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孩子上小学前家长必须做好的七大准备
孩子上小学前家长必须做好的七大准备
一、帮孩子做好入学心理准备
了解学校生活是入学前家长所需要做的重要工作之一,您不妨向孩子介绍学校历史及现状,言语之中充满怀念、向往、自豪和期望之情,激发热爱学校的情感。
——到学校参观,最好带他参观小学,让他亲身体会一下学校里宽大的校舍,学生上课时良好的课堂秩序,小学生大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小学生能写会算的技能,使孩子对小学生产生敬仰羡慕的心情,渴望自己也能成为一名小学生,同时熟悉并欣赏校园环境,认识教学区、生活区、活动区,顺便可以进行简单的爱护花草树木及学校公共设施的教育。
——请大孩子讲学校生活,畅谈学校好玩的地方、学习的乐趣、老师的要求、课堂纪律、作业规范、伙伴交流、少先队活动等。——模仿游戏,家长可以组织几个孩子或和孩子一起模仿上课的游戏,分别扮演老师、学生,让孩子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熟悉课堂学习习惯,学会基本的课堂常规,如怎么坐、怎么站、怎么举手、用多大音量回答问题以及基本礼貌用语等。许多一年级的学生习惯了幼儿园的玩乐生活,要他们乖乖的坐在椅子上听课真的很难。爸爸妈妈记得要训练孩子至少可以坐稳椅子听课。还有一点,家长千万不要让孩子有依赖的习惯,因为我看过上了两个月的课,学生还需要父母进到课室帮忙把要交的功课拿出来!
二、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准备
安全是孩子上学最须注意的事项,近年来校园事故的频繁发生表明:及早对孩子进行学校安全教育是入学前准备的重要内容之一。——游戏安全。小学活动器戒高而大,场地硬、学生多,老师也不可能随时呵护在学生左右,所以一定要及早吩咐孩子课间活动时守秩序,不推挤,不疯跑,不要扔石子、玩木棍。——接送安全。一般小学都规定家长在校门外等待接送孩子,所以家长要事先同孩子约好接送地点,嘱咐孩子家长没来时原地等待,不乱跑,不跟别人走,去同学家一定要先同家长商量。(要放孩子坐校巴的父母记得让孩子认清自己应该上哪辆的车。)
——上学、放学路上安全。家长提前带孩子往学校步行几次,每次重复讲关键地点路标及安全注意事项;教育孩子注意车辆、陌生人、同伴游戏等问题;牢记“放学就回家,不和陌生人讲话”的原则。
——饮食卫生安全。教育孩子不买小摊上的食品;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只用自己的杯子喝水;做眼保健操时手脏就别乱揉等。
——要特别关照孩子。裤衩和背心覆盖的地方任何人不得冒犯;尽量不和淘气的男生玩;不用外面的抽水马桶。
三、家庭学习环境的准备
孩子上学后,家庭是孩子学习的重要场所之一,家庭学习环境的准备是一项重要内容: ——孩子们一般喜欢并尊重有文化、有教养、好学上进、举止文明、关系和谐的家长。特别是家长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兴趣,从而间接地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孩子生长在一种充满学习气氛的环境中,很容易萌发一种自发学习的需要,以至形成一种千金难买的自觉学习的行动,所以家长应率先热爱学习,形成家风,以自己的言行熏陶子女。
——给孩子提供一个固定的学习地点。孩子在学校里有固定的座位,在座位上的任务就是学习;在家里,孩子也应当有个固定的地方学习,它的作用主要是在于形成一种学习的地点定向,就是说,每当孩子在习惯的地方坐下来,便条件反射般地想到学习,犹如医生走进病房,科学家走进实验室,即刻来了精神一样,心理学上叫地点动力定型,所以,家长要为孩子腾出一个用来读书做功课的专门地点,给孩子准备独立的学习小空间:可以是房间的一个角落或单独一个房间,重在安静、整洁。——为孩子准备高度适宜的桌椅。椅子的高度一般以孩子的双脚能平放地面为宜;桌子的高度应正好在孩子坐下后的心窝高度;桌面别太小,因为现在书的开本都比较大;桌面忌用易使注意力降低的浅颜色或亮丽色,最好选择深色桌面,或给桌面铺上墨绿的台布;桌子的位置最好面对着墙摆放,墙上不要有任何容易引起孩子分心的贴画;桌子左侧是窗户,以保证自然左侧采光;窗户最好贴上一层透光但不透明的膜,保证他看不到外面的景色与活动。——为孩子选择好台灯:光质一般用光线柔和的磨沙白炽灯;照度为15或25瓦(太亮了会产生眩光,使得瞳孔收缩,眼睛疲劳度增加、学习效率降低);采光方向必须是正左侧取光(前面会产生反射光,眩目);灯罩必须完全不透光;灯罩还必须将灯泡全部遮蔽;光源的高度应该与脸等高;灯臂应可调整;开关要安全、方便。
——为孩子买个书柜,供他把不用的书籍等有条理地存放进去,便于查找使用,免得堆在一起。
您在给孩子布置学习小空间,购买新书包、学惯用具、生活用品时,最好让孩子也参与进来,出出主意,发表意见,让他感受“要上学了”的喜悦。
四、孩子良好习惯的准备
孩子在小学低年级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家长可千万别掉以轻心。
——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是在小学低年级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难有多大改进,而低年级的学习习惯往往是从孩子的生活习惯迁移而来的,所以好多学习习惯是上学前就开始准备的:规律生活;早睡早起;遵守作息常规;遵守幼儿园常规;文明礼貌;物品放置顺序化、固定化、用完即归等。(小孩很容易把文具弄不见或拿错别人的文具,最好在文具上写名字,并教导孩子用完的文具不要乱放而是收回铅笔盒内。)
——学习习惯。专心与认真;爱护书籍与文具;正确阅读与书写习惯;及时复习与巩固;独立完成老师或家长布置的任务;学会自己收拾书包、码放书本、整理文具盒、准备用具;正确的握笔姿势和看书、写字姿势;不形成“橡皮依赖症”等。另外,学习能力方面的准备还包括:认识钟表,知道时间;认识页码,会翻页,找题号;认识课表:语文、数学、英语、美术、品德、写字、体育、科学、音乐;生活中识字:班级、男女厕所等。
五、良好生活方式的准备
开学前,可以带孩子尽情地游玩,增长见识。但至少开学前一周要恢复正常规律的生活,确保健康的身体、饱满的精神迎接开学。
由于小学一般下课时间都在上了四堂课之后,如果不吃或吃不好早餐就去上学,孩子一般第二节课时就进入低血糖阶段,这会严重影响大脑的能量供应,从而导致孩子的智力下降和思维迟钝,而学校会把语文、数学、外语等认知类的主要课程安排在上午,因而孩子不吃早饭会严重影响学习。
