并分别与EFMD和AACSB达成了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意向。借2011年中国MBA教育二十周年的契机,2011年9月29日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分别与这两家国际机构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一致同意通过数据分享、共同研究以及国际会议等开展合作,为中国乃至世界管理教育的发展做出贡献。
9.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检查
2011年12月,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受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委托,召开会议对18所开展MBA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院校进行了工作检查。检查内容包括:试点工作任务进度安排及执行情况;地方主管部门和有关行业部门在政策、经费等方面的支持情况;试点院校在招生考试、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双导师制、教师聘任与评价、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学生评价及学位论文等方面具有典型意义的做法和经验;试点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政策建议。18所试点院校分别就检查内容作了汇报,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赵纯均、仝允桓、梁樑听取汇报并提出了相应建议。国务院学位办唐继卫处长发表了指导性意见。
根据马凯同志在纪念中国MBA教育二十周年的大会上提出的中国MBA教育的发展思路、重要原则和重点工作,委员会对指导委员会下一步的工作计划进行了讨论。委员们重点讨论了EMBA教育的发展和中国高质量MBA项目认证启动工作安排。
关于EMBA教育的发展,委员们的主要意见是:(1)应该进一步推动EMBA教育的发展,按照现行规则增加EMBA培养院校的数量;(2)培养院校间要建立一定的协调机制,避免学费互相攀比;(3)EMBA教育要加强管理和自律,EMBA项目招生要严格审查考生资格,EMBA入学考试要符合EMBA教育的特点和规律。
陆雄文副主任委员介绍了中国高质量MBA项目认证启动工作安排:第一项工作是要分别建立认证顾问委员会、认证工作委员会和认证申诉委员会;第二项工作是要建立一个专家库,现任的全国MBA教指委委员、已通过AACSB及EQUIS认证的国内学校的主管认证工作的院长或副院长、有过认证经验的海外华人院长可作为专家或者顾问人选;第三项工作是选择参与认证的试点院校。计划在2012年4月份由参与认证的院校提出申请报告,争取到8月底对第一批认证单位进行讨论表决,12月份可以对第一轮的认证工作进行小结。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李军主任就中国高质量MBA项目认证工作发表了意见。
李军同志指出,目前,开展和参与认证是全球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一个通行做法。参与认证是被认证学校自我评价和自我激励的过程,也是让同行认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学校建立了良性的交流网络,给社会(包括学生和用人单位)展现出值得信赖的正面形象,同时也增加了国际交流的能力和竞争力。
认证工作涉及到认证对象、认证标准、认证程序、认证方法和认证的时间进度等五个方面:认证对象目前主要针对MBA项目;认证标准和认证方法要强调本土特点和国际标准相结合;认证程序和时间上要按照“繁简得当”的原则,让做得比较好的项目,特别是已经通过国际认证的项目能够成为其他院校的标杆。
全国MBA教指委在MBA质量认证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准备工作。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非常支持这项工作,也愿意积极参与到这项工作中。目前学位中心正在做内部结构和工作职责的调整,也在筹备建立有关的教育认证部
门。开展教育认证工作,准备从专业学位教育开始探索,并逐步扩展到其他项目,将来建立与国际上相关认证机构并驾齐驱我们国家自己的教育认证中心。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愿意同全国MBA教指委共同来做这项工作。
委员会通过了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2012年的工作计划: 1.开展中国高质量MBA项目认证试点工作
2012年,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的重点工作是落实中国高质量MBA教育项目认证试点工作。2012年上半年要成立中国高质量MBA教育项目认证顾问委员会、工作委员会和申诉委员会,并完成第一批试点院校的申请和试认证工作;2012年下半年对第一批试点院校认证工作的具体认证标准和过程进行总结和修订,完善中国高质量MBA教育项目认证体系。
2.继续开展MBA课程建设和师资培训
