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的分析(共5篇)

时间:2019-05-14 19:59: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歌剧的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歌剧的分析》。

第一篇:歌剧的分析

摘要:歌剧,是声乐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在歌剧中最常使用的两种演唱形式是宣叙调和咏叹调,宣叙调是一种美声化的说白,为了将对白取而代之,因此也无法单独演唱。咏叹调则是歌剧中用来表达角色情感的,在歌剧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但是歌剧对于我们来说毕竟是有些距离的,即使是专业歌唱者,接触整部歌剧的机会也是有限的。因此我们学习外国声乐作品的时候对于丰富个人演唱歌曲的类型及语言,提高演唱技巧,增强在舞台的表演形式,传播歌剧艺术等都是有必要的。歌剧里的内容,描写人性的真善美,对当代社会的青年,但凡你真正进入歌剧的音乐殿堂,便会爱上歌剧,对歌剧的传承和发扬作用。《奥非欧与优丽狄茜》这部歌剧,是古典时期德国的作曲家格鲁克歌剧改革的代表作品,他力求反应自己“追求一种质朴美”的审美观念,将音乐和戏剧相互结合,他在十八世纪的时候对歌剧改革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对之后的歌剧起了很大作用,咏叹调《世上没有优丽狄茜我怎么活》这首的声乐作品音域跨度小,旋律走向平稳,经常用在声乐学习者初中级等阶段的教学歌曲选择中。本文针对咏叹调的曲式和演唱情感做了简单分析,并对歌曲情感表达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歌剧 格鲁克 奥非欧 优丽狄茜 演唱技巧

一、简述《世上没有优丽狄茜我怎能活》(一)作者介绍

格鲁克,完成了十八世纪歌剧史上最重要的改革,为近代歌剧奠定了基础。早年创作意大利风格的神话歌剧。1750年起移居维也纳。1754年任宫廷歌剧院乐长,后与意大利诗人卡尔萨比基(1714—1795)合作,用其脚本作《奥菲欧与尤丽狄茜》、《阿尔且斯特》和《巴吕德与爱莱娜》,从事歌剧改革。1773年移居巴黎,继续改革事业。主张歌剧必须有深刻的内容,音乐与戏剧必须统一,表现应力求自然、纯朴,并创造了标题性序曲,又恢复群舞场面与合唱在歌剧中的重要地位。处在歌剧承前启后的时代中,他之后是莫扎特的无尽辉煌,他之前是拿波里月派和法国歌剧的鼎盛时期。他是德国人却卷进了法国歌剧和意大利歌剧的争论中。毋庸置疑,格鲁克并非反对意大利歌剧本身,而是作为真正的革新者,并不赞同守旧的某些意大利作曲家。

他出生在奥地利的一个农村家庭中,在农村里的小学和耶稣会的院子里学习了有关音乐的一些基本知识以及古钢琴的弹奏,但是他非常喜欢大提琴。青年时期为了赚些钱,与流浪的音乐人到处参加街头的演出活动。他的歌剧改革是在启蒙运动的影响下进行的,十八世纪中叶,虽然意大利歌剧在欧洲广泛流行,但是它的表演形式日渐趋于板滞,演唱者太过显耀声乐的演唱技巧从而破坏戏剧的连贯性。

创作中,他注重歌剧的整体思想,在歌剧的写作中提出意见,这样的改革方向偏向于音乐戏剧,是西洋歌剧发展的重要阶段。他改革的意义是针对十八世纪封建保守思想的抗争,而不只是提高音乐本质和音乐美学思想。实质上是。因为这个原因,他的歌剧改革为歌剧艺术摆脱封建思想泥古,为之后的歌剧发展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

(二)背景介绍

歌剧自从诞生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两大歌剧派别,分别是意大利歌剧和法国歌剧,尤其是意大利正歌剧逐渐背离了佛罗伦萨卡梅拉塔社团 的艺术理想,变成一种夸张造作的情形。不管是作曲家、作家、歌手还是听众,都沉湎在浮华的形式中。意大利歌剧的题材任然取材于神话故事,但内部结构和角色的分配,一点也没有改变;对阉人歌手的崇尚,经常对戏剧情节和动作进行随意改动;具有炫耀技巧的咏叹调数量增多;在十八世纪,人们反感了这些弊端,格鲁克开始提出改革主张。