上小学之后便没有了午休,孩子必须由二次睡眠变为一次睡眠,大脑从早晨必须开始持续工作十多个小时,所以孩子必须学会休息并且休息得好,才能恢复体力、智力,消除疲劳。入学前2周,家长就开始每天坚持让孩子早睡早起,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开学的1-2周内,孩子由于适应新环境、适应紧张的学校生活,极容易上火,饮食方面家长要注意调整好。
六、孩子入学档案的准备 帮助孩子了解自己、学会介绍自己,会写自己的名字、电话号码;记得家庭地址、父母单位、生日;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准备入学个人档案:身体基本信息、家庭联络方式、有无特殊疾病史、有无过敏体质或有无过敏食物、艺术能力、孩子的肢体运动能力情况等等。有了这个档案可以帮助老师尽快了解孩子,让老师看到家长对孩子的重视和家校共育的希望,使家校沟通有良好的开端。
七、生活用品的准备
孩子上学除了学惯用品外,还需要准备一些生活用品,如给孩子准备一个水瓶,手帕等。如果要让孩子带食物到学校吃,最好为孩子准备个饭兜,里面装小饭盒和勺子。
家长还要关注孩子自理能力等的培养,因为有研究表明,孩子入学时自理能力、学习技能、同伴交往、生活习惯等问题最为严重。
总之,家长要及早为孩子的过渡做充分准备,使孩子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休息、学会书写、学好习惯、学会守纪、学会做人、学会生存。
第二篇:上小学前您的孩子应该做好哪些准备
上小学前您的孩子应该做好哪些准备
如何培养孩子的数学素养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优秀,作为家长怎样帮孩子学好数学,提高孩子的数学素养呢。我想这是每一位家长都应该考虑的问题,虽然我的教育方法并不比在座的各位高明,但是作为数学教师,我结合了这几年的教学经验,整理和归纳了一些在小学阶段孩子应该具备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一、培养数感。
①数数数数很简单通常我们在孩子1~2岁左右就应该开始这项训练了,但是我们这里所说的数数是“点数”而不是“背数”。一定要让孩子一一对应着数,不要去背数。自然数是用来表示物体数量的,只有一一对应着数才是符合自然数的意义的。而背数则彻底把数抽象化了,不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
等孩子数的比较熟练了,如果不超过5或10可以让孩子看数,看完以后可以再数一遍验证一下刚才看数的对不对。这样做实际上是在培养孩子估数的能力,同时也训练了他的视觉观察能力。
②序数数字不仅可以表示几个还可以表示第几,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刚开始可以让孩子从上面数或从下面数,学会左右之后可以练习从左数或从右数。例如:拿七八个不同的水果或其他东西,让孩子用手指点着数一数,说说这里一共几个,把从左(右)数第3个拿出来,把从左(右)数前3个拿出来,桃子从左数是第几个从右数是第几个,它的左边有几个,右边有几个等等。像这样的训练,这些训练在家长看起来很简单,其实对孩子来说并不容易,这样的训练也不是一次就能解决,要进行许多次才能让孩子在真正理解的基础上接受。而且左右、前后这些常识也要不断的训练、渗透。
③比较比较包括比较大小、高低、长短、多少、深浅等。如果孩子答错了也不必大惊小怪,给他指出即可,随着他经验积累越多,便会越熟练。需要指出的是在孩子比较大小时不一定非要先量化再比较,一一对应也是一种很好的比较方法,有时可以凭感觉进行比较,这也是培养数感的一个途径。
等孩子会比较了可以在语言方面进行一些训练,例如:小猴子比小老鼠高,小老鼠比小猴子矮,进一步还可以让孩子说“小猴子比小老鼠高,就是小猴子高,小老鼠矮等等,这样一些感性认识就逐渐被规范化逻辑化了。
二、直观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发展空间观念
①儿童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与图形和空间有关,起始年级的几何教学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逐步发展起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在几何教学中,我们利用儿童已有的经验,通过大量的观察、操作、游戏等活动丰富学生对物体的形状和图形的感性认识,体验图形的一些特征,使学生直观感知到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是能够立(站)起来的,能搭的,而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是立体图形中的一个面。但是由于教学时间和教学资源有限,学生可能体验不深。
两三个课时想要认识这些图形几
乎是不可能的,课堂上仅仅是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了梳理和概括。因此还需要家长在生活中随时随地引导孩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判别是什么立体图形,哪些是平面图形,及早渗透,使学生在生活中大量感知,初步体会空间与图形的关系,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应该一开始就用准确的名称教孩子而不是边学边纠正。梯形、平行四边形、菱形等也可以了解,你别管孩子理解不理解,你要做的是让孩子积累大量感性经验,学习它们的概念、特征等那是课堂上要学习的内容。
②除了认识图形,图形之间的转换也是非常重要的。会用平面图形进行拼图游戏,会用立体图象搭房子,通过拼一拼、剪一剪让孩子感受平面图形之间的转换等。在游戏中孩子才会积累大量的经验,课堂上既不具备这样的时间也不具备这样的材料,单靠想象又太困难了一点。例如:用2块小正方体可以拼出长方体、用8块小正方体可以拼出大一些的正方体等。让孩子玩七巧板,七巧板是一种非常好的拼图玩具,但是有时因为块数的原因比较受限制,可以买几幅一样的混在一起拼图。在一年级入学考试中让孩子用两个一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拼一个正方形,有的孩子都不会拼,有的甚至都不敢尝试,再让他们用这两个三角形拼一个较大的三角形就更困难了,有一半的孩子都不会。这一事实证明了有些孩子可能从未玩过这样的游戏,否则哪怕他不会只要试一试就能拼出来。
