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三章 教育功能复习题
一、填空题10 1.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教育的(个体功能)是在教育活动内部发生的,也称为教育的个体功能或固有功能
2.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决定了教育要(因材施教)。3.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
4.认识个体发展的(不均衡性),有助于我们明确儿童发展的最佳期和关键期,使教育与儿童身心发展的成熟状况相适应。
5.(内发论)以生理发展曲解心理发展,完全否定后天学习、经验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6.外铄论的根本错误在于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一种机械主义的发展观。
7.学校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作用正是通过实现个体的(个性化)和个体的社会化而得以体现的。
8.(个体社会化)是个体在社会环境影响下,认识和掌握社会事物、社会标准的过程。
9.教育具有(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功能
10.教育是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它通过再生产(劳动力)和(科学技术)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二、选择题10 1.现代教育学将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其中起着主导作用的是(C)
A遗传、B环境、C教育 D主体实践努力 2.现代教育主要是通过(B)来实现。
A.社会教育 B.学校教育 C.家庭教育 D.自我教育
3.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与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C)造成的。”
A.教育 B.环境 C.分工 D.遗传 4.(B)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的关键时期。
A.青年初期 B.童年期 C.少年期 D.幼儿期 5.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主要是由(B)因素决定的 A.政治
B.经济
C.文化
D.人口
6.近代,(B)极端重视环境和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忽视遗传素质和儿童的年龄特征的作用。
A.内发论
B.外铄论
C.单因素论
D.双因素论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任何历史时期,教育都应先于经济而发展。B.教育创新一定能推动经济的发展。
C.教育能够推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因此教育影响都是正面的。
D.社会生产力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因此,教育机械地被生产力所制约。
8.人的发展的(B)要求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受教育者应制订不同的教育目标、组织不同的教育内容和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A.顺序性 B 阶段性 C 不平衡性 D 个别差异性
9.外铄论最早的代表人物是行为主义的创始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A)。
A.华生 B.高尔顿 C.霍尔 D.杜威 10.现代人与传统人的根本区别在于(C)。
A.政治性 B.文化性 C.主体性 D.群体性
三、名称解释4
1、教育功能:是指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的总和。
2、个体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生命的终结,其身心诸方面所发生的有规律的积极变化,它是个体的潜在素质变成现实特征的过程。包括身体和心理两大方面。
3、个体社会化:是指个体学习所在社会的生活方式,将社会所期望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内化,从而获得社会生活必需的知识、技能,以适应社会需要的过程。
四、简答题4
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主导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它引导着个体的发展方向;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系统性,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科学和深刻;具有高度的组织性,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可以控制和利用各种环境和遗传因素对人的自发影响。
2、教育的文化功能主要有哪些?
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传播、交流文化的功能;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创造、更新文化的功能。
3、教育促进社会政治变革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教育普及化本身是政治变革的重要力量;教育传播科学,启迪人的民主观念,推动政治的变革;民主的教育是直接推进政治民主化的加速器。
4、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主要有哪些?
教育促进个体意识的社会化;促进个体智力与能力的社会化;促进个体职业和身份的社会化
五、案例分析2 1.某小学的几位教师在办公室闲谈,甲教师说:“我们班的××这次数学考试又考了第一,真不愧是工程师的儿子。”乙教师说:“我班的××和上次一样,又没及格,没办法,父母都是小学文化。”甲教师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嘛,就是这个理儿。”
试根据所学理论分析这段对话。要点:两位教师对于学生的发展持遗传决定论的观点,这是不正确的。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教育、环境和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等也是影响人的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形成一个整体系统,共同作用于人的发展。
2.材料1:马克思认为“教育会生产劳动能力……工人阶级的再生产,同时也包括技能的世代传授和积累。”
材料2:马克思指出:“要改变一般的人的本性,使它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和训练。”人的劳动能力的性质,也称质量和素质,主要是指提高体力劳动者的智力水平,把一个非熟练的劳动力提高成为一个熟练劳动力。而体力劳动者的智力水平主要指其教育程度和生产技术水平,其中教育程度和教育水平又是主要的。上述材料蕴涵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要点:(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可以再生产人的劳动能力。
(2)教育可以改变人的劳动能力的性质和形态。
六、论述题1 1.论述教育发展的社会制约性
从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社会文化三个方面,就其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展开论述。(见课本60-65页)
第二篇:功能材料复习题
(试卷)周根柱功能材料
一、名词解释(共21分,每个3分)
1.电导率:电阻率的倒数或它是表征材料导电能力大小的特征参数)。
2.铁电性:某些晶体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具有自发极化(其极化方向可以因外电场的反向而反向)晶体的这种性质称为铁电性。
3.居里温度:铁电体失去自发极化使电畴结构消失的最低温度(或晶体由顺电相到铁电相的转变温度)。
4.介电常数:介电常数是衡量电介质储存电荷能力的特征参数。
5.功能材料:是一大类具有特殊电、磁、光、声、热、力、化学以及生物功能的新型材料,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能源技术等高技术领域和国防建设的重要基础材料,同时也对改造某些传统产业,如农业、化工、建材等起着重要作用。
6.超导体临界磁场Hc:超导电性可以被外加磁场所破坏。对于温度为T(T<Tc)的超导体,当外磁场超过某一数值Hc(T)的时候,超导电性就被破坏了,Hc(T)称为临界磁场。7.正压电效应:压电效应(piezoelectriceffect)是指对材料施加压力,张力或切向力时,发生与应力成比例的介质极化以及在晶体的两端出现正负电荷的现象.这种由于应力诱导而极化,称正压电效应.8.气敏陶瓷:气敏陶瓷对某一种或某几种气体特别敏感,其阻值将随该种气体的浓度(分压力)作有规则的变化,检测灵敏度通常为百万分之一的量级,个别可达十亿分之一的量级,故有“电子鼻”之称。
9.纳米量子尺寸效应:当纳米粒子的尺寸下降到某一值时,金属粒子费米面附近电子能级由准连续变为离散能级;纳米半导体微粒存在不连续的最高被占据的分子轨道能级和最低未被占据的分子轨道能级,使得能隙变宽的现象,被称为纳米材料的量子尺寸效应。10.逆压电效应:在晶体上施加电场而引起介质极化时,如果产生了与电场强度成比例的变形或机械应力时,称其为负压电效应.11.高温超导:具有高临界转变温度(Tc)能在液氮温度条件下工作的超导材料。12.快淬技术:它是将熔化的液态合金急速冷却至室温,制得非晶态或纳米晶态合金。13.燃烧电池:是一种将燃料和氧化剂之间的化学能持续地转变为电能而电极、电解质体系基本保持不变的系统。
14.光生伏特效应:当光量子的能量大于半导体禁带宽度的光照射到结区时,光照产生的电子-空穴对在结电场作用下,电子推向n区,空穴推向p区;电子在n区积累和空穴在p区积累使P-n结两边的电位发生变化,p-n结两端出现一个因光照而产生的电动势,这一现象称为光生伏特效应。(二)填空(共30个空)(1)世界上第一块气敏陶瓷是用二氧化锡和氯化钯混合再研得极细,在高温炉中烧结而成的.它颗粒极细,吸附气体能力很强,此外,它又能显半导体性质,随吸附气体多寡,可改变导电率,所以,气敏陶瓷又被称作“电子鼻”。
(2)将超导体冷却到某一临界温度(TC)以下时电阻突然降为零的现象称为超导体的零电阻现象。
3.这种由于形变而产生的电效应,称为压电效应。材料的压电效应取决于晶体结构的不对称性,晶体必须有极轴,才有压电效应。
4.制造透明陶瓷的关键是消除气孔和控制晶粒异常长大。
5.常见的功能材料制备方法有溶胶-凝胶法,快淬火快凝技术,复合与杂化 6.功能材料的表征方法有材料组成表征、材料结构表征、材料性能表征。7.电热材料的种类繁多,根据用途主要分为金属型和非金属性两种。8.电热材料就是电流通过导体将放热,利用电流热效应的材料。
9.热敏电阻按其基本性能的不同可分为负温度系数NTC型热敏电阻、正温度系数PTC型热敏电阻、临界温度CTR型热敏电阻三类。
10.热释电系数除与温度有关外,还与晶体所处状态有关。11.气敏元件有多种形式,但广泛使用的是半导体式和接触燃烧式。
12.超导体有3个基本的临界参数分别是临界温度Tc、临界磁场Hc、临界电流IC。13.超导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有零电阻现象、完全抗磁性。
14.在超导应用中,一般分为低温超导材料和高温超导材料应用两大方面。
15.物资的磁性来源于原子的磁性,原子的磁性来源于电子的轨道运动及自旋运动,它们都可以产生磁矩。
16.在原子系统中,在外磁场作用下,感生出与磁场方向相反的磁矩现象称为抗磁性。17.铁氧体是将铁的氧化物与其他某些金属氧化物用制造陶瓷的方法制成的非金属磁性材料。
18.从铁氧体的性质和用途来看,可将其分为软磁、永磁、旋磁、矩磁和压磁铁氧体等五大类。
19.有机磁性材料可分为结构型和复合型两大类。
20.黏接磁材的制备通常采用压延、注塑、挤压、压缩成形这四种工艺,其中前三种工艺采用热塑性混炼物,压缩成形则主要采用热固性黏接剂。
21.太阳能电池是通过光电效应或者光化学效应直接把光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
22.硅基材料太阳能电池按结晶状态可分为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和非晶硅太阳能电池三类。
23.按化学电源的工作性质及储存方式,可将化学电池分为:原电池、蓄电池、储备电池和燃料电池。
24.热电材料是一种能将热能和电能相互转换的功能材料。
25.一般情况下智能材料由基体材料、敏感材料、驱动材料和信息处理器四部分构成。26.光功能材料包括光学、光电子学、光子学材料。(三)判断题
(1)光学材料主要是指光介质材料,还有光功能材料,光纤材料是光介质材料,而激光材料是光功能材料。(正确)
(2)按致晶单元与高分子的连接方式,可分为主链型液晶和侧链型液晶。主链型液晶大多数为高强度、高模量的材料,侧链型液晶则大多数为功能性材料。(正确)
(3)光化学反应的可表示为光化学反应中起反应的分子数与吸收的光量子数之比,在光化学反应中,量子收率φ值的变化范围极大,大可至上百万,小可到很小的分数。φ≤1时是直接反应;φ>1时是连锁反应。(正确)
(4)根据分离膜的分离原理和推动力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微孔膜、超过滤膜、反渗透膜、纳滤膜、渗析膜、电渗析膜、渗透蒸发膜等。(正确)
(5)激光材料是光介质材料,光纤材料而是光功能材料。(错误)两者互换
(6)在一个原子体系中,在光和原子体系的相互作用中,自发辐射、受激辐射和受激吸收总是同时存在的。是否能得到光的放大就取决于高、低能级的原子数量之比。(正确)(7)与超导合金材料相比,元素超导体具有塑性好、易于大量生产、成本低等优点。(错误)
(8)与实用高温超导材料相比,低温超导材料的最大优势在于它可能应用于液氮温区。(错误)
(9)铁氧体主要应用于高频技术,例如无线电、电视、自动控制等很多方面。(正确)(10)硬磁铁氧体是铁氧体中发展最早的材料。(错误)(11)永磁铁氧体是六角晶系铁氧体,又称M型铁氧体。(正确)(12)光生伏特效应是光照引起P-N结两端产生电动势的效应。(正确)
(13)化学电源是将物质化学反应所产生的能量直接转化成电能的一种装置。(正确)(14)储氢合金不仅具有安全可靠、储氢能耗低、单位体积储氢密度高等优点,还有将氢气纯化、压缩的功能,是目前最常用的储氢材料。(正确)
1、常用的红外探测器材料有哪些?
红外探测器材料主要指热电材料,可依其运作温度分为三类:(1)碲化铋及其合金,是目前被广为使用于热电致冷器的材料。(2)碲化铅及其合金,是目前被广为使用于热电产生器的材料;(3)硅锗合金,以硅、锗为衬底,制备的大规格碲镉汞薄膜材料,此类材料亦常应用于热电产生器;(4)多色碲镉汞材料,即分子束外延生长的掺杂型多层异质外延薄膜材料;(5)量子阱红外探测器材料,是以GaAs作为量子阱材料,GaAlAs作为量子势垒材料,选择合适的量子阱厚度和势垒材料组分。
2、怎样理解物质分子中无不成对电子时呈抗磁性?