《奥非欧与优丽狄茜》这部歌剧,是德国作曲家格鲁克针对意大利的正歌剧浮华、夸张的弊端改革时创造的,改革创新首先是音乐本身,在这部歌剧中可以感受到过去歌剧中感受不到的戏剧性的紧张气氛。但更大的创新是格鲁克在这部歌剧中,把古琴伴奏的宣叙调改变为管弦乐伴奏,这在歌剧史上是第一次,从而使两种明显不同音质的歌剧贯穿起来。不仅如此,还极大程度狄缩小了宣叙调同咏叹调之间的差异,使剧本成为一种单一的朗诵形式,从而求得整个歌剧在风格上的同一。在剧本中,内容处理上格鲁克丢掉了以往大多数人认为的繁杂和不自然,他将自己的歌剧改革实践,展现出了一个艺术家的成功探索。直率简洁的表达手法、明确清晰的和声风格,这些音乐语言特征和新的思想含义,使这种综合题材性的歌剧,在当时引起了作曲家以及听众新的关注。

(三)作品剧情

《奥非欧与优丽狄茜》这部作品共有三幕,讲的是一个令人感动的希腊神话爱情故事,男主人公的妻子不幸死亡,在他发出撕心裂肺的惨叫声,爱的神灵被他感动,答应他让让他去地狱救回他妻子,并让他在救的过程中不能回头看他妻子。而《世上没有优丽狄茜我怎能活》这首声乐作品正是出现在全剧的第三幕,他再次失去妻子时唱出的。当时是这样的,阴暗的场景,场景地上各种杂草丛生,男主人公牵着他新娘的手快速离开,不敢回头看她一眼,女主人公开始怀疑男主人公这样的态度到底是为什么,她以为他变心了,就要重返地狱。男主人公铭记爱神的话,绝不敢回头看女主人,她痛不欲生,就在她将要死的时候,男主人公看了她一眼,女主人公当即倒下死去,男主人公绝望的唱到“啊,我失去了我的爱人”,就在这时男主人公准备为情而死的时候,爱的神灵被他对爱情的忠诚感动了,决定让女主人公活过来回到他身边。两人激动的拥抱在一起,在全场人的祝福和欢快的舞蹈中完成了整场歌剧。

二、作品曲式分析

第三幕中咏叹调《世上没有优丽狄茜我怎能活》这首歌曲是整部歌剧的高潮部分,是格鲁克声乐作品中最重要的一段,重复简易的旋律,清楚明了的表达出了男主人公失去爱妻的情感。音乐简单明了,旋律浮动不是很大,调性为C大调。美丽的女主人公在男主人公的回头中死去,后悔万分的男主人公显得极度的无助,没有妻子还怎么好好活下去,在寂静的气氛中,演唱出无限的哀痛。这首咏叹调的结构类型为:回旋曲式 曲式结构图:引子 + A + 连接 + B + A1 + C + A2 + 尾声 引子:6小节 主部A:(10小节),4/4拍,C大调,速度Andante con moto 流畅的行板,中速。A由四个乐句构成,第一乐句(2小节),第一小节为弱起,旋律音走向为上行,属和弦结束;第二乐句(2小节),旋律音阶为下行,结束在C大调的属七到主;第三乐句(4小节),运用重复手法;第四乐句,(2小节),突出主题,完满终止结束。连接:(1)小节

插部B:(12小节),分两部分,第一部分(7小节);第二部分(5小节)C大调转到G大调上,属终止结束。主部A1:(10小节)主题再现

插部C:是两段式,第一段(2小节),有两个乐句。第二段(6小节),转为c小调,旋律音走向为下行,伴奏织体为分解和弦。主部A2::(15小节)主部二次再现,将原来的10小节扩充至15小节,通过力度记号ff,将主题再次突出。尾声:(7小节)扩充部分重复三次。

三、作品的演唱处理

(一)演唱音色

1762年,这部作品第一次在维也纳上演,是由当时的阉人歌手古啊达尼演唱女人腔的,他当时在欧洲是非常著名的阉人歌手,后来在巴黎演出改为由男高音担任。后来到十九世纪再次上演时改为女低音。在巴黎演出时,格鲁克把剧本改为法文,剧中男主人公的扮演者从阉人歌手改为男高音担任。其原因是:法国从来不会使用阉人歌手,当时法国歌剧的人物一般都使用男高音担任,所以最早的阉人歌手版本消失被忘记。现在比较普遍的版本是1889年里科帝改编成的,这个版本的男主人公由女中音担任。男主人公应该是拥有完美声线的男性,格鲁克对他声音的预设是富有磁性不外扬,温柔而又无坚不摧。因此,他的作品中男主人公演唱人选的声部也不一定有阉人歌手担任,毕竟在当时的文化环境下阉人歌手已不存。所以在选定男主人公音色时,要与作者心中的形象相符合。这个声部的特点既有男性的刚强,又有女性的温婉,无可厚非,男低音、女中音是最佳选择。