作为提高MBA教育质量的核心要素,课程和师资的建设仍旧是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由师资队伍与课程建设分委员会牵头,各课程建设与师资培训负责人将参考新版《MBA工商管理硕士教学大纲》,组织师资培训、课程研讨活动。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将继续组织案例开发与案例教学法培训及研讨活动。
3.继续推进中国企业管理案例开发和案例共享中心建设
2012年,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支持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以建设高水平的案例教学与研究基地为目标,继续扩大案例库的专业覆盖范围,提高案例质量,继续开展全国“百篇优秀教学案例”的评选活动,并将更多的优秀案例收录至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案例库。
4.帮助中西部院校提高MBA项目办学能力
2012年,将按计划推进新加坡淡马锡基金会及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资助的“中国MBA师资开发及办学能力建设计划”二期项目,并启动由福建新华都基金会资助的以西部院校MBA师资开发为内容的三期项目。
5.帮助新增试点院校提高MBA教育水平
2012年要分别召开第八、第九批培养院校MBA教育工作交流会,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增强新增培养院校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针对新增院校面临的主
要问题,加强在项目设计、制度建设、过程管理等方面指导。
由师资与课程分委员会负责,兰州大学管理学院承办,对第九批新增院校的院长、项目主任进行新版《工商管理硕士教学大纲》培训,帮助新增院校提升MBA课程教学质量。
6.继续推动MBA教育改革与创新
MBA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是不断提升MBA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2012年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要在广泛征集培养院校意见的基础上,配合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继续推进包括招生、考试改革在内的各项改革,同时总结综合改革试点单位有典型意义的做法和先进经验,并加以推广。
7.继续推进EMBA教育发展
2012年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将配合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加强EMBA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进一步抓好 “关于EMBA培养过程的若干基本要求”的贯彻落实工作,督促EMBA培养院校加强EMBA入学资格审查工作,规范EMBA教育项目的管理。协助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适合EMBA教育发展的相关政策,同时建议国务院学位办启动已通过教学合格评估的第四、五、六批MBA培养院校申请试办EMBA项目的工作。一旦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将配合国务院学位办完成对申请单位的审议工作。
8.进一步推动MBA教育的国际合作与企业的合作
2010年,由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及合作与交流分委员会将继续支持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与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毅伟商学院案例中心的实质性合作,继续支持开展与企业合作的案例大赛。在MBA课程改革等方面开展国际交流活动及与企业的合作。通过数据分享、共同研究以及举办国际会议与EFMD、AACSB及GMAC等国际组织开展实质性合作。
吴世农副主任委员对本次会议作了简要的总结,强调要加强与学位中心的沟通和合作,一起将认证工作开展起来。
全体与会人员对承办这次会议的中山大学管理学院表示衷心的感谢。
第三篇:金融专业硕士教指委秘书长在通气会上的讲话
2011年9月9日,人大财金院副院长兼货币金融系主任、全国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简称“教指委”)秘书长庄毓敏教授给2011级金融专硕做了一场关于金融专业硕士培养方案的介绍。
我发现考研论坛、人大经济论坛关于这场讲座的帖子极少,觉得有些必要和大家分享一下,毕竟现在各考研论坛关于金融专硕的考试准备贴和官方提供的金融专硕的材料较多,谈论具体院校金融专硕培养的帖子较少,因此,有必要给大家一些资料。
以下内容并不完全是庄毓敏教授讲话原文的还原,也不一定能完全客观地反映她本人的真实观点,主要是本人根据个人的笔记来整理复原,再加上自己的一些偏颇的理解与自认为适当的添油加醋,请多多见谅。