由于原子核外电子环流的作用使物质具有的磁特性。当所产生的磁性作用在与外加磁场相反的方向时产生屏蔽,则称为抗磁性。如物质中存在不配对电子时,则出现顺磁性,而且可超过任何的抗磁性。所以,分子中无不成对电子时,物质呈抗磁性。
3.金属贮氢材料有哪些主要系列,各有哪些特点和应用。①镁系贮氢合金。主要有镁镍、镁铜、镁铁、镁钛等合金。具有贮氢能力大(可达材料自重的5.1%~5.8%)、价廉等优点,缺点是易腐蚀所以寿命短,放氢时需要250℃以上高温。②稀土系贮氢合金。主要是镧镍合金,其吸氢性好,容易活化,在40℃以上放氢速度好,但成本高。③钛系贮氢合金。有钛锰、钛铬、钛镍、钛铁、钛铌、钛锆、钛铜及钛锰氮、钛锰铬、钛锆铬锰等合金。其成本低,吸氢量大,室温下易活化,适于大量应用。④锆系贮氢合金。有锆铬、锆锰等二元合金和锆铬铁锰、锆铬铁镍等多元合金。在高温下(100℃以上)具有很好的贮氢特性,能大量、快速和高效率地吸收和释放氢气,同时具有较低的热含量,适于在高温下使用。⑤铁系贮氢合金。主要有铁钛和铁钛锰等合金。其贮氢性能优良、价格低廉。
4.在介电陶瓷多晶体中,为什么说压电体也是铁电体,热释电体也是压电体。
介电材料,它们是绝缘体,并不存在其中载流子在电场作用下的长程迁移,但仍然有电现象。这种电现象的产生,是因为材料中也存在荷电粒子,尽管这些荷电粒子被束缚在固定的位置上,但可以发生微小移动。这种微小移动起因于材料中束缚的电荷,在电场作用下,正负束缚的电荷重心不再重合,从而引起电极化,如此将电荷作用传递开来。
介电材料的电学性质是通过外界作用,其中包括电场、应力、温度等来实现的,相应形成介电晶体、压电晶体、热释电晶体和铁电晶体,并且依次后者属于前者的大类,其共性是在外力作用下产生极化。
5、什么是功能陶瓷,功能陶瓷的分类主要有哪些? 答:功能陶瓷是指具有电、光、磁以及部分化学功能的多晶无机固体材料。其功能的实现主要来自于它所具有的特定的电绝缘性、半导体性、导电性、压电性、铁电性、磁性、生物适应性等。
主要有,电子陶瓷,超导陶瓷,磁性陶瓷,敏感陶瓷,生物陶瓷,光学陶瓷等。
6、什么是超导材料?超导材料的两个基本特征?
答:超导材料:在一定温度以下,材料电阻为零,物体内部失去磁通成为完全抗磁性的物质。
超导材料的两个基本特征:零电阻效应、迈斯纳效应。
7、什么是纳米材料?简述纳米材料的主要制备方法和工艺。
答:纳米材料:通常定义为材料的显微结构中,包括颗粒直径、晶粒大小、晶界、厚度等特征尺寸都处于纳米尺寸水平的材料。(指材料块体中的颗粒、粉体粒度在10-100nm之间,使其某些性质发生突变的材料)
主要制备方法和工艺:气相冷凝法、球磨法、非晶晶化法、溶胶-凝胶法。
8、什么是正温度系数热电材料、负温度系数热电材料?
答:正温度系数热电材料:温度升高,材料的电导率增加。这类材料多半时具有半导性的金属氧化物和过渡金属的复合氧化物。
负温度系数热电材料:温度升高,材料的电导率下降。这类材料主要是掺杂半导体陶瓷如镧掺杂钛酸钡,钛酸锶陶瓷等。
9、什么是生物陶瓷材料?它应具有哪些要求? 答:生物陶瓷材料:用于人体器官替换、修补以及外科矫形的陶瓷材料。
要求: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在体内难于溶解,不易氧化,不易腐蚀变质,热稳定性好,耐磨且有一定的润滑性,和人体组织的亲和性好,组成范围宽,易于成形等。
10.简述什么是正压电效应?什么是逆压电效应?
答:当对压电陶瓷施加应力时,压电陶瓷收缩变形,压电陶瓷内部的剩余极化强度减小,瓷体内表面束缚电荷变少,从而在瓷体两个端面产生多余的自由电荷,就会产生放电现象这种由“压”产生“电”的效应叫正压电效应。当对压电陶瓷施加一个沿极化方向的电场时,压电陶瓷的剩余极化强度发生变化,使压电陶瓷发生伸缩变形,这种由 “电”产生“伸缩”的效应叫逆压电效应。
11.烧结型SnO2气敏陶瓷按加热方式不同可分为哪两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答:可分为直热式和旁热式两种类型。直热式的特点是制备工艺简单,功耗小,但热容量小,易受环境影响,;旁热式的特点是元件热容量大同时避免了测量回路和加热回路之间的相互影响。
12.分析铁电体与反铁电体二者有何区别;为什么反铁电体可用来制作大功率储能电容器? 答:二者区别:铁电体是单电滞回线,反铁电体是双电滞回线。当施加电场撤除即E=0时,铁电体还保持较大的剩余极化,而反电体当E=0时极化同时消失。(5分)由于铁电体存在剩余极化,大部分输入的能量被储存在材料中,只有很小一部分释放出来,非铁电体不存在剩余极化,输入能量的绝大部分以电能形式释放出来。
13、什么是梯度功能材料?其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梯度功能材料是两种或多种材料复合成结构和组分呈连续梯度变化的一种新型复合材料。
主要特征:(1)材料的结构和组分呈连续梯度变化;(2)材料的内部没有明显的界面;(3)材料的性质也相应呈连续梯度变化
14、简述形状记忆过程。①马氏体的自适应形成
由母相中形成马氏体时,不同取向的马氏体变体的应变在母相中的方向不同。当某一变体在母相中形成时,产生某一方向的应变场,随变体的长大,应变能不断增加,变体的长大越来越困难。为降低应变能,在已形成的变体周围会形成新的变体,新变体的应变方向与已形成的变体的应变场互相抵消或部分抵消。有均匀体积变化,无明显形状改变。②马氏体的再取向
对组织为自适应马氏体的样品施加外力时,在较小的应力作用下,马氏体变体以其应变方向与外加应力相适应而再取向。即变体的应变方向与外加应力方向最接近的变体通过吞并其它应变方向与外加应力不相适应的变体而长大,直至整个样品内的各个不同取向的变体最终转变成一个变体。这时,由母相转变为马氏体所产生的相变应变不再互相抵消,而是沿外加应力方向累积起来,样品显示出宏观形状的变化。卸去应力后,变形保持下来。③马氏体的逆转变
将变形马氏体加热到As点以上,马氏体将发生逆转变,因为马氏体的对称性低,转变为奥氏体时只形成几个位向,甚至只有一个位向——母相原来的位相。逆转变完成后,便完全恢复了原来母相的晶体,宏观变形也完全恢复。
第三篇:金属功能材料复习题
1.是金属功能材料,分类。
答:(1)能量与信息的显示、转换、传输、储存等方面,具有独特功能的一类材料,这些特殊功能是以它们所具有优良的电学、磁学、光学、热学、声学等物理性能为基础的;(2)主要包托:贮氢合金、梯度功能材料、磁性材料、金属薄膜材料、环境材料、纳米金属材料、非晶态金属材料、信息材料、超导材料和智能金属材料等。
2.是超导体,超导体的种类,简述YBCO的制备原理。
(1)在一定低温情况下导体的电阻为0的导体叫做超导体,按照人们的认识分为两种, 一种是简单的超导体, 利用BCS理论可以描述.另一种是高温超导体, 研究发现与能带的p-波有关, 又称p-波超导体.(2)2.1烧结法
选用氧化物或碳酸盐为原材料,首先将各种原材料要纯、细,配料时严格按照YBa2Cu3O7(简称123相)配比,然后研磨使得原料均匀混合,将材料预合成单
一均匀的123相合成料,再次将粉末研磨3~4小时,通过压制将样品压制成紧密结构,最后将有压制好的样品放入瓷坩埚中,并放入炉内烧结。烧结工艺是制备YBCO超导陶瓷的最关键步骤,由于YBa2Cu3O7较难烧结,在高温下不一致熔融,O呈现分解熔融,当温度升高到1000C左右时,有部分液相产生。一般为了提高
难烧结物质的烧结性,往往加入少量的烧结助剂,但这种方式,会使得超导陶瓷的特性变差,所以有必要改善粉末体的特性和选择适当的烧结制度。实际烧结时要得到纯粹的Y123相是不容易的,即存在组成的不均匀性。在这种情况下,为得到异相析出尽量少的Y123烧结体,有效的方法之一是降低烧结温度[3]。另外烧结条件下的氧分,升降温制度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研究结果表明,为得到具有良好超导性的烧结体,必须在适当的氧压分气氛下从高温缓慢冷却,在500~600OC保温且维持该氧气氛。
2.2共沉淀法
利用以硝酸钇、硝酸钡和硝酸铜为反应原料溶于水中,而后加入草酸作为沉淀剂,获得相应的草酸盐共沉淀产物,经过滤分离后,将沉淀物在800~900OC加热分解和固态反应可得到组成均匀的YBa2Cu3O7多晶体粉体。在粉末预烧结过
程中,在850OC烧结,即能完成123相转变,在915OC能得到杂相含量非常少123的单相粉。采用共沉淀法获得的粉末具有含杂质少、颗粒细、组成均匀、无第二相分布的YBCO块状多晶的优点,共沉淀粉烧结样品晶粒边界附近约有2~5nm厚的富铜、贫氧和贫钇层,这一非化学计量层和样品中的疏孔、裂纹等构成了样品的弱连接区 ,并导致低临界电流密度[4]。但是共沉淀法存在的问题是投入料的组成与共沉淀物的组成间有偏离,而偏离相的组成较大时,最后的成分中可能出现不同的相,这些相将直接影响YBCO材料的特性。
2.3熔融法
[5]1987贝尔实验室采用熔融冷却工艺得到了块体超导陶瓷材料(YBa2Cu3O7),其临界电流密度已达到7800A/cm2(77K,0T),甚至77K,1T时,临界电流密度仍大于1000 A/cm2,这被认为是由于无弱连接且晶界极其洁净的缘故。
熔融法实验方法是首先在红外、X光分析基础上制备高品质的Y123的超导体粉和Y2BaCuO4(Y211)粉体,掺与10%的Wt Ag2O以及不同比例的Y211相粉末后,OO在880C烧结24h,再压块成形,经920C X 24h+970OC X 24h烧结后,富40%mol的Y211的样品,体密度达到5.4g/cm3左右;最后在具有一定温度梯度的管式炉
中,进行熔融慢冷生长,慢冷速度为1 OC/h,样品两侧的温度为1.5 OC/cm,这样
就可以获得YBCO超导材料。此方法中Y123以籽晶(Sm123)为中心向四周生长
出较大尺寸的晶粒,这样一来,不仅能控制晶粒生长方向,而且还能减小大角度
晶界的产生[6]。由于这类晶体的尺寸较大,在退场时冻结磁通能力很强,对永久
磁体可产生较大的吸引力,主要用于磁悬浮力中。
2.4定向凝固法
目前制备 YBCO块材的熔化工艺虽然有多种, 但其实质都是在高温下21
1固相与富钡铜的液相通过包晶反应定向凝固成片层排列的YBCO。利用定向凝固
技术制备 YBCO可使材料显微结构按择优生长方向规整排列, 获得定向组织[7]。
采用固相反应法,首先将Y2O3,BaCO3和CuO三种粉末按原子比 1:2:3的比例混合、研磨,在玛瑙研钵中研磨10h左右,然后在热处理炉中900OC下烧结
20h,再研磨、烧结,直到得到纯 Y123相。Y211粉末的制备与 Y 123粉末的制
备原理相同。将所制备的 Y123和 Y 211粉末按一定比例混合研磨后装入模具中,在一定压力下将其压制成 2mmX2mmX12mm的棒材, 并在热处理炉中900OC下热处
理 12h,得到定向凝固需要的棒状预制体。定向凝固试验在自制的氧化物定向生
长装置上进行,炉体加热方式为立式双区加热利用定向凝固技术获得的YBCO超
导棒材具有高度取向排列片层组织、颗粒细小等特点。
3记忆合金的特性,应用领域。
记忆合金是一种原子排列很有规则、体积变为小于0.5%的马氏体相变合金。这种合金在外
力作用下会产生变形,当把外力去掉,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能恢复原来的形状。由于它具
有百万次以上的恢复功能,因此叫做“记忆合金”。当然它不可能像人类大脑思维记忆,更准
确地说应该称之为“记忆形状的合金”。此外,记忆合金还具有无磁性、耐磨耐蚀、无毒性的优点,因此应用十分广泛。科学家们现在已经发现了几十种不同记忆功能的合金,比如钛-
镍合金,金-镉合金,铜-锌合金等。
(1)利用单程形状记忆效应的单向形状恢复。如管接头、天线、套环等。
(2)外因性双向记忆恢复。即利用单程形状记忆效应并借助外力随温度升降做反复动作,如热敏元件、机器人、接线柱等。
(3)内因性双向记忆恢复。即利用双程记忆效应随温度升降做反复动作,如热机、热敏元
件等。但这类应用记忆衰减快、可靠性差,不常用。
(4)超弹性的应用。如弹簧、接线柱、眼镜架等。
4.的制备方法。
答:制备金属薄膜的方法大体可分为两大类: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包括:化学气
相沉积法、液相生成法、氧化法、扩散法、电镀法等。物理方法包括:真空热蒸发法、直流
溅射、磁控溅射法、射频溅射、脉冲激光沉积、分子束外延生长法等薄膜的制备方法。
5.钢提高耐腐蚀性和韧性的方法是什么?
