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生心理咨询复习判断题
判断题
1、心理咨询的对象是正常人。(√)一
2、心理咨询的基础是心理诊断。(√)一
3、一战后,美国学校心理咨询是以职业指导为中心的。(√)一
4、儿童辅导理论着重点在于关心正常儿童的心理发展,但同时忽略了具有适应问题学生的指导帮助。(×)二
5、精神分析理论重视实用自由联想的方法,而生活分析理论不采取自由联想法。(×)二
6、生活分析理论的创始人松原达哉认为该理论不适用于小学生的直接咨询。(√)二
7、从某种意义上讲,游戏治疗是一种态度的同化。(√)二 第三章
8、按照艾利斯的观点人的大部分情绪困扰和心理问题都来自于不合逻辑或不合理性的思考。(√)
9、模仿学习是以效仿榜样为基础,帮助求询学生行为改变的一种间接咨询技术。(×)
10、模仿学习的主要功能是提高儿童在社会行为方面的学新能力。(√)
11、行为契约关注的核心是契约本身是否规范。(×)
12、行为契约的基本特点是建立一种非正式的契约关系,并把这种关系的建立作为帮助求询学生改变不良行为的重要手段。(×)
13、行为契约使用中应该注意,契约宜在短期内完成。(√)
14、放松训练是一种间接咨询技术。(×)
15、自信训练的基本特点是对求询学生的自我愿望给予积极强化。(√)
16、结构性游戏重在“过程”,追求的活动的过程而非结果。(×)
17、结构性游戏强调的解决心理问题,而不是达到发展性目标。(×)
18、非结构性游戏中组织游戏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20分钟左右。(√)
19、非结构性游戏适用于小学中高年级的异质性儿童。20、交朋友小组主要适用于发展性团体咨询。(√)
21、一般认为,交朋友小组的人数以5~8人为宜。人数过多反而会受限制。(√)
22、积极关注的基本特点是用人本主义和积极心理学的思想去看待当事儿童。(√)
23、积极关注的主要功能是帮助成人求询者形成对当事儿童的积极态度,并在建立咨询关系中发挥良好作用。(√)
第四章
24、学龄儿童因学业不良、考试作弊、过失行为和灾难突发等背景而产生的心理困扰,就其本质而言,不属于发展性的问题。(×)
25、性格特征具有稳定性和不可变性。(×)
26、性格是以个体的神经类型特征为自然前提的。(√)
27、小学阶段的儿童,其道德行为在这个品德心理结构的发展中往往处于滞后状态。(√)
28、道德情感是品德发展和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29、以自觉性为特征的道德行为属于道德行为发展的较高层次。
30、有关研究表明,学习不良儿童的学习困难可能与大脑两半球缺乏功能上的协调联系有关,这种学习困难代表着存在智力上的缺陷。(×)
31、小学生的过失行为往往带有偶然性的特点,尚未形成稳定的意识倾向和行为习惯。(√)
32、小学生的过失行为有时也容易和智力超常、小动作较多的非问题行为混淆。(√)
第五章
33、小学生的障碍性心理咨询与心理干预是小学生心理咨询的重点工作内容。(×)
34、心理健康问题是引发学习技能发育障碍的间接原因。(×)
35、学习技能发育障碍的出现于家庭和教育因素没有关系。(×)
36、吮吸手指或衣物这种不良习惯的形成于幼年时期缺乏关怀、兴趣较少有关。(√)
37、拔毛发这种不良习惯的起因于过于紧张、情绪压抑有关。(√)
38、手淫的儿童常常伴有焦虑和恐惧。(√)
39、依赖行为的养成主要导源于家庭教育。(√)
40、性格内向、敏感多疑、自尊心过强的儿童,容易发生自我伤害。(√)
41、注意缺陷障碍的发病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
42、注意缺陷障碍患儿的神经系统存在着某些功能性失调。(√)
43、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儿童智力一般低于正常值。(×)
44、注意缺陷障碍患儿的活动过度现象开始于幼儿早期,有的甚至在婴儿期就已格外兴奋好动。(√)
45、有少数患有注意缺陷障碍的儿童无明显的多动倾向,甚至是少动呆滞。(√)
46、家谱调查、双胞胎研究等发现,遗传因素对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的影响不直接。(×)
47、学龄儿童的焦虑倾向以男孩为多。(×)
48、具有焦虑倾向的儿童性格温顺、胆小、多虑、敏感,缺乏自信,智力水平较低。(×)
49、具有焦虑倾向的儿童常伴有睡眠不好、食欲不振、心慌心跳等生理上的反应。
50、焦虑倾向与遗传因素没有关系,主要是后天环境导致的。(×)
51、强迫倾向在小学高年级女生中比较常见。(×)
52、家族史的调查表明,具有强迫倾向的患儿的父亲或母亲常有性格不良或强迫性素质,有的还有其他精神异常。(√)
53、口吃障碍而言,女性的发病几率高于男性。(×)
54、遗尿症多见于 10岁以下儿童,女童多于男童。(×)
55、遗尿可分为原发性遗尿和继发性遗尿。(√)
56、在性格上,遗尿的儿童大多比较乖僻、内向,心绪不够安定,做事缺乏信心。(√)
57、适应障碍的成人患者中女性较多,儿童患者中性别差异不显著。(√)
58、具有选择性缄默症的儿童一般智力水平正常,但言语发育落后。(×)
59、夜惊多见于学龄初期儿童,女孩为多。(×)60、夜惊通常发生于非快速眼动期,有的患儿一夜可发作数次。(√)61、噩梦常发生于快速眼动睡眠期。(√)
62、梦游多发生在入睡后不久的非快速眼动睡眠期,发作时脑电正常。(×)63、梦游与大脑皮层发育不成熟有关。随着大脑皮层发育的成熟,许多患儿可以自愈。(√)
64、病症较轻的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主要采用心理治疗或饮食控制策略加以干预。(√)
65、症状较重的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大多采用中枢兴奋剂、抗抑郁药物等进行治疗。(√)第一章
66、心理咨询对人的帮助以发展取向的心理健康观为主导。(√)67、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实践的角度看,都可把心理咨询看做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68、心理健康不仅包括维护与增进人的心理健康的积极方面的内容,而且还包括对精神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等消极方面的内容。(√)