庄毓敏教授的讲话主体分为金融专硕组织架构介绍和另外三个部分。另外的三个部分如下:第一、对一行三会关于金融人才发展纲要的解读;第二、专业学位的培养模式;第三、人大财金院专业学位的培养规划。
我的帖子绝大部分涉及人大财金院专业学位的培养规划(为什么选择人大财金专硕)。对于金融专硕的组织架构、一行三会的发展纲要和专业学位的培养模式等介绍,在以后会设立和完善的金融专硕官方网站上,如果他们认为有必要且不涉及机密的话,他们很有可能会提供。
以下内容可能会引起部分阅读者反感,如有不适,请自觉登陆自己学校/学院的网站上面进行调试……如果是汉青/人大财金学硕的同好们,我表示我很羡慕你们,毕竟本人本科学习差没法保研而考研学硕不成功,侥幸遇见金融专硕首招撞大运,因此只能拉大旗扯虎皮了:)
人大财金院金融专硕优势
一、教学质量好
人大财金院现有金融专硕、税务专硕和保险专硕三个项目,这三个项目都是人大的传统优势项目。专业硕士教指委的执行机构一般设立于该学科教育评比的第一名,以金融专硕为例,其就设立于人民大学。
二、学科队伍强
也许大家认为人大金融学科教育评比第一名不算实至名归,毕竟全国范围内的牛校太多,有北大/清华/复旦/上交等等,不一而足。然而从金融学这个大学科来说,这个教育评比的结果是有他自身的合理依据的。金融学涉及货币银行学、货币政策、银行管理、金融工程、保险等等,其中又有国际金融学方向等等,而这些,从金融学学科角度和学科发展上来观察,人大财金院是最为完整和丰富的,人大财金的金融是一个大金融的概念,而非公司金融、证券市场等等。而国内新兴的或传统的金融学强校中间,有些缺失了货币银行学、商业银行管理等学科,其学科发展主要依靠引进人才,“无土栽培”;而有些尽管学科齐全,却未能在实力上与人大财金全面抗衡。
比如,中国金融学奠基人是人大财金院的黄达老教授;人大财金的银行管理方向,是全国同类中间最强的;在资本市场研究中,吴晓求教授(教指委副主任)是领军人物,人大财金主办的资本市场论坛,已经连续举办十五年并形成了人民大学的王牌,国内类似论坛可谓寥寥可数甚至绝无仅有;又如,中国国际金融方向设立最早的是人大国际金融专业的陶湘教授,虽然目前我们没有国际金融专业但是保留了国际金融方向。财金院的陈雨露教授现在依然带一个团队在进行研究。并且还派生出来了一个国际货币研究所。这里面有很多有实力的领军人物,例如向松祚等,为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等建言献策;再如,金融工程方面,人大财金院几年来引进了许多优秀的海归,实力强大;保险,更是大金融范畴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大财金院在这方面也具有相当实力。
以上种种,共同构成了一个大的金融学科,这么一个强大的团队,汇聚在一个学院中,在国内找,是没有。只有像财金院这样,整个金融学科的发展才能支撑起来;否则仅靠一个方向,学科是不能获得深远发展的。这是人大财金院非常强的优势所在。而这些会与以后金融专硕的论文选题有关(可选的导师和方向多,本人本科论文选题时充分感觉到……)。
三、校友资源丰富
金融专硕强调和业界的广泛联系,而这些丰富的校友资源,是其他学校无法企及的。人大财金院在创办专业学位时,很强调它的应用性,重视与业界的广泛联系。在这方面,人民大学的校友资源在全国是强大的,是其他任何一个院校无法比拟的。英国TOP2的学校,最近做的研究却得到了一个数据:在中国金融界的高管中,毕业的学校占比最高的是人大财金学院金融专业。而其,现正积极谋求与人大的合作。
对人大财金的学生而言,这是一笔最大的财富,这是人大金融专硕将来和业界联系的桥梁,依托这些资源,人大财金专硕项目可以请到业界的资深人士来为金融专硕的学生上课,加强学生与业界的互动(笔者注:这是金融专硕较之学硕的优势,因为课程中会有业界人士来主讲操作,而比较不适合学硕的培养理念;另外,学硕以后会成为一个过渡学位,绝大部分的学硕会直博)。又如,去年十一月开始,人大财金主办十讲的中国资本市场的系列讲座。等到讲座尾声时,老师被听众和嘉宾围得只剩了讲台这么一块巴掌大的地方。请来的高管、中层和业界资深人士,大部分是人大财金的学生。而这些业界的栋梁和骨干,支撑人大财金未来金融专业学位的发展的资源。再如,人大财金在税务届的资源更不用讲。比如,财金院和税务总局合作历史已经很悠久。在他们所接受的各种学历教育和学位教育,相当一部分是由人大财金提供的。
人大财金院对金融专硕项目的诚意
一、金融专硕教指委的努力
金融专硕教指委秘书处设在人大,人大财金院的老师为了金融专硕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召开了许多会议,邀请了监管部门、业界用人单位与许多高端媒体,共同讨论业界的用人需求、培养方向,力图将金融专硕打造成为一个品牌。比如,在金融专硕培养大会上,请了11家金融业界中和金融专硕就业有关的部门,包括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如银行、券商、基金等大型机构,还有十多家最高端的媒体,例如新华社,这样很好的向业界宣传了这个项目。为了增设金融硕士这个专业学位,财金学院前任院长、现任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陈雨露教授,带了一个团队攻关论证了八年,最后终于在去年把金融硕士这个专业学位争取下来。而教指委副主任委员吴晓求博士思考了金融专硕办学理念、培养模式等等,这些奠定了金融专硕的培养基调。
二、国际合作