1、让含碳量减少,提高铬镍合金的含量。Cr:显著提高强度、硬度和耐磨性,但同时
降低塑性和韧性。提高钢的抗氧化性和耐腐蚀性。使A3和A1温度升高,GS线向左上方
移动。铬为中强碳化物形成元素。1降低C的含量
一般情况下,钢的强度随着碳含量的增加而上升,因此,高强钢的含碳量较高。但是,碳的增加首先影响的是钢板的焊接性,这对于船板制造是极为重要的。其次,含碳量越低,钢板的冲击韧性就越好,但是碳含量降低到一定程度后,转炉终点氧含量必然会大幅度升高,导致钢中的夹杂物增多,从而又会降低钢的低温冲击韧性。固降低碳含量也有下限规定,应
该不低于0.09%。中国船级社规定(GB/T712—2OO0),各级别船板的含碳量都有上限,钢材级别A、B、D、E的含碳量分别小于0.21%、021%、0.21%和0.18%;高强度结构
钢的含碳量不高于0.16%,各生产厂家的内控指标还要低一些。
2钢水的纯净化与均匀化
纯净化手段也是均匀化的根本保证,如果钢水的成分不能保证均匀,将直接影响合金
元素的分布,进而在钢板的轧制过程中出现偏析,严重时出现带状组织,导致缺陷的产生。
钢的组织均匀化和纯净化后,钢中的夹杂物必然减少,弥散分布的氧化物、氮化物等如果呈
球形,大大降低对基体的割裂作用。通过向钢中加入稀土元素,改善夹杂物的形貌和分布。
3两阶段轧制过程中钢板组织的细化
粗轧和精轧是组织的细化的关键工序,直接它和随后的控制冷却一起,直接决定了船
板的最终力学性能。简言之,就是在粗轧阶段,尽量使每道次变形都能够超过临界变形量,保证奥氏体组织的充分再结晶,从而反复细化高温奥氏体;在精轧阶段,由于处于未再结晶
区,不必强调每道次的压下量,累积的变形量同样可以达到目的,一般而言,道次压下量不
低于12%,特别是最后三道次,每道次压下量应大于l5%。
提高船板的强度不是很难,而配以相当高的韧性,即保持低温下良好的冲击韧性和抗
冷弯性能,才复合高级船板钢的要求。组织细化方法是目前既提高强度,又不降低韧性的唯
一手段,钢水的纯净化和均匀化,严格的成分控制,最终都是为组织细化服务的。钇钡铜氧的超导原理;
答案:传统超导理论(BCS理论)
1957年美国人巴丁、库柏和施瑞弗在电子和声子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建立了低温超
导的微观理论(即BCS理论),解释了超导电性的起源,阐明了超导的本质。所
谓BCS理论,是解释常规超导体的超导电性的微观理论。该理论以其发明者巴丁
(J.Bardeen)、库珀(L.V.Cooper)施里弗(J.R.Schrieffer)的名字首字母命
名。BCS是典型的弱耦合理论,把超导现象看做一种宏观量子效应,认为电子间如果存在电子与晶格相互作用产
生的吸引力大于电子间的库伦排斥力而使电子间呈现一种净的吸收作用,那么它
们就能够形成一个束缚态,这种束缚态时两个电子组成电子对偶,称之为库珀对,库柏对对超导电流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在BCS理论提出的同时,尼科莱•勃格
留波夫(Nikolai Bogoliubov)也独立的提出了超导电性的量子力学解释持不同
见解的大概分为费米液体派和非费米液体派,前面所探讨过的BCS理论是在费米
液体正常态的框架上建立起来的机制。
电声子机制:该机制认为,在超导体内两电子间由于交换声子而产生了吸引作用,当这种吸引作用大于电子本身的库伦排斥作用时,两电子就形成电子对引起超导
电性。
同位素效应对探索超导机制有特殊意义。高温铜氧化物超导体的同位素效应指数
远小于0.5,这使得许多人提出了非电声超导机制或混合超导机制。
激子机制:所谓激子,是指由于一直电子系统的极化所导致的能量激发。勒特耳认为超导体内的净吸引力是使两电子间交换激子而产生吸引作用而不是之前所说的利用交换声子使两电子产生吸引。如果这种激子机制能产生两电子间的净吸引力,那么将可以预期出现超导态。尽管理论上做了很多设想,但迄今为止还没有试验事实能够肯定激子超导机制。
美国的P.M.Anderson是反对用费米液体描写高温超导体的代表之一,他提出了共价键态理论来说明高温超导机制。
共振价键理论(RVB态)
这一理论是基于高温氧化物的低维性、反铁磁的邻近性和载流子密度低等特点提出的。该理论认为电荷与自旋自由度分离,这与费米液体的基本点不同,在相邻原子上,自旋相反的两轨道电子形成共价键,而这些共价键可以在两个以上的位置之间共振。
“共振价键理论”(RVB)是一种由实空间定域配对转变为能量空间的非局域配对机制。共振价键理论中,无电子型的准粒子,而电子的强关联是导致系统电荷和自旋自由度相分离的原因,从而有空穴子和自旋子两种元激发。
双成分理论【2】:我国著名物理学家章立源提出的双成分理论认为,巡游载流子形成的库珀对与近局域对彼此相互相干作用从而诱导增进了超导态中的有效配对位势,从而形成高温超导。
其他理论
其他超导理论如Nesting模型、反铁磁费米液体模型、自旋口袋(spin bag)模型、任意子模型等等理论也是著名的超导理论但如前所说,这些众说纷纭的理论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一些超导现象,但也没能给人足够的证据其适用于钇钡铜氧高温超导机理,可见,目前已存在的理论要么是在传统的BCS理论的框架上进行扩展,要么另辟蹊径发展一种全新理论。但至今仍未见一种能够解释高温超导如钇钡铜氧足以令人信服的理论,看来钇钡铜氧的高温超导机理的探索还需要进一步发展。
通过什么方法实现结构材料钢的金属功能性?利用表面工程,例如焊接,热喷涂,等离子喷涂,化学喷涂,激光熔覆等技术在金属表面覆盖上耐磨 耐腐蚀层。利用颗粒,纤维,等二次增强相提高金属结构材料的力学性能。利用纳米晶,细晶,位错强化等技术结束提高金属结构材料的断裂韧性,和耐疲劳断裂能力。将金属制备成金属泡沫材料,金属泡沫材料是一种物理功能与结构一体化的新型工程材料。
第四篇:教育法规复习题
《教育政策法规》复习题
一、填空题:
1.《教育法》在教育法规体系中属于(基本法律)范畴.2.《义务教育法》规定接受义务教育的初始阶段的法定年龄为(6周岁)3.我国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4.在聘任制条件下,学校与教师所形成的法律关系是(民事法律关系)5.辞聘是(教师单方要求解除聘任合同的行为)
6.法律规范通常由法定条件、(行为准则)和法律后果三个要素组成
7.(依法治教)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 8.教育活动中的师生关系是(平等关系)9.依法治教的法律依据是(教育法律和与教育关系密切的相关法律)10.中小学教师资格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认定)11.《教育法》第五十九条规定:“经(县级)人民政府批准,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根据自愿、量力的原则,可在本行政区域内集资办学,用于实施义务教育的危房改造和修缮,新建校舍,不得挪作他用。” 12.《教育法》的基本原则有:方向性原则、(公益性原则)、平等性原则和终身性原则。
13.由教育法律规范所确认和调整的、表现为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力和义务联系的社会关系称为(教育法律关系)。
14.教育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包括教育法律关系主体、(教育法律关系客体)和教育法律关系内容。
15.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6.学校具有行政主体、(法人)和行政相对人三种不同身份。17.任命制下学校与教师的法律关系是(教育行政法律关系)18.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许可制度)19.某教育厅工作人员李某到一所学校检查工作,因工作与学校工作人员王某发生争执,最后动起手来,并将该工作人员打伤。本案所涉及的法律关系主体是(教育厅与王某)。
20.某校教师张某在教学过程中违反《教师法》,未按时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其法律责任主体为(教师张某)。
21.教育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有损害事实、损害行为必须违反(教育法律)、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和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22.通过一定的程序和途径裁决教育活动中的纠纷,从而使权益受到损害的相对人获得法律上的补救的制度称为(教育法律救济).23.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的相同点是(性质相同).24.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25.《教育法》的渊源是指教育法的具体(表现形式)。26.根据《宪法》规定,国务院有权制定和发布(教育法规)。27.《教育法》规定,学校及其它他教育机构从(自批准设立或登记注册之日起)起取得法人资格。
28.《教育法》第十条规定,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和扶持各少数民族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发展教育事业。这条规定体现了教育法的(平等性)基本原则。
29.《教育法》规定,明知校舍或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适用于(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
31.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3年内)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32.学校(不得)聘用曾经因故意犯罪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担任工作人员。
33.未成年人的(父母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负有直接责任。
34.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和公共场所发生突发事件时,应当(优先救护未成年人)。
35.(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事业。
36.根据法律的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一律不公开审理的年龄是(14--16周岁).37.依据法律规定,下列有可能成为行政诉讼被告的是(某市教育局)。
38.王某担任某校高二英语教师期间通过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该校以王某服务期未满、学校英语教师不足为由不予批准王某在职学习。王某欲以剥夺其参加进修权利为由提出申诉,受理申诉的机构是(当地县教育局)。
39.如果要取得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院校本科和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40.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在教育教学和各种活动中,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41.根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教师培养工作,采取措施发展(教师教育)。
42.民办学校的教师、受教育者与公办学校的教师、受教育者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
43.《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
44.学校应对学生开展安全防范教育,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技能),应对不法侵害。
45.学校不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情节严重或者造成严重后果,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学校负责人和有关直接责任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6.当发生伤害事故时,学校应当及时(采取措施救助受伤害学生)。47.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均不得招用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
48.各地要依法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不得拖欠(教师工资)。49.中小学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动手能力)。
50.1981年新中国第一部教育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正式实施,拉开改革开放时代中国依法治教的序幕。
51.《教育法》第五条规定了我国的教育方针,为保证贯彻依法治教的(坚持教育社会主义方向的原则)提供了法律上的保障 52.《教育法》第八条规定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不仅适用于公立各级各类学校,也适用于社会力量举办的各种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体现了(教育的公益性的原则)。
53.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经费由(国务院和和地方政府根据职责共同负担)。
54.我国的教育法具有多变性的特点主要是由于(教育立法主体的多元性)决定的。
55.《义务教育法》第十四条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招用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体现了教育法的(强制)作用。56.对我国发展教育事业的目的、形式和任务作出原则性规定并且规定了公民受教育权利的是(宪法)。
57.一般认为学校对在校的未成年学生负有(教育、管理、保护)职责。58.《教育法》第七十三条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责任” 59.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经营者应当在显著位臵设臵(未成年人禁入标志)
60.学校要鼓励和提倡监护人自愿为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61.学校管理混乱,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应当责令(限期整顿)。
62.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询问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未成年证人、未成年被害人,应当(通知监护人到场)。
63.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或者没有在显著位臵设臵不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标志的,由主管部门责令改正,视情节依法给予(行政处罚)。64.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学校、教师己经告诫、纠正,但学生不听劝阻、拒不改正的,(学生或未成年学生监护人)应依法承但相应责任。
65.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的相同点是(性质相同)。
66.依法治校是指学校以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文件规定为依据,完善(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和纪律),使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都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67、《教育法》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68.《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69.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70.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营业性歌舞厅以及其他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场所,应当设臵(未成年人禁止进入)的标志。71.《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学生每天学习时间(包括自习),中学不超过(8)小时,小学不超过(6)小时。
71.实施教育行政处罚的机关,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外,必须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
72.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3)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73.学校对校舍、体育设施、消防设施、各种仪器设备安全状况,应当(每月)检查一次。
74.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75.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立足于教育和保护,从小抓起,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及时进行(预防和矫治)。
76.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学生。77.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期间,行政处罚(不停止)执行。78.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79.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包括(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80.教育法规定国家保护教师的(合法权利),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81.教师主要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82.依法治校是(依法治教)的要求,也是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提高管理效率、保护有关法律关系主体合法权益的需求。
83.中国公民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应当依法取得(教师资格)。
84.《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85.学校依法对学生的人身安全承担(教育、管理、保护)责任。86.《教师法》明确规定实行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职务制度和教师(聘任)制度,从而奠定了教师任用与管理的新机制,构成了教师管理法律制度的核心。
87.在我国,教师节是每年的(9月10日)。
二、双项选择题:
教育立法的目的在于教育法的实施。教育法的实施主要有两种方式(1.教育法的执行 2.教育法的遵守)。
2.教育法规定受教育者在(1入学 2升学)等方而依法享有平等权利。