(二)演唱的呼吸

这部作品充分展现了格鲁克改革的主要思想,这首咏叹调并没有采用多么华丽的旋律展现演唱者的演唱技巧,而是将戏剧内容相结合,表现出剧中男主人公再次失去爱人的痛心,为凸显古典主义的风格,作者将旋律写的及其朴实,但音乐的情绪与古典主义实质却因为这不复杂的旋律体现的恰当而又深入透彻。

在演唱作品中,换气占其十分重要地位的,在能够正确表达作品的前提下,我们要准确的掌握呼吸方法,只要把换气这一步骤做好,作品才可能完整的被表现出来。在演唱者演唱作品时可以自由发挥,但是由于演唱者气息基本功有强弱之分,演唱者最好是按照自己的程度划分好换气口。自然换气与歌唱互相辅助,缺一不可。歌唱应表达真情实感,在放松、投入的情况下换气,就像生活中与人交流一样,井然有序的唱出作品。虽然要求在歌唱时要放松再放松,但在要准备演唱前,换气应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正确的呼吸姿势。在理解《世上没有优丽狄茜我怎能活》这部声乐作品时,总是能被男主人公的情绪影响,在音乐会的演出时,太过紧张,又由于这是大学最后一次演出,自己心理压力还是比较大,所以一气息非常不稳定,再加上嘴部肌肉紧张,就出现了和平常排练是犯的错误,每次唱到歌词“没有你叫我怎么活,没有你我将无所适从。”眼睛都会湿润,情绪变化时容易激动,声音会越唱越大,气息就会上提导致无法完整的演绎这首作品。所以在情感与气息的结合中一定要控制好,要加强气息的练习,有了足够的气息才可以完整的表达作品。

(三)与伴奏的配合

对于钢琴伴奏,我认为钢琴演奏技术不是最主要的问题,钢琴伴奏要有很高的艺术修养才是最主要的。在钢琴演奏时,要展现出自己的独特之处,能反映出演奏者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演唱者与伴奏者配合的时候,伴奏者不需要太强凸显出自己的个性。如果伴奏者太凸显自己的个性,就会压制住演唱者的表现,相反,如果伴奏者可以把自己的主要精力,用在同演唱者的配合上,才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从而引出演唱者的完整演出,要注重与伴奏者的思想交流,双方对歌曲的理解达成一致还是比较重要的,只有达成一致的时候整部作品才能表现的更加完整。比如有些作品的乐句会很长,演唱者会根据自身的需要找出适合自己的气口,甚至有时伴奏者还需要暂停一下等待演唱者的演唱。所以钢琴伴奏要与演唱者进行多次配合形成默契,以达到最佳效果。配合的时间久了,演唱者就会和伴奏者产生一定成的默契。其次,通过演唱,伴奏会及时发现演唱者的问题,比如节拍不准确和情感表达不恰当。这样才能及时的改正这些问题,伴奏不仅仅起到辅助的作用,更能提醒演唱者的演唱与存在的问题使演唱者进步。合伴奏的过程中,演唱者与伴奏都是亲自感受音乐魅力的,理解音乐,两者思想一定要达成共识。只有对一部作品达到共识才能更充分的表现作品的思想感情。意大利正谱伴奏主旋律音较少,作为演唱者演唱时需要多注意音准问题。有时伴奏的旋律不是歌曲的主旋律,如果演唱者对作品不熟悉就会出现音准不准的问题。出现这种情况这就要求伴奏者和演唱者的多次联系配合。在每次与伴奏合作时,把遇到的问题列出来,每次伴奏都会提醒我哪里有问题,这样每次都会有进步,就这样一遍又一遍的发现问题,改正问题,与伴奏经过三个月的磨合,最终顺利完成了音乐会的演出。

四、结论

综上,一首外国作品的演唱,不能只看他的演唱音域或者技巧的难易程度,也不能只看这首作品的音高有多高,还需要了解整个剧情的情节、整个故事的重点、人物情感的表达、歌曲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创作时的情感等多种因素。在演唱这首作品时,主要通过了解故事情节、人物音色的选择的基础上,有条不紊的表达男主人公失去妻子的悲痛心情。全文通过三部分对这部作品进行了分析,简述了歌剧及其创作背景、歌剧的曲式和对歌剧演唱方面的观点,让我在音乐会上更好的诠释了这部声乐作品,并提供大量的理论依据。同时在写作过程中,查阅了大量有关外国歌剧的书籍,观看了许多西洋歌剧,较深入了解了西方的歌剧,对西方音乐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明显体会到了中西文化的差异,比较了中西方歌剧文化的不同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我们的专业素养。