69、心理诊断的信度、效度越高,心理咨询的效果也就会越好。(√)70、戴维斯是在美国公立学校实施职业指导的先驱者。(√)
71、罗杰斯所提出的“指导性咨询”概念和“来访者中心”的治疗模式,为学校心理咨询工作者普遍接受。(×)
72、发展性咨询在学校咨询工作中处于核心的地位。(√)73、“焦点解决短期咨询”强调的是过程导向。(×)74、咨询中,咨访双方相互依赖,来访者起着主导作用。(×)
75、咨询这一解决问题的过程是逐步深化的,有时并可能存在反复。(√)76、求询者心理结构的影响贯穿于咨询的全过程。
77、在西方国家的心理咨询工作中,十分强调价值中立在咨询过程中的意义。我国学校心理咨询中也是如此。(×)
78、间接咨询一般不承担治疗任务,咨询的重点放在适应、发展和预防问题上。(√)
79、学校心理咨询目标必须始终围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这个中心。(√)
第二章
80、觉察本身没有治疗的效果。(×)
81、儿童的许多问题是由人际关系不协调而引起的。(√)
82、学校咨询中要引导儿童认知自我防御机制的消极作用,避免使用这些防御机制。(×)
83、运用逻辑结果理论只需要像儿童提供一种合理方案。(×)
84、逻辑结果理论是基于纠正儿童不良行为提出来的,所以这一理论不适用于其他类型儿童的心理咨询。(√)
85、生活分析理论以思辨心理学为起点。(×)86、团体领导者必须具备个别辅导的经验。(√)
87、团体领导者的基本角色功能是促进团体成员的交互作用,解决人际冲突。(√)
88、团体成员之间的异质性不利于发展性目标的实现。(×)
89、考虑到学龄儿童的性发展特点,很多学者主张团体咨询中最好不要把男生女生分开。(×)
90、团体咨询中,同一团体内儿童的年龄应该接近。最大差别不应该超过两年。
91、团体咨询中,咨询人员是领导者,不属于团体的一员。(×)92、团体咨询在间接咨询为主、直接咨询为辅的小学生心理咨询中,其适用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
93、游戏治疗适用于正常儿童,不适用于心理失调儿童。(×)
94、不同的玩具对儿童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这些象征意义在游戏治疗中不应该被治疗者接纳。(×)第三章
95、认知调整的基本特点是求询的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在认知方面存在问题。(×)
96、儿童的认知调整相对于成年人而言比较容易和简单。(×)
97、模仿行为中,受惩罚的榜样行为和受奖励的榜样行为,其被模仿的可能性不存在差异。(×)
98、行为契约是一种间接咨询技术。(×)99、系统脱敏是一种直接咨询技术。(√)
100、自信训练的基本特点是对求询学生的自我愿望给予积极强化。(√)101、结构性游戏主要解决的是共性的心理问题。(√)102、结构性游戏适用于中小学高年级的异质性儿童。(×)103、非结构性游戏主要关注活动的过程。(√)
104、在团体咨询中,角色扮演主要体现发展性咨询的功能,不能起到干预和治疗的作用。(×)
105角色扮演适用于同质性团体,不适用于异质性团体。(×)106、角色扮演必须遵循自愿性原则。(√)
107、角色扮演中,如对角色的理解产生偏差,组织者也要使活动继续下去,不能采取中止措施。(×)
108、心理剧主要用于障碍性干预或治疗,不常用于发展性咨询。(√)109、交朋友小组的核心是促进自我探索、自我成长。(√)
110、利用沉默的基本特点是在无声之停顿中寻找有价值的信息。(√)111、性格具有一定的心理结构。(√)第四章
112、任务型依赖通常出现于年龄较大的儿童,以男孩居多。(√)五 113、情感性依赖通常见于年龄较小的儿童,以女孩为多。(√)五 114、儿童的品行障碍,城市高于农村,女生多余男生。(×)五 115、
第二篇:小学生心理咨询复习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心理咨询 一
答案:心理咨询作为一个专业术语,通常被界定为“时间相对较短、人与人之间、以帮助心理正常者解决发展性和情境性问题的理论为基础的过程”。
2、心理诊断 一
答案:心理诊断是用心理学的方法和工具,对个体或群体的心理状态、心理特征、心理发展水平、心理障碍所进行的描述、分类、鉴别与评估。
3、帕森斯的职业指导观 一
答案:帕森斯认为,职业选择必须与青年学生的兴趣、能力、个性热点和客观允许相结合。只有正确认识自身的素质、专长和潜在资源,同时对个人的局限和环境条件有客观评估,才能实现人与职业的合理匹配,做出恰当的职业选择。
4、逻辑结果理论 二
逻辑结果是指让当事儿童在挫折中体验不良行为的逻辑后果,以便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行为动机,纠正不良行为。
5、生活分析理论 二
所谓生活分析就是求询者在咨询人员的指导下,对自己当前的生活内容进行有条理的分析和反省,通过这种分析、反省过程达到自我检查、自我激励的目的。
6、游戏治疗 二
游戏治疗是指通过必要的游戏手段,对学龄儿童存在的心理与行为障碍进行有计划的矫治或干预。
第三章
7、行为契约
行为契约是在咨询人员和求询学生之间建立正式的契约关系,以帮助求询学生改变不良行为的一种直接咨询技术。
8、放松训练
放松训练是通过循序交替收缩或放松骨骼肌群,以调节植物神经系统兴奋性的一种直接咨询技术。
9、结构性游戏
结构性游戏是指实现建构好游戏主题,制定出严谨的程序与规则,组织具有共同发展要求或存在共同心理问题渴求帮助的学龄儿童,围绕主题与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开展的团体助人活动。
10、非结构性游戏
非结构性游戏是指事先不建构活动的主题,也不指定严谨的程序与规则,咨询人员力求通过学龄儿童的自由表现与随机发挥,从中获取多样性或独特性的丰富信息,以便为分类指导奠定可靠基础的团体助人活动。
11、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通常指在咨询人员的指导下,咨询对象有意识地模仿特定角色的心理与行为,以便达到促进自身成熟、成长或消除心理与行为障碍的目的。