3.《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1.宪法2.教育法)制定本法。
4.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可以分为两个基本阶段(1实施初等义务教育2.在实施初等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初级中等义务教育)。5.新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1.学费 2.杂费)。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强调指出:“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根本上要(1.靠教师2.靠法制)来保障。
7.在实施“中小学继续教育工程”中,要把(1.职业道德教育 2.信息技术教育)放在突出地位。
8.侮辱、殴打教师造成损害的,(1.责令赔偿损失);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2.追究刑事责任)。
9.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1.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 2.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10.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1.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2.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11.根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对在义务教育实施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社会组织和个人,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给予(1.表彰
2.奖励)。
12.任何单位不得占用学校的校园、场地为(1本单位修建办公楼 2.本单位修建家属住宅)。13.小民在学校发生被开水烫伤的伤害事故,学校应当(1.及时救助小民 2.及时告知小民父母)。
14.学校应当对学生进行必要的(1.安全教育 2.自护自救教育)。15.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依法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给予(1.劝诫 2.制止)。
16.因追查犯罪的需要对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有权利依法进行检查的机关是(1.公安机关 2.人民检察院)17.侮辱、殴打教师造成损害的,(1.责令赔偿损失)。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2.追究刑事责任)。
18.教育法制统一的原则体现为(1.法律法规的制定权 2.法律法规的执行权)只能由国家机关或有关机构在各自的职责权限范围内行使,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均无权行使。
19.我国的教育法律和教育政策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表现为(1.内容体现上 2.根本任务上)的相同。
20.教育法律规范一般具有两个特征即(1.规范性 2.概括性)。21.以下的教育法律法规属于教育单行法律的是(1.义务教育法 2.民办教育促进法)。
22.教育法的特征表现在(1教育法的规定具有公定力 2.教育法的规定具有强制性).23.教育法律关系就其性质而言可以分为两类即(1.教育行政法律关系 2.教育民事法律关系)。24.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教师将可能会被(1.行政处分或解聘2.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
25.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1.歧视 2.开除)
26.因追查犯罪需要,有权依法对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进行检查的机关是(1.公安机关 2.人民检察院)
27.教育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包括教育法律关系主体(1.教育法律关系客体 2.教育法律关系内容)
28.有关教师的法律制度主要包括教师聘任制度、(1.教师资格制度2.教师职务制度)
29.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承担教育法律责任的形式一般采用警告、(1.记过 2.留校察看)30.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1.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力 2.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教育法律关系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物。(对象——包括物、行为以及精神物品等)(×)2.教育行政法规要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由国务院制定)
(×)3.教育法律规范的结构是指构成教育法律规范内容的各个部分的有机组成。(组成部分及相应关系)
(×)4.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和课本费。(不收学费、杂费)
(√)5.学校意外事故不是由违法行为引起,所以不具备法律责任的条件。
(×)6.用学生成绩优劣排队的方法,既可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学生成绩及相关情况提供便利条件,又可刺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侵犯学生隐私权、名誉权)
(×)7.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未成年学生,在人民法院的判决生效后,得取消其学籍。(不得开除未成年人学籍)
(√)8.中小学生旷课的,学校应当及时与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取得联系。
(√)9.公共安全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我国教育的基本法律。(×)11.我国的第一部教育法律是《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12.教育法律关系主体是指教育过程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法律关系参加者。(教育法律关系中)
(×)13.《教师法》规定取得小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学校毕业以上学历。(中等师范学校毕业以上学历)(×)14.制定《教师法》是为了纠正教师的错误行为。(为了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建设具有良好思想品德修养和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
(×)15.依法治教的主体即指各级行政机关。(包括各级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学校、教师学生及其监护人等)
(×)16.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是终身的。(起始于受聘之日,终止与解聘)
(×)17.学校的法人资格,使学校享有民事权利,因而学校和企业一样,可以广泛的参与各种经济活动。(学校属于事业法人,不同于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18.以法治教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依法治教)(×)19.依法治教的依据就是教育法律法规。(还包括与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等)
(×)20.教育法的一切规定只有通过国家的强制措施才能得以实现。(由于教育法体现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般情况下可依靠人民群众自觉遵守的执行)
(√)21.一个教育法律条文并不一定包含全部的教育法律规范的逻辑要素。
(√)22.教育行政机关是政府领导和管理教育事业的行政主体。(√)23.行政行为特别是损益性的行政行为作出前,学校有获得听证的权利。
(×)24.实践上对于某一违反教育法律法规的行为追究法律责任的方式只能是一种。(不仅限于一种,可以在追究行政法律责任的同时,追究其刑事责任或民事法律责任,三种形式也可并处)(×)25.制裁的实质在于强制违法者履行其依法应当履行的义务,而强制的实质在于剥夺违法者的某种权利。(制裁与强制倒过来即可)
(√)26.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通过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等组织形式,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与监督.(√)27.教师在教育法上的权利与义务,始于其获得教师资格,并受聘于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任教,止于解聘。
(√)28.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七周岁入学.(√)29.国家实行教师资格、职务、聘任制度,通过考核,奖励,培养和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30.学校应当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31.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32.教育法规是教育政策的具体化,教育政策是教育法规的灵魂.(×)33.学校对未成年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负有监护职责.(教育保护职责)(√)34.义务教育可以分为初等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两个阶段.(×)35.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在接到申诉的十五日内,作出处理.(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门接到申诉书后,应对申诉人的资格和申诉的条件进行审查,三十日内分别就不同情况做出受理、不予受理和重新提交等处理)
(√)36.教师考核结果是受聘任教、晋升工资、实施奖惩的依据.四、单项选择题
1.根据法律的规定,我国义务教育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为(D)。A、教师负责制 B、校务委员会负责制 C、家长委员会负责制 D、校长负责制
2.教师资格证书的适用的地域范围是:(A)。A.在全国范围适用 B.只在本地区适用 C.只在本校适用 D.在外国也适用
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C)。A.权利 B.义务 C.权利和义务 D.权力
4.学校不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情节严重或者造成严重后果,根据有关法律规定,(D)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A.校长 B.学校负责人 C.有关直接负责人
D.学校负责人和有关直接负责人
5.教师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当自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D)日内提起行政复议申请,法律、法规规定超过此时限的除外。A.15 B.20 C.30 D.60 6.(A)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A.义务教育 B.中等教育 C.职业教育 D.高等教育 7.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中,学校责任适用的归责原则是:(A)A.过错责任原则 B.无过错责任原则 C.严格责任原则 D.公平原则
8.学校(B)聘用曾经因故意犯罪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担任工作人员。A.可以 B.不得 C.特殊情况可以 D.经批准可以
9.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次日起(C)内作出处理。A.15 日 B.20 日 C.30 日 D.60 日
10.侵占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依法承担(C)。A.行政责任 B.刑事责任 C.民事责任 D.AB两种责任
五、多项选择题
1.教师法律救济的途径是指教师认为其权益受到损害时,请求解决或补偿的渠道或方式。一般可分为:(ABC)A.司法救济 B.行政救济 C.社会救济 D.自力救济
2.以下哪些处罚种类属于教育行政处罚:(ABCD)。A.警告、罚款 B.责令停止招生 C.撤销教师资格 D.吊销办学许可证
3.李某是一名教师,可以行使的权利有:(ABC)
A、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B、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C、在寒暑假期带薪休假
D、责令上课不遵守纪律的学生离开教室 4.学生伤害事故的处理途径有:(ABC)A.自行协商解决; B.申请调解; C.伤害事故的赔偿; D.不予理睬
5.根据现有教育法律、法规规定,可以依法提起学生行政申诉的对象和内容包括:(ABCD)A.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的 B.对学校侵犯其合法财产权的 C.对学校侵犯其人身权的 D.对学校侵犯其知识产权的
6.我国教育法规定的在校学生的权利有:(ABCD)
A、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权 B、获得资助权 C、获得公正评价权 D、申诉、诉讼权
7.学校作为法人的主要特点:(ABC)A.公益性
B.民事活动范围的有限性 C.财产的受限性 D.盈利性
8.为保障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保证教师权利的实现,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学校应当履行的职责有:(ABCD)A、提供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教育教学设施和设备 B、提供必须的图书、资料及其他教育教学用品
C、对教师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中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励和帮助 D、支持教师制止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
9.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BCD)A.因不可抗力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B.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C.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D.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10.国家建立统一的义务教育教师职务制度。教师职务分为:(ABC)
A.初级职务 B.中级职务 C.高级职务 D.特级职务
六、简答题: 1.简要回答教育法律关系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
答题要点:教育法律关系是指有教育法律规范所确认和调整的、表现为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和义务联系的社会关系。其构成要素包括教育法律关系主体、教育法律关系客体和教育法律关系内容。2.简要回答取得教师资格的条件。
答题要点:《教师法》第十条规定: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过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证。
3.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受教育者享有哪些权利? 答题要点:《教育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受教育者享有下列权利: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的品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4.简述教育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
答题要点:教育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是指行为人承担教育法律责任须具备的标准或必要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有损害事实;损害行为违法了教育法;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5.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有哪些权利?
答题要点:《教育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享有的具体权利有:按照章程自主管理;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招收学生或其他受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者处分;对受教育者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聘任教师或其他教职工,实施奖励或处分;管理、使用本单位的设施和经费;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非法干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国家保护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6.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定,对侮辱、殴打教师的,根据不同情节如何处理?
答题要点:《教师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侮辱、殴打教师的,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行政处罚,造成损害的责令赔偿损失,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7.简要回答教师与学生之间有哪些法律关系?