③培养空间观念还应该从物体的位置关系方面进行培养。描述物体间的上下、左右、前后等相对的位置关系。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辨别等,这些东西看起来课堂上也要讲,实际上只不过是对生活经验的归纳整理,试想一个从不认识左右的孩子能在学习了一个课时以后就熟练掌握左右吗?这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些东西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无数次地积累才会熟练应用。
三、认识钟面,初步体验时间的含义。
这是一年级教学中的难点。本单元要让孩子学会看整时和半时,知道从整时出发过1小时后是几时,过2、3小时后又是几时,并能在钟面上拨出整时与半时,知道两个整时与半时的时刻之间经过了几小时;知道时间的两种记法,还要培养孩子初步建立时间观念,知道生活中起床、吃早饭、上学、吃午饭、放学、吃晚饭、睡觉大概的时刻,这些我们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但是对大部分孩子来说是难点。而且仅靠课堂上几节课是远远不够的,学生根本学不会。因此,从现在开始家长可以利用每星期的机会提前向孩子辅导这方面的知识。
1.与孩子一起玩钟,在玩的过程中让孩子认识钟面的结构(有12个数字,12大格,时针: 粗一些短一些,分针: 细一些长一些),整时与半时,说一说整时与半时时针与分针的位置。让孩子拨一拨整时与半时,让孩子拨一拨经过1小时,经过2、3小时后的时刻。2.有意识地进行时间观念的培养,如叫孩子起床时可以说:“现在已经7点了,我们的小懒猪该起床了!”吃中饭时说:“现在我们吃中饭了,看看是几点了?”等等。3.到超市或商场去时,认识各种钟表。
4、认知电子表和24时计时法,并了解二者之间相互的转换关系。
5、早上起来7点20了我会说等分针指到6我就要走了,我还能再陪你10分钟,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会看时间,感受时间的长短,建立时间观念。以后孩子学起来就会轻松多了。
四、掌握分类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分类思想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分类活动包含一系列复杂的思维过程,分类能力的发展反映了孩子思维能力的发展。本单元的难点在于分类的标准是多样化的,同样一组物体既可以按照非本质特征如颜色、形状分类,也可以按照事物的功用进行分类,家长在家辅导孩子作业时也应不只是任务性地完成作业,而应
发展孩子的求异思维,让孩子说说有哪些不同的分类方法,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孩子思维的灵活性。另外,由于学生的知识面狭隘,缺乏生活常识,找不到分类的标准,(举例)需要家长让孩子多接触社会,随时随地渗透一些常识。同时分类的过程也能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
五、认识一些常见的量
小学1~3年级要认知的量有人民币,元、角、分。必须让孩子在上学之前就认会所有的人民币面值,会进行简单的换算,计算等。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和机会,让孩子积累相关经验,例如,购物、预算、换零钱等准备很多零钱,帮妈妈拿出8元钱,让孩子尝试各种拿法,外出购物,让孩子结帐并计算找零对不对等,让孩子看商品标价初步可以认识小数。
时间单位,时、分、秒、年、月、日。认知钟表刚才已经说过了,可以让孩子观察日历教孩子看日历,能从中找很多规律,形成感性认识。
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让大一些的孩子玩米尺和直尺,学会观察和测量。孩子对这些很感兴趣,康康特别喜欢玩姥爷的卷尺,虽然他还不是太懂,不过我想见过总比没见过好,所以我也不阻止他。带孩子出去玩的时候可以让孩子看一些里程牌,初步感知较大的长度。了解自己家房屋的长、宽、高、面积等。
重量单位,克、千克、吨。重量单位的概念最不好建立,所以更应该从生活细节入手,例如,自己的体重,常见食品的重量,大卡车的载重等,常常接触这些名次我想不至于到上了二年级还犯“大卡车载重20千克,一条鲤鱼200千克,”这样的错误。
学生现在的学习不只是单纯学习书本知识,为学习而学习,而是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因此,希望家长在家、在商场、超市等有意识的提早教孩子一些数学知识,像上面提到的立体图形、平面图形、分类、钟表、认识人民币,克、千克的认识,升、毫升的认识,家长都可以有意识的与孩子一起看产品介绍和包装纸、商标等,多接触一些数学信息,渐渐的,孩子的数感就有了,数学素养也自然而然的提高了。
六、解决问题训练
多数家长可能是掰着指头教孩子算加减法的,这不够。我们不是主张让孩子在小时候一定学会计算多少数,而是在算的过程中,更多地让他去理解,而非死记硬背。比方说,康康有10颗糖,壮壮有8颗,康康比壮壮多了几颗?康康有20颗糖,他分给小朋友8颗,还剩几颗?虽然都用到减法,但实际不同,前者是比较型,后者是剩余型,家长重要的是帮孩子去理解两者间有什么不同,而非算出最后的结果。又比如,妈妈包了6个饺子,再包几个就够10个了?咱们家有3口人,需要发几支筷子?等等,随时随地进行提问,慢慢达到熟练的程度。
第三篇:孩子上小学前的五个准备
孩子上小学前的五个准备
2011-04-11 11:01:01
3-6岁分类
生长发育
o 好少年黄艺博遭网友非议o 原来黄艺博也曾喜欢《哪吒传奇》o 妈妈一族正在如何使用iPhone?o 纠结:让不让孩子玩iPado iPad成了孩子的早教机?o iPad可能影响视力与发育o 孩子音乐细胞可以培养吗?o 防止儿童秋季鼻出血有高招o 宝宝茁壮成长8个关键需求o 3-6岁幼儿社交与情感发展 营养饮食
o 端午节孕妇应该如何吃粽子o 主食类食谱
o 汤羹类菜谱
o 蔬菜类食谱
o 肉菜类食谱
o 水产类食谱
o 水果类食谱
o 宝宝一周食谱举例o 甜味中的机密
o 宝宝该不该吃强化食品 疾病接种
o 小孩有多少病适合冬病夏治?o “桑拿天”小儿提防四大疾病
o 小儿多动症症状及治疗
o 详解宝宝睡眠障碍
o 父母容易误解孩子的细节,您知道多少?