12、价值澄清
价值澄清是指针对学生在价值观方面的冲突,通过价值比较和价值选择程序,帮助学生确定合理的价值目标并付诸行动的团体训练活动。
13、共情
共情指咨询人员设身处地地进入成人求询者的精神世界,体验他们的内心感受,并且能用恰当的语言把对方的复杂感受准确表达出来,以引起双方的情感共鸣。
14、面质
面质指咨询人员明确指出成人求询者在认识与情感、心理与行为之间的矛盾之处,使其真切地面对自己的问题。
第四章
15、过失行为
过失行为是指儿童由于好奇、好动、试探、畏惧、缺乏经验、认识能力不足等原因,对学校纪律或社会生活准则的轻度触犯。
16、心理危机
在心理咨询领域,灾难突发通常被界定为“危机事件”;由危机事件所引起的心理变化特别是消极性心理与行为反应,一般被称为“心理危机”。心理危机就其本质而言,是一个人面对客观存在的危险、困境或转折点所表现出来的无力应对和心理失衡状态。
第五章
17、学习技能发育障碍
学习技能发育障碍又被称为“学习困难”或“学习无能”,是指某些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的儿童,因某种或某些神经系统的功能性失调,使其在听、读、写、算方面能力降低或发展较慢,以致陷入学习困境。
18、退缩行为
退缩行为是指胆小、畏缩、孤僻,不愿到陌生的环境中去,不愿与其他儿童交往,常独处与玩具相伴,但无其他精神异常。
19、自伤行为
自伤行为是指由于心理承受力脆弱而以自我肉体损伤方式发泄情绪的行为问题。自伤行为的表现多种多样。就学龄儿童而言,主要表现为自我拍打,自我撕咬,用小刀等工具自我戳伤,模仿成人大量吞食药品,拒食甚至绝食,等等。
20、品行障碍
品行障碍是指儿童在品德上反覆出现、持续存在并对外界构成不良影响的行为障碍。
21、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又称儿童多动综合征,是一组同时具有注意力缺陷、活动过度和行为冲动的行为障碍。
22、儿童情绪障碍
儿童情绪障碍即指发生于儿童期,以焦虑、强迫、恐惧、抑郁、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情绪障碍,其类型主要包括儿童焦虑症、儿童强迫症、儿童恐惧症、儿童抑郁症等。
23、强迫倾向
强迫倾向是一种以重复出现缺乏社会意义、不合理的观念或行为,个人试图克制而又无力摆脱为主要特征的儿童神经症倾向。
24、恐惧倾向
恐惧倾向是一种对某一物体、某种情境或某些活动异常恐惧,并以回避方式加以应对为主要特征的儿童神经症倾向。
25、抑郁倾向
抑郁倾向是一种以持续存在消极郁闷心境,与其处境和经历不相匹配为主要特征的儿童神经症倾向。
26、特殊障碍
特殊障碍是指一个突出的症状或一组症状。它不能明确地归属于一种更为基本的可分类的疾病,也不包括由于器质性病变或其他类别的心理障碍所引起者。
27、遗尿
遗尿是指5岁以上儿童白天或夜间仍有不自主排尿的且无明显器质性原因的异常行为。此症多见于 10岁以下儿童,男童多于女童。
28、选择性缄默症
选择性缄默是指儿童原来已具有的语言能力,由于精神因素引起语言交际方面的退缩反应,有选择地保持沉默不语。
29、感觉统合失调症
感觉统合失调症是指感觉信息输入在整合方面发生失调,从而导致躯体难以平衡、运动不够协调、触觉防御反应较强、听视觉和语言缺乏协同功能、空间知觉存在结构性失常等一组障碍。
30、认知领悟疗法
认知领悟疗法是把认知调整和精神分析结合起来的一种创新性实践。该疗法的关键是把握患儿当前恐惧的核心症状,采用精神分析的溯源方法寻找创伤性经验的根源,然后启发患者从新的角度认识自我、控制自我,最终促进症状的改善。
第七章
31、心理健康 一
心理健康具有三层含义。其一是指心理健康状态;其二是指心理健康工作;其三是指健康心理学。
32、健康心理学 一
健康心理学是一门以心理健康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边缘型学科,着重探讨不同条件下个体与群体心理保健的一般规律。
33、明尼苏达职业指导模式
明尼苏达指导模式注重的是职业信息的搜集和传递,个体特质要素的评价和分析,以及相应的问题解决技能训练,是一种将认知评价和行为训练结合起来,帮助个体做出理性职业选择的指导模式。第二章
34、儿童辅导
儿童辅导是指立足于发展性辅导的理念,为学龄儿童、学生家长、相关教师和其他成人提供直接或间接的心理学服务。
35、团体咨询
团体咨询的基本含义是利用团体心理环境特别是人际互动,帮助求询则认识团体成员存在的共性心理问题,并寻求恰当的解决策略。
36、系统脱敏的涵义
系统脱敏是将放松训练和条件反射原理结合运用的一种直接咨询技术。
37、交朋友小组
交朋友小组是指以开发潜能、促进成长为宗旨的小团体交流及其相关训练。第三章
38、利用沉默
利用沉默指在成人求询者停顿数十秒或数分钟不讲话时,咨询人员通过仔细观察和冷静分析对方沉默的类型,分别采取不同的处理策略。第五章
39、行为问题
行为问题指因自我调节困难、缺乏恰当的指导帮助以及在一定的外界诱因影响下所形成的不良行为。40、焦虑倾向
焦虑倾向是一种以发作性或持续性的情绪紧张、忧虑为主要特征的儿童神经症倾向。
41、
第三篇:复习判断题
1.图解法同单纯形法虽然求解的形式不同,但从几何上理解,两者是一致的。
2.线性规划模型中增加一个约束条件,可行域的范围一般将缩小,减少一个约束条件,可行域的范围一般将扩大。
3.线性规划问题有可行解时,一定存在最优解。4.线性规划问题的可行解区域一定是“凸”区域。
5.线性规划问题的每一个基础解对应可行域的一个顶点。
6.如果线性规划问题存在最优解,则最优解一定对应可行域边界上的一个点。7.如果线性规划问题存在最优解,则最优值必可在可行域的顶点上达到。8.如果线性规划问题的可行解区域为有界区域,则一定存在最优解。9.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可能不唯一,但最优值一定唯一。10.满足非负性约束的基础解为基础可行解。
11.如果线性规划问题的可行解集非空,则该问题必有基础可行解。
12.线性规划问题的可行解如为最优解,则该可行解一定是基础可行解。13.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一定是基础最优解。