答题要点: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二是平等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管理关系是基于学校的宗旨和任务以及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必须对学生具有管理权。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也有权要求教师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的评价,如果教师不公正,学生有权向学校要求更正。
8.简述教师申诉制度的特征。
答题要点:教师申诉制度是指教师的合法权益在受到侵害时,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向主管的行政机关申诉理由,请求处理的一种法律救济制度。其特征有:是一项法定的申诉制度;是一项专门性的权利救济制度;教师的申诉是非诉讼意义上的行政申诉制度。9.教育法律与教育政策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题要点:教育政策是教育法律的基础和灵魂,而教育法律则是教育政策的特定表现形式。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表现在内容上的一致性,都体现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劳动人民在教育领域中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还表现在他们的根本任务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保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但是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规范,教育法律与教育政策之间还有重要的区别:一是两者制定主体不同;而是两者的表现形式不同;三是两者的实施方式不同;四是两者发挥的作用不同;有时还会发生政策与法律之间的不一致,甚至相抵触的情况。我们应该依照法律程序,在政策的指导下,及时总结经验,对法律适时进行“废”、“改”、“立”,将政策和法律有机的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也要充分发挥政策的指导作用,既不能以政策排斥法律,也不能以法律完全代替政策。10.简述教育法律责任的含义及特点。
答题要点:教育法律责任是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因实施了违反教育法的行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应承担的否定性法律后果。他与其他社会责任相比较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必须有法律明文规定;而是有国家强制力来保证执行;三是由违法的教育法律关系主体来承担责任;四是由国家专门机关或国家授权机关依法追究。
11.简述学生伤害事故的概念、类型及其原因分析。
答题要点:学生伤害事故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最常见的学生伤害事故类型有运动伤害、课余伤害和校外事故伤害等三种类型。导致学生伤害事故的原因一般有:制度不严、管理不善;设备陈旧老化,未及时修复或拆除;玩忽职守,工作责任心不强;体罚或变相体罚;安全保护措施不力;学生体质特殊或疾病;学生自尊心较强,心理承受能力低等。
12.简述当前推进我国依法治教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答题要点:一是要提高教育法律意识,转变教育管理观念;二是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做到有法可依;三是要运用法律手段,推动、促进和深化教育改革;四是初步建立新的运行机制,不断提高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行政的能力与水平;五是要继续推进教育法律的实施与监督工作。
13.教师依法享有的权利有哪些?
答题要点:《教师法》第七条规定,教师享有下列权利: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带薪休假;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参加进修或其他方式的培训。另外还享有申诉权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14.简要说明学校承担学生伤害事故责任要具备的四个基本条件是什么?
答题要点:学校承担学生伤害事故责任的基本条件为:必须是在学校负有教育管理职责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发生的伤害事故;必须是在校学生发生的伤害事故;必须是人身伤害事故;学校在教育管理过程中是否有过错。
15.教育行政诉讼的特点是什么(简单解释各特点)?
答题要点:教育行政诉讼的特点有:主管恒定——主管机关只属于人民法院,而不属于其他机关;诉权专属——法律只赋予行政相对人(公民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以诉权,而没有赋予行政机关以诉权,教育行政相对人在教育行政诉讼中都是原告,而教育行政机关恒定为被告;标的明确——是教育法律法规规定的具体教育行政行为,而非其他;被告举证——作为被告的教育行政机关负有举证职责;不得调解——人民法院在审理教育行政诉讼案件时,不得采取调解作为审理程序和结案方式。
七、论述题:(12分)
1.结合教师工作实际,谈谈应当如何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答题要点:简要说明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有关师生关系的具体表现;阐述在依法治教的意义下,正确的师生关系特征是什么(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平等的关系);阐释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的几种途径。
2.为什么说《教育法》为全面依法治教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据? 答题要点:一是《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规的颁布与实施,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已经基本形成,教育无法可依的局面已经结束;二是依法治教就是依据法律来管理教育,规范教育行为,其基本要求就是要具有完备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三是《教育法》为教育法律体系中的基本法律,规定了我国教育的地位、性质、方针、体制和教育活动的基本原则,规定了教育的基本制度、各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法律地位以及权利义务,规定了教育与社会、教育投入与条件保障、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权益保护等措施。未依法治教提供了法律规范 ;四是按照《教育法》的要求,依法治教必须坚持方向性原则、公益性原则、平等性原则、权利与义务相一致性原则以及教育法制统一原则。
4.联系当前中小学生现状,论述如何推进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 答题要点:当前中小学生的思想状况和行为列举;阐述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学校教育德育为先),一方面通过改革课程设臵、教材建设、改进教学方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等渠道营造良好的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工作氛围;另一方面可依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道德教育;与之同时,还应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
5.什么是教育法律关系的内容?请谈谈你是如何理解教育法律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答题要点:教育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在依法成立的关系中享有的某种权利和应当承担的某种必须履行的义务,是教育法律关系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权利和义务是法律关系的核心,没有权利和义务为内容,则无所谓法律关系。权利和义务的关系表现为:两者是相统一的有什么样的义务,就应该有相应的权利;两者又是相互依存的,权利人权利的享有依赖于义务人义务的履行;两者还是相一致的,主体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未履行有关义务,也就丧失了相应的权利。
6、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实施依法治校、构建和谐校园。
1、建章立制,依法治校,促进学校的民主化管理。依法治校,民主管理,是一个学校发展的基石。依据法律、法规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学校应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并汇编成册,保证了学校各部门,各岗位高效运作,学校管理步入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主要包括:(1)教代会制度。高度重视教代会,充分发扬民主,让教师意愿能够决定学校领导、院系领导的去留,贯彻自下而上的民主决策制度,领导要谦虚倾听群众的呼声,广泛采纳各种合理化建议,保证了学校工作健康发展。(2)民主生活会制度。要贯彻民主决策的理念,防止领导恣意独裁;(3)师生申诉制度。学校重视保护师生的合法权益,畅通了申诉渠道,师生均可以通过一定程序,为维护自己的权益逐级向上质询、申诉,也支持、鼓励师生对学校侵犯自己合法权益的行为提起行政诉讼;(4)多渠道评教制度,最好能够让学生公开评价学校领导和教师的管理能力、教学能力;(5)校务公开制度。坚持校务公开制度是学校管理民主化的重要体现,是防止腐败行为的有效举措;(6)要贯彻“宽容为本,和而不同”的办学理念和思想,领导要对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论保持宽容,教师要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言论保持宽容,这样才能形成一个生动活泼的学术气氛。
2、以人为本,依法办学,促进校园和谐发展
(1)充分保障教师权益。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学校注重教师工作环境的改善,注重教师教育人生、生活品味的提升。不断改善教师福利,坚持帮扶弱势群体,在家属与子女就业、入学等问题上提供便利,实行了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学习进修培训制度,关心慰问教师红白喜事,为教师排优解难。使教师生存有保障、生活有质量、发展有平台、事业有追求。
(2)充分尊重和保护学生权益。在学生管理中,学校倡导“法”就是常规,“法”就是生活的观点,要求领导、教师将《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师法》的贯彻具体到日常教学管理中。在教学中,要贯彻“会通中外,并育德才”的思想,学校领导要融入教师、融入学生、融入校园生活,每个教师要融入学生、融入课堂、融入学生生活,从学习、生活、与人交往等诸多方面为学生做出表率,构建一个领导与教师,教师与学生,领导与学生之间和谐的社会关系。
八、案例分析:(20分)
1.某中学因片面追求升学率,借口教室不足,对一些成绩不好,考试不及格的学生采取停课或开除的办法,要求他们“立即离校回家”.然而这些学生一离开,该校又接受了一部分初中毕业生。为此事,被责令退学的14名学生家长联名向上级行政部门提出申诉.试分析该校的这种做法是否正确,并阐述法律依据.答题要点:该中学“对一些成绩不好,考试不及格的学生采取停课或开除的办法,要求他们“立即离校回家””的做法是错误的;此做法违反了《义务教育法》第四条“适龄儿童、少年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第二十七条“不得开除未成年人”的法律规定以及《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八条“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利,对品德有缺点、学习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 的规定。应当按照《义务教育法》第五十九条第一款“胁迫或诱骗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学童失学、辍学的”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六十条有关规定,对该中学予以行政处罚。
2.2000年5月某中学初二班主任李某,怀疑该班一女生与一男生关系亲密,于是将双方家长请到学校,在办公室当着其他人大谈其早恋问题,并当众翻查该女生的书包,强迫她交出日记.第二天,该女生没有到校上课,并离家出走,其家人后来在南京寻回.2000年8月1日,该女生对李某和学校提起诉讼,指控李的行为侵害了自己的名誉权.2001年12月27日,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责令李某和学校分别口头向该女生赔礼道歉,并承担交通费,误工费等共计3000余元和精神抚慰金500元.法院为什么判该女生胜诉?法院对此案判决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
答题要点:教师李某在代表学校行使教育教学职责期间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一条(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第三十九条(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不得开拆、查阅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等)的法律规范,并造成损害事实,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且损害结果与违法事实之间有明显的因果关系,所以法院判该女生胜诉。其法律依据是《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六十条“造成人身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3.2000年12月25日,安徽淮南市某小学六.四班班主任张某,认为其班上的9个同学挤进会议室观看演讲比赛,给班级丢了脸,“脸皮太厚”,于是要求这些学生当众用小刀刮脸,直到出血为止.事发后,学校对张某作出了停职检查决定.2001年8月,其中受害的6名学生及其家长向淮南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2001年12月淮南中院作出一审判决:被告张某及淮南某小学在全校向6名原告公开赔礼道歉,淮南某小学赔偿6名原告精神抚慰金各3000元.此案中民事赔偿部分为什么由淮南某小学承担,其法律依据是什么? 答题要点:教师张某在代表学校行使教育教学职责期间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一条(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应是学校和学生,张某代表学校行使职权,应由学校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其法律依据是《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六十条“造成人身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学校作为行政主体在赔偿后,可责令有故意过失的张某承担部分或全部赔偿费用(《行政诉讼法》)。
4.某校初中班主任吴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学生高某的作业本中夹了一封写有XXX收的信件,吴老师顺便拆封阅读了此信。这是高某写给一位女同学的求爱信,吴老师看了十分生气,后在班会上宣读了此信,同时对高某提出了批评。次日高某在家留了一张纸条后离家出走。高某家长找到吴老师理论并要求将高某找回。吴老师解释说:“我作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是我的职责和权利,我批评高某是为了教育和爱护他。再者他是从家里出走的,这与我的工作没有关系,我也没有责任。”请问:吴老师的做法和解释是否正确?为什么?试述所依据的法规及条款。
答题要点:吴老师的做法(私自拆阅学生信件的行为和当众宣读学生信件)是不正确的。其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一条(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第三十九条(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不得开拆、查阅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等)的法律规范。吴老师的解释也是不正确的。因为教师虽然有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的职责,但必须建立在尊重学生人格、平等相待的基础上。《教师法》规定,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尊重学生、平等的对待学生是教师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不能以教育和爱护学生为借口,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本案中吴老师不适当的教育方式对学生高某的离家出走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5.谢某是初一女生,一天下午课间,因与学生吵架而私自离开学校,晚自习时班主任检查发现谢某不在教室,同桌报告说谢某与同学吵架,可能回家了,班主任信以为真,未予追查,原想待谢某回校后再予批评教育,第二天下午,班主任上课发现其仍未返校,这才与家长联系,但家长说谢某昨晚并未回家,经家长与亲友联系,仍无下落,无奈中家长报案,但至今仍无其下落,家长最后到法院状告学校,要求学校赔偿10万元。
问题:谢某失踪,学校和谢某班主任是否承担责任?如果承担,学校和谢某班主任可能会承担什么法律责任?本案例对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答题要点:班主任老师代表学校形势教育教学职权时没有履行“以适当方式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及其他有关情况提供便利”的义务,也没有履行“建立安全制度,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和“教育保护”职责,所以,对于谢某的失踪,学校和班主任老师应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启示:一是要强化依法治教的法律意识,二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严格履行义务,正确行使权力;三是切实履行对学生的教育保护职责,杜绝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切实保护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以实际行动为推动教育的法制建设做出贡献。
第五篇:教育政策法规复习题
《教育政策法规》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题,计20分)
1.()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法制体系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11年)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2.在对教育机会平等的概念理解上,所谓过程上的平等是指()。(11年)