金融专硕的培养理念中,很重要的一条是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能够在东西方两个文化平台上自由行走的人”。人大财金院为此与英、美和加拿大(笔者注:有个不错的CFA项目,合作意向已定,年底会出结果)许多院校合作,确保金融专硕项目的学生能够于研一之后获取到外国学习交换的机会,部分项目能够得到对方院校的文凭。相关的合作工作基本已经确定,会在十一二月份公布于财金院的网站上。因此,大家在明年六月份之前,除了学习这些课程之外,很重要的就是考一个外语成绩(雅思6.5(有些项目要7);托福100),要不然就没法出去,另外需要有一定的费用支持(!……这是重点,我不打算出去了T_T)。在合作中,财金院本着一分钱都不赚的原则,给同学开辟一些选择的道路。而到目前为止,所有办专业学位的,都没有财金院这样的合作,财金院已经做得很实在(好吧,我认为我也这么认为……)。
文末,再次强调,以上内容可能会引起部分阅读者反感,如有不适,请自觉登陆自己学校/学院的网站上面进行调试……如果是汉青/人大财金学硕的同好们,我表示我很羡慕你们,毕竟本人本科学习差保不了研而考研学硕又不成功,侥幸遇见金融专硕首招撞大运,因此只能拉大旗扯虎皮了:)再附个笑话,供诸位一乐:很多人询问金融专业学位教指委主任委员吴晓灵博士和副主任委员吴晓求博士是否是兄妹时,吴晓求博士说:“恩,这是松花江和松花蛋的关系。”
第四篇:相关医学教指委2009年全体委员暨分委员会工作会议纪要
相关医学教指委2009年全体委员暨分委员会
工作会议纪要
(2009年4月27~29日北京)
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章程”对各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要求,为贯彻落实3月31日召开的“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秘书长工作会议”精神,研究、调整、落实2009年各项工作,更好地履行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工作职责,相关医学教指委于2009年4月27~29日在北京及时组织召开了2009年全体委员暨分委员会工作会议。卫生部科教司副司长、相关医学教指委主任委员孟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教司副司长、相关医学教指委副主任委员洪净,相关医学教指委秘书长沈彬,卫生部教材办公室副主任、人民卫生出版社副总编夏泽民等领导出席开幕式。副主任委员洪净主持会议开幕式,相关医学教指委委员及8个专业分委员会委员、人民卫生出版社有关领导共60余名委员专家参加了此次会议。
孟群副司长在讲话中明确了此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教育部3月31日—4月1日召开的高职高专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秘书长会议精神及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卫生职业教育的有关要求和精神;落实相关工作任务,根据教育部对教指委工作的要求调整、细化、落实委员会和各分委员会2009年的工作进度和安排。孟司长首先介绍了国家正在组织制订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教育部《关于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促进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的通知》等国家关于职业教育的政策背景。并就《医改方案》提出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医药卫生科技创新机制和人才保障机制与卫生职业人才培养等问题做了介绍。孟群副司长特别指出《医改方案》提出加强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和实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重点加强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护理人员的培养培训,以及调整高等医学教育结构和规模,对于高职高专相关医学类专业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孟司长还介绍了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医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要以卫生服务需求和区域卫生规划为引导,综合考虑医学教育资源等因素,确定总体规模,统筹规划各学科(专业)、1
各层次、各阶段医学教育,科学调控医学教育的发展速度和招生规模。遵循医学教育规律,严格控制医学类专业招生规模,积极发展护理、药学等卫生职业教育。
孟群副司长强调了教育部对教指委2009年的工作要求。特别指出重点工作中认真开展各专业领域内的现状调研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就发挥教指委专家组织的作用,建立高职院校合作与交流的平台,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就专业目录调整工作,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与师资培训工作提出要求。同时要求各位委员认真完成2009国家级精品课程的评审及推荐工作,和201O拟招生高职高专教育专业设置的审核工作;积极参与评估、教学团队和名师评审工作;要求各分委员会在深入开展各专业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形成“高职高专专业指导性文件”和实训基地建设标准方案的制定工作。最后希望各位委员、各分委员会切实担当起责任,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完成好各项工作