14.若线性规划问题具有可行解,且其可行域有界,则该线性规划问题最多具有有限个数的最优解。
15.若线性规划问题有最优解,则它必有基础最优解。16.任何线性规划问题存在并具有唯一的对偶问题。17.对偶问题的对偶问题一定是原问题。
18.根据对偶问题的性质,当原问题为无界解时,其对偶问题无可行解;反之,当对偶问题无可行解时,其原问题具有无界解。
19.若线性规划的原问题有无穷多最优解,则其对偶问题也一定具有无穷多最优解。
20.应用对偶单纯形法计算时,若单纯形表中某一基变量小于0,又其所在行的元素全部大于或等于零,则可以判断其对偶问题具有无界解。
21.单纯形法计算中,如不按最小比值原则选取换出变量,则在下一个解中至少有一个基变量的值为负。
1.整数规划解的目标函数值一般优于其相应的线性规划问题的解的目标函数值。
2.用分枝定界法求解一个极大化的整数规划问题时,任何一个可行解的目标函数值是该问题目标函数值的下界。
3.用分枝定界法求解一个极大化的整数规划问题时,当得到多于一个可行解时,通常可任取其中一个作为下界值,再进行比较剪枝。
4.用割平面法求解整数规划时,构造的割平面有可能切去一些不属于最优解的整数解。5.用割平面法求解全整数规划时,要求包括松弛变量在内的全部变量必须取整数值。6.指派问题效率矩阵的每个元素都乘上同一常数k,将不影响最优指派方案。7.求解0-1规划的隐枚举法是分枝定界法的特例。
8.分枝定界法在需要分枝时必须满足:一是分枝后的各子问题必须容易求解,二是各子问题解的集合必须覆盖原问题的解。
1.矩阵对策中,如果最优解要求一个局中人采取纯策略,则另一局中人也必须采取纯策略。2.矩阵对策中当局势达到平衡时,任何一方单方面改变自己的策略将意味着自己更少的赢得或更大的损失。
3.任何矩阵对策一定存在混合策略意义下的解,并可以通过求解两个互为对偶的线性规划问题得到。
4.矩阵对策的对策值相当于进行若干次对策后局中人I的平均赢得或局中人II的平均损失值。5.假如矩阵对策的赢得矩阵中最大元素为负值,则求解结果的赢得值恒为负值。
6.在矩阵对策的赢得矩阵的某一行(或某一列)上加上一个常数k,将不影响双方各自的最优策略。
7.矩阵对策赢得矩阵的所有元素乘上一个常数k,将不影响对策双方各自的最优策略。1.在动态规划模型中,问题的阶段数等于问题中的子问题的数目。
2.动态规划中,定义状态时应保证在各个阶段中所做决策的相互独立性。
3.动态规划的最优性原理保证了从某一状态开始的未来决策独立于先前已做出的决策。4.对一个动态规划问题,应用顺推或逆推解法可能会得出不同的最优解。5.动态规划计算中的“维数障碍”主要是由于问题中阶段数的急剧增加而引起。
6.假如一个线性规划问题含有5个变量和3个约束,则用动态规划方法求解时将划分为3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状态将由一个5维的向量组成。
7.动态规划的基本方程是将一个多阶段的决策问题转化为一系列具有递推关系的单阶段的决策问题。
第四篇:小学生心理咨询复习论述题
论述题
一、简述小学生心理咨询的原则 一
1、教育性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小学生的心理咨询必须符合基础教育的目标,积极主动地为完成基础教育的任务服务,把咨询工作纳入基础教育的运行轨道,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不能游离于基础教育的目标之外,孤立地解决心理问题。
具体而言,心理咨询工作必须紧密配合各科教学和各项教育活动。心理咨询的目标必须始终围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这个中心。
2、发展性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小学生的心理咨询必须适应学龄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并尽最大可能促进求询学生的最佳发展。
小学生身体发育很不成熟,心理发展亦不完善,心理活动易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变化快,可塑性大。因此,各种咨询活动一定要充分考虑学龄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换言之,在小学生心理咨询中,无论是发展性咨询还是障碍性咨询,都必须具有发展变化的观点,都必须按照发展的宗旨安排各项咨询活动。
3、信赖性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心理咨询人员必须和咨询对象建立友好信赖的关系,以保证咨询工作顺利进行。
无论是面对学生、家长或教师,咨询人员都应该努力创造和谐轻松地交往气氛。善于启发和耐心倾听咨询对象的陈述,言语表达既准确得体又委婉亲切,并恰当运用表情、手势和体态等非言语沟通手段,这些措施有助于缩短双方的人际距离,形成友好信赖的咨访关系。
4、整体性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心理咨询人员必须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全面考察、分析当事学生的心理问题,以便使咨询工作准确有效,防止和克服片面性的偏差。
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必须对其心理问题做全面了解和系统分析,充分考虑各种心理、生理和社会因素所起的作用,从众多制约因素中找出主导因素及各种因素之间的有机联系,这样才能使咨询工作有的放矢,准确有效。
5、协调性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心理咨询人员必须与学校、家庭及社会有关方面协同合作,共同开展小学生的心理服务与教育工作。
要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单靠专业心理咨询人员是远远不够的。心理咨询工作必须与学校其他教育工作密切配合,积极调动各科任课老师、学生家长及社会有关方面的参与积极性,努力创造适合于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的良好环境,这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只有协调学校、家庭、社会多方面的力量,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心理咨询的作用。