o 小儿腹泻的病因与治疗
o 小儿支气管炎的症状与治疗
o 小儿慢性支气管炎安全过冬
o 小儿便秘的症状与治疗
o 现代儿童健康威胁----肥胖
幼儿园
o 国外幼儿园值得借鉴之处
o 国内外幼儿园安全教育管理的比较
o 细数国外幼儿园维护校园安全的招数
o 昆明一幼儿园安网络视频监控设备引争议
o 幼儿园装监控 有人欢喜有人忧
o 幼儿园装监控家长可网上看
o 私立幼儿园流行“视频看护”
o 国外幼儿园的安全教育
o 幼儿园意外伤害事故实例与分析
o 自动监控系统率先上岗东城幼儿园
早期教育
o 1个iPad骗走10个小朋友
o 孩子爱动物为啥还虐待它们
o 孩子上小学前的五个准备
o 别像律师那样思考:有些风险是值得冒的o 所谓的“婴幼儿安全用品”都要抵制
o 相信自己完全有能力养育好孩子
o 关掉电视:不要相信新闻和法制节目的夸张说辞
o 告诉孩子如何分辨玩伴和杀人凶手
o 访谈:陈平影响孩子一生的25个家教秘诀
o 访谈:金韵蓉谈爱与管教的艺术
生活百科
o 2011中国家庭数码相机品牌研究报告
o 宝贝防晒大汇总
o 防晒知识知多少
o 适合宝宝的物理驱蚊法
o “六一”创意新过法
o 妈妈,我最想得到这10种礼物
o “争当”班干部助长自信还是虚荣?
o 教孩子怎么当选(上)班干部最重要
o 超四成网民认为“五道杠”无辜
o “孩子官”的“特权”
3-6岁专题>>
如何让孩子顺利适应小学生活,是许多家长关心的话题。本期,我们请相关专家教给大家五个步骤,让孩子充分做好上小学的身心准备。
受访专家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 袁爱玲
小金星国际幼儿园北京园行政总监 杨清海
北京市精忠街小学卞之慧校长、王海红教师
第一步:心理准备
成长很自豪
从幼儿园步入小学,是儿童身心发展的一次重大转折,对孩子和家长来说,都是一次考验。
在心理方面,家长要让孩子觉得“做一名小学生是很自豪的事”。与孩子聊天时,家长要有意识地聊一聊小学生及小学校的事情,告诉孩子上学的种种好处,比如可以认识很多新朋友,学到更多的知识等等。好孩子是鼓励出来的,要多鼓励、赞赏孩子,并由衷地祝贺孩子长大了。比如,家长可以说:“今天玩具收拾得真干净,真像一名小学生!”让孩子从家长的口吻中,感受到成长的自豪,从而产生羡慕小学生、向往小学生活的情感。入学前,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参观一下小学,这样,入学后孩子的陌生感就不会太强烈。
家长要特别注意,决不能用上小学对孩子施加压力,比如:“你再不听话,让小学老师来管你!”这样的话语,会造成孩子对上学的恐惧感,产生不该有的心理压力。
第二步:体能准备
坐够三刻钟
乐乐开学就要上一年级了,为了适应小学生活,妈妈在暑假前带乐乐旁听了一节一年级的语文课。但是,妈妈发现,先不说能不能听懂,乐乐根本无法坚持坐够45分钟。20分钟后,乐乐明显累了,想出去走走甚至躺一会。
小学的学习生活与幼儿园大不相同,无论是上课时间,还是学习强度,都会延长、增强。很多孩子上幼儿园时,一生病就不用去了。但如果上了小学还总是生病的话,就要耽误功课了。
因此上小学前,家长要保证孩子充足的营养和休息,减少疾病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应该带领孩子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做到能坚持听讲45分钟而不感到疲劳。另外,入学前应该带孩子到医院做一次身体检查,保证孩子健康入学。
第三步:能力准备
集中注意力
小学一年级老师最头疼的事,莫过于新入学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幼儿阶段的注意力,主要是靠环境中新奇、有趣的事物吸引。而小学生在上课时,需要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把注意力指向老师。
针对这一变化,从幼儿园大班起,老师和家长应重视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提高幼儿的注意力水平。如果幼儿注意力容易分散,在座位上坐不住,随时都要走动,他们上小学就会十分困难。
其实,注意力的培养,从孩子上幼儿园就要开始了。家长和老师要有意识地安排适当的静坐做事训练,让孩子学会专注。比如,让孩子静静地玩积木,玩的时候,家长不要以任何形式干扰孩子,直到他自己转移注意力,丢掉积木。很多时候,家长或老师会无意识地打断正在投入玩耍的孩子,分散他们的注意力。时间一长,孩子注意力就难以集中了。
第四步:习惯准备
在家吃早餐
幼儿园没有严格的上下课时间规定,比较自由,中午孩子还可以午睡。而上小学就要严格遵守小学的时间安排。因此,家长要提前1年,了解小学的作息安排,并以此时间为标准,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逐步让孩子适应早睡、早起的生活,让他们养成按时起床、吃早饭、洗漱等生活习惯。同时,要知道整理自
己的仪表,注意保持仪表整洁。会动手整理好自己的书包、书桌及铅笔盒等。同时,在饮食习惯上,孩子需要从在幼儿园吃早餐过渡到在家吃早餐,因此家长需要为此付出更多努力。时间要固定,让孩子养成定时早餐的习惯。
第五步:物质准备
文具别太多
物质准备是指为孩子购买必要的学习用具和生活用品。像书包、文具盒、尺子、铅笔、橡皮、彩笔等。家长在准备时,不用过于追求样式和数量,够用就行。如铅笔,可准备3支HB型即可。家长要向孩子介绍各种学习用具的用途和使用方法,特别是橡皮的用法,告诉孩子不能过于依赖橡皮,应该想好了再写。另外,还要让孩子懂得爱惜所有学习用品。同时,服装鞋帽等生活用品,应一切以舒适、简单、实用为
第四篇:一年级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做好入学前准备讲解
一年级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做好入学前准备
2014-09-01 20:56:39| 分类:默认分类 | 标签:一年级|举报|字号订阅
孩子即将成为一名一年级小学生了,许多家长的心情十分矛盾,既喜于孩子的成长,又忧于孩子能否适应新的学习生活,为了让孩子更好地渡过幼小衔接阶段,作为家长可以帮孩子做好哪些准备呢? 首先,家长需要了解一下孩子在入学后可能会在哪些方面产生不适应现象,从而有的放矢地对孩子进行引导和教育。根据我们对一年级教研组及学生家长的调查了解,新一年级生的不适应主要表现为:
一、日常作息方面。
(一早起:孩子年龄小,睡眠时间长,进入小学后,早上到校的时间提早了,而且不能随意迟到,因此每天早上叫孩子起床,并快速做好出门的准备成了许多家长头痛的一件事(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天。可见,在入学前帮孩子养成早上按时起床,并能主动穿衣、吃饭的习惯,并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品质是十分必要的。
(二无长时间的午睡:孩子在幼儿园时习惯了每天午饭后两个多小时的午睡,而小学则没有这一安排,所以有一部分特别喜欢午睡的孩子常常会在下午的课上不由自主地打瞌睡,影响了学习。如果你的孩子是这种类型的,那么家长就需要在入学前逐渐减少孩子的午睡时间,并在开学时向老师说明一下孩子的情况,使老师能多注意到孩子,从而采取一些有效的手段来帮助孩子顺利度过犯困时间。
(三无课间餐:孩子在幼儿园里除中饭外,一天还有两次点心时间,但入学后则没有这两次课间餐了,所以有些孩子也会感到不适应。因此,家长需要有心地教育孩子少吃零食,吃好正餐,帮孩子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使其在入学后每天都能自己好好地用完中餐,摄入足够的营养,从而保证一天的学习。
二、上课纪律方面。
进入小学孩子就要正式开始系统地学习各门学科的知识了,因此老师对课堂纪律的要求也比幼儿园时高了许多,有些孩子就会在这方面产生一些适应性困难,具体表现在课堂上主要有“坐不住”、“听不牢”、“说不清”、“写不完”。
(一坐:刚入学的孩子活泼好动,每节课都要端端正正地坐好四十分钟,对他们来说十分困难,所以常常会坐不住,做些小动作,从而影响听课效果。而
能让孩子坐得住的关键还在于孩子对知识的兴趣。因此,家长培养孩子对新事物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学前准备。
(二听和说:认真倾听是学习知识的基本要素,倾听的对象包括老师和同学,现在有很多孩子自我中心比较强,爱表现自己,往往不能认真听完别人的想法,总是迫不及待打断别人或是插嘴,而且由于没有认真听,在回答时常常是表述不清或是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这种行为肯定影响学习。因此,家长要关注孩子是否有这样的表现,如果有的话就要从现在起加强培养孩子认真倾听,先听后说的习惯。
(三写:孩子在课堂上写不完的原因主要是没有及时跟上老师的教学步子,因此要解决这个问题第一还是要学会专心地听,第二则是要从入学前就注意形成及时按要求做完老师和家长布置的任务的好习惯。因此,对于做事情拖拉的孩子,家长要特别重视这一习惯的培养。
为了帮孩子更好地适应课堂上的听说读写,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坚持做一些注意力和倾听能力的“练兵”。
方法1: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拼图,拼图的难度要逐渐增加。
方法2:爸爸妈妈可以在给孩子讲故事前,先向小朋友提出问题,让孩子带着问题去听,听完故事后让孩子回答问题。带着问题听故事,孩子会比较集中注意力,听故事会格外仔细。
方法3:在生活中,爸爸妈妈可以经常请孩子帮忙拿各类小东西,从一件到几件不等,请孩子一次性完成。还可以经常让孩子向其他长辈传话,语句可以从简短的过渡到长一些的。
方法4:给孩子准备一些CD和图书画面内容相配套的图书,这种图书是以听磁带为主,用图片来加深理解,这种听看结合的学习方法,对孩子将来的小学学习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要让孩子做事专心致志,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是爸爸妈妈需要长期努力的一项工作。爸爸妈妈要耐心地对待孩子,看到孩子一点一滴的进步,鼓励他们。同时也有几点需要注意: ★鼓励孩子在一段时间内专心做好一件事。
★孩子在完成“作业”的时候,要有时间概念,不要给孩子太充裕的时间。★给孩子一个固定且安静学习的地点,一个固定的学习时间,尽量不要在孩子的学习时间打扰他们。
★帮助孩子获得自控能力,避免各种干扰。比如,尽量避免在孩子的书桌上放零食和玩具。
★避免跟孩子说话一再重复。对孩子谈事情,只说一遍是培养他注意力的一种好方法。
三、完成作业方面。
读小学了,每次上完课语数课后都会有课堂作业,放学后老师还常常要布置一些家庭作业,一年级主要以口头作业和实践作业为主。对此,孩子们往往一开始觉得新鲜逐渐感到烦恼,特别是作业有困难的孩子。困难的原因主要有(1上课不能抓紧时间(2课后要忘记作业(3不会听老师讲评作业。为了让孩子更好地适应这一点,家长可以从现在起就抓住生活中的教育机会,给孩子布置一些任务,观察一下孩子在对待
任务时的情绪,做任务时的习惯,并尽可能让孩子体验完成后获得的成就感,使孩子喜欢上做这样的事情,让孩子知道能完成这些作业是能干的表现。
四、人际交往方面。
有些孩子比较内向,刚上学时往往不能较好地与老师和同学交流:(1遇到困难说不清(2有些孩子表现为爱哭。对于这种个性的孩子,家长要多问问学校里的事,听听他有什么困难,告诉他解决的办法,多与老师交流,了解孩子在学校中的生活,家长尽可能配合学校的规定。
上述不适应导致孩子可能会出现的情绪:刚入学新鲜、有趣,过了半个月左右开始逃避上学,找各种借口,有的出现应激反应,往往表现为身体不舒服。
其次,孩子入学前家长在学习方面往往只关注于学科知识的提前储备,如学计算,学拼音,学写字等,而忽视了一些看起来不重要但其实很关键的细节,其实这些能力和习惯的培养往往能使孩子的学习事半功倍:
一、学会正确流利地书写自己的名字,能准确地说出父母的电话号码,家庭住址,父母的工作,家里人口等。
二、培养孩子能按指定口令翻书的能力,如在孩子阅读时要求快速把书翻到第几页,找到第几行或第几幅图等。这方面能力的准备有助于孩子在学习时跟上教学节奏。
三、引导孩子掌握“上下前后左右”这些方向,并在日常生活中多训练孩子用这些方位词说话,讲述事情,这一点在数学学习中十分重要。
四、帮孩子养成保管好学习用品的能力,对于易丢的物品可以提早做好标志,并教会孩子及时进行整理。学会作业的整理,各项作业要带齐,学会有序地分类放好,对于经常要找不到东西的孩子,家长可以为他准备一个作业袋。