A.入学过程的平等 B.学业成就过程的平等 C.学习过程的平等
D.就学过程的平等
3.《教育法》第八条关于“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规定,确立了我国教育的()。(11年)
A.公共性原则 B.公办性原则 C.公立性原则 D.方向性原则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正式施行是从()开始的。(11年)
A.1993年10月31日
B.1994年1月1日 C.1995年5月15日 D.1996年9月1日
5.由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实施、管理教育事业,根据宪法和教育法指定的规范性文件称为()。(10、11年)
A.教育法规 B.教育法
C.教育行政法规 D.教育规章 6.教育法律关系形成的前提是()。(11年)
A.教育法律规范 B.教育法律文件 C.教育法律规定 D.教育法律文书
7.学校在实施教育法规定的招生权、颁发学业证书权的过程中,其法律地位是()。(11年)
A.事业法人 B.行政相对人
C.公务法人
D.法律、法规的授权组织 8.下列不属于学校设立的基本条件的是()。(11年)
A.法人 B.教师 C.经费 D.组织机构
9.根据机构性质不同,我国对学校设立、变更和终止的管理,实行审批制度和()。(11年)
A.报批制度 B.备案制度 C.登记注册制度 D.批准制度
10.在现阶段,我国学校与社会各种组织和个人之间关系的法律调整,最突出的反映在所有权关系、邻里关系和()上。(A.协作关系
B.合同关系 C.知识产权关系 D.财产关系 11.教师的身份特征是()。(11年)
A.公务人员
B.专业人员 C.非专业人员 D.自由职业人员 12.将中小学教师列为公务员职务的国家是()。(11年)
A.美、法 B.英、美 C.中、韩 D.德、法
13.根据《教育法》等规定,违反教育法的行政法律责任的承担方式主要有两类,即行政处分和()。(11年)A.行政处罚 B.撤销职务 C.没收财产 D.赔礼道歉 14.制裁手段表现在教育法律责任上的形式有()。(11年)A.强制措施 B.精神补救
C.剥夺财产 D.赔偿损失 15.对教师追究教育法律责任的形式主要有()。(11年)
A.扣押教师资格 B.通报批评 C.降职或撤职 D.行政处分或解聘
16.学生伤害事故侵权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是()。
A.过错责任原则 B.过错推定原则 C.无过错责任原则 D.公平责任原则
17.在教育行政复议过程中,复议机关应当在收到复议申请书之日起()内做出决定,并制作复议决定书。(11年)
A.十五日 B.一个月 C.两个月 D.三个月
18.我国独立的行政诉讼制度建立于()。(11年)11年)
A.20世纪70年代 B.20世纪80年代 C.20世纪90年代 D.21世纪初叶
19.对我国发展教育事业的目的、形式和任务作出原则性规定并且规定了公民受教育权利的是()。(10、11年)A.义务教育法
B.宪法 C.教育法 D.教师法 20.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07、08年)
A.权利 B.义务
C.权利和义务 D.权利或义务 21.《教育法》在教育法律渊源中属于()范畴.(07、08、09年)A.单项法律
B.基本法律 C.行政法规 D.教育规章
22.《教育法》的渊源是指教育法的具体()。(10年)
A.机构形式 B.表现形式 C.组成形式 D.来源
23.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07、08、09年)
A.社会实践
B.生产劳动 C.生产力 D.社会活动
24.《教育法》第五条规定了我国的教育方针,为保证贯彻依法治教的()提供了法律上的保障。(10年)
A.教育机会平等的原则
B.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
C.权利义务相一致原则 D.教育法制相统一原则
25.《教育法》第八条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不仅适用于公立各级各类学校,也适用于社会力量举办的各种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体现了()。(10年)
A.教育机会平等的原则 B.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
C.权利义务相一致原则
D.教育的公益性原则
26.《教育法》第十条规定,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和扶持各少数民族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发展教育事业。体现了教育法的()基本原则。(07、09年)
A.平等性原则 B.方向性原则
C.终身性原则 D.公益性原则
27.我国教育法律具有多变性的特点,主要是由于()决定的。(10年)
A.教育立法的多元性 B.教育执法的多元性 C.教育行政处罚 D.教育行政许可
28.《教育法》第七十三条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责任”。(07、09、10年)
A.行政责任 B.民事责任 C.刑事责任 D.赔偿责任
29.《教育法》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自()起取得法人资格。(07、08、09、10年)
A.申请之日 B.招生之日 C.批准设立或登记注册之日 D.建成之日
30.《教育法》的基本原则有:方向性原则、()、平等性原则和终身性原则。A.规范性原则 B.公正性原则
C.公益性原则
D.公平性
31.《教育法》第五十九条规定:“经()人民政府批准,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根据自愿、量力的原则,可在本行政区域内集资办学,用于实施义务教育的危房改造和修缮,新建校舍,不得挪作他用。”
A.县级 B.市级 C.省级 D.乡镇
32.根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教师培养工作,采取措施发展()。
A.教育工作
B.教师教育 C.教育事业 D.学校基本建设
33.《义务教育法》规定接受义务教育的初始阶段的法定年龄为()。(08年)A.6周岁 B.5周岁 C.7周岁 D.8周岁
34.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经费由()。A.国务院负担 B.地方政府负担
C.分级管理,地方负责
D.国务院和地方政府根据职责共同负担
35.《义务教育法》第十四条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招用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体现了教育法的()作用。
A.社会作用 B.预测作用
C.强制作用 D.指引作用 36.我国中小学实行()。
A.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B.校长负责制
C.校董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D.教职工民主管理体制 37.在聘任制条件下,学校与教师所形成的法律关系是()
A.民事法律关系 B.行政法律关系
C.经济法律关系 D.刑事法律关系
38.辞聘是()A.学校单方要求解除聘任合同的行为 B.教师单方要求解除聘任合同的行为 C.学校与教师双方协商解除聘任合同的行为 D.学校与教师一方协商解除聘任合同的行为
39.法律规范通常由法定条件、()和法律后果三个要素组成。
A.行为准则 B.法律条文 C.法律文件 D.法律文书
40.()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
A.以法制教 B.依法治教
C.校长负责制 D.教职工民主管理体制
41.教育活动中的师生关系是()
A.平等关系 B.行政管理关系
C.监护关系 D.上下级关系
42.依法治教的法律依据是()A.专门的教育法律 B.教育法律和与教育关系密切的相关法律 C.其他法律 D.教育法
43.中小学教师资格由()人民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认定.A.市级以上 B.县级以上 C.乡级以上 D.省级以上
44.由教育法律规范所确认和调整的、表现为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力和义务联系的社会关系称为()。
A.教育法律条文 B.教育法律关系
C.教育法律规范 D.教育法律关系主体
45.教育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包括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和教育法律关系内容。A.教育行政法律关系 B.教育民事法律关系 C.教育法律关系客体 D.教育法律条文
46.学校具有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三种不同身份。
A.行政机关 B.行政部门 C.法人
D.事业单位
47.任命制下学校与教师的法律关系是()
A.教育行政法律关系 B.教育民事法律关系 C.平等的法律关系 D.行政隶属关系
48.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
A.职业许可制度 B.一般要求 C.管理形式 D.基本要求
49.某校教师张某在教学过程中违反《教师法》,未按时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其法律责任主体为()。
A.学校 B.学校校长 C.教师张某
D.学生
50.教育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有损害事实、损害行为必须违反()、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和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A.宪法 B.教育法规 C.教师法 D.教育法
51.通过一定的程序和途径裁决教育活动中的纠纷,从而使权益受到损害的相对人获得法律上的补救的制度称为().A.教育法律救济
B.教育救济 C.教育行政诉讼 D.教育申诉 52.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的相同点是().A.制定主体相同 B.表现形式相同 C.本质相同 D.主要任务一致 5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适用于()。
A.在学校中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 B.在教育机构中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
C.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 D.在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工作的工作人员
54.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A.1年内 B.3年内
C.5年内 D.终身
55.学校()聘用曾经因故意犯罪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担任工作人员。
A.可以
B.不得 C.经批准可以 D.可短期
56.未成年人的()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负有直接责任。
A.父母或监护人 B.班主任 C.就读学校 D.所在社区或村庄 57.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和公共场所发生突发事件时,应当()。
A.优先救护未成年人 B.优先保护未成年人 C.优先救护成年人 D.优先通知监护人
58.()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事业。
A.义务教育 B.中等教育 C.职业教育 D.学前教育
59.根据法律的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一律不公开审理的年龄是().A.14周岁以下 B.14--16周岁 C.16--17周岁 D.16--18周岁 60.依据法律规定,下列有可能成为行政诉讼被告的是()。
A.某教育局局长 B.某校校长
C.某市教育局 D.学校
61.王某担任某校高二英语教师期间通过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该校以王某服务期未满、学校英语教师不足为由不予批准王某在职学习。王某欲以剥夺其参加进修权利为由提出申诉,受理申诉的机构是()。(10、11年)
A.当地县教育局 B.当地县人民政府 C.省教育厅 D.学校 62.如果要取得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
A.高等师范院校本科和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B.高等师范院校和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C.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D.研究生以上学历
63.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在教育教学和各种活动中,应当推广使用()。
A.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B.民族语言
C.地方语言和民族语言 D.全国通用普通话和外语
64.民办学校的教师、受教育者与公办学校的教师、受教育者具有()。
A.平等的法律地位
B.相等的法律地位 C.同等的法律地位 D.特殊的法律地位
65.《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未满()。
A.16周岁的未成年人 B.14周岁的未成年人
C.18周岁的未成年人
D.17周岁的未成年人
66.学校应对学生开展安全防范教育,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应对不法侵害。
A.安全保护知识
B.自我保护技能
C.安全知识 D.安全技能
67.学校不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情节严重或者造成严重后果,根据有关法律规定,()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A.校长 B.学校负责人
C.学校负责人和有关直接责任人 D.直接责任人 68.当发生伤害事故时,学校应当及时()。
A.采取措施救助受伤害学生 B.调查事故原因
C.查清责任 D.报告上级部门
69.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均不得招用不满()。A.16周岁的未成年人
B.14周岁的未成年人 C.18周岁的未成年人 D.17周岁的未成年人 70.各地要依法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不得拖欠()。
A.教师工资 B.教师报酬 C.教师奖金 D.绩效工资 71.中小学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培养()。
A.动手能力 B.热爱劳动能力 C.热爱生活的习惯 D.活动兴趣
72.1981年新中国第一部教育法律()正式实施,拉开改革开放时代中国依法治教的序幕。(07、09、10年)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73.我国的教育法具有多变性的特点主要是由于()决定的。
A.教育立法主体的多元性 B.教育执法主体的多元性 C.教育行政处罚 D.教育行政许可 74.一般认为学校对在校的未成年学生负有()职责。A.教育 B.保育 C.监护
D.教育、管理、保护
75.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经营者应当在显著位置设置(A.未成年人进入标志 B.成年人禁入标志 C.出示身份证件标志 D未成年人禁入标志 76.学校要鼓励和提倡监护人自愿为学生购买()。
A.意外伤害保险B.人身保险 C.财产保险 D.医疗保险
77.学校管理混乱,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应当责令()。A.吊销办学许可 B.限期改正 C.限期整顿 D.罚款
78.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询问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未成年证人、未成年被害人,应当()。
A.通知监护人
B.通知监护人到场 C.通知未成年人 D.通知未成年人到场
79.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或者没有在显著位置设置不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标志的,由主管部门责令改正,视情节依法给予()。A.行政处罚
B.行政处分 C.吊销营业执照 D.拘留
80.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学校、教师己经告诫、纠正,但学生不听劝阻、拒不改正的,()应依法承但相应责任。
A.学生 B.未成年学生监护人 C.学校、教师
D.学生或未成年学生监护人
二、双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计20分)
1.我国目前的教育法律法规关于教育行政部门责权利等方面的规定存在的问题是()。
A.重实体、轻程序 B.轻实体、重程序 C.轻权利、重责任 D.重权利、轻责任
2.根据法作用人们的行为和社会关系的形式以及内容不同,教育法具有两个作用,即()。A.保障作用
B.规范作用
C.社会作用
D.引领作用 3.教育法律与教育政策的不同,主要表现为()上的不同。
A.内容体现
B.实施方式
C.根本任务
D.制定主体 4.教育法律规范一般具有两个特征,即()。
A.规定性 B.操作性 C.规范性 D.概括性 5.从逻辑结构上看,教育法律规范的结构包括()。
A.行为准则 B.法律后果
C.法律文书 D.法律文件 6.学校作为事业单位法人,与企业法人的不同表现为()。
A.设立目的不同
B.设立依据不同 C.审批程序不同 D.经费来源不同)
7.下列属于学生基本权利的是()。
A.申诉权 B.人身权
C.参与教育管理权 D.评价教师权
8.按照我国《教师法》和《教师资格条例》的规定取得教师资格的条件应包括()。
A.学位 B.身体素质
C.教育教学能力
D.籍贯
9.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是构成教育法律责任的主观要件,其中过错包括()。
A.失误 B.故意
C.过失
D.损害
10.教育行政诉讼作为诉讼中的法律救济手段,其特点为()。
A.诉权专属 B.原告举证
C.标的明确 D.可以调节 11.教育立法的目的在于教育法的实施。教育法的实施主要有两种方式()。A.教育法的适用B.教育法的执行 C.教育法的遵守 D.教育法的宣传 12.教育法规定受教育者在()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
A.入学
B.升学与就业 C.民主管理 D.获得报酬
13.《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制定本法。
1.宪法
B.教育法 C,未成年人保护法 D.预防未成年人犯法 14.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可以分为两个基本阶段()。
A.实施初等义务教育 B.实施初级义务教育
C.在实施初等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初级中等义务教育 D.在实施初级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中等义务教育 15.新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
A.学费 B.杂费 C.书费 D.住宿费
1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强调指出:“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根本上要()来保障。A.靠教师 B.靠社会 C.靠法制 D.靠制度 17.在实施“中小学继续教育工程”中,要把()放在突出地位。A.学历教育 B.思想政治教育
C.职业道德教育 D.信息技术教育 18.侮辱、殴打教师造成损害的,();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
A.责令赔偿损失 B.赔礼道歉
C.追究刑事责任 D.追究民事法律责任 19.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