6、预防性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心理咨询人员必须树立预防重于干预的思想,在咨询过程中积极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努力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
事实证明,重干预轻预防,只能使极少数学生从中受益,这同学校心理咨询必须为广大学生服务的根本宗旨相背离;相反,以预防为主,将咨询工作的重点放到心理障碍的早期预防、早期发现上,这种积极主动的措施必将大大提高心理咨询工作的社会影响和应用价值,使心理咨询工作受到越来越多的家长、教师和其他有关人员的重视与欢迎。
第三章 第四章
二、论述如何帮助学业不良儿童摆脱困境
1、帮助学业不良儿童解除心理压力
第一,挖掘“闪光点”,激发求知欲。每个人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也都具有强烈的自尊和求知的愿望,学业不良儿童也同样如此。然而在教育实践中,有些教师看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满身光环,大有前途”,看学业不良儿童则“处处缺点,前途暗淡”,这其实是一种教育的误区。在中外教育史上,爱因斯坦和爱迪生等天才人物在小学学习时,因学业不佳或调皮捣蛋,都曾遭到过教师的冷眼甚至被校方赶出校门,这种历史的误会实在值得人们反思。因此,每个咨询人员都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惜学业不良儿童的自尊心和求知欲;要像沙里淘金那样,用心寻找学业不良儿童的“闪光点”或“发亮处”,这对于学业不良儿童的情绪疏导和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多给学业不良儿童创造成功的机会和愉悦的体验。研究表明,成功的
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提高人的自信心,增强人的活动动机,并有助于挫折感的补偿和转移。对于学业不良儿童来说,学习成绩不理想无疑是一种挫折体验。
学习上屡遭挫折,很容易使意志薄弱的学生产生自卑和退缩行为,另一方面也有可能导致攻击行为。挫折的消极体验、学习效率下降、更加深刻的挫折消极体验、学习成效进一步降低,这是一种恶性循环的发展趋势。而要使学生从恶性循环的状态下解脱出来,最重要的就是要给他们创造一定的成功机会,使他们通过微小的成功(如接受难度很小的任务),有表现自己特长的机会,获得一种心灵的满足,并以此作为转变的契机,推动学业不良儿童走上积极应对挫折的道路。
2、引导学业不良儿童加强“双基”
小学生的学业不良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基本知识学习得不扎实、基本技能掌握得不熟练而造成的。因此,帮助学业不良儿童循序渐进地掌握教材规定的基本知识,并且熟练运用读、写、算的基本技能,是使他们摆脱困境的基本出路。
在教育实践中,有些年轻的小学教师对学生的理解能力估计过高,或者在教学过程中急于求成,结果在学生对前一单元的知识尚未真正消化、吸收的时候,就急急忙忙地转入下一个单元。
还有的小学教师在教材之外给学生补充过多的东西,以致造成喧宾夺主的现象,影响了学生对教材规定的基本知识的掌握。这两种不良倾向是导致部分学生学业不良的重要原因,显然需要通过咨询过程予以告诫和纠正。
引导学业不良儿童加强“双基”训练,还应注意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咨询人员要协助教师和家长,共同督促学业不良儿童克服已有的不良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逐步建立新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例如正确书写的习惯,按时做作业的习惯,仔细检查的习惯,口算或心算的方法,恰当记忆的方法,等等。
养成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对于帮助学业不良儿童巩固“双基”训练的成效,提高学习质量,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3、针对学业不良儿童的学习困难进行个别辅导
有些小学生的学业不良是因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引起的。例如,有的学生不能正确地辨认字词,也不能准确地将字母和发音联系起来进行朗读;有的学生对
数概念的理解相当吃力,在多位数的加减运算方面缺乏可逆性思维能力。有关研究表明,学业不良儿童的学习困难可能与大脑两半球缺乏功能上的协调联系有关,但这种学习困难并不表明存在智力上的障碍,它只是一种轻微的、暂时性的功能失调,经过适当地调整训练可以逐步得到扭转。
解决学业不良儿童的学习困难,首先要找准问题的“症结”。如诵读困难是在发音方面还是在阅读方面?计算困难是在数概念的抽象理解方面还是在计算过程方面?只有把问题的“症结”找准了,才能真正谈得上“对症辅导”。
解决学业不良儿童的学习困难,还应注意辅导的态度和方式。克服学习困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通常要经历一段较长时间的辅导过程。对此,咨询人员应当有耐心,有诚意,以求赢得儿童的信任。对于那些带有共性的学习困难,可以通过集体辅导的方式加以解决;而对个别儿童的特殊困难,则应根据条件和可能,定期进行专门辅导。
三、论述小学生厌学倾向的形成原因和干预策略 学生厌学倾向的形成原因十分复杂,主要包括:
应试教育的弊端。例如,“填鸭式”地满堂灌教学,强迫学习,滥用惩罚,学生学习负担重、压力大,考试频繁,学习难度与儿童能力不相吻合,忽视“第二课堂”活动特别是游戏对小学生的意义,教师对儿童缺少关心和爱抚等,都有可能造成儿童的厌学情绪。