五、关于学具的准备:(1实用为主,不宜花哨,如使用笔袋、去污效果好的橡皮、普通的卷笔刀、尺子等(2安全第一,尖利的学具不使用,铅笔不要削两头(3铅笔数量要备齐,橡皮、尺子每天要带上。
六、对于提早进行各项学习的孩子,家长一定要注意把好关,因为错误的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纠正。(1拼音的学习要注意读音标准,拼法正确。(2写字时要注意写字和握笔的姿势,字的笔画笔顺是否正确,包括数字的书写。(3学计算要多问问孩子为什么这样算,以理解为基础,不要让错误的思维影响以后的学习。
七、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在阅读中认识一些常用字。孩子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就会使自己的词汇更丰富,无论是平时的交流还是上课的表达都会更准确,对将来的写作也会有很大的帮助。如果每个家庭都能保证每晚20分钟的“家庭读书时间”,以此来代替让孩子看电视,那对孩子将会是终身有益的。
第三,孩子将要步入人生中的新阶段了,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也会更高,此时,家长还应做好的一项准备工作就是调节好自己的心理,搞好家庭教育的氛围。
(一准备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从父母身上学到一些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习惯。(二正确看待孩子,客观地评价孩子,切忌急于求成。(三别把重复做练习看成第一位,兴趣永远比做题重要。(四少批评,多鼓励,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
(五学会一些好的家教方法,如检查作业、讲解难题的方法;分享孩子学习上获得的成绩,分担遇到的困难;不把孩子的学习变成自己的任务,让孩子明确这是自己的事,因为你还小,爸爸妈妈在帮你,但你要慢慢学会全部靠自己。
第五篇:帮孩子做好入学前的准备
孩子要上小学了,家长要注意些什么?
(三)帮孩子做好入学前的准备
(一)入学心理上的准备。
一要让孩子有希望成为一个小学生的强烈愿望。父母要在孩子入学前的半年,就开始经常给孩子讲一些有关上学的事。要让孩子懂得每个人到了6周岁,就该上学了,这是国家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法律规定;每个人都要经过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学习,才能走向社会,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也许孩子并不能完全听懂这些大道理,但这些道理非讲不可。家长必须耐心讲给他们听,早早把这些基本认识灌进他们的小脑瓜里,只是讲的时候要讲点方法,讲点艺术。比如:家长可以讲讲自己当年是怎么急于上学的,入学后都发生过什么样令人难忘的事;也可以讲讲那些已经有孩子在念小学的家长,在怎样议论孩子上小学之后的进步;还可以借同事之中,谁家的孩子考入了重点中学、重点大学,表示出自己的羡慕和对孩子的希望与信心,这些都会让孩子产生迫切想上学的愿望。
二要让孩子对学校生活与幼儿园的不同之处有所了解。家长最好能选个合适的时间,带孩子到附近的小学去参观一下,同时告诉他,一个人一上学,就标志着他不再是一个小孩子了,长成了一个大孩子;学校生活要比幼儿园的生活丰富得多,有趣得多——学校会开很多门功课,组织很多种活动,他会认识很多新老师,结识很多新同学;上学后,不久他就能戴上红领巾,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戴红领巾是件非常光荣的事,等等。孩子看了、听了以后,会感到上学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情,并对入学后的生活变化在心理上有所准备。
三要帮助孩子克服“贪玩厌学”或“畏惧入学”等不良心理。贪玩的孩子多是家长抓早期教育较晚或方法不当造成的,这时要赶紧补救。补救的办法是抓紧入学前的有限时间,对孩子进行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的强化培训,激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增强孩子对学习的信心。
(二)入学物资上的准备。
一要在家中给孩子安排一个适宜学习的空间。如果有条件应当给孩子一个独自使用的房间,并重新布置一番,让它不仅是孩子的卧室,更是一间书房。要在光线明亮之外安放一张高矮适中的桌子,配上一把适合他身高的椅子,除自然光外桌上还要配一盏有护眼功能的台灯。书桌旁最好能再设一个供孩子自己使用的小书架。再在墙上开辟一块“学习园地”,上面设有“成绩单”、“习作展”、“红花台”等栏目。如果没条件单独给孩子一个房间,也要给孩子挤出一块地方做“学习角”,像上面说的那样摆上书桌、椅子、书架等必要家具。孩子对于属于自己的这样一个小天地会感到很新鲜,很喜欢,并由此对入学产生一种期盼心理。
二要在正式上学前,带孩子去商店,让他自己挑选书包等学习用具,买好后再让他背上书包在众人面前走一走,回到家以后教他把书包放在固定的地方;去书店购买一些孩子入学后要用的《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还可以为孩子选购一些根据中外名著改编、配有汉语拼音的故事书,回来摆在他的书架上。这会让孩子进一步增强求知欲,盼望早一天入学,早一天有能力运用这些工具书,阅读这些故事书,让孩子真正意识到:我长大了,该上学了,并为此而自豪。对学校的憧憬还会使他按捺不住,掰着指头算时间,盼望早日成为小学生。
(三)行为习惯上的准备。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初入学的儿童必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学要带齐学习用品,上课前要把它们放在指定位置;听到铃声立即走进教室,在自己的座位坐好;教师进入教室,宣布上课,立即起立向教师问好;坐的姿势要端正;听课要精力集中,发言要举手;要遵守纪律,不做小动作,不随便和旁边的同学说话;写字、翻书动作要轻,不要弄出响声;等等。