致谢

论文的写作完成代表着我们大学生活将要结束。毕业论文的准备到初稿再到定稿,指导老师给了我许多宝贵的建议,感谢指导老师的耐心与帮助。感谢辅导员在生活学习上的正确指引、感谢教授我知识的任课老师们,在此我向他们表示我真诚的谢意。感谢我的家人,因为他们永远都会支持你。还有最可爱的同学和亲爱的舍友们,朝夕相伴的四年留下了太多幸福的瞬间,感谢缘分让我遇到你们。大家都即将步入社会,以后无论什么事情不论顺境逆境,都要勇敢面对!走过的路、见过的人、品过的味、流过的泪、笑过的美,在时间的河流中沉淀,在斑驳的记忆中保存,四年飞逝,毕业分别愿你我前程似锦!

第二篇:歌剧《茶花女》观后感

歌剧《茶花女》观后感

---对女主人公的评析

法学院 国政1201 孙惠莉 20120802983

《茶花女》是法国作家小仲马最著名的小说,讲述了一位年轻人阿尔芒和巴黎上流社会最有名的交际花维奥莱塔曲折凄婉的爱情故事。在这段故事里,女主人公的形象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在那个虚伪、伪善的所谓上流社会,维奥莱塔依然保持着内心那份纯真,保持着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就像茶花一般,生得绚烂,以优雅的姿态面对着人生百态。

敬佩于维奥莱塔为爱奋不顾身的坚韧。她是当时法国巴黎上流社会的高级妓女,是一个出入高级社交场合的交际花,过着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生活。但青年阿尔弗雷多的到来打破了这一切,他对维奥莱塔真挚的爱犹如一股清新扑面的春风,在维奥莱塔的心里掀起了阵阵爱情的涟漪,唤起了她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为了爱情,她放弃了所拥有的一切,甘愿和阿尔弗雷多一起去过普通的贫寒生活。处在一个世俗的社会,但她绝不是一个世俗的女子,当遇到自己的真爱时,她便会义无反顾地遵从内心的声音,将奢华看淡,去追求属于自己的那份可遇不可求的爱情。

折服于她为爱情决然离开的无私。这份对她来说来之不易的爱情,几乎可以说是她生命的全部,是她赖以生存的空气,却不被爱人的父亲看好。是的,她是一个妓女,这是她不可改变的事实,她无私地爱着阿尔弗雷多,爱到可以为了他付出所有,可是这份爱也许会成为他前程路上的绊脚石,她再一次做出了选择,忍痛离开爱人,甚至来不及最后的告别,那份深深的不舍与眷恋,那颗苦苦挣扎的内心会有人懂么?

倾酔于她内心的高贵、善良与隐忍。不堪命运打击的她卧病在床,病入膏肓,她明白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却还不忘吩咐侍女将仅剩的财产分给路上的穷人,这份善良令我动容。面对残酷的现实,内心百般痛苦与无奈,她却自始至终为所爱的人考虑,在生命垂危之际为阿尔弗雷多祝福,宽恕所有伤害她的人,她的灵魂在净化,爱情在升华,她的身上放射着神圣的光芒,她的爱情故事更加哀婉动人,最后,她犹如茶花一般,带着对爱情的眷恋香消玉殒。小说《茶花女》第一次如此生动地描写了一个妓女的纯洁无私的爱情,而歌剧《茶花女》则让这份爱情得到了升华。当你听懂,看懂,全身心投入到歌剧《茶花女》中时,你会听到一段为爱而生、因爱而死的高贵的生命为爱情谱写的动人旋律。

第三篇:歌剧《猫》 观后感

音乐剧《猫》观后感

音乐剧《猫》是我观看的第一部音乐剧,很喜欢。

一、《猫》简介

《猫》是英国作曲家安德鲁.洛伊德.韦伯(Andrew Lloyd Webber)根据T.S.艾略特(T.S.Eliot)的诗集谱曲的音乐歌舞剧。

音乐剧《猫》是世界历史上最成功的音乐剧,也是有史以来演出时间最长的音乐剧, 是世界上票房最高的舞台剧,也是在美国纽约百老汇和英国伦敦西头连续公演最长的舞台剧。自从在1981年伦敦首场演出之后开始风靡世界21年,共以10几种语言在20几个国家出演无数次。仅仅在伦敦的演出场次就达9000多次。《猫》曾获得七项托尼奖,包括最佳歌剧。而剧中《记忆》一曲则成为现代音乐中的经典。