沈彬秘书长传达了2009年3月30日—4月1日在昆明召开的“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秘书长工作会议”精神和有关内容。介绍了教育部高职高专处林宇副处长在昆明会议上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总体情况、高职高专处2009年的主要工作以及对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几点思考的讲话;林宇副处长在会议总结发言中要求教指委工作要注意处理好行政关注与业务需要之间的关系、官方背景与专家咨询作用之间的关系、内部范围和战线之间的关系、工作的量与质之间的关系,对2009年教指委工作的建议。沈彬秘书长介绍了林业类教指委、土建类教指委、英语类教指委、计算机类教指委、自动化技术类教指委员和材料类教指委的工作经验。介绍了西南财经大学特聘教授(麦可思信息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裁)王伯庆博士、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单强博士、教育部新世纪教学研究所所长尹洪、北京交通大学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产学合作教席主持人)查建中博士所做的《以就业评价为依据的职业教育改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思考》、《关于课程开发与教学资源建设的探索》和《工程教育改革整体战略及“做中学”的CDIO模式》专题报告。沈彬秘书长要求各位委员、各分委员会认真学习领会教育部、卫生部有关文件精神,抓住教育部高职高专处工作的主要关注点。谋划好今年的工作。夏泽民副总编代表卫生部教材办公室、医药高等教育研究会和人民卫生出版社祝贺会议的顺利召开,感谢各位专家、委员长期以来对人民卫生出版社的支持,并表示人民卫生出版社将一如既往地支持教指委的各项工作。
开幕式后,八个分委员会分别就今年已开展的专业现状调研、师资培训等工作进行了汇报。各分委会调研工作进展情况不一,有的专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有的专业遇到一些困难,在部分分委会的工作中仍存在个别委员不能真正承担工作任务的情况。
28日下午,各分委会充分学习讨论了教育部、卫生部有关文件,根据会议传达的“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秘书长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部的任务要求,结合各自的工作计划讨论、细化、调整了各自的工作安排,并在29日上午大会上再次进行汇报及交流。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校长、相关医学教指委副主任委员巫向前主持了29日上午的会议。在汇报过程中,巫校长组织了委员间的互动交流,使大家充分了解借鉴各分委会相互间的工作安排,并深化了对教育部、卫生部文件精神的理解,对开展下一步工作起到推动作用。巫校长再次强调了各专业调研工作的重要性。
沈彬秘书长在会议总结发言中指出,各分委会都抓住了教育部、卫生部就高职高专相关医学类教育关注的重点问题,同时也提出两点提示:一是张尧学司长提出的两个课程体系的建设问题,即实践教学和基础课两个课程系统建设。二是关于职业资格证书问题,医药卫生类教育不同于工科类教育,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培养的毕业生面对的是人,需要更严格的专业技能和水平。为此,教指委有义务向国家有关部门呼吁并提出政策建议,但需要在我们各专业拿出详尽的分析报告的基础上,沈彬秘书长再次强调了专业调研工作的重要性。关于专业调研工作,沈彬秘书长建议专业间联合开展工作,分片包干,共同解决调研工作中的难题。沈彬秘书长在总结发言中及时传达了教育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办公室”4月28日下午发出的2009年第一期简报的内容,张尧学司长在“国家示范高职建设院校教学改革工作座谈会”分析国当前我国高职发展面临的问题,指出我们办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高职院校首先应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然后是使其具有适应就业需要的专业技能,再是促进其能够可持续发展,提高其终身学习的能力。张司长强调要把学校建设成一个“开放的管理平台”。用开放的观念、通过开放的管理制度,解决 “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使基础课程由优秀的专职教师讲授、实践课程主要由企业一线技术能手承担的格局;再次提出“两个系统”的课程体系设计与实施思想,即系统的动手能力培养和系统的基础知识培养;此外,张司长还