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比前两项准备更重要,却很容易为家长所忽略,是目前一年级新生普遍缺少的。很多教育专家都在强调,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让他们适应小学生活的第一步;孩子在小学能不能有一个良好开端,关键是看他有没有这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们学习上的差距,都是他们行为习惯不同造成的。专家呼吁,学前教育要从以教授孩子特长为中心转向良好习惯的培养;多识一些字,可能使孩子在小学初始阶段学习有点优势,但对以后的发展并没有过多的影响;而良好习惯的培养则对孩子近期学习和将来发展都有突出作用。“习惯好,受益终生”,家长在孩子入学前一定要重点解决好这个问题。
一是让孩子明白,他今后的学习和以往的学习是不同的,以往的学习并没有和玩耍完全分开,今后的学习必须与玩耍分开,“学就是学,玩就是玩。该学习时必须专心学习,该玩耍时才能尽情玩耍。”为了让孩子对这种专心学习有个逐渐适应的过程,在孩子入学的前一年(至少是前半年)就要在他的作息时间表中添上“学习”这项内容:每天为孩子安排一个相对固定的学习时间,开始可以15分钟,之后逐渐延长,但最多不超过40分种;每次时间一到,就要让他坐到自己的“书桌”前开始学习——读书、写字、画画。就是孩子当时正玩得高兴,也要让他马上停下来,立即进入学习状态。
二是要教孩子建立起效率观念,懂得做事情要讲速度,要讲质量,不能慢慢腾腾、磨磨蹭蹭,也不能快是快了,却粗心大意、马马虎虎。要让孩子懂得学习时的坐姿、写字姿势很重要,不仅影响未来的身体发育,还影响听课的质量。同时,要注意强化孩子的纪律意识,告诉他:上学后,不能迟到、早退,有病有事要向老师请假;上课必须注意听讲,发言必须举手,不能坐在椅子上乱晃,不能咬手指、玩手或摆弄手边能拿到的小东李西,不能和旁边的同学随便说话,也不能接老师的话,等等。虽然这些事情孩子入学后老师也会讲,可是家长事前讲过,又与老师讲的一样,会让孩子对这些要求记忆更深刻,做起来更自觉。
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还要注意与培养孩子浓厚的学习兴趣结合起来,硬逼他学,效果是不会好的。其实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到了入学前,他的求知欲会比以前更强。只要家长引导得法,孩子是很爱学习的。在孩子入学前,家长应当更多地用一些科普常识去开阔孩子的视野,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市场上有很多新版的《十万个为什么》,家长可选那些配有精美彩图,文字说明简捷明了的,一边讲给孩子听,一边告诉他,书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只有上学并好好学习,书才能成为他的好朋友,把一个个奇妙的世界展现在他的面前。这会使学习成为孩子内心的需求,并产生出极大的热情,他在学习时才能坐得住,学得进。
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既包括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包括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而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这一点又恰恰被很多家长忽略了,他们只关心孩子入学后的学习,只重视对孩子学习上的严格要求,对孩子生活习惯的养成非常随意。
比如:晚上,孩子不能按时就寝,有的想看电视就让他看了,一看就是9、10点钟;有的想玩电子游戏机就让他玩,一玩就入了迷。结果,孩子的生物钟
完全被打乱了,成了“夜猫子”——晚上不愿睡,早晨不起床。这种习惯养成后很不好改,孩子入学后仍然这样,就会上课时头脑不清醒,什么也听不进去。
再如,孩子没有吃好早餐的习惯,上学后上午的功课很重,到不了第二节下课就会饿得头昏眼花,学习自然要受影响。一些家长只知在孩子学习成绩上不去时着急,却不知道问题的根子在自己身上。要解决问题,必须从自己做起,按孩子的成长需要安排好孩子的食宿。
还有,孩子的穿衣戴帽、鞋脚袜子,看上去与学习没什么关系,其实关系也不小。如果孩子从小讲穿讲戴,心思都用在了讲究吃穿上,学习就会不那么上心;如果孩子的衣服、鞋袜不合适,比如衣服很瘦小,一坐下来就箍得腰腹部很不舒服,孩子就会不时用手去拽,在座位上老是扭来扭去,自然也会影响听课,甚至养成不注意听讲的坏习惯。
家长希望孩子入学后成为好学生,就不能不在入学前意识到这些问题的重要,就不能忽略对孩子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
(四)实际能力上的准备。
1、要重视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
小学的一些日常生活方式与幼儿园不同,为了让孩子上学后能生活自如,家长要提早把不同的地方告诉他,并让他学会自己动手处理一些事。
比如:上厕所,幼儿园是不分男、女厕所的,小学是分开的。要先把这个变化告诉孩子,然后带他到公共场所,去识别厕所的性别标记:男、女头像、裤装与裙装等。方便后如何使用手纸也要教,尤其是小女孩子,要教会她从前方向后擦拭,以免大便污染阴道、尿道。
再有,一定要教会他自己穿衣服、系裤带、鞋带;还要让他记住:上学后,下课时间,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上厕所,然后才能去玩;遇到特殊情况,上课时想上厕所,要敢举手告诉老师,不要怕老师批评、同学嘲笑。再比如,孩子入学后,中午饭可能需要孩子自己带饭,这就要教孩子学会早晨别忘了热饭,中午要饭前洗手、饭后漱口,放学别忘了把餐具带回来;如果是学校提供午餐,就要教孩子学会独立打饭、吃饭,收拾餐具;如果是到学校附近的“小饭桌”用餐,又要教会孩子怎样自己照料自己,吃饱吃好,还要让孩子学会辨别什么东西能吃,什么东西不能吃。