二、观后感

我不能用艺术的专业的眼光来欣赏它,但是以普通人的眼光来看,有许多触动人心的地方让我感动。在开始前的一段片头里,首先看到了很多双猫的眼睛,虽让人畏惧,但很有灵气,如同在黑暗里的猫显出一双双眼。片头音乐,给人阴森的感觉。

剧一开始就能看到舞台上各种各样的“猫”:“毛色”不同、“脸面”不同、表情不同、动作也不同。我很欣赏演员们的表演动作,非常逼真,非常灵活,会让人感到这就是一个活生生的猫的世界。在现实世界中,你很少有机会能看到如此多的猫聚到一起,也不大可能看到如此多种类的猫。他们在舞台上欢快地舞动,尽量展现自己。在这里,是他们的天堂,在每一只“猫”的背后,我们能隐约看到大的社会背景。这里试举几例。

1、贫富对比

我们能看到一只在电影院门口流浪的老猫,瘦小、身体肮脏,虽然很穷,但很善良,所以大家都很尊重她,但更多的是同情她;与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另一只光鲜亮丽的肥猫,身穿西服,手持手杖,大家也同样尊重他。并且在我眼里,群猫都有点阿谀奉承的媚态。他们的对比,显示了猫世界的贫富差距,但同时也能推出猫的主人同样具有贫富差距,猫尚如此,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就更大了。

2、盲目崇拜

在具有很高威望的老肥猫面前,每只猫都很想尽量让他满意,都在不断表现自己。在权利面前,他们都希望自己能得到那个机会——重生。老猫的选择似乎决定了它们的生死,所以它们把老猫看成至高无上的“神”。那么,现实生活中呢?我们同样可以看到一些盲目崇拜的例子。比方说迷信活动,很多巫师或神婆在玩弄把戏之后被信为“神的代言人”甚至是“神”,这不得不说是人类的无知与愚蠢。

3、阶级观念

后来,舞台上缓缓走上一只老猫,她身材瘦小、毛色灰暗、爪子残破、表情痛苦,似乎流浪了许久许久。此时所有其他的猫都很排斥她,不愿意接触她,似乎一旦与她有了关系就降低了自己的身份。那么,老猫在这样不平等的对待面前作出何种反映呢?当然是痛苦万分。被忽视,被排挤、受冷落。大家都是同类,为什么就有不公平的待遇呢?我们的现实难道不是这样吗?我国古代社会也分等级,并且还要守礼,不能对上不敬。猫的这些行为正是揭示了人类社会的真实画面。

以上是从猫的行为中照出的人类社会现实。此外,我们还能看到这部剧中的感人之处。正如人们公认的,在剧中最能触动人的心灵的,就是那首《memory》,它由流浪而遭唾弃的老猫唱出,歌曲哀婉动人,从内心发出淡淡的凄凉感。

其实,这守歌不仅唱出了老猫的心声,也唱出了那些年华不再但又对生活充满信心的人

们的心声。时光如潮水,我们终会走到那一天,当自己慢慢老去,我们还能回忆自己的过去,而最美的回忆就是给人们带去了欢乐。人的一生,最重要的是如何走过,如果能在路上流下美好的足迹,如果能给别人带去美丽的风景,那么你的回忆就是最大的幸福。我们不禁思考,当我们老去时,我们会有怎样的memory呢?青年一代,朝气蓬勃,只要能做自己想为之奋斗的事情,那么到了老年也就没有遗憾;在青年时代做一些令人为之赞叹的事情,也不枉此生;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在青年时,你能为后人留下什么。

纵观全剧,我认为《猫》近乎完美。其他方面,比方灯光、化装、服装、舞台设计……很专业的内容,由于我知识有限,所以不能作出任何相关评价。

第四篇:猫 歌剧——论文(共)

音乐鉴赏期末论文

论音乐剧《猫》的艺术魅力

学院:

12级文学院汉语言一班 姓名:

潘宁 学号:

1205010078

论音乐剧《猫》的艺术魅力

摘要:《猫》是英国著名音乐家韦伯根据英国著名诗人艾略特的儿童诗集《擅长装扮的老猫经》改编而成的。该剧场面宏大,情节丰满,人物形象多姿多彩,猫们性格各异,舞台表现极其丰富。风靡全球二十多年而常演不衰,获得了“世纪音乐剧”的美誉。歌剧《猫》之所以能取得如此瞩目的成就与其专业的艺术手法和独特的艺术理念是完全分不开的,下面本文将简单的阐述歌剧《猫》的艺术观赏性和艺术魅力。