A.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 B.惩罚、教育、挽救的方针
C.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D.惩罚为主,教育为辅的原则 20.下列属于体罚学生的情形是()。A.让1-2年级的小学生一个生字抄写10遍
B.王某上课讲话,老师令其抄课文5遍
C.李某等八人上自习课讲话,老师令李某等八人到学校运动场跑10圈 D.体育课教师在课堂上为纠正某学生的不规范动作,令其反复练习4次
21.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A.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B.享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C.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D.履行接受教育的义务
22.根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对在义务教育实施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社会组织和个人,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给予()。
A.表彰 B.表扬 C.奖励 D.鼓励 23.任何单位不得占用学校的校园、场地为()。
A本单位修建办公楼 B.本单位修建家属住宅 C.学校修建办公楼奖励 D.学校修建校舍
24.小民在学校发生被开水烫伤的伤害事故,学校应当()。A.查明责任后救助小民 B.查明责任后告知小民父母
C.及时救助小民 D.及时告知小民父母 25.学校应当对学生进行必要的()。
A.安全教育 B.自护自救教育 C.安全保护教育 D.自治教育
26.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依法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给予()。A.劝诫 B.制止 C.批评 D.教育
27.因追查犯罪的需要对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有权利依法进行检查的机关是()
A.公安机关 B.人民检察院 C.人民法院 D.司法行政部门
28.教育法制统一的原则体现为()只能由国家机关或有关机构在各自的职责权限范围内行使,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均无权行使。A.法律法规的制定权 B.法律法规的执行权
C.法律法规的监督权 D.法律法规的参照权 29.以下的教育法律法规属于教育单行法律的是()。A.义务教育法 B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C.民办教育促进法 D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30.教育法的特征表现在().A.教育法的规定具有公定力 B.教育法的平等性
C.教育法的终身性 D.教育法的规定具有强制性 31.教育法律关系就其性质而言可以分为两类即()。
A.教育行政法律关系 B.教育民事法律关系
C.教育刑事法律关系 D.基本教育法律关系 32.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教师将可能会被()
A.处以罚金
B.行政处分或解聘 C.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
D.要求赔礼道歉
33.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
A.歧视 B.处分 C.惩戒 D.开除 34.教育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包括教育法律关系主体()A.教育法律关系客体 B.教育法律关系内容 C.权力或义务 D.教育教学行为
35.有关教师的法律制度主要包括教师聘任制度、()A.教师资格制度 B.义务教育法 C.带薪休假制度 D.教师职务制度
36.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承担教育法律责任的形式一般采用警告、()
A.记过
B.留校察看 C.罚款 D.开除学籍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十题,计10分)
(×)1.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教育法律关系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物。(对象——包括物、行为以及精神物品等)(×)2.当人类社会物质生产资料达到极大丰富以后,绝对意义上的教育机会平等就可以实现。(绝对平等永远不会存在)(×)3.教育法的多变性特点主要是由于教育执法主体的多元性所致。(立法主体多元性所致)(√)4.教育法律规范是教育法各种规范性文件的基本内容。
(×)5.教育法律规范与教育法在逻辑上是从属关系,教育法是属概念,教育法律规范是种概念。(教育法是种概念,教育法律规范是属概念)(√)6.学校作为行政相对人,享有参与制定教育法规或计划、听证、排除违法行政的请求和行政介入等权利。
(×)7.目前我国对学生的纪律处分有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勒令退学以及开除学籍等六种方式,这六种处分方式在所有学校都是适用的。(对义务教育学校不适用)
(√)8.教育法律责任是实施法律制裁的前提和必要条件,法律制裁则是实施教育法律责任的主要方式。
(×)9.无论是监护人的监护职责还是学校的教育保护职责,其产生的方式有法定和指定两种。(监护人的监护职责产生的方式有法定和指定两种)
(×)10.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教育行政机关既具有上诉权,也具有反诉权。(教育行政机关只有上诉权,没有反诉权)(×)11.教育行政法规要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由国务院制定)
(×)12.教育法律规范的结构是指构成教育法律规范内容的各个部分的有机组成。(组成部分及相应关系)(×)13.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和课本费。(不收学费、杂费)(√)14.学校意外事故不是由违法行为引起,所以不具备法律责任的条件。
(×)15.用学生成绩优劣排队的方法,既可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学生成绩及相关情况提供便利条件,又可刺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侵犯学生隐私权、名誉权)
(×)16.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未成年学生,在人民法院的判决生效后,得取消其学籍。(不得开除未成年人学籍)(√)17.中小学生旷课的,学校应当及时与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取得联系。(√)18.公共安全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
(×)1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我国教育的“宪法”。(基本法律)
(×)20.我国的第一部教育法律是《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21.教育法律关系主体是指教育过程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法律关系参加者。(教育法律关系中)
(×)22.《教师法》规定取得小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学校毕业以上学历。(中等师范学校毕业以上学历)
(×)23.制定《教师法》是为了纠正教师的错误行为。(为了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建设具有良好思想品德修养和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24.依法治教的主体即指各级行政机关。(包括各级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学校、教师学生及其监护人等)
(×)25.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是终身的。(起始于受聘之日,终止于解聘之日)
(×)26.学校的法人资格,使学校享有民事权利,因而学校和企业一样,可以广泛的参与各种经济活动。(学校属于事业法人,不同于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27.以法治教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依法治教)
(×)28.依法治教的依据就是教育法律法规。(还包括与教育相关的其他法律法规、规章等)
(×)29.教育法的一切规定只有通过国家的强制措施才能得以实现。(由于教育法体现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般情况下可依靠人民群众自觉遵守的执行)
(√)30.一个教育法律条文并不一定包含全部的教育法律规范的逻辑要素。(√)31.教育行政机关是政府领导和管理教育事业的行政主体。
(√)32.行政行为特别是损益性的行政行为作出前,学校有获得听证的权利。
(×)33.实践上对于某一违反教育法律法规的行为追究法律责任的方式只能是一种。(不仅限于一种,可以在追究行政法律责任的同时,追究其刑事责任或民事法律责任,三种形式也可并处)
(×)34.制裁的实质在于强制违法者履行其依法应当履行的义务,而强制的实质在于剥夺违法者的某种权利。(“制裁”与“强制”的位置调换一下即可)
(√)35.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通过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等组织形式,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与监督.(√)36.教师在教师法上的权利与义务,始于其获得教师资格,并受聘于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任教,止于解聘。
(√)37.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七周岁入学.(√)38.国家实行教师资格、职务、聘任制度,通过考核,奖励,培养和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39.学校应当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40.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41.教育法规是教育政策的具体化,教育政策是教育法规的灵魂.(×)42.学校对未成年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负有监护职责.(教育保护职责)
(√)43.义务教育可以分为初等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两个阶段.(×)44.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在接到申诉的十五日内,作出处理.(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门接到申诉书后,应对申诉人的资格和申诉的条件进行审查,三十日内分别就不同情况做出受理、不予受理和重新提交等处理)(√)45.教师考核结果是受聘任教、晋升工资、实施奖惩的依据.四、简答题:(以下四题中选作3题,每题6分,共3题,计18分)
1.简述教育法的社会作用。
答题要点:教育法有着其独特的社会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保障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二是保障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三是保障教育按规律办事,四是保障有关各方在教育上的合法权益,五是保障教育管理效率的提高。
2.简述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义务有哪些?
答题要点:《教育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履行下列义务:遵守法律和法规;贯彻教育方针,执行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教职工的合法权益;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情况提供方便;依法接受监督。
3.简要叙述教育法律救济的内涵及其作用。
答题要点:教育法律救济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获得恢复和补救的法律制度。其作用表现为:保护教育关系主体特别是学校、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合法权益;促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预防和控制其职务违法侵权行为;标示我国教育法制建设健康推进。
4.简要回答教育法律关系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
答题要点:教育法律关系是指由教育法律规范所确认和调整的、表现为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和义务联系的社会关系。其构成要素包括教育法律关系主体、教育法律关系客体和教育法律关系内容。
5.简要回答取得教师资格的条件。
答题要点:《教师法》第十条规定: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过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证。
6.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受教育者享有哪些权利?
答题要点:《教育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受教育者享有下列权利: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的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7.简述教育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
答题要点:教育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是指行为人承担教育法律责任须具备的标准或必要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有损害事实;损害行为违法了教育法;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具有因果关系。8.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有哪些权利?
答题要点:《教育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享有的具体权利有:按照章程自主管理;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招收学生或其他受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者处分;对受教育者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聘任教师或其他教职工,实施奖励或处分;管理、使用本单位的设施和经费;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非法干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国家保护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9.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定,对侮辱、殴打教师的,根据不同情节如何处理?
答题要点:《教师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侮辱、殴打教师的,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行政处罚,造成损害的责令赔偿损失,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0.简要回答教师与学生之间有哪些法律关系?
答题要点: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二是平等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管理关系是基于学校的宗旨和任务以及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必须对学生具有管理权。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也有权要求教师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的评价,如果教师不公正,学生有权向学校要求更正。
11.简述教师申诉制度的特征。
答题要点:教师申诉制度是指教师的合法权益在受到侵害时,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向主管的行政机关申诉理由,请求处理的一种法律救济制度。其特征有:是一项法定的申诉制度;是一项专门性的权利救济制度;教师的申诉是非诉讼意义上的行政申诉制度。12.教育法律与教育政策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题要点:教育政策是教育法律的基础和灵魂,而教育法律则是教育政策的特定表现形式。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表现在内容上的一致性,都体现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劳动人民在教育领域中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还表现在他们的根本任务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保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但是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规范,教育法律与教育政策之间还有重要的区别:一是两者制定主体不同;二是两者的表现形式不同;三是两者的实施方式不同;四是两者发挥的作用不同;有时还会发生政策与法律之间的不一致,甚至相抵触的情况。我们应该依照法律程序,在政策的指导下,及时总结经验,对法律适时进行“废”、“改”、“立”,将政策和法律有机的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也要充
分发挥政策的指导作用,既不能以政策排斥法律,也不能以法律完全代替政策。13.简述教育法律责任的含义及特点。
答题要点:教育法律责任是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因实施了违反教育法的行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应承担的否定性法律后果。他与其他社会责任相比较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必须有法律明文规定;二是由国家强制力来保证执行;三是由违法的教育法律关系主体来承担责任;四是由国家专门机关或国家授权机关依法追究。
14.简述学生伤害事故的概念、类型及其原因分析。
答题要点:学生伤害事故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最常见的学生伤害事故类型有运动伤害、课余伤害和校外事故伤害等三种类型。导致学生伤害事故的原因一般有:制度不严、管理不善;设备陈旧老化,未及时修复或拆除;玩忽职守,工作责任心不强;体罚或变相体罚;安全保护措施不力;学生体质特殊或疾病;学生自尊心较强,心理承受能力低等。
15.简述推进我国依法治教的必要性?