强调了专业建设“双证书”制度和“培训机制”的建设。沈彬秘书长要求各位委员认真学习领会张司长的讲话精神并体现在每项工作中。
为组织好2009年我委精品课程的推荐和评审工作,提高相关医学类精品课程建设水平,会议邀请了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长、国家级教学名师胡颂恩教授为与会委员做了《精品课程的建设与评审》的专题讲座。
委员们纷纷表示,通过本次会议及时了解到教育部近期工作的主要精神,研究了问题、交流了经验,拓宽了工作思路;会议开的及时、必要,解决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此次会议在教育部、卫生部的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在人民卫生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在与会委员专家的共同参与下,达到预期效果,会议紧凑高效,取得圆满成功。
第五篇:早教教师指导师复习资料
1、儿童心理学认为,遗传、环境和教育是儿童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2、早期教育是指从出生到8岁(从出生到学龄前);可以培养儿童的感知、动作、语言、认知能力、行为和习惯,促进儿童心理发育及智力发展;德国有一位叫卡尔.威特的牧师提出一个观念:“教育的威力远比普通人想象的强大。如果从孩子生下来的时候(零岁)起就对他们进行恰如其分的教育,那们就能把他们培养成智力优秀、才能卓越的孩子”。
3、脊柱是躯体的主要支架,其增长代表脊椎骨的发育。
4、人获得的外界信息80%来自于视觉。新生儿一出生就具有视觉感应功能。
5、婴儿的思维属于皮亚杰的感觉动作期。
6、儿童对数概念的掌握有一定发展规律。即口头数数—按物数数—说出物体的总数—掌握数的实际意义(即概念)。
7、道德情感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满足所引起的一种内心体验。
8、儿童的生长发育受遗传、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而营养是保证儿童正常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
9、铁摄入不足,就会发生缺铁性贫血而影响氧气的运输。
10、婴儿出生后8~10个月是断乳的最佳时机。
11、著名的教育家约翰.杜威提出了“做中学”。
12、玛丽亚.蒙台梭利是20世纪享誉全球的幼儿教育家。
13、儿童心理发展通过“工作”实现:两种形式(①深受福禄贝尔及其追随者推崇的儿童的游戏、②所谓的儿童的“工作”,而无论是游戏还是“工作”都具有愉悦身心、促进儿童发展的双重作用,但游戏和“工作”的最大区别在于游戏的主要作用是愉悦而儿童的身心,同时兼有促进儿童发展的作用,而“工作”的主要作用是促进儿童的发展,同时兼有愉悦儿童身心的作用,两种活动的着重点是大不相同的。虽然游戏和“工作”是两种相对独立的活动形式,但工作又是包含了游戏的。蒙台梭利要求成人一定要为儿童提供“有准备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材料,以引导和促进儿童心理的正常发展。)P117
14、蒙台梭利的区域教育内容主要分为日常生活训练、感官教育、数学教育、语言教育、文化科学教育、历史地理教育和艺术教育。
15、蒙台梭利发展各类教具和实际教育内容与目标:日常生活训练、感观教育、数学教育、文化教育。
16、“为孩子们的音乐”是奥尔夫教学法的基本内容。
多选或简答:
1、我国早期教育与国外早期教育的差异:教育观念的差异、教育内容的差异、教育方式的差异、教育评价的差异。
2、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的基本内涵:有其内在的规律性、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和年龄相关联、发展的不平衡性、发展的关键期(敏感期)。
3、碳水化合物的功能:贮存和提供能量、节约蛋白质作用、构成细胞核组织成分、抗生酮作用,使脂肪代谢彻底、保肝解毒作用、脑细胞能量的唯一来源、增加食物风味。
4、早期教育方法要体现科学性、系统性和规范性。
5、科学的早期教育也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全面发展,包括情感、个体、性格、兴趣、价值观、动机、自信等。
6、在早期教育的过程中,应该着重注意以下几个问题:早期教育的形式不应固定、早期教育的目的不是纯粹的智力开发、不要错过或超越“关键期”、不要误用儿童发展水平评价。
7、在奥尔夫教学法中,“过程”这个词是至高无上的。而全部过程的关键则在于“探索”和“体验”。包括对空间的探索、对声音的探索、对曲式的探索、模仿与创造、个体与群体、识谱。
8、多元智能理论的基础: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作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内省智能、自然环境智能。
9、早教师的角色表现出多方面的行为角色特征: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规范执行者、沟通者。
10、早教师创造性能力的培养注重整体性、实践性和发展性原则。
11、每个活动主题都应包括活动名称、活动目的、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几个方面。在目的和过程中要把内容写明确。