家庭教养方式不当。父母望子成龙心切,重分数,不重实际潜能的开发,经常就学习问题责骂或毒打孩子,会使儿童对学习产生畏惧心理和厌烦情绪;父母重钱轻学的思想,有意无意地灌输“拜金主义”,对儿童的厌学情绪有重大影响。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社会上的某些不正之风,如“一切向钱看”,“读书无用论”,以及农村中的一些不良习俗如“早订亲”的习俗,都是造成儿童厌学症的社会诱因。
外界诱惑的干扰。随着信息技术和娱乐设施的迅速发展,学生与网络游戏、各种游戏机等娱乐设施打交道的时间越来越多。网络游戏和其他娱乐设施特有的多媒体、互动式、全方位和全天候等多样化功能,对处于成长阶段的儿童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和诱惑力。
儿童厌学应采用教育治疗、家庭治疗和社会治疗的方法予以矫正。
1、就教育治疗来说,教师应对学生充满爱心和责任感,努力减轻学生的学习、考试负担,积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艺术性,大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搞好“第二课堂”活动,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切实扭转滥用惩罚现象,这对于改善学生的厌学情绪,增进乐学、好学的情绪体验十分重要。
2、家庭治疗的关键在于父母对子女学习所持的态度。父母的期望水平不能过高,要求也不能过严,要与儿童的接受能力和心理发展水平相适合。父母还应以国家、民族的大局为重,深刻认识基础教育、义务教育的重大意义,切实纠正在教育子女问题上的不正确的认识,积极鼓励孩子树雄心,立壮志,为振兴中华而发愤学习。这对于激发子女的学习动机有重要作用。
3、社会治疗是针对社会病理现象所使用的一个术语。就儿童厌学而言,社会治疗的核心是在全社会形成尊知重教的强大舆论,大力培养热爱学习、以读书为荣的社会风尚,并及时对拜金主义、读书无用论”等不良倾向进行抵制。
第一章
四、论述小学生心理咨询的步骤
1、咨询双方建立相互依赖的关系
这是咨询过程的第一步,也是贯穿咨询过程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建立咨询双方的信赖关系,首先要求咨询人员不要把自己看成高人一等的专家,而应以平等的身份看待前来咨询的人。经验表明,咨询人员的等级地位观念将增加求询者的压抑感和不满情绪,从而使咨询过程一开始即罩上一层不愉快的阴影。其次,咨询人员要努力给求询者以良好的第一印象。要使他感受到,咨询人员是一位热情和蔼的人,是一位平易近人、可以信赖的人,同时又是一位风趣体贴、确有才能的人。有了这样一种第一印象,咨询工作自然会形成一个良好的开端。再次,咨询工作开始时,咨询人员要善于启发求询者提出问题,耐心倾听并细心观察求询者的言谈举止,不要轻易打断求询者的话题,更不要随意流露某种不耐烦的情绪,这些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
2、搜集信息,搞清问题的大致范围和可能性质
搜集信息是整个咨询工作的基础。在搜集信息的过程中,应着重了解以下三个方面的情况:
(1)求询者的基本情况
主要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家庭住址或联系地址,身体发育和健康状况,学习成绩,主要特长,兴趣爱好,品德和行为表现,人际交往情况,个人简历等。
(2)求询者的社会文化背景
主要包括:家庭背景(如父母的职业、文化程度、宗教信仰、兴趣爱好、健康状况、养育方式、对子女的期望等等),学校背景(如教师、班主任对学生的态度,学校教育追求的目标,班风校纪情况,学习负担和课外活动情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情况等等),社区背景(如学校和居住社区的社会治安情况、文化服务设施情况等等)。(3)求询者的心理问题
这是搜集信息的核心内容。根据学校生活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心理问题通常包括:学习和适应问题,智能发展问题,个性发展问题,情绪困扰问
题,人际交往和冲突问题,问题行为或品行问题,心理障碍的治疗问题,等等。通过搜集信息,咨询人员对求询者的主要问题、来龙去脉、相互关系和可能性质有了较全面的认识,这就为下一步的详细诊断和确定咨询目标奠定了基础。
3、检查评估,明确咨询目标
这是直接咨询的重要步骤;在间接咨询中,这一步则表现为对问题的详细分析和咨询目标的明确认定。
检查评估是一项细致的工作。在检查评估时,既要求求询者密切配合,又要求咨询人员熟练运用检测工具对求询者进行精心测查。在小学生心理咨询中,最常用的检测工具是适用于儿童的心理测验。
检查评估的目的是在前述工具的基础上,对咨询人员初步判定的问题范围和可能性质做进一步的验证和分析,以求准确把握问题的症结及其本质,为咨询目标的确定创造条件。在这一过程中,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
第一,要从总体上对求询者的问题性质做出准确判断。也就是说,要在求询者自诉、感性观察、系统了解和科学测查的基础上,对求询者反映的问题做出正常或异常的结论。第二,要从细节上对求询者的问题性质予以确认,并明确咨询的目标。当从总体上把握了求询者的问题性质以后,咨询人员还应根据检查评估的 结果做出进一步的具体分析。有了对心理异常具体性质的把握和咨询目标的确
认,便为下一步的指导帮助或心理干预奠定了基础。
4、选定解决问题方案,实施具体的指导帮助或治疗
一般来说,解决问题的方案可有多种选择。究竟采用哪一种解决问题方案最为合适,咨询人员应认真进行比较筛选,并可适当征求求询者的意见,然后根据咨访双方的条件、兴趣和成功的可能性,做出最后决断。