答题要点:推行依法治教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全民族法律素质、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基础性工程,是维护社会稳定和青少年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加强党的领导在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和必然要求,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改革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教育行政部门改变领导方式、依法行政、提高行政管理效率与水平的必然选择,是培养一代新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有力保障。将对我国民主法治建设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16.教师依法享有的权利有哪些?
答题要点:《教师法》第七条规定,教师享有下列权利: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带薪休假;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参加进修或其他方式的培训。另外还享有申诉权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17.简要说明学校承担学生伤害事故责任要具备的四个基本条件是什么?
答题要点:学校承担学生伤害事故责任的基本条件为:必须是在学校负有教育管理职责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发生的伤害事故;必须是在校学生发生的伤害事故;必须是人身伤害事故;学校在教育管理过程中是否有过错。
18.教育行政诉讼的特点是什么(简单解释各特点)?
答题要点:教育行政诉讼的特点有:主管恒定——主管机关只属于人民法院,而不属于其他机关;诉权专属——法律只赋予行政相对人(公民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以诉权,而没有赋予行政机关以诉权,教育行政相对人在教育行政诉讼中都是原告,而教育行政机关恒定为被告;标的明确——是教育法律法规规定的具体教育行政行为,而非其他;被告举证——作为被告的教育行政机关负有举证职责;不得调解——人民法院在审理教育行政诉讼案件时,不得采取调解作为审理程序和结案方式。
19.我国依法治教的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题要点:依法治教的原则是指我国教育立法、执法、司法活动所应遵守的一般原则,包括: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原则;受教育机会平等的原则;教育活动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原则;权利和义务相一致原则;教育法制相统一原则。
20.简要回答我国推进依法治教的措施有哪些?
答题要点:我国推进依法治教的措施包括:一是要提高全体人民的教育法律意识,转变教育管理理念;二是要进一步补充、修改和完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使得教育活动、教育管理要有法可依;三是要运用法律手段、通过法律渠道,积极推动、促进和深化教育改革;四是要建立新的运行机制,不断提高教育行政部门的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五是要继续推进教育法律的实施与监督工作。
五、论述题:(12分)
1.结合教师工作实际,谈谈应当如何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答题要点:简要说明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有关师生关系的具体表现;阐述在依法治教的意义下,正确的师生关系特征是什么(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人格上的平等关系);阐释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的几种途径。2.为什么说《教育法》为全面依法治教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据?
答题要点:一是《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规的颁布与实施,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已经基本形成,教育无法可依的局面已经结束;二是依法治教就是依据法律来管理教育,规范教育行为,其基本要求就是要具有完备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三是《教育法》为教育法律体系中的基本法律,规定了我国教育的地位、性质、方针、体制和教育活动的基本原则,规定了教育的基本制度、各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法律地位以及权利义务,规定了教育与社会、教育投入与条件保障、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权益保护等措施,为依法治教提供了法律规范 ;四是按照《教育法》的要求,依法治教必须坚持方向性原则、公益性原则、平等性原则、权利与义务相一致性原则以及教育法制统一原则。
4.联系当前中小学生现状,论述如何推进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
答题要点:列举当前中小学生的思想状况和行为;阐述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学校教育以德育为先),一是通过改革课程设置、加强教材建设、改进教学方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等渠道营造良好的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工作氛围;二是依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进行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且有针对性的思想道德教育;三是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且共同参与的学生思想教育网络,营造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良好的社会氛围,形成长效机制;四是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形成一支结构合理、思想过硬,业务高强的学生思想教育队伍。
5.什么是教育法律关系的内容?请谈谈你是如何理解教育法律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答题要点:教育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在依法成立的关系中享有的某种权利和应当承担的某种必须履行的义务,是教育法律关系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权利和义务是法律关系的核心,没有权利和义务为内容,则无所谓法律关系。权利和义务的关系表现为:两者是相统一的,有什么样的义务,就应该有相应的权利;两者又是相互依存的,权利人权利的享有依赖于义务人义务的履行;两者还是相一致的,主体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未履行有关义务,也就丧失了相应的权利。
6.结合实际,试述教育法律责任的内涵和特点?并谈谈教育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那几个方面?
答题要点:(结合实例说明)。教育法律责任是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因实施了违反教育法行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应当承担的否定型法律后果。其特点包括:一是有法律明文规定,而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三是由违法的教育法律关系主体承担责任,四是由国家专门机关或国家授权机关依法追究。其构成要件包括:一是有损害事实,二是损害事实违反教育法律,三是行为主观上有过错,四是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
六、案例分析:(20分)
1.某中学因片面追求升学率,借口教室不足,对一些成绩不好,考试不及格的学生采取停课或开除的办法,要求他们“立即离校回家”.然而这些学生一离开,该校又接受了一部分初中毕业生。为此事,被责令退学的14名学生家长联名向上级行政部门提出申诉.试分析该校的这种做法是否正确,并阐述法律依据.答题要点:该中学“对一些成绩不好,考试不及格的学生采取停课或开除的办法,要求他们“立即离校回家””的做法是错误的;此做法违反了《义务教育法》第四条“适龄儿童、少年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第二十七条“不得开除未成年人”的法律规定以及《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八条“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利,对品德有缺点、学习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 的规定。应当按照《义务教育法》第五十九条第一款“胁迫或诱骗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学童失学、辍学的”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六十条有关规定,对该中学予以行政处罚。
2.2000年5月某中学初二班主任李某,怀疑该班一女生与一男生关系亲密,于是将双方家长请到学校,在办公室当着其他人大谈其早恋问题,并当众翻查该女生的书包,强迫她交出日记.第二天,该女生没有到校上课,并离家出走,其家人后来在南京寻回.2000年8月1日,该女生对李某和学校提起诉讼,指控李的行为侵害了自己的名誉权.2001年12月27日,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责令李某和学校分别口头向该女生赔礼道歉,并承担交通费,误工费等共计3000余元和精神抚慰金500元.法院为什么判该女生胜诉?法院对此案判决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
答题要点:教师李某在代表学校行使教育教学职责期间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一条(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第三十九条(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不得开拆、查阅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等)的法律规范,并造成损害事实,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且损害结果与违法事实之间有明显的因果关系,所以法院判该女生胜诉。其法律依据是《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六十条“造成人身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3.2000年12月25日,安徽淮南市某小学六.四班班主任张某,认为其班上的9个同学挤进会议室观看演讲比赛,给班级丢了脸,“脸皮太厚”,于是要求这些学生当众用小刀刮脸,直到出血为止.事发后,学校对张某作出了停职检查决定.2001年8月,其中受害的6名学生及其家长向淮南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2001年12月淮南中院作出一审判决:被告张某及淮南某小学在全校向6名原告公开赔礼道歉,淮南某小学赔偿6名原告精神抚慰金各3000元.此案中民事赔偿部分为什么由淮南某小学承担,其法律依据是什么?
答题要点:教师张某在代表学校行使教育教学职责期间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一条(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应是学校和学生,张某代表学校行使职权,应由学校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其法律依据是《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六十条“造成人身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学校作为行政主体在赔偿后,可责令有故意过失的张某承担部分或全部赔偿费用(《行政诉讼法》)。
4.某校初中班主任吴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学生高某的作业本中夹了一封写有XXX收的信件,吴老师顺便拆封阅读了此信。这是高某写给一位女同学的求爱信,吴老师看了十分生气,后在班会上宣读了此信,同时对高某提出了批评。次日高某在家留了一张纸条后离家出走。高某家长找到吴老师理论并要求将高某找回。吴老师解释说:“我作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是我的职责和权利,我批评高某是为了教育和爱护他。再者他是从家里出走的,这与我的工作没有关系,我也没有责任。”请问:吴老师的做法和解释是否正确?为什么?试述所依据的法规及条款。
答题要点:吴老师的做法(私自拆阅学生信件的行为和当众宣读学生信件)是不正确的。其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一条(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第三十九条(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不得开拆、查阅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等)的法律规范。吴老师的解释也是不正确的。因为教师虽然有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的职责,但必须建立在尊重学生人格、平等相待的基础上。《教师法》规定,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尊重学生、平等的对待学生是教师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不能以教育和爱护学生为借口,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本案中吴老师不适当的教育方式对学生高某的离家出走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5.谢某是初一女生,一天下午课间,因与学生吵架而私自离开学校,晚自习时班主任检查发现谢某不在教室,同桌报告说谢某与同学吵架,可能回家了,班主任信以为真,未予追查,原想待谢某回校后再予批评教育,第二天上午,班主任上课发现其仍未返校,这才与家长联系,但家长说谢某昨晚并未回家,经家长与亲友联系,仍无下落,无奈中家长报案,但至今仍无其下落,家长最后到法院状告学校,要求学校赔偿10万元。
问题:谢某失踪,学校和谢某班主任是否承担责任?如果承担,学校和谢某班主任可能会承担什么法律责任?本案例对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答题要点:班主任老师代表学校行使教育教学职权时没有履行“以适当方式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及其他有关情况提供便利”的义务,也没有履行“建立安全制度,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和“教育保护”职责,所以,对于谢某的失踪,学校和班主任老师应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
启示:一是要强化依法治教的法律意识,二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严格履行义务,正确行使权力;三是切实履行对学生的教育保护职责,杜绝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切实保护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以实际行动为推动教育的法制建设做出贡献。
6.2010年6月。某市公立初级中学新校区开始招生报名,当市民李先生来到现场,将户口薄交给工作人员时,工作人员却让其出示工作证,给孩子报名上学看大人工作证干啥?这是现场李先生的疑问,而两位工作人员告诉他,此次招生只招市委、市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子女,并拿出一页纸表示,学校有规定,这上面的单位工作人员子女才可报名。纸上罗列的单位名称包括:市委办、组织部、宣传部、纪委、政府办、教育局、公安局、财政局、民政局等。那么为什么不招别的学生呢?工作人员给出的回答是:我们新校区主要解决市委、市政府工作人员子女就读难的问题,今年只招四个班,资源有限。问题:
该校做法合法吗?为什么?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情况?相关部门应如何治理和杜绝上述情况?
答题要点:该校做法是违法的。《宪法》和《教育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力与义务,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教育属公益事业,应是为国家和人民负责,而不是为某个集团或个人服务。《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学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解受义务教育的权力与义务;义务教育学校应按“免费入学” 和“就近入学”的原则接受适龄儿童、少年到学校接受义务教育,不得拒绝。该校的限招做法,违反了《宪法》、《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的有关规定,侵害了适龄学童的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违背了义务教育“免费入学” 和“就近入学”的原则,所以是不合法的。
出现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有:一是该市的政府相关部门和该校以及相关工作人员“依法治教”的意识不强,未能按照相关教育法律办事;二是政府对教育发展规划不到位,对教育投入不到位,导致学校布局不够合理,教育资源不足,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三是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够均衡且不足,导致优质教育资源只能满足少数人享有;四是政府部门仍然存在“官本位”和“小集团利益至上”的思想意识,未能考虑人民群众的利益,从而其行为就损害了普通老百姓的在教育方面的合法权益。
要杜绝上述情况再次发生,各相关部门应做到如下几点:一是进一步强化“依法治教”意识,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二是统筹规划教育资源和学校布局,尽可能使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三是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扩大教育资源,尽可能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四是杜绝“官本位”和“小集团利益至上”的现象以及各种腐败现象,还教育“公益性”的本来面目,为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作出应有贡献。