关键词:猫

艺术特点

观赏性

一、《猫》的故事情节与人物特点

音乐剧《猫》由英国著名音乐剧作曲家安德鲁· 洛依德· 韦 伯所创作,讲述了杰利克猫家族通过一年一度的杰利克舞会选 拔出一只猫去往天堂净化心灵、获得重生的过程。

《猫》塑造了众多有个性的猫,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饱读诗书,充满智慧和经验,在部落里最受尊敬的领袖猫;拥有纯白毛色,天真和单纯的纯白猫,另外还有“保姆猫”、“剧院猫”、“富贵猫”、“犯罪猫”、“迷人猫”、“英雄猫”、“超人猫”、“魔术猫”等。

在这众多类型的猫中,我认为最引人注目且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摇滚猫”—— Rum tum tugger。在所有的猫中他是一个令女性观众尖叫的角色!一只被人类宠坏了的猫,一只被母猫迷恋,被公猫嫉妒的猫族花花公子,一只长着金色鬃猫的英俊性感的美国猫,一只被塑造成摇滚巨星的猫,他冷冷的出现在舞台的一角,乐声响起的瞬间就夺去了所有观众的眼球。他在剧中代表酒神的自由主义精神,塔格的外表很特殊,他的鬃毛使他无论在何处都很显眼,初登场就光芒四射,吸引观众。塔格的个性自负,搞怪,无视常理,独唱和独舞的段落虽然不多,但只要他一出现,所有的猫和观众都会转向他这个天生的明星。THE RUM TUM TUGGER 是猫的第五首歌,算是一个欢快的小高潮,标准的英国式摇滚,舞蹈中最经典的动作是扭胯。塔格调戏女孩子时活象色狼,但笑起来却又像单纯的小孩子,一面是卖弄风情,一面却又稚气未脱,只要看过他的表演,任何人都会爱上塔格的任性,那中性感中带着野性,挑逗里又藏着孤傲。小母猫神志不清的跟在塔格身后打转,为他尖叫,为他晕倒,小公猫傻乎乎的模仿着塔格的动作,试图以此来吸引女孩子的注意。

另外,在《猫》剧中,每个角色的咏叹都各有千秋。每个角色都有各自不同的音色和音乐形式。如:“英雄猫”是一个贯穿全剧的男中音角色,从头到尾几乎都是气息饱满声音圆润,突出了英雄猫的领袖气概。同为男中音,“富贵猫”就不同了。这是一个大腹便便的家伙,一开口就是标准的歌剧男中音,他的音

色雄厚威严,尊贵的地位由中气十足的声音凸现出来。“魅力猫”则充满了厚重的沧桑感。“老剧场猫”声音沙哑而颤抖,可当他回忆当年的风光时声音又变得底气十足。“领袖猫”虽然是个男高音,但他同时又是猫群中活得最久的,所以声音中不时流出虚弱、颤抖和苍老的迹象。

另外,《猫》剧中舞蹈的分量很重也很成功,大量的舞蹈场面表现不同性格和不同特征的猫。使每个演员获得最自由的表现力,使每个猫都具有独特的个性。“纯白猫”开场跳的经典芭蕾动作,动作舒展大方,表现出猫族晚辈纯真的天性和对猫族的依恋。不仅如此,演员坚实的芭蕾舞基本功底使“纯白猫”成为舞台上众“猫”中身体柔韧性最接近真实猫的一个:夸张的身体扭曲度能够使观众立刻联想到平时所见到的猫的形体动作。“魔术猫”超高技术难度的大跳、“娇气猫”的踢踏舞、“迷人猫”与“迪米特猫”介绍“犯罪猫”时的舞蹈、“小偷猫”的滑稽双人舞和“摇滚猫”带有摇滚风格的狂放不羁的舞蹈。在一些细节上动作也被设计得严丝合缝,如“猫儿们”安静地趴在地上的动作就是把两只“前爪”交叉伏地,这是多么缜密的设计呀。特别是那段长达十几分钟的“杰里克舞会”的舞蹈,场面宏大,激情澎湃,让人看得如痴如醉。