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选定之后,接下来就要依据方案予以实施。在实施过程中,既可以是指导性的建议,也可以是认识上的疏导,还可以是治疗措施的逐步落实。有些问题可以在咨询场所当即解决,有些问题可由咨询者带回去自行解决,一些复杂心理问题的干预工作,则需求询者多次前来咨询场所检查、治疗,方能逐步得到解决。由于心理现象的复杂性、多变性,某些心理问题在其解决的过程中出现反复或显效迟缓,这是正常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咨访双方都应该对咨询过程的这一特点具有足够的重视,相互合作,彼此信任,持之以恒,不懈努力,这样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5、追踪反馈,巩固和发展咨询成效
这是咨询过程的最后一步,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步骤。
追踪观察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例如电话征询、直接走访、座谈讨论等。根据条件和可能,灵活选择恰当的追踪观察方法,或者将若干方法综合运用,是咨询人员所应注意的。
五、论述小学生心理咨询人员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
1、热爱心理咨询事业
热爱心理咨询事业,需要咨询人员对自身工作的价值具有深刻认识。学龄儿童的心理咨询不是一般性的社会服务,而是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围绕学龄儿童的身心健康和心理素质培养所进行的基础性工作。心理咨询的成效如何,不仅关系到学龄儿童当前的心理健康和学业进展,而且关系到他们以后的成长、发展甚至毕生前途。如果从更广阔的背景来审视小学生心理咨询的价值,则与21世纪中国现代化事业建设者的整体素质和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息息相关。显然,当我们站在这样的高度看待小学生心理咨询这件既平凡又琐细的工作时,我们的内心会激起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光荣感,这是咨询人员热爱本职工作的思想基础和根本动力。
2、保护咨询对象的利益
保护当事学生的利益,最根本的是一切为当事学生着想,努力促使当事学生沿着解决问题的方向健康发展。在咨询过程中,遇到咨询对象不予合作或拒绝的情况是在所难免的。假如遇到这种情况,咨询人员应当冷静地分析原因,妥善加以处理。如果是因为自身的原因,咨询人员应及时调整个人的态度、情绪和工作方式,主动征求咨询对象的意见,以求扭转这种局面。如果是因为咨询对象方面的问题,在提醒、暗示、恳切说服无效的情况下,咨询人员应果断地终止咨询关系,不可违背咨询对象的意愿继续从事为他们所不希望的活动。
保护当事学生的利益,还要求尊重当事学生的隐私,切实为当事学生保守秘密。咨询过程所积累的个案资料,咨询人员都要妥善加以保管,严防遗失或泄漏。如果因为某种原因需要公开咨询对象的个案资料,应事先征得咨询对象的同意,或者采取匿名等保护措施。
3、严格执行测量与矫治的道德要求
就心理测量而言,咨询人员应对测验的作用与局限有清醒认识,既不过分夸大测验的功能,助长测验的滥用现象,也不随意贬低测验的作用,影响测验的使用与发展。在使用心理测验为学生的个别化教学提供服务时,咨询人员应持慎重态度。凡未经过标准化的测量工具,均不得作为诊断和鉴别的正式依据。
就心理矫治来说,咨询人员应量力而行,谨严从事,切实遵守心理矫治工作的有关道德规范。主要包括:只有在个人的经验、能力和其他条件切实胜任矫治工作时,咨询人员才可承担矫治的任务;咨询人员的矫治工作不得妨碍学校的正常教学计划;矫治方案在实施之前,必须征得当事学生本人、教师和家长的同意等。
4、努力搞好协作共事
搞好协作共事需要从两个方面努力。
首先,咨询人员本身要有主动合作的愿望,经常向学校领导和有关方面提供心理咨询的信息,反映学生中存在的带有普遍性的心理问题或倾向。这种主动合作的精神,有助于取得有关方面的信任和学校领导的支持。
其次,当有关人员向咨询工作者提出合作的要求时,咨询人员应心怀诚意,热情接受,并且应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按时完成合作任务。不过,在这个问题上应
当注意,对于个人没有把握或力所能及的问题,咨询工作者不可贸然接受,更不可怀着试试看的心理,拿学生的问题你当个人的试验品,以保全个人的虚荣与自尊。此外,在与其他专业人员合作共事时,还应注意防止或客服“文人相轻,互不服气”,“暗中拆台,沽名钓誉”等不良倾向与行为,这对于维护咨询工作者的道德形象具有低估的意义。
第五篇:小学生心理咨询
期末作业考核
《小学生心理咨询》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小学生心理咨询
答:小学生心理咨询即专指面向学生的心理咨询。狭义的小学生心理咨询是指学校内的心理咨询人员对于前来求助的学生从心理上进行指导和帮助的活动。
2、自我开放
答:又称自我暴露或自我揭示,是指咨询教师说出自己的情感、思想、经验及生活等与来访学生共同分担或分享。
3、精神分析疗法
答:就是通过各种技巧和方法把来访者所不知晓的症状产生的真正原因和意义,通过挖掘潜意识的心理过程将其招回到意识范围内使来访者真正了解症状的真实意义以便使症状消失。
4、被观察者效应
答:即观察者的期望被观察者得知后,做出投合观察者的意图或故意违背观察者的希望的行为。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一下小学生道德心理训练方法。
答
1、道德法庭。此方法着眼于道德评价能力的培养。道德评价能力是根据道德标准对某个行为做出是非善恶评价的能力。它是道德行为的基础可以通过练习得到提高。
2、同情感练习。同情感是指由别人的情感而引起的共鸣体验。道德水平较高的人具有较强的同情感。因此经常做出助人为乐的行为。
3、内疚感训练。内疚感是指由于自己的不恰当行为引起的惭愧不安的情感体验。每个人都可能犯错误如果犯了错误后能够产生内疚感就会进行自我反省从而保证今后再犯类似的错误
2、简述主题统觉测验的原理。
答:主题统觉测验认为个体面对图画情境所陈述的内容与其生活经验有着密切的关系。内容当中有一部分内容固然受当时知觉的影响但其想象部分却包含着个人意识以及潜意识中的反应。也就是说个体在陈述内容时常常不自觉地将隐藏在内心的冲突和欲望融入故事情节中借助于故事中人物的行为宣泄出来即把个人的内心世界投射于故事中。主试通过对被试陈述内容的分析从而了解其需求。
3、什么是指导技术?