12、幼儿园课程教育内容分为健康、语言、生活、科学和艺术五大领域。
13、活动准备的撰写一般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活动材料的投放;知识经验的准备;学习情境的创设。判断:
1、近代实验儿童心理学的大量研究结果发现,从出生到3岁是大脑发育最迅速的阶段。
2、通过早期教育和训练促进大脑发育,从而有利于儿童心理、行为的智能的发展。
3、若以17岁是达到的普通智力水平为100%,其50%的智力是在4岁前获得的;30%是在4~8岁时获得的;其余则在8~17岁之间获得的。
4、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总体来说包括生物学因素和环境因素。
5、牙齿发育是发育成熟的一个指标。
6、新生儿嗅觉中枢与末梢早已发育成熟。
7、能量是维持生命和一切活动的基础,一般来说,年龄越小代谢越旺盛,需要的能量越多。
8、膳食中维生素A缺乏时,将出现生长迟缓,甚至停滞,并易患各种皮肤病和粘膜炎症,易导致暗视适应能力降低,从而易患夜盲症。
9、早期教育的重点不是知识的灌溉和掌握,而是个体多方面潜能的开发与塑造。
10、运动既能增强婴幼儿体质,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又能促进智能发展,使婴幼儿健康成长。
11、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是处在连续的和不断前进的发展变化中之中的,也就是说,儿童的心理发展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12、所谓“儿童观”主要是指 “由成年人组成的社会”对“儿童所生活的世界”的观点与看法,其中也包含着成长中的人类对自身成长的一种反思。
13、在早教师与婴幼儿的互相沟通中主要存在言语和非言语两种形式。
14、早教师作为家长的支持者、合作者,对于早期教育产生了间接的影响。
15、体能训练包括大肌肉和小肌肉精细动作的训练。
16、以0~6岁婴幼儿为重点,多形式、多渠道推进科学早期教育理念的普及,打破亲子园收费高、服务面窄的局限,让早教走进社区、走进家庭,让更多的家长了解参与早教工作。
17、早教机构的环境管理设计两个方面:一是物质环境,二是生活环境。
18、运营管理工作是早教管理的基础工作,体现出服务性、先行性、全面性和政策性。
19、激励不仅是物质的更是精神上的,特别是表现在管理的人性化上。
填空或单选:
1、婴儿期是人类智慧发生、发展的重要时期。
2、新生儿一开始就具有指向人类社会的自然倾向。
3、人的大脑发育成熟所需要时间是所有器官最长的。
4、皮肤感觉包括痛觉、触觉、温度觉、深度觉。
5、蛋白质是婴幼儿维持各种组织新陈代谢,各种新组织的生长,以及各种组织的成熟必不可少的元素。
6、从营养学角度,母乳是婴儿最佳的天然食物。
7、奥尔夫教学法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旨在以音乐唤起智慧之根,以律动唤起生命之本,从而全面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体现在:面向全体,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让幼儿在快乐、游戏化的音乐活动中主动学习音乐;开发幼儿的潜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培养了幼儿的创新能力、合作意识。
8、感觉统合训练的方法:平衡感的训练、触觉的训练、前庭觉的训练、本体感的训练。
9、感觉统合训练是纠正儿童感觉统合功能失调的最佳办法。
10、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专家加德纳在1983年提出的。
11、资源管理包括两大部分:一是设立资源维护记录,二是物资的管理。
单选:
1、《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2006年)
2、生长发育是儿童不同于成人的重要特点。
生长是指细胞繁殖和细胞间质增加,所导致器官、系统和整个身体形态上的变化,是量的增加,可以测量。(如:身高、头围、胸围增大等)
发育指细胞、组织和器官功能的演进与成熟,是质的改变。(如:神经心理的成熟、性成熟等)生长和发育两者共同表示机体量和质动态变化的过程,彼此密切联系,截然不能分开。生长和发育密不可分,生长是发育的前提,发育寓于生长之中。
3、营养是保证儿童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
4、味觉是新生儿出生时最发达的感觉。
5、新生儿每日平均睡眠时间为22小时。
6、蛋白质缺乏易造成儿童的生长发育迟缓、智力发育不良、免疫力下降,对传染病的抵抗能力下降。蛋白质摄入过多需要脱氧氨分解,加重肝胀的负担、过多的氨由尿排出,加重肾脏负担,导致机体脱 水。
7、膳食中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是谷类,其次是食糖作物。
8、儿童饮食口味以清淡为佳,避免过咸和过分油腻。
9、探究在其教育的实质,很多家长在这个阶段或多或少都在进行早期教育,只是这种自发的教育缺乏了全面性、系统性、科学性。
10、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互相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11、蒙台梭利教育法的主要内容包括主题教育内容和区域教育活动内容两大方面。