二、《猫》剧当中的动人音乐

从音乐风格上剖析,该剧的音乐无疑成为本剧最大的亮点,它在音乐与舞蹈的创作中使用了大量的流行音乐的元素,并将观赏性放在首位,使戏剧表演更加通俗化、大众化、现代化。在猫这部音乐剧中,多采用渐进式与突变式的音乐风格。开始的舞台是昏暗而安静的,而音乐是随着神秘而幽缓渐渐过度到欢快与激昂的,灯光与舞蹈也都随着音乐的渐变而起着微妙的变化,在开始之时音乐的渐变让整个舞台很好的完成了剧情背景的传递与表达,让观众在理解故事发生场景的过程中觉得自然与舒服。之后整部舞台剧中出现了多次的音乐骤变,整个舞台多次从万猫欢腾的氛围中一下被抽离进入了另外一个亦或是安静亦或是悲苦亦或是紧张恐怖的气氛,一次音乐骤变是发生在魅力猫的出现,音乐的突变似乎让我们在进入了魅力猫悲惨的回忆,这时响起的是之后被世传为经典的“回忆”,该曲以一种缓慢的节奏与哀伤的旋律,表达出了格里泽贝拉回忆她离开杰里科猫族在外闯荡所经历的各种悲苦,从前的光芒与美好就恍如一梦,现在就只剩下孤独与凄苦。她是如此的想念家乡与亲人,整首歌中将她如今的悔恨与对关怀的渴望展现的淋漓尽致。之后的剧中也多次出现诸如此类的变化,而这种音乐的变化更加完美与强烈的表达出了角色各自想要表达的感情,展现出了故事的各种矛盾与变化使得每只猫儿更加的富有灵气与个性,令每个角色更加鲜明与丰满。

剧中多首经典声乐作品在全球广为流传,《猫》剧中的21首歌曲曲风各不相同。爵士与古典宣叙调之风、配乐诗朗诵与宗教圣咏、rap与摇滚的完美结合等,都在《猫》的舞台上各展所长。特别是主题曲《Memory》,完美演绎了古典歌剧的美声唱法与流行音乐的现代元素。《猫》的歌词及发音具有口语化的特点。音乐剧语言强调角色性格的塑造,从角色的歌唱语言中我们便能轻而易举地找到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情感状态。不需要过多在共鸣的基础上去咬字吐字,而强调贴近生活。《猫》中唱段的歌词都是简单的英语,甚至没有一个生僻的单词。就英语来说,发音较简单,没有意大利文中的大舌音,也没有像法文的语法那么复杂,但是清辅音与浊辅音需要发音到位。总体来说,歌词及发音倾向口语化,也与音乐剧追求自然的特点相吻合。

《Memory》的旋律一共在剧中出现了四次,最感人的是第二幕中格里泽贝拉深情的独唱。年轻时的格里泽贝拉是只非常漂亮的猫,由于她想要感受外面的花花世界而离开了自己的猫群。而今,她生活贫困、步履蹒跚、无依无靠,迫切想要回到猫族中去。然而她的伙伴们不愿意重新接受她,他们无法原谅她的背叛。就在这时,伤心欲绝的格里泽贝拉唱起了这首动听而又感伤的《Memory》。自《猫》诞生以来,《Memory》这首歌就开始传播四海,那如泣如诉的旋律,往往能在第一时间俘获人心。很大一部分人会关注这首令人动容的歌曲,不管其它时候《猫》怎么跳怎么舞怎么闹,演唱《Memory》的时候都是演员最深情、观众最感动的时刻,这也使得该剧更具有生命的意味和充满哲理的想象。

三、《猫》中的灯光运用

纵观音乐剧《猫》的整体用光来看,并没有完全遵循用光的合理性和光源的角度,灯光的运用摆脱了所有写实的要求,力求在感情诠释方面达到完美。例如,灯光的忽明或者忽暗,每一次都是很好诠释了演员的心理变化,灯光明暗的转换无疑就是为音乐剧本身而服务的,在扩大音乐剧的表现力方面灯光显然是一个良好的资源。灯光的良好运用可以更好的体现演员心里的变化和体现剧中36只猫各自不同的性格,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与其说这是一种艺术的表现手法不如说这是一种具有观赏性的表现形式,看似不寻常不按套路的灯光运用其实在舞台上更好的诠释了各色猫儿的心里,光线作为艺术作品的灵魂,是艺术作品重要的书写工具,不同的光源、光线角度、光线性质,塑造同一种物体的造型效果是截然不同的,物体呈现的特征也不同。