答:就是咨询教师直截了当地指示来访学生做什么和说什么,或者如何做和如何说。
三、论述题(共40分)
1、某一来访者向咨询则透露学校最近丢失的V8摄影机是他偷的,你认为这位咨询者应该保密呢,还是向学校报告?说明理由。(13分)答我认为这位咨询者应该是保密,采用当事人中心疗法对其治疗。来访者感受到咨询者对自己的真诚态度就能使其接受咨询者、真实地表露自己无条件的关怀是创造一种有利于来访者转变自我体验的非常重要的一环共情的理解开始于全神贯注地倾听。这对来访者的转变有重要作用。来访者体会到自己在咨询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能够积极主动地讲述自己的心理问题并在咨询者的。引导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促使来访者向健康的方向转变。教师应通过自身的潜心修养和不断实践进一步表现出高层次的真诚促进学生更了解自己。积极的尊重是为了创造一个安全、温暖的环境让学生能够更大程度地表达自己,承认自己的过错并勇敢地说出来。学生找你是想得到你的帮助,为了得到帮助,他们需要知道你是不是能够理解他们的想法及感受想知道你怎样看待他们包括他们的现状及过去。他们会根据对方接纳、了解的程度透露自己的情感及要求如果学生感到你要改造他们很可能因感到压力而拒绝你的帮助,如果学生感到自己是有价值的,双方的交谈就会变得更加深入、更加自由。
良好的咨询气氛给学生以真诚、无条件的尊重和准确的共情这样就能够调动起学生自身的潜力,开放迈向自我实现的境地人可以独立自主、自我引导自己的生活无须凭借
心理分析和行为指导即可有效地解决自己的问题咨询的中心应是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自身的潜能和积极能动作用依靠自己的努力来解决心理问题。咨询的最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改变其不正确的自我概念改变其对待自己的方式。
2、小学生的愤怒情绪有什么特点,如何帮助学生控制这一不良情绪?(13分)
答小学生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较差冲动性较为明显愤怒来得急去得快。情境转移法: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事会使人产生愤怒的情绪。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要尽量避开暂时躲一躲以免刺激我们发怒。可以出去走一走,听听音乐或者和谈得来的朋友在一起聊聊天,玩一玩,干点自己喜欢的事心情就会好起来。
理智制怒法当你动怒时最好先想想以下问题中的任何一个我为什么生气这事或这人值不值得我生气能解决问题吗生气对我有什么好处然后再考虑该不该发火。也可以在即将发火的时候对自己下命令不要发火坚持一分钟一分钟坚持住了好样的再坚持一分钟再坚持一分钟,二分钟都过去了为什么不再坚持下去呢用理智来控制发怒的情绪反应。
评价推迟法:我们通常都有这样的经验一件当时使你感到“怒不可遏”的事过了一段时间后就会感觉到已经不那么值得生气了。因此当我们因为某件事情生气后不妨先把它放下等过一个小时、一个星期甚至一个月之后再去想它。
情感宣泄法:如果有的事情或人有充足的理由使我们发怒,这种情况下不妨坦率地把心中的不满讲出来你就会发现“心里会爽快一点”。也可转移目标发泄出来比如生气后去打沙袋或去跳健美操,都能减少愤怒对自身的伤害。但要注意情感的宣泄要以不损害他人的利益为前提,不可在情绪的支配下做出过激的行为。曾有人问西藏高僧应该如何处理愤怒他的回答是“不要压抑但也不要冲动行事。”相信大家会从这句话中得到启示。
目标升华法:愤怒是一种强大的心理能量如将之升华它能带给人力量甚至是激昂的生命力,如用之不当则可能伤人害己。因此要注意培养学生远大的人生理想更多地从大局、从长远去考虑事情,要有远大的目标有较大的度量当前进中遇到挫折产生愤怒情绪时应将其转变为成就事业的强大动力,切不可以眼前的区区小事计较得失到头来“丢了西瓜捡芝麻”妨碍自己对理想、事业的追求。
3、引发学习疲劳的因素有哪些,怎样辅导学生消除学习疲劳?(14分)
答:学生在学习之后产生的疲劳主要是心理疲劳。造成心理疲劳的原因,一是长时间学习,大脑未得到充分休息而产生保护性抑制;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学习压力过重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过分紧张和焦虑。于紧张和焦虑,消耗了许多不应用在学习上的心理能量;由于紧张和焦虑,许多学生学习起来眉头紧锁,双肩耸立,坐姿僵硬,把全身抽有的肌肉都动员起来去帮助“用力”,它又在无形中耗掉了许多身体能量。身体能量的消耗在一定程度上也妨碍了对大脑所消耗能量的及时补充,会进一步加速脑的疲劳。
要从根本上消除学习之后的心理疲劳,必须进行心理的自我调节,消除紧张和压力,达到充分的自我放松。具体方法如下:
1).减少学习时间。
2).预防疲劳,感到疲劳之前先休息。
3).经常休息,为了避免在课堂上因困倦而睡觉,可以在其它时间睡上一觉。4).自我想象,放松身心。5).学会精神愉快地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