12、奥尔夫体系中最重要的乐器是身体,第二重要的是嗓子,因为它只是身体的一部分。
13、多元智能是以一个全面的、多维度的、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儿童。14、1~3岁幼儿期是儿童学习语言的敏感期,且听觉最为敏感。15、198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制定了一套全面的国际法律法规准则,确保了儿童权利。主要体现洗个原则:无歧视原则、以儿童利益为重,符合儿童的最大利益、保障儿童生存、生命和发展的原则、尊重儿童观点和意见的原则。
16、早教师的职业道德是一个由早教师自我发现、自我成长的生命旅程。
17、早教师的观察力在实践中的运用就表现为科学研究中的观察法。
18、行动研究是勒温提出的,其宗旨是为了更好的解决现实问题。
19、在积累丰富学科、庞杂知识的基础上,早教师应该具有创新意识。20、亲子课程一般在45分钟到1小时。
21、地面设置:早教基地的地面有两个原则:一是安全,二是清洁。
22、早教机构的管理者要把目光转向服务品质和沟通品质。
论述题:指导家长、服务家长(P217)答:深入社区知识讲座、亲子共游 经验交流、专题讲座 技能培训、入户指导 随时解答、知识答卷 家长反馈、“妈妈沙龙” 成长报告、图书借阅 家长聊天。
案例分析:感觉统合失调分为:前庭平衡失调、视觉感不良、触觉过分敏感或过分迟钝、痛觉过分敏感或过分迟钝、本体感失调、动作协调不良。(具体内容参考:P136)简答:
1、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P135)答:(1)当今中国家庭多为独生子女,不但伙伴少了,而且家长视孩子为掌上明珠,对孩子过分的保护,孩子应有摸、爬、滚、打、蹦跳等行为,在发育的自然历程中被人为破坏。孩子该爬的时候没爬,日后可能出现协调性、平衡感差;该哭的时候不让哭,口腔肌肉缺乏锻炼,心肺功能差,甚至语言表达差。
(2)独生子女出现感觉统合障碍的主要原因是:缺乏锻炼、缺乏游戏、缺乏大自然的熏陶。当然先兆流产、怀孕时用药或情绪处于应激状态、早产、剖腹产等也是导致孩子感觉统合失调的主要原因。(3)总结为以下几点:①孩子活动空间狭小,造成爬行不足;②老人领养或保姆代养,造成和母亲接触时间减少;③生产方式的转变—剖腹产;④孕期孕母休息不充分导致胎位不正;⑤孕期有过感染或者不顺利生产者。
2、早教师职业道德的体现和提高途径(P161)
答:早教师的职业既有着教师职业的共同性,又因教育对象的特点,有着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在掌握职业道德标准,并以此指导其教育过程的同时,还应注意自身工作的特殊性。(1)职业道德的体现
① 尊重:早期教育的对象是具有主动性、独特性的婴幼儿,因此,早教师不可忽视婴幼儿的独立性、主体性,更不能忽视婴幼儿模仿学习的能力。所以,早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只有尊重,才能理解。尊重具体表现为能够接受婴幼儿的独特性,允许差异性,鼓励创造性;在早教过程中能够充分互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② 公正:早教师的公正主要表现为平等、适度和开放。平等是公正的核心,是指早教师平等对待不 同背景的家庭和婴幼儿,平等的对待不同发展水平的孩子。
③ 教师促进:教师促进是指早教师能遵循婴幼儿生命发展的规律,并有助于他们生命健康发展的教 师言行。主要体现为教师通过其言行、经验,给婴幼儿儿直接、具体、有效地支持与引导,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等。
④ 团结协作:是早教师群体之间的合作,表现围绕早期教育的目标,既充分发挥每个早教师的工作 积极性、创造性和个性风格,又能相互交流、相互理解、相互配合、相互促进。(2)自我修养的途径:知识的积累、观摩学习、反思。
3、早教师与家长的沟通的内容:科学早教知识的分享、婴幼儿发展信息的交流、个别性支持与家长问题。
4、早教师与家长的有效沟通应注意以下工作(P161)答:(1)了解家长:早教师要主动了解家长的需求与希望、家长的性格、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养方式、家长的职业、文化水平、待人接物的习惯、家长在早教过程中的困惑等。因此,了解家长的基本情况是有效沟通的前提。
(2)沟通过程中要注意影响沟通效果的因素:早教师的衣着、体势要适宜,使家长能够信任,这是有效沟通的前提;另外,沟通时尤其注意用语的适宜、态度的友善,以及体势、手势等非语言信息。以面对免得沟通为例,沟通要尤其注重沟通技巧,沟通对象的特点以及沟通过程中的表情、体势、手势等沟通过程中的动作。早教师的着装、言行举止要符合家长们的角色期待,与婴幼儿家长之间的沟通要适合家长的态度、语言、表达方式,以及考虑家长的观点、心情等。
(3)多种沟通渠道:沟通应结合实际需要以多种形式开展,关键是要直观、生动、有效。早教师也要充分重视与家长之间的非言语形式的沟通,如书面通知、家长反馈表等沟通形式。
5、编写教案要掌握一定的原则,作为亲子课堂的教案来讲要具备的原则:(P173)
答:把握丰富的婴幼儿心理、生理知识;内容要有针对性;语言的专业化和儿童化;设计每节课的时间和每个活动的时间;形式多样、名称充满童趣;主题目标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