还有,孩子上学后就有了自己正式的“公文包”,要让他在入学前就养成自己整理玩具、衣物的习惯,并教会他按课程表整理好第二天要用的课本和作业,把暂时不用的留在家里,检查铅笔盒里的铅笔、橡皮、尺等是否都处在随时能用的状态。在教孩子做这些事之前,爸爸妈妈要先示范,然后让孩子动手试;他动作慢点,做得不够好,不要紧,可多次反复练习;对他的每一点细小进步都要多加鼓励,让孩子树立自信心;千万不要“看不惯”,讥笑、催促,更不能包办代替。
2、要重视行为自控能力的培养。
孩子入学后,决定学习成绩好坏的,首先是孩子对自己行为的自控能力。学习是艰苦的脑力劳动,需要靠高度自觉来完成。一个孩子如果能上课认真听课,课后按要求完成作业,作为小学低年级学生,就是学前没有基础,功课也不会落下。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一年级的学生每次测验成绩都是满分这很正常,要是有的学生考试成绩在95分以下,那就意味着“不及格”。
要想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家长首先要教会孩子懂得“服从”,也就是在家听家长的话,上学听老师的话。训练的最好办法是:从孩子懂事起,家长就把对
他一日生活的要求制度化,并明确定有“约法三章”。如果过去没有这样做,不妨在孩子入学前做一下,至少就学习明文提出一些要求,并附有奖罚办法。比如:要求他学习时必须专心,不能想别的事情,不能边学边玩;在规定时间内,学会该学会的东西;只有完成了“功课”才能得到奖励,否则就要接受处罚。家长也要确实说话算话,严格按“约法三章”去办,对孩子奖罚严明。要让孩子实实在在地体会到,只有在规定的学习时间,完成好规定的学习任务,才能获得父母的赞扬,之后轻松愉快地随意去玩,否则父母会不高兴,原来答应自己的一些的事,也就不会得到兑现了。同时,家长也绝不能在孩子学习时随意打扰他,并要注意提醒不知情者:“孩子正在学习,说话、做事都要轻声一点”。这样,孩子会从中感到学习不仅是件很严肃的事情,而且在全家的生活中是件大事,从而逐渐培养起学习时的自我约束意识。这样,在孩子入学后,他就会比较容易接受学校的各项纪律要求,特别是在课上能够比较用心地去学习了。
3、要重视学习自立能力的培养。
有些孩子入学后,虽对学习抱有良好的态度,也能遵守行为规范,但是缺乏基本的学习能力,不善于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也会影响学习效果。例如:上课时坐得老老实实,可是却常常没听懂老师说的话;在学习算术时,很长时间内还保留着数指头和逐一计算的方法,不会口算或心算;在教师提问或考查时不会开动脑筋,而是瞎猜一通,或者重复别人的答案,等等。
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发生,家长一定要在孩子入学前对他进行学习自立能力的培训。一要帮他克服对父母的依恋心理,让他能每天高高兴兴地去上学,愉愉快快上好课;二要让他上课时能坐得住,不东张西望,眼睛盯着老师,耳朵注意听讲,头脑跟着老师提出的问题思考;三要教孩子把老师讲的功课记在心里,把老师下课前布置的事(用笔或用脑)记明白,回家能清楚地向父母表述;四要把孩子的生活重心转移到学习上来,孩子课后时间的支配也要“以学习为主”,黄金时段用来预、复习,只有完成功课才允许他做其他事情。训练的理想效果应当是,这些事孩子都能自觉去做,不用父母提醒也能完成得很好。
学习自立能力的培养是个渐进的过程,本应该在早期教育的各阶段一步一步、扎扎实实抓好。如果孩子在此前没有进行过这方面的训练,那就更需要在入学前的这段时间进行强化训练。“亡羊补牢”,也能收到一定效果。我就为这样的孩子做过这种强化训练,先后辅导过几个5岁半的儿童。这几个孩子的家长,虽然对孩子的早期教育比较重视,可是苦于自己精力、能力上的原因,对孩子学习意识、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都有欠缺,还误认为自己的孩子脑瓜笨,学习数学挺吃力,因为他们当时计算10以内加减法都很慢,而且要掰手指才行。到我家后,我对她们进行了2个月的强化训练(每天2—4小时不等),孩子就有了让他们父母和周围人感到震惊的进步,不仅认识了几百字,能背几十首古诗和儿歌,能借助拼音看故事书和熟练进行百以内加减法口、心算,而且学习兴趣大增,回到家里也愿意学习了,有一时间就缠着父母和他一起看故事书,问这问那。我的体会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可塑性极大,培养孩子学习自立能力并不难,问题的关键是训练要得法,即训练要因材施教,抓住每个孩子的特点;着眼点不要放在让孩子识多少字、做多少题上,而要放在培养孩子学习兴趣、教会孩子学习方法上;要用不断的鼓励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勇气,用成功的体验去增强孩子学习的信心。所以,我认为,孩子入学前这段时间非常宝贵,家长一定要珍惜这段时间,抓紧时间帮助孩子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其中包括在方法得当的前提下,对孩子进行学习自立能力方面的突击式强化训练。
有的家长担心孩子经过学前培训,小学一、二年级的功课都学过了,上学以后会不好好听讲。我的体会是,孩子上学后能不能认真学习,不在于他课内该会的功课是不是都会了,而在于他是否养成了“好学的习惯”。其实,家长的教学和学校的教学,无论是在内容的系统性上,还是方法的多样性,都是不能相比的。如果他养成了好学的习惯,上学后就会被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所吸引。而且会因为基础好、理解快,有更多主动参与的机会,得到更多成功的快乐,使他越学越爱学。当然,这里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学前强化训练一定要讲科学,一要目的明确,重在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会说”与“会读”要以“会说”为主;“会认”与“会写”以“会认”为主。二要方法得当,尽量结合生活教给孩子一些知识性的东西,而不是抱着课本,急着让孩子去学那上面所有的东西、更不要使用学校要用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