在音乐剧中最具特色的就是那只在全局将要结束时唱着《回忆》的魅力猫,她再次回到家族的时候将整部剧引向了高潮,灯光由一开始的柔光转换为强烈的侧光,直至魅力猫升入天堂,灯光的渐渐明亮也预示着家族对魅力猫的原谅,让观者在感叹家族和魅力猫冰释前嫌的同时也从猫的家族中感叹了人的世界。音乐剧《猫》中的灯光运用的艺术手法得益于灯光师对每一位猫儿性格的揣摩和对整部剧的理解和感受,剧中许多现代手段的应用也为整部音乐剧增添了一抹亮色。灯光的运用是将整个故事背景与人物性格串联起来的重要手段,因此,灯光所体现的不仅仅是是艺术手法更重要的是独特的观赏性,因而至今人们都对音乐剧《猫》难以忘怀。

第五篇:歌剧 《猫》

歌曲:Memory

词、曲:安德鲁·洛伊·韦伯

演唱:伊莲•佩姬 Memory 记忆

Turn your face to the moonling 把脸转向月光

Let your memory lead you 让记忆引领你 Open up enter in 打开并进入回忆 If you find there 如果你在那里

The meaning of what happiness is 找到幸福的真义

Then a new life will begin 那么一个新生活即将开始 Memory 记忆 All lone in the moonlight

月光下孤单影只

I can smile at the old days 我对往昔微笑 I was beautiful then 那时我很美 I remember 我记得

The time I knew what happiness was 那段我深知幸福真谛的时光 Let the memory 就让回忆 Live again 再次苏醒

Brunt out ends of smoky days 耗尽灰暗的日子

The stale cold smell of morning 清晨寒冷的霉味

The streetlamp dies, another night is over 街灯熄灭,又一个夜晚结束了 Another day is dawning 新的一天即将来临 Daylight 破晓

I must wait for the sunrise 我必须等待日出 I must think of a new life 我必须考虑新的生活 And I mustn't give in 我不能屈服

When the dawn comes 当黎明到来

Tonight will be a memory too 今夜也将成为回忆 And a new day will begin 而那新的一天即将开始

Sunling through the trees in summer 夏季日光穿透树林 Endless masquerading 永无止境的化妆舞会

Like a flower as the dawn is braking 像朵花在黎明破晓时 The memory is fading 记忆正在消退 Touch me 触摸我

It's so easy to leave me 如此轻易地将我抛弃 All alone with the memory 独自面对回忆 Of my days in the sun 我那段阳光下的日子 If you touch me 如果触摸我

You'll understand what happiness is 你会明白幸福的真谛 Look!A new day has begun 看,新的一天已经开始

下载歌剧的分析(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歌剧的分析(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歌剧教案

    《中国歌剧艺术》教案 课题:第三十二节中国歌剧艺术 年级:高二年级 教学理念:弘扬中国歌剧艺术,加强学生爱国之情。 教学内容:音乐知识——1.了解歌剧定义和中国新歌 剧发展简况......

    歌剧观后感

    歌剧观后感在这一学期,上了歌剧这门课,了解中外歌剧之间的不同之处,有以下不同之处:中国:建国后,新中国歌剧的创作风格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以较熟悉的民族民间音乐为基础;另一种侧重......

    歌剧赏析(范文)

    歌剧舞剧赏析作业 ——歌剧《卡门》观后姓名:李兰萍班级:08级服装二班 学号:081101016指导老师:李之光艺术系08服装2班、李兰萍081101016歌剧《卡门》观后感最初对于《卡门》的......

    歌剧欣赏

    歌剧欣赏 《茶花女》 《茶花女》是威尔第的「通俗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其余两部是《弄臣》及《游唱诗人》),它所获意大利人的欢迎也是不亚于《游唱诗人》。这是根据1852年法国的......

    中国歌剧

    中国歌剧 1.歌剧是一门集诗歌、戏剧、声乐、器乐、舞蹈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近代西洋歌剧产生于被称为“文艺复兴”时代的十六世纪末的意大利。以后逐渐传遍世界各地。191......

    歌剧赏析

    《托斯卡》是意大利伟大的作曲家普契尼根据法国剧作家萨尔杜的同名戏剧改编创作而成的一部三幕歌剧。内容:歌剧讲述了1800年发生在罗马的一个动人的爱情悲剧故事。画家卡瓦拉......

    歌剧赏析

    简述对歌剧的了解和我自己的理解.简述对某个歌剧名作的欣赏与分析.简述对名作分析,个人见解与感受. 歌剧(opera)是将音乐(声乐与器乐)、戏剧(剧本与表演)、文学(诗歌)、舞蹈(民间舞与......

    歌剧欣赏

    歌剧欣赏 ——浅析歌剧 歌剧是一门集戏剧,诗歌、舞蹈、舞台艺术和音乐等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它包括轻歌剧、喜歌剧和正歌剧。 歌剧经历了两百多年的历史,它的成长充满了高